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法试题

2024-10-06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题(共8篇)(共8篇)

1.中学语文教学法试题 篇一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学茅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时,教师要求学生归纳一下“中外不同作家的‘三部曲”’,以下不合适的是()。

A.巴金“爱情”三部曲:《家》《春》《秋》

B.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C.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

D.巴尔扎克“幻灭”三部曲:《两个诗人》《外省大人物在巴黎》《发明家的苦难》

2.教学盛唐时期两大诗歌流派时,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其代表人物,下列不合适的是()。A.王维 B.孟浩然 C.韦应物 D.高适

3.教学曹禺笔下的陈白露时,教师说她“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新女性’形象”,要求学生列举出其他“新女性”形象,探究她们在女性解放道路上的求生情结,下列不合适的是()。

A.鲁迅笔下的子君 B.丁玲笔下的莎菲 C.茅盾笔下的静女士 D.巴金笔下的瑞钰

4.学习完《木兰辞》后,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文言文修辞手法的认识,以下各位同学对文言文修辞手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A.《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千里马”喻人才,借“伯乐”喻慧眼识人才的领导。《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借“秋霜”喻白发

B.《出师表》:“臣本布衣”借“布衣”代老百姓。《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借“庙堂”代朝廷,借“江湖”代被贬往的地方

C.《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孟子二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是顶针

D.《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把“愁”比喻成“头发”,“满面尘灰烟火色”用“烟火色”比喻像烟火一样的脸色

5.学习《伤仲永》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中“利”字的用法特点,并从文中找出同类字词用法。几位学生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邑人奇之 B.父异焉

C.稍稍宾客其父 D.并自为其名

6.学习完初二下册最后一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实词“通假”现象。下列语句中没有包含“通假字”的是()。

A.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7.学生们学完《威尼斯商人》后,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请教师补充相关知识。教师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戏剧以表演性为基础,与绘画艺术紧密结合

B.戏剧三个主要特点:浓缩地反映生活、集中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发展 C.剧本阅读一般有两种方式:演员视角、观众视角 D.剧本阅读主要读戏剧冲突与人物对话

8.某教师对阅读教学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C.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D.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第一学段的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9.某教师根据选修课程“文化论著研读系列”开设了《(论语)选读》的选修课程,该教师设定的下列教学目标中,不恰当的是()。

A.借助工具书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孔子的情况、相关的文化背景 B.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对《孔子》中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 C.要求背诵在选修课程中所涉及的《孔子》的所有篇章 D.在研读过程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与他人交流切磋

10.学习《威尼斯商人》一课时,教师打算放映其同名电影的视频资料。在使用时教师的做法正确的是()。A.自习课播放整部电影,无关者可以离开教室,或者自行自习B.课上播放整部电影,边播放,教师边讲解

C.课前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剪辑,课上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播放、讲解 D.教师作为设备操作者、监督员,课上播放电影,把课堂真正完全交给学生

11.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水调歌头》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水调歌头》。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思念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思念的画;

(3)喜欢音乐的学生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思念的乐曲,并配乐朗读。第四步:读两首以月亮写思念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下对这个教学过程的综合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A.这位教师在教学中有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他为了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积极倡导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B.读完诗歌后即让学生看课文情景的投影,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个性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C.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以表演、画画、配乐朗诵等形式学习《水调歌头》,体现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理念

D.该堂课采用形式多样的内容进行教学,气氛活跃,进行了学科之间的整合,无一弊端

12.下面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对《秋天的怀念》一课中“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话的片段教学设计。阅读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师:请你们默读这句话,注意这几个动作。(老师点示“扑”)母亲“扑”下去的会是什么? 生:因为儿子不想活了,所以母亲扑下去的一定是儿子想要去死的信念。师:啊?信念?把其中的一个字换一下意义完全不同了。生:是念头。

师:好。其实,你很会联系上下文理解,那就把你理解的“扑”带进句子里,读给我们听。(生读。很有力量)师:那么,我还要问,“母亲抓住我的手”,“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 生:母亲抓住的是我想要死的念头,她想抓住我,怕我轻生。师:就把你的体会送进去,再读一遍吧。

生: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活。(生读。掌声)

生:我想补充,母亲抓住我,也是让我必须具有好好儿活下去的信念。(再读)师:请再默读这句话,看看母亲“忍”住的究竟是什么?(小组讨论)以下有关这段教学片段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教师通过引领学生品味“扑”“抓”“忍”三个动词,意在使学生体会三个动词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B.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慢慢品味三个动词,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的课程性质

C.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动词时,应该让学生自己寻找,自己在阅读中体会,在一定程度上,教师在引导中出现了越俎代庖的嫌疑

D.语文课堂上,值得反复体察、推敲、品味的语言点比比皆是,教师能够恰当地抓住这句中的三个动词,引导学生准确认知深层含义,体现了教师强烈的“语文意识”

13.在学到杜甫的《春望》的时候,有同学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话是杜甫夸张的写法,哪有人看见花就哭,看见鸟就受惊呢。下列教师评价中,最为贴切的一项是()。

A.你的理解不正确,下去再好好想想。B.真的吗?再好好考虑考虑。

C.诗言志表情,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看看这两句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什么呢?这样你还会觉得夸张吗? D.对于同一部作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理解,你的理解也是正确的。

14.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师:细读第十三章,找出体现翠翠情绪变化的词句。

生:薄薄的凄凉一胡思乱想一忽然哭起来一神往倾心一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师:翠翠为什么感到“薄薄的凄凉”?

生:翠翠觉得好像缺少了些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对以上教学片段的解读,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上教学片段。关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从原文找到阅读的答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B.以上教学片段,老师控制解读的内容和节奏,完全牵引学生的课堂行为,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C.以上教学片段,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就主动解读,师生配合默契,提高了教学效率 D.以上教学片段,充分发挥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是优秀课堂教学的示例

15.阅读以下《口语交际——讨论》的实录,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学生:(A)我是组织者。我是参与者。我是记录者。我是汇报者。(四名同学明确各自的分工)

组织者:(B)学习了童话《皇帝的新装》,同学们都对虚荣、昏庸的皇帝这个形象有了深刻认识.也知道这是作者极力讽刺的一个典型形象。那么大家能不能讨论一下除了皇帝可恶,还有哪类形象也应当是被讽刺的对象?

参与者:也讽刺了虚伪的大臣们,讽刺他们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的行径。组织者:见解独到!还有没有。还能想到谁?

参与者:再有就是骗子,他们机关算尽,以骗财骗物为营生,可恨!

参与者:再补充一下,我觉得还讽刺了平民百姓,他们是非不分,真假不辨,是愚昧无知的表现!

组织者:童话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映射,它的取材源于生活。大家都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丑角?有没有与小男孩一样的正面典型?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正确的价值取

向?请大家畅所欲言。参与者:…… 参与者:…… 参与者:……

记录者:(C)大家讨论很是激烈,我也要参与,我用30分钟根据我的记录发表一下我个人 的观点.我认为……

汇报者:(D)同学们说了很多,我来汇报一下。首先《皇帝的新装》同样嘲讽了大臣、骗子、百姓等形象,讽刺他们溜须拍马、愚昧无知等可耻行径。经过讨论,我们认为现今社会存在正面典型,当然也有许多反面教材。我们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弘扬正义观念,构建和谐社会……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A.讨论属于组织中的口语交际,讨论前需要明确各自的分工 B.组织者结合学过的内容,提出需要共同讨论的、着手解决的问题 C.记录者在讨论环节除记录之外可同时兼组织者、参与者、汇报者等角色 D.讨论的总结与汇报是讨论的必要环节,能进一步形成讨论的结果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题,第16题20分,第17题5分。第18题15分,共40分)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段,完成第16题。

师:在这篇课文里面有很多的多音字,你会读吗?(屏幕映示:鸡冠花率领场地几场)

师:第一个谁来? 生:鸡冠花。

师:“冠”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作第一声,谁知道“冠”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是指头冠。师:这是谁的头冠呢? 生:花的头冠。

师:这么理解也可以,像这样表示帽子或是像帽子一样戴在头顶上的东西,咱们就读作“冠”。你能给“冠”字再组几个词语吗?

生:皇冠。生:王冠。

师:真好,徐老师也积累了几个,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屏幕映示:衣冠皇冠张冠李戴怒发冲冠)(生齐读)

师:第二个多音字谁来读? 生:率领。

师:这个“率”字可不好写,举起手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上面点、横,中间的部分可要注意了,撇折撇折点、点提、撇点,下面再写一个“十”。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在数学里面,咱们经常听到,读什么?

(板书:率)

生:读“率”。效率的“率”。师:很好,接下来的两个词语,谁会读? 生:场地,几场。

师:你读得很正确,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同学们读一读。(生齐读)师:很好,咱们把这两个词语送到课文中的句子里,一起来读一读。

师:多音字读准确了,现在请你用一两个词语说一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诗情画意和田园诗情。师:真美呀!还有吗? 生:景色宜人。

师:是呀,咱们作者也用了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你能不能从文中快速地找出来?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生: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师:找得准确,声音又好,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师:(板书:独特)这“独特”是什么意思?谁知道? 生:奇特,与其他地方的风景都不一样的。

师:(板书:迷人)你是这么理解的,真好!那“迷人”又是什么意思? 生:使人沉醉在美景当中。

师:美丽的景色才能让人感到迷人。那在课文里面,哪些句子让我们感受到这是独特的又是迷人的风景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把你觉得描绘“独特”“迷人”美景的句子用笔画出来。

师:刚才啊,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找到了这么一句话。(屏幕映示: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这么长的句子,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句子读得真流畅啊!咱们结合这一自然段里前面的句子读一读,看看你好像看到了哪些画面?(生读)

师:乡下人家的这些美景是用什么来装饰的呢? 生:用搭瓜架来装饰的。师:瓜架是什么颜色? 生:绿色。师:上面还结着——

生:不同的瓜,有不同的颜色。师:还有什么东西?

生:乡下人家是用植物编成的瓜架来装饰房屋的,上面还有青的红的瓜,还有它们的绿叶和藤。师:这些颜色搭配起来—— 生:十分漂亮!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我请第二排的同学来读一读,好吗?(生读)师:乡下是用瓜、藤、叶来装饰的.它和城里的装饰一样吗? 生:不一样。师: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生:在城里,人们都是住在门前有两个石狮子或者旗杆的房子里,显示自己富有。而农村却是用瓜架来装饰家门前的。

师:真不错!作者是这么对比着写的,他就是这么对比着说的。真棒!来,咱们再一起读读这句话。(生齐读)师:很好。看了这样的景色,难怪作者会说——(屏显: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生齐读)

师:你还觉得哪些地方的景色是很美的?

生: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师:这也是一个长句子,同学们找到这句了吗?(屏幕映示: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咱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读得真流畅啊!咱们是八年级的孩子了,徐老师觉得读得流畅是应该的,如果能读出自 已的疑问来就非同一般了!谁能读出自己的疑问?别急,轻轻地再读一读这句话。(生读)师:你有什么疑问?

生:他们为什么不种别的好花呢? 师:你觉得这些花怎么了? 生:我觉得它们太朴素了。

师:太朴素,太普通了是吗?谁知道他们为什么要种这么普通的花呀?

生:我觉得即使他们种再普通的花。也是他们一家人辛辛苦苦种的,透露出浓浓的亲情。师:你还从种的花里面看出他们乡下人在一起是非常—— 生:和谐,快乐,开心。师:你真会读书啊!还看出了什么?

生:为什么这些朴素的花可以显出几分华丽?

师:这真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呀!是的。为什么这些朴素的花中带着几分华丽呢?朴素在文中指什么? 生:文中指的是十分普通。

师:很普通,显得朴素是吗?这是你的理解,真好。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是指文中的这些花很普通。

师:跟刚才那位同学一样,因为花很普通显得朴素。那华丽又指什么呢? 生:因为花种在乡下人家就显出独特的风景。

师:好一个“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呀!老师想问咱班的同学,这“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是什么意思?不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图片,请你来欣赏一下这四种花,(屏幕映示:芍药凤仙花鸡冠花大丽菊)它们是在什么季节开放的,你知道吗?

师:春天来了,芍药开了。凤仙花和鸡冠花是在夏天绽放笑脸的,大丽菊则是在—— 生:秋天。

师:在秋天绽放自己的魅力,这就叫做“依着时令,顺序开放”。咱们一起美美地把这段话读一读,好吗?(生齐读)

师:女孩子一定是特别爱花的,女孩子一起来读一读,好吗?(女生齐读)问题:

16.以上是某语文教师有关《乡下人家》一课的教学实录片段,请认真阅读从中任选一个教学环节进行评价。并说说这篇教学实录对你有什么教学启示。

下面是一位初中三年级学生在一次模拟考试中的考场作文。阅读并完成第17~18题。我的环球之旅

①睡梦中,一个飘渺的身影模糊了我梦乡的意境,旅行女神的摩挲掠过我的面颊,我从梦中惊醒,那是一年一度的旅行大会,我在这位天界的使者盛情邀请下,开始了一段独特的环球之旅……

第一站:悉尼

②我在炙热的阳光下睁开了好奇的眼睛,哇!旁边的沙滩上满是激情嬉戏的金发美女,她们舞动的身姿仿佛勾勒出澳大利亚人民的奔放与热情。我拍拍身上的沙粒,发现远处尉蓝的天空下湛蓝的海水澎湃出澳洲人的英勇与胆识,几位滑板高手在层层的海浪中尽情展示,游刃有余。当我还沉浸在男孩们的飒爽英姿中时.许多当地人把我邀请进一场沙滩排球赛中……

③在悉尼,我体会到了生命的韵律与节奏。第二站:伊拉克

④这是一个从天堂到地狱的蜕变。我挣扎着从一堆土堆中爬出,但当我刚钻出头时,惊恐地发现四处是黑压压的枪口和武装分子狰狞的面孔,他们的脸上凝聚暴虐、残忍、狼一般凶狠的目光,任何一次与他们不小心的对视都会引发我极度的惊恐!突然,我发现手上湿湿的,伴随着一股刺鼻的腥味,我发现我身旁躺着一位阿拉伯男孩——迥迥有神的大眼睛被脸上的血模糊了轮廓,乞求生存的意念使得他的嘴在死亡的那一刻想要喊出生存的渴望。我震惊了,陷入深深的悲愤中。

⑤在巴格达,我重新审视了战争邪恶的脸庞,求生的本能加剧了我对和平的向往。第三站:阿姆斯特丹

⑥这是一个宁静而优雅的小镇,清新的空气激活了我的意念。我在这儿真正发现,原来地球上还有一块未被污染的圣地。人们骑着自行车穿梭忙碌于紧张的工作生活,在街上,我看不见一辆排尾气的小汽车,地上找不出任何令人恶心的污迹。人与人之间,洋溢着快活的笑容。在荷兰,我发现想要拥有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需要用行动与爱心去灌溉。

⑦第四站的里约热内卢,第五站的巴黎……我走马观花地游遍了整个世界。

⑧这不仅是一次难忘的旅行,更是一次给我启迪与警醒的学习之旅:我相信祖国是一个泱泱大国,它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源,也拥有其他国所没有的自然资源。它正孕育着一场伟大的变革与崛起,但在这腾飞的过程中,它需要借鉴国外的许多优点:人文的和谐,环境的和谐……

⑨我感到作为新一代祖国的接班人,我们更需担负肩上的使命:促进世界的发展,为世界人民带来和平。感谢旅行女神给我一次环球之旅的机会,我在旅途中,发现了美好,采撷了动力。

问题:

17.请从②④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⑥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改正。18.请结合该生习作的一个亮点进行点评。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湖心亭看雪》原文: 湖心亭看雪 张岱(明)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挈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课后练习

一、背诵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2.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二、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单元导语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诱人,共同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技术境界。

学生情况 八年级.48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条件

教师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问题:19.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20.根据上述材料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

21.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给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A项,巴金“爱情”三部曲是《雾》《雨》《电》;“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故A项错误,当选。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盛唐两大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盛唐时期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故A、B、D选项正确。C项韦应物则是中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故C项错误,当选。

3.【答案】D。解析:D项,巴金笔下的瑞钰是“传统型女性”。

4.【答案】D。解析:《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所以D项错误。

5.【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利”和C项中的“宾客”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宾客之礼待其父”。“利其然”为“以其然为利”,意为“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故正确答案为C。

6.【答案】B。解析:A项中“亡”通“无”,C项中“帖”通“贴”,D项中“扳”通“攀”,B项没有通假字,故选。

7.【答案】A。解析:B、C、D三项均正确分析了戏剧、剧本的特点,故选择A项。

8.【答案】D。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并没有明确规定“让第一学段的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故D项错误,当选。

9.【答案】C。解析:选修课的设计目的在于更好地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应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不宜强制要求,故选C。

10.【答案】C。解析:在使用多媒体资料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根据课文内容及时引导学生学习,故D项的“教师作为设备操作者、监督员”错误,排除。对于视频资料的使用,应是有选择的,尤其是在课上播放时,应和课文内容有关,否则达不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目的,故B项错误,排除。A项的“无关者可以离开教室,或者自行自习”错误。在使用视频资料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让学生各自为政。故正确答案为C。

11.【答案】D。解析:这则教学看上去形式多样,实质上只是使课堂变得热闹而已,对诗歌的学习理解并没有很大的帮助,甚至有点本末倒置,丧失了语文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2.【答案】C。解析:此案例中,这位教师具有强烈的“语文意识”,能够敏锐地洞察关键字词在文中的丰富意旨,引领学生重锤敲击。在引领过程中不是越俎代庖,而是利用课的通感技术不断地启发:“扑”下去的会是什么?“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忍”住的究竟是什么?总是仔细地倾听,热情地激励,当学生说出“信念”这个词语时,能够及时察觉不妥,及时引领学生转换思维,从而正确领会。

13.【答案】C。

14.【答案】B。解析:这种解读,虽然形式上是学生自己从原文中找到答案来回答,但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回答问题。全是跟着老师亦步亦趋,老师控制解读的内容和节奏,老师让学生去解读什么问题,学生就去搜寻什么答案。学生的解读非常被动,没有充分发挥其主体性。

15.【答案】C。解析:记录者在讨论环节中必不可少,不可同时兼组织者、参与者、汇报者等角色。

二、案例分析题

16.【参考答案】

(1)字、词教学环节的评析示例:

字、词是构成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强化字、词教学是每个年级都要重视的一项语言训练。这位老师能够遵循字、词教学的一般规律,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掌握字形,了解字义。努力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能够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扩大学生的认知领域。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场地、几场”的意思。但在引导学生自我感悟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比较、区分场地的“场”和几场的“场”意思的不同。

(2)阅读切入环节的评析示例:

教者巧妙地抓住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由点到面,通过对“独特”和“迷人”的理解,层层剥笋,步步深入。这样,既能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又为下面引领学生自觉地走进文本,深入探究做好铺垫。

(3)体会乡下人美丽、独特的田园诗情环节的评析示例:

“循文明像体情悟道”是语文教学的规律。教者引导学生通过三读文本,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乡下人家美丽、独特的田园诗情。一是从整体入手读课文,让学生透过文字的描写,先找出美丽的画面;二是边品边读边比较,通过聚焦对“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等词的细细咀嚼、品味.乡下人家鲜明的色彩和独特的装饰,清楚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三是反复诵读中心句,加深理解,升华情感。“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既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感慨,也是学习者内心深处情感的自然渲淌。

(4)有关引导学生思考环节的评析示例:

“学贵有疑。”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此处教学,教师以疑促思,通过深入思考,学生发现了“为什么这些朴素的花可以显出几分华丽”这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当讲则讲。薛法根老师说,学生已经知道的,教师可以不讲;教师反复讲,学生仍然难以理解的,教师现在可以不讲。从此处的教学来看,教师的讲有必要。“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这句话学生难以理解。作者所列举的“芍药、凤仙花、鸡冠花、大丽菊”这几种花,孩子有的可能没有见过。教师通过映示图片,语言介绍,来填补学生生活经验的欠缺,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对“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的感受就大打折扣。考生任意选择一个环节进行评析即可。

教学启示:

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简明教学目标,简化教学环节,扎实开展言语实践训练活动,语文教学才能走向“高效”。这位老师的教学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1)整体入手,聚焦一个问题。好的教学应当是作者的文路、教者的思路、学生的学路和编者的意图“统为一体”。教师要从整体上深入研读教材,找到一个主问题作为教学的抓手,统贯全篇。然后再围绕主问题大胆取舍教学内容,开展言语实践活动。本课的教学,徐老师是以课文后面的中心句为切入点,提出“哪些句子让我们感受到这是独特的又是迷人的风景呢”作为主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读书,不断探究。

(2)品词析句,突出言语训练。语文的“根”在哪里?就在“语”和“文”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穿越在言语的丛林中,通过“品词析句”和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活动,获取文本的精、气、神,获得言语能力的提升。

(3)找准基点,关注学情。语文教育专家徐根荣说:“我们的课堂不是缺少老师的‘教’,而是缺少学生的‘学’。谁能改变教学的这种不正常的状态,谁就能取得有效教学的主动权。”过去,我们过多重视 10

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应当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研读教材,找准教材韵重难点和言语发展的生长点。根据学情,选取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催生学生的言语智慧之花。

17.【参考答案】

错别字:“尉蓝”应为“蔚蓝”;“迥迥有神”应为“炯炯有神”。病句:人们骑着自行车穿梭忙碌于紧张的工作生活。应改为:人们骑着自行车穿梭在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之间。18.【参考答案】

这是一篇独辟蹊径、思路新颖的考场佳作。大胆的创新和别出心裁的构思是这篇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作者采用“环球旅行”的形式,巧妙又新颖地诠释了当今人们耳熟能详的主题:人文的和谐,环境的和谐——这是小作者在游览了时尚的悉尼、血腥的巴格达、宁静优雅的阿姆斯特丹……后向我们讲述自己的本意——“这不仅是一次难忘的旅行,更是一次给我以启迪与警醒的学习之旅”。综观全文,立意明确,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结构稳健,语言简明,叙写流畅,反映了作者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这位考生能洋洋洒洒地谈古说今,且语言流畅,用词精炼,这充分体现了考生本人丰厚的文化底蕴,从更多的层面表现了小作者对生命、环保意识的认识广度和深度,得到高分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三、教学设计题 19.【参考答案】

手法:前者属白描,西湖奇景与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后者属烘托手法,景为人设。感情:前者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后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20.【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②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

③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感觉诗情画意,学习白描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寻求人生的启示。设计依据:

①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的要求,将“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设定为知识目标。

②本文作为一篇写景散文,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将景色抒描绘得淡雅流畅,语言清理自然,所以讲“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感觉诗情画意,学习白描手法”作为过程与方法目标。

③初中生的情感丰富,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处于确立时期,通过语文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讲“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寻求人生的启示”作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1.【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

一、刨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而名扬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同学们能不能找出几句描写西湖的诗句呢?(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潆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自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们发现诗文多描写西湖春的娇,夏的艳.对秋冬的萧瑟与凄清很少提及。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却与众不同,描写了西湖美丽的雪景。

今天就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吧。(二)作者简介(三)解题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四)检查预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1)一字多义:

①余拿一小舟:撑,划;上下一白:全白。②是日更定:是,这;是金陵人:是,判断动词。

③是日更定: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焉得更有此人:更,还。(2)词类活用:

客此:客,客居,名词作动词。

2.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整体翻译课文。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1.提问:舟子是如何评价张岱的?(“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字概括呢?(“痴”)2.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看出“相公痴”?(1)“是日更定”——说明时间之早

(2)“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3)“独往湖心亭看雪” 3.寻找“痴似相公者”。

(1)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脱世俗的情趣,那有人懂吗?(有,湖心亭上比他早来的两个金陵人懂)(2)作者是怎么介绍这两个人的?一起找出来。(3)作者与两位金陵人在湖心亭巧遇时的心情如何? 4.品美景

(1)在“崇祯十二月”“大雪三日后”的“更定”时分,三人在湖心亭看雪,真是真正的“痴迷人”,那么,湖心亭的雪景值得他们的“痴”吗?(值得)

(2)找出描写雪景的语句,读一读。“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讨论:这段景物描写虽只有两句话,但写得很美,意蕴也很深远。请你结合朗读体会,细细品味它的美,分别说说它们美在哪儿?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语言生动形象、华丽优美吗?(不,相反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这种写作方法就称之为白描)

2.那怎么理解“自描”的手法呢?你们可曾听过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白描”就是“淡妆”,有时“淡妆”比“浓抹”更见风韵。

3.迁移训练,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才是“淡妆”(白描),并说说白描的作用。如: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自描)

②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③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五、课堂总结: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结束语:

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入相映成趣。白描手法的运用更是恰到好处,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三题。

2.中学语文教学法试题 篇二

关键词:文言文,翻译,教学

2002年之前高考文言文翻译一直是设置四选一的选择题,考查考生对句子在文中意思的理解。因此,考生的得分率比较高。但是自2002年以来,文言文翻译的题型发生了变化,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翻译。之后一直沿袭下来,分值竟达到10分。这种题型不仅考查学生对原文的理解能力,而且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既要学生会读,又要学生会写。这种变化明显地提高了要求,加大了难度,基于此,我们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有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训练。

一、把握关键词的教学

浏览这些年的高考卷,不难发现文言文翻译题总是设置几个采分点,这几个采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即重要实词、虚词等。所谓关键的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语,其中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只要这几个关键词解释准确,整个句子的翻译就迎刃而解了。如:

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要求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翻译为现代汉语。而该年的参考答案中规定:“以一人”的“以”、“毁”、“去”三处,译对一处得1分。一句翻译总共5分,三个关键字就3分。因此,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需要教会学生对关键词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并要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使之能准确捕捉、理解这些词。这些关键字主要有四类:

1. 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教学大纲规定的那些重要的实词和虚词是历年高考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地方。例如:

(2004年全国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祉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2)隐处穷泽,身子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第(1)句中“比”、“籴”,第(2)句中“穷”、“就”四个实词就是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掌握的。只有平时让他们掌握了,他们才有可能准确翻译出来。

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试大纲18个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而、以、于、因、用、乃、其、为、则、之”等,考前应当注意把它们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强化训练以加深印象。如: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2004年全国卷)

句中的“而”是连词,与后面的“则”搭配构成假设关系的复句,所以,在翻译时就要用“如果……就会”这个表示假设复句关系的关联词来体现,否则就要失分。

对于这些关键词,翻译时首先一定要联系全文,特别要结合上下句语境仔细推敲,以防误译。其次要准确地运用“组词法与替换法”完成文言向现代汉语的转录。

2. 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词语。

文言和白话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表现在词义上,是那些跟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词汇。如那些表现自然现象,时令、数目、常用工具等的词,它们的古义一直沿用至今,这些词对阅读和翻译不会有妨碍。另外有一小部分词语,文言文里虽常用,但随着那些旧概念、旧事物的消失而消失,白话已不再使用,如“薨”(称诸侯死)、“贲”温(木制的战车)等。这部分词,我们虽然较生疏,但通过查字典就可明了,不会造成望文生义、曲解文意的错误。在阅读和翻译文言文中遇到的一个主要障碍是那些古今字形相同,读音也相同或相近,可是含义和用法发生了较大变化的词,包括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等词语。我们只有弄清楚了这一类词古义和今义的差别,才能比较正确地阅读和翻译文言文。如,《出师表》中的“卑鄙”是两个单音词,“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陋,无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变为贬义词。又如“然谋臣与爪牙之上,不可不养而择也”(《国语·勾践》)中的“爪牙”是“英勇善战的将士”,褒义词;现在则比喻坏人的党羽、帮凶,变成了贬义词。

3. 活用词语。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包括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等,翻译时务必要突出它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判断词类活用的方法,否则,学生在考试中无处下手。如:

(2003年全国卷)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此题能否得分的关键就在于能否看出“廷”和“面”是“名词作状语”,“从”是动词,“面”是名词,而“面”和“从”又不构成主谓关系,所以可以判定他们之间是一种修饰关系,所以就应该翻译为“当廷”、“当面”。

4. 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古代汉语复音词的一种。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是这样解释的: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判断偏义复词的意义究竟偏在哪个语素上,没有一定的规律,只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判断。我们在教学当中应该把课本当中的偏义复词归纳总结出来,强化学生这类词语的意识。例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等等。

二、强化学生特殊句式意识

特殊句式的翻译,也往往是命题设计的重点之一。特殊句式包括被动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省略句、判断句等。这些句式几乎都有句式标志,在翻译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抓住句式标志作出准确的判断,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加以适当调整。如:

(1) 吾为物所苦(2006浙江卷)

(2) 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全国卷)

(1) 当中“为……所”就是解开该句翻译的钥匙,它是一种标准的被动结构句式,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把被动含义翻译出来。 (2) 中的“之”是宾语前置标志,该句应译为“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吧?”

三、注意加强修辞教学

古人十分重视借助修辞表达意思,有些词语因修辞而使意义有所变化,所以当古文中出现一些修辞格,如比喻、借代、委婉、排比、互文等,在翻译时要力争传达出这种技巧,把原文的意义表现出来,把原文人物的神情气态、事情的细节性状反映出来,做到形象生动。如“金城千里”中的“金城”,就不能译为“用金子(或金属)修筑的长城”。若保留比喻,可直译为“像钢铁般的城墙”;若不保留比喻,可直译为“坚固的城墙”。又如“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战》),“会猎”绝非是“会合打猎”,而是“要和对方打一仗”。再如“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并不是“主人下了马,客人在船上”。这是一个互文句,译是要把“主”“客”二人的行为合并起来,“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上了船”。翻译时一定要把句子的含义揭示出来。

以上几点是本人在教学当中的心得体会,在教学当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希望它能对大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法, 2005, (4) .

3.中学语文教学法试题 篇三

1.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_____。

A. 汉语和汉字

B.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 汉语和规范汉字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由_____颁布。

A. 国家 B. 研究机构和语言学家

C.研究机构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_____。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 基本的生活用语用字

B. 基本的教学用语用字

C. 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4. 1988年1月26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包括常用字和次常用字共_____个汉字。

A. 3500 B. 7000 C.9000

5.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京语音指的是_____。

A. 北京话的语音系统

B. 北京市民的实际语音

C. 北京市周围地区的语音

6. 国家当前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_____。

A. 大力提倡,重点普及,逐步提高

B. 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C.大力推行,重点普及,逐步提高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中有关语言的规定是_____。

A.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B. 国家推广北京话

C.国家推广现代汉语

8. 经国务院批准,从1998年起,每年_____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A. 9月份的第1周

B. 9月份的第2周

C.9月份的第3周

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_____。

A. 汉语和汉字的规范和标准

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C.汉语方言和汉字的规范和标准

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我国各民族都_____。

A.只能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B.有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

C.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

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机关以_____为公务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汉语和汉字 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普通话和汉字

1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公共服务行业以_____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A.常用汉字 B.规范汉字

C.简体字和繁体字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_____为服务用语。

A.普通话 B.普通话和当地方言

C.当地方言

1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_____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A.注音字母 B.《汉语拼音方案》

C.国际音标

15. 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_____。

A.国家的规范和标准

B.群众约定俗成的习惯 C.个人习惯

16. 根据《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指出下列三组词语中有不规范词形的一组_____。

A.拓展、拓片 B.检查、检察

C.标志、标识

17. 在普通话中,“发”字在下列三组词语中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_____。

A. 发生、发现、开发

B. 发生、发扬、理发

C. 发型、发育、奋发

18. 在普通话中,下列三组词语中每个字的声母都是卷舌声母的一组是_____。

A. 成人、手术、暂时、展示

B.师生、战术、顺畅、生产

C.神州、注释、珠算、申诉

19. 在普通话中,下列三组词中每个词中的两个字声母既有n又有l的一组是_____。

A. 南宁、留恋、牢笼、扭捏

B.女篮、连年、嫩绿、努力

C.琉璃、泥泞、拉链、奶牛

20. 在普通话中,下列三组词语中所有的字都读去声的一组是_____。

A.酝酿、话剧、变质、请帖

B.任命、教室、茂盛、笑话

C.校舍、记性、锻炼、即兴

21. 在普通话中,下列三组词中两个词不完全同音的一组是_____。

A. 电子、垫子 B. 室内、市内

C. 品味、品位

22. 在普通话中,下列三组词中所有字的声调都是上声的一组是_____。

A.俭省、管理、处暑

B.而且、美好、首脑

C.缓解、违反、雨水

23. 在普通话中,下列三组词中所有字韵母都相同的一组是_____。

A.进行、亲近、清新、信心

B. 风筝、奉承、升腾、逞能

C. 轰动、冷冻、生动、工农

24. 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下列三组字中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_____。

A.纵(zònɡ) 屹(yì) 硕(shuò)

B. 爆(bāo) 堤(tí) 芒(mánɡ)

C. 莠(yǒu) 盟(ménɡ) 沫(mè)

25. 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下列三组词语中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_____。

A.畜(xù)牧业 流血(xuè)事件

B. 六畜(xù)兴旺 猜度(duó)

C. 流了血(xuè) 畜(chù)养

26. 根据《简化字总表》,下列三组简化字不作简化偏旁用的一组是_____。

A.爱、备、虫、车

B. 办、蚕、丑、丛

C. 从、贝、风、农

27. 根据《简化字总表》,下列三组简化字可作简化偏旁用的一组是_____。

A.儿、导、点、斗

B. 飞、环、号、个

C. 会、车、门、万

28. 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下列三组成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_____。

A.锐不可当(dǎnɡ)少不更(ɡēnɡ)事

B. 排难(nàn)解纷自给(jǐ)自足

C. 俯首帖(tiē)耳弹冠(ɡuàn)相庆

29. 下列三组词语中,写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_____。

A.立竿见影、撑杆跳高、高秆作物

B. 发愤图强、发奋读书、奋不顾身

C. 过渡时期、渡过时光、度日如年

30. 下列三组成语中,写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_____。

A. 按部就班、风驰电掣、厉兵秣马

B.三顾茅庐、永往直前、戮力同心

C.同心胁力、班门弄斧、黄梁一梦

31. 下列三组词语中,写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_____。

A.好像、覆印、与人口实、声色俱厉

B.气象、复写、授与勋章、变本加利

C.塑像、覆盖、免予处分、再接再厉

32. 下列三组词语中,写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_____。

A. 荷花、荷塘、荷包

B.辩论、答辨、辨别

C.杭州、苏州、亚州

33. 下列三组成语中,写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_____。

A.不记前嫌、别俱匠心

B. 法不责众、汗流夹背

C. 扶摇直上、爱屋及乌

34.根据《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指出下列三组词语中词形都符合规范的一组是_____。

A. 彻底、毕恭毕敬、勾划

B.跌交、辜负、发人深醒

C.百叶窗、出谋划策、披星戴月

35. 根据《简化字总表》,指出下列三句话中含有不规范字的一句是_____。

A.不要掺假! B.烟雨空

C. 按语写得精彩!

36. 根据《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指出下列三组词语中词形都符合规范的一组是_____。

A.戴孝、伏罪、热中于

B.带孝、塌实、疲塌

C. 踏实、服罪、热衷于

37. 根据《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指出下列三句话中含有不规范词形的一句是_____。

A.今天天气份外好。

B.战场上硝烟弥漫。

C. 作风疲沓。

38. 根据《简化字总表》,指出下列三组词中没有简化字的一组是_____。

A.前后、奋斗 B.后来、搏斗

C. 皇后、北斗

39.下列“堵塞、确凿、阐述”的三组注音中正确的一组是_____。

A.dǔsè quèzuò chǎnshù

B.dǔsāi quèzáo shànshù

C.dǔsè quèzáo chǎnshù

40. 根据《简化字总表》,指出下列三句话中说法正确的一句是_____。

A.“迭”“象”不是“叠”“像”的简化字。

B.“复”“尝” 是“覆”“赏” 的简化字。

C.“余”“折” 不是“馀”“摺” 的简化字。

41.下列三句话中,说法正确的一句是_____。

A.“春晖”“朝晖”“斜晖”中的“晖”不是规范字。

B.“翦”“於”“邱”作为姓氏用字是规范字。

C.“彷徨”中的“彷”不是规范字。

42. 下列“蓓、蹒、龋”的三组注音中,注音正确的一组是_____。

A.péi、mán、qǔ

B.bèi、pán、yǔ

C.bèi、pán、qǔ

43. 下列三句话中,正确的说法_____。

A.同笔画的字排列先后按起笔笔形“横、竖、撇、折、点”为序。

B.同笔画的字排列先后按起笔笔形“横、竖、撇、点、折”为序。

C.同笔画的字排列先后按起笔笔形“横、竖、点、撇、折”为序。

44. 根据《GB13000·1字符集汉字折笔规范》,指出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_____。

A.“乃”的第1笔是“横折折折钩”

B.“及”的第2笔是“横折折撇”

C.“买”的第1笔是“横撇”

45.下列各组字中,每个字都是四画的一组是_____。

A.区、长、马

B.牙、丐、屯

C.鸟、世、忆

46.下列三个字中,笔画数说得正确的是_____。

A.“像”字14画 B.“婢”字12画

C.“嚓”字17画

47.下列词语中,“叠”字用错的是_____。

A. 层峦叠嶂 B.佳作叠出 C.叠罗汉

48.下列词语中,“雀”字用错的是_____。

A.雀巢鸠占 B.欢呼雀跃 C.鸦雀无声

49. 下列各句中,问号使用正确的是_____。

A.你怎么能这么说呢?

B.妈妈问我今天去不去上学?

C.我不知道这些年他是怎样过的?

50. 下列各组中,数字使用正确的是_____。

A.白发三千丈、二十挂零、公元前八世纪

B.48岁、550名、八月十五中秋节

4.中学语文教学法试题 篇四

次教学质量分析试题

一.书写题(4分)

1.将下列两个词语写在相应的田字格中。(要求: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二.积累和运用(29分)2.选择题(8分)

①下列短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无动于衷 再接再厉 惹是生非 一筹莫展 B.别出心裁 原形毕露 阴谋诡计 眼花瞭乱 C.迫不急待 莫名其妙 手足无措 投机取巧 D.走投无路 相形见拙 巧妙绝伦 销声匿迹 ②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阵轻风拂过,枝头的果子津津有味,令人垂涎。.... B、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C、柜台里的点心有二十几种,真是不计其数。.... D、全校同学聚精会神,目不暇接地聆听着科学家精彩的学术报告。....③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

C.当前,青少年非常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使用,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

D.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

④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花了很长时间研究这个词。现在我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 B.主人用山泉水沏上一杯碧螺春,茶里面有一股清香的新竹的气息——事实上这里连空气也充满着竹的清香。C.“很遗憾,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他说完继续向前走去。D.他是第一○一空降师——巴顿英雄部队的,约摸二、三十岁。3.诗文默写(8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②____________________,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竹里馆》)

⑤《春夜洛城闻笛》中,表明李白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木兰诗》中概述战斗悲壮激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名著知识检测(6分)

①(人名)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1分)

②.《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善良的阿廖沙,的外祖母,的外祖父,的舅舅们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3分)③.在如此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里,阿廖沙没有被压垮或变化,反而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5.综合性学习(7分)

在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的活动中,刘慧阅读了钢琴家郎朗的自传《郎朗,千里之行》。下面是书中的一个情节,请阅读后答题。

春节快到了,即便是工厂工人,这时也会休假回家探亲。我想和母亲、姥爷、爷爷、奶奶一起过春节,和亲戚家的孩子一起吃饺子,看电视上的春节联欢晚会,那是我们除夕的必备节目。我已经有六个月没见到母亲了。

我问我爸:“我们就回家一两天还不成吗?”“不成。时间都花在坐火车上了,得少练多少小时的琴。”“那妈妈不能来吗?”“不能。”“为什么不能?我知道她想来看我。”“因为她要上班。”“她不能休假吗?”“不能。”“连一天都不能?”父亲坚持道:“如果她来这儿,她会影响你报考音乐学院。她会让你分心。她会惯着你。她的溺爱会削弱你的意志。你现在比以前坚强了,但你还得更坚强些。一个宠你的妈妈只会动摇你的决心。”

①刘慧说:这样的父亲太无情了,用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孩子不可取。要是所有的爸爸妈妈都这样逼孩子练琴,那简直不堪设想。

你不同意刘慧的观点,便说:(2分)

②郎朗,国际著名钢琴家,被美国权威媒体称作“当今这个时代最天才、最闪亮的偶像明星”。联系上面的情节,能否引用一句名言来谈谈你对“天才”的认识。

(2分)

③你最崇拜的“星”是谁?请简述他(她)的成就。

(3分)

三、阅读理解(47分)

(一)齐刷刷的目光(11分)

①岁月如歌,心灵的历程如一叶孤舟,停泊过温柔恬静的港湾,也经历许多惊涛骇浪。每个人的心中总有一些无法抹去的伤痕。

②四年前,我无缘参加高考,因为我预考的分数离分数线都还差二百多分。我并没有痛不欲生,在那个偏僻的山沟里,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上大学,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上大学。

③接下来,像其他学生一样,父母要我去复读。我呢,要我去我就去,反正再考不上父母就死了心。母校肯定是不要我的,因为老师知道我是连预考都没通过的差生,后来,父母托亲戚帮我联系另一中学,称我高考只差几分。于是我便来到了那个中学读补习班,稀里糊涂读了几天,和以前读书没什么区别。这一天上午,补习班的彭老师,一个胖胖的却很认真的老师,在讲台上大声宣布我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勒令我立刻滚蛋,因为他在县教委查过我的分数,发现我连预考都差十万八千里。当时我坐在教室的后面,全班同学齐刷刷地都回过头来看着我这个混进高考队伍的倒霉蛋。

④那一刻,教室里静得可怕,空气都凝固了,我感觉老师和同学的目光都像利剑一样,我已经没有勇气再赖着不走了,在极度的羞愧中我不知道我是怎样离开教室的。回家的路上,阳光暴晒,分外刺眼,我的眼泪在无声地流个不停,我感到心也在一滴滴流血。我发誓,如果不考上大学,誓不为人。

⑤想读书了,却没有学校接受我,我惶惶不可终日。忽然有一天,一个同学来邀我去湘乡读补习班,于是我跟着她来到了湘乡。

⑥在一个四面漏风破庙似的教室里,我开始疯狂地读书。我知道,我面临的比赛,别人都快接近终点了,而我此时还刚开始跑,我只有拼命地跑、不停地跑,才能赶上和超过别人。强烈的信念使我不知疲惫不分昼夜地读书,早上我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晚上我一个人还在点着蜡烛看书。头发长及披肩也浑然不觉,因为,我就压根儿没照过镜子……

⑦第二年,我以班上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大学,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以后的日子里,当小有成绩沾沾自喜时,一想起当年老师和同学们那齐刷刷的利剑穿心般的目光,我便不再得意,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

6.试用文中的语句简要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经过① ② ;结果。(4分)7.第①段中画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句中的“伤痕”指的是。(2分)

8.从文中找出一个与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即。(1分)9.联系全文看,使“我”“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的因素有哪两个? ① ②。(2分)10.最后一段中画线的语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2分)

(二)熬 药(16分)

所谓的药大都是些亡去很久的草。长得正好的草是不配叫药的,即使硬放进药屉里,不久它也会烂掉,因为它末经晒、烘、焙或炒——九九八十一劫,少了一劫,也不能成药。

所以药都身世沧桑。身世沧桑的药只能以文火慢熬。我喜欢这个“熬”,“煎药”的煎太轻薄,与药的身世不协调。

急火出菜,文火出药——饱经沧桑之心,除了以文火轻拢慢捻,是断不能把它再打开了——且看文火在药锅下缭绕——缭绕成花的瓣,那么锅中药就是瓣中蕊了,熬着,熬着,蕊心舒开,尘封已久的沧桑便一丝一缕地倾吐出来。

越王勾践很善于用文火熬药。越国病入膏肓,他却不慌不急,他用了二十多年的光阴,来熬一服复国之药。伍子胥在这方面可就逊色了,他输在一个“急”字上,一急,药糊了。急火攻心,自己当然也在劫难逃。

沧桑是苦涩的,所以药都苦。苦药祛病。

魏征是个善献苦药的人。唐太宗善喝苦药。虽然有时他也会紧皱眉头,但他最终还是咽了下去。纣王咽不下去,渐渐就百病缠身了。病是潜伏着的阴谋,肉眼一时半会儿很难看到,它一旦现出山水,就势如破竹了。

小孩子理解不了药的苦心,所以小孩子总拒绝好心好意的药。我甚至都拒绝走进父亲的药房——我至今仍记得那个春夜,月色正好,我溜进父亲的药房,倚着门,看他熬药。摇曳的烛影里,父亲被药拥着,也如一味药了。药香如蝶,满室翩跹。父亲说:“过来啊,过来叫药熏熏。”我可不愿让它熏,我一扭头,转身就跑,一地花影都被我踩碎了。

今夜,父亲故去已整十年。当初那些被我踩碎的花影仍在。春夜也在。月也正好。可是再也不会有人唤我熏药……

当初面对那些苦药,我真不应拔腿就跑……

从生到老,谁能离得了那些药?从生到老,谁能说清究竟咽下多少药? 11.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6分)

①第④段中“越王勾践很善用文火熬药”指的是什么?

②第⑦段说“唐太宗善喝苦药”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释药,继而点题,进而谈到用药治国,篇末反问作结,归结到用药治人,强调精心熬制的中药对我们健康的重要作用。

B.作者因题而开门见山,描述了草药沧桑的身世,不凡的来历,并揭示了草药经煮耐熬的品质,为下文意蕴的展开巧奠了一种基调。

C.作者想象丰富,将历史故事所给予我们的启迪,巧妙地与“熬药”“服药”相联系,比况新颖,深入浅出。

D.后文由历史的遐想写到现实,写父亲熏药的故事,写药香的魅力,颇多人生的况味,怡人情怀。

13.本文以“熬药”为标题,阐述了“药”的丰富内涵。根据全文,指出文中“药”的多层含义。(3分)

14.对这篇散文,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请从构思、行文、语言等方面选取一个角度谈谈自 己的看法。50字左右。(4分)

(三)伤仲永 王安石(8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5.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4分)

①异: ②文理: ③环谒: ④称:___________ 16.翻译句子:(2分)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7.仲永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四)鹬 蚌 相 争(8分)《战国策》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18.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①方 ②谓 ③即 ④禽 19.翻译句子(2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20.(2分)成语“,”就出自这则寓言故事。

(五)(4分)题乌江亭(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①,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 江(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释】期:期望,预料

21.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不同,第一首: ;第二首:。(2分)

22.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2分)

杜 牧: 李清照:

四、作文(40分)

23.同学们,成长是缓缓流淌的溪流,成长也是艰难的跋涉,成长的岁月很长很长,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去感悟。从小到大,你一定也有不少成长的经历吧。请以“ 引领我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横线上可以填写“好书”、“母爱”等你认为合适的词语。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将补充好的题目抄在正文第一行;②字数不少于500字;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分析

语文参考答案

一、书写题(4分)其中2分看本题书写情况,另外2分看整张试卷答题情况。

二、积累和运用(29 分)2.选择题(8分)①A(2分)②B(2分)

③D(2分)(A.缺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添加“的豪情”;B.“研究、了解国学文化”语序不当;C.“非常”与“深”词语赘余)④B(2分)

3.(8分)①马上相逢无纸笔 ②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③峨眉山月半轮秋 ④独坐幽篁里。⑤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6分)①高尔基(1分)②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写出任意一个即给分); 凶狠残暴(吝啬贪婪专横等词也可); 粗野自私(3分)③言之成理即可(2分)5.(7分)①(2分,言之成理即可)这样的父亲不是无情,而是用心良苦。用这样的方式逼孩子练琴,只是为了磨练孩子的意志,让他更加的坚强,独立。“玉不琢,不成器”,“业精于勤,荒于嬉”,父亲要孩子掌握的不只是琴艺,还有做人的道理----做事要专心致志,坚持不懈。

②(2分,写出名言,言之成理即可)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梅兰芳);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为熊熊火焰,那就只有学习!学习!(高尔基);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③(3分)名人1分,成就2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11分)

6.无缘参加高考 ①稀里糊涂读了几天 ②疯狂地读书 以班上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大学。(4分)

7.总领全文,彭老师勒令“我”滚蛋,同学们歧视“我”。(2分)8.“我”连预考都差十万八千里。(1分)

9.①老师把“我”赶出教室 ②同学一起鄙视“我”(2分)

10.以前遭遇的目光使“我”刻骨铭心,现在已成为催促“我”不断努力的动力。(此部分的题目不必强求答案统一,但一定要说得有理才可给分)(2分)

(二)(16分)11.(6分)①指的是勾践二十多年卧薪尝胆终于使越国起死回生。

②言外之意是唐太宗善于接纳魏征的劝谏而成为一代名君。12.(3分)A 13.(3分)指治人疾病的药;

指针对国家的弊病,为复兴和发展提出的方针策略;

指人生中反省过失、克服困难、纠正错误的方法、行为。(大意对即可)14.(4分)答题要点:深入浅出的哲蕴、舒展从容的行文、生动隽永的笔墨等,能列举说 5 明,大意正确即可。

(三)(8分)15.(4分)①对……感到奇怪 ②文采和道理 ③四处拜访 ④相当 16.(2分)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17.(2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四)(8分)18.(4分)① 正 ②对……说 ③就 ④通“擒”,捉住。19.(2分)鹬和蚌谁也不肯让谁,结果都被渔夫毫不费力地抓住了 20.(2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五)(4分)

21.遗憾,惋惜;赞扬,肯定(2分)

22.杜牧:表达了对胜败得失、世事变化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或能转败为胜,东山再起。(意近即可)(2分)

李清照: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5.中学语文教学法试题 篇五

2015.04 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答题纸和试卷规定的位置。请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接在答题纸上作答。.........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纸。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剽(biāo)悍 桎梏(gù)即物起兴(xīng)咬文嚼(jiáo)字 ....B.慰藉(jiâ)荫(yīn)庇 鳞次栉(zhì)比 芒(máng)刺在背 ....C.恻隐(câ)炽(zhì)痛 廓然无累(lěi)怏怏不乐(yàng)....D.稽(qǐ)首 乱窜(cuàn)奄奄一息(yǎn)强聒不舍(guō)....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渲染

候补

秫秸秆

不可明状 B.国粹

吞噬

天然气

重蹈覆辙 C.取缔 哂笑 吓马威

红装素裹 D.销魂

延袭

文绉绉

断章取义

顶礼膜拜

豁然贯通 通宵达旦

不求甚解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于山体滑坡,奔赴汶川抗震救灾的队员往往突然会走投无路,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B.小明同学站起来说:“郭老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C.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表述言简意赅——“你的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D.他们原来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毕业后各自回到故乡,从此便分道扬镳了。....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珠峰登山队之所以能成功登上珠峰,是因为全体队员不畏艰险、团结协作的精神。B.英法帝国主义联军烧毁并洗劫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C.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D.随着一场大雪的到来,使华北地区持续了近一个月的旱情得到了初步缓解。5.下列各项关于《三国演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老人与海》多次描写了鲨鱼的凶猛,运用对比的手法,意在展现圣地亚哥所克服的困难之大,有力地衬托了他坚毅果敢、永不言弃的硬汉形象。

B.简·爱身份低微,相貌平平,她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罗切斯特的尊敬和 爱恋;但她热忱而又刚烈,在婚事受阻后毅然离开自己所爱的人远走他乡。

C.桑桑和杜小康在草垛边骑车,两人饿了就决定烤红薯吃,可是没想到草垛烧了起来,最后杜小康先承认是自己玩火的。

D.关羽是《三国演义》中一个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身在曹营心在汉”表现了他的忠诚,“过五关斩六将”表现了他的勇武,“单刀赴会”中他把吕蒙作为人质更表现了他胆识过人。

语文试题第1页

二、古诗文(共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一)《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B.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C.水尤清冽(清澈)D.卷石底以出(弯曲)..7.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心乐之 ②公将鼓之 ..B.①以其境过清 ②此独以跛之故 ..C.①乃记之而去 ②暮寝而思之 ..D.①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②为天下唱 ..8.下列有关对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C、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全文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孤凄悲凉之情。D、作者描写潭中鱼时采用了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如“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写鱼的动态。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禨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寝之丘:即寝丘,春秋时楚国的土地,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禨(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9、解释下面加点词(2分)王数封我矣

孙叔敖之知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11、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6分)

村夜

语文试题第2页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2、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3分)

13、“独出门前望野田”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试作简要分析。(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4、补写下面句子中相应的诗文名句。(每小题1分,共7分)①鸡声茅店月。(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③,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⑤,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⑥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五柳先生传》)⑦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会走路的树枝”:竹节虫

①竹节虫的天敌有鸟、蜥蜴和猴子等。对这些视力敏锐的动物来说,捕食竹节虫应该不是太难的事吧。其实不然,至少我发现鸟类捕食竹节虫非常困难,这是为什么呢?我通过观察青城山区一种常见的竹节虫发现,这种竹节虫身体细长,有三对纤细的足笔直地伸展在身体两侧,全身分节明显,生来就像树枝,再加上大多情况下它们都一动不动地趴在树上,就像隐身一样,因此很难被鸟发现。更重要的是,即使在进食时,它们也只吃一点点树叶,进食时间严格控制在两分钟左右。正是靠着这种严格控制自身运动的生活方式,竹节虫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天敌的侵害。

②还有一些种类的竹节虫,一旦伪装失灵被天敌发现,能使用多刺的节肢顽强自卫,会分泌及喷射化学物质抵御来犯之敌。我饲养的一种竹节虫在受刺激时就会从前胸背板前端的腺体散发出一股闻起来类似人参的气味,用来吓退敌人。目前科学家们尚不清楚竹节虫喷出的有毒气雾确切的化学成分,但有化学家形容说,吸入这种气雾的难受感觉类同于吸入胡椒粉或辣椒粉。由于不少西方人喜欢将竹节虫作为宠物养在家里,专家特别告诫,儿童及哮喘病患者不要接触能喷射毒气的竹节虫。

③有些竹节虫十分擅长装死,只要它们栖息的树枝稍有震动,或者感觉到危险迫近,它们便会自动从树上坠落下去,同时收胸拢足,一动不动,保持这种姿势几分钟,几乎不露任何破绽。一旦感觉危险解除,它们便会溜之大吉。其实,即使它们被认出来,活命的概率也很大,因为很多动物不喜欢吃尸体。如果一切手段无效,许多种类的竹节虫还会采取断足求生的办法。当一只竹节虫被攻击性很强的肉食动物抓住一条腿时,它往往会干脆利落地丢掉这条腿逃生。假如负伤逃脱的竹节虫尚未成年,断足一般都会再长出来。

④通过饲养竹节虫,我还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蚂蚁能够充当竹节虫扩散卵子的“义工”。

⑤竹节虫的卵的外壳由一层类脂以及一些有机化合物组成,内部有一层薄薄的生物膜,包裹着未发育成型的小虫。雌性竹节虫的产卵量往往很大,有些种类的雌性竹节虫一生的产卵量可超过2000枚,是“广种薄收”生存策略的典型代表。大多数种类的竹节虫的卵长3—5毫米,“个头”相对于其他昆虫来说很大。竹节虫卵的外形千奇百怪,有的像植物的种子,有的像西瓜,有的像

语文试题第3页

米粒,有的甚至两侧长有像翅膀一样的东西。这后一种竹节虫卵看上去很像《哈利波特》中魁地奇比赛里使用的工具,大约是竹节虫想让自己的卵在落地的过程中随风飘扬到各处。事实上,大多数竹节虫的雌虫会在卵落地之前用尾部把它们弹射出去,目的是避免同类之间为生存而相互竞争食物。有些种类的竹节虫则喜欢把卵用分泌的胶液固定在树枝上,或者把卵散落到土块或岩壁的缝隙中,仔细地藏起来。还有些种类的竹节虫表面有瘤状的突出,能受到某些种类蚂蚁的青睐而被搬回蚁巢去。这种做法看似自寻死路,其实虽然蚂蚁整天忙着囤积粮食,真正享用的还不到其中的十分之一,而气味平淡、颜色灰暗的竹节虫卵尤其不能刺激蚂蚁的食欲。所以,竹节虫卵在蚁巢里比在地面上更安全,我们说蚂蚁充当了帮助竹节虫扩散卵子的“义工”。15.本文以“‘会走路的树枝’:竹节虫”为题目,有什么作用?(4)16.请在第②段的空白处填写恰当的关联词。(2分)

“ 能使用多刺的节肢顽强自卫,会分泌及喷射化学物质抵御来犯之敌。” 17.作者说“至少我发现鸟类捕食竹节虫非常困难”的原因是什么?(3分)18.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说明竹节虫的?(3分)

(二)角落里的阳光

威廉〃斯托

①1980年7月1日,我驱车前往我的超市召开员工会议。结束时已是下午两点,我惊讶地发现一个黑黑的男孩正用一块灰色抹布帮我擦车。汗水浸透了他灰白的牛仔裤,他穿一双破旧的布鞋,看得出是贫民窟的孩子。

②我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他“啊”了一声转过来,一张黝黑成熟的脸,惊恐不已地看着我。我笑着向他伸出手说:“嗨,你好!我叫汤姆〃特尔斯。”他迟疑了一会儿慢慢地伸出手:“您好,汤姆先生!我叫比尔〃莱特。”我从口袋里抽出一百美元给他,可他慌忙摇头,轻轻地说:“我在广场上等您四个小时,不是为了这个。”我越发诧异了。因为小家伙告诉我他喜欢我的“保时捷”。“您能把我送到家吗?就三英里不到的路程。”这个狡猾的比尔,他是想在同伴和家人面前炫耀吧? ③十五分钟后,我把车停在了一栋破旧的楼房前。他跳下车,一边跑一边对我说:“请您务必等五分钟!”不一会儿比尔就出来了,他的神态和步伐就像这辆豪华的轿车是他的一样骄傲神气。我看到,他的背上背了一个小女孩,女孩的手臂和腿都可怕地萎缩了。比尔把小女孩放在车座上后告诉我:“其实她是我的姐姐,今年十七岁,是小儿麻痹症。”然后我听见比尔对他姐姐说:“记得上次我跟你提起的那种车吗?瞧,就是这种。等我有钱了一定买给你。”比尔双手叉腰,眼睛闪闪发光。原来他为我擦车,在太阳下等我四个小时又要我送他回家的目的,就是让他姐姐亲眼见识一下他将来要送给她的礼物的样子。我被他那种相信能够给予别人而且因能付出而满足的样子深深地感染了!

④后来我又去了比尔的家,他的家比我想象的更为糟糕。比尔的母亲做清洁工。姐弟和母亲相依为命。比尔除了照顾姐姐外,每天还要去老人院做五小时的护理工作,他刚刚十六岁。

⑤离开时,我再次把一百美元放在比尔残疾的姐姐手上,可比尔还是硬塞给了我:“我们自己行。”我给超市的人事经理打电话,告诉他明天将有个很棒的小伙子到理货部报到。这次比尔没有拒绝,我比他自己更清楚他能胜任这项工作,况且它会给他带来比原来工作高三倍的报酬。

⑥等我三个月后再去超市时,差不多每个员工都向我提起比尔。理货部说他能吃苦耐劳,活儿也干得漂亮;服装部则称赞比尔理的货比任何人都整齐而有条理;甚至连化妆部都说比尔永远有一张自信乐观的脸庞。

⑦比尔说,他一看见我的车就觉得离梦想近了一步。这真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员工:即使他在最阴暗的角落走路,人们也会发现他身上温暖、灿烂的阳光。

⑧他会成功的,是的,我深信。

语文试题第4页

19.第①段划线句“1980年7月1日”改为“1980年的一天”可否?为什么?(4分)20.品味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①比尔双手叉腰,眼睛闪闪发光。

②离开时,我再次把一百美元放在比尔残疾的姐姐手上,可比尔还是硬塞给了我:“我们自己行。

21.简要赏析文章结尾的妙处。(5分)22.文章题为“角落里的阳光”,这里的“阳光”喻指比尔的哪些良好品质?请分条简答。(5分)

四、作文: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花园里的小杨树愁容满面,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苹果树说:“你为什么不能结出一个美味的苹果呢?你太不努力了!”玫瑰也对它说:“别听它的,你应该开出一朵玫瑰花,你看多容易!”小杨树非常努力,可是既未结出美味的苹果,也未开出漂亮的玫瑰花,它越来越迷茫。迷茫中,小杨树尝试让自己平静下来,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是一棵杨树啊,我永远结不出苹果,也开不出玫瑰花。我的使命应该是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栖息,给游人遮阴。小杨树顿觉浑身充满力量,它快乐地生长着,很快就成为一棵大杨树。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些什么呢?小杨树的经历应该能引发你一些思考。

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6.中学语文课标考试题及答案 篇六

A、语文知识B、语文能力C、语文素养

2、(A )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3、阅读是学生的(A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 )、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

5、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 B )

A、建构主义理论; B、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

7.中学语文对话教学探索 篇七

一、语文对话教学的概念界定

“对”者, “相处、相遇、相知”也:“话”者, “交流、交换、交际”也。“对话”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理解就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或“两方或几方之间的接触或谈判。”即与单个人的独白相对应的一种言语形式, 属于纯粹的语言学现象。广义的对话, 还指不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 而发生在人与人的精神产品、自然、社会之间, 这种对话并不以口头语言的交会为特征, 而是通过人对文本、他者的理解、感悟和批判、表达展开。我所说的对话教学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 是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建构的教学, 是追求生成性和创造性、个性化和生命化的教学, 它以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为特征, 以互动为方式, 通过语言交融、心灵交流, 师生双方均从对话中获得道德和理性的升华, 对话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的生命存在价值, 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教学在学习价值上, 不仅注重获取有意义的知识信息, 更注重参与到知识的批判和创建中去创新学习;不仅注重能力的培养, 更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在学习过程中, 不仅注重展开外向型对话交流, 更注重展开内向型对话交流。在学习组织上, 不仅注重学习者的个性化展示, 更注重学习群体之间多向交流与整合。在学习成果上, 不仅注重改变自身, 更注重改变人赖以生存的世界图景。

二、语文对话教学的特点

1. 和谐性

和谐追求的是全面发展, “和乐如一”、“和之至也”、“使万民协和乐如一家人”是和谐的顶点。对话教学的和谐性是指对话的各要素之间相处融洽、协调, 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和帮助。和谐是对话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和谐的课堂是一个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课堂, 要做到师生关系平等美、学习方式自主合作共享美、教学过程流畅美、教学内容丰富有效美。在对话教学中, 教师、学生、教材、座位、环境各要素具有不同的质能和效用, 相互之间取长补短, 条件适宜, 就能各自将潜能释放, 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形成各种组合和互补优势, 从而提高系统的活力和效用。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和谐世界的基本要素, 语文对话教学追求诗意的栖居, 首先要营造诗意栖居的环境, 这就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亲善, 相互接纳, 相互帮助。对话的对象要以诚相待, 每一位对话者都要有博爱之心。师爱荡漾, 民主人道, 公平正义, 保证每一位对话成员的对话权利, 维护对话权益, 形成合理、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形成讲诚信、讲道德、讲秩序的对话行为规范。

2. 主体性

如前所说, 对话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 更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 对话建立在最基本的师生平等和教学民主的关系基础上, 教师和学生之间, 不能是教训和被教训、灌输和被灌输、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 而应是平等的、民主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的关系。在过去的“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中, 教师与学生是“我———他”的驯化关系, 而在对话教学中, 师生之间则是“我———你”关系, 各种对话都是一种“商谈”, 是在共同探讨未知的新领域, 学生成了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主体意识觉醒, 自己读书, 自己感知, 自己思考, 自己体验, 交流自己独特的感悟, 从而获得发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归还学生的话语权, 因为学生不仅有机会说, 而且与教师共同决定着对话的形式和内容。尊重学生、尊重差异, 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其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另外, 真诚、信任亦是对话不可或缺的前提。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有自我发展的潜力, 另一方面, 学生要相信教师及其他同学在引导和帮助自己发展。这样,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 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

3. 创新性

“对话教学”的核心是问题, 没有问题就没有对话。对话教学改变了师问生答的单向输出模式, 而代之以师生间、同学间的多向互答方式, 在此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受问者转变成主动发问者, 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和自主探究者、发现者,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精神世界和情感体验, 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 因而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 对话鼓励创新, 鼓励与众不同, 在各种思维的碰撞中, 又促进了新的创新。而且, 语文学习具有模糊性特点。这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其一, 由于人生经验、感知视角、思维方式、言语储备、情感类型等方面的个别差异性, 导致每一个人对文本的理解都是独特的;其二, 在解读文本时, 即使读者对文本的感悟相类似, 但组织语言时也会带上自己的烙印。因此, 与传统教学相比, 对话教学过程是充满创新色彩的。

4. 发展性

8.中学语文教学法试题 篇八

一、文言文诵读教学策略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与现代汉语这两者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对于文言文,学生需要反复诵读,才能增强语感,进一步获取初步的感性知识。因此初中老师在教学文言文诵读时,对学生的指导内容要包含朗读时的节奏、语调、语气等。也必须指导学生在诵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正确断句,让初中学生先领会句子内容,然后根据意义进行划分。一旦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进行文言文诵读,也就为学好文言文打下了基础。只有在理解学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激发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比如说在2015年南通市中考语文试卷“云阳洞北小刚记”这篇文言文试题中,第一个小题就是要求用斜线标出“其亦知勤事之酬耶”这句话的朗读停顿,有2分的分值。若是学生无法领会这句话的意思,断句也就极容易出错。因此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可以传授初中学生一些断句方法。让学生知道“主谓之间必分、发语词与后面内容必分、关联词与后面内容必分、动词与宾语应分、修饰语与中心词可分、介宾短语不能分”。这些断句方法在平日里讲解文言文的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使用。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内容“其/亦知/勤事之酬耶”。初中学生在老师引导下有感情、有节奏的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文言文深入认知。老师在教学时可以把班级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让学生诵读,以此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文言文诵读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二、文言文翻译教学策略

1.文言文翻译教学

翻译是初中语文老师文言文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因此许多初中老师也很重视,不厌其详逐字逐句给学生进行细解,使得文言文教学的课堂变成老师一言堂、学生当书记员的课堂模式。这样不仅老师辛苦,学生也会对学习文言文产生乏味、枯燥的情绪。学生昏昏欲睡的场景在许多初中文言文教学课堂是很常见的。在初中更多的是使用直译法,力争字字落实。教学第一步是以汉语代替文言文词语,化单音为双音节。第二步是补齐漏掉的词语与音节,调整语序。第三步,将译句置入原文,检查与上下文是否连贯顺畅,再进行修改调整。因而,初中语文老师把翻译方法教授给学生之后,要懂得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手里。比如“云阳洞北小刚记”中第一段“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得小港……时疏雨乍过,新笋解箨,蔷薇盛开,人语不传。惟闻山鸟唤晴,草蛙鸣动而已。”,“箨”字在试卷下方有注解,老师讲解时可以先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互相分工协作,通过看注解、查工具书等方式结合上下文自行尝试翻译。此处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要先进行诵读教学,让学生懂得如何对这一段句子进行断句的基础上再尝试翻译。初中学生对此段内容有一定感性认知之后,容易引发学生半知半解的情绪,激发学生想要知道文章意思的心理。一旦这样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答案学生才会记忆更牢固。老师让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讲出自己小组翻译的内容后,在综合所有小组答案进行总结归纳,修改或补充等。从而不仅能够在文言文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利用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见解,还能让初中学生对所探究内容的答案记忆更加深刻,理解更加深入。

2.抓重点

中考时,对于文言文翻译题的阅卷评分要点就是抓重点词、句。所以语文老师在进行文言文讲解时,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文言实词加以积累。通过以点带面,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比如说常见的“之”、“而”、“于”、“以”、“其”等文言虚词,引导学生进行归类比较,促使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对教材中重要的文言文内容进行背诵,掌握重点内容翻译。比如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桃花源记》中的“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与朱元思书》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等,《醉翁亭记》之中的“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等。这些文言文中的重点句子翻译就可以让初中生把其翻译全部背诵,然后语文老师再选取一些与课文文章难度差不多的课外文言文材料给学生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翻译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常见某些特殊的字,比如说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还会遇到某些特殊的句子,比如说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一词多义、判断句等。语文老师在给学生教授方法时,点拨过程中不要只是纯粹的讲语法,还是需要根据文章具体内容进行指导。尽管在中考试卷中,此部分内容并不作为考试重点,但是却有利于初中生理解文言文内容。所以初中语文老师要对此部分内容的教学多加重视。

初中语文老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要懂得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所学文言文内容进行思考、探寻,利用学生竞争心理,采取比赛模式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主动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掌握文言文翻译、断句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上一篇:搁浅散文下一篇:2016艺术节校长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