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人才培训心得体会(共15篇)
1.农民人才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新型农民培训心得体会
尊敬的领导、老师,全体学员们大家好!
我叫许雷,来自蔡木乡巴彦宝拉格村。
月
日,我有幸参加了县农广校举办的2017年新型农民培训班。在为期
天的培训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各位专家老师的《互联网+农业》《农村电商之路》《新型农民的素养与文明礼仪》、《蔬菜的种植及绿色防控技术》等几门课程。对于一个自中学毕业后从未进入过课堂的我,无疑这是一个最佳的充电学习机会,所以我倍加珍惜。这次培训学习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理论知识,颠覆了我多年来的传统种植观念,真是受益匪浅,收获多多,感触颇深。
一、学习感受: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我有着一定的农业生产经验,但是缺少理论知识。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我感觉豁然开朗,许多平时遇到的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感觉收获很大。通过系统地学习《互联网+农业》《农村电商之路》,让我认识到农业也是需要走上信息化,也可以进行电子商务,为农民增收。《新型农民的素养与文明礼仪》、《蔬菜的种植及绿色防控技术》两门课程,我深深感受到农民是体面而受尊重的职业,农业大有希望。新型农民不再是普通的贫困农民,同样能创造财富,从事农业生产同样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更多的辉煌事业。作为新型农民应当是有文化、懂礼仪、会经营的新型劳动者,应该具备较好的社会素质,自立自强、崇尚科学、讲公德、有道德、重美德。
二、主要收获:
1、认识到加强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时刻在进步,一刻不学习就落后,不能将新技术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就无法获得较好的农业效益,唯一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在生产操作中不断总结,运用学习的知识与方法解决操作中的困难,做到学以致用、以学促用。
总之,参加这次培训学习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会继续努力把自己的农业生产搞的更好。
最后,衷心感谢县政府、农广校、、给我机会,让我参加了本次培训。谢谢。对于本次培训辛勤付出的领导、专家、老师、我也想表示我最真诚的谢意,谢谢你们!
2.农民人才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农民工,培训
庆阳市理工中专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从2010年7月竣工成立, 现在已发展成为大型多功能的国家级培训机构。从2010年起承担省市下达的各类培训工作任务, 培训区域覆盖庆阳市七县一区, 培训人数达6万余人, 培训工种涉及到了20多个。为了做好此项工作, 基地吸收庆阳市各方知名专家、学者、能人成立专家讲师团, 组成工作组, 采用“走出去”“沉下去”“请进来”“联合培训”等多种形式, 开展了培训工作,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和上级部门的表彰。
从事培训工作几年来感触颇深, 现就我带领工作组, 深入乡镇, 进驻农村, 从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谈谈体会。
1 要从转变农民观念入手搞农民培训
在培训中我和专家都深深体会到观念转变比传授技术更重要。就像人们常说的思想穷比行动穷更可怕。现在很多农民认为科技培训没用处, 给钱就来参加, 没钱就不来;有的农民来参加培训的目的就是来领纪念品;有的农民参加培训是为了谋个现实的啥好处等等。这导致其思想落伍, 观念不更新, 不能真正接受科技培训, 农业生产经营水品低, 家庭收入很难提高。相反, 思想观念领先, 科技意识强的农民积极主动参加培训, 培训当中认真听取专家讲课, 同时现场请教、咨询有关问题;有的还把专家请到田间地头现场解决问题;认为专家能下来实地搞培训是“传经送宝”, 是大好事, 很难得, 给他们解决了很多难题, 他们受益匪浅, 希望能经常下来搞培训。通过回访, 我们得知这些人都从科技培训中受了启发, 在农业生产中尝到了甜头, 家庭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所以, 这就是观念转变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重要。如镇原县屯字镇田岭村村民李甲琪经营苹果园50亩, 在专家建议下, 发展树下种草、养殖的立体式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年树下养殖、出栏土鸡3000多只, 纯收入达12万多元。
2 要结合农民实际需求搞培训
农民培训最重要的是实际、实用、实效。但要做到这样, 必须深入农村了解农民之所需, 才能做好培训工作。在培训之前我们向乡、村干部征求培训内容, 发现有些乡镇为了推动当地产业发展的要求, 行政指令性的成分很多, 安排的内容与农民群众的需求不一致, 农民不欢迎。还有些农民反映某些专家讲课理论成分过多, 他们听不懂, 不适用, 有些内容脱离生产实际, 专业术语多, 没用处等等。根据了解到的这些情况, 我们与专家商榷、沟通后, 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改变培训模式, 尽量选择实用性较强、贴近生产实际的内容和形式与农民交流, 倡导专家和农民对话、咨询、提问题, 针对性解决问题, 这样做很受农民欢迎, 培训会场气氛热烈, 培训效果相当好。宁县湘乐镇方寨村从2008年起动员苹果幼园套种, 农户积极性不高, 抵触情绪大。在产业发展困难的情况下, 我们邀请相关专家到现场召开培训会, 就树下经济的发展形势、效益及西瓜栽培技术等内容进行了培训, 农民接受培训后, 了解了形势, 学到了技术, 解除了后顾之忧, 当年及在苹果幼园套种西瓜1500多亩, 亩均收入5000多元。所以, 根据农民实际需求搞培训是关键所在, 不能脱离农民实际文化水平和农业生产实际盲目从事, 必须了解农村、了解农民需要才能把工作做好。
3 要注重实践环节的培训
搞农民培训最重要的目的是为农民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科技致富、科学种田。让事实说话, 让实效见证, 农民才能心服口服。在培训中我们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深入田间地头, 进果园、进田园、入牛羊圈、入鸡猪棚等生产第一线, 让专家在实地实际操作, 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现场培训、指导, 让农民看得见, 摸得着, 用得上, 手把手教农民学技能、学技术、学方法, 真正为农民传授“一技之长”“秘方宝典”, 让农民真真切切的受益、获利。这种做法农民很赞赏,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正宁县周家乡部分苹果经营户的苹果树在树龄达6年的情况下, 只生长不开花结果, 经专家现场培训指导, 调整了肥料比例、结构后, 当年平均亩产苹果2000多斤。所以, 深入实践环节中现场搞培训是培训工作中最重要的做法, 也是最实用的做法, 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才能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4 要吸纳农民中的“土专家”搞培训
让农民自己传授科学种田, 科技致富的技能、经验这是培训工作中的新亮点。改革开放几十年, 由于党的好政策, 在农村涌现了好多致富能手, 他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 但乐于学习, 肯动脑子, 对科学种田, 科技致富, 农业技术十分热衷, 是当地一方的科技致富带头人, 人们称之为“瓜王”“果王”“种粮大王”“种田能手”“养殖大王”等等。这些人长期生活在农业生产第一线, 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某些方面有独到之处, 得到了专家的肯定。他们有说不完的秘密和方法, 实用性很强, 农民很信任, 影响力也很大, 是农民中地地道道的“土专家”。在培训中我们和专家共同邀请这些人现场说讲, 现场示范, 现场操作, 讲经验, 讲方法, 说秘密, 传技能, 农民易懂爱听,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如镇原县平泉镇的“瓜王”耿博厚、屯字镇“果王”田树勋、“种粮大王”朱虎顺等。所以, 吸纳农民中的“能人”“专家”, 让农民自己讲自己的所作所为, 可信度强, 是农民培训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好做法, 应该值得重视和推广。
5 要从农民最需要的最基本的科技常识着手搞培训
在几年的实际培训工作中, 通过更多的接触了农民, 了解到在农业生产方面, 农民最需要掌握的种植基础知识就是种 (苗) 选择、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种植密度、田间管理、果树修剪、果园管护等方面;养殖基础知识就是畜种引进、饲料配合、疾病防治、出栏繁殖等方面。这些都是农民最常用、最想知道又最困惑的问题。针对这些基础知识有意识的指导农民, 通过科技培训让农民学到有用、实用、实效的科技基础知识, 倍受欢迎,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从农民最想知道的基本知识、技术着手搞培训是解决农民生产实际问题的最根本的做法, 应该加强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做好做强培训工作。
3.农民培训,培训什么? 篇三
记者:黄处长,国家对农民培训主要有哪些政策措施?
黄文: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推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2000年中期以来,国家农业部等相关部委陆续出台了农民培训的诸多措施,以帮助广大农民提高农业从业以及转移就业技能,主要包括:农业部门实施的“阳光工程”培训,劳动保障部门实施的“金蓝领工程”和扶贫部门实施的“雨露计划”。
阳光工程培训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最初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从事二、三产业的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后来逐渐实施转型,通过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农业专项技术和农业创业培训,提升广大务农农民的从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
记者:阳光工程培训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至今已经实行几年了,期间有什么变化和发展?
黄文:大家都知道,21世纪初,我国每年有六七百万的新增农村劳动力涌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大多缺乏转岗就业技能,就业和稳定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为加快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能力,为此,国务院出台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阳光工程培训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孕育而生的,到今年已是第十个年头。回顾阳光工程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4~2008年。2004年初,由农业部牵头,财政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住建部六部委联合启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重点是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开展就业前的培训。主要是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实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为前提,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定点、订单、定向培训为主要培训形式。五年间,阳光工程在促进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阶段是2009年至今。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流向以及自身状况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培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为了更好地适应“三农”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从2009年开始,农业部、财政部启动了阳光工程转型工作,阳光工程培训已由单纯培训外出务工者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者转变,由偏重服务城市发展向注重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变,由以外出就业培训为主转向主要围绕农业主导及特色产业、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民创业等从业人员培训为主。几年来,阳光工程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进一步满足了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记者:农民培训的内容主要有哪些?阳光工程实施以来,江西省有多少农民从中受益?政府投入了多少培训资金?
黄文:自阳光工程培训实施以来,一直是围绕产业发展,根据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变化而不断丰富和调整培训内容,2004~2008年以前阳光工程培训内容主要是针对服装缝纫、电子、酒店餐饮、建筑、加工制造、计算机应用等用工量较大行业的基本职业技能开展岗前培训。
2010年以来,阳光工程培训主要是围绕农业主导及特色产业、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民创业等,对种植业生产、畜牧、兽医、渔业、农机、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生产服务人员以及涉农企业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包括病虫专业防治、肥料配方、蔬菜、果桑、茶花、药材、园艺、种子经销、农药经销、畜禽繁殖、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村级动物防疫、乡村兽医、农机操作、农机维修、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沼气使用与维护、农村经纪人、农民信息员、休闲农业服务等项目和人员的培训。
自2004年以来,江西省阳光工程累计培训农民175.98万人次。中央和江西省共投入阳光工程培训补助资金4.9866亿元,其中,中央资金4.637亿元,江西省配套3496万元。
记者:江西省在落实国家阳光工程培训政策上取得了哪些成效。
黄文:多年来,阳光工程的实施,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的就业从业技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阳光工程转型前主要为外出就业人员提供岗前基本技能培训,据2009年调查统计,接受阳光工程培训转移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比未参加培训的农民工月均收入提高300元左右。培训转型后,一大批通过培训掌握了农业生产关键技术和各种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农民活跃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其科技、安全、品牌、组织化意识明显增强,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浮梁县高产创建示范区水稻总产2012年比2011年增长2.1%,促进农民人均增收70元左右。
nlc202309042128
二是有力促进了粮食增产。近几年,阳光工程结合江西全省485个高产创建示范片培养10.2万名骨干农民,提升了各项关键生产技术的到位率,有力地促进了示范片粮棉油增产。乐平市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点通过开展培训,种粮农民科技应用水平普遍提高,2012年示范点粮食667平方米(1亩)平均增产130多公斤;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点,通过培训后,农民冬种积极性高涨,全市油菜冬种覆盖率达90%以上。
三是有力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各县围绕当地农业主导、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有针对性地制订阳光工程培训方案,开设特色培训课程,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水平,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万载县通过阳光工程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当地特色产业更好的发展,一些新技术和新品种得以更大范围的推广,龙牙百合、草莓、大棚芦笋等产业经济效益增加明显,同时涌现了一批专业种植大户,带动了当地农民的种植热情。
四是有力促进了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壮大。通过广泛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培养了一大批素质高、专业技能出众的农机手、植保员、防疫员、沼气工等农民能手或土专家,促进了当地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提高了服务水平。
记者:阳光工程实施的创业培训,能给农民创业带来什么变化?
黄文:阳光工程创业培训主要是针对在农业领域有创业意愿和创业基础的青年农民,特别是对农村初中、高中毕业后未能升学的两后生、复转军人、返乡农民工,以提高创业理念、增强创业意识为重点,以提高创业技能为核心,提高了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帮助许多参训农民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并带动周边农户就业致富。自2009年以来,江西全省已累计培训5000余名创业学员,共投入补助资金1250余万元。
乐平市乐港镇谢家村民望蔬菜合作社创办人谢东华,2009年通过在阳光工程创业培训班上“充电”后,学到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农产品品牌创建等知识,做大了合作社规模。民望蔬菜合作社现有蔬菜基地1000公顷,蔬菜复种指数高达300%,产值5200多万元,年利润2000万元,带动近500户社员致富,每户年均纯收入3万多元。
记者:农民对于阳光工程培训有没有认识的误区?当前,农民培训这项工作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黄文:阳光工程培训已得到农民、社会和政府的一致认可,也逐渐成了提高农民素质的品牌工程。尽管江西省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对于农民这个独特群体开展教育培训,还存在一定的压力和困难。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广大农民对教育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多数农民朋友还是非常渴望参加培训,学到对自己农业生产经营有帮助的新知识、新技术,掌握一些新技能。但是,在当前农村劳动力普遍老龄化,中青壮年劳动力偏少的客观条件下,还是有部分农民的参训意识不强,按传统习惯、凭经验种田和怕花时怕误工的想法存在,培训往往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参加培训像是凑热闹,来去自由,不能自始至终坚持认真听课。这些现象制约着阳光工程培训有效的开展,也制约了培训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
当然,从实施部门来说,培训工作在政策宣传上还存在个别地方宣传不到位,政策解释不到位,公示信息不全面,农民对有免费培训的政策知晓度还不高等不足。在培训内容上,缺乏前期调研,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还不是很强,不能完全满足农民朋友的需求。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和提高,使这项民生工程真正让农民满意、政府放心。
记者:阳光工程对参加培训的农民有什么要求?农民接受阳光工程培训信息的途径主要有哪些,如何报名参加培训?
黄文:阳光工程实施的是免费培训。一切有培训意愿的农民朋友都可以参加培训,没有任何身份和年龄的限制,只要凭个人身份证就可以登记报名。
了解培训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三:一是各类农业信息发布平台。江西省农业厅每年主要通过江西农业信息网、江西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网等官方网站,公布当年全省阳光工程实施方案、各地阳光工程培训机构名称、联系电话、培训任务、培训专业、补助标准等相关信息,还通过惠农直播室、12316三农热线进行政策宣传。二是县级阳光工程办公室。江西省各县农业局都设有阳光工程办公室,主要职能是发布培训公告信息,对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实施监管,有培训意愿的农民朋友可以随时到当地农业局咨询了解。三是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
(记者 绿洲)
4.的职业农民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一、通过对政策的解读,充分理解党和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同时也意识到农业在社会地位中“重中之重”的含义。
二、通过参加经营性农民的培训学习,提高了我们对新型农民的认识,使我对作为一个当代新型农民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更加明确。
三、通过学习,学到了一些新技术、新技能,为今后在农业上怎样把新技术、高技能运用的更好,怎样发展农业生产的高产、增效,这个主题有了更深更明确的领悟。
四、在学习过程中,所有老师都严格教学,“手把手”传授技能,“一对一”讲解农业技术,让我们学员很受感动,让我们在认真学习,轻松学习中,既掌握了技术,学到了技能,也体会到了党和国家对提高我们当代农民素质专业技能的重视。
5.农民人才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下面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3月12日,孝南区20XX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蔬菜产业培训班,在孝南区农广校的大力宣传和精心组织下,隆重开班了!全班符合报名条件的人数61人。在此,我谨代表全班学员向精心准备此次学习班的各级领导及政府职能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您们给了我们此次学习的机会,感谢您们没有忘记我们,感谢您们让我们及时地了解了国家的一些相关政策及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此次学习犹如一支强心剂,深深地刺进了我们陈旧的心灵。“ 爱国、尚农、勤勉、诚信 ”这八个字犹如一声春雷,惊醒梦中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们应立即行动起来,“转观念、调结构、扩产量、创效益”,用现代农业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转变传统的种植模式,积极加入到新型职业农民的队伍中来。
通过此次学习,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我们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调整结构。在为期十五天的学习培训当中,先后有二十四位各级领导及专家到现场给我们作精彩的演讲及解说。通过学习,我们深受鼓舞,积极地响应国家对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积极地参与到“发展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蔬菜安全、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建设中来。积极地为社会输送“有机、绿色、环保”的放心蔬菜,提高蔬菜品质,让自己的钱包鼓起来,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新,带动力强,极具创造力”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整理思维,贯彻落实。在此次学习过程中,各条农业战线上的专家学者给我们传授了很多的农业种植关键技术,普及了诸多关于涉农方面的知识。比如:教我们如何选种、播种;如何施肥、田间管理;如何进行病虫害防治;怎样鉴定种子、农药真伪及法律法规;如何搞好自身健康卫生及产品质量安全;如何进行市场营销以及我们国家蔬菜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等一系列知识。在今后的生产与生活过程当中,我们一定会学以致用,将这些知识与政策贯彻好、落实好。
三、与时俱进,全面开花。为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农村要强、富、美”的三个要求,结合此次学习的收获,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一定会及时转变观念,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改进耕作模式,马上行动起来,打造出我们的品牌,切实推进我们肖港蔬菜产业的稳步发展,让新型种植模式全面开花,让我们早日成为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让肖港万里小香葱“香飘万里”!
我相信:在座的61位学员一定不会辜负孝南区农广校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会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抢抓机遇、与时俱进,用行动创造品牌,待明年春暖花开之时,诚邀孝南农广校的各级领导再来看不一样的肖港小香葱,不一样的肖港“新”农民。
篇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你们好!我来自于大幕乡钟台山麓的桃花尖村的王广良。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我有幸得到你们和蔼可亲的热情指导。这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为我们农村、农民带来学习科技知识,树立新理念的良机,使农村充满春意盎然的蓬勃生机。
你们为了使我成为一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千方百计的不遗余力的帮助,可谓是呕心沥血的辛勤园丁。为了我们学到全面的知识,你们邀请市农院、区农局、司法部门的专业人员、组织专家团队,联系外训,牺牲你们的休息时间、放弃手中的急事,使我认识到科技兴农的重要性和农业集约化的必然性,作为学员的我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及歉意。
我们农村经济发展之所以与城市存在相当大的距离是因为缺少合格的在市场竞争中有胜算的农产品。良性竞争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不可阻挡的自然趋势。科技知识是将传统的温饱农业引领到现代新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动力,是你们的言传身教呼唤我们对科学知识渴望的良知。
我们通过15天的学习,总觉得老师、领导与学员之间没有隔阂,没有高人一等的架势,很融洽,那种平易近人的感觉历历在目,讲起课来有声有色、细致入微、生动贴切、通俗易懂、百问不厌,使我受益匪浅。
我是一位普通的农民,是你们指导我怎样学会科学知识,尽快从辛苦的劳动过程中解救出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这代人羡慕已久的愿望。老师们是你教我们从种子选择、播种、移栽、管理、成熟、收割如何分段、分层次,及时适量,合理配方,精确施肥、施农药从而使农产品有效增产,增收达到符合食品安全的标准,生产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怎样运用电脑软件,全程安全监控,销售,购买,一应俱全,是我们这代人的梦想。
咸宁是一朵花,那么大幕是这花上的绿叶,怎样呵护这片绿叶。食品质量安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才是领导、老师、学员们所期盼的愿望。作为合法的公民,我们是责无旁贷,也是任重道远。愿生命之树常青,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绿色“金矿”永存。
最后,感谢咸安区农业局、区农广校、大幕乡镇各位领导对我们学员的大力支持与关爱,愿全体领导、老师、学员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都在丛中笑有所成。
篇三: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本人叫余志明,是咸安区贺胜桥镇人,很有幸参加这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这次培训让我受益良多,以下就是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讲座中,让我更进一步的弄清了安全质量的重要性,只有大力控制农药残留物的浸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才能得到改善和根治,我们应该多喝当地土生土长的茶叶。
通过这次茶叶专业理论课培训,让我更加坚信茶叶将促使我区的经济带来飞跃的发展。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最具生命力,随着人们生活的质量提高,茶叶市场需求呈现增加之势。茶饮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保健品之一。近来我国茶叶市场每年消费指数一直在递增,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茶叶消费需求量进一步扩大,茶叶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通过对茶园基地建设,茶园管理,病虫害防治,质量安全茶叶加工的学习培训,使我对茶园基地建设和管理加工等方面有了全新的概念和认识。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会落实在种植管理上,让种植茶叶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大的福利。
我区应充分把握和利用生态优势、资源优势、特色产业优势、政策优势,促进经济迅速发展,让全国人民的旅游爱好者来观赏我区的山水田园,品我区各种名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咸安区将成为旅游大区,茶叶名茶之区。
6.农民人才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县委、县政府一年比一年重视,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按照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坚持“以政府为引导,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把培训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全面小康新农村的突破口来抓,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来抓,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新路子。到去年底,全县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占全县农村总劳动力的,实现劳务收入亿元。现从三个方面作一汇报: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背景
去年年初,我们对全县农村富余劳
动力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深切地感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已成为制约统筹“三农”发展的“瓶颈”。
⒈农村劳动力滞留农业,制约农民增收。据调查统计,去年初全县共有万人从事农业生产,按全县现有耕地估算,尚有万多农村劳动力富余,农村劳动力使用结构存在较为突出的剩余格局,以致人地矛盾比较突出,出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少的状况。
⒉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制约协调发展。由于低素质导致低水平就业,致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滞留在农业、农村,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阻碍了城镇化进程,农村发展明显滞后于城镇发展,城乡差别呈拉大趋势。我们认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抓好“三农”工作,关键在于农民就业问题。而只靠做农业的文章,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必须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就业能力。
⒊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制约转移
速度。近年来,随着园区建设的稳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城市框架的进一步拉大,一方面二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另一方面用工要求越来越高,就业弹性下降。据县劳务市场统计,每周有近个就业岗位推向市场,但能达成意向的只有人左右,真正符合要求被企业录用的还不足人。主要原因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观念落后、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普遍较低,无法满足用工单位的要求。
如何减少农民,提高农民,把人多地少的劣势变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成为人力资源优势,成为城市建设的人文优势,县委、县政府及时作出了决策,把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重要产业,摆上议事日程。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做法
总结一年来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我们的做法主要是“三抓
促三变”:
⒈抓宣传,转观念,变被动转移为主动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首要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只有政府抓转移、农民想转移、社会促转移,才能取得成效。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三个层面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一是干部层面,形成抓转移就是抓结构调整、抓农民增收的观念。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一定要从培训农民、提高农民、转移农民抓起。为此,通过调查研究、学习考察、召开会议、建立机构等多种途径,形成“不重视农转工作不是开明领导”的共识,使各级干部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中心环节、实行城乡统筹的主要抓手,并将其列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农民层面,形成洗脚进城,转移致富的观念。通过县、镇、村三级宣传体系,加强了对农民择业观念、就业
形势和就业能力及农转工作中的先进典型、重要成果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择业观念,破除“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的旧观念,树立“洗去脚上泥,出去搛大钱”的新观念,激发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学习技术的自觉性,增强了转移的主动性。
三是社会层面,形成农村劳动力是资源、财富的观念。通过宣传发动、政策鼓动、资源整合、利益驱动,工商企业发挥技术优势,职技校发挥师资优势,民间组织发挥信息和市场优势,积极参与和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共同开发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培育劳务经济。
⒉抓培训,提素质,变低层次转移为高层次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核心问题是农民素质问题,只有农民的素质提高了,就业能力增强了,才能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对此,我们实施“万名农民转移
培训工程”,着力提高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覆盖面。
一是制订政策,吸引农民。为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县政府、农转办相继制订了《关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若干意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五年规划》等政策文件,提出今后年,全县每年培训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采取“财政拨一点、乡镇出一点、部门帮一点、用工单位拿一点”的办法,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有一次免费培训的机会,有一次免费推介工作的机会,并将培训和转移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个乡镇。同时,县农转办还制订了《农村富余劳动力专业技能培训奖励标准》,规定经培训取得资格证书、结业证书的,按“以奖代补”办法分别给予不同的补助,激发农村劳动力自觉参与农转工作的积极性。各镇乡也因地制宜出台了相应政策,做到“组织、资金、基地、人员”四落实。
二是创新机制,带动农民。主要是
开展“三种培训”,做到“三个挂钩”。开展订单培训,做到培训与输出挂钩。通过与企业、城市的联系沟通,建立劳动力培训输出稳定的接纳渠道,走“先招工后培训,以输出带培训”的路子。去年全县通过订单形式,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多人。开展菜单培训,做到培训与市场挂钩。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列出培训科目,走“边培训边输出,以培训促输出”的路子。如镇根据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实际,组织农民参加烹饪、餐旅等相关技能培训,仅去年该镇就有人转移到这些服务行业就业。开展买单培训,做到培训与发证挂钩。县政府每年安排专项培训资金,对农民培训实行买单,并对考核合格的,由县劳动部门发给资格证书或结业证书,县内企业凭证书优先录用,走“政府买单培训,企业凭证录用”的路子。去年全县取得初级职业技术证书的有人,取得结业证书的有人,培训后转移的有余人,转移就业率在以上。
三是构筑网络,便利农民。全县建
立了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以职业技术学校和部门、企业所属培训机构为依托,乡镇成校为培训主战场,有资源和能力的企业共同参与,全社会通力协作的培训网络。县一级设立了国际劳务技工培训中心、交通技术培训中心、计算机培训中心、县职业技术学校等个由政府授牌的定点培训基地。同时,把培训机构延伸到个镇乡,在各镇乡建立相应的培训网点,方便农民培训。目前全县上下基本形成了多渠道、多专业、多途径的培训新格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还专门建立了农民培训师资库,为镇乡和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及时提供对口的师资力量。
⒊抓配套,优环境,变无序转移为有序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问题,是畅通转移渠道,只有畅通信息、健全网络,才能使劳动力转移真正变成现实。为此,县委、县政府着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优化配套政策,积极创造城乡统筹就业 的劳动力转移环境。
一是畅通就业信息渠道。各镇乡成立了农村劳动力信息服务中心,建立辖区内企业用工需求信息档案和企业空岗报告制度,设立有专业就业要求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档案,并纳入县劳动保障网络体系。县一级设立个人求职资源库,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信息平台,构筑县内电视、广播、报刊以及相关部门、乡镇计算机终端为一体的用工信息网络,并联通全省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加快与大中城市用工单位联网,及时了解和发布县内外单位用工和劳动力供应信息。在健全县内外用工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县劳动力市场继续推行就业服务窗口无休日制度,举办周三定期劳动力交流会,并根据用工素质特征和数量要求,到乡镇开展专场劳动力交流服务。县妇联设立了巾帼来料加工服务中心,为全县广大农村妇女创业架起了服务桥梁。
二是健全转移就业网络。去年以来,我们在抓好培训网点的同时,坚持
“政府引导、社会主导”,大力培育劳动力市场、职业中介组织,支持有能力、有门路的人充当劳务输出经纪人,变盲目性转移为针对性输出,低效益外流为高效益输出,真正让劳动力走得了,走得快,走得好。同时,主动融入长三角,跳出谋发展,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投资兴业,带动劳务输出。全县先后成立了县职业介绍所等个劳动服务中介组织,涌现出一批敢创敢干的劳务经纪人。据统计,去年通过劳动力市场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达余人。
三是深化各项配套改革。着重抓了以下四项配套改革: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降低门槛,促使农民在城镇落户,转产转业。允许在城镇务工或经商的本县农村劳动力,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均可根据本人意愿在常住地申报登记常住户口,并积极探索方便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就业的户籍管理新路子。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土地转包、转让、入股、租赁,在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实行流转,以更好地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不断探索劳动就业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城乡就业统筹制度,建立健全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抓好社保扩面工作,为进城农民提供社会保险,解决其住房、子女上学、养老等后顾之忧。
三、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初步成效
我县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转变思路与观念,大力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着力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取得一些初步成效。
⒈拓展了就业平台。通过一些针对性的培训,使农村劳动力普遍掌握了一定技术,学到了一些本领,就业竞争力增强,就业面进一步扩大,促进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业转向二三产业,由农村向城镇转移,由县内向县外转移,也有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国内走向国际,农民就业平台不断拓展。去年,全县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就地(县内)转移人,转向县外人、省外人、国外人,转移从事二、三产业的人。
⒉促进了增收致富。通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劳务输出,一方面减轻了众多农村人口对有限土地资源的“分割”,使留在农业的人口能通过扩大经营规模,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增效增收;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大批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使非农产业收入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体,占到了整个收入的以上。
⒊带动了经济发展。经过培训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不仅学到了技术,积累了资金,而且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增长了见识,转变了观念,他们在优惠政策的鼓励下,纷纷回乡创业,当地干部、群众称之为“出去一个学生,回来一个老师”,“出去一个苦力,回来一个老板”,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块状经济的发展。
⒋加快了农村建设。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仅使一大批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同时还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科技、道德、法制等综合素质,带动了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使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从而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实现城乡一体化。
7.农民人才培训心得体会 篇七
1 农民教育培训现状
甘肃省庆城县目前设有专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机构2个;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立体教育培训服务网络已初步建立, 年培训农民7.8万人次;县农民科技培训中心、农广校、农机校等涉农培训机构, 通过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对全县农民开展了多种形式教育培训, 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为庆城现代农业发展储备人才中发挥了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存在问题
2.1 农民对培训思想上不重视
一是部分乡村基层干部对加强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 存在着重稳定、重增收、轻教育的倾向, 认为农民培训是可抓可不抓的软任务, 经济工作才是必须抓的硬指标。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不力, 培训流于形式, 有时虽然作了安排, 但遇到中心工作时, 教育培训就只好让路。二是从农民自身来看, 当前年轻、有文化的农民大量外出务工, 从事农业生产以“3860”队伍居多, 农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 这部分农民思想保守, 缺乏接受教育培训的自觉性。
2.2 培训方法单一, 培训师资匮乏
目前, 我县大部分农民教育培训机构主要采取主导式培训方式, 用对学生的学校教育方法进行农民教育培训, 农民被动接受学习, 难以满足农民的培训需要, 不能有效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以至于出现“教师台上讲、农民台下忙”的尴尬。全县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占人才总量的0.017%, 每千亩示范基地技术指导人员不足2人, 专业知识丰富、培训方法娴熟、沟通能力强的培训人才更是稀缺, 多数培训教师还是通过召开培训会议, 读讲稿, 讲理论, 照本宣科, 没有联系农业农村生产的实际问题, 这种浮在面上的培训方式很难取得实效。
2.3 培训需求调查不准确
多数培训单位就培训而抓培训, 没有结合全县农民队伍的现状、地方产业发展规划等客观需要进行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 少数单位做了需求分析但无准确性可言, 认为每个农民都应该是自己的培训对象, 只要上级部门给培训经费, 办什么方面的培训班都行, 主要任务就是确定培训时间、地点、教师。教育培训内容安排上比较随意, 没按农民文化层次开展教育, 缺乏针对性, 导致学用脱节, 结合不紧, 致使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2.4 任务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
近些年来, 我县出台了一些农民教育培训制度, 但个别部门单位就是坚持不够、落实不够, 成为“写在纸上, 挂在墙上, 念在嘴上”的摆设, 目的就是为了应付检查。真正组织开展培训, 完全按照培训要求落实到位的很少。很多基层单位为了完成上级规定的培训任务, 不看成效如何, 只要农民在培训台账签字造表就万事大吉, 导致培训学习流于形式。
3 思考及对策建议
3.1 按需培训, 切实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农民教育培训要以农民培训需求为核心, 培训机构要充分做好培训调查分析, 明确农民教育培训的迫切需求, 使培训内容紧贴现代农业发展对农民的实际需求。一要针对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在普遍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 根据不同农民的产业发展现状, 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 使培训对象适得其所, 各有所得。二要结合产业发展特点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立足各乡村实际, 结合市场需求, 围绕特色主导产业, 抓好最新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和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等内容开展培训。
3.2 改进培训方式和手段, 切实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一是积极推行参与式培训——辅导老师与农民互动交流的培训, 利用多种教学工具和手段, 充分发掘农民自身的学习潜能, 调动农民参与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鼓励他们参与到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内容安排和实施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并评价学习效果, 转变过去以老师为中心, 老师教什么农民学什么的理念, 实现以农民为中心, 农民学什么教师教什么的变革。二是举办“田间学校”。借助投影仪、教学光盘、科技直通车等直观便利的培训设备, 利用固定课堂、空中课堂、移动课堂办学, 满足农民的学习需求, 让偏远乡村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用科技大餐。
3.3 整合培训资源, 切实提高教育培训的系统性
目前我县农民教育培训中存在各部门多头办学、资源浪费、缺乏统筹的现状, 要逐步优化培训资源配置。要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 实现教育培训软硬件资源合理调度, 统一使用, 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形成由县农牧局统一领导、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农广校) 具体协调和统筹安排、部门密切配合的农民教育培训新格局。
3.4 积极探索“互联网+培训”, 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时代性
目前, 随着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100%的乡镇和近60%的行政村通了宽带, 电脑、智能手机日渐普及, 网络在年轻一代农民的生活中占得比例越来越重。培训机构应顺应时代发展, 探索“互联网+培训”教育模式, 让农民这一现代农业发展主体学习、认同、融入“互联网+”发展潮流, 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增添活力。一要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 熟悉“互联网+”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以便能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应用、宣传“互联网+”, 让农民充分认识、感受“互联网+”在知识获取、生产生活当中带来的巨大变革。二要积极开发无偿使用的“互联网+培训”资源, 汇集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强并被授权播放的优质在线教育培训数字资源, 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为农民提供便利的在线教育培训, 特别是满足农民运用手机上网发展生产、提升技能和增收致富的培训需求。
参考文献
[1]曾祥银, 王燕红.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促进现代农业建设——以广东梅州市为例[J].南方农村, 2007, (6) :51-54.
8.农民人才培训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新型农民;培训;农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2.00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且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比重也较大,农业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农业发展的进程和现代化程度直接影响我国的国际地位,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乃至农村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农民,而且和农民朋友们息息相关。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农民存在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和缺少新型农业人才两大难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致力于培养新型农民,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新农村建设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是离不开农民。面对我国农村当前存在的农民文化素质不高、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应切实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文化、管理水平、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 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意义
新型农民的培养关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乃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局,所以新型农民的培养十分关键,具体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新型农民的培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二是培养新型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三是培养新型农民有利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1 新型农民的培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新农村建设说到底主要还需要农民的配合来完成,如果没有农村人才的支撑,新农村建设也是举步维艰。一是人才质量;二是人才数量,都关乎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如果人才方面不能保证,即使国家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撑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势必会影响新农村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大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只有被农民所真正掌握,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致力于新型农民的培养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意义重大,要想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从农村着手,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未来我国农业要交给“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来管理和经营,新型农民培训必将促进新村建设步伐。
1.2 培养新型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想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素质是关键,目前我国农民综合素质还不够高,在职业技能方面也有所欠缺,不仅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所以提高农民素质和职业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培养新型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3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新型农民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变农民生活现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基层文化水平有限,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所以迫切要求有关部分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给农民朋友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改变大家的生活现状,加快农村经济步伐。
2 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要想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是关键。本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笔者认为培养新型农民应该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民管理知识和经营能力;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培养以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入手。
2.1 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转变固有思想和观念
农民培训的第一个要点是做好科学文化素质培训,提高农民文化水平,掌握科学知识,在培训的过程当中应着力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科技文化素质,在农民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让其主动改变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被动学习,同时要大力实施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最终达到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武装农民,并转化为生产力。
2.2加强对农民管理知识和经营能力的培养,提高农民市场化意识
加强对农民管理知识和经营能力的培养,提高农民市场化意识不仅仅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更是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求,所以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大批量的懂管理、会经营、有市场意识的新型农民。通过对农民进行经营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训,可以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规范化的管理理念,掌握社会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提高农民的管理水平,使他们更多的人迈入到管理者的行列。
2.3加强对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训,改变农民整体生活现状
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支持,反过来精神文明的发展必将促进物质文明建设更上一个台阶,二者相辅相成。因此,要重视对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塑造。在开展培训的过程当中,首先一定要让农民意识和了解自己的生活现状,然后通过培训,用科学和先进的培训理念和方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转变农民观念。除了开展培训,各地应该积极呼吁大家利用好农村书屋和文化大院的文化设施,并积极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要引导农民使用互联网,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加快农村文化的传播。
2.4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党组织作为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领导核心,是全村工作开展的基础,农村党员作为骨干力量,更应该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因此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将很重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9.农民科技培训申请 篇九
关于请求列为2013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单位的申请
县农业局:
我校是在农业局领导下的事业单位,主要职能和宗旨是开展农机
驾驶员和操作手教育培训,推广普及农机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
展水平。建校20多年来,我校共培训农机驾驶员18000余人,培训
农机操作手32000人,并圆满完成了2012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机
项目,为加速-----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县农机化技术学校拥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场所,校社面积3000
平方米,各种教学设备齐全。目前共有教职工52人,其中理论教员
13人,教练员26人,管理人员13人。在教职工中,中职以上职称的有8人,初职及以下4人,技术实力雄厚。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培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科技人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校在深入调查摸底,认真进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特提出2013年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申请。拟培训4个村,培训农民1200人,其中农
机操作及安全、蔬菜机械化示范各培训2100人。
------农机化技术学校
10.农民创业培训总结 篇十
一、计划执行情况
一是按学员要求结合实际调整培训时间。进入年终,参加培训学员工作繁忙,根据学员要求和实际情况,本次采取白天与晚上授课相结合方式。既保证学员授课时间,又没有因临时学习计划的改变而影响授课质量和效果。二是适度调整授课内容,提高学员学习热情,满足学员需求。本次培训授课内容是由农办根据国家农民创业培训内容确定的。在授课时,授课教师根据学员要求和参训学员结构,适度调整了授课内容,使授课内容更加充实、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受到学员普片欢迎。学员对授课教师给予了较高评价。
二、创造性地开展培训工作
1、编制详实的创业培训资料
为了使培训工作达到预期目标,在第一次青年农民创业培训讲义基础上,授课老师结合国家有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政策,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兴趣,重新编写了《常德市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训资料》,内容更加充实、更加完整、更加实用。该资料在实际使用中,受到了参训学员的高度评价,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完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
让农民从炕头、地头迈进桌头,是一个难题,让他们安心地坐下来学习,更是一个难题。为此,我们在授课时依据农民的特点,在趣味式教学、乐趣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上下功夫。在集中培训期间突出抓好“听”、“议”、“动”三项工作。在前一次培训基础上,使互动教学更加具有吸引力。
“听”。就是组织学员集中听老师讲课。授课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家有关农村的政策和法规的要求,以编写的教材为基础,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定义问题趣味化、枯燥问题乐趣化为授课原则,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把学员的人和心都留在课堂上。如向成干老师在讲解如何提高创业自信心时,就以“秀才赶考”故事融入到教学中,让每个学员在笑声中了解自信心重要性。陈桂平老师在讲课时风趣幽默,极大地调动了学员积极性,刘军棋老师能够结合常德本地情况授课、既幽默又有针对性。教师授课深入浅出,深受学员欢迎。
“议”。就是授课完后给学员一个交流的平台,有兴趣的学员可以说出自己目前创业情况及打算。展示自我,增进学员之间的了解,为以后交流、沟通提供更多信息。如桃源的敬友勇、武陵区印惠英等几位学员就谈了自己的创业和创业计划。这种交流既给学员提供了交流平台,也为学员展示自己提供了舞台,深受学员欢迎。
“动”。就是采取互动教学的方式活跃培训内容。在培训过程中,让学员根据老师提问回答一些问题。如:为了激发学员创业激情向成干老师举例猴子摘香蕉的故事,为了增强学员对管理的认识举了和尚分粥的故事,刘军棋、陈桂林老师在授课中也穿插了许多故事,通过学员参与,锻炼和提高了学员的表述能力、思维能力。从故事中、娱乐中深刻领会管理重要性。
总之,在集中培训过程阶段,我们充分地考虑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接受能力,通过大量的事实佐证,向广大的农民朋友展示一个道理:只要努力,就完全可以创办属于自己的企业;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创业让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过上富裕的日子,
总结
三、参加培训学生的表现和社会效果分析
本次参加培训的学员比上一次人数多,年龄结构更复杂。有90年代出生的也有60年代出生的。思维方式、对知识的需求等都不一样。在交谈中得知,很多学员不是主动报名参训、而是“被参训”的。这部份学员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来的。但我们为了让每个学员来有所成、学有所获,利用课余时间我们去学员房间与他们进行了广泛接触与交流,听取他们意见与建议。鼓励他们去听课,当他们坐下来认真听课以后,怀疑的态度消失了,学习的热情上来了。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大家改变了原先态度,都说培训真的很有用,这样的培训要多办,以后他们一定主动参加。
在与学员交流沟通中也碰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他们都参加了第一次创业培训如安乡的王俊、桃源敬友勇等。问他们为什么还参加,他们都认为这种培训开拓了思维、拓展了视野、改变了观念,非常值得。虽然,耽搁了时间,但收获更大、更划算,对以后把企业做大做强更有用。
由于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了学习目的,学员们听课认真、积极性更高、互动更多。下课了还围绕老师问问题、互相探讨。很多学员都说,时间虽短,但通过培训改变了很多固有观点,创业的激情更高了,自信心更强了,争取想办法早点创业,通过创业自己致富,也带动相亲近邻致富。
四、创业培训给我们的启迪
1、在广大的农村和农民中间,很多农民朋友都有创业的想法和原始冲动。只要加以培训引导,加以呵护、挖掘和扶持,他们就会奋力拼搏,成就事业。参加培训的学员,有的很年轻、学历高、思想新,如:临澧的刘立,本科毕业,1986年出生,安乡王俊,大学生村官,也是80后,石门向军,本科毕业88年出生等等,这样例子很多;有的有了自己的实体企业,如桃源的莫茂林,就有一个家具厂,;桃源敬友勇,创办了生态渔业已有一定规模;桃源黄俊超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就开始创业,目前承包了山林搞综合养殖业,还有很多朋友准备创业。
2、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通过创业培训,可以使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再由体能型就业向技能型就业转变的基础上,实现向创业型就业的方向迈进。
3、通过鼓励农民创办和经营企业,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就地深加工。
4、如何加强政府、学校与农民创业交流与沟通,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培训中,许多学员都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政府多深入基层了解创业者需求,开展切合实际的培训,希望有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教师做企业的技术顾问、管理顾问。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创业培训实施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如根据农民需要灵活应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教学与技术指导、编写通俗实用的资料,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学员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知识存在较大差距,给授课带来较大困难;学员对讲故事等比较有兴趣,对有参考价值的专业知识认识不够。
二是个别区县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组织工作不力,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六、建议
1、在培训学员选择上,应该有一个标准,让参与培训的学员的情况基本一致,这样更能保证培训效果。让想学习的朋友参加。
2、加强培训学员组织工作,确保参培学员数量和质量。
3、政府提供更好的创业平台,在资金、技术、政策上给予更多支持。
4、加强学校、主办单位和农民朋友的沟通,在讲义编写、课件准备等方面更能满足学员需要。
5、在鼓励银行贷款适当向有创业意识的农民倾斜的同时,建议在扶贫资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创业基金,通过周转使用,解决创业者创业初期遇到的资金问题。
11.失地农民创业培训研究 篇十一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当前,下岗工人、待就业大学生在城市的数量已经较为庞大,面对或有技术或有文化的竞争对手,失地农民无论综合素质还是劳动技能抑或是思想意识,均处于社会的中下等水平。在这种社会现实中,自主创业就成为失地农民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
一、失地农民创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国家对失地农民创业培训的重视和投入不足
在城市化早期,因为尚处在计划经济年代,各级政府主要把适龄失地农民以“占地工”的身份安排进国有或集体企业,实现其就业。进入市场经济后,各级政府主要通过再就业培训让失地农民掌握一些基础技能,再利用行政干预的形式让企业接纳他们。许多地方至今仍然沿用这种做法,不少政府部门让失地农民通过接受再就业培训,顺利进入到产业工人的行列中去。
由于失地农民的创业培训相对于再就业培训来讲,不便于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又需要更大的财力、人力投入,所以,不少政府部门更乐于选择开展再就业培训,以期在短时间内使更多的失地农民获得培训、得到安置。
由于失地农民自身文化程度较低,缺乏现代企业经营必需的知识储备,加之信息来源匮乏,抗风险能力有限,创业一旦失败容易引发不良的社会影响,使得各级政府部门对于失地农民创业培训更多是给予口头支持,实际行动很少。
2.培训模式单一,针对性不强
首先,由于各种原因,政府支持的创业培训往往模式单一,失地农民的创业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培训的资金基本上都是来自于财政,使用有严格限制,不利于吸引民间培训机构参与,因此社会培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利用。
其次,培训工作开展时存在“一刀切”现象,没有很好地考虑参加培训的失地农民的年龄、性别、文化和地域等特点,培训内容不切合实际,没有开展分层次教学。
再次,培训时间短,难以满足失地农民的真正需求。很多创业培训班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文化基础薄弱、接受能力有限、学习能力欠缺的失地农民很难牢固掌握创业所需的各种技能。
3.培训缺乏持续性,跟踪服务不到位
据不完全统计,社会上民间资本创办企业的失败率高达70% ,而失地农民的创业失败率则更高。因此,在培训过后,对农民进行后续服务,确保其创业成功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实际上,失地农民真正地、紧迫地创业培训需求往往是在创业过程中逐步产生的。而且,一旦创业失败,往往会造成更多的失地农民对创业产生消极态度。因此,对失地农民进行动态的创业培训,做好跟踪帮扶工作,才是失地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的重点。但是,从目前的失地农民创业培训工作来看,政府更重视培训前选拔和计划内培训教学,而忽视动态培训、跟踪帮扶等工作,使得失地农民创业培训缺乏持续性。
二、失地农民创业培训的对策
1.提高认识,强化宣传,激发农民自主创业意识
各级政府部门要增强对失地农民开展创业培训重要性的认识,相信农民自身的创新精神,鼓励失地农民开展创造性劳动。要引导失地农民破除“等、要、靠”的思想,不断强化市场竞争意识,提高自谋职业的自觉性和能力, 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化就业,帮助他们实现多种形式的就业和自主创业。
各级政府部门要注意收集和整理当地创业典型的创业历程和先进事迹,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戏曲、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将各种好的做法加以推广,主动宣讲党和政府对失地农民在自主创业中的各项优惠措施,营造创业光荣、创业富民、创业有功和鼓励开拓者、支持创业者、帮助失败者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农民自主创业的热情和信心。
2.健全创业培训机制,创新创业培训方式
以培养现代新农民为目标,按照“ 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从丰富培训内容、活化培训形式、强化培训实效等方面着手把创业培训组织好。从政策和资金上,对民办培训机构予以支持,引入培训学员评价机制,以失地农民的切身需求去选择一批办学规范、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培训机构,吸引更多的失地农民接受创业培训。逐步完善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以各级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和科技推广机构为依托,加大“阳光工程”实施力度,有效提高失地农民的非农务工技能,提升他们的现代经营和管理水平。最终,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监督、民间资本运营管理的培训模式,保障每一位失地农民在开展创业活动前,均能接受可靠的创业培训。
各级培训机构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开展基层调研,掌握失地农民创业培训的真实需要, 在此基础上为失地农民设计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创业项目培训。在开展培训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失地农民的实际情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除了必要的理论授课,还要加大观摩教学、实地考察、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的课时量,尽量采用农民学员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和形式开展教学。要高度重视创业的模拟教学环节,可以设置一些投资规模小、收益稳定的无风险或低风险项目作为实训内容, 让学员进行短期投资和运营,让参加创业培训的学员感知创业的各个环节,体验自己当老板的感觉,从而获得创业经验。
3.增强创业培训的动态性,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要采用定期回访和随时回应的方式加强对参加培训学员的后续跟踪服务,增强创业培训的动态性。定期组织专家、教师及社会专业人士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等形式的回访活动,对学员创业活动中可以预见的问题,提前做出指导。开通失地农民创业培训服务热线,针对学员创业中随时随地遇到的各种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以回应,让学员创业有路,求助有门。
建议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失地农民创业跟踪服务的专业平台,协调有关部门对自谋职业、开办私营企业的失地农民创业提供法律保障、政策咨询和小额贷款等政策支持, 切实提高他们自主创业的成功率和稳定率,实现创业一户,稳定发展一户,带动一批人就业。
12.农民人才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二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要性
2013年12月, 国家农业部在陕西省召开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会议上, 韩长赋部长做了题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讲话, 该讲话重点阐述了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重要意义。韩部长强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三农”事业的未来。这是一件使农民由身份称谓转变为职业称谓的历史性工作, 是一件推动职业农民在广大农村引农业现代化的工作, 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二、农民田间学校与培训工作相结合
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 以田间为课堂, 以实践为手段, 采用以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为特点的农民田间技术培训活动, 是国际粮农组织 (FAO) 提出和倡导的参与式农民素质教育模式, 是国际流行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方法, 是科技要素进村的有效载体、是农科教有效结合的平台。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培训特点, 建议和农民田间学校办学有机结合起来, 无论是培训方式和方法都力争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三、开展农民田间学校玉米班问题树有益探讨
从下图可以看出, 玉米生产效益低问题树例出以后, 学员可根据自己生产上存在的相应问题, 例出相应的目标树, 找到提高产量、提高品质, 不盲目加大施肥量等关键因素, 从而增加效益, 具有直接化、可视化效果。例如:选用适合密植品种, 增加种植密度, 亩增加500株, 亩产可提高50千克;其次是增施钾肥, 提高玉米质量, 增加产量;也可采用深松技术、大喇叭口期追肥、浇水、减少逆境胁迫等, 增加产量。
13.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要求 篇十三
一、组班要求:原则上每个班级30-40人,每个班级配备班主任一名;
二、培训班课时要求:
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150课时;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60课时;继续教育:50课时。
特色培训:田间学校:60课时;农旅培训:60课时。
三、学员要求:
(一)新型职业农民
1、生产经营型:
(1)学员年龄一般控制在65岁以下,60岁至65岁间的人数控制在20%以内(以班级为单位);
(2)学员家庭农场主为主,不可以参加过2013、2014的培训;(3)具有本市户籍的学员为主,外地学员必须种养规模很大,人数比例控制在10%以内(以班级为单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4)学员种养规模要求:原则上按水稻生产80亩以上、蔬菜生产20亩以上、水产养殖区域面积30亩以上、林果30亩以上、白山羊生产母羊80头以上且存栏200头以上。
2、专业技能型:
(1)学员年龄一般控制在65岁以下,60岁至65岁间的人数控制在20%以内(以班级为单位);
(2)学员主要以在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从事农业劳动的农
业劳动者为主,也可以是本县的一般农业从业人员;
(3)具有本市户籍的学员为主,外地学员人数比例控制在10%以内(以班级为单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4)一般农业从业人员类型的学员种养规模要求:原则上按水稻、林果5亩以上,蔬菜、水产2亩以上。
3、社会服务型
(1)学员年龄一般控制在65岁以下,60岁至65岁间的人数控制在20%以内(以班级为单位);
(2)学员以在社会化服务组织中或个体直接从事农业服务的农业劳动者为主;
(3)具有本市户籍的学员为主,外地学员人数比例控制在10%以内(以班级为单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特色培训
1、田间学校
(1)学员年龄一般控制在60岁以下,55岁至60岁间的人数控制在20%以内(以班级为单位);
(2)具有本市户籍的学员为主,外地学员人数比例控制在20%以内(以班级为单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3)学员种养规模要求:原则上按水稻、林果5亩以上,蔬菜、水产2亩以上。
2、农旅培训
(1)学员年龄一般控制在60岁以下,55岁至60岁间的人数控制在20%以内(以班级为单位);
(2)具有本市户籍的学员为主,外地学员人数比例控制在30%以内(以班级为单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14.农民培训计划大全 篇十四
实用技术培训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这一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手段,为搞好培训,使我村村民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并能在生产生活中灵活运用,增加收入,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以下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二、目标
使村民掌握一门以上专业技术,2010年完成对150人专业技能和劳动就业转移培训任务,并能在生产生活中灵活运用,培训专业技术人才400人次,转移就业劳动力150人次。
三、培训措施
一是成立劳动就业培训领导小组,由王现增担任小组组长,负责定期组织开展培训任务。二是加强乡村三级劳动保障平台管理,规范服务功能,为村内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免费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各项服务。三是给予参加技能培训的人员一定经济补助,以调动其参训积极性。四是继续加强与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今年以来,定向培训失地农民和农
村富余劳动力150人次,学员培训结业后全部转移安置就业。
四、培训时间安排及内容
五月上旬: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培训,时间1天,培训100人。
七月上旬:服装加工工艺技术培训,时间
人;
八月下旬:转移就业技术培训,时间
九月中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培训,时间
人;
十月中旬:服装加工安全生产知识技术培训,时间
培训200人。
15.农民人才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五
1 农民教育培训主要存在着的问题与困难
1.1 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据调查, 在农村接收农民教育培训的文化程度普遍为初中生, 甚至是小学生, 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受到过职业技能培训。农民教育培训普遍率较低, 农民文化素质整体水平偏低导致对农业技术接收能力较弱, 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进而直接影响到农民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质量, 许多农民无法适应新知识和技能培训。
1.2 农民缺乏主动学习和获取有用知识的能力
农村信息闭塞, 思想文化水平有限, 受小农意识的影响, 相当一部分农民思想保守, 观念陈旧, 农民普遍认为, 不参加培训, 不拿证书, 照样在田里干活, 不少农民参加教育培训是被动的, 因此态度不够积极, 缺乏学习兴趣, 学习不够认真。
1.3 农民培训教学过程中, 培训的理论性较强
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偏弱, 难以激发农民的学习兴趣。在培训的内容、方式单一, 培训时间过短、教学形式不够灵活等因素, 难以满足农民的培训需求。
1.4 农民培训工作缺乏统一规划
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培训经费投入难以保证。
2 农民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衢州市立足市情实际, 创新农民培训工作思路, 在培训模式上实现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 在培训内容上实现理论培训与技能实训相结合, 在培训时间上实现定时培训与机动培训相结合, 在培训场地上实现固定培训与流动培训相结合, 在培训方式上实现现场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 探索了现代农民培训的新路子。
2.1 改善培训办学条件, 夯实培训工作基础
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 不断改善培训硬件和软件。
2.1.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中心占地面积6700m2, 建筑面积8100m2, 拥有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25间, 服务器6台、台式培训电脑50台、笔记本培训电脑30台、投影仪3台、摄像机1台、电子白板2块、培训大篷车1辆, 并建立了远程视频培训系统、远程视频直播系统和卫星接收平台。
2.1.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心现有专职教职工22名, 其中高级技术职称3人, 研究生学历2人, 另聘兼职教师40名。
2.1.3 加强管理和培训教学软件开发, 制定和落实管理规程、教务规程、考务规程、技能鉴定规程, 落实集中阅卷制度, 实行考场手机信号屏蔽, 实行考试成绩“三挂钩”制度:与平时作业成绩、平时上课次数、复习专用纸质量挂钩。开发了水稻生产信息化服务系统, 制作了一批教学课件, 组编出版了大篷车培训教材。
2.2 办好四大课堂, 培养现代职业农民
根据农业技术培训的特点, 创新培训方式, 着力扩大培训的数量和覆盖面, 提高广大种养大户、现代农业产业工人的科技素质。
2.2.1实施定时定点培训, 增强培训的系统性。
在农闲季节每周安排两天培训课程, 全年安排培训课时200个以上, 课程计划在年初挂到墙上、放到网上、印到大户、发到农民信箱, 实行开放式培训, 便于农民按“培训菜单”选择培训。
2.2.2 开展流动课堂培训, 增强培训的灵活性。
在培训大篷车上配备35台电脑和投影仪等设备, 常年下乡培训, 灵活机动满足一些偏远地区农民和特殊群体的培训需要。近5年, 大篷车共在全市6个县 (市、区) 的90个乡镇开展培训共计336批次乡镇开展培训501期共685批次, 受训学员达12778人次, 总学时3737学时, 另有体验和服务人数3万多人次。信息大篷车培训受到了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农民对这种“流动的多媒体课堂”很好奇, 很感兴趣, 许多参加培训的农民都表示, 自己很喜欢这种培训形式, 期望大篷车能多多来自己村。在衢江区杜泽一村培训时, 有两位农民上午接受了培训后, 还想下午带其他村民一起来参加培训, 在培训中不停地提问, 培训结束后舍不得离开、迟迟不肯走。柯城区七里乡大头村培训时, 好几名邻近村村民就赶路过来参加培训, 中途下起的滂沱大雨也打消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培训结束后要求下次就把车子开到他们村去。
2.2.3 实施实训基地培训,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结合农业项目实施和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开展农技培训, 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好路子。近年来, 我市实施了一大批农业科技项目, 创办了一大批示范园区, 如市柑桔所创办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市农科所创办的良繁基地、市种子管理站创办的农业示范场等, 在农民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2.4 利用远程平台培训, 增强培训的普及性。
在网上提供154部农科教影片和多媒体供学员随时点播学习, 开发互联网教学直播平台、用好农广校卫星平台、全省农业视频会议平台开展远程教育学习。邀请的台湾嘉义大学吕明雄教授、中科院邓秀新院士以及浙江大学、省农业厅、省农科院、省农技推广基金会、省农发行、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北京中宝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等单位13位知名专家学者在衢州的讲课内容, 全部直播并放在网上供农民随时点播学习。
2.3 举办高端培训,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以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现代家庭农场主等高层次农业经营人才为培训对象, 举办精品培训班, 每期时间一周。在课程设置上十分注重品牌营销、组织管理、精深加工、外贸出口等, 在师资力量上以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和省农业厅知名专家学者、业内权威人士为主, 着力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水平。近一年中, 就有200多名新型农业组织负责人参加了市本级培训。
2.4 强化技能鉴定, 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把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与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有机结合, 作为检验培训效果的试金石。近两年, 共鉴定2318人, 获证1658人, 通过率为71.5%, 鉴定的工种包括:动物疫病防治员、家畜饲养工、农作物植保员、农产品经纪人、蔬菜园艺工、果茶桑园艺工、农资营销员、农业技术指导员等。
2.5 拓展培训功能, 服务农村党员干部远教
依托农广校师资力量、培训平台和服务资源, 与衢州市远教部门合作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成立衢州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总站, 站长由培训中心常务副校长担任, 衢州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主任、干教处副处长和农广校另一名副校长担任副站长, 县设服务站, 乡设服务分站, 主要举办“远教助创促发展”十百千万系列活动, 即:每年举办十场远教大讲堂、十大远教服务示范基地建设、百名远教科技专家上网下乡答疑、百个学用致富典型培育、百场特色培训、千名站点管理员轮训、千名农民免费学历教育、千个村级网站建立、万条农产品购销信息收集发布。
2.6 创新管理机制, 增强学历教育的实效性
2.6.1 建立学员听课激励机制。
包括改教材费为教材押金、平时成绩设置具体化、对优秀学员进行奖励等。在入学时收取教材押金, 根据听课、考试次数酌情退还押金, 直到退完为止。平时成绩分为平时作业和复习专用纸, 各占总成绩的20%, 期末考试占60%。按要求交平时作业、带复习专用纸考试的课程, 如果总成绩达不到60分, 每听课半天加3分, 加到及格为止。根据听课和考试情况评选10%的优秀学员, 发给奖金和奖状。
2.6.2 完善市县合作办学机制。
根据各县实际情况, 采取不同的模式合作办学, 包括“合作招生, 市里办班”、“县里招生, 市里办班”、“县里招生, 合作办班”。三种模式办班的所有费用均由市校承担, 省农广校考核评估、申报项目、市农业局对各县考核等, 需计算农广校招生数时, 市校招生数按需要分解给各合作县, 并且前两种模式给予免交书费和报名费的优惠政策。
2.6.3 创新先鉴定后培训办学模式。
如在2011年8月份, 举办了一期统防统治植保员培训班, 有92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和技能鉴定。鉴定结束之后, 又组织所有学员报读农广校中专学历班, 开展为期2年的系统培训。
3 农民教育培训的经验与启示
3.1 经验
3.1.1 创新工作机制, 是抓好培训的关键。
积极创新农民培训的领导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 抓好农民培训工作。市、县两级成立农民素质工程领导小组, 农业部门成立农技培训办公室, 确定专人负责。把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对各级各有关部门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 对培训工作的先进典型、优秀学员、致富典型予以表彰奖励。
3.1.2 完善投入机制, 是抓好培训的保证。
建立“政府主导、多方筹集”的培训投入机制, 政府每年按照培训任务数和人均不低于150元的标准, 从土地出让金、农业发展资金等资金中筹措安排专项资金, 连续安排3年, 专项用于实施农民培训。对第一次参加培训的农民, 参加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和绿色证书培训的, 以及低保对象、残疾人、欠发达乡镇农民、低收入农民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失地农民”, 一律采取政府“买单”。
3.1.3 加强师资建设, 是抓好培训的基础。
对现有科技人员进行了摸底排队、登记造册, 建立了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储备库。统一编写“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系列培训”教材, 完成了《水产养殖技术》、《种养业生产技术》、《热门行业技术速成》等教材的编写工作, 印发3.5万册, 供各地办培训班使用。从省科研院所聘请一批高级专家, 充实师资力量。
3.1.4 满足农民需求, 是抓好农民培训的前提。
每年组织有关部门对农民培训需求进行调查摸底, 针对农民迫切需求的技术、信息等, 制订培训计划, 发布培训信息, 开展“订单式培训”、“菜单式培训”, 以需求促培训、以培训提素质、以素质扩需求, 满足农民的需求, 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3.2 启示
3.2.1 要引起领导高度重视。
衢州市委、市政府对农民培训工作十分重视, 通过农业部门积极争取, 争取专项经费支持农民培训工作。衢州市政协主席、分管农业副市长等市领导亲临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培训班开班仪式, 充分肯定和支持该校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
3.2.2 要与中心工作相结合。
近年来衢州市大力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简称农业“两区”) , 并把农业“两区”建设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衢州市农广校与时俱进, 创新“园区办班—田间教学—村社考试”培训模式, 已在6个现代农业园区开办培训班, 受到园区农民和经营主体的热烈欢迎。
3.2.3 要与农民需求相结合。
始终围绕生猪、柑桔、蔬菜等衢州市农业主导产业开展培训, 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 在科技推广中融入市场营销、食品安全、新兴产业、决策咨询等内容, 切实把农民的需求作为培训的导向。
3.2.4 要与农业特点相结合。
根据农民培训具有不脱产性、产业多样性、生产季节性、接受能力差异性、培训对象分散性等特点, 做大做强农民培训超市, 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满足农民的培训需求,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产业工人和农村实用人才, 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摘要:农民教育培训是新时期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有效举措, 衢州市创新农民培训方式, 在教育培训理念上求“新”、在内容上求“全”、在方式上求“活”、在效果上求“实”, 使培训达到最佳效果。
【农民人才培训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大力培养乡土人才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07-28
农民培训一封信06-29
农民培训长效机制研究10-31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报道11-01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合同11-05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训机构的申请10-19
农民工作业技能培训07-12
农民工岗前培训方案07-25
农民工法律培训计划07-31
农民教育培训调研报告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