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模式初探

2024-09-12

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模式初探(14篇)

1.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模式初探 篇一

小学低段数学生本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初探

【摘要】为了全面落实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让“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型学习模式得到真正的落实,我们进行了生本课堂改革。我是小学低段 数学老师,针对小学低段学生特点,摸索出一套基本适应小学低段数学生本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小学低段数学三模块教学模式,以示读者,希望得到指点。【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 生本课堂改革 课堂教学模式

2012年秋,我县全面开展生本教育改革。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的直接领导下,我们学校制订了生本课堂改革方案,着力开展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实验。经过近一个学年度的探讨和实验,我慢慢摸索出一套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生本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现将这套模式记述下来,以示读者,希望在共同分享的同时,能得到大家的指点,达到共同探讨、共同商榷、共同提高的目的。

我把这种教学模式称之为“小学低段数学三模块教学”。第一模块: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生本教育的核心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实现一切为了学生。小学低段,儿童年龄小,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持久的耐性,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是被动的,不专心的。这是因为他们的见识阅历少,不谙世事,心灵纯美的像一片白纸,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传统的教学对他们来说就是逆来顺受,认为老师说什么都是对的。因此,低学段孩子们的学习,大多以老师的讲为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方法被完全遏制了。实行生本课堂改革后,我针对低段学生好奇心强,对未曾见过的事物或现象都非常感兴趣的特点和儿童对新事物的认知规律,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在低段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采用多种途径创设与教学联系紧密的、有趣的教学情境和氛围引发出问题,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产生一种想去自主探究的意识,抓住时机教给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积极交流等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

例如:我在教《前后》一课时,课前制作了公鸡、小猫、大象、兔子、小狗、小熊等动物头饰,上课铃响后,我走进教室故意把头饰举起来一一放在讲台上说:“看见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做扮演各种小动物的游戏,喜欢吗?”我的话音还没完,学生就齐声答出“喜欢”来。紧跟着我说“不过大家要遵守游戏规则哦!上台扮演动物的人要把队形站整齐,队伍中的人要不断变换位置,下面的同学要仔细观察辨认出台上各人排第几,队伍中的同学要仔细听说出台下的同学辨认的对不对?”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了学习新知识环节中,自然地成了主动合作者。

第二模块: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生本教育是一种理念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课堂的核心原则就是给每一个学生创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的智慧各放异彩。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最能体现这个原则的。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还很稚嫩,大部分的学习都还依赖教师,他们不能独立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他们学习目的性不强,没有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合作探究活动的积极程度。我在这个模块中采用了小步走的流程:

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2、引导学生把逐个要求读明白;

3、教师巡视引导教会学生合作探究。

4、加强学习小组建设,及时指导学习小组展开学习。学生按优良中差搭配,4人为一小组,选出平时成绩优秀,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小组长。明确组长的任务是领取学习任务,组内及时分工、帮助学困生、对小组学习进行评价等。组长既是小组学习的组织者又是小组学习的领导者,是推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关键点。组长确定发言人1、2、3、4的任务,小组交流、准备上台汇报每个人的发言任务等等。我要求小组的第一发言人是平时不善于发言或程度比较差的学生,组长一般到最后做总结性的发言;每过一段时间要要求小组长根据合作学习的实际情况调换各人的任务,使每位同学能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一般是我给学生提供发言的句式(主要是教会学生说完整的话,也可以学生自己灵活组织)是:①.我用xxxxx方法来做的(我的解题方法是什么);②.我知道了(发现了、学会了)什么?③.我认为在解题时应该注意的是什么?④.我还不懂的问题是什么?

5、小组交流汇报;一节课重要的、最能张扬学生个性的环节就是把在小组内达成一致的建议向全班汇报。我安排的小组交流汇报时的要求是:①.小组里尽量做到每个人都发言。②.一人发言完,小组长要完成和台下同学做互动交流的任务。比如:发言完,组长要问: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不同的看法请做补充(哪个同学还有疑问?哪个同学想做评价?)?然后,组长要代表整个小组和其他小组进行交流。③.组长还要要求每个小组里的同学都认真倾听其听发言,做好及时针对性的发言并进行评价、补充和质疑。在小组交流、汇报的过程中,老师的适时尽量用少而精炼的语言进行点拨,帮学生释疑,这里的点拨要起到表扬、激励和“收”“放”“引”的作用。第三个模块: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一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数学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是否有实效性,这里就要求数学的课堂练习题目的设计一定要有层次性、挑战性,练习题结合学生年龄和教学内容特点设计成:游戏、猜谜、闯关练习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沉浸于问题的情境之中,使他们的无意注意会转化为有意注意并趋于主导地位,从而走进主动探究的过程之中。

例如:我在教人民币认识这节课时,在巩固训练环节,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各种用品创办一个小小商店,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购物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对所学习的新知识得到了巩固提升,而且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达到了学以致用。

以上是我在生本课堂改革中的一点不成熟的探讨,教与学是没有固定之法的,数学生本课堂教学也不会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不同的课型、不同的知识内容,可以根据上述模块进行不同的删减和增添,只要是紧抓生本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去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生本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学习上的真正主人即可。

2.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模式初探 篇二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在生本教育实验中,将生本教育实验划分为5大实验模块:生本德育、生本活动、生本服务、生本管理、生本课堂。“三学小组”模式是生本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

1.“三学小组”模式的基本含义

“三学”,一方面表示生本课堂的3个基本环节,即预学、互学、评学;另一方面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倡导的3种主要学习方式和策略。小组是指学生的课堂学习主要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它是生本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与基本形式,也是学生学习成长的环境条件。

2.“三学小组”模式的基本流程

第一环节:预学———自主学习、前置学习: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内容之前,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的自主尝试性学习,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为主,可以在课堂内完成,也可以在其他时间完成。主要目的是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第二环节:互学———交流合作、展示质疑:学生间交流展示、质疑答惑,包括对学、帮学、组学、辅学和交流展示等过程,是生本课堂的核心环节。

第三环节:评学———练测反馈、评价拓展:即练测反馈、评价拓展、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学习过程。

二、“三学小组”模式的实践认识

1. 课堂改革不等于洗脑

提倡生本理念不等于将原来的教育学、心理学、专业学科知识、实践经验完全清除、格式化,而是要进行筛选、更新、组合、完善。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的教育理论影响至今,多年的教学经验更是宝贵的财富,要更新的是与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方法、内容,更新后再找到结合点。也即批判性继承传统经验与不断更新生本理念新元素有机结合。

2.“三学”不等于预学、互学、评学的简单相加

“三学”是课堂的宏观框架,在实际教学中并非独立的版块,更不是设计好3个环节,在其中填充内容的简单加法,而是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科的特征、知识本身体系、学生基础能力、课堂学生表现等基础上,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总体规划与实施。3个环节很多时候要交叉进行,预学中离不开小组的互学,互学中离不开独立思考和教师适时点拨,评学应该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

3. 自主学习不等于自由学习

自主学习并非完全放手的学生自由学习,从学习内容上,老师要进行设计,选择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学生阅读可以解决的新知、复习导入内容、经过教师设计搭建思维过程后学生可自己完成的);学习目标上,教师要进行规划,明确指出学习内容与任务;从学习效果上,教师要组织多种形式进行判定(小组内交流、课堂展示等);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关注状态,及时捕捉学生的疑问、确定解决疑问的方式,调节学习的进度。

4. 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讨论

从学习方式上,组内要明确分工,积极合作;合作内容上,要经过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合作过程中,要求人人思考、主动交流,在交流中产生集体智慧,忌表面热闹、偏离目标的伪合作。

5. 导学案不等于训练案

设计导学案,要充分体现“导”的作用,将教材内容复制、粘贴在导学案上,导学案就失去了价值,要体现引导学生思维、归纳、提炼、应用,教师要多思考学生思维障碍点,架设跨越思维障碍的桥梁。

6. 评学不等于检测

评学包括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评价,贯穿在课堂教学中,而检测仅仅是对知识目标达成度的考查,根据教学内容,可安排在课中、课后。独立知识点可以分块检测,系统知识点可以在最后综合检测。在每节课的结束时,要对学生知识目标以外的内容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用评价促进课堂学习。

三、“三学小组”实验中的问题剖析

1. 教学理念不够坚定

生命牧者的理念没有植根心上,没有内化,由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够坚定,从而导致实验前期出现生本课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表现。

2. 合作学习缺乏实效

选择的内容不科学,缺少合作价值,要么内容过简单,无合作意义;要么过难,学生无从下手。缺乏对合作学习的调控能力,合作进程把握不科学,对合作小组的全体学生活动情况不了解,没有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只是按预设的流程顺序推进。小组评价没有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缺少独立基础上的合作,部分学生产生了思维依赖性。

3. 静态预设有余,动态生成不足

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在课堂中聚焦于课堂流程的进度和预设任务的完成,而对课堂学生的生成资源缺少关注,有时是即使发现了却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

四、推进“三学小组”模式实验的思考

困难不能成为改革的阻力,只有不断在解决问题中前进,改革才可能走向成功。推进“三学小组”模式实验,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坚信一个信念

理念决定行动,要宁做有情的生命牧者,激情地放牧生命;不做无情的生命纤夫,残酷地漠视生命。要将学生看作具有创造性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粒生命的种子,教师的任务不在于为他们贴上等级标签,而在于让每一粒种子都生根发芽,长成生命的参天大树。因此,教师要将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使命,从学生的视角去认识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将备教转向备学,将备内容转向备活动。

2. 坚持二维转变

(1)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尽量减少经验主导教学,将认识教学资源的视角转移到学生视角上,将单一的课堂预设转化为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方式,将备课的重心转移到学生活动上。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多设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重点研究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方法的应用,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巧,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与评价的激励功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基础上互补、完善。

3. 坚守三个平台

(1)用好信息技术平台信息。襄阳教育资源平台提供了符合襄阳教学实际的庞大资源,教师应搜集、选择、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形成最适合自己和学生的实际的课堂要素,构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库,解决个性化资源不足问题。在使用各种资源过程中要按浏览———融合———创造的程序进行,对每一课时的资源进行浏览,重点留意其精彩处、创新处;再将多课时的精彩点在大脑中进行整合,找到本节课的出彩点;最后结合教师、学生、学校的实际、进行取舍,形成自己能够驾驭的教学设计与课件,用于课堂实践,切忌不加思考与整合,照搬沿用。

尝试制作微课:对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尝试利用超级录屏制作微课,解决学生思维差异问题。

(2)用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平台。“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平台信息全、原创多、质量高,通过不断学习,积极实践,在反思的基础上晒出自己的成果,就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高过程。

(3)用好课题研究平台。将课堂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从点状问题入手,例如自主学习的设计、合作内容的选择、学生展示的点评与组织、合作学习中学习任务的分配等等,通过若干点状问题研究形成线,从而推动“三学小组”模式健康运行,分期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一个小课题,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科学的提炼成果。

4. 坚定四类活动

学习+反思+实践=成长。学习可以让我们丰富理论与实践知识,反思可让我们研究行动成败原因,并思考改进的方法,实践则让我们产生反思与实施反思。

(1)制订专业成长规划。任何一个行业,都要有一个行业规划,教师也应该制订符合自己实际的专业成长计划,从理论专著阅读、课题研究规划、信息技术水平、课堂能力水平、学生评价效果、职业道德水平、教育教学质量、课堂语言锤炼、团体合作成长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目标和措施,并且在平时工作中严格落实,将工作整合于自己系统专业规划中。只有明确了发展目标,工作才有明确的方向,总结才会有价值,才能走出工作倦怠。

(2)落实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是个体成长的重要环境,这种方式可以优势互补,用团队智慧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要正确对待集体备课活动,每次的集体备课坚持按照“明确课题、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形成共案———实施反思、改进提升”的程序进行,让团体的智慧与个体智慧相结合,追求教学设计的最优化。

(3)开展“三学小组”实验。在探究合作学习中,要创设“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探究合作情境,让学生闻酒香而欲动,让学生寻找“酒家”,教师只能“遥指”,不能直接带路,要甘心做一个“牧童”。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提供生活走向课堂、课堂走向社会的探究时间、空间、方法,搭建展示、交流平台,让学生经历峰回路转,在自己动手中发现,在小组合作中产生思维的火花,相信思维碰撞的奇迹,只要坚持,学生思维中的创造性火花一定会被点燃。

(4)提高课堂反思质量。教学反思是对自己教学实践评估的一种形式,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手段。通过反思检验预设的科学性、实效性,重点落实好课时反思与单元反思,课时反思采用四段式反思。重点总结课堂中突出的经验、失误的具体细节、出现失误的原因、改进的具体设想。单元反思,重点在于反思单元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缺失,整体结构把握的程度,单元教学中的盲点、易混点,单元教学复习应该突出的重点等。

基础教育改革,不要期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迹,应当拥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持和“零落尘泥碾作尘”的情怀,在课堂的各个环节剖析、改进、反思,再实践总结,行路虽难,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摘要: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的生本教育立项课题,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将生本课堂提炼出“三学小组”基本模式,各学校在推进“三学小组”模式的过程中,在细节研究上有了内涵认识,产生了一些实践性思考,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模式,实验,初探

参考文献

3.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模式初探 篇三

教学模式 探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26-01

新课改下,“生本教育”理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新时期新型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为此,笔者大胆摒弃传统的“师本教育”,积极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收到了不错的成效。本文笔者从巧设问题情境、实验切入、积极反思三方面就如何演绎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进行探讨,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巧设问题情境,在引导学生先行学习中实现自主探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要求教师能尊重学生,在平等、融洽的氛围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也应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先行学习”,在相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性,让学生实现自主探究。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类项》教学中,笔者将课前事先准备好的装有混合1元、5角和1角的硬币的小布袋拿出来,请学生们帮忙数数小布袋里一共有多少钱?看哪个小组数得又快又准。有的小组是采用分类的方法,先将1元、5角和1角的硬币分开,然后再细数相加;有的小组是直接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数,把5角的硬币2个2个地数,最后再把总数相加。在此基础上,笔者追问:如果现在布袋“升级”了,放在你面前的是一大箱子硬币,你会怎样数?选择哪种方法来数呢?在引导学生探讨数钱的基础上引入整式中类似的分类——同类项。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先行学习的氛围中主动探索新知,学生兴趣盎然,在探究问题中实现思维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二、从实验切入,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中发展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动手参与的欲望和求知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利用共有的学习资源,在充满趣味、挑战、探索的氛围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将三角形纸片ABC(AB>AC)沿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得AC落在AB边上,折痕为AD,展开纸片(如图①);在第一次折叠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使点A和点D重合,折痕为EF,展平纸片后得到△AEF(如图②),请问△AEF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对于此题,教师不妨交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感知第一次折叠,AC边与AB边对齐,说明AD是∠BAC的平分线;第二次折叠,A和D重叠,则折痕EF垂直平分AD,即AD是三角形AEF的角平分线且垂直于该角对应的边,所以△AEF是等腰三角形。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地拓展,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动手探究中发展数学思维。例如,将矩形纸片ABCD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BE(如图③);再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D落在BE上的点D′处,折痕为EG(如图④);再展平纸片(如图⑤),求图⑤中∠α的大小。

三、积极反思,在引导学生创新求异中促进数学素养的提升

“积极反思”,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思考—反思中实现创新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反思中发现、在反思中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B、CD上的点,且AE=CF,求证:BF∥DE。

本题的解法很多,有的学生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入手,在证明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得出BF∥DE;有的学生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着手,“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来证明。为了巩固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理解,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的证法,鼓励学生大胆求异。最后,有学生提出可根据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来证得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从而获证BF∥DE。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大胆求异,不但达成了认知目标,也有效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创造性,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4.初中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篇四

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课堂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今年去广州去学习了生本课后,颇有感受!他们的课真正的做到了把课堂长度还给了学生,是“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课堂。回来后,我结合我班的实际,借鉴广州生本课堂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实施和实践中。要做好生本课堂,首先要大刀括斧的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我把学生进行了合理分组,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每次合作学习,都要提出明确的合作目标和合作要求,使合作学习能深入有序地进行;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共同进步;要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的多样化,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个性化学习;与此同时,还制定了一套正在完善的小组合作竟争机制 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流程 课堂检测反思检测

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共同完成 前置作业的布置

课前小组自主评价探究

小组与小组汇报交流展示生成问题解决问题

前置作业的布置

由于数学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并非对于知识被动接受,因此,教师首先应当从前置作业抓起,努力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业的设计要着眼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针对学生前面数学学习中的不足设计跟踪性问题;要设计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和视野(比如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综合),对后序教学有影响的问题;对一些有技巧或难度的问题,要采用问题串的形式,使学生能独立完成;要设计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的问题(情境),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课前小组自主评价探究

首先,学生把导学案上的前置作业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把不懂的问题在小组里解决,每个小组都搭配了优生,让优生带动差生。我告诉学生,只有让他人懂了,自己才更明白。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切实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最后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下一步小组与小组交流时解决。小组与小组汇报交流展示生成问题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主要是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成果和问题进行展示。小组内交流完毕之后,由小组汇报交流。交流内容是本小组的收获和困惑。其他小组参与其中,比较自己与之不同的收获,谈出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想法。(交流过程中,可以这样说,我们小组交流完毕,谁与我们分享,或谁与我们交流„便进入下一环节。)这样可能学生深入预习过后已经解决了所有问题,也可能提出了一些问题,也可能生成不出问题,此时就该教师闪亮登场了。

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共同完成 这个过程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候了,将当前和今后的教学策略的实施进行微调和导向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要适时地进行引导与调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共性或典型错误,要引导学生自我查找错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偿练习。以培养学生的自检、自查能力;

2、要关注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并以此为载体,构建一个以问题为主线,以思维推进螺旋上升为标志的生成性过程。同时生成教师预设的应用拓展。课堂检测反思检测

通过前面的一些步骤和环节,最后是对学生学习效果以及学生对学习目标和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等检测的关键时期,课堂检测题的设计要体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轮动跟踪性问题,要设计本堂课的拓展知识和今后教学问题的衔接。知识点要全面,且难易度层层递进。思维推进螺旋上升生成性过程。由学生能独立完成,部分拓展题也可以由小组合作完成,完成后由小组分别评价,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初中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与大家探讨

发布者:代霞发布时间: 2012-7-1 0:08:18

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课堂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今年去广州去学习了生本课后,颇有感受!他们的课真正的做到了把课堂长度还给了学生,是“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课堂。回来后,我结合我班的实际,借鉴广州生本课堂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实施和实践中。要做好生本课堂,首先要大刀括斧的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我把学生进行了合理分组,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每次合作学习,都要提出明确的合作目标和合作要求,使合作学习能深入有序地进行;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共同进步;要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的多样化,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个性化学习;与此同时,还制定了一套正在完善的小组合作竟争机制 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流程 课堂检测反思检测

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共同完成前置作业的布置

课前小组自主评价探究

小组与小组汇报交流展示生成问题解决问题

前置作业的布置

由于数学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并非对于知识被动接受,因此,教师首先应当从前置作业抓起,努力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业的设计要着眼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针对学生前面数学学习中的不足设计跟踪性问题;要设计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和视野(比如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综合),对后序教学有影响的问题;对一些有技巧或难度的问题,要采用问题串的形式,使学生能独立完成;要设计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的问题(情境),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课前小组自主评价探究

首先,学生把导学案上的前置作业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把不懂的问题在小组里解决,每个小组都搭配了优生,让优生带动差生。我告诉学生,只有让他人懂了,自己才更明白。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切实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最后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下一步小组与小组交流时解决。小组与小组汇报交流展示生成问题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主要是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成果和问题进行展示。小组内交流完毕之后,由小组汇报交流。交流内容是本小组的收获和困惑。其他小组参与其中,比较自己与之不同的收获,谈出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想法。(交流过程中,可以这样说,我们小组交流完毕,谁与我们分享,或谁与我们交流„便进入下一环节。)这样可能学生深入预习过后已经解决了所有问题,也可能提出了一些问题,也可能生成不出问题,此时就该教师闪亮登场了。

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共同完成 这个过程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候了,将当前和今后的教学策略的实施进行微调和导向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要适时地进行引导与调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共性或典型错误,要引导学生自我查找错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偿练习。以培养学生的自检、自查能力;

2、要关注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并以此为载体,构建一个以问题为主线,以思维推进螺旋上升为标志的生成性过程。同时生成教师预设的应用拓展。课堂检测反思检测

通过前面的一些步骤和环节,最后是对学生学习效果以及学生对学习目标和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等检测的关键时期,课堂检测题的设计要体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轮动跟踪性问题,要设计本堂课的拓展知识和今后教学问题的衔接。知识点要全面,且难易度层层递进。思维推进螺旋上升生成性过程。由学生能独立完成,部分拓展题也可以由小组合作完成,完成后由小组分别评价,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初中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与大家探讨

发布者:代霞发布时间: 2012-7-1 0:08:18

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课堂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今年去广州去学习了生本课后,颇有感受!他们的课真正的做到了把课堂长度还给了学生,是“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课堂。回来后,我结合我班的实际,借鉴广州生本课堂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实施和实践中。要做好生本课堂,首先要大刀括斧的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我把学生进行了合理分组,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每次合作学习,都要提出明确的合作目标和合作要求,使合作学习能深入有序地进行;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共同进步;要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的多样化,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个性化学习;与此同时,还制定了一套正在完善的小组合作竟争机制 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流程 课堂检测反思检测

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共同完成前置作业的布置

课前小组自主评价探究

小组与小组汇报交流展示生成问题解决问题

前置作业的布置

由于数学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并非对于知识被动接受,因此,教师首先应当从前置作业抓起,努力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业的设计要着眼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针对学生前面数学学习中的不足设计跟踪性问题;要设计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和视野(比如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综合),对后序教学有影响的问题;对一些有技巧或难度的问题,要采用问题串的形式,使学生能独立完成;要设计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的问题(情境),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课前小组自主评价探究

首先,学生把导学案上的前置作业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把不懂的问题在小组里解决,每个小组都搭配了优生,让优生带动差生。我告诉学生,只有让他人懂了,自己才更明白。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切实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最后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下一步小组与小组交流时解决。小组与小组汇报交流展示生成问题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主要是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成果和问题进行展示。小组内交流完毕之后,由小组汇报交流。交流内容是本小组的收获和困惑。其他小组参与其中,比较自己与之不同的收获,谈出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想法。(交流过程中,可以这样说,我们小组交流完毕,谁与我们分享,或谁与我们交流„便进入下一环节。)这样可能学生深入预习过后已经解决了所有问题,也可能提出了一些问题,也可能生成不出问题,此时就该教师闪亮登场了。

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共同完成 这个过程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候了,将当前和今后的教学策略的实施进行微调和导向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要适时地进行引导与调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共性或典型错误,要引导学生自我查找错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偿练习。以培养学生的自检、自查能力;

2、要关注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并以此为载体,构建一个以问题为主线,以思维推进螺旋上升为标志的生成性过程。同时生成教师预设的应用拓展。课堂检测反思检测

通过前面的一些步骤和环节,最后是对学生学习效果以及学生对学习目标和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等检测的关键时期,课堂检测题的设计要体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轮动跟踪性问题,要设计本堂课的拓展知识和今后教学问题的衔接。知识点要全面,且难易度层层递进。思维推进螺旋上升生成性过程。由学生能独立完成,部分拓展题也可以由小组合作完成,完成后由小组分别评价,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初中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与大家探讨

发布者:代霞发布时间: 2012-7-1 0:08:18

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课堂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今年去广州去学习了生本课后,颇有感受!他们的课真正的做到了把课堂长度还给了学生,是“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课堂。回来后,我结合我班的实际,借鉴广州生本课堂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实施和实践中。要做好生本课堂,首先要大刀括斧的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我把学生进行了合理分组,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每次合作学习,都要提出明确的合作目标和合作要求,使合作学习能深入有序地进行;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共同进步;要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的多样化,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个性化学习;与此同时,还制定了一套正在完善的小组合作竟争机制 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流程 课堂检测反思检测

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共同完成前置作业的布置

课前小组自主评价探究

小组与小组汇报交流展示生成问题解决问题

前置作业的布置

由于数学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并非对于知识被动接受,因此,教师首先应当从前置作业抓起,努力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业的设计要着眼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针对学生前面数学学习中的不足设计跟踪性问题;要设计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和视野(比如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综合),对后序教学有影响的问题;对一些有技巧或难度的问题,要采用问题串的形式,使学生能独立完成;要设计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的问题(情境),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课前小组自主评价探究

首先,学生把导学案上的前置作业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把不懂的问题在小组里解决,每个小组都搭配了优生,让优生带动差生。我告诉学生,只有让他人懂了,自己才更明白。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切实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最后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下一步小组与小组交流时解决。小组与小组汇报交流展示生成问题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主要是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成果和问题进行展示。小组内交流完毕之后,由小组汇报交流。交流内容是本小组的收获和困惑。其他小组参与其中,比较自己与之不同的收获,谈出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想法。(交流过程中,可以这样说,我们小组交流完毕,谁与我们分享,或谁与我们交流„便进入下一环节。)这样可能学生深入预习过后已经解决了所有问题,也可能提出了一些问题,也可能生成不出问题,此时就该教师闪亮登场了。

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共同完成 这个过程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候了,将当前和今后的教学策略的实施进行微调和导向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要适时地进行引导与调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共性或典型错误,要引导学生自我查找错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偿练习。以培养学生的自检、自查能力;

2、要关注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并以此为载体,构建一个以问题为主线,以思维推进螺旋上升为标志的生成性过程。同时生成教师预设的应用拓展。课堂检测反思检测

通过前面的一些步骤和环节,最后是对学生学习效果以及学生对学习目标和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等检测的关键时期,课堂检测题的设计要体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轮动跟踪性问题,要设计本堂课的拓展知识和今后教学问题的衔接。知识点要全面,且难易度层层递进。思维推进螺旋上升生成性过程。由学生能独立完成,部分拓展题也可以由小组合作完成,完成后由小组分别评价,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初中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与大家探讨

发布者:代霞发布时间: 2012-7-1 0:08:18

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课堂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今年去广州去学习了生本课后,颇有感受!他们的课真正的做到了把课堂长度还给了学生,是“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课堂。回来后,我结合我班的实际,借鉴广州生本课堂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实施和实践中。要做好生本课堂,首先要大刀括斧的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我把学生进行了合理分组,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每次合作学习,都要提出明确的合作目标和合作要求,使合作学习能深入有序地进行;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共同进步;要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的多样化,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个性化学习;与此同时,还制定了一套正在完善的小组合作竟争机制 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流程 课堂检测反思检测

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共同完成前置作业的布置

课前小组自主评价探究

小组与小组汇报交流展示生成问题解决问题

前置作业的布置

由于数学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并非对于知识被动接受,因此,教师首先应当从前置作业抓起,努力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业的设计要着眼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针对学生前面数学学习中的不足设计跟踪性问题;要设计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和视野(比如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综合),对后序教学有影响的问题;对一些有技巧或难度的问题,要采用问题串的形式,使学生能独立完成;要设计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的问题(情境),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课前小组自主评价探究

首先,学生把导学案上的前置作业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把不懂的问题在小组里解决,每个小组都搭配了优生,让优生带动差生。我告诉学生,只有让他人懂了,自己才更明白。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切实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最后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下一步小组与小组交流时解决。小组与小组汇报交流展示生成问题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主要是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成果和问题进行展示。小组内交流完毕之后,由小组汇报交流。交流内容是本小组的收获和困惑。其他小组参与其中,比较自己与之不同的收获,谈出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想法。(交流过程中,可以这样说,我们小组交流完毕,谁与我们分享,或谁与我们交流„便进入下一环节。)这样可能学生深入预习过后已经解决了所有问题,也可能提出了一些问题,也可能生成不出问题,此时就该教师闪亮登场了。

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共同完成 这个过程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候了,将当前和今后的教学策略的实施进行微调和导向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要适时地进行引导与调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共性或典型错误,要引导学生自我查找错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偿练习。以培养学生的自检、自查能力;

2、要关注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并以此为载体,构建一个以问题为主线,以思维推进螺旋上升为标志的生成性过程。同时生成教师预设的应用拓展。课堂检测反思检测

5.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研讨活动体会 篇五

通过争取我今天参加了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研讨活动,上午听了三节各具特色的生本课,下午做课老师介绍了实施生本课堂的经验和感受。在这一天的学习中我的收获不光是学习了生本课的理论和实施办法,更重要的是坚定了我实施生本教学的信心和决心。现将我的体会汇报如下:

一、让生本思想扎根我的心里,我的课堂

通过去年暑假教研室董老师组织的生本课堂的培训,我渐渐认识、感受并走进生本教学,在实践生本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我和我们三年三班的同学们在新鲜感中开始了生本课堂探索之路,课堂是热闹了,作业写错的同学越来越多了,尤其是月考后三班数学成绩考的不好,我开始担心了,怀疑了…..。在这关键时刻,今天看到三位老师和同学们的精彩表演,我找到了继续走生本之路的动力,原来模糊了方向的生本之路变得清晰、真实。学生们课上快乐的举手,自信的语言,精彩的辩论,可爱的学习氛围…….让我激动,让我渴望!我想那些学生是我的学生,那位可亲、智慧的老师是我!为此我要:“热爱我的成长,热衷我的执着”,不断学习并坚持生本教学实践。

二、反思我的生本课堂,找到和名师的差距

概括我的课堂是热闹有余效率不高,只有形似没有神似,老师变成学生只提问题,学生变成演员按流程展示。我反思造成这样四不像课堂的原因是:(1)老师学习和能力不够,从理论到具体措施做不到心中有数,更谈不上结合实际灵活创新。(2)学生培训还是不够,一方面是老师关于小组交流和展示的培训方法简单,模式化,没有系统性;另一方面是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也需要时间,尤其是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更是。(3)没能做到每节课都采用生本,没有前置作业,就不会有讨论、展示。前置作业设计的不根本、开放就谈不上精彩的展示,重难点的突破。

这些只是我想到的还有些原因不知如何表达,还有好多原因没有发现。不管怎样差距是找也找不完的,那就根据今天学到的具体办法边实践边找差距吧!

三、学到两点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的办法,观察效果摸索前行

设计前置作业时每次都会花好多时间,讲完课后还会有好几处不足。以后我会努力做到:(1)抓住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想办法突破重难点,多看教材多分析多请教;(2)出题时考虑孩子的兴趣点,为孩子好学服务;(3)分析学生学习知识的生长点,让学生们能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发展。题目设计由简到难,注意答案的灵活、开放。

讨论和展示时老师和同学们提的问题多关注声音大小、书写,学生不会说解题思路只是读算式。以后我会告诉台上孩子们交流时要多说:我是怎么想的、我认为怎么办、重点在哪里、发现什么规律……。简单题简单说,重点、难题要多说。我会告诉台下的孩子既要认真听又要跟着想及时补充和问不明的地方。我会不断提醒自己,检查前置作业完成情况,重点是差生,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交流前置作业要充分,要分配好任务,要组内统计答案,要把不同的说出来。小组展示时要有耐心,尽量让多的小组展示。我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站在旁边看,要发挥老师在课上的主导作用。我会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跟着思考、理解他们的思维,学生说不相关的及时制止,学生没说充分的重难点及时追问,尽量启发,帮助总结提升。

6.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模式初探 篇六

随着喜悦,期待心情我打开指南看到一排专家,主人的名字,我突然意识到,他们现在和我是如此接近。一个时间的思维碰撞,火花盛开互动的评论,真的让我享受一个丰富和营养的数学盛宴....这些班的老师,人们为眼睛赴宴,给我感觉老师很容易教,孩子们也学会快乐;一些班级是否是新的课程标准概念的渗透,还是教材的挖掘,教师素养教室里的学生都充满情感,气氛和谐,非常尊重学生的观点,学生的平等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习知识,并且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也已经发展了四天,让我 关闭教学大师的感觉,听到和听到他们精湛但看似简单的课堂解读,所以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在这些老师的班上,我最深刻的是老师徐长青的数字和形状。形状和形状的组合是数学问题求解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数字组合的想法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和生动,可以将抽象思维改变为图像思维,并帮助掌握数学问题的本质。,由于使用数字组合的方法,许多问题都会得到解决,而且解决方案很简单。六年级学生的数量和形状不陌生,甚至个别学生都知道特殊的公式,低估了教科书的内容,所以徐老师与学生重新整理了六年的数学学习职业,学生惊讶地发现:他们的数学认知过程本身是一个过程的数量的组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一个一个,变换,数字组合,方程思想和一系列数学思想洗礼。在课程开始时,徐先生先让学生谈论什么是数学?因此,知道数学在孩子的心中是一个数字,是一个计算......然后徐老师指出,数学的数量是科学的定量和空间形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数学和形状的数学是互补的,是互利的。然后徐告诉学生关于他们的一年级做一个小调查:到一年级的孩子出来一个数字,这些孩子对自己的这个数字的理解画一幅画。当徐老师生产第一张图片(4小棍子,3长1短),学生猜测可能是3.5或7,产生第二张图片(4轮,3大1小),学生猜测可能是3.5,生成第三张图片(3爱,5轮),学生猜测可能是3.5或35,当下次显示第四张图片(35轮)时,学生猜测肯定是35,结果数量和形状是相关的,数字可以用来表示地图也可以用来表示数字。

在学生感觉形状数量的帮助下,数学家华洛根的着名词无形的小直觉,形状无数次的介绍时,让学生感觉到一年级在研究中加入,用小棒为了帮助学生理解Minato当它是帮助的数量的形状,一种表现。然后玩几个游戏,显示一个白色的 圆,然后产生三个红色圆圈,五个绿色圆圈,然后让学生猜测会显示几个回合,连续奇数个数,当解1 3 5......连续奇数计数和的练习,徐老师让学生认为1,1 3 = 4,1 3 5 = 9这三个公式周围的关系数,左边的数字是连续的奇数,右边的数字是全方位数。通过多少是矩形面积或正方形面积的问题的数量,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数量的特征,让学生放一小片这些伤口,出出是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是数字的正方形的连续赔率(边长),并强调这些连续奇数是1的开始。然后在使用法律书面写作的次数,徐老师要求学生帮助理解绘图,谈论绘图的图形是正方形的一面,在实践中,既要巩固新的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知道原因也知道为什么。

毕达哥拉定理最初出现在初中,徐老师在本课中,似乎学生接受它还是比较容易的,徐老师产生一个三角形,边长为3,4,5,旁边的方程32 42 = 52,引导学生思考:想几个图形?这三个图是什么?然后产生一个三角形,边长为a,b,c,让学生尝试在纸上画一幅画a2,b2,c2什么样的通过科学技术博物馆的数学系实验证明了三平方面积之间的关系:a2 b2 = c2。最后,我们使用数值组合的方法求解高斯定律的方法:(第一项)×数÷2,即梯形面积公式。通过这一课,我相信学生在高斯定律中不再是难忘的公式,而是学会了如何将公式转换成图形化的解决方案。

7.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模式初探 篇七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调查, 笔者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 多数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在逐年降低, 特别是在初中高年级和高中各年级, 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

笔者认为, 最主要的问题出在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上, 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应该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应该怎么学的“师本位”教育观念仍然广泛存在, 具体表现在不少教师忽略学生的学习需求, 想当然地牵着学生的鼻子完成“规定动作”, 而学生也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走。

因此, 笔者认为变“师本”为“生本”、充分了解学生、充分激发学生、充分依靠学生, 是改变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前提。

二、“生本”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目标

1.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高度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挖掘学生的音乐才华, 尊重学生的个性。

2.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倡导“爱听、敢说、乐学、会演”的高中音乐课堂氛围, 提倡“动静结合、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形式, 营造“生生主动交流、师生平等对话”的民主教学氛围。

3.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音乐课堂既要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 享受获取知识技能的成就感, 更要让学生感受“交流与合作”的乐趣, 特别要反对“灌输式”“一言堂”的教育方式。

三、“生本”音乐课的教学实施

1.实施准备

为了挖掘学生资源、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在实施“生本”音乐课之前, 教师先要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学习意愿 (见表1) , 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进行分组, 做好实施课堂合作研讨、合作表演、合作演说的准备。

师生共同讨论音乐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形式, 达成“动静结合、人人参与”的学习共识, 初步确立聆听音乐、交流感受、学习知识与技能、合作表达与表演四种课堂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机调整。

2.具体实施

(1) 听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听音乐, 全身心感受音乐的情绪、思想意境, 把握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音乐欣赏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状态, 认真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 遵循由近到远、由浅入深、由亲到疏的原则, 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材中的《草原放牧》是一首传统乐曲, 大多数学生都会有排斥心理。笔者为了拉近学生与《草原放牧》的心理距离, 一上课分别用钢琴和竹笛演奏了儿歌《草原小姐妹》, 让学生了解乐曲的相关历史背景, 这样学生很快就走进了与其背景相似的《草原放牧》的情绪里, 并通过聆听重温了历史故事, 感受了主人翁的思想情绪和那个时代的恩恩怨怨, 最终收到了很好的欣赏效果。

(2) 说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认真思考或发挥想象, 对所听音乐或相关问题, 进行表达交流活动。

笔者认为, 课堂交流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表达和倾听, 而交流的结果并不那么重要, 也不一定要达成共识。当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平等的交流场所时, 学生们便能产生对课堂的归属感, 变被动为主动,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教学中, 教师应特别注意对课堂提问的设计。笔者认为, 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 一问一答式的问题尽量不要出现, 课堂提问要调动每个学生的智慧, 让学生有思考发挥的空间。

例如:在聆听音乐时, 笔者要求学生边听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了解的相关知识, 听完之后, 以同桌或前后桌2~4人为小组进行交流, 每个小组再推选一名学生代表发言, 这样就会有不同观念、不同思维的激烈碰撞。

事实证明, 高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远超我们的想象。因此, 音乐教师要善于倾听, 鼓励学生表达见解, 精心设计课堂思考的问题, 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

(3) 学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带领高中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笔者遵循“生本”教育理念, 从“挖掘学生音乐学习需求”入手,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设计了“课堂阅读提问”环节, 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中“知识”“探究与拓展”板块的相关内容, 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提问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基础,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 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材中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的前言后, 有同学对孔子的“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的意义提出了疑问, 也有同学想听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 等等, 笔者根据学生的疑问因势利导, 和学生们一起对相关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探讨式”学习, 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4) 演

在教学中, 为了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才艺、参加音乐实践的舞台, 笔者设计了“课堂表演”环节。要求学生按照座位或兴趣爱好自找合作伙伴, 遵循每位小组成员都要登台亮相的原则, 学生们可以选择表演节目、介绍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或综艺节目、发表对各种音乐活动与现象的看法等, 每个小组每学期至少表演一次。

考虑到不少学生自小学起就没有当众表演过节目, 笔者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 自主选择表演的内容与形式, 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学生们由起初的不太愿意登台, 逐渐变得大胆、主动。例如爱好体育的学生选择介绍自己喜欢的球星, 编辑了体育赛事精彩镜头, 并配上了恰当的音乐;喜欢看电影的学生准备了精彩电影片段及配乐欣赏等。

四、小结与思考

音乐艺术具有独特的情感外延和精神内涵, 要求参与者必须全身心投入其中, 方可领略其独特的魅力。而高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审美情趣处在初步形成阶段, 对很多事物也有自己的见解, 加之高中生具有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 因此, “照本宣科式”的音乐教学只会让课堂死气沉沉, 浇灭学生的学习热情, 更加难以触动学生的心灵。

音乐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 把握学生的心理, 调动学生的情感, 引导学生理解他人的情感 (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 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真挚的情感 (语言表达与音乐表演) , 才能培养学生全面、健康的审美情趣, 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全面、客观、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8.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篇八

关键词:教学模式 激情 探究 合作交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伴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迎来了新的课程改革,也迎来了我教师生涯中的第一批一年级新生。于是,在我的信念中许下了这样的诺言:我的学生只有一个童年、只有一次一年级,我不可以有一星半点不珍惜孩子的生命,不尊重孩子自信的想法和做法。作为一名教师,我不仅在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以快乐的心情去学习、去体验、去感悟、去发展,从而确定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塑造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为目标的崭新的素质教育质量关。经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我在数学教学中形成了"创境激情——问题生成——操作探究——合作交流——巩固深化"的教学新模式。

一、创境激情

学习活动真正能成为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首要条件就是教师应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对即将展开的探究活动处于一种"放松的警觉状态"。只有这样,探究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内在需要,探究活动才能真正得以发展。我认为较好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之一,就是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演示,创设学生熟悉、喜欢的故事情境,这样就会一下子把学生带进课堂,使学生在"乐学"的氛围中闪亮思维的火花。如讲一年级数学《前后》一课开始,我就说:"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大森林里要开运动会了,好多小动物都要来参加,你们想知道都有谁吗?(想)老师特意把这些小动物请到了教室,让我们一块儿来欢迎这些森林里的小朋友!"接着,我通过电脑演示"森林运动会"中生动活泼的动物比赛,把学生带进一种欢快、兴奋的情境中,这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很好的"蓄了势",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问题生成

要想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一定要让学生不断的生成新的问题。有问题才会激起碰撞和交流,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从表面看进行的很顺利,有问有答、有说有笑,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总觉得没有交流、没有碰撞、没有鲜活的生命感受。原因在哪里?就在于学生那里不能够不断的生成新的问题。如讲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中"圆的画法",我不是让学生"注意:把圆规的两脚叉开,一只脚固定住,另一只脚旋转",而是让学生"想怎样画就怎样画",结果学生徒手画的也有,用拉直的别针画的也有,拿一根小绳固定着画的也有,但画完以后,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很完美的圆。学生开始反思: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我画的时候手动了?我让学生脑子里问题生成以后再去思考,不就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了吗?

三、操作探究

在学生的问题生成以后,就必然会自觉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亲自认真的"动手操作"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跟学习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材料或听老师讲解后,只能记住10%——20%的内容,对亲眼看到的实物或实物现象能记住30%——40%,而学生对既听到又看到的实物或实物现象就能记住70%左右,如果学生亲自参与过又描述过则能记住90%左右。可见,数学知识的形成单纯依靠实物是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数一数、摆一摆、拆一拆、画一画……真正让学生在"运动"中学数学,获得真知。这样他们得到的技能和经验是宝贵的,他们一生都忘不了,他们什么时候想起来都会兴奋不已。

如讲,一年级数学下册《计数器》时,我先让学生想一想、摆一摆,每个数位上有多少珠子,一共用多少个就能作成计数器;然后,学生动手写出计数器上的数位,从右起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接着,学生亲自拨一拨,自己随意认定每个数位上各是几个珠子;最后,学生数一数并读出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正确率100%,我为学生的聪明才智感到高兴的同时,确实真切的体会到"实践出真知"!

四、合作交流

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难免会出现学生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这就必然要求实现合作交流。主要有以下三种合作形式:

1、组内成员的相互合作:各小组成员均按学习程度进行搭配,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从而达到成功合作的目的。

2、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让其他小组帮助,小组之间的交流,扩大了信息量,拓展了合作的内涵,使小组之间的合作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竞争,进而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巨大潜力。

3、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师生是平等关系。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充当参谋和组织者,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我相信这样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理智的愉悦,维系了学生创造和成功的信心,使课堂变成了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舞台,成为一方智慧飞扬的天地!

五、巩固深化

在学生获得新知的基础上,设计丰富、有趣、层进的"闯关"活动,让学生充满新奇感,积极投入问题的解决,享受成功的喜悦。

9.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模式初探 篇九

生本教育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求学生不断观察、操作、发现知识,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要求教师以生为本,相信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过多干预学生,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主。教育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那么,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如何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大前提。

当前,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与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生本教育还有一定的距离。只有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课堂40分钟的质量和效率,减轻学生课内外的作业负担,给他们以更多的自主时间与空间,才能保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成功人才。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最主要是改变教师的思想,要让所有教师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来,落实到行动中。小学生应该怎样学到有用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呢?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自主与合作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要求学生先自学,为了达到有效地自学,在学生自己预习好的情况下,对有疑问的就需要学生小组之间合作讨论了。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强调合作,强调发挥集体的智慧去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以小组进行或者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和全校交流。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和个性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已有的研究也表明,在竞争、合作、个体化三种目标结构中,竞争的情境容易激发能力差异观念,导致学生的成绩目标定向,合作和个体化的目标结构则有利于培养掌握目标。在合作学习的情况下,社会比较和评价是基于整个小组的表现,个体间的能力差异不明显了。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时,当学生提议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为其它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多组三角形,在小组内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看看把三角形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并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表。然后由代表上台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索,拼出了不同的图形,得出不同的发现。如有的发现两个完成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有的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还有的学生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同时还发现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小组动手合作操作,学生手脑并用,自主探索,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这样的学习,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愉快,知识掌握得更扎实、牢固。

小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低成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可以使他们在做“小老师”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自我决定感。并且由于小组学习允许学生自己控制学习过程,学生的胜任感和自我效能感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增强。

(二)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古人云:有高山必有深谷,有奇才必有怪癖。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感到学有余力,有的学生则感到难以消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如今的许多教学对象仍然是一位学生。例如,在课堂提问中,教师针对全班学生提同一个问题,尤其是提出的一些稍难问题,如果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作答,那会挫败他们的自我肯定感。在五年级教师教授新课“循环小数”,将循环小数的特征形象地表述完后,会要求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概述循环小数的含义。数学语言的组织训练是数学学习的难点,此时如果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组织定义,那会让他们感到手足无措,对定义的把握不全面、不深刻,影响他们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但如果我们先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对定义进行自我组织,由于把握较好,组织会较完善,接着再请较差学生组织语言叙述定义,那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布置作业中,教师针对全班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用统一的评价尺度评价不同程度的学生等等,都是把一位学生作为教学对象的表现。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其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解释,提出适当的要求,以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三)注重知识反馈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充分发挥小组长,小老师的作用,人人参与,及时把在小组讨论交流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地反馈出来,在学生没有提到的问题,或提出的问题不够全面时,教师应作以补充,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疑难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解决,也可以跨组解决,还可以师生共同来解决,只有在每个人真正投入进去,才会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能学生一遇到问题了教师就一股脑自己承包了,这样不仅没有帮学生解决问题,反而使我们的教学出现了知识不透彻的现象,老师不能一味的替学生解决问题,我们是起引导作用,要从侧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积极动脑的习惯。

(四)注重问题的归纳与知识的深化

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后,把他们的发现的,提出的问题,教师应作以总结归纳,要有条理,准确,可以让学生代表先发言,再请其他小组补充,更正,数学语言的组织是数学学习的难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达意思,准确,有条理的作以归纳,把学生把握不全面的,不深刻的,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也培养了学生在数学语言方面做到准确,精简的效果。

随着知识的不断加深,小学生的数学水平不能仅仅限于当前水平,我们应当适当的给学生拓宽知识面,让他们见识数学知识的广大博深,引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小学生对

数学的兴趣要靠我们老师们去激发,他们并不是生来就喜欢的,或许是在生活实际中看到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而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在学生们把基础夯实好了的基础上,教师就应该把他们的知识面拓宽。

10.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模式初探 篇十

十堰市白浪经济开发区白浪小学

郑隆芬

内容提要:利用每节数学课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学生说话的方式,以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锻炼胆魄,充分体现新课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它的内容自由,模式固定,要求明确。”它为师生共同打开学习数学的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 优越性 评价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全力倡导,推广的一种素质教育。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目前我校正在大力推行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初见成效。本文从小学中段数学的角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数学生本课堂的课前三分钟。

(一)传统教学的弊端与课前三分钟地优越性

传统的教学形式以教师为主,是典型的“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新课程彻底打破了旧例,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的活动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前学生三分钟活动,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这样做,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以一带十,以点带面,很好地带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欲望,有利于课堂教学深入地开展。教师与学生能够用独立的意识、批判性的思维对话,在平等的氛围中探索教育教学丰富的底蕴与灵性之光。

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只不过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罢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单向灌输,势必造成学生智力不能良性发展,使学生成为思想僵化的书呆子。新课程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享有对教育的“参与性”和“选择性”,使学生真正能够发挥出“自主性”,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单靠几个问题的设计,几道练习的做答是很难完成的。课前三分钟活动,针对一个问题一种思想,要做到心、口、手、脑并用,是学生知识和涵养的一次综合展示,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课前三分钟演讲,本身蕴涵着平等观念和价值预设,在富有生成性的开放空间中,个体不断展示、丰富、发展和超越。能使多数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展示。其中声调的抑扬,情感的起伏,情节的波澜,是对其他同学是一次精神上的享受。激发了他们欲望,人人争当课堂的主人,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充盈着丰富多彩的内涵。

传统的课堂似乎是教师的专属舞台,教师在舞台上自编自导自演一幕幕并不精彩的戏,而学生只是跑龙套的群众演员,甚至只是观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一席之地,而且拥有了主体的地位。虽然教师失去了一部分舞台,却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和展示的舞台。这种教育形式的极大改进,令人欢欣鼓舞。一节课,短短的45分钟,可以让全体学生成为课堂这个舞台的主体成员,但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成为主角。由于学生间的差异,一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可能会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使课堂真正成为他们的舞台,展示着他们的风采;但另外一些学生却有可能只是衬托“红花”的绿叶。为了弥补这种课堂上的不足,我认为,在新课程提倡的新型课堂上,不妨每次让出三分钟,通过演讲的形式,给每一个学生一个成为主角的机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怎样设计好数学课堂的课前三分钟

在许多老师的印象中,课前三分钟应该是语文课的专利,且外乎成语故事、时事评论、古诗朗诵、资料拓展……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让我意外地看到了数学课的课前三分钟原来也可以如此精彩。

虽然学生是主角,但教师是整个活动的主导,关系着预设目标能否实现。那么,如何设计好这课堂三分钟演讲,使其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呢?对此,笔者认为教师是关键。让出三分钟,并不意味着教师“臵身事外”,相反,教师要在活动的不同阶段,担任不同的角色,这样才能确保课堂三分钟演讲的成功,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演讲前教师要做一个“好设计师”,使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教师要成为一个“设计师”,也就是要对每一次的演讲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确保为学生搭建一个适当的平台。为此,教师必须要做到两个“多样化”:形式多样化,内容多样化。三分钟演讲既可以是独立于课堂教学之外的三分钟,也可以包含于课堂教学之内。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围绕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展开。根据笔者的实践和探索,课堂三分钟演讲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1.数学专项知识的积累

比如数学古诗、数学谜语、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要闻、数学成语、数学符号的由来等等形式多样。在这些专题中,教师可以布臵每个学生搜集和选择相应的知识点,做出简单的归纳和介绍,并以演讲的形式进行交流,以达到全班共同学习的目的。例如,在进行成语专题的时候,教师可动员每个学生通过字典、书籍和网络等途径,找出一些饶有趣味的成语故事,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弄懂成语,轮到学生演讲时,由他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全班同学也能学到成语典故,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

2.课内知识的导入

这一类演讲,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演讲主题,使每节课的三分钟演讲成为教师巧妙的“导语”,自然地与本节课所学内容相互衔接,直接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服务。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分数的来历及相关知识在本次上课前与大家交流,从而在同学们兴趣正浓时自然过渡到分数初步认识的新课中。3.疑难问题的讲解

在数学课堂中,我们会发现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对于个别学生来说一听就懂,而对于大部分学生似乎是非懂似懂,老师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不惜讲一遍又一又遍,那些已会的同学早都坐不住了,我们何不尝试着让这些已会的学生在课下精心准备一道类似的题目作为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呢,如在学习三年级人教版第四单元24时计时法时,计算经过的时间需要画线段来帮助理解,教师可让已经会了的同学来给同学们讲,并要同学们来给她补充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生于生之间的交流气氛异常热烈,许多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都希望听懂后也能上讲台一展自己的风采。

当然,除了以上三种基本内容,课堂三分钟演讲还可以采取其他更加多元化的内容,只要与语文教学有关的题目,能为语文学习服务的均可以纳入演讲的范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制定演讲主题,亦可倾听学生要求,根据他们的意愿开展这项活动。

(三)做好对数学课前三分钟的评价

数学课前三分钟的开展还离不开对学生每次表现的评价。评价是向学生反馈他们的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育系统内部,评价不是目的,只是促进教学的手段,任何的极端运用都会导致教学生态的破坏与教学的低率。而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也提到了: “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1.同学简评,指出优劣

教师教会学生评价他人是很重要的,我们的点评以鼓励、提出建议为主。既然学生千差万别,所讲内容丰富多彩,说话的风格各不相同,那么演效果肯定不会一致。大多数孩子都是敏感、自尊心强的,他们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认可和表扬,所以教师要引导全班同学学会点评:对其中成功者进行充分地肯定,让其尽享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欲望,为其他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对于不太成功的演讲,要善于从“不成功”中发现闪光点:如所选内容与众不同,感受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让学生体会到了小小的鼓励,使其对下一次课前三分钟活动充满渴望。当然,对学生存在的较为明显的不足,师生应及时婉转指正,能让学生在尊重中成长,在感激中进步。评价时关注点要全面,可以从内容出发进行分析,也可以补充文中内容相关联的人事物或者文章,还可以就同学说的效果问题进行评价,不拘一格。同学们也可以就前面评价中认为有问题的地方评价或者反评价、批评,也可以辩论,造成了一种热烈的气氛。

2.建立机制,有效促进。

有效的奖励、竞赛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及巩固。我在班里一直有建立“为小组争光”的表格,该表格每月评选一次,奖励前三名的“团结合作小组”。“课前三分钟”的活动也融入其中:学生点评后,主持人让全班用手势评分,满分为10分。刚才没有参加讲、评的同学都有机会亮出“分数”,主持人就取平均分,马上填写在评分表上。学生看到自己为小组争光了,个个都是很兴奋的。主持一次课前三分钟,既能得到老师、同学的鼓励和帮助,又能为小组加分,所有的学生都会认真准备,并乐意参加。

(四)提出要求,形成模式,规范主持

为了使活动更加有效,我对其中的细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在提要求后花了一段时间训练、跟进,使其扎扎实实地开展,不流于形式。

1、充分准备。为了活动的顺利开展,主持人要在前一天向将轮到的同学确认:准备好了没有?如果没有,通知组长督促或换人,觉不能出现浪费时间的事情。那要扣该小组5分。

2、有些同学说话的声音太小,其他同学因为听不见,就闹哄哄的,影响了整个活动的进行。因此大家不要说话,可以用举手示意的方法,“告诉”说话的同学:声音还要大点;如果没有改善,可以不评分。

3、在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倾听,如果说话或不留心,主持人有权扣该同学所在小组的分数。

4、评价的时候,要先评优点,再评缺点,不能有恶意诽谤的事情发生。

5、统一评分的手势,要求全班都要参与。

6、对于每一个参与的同学,都要用热烈的掌声欢迎。

从一开始,老师就要培养一位同学担任活动的主持,并把整个活动的程序确定下来。就算老师不在场,活动依然能如期开展。程序如下: “课前三分钟”现在开始,有请XXX同学来主持,大家欢迎!(掌声)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 我的……讲完了,请大家给我提出宝贵意见(或是大家有什么补充)? 三人点评或补充。课前三分钟到此结束,请老师上课。

11.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模式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卓越课堂;教学模式

一、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

如今不少教育机构不是特别重视农村小学的发展,错误地认为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学没必要配备优秀的教师队伍,认为教数学的老师一般只要会算题就可以胜任小学数学教育,这是大错特错的。小学数学的教育目的不单单是为了教会学生算题,更重要的是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以后的数学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想要小学数学教育有一个卓越课堂,首先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

二、小学数学课堂的氛围化

培养优秀的学生,首先必须让学生主动接受学习。在学生纯真幼稚的小学阶段,如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有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实行一个优秀的教学模式,从而做好农村小学数学的教育工作。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西师版数学教材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课程环境。它着力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采用“问题情境——数学模型——生活应用”的学习方式,为小学生提供了大量观察、猜想、思考、实验、探究的机会,实现了培养儿童数学思维的目的。所以,教师要有效利用西师版教材,配合教材的特点,经常鼓励儿童独立思考、活跃思维。

2.改变教师讲课方法

针对西师版数学教材,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卓越课堂,教师要放弃以前按部就班教学的方法,摒弃以前自己主导课堂的做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故事、惊奇的现象解释以及奇妙的数学发现来激发起儿童天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比如,在讲“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时,教师最好不要再沿用直接就讲理论讲方法的传统教育模式,而是先让学生自己拿着量角器摸索著测量,可能会出现两个答案——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

3.尊重儿童的“幼稚”发现

儿童在课堂上看似幼稚的发现,如果可以得到老师的认可和称赞,就会增强儿童的满足感,发散儿童的思维,激励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参与,从而使数学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农村小学数学教育关系着我国农村儿童的发展前途,为了响应我国普及素质教育的号召,希望笔者的这几条意见可以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农村小学老师的深入思考。

12.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模式初探 篇十二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本课堂,兴趣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生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其教学的中心就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相较于传统教学课堂,生本课堂是开放的、互动的、变化的,更是师生共同发展的。现笔者就以数学生本课堂为例,研究如何在生本课堂中动态生成活动策略,以适应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让课堂教学更加灵动、丰富,焕发出生命活力。

一、整合教学资源,发挥学生主动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华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不仅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辟叙述,也反映出数学和其他知识之间的纵横向联系。为此,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要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现代科技、人文、自然、旅游以及环境等问题有机融入课堂,多角度地设计教学形式,让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同时为动态生成活动打下基础。例如,在设计《图形的拼组》这一课的教学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学会融合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游戏: 让学生动手做一个大风车。教师事先为学生准备了制作大风车所需要的材料,并且为学生展示了一个完整大风车样品,让后通过多媒体演示向学生展示了每个材料的具体用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如何制作大风车以及具体的设计方案。在这个游戏活动中,学生通过与同学之间交流、合作设计出大风车的制作方法,学生设计的作品中不但有单个的图形,还有一些组合的图案。这一游戏活动的设计, 不仅是针对数学知识,还涉及到了小学美术、语文、手工等学科知识,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而且还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受到了启发,并且通过动手制作大风车,学生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图案的信息。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

二、灵活地运用教材

学生所使用的教材是一种有关该阶段教学的“标准”和“大纲”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小学数学所要学习的基础内容的一个重要载体,但教材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一定完全适合学生个体的学以及教师个体的教。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并运用教材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教学风格以及学生的实际,对教材适当重组,灵活使用。同时,生本课堂的教学中心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思考教学问题,实现师生之间的交往、 互动、共同发展和学习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时,也应该合理、灵活地运用教材内容,及时捕捉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变得更加丰富和灵动。虽然教材是静止不动的,但是教学过程却是动态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的生动性,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动态的教学资源。 具体来说,教师在实践操作中可以整合数学知识中的结构联系,设计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游戏活动或者知识形成动态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比如在引导学生速算时,教师可以设计类似于“摘苹果”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进行速算,算得越快摘得的苹果就越多,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又如,在学习《左、右》的相关知识时,由于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已经对“左、右”有一定的了解,很多学生能够认识清自己的左和右,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左、右开始,利用教材的主题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并巩固对左和右的认识,接着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左边和右边的同学分别是谁。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左和右的相关概念后,在通过设计“你是我的镜子”的游戏,让学生认识到左和右是具有相对性的,使知识进一步得到升华。而且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进行拍手和跺脚的游戏,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三、结合学生的生活开展教学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大多都已经具备了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周围的各种现象、事物充满了好奇。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份好奇心,捕捉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将会在数学与学生的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有益的桥梁。而且小学数学的知识均是来自于生活的,最终也会回归到生活中去, 所以,数学教学应该与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具有灵性和活力。在生本课堂的动态生成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作广泛沟通,将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的魅力和作用,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开展加减法教学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个超市的场景,规定一些学生经常接触到的物品的价格,让学生分别扮买主、演售货员和收银员等不同的角色,让学生根据购买二档物品计算价格。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去讲价,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又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去咨询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并开展“谁了解钱的知识最多”的小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在课后就会积极的自主学习,有的学生阅读课本, 有的学生则向家人请教,有的甚至到银行去咨询专业知识。通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设计,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13.让思品课堂走向生本的方法初探 篇十三

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 冯宇

【摘 要】思品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有教材的问题,也有政治教师自身教学的问题,改变现状已迫在眉睫。那么思品课堂如何由“师本”走向“生本”,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本文做了粗略的探讨。

【关键词】思品教学 师本 生本 生成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推广和深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郭思乐教授也提出了生本教育的理念。生本教育是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体系,它是针对旧的以教师为本的教育体系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它彻底打破了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是完全依靠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并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充分保持儿童天性的新颖课堂模式。这样一个全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更适合我们现代教育的需要,更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那么如何让思品课堂尽快的由“师本”走向“生本”,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呢?本人在课改的学习中有这样的体会:

一、“师本课堂”低效的思考:

1、传统思品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造成了学生严重的逆反心理,甚至形成情感对立,这种状态下的思品课教学,事倍功半,新课

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2、传统思品课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思品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的内容和含义,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

3、“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思品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思品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降低了思品课教学的质量。如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出现严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高效课堂策略:

4、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是现行思品课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这种“加工厂”般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实际,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现行思品

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

二、“生本课堂”高效的探索:

生本教育是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体系。它彻底打破了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是完全依靠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并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充分保持儿童天性的新颖课堂模式。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理念,使思品课堂和谐、高效产生内在美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除了要用好课堂上的一切资源、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我以为,讲究一些有效课堂策略,是一种见效快、费时少的好办法。以下就策略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和体会。

1、好开头——“课前3分钟”。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伊始,良好的气氛会形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于是我们在思品课堂上开设了“课前3分钟”,按小组顺序,派1名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听说的新鲜资讯,并请同学评论。准备的内容既可以是政治色彩很强的中美外交,也可以是国外有趣的西红柿大战。短暂的3分钟,却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跃、精神饱满、心情舒畅,从而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吐露真言,发表见解。在此活动中,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责任意识、语言表达能力等也不断增强。

2、好问题——设置根部问题。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提问,教师和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教和学信息,检查教和学的效果,发现教和学的成功与否,从而调整教和学的方法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呈现顺序;通过提问,设置悬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产生学习兴趣;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乐群态度和合群性格;通过提问,能吸引学生的课堂反应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充分活跃课堂气氛,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因此,我们思想政治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提问这一教学环节,提高课堂利用率,提高教学质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能力。使学生在问题中解决问题、矛盾中处理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与新的理论知识体

系发生激烈碰撞。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提问更有效呢?“三十六计,攻心为上”,提问也是如此。问题不求多,但要抓住目标中的根本,争取只用一两个问题的探究就达到整节课的教学目的。只有问题得当,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够维持其注意力始终处在较高水平,使其产生探究的欲望,迸发出学习的热情,闪烁出智慧的火花。那么究竟什么是思品课堂的根部问题呢?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和“怎么做”。

如在讲《男生女生》一课时,涉及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很多,于是我就设计了两个根部问题。一是赞美男生、赞美女生。(男女生分别赞美对方,如女生说我赞美男生坚强。)二是根据刚才大家的赞美,你有什么收获和发现,并用生活的事例证明,以组为单位展示。一节课就两个问题,没有了以往的灌输,但是学生激情澎湃,他们在互相赞美中快乐,体验、发现、收获,顺理成章的感悟到男女生各自的优点以及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必要性。设置好课堂的根部问题,让学生在参与中感知,在感知中辨别,在辨别中提升,在提升中成功,在成功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更加成功。

3、好情景——生活中的情景。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教育“回归生活”,“生活即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发生活教育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习即生活”、“课堂即生活”、“考试即生活”。因为,我们的一切能力孕育和培养的沃土就是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以未来的视角引领生活,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自我否定中追求超越,从而走出抽象、虚拟的理论界域,回归具体、真实的生活情境。

如在讲《丰富多样的情绪》这一课时,我就结合当天的实际情况(下雪、数学测试),创设了下列情景:

1、请你表演,看到下雪了,你会出现什么情绪反应?今天要进行数学测试,你又是怎样的情绪状态?

2、如果长期处于这样的情绪状态,续写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3、通过前两个环节,你们组有哪些收获和发现。由于就是学生生活中正在发生的情景,所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在欢声笑语中学生知道了情绪产生变化的原因,也由衷的认识到不同的情绪对我们产生的不同影响,要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状态的道德认识深

深印在了同学的脑子里。

4、好开放——注重课堂的生成。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它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材,照亮了课堂,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活力。课程本身并不是一个静止的、完全预设的、不能变更的教育要素,而是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运用教学机智,动态地生成课程价值。一堂优秀的思想品德课必然是将高水平的预设和精彩的生成融为一体的课,必然是灵感火花闪现、不同观点涌流、多种声音争鸣、智慧潜能结晶的课。

如在讲《自立》的内容是,我设计的环节是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体现自立品质的故事。在讲解的过程中,有一位同学无意间提到了“虎父无犬子”,下面有些同学开始窃窃私语,颇有微词。我没有大吼下面的同学注意纪律,而是改变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现场设置了“虎父究竟有无犬子”的辩论,大家畅所欲言、旁征博引,最后得出结论,有无犬子问题的关键在于自身,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迎刃而解,学生的无意成就了本节

课的精彩。

生成体现教育智慧,生成彰显生命活力。课堂开放了,生成了,就会出现“无序”的状态,生成给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不断修炼内功,提升素质,丰富经验,把握机会。

14.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初探探 篇十四

实验二小

曹学英

数学概念就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小学数学中所涉及的概念有很多,如: 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多)。它们是“双基” 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基础知识的起点,是逻辑推理的依据,是正确、合理、迅速运算的保证。因此,学生应该正确、清晰、完整地掌握数学概念。那么如何进行概念教学呢?下面,本人把几年来在教研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拿出来,与大家共勉,并恳请各位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尽管小学生获取概念有不同的形式,各类概念的形成又有各自的特点,但不管以何种方式获得概念,一般都会遵循“引入——理解——运用”这样的概念形成路径。

一、概念的引入。

1.从实际引入(直观)。小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的。在概念的引入教学中,教师从比较熟悉的实际事物中,提供足够的直观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看、听、摸、做等,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引出概念,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如:四年级初始阶段的学生,虽然空间观念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在《直线、射线和角》一课中,教师恰当地运用了“从实际引入”这种方法。(1)线段、射线的引入。课件出示4幅图--建凌大桥、教学楼、手电筒光、太阳光,教师引导学生在图片中找线,并用手书空画出看到的线,让学生找到线段和射线在生活中的原型,从而获得了鲜明、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

(2)有限长、无限长的引入。通过书空画出在桥上或楼上看到的线--都是从一点到另一点之间的长度来感知线段的“有限长”,而书空手电筒光或太阳光时,一名学生用小手从起点开始画,慢慢地已经离开了座位还在继续走着画以至于引起了师生们的的阵阵笑声,教师问该生为什么,该生答因为这条线没有“头” ,教师适时总结说:“如果说线段是有限长的,那么这位同学所画的线就是——(无限长)(生接答)这是借助射线在生活中的原型感知”无限长“。

(3)直线的引入。因为在生活中找不到直线的原型,所以教师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还有一种线,我们在生活中找不到,但是它在数学上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家看:)教师操作从一点向两端无限延长,并一直这样继续下去,这样形成的线有什么特点?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4)角的引入。学生动手操作,过一点画两条射线,就形成了一个角,然后再用多媒体演示此过程。

2.从旧知识引入。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有些概念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同时又强化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如: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时,就可以从整数乘以整数引进,边扳书、边提问:以下这些算式是什么意思?

12×4 150×4 2100×4

1.5×4

0.8×4

2/9×4

5/2×4

在学生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我指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不过相同的加数不是整数而是分数罢了。这样从已知到未知,把整数乘法的意义迁移到分数乘以整数乘法的意义上的同时,巩固发展,深化了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再如:比例尺的引入:(比)等也可以用此方法引入。

3.通过计算引入。概念虽然很抽象,但它们都有各自具体的表现形式,有些概念通过计算就可以提示它的本质属性。例如:通过小数除法的计算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从求出几个数各自的“倍数”从而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等概念。

在概念引人的过程中,要注意使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表象。因为建立能突出事物共性的、清晰的典型表象是形成概念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中,无论以什么方式引入概念,都应考虑如何使小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概念教学一开始,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直观手段向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如采用实物、模型、挂图,或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便让学生接触有关的对象,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

但概念引入时所提供的材料要注意三点:一是所选材料要确切。例如角的认识,小学里讲的角是平面角,可以让学生观察黑板、书面等平面上的角。有的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室相邻两堵墙所夹的角,那是两面角,对于小学教学要求来说,就不确切了。二是所选材料要突出所授知识的本质特征。例如直角三角形的本质特征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至于这个直角是三角形中的哪一个角,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形状,则是非本质的。因此教学时应出示不同的图形,使学生在不同的图形中辨认其不变的本质属性。

二、概念的理解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采取一切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概念引入的基础上,以足够数量的感性材料,组织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活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以便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1、剖析概念中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如:无限长:先从射线的原型中,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画射线时的“没有头” 初步理解无限长,继而到演示直线时,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向一端无限延伸是无限长,向两端无限延伸也是无限长。再如:分数中的单位“1”、“平均分”“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平行四边形中的“分别平行”;梯形中的“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三角形边的关系中的“任意”等等,都要通过师生透彻的分析后,学生才能对所学概念真正理解。

2、对近似的概念加以对比辨析。如:三线的辨析:

名称

端点个数

度量长度

延伸情况

线段

有限长

不能延伸

射线

无限长

只能向一端无限延伸

直线

0

无限长

可以向两端无限 延伸

(1)区别:引出三线后,其特征在学生头脑中是无序的,还不能说已经完全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此时就需要辨析概念,学习伙伴间的交流、合作、讨论、争辨、表达是辩明道理的有效途径,这就有了小组合作的需要。全班分成8组,探究三线的区别与联系。而比较是人认识事物不可缺少的思维活动,所以这里教师设计了图表,既便于比较又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2)联系:教师操作,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先演示出一条直线,然后在直线上任意出现两点并截取出线段,再同样截取出一条射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不同的发现,最终师生总结出: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上的一部分。再如:数位与位数、整除与除尽等概念都很相近,都可以进行对比辨析。

3、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数学教学的具体组织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做出来”的数学,而不是给以“现成的”数学。如:

(1)过“点”画线:本节课中,“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或射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都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的,而是让学生先猜测:可以画多少条直线或射线?然后动手画进行验证,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极限思想的渗透,这样“做”出来的数学,学生是终生难忘的。

(2)角的形成:通过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到要求只画两条射线,教师提示生:这个图形你认识吗?它是谁?——很自然地就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角的形成。这样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了角的形成过程,比单纯的课件展示体会得更深。

4、辨析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学生能背诵概念并不等于真正理解概念,还要通过实例突出概念的主要特征,帮助他们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师不仅要充分运用肯定例证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同时要及时运用否定例证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辨析。在概念揭示后往往要针对教学要求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练习,如学完三线后,教师出示一些线让学生辨认:

再如,小数的性质揭示后,可以让学生判断下面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0.40、0.030、20.020、2.800、10.404、5.0000,从而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5、变换本质属性的叙述或表达方式。

小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时,对某一概念的内涵往往不很清楚,也不全面,把非本质的特征作为本质的特征。为此,往往需要变换概念的叙述或表达方式,让学生从各个侧面来理解概念。旨在从变式中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

如:在学习质数时,可以说是“一个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有时也说成“仅仅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做质数”。

再如:教学“梯形”的概念时,在学生按课本认识了梯形后,问:它是梯形吗?当学生回答后,再要他们指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接着出示图3,要求学生说出图中有哪些梯形,并分别指出这些梯形的高、上底和下底。有的学生认为a是梯形,有的认为b也是梯形,还有的认为a和b合起来是个大梯形。说明学生已经灵活掌握了“梯形”这一概念。因为事物的本质属性可以运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如果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叙述和表达都能理解和掌握,就说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透彻的,是灵活的,不是死记硬背的。

6、借助反思能力理解概念。逆向思维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如:在本节课中,教师恰如其分的运用了此法:在教学“角”的定义时,教师并没有直接提问--什么叫角呢?而是让学生回顾刚才画角的过程,“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画出这个角的?”学生试着叙述,这样一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角的本质属性理解的既轻松又透彻。

三、概念的运用。

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计算、作图等,能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自举实例。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所以从具体到抽象又回到具体,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更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老师们经常使用这种练习方法。如:本课在学习射线、线段和角后,让学生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些图形?

2、运用于计算、作图等。掌握概念对计算有指导作用,反之,通过计算对理解和巩固概念也起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了乘法的运算定律后,就可以让学生简便计算下面各题。

104×25

48×25

101×35×2

14×99+14

25×32

146+9×146

(80+8)×25

8×(125+0)

34×5×2

在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就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通分、约分,并说明通分、约分的依据。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后,就可以让学生把小数按要求进行化简或改写;本课中,教师安排了按要求画一画: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画一个30°的角等。

3、运用于生活实践。

数学就是服务于生活的,只有让学生把所学习到的数学概念,拿到生活实际中去运用,才会使学到的概念巩固下来,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运用技能。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后,一位教师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圆面积公式,谁能想办法算一算,学校操场上白杨树树干的横截面面积?”同学们就讨论开了,有的说,算圆面积一定要先知道半径,只有把树砍下来才能量出半径;有的不赞成这样做,认为树一砍下来就会死掉。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说:“在不砍树的情况下,能不能想出算横截面面积的办法来呢?大家再讨论一下。”学生们渴望得到正确的答案,通过积极思考和争论,终于找到了好办法,即先量出树干的周长,再算出半径,然后应用面积公式算出大树横截面面积。课后许多学生还到操场上实际测量了树干的周长,算出了横截面面积。再如,在教学正比例应用题时,可以启发学生运用旗杆高度与影长的关系,巧妙地算出了旗杆的高度。这样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教师适时点拨,不但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和能力,也加深了对所学概念的理解。

数学概念题的练习形式大体可以分四类:问答题、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

上一篇:2016学校综治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服务行业网站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