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评价重要性

2024-09-13

小学数学评价重要性(精选8篇)

1.小学数学评价重要性 篇一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一)转变观念、要重视预习

预习,简单地说,就是学生的课前自学,是在教师正式讲课之前,学生自己单独对教师要讲的课的内容进行一下自学,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正式上课学习做知识准备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对学习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的学习过程包含课前预习、学习知识、对所学知识的课后复习。很多教师都对后两点很重视,尤其是对学习知识(即课堂教学)尤其重视。为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课后复习也得到一定的重视,只有课前预习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教学环节。容易被有忽视并不是说它不重要,而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认真地研究和探索,使其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预习的具体作用

预习可以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这能够在课堂的学习中明显地展现出来。

1.预习能够清除在课堂学习中的一些知识障碍点。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数学更有它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往往需要用到以往学习过的旧知识。如果我们所学的旧知识忘记了,那就说明我们头脑中的知识系统链接断裂或是进一步学习的阶梯出现了断层,这样课堂学习的效果当然不会好的。而课前预习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做课堂预习可以把以前忘记的知识重新复习一下,这不但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还会使学生易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2.预习能够提高课堂上的听课水平。经过预习,学生课上听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增强。这是因为预习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哪些是自己会的,哪些是要重点学习的,这样学生听讲就有了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思路也会比较清晰。学生不仅学到的知识更加扎实,还能够更好地开拓思路,提高思考能力,学好知识的信心也会大增。

3.预习使学生的课堂笔记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做一些课堂笔记,把教师讲的一些知识点或要点等记下来,以备以后复习时查看。预习过的学生会知道哪些是有必要记在笔记本上,哪些是需要重点记的,这样他们不但记得好,而且目的性强。没有预习的学生就会感到这也重要那也重要,没有重点地一味地记笔记,顾了记听不好,听了又记不好,学习的效果也会打折扣。

4.预习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力。自学能力的强弱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学习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外基本上都是自学的范围,如课前预习、完成作业、复习巩固等。完成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表现,复习是为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预习是学生自己第一次单独接触新的知识,需要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分析甚至解决问题。长期坚持课前预习,不仅使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能使学生思维敏捷,还能提高分析与综合、归纳推理等能力,这也将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和指导学生的预习能力

小学生从刚刚懂事的一年级到六年级,不仅年龄跨度大,而且生长发育也是相当快的,即使相邻的两个年级之间学生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因此,对学生的预习的培养与指导也要根据年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

(一)一、二年级学生

低年级的学生(包括一、二年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认识的字不多,可以说根本没有阅读能力,他们的预习就全凭教师的指导。在准备学习“对数的认识”时,让学生在课下或家里数一数他们熟悉的东西,如家里有几盆花、有几个人、几张桌子、几个板凳等;在讲“认识钟表”时,可以提前让学生看看自己家的钟表是什么样的等。这样的预习很重要,因为虽然平时学生也许常看到,但教师说了以后他们会看得比较仔细,在头脑中的印象会比较深。低年级的学生都很听教师的话,做起来也比较认真,但记忆力不强,教师说过的容易忘,所以教师要多提醒,对做得好的给予表扬,使他们逐步养习惯,为以后的真正自主预习打好基础。

(二)三、四年级学生

三、四年级的学生认字水平和阅读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预习基本上能够独立完成,但他们往往不知道预习的方法和要领,有很大的盲目性。教师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通过问题、假设、分析等,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

(三)五、六年级学生

五六年级的学生就完全能够独立完成预习任务了。这时教师的指导还必须加强,因为这时不但学生要自己预习,还要进行学生之间或学习小组之间的共同预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所预习的内容也更加深入,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对所预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的办法。这不仅提高了学生预习的质量,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培养过程,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总之,预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环,也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方面。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当重视预习环节,尤其是小学教师,更应该从小抓起,使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从小学会学习,为以后的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小学数学评价重要性 篇二

一、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

课堂导入虽然在教学时间上占的比例不大, 并且由于课堂导入部分, 没有直接讲授课堂知识, 大部分老师在教学中采取的导入方式或简单粗暴, 或枯燥乏味, 或老生常谈, 甚至有的老师直接跳过了这个环节. 熟不知, 学生在课间的放松活动, 导致他们在课堂初期精力分散, 注意力不集中, 因此教师不适合在这个时间段去灌输学生知识, 直接切入知识点的做法, 不符合小学生的实际需求, 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 从而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质量.

课堂导入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良好的课堂导入, 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 避免出现教师在讲台上授课, 学生在底下“神游”的状况.

以人教版“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为例, 如果教师直接开始讲解如何进行计算, 学生必然觉得上课枯燥无味, 不免开始期待下课, 在这样的情绪下, 教师的授课必然事倍功半. 如果教师在授课伊始, 采用比较有趣的课堂导入, 例如提问导入法, 问问小学生“咱们班多少个男生, 多少个女生, 那一共有多少同学呢? ”这种发生在身边的数学问题, 是学生们关心并且可以回答得出来的, 待课堂气氛变得融洽且积极的时候, 教师再开始讲述较为乏味的内容, 学生也可以接受, 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一直以来都是很多学生最害怕的学科, 这不仅是因为数学知识抽象, 学习难度大, 更是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发现数学知识的妙处, 他们大多采用的是题海战术, 熟悉试题, 试图取得高分. 这样的学习方式, 固然有一定成效, 但却进一步增大了学生对数学的反感程度,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之者不如好之者”. 想要更好、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不如成为数学知识的“好之者”.

如何帮助学生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促使他们热爱数学, 乐于学习数学, 是数学教师的责任之一. 课堂导入在这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通过良好的课堂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 决定着小学生学习结果的好坏.

例如, 在人教版“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中, 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法, 编造一个内含数学知识的趣味故事, 增强学生对这一章节学习内容的兴趣, 避免学生产生对数学的负面情绪. 比如“一群强盗有一次分赃, 老大就说了:兄弟们这次辛苦了, 我这次就拿二分之一好了, 老二这次辛苦了, 就拿三分之一, 比我多一些. 强盗们都觉得老大是个慷慨的人, 同学们, 你们说老大是个怎样的人呢? ”一个趣味故事, 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有的故事还可以引人深思, 比如这个强盗的故事, 就可以告诉学生, 如果数学没有学好, 日后被人亏待还不自知, 实在愚蠢.

三、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契合程度

在课堂教学过程, 偶尔会出现师生关系的不和谐现象, 教师责骂体罚学生, 学生不尊重老师, 觉得老师多管闲事. 其本质原因都是教师与学生的契合度不够高. 学生的注意力不在学习上, 而老师急于授课, 教学反响不够积极, 教师不免有些苦恼, 甚至会在课堂上发脾气, 矛盾一触即发. 这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 影响着教师的授课情绪, 进而直接影响课堂授课质量, 拉低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 保证教师与学生的高契合度, 对教学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 只有教师教的开心, 学生学的开心, 才能在愉快的氛围下, 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良好的课堂导入, 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整堂课的节奏, 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步伐学习, 避免出现双方思路不在同一个层面的现象.

四、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长期以来, 我国小学教育都是以“填鸭式教育”为主, 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 被迫地接受学习. 这样的教育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学会客观知识, 但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式, 学习能力, 学习自觉性的培养, 导致大多数学生在完成了学习任务, 或取得了期望的成绩, 便不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对于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操作性导入,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鼓励学生自主动手, 自主思考, 拓展学生的视野, 解放学生的思想,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 自己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 然后在下一节课, 让同学就自己作出来的物体进行讲解, 由于每一名同学都实实在在参与了这个过程, 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言而喻, 同时, 学生在自己动手的时候, 必然也会发现一些问题, 教师可以就这些问题进行讲解, 加深同学对知识的理解.

五、检测学生预习、复习情况

课堂导入也可以采用旧知识导入的方式, 检查学生对以往知识的掌握情况, 督促学生好好复习, 巩固旧知识. 同时也可以提问学生一些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检测学生是否好好预习.

这样的导入方式虽然略显严肃, 但结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可以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 同时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便对整堂课的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有更精确的把握.

总结

导入对于课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课堂导入运用得当, 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 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 教师应对课堂导入部分给予足够的重视, 以此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利.小学数学教学中几种有效的课堂导入方式[J].新课程导学, 2016 (02) .

[2]姜晓静.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艺术[J].新校园 (阅读) , 2015 (12) .

3.小学数学评价重要性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评价性语言;艺术性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也提出:“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师赞扬与肯定的语言好比夏日的清泉,滋润学生的心田。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主要的实现形式。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而使用评价性语言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师要善用评价,从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认知能力出发,讲究课堂评价性用语,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一、评价性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小学生身心还处于发展阶段,好奇心极强,注意力难以集中。而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也是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使用评价性语言,可以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有效改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其次,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使用评价性语言,通过正面、积极的方式鼓励学生,是一种重要的、学生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此外,运用评价性语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予以充分的理解,有效改善学生的厌学现象。

二、评价性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现阶段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评价性语言时相当随意,究其原因在于教师不了解评价性语言,更没认识到评价性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同时教师的个人情绪也会导致评价性语言的随意性。其次,教师的评价性语言过于单一,会使学生产生精神疲劳,难以取得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此外,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呈现出单向度的趋势。倘若一味地使用正面的评价性语言会让学生感受不到明显的学习效果差异,好像自己的努力与教师的评价性语言没有多大的关系。相反,有时反面、批评式的语言则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性语言艺术性的途径

1.课堂评价性语言要具有鼓励性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教师,才会喜欢这门课,信任教师,并接受他的教诲。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尽可能多地使用鼓励性的评价性语言。由于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少,对教师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相当敏感,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充满鼓励的语言都能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语文课堂学习。教师使用评价性语言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某一个知识点,而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爱上语文学习。当然教师在评价时,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如,在《司马光》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先阅读课文,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走到学生中,说:“我观察了小明同学,他在朗读的时候充满了享受的表情,我都能感受到他那美妙的感情。”“我再看看小烟同学,站在旁边许久她都没有察觉出来,一副如痴如醉的模样。”等等。这样的语言会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课文阅读,有的学生摇头晃脑、声情并茂地朗读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2.课堂评价性语言要具有人文色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评价氛围,建立“对话—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语文知识。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中,教师在学生预习之后,说:“请同学们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如果你们提出的问题老师也答不上来,那我就拜你为师。”一句简单的“拜你为师”,足以体现教师的真诚,与学生实现平等对话。这样的课堂必然是精彩的。而师生在这样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思考、感悟、升华,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能力,是情感!在具体的教学中,当学生理解的课文内容、情感和教师所理解的、教材所指的有所偏差时,教师万万不可打击、嘲笑、扼杀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而要以宽容的眼光看待、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投入学习,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3.课堂评价性语言要具有针对性

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社会阅历有限,在理解语文课文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然而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提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的措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在人教版三年级课文《歌唱二小放牛郎》中,教师在学生朗读后这样评价:“小花在课文朗读时投入了真挚的情感,连我都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如果你在文字发音方面再多下点工夫,读得清楚一点,那么就更完美了。”这里老师给的建议是把读得不清楚、不准确的字多读几遍,那么听起来会舒畅很多。这样的评价语言,学生听起来不但不反感,反而会积极采纳教师的建议进行改进,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针对性的评价性语言会让学生更清楚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改善。

总之,教师的语言就像教育中的蝴蝶,能够在学生心里产生巨大的蝴蝶效应,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性语言的使用过程中,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提高课堂评价性语言艺术性的途径。相信经过教师的研究、不断总结,一定能够开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杨军.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2]李晓燕.让课堂评价为小学语文教学插上灵动的双翅[J].新课程,2011,10(01).

[3]景步娟.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的评价艺术[J].学子:新教育理念,2013,11(10).

[4]李莹莹.浅议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性语言的艺术性[J].科教文汇,2013(01).

4.小学数学老师自我评价 篇四

小学数学老师自我评价范文一:

XX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就要来到,为了明确自己一年来所做的工作如何,我特意对照去年的计划一一查看,现将一年的研修总结如下:

一、主题研修方面:

1、一年来,我们数学小组的成员在聂慧玲老师的组织下,认真进行了活动。我们小组研修的大主题是“小学数学教材解读与课堂实践”,这一年我们选择了数学课程中四大领域(数与代数、平面图形、解决问题、统计)的《数与代数>这一领域进行了解读学习,《数与代数》里包含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四部分内容,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这一领域的知识结构、重点难点、编排特点、每一学段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层次。围绕这个主题,每次活动前要求成员先自已解读每块的内容,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在研讨时提出自己的困惑。一年来,我们每位成员都做了一节研讨课,我也做了一节复习课,并整理了自己的实录,反思了自己的不足。

2、对《数与代数》各部分的理解:

对四则运算编排的理解:四则运算的编排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到四年级结束,教材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的顺序,让学生有较长时间的过度,通过较丰富的现实素材,逐步体会、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分散了教学难点。后面的教材没有进一步安排混合运算,小数、分数四则运算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类推的,因此,四年级的四则运算的梳理一定要扎实。

对计算的理解:计算本身是一种技能,需要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加以熟练,以致达到不假思索的地步。因此,老师应该了解计算应达到的要求:估一估要贯穿于笔算教学的始终,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对计算方法进行梳理与总结,保证必要的练习,适当补充练习量,加强练习课的设计。如:学习乘法分配律时,此类型题书上练习量很少,但如果在此训练好,在以后的小数、分数四则运算中也会遇到此类题,不易迁移。因此必须补充一定量的练习进行训练。

二、个人研修方面:

1、读书:

认真阅读并跟批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现已批注到每87条建议。虽然每条建议也细细进行品读,但由于自己读书甚少,文化底蕴不足,不能很好地体会建议的思想内涵。无论多难,批注我会坚持到底的。其余时间,我仍旧坚持阅读我最喜欢的数学版的〈小学教学〉〈人民教育〉等,从中撷取适合自己的在课堂实践中运用。如:〈人民教育〉有一期用大量篇副刊登的尝试教学法让我受益匪浅,还有活动单导学案等许多文章都让我尝到了甜头。

2、课堂教学方面

我的立足点是:关注每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要以追问的形式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处发展,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活起来。课堂上我也努力去实施了,但由于新学期又换了一个新的班级,重新又得了解他们,学生也得和自己有一个适应期,所以这方面做得也不太好。

3、其它方面:

今年下乡送过两节课,一节《三角形的认识》,一节《5的乘法口诀》,回来及时对自己的课进行了实录整理,并进行了深刻反思。

年初计划的坚持每月观看一篇名家课堂教学,没有坚持下来,也听了几节课,但没有认认真真地深入进行分析:名家课堂好在哪里为何要那样来设计?对学生的发展有哪些作用?

一年来,自己的工作进行的如何只有自己清楚,也不想去找任何理由来说明,就向一句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只能希望自己能在下一年里有所收获吧!

小学数学老师自我评价范文二:

一学期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班主任,不仅担负着教学工作,更担负着管理全班同学的重担。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可以说,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发展。下面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

一、思想方面: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方面

1、备课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按照学校要求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工作到深夜。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备、制作教具。

2、上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3、辅导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

讲解,不会写字就手把手地教,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辅导。为了辅导学困生,我常常在班后把他们带回家,给他们吃小灶。

4、作业根据减负的要求,我把每天的作业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

三、德育工作:德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源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

1、爱就是了解。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初接新班,了解学生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学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为了了解学生我每天都和他们在一起,课间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中午休息时和他们说说话,在闲谈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关怀他们。

2、爱就是关怀。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

3、爱就是尊重。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我们班的马兵是留级的学生,曾认为读不读书无所谓,不求上进,是个地道的调皮大王。家长对他不报什么太大的希望,他自己也是自暴自弃,破罐破摔。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了这孩子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特别爱劳动,乐于帮助别人,有很好的思想基础。我多次找他谈心,及时与家长联系,对于他的每一点进步都有给以鼓励,从不在同学们面前提起他是留级生,从前怎么不好,还交给他一些班级工作去做,适时地去表扬他。慢慢提高他在学生中的威信,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同学对他另眼相看。他主动帮助老师做事,学习进步了不少。这个孩子的转化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要多给一些温暖,用“爱”字改变他们,理解尊重信任他们。尊重和理解是培养自主品格的养料。在班上,人人都是小主人。不用老师指定,不用编排值日表,每天卫生清扫都有学生抢着去做;班上有同学遇到困难,同学们都会主动去关心、帮助……。用爱心培育孩子对集体,对他人的爱,一旦这种爱升华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那么人格大树就矗立起来了。

4、爱就是责任。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作为一个一年级的班主任,我有责任引领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有责任引领他们张开理想的风帆,驶向梦中的彼岸;我有责任引领他们插上智慧的翅膀,翱翔在无尽的天空。我在学生入校前就布置好教室,让孩子们一走进教室就会感到:我不是小孩子了,我上学了,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学习的氛围。后边的学习园地中设计了“优秀作业展示”、“小荷才露尖尖角”等几个栏目;教室的北墙上贴上了《常用汉语拼音音节表》、《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等。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许多孩子们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想了很多有趣的游戏。在辅导学生学习时,不仅要使优等生学好,也要使中等生学好,更要使学困生学好。在学校我又采取让同学教,我亲自教,让同学来考他们,我亲自去考他们等方法,促使他们来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补习,他们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刚入学的学生,不知天高地厚,只会随心所欲地玩闹。我先用各种儿歌进行常规的教育,不仅使他们了解了一日常规,而且,对他们也有提醒的作用。并且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常规教育,如:班会上、早检时、值周总结得到红旗和没得到红旗都要进行教育。这样让他们心中有常规,时刻有常规意识。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的自觉性不强,还需要时刻不放松地“看”。下课时,我先走到教室门口,站在那儿,然后目送他们一个一个走出去,还要不时地提醒,某某站排里,某某把手放下。这样的话不知说了多少。然后走出去,和他们一起玩,或看着他们玩,指导他们游戏的方法。上课时光站队就得训练好几次。就这样,渐渐地下课我不再用时时地去看着了,队伍也站得整整齐齐了。

四、个人学习: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努力学习英语,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式,给自己充电,为进行双语教学做好准备。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同时也帮助其他同志制作课件,上网查找资料等等。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以上是我一年来的工作总结,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及老师指正。我一定再接再励,努力工作。

小学数学老师自我评价范文三:

转眼间,XX年的教学工作已画上圆满的句号。本学年中,我承担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回首走过的岁月,内心有些许的欣慰,也有几分感慨。现将X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工作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特别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对于教师的基本工作还很陌生,如:怎样讲课、怎样控制课堂纪律、怎样合理安排自己各项工作、如何与家长相处等。为了早日胜任我的工作,我积极听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的课;及时向师傅请教;同时阅读许多书籍,如《中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师》等书刊,从中汲取营养,弥补我教学经验的不足。

二、教育教学工作

这学期,本人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能自觉做到认真钻研新课标、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不断学习,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

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等能力。而且在教学中及时反思,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对策。

在教学中我能够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来设计课堂教学,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数学、会用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我能够积极地采取多种策略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以保证课堂效果更有效。

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也特别重视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学生每天做的作业我都及时的批改并讲解,并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找学生改错进行复批。

三、考勤方面

本学期,我每天坚持按时上下班。学校给我安排的各项工作我都能及时到岗,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而且整个学期只请了半天假。

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怀着满腔热情积极开展工作,但是由于经验不足,我的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没有合理分配工作时间

这学期我刚参加工作,由于没有工作经验,繁杂的工作让我有点应付不来。每周要上16节课,课间或者午休就要找学生改作业,(由于我们学校是寄宿制学校,所以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不高,致使我的复批任务就很重。学生的空余时间我都得争取找一两个学生改作业。)下班之后还要批作业,还要准备第二天的课,每天都得忙到11点多钟。在众多的工作中,批改作业的时间占用太多,致使备课不够充分,同时也休息不好。

(二)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有时课前准备不够充分。

2、讲课时的语言不够简练(有时感觉个别学生没有听明白我就在啰唆的讲一遍,其实老师的语言越罗嗦学生听课的效果反而不好)。

3、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不得当。虽然我也会运用多种组织教学的方法,如小组评比,运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控制课堂,但是当课堂出现突发时间时我就没有办法了。

4、课堂上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当课堂很乱的时候我会气急败坏的摔东西。我想应该有比摔东西更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这种僵局。

5、课堂对学生回答问题语言和姿势的训练不到位,这也体现了我课堂教学的预设不足,随意性太大。二班同学这方面训练的就比较到位,那是因为在课堂上有榜样,某个学生回答问题姿势标准,声音洪亮我就大肆表扬,结果同学们回答问题时都注意姿势和声音。在一班上课时只有课堂上出现这中榜样我才会鼓励他们,而当没有榜样出现时我就没有要求,其实不管有没有榜样的出现我都应该有意识的为全班同学树立一个榜样,并且严格要求他们。

6、课堂上表扬的话语太少,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馈不到位,没有等待意识。

(三)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工作了半年,我总是感觉自己的课下个别辅导时的人员和内容的安排不够合理。每个月学校都要检查一次作业,每次检查的时候我都没有复批完,我总是在责备学生,从来都没有好好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工作方法有问题。同样是教两个班的数学,她们三个都是班主任,我应该比她们更有时间才对。想想还是自己的工作方式不对。一是改作业不及时,积累多了改起来就更难改了;二是改作业的时间和人员分配的不合理,其实每个班大约有20人的作业出错较少,可以利用课间改正,其余错的比较多的可以利用中午的大块时间改正,并且争取当天的错题当天改完。

我深知,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努力地工作,更要掌握合理的工作方法,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我们在教会学生“活到老,学到老”的同时自也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不断的提高自己,这样才能给予下一代更好的教育!我相信一个善于思考的我,下学期的工作一定会更有成效。

5.小学数学学生自我评价 篇五

一、唤起主体意识,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通过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自我发展动力机制,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学生发展提高的根本动力。在学生评价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刻不容缓,我们要让学生以一种主人翁的方式主动地学习,重视自己行为的转变和学习活动、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慢慢让学生在这种主体意识的支配下使自我评价变成自身的一种行为习惯。

二、激发进取意识,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认识自己

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学生由于受思维水平或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个体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最初进行自评的时候难以看到自己解题过程中的“盲点”。这时,学生可以从伙伴对自己的评价中,通过多渠道获得的信息了解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防止因为经常被否定而产生消极情绪,或因为经常被表扬而导致盲目自大。在实施评价时,教师一定要适时调控,不但要使个体欣赏到自己的优点,更要让其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促其认清努力的方向。如在教学“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时,我让学生尝试计算38x300,学生A是这样进行计算的:先用38乘以3得到积114,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最终得到38×300=11400。然后我们让其他伙伴讨论评价,同学B这样评价道:“他的计算方法简便,肯动脑子。”同学C也称赞他书写工整,我更肯定了他的算法,称他是班里的“数学王子”。从此,这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提高。但有些同学可能对别人提出的意见还有点不服气,这时候就需要引导学生以坦诚的心态虚心听取同伴的意见和建议。高质量地开展一次学生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教学活动的总结,更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生长点、导向和动力站。

三、通过相互评价取长补短

随着教学中平等互助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建立,课堂变得异彩纷呈。小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思维的撞击,产生了新的火花,有了新的收获,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说出优点和不足,互相取长补短,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会更全面深刻。如我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通过找20以内各个自然数的因数,让学生思考:3的倍数究竟有什么特征?学生A:“个位上是3的数就是3的倍数。”学生B:“个位上是3.6.9的数就是3的倍数。”学生C:“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然后,组织他们相互评价。学生A:“24的个位上是4,但它是3的倍数,所以我不同意B的说法。”学生C:“我认为A说的也是错的,因为15是3的倍数,个位上不是3。”学生B:“我想了想,我和A说的都不正确,C说的对。”这样的交流互动、相互评价使得每个个体的思维在相互的评价中得以撞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必须承认,假如没有这种相互的“催化剂”,教师如果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将很难引导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决定和实现自己的发展需求。

四、关注自我评价的过程彰显个性

6.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 篇六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设计小学数学的作业及实施评价方式呢? 设计趣味性的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位教育家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所以,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

例如:我们学校有一位二年级数学老师,当她教完了表内乘法口诀后,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春天到了,春天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啊!我决定明天带你们去春游。春游时大家都要带点心,这次春游的点心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去买,不要再叫爸爸、妈妈买了。下面一些食品的单价:可口可乐4元;饼干2元;面包2元;炸鸡腿5元;果冻5角……用30元买本组的点心,你计划怎样买,既要吃得饱,又要吃得好。用你们学过的知识,看哪一组安排得最合理?

这种趣味浓厚的作业,不是靠多题量或复杂计算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而是把知识点融在情景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掌握情况,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达到了训练的目的,还激发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与学习数学的兴趣。设计层次性的作业

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C,中等学生可选择B,稍差可选A。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有位教师设计了如下的作业:①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4厘米,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②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③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此种设计可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设计开放性的作业

现实生活的问题往往存在于比较复杂、信息不完备的现实情境之中,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此在作业设计中,要与现实性挑战性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创新。

如:某超市有两种品牌的豆奶正开展优惠措施:①品牌的豆奶写着“商品大酬宾,每袋1.6元,买五送一”;②品牌的豆奶写着“×××豆奶每袋1.6元,八折出售”。小明正准备买10袋豆奶,他想请你来决定买哪个品牌的豆奶比较合算?为什么? 设计自主性的作业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应享有学习的主动权。在作业设计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为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

例如:一位老师在单元复习时,让学生整理单元知识网络,并根据整理的内容设计阶段练习,分为三个阶段:一段——基本题,可参照例题编写;二段——变化题;三段——开放、实践题。并建议自己喜欢做的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组成小组合作完成。

通过这样的自主性作业,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探究事物之间联系的基本方法,增强了主人公意识。自主性作业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

设计综合性作业

教师要建立数学与其他知识领域的联系,精心设计出充满想象力的综合性作业,以此来开发学生的潜能。

学习了《税角和钝角》一课后,可以想到美术中的好多简笔画就是用非常简单的图形拼组起来的,因此给学生在黑板示范了一个,像这样用圆表示头部,用线段表示身体,用角表示四肢,一个站立的小人就画好了。教师激励学生:“相信你们一定能创作比老师这一幅更生动形象的作品来。”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合作,互换角色,一个做动作,另一人画出来表示这个动作,并且说一说你画中用了哪几种角。学生兴趣盎然,创作出很多简笔画作品。跳远的、跳舞的、做操的简笔画。学生不仅能够把动作画出来,而且指出人物中的角的名称。

优化作业评价

用常识的眼光去批阅学生的作业。我们应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去批阅学生的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常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特别是对于急需鼓励的中后学生。

“等级+简语”来评价描述学生的作业水平。这种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导向性、评价时重在激励,贵在引导,皆在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进步与不足,不断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喜欢数学的学生,一般做题较认真,能独立思考,解题方法有创造性和灵活性。对这些作业呈现这样的评价:“优+解题思路与众不同;优+奇思妙想;优+字迹工整;优+格式规范”不怎么爱好数学而且性情急躁的学生,作业一般马虎,对教师批改过的作业不认真看,错了也不想思考错在哪里。为此,对待这样的作业,评语要讲究艺术性,既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要用委婉的语气表达批评。

7.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价 篇七

实施素质教育, 并不是要改变知识及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并非要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而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所涉及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广泛的要求。因此, 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 使学生经历真正的认知过程, 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 掌握具有迁移的生动的活泼的知识结构。那么, 应该如何评价小学数学课“掌握知识”的教学, 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二、“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

1.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实;

2.感知材料的选择是否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

3.感知阶段的诱导是否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现区, 展开求知探索;

4.新、旧知识交接点的确定, 是否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 教师的点拨是否有助于激起学生“短兵相接”的思维交锋, 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

5.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 是否有利于学生省时优质地发现和理解新知的本质。

三、“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内容

1.思维阶梯的铺设是否有助于学生在揭示新知本质的求知过程中, 展开高效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

2.学生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经过了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 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又将已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3.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 学生对新知本质抽象概括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浅出, 表述具体严谨, 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4.学生在探求、获取新知中个性意识倾向性作用的发挥如何, 全员参与的竞争质量与程度怎样;

5.教师指导学生求知获取的“投入”与学生学会求知方法, 得到收获的“产出”是否成正比。

四、小学数学作业的评价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 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 检查教学效果, 调整教学方案, 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鼓励上进

学习是一项复杂的认识、实践活动。造成一些学生作业水平低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可以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相结合的批改策略。当学生通过努力, 在作业的某些方面有所进步时, 或者在特殊困难面前没有退缩, 能照常完成作业时, 就可以不失时机地适当抬高评价等级, 对他们进行鼓励, 使其体会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 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一题多改

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 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 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改, 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 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 弥补不足, 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 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

3.暂不评判

学生的知识基础, 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 即使是优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当学生的作业错误过多、过严重时, 为了避免学生作业等级太低, 心理压力太大, 以及产生知识上的脱节和恶性循环, 可以采取暂不评判等级的批改策略。等学生弄清了错误原因, 补充了所欠缺的知识, 将作业重做之后, 再进行评判。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实践与思考的学习过程, 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在学生对数学内容进行探索、实践与思考中, 教师适时地发挥评价的魅力。巧妙地运用评价, 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 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再让学生感到枯燥, 而是学生自主动脑、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 这样也就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接受知识的快乐殿堂, 更为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师逐步完成新课标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理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在这个背景下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是书面的, 可以是口头的等等。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价。从教学的效果上来讲,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 激励学生的学习, 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评价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

8.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重要性 篇八

【关键词】练习课 有效性 策略 建议

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新授课堂练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练习设计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课练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出发,设计的练习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另一方面又能够对他们进行品质培养和情感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从数学教学法的过程看,练习是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古人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练习的过程。数学更是如此,早就有“学数学”就是“做数学”的说法。事实上,整个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课课有练习,而且还有专设的练习课。可见,练习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数学练习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经。本人针对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的思考,根据自身的经验教训,提出对完善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的策略和建议。数学练习是指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以练习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课型。

目的不明、盲目多练,有许多教师仍然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对书上的练习题仅是做完了事,使练习走过场,基本上是教师统治课堂,一题一题地练习交流,不注意让儿童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思考,练习形式单一呆板,误以为学生做得越多,掌握的就越多。教学中费时、费力、低效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方式方法,许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把优秀教师、名教师的优秀教案“顺手牵羊”搬到自己的课堂上,以为“最好”的就适合自己的学生,练习教学缺少设计或根本就没有教学设计。

二、提高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的策略和建议

提高小学数学练习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所努力追求的。而提高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需要我们不断的总结、完善,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学得更愉快。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练习设计的目的要明确,思路要清晰。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设计,要注意练习的实效。选择的练习材料应该符合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促进知识巩固、有利于促进技能形成、有利于促进数学思考、有利于促进知识运用。练习的设计要突出层次,也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练习到综合练习。因此,在设计时应考虑以下的一些问题:考虑练习起点、考虑教学要求、考虑习题功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练习题的设计就是要让孩子愿意学、喜欢学。练习题的设计一定要改变过去枯燥无味、机械重复的状态,要让学生有兴趣地去学。因此,在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猜谜语、走数学迷宫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飞起来。

(二)提高数学课练习组织和调控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践情况选择可行的练习方式:巩固知识,设计发散型练习;揭示本质,设计变式练习;沟通联系,设计题组型练习;区别异同,设计对比型练习;复习提高,设计综合型练习;引伸拓宽,设计发展型练习。例如:在学习完 100 以内加减法后,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一道发展型练习,54 -( )= 4 □,75 +( )= 8 □。教师应该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高性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同时不拘泥于书本,对具有创新思想见解的学生,予以鼓励。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体会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

(三)结合实际教学,提高教师的主导作用

上一篇:《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下一篇:小学生清明扫墓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