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孩子小学作文(共13篇)
1.真正的孩子小学作文 篇一
送给孩子真正的礼物
作为家长来说,送给孩子一点礼物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我们却很少想过,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礼物?我们应该送给孩子什么样真正的礼物呢?一位美国家长的感悟,使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还是听听这位家长怎么说的吧:像许多美国人一样,我把大量时间花在为孩子购买礼物上,但却不能确定这些礼物对他是否有用,甚至不知他是否需要。于是我提醒自己,要认真思考一下关于“赠送真正礼物”这件事。小时候,爸爸给了我“爱读书”的礼物。因为他喜欢读书,有满满一书房天天与他相伴的书籍。在我家起居壁炉平台上,还有一整套《莎士比亚全集》。在爸爸看来,为孩子买些书籍,无疑要比购买玩具和衣物更为重要。妈妈给了我“关爱”。在爸爸去世后,妈妈收养了许多无家可归的孩子。有一次,妈妈带了一个小女孩回家――由于子弹飞进她家的窗户,致使这无辜的女孩失去了一只眼睛。妈妈教我怎样摘下她的玻璃义眼,怎样清洗后再安上。我觉得这事很简单,但真正动手要做时,我却发起抖来。妈妈见状把我轻轻推到一边,准确无误地亲自做了一遍。我想,是她教给了我如何关爱别人。邻居特里萨・凯利夫人给了我“勇敢”。她住在阿米莉亚大街一座有四个房间的房子里,有个大前廊和一个小后廊。在妈妈外出时,我就喜欢呆在凯利夫人家中。夏季的一天,突然来了暴风雨,凯利夫人让我把晾晒的衣服收起来。就在我要去收衣服时,突然响起一声霹雳,我怕了,跑回来,躲到凯利夫人的怀里。凯利夫人同我一起去收衣服,并平静地向我解释这种自然现象,轻描淡写地告诉我,这没什么可怕的……小时候我在圣诞树下找到的礼物,如今大多已不复存在,甚至不记得了。但是童年时代由父母及邻居给我的人生教诲,我却依然带在身上,珍爱备至。因此我决定,要送给孩子真正的礼物――把这些珍贵的人生教诲告诉给他们,我想,这比一台玩具电动车更加重要。这位家长把“爱读书”、“关爱”、“勇敢”看作是最好的礼物,这样的的认识,对我的触动是很大的。我既是一名老师,也是一名孩子的家长。而在送给孩子的礼物上,我们的确是有误区的。现在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读书,但在读什么书上却有着极大的误区。每到新学期的时候,家长都要拥进新华书店,帮孩子买一大堆的书,那都是些什么书呢?五花八门的教辅书,都地跟教材相配套的各种练习。作为班主任,我对班级学生做过调查,现在学生手头有文学名著的几乎少之又少,有时间看课外读物的更是寥寥无几。语文老师还好,还能鼓励学生多读些文学著作,而其他学校的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就大加封杀了,家长也是无情封杀,只要是与学习科目不符的书籍,统统被家长认为是闲书,是看不得的是耽误学习时间的。想想看,孩子整天只对着什么学习兵法、考试秘笈什么的一类书籍,知识面能宽广吗?尽管家长,有的老师觉得现在孩子时间宝贵,学习竞争又是如此残酷,广泛阅读会影响孩子的将来前途,但这却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呀。一位作家说过:“每当我们翻开书页,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们的心灵的,莫过于学习阅读。”千百年来,人们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提升品位,也藉此得到生活的力量。而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阅读更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有效的基本途径。中国青少年的阅读现状令人忧虑,据《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西方发达国家儿童在6-9个月时就开始阅读,而中国儿童则普遍要到2-3岁左右才开始阅读活动;美国儿童在4岁后进入独立的、自主的大量阅读阶段,而中国儿童平均到8岁(小学二年级)才能达到这个水平;美国孩子的年阅读量是3万字,中国孩子的阅读量是每年5000字,只占他们的六分之一。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如果不在青少年时期培养起这一能力,那么他们“以后会遭遇到读写的困难,且困难之高,将难以应付今日世界的需求。”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世界各国都把提倡阅读风气、提升阅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在青少年中纷纷发起了阅读运动。英国1998年到1999年开展了阅读年活动,这一年里,政府额外拨出了1亿1500万英镑的购书经费,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共增加新书2300万册;从1998年9月的新学年度开始,小学每天都有一小时的语文课程,专门用来提升读写能力。阅读年活动所点燃的阅读热情至今仍在继续,原本到处可见的阅读年标语“读书吧”,如今又变为“继续读下去”。在美国,布什上任后,提出“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落在后面”的教育改革方案,并将“阅读优先”作为政策主轴,拨出50亿美元的经费,希望在5年内让美国所有学童在小学3年级以前具备基本阅读能力。布什夫人也推出“阅读、阅读再阅读”计划,提醒天下父母,必须在孩子童年时为他们铺设一条经由阅读而成功学习的道路。早在10年前,日本政府就积极推广儿童阅读运动。2001年底,日本专门颁布了儿童阅读推进法,并指定4月23日为日本儿童阅读日。
可见,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是多么重要。我们切不可只盯着孩子的课本书籍,更要让孩子广泛阅读,涉猎各种知识,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说说“关爱”。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我们也进行,但在这个过程中却存在着误区。当得知自己的孩子在大冷天把衣服脱给一个生病的同学穿了,我想大多数的家长会责怪自己的孩子是个“傻子”。为什么呢?这关你什么事呀?你只要搞好你的学习就行了。今年夏天去北京,回来时在合肥火车站,看到一位中年妇女带着一个孩子,还拎着好几个笨重的`行李,我走上前去摸了一下那孩子的小脑袋,就对那位母亲说要帮他们拎一下那行李,谁知那名妇女瞪着大大的眼睛望着我,把我当什么人似的,赶紧用脚踢她的孩子,慌忙跑走,边跑还边说:“快跑,现在世上坏人多,我们可要小心!”很显然,她把我当坏人了。我无奈地摇头。现在我还时常想到这一幕。我现在想,这位母亲回家后还会在孩子面前炫耀说是她能看出坏人,会教育孩子不要理睬任何陌生的人,不要相信任何陌生的人,那当然也包括不要帮助任何陌生的人。如果真是如此,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该留下什么样的印记呀。《新安晚报》“社会镜像”栏目10月21日报道,安徽利辛县旧城派出所接到辖区村民李某报警:他的孙子和孙女在本村被人同时杀害。经警方调查后发现作案者小满(化名)就是与这对少年兄妹朝夕相处的小伙伴,而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仅是双方玩迷藏是产生的几句口角纠纷。而之后小满交待的杀人动机则更让人吃惊。小满说,俺几个在一起捉迷藏,他俩输了,就开口骂我,后来我上楼睡觉了,他们还在骂,又往平房上扔砖头,砸着我的脚了。然后我也扔砖头一不小心就砸着李某孙子的头,他们威胁要告诉我妈。由于小满以前和李某孙女一次吵架后,曾被母亲罚跪半天,还挨了打。听到兄妹俩的威胁,害怕自己再挨打的小满心中更加恼火,又用砖头连续几下砸向李某孙子的头部,致使其当场死亡,而年仅5岁的妹妹看到哥哥被人打倒在地,就本能地上前帮助哥哥,急红眼的小满又用砖头砸死了她。在这则报道中,我们可的看到小满杀死人也好象是在玩捉迷藏一样,令人不可思议。但细一想来,我们可以看到小满的母亲不但没有给他以应有的关爱,更没有对他进行关爱别人的教育,而我想小满在学校接受这方面的教育恐怕也是极少的。现在我们还经常在媒体上看到这样报道,应该说,加强对孩子的关爱以及对他们进行关爱别人的教育,已刻不容缓。再来说说“勇敢”。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一直是我们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有人说这是由于我们的国情决定的,因为中国人向来就不善冒险,崇尚平和,但这好象还不是充分的理由。象前面文中的那位邻居,面对雷电能坦然和孩子讲解。要是我们的家长会怎样呢?赶紧让孩子躲在家中不要乱动,并告诫他不能乱跑,老老实实呆在家中。当然,关心孩子的安全是对的,但在有些时候,当需要培养孩子勇敢精神的时候,我们也要辩证地去看待。比如说现在都强调安全意识了,当然这是应该的。而学校在这方面怎么做的呢?上体育课,老师稍困难的一些动作就不敢做了,为什么?出了学生受伤等等的事,学校的麻烦太大了,谁也不想惹麻烦呀。春游是学校的传统项目,让学生有亲近自然的机会,现在学校也不敢组织了,怕出事呀。要说什么探险之类的那更是不可能的了,出了事故谁能负得了责任?据我所知,不少学校原先制定的一些研究性课程是要走出课堂到自然中去的,现在也基本上取消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嘛!照这样下去,我们好象是要把我们的学生都培养成一株株养温室时美丽的嫩芽,一只只关在笼子里的好看的小鸟,一头头温顺的绵羊。而我们的下一代都成这样了,祖国的未来还有希望吗?总之,我们现在都有一个共识,孩子是未来,我们都很关心他们,就送给他们礼物而言,我们也毫不小气,只是我们在送给孩子东西的时候,物质上考虑的多了,而没有从培养孩子的精神品格上多加考虑。还是从那位美国家长的体会中得到点启示吧,送给孩子“学读书”、“关爱”、“勇敢”,这才是最好的礼物。
2.真正的孩子小学作文 篇二
一、音乐具有独特的教育魅力
人们在书上、电视上、网络上了解到音乐对于人类是多么的重要, 尤其是家长朋友们相当的“关注”音乐, 因为很多研究证实了接触音乐、学习音乐对于孩子智力的发展很有好处。而且, 孩子年龄越小, 音乐对其影响也就越大。因此, 很多家长都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参加各种各样的音乐辅导班, 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还没有出生的时候, 便为他们安排好了“音乐课”。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因为这不仅意味着音乐学习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也预示着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将充满希望。同时, 科学研究表明, 早期的音乐教育能够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 并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有助于孩子抽象思维能力、记忆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开发。不仅如此, 学习音乐还能够对其非智力因素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比如能够磨练孩子的坚强意志, 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精神以及高雅的气质和音乐修养, 也能够丰富孩子的生活, 开拓他们的文化视野, 等等。可见, 音乐对于人类发展来说确实有着其它艺术和学科不可替代的魅力。
二、音乐学习“热潮”背后的思考
显然, 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 鼓励孩子们去学习音乐是绝对有科学根据的。但在孩子们学习音乐的过程很多家长对孩子学习音乐的期望值过高。我们都知道, 学习音乐, 尤其要想学有所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那么对于家长来说, 这可是投资期较长的教育投资了。而且, 为了督促和指导孩子学习音乐, 家长们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家长们在孩子学习音乐方面高投入, 当然希望得到高回报。并且往往是投入越多, 期望值就越高。由于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一些家长对孩子学习音乐就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为了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 一些家长甚至对孩子施加“高压政策”。就拿学习钢琴来说, 有这样一组数据值得我们注意:在对家中有孩子学习钢琴的3 2 9 7名家长的调查中, 有1 1.4%的家长因学琴有时会打骂孩子, 有3 3.3%的家长偶尔会为此打孩子;至少有4 4%的琴童因不“听话”经常受到家长批评;2 1%的家长经常威胁孩子;4 0%的家长在孩子学琴时批评多于鼓励;因为是琴童, 其中有5 0%的孩子受到比其他家长更为严厉的管教。调查还显示:只有1 9.7%的琴童每天可得到玩的机会;3 2.9%的琴童有时可以出去玩一会儿;2 9.1%的琴童只能偶尔出去玩一会儿;1 2.1%的琴童很少得到玩的机会。看到这些数据, 我深为这些学琴的孩子感到悲哀。他们在学习弹琴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压制远远多于他们从中所得到的乐趣。那么学习音乐的意义又有多少呢?!家长们为孩子精心设计的“美好蓝图”竟然是以牺牲孩子的快乐和自由为代价, 这样的疼爱和关心是不是违背了当初人们所关注的音乐能给孩子带来种种好处的科学论证了呢?对于这个问题, 我们不得不要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一下!
而“一丝不苟”的音乐教师和高标准、严要求成人化的教学也不得不使我们为孩子担心。随着学习音乐这一热潮的快速蔓延, 音乐教学与培训已经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市场, 越来越多的教师投入其中, 许多优秀的音乐教材也应运而生。这仿佛都为孩子学习音乐, 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可以使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享受“音乐快乐”的机会, 然而, 事实未必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很多音乐老师忽视了孩子们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应有的快乐和快乐之中的真收获, 而是更加看中孩子们学习音乐的结果——成绩或是更让人觉得糟糕的经济利益。确实有很多音乐老师非常的认真负责, 能尽其所能, 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让家长满意, 让孩子获得进步。可其中又有多少老师能真正的站在孩子的立场,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真正认真地去研究一下, 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音乐, 需要什么样的音乐课。许多教师都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理、生理特征, 对之采取与成人一样的教学方法, 高标准、严要求, 生怕丢了自己的“手艺”, 辜负了家长的期望。可是, 他们却恰恰忘记了一件更重的事情:音乐不仅仅是一种技能, 在某种意义上讲, 音乐应该是一种气氛、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它应该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 带着神秘而快乐的光环并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去感染和给予人类, 特别是我们的孩子。正是很多不了解音乐的音乐教师简单的把音乐看成是一种机械的技能, 使音乐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和光彩。
关怀备至的家长们!认真负责的老师们!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成为朗朗, 音乐很重要, 孩子更重要, 音乐是为人类服务的, 我们应该去尽情的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 而不是被音乐所奴役。你们可知道正是你们的“爱”在一天一天的磨灭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正是你们所谓的“责任”使我们的音乐天才越来越少。所以, 不要太过功利吧!当音乐被蒙上了一层太过功利的色彩之后, 这样一种简单而快乐的事情反而变得繁琐和乏味。
结语:
音乐教师和家长朋友们, 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路程, 再回到最初我们开始关注音乐的原点上, 音乐真的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我们对科学的相信毋庸置疑, 但我们却选择了一条不够科学的道路。回想一下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吧, 让我们共同努力, 多给孩子们一些快乐, 把真正的音乐带到他们身边, 因为孩子们需要真正的音乐。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⑵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⑶[美]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3.真正的朋友小学作文 篇三
咪咪在吃草的时候,发现了一朵美丽的百合花。咪咪将它摘下,戴在头上。这时,小猴子皮皮和小野猪娇娇恰好来了,皮皮说:“咪咪,我是你的朋友,你把那朵花送给我,好吗?”娇娇也说:“你头上的那朵花真漂亮,我们也是朋友,把那朵花送给我,行吗?”
“给我吧。”皮皮说。
“给我吧。”娇娇也说。
咪咪说:“你们都别说了,我要把这朵花给我真正的朋友。”
正当咪咪准备送花给真正的朋友时,一只狼从草丛中窜出来,这只狼好像已经很久都没有吃饭了。它一眼看见咪咪,眼睛直冒红光。皮皮立刻逃走了。饿狼向咪咪扑过来,咪咪知道自己根本跑不过狼,吓得躲在了娇娇身后。娇娇“嗷”的一声叫了起来,狼扑过来,咬住了娇娇的胳膊,娇娇用力甩开饿狼,再用头去顶狼肚子。看到娇娇如此勇猛,狼害怕极了,匆忙逃走了。
咪咪非常感谢娇娇,对它说:“你是我真正的朋友。”说完,把头上的花送给了娇娇。
4.真正的冠军小学作文 篇四
在一个草原边的小城镇上,每家每户都有马。他们那儿的居民视马为珍宝,并且每隔一年,都会举办一次赛马大会,专门来检验各自的`驯马术。得冠军还会获得丰厚的奖励。所以每到那时大家都会去拼一下。
一匹马站在马厩里,一直焦躁不安,一会儿大声鸣叫,一会儿用马蹄急促地叩击地面。它叫闪电,跟随它的主人有十多年了。自从它来了以后,赛马大会上的冠军就一直属于它,身后的那一栋大房子也是靠它得来的。现在它已有点老了,跑起来感觉有点力不从心。
可是闪电的心中依然存在一团火,一团不肯认输、勇于拼搏的烈火,它还想着在今年的赛马大会上再次夺冠。于是,只要有空闲的时间,它就会溜出去练习赛跑。好几次主人出去找它时,天黑了它还在拼命练习,主人强行把它拉回来。可他只要有空就跑出去,主人没法,只能把它关起来。
闪电在马厩里抗议着,用身体不断地往柱子上撞。它不知那柱子已换成钢筋混泥土,撞了好久,柱子都完好无损,反而是它自己到觉得天旋地转。远处的青山以往散发出勃勃生机,今天在它眼里变得死气沉沉。主人拿来了饭菜,以往的它都是热情相迎,一口气能吃下很多,今天它只敷衍着吃了点,就趴在一旁闭目养神。它堕落了?没有,它只是在为赛马大会做准备。
比赛那天,它冲出了马厩,让主人带它去。主人开始很不情愿,可它也只有闪电这匹马拿得出手,只能让它再去试一试。
赛场上,家家户户都信心满满地应对着。比赛开始了,一匹匹马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了出去,闪电清楚地按比赛的预定线路跑着。它知道,虽然它的体力有点不如别的马,可它有这么多年的经验。很快,众马在它的身后了。
这时,天空却下起了雨,路面变得泥泞不堪,闪电一不小心,摔在地上。看着别的马一匹匹超过它,它挣扎着站起来,一匹,二匹――-它又回到了领头的位置。终点在望,闪电什么都顾不上了,奋力一跃,冲过了终点。第一名,它又拿到了冠军。可闪电却因那一跃而骨折,流血不止――-
5.真正的孩子小学作文 篇五
默认分类 2009-10-08 01:52 阅读7 评论
1字号: 大 中 小
俞敏洪:成就孩子真正的幸福
――--“首都家长学校”首场讲座实录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环节,父母对孩子在这一时期的影响不亚于学校的作用。随着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和先进的家教观念成为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联合《北京晚报》人才周刊举办“首都家长学校”,该活动将通过专栏文章、专题讲座和网络互动等形式打造一所没有围墙的“家长学校”,为首都家长分析解决青少年教育的常见问题。9月17日“首都家长学校”的首场讲座由俞敏洪老师在新闻大厦2层会议厅开讲。
俞敏洪老师与现场300位家长分享家庭教育心得
我自身并不算是一个家庭教育的专家,因为我从来没有做过家庭教育理论上的研究。我之所以敢在这里和大家聊聊天,是因为我是一名父亲,而且我比大多数的家庭多出一个孩子。我有两个孩子,女儿13岁,儿子6岁,当然我并没有违反计划生育的政策,因为儿子是我老婆在国外读书的时候生的。这样我既有了教育女儿的经验,也有教育儿子的经验,我能看到孩子身上的很多毛病,并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纠正。
我之所以能够在这谈谈家庭教育的心得,确实是因为我接触的孩子太多了。从我在北大开始教书,一直到后来办新东方,到现在从新东方走出去的700多万学生。我看到过很多幸福的学生,也看到了很多被耽误的学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成功感到无比的幸福,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不成功而痛不欲生;我看到很多贫困家庭最后因为孩子有出息而生活的满心幸福;我也看到很多亿万富翁的家庭,最后因为孩子问题父母甚至患上精神分裂症。好多父母都和我说,俞老师,我把我所有的钱都捐给你,只要你能把我的孩子变成正常的、幸福的孩子。我常常对他们说,现在你们说这个已经太晚了,因为孩子是从一出生开始到18岁就基本定型了,所有的事情都要在18岁以前做完。
中国有句古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现在中国社会处于巨大的转型期中,从农业社会一下进入了商业社会。而现在的中国对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本身的认识又不完整,中国人在商业社会里坑蒙拐骗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小企业都陷入这样一个慌乱中间,而在这样一个慌乱中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比如说我们教育孩子诚恳,但孩子诚恳后又在外面受别人欺负;我们教育孩子善良,结果我们发现善良的孩子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我们就会反思,是不是该教孩子投机取巧一点,是不是该教孩子更加凶悍一点。我们成人做的一些事情,有些时候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展示了不好的东西,对孩子本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带来重大影响。因此,我们教育孩子的方针出了问题。
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人品教育
母子听众
现在的中国进入了对家庭教育非常复杂的时代,社会里面有标准,家庭里面有标准,而且,这些标准还有可能是错误的标准。比如说,我们的标准是要求孩子在班里进前5名,孩子只要能考上北大、清华就算成功,到哈佛、耶鲁就更加成功。这虽然是标准,但在我看来,都是错误的标准。为什么错误,因为它最后变成了家庭的惟一标准。而孩子的成长有很多标准,比如说人品是否高洁是一个标准,个性是否健康是一个标准,做事是否有创造力、想象力是一个标准,有没有吃苦精神、有没有勤奋精神是一个标准,有没有摔倒在地上敢于爬起来的精神也是一个标准。中国现在的社会,把成功限定在一个特别狭小的范围之内,对孩子们来说考高分,成绩好就是标准;孩子五六岁会弹钢琴,就会得到奖赏。我们中国的成人世界里从不以一个人拥有多少真心朋友作为成功的一个标准,我们成人世界里的标准就是这个人有钱,有地位,有财富。
我自己深深的陷入到这样的痛苦之中,许多人见到我后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俞老师,你现在也进入中国富豪榜了!”没有人会说:“俞老师,你的人品不错。”第二句是:“你作为新东方的掌门人,新东方很赚钱啊。”假如说有一天新东方倒闭了,我一分钱都没有了,还有人认为我是一个成功者吗?如果我成了一个身无分文,必须要靠自己的力气赚钱的人时,还会有人过来告诉我:“俞老师,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那时候我才觉得这个人是我真正的朋友,真正认可了我的成功。我本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者,不是因为我有新东方,我赚了钱,而是我有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我始终认为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是一个心中没有邪恶念头的人,从小到大,我没有做过一件伤害别人的事情。当然有时候话语上一不小心说了一句伤害别人的话,这是有可能的。有些话脱口而出,别人会觉得不舒服,我可以向他表示道歉,但是伤天
害理的事情我肯定没有做过。
我觉得我成功的第二点,在于我非常愿意去帮助别人。其实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地位都是可以帮助别人的。我现在有条件可以向甘肃的地震灾区捐款300万元,可以为甘南建造一所新东方希望小学,我很乐意去帮助他们。当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也可以帮助别人。大家都认为做事情需要自己有才能,但还有另外一种办法,我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从小就特别热爱劳动,我干农活,干家务活,我在14岁的时候,就获得了我们县里的插秧冠军,17岁时,我是县里优秀的手扶拖拉机手,我父母的勤劳带动我的勤劳。我这个人成绩一直不好也不坏,老师根本就不关心我。但我想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所以我从小学一年级起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干了四年。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时候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有人说我傻,有人问我这样打水有什么好处。我相信好处是会有的,你做一件善事,它的回报今年可能会出现,也有可能是10年后出现。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当天就要求回报,那你一定是个势利眼,也是个心胸狭窄的人。你不要求回报,回报也会来。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觉得你是好人,他们能不伸手帮你吗?当然,我打水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我有困难时他们会来帮我。但是10年后的1995年,新东方已经做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找合作者,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的那些同学。那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特意换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我想大概这样就能让他们回来。后来他们回来了,但是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来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扫了4年的地,打了4年水。”他们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这些人的加入奠定了新东方发展的基础,新东方才会不断地做大,做成美国的上市
公司,做成了今天的规模。
俞老师的幽默引起现场阵阵的笑声与掌声
从我的经历我想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教育好,在外惹是生非,别人指责你的孩子时就会说:“这个孩子家教不好!”他们不会说老师没教好,新东方外语没教好,叔叔阿姨没教好,人家会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你的孩子没出息,问题一定出在家庭教育上。孩子长大后出问题,一定是父母种下的根源。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我们教孩子教的是人品和道德,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只要他是被尊重的人物,他的一辈子就会活得特别顺利。父母亲可以想一下,你们是想做一个倍受欢迎的人,还是一个处处被防范的人?好多家长无形中都在教孩子小家子气,教孩子占便宜,教孩子怎样想办法超过别人,把别人踩在脚下,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不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怎样生存。你给孩子什么东西,孩子未来就是什么样的人。
我女儿学习水平现在处于中等,但我从来不以此作为女儿是否要努力的标准。我和我老婆的教育理念相反。我老婆是女儿不进前5名就会生气,而我刚刚相反,我女儿第15名我很高兴,我每次都会对女儿说:“你看你们班40个同学,你15名,后面还有25个人,你多厉害!”从孩子一辈子的角度来说,你的孩子分数是好是坏,进北大还是进普通大学,没有任何的本质区别。真正能把孩子一辈子距离拉大的,是与他为人处事有关系的人品问题。人品的树立来自于榜样的力量,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能逃避的。我们要求孩子的东西没有效果,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到。比如说,家长一边打麻将,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孩子当然不愿意学习。当父亲说:“老子没出息,你也想跟老子一样没出息吗?”孩子就会想,你说你没出息,那打麻将时我看你也挺开心,你没上大学也挺开心,为什么非要我上大学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但是我在树立榜样方面遇到很多问题,我的工作是要用电脑的,但是我打开电脑,我女儿就会以为我在做其他的事情。虽然我对女儿讲我是在工作,但是我女儿不相信。没办法,后来只要我女儿学习,我就拿一本书在我女儿旁边看,这样一来,就有一个规矩感在里面,榜样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的父母对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的父母是不认字的,但是父母身上的优点我耳濡目染,成为我做人的准则。我以我父亲为例。我父亲是个木工,是架大梁的,他是我们那方圆15里的专家。我父亲是一个一高兴就可以不要工钱的人,因为架大梁家的人都要请喝酒,我父亲一喝高兴就不要钱了。因为往家拿不回钱,我母亲就跟我父亲打架,我父亲长得很壮,我母亲很瘦小,结果每次都是我母亲打我父亲,父亲从来不还手。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特别的无所谓,任何时候都不伤害我的母亲。我母亲属于个性特别刚强的人,有时候说的话我听着都挺难受,但我父亲从来没有还过嘴。所以呢,我老婆怎么训我,我都是不回嘴的,我觉得我应该向父亲学习。父亲的大度变成了我身上的一个优点。我母亲带给我的东西更多,有两样东西是我从小就学会的。第一,要勤劳勇敢。城市里的家长让孩子勤劳勇敢是家庭教育最核心的东西。好多人会说,我们孩子连学习功课都忙不过来,怎么勤劳勇敢啊?家务我都帮他做完了,他怎么勤劳勇敢啊?虽然我现在条件很优越,但我还是想办法让子女们勤劳勇敢。不像我那个时候,你不劳动的话,就饿死了,农村的环境注定不需要我父母说我就会去做。
我母亲带给我的第二点,要乐于助人。我母亲是一个特别喜欢帮助别人的人,小时候有两件事给我印象最深。第一件事情,有一次下大暴雨,我当时八、九岁,这个时期的孩子最容易受父母影响。当时,家家户户都晒着玉米,我母亲带着我姐姐,我,我父亲,我们一家四口人一起把邻居家的稻谷全都收回去了,等到要收我们家的稻谷时发现那些稻谷已经被淋湿了。当时我很不理解,母亲就给我讲了两点,首先,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就要去帮助人家,他们家里没有人,如果我们不帮他们收,他们家一年的粮食就会淋湿。其次,如果邻居之间相处得不好,是不可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互相帮助的。我母亲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第二件事情,有一年粮食欠收,我们家就剩下不到20斤的粮食,母亲居然分出一半的粮食送到邻居家,当时我很不愿意,而母亲却说:“没事,我们家人少,还可以用菜掺着米吃,邻居家人多又没有米,不分给他们米会有人被饿死的。”从此那户人家和我们的关系就特别好,经常主动帮我们收割,因为他们认为我们是好人。到现在,我母亲都是我们村最受尊敬的人。
做任何一件事情,你都要想一想,我有没有伤害别人。比如说,我们大人有的时候喜欢在背后说邻居和同事的坏话,而且说的时候不回避孩子。我跟我老婆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议论东家长西家短,哪个人人品好,哪个人人品不好,哪个人小气,哪个人不小气。结果有一次我女儿从学校回来,跟我讲她们班哪个同学好,哪个同学不好,哪个同学小气,哪个同学势利眼。我跟女儿说不能说同学的坏话,同学天天跟你在一起,她们身上如果有你认为的缺点,你放在心里,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习同学们的优点。我女儿立刻反问一句:“你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不也议论很多叔叔阿姨吗?我为什么不能说同学的坏话?”一句话让我无言以对。从此以后我就跟老婆定了一个规矩,在孩子面前不能议论别人的缺点,一定要说对
方的好话。
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爱心——心情教育
讲座结束后,索取签名的家长将俞老师团团围住
如上所述,现在家庭教育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教育孩子有良好的人品,第二就是要进行心情教育。我女儿天生就比较内向,是一个很文静的孩子,我儿子就很外向,每天都要爬上爬下好几次,我女儿做事情慢条斯理,我儿子就比较急躁,这些都是天生的不同。除此之外,孩子的智商也不同,我目前还没有看出我女儿和儿子智商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因为他们年龄差距比较小。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班里,有的孩子永远是第一名或者第二名,他智商确实高。而我们的孩子不管怎么努力都在中间,甚至后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应该怎么办?孩子是有区别的,但是只要你的孩子没到白痴水平,只要孩子能正常的走进教室上课,就能够做出重要的大事来。比如胡雪岩只上了两个月的学,但最后变成了最厉害的商人,而且还心怀大志,这就是很好的例子。
我是中国企业家协会的副会长,这个协会有一千多个企业家,北大清华复旦毕业的还不到二十个,剩下的全是普通高校毕业的,甚至还有的是农民、工人、大专生、中专生等等,但他们都成为了成功的企业家。所以教育只能决定人生的一部分,不能决定一切。
我们家长必须有一个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你要保证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的男主角是美国最有钱的人士之一,但他曾经也是穷光蛋,家里贫困,没上过大学,靠推销东西为生。有一次他在纽交所门前碰到了一个满面笑容的人,那个人是个股票经纪人,他就以为当股票经纪人很幸福,于是他就努力当股票经纪人。后来他认识了一个股票经纪人培训班里的人,那个人开始看不起他,后来发现他玩魔方很厉害,而这个人恰巧也有同样的爱好,于是被这个人的魔方技巧深深的吸引了,他们两个也成为了好朋友。这个人因此获得了机会,变成了美国最有名的股票经纪人,实现了亿万富翁的梦想。
这个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在影片的最后,这个人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他自己的故事。他启发我们每一个人,真正的幸福不是别人送来的,而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而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是十分娇惯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比如孩子看上一个玩具,家长不买他就不走,最后家长没办法只能给买了。于是孩子就有了这样的心理,只要他坚持家长就会让步。我在给儿子买东西前,会分析他要的东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坚决不买,如果合理也不能轻而易举的给他买,我是必须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才给他买。比如我女儿在国外上学时,班上的孩子每人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我家虽然有台式电脑,但是用笔记本电脑会比较方便,而且家里也不缺钱,不给她买也不对。我就告诉她,爸爸一定给你买,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白白得来的东西,你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需要付出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她能背诵下来30篇新东方的英文励志文章,就给她买。结果两个星期不到,她就背得滚瓜烂熟了,我就给她买了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学会了付出才能得到的道理,也把孩子喜欢的方式变成她做
另外一件事的动力。
给予适当鼓励,激发无限潜力——鼓励教育
关于如何鼓励孩子的问题,我先讲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上初中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他的物理成绩很差,只考了8分。物理老师找他谈话,让他好好学物理。学生说我不喜欢就是学不好,老师特别聪明,他告诉这个学生,别的同学都是60分及格,你下次只要考到9分就算及格。学生一想我随便划个勾就能及格,很容易,于是就答应了,结果下次考试考了28分。虽然28分,老师还是没有理由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因为还是不及格的分数。这个老师很聪明,她让全班同学把上次的考试成绩和这次的成绩做一个减法,上次考了90,这次还是90,一减就是0,上次95,这次93,一减就是﹣2,这样减到最后,就一个同学剩下了20分,就是这个同学。老师把所有同学两次考试的分数差写在黑板上,问了个问题:“哪个同学进步最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说某某,这是一个铁的事实,因为只有他一个人进步了20分。这种鼓励方式不但没有侮辱色彩,而且有很大激励色彩。这个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他想无论我考到48、68、88都是全班进步最大的,我有无数进步的空间。老师做了件聪明的事情,孩子就觉得有广阔进步的空间,从此这个孩子就喜欢上了物理,并最终成为了全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老师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但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更重要,因为孩子更加看重家长的一言一行。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的孩子是全班最后一名,你怎么对待你的孩子呢?大部分家长的反应都是打一顿或者骂一顿。孩子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没有办法,他就考了0分你怎么办呢?你还不断的伤害他,到最后他可能就不学了。我建议家长朋友们站在长远的角度上去想一想,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到底有多少差距。难道没上大学孩子一辈子就没出息了吗?绝对不是!就像我刚才说的,只要把孩子教育好了,不管做什么都是有出息的。我可以举自己的例子。在高考的时候,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和我的同学拼了一年,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50个同学,我是全班倒数第五名,但成绩并没有阻碍我做成自己的事业。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请家长一定要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必然的标准,更不能当做是惟一的标准。否则你的孩子就会受到无数的伤害,因为任何一次考试只有一个第一名。如果一个班里有40名学生,难道除了第一名,其余的39个孩子都是笨蛋吗?都是失败者吗?绝对不是!所以我有一种自我解嘲说法:其实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个追赶的人都没有,往后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没有什么好当的。当最后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后一看,一个追自己的人都没有,你想这种生活多潇洒呀!
当然这种观点不能和孩子说,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这次考倒数第一,下次我会鼓励他考倒数第二,这次他考20分,下次我会鼓励他考30分。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60分,你告诉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别进家门。你这么说,有的孩子当然会拼命学,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办呢?难道真的不让他进家门么?你肯定让他进家门,你让他进家门就意味着你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妈妈是说话不算数的,那我以后就无所谓了,他反正不会不让我进家门,父母就这
么被孩子刺中了。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记清楚,绝对不能让孩子吃住你,绝对不能要什么给什么。教育孩子和驯养动物是一模一样的,现在很多做父母的还不如动物园的驯兽员。驯兽员驯动物有两种方式,第一,鼓励,绝对的鼓励;第二,限定,甚至是惩罚。我曾经问一个驯养海豚的驯兽员,为什么他训的海豚能从水中跃出,并从那么高的圈钻过去?他说其实海豚开始是不会做的,他先把这个圈放在水里面,被训的海豚谁钻过去就给它一条鱼吃,没钻过去的就不给吃。海豚也不笨,很快明白了吃鱼的方法,后来海豚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当然动物肯定不能像我们人一样那么聪明,比如说我告诉你,这个圈你钻过去,我就让你上北大,你肯定就钻过去了,因为你知道这个东西对你有利。海豚不会知道利益的关系,但是海豚明白一个道理,只要我钻过这个圈我就有鱼吃,没钻过去就会挨饿。紧接着驯兽员就把这个圈提出水面一半,让海豚继续钻。海豚发现圈不在水中了,只能跳过去。逐渐的,圈被不断提高,大概要提10-20次,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海豚跳圈的训练就完成了。大家有没有注意,在看海豚表演的时候,凡是从那个圈跳过去的海豚一定会游到驯养员的身边去要鱼吃,因为它知道每次跳过去都能吃到东西。
从上面海豚的例子中家长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鼓励和限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十分重要。比如说孩子得了0分,你要鼓励孩子下次考到10分,那孩子一想,考到10分还是挺容易的,你就可以加些条件。比如说这个孩子爱吃麦当劳,你就可以把它当成一种诱惑,答应孩子考到10分,就带他去吃麦当劳,然后再把孩子的分数一点一点加上去。比如说你的孩子考了60分,你千万不要说下回你要考到90分,或者把孩子臭骂一顿。你要对孩子说,60分已经不错了,下回你能不能考到70分,我不把你跟班里的同学比,我只看你今天要比昨天进步,你明天要比今天进步,这个孩子的分数在潜移默化中就上去了。他每上去一点,你都要鼓励他。当分数考得更低的时候,你要告诉孩子,这次可能是偶然的失误,爸爸妈妈支持
你,千万不要伤害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在鼓励的同时,父母也要给孩子定规矩。我儿子特别喜欢吃冰激凌,我老婆每天就让他吃很多,把牙齿都吃坏了。我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规定他一天只能吃一个冰激凌,而且必须吃完晚饭半小时以后才能吃。我儿子那时刚4岁多,不知道半小时是什么概念。我就告诉他,那个长的针走到什么地方就是半个小时。我儿子一会儿看一下那个钟,半小时看了100多次。总算熬到半小时了,迫不及待的吃到了冰激凌。第二天时,就变成看十几次了,到了第三天就变成看两三次了,到第四天他知道反正一时半会儿也不能吃,就玩去了,等到他想起来吃的时候半小时已经过去了。只要是正确的事情,父母都要鼓励孩子,同时要给孩子定规矩。立了规矩以后,父母一定不能随便更改,更改就会出现问题。
最后我要谈家长会犯的另外一种毛病,叫做才能综合症。父母特别想让孩子变成小天才,其实这是父母的虚荣心在作怪。中国父母会犯两个毛病,第一,凡是自己不会的东西会让孩子会,希望孩子在某个领域中获得成就。所以很多家长就强迫孩子从小学这个学那个,没有任何意义。孩子最重要的是让他慢慢的成长。我女儿很喜欢弹钢琴,从5岁就开始弹,弹着弹着就变味了,一级一级的考上去,每个星期都要上课,每次都坐一个小时不能动,结果把我女儿弹钢琴的兴趣全部扼杀掉了。我女儿不想学了,而我老婆强迫她学。我问我老婆,你的孩子在10岁的时候就过了钢琴十级,请问她10岁以后还学不学弹钢琴?如果她10岁以后不学,那从她1岁到10岁学钢琴有什么用?你如果不是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伟大的钢琴家,那么你让孩子10岁就通过十级考试是没有道理的。第二,你让孩子这么学,让她对钢琴失去兴趣了,她根本就不爱弹钢琴了。我和女儿说,爸爸不强迫你学,也不让你考级。爸爸这辈子很后悔的事情就是不会演奏乐器,演奏乐器可以排解郁闷。学习钢琴原则上不是为了让你考级,而是为了帮你寻找抒发心情的渠道。未来你一定会进入社交圈,如果你能在朋友唱歌的时候进行钢琴伴奏,这样你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如果你不想学,能不能保持你现在的水平。我女儿其实是很喜欢钢琴的,作业做累了,就弹半小时钢琴。这以后她每个礼拜跟老师学一次,学习钢琴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人品教育,其次是心情教育,第三是鼓励教育。最后一点,家
长要让孩子学会吃苦。
6.真正的孩子小学作文 篇六
很久以前, 孩子们经常会经历体罚, 但现在不再如此了, 取而代之的是“暂停” (time-out, 或译“反思角”、“隔离”) 或者听话就会得到奖励。这些披着现代教育手段外衣的新方法并不会产生新结果, 家长的养育目标依然是控制。
大约25年前, 社会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卡根曾对大量同时代育儿书籍进行深入研究, 最终得出结论———这些作品主要反映了“全盘接受父母特权”, 只“稍稍顾及儿童需要、感受或发展”。时至今日这种理论依然横行。美国每年出版上百本育儿书籍, 此外还有刊登在各种育儿杂志上不计其数的文章, 其中依然充斥着“如何让孩子对家长百依百顺、如何让他们乖乖表现、如何像训练宠物那样训练孩子”之类的养育建议。
问题并不在于我们使用“让孩子服从”来衡量养育策略时存在多少疏漏, 而是“服从”本身就不可取。孩子表现过于良好并不是一件好事。研究人员曾在华盛顿特区跟踪调查学步儿到5岁, 发现“经常性的顺从往往导致适应困难症”。相反, “对家长专制表现出一定抵抗”却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好现象”。
另两位心理学家曾在《儿童变态心理学杂志》上发表文章, 描述了一种被称为“强迫性顺从”的现象, 其论述令人担忧:孩子对家长的畏惧会导致其立即且不假思索地听从家长的话。许多心理治疗专家也指出, 行为上表现良好的孩子会按照家长要求的去做, 会渐渐成为家长想要他们成为的样子, 但其代价通常是失去自我意识。
我确信大多数家长确实想让孩子在与同龄人相处时能够独立思考、刚毅自信、勇于坚守美德……我们希望他们不受同学的欺负, 抵抗同伴压力, 尤其是经受住“性和毒品”的诱惑。但既然家长意识到了孩子不能“受人摆布”, 我们就必须教育他们“独立思考、不受他人的 (包括成人的) 想法所左右”。
如果家长在家里利用奖励刺激孩子服从, 最终会把孩子培养成在外人面前唯命是从。著名儿童教育专家芭芭拉·克劳罗塞指出, 她经常听到一些青少年家长抱怨:“他 (孩子) 以前多好啊!那么乖, 彬彬有礼, 穿衣服干净整洁。可你看他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她解释道:孩子在很小时, 父母就告诉他该怎样穿衣服、该怎样做、该怎样说话。他已经习惯听别人的话……他没有变, 他仍然在按照别人的意愿去做事, 问题是这个“别人”已经不再是你, 而是他的同龄人。
“无条件的爱”不在于父母
我有时会沾沾自喜地想:身为家长, 无论我曾经犯过多少错, 而且将来还会继续犯, 孩子们都会成长得很好, 仅仅因为我真的很爱他们。毕竟, 爱可以治愈所有伤口, 有了爱就足够了, 爱意味着无须道歉。
这种确定感基于认定世界上存在一种名为“父母爱”的麻醉品, 你给予孩子的“父母爱”可多可少, 当然, 越多越好。但如果这种假设实际上过于简单盲目呢?爱孩子的方式有千种万种, 并不是所有方式都可取。
家长对于孩子的爱到底是出于“他们做了什么”还是因为“他们是谁”。前者是有条件的爱, 意味着孩子只有在做到家长期望的事或是达到了家长所规定的某些标准之后才可以得到;后者则是无条件的爱:这种爱与孩子做了什么毫无关联。
而“无条件养育”, 则是孩子不应该赢得我们的认可, 我们本来就应该爱他们, “没有什么理由”。此外, 重要的并不是我们认为在无条件地爱他们, 而是他们感觉我们在无条件地爱他们。
事实上无条件地爱孩子将会产生积极结果。这种爱的方式不仅道德上正确, 而且明智。孩子需要因为自己就是自己而被爱, 他们会因而从根本上认为自己是个好人, 即使有时会把事情搞糟或达不到目标。这种基本需要的满足会让孩子更加自由地接受和帮助他人。
不过家长经常会误入歧途, 将自己的认可附带上条件, 因为我们自己从小就深受这种养育行为的影响。事实上, 即使被看做是一种理想, “无条件认可”也并不多见, 互联网上的搜索结果显示, 其通常被用于宗教或宠物讨论。对于许多人来说, 很难想象人类之间的爱怎么会不附带任何条件。对于孩子来说, 父母们常常让他们认为, 被爱的条件要么是行为良好, 要么是取得成就。很多时候, 孩子们认定家长的爱取决于其成绩———例如在学校或运动中的表现。
孩子不是需要驯化的小怪物
无条件养育理论认为, 孩子的行为只不过是其感觉、思想、需要和意愿的外在表达, 简言之, 重要的是实施行为的孩子本身, 而不是行为。孩子不是受训的宠物, 也不是计算机, 输入某些程序就可以预测他们的反应。他们之所以这样做, 而不是那样做, 其中一定有许多不同的理由。但我们不能忽视这些理由, 不能单纯地对其结果 (即行为) 做出反应。事实上, 每个理由都可能需要不同的应对手法。
孩子需要引导和帮助, 但他们不是小怪物, 不需要被驯化, 不能强迫其就范。他们有能力同情别人, 也有能力咄咄逼人;可以毫无私心, 也可以自私自利;能与他人合作, 也能和别人竞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以形成许多个性, 但大部分取决于他们如何成长, 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他们是否能够感觉到无条件的爱。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 社会上普遍认为, 人人应该劳有所得、多劳多得, 不能不劳而获。事实上, 这条法则一旦受到侵犯, 许多人会暴跳如雷。例如, 人们对依赖福利制度的人怀有敌意, 工作单位滥用绩效工资制度, 学校老师将任何愉悦的活动, 比如课间休息定义为奖赏, 视为满足老师期待的一种回报。说到底, 有条件养育反映出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甚至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当做经济交易的倾向。市场规律 (供需关系、等价交换) 已经被视为普遍且绝对的真理, 好像生活中的每件事, 包括我们对孩子的所作所为, 都和买车、租房一样需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一位奉行行为主义理论的育儿专家曾经这样说道:“如果我要带着孩子出去兜风, 或者即使我想给孩子一个拥抱和亲吻, 我必须首先要确定他挣得了这种回报。”著名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的相似言论声称“互惠互利、付出才有回报, 是适用于所有人类的通用法则”。
许多对此未有明确态度的育儿作家和心理治疗专家, 似乎也十分依赖某种经济模式。从其著作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 他们的建议均是建立在“如果孩子没有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 我们就应该收回他们心爱的东西”的理论之上。毕竟, 人没有付出就不应该有回报, 更不用说幸福, 或者爱了。
约半个世纪前, 心理学先驱卡尔·罗杰斯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家长的爱取决于孩子的行为时会产生哪些结果?”他解释道, 作为这种“爱”的接受方, 孩子会唾弃自己不受珍视的那部分, 最终他们会认定自己只有以某种特定方式表现 (思考、感觉) 时才是有价值的。这从根本上说是导致神经机能病的途径, 或者更糟。爱尔兰儿童健康署曾发表一篇世界范围内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文章, 其中列举了儿童养育的十大“情感虐待 (冷暴力) ”模式, 其中排在第二位的就是“有条件养育, 即对孩子关心的程度以其行为或表现为条件”, 第一位的是“对孩子的不断指责、挖苦、敌意或责怪”。
如果被问, 大多数家长都会坚称自己无条件地爱孩子, 尽管他们使用的养育技巧存在问题。有些家长甚至还会说, 他们之所以惩罚孩子, 正是因为他们爱孩子。在此我想绕回那个之前顺便提及的观点, 相比我们对孩子有何感受, 孩子如何经历这些感受以及如何看待我们对待他们的方式才更重要。儿童教育家提醒我们:教室的要素并不在于老师教授了什么, 而在于学生学到了什么;家庭也是如此, 重要的是孩子接收到了什么信息, 而非我们认为我们在传递什么信息。
(作者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著有畅销书《无条件养育》。) 相关链接:教育始于孩子让我们为难的那一刻
回溯至20世纪70年代, 佛罗里达州的一位研究员玛丽·巴德·罗在调查教室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经常受到老师表扬的学生更显得优柔寡断, 与其他学生相比, 他们说话的语气常带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他们不太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看法, 做事更缺乏耐性和持久性, 一旦老师对他们稍有不同意见, 他们就会立即放弃自己的观点。
这项研究同样适用于家庭:孩子对自身能力和自身价值的感知, 会随着我们的反应起伏不定。他们在看着我们, 用心灵、用眼睛, 看我们是否能认可他们的所作所为。
表扬的结果就是:孩子会变得不能也不愿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 或懒于判断“成绩”的意义。在一些极端情况下, 他们会变成“表扬成瘾者”, 即使长大成人, 也会继续依赖他人的认可, 任何有权利评价其是否做得好的人, 如配偶、上司或其他人, 都能决定他们是喜悦还是沮丧。
所有儿童都渴望得到家长的认可, 因而表扬通常会让孩子暂时听话。但我们有责任避免为图自己方便而滥用孩子的这种依赖心理———比如给孩子一个大大的微笑, 对他说“今天早上你动作很快, 我很满意”。孩子会在这种“糖衣控制”下感觉自己受到摆布, 即使他们无法解释为何会有这样的感觉。但无论他们是否醒悟过来反抗我们, 这种手段都十足卑劣。这就好比故意等到孩子口干舌燥时, 勒令他必须乖乖做一件让你生活更简便的事情之后, 再给他水喝。
更糟的是, “正面强化”通常会引发恶性循环, 就像前面提到的“撤回爱”:我们越表扬孩子, 孩子就越需要被表扬。他们看起来缺乏安全感, 渴望脑袋被再次轻拍, 得到后却又想要得到更多。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维克曾对此展开初步调查, 揭示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当我们的评价“暗含有条件关心 (因而推测可以催生有条件价值观) ”时, 低龄儿童开始表现得无助。“正面强化”是一种“有条件的爱”, 德维克认为, 我们有条件接受的不只是孩子的某种特定特征或行为, 而是在孩子看来, 其“整体自我”只有在取悦我们时才是好的。这是一种对自我评价的严重削弱, 我们越对孩子说“做得好”, 孩子的自我感觉就越差, 也就需要更多的表扬。
真正伟大的家长, 其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们愿意面对令人不安的问题, 愿意质疑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 质疑自己童年的经历。当他们面对一个可以更好解决与孩子冲突的建议时, 他们会抵抗住捍卫老观念的诱惑。
科恩为父母们总结出一个简单而有力的原则, 即时时反问自己:我刚才对孩子的所作所为, 是否可能与我的需要、我的恐惧和我的成长经历有关, 而无关乎他们的真正兴趣和需要?
养育孩子不像组装家庭影院, 也不是烹调炖菜, 只需严格遵照专家的说明书就可以。没有“均码配方”可能会对每个家庭产生作用, 也不能预先满足无限个具体情境;事实上, 某些育儿书籍声称可以提供这样的“配方”, 而妈妈和爸爸们因急于寻找“神奇疗法”而趋之若鹜, 它们通常弊大于利。
“教育始于孩子让我们为难的那一刻。”鲁道夫·史坦纳如是说。科恩也说, “无条件的爱在孩子难带的时候最重要。”
7.小学生作文:真正的朋友 篇七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先生作用了三个排比句,多么贴切的的表现出时光流逝的无情。是啊!“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光总是那么的金贵,一去而不复返。在默默里计算,原来我们的小学生涯已经所剩无几了。
六年的时光,有磕磕绊绊,也有欢声笑语,都为对方的童年留下一个难忘的`符号。
去年寒假,我去朋友家,我们大家都在讨论如何度过接下来一天的时间,不知谁说了一句,咱们《亲爱的》看电影吧!就那么愉快的决定了。
开始,大家都还有说有笑的讨论着人物,渐渐地,随着剧情的深入,我开始目不转睛的盯着移动的画面,周围讨论的声音也越来越小,越来越少。结束了,我发现朋友们的眼睛有点红,而我的鼻子也有点发酸。
其实哭并不是全部,更多的是给对方一个灿烂的笑容。
今年春天的一个假期,我和朋友们一起约定好了去春游,我们提前准备好一切,挑了一块适合春游的地方,又准备好整个计划。……
我们铺好野餐布,摆好食物,席地而坐。开始大家表演节目,玩游戏,后来还用手机照了相,记录下这个美好又有意义的时光。当然,如果说有意义,那么,我们接下来做的事情更加有意义。
我们把自己的心愿分别写在一张纸上,再把纸条装进一个瓶子里,把瓶子埋进山中的一颗大树下,还互相约定了,明年还要来这春游,再把愿望埋起来,每年都如此,一直等到成年以后,大家一起来寻找自己原来埋下的愿望。
也许这就是真正的朋友吧!鉴证过对方伤心痛哭的时候,也一起捧腹大笑过,那个瞬间,就是美好的。
8.真正的圣诞老人小学作文 篇八
有人说,父爱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有人说父爱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还有人说,父爱是——是冬季里那温暖的阳光……可是我却浑然不觉,因为父亲对我非常严格。但是我却错了,其实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只是我感觉不到罢了……
在我小时候父亲常常给我讲关于圣诞老人的故事。在不知不觉中圣诞节到了。父亲告诉我:“圣诞老人会将礼物送给每一个孩子。”“那,圣诞老人会送我礼物吗﹖”“只要你听爸爸﹑妈妈的话,圣诞老人就一定会送你礼物!”可是小伙伴告诉我——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圣诞老人……但是我每个圣诞节都会收到礼物……到了快要睡觉的时候,我把圣诞袜挂好,然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小伙伴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刚好我也想看看圣诞老人的真实面目……我假装睡着,只听我房间的门被轻轻推开了,进来了一个人,可是那个人并不是有着白花花胡子的圣诞老人,而是——我的父亲!他将礼物小心翼翼地放进圣诞袜里,然后轻手轻脚地出去了。泪水在我眼睛里打转……以前我一直认为圣诞老人真的存在……
9.让学生做小学语文课堂的真正主人 篇九
一、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新课改理念强调: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动,教学活动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项双边活动。 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引导与点拨,学生应该通过个人活动获取知识。 由此可见,课堂的主角不是教师, 而是台下的学生,课堂教学要是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所以,教师应该彻底解放学生手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我们的学生只有没有束缚了,只有自由了,才会在课堂上积极活动,才会快乐地学习。 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称象》 时,我没有给学生讲解重点字词、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而是让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问题在课本上划出来,然后在小学内讨论。 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使整个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
二、给学生提供自主发言的机会
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可是目前的语文教学很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自由自在地活动。 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师生关系紧张,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稍有不慎就被教师训斥、呵责,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敢说话、不敢发表看法。 因此,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 我总是努力给学生提供自主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学习《 穷人》 这一课时,为了打破沉闷的教学气氛,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渔夫一家人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呢? ” 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就议论纷纷,他们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毫无顾虑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的说:“ 这一家人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因为孩子太多了,本来就很穷,他们需要吃饭、穿衣、上学,肯定越来越穷的。 ”有的说:“ 他们的日子会好起来的,因为渔夫勤劳、简朴,他会打到更多的鱼,日子会过好的。 ”有的说:“ 我也说不好,但是我相信,邻居家的那两个小孩一定会很幸福的。 ”学生正是在没有拘束, 没有压制的围中敞开了心扉,变得积极主动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学习方式的机会
传统教学形式单一、枯燥,“ 教师讲、学生听”是主要形式,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就记什么,老师毫不在乎学生的感受,只把他们当成装知识的容器。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 教学法只有触及学生的情感与意志领域,触及他们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才会高度有效。”什么样的教学法才能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呢?毫无疑问, 那就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学方法。 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常常根据教材内容和学习要求让学生自己选择教学方式。 例如,在学习《 幸福是什么》 一课时,上课伊始,我这样对学生说:“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幸福,文中的三个主人公让我们理解了幸福的含义,今天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篇课文,我想,这也是一种幸福吧? ”学生异常高兴,他们立刻活跃起来,接着自由组合小组,有的小组采用的是分角色朗读法,有的小组采用的是课本剧表演法,有的小组采用的是辩论法等等。 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他们的表现很精彩。
10.真正的朋友小学生作文200字 篇十
因为我看见非常多的同学都带了钱在学校门口买一些小吃的。我也想买,所以我就偷偷地拿了奶奶的钱,也买了东西。之后,之被妈妈发现了,爸爸、妈妈去了张老师的办公室,我十分的难受。我以前最要好的两个朋友,现在来责骂我:“你爸爸妈妈来学校找张老师都怪你。”我十分的伤心。
念煜坤和我值日的时候,我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她。她安慰我说:“她们不和你玩,还有我呢!”我激动地说:“谢谢你,我终于找到真正的朋友了!”
念煜坤的话让我在家里深思过后,才知道朋友不单纯是一个词语,朋友是雪中送炭的温暖,不是锦上添花的美丽。
11.真正的孩子小学作文 篇十一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
年少时,父母争吵,最弱势的那一方,是我们心里最想保护的一方。
比如说,母亲一天到晚尖声大叫,歇斯底里,脏话频出,令人如耳穿针,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同情父亲,然后站在父亲的位置上,替代父亲攻击母亲。
同样的,如果父亲对母亲冷落,不以为然,贬低、打压、嘲弄、忽略,甚至家暴母亲,那么,你就会自然而然地,站在母亲一方,深切地痛恨自己的父亲。
因为,孩子是绝对自恋的。
大多数家庭里,父母都会对孩子宠爱有加,他的一喜一怒,都会导致家庭氛围的变化,那么,他会认为,家庭这个小世界,一切都是由他掌控的。
因此,父母关系僵化时,他会想维持秩序,重新恢复平衡。
谁弱,他就帮助谁;
谁强,他就排斥谁。
这就产生了一句流传于心理学界的金句:爸爸不听妈妈的话,妈妈的话就会去到孩子耳朵里。
反过来,同样成立。
德国心理学家海灵格,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许多孩子出现的问题,都与父母没有遵循好家庭运行法则有直接关系。
当夫妻关系失衡,或者位置模糊的时候,孩子潜意识里,就会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弱势的一方,使之恢复平衡。
从而亲子关系逆转,导致孩子发生认知错位,成长出现障碍,没有心思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比如说,我曾经看过一个案例。
讲的是一个丈夫有了婚外情,长期不回家,孩子面对着委屈、失落,同时对他充满依赖和控制的`母亲,又想保护,又想逃离。
长大之后,亲密关系果然出现问题,几次恋爱,对象都是年长的有夫之妇。
因为,童年时期,被伴侣忽略的母亲,把对伴侣的需求和期待,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她希望孩子能安慰她,能保护她,能理解她,能支持她,能不离开她,她会对着孩子哭泣:“你爸爸辜负了我,你不要抛弃妈妈,妈妈只有和你相依为命了……”
但是,这不是孩子的责任,而是配偶的责任。
这种认知错位,也会使孩子在潜意识中认为:保护不被丈夫看见的女人是我的责任。
因此,成年后的两性关系,就不自觉地复制与母亲的模式。
12.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小学生作文 篇十二
今年我近视了,医生给我配了眼药水。可滴了眼药水后,我的眼睛又干又痒,就时不时去揉一揉,揉得眼睛红通通的,像兔子的红宝石眼睛。这可急坏了爸爸妈妈,他们决定带我去杭州看病。
我还在甜甜的睡梦中,就被爸爸的大嗓门叫醒了。我迷迷糊糊地跟着爸爸妈妈来到了余姚北站,又迷迷糊糊地上了列车,连窗外美丽的景色也吸引不了我,我又呼呼大睡起来。到了杭州,爸爸把我叫醒了,我睡眼蒙胧地跟着爸爸妈妈来到省中医院。医院里人山人海,我们在外面等啊等,十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我等得不耐烦了。这时,广播里叫到了我的名字,我连忙来到医生的办公室里,医生二话不说,就让我去抽血化验。我吓得脸色苍白,两腿发软,直冒冷汗。爸爸鼓励我做个勇敢的男子汉,我只好把手伸出来,可一看到尖尖的针头,一想到针头刺破血管的疼痛,就又吓得缩了回去。爸爸拍拍我的肩,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仿佛在说:“别怕,你是勇敢的男子汉。”我犹豫着把手伸了出去,鲜红的血喷涌而出,一管,两管……一直抽了六管。妈妈看了,心痛得直掉眼泪,我暗暗想:我一定要做个勇敢的男子汉,不让爸爸妈妈担心。
13.真正的孩子小学作文 篇十三
请家教首选 绍兴家教未来星http:///,绍兴家教未来星竭诚为您服务!联系电话:*** 周老师
我是一名大学生,我现在大四了,我开过三个常年的培训班,一对一辅导班,开过托管班,开了三年的暑假班,及多个地方的家教咨询中心,辅导过的学生应该已经突破500个了,总的来说对这方面还是非常有经验的。
一说到关心孩子的学习许多家长一定会说我是很关心的,我每天都问孩子有没有做作业,在学校表现好不好,上课有没有听懂,考试考了几分?那是不是真正的关心呢。家长应当怎样辅导孩子呢?
首先是热情支持。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支持来自于多方面,就比如说在家里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看电视的时候,尽量控制音量,不干扰孩子的学习;孩子学习用的文具、书籍等要给他们及时添置。同时在生活上注意孩子的衣食住行,使孩子时时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怀。
其次是认真督促端正学习态度。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差,父母必要的是督促,绝不能忽略。当遇到孩子放学后把书包一扔就去玩,或一边做作业一边听录音机、看电视时,父母就应该教育孩子,要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来。
第三是仔细检查。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看得懂孩子的作业,但也要仔细检查孩子的作业本。因为作业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学习情况,如果发现作业马虎潦草、乱涂乱画,甚至不完成作业,父母就要及时追问其原因了,要求孩子重新做。这样可以逐步养成孩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真正的孩子小学作文】推荐阅读:
韩国留学真正适合孩子的学校的方法06-27
真正的学霸小学作文06-09
真正的友谊的初中作文09-08
初一作文:看到真正的价值06-09
真正的理解作文450字07-01
关于真正的勇气话题作文09-30
真正的爱的作文400字09-24
真正的成功无需焦虑作文800字06-26
作文:真正的美是心灵之美08-21
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作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