运动能力提高(共13篇)(共13篇)
1.运动能力提高 篇一
编码:研究类型 基础研究 学科分类学生体质健康
体育运动提高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研究
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竞争性的增强,使得家长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水平愈来愈高。中学生除了日渐加重的学业和考试负担之外,来自社会、父母、友人以及生活环境等各方面的精神压力也愈来愈大。长期的心理压力困扰会导致各种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现象的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不仅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还会严重影响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从而降低了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关键词:体育运动 心理健康 提高抗挫折能力研究
按照心理学家的解释:挫折是“在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造成挫折的原因有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具体可分为需求挫折、行动挫折、目标挫折、损失挫折等等。
在心理学对动机的研究中专有挫折理论,即研究挫折的内容、特点、形式、原因及解决挫折的方法等问题。该理论认为,挫折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使人失望、痛苦、沮丧,或引起粗暴的消极对抗行为,导致矛盾激化,甚至使某些意志薄弱者失去对生活的追求,给群体和个人造成严重的损失;另一方面又给人以教益,使人认识错误,接受教训,改弦易辙,或砥砺人的意志,使人更加成熟、坚强,在逆境中奋起。引导青少年勇敢面对挫折,善于转败为胜,并体验到成功与快乐,从而成为乐观、坚强的人。从教育的视角看,挫折是一种珍贵的资源,也是一种人生的财富。甚至可以说,痛苦是快乐之门。几乎每一个孩子在生活中都会产生挫折感,只是程度不同、结果不同罢了。其中,比较常见的挫折,如学业失败、师生关系紧张、同伴关系恶化、班级地位偏低、个人形象受损等等。那么,该如何面对孩子受到的挫折呢?毫无疑问,父母与教师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者,但能否抗挫折的关键还是取决于学生本人。尽管许多中学生还是未成年人,但命运也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因此,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的核心就是自信,就是心理健康。而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运动能增进心理健康
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的概念也由原来的“没有疾病、不虚弱”而转化为“健康乃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然而现代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又加重了人们的心理负荷,甚至导致心身障碍与心身疾病。体育运动能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消灭文明力量的惯性影响,提高人们心理健康水平。” 体育运动可以调节人的情绪,人们通过参加体育活动,特别是那些自己擅长的项目,可以获得非常微妙的快感,满足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成就需要和尊重需要,使由于工作和劳动所带来的紧张、焦虑、疲劳等不良情绪得到有益的调节与放松。
体育运动还能提高人们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提高人对同伴、对集体和社会的适应力。使人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豁达合群的性格,愉快乐观的情绪。从而适应各种人际关系,胜任各种社会角色。在严寒、酷暑、高山、高空等环境条件下进行体育运动,还能提高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体育锻炼对自我知觉和自信心的提高
自我知觉是个体对自我存在的评价,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体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由于锻炼的内容、难度、达到的目的、与其他参加锻炼的个体的接触,不可避免地会对自己的行为、形象能力进行自我评价,而个体主动参加体育锻炼一般都会促进积极自我知觉。中等强度的有氧训练可使有氧素质和应付应激的自我感觉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并能增加幸福感。
自信心是对自己成为胜任者能力的确信。个体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根据自身兴趣,能力等选择的,他们一般都很好地胜任锻炼的内容,这有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
三.体育锻炼促进心境的积极变化
由于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体是主动参与,并在自己的闲暇时间进行,因而个体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积极、稳定的,或是为了达到积极的状态,改善不稳定的状态而进行体育锻炼。这种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称之为心境,它与个体的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是否融洽等相关。改善恶劣的心境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需要,而体育活动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适当的方法。有研究表明,在所有的情绪状态下,成年女子在一天任何时候进行有氧体育锻炼对心境的改善都有显著的益处。另有研究表明,在平常的条件下,缓解的身体练习可以影响到心境的状态,并降低焦虑程度。
四.体育锻炼对体育抑郁、焦虑、紧张等情绪的改善
根据Ryan(1983)的调查1750名医生中,有60%的人认为应将身体活动作为治疗焦虑症的手段;80%的人认为身体活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Lobitz等人的研究指出,进行7周的焦虑控制训练在降低焦虑状态方面与有氧条件性练习一样有效,但身体练习组比焦虑控制组在生理上显著获益,如收缩压和心率降低。Derger等人发现,许多人在游泳后紧张、抑郁、焦虑有很大程度的降低。North等人(1990)对抑郁病人的研究表明,借助于精神分析技术有目的地让病人进行身体练习,要比休闲活动对各种抑郁病人有更大的好处。
1992年,拉方丹等人对1985年至1990年涉及有氧练习和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实验控制十分严格的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结果表明:有氧练习可降低焦虑、抑郁;对长期性的轻微到中度的焦虑症和抑郁症有治疗作用;锻炼者参加锻炼前的焦虑、抑郁程度越高,受益于体育锻炼的程度越大;体育锻炼后,即使心血管功能没有提高,焦虑、抑郁程度也可能下降。
五.体育活动有助于矫正某些心理缺陷
人的心理不是孤立的,心与身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人的心理与人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人也是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而体育这一这会活动则为人提供了一块珍贵的活动空间,在这一空间中,人的心理与身体、人的主体与周围环境、人与周围的人能够充分地交融在一起,从而促进主体对环境的适应、促进人际关系、使人达到身心平衡,获得身心健康。
六.体育锻炼能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据国外报道,许多国家已将体育活动作为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手段。据基恩调查,在1750名心理医生中,有60%的医生认为应将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即宣泄疗法来治疗焦虑症,80%的医生认为体育活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尽管目前对一些心理疾病的病因以及体育活动为什么有助于心理疾病的减缓和消除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临床研究表明,慢跑、散步等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对治疗抑郁症和抗抑郁效果十分明显,能减轻症状,增强自信心。因为抑郁是以压抑为主导的消极情绪状态,而运动是以兴奋和充满活力为特点的积极情绪状态。因此,抑郁者参与运动显然能产生积极的效应。体育活动还可以为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的机会,使遭受挫折后的冲动通过运动的以转移和升华,避免心理障碍的产生。
结论:体育运动对于人的心理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而且能够积极的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形成,因此我们说体育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参考文献:【1】汪继兵.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促进[n].黄山学院学2006
【2】江宇.体育与人的心理健康[n].黑龙江高教研究200
4体育运动提高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研究 作者姓名:彭海英
单位:卢龙县卢龙镇中学;地址:秦皇岛市卢龙县邮编:066400
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竞争性的增强,使得家长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水平愈来愈高。中学生除了日渐加重的学业和考试负担之外,来自社会、父母、友人以及生活环境等各方面的精神压力也愈来愈大。长期的心理压力困扰会导致各种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现象的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不仅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还会严重影响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从而降低了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关键词:体育运动 心理健康 提高抗挫折能力研究
2.运动能力提高 篇二
一、提高学生动作肌肉感觉能力的训练方法
1. 利用不同的场地器材刺激肌肉感觉。
分别在草地、泥地、水泥地上进行抬腿练习,或者用纸团、垒球、沙包、实心球轮换进行投掷练习,要求学生认真体会使用不同场地和器材进行练习时身体相关部位肌肉产生的不同感觉。这样反复利用练习场地和器材体积、重量的变化,来刺激大脑对工作肌肉用力程度作出相应的调整,使学生的受力感觉更加清晰,体会更加深刻。
2. 局部负重练习加强肌肉感觉。
如要提高大腿向上摆(抬)动,股四头肌积极用力的肌肉感觉,可让学生小腿捆沙包,一手扶墙单腿做大腿屈膝上摆(抬)动作。练习中,大腿股四头肌需要克服重力才能完成动作,使股四头肌发力加强,学生对肌肉用力体会更加明显。掌握后,学生在其它相似用力方法的动作练习中会产生积极作用。
3. 口令或点击指示练习肌肉感觉。
老师用口令喊出练习者局部肌肉名称,或直接用手指点击肌肉,要求学生迅速作出该肌肉的收缩反应,反复练习能增进大脑对肌肉指挥工作的神经传导速度,同时增强肌肉感觉能力。采用该方法练习应注意,先让学生掌握肌肉的名称和位置,所练习的肌肉应是位于表层和完成一般的体育技术动作较关键的大肌群。
二、练习中应注意的四个方面
1. 目标明确。
提高肌肉的感觉能力练习,不应与技术教学或素质练习相混淆,也不可兼顾。练习中,对动作技术不作严格要求,完成动作的速度要慢,间隔休息时间要长,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体会肌肉感觉。
2. 强度适中。
练习强度过大会造成肌肉过度疲劳,应以该年龄段学生的一般承受运动生理强度为标准(可偏小),结合具体练习的方法和部位肌肉的特点,确定适宜的练习强度。
3. 动作简单。
避免选用复杂或成套多环节技术性较强的动作,应选用简单的或分解其单个细节动作,突出要求练习关键部位肌肉感觉的体会。
4. 注意运用。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以往所练(体会)过的肌肉感觉运用到新技术的掌握和其它练习中去,做到一通百通。
三、提高学生体育智商(围棋)的训练方法
1. 下围棋有益于提高智商
记忆力是智商的基础。记忆最忌讳机械记忆,下围棋是在对棋的“筋”和“型”的感悟中,培养棋感,辨明棋理。这是一种活的理解记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商的核心。围棋盘纵横19道,361个交叉点,变化无穷。学生通过不断的构思、讨论、判断和决策,培养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和洞察力是智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棋的过程是不断洞察对方的意图、圈套而设法趋利避害、转危为安的过程。是从平淡的局面发现胜机,找到“胜负手”,就是洞察能力强的原因。
2. 下围棋有益于提高情商
情商是人的情绪商数,情商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智力的有效发挥,还关系到人生和事业的成败。下围棋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好奇心强且易于兴奋,思维跳跃、注意力难以集中、持久。棋的胜负,棋艺的魅力,使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兴趣盎然的对局中,不知不觉中提高情商。
下围棋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意志力是学生最缺乏的,特别是被溺爱的独生子女。下围棋是漫长的“智力”马拉松,有益于培养学生坚毅的精神品质。
下围棋能培养学生的控制力。中学生往往承受不住压力,从而造成心理失衡,下围棋练的就是顶住压力,控制情绪的功夫,锻炼承受大喜大悲、生死搏杀的紧张感的能力,并能渐渐从情绪失控中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进而明白“善站者不怒”的哲理。
3. 下围棋有益于提高修养
下围棋讲究从全局出发,从整体着眼,忌拘泥于局部而因小失大。在拼搏进取中,蕴涵着全局观念,辩证观念、效率观念、适度观念和竞争意识。
“棋虽小道,品德最重”。下围棋要懂礼貌,讲礼节,在循序渐进的教学中逐步形成积极进取、谦虚谨慎的美德和儒雅的风度。围棋辅助体育教育的实施在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其作用已相当明显,特别是在情商教育方面,围棋可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四、提高学生体育活动中自信心的训练方法
体育活动中学生常常会对比较复杂,具有一定难度或危险性的学习产生畏惧情绪,丧失自信心。在体育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时要提醒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各方面素质有全面、正确的认识,认清自己的优点和弱点,确立起“我行”的自信心。
2. 强化学生身体素质。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情况,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基础技能训练以及身体素质的综合练习,使学生在体育练习中不断积累“实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大胆泼辣、勇敢顽强的品质。学习前告诉他们练习的实际意义,让学生用顽强的意志品质对待学习,克服困难。
4. 适当降低教学难度。
在授新课时,对一些较难的动作适当降低难度。如果用橡皮筋替代跳高横杆,从较低档学起,学生会有一种安全感,并容易掌握技术。
5. 模范、表率、互帮互学。
在教学中除了老师做好示范,指导学生练习外,还可以让一些掌握技术较好,胆子大的学生来示范、表演、并让他们与差生结对帮教,引导学生之间比、帮、带,增强差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
6. 用比赛来增强自信心。
教学中采用比赛或游戏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特别是小组间竞赛能加强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组员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信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通过长期的、多种方式的锻炼,才能逐步得到增强。
五、提高学生情感智力能力的练习方法
1.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掷实心球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这项运动能锻炼臂力、腰部力量,对形成健美体型有积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自己提出奋斗目标,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2.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做到寓教于乐、富有情趣,培养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兴趣。
3. 要注意情感教育。
由于体育教学的评价很直观,学生容易获得成就感,也容易产生自卑感。中学生自我评价能力还处在幼稚阶段,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对成绩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奋斗目标,对成绩差的学生也要多鼓励。如跨栏练习时,有的学生会跌倒,教师要热情地上去搀扶,学生会因为受到关爱充满信心,从而认真学习跨栏技术。
六、克服考场紧张情绪的八种方法
越临近中考、高考,学生就越紧张, 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体质下降、容易感冒、失眠、焦虑、记忆力减退等。考试紧张直接影响到技能水平的发挥, 影响考试成绩, 特向大家推荐一些克服考试紧张的方法, 既可以在考场上运用也适用于考前的自我调整。
1. 深呼吸法:
考前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站立,两眼微闭,全身放松,深呼吸,同时默念”1, 2, 3”,心想“放松、放松”,这样可以使血液循环减慢,心神安定,全身轻松。
2. 扮鬼脸法:
找一个偏僻的地方扮鬼脸,歪嘴扭唇、指鼻斜眼,放松局部肌肉。如果面对镜子看到自己的古怪神态,一定会忍俊不禁,一切牵肠挂肚的念头都消失了。
3. 精神胜利法:
不断暗示自己,“我一定能成功、一定能超常发挥、考出好成绩,我考不好,别人也不怎么样”。
4. 临场活动法:
紧张情绪会使身体产生大量热能,可以在考前稍稍活动,使热量散发,可走动、小跑、摇摆、踢腿;双手紧握再放开,让全身肌肉缩紧再放松;考试过程中可用力拧一下身体的某一部位,这样紧张情绪会渐渐消失。
5. 闭目养神法:
闭目、舌抵上腭、鼻吸气。可以设想一下走在幽静的森林里,恬然自得。
6. 凝视法:
确定一下距离较远的明朗物体,凝神并细心地去分析,捉摸颜色与远近。
7. 漫画消遣法:
可翻翻夸张、逗趣的漫画作品,促使心情开朗、情绪高涨、重新恢复优越感、自信心。
8. 联想法:
3.中年人三大运动提高性能力 篇三
游泳增强耐力 这能直接锻炼到性生活中运用较多的部位,如双臂、双腿、腰腹等,还能增强人的耐力。另外,踩水可使臀部丰满浑圆。曾有研究指出,多数女性都承认,最吸引其目光的,始终是男性结实而圆滑的臀部。
骑马锻炼腿力 骑马时的精神状态与性爱有共通之处,驾驭、掌握、控制、改变,甚至为所欲为的“主动性”体验,都和性生活的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骑马还能提高男性的反应能力与协调性,锻炼全身,尤其是腿部肌肉,使之强健有力。
“猫伸展式”放松肩颈 瑜伽中的“猫伸展式”,如同小猫伸展四肢。首先男性应双脚跪地,臀部坐在脚后跟上,双臂往前伸,手掌触地,臀部尽量保持不动。维持15秒,再慢慢放松,恢复上身直立。这个动作能舒展手臂、肩膀及背部,缓解疲劳工作带来的酸麻感,避免肩颈因过度紧张而出现病变。
男性到了中年体质就大不如从前那些健壮,以前觉得自己身体硬朗,忙于工作而忽略了锻炼,如今性生活处于危险阶段,不赶快提高性能力就会影响和谐生活。上文中推荐了三种运动方式可提高男性性能力,不妨经常练习一下。
4.如何培养幼儿的运动能力 篇四
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活泼、快乐、聪明,这似乎是全天下父母的心愿。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智能开发是建立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之上的,随着孩子的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他的运动能力逐渐得到了锻炼和发展,从而促进了幼儿大脑的成熟发展。所以,在幼儿阶段,培养他的运动能力是很重要的。如下几点是我家乐乐在成长过程中,我认为比较有成效的:
1、多带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乐乐3岁时,看见我和他爸爸打羽毛球就特别感兴趣,看到拍子就要抢着玩。后来我给他买了套小的玩具拍,在家经常和他一起玩,这样即锻炼了他的手、脚、眼的协调能力,还培养孩子的对体育活动的爱好。从拍子都不会拿,到现在乐乐已经可以和我对打好几个来回了,可以感受孩子在运动中得到的进步。
2、从下鼓励小孩自己做手工:因为孩子小的缘故,一般大人都不太放心让小孩单独使用剪刀、刀片等工具。但是我认为,只要大人在一旁陪同,给孩子一个机种,放开手来让他自己来,这样可以训练孩子的眼、手的协调能力得。
3、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良好的平衡力是大脑两半球协调发展的体现,也是小脑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如让他单脚跳、走直线等。
4、训练幼儿身体的敏捷性:做父母的应该下班回家或周末,如果有时间,带着孩子到户外走走看看,爬楼梯、爬山,或让他做知己喜欢的活动,让孩子在欢声笑语中来锻炼身体的敏捷性。
5.运动能力提高 篇五
【摘要】在篮球教学与训练中,我们广大教师或教练必须对个人防守战术行动予以高度重视,从思想认识、理论学习入手,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研究和探讨,以便更好地培养篮球运动员的个人防守能力。
【关键词】体育;篮球;个人防守;教学训练
随着篮球运动的快速发展,篮球比赛攻守对抗日趋激烈,防守已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个人防守战术行动是全队防守体系的基础,也是防守队员个人独立性的具体表现。无论防无球队员还是防有球队员,都是通过防守队员个人合理运用防守技术完成的。因此,在篮球教学与训练中,我们广大教师或教练必须对个人防守战术行动予以高度重视,从思想认识、理论学习入手,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研究和探讨,以便更好地培养篮球运动员的个人防守能力。
一、个人防守技术与运用
掌握好个人防守技术并能在比赛中合理运用,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在防守中,队员应始终贯彻三条原则:第一,积极地阻挠或干扰想进入有效攻击区域的进攻队员。第二,重点防守进攻队和个人的主要攻击特点。第三,破坏进攻队的固定进攻配合,分割破坏他们之间的联系。
二、.认真地做好基础练习
1.防守基本步法
要求两脚开立,比肩稍宽,屈膝降低重心,保持放松,两肩前后或在左右自然屈伸,以利于封堵和维持平衡。
脚步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步型。
(1)一脚在前,一脚在后的拳击步姿势,便于前后侧向滑步,变化灵活,对防投篮、突破较有利;(2)两脚平行站立的平步站立法,便于横滑步和变换其它步法,控制面大,对对手传球和突破的压力较大;(3)一脚前,一脚后的侧身斜位站法,便于纵深滑步,伸缩性、灵活性较大,多用于无球人的错位防守。
总之,正确的准备姿势和步法是个人防守中必须具备的,它使防守队员具有从任何方向迅速而轻松移动的能力。在防守训练中,应熟练掌握各种步法,以便根据场上情况随机应变地合理运用。
2.防无球队员
在一场比赛中,防守不持球队员的时间较多,大约占全部防守时间的70-80%。多数情况下,无球队员的移动是构成配合的`关键,所以对无球队员的防守极为重要,它是组织防守配合和破坏对方进攻、争取主动的重要环节。
选择防守位置和距离:防守位置的选择应站在对手与球篮之间偏有球的一侧,始终保持“球——我——他”的选位原则。即防守者的位置始终站在对手与球之间,“我”与“球”和“防守对手”构成钝角三角形,防守距离要根据对手离球远近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近球紧,远球松,人球区兼顾,有效地控制对手行动。
防守姿势:当防守离球较近的对手时,应采用面向对手,侧向球的斜前站立姿势。屈膝降低重心,伸出前脚同侧手臂,封琐其接球路线。如进攻队员离球较远,可采用面对球,侧向对手的平行站立姿势,向篮球方向靠拢,采取松动防守,便于协助同伴加强有球侧的防守和控制篮板球。
防守移动技术:根据球和进攻队员的移动,运用上步、撤步、交叉步和快速跑等脚步动作,抢占有利防守位置,堵截其移动路线,干扰其接球,应当注意的是进攻队员配合的几种情况:(1)持球队员运球移动,无球队员位置不动;(2)持球队员不动而无球队员移动;(3)持球队员与无球队员都在动。因此对无球队员的防守要不停地根据场上情况及时调整位置、角度和距离,始终保持顽强拼搏的防守作风,集中精力防止对手摆脱接球,尤其不能让对手在三秒区内及距篮5米以内接球或空切,做到“以人为主,人球兼顾”,尽可能阻截对手接球路线,限制其活动区域。在外线队员则要积极迫使对手退出习惯攻击点,积极抢占对手想要抢占的点或面,使其改变原来移动路线。在对手利用掩护时要尽量挤过和穿过,避免不必要的换防。必要时,果断放弃自己对手,协助同伴防守威胁较大的对手,完成全队防守战术配合。
3.防持球员
在比赛中,球是攻守双方争夺的焦点。持球队员进攻威胁最大,他可能直接投篮得分、突破和传球。因此,对持球队员的防守,更要集中精力,做好战胜对手的心理和防守应变的准备。在技术上,除掌握基本移动步法,还要了解进攻队战术意图和进攻队员特点,迫使进攻战术难以发挥或使进攻队员改变习惯攻击技术动作。对待球员防守,大体上有以下三个任务:
(1)防投篮。当对手离篮6米范围内拿到球时,威胁很大,对手可直接投篮,也可伺机突破和传球,所以防守位置应站在对手与球篮之间并保持适当距离。一般情况下,对于离篮远则远,离近则近,并根据对手进攻特点进行调整。脚步动作要采用一脚前,一脚稍后的拳击姿势,屈膝降低重心,控制好身体平衡,上体不要过分前倾,前脚同侧手伸向球的部位,另一手侧举,防突破和传球,从对手眼神及腰部动作判断进攻意图。对手举球投篮时,防守人随之将前伸手臂扬起,手掌对准球,跟随对手起跳,伸直手特用指、腕封球或干扰其击球弧度,但应注意避免犯规。
(2)防突破。防守人应尽快摸清对手习惯中枢脚或动作,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守。防守队员要根据自身情况,采用一只脚稍前的准备姿势,但是,防守队员的前脚应是他想要迫使进攻队员移动方向相反的那只脚。如果使进攻队员向左移动,就应采取右脚在前,并超前向进攻队员左侧上半个身宽的距离,身体重心在两脚之间。与前脚同侧手臂向球的部位,伺机以小臂和手的短促动作作挑、打球,另一手防对手突破。对手强行突破时,防守移动首先是后脚,做后撤步,再用交叉步、滑步等技术将对手逼出有威胁的区域,使其不能进行有效的攻击。
(3)防运球。当对手在有效投篮区外持球时,防守主要任务是防运球。为扩大防守面积,应采用两脚平行站立姿势,膝稍屈,臀部下坐,背要直,一手保持在下,防止对手换手运球,一手抬起,做抢前防守,防止对手运球向纵深方向推进,迫使对手出球成停球。一旦对手停球,立即逼近对手,扬手挥臂,造成违例成失误。
6.运动能力提高 篇六
中长跑运动是长距离的周期性耐力项目,耐力素质、特别是有氧耐力对于中长跑运动尤为重要,高原训练一直是提高运动员耐力水平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在亚高原进行持续负荷训练,调整训练强度和训练量,采用以方便监测的血红蛋白和尿八项作为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检测指标,发展运动员的有氧耐力。通过多因素改变海拔高度的高原训练、对运动营养补剂、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的变化,探讨提高中长跑耐力的训练模式。结果发现:高原刺激能显著提高运动员的血色素水平,补血的铁剂配合优质蛋白的适当使用可以维持运动员在训练期的血色素水平;高海拔渐进复合的持续耐力训练,先提高训练量,再提高训练强度,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耐力水平。
1 实验对象及研究方法
1.1 实验对象
某省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在6月进行强化训练。注:6月1日在海拔1000m左右高原训练,6月1日至7月1日到海拔1500m左右的高原训练.7月1日下午回到在海拔1000m左右高原训练.6月10日测试值为用补血的铁剂之前队员情况,6月10日开始补充铁剂促进血红蛋白合成,补充运动饮料提高能量.
1.2 研究方法
血尿素使用中生酶法试剂盒,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睾酮采用酶法测定.血红蛋白,晨起空腹取耳,用氰花高铁法测试.运动训练后和次日晨,采用尿液分析仪进行尿八项测试,监控运动员机能状况和对负荷的适应状况.
1.3 统计处理
所有实验数据经过计算机统计处理,数据一律以平均值±标准差(M±SD)表示,利用SPSS9.0对所有数据进行显著性检查,显著性水平为P=0.05和0.01。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员空腹取静脉血测试
6月1日晨,河北兴隆(海拔1000m),运动员空腹取静脉血测试结果见表1:
在海拔1000m的高原,在训练调整期,中长跑男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普遍偏低(14.75g)。编号2、3、6、7、9五位运动员晨起时血尿素较高,反映运动中能量供应不足,糖原储备耗竭,身体动用大量蛋白质供能,或者蛋白质摄入过多。大部分运动员睾酮状态不错。
2.2 运动员血红蛋白变化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到,运动员在6月1日晨在河北兴隆(海拔1000m左右)田径场调整期,大部分运动员的血红蛋白低于理想值。6月3日,运动员到雾灵山(海拔1500m 左右)训练由于适应期运动负荷不大,加上高原对机体本身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的刺激,6月10日晨运动员血色素普遍较高,显著的高于6月1日的水平。6月10日开始补充提高血色素的铁剂维持血色素的水平,补充运动饮料提高能量储备。在补充营养品的前提下,虽经过较大负荷的训练,运动员的血红蛋白一直维持在较高的理想水平。6月15日、6月18日、6月25日、6月28日的血红蛋白显著高于6月1日的测试,但与6月10日血红蛋白水平无显著的差异,训练负荷强度见表3。
有关研究认为耐力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能量亏空会导致体重大幅度下降。一般认为按摄入5~6g/kg体重摄入碳水化合物,不能满足高原基础代谢和运动训练所消耗的能量的需要,为提高运动能力促进恢复,推荐摄入糖8~10g/kg。
国外专家发现低氧暴露可加速蛋白质的分解作用或降低蛋白质合成作用。蛋白质摄入不足不但会使分解的肌肉组织难以恢复,而且会造成血红蛋白的造血原料不足而引起高原后期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建议运动员补充优质蛋白。
6月28日,兴隆县医院血象测试结果比6月1日测试结果,平均高3g。由于运动员是在早操20km训练后取血测试的原因,血球压积较高。建议加强运动中和运动后水分的补充。所有运动员的白细胞处于正常状态,免疫能力良好(表4)。
2.3 6月12日运动后尿八项变化情况分析
运动员处于高原,10日测试中血色素比平原稍高,大多数处于理想状态16℅~18℅g,有3名运动员高于19℅g,血液过于粘稠,不利于血液的流动和氧气及营养物质的运输,注意补水。运动员机能状态普遍较好,前期训练积蓄了体能,为以后的大负荷训练做好了准备。30km运动后,运动员普遍反映不太大,说明运动员有进行更大负荷运动的能力。运动后体液酸化,导致尿PH下降,运动后注意多补充碱性的水果。2号运动员运动后反映较大,出现血尿+ + +,据了解他有血尿历史,次日晨血尿消失,说明身体尚能恢复(表5)。
2.4 6月15日运动后尿八项变化情况
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处于理想状态,反映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该运动负荷对2号和4号运动员刺激深刻,机体反映深刻;7号和9号运动员反映一般,机能状态良好;1号和5号运动员反映较小,机体能力强,有承受更大负荷的能力(表6)
2.5 6月18日运动后尿八项变化情况
本次训练课,4号运动员成绩较好,机体反映强烈,恢复延迟也属正常现象。2、6、7、8、号运动员血红蛋白下降较大,意味刺激深刻,但血色素仍处于较好水平,尿蛋白不多,表明机体能够适应。1、4、5、9号运动员血红蛋白变化不大或稳定上升,说明机体潜力大,有能力承受更大的负荷刺激(表7、表8)。
2.6 6月21日运动后尿八项变化情况
负荷对3、4、7号运动员有一定刺激,队员潜力尚大(表9)。
2.7 6月24日,运动后尿八项变化情况
2号运动员在连续几次的运动负荷不大的情况下身体反映强烈,出现大量的血尿,建议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治疗血尿(表10)
2.8 6月25日,运动后尿八项变化情况
此次运动强度比6月15日的强度要大,快3min,除3号运动员身体反映大,感觉吃力,刺激较深外,其余队员感觉状态良好,适应运动负荷(表11)
2.9 6月28日运动后尿八项变化情况
3、4、6号运动员身体反映较大,负荷刺激较深,其余队员状态良好,适应运动负荷,有运动潜力(表12)。
2.10 运动负荷的分析
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主要接受两方面的缺氧刺激:一方面是大运动量训练所引起的缺氧;另一方面是高原缺氧环境的刺激,运动员在高原缺氧环境下进行强化训练,更容易把机体推向极限负荷的边缘,所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掌握不好,运动成绩不但不会提高,反而会造成过度训练。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尤为重要。
在 1500m高原,运动员经过2周的适应性训练后,先保持中等训练强度不变,持续增加训练量,由30km增加到44km,提高有氧耐力。然后降低运动量,增强训练强度,适应高强度的比赛。然后训练强度基本不变,再增加训练量。回到低高度的高原后,降低训练量和强度,缓慢调整。适当增加强度课的训练。结果证明:这种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合理安排,对运动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运动员反映不累而且能力得到提高,身体机能指示反映良好(表13)
3 结论
1.高原刺激能显著提高运动员的血色素水平,补血的铁剂结合优质蛋白的适当使用可以维持运动员在训练期的高血色素水平。
2. 在1500m高原,运动员经过2周的适应训练后,先保持中等训练强度不变,持续增加训练量。然后降低训练量,增加训练强度。接下来训练强度基本不变,再增加训练量。回到底高度的高原后,缓慢调整,适当增加强度课的训练。结果证明:这种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合理安排,对运动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 运动后尿八项与血红蛋白测试,简单易行,方便掌握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便于教练员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训练。
参考文献
[1]徐勇,袁建琴,缪凯.现代五项运动员高原训练中训练监控和机能评定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3):428-430.
[2]冯连世.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及应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1.
[3]曾明,郭超,李守汉.高原训练的生理学基础[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
[4]高颀.刘海平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身体机能生理、生化指标的评定方法[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1).
7.运动能力提高 篇七
关键词 以学定教 生理 兴趣 个性 心理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3-0148-0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十一至十二岁的小学生已有一小部分学生进入了青春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少特殊性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生理、兴趣、个性、心理”等特征,以学定教进行体育教学。
一、抓生理教学
我在2014年度到2015年度时对本校的五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速度、弹跳和力量的测定,其结果如下:
通过这组数据,我们发现:这一年龄段的学生,速度、弹跳和力量提高较快,特别是男生更为突出。我们还从平时观察中发现男生平时特别喜欢速度、弹跳及力量方面的运动,而女生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则开始追求美感方面的运动。所以,我们必须根据这些特征进行体育教学。
教师要抓住这一黄金时期,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速度和弹跳能力,开展新颖而有趣味的活动。如50M追逐跑,“长江黄河”等形式多样的接力赛;跑走结合及400M至800M的耐力跑;剪刀石头布谁赢谁跳步,纵跳摸高比赛等。在这个阶段,男生好动,体质较强,喜欢竟争,活动量可以偏大,可安排对抗性、比赛性的体育项目,如球类的分组教学比赛、径赛的接力跑、体操的力量对抗、武术等体育项目。女生文静,体质较弱,如果这时像要求男生一样要她们进行学习,很可能挫伤积极性。可安排一些舞蹈、韵律体操和身体柔韧性方面的教材,这样才能满足该年龄段学生成长发育和心理上的需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抓兴趣教学
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兴趣广泛,具有可塑性,他们灵活性强,柔韧性好,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让学生模拟表演是学生乐而愿为的活动。所以教学时要投其所好,必须形式多样化,使他们学得更多的知识和得到全面的锻炼。如训练学生用前脚掌先着地跑,我们可根据儿童关于模仿的特点,组织学生模拟南极企鹅走路,模拟草原儿童骑马舞蹈表演……学生在有趣的模拟表演中掌握了要领。但要注意的是,该年龄段的学生肌肉力量还比较差,所以不宜做静力和重力方面的练习,也不宜做长时间单调重复的动作。
三、抓个性教学
学生的个性已在该年龄阶段中逐步形成。所以,学生自尊心强,教师不能轻易地指责或过分地批评他们,对女生更要注意。我们要充分掌握学生方方面面的个性,因为学生的个性可以充分展示出来后,他们的其他体育方面的自我观察、自我控制等能力也会得到培养。这一阶段的学生喜欢冒险。当前,信息传播比较普及,学生喜欢看了武打动作片后,自己去亲自体验尝试一下。有一段时间,我校五年级的部分学生在课间学“飞镖”,他们用买来的塑料飞镖在操场上飞,我观察后发现学生对这一活动兴趣浓厚,但在课外又有不安全性,所以我在课上对他们进行引导,首先对学生的这一行为进行了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确在课外玩飞镖的不安全性。但我在体育课中又有意识地安排了 “跳过小红旗”等游戏和竞赛活动。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欲望,也阻止了他们在课外玩这种危险的游戏。
四、抓心理教学
好胜心强,不服输,对比赛结果看得很重,也是这一年龄学生的一个特点。。一次,五年级的一名男生,为了在全班同学面前显示自己的力气大,就用双手举起五六个沉甸甸的书包,加起来共有二三十公斤,我发现后及时加以阻止,并告诉他这样做很危险,腰部容易受伤,在生长发育阶段更不能做自己体力所不能胜任的活动。其实我们除了对他们正面教育外,还要使他们明确比赛中的胜负是常有的事,自己只要在比赛中发挥了自己的水平,提高了技能,增强了体魄,都是获胜者。
8.如何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途中跑速度 篇八
如何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途中跑速度
作者/ 王敏
途中跑是短跑全程中距离最长和速度最快的阶段,其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高速度跑,要求运动员要有良好的速度力量、速度耐力和跑的技术,因此提高运动员短跑途中跑的能力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速度力量
即短跑所需的专项力量,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速度力量是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能力的`最重要基础,是身体训练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其他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由于运动中力量的发挥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发放神经冲动的强度与频率,中枢神经系统的技能状态可以直接影响肌肉的力量。因此,我们在训练中一定要保持学生的高涨情绪,使之具备顽强的意志和充分的信心。
(1)上肢力量训练方法。双手持哑铃摆臂练习,注意节奏要有慢到快;脚在高处的俯卧撑;卧推、抓举、挺举等。
(2)腰腹力量训练方法。1分钟仰卧起坐、仰卧举腿、负重转体等。
(3)下肢力量训练方法。肩负杠铃最大负荷重量的30%――50%做半蹲跳、弓箭步步走8――10次;负重做快速的小步跑,落地时小腿和脚做积极的后扒动作,并保持高重心;负重(杠铃或沙袋)的原地双脚跳起,脚跟不落地、落地后立即反弹跳起;200米后蹬跑;150米――200米换腿弹性跳等。
注意:力量训练时,由于要经常进行抗阻力和有杠铃帮助的负重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的训练效果,所以在进行力量训练之前应将准备活动充分做开,以免肌肉拉伤或被杠铃砸伤。
二、速度耐
是指有机体长时间地工作抗疲劳的能力,是将最快速度保持到终点的能力,是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育教学论文 )速度耐力同时也是对力量、速度、柔软性等各方面素质的最高要求,与取得短跑优异成绩关系密不可分。发展速度耐力的方法主要有:(1) 80米――120米的重复跑。(2)300米――500米,强度80%以上的反复跑。(3)100米快跑+100米慢跑的变速跑。
要求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以心律降到120次/分为准。
三、短跑途中跑的技术练习
短跑途中跑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短跑的成绩,所以要求动作必须自然、放松、大步、快速、向前。
(1)两脚前后开立,做前后摆臂练习。要求:以肩关节为轴,前后自然摆臂,前摆时肘关节角度逐渐减小,后摆时肘关节角度逐渐加大,摆动协调有力。
(2) 30米――60米小步跑,提高动作频率。
(3)中等速度的反复跑60米――80米。要求:跑速中等,动作放松、协调,在步幅逐渐加大过程中体会摆动腿前摆着地动作要领。
(4)后蹬跑60米――80米。要求:在体会正确的摆臂和摆动腿的动作要领时,做出摆动腿带髋前送的动作。
(5) 高抬腿跑变加速跑。大腿折叠高抬,向前摆动,加长每一步的水平移动距离,与跑的衔接过渡自然、动作连贯。
(6)弯道跑。有意识地加大右腿和右臂的蹬地和摆动力量,身体向内倾斜。
总之,要想提高运动员的速度,教师必须针对短跑途中跑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9.运动能力提高 篇九
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在运动时,身体各器官系统、各运动部位配合一致,按空间、时间、节奏等要素完成练习的能力,是形成运动技术的重要基础。只有具备较高的身体协调能力,才能适应激烈对抗的比赛环境,比赛中才能采用更加合理、准确的动作,从而节省体能,有效地抢占和利用时间与空间,完成攻守任务。
1运动协调能力的诸因素
1.1遗传:神经协调对协调能力起相当大的作用,而神经协调主要受先天的制约,不易受后天的影响;因此,遗传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运动协调能力影响很大。若父母都是运动员,其协调能力肯定比父母不是运动员的孩子要好。
1.2发育:协调能力是人体各机能的综合体现,是建立在形态发育和完善的基础上的。形态随着运动员生物年龄的成熟而生长发育,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也随之得到完善,协调能力也随之发展;因此,生物学年龄和有机体各个部分生长发育的程度,直接影响到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协调能力。
1.3素质:运动技术的完成需要一定的运动素质,尤其对完成技术过程中的肌肉活动来说,它直接与力量、速度、耐力等发展程度有关,况且,肌肉的内部协调本身就是力量表现的决定因素。
1.4.反射:复杂条件反射是建立在简单条件反射基础上的。建立的简单条件反射数量越多,则复杂条件反射的建立越顺利;而在运动技术的完成中,便能表现出良好的高度的协调能力。
1.5心理:运动员学习、完善运动技术,对变化的训练和比赛条件能及时地适应,都与运动员对不同刺激条件的分辨能力、注意集中程度、思维的敏捷程度、神经类型等心理特征有关,这些对运动员的运动协调能力均有很大影响。
2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协调性训练
2.1无球技术运用特点与运动协调能力
在足球比赛中,无球运动主要采用变速跑、突起、突停、转身等形式。在比赛的大部分时间里,运动员都在走动、慢跑,看似漫不经心,可一旦需要时,便会立刻作出反应,或接应插上助攻,或突然起动去封堵防守。另外,运动员为了抢占时间和空间,常常根据比赛形势的变化,及时改变当时的身体状态而完成动作,其间体现出来的动作之间变换的及时性,正是灵活、熟练、适时地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身体能力。
2.2有球技术运用特点与运动协调能力
有球技术包括踢球、停球、运球、抢截球等。在看似简单的传接球技术中,其实要求很复杂,例如运动员接球,首先要有良好的空间感觉与空间定向能力;其次对来球的力量、速度、高度、落点有准确快速的判断;最后是选择和调整好自己的体位,上下肢协同配合,尤其能妥当控制下肢动作,做到既准确轻柔,又协调合理。有球运动员还必须敏锐观察本方队员跑位和对方队员的移动情况,控制好踢球腿的摆动速度,力量适当、不失时机地将球传出,争取做到人到球到。所以,搞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协调性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建议
3.1训练形式需多样化。可以做些带有游戏性质的练习,如追人游戏、带球接力;可以进行一些小型足球赛,如1对1.3对3。
3.2足球训练中,允许他们用手,允许同时使用2个球,允许使用软球、塑料球、气球、水球代替足球,允许用脚踢、用手打、用头顶。
3.3尽管每项训练侧重点不同,但可以同时训练多种协调技能。因为各种协调能力相互联系,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哪种协调能力会单独起作用。
3.4协调性练习本身,对身体素质没有特殊要求,只是得思想高度集中。也就是说,只需在每个训练单元做少数几个这样的练习,便能起到比半小时疲惫的协调训练更好的效果。
3.5协调性练习大多有很强的可变性,应该鼓励青少年自己去尝试,实践新的练习。当他们掌握要领后,适当刺激他们发明与之相应的新的练习形式。
3.6把所有协调性练习安排进训练的不同阶段;可以用做热身练习,也可以做为i}il练的重点,还可以成为阶段性训练的一部分。
3.7每一单元训练必做的练习是足球比赛。它不仅能培养协调性,还能增添乐趣。
3.8克服不合理的肌肉紧张。因为在完成足球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往往由于肌肉收缩后不充分放松,而引起不合理的肌肉紧张。
3.9提高保持平衡的能力。在足球这个运动项目里,想要高质量完成许多技术动作,依赖于姿势的稳定性,而要在已获得协调动作的基础上,做到姿态静力性反射和随意调节保证,需要内感觉校正的参与,并取决于动作协调的形式。
3.10提高空间感觉和动作的空间准确性。注意培养二距离的感觉”,头球的空间准确感觉。
10.提高高职学生运动兴趣 篇十
一现状调查
调查对象:我院2013级五个专业五个班200名学生;
调查题目:(1)你对体育运动参与的兴趣。A感兴趣,B一般,C不感兴趣。
(2)感兴趣的原因。A———身体素质较好,B———运动习惯养成,C———好的运动环境和固定运动搭挡。D———其他。
(3)不感兴趣的原因。A———身体素质较差,B———没有运动习惯,C———运动场馆器材不足,D———其他。
调查结果:感兴趣25%,一般60%,不感兴趣15%;
二结果分析
1感兴趣
第一,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比较快,在运动中的良好表现,得到外部的肯定,有较多的成功体验,变得越来越自信,随着成功体验的不断累加,运动的表现欲望也逐步提升,形成良性循环。第二,良好的运动习惯。家庭成员有良好的运动习惯,会带动其他家庭成员投入到运动中去。父母喜欢打乒乓球,儿子在边上看,发现有趣,会产生尝试的想法,模仿父母的动作去练习,一旦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便会主动进行运动,另外,家庭成员之间也会相互督促,保持长久的运动习惯。朋友同学圈子也会有同样的功效。
2一般和不感兴趣。
第一,中学教育环境,没有养成运动习惯。首先社会、家庭对中学升学率的追求,迫使学校不得不加大对所谓“重点课”的学习程度,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使中学生本来就不多的课外活动受到冲击。在“没有一定本科升学率就没有一切”的大环境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并且愈演愈烈。其次,一些学校受场地器材、体育设施的限制,很难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及教学。此外,还有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学生自身的体育水平等等。在课余时间因为功课忙,没有时间参加锻炼的学生比例较高。近几年的全国青少年体质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并不理想。这跟学生锻炼时间、机会不足有重要关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还处在自发性阶段,有待于体育教师及学生本人的进一步挖掘。令人吃惊的是,问卷中每个学生都把顺利通过体育达标作为体育锻炼的目的之一。这种明显带有功利性的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着学生加强身体锻炼,但也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带着这种情绪学习,很难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另外,据笔者调查所知,目前还有一部分学校还没有实行分班教学。过多的学生人数使教师上课时难以全面顾及,更谈不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了。
第二,高职教育现状。(1)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运动参与。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具备科学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文化底蕴,豁达的人文关怀,精准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运动能力。(2)教学内容。大纲规定的内容死板单调,往往是中学项目的重复。现代学生的兴趣广泛,传统的体育教学项目已不能满足需求。引进新颖的项目,激发学生的兴趣。(3)场地器材。场地器材的欠缺与不足客观上限制了一部分学生的运动参与。例如乒乓课,乒乓桌太少,学生要等好长时间才轮到练习,降低学生的练习积极性。(4)评价机制。单一的评价机制导致不合理现象,基础好的学生很轻松就能拿到高分,而基础差的同学再怎么努力都拿不到好成绩,这样就严重打击了基础一般和差的学生的积极性。
三相应对策
1以体育课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第一,和谐的师生关系。喜欢一个老师,喜欢一门课。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这一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交融着师生的互动,合作,创新与进步。而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新型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享受体育的快乐,体验到学习中的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同时也能得到教师与同伴的激励,鞭策、感化、鼓舞、召唤、指导。在和谐的体育学习氛围中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
第二,新颖的课堂导入。体育课有些项目学生不感兴趣,也有些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怎样使他们克服自身的弱点,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来,也是我们体育教师经常遇到的老大难问题,而激励的方法就能够有效地做到这一点。我们在上课之前费些心思,采用良好的导入方法,上课过程中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采用什么样的课堂导入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当时的天气情况等因素灵活安排,不能一成不变。体育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课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有活力、更有自信、更有朝气。因此,导入一定要有较强的目的性,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它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紧密联系的特点,它更要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引人入胜,使学生喜欢体育。恰当地运用导入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学家说: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导入法一般有:直接导入法、图片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示范导入法、提问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激励导入法。一般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结合教材自身特点,教师可简洁明快地讲述本次课的教学目的、任务及教学程序等,或直接做出正确优美的动作示范,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有时可以采用新奇的导入法,比如上乒乓球课,用故事导入法,讲一下“乒乓外交”,1971年毛泽东利用中美乒乓球运动员在日本的民间交往,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巧妙地打破中美之间关系的僵局,正式揭开两国改善关系的序幕,促使实现尼克松访华乃至中美建交。这一事件和它所包含的灵巧微妙的外交技巧,被官方史家戏剧性夸饰为艺术地表明了中国领导人改变自己的国际战略意图,誉为“小球转动了大球”的“乒乓外交”。endprint
第三,多样的教学方法。单一的示范讲解模仿练习,难以调动大部分学生的运动兴趣。可以采用游戏法、竞赛法等调动学生的运动参与积极性。创设场景,用游戏法,学生会很快融入运动中;竞赛法可以调动学生积极争先的运动情感。竞赛法还可以灵活运用,比如短跑练习可以采用不同的起跑线,使得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都有参与的积极性。
第四,灵活的评价机制。可以采用灵活的评价方法,运动参与提高幅度综合相结合。学期开始第一节课摸底,记录学生的初始成绩,期末考核时根据进步的幅度结合考核标准评定成绩。这样基础差的学生看到希望提高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其次,提高动作技能评分的比例,让身体素质一般和较差的学生也有取得好成绩的可能。
2加强体育社团和运动队建设,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对身体素质较高,运动水平较高的学生组成校运动队,篮球队、乒乓球队、健美操队参加相应层次的比赛;可以聘请社会力量指导体育社团建设,开设新潮的体育项目,街舞、轮滑等满足学生需求。
3举办趣味运动会和单项比赛,增强学生运动兴趣
开展一些对身体素质和技能要求不高的趣味运动会,设置一些如飞镖,沙包投准,保龄球等吸引学生参与;全校性比赛的开展,给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
4完善体育场馆器材,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整洁优美的运动环境,完备多样的体育器材场馆对学生的运动兴趣有很大的激发作用,让学生跃跃欲试。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加大场馆器材的投入。
总之,创造体育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体验成功。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在课堂中体验成功。表现自我的机会是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的。因此教师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才华平台,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并且给予肯定和赞誉。这样学生都能通过表现自我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成功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获得成功同时也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创造更多的课外运动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运动参与的机会。成功体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素质,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成功体育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要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更新观念、创设条件,利用学生渴望成功的愿望,挖掘其潜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教师从情感教学入手,把全面育人视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把面向终身体育视为自身的目标,强调情感兴趣、创造和能力培养,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中介,达成学校体育的主动学习、快乐学习。教师通过运用一些教育学理论,如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努力使课的组织独特新颖;加进一些趣味性强的与课的内容紧密结合的游戏、比赛,尽量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轻松地学习动作技术。完善场馆器材,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从而自觉、主动地去掌握动作技能并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积极的运动,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晴云.当代大学体育[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
11.运动能力提高 篇十一
一、长坡重复跑
选用坡长为300米~1000米、坡度为5°~15°的山坡进行训练。要求每位队员进行5次~8次重复跑, 且按一定规律进行快速跑与放松跑的交叉练习;运动员在屈身前倾快速高抬腿练习中, 应用力摆动双臂, 做到腿臂相配合, 借以改进后蹬动作、提高步频。
二、短坡重复跑
选用一个坡长为60米~200米、坡度为15°~20°的短坡进行训练, 该场地可供学生进行速度训练。要求训练内容包含快速跑与放松跑两部分, 如可以进行多次150米快速跑练习, 每跑完一次即做一次慢跑恢复练习。
三、速度节奏跑
可以把山坡划分为2段~3段, 用不同速度节奏连续跑完各段坡, 然后慢跑返回起跑线。
四、变化跑
在一组队员中间指定一名领跑者, 其余队员跟随在领跑者后面, 由领跑者喊“50米上山坡疾跑”——“30秒慢跑”——“100米上坡疾跑”之类的口令, 所有队员一起进行训练。
五、山坡循环跑
选择一条包括几个不同山坡的路线进行40分钟~1小时的连续循环跑训练。
六、山坡接力跑
将运动员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 进行5分钟~20分钟的接力跑训练。
七、下坡跑
12.运动能力提高 篇十二
摘要: 本文运用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营养学的理论,对800米跑运动项目的特点及训练手段进行分析,指出提高800米跑运动成绩的生理学训练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800米跑 磷酸原 糖酵解 有氧代谢 无氧代谢 乳酸
随着现代体育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已经证明800米跑是属于极限下强度项目,无氧代谢高达90%以上。因此,800米跑运动员必须以发展无氧代谢供能能力为主。这就要求我们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中应该充分挖掘磷酸原供能能力,延长糖酵解供能的时间,提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重视产生乳酸的能力、耐受乳酸的能力和消除乳酸的能力的训练,从而科学有效地提高800米跑的运动成绩。
一、800米跑的特点
1.800米跑是以耐力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的项目。
从多年800米跑运动成绩的发展变化情况看出,800米跑比赛的关键是速度耐力的竞争。根据资料记载,世界男子800米跑的成绩由20世纪的2’11”2,提高到21世纪的1’41”11,平均每100米成绩由16”4提高到12”64,女子800米跑平均100米的成绩提高到14”2。可见成绩提高幅度之大,速度耐力进步之快。这说明800米跑必须以耐力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使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快速耐力、加速速度和冲刺速度。
2.800米跑的能量供应是以无氧糖酵解供能为主体。
运动强度的大小和运动时间的长短决定了能量供应方式。根据800米跑的时间和运动时血乳酸浓度的变化,糖酵解应该是运动中能量供应的主要来源。所以要提高800米跑运动成绩,必须尽量减少供能速率较慢的有氧代谢供能比例,努力发展供能速率较快的无氧代谢的能力,特别是供能时间潜力较大的无氧糖酵解供能能力。
3.800米跑训练的指导思想。
800米跑是自成体系的独特的运动项目。我认为应该根据其能量供应等生理、生化特征,建立800米跑的独立训练体系。按照800米跑的供能特点,训练以有利于在竞赛中充分挖掘磷酸原供能能力的潜力,延长糖酵解供能的时间,尽量提高有氧代谢供能的质量。在运动训练的实践中应该根据800米跑的生理、生化的特点及三大供能系统在运动中的重要程度合理安排各项训练的比例。
二、提高800米跑运动成绩的生理、生化分析及训练方法
1.磷酸原供能能力的训练。
磷酸原的供能仅能维持6-8秒,但它的供能速率是糖酵解的1.3倍,是有氧代谢的3.6倍,因此在其供能时使人体获得的位移速度是最快的。磷酸原供能能力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快速爆发性运动的能力,增强人体在运动开始和早期速度还未达到最大时的启动能力,提高人体的绝对速度和速度储备,而体内ATP-CP的含量以及相应酶的活性则是提高上述能力的物质基础。
提高磷酸原供能能力的训练强度应为本人最大强度的95﹪,训练的持续时间为6-15秒之间,间歇时间应能保证肌肉中磷酸肌酸的完全恢复。训练可以采用短跑的专门练习,如进行60米×4-6组,或者100米×4-5组,这样可以提高肌肉中的ATP-CP的含量,最大限度地消耗体内的ATP-CP储备,间歇时间为每次回到起点的时间,以利于消耗的ATP-CP得到充分的补充。
2.糖酵解供能能力的训练。
糖酵解系统供能的速率仅次于磷酸原,但供能的时间却远远长于前者,可达到30″-2′,因而是800米跑的主要能量来源。提高磷酸原供能能力的关键是增强机体产生乳酸的能力、耐受乳酸的能力和消除乳酸的能力。
(1)提高机体产生乳酸的能力
增强机体利用糖酵解能力的关键是提高机体产生乳酸的能力,而大强度的训练可以提高机体产生乳酸的能力。研究认为:12-20mmol/L是糖最大无氧代谢最敏感的范围,在训练中要达到这一乳酸值范围,可以多次重复极量负荷的运动,每次间歇休息又可以得到合理的恢复。具体方法为:300-500米的超极量强度的间歇跑,强度为该距离最好成绩的90~98℅,4~5个为一组,1-2组次间歇5~6分钟,组间歇10~分钟,多次重复训练后血乳酸浓度可以达到32mmol/L。
(2)增强机体耐受乳酸的能力
长时间糖酵解供能会造成血乳酸的大量堆积,如果血乳酸浓度的升高会造成机体的酸中毒,将会直接影响神经和肌肉对酸性物质刺激的感受能力。如果运动员能忍受酸中毒痛苦的能力越强,在大强度运动时的持续时间就越长。所以乳酸耐力的训练就是为了让人体能能够受乳酸中毒带来的痛苦,提高运动员的疼痛阈值,增强人体对损伤、疼痛和酸中毒的耐受能力。
提高机体耐受乳酸能力的最好方法是进行大强度的速度耐力训练,应该用距离短、间歇短、强度大的变速跑、间歇跑或重复跑的方法为主。要达到这一目的,运动强度应该大于85%,血乳酸的浓度必须达到12~20mmol/L并能维持较长时间,以刺激身体对这一血乳酸水平的适应,提高运动员的血乳酸耐受能力。
可采用以下训练方法:
①200米×4(休息5分钟)×(4~5)组或150米×8(休息5分钟)×(2~3),强度为85~90%。
②400米~600米跑重复4~10次,强度为最大跑速的85~90%。
③(100+200+300+400+300+200+100)×(2~3)组的组合循环跑。
(3)增强机体消除乳酸能力的训练
人体内的乳酸绝大多数是经过代谢途径消除的,乳酸的代谢途径主要是在骨骼肌和心肌等组织内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在肝脏和骨骼肌内重新合成葡萄糖和糖原,少量乳酸在肝脏内合成脂肪酸、丙酮酸等其它物质。所以提高机体消除乳酸的能力主要是提高心、肝、肌肉等组织的氧化能力以及乳酸代谢酸酶的活性,血液的缓冲能力和乳酸从工作肌肉向外运转的速度。
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心型乳酸脱氢酶(H-LDH)的活性,有助于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的乳酸转变为丙酮酸,以加快乳酸的消除。乳酸透膜的活性亦可因运动训练而提高,使乳酸透过细胞膜的速率加快,从而增加乳酸向肌外组织的转移。
一般来讲采用大强度、长间歇的积极性间歇训练降低乳酸的浓度,提高体内乳酸的消除速度。具体方法为:200-400米的反复跑耐力训练,15-20个,强度为85-95%,次间歇用50-60%的强度进行慢跑的积极性休息1-2’,然后再进行下一次训练。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机体消除乳酸的速度。
3.有氧代谢供能能力的训练。
有氧代谢供能在800米跑的训练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小,但对提高800米跑的成绩却必不可少。增强有氧工作能力有效的方法是间歇跑。例如:1000~1600米的距离跑,4-10次,强度为本人最大强度的80-90%,心率达到180-190次/分,次间歇时间为8分钟左右,或采取20-30秒的持续快速跑。有氧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或保持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水平。
4.力量耐力的训练。
对于800米跑的运动员来说,发展力量耐力能够提高运动员的力量,对改进跑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对肌肉产生应激刺激,使肌肉代谢能力增强,提高运动员的供能水平,具体的方法为:跑、跳的交替练习。100米跨步跳、单足跑练习;100次左右的蹬台阶练习15-20组,20%左右负重交叉腿跳;150-200米上坡跑或者负重跑;70-80%的负荷深蹲快起练习;腰、腹、背肌的力量练习。
5.速度耐力的训练。
速度耐力训练在800米跑中占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提高800米跑运动成绩和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800米跑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速度耐力水平,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速度训练,速度是速度耐力的基础决定因素,所以说发展800米运动员的最大速度能力,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储备也是极其重要的,可采用的训练途径有:大强度的60-150米上、下坡冲刺跑,10-15次,间歇1-3分钟;短间歇的150-200米高速度跑,8-12次,间歇3分钟左右,间歇短,重复次数多的速度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速度耐力,对提高800米跑运动成绩起到关键作用。
三、提高800米跑运动成绩的训练要注意加强运动员的营养与恢复
800米跑的训练量和强度都很大,能量消耗多,训练之后,除积极休息外,还要适时适量补充一些糖、水、蛋白质、无机盐和电解质等,以促进机体的快速恢复,否则会造成机体的过度疲劳,影响训练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设法提高800米跑运动员的血红蛋白的含量,因为血红蛋白是蛋白质的复合物,有利于乳酸能量生成,同时还有利于机体的快速恢复。
四、小结
二十世纪以来800米跑运动成绩的发展趋势告诉我们,800米跑的竞赛主要是速度之争,运动中能量供应基本进入无氧代谢区,无氧代谢到达90%以上。这就要求我们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中要根据三大供能系统的特点进行训练,充分挖掘磷酸供能的潜力,利用有效手段提高ATP-CP含量,增加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的能力,应该努力提高人体产生乳酸的能力、耐受乳酸的能力、消除乳酸能力的训练、力量耐力训练和速度耐力训练。同时还要注意发展运动员的一般有氧耐力,加强营养和恢复。
参考文献:
13.运动能力提高 篇十三
王银晖
(安阳工学院体育教学部 455000)
摘要:网球运动员的预判能力是运动员运用技、战术,获得比赛胜利的基础因素之一。本文从运动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网球运动员预判能力的各个因素,并对提高运动员预判能力所必须的心理因素训练提出一些可参考的建议,以期能为网球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预判能力;心理因素;网球运动员
An Analysis of 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Tennis Players’ Pre-judgment
Ability
WANG Yinhui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430079)
Abstract: Tennis players’ pre-judgment ability is one of the basic factors of players’ use of skills and tactics and the victories of games.From the view of sports psychology,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ennis players’ pre-judgment ability and make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psychological training tha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players’ pre-judgment ability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on the scientific training to tennis players and coaches.Key words: pre-judgment ability;psychological factor;tennis player
预判能力是指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中对随机事件的出现预料、判断并做出对策的能力。在网球运动中运动员预判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该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高低。可以这样说,运动员的预判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比赛的胜负。因此研究如何提高网球运动员的预判能力对于提高比赛、训练水平是非常有价值的。本文从心理因素角度出发,对影响网球运动员的基本心理特征加以分析,并针对预判能力训练提出建议。
1预判能力在网球运动中的重要性
网球运动属于小球类运动,其场地是一个长方形的地面,场地中间由球网把全场隔成相等的两个半场。由于场地面积相对较大,球飞行速度较快,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预判能力和敏捷的移动能力。如果对来球没有做出准确预判,就会引发脚步移动滞缓、击球动作变形等一系列失误,导致运动员打不出高质量的还击球甚至频繁出现非受迫性失误,因此难以取得比赛的胜利。所以,预判能力的强弱是运动员竞技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2心理因素对网球运动员预判能力的影响
影响网球运动员预判能力的因素有心理、技术水平、知识的广度和外界环境等因素,而心理因素对运动员的预判能力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一方面要对对手进攻线路及打过来的球的落点有所预判,另一方面对本人或者队友的还击球也有所预判,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一些相应的技战术打法,从而占有比赛的主动权。而这两个方面要受到心理因素较大程度的影响。3影响网球运动员预判能力的心理因素分析
3.1网球运动的感知过程分析
网球运动属于技能类对抗性项目,动作形式多样,结构变化较大,要求运动员既需要完成快速的动作反应和身体移动,还要有复杂的战术内容。因此,涉及的知觉形式也较多。感知觉包括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立体深度知觉。影响网球运动员预判能力的专门化知觉有球感、速度感、节奏感和场地感等。
3.1.1球感
球感指的是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对网球性能的感觉。球感是运动员必须具有的基本功,它的水平高低,即体现着运动员在比赛中观察判断的正确运用技术能力。网球运动员的球感包括对球自身体积,大小,重量的感觉,以及球拍摩擦球时切面产生摩擦力大小的感觉。高水平的运动员利用球拍摩擦网球不同角度和力量大小与方向的控制,不断变换网球旋转和飞行速度,增加击球进攻性及威力。球感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我们以知觉的影响加以分析。知觉是当前事物的整体在大脑中的反映,知觉可把感觉上升到理论化、整体化,进而上升为网球意识。网球运动员在场上既要感知情况的变化对球感的影响,又要采取相应措施,不断修正自己选择的方案,以使球感适应场上变化。
3.1.2速度感
网球是一个弹性球体,在被球拍击出后,可以在瞬间加速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如:美国网球运动员罗迪克的发球最高可以达到时速241.3公里。对于如此高速运动的球体,运动员必须迅速判断来球速度,只有在对球飞行及旋转速度做出准确判断之后才能做到准确的移动、合理的抽击球。高水平的运动员还可以根据比赛当时的天气、风速等状况对球飞行旋转速度的影响做出正确判断。
3.1.3节奏感
网球运动员的节奏感是指运动员对每次击球动作的节奏,以及整场比赛进行的速度做出的反应。节奏感是建立在反复科学训练和积累比赛经验之上的。比赛经验丰富的运动员能掌控比赛进行的节奏,通过对比赛节奏的调整打乱对手战术策略,使对手运动员在技战术和心理方面产生紊乱,从而达到赢得比赛的目的。动作节奏应根据训练和比赛的时间、场地、天气、自身状况以及对手技术水平高低而做出相应调整。
3.1.4场地感
目前国际和国内各种网球比赛的场地设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硬地、草地、红土地等。不同的场地无论是场地硬度还是球速均有明显不同,场地与运动员脚步间的摩擦力也不相同,这就要求运动员应针对不同场地运用不同策略。例如:草地较滑,球速较快,弹跳较低,运动员应运用上网型打法,尽量减少球在地上弹跳;红土地硬度小,球速较慢,比赛时间较长,应运用底线型打法,多打上旋球,步法多用滑步,以减少体力消耗。
3.1.5立体深度知觉
立体深度知觉是反映运动员视觉深度知觉(立体知觉)准确性的指标,也即判断客体间距离的知觉,它是双眼的机能。实践证明:判断人或物体与自己的距离的能力对提高网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来说是特别重要的。网球运动员在紧张激烈的训练或比赛中既要判断对方来球的方向及球是否出界,还要根据战术需要,准确己方击球的速度、路线、落点,接发球时对球的飞行速度、高低、力量大小等情况做出立体的观察判断。国外心理学家Jacobs和McBeath研究表明,运动员通常将接球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加速跑至恰当位置;第二个阶段是当求迅速接近运动员时,充分利用位置线索和深度线索。美国网球运动员阿加西善于打迎击球,节奏迅速、步法灵活,就是因为利用立体深度知觉对球做出了准确的预判。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良好的深度知觉技能作保证,就不可能对球在空中位置、距离、运动速度做出准确判,对周围情况的变化也不可能做出及时正确的技术动作,就会削弱其技术、战术的使用效果。研究表明运动员在运动中所犯的大量失误和错误都是由于视觉判断错误造成的。因此立体深度知觉是影响网球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索之一。
3.2注意能力的分配与集中
所谓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分配能力是指运动员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注意分配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必须有一种活动达到自功化或部分自动化的程度,这对球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接发球员在观察发球员发球并判断发球方向的同时考虑应该把球接到对方的空档位置。二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必须相互联系。网球运动员正手抽球时,由于抽球动作已自动化他(她)只需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网前球员或者底线球员的位置及动作上。网球运动不同与其他球类运动,参赛人数只有2或4人/场,由于参与运动人数较少,所以空档较大,注意分配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形响着比赛的成绩。注意能力的合理分配、集中不但能使运动员有效的控制球,还可以注意到同伴的跑动路线及对方运动员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技战术。因此.良好的注意分配是达到控制球的目的的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是评定网球运动员成绩好坏的重要指标。
3.3唤醒水平分析
唤醒水平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根据倒U型假说,人处于较低的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低;处于中等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处于较高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下降。当然,不同的运动项目适宜的唤醒水平不同,就网球而言,最佳唤醒水平为2级唤醒(马启伟,1983b)。唤醒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注意范围与信息利用。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如果唤醒水平过低,注意范围较大,无关信息可能进入意识,比如:在比赛中想法太多,总想打角度、又想打力度,常常在这种犹豫的过程中错失良好机会。唤醒水平极高时,注意范围过小,可能遗漏重要信息。注意错误的指向把与运动任务无关的以及运动任务中很小的部分作为注意的中心,比如:过分的保证回球成功率而忽视了攻球线路问题。
3.4意志品质因素分析
网球运动被称为“球类运动的马拉松”,在国际网球比赛中,一场男子比赛常常要进行4个多小时,女子比赛也要花费3个小时。如此漫长的比赛对运动员的体能和意志都是一个挑战。因此网球运动员首先要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和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来自中国的女子网球运动员李婷/孙甜甜发扬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获得了冠军,为中国获得历史性突破。网球不同与其他球类运动,如果在比赛中有队员受伤,只能弃权,因此网球运动员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就成为提高其运动水平最基础的条件。其次要具备独立性品质。独立性品质是指,个体倾向于自主地采取决定和行动,不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偶然影响,它是以冷静的理性思考为基础。网球运动员还要具备果断性品质,需要思路敏捷,反应及时,快速做出判断并立即行动。
4对策和建议
4.1 重视网球基本功和球感练习。基本功练习应该在周或月训练计划中间隔出现。球感练习与其它技术动作的训练要同步进行,不管运动员的水平高低,都应有不同程度的球感训练。对初学者来说,基本功和球感联系更加重要;成年运动员也要在训练中不断的适应和熟悉。因此在每次训练中都应安排熟悉球感的内容,在比赛前有针对性的做各种适应性练习。
4.2 在训练过程中安排不同类型运动员相互练习。陪练员队伍应由多种技术类型
运动员担任,以保证主力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适应各种不同的运动节奏。
4.3 对运动员进行注意分配能力训练时,既让运动员判断对方发球的性能,接稳球,并观察同伴及对方防守队员的跑动位置,要求运动员扩大注意的范围,开阔视野。同时还要排除各种消极干扰,适当地安排一些消除错觉的训练。
4.4 训练中应注意培养运动员坚强的意志品质。采用多球训练且加大训练量和训练负荷。在此方面训练时,多安排防守能力的训练。例如多喂较深或大角度球,增加运动员回球难度和奔跑距离。同时在运动员体能消耗较大时仍坚持训练,培养运动员顽强拼搏的精神。
4.5 在比赛前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运用不同的心理训练调整唤醒水平。对于不正常的唤醒水平,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进行调节:降低令人不快的高唤醒水平进行渐进放松训练;对令人不快的高唤醒水平重新进行解释;提高令人不快的低唤醒水平进行自生训练;对令人不快的低唤醒水平重新进行解释。
参考文献:
[1]缪本海等.影响沙滩排球运动员预判能力的心理因素分析.[J]体育科研,2002.1
[2]体育运动心理学[M]新世纪心理学从书.浙江教育出版社
[3]刘永峰,赵强等.论网球运动员的情绪控制.[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