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

2024-10-02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11篇)

1.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 篇一

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

学,预防医学本科)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2012年3月

目 录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20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医学生物化学

所属专业: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预防医学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5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医学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体生命现象的学科。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代谢、营养、酶功能、遗传信息传递、生物膜、细胞结构及分子病等阐明生命现象。

医学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影像、检验、麻醉等五年制专业和药学四年制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其目标是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

医学生物化学的任务主要是了解人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先修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有机化学等。生物化学是在有机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其关系密不可分。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体物质代谢、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激素作用、免疫和细胞间通讯等许多奥秘,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跃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童坦军 李刚.生物化学(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主要参考书:

1.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生物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蛋白质的分类。

8.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Anfinsen实验,分子病。9.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构象改变和疾病。

10.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胶体性质,蛋白质变性与复性、沉淀,紫外吸收和呈色反应。

11.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透析及超滤法,丙酮沉淀、盐析及免疫沉淀,电泳,层析,超速离心。

12.多肽链中氨基酸的序列分析:Edman降解法。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掌握】:

蛋白质多肽链组成;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氨基酸的理化性质。【了解】: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原理。【难点】:

模体,结构域,蛋白质的高级结构;蛋白质各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 第三节

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四节

R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五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 第六节

核酸酶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3学时

第三章

第一节

生物催化剂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

酶的分子结构 第三节

酶促反应的特点 第四节

酶促反应的机制 第五节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第六节

调节酶 第七节

酶活性的测定 第八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

第九节

其他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分子 第十节

酶与医学的关系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酶的分子组成:单纯酶,结合酶,酶蛋白,全酶,金属酶,辅酶,辅基,维生素与辅酶,维生素的分类及其与辅酶的关系,常见辅酶的结构与功能,辅酶的作用,金属离子的作用。

2.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结合基团,催化基团。3.酶促反应的特点:高效性,高度特异性,可调节性。

4.酶促反应机制:活化能,诱导契合假说,邻近效应、定向排列、多元催化、表面效应。

5.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米-曼氏方程,Km、Vmax测定法。6.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7.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最适温度。8.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最适pH。

9.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特点,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种类、区别及动力学特点。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糖的生理功能。

2.糖的消化吸收:特定载体转运的、主动耗能的过程。3.糖代谢的概况。

4.糖酵解的概念,反应过程及能量生成,糖酵解的调节和生理意义。

5.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三羧酸循环的过程及生理意义,有氧氧化的调节,巴斯德效应。

6.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调节和生理意义。

7.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原的合成代谢,UDPG是活性葡萄糖供体以及合成过程;糖原的分解代谢过程;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磷酸化酶、糖原合酶的共价修饰调节,重点是它们各自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后的活性改变)。

8.糖异生途径:概念及糖异生的四个关键酶,糖异生的调节和生理意义。9.乳酸循环:循环过程及生理意义。10.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11.血糖水平的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各自对血糖的影响。

12.血糖水平异常:高血糖及糖尿症,低血糖。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

糖酵解和有氧氧化的途径及催化所需的酶,特别是关键酶和主要的调节因素以及各通路的生理意义。【掌握】:

肝糖原合成、分解的途径及关键酶;糖异生的途径及关键酶;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乳酸循环的过程及生理意义;血糖的来源、去路。【了解】:

糖的吸收方式是通过主动转运过程。【难点】:

三羧酸循环流速的调控;各糖代谢途径的调节。

第五章

脂类代谢

第一节

概述

磷脂酶A1、A2、B1、B2、C、D分别作用。

11.鞘磷脂的代谢:1)鞘脂的化学组成及结构;2)鞘磷脂的代谢。12.胆固醇的结构、分布及生理功能。

13.胆固醇的合成:1)合成部位。2)合成原料:乙酰CoA、能量及供氢物质。3)合成基本过程: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合成的基本过程、甲羟戊酸、鲨烯等重要中间产物。4)胆固醇合成的调节:饥饿和饱食、胆固醇及激素分别的调节。14.胆固醇的转化:1)转化成胆汁酸;2)转化为类固醇激素;3)转化为7-脱氢胆固醇。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

脂肪酸分解与合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关键酶及β氧化的全过程;酮体的概念、生成过程、生理意义及关键酶;胆固醇合成的部位,合成原料及合成的关键步骤、关键酶;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生成部位及功能。【掌握】:

三酰甘油的合成过程;甘油磷脂的种类。【了解】: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血浆脂蛋白的代谢;脂肪酸的分类与命名;不饱和脂酸以及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衍生物;脂肪酸的其它氧化方式和脂肪酸碳链的增长方式;胆固醇合成的过程、调节、分布、生理功能,以及胆固醇的转化;甘油磷脂的代谢。【难点】:

脂肪酸的合成代谢;磷脂的代谢;各种血浆脂蛋白的代谢。

第六章

生物氧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线粒体的氧化体系 第三节

ATP的生成、利用和储存 第四节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3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三节

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第四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第五节

氨的代谢

第六节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氮平衡;

2.蛋白质的需要量及营养价值; 3.氨基酸的生理功能和来源; 4.氨基酸的代谢概况;

5.蛋白质在胃肠的消化与氨基酸的吸收; 6.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7.体内蛋白质的分解; 8.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9.α-酮酸的代谢; 10.体内氨的来源与转运; 11.氨的代谢途径与尿素的生成; 12.个别氨基酸代谢与一碳单位的代谢。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包括转氨基和脱氨基作用及体内尿素的生成。【掌握】:

蛋白质在体内的分解代谢途径;氨基酸的代谢概况。【了解】:

体内氨的来源和氨的转运;个别氨基酸的代谢。【一般了解】: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作用;α-酮酸的代谢。

1第一节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第二节

物质代谢的调节 第三节

代谢调节障碍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物质代谢的特点; 2.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3.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 4.激素的调节与生长因子; 5.物质代谢的整体调节; 6.代谢调节障碍。基本要求: 【掌握】:

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包括细胞内酶的隔离分布、变构调节、化学修饰调节。【了解】:

糖、脂、蛋白质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能量代谢;酶量调节、激素调节、整体调节。【一般了解】:

物质代谢的特点与相互联系。【难点】:

酶水平的代谢调节。

第十章

DNA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DNA的复制 第二节

DNA的修复合成 第三节

逆转录作用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3第十一章

RNA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转录体系 第二节

转录过程

第三节

转录后的加工过程 第四节

RNA的复制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3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模板与酶:大肠杆菌与真核生物RNA聚合酶与不对称转录。

2.转录的过程(RNA合成的三阶段):起始阶段及启动子,链的延长,链的终止及终止因子。

3.真核生物的转录后修饰:

(1)信使RNA的加工:不均一核RNA(hnRNA),剪接酶,小核RNA(snRNA);(2)转运RNA加工;(3)核蛋白体RNA的加工。4.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复制。基本要求: 【掌握】:

不对称转录、模板链和编码链;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及其亚基组成;转录的主要步骤;转录后加工过程;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转录过程的异同。【了解】:

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RNA病毒遗传信息的复制特点;RNA合成的抑制剂。

第十二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蛋白质合成体系

5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概念、合成体系;遗传密码的特点;翻译后的加工;蛋白质合成与医学的关系(分子病的概念,抗生素与蛋白质生物合成)。【掌握】:

遗传密码表的用法;翻译的起始、肽链的延长、肽链的终止过程。【了解】:

原核、真核生物翻译起始的异同。

第十八掌

血液的生物化学

第一节

血液的化学成分与功能 第二节

血浆蛋白质

第三节

红细胞的代谢特点与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血液的化学成分与功能:血液的化学成分,非蛋白氮和血清尿素氮的概念及意义,血液的基本功能。

2.血浆蛋白质:血浆蛋白质的分类与特性,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3.红细胞的代谢特点与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红细胞的代谢特点,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

血浆蛋白质的分类与功能;红细胞的代谢特点。【掌握】:

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了解】:

7【难点】: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第二十章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第一节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概述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 第四节

必需微量元素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概述。

2.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3.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维生素B6、泛酸、叶酸、维生素B12、生物素、硫辛酸和维生素C。

4.必需微量元素:铁、碘、铜、锌、钴、锰、硒、氟、铬、钼。基本要求: 【掌握】:

维生素的功能与生物学作用,即与酶的关系。【了解】:

维生素的概念、分类。【一般了解】:

微量元素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实验一

分光光度法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制作标准曲线 2.计算未知液的浓度 基本要求:

在掌握分光光度法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的定量测定熟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实验二

蛋白质的变性与沉淀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盐析

2.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 3.生物碱试剂沉淀蛋白质 4.加热沉淀蛋白质 5.酒精沉淀蛋白质 基本要求:

加深了解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8-1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一)DNA的提取

(二)DNA含量的测定 1.标准曲线的制定 2.样品的测定 3.DNA含量的计算 基本要求:

了解并具体掌握动物肝脏DNA提取及二苯胺显色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六

碱性磷酸酶Km值的测定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磷酸苯二钠在碱性磷酸酶作用下的酶促反应 2.终止反应 3.比色测定 4.计算该酶的Km值 基本要求:

1.了解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了解米孟方程、Km值的物理意义及双倒数作图求Km值的方法。

3实验九

肌糖原的酵解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8-10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处死动物和制备肌肉糜 2.肌肉糜的糖酵解 基本要求:

1.学习检定糖酵解作用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酵解作用在糖代谢过程中的地位及生理意义。3.了解有关组织代谢实验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实验十

乳酸脱氢酶及辅酶Ⅰ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辅酶I(NAD+)的制备 2.乳酸脱氢酶酶蛋白的提取 3.定性测定 基本要求:

1.了解全酶的组成及各组成成分的功能。2.学习和掌握测定乳酸脱氧酶及辅酶I的方法。

52.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核苷酸 1)RNA的碱水解 2)点样 3)电泳 4)结果处理 基本要求:

学习和掌握从酵母中提制RNA的原理和方法,以加深对核酸性质的认识。学习核糖核酸碱水解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核糖核苷酸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十三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测定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测定 2.计算 基本要求:

1.掌握转氨基反应并了解转氨酶测定的临床意义。2.熟悉血清转氨酶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实验十四

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2.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 篇二

关键词:药学微生物,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策略

0 引言

《药学微生物》是运用微生物学技术对药物研制、生产、存储等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和安全性评价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药学微生物课程教学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普通微生物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应掌握药物研发、生产、检验等质量控制过程中应用的微生物操作技术。针对高职《药学微生物》这一课程的教学任务及特点,在以能力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支配下,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在课程内容重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改革等方面等进行了改革和尝试,探索能够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和提高的有效教学策略。

1 调研分析,进行课程内容重组

到企业调研,走访医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关键岗位生产技术人员、质量管理及检测人员,邀请在一线的医药企业行业专家和职业教育课程研究专家对《药学微生物》课程所涉及的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对岗位所需微生物方面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修订课程标准,从而确定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理论教学部分以满足生产需求、奠定基础为度,进行适当删减;实践教学方面的课时适当增加,使得改革后实训课比例加大,将课程内容重点放在微生物基础知识及药学微生物控制、微生物学检测等范畴。课程共分为“微生物镜检与染色”“消毒与灭菌”“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菌种保藏”“制药过程微生物控制”“药品的微生物检验”六大项目,每个项目再细化安排相关理论模块及技能训练项目。以“药品的微生物检验”项目为例,可细分为“药品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验证”“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测”“螨类检测”“细菌内毒素检测”5个模块。知识体系由浅入深,从基础知识到药品微生物检测综合实践运用,体现了基础性和实用性。

2 理论教学改革

2.1 重视绪论内容的讲授,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职校的学生在学习中呈现的很多问题都归根于缺乏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笔者以一系列的设问引入绪论的讲授:“你见过微生物吗?在你身边你能感受到微生物的存在吗?有人说没有微生物就没有人类,你认为对吗”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形形色色的回答中,播放生活中的熟悉场景:面包、酸奶、泡菜、酒、醋、抗生素药品等等,让学生意识到微生物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益处。随后呈现的禽流感病毒、非典(SARS)病毒、甲型H1N1 流感爆发等场景图片又让学生意识到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它给人类带来的利益不仅是享受,而且也涉及到人类的生存。随后介绍微生物药物的发展简史,从弗莱明发明青霉素的小故事到用大肠杆菌表达重组人胰岛素为代表的基因工程药物;另外,将药学知识与临床知识相联系,如英国医生琴纳种牛痘预防天花、近年来出现的耐药“超级细菌”……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加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让学生初步了解微生物与药学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本课程的浓厚兴趣。

2.2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微生物是指那些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对于这样一个微观世界,单凭教师语言叙述费力又枯燥,学生也难以理解。如果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或无法表达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直观表达出来。例如在讲解细菌、真菌、放线菌、病毒等形态结构时,教师可将搜集到的相关微生物彩色图片展示给学生。使同学们对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生物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增强了记忆。再例如革兰氏染色的实验过程,单凭语言叙述费力又繁琐,如果用动画演示,短短几分钟就可以地把初染、媒染、脱色和复染的过程生动直观地展现完毕。还有细菌鞭毛的运动、病毒增殖复制的过程、菌种的分离纯化方法等,均可以用动画演示的方法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动感的画面能使学生获得足够的直观认识,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2.3 理论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中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例子不胜枚举,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领悟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例如讲解“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一章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一些食品如挂面、饼干、咸鱼、果脯等为什么能长期保存?冰箱为什么能够在一定期限内保存食物?“消毒与灭菌技术”一章内容的学习,学生理解了生活中烧开水、阳光下晒被褥其实就是消毒灭菌方法的具体应用。“微生物的人工培养”一章的学习,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完成自己制作酸奶或酒酿这项课外作业,此项作业的分析和总结对理解微生物发酵的基本条件和发酵过程极为有益。学习了“微生物的分布”一章后可以利用微生物沉降的原理,根据实验结果来比较教室、宿舍和操场的空气质量状况。在学习了“微生物限度检测”一章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用教师提供的大肠菌群快速检验试纸片,检验身边场所的公共用品、公共用具等的卫生情况。上述几个例子充分证明了微生物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的紧密性,锻炼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学以致用。

2.4 突出药学专业知识的渗透与应用

理论知识的讲授如果不能联系生产实际,学生会产生“学而无用”的思想,因此,理论教学中紧密联系药学相关知识。例如:讲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时,以细菌生长曲线的各阶段特点分析为例,通过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退期4 个阶段特点的分析,教师可从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药物生产时有要求:对注射剂灌装结束至灭菌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h?通过分析生长曲线的特点,学生明白了灌装结束2h后进入了对数期,如果在此期进行灭菌,细菌虽然被杀死,但是菌体死亡后释放的大量细菌内毒素会使注射液中热原物质大幅增加,患者如果注射了有热原物质超限的药品,会引起高烧、休克等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再如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中对制药生产环境、人员、物料的净化要求,这些净化措施都是来自微生物课上所介绍的消毒灭菌方法的综合应用。洁净室空气的净化主要是利用紫外线灭菌和过滤除菌方法的应用,饮料、牛奶的消毒方法用的就是课上讲的巴氏消毒法,无菌服的灭菌是高压蒸汽灭菌法的。上述几个例子充分证明了微生物学知识与药学专业知识的紧密联系,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微生物知识在药品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2.5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了改变教师一言堂而学生一味听讲被动接受的局面,笔者在讲授了病毒的特点、结构和化学组成后,要求学生从艾滋病毒或者肝炎病毒(细分为5 类)任选一个主题,给学生2 周的时间去查阅和了解自己所选病毒的形态、致病性、传播途径等内容,要求学生分组合作,课后查资料,制作成课件,然后利用一定课时进行专题讨论,由各组学生代表上台汇报讲解自己专题的内容,其他小组同学进行提问和评分,最后由老师讲评分析、归纳总结。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查阅资料,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获得更多的知识。只要是与生活实践联系密切,网络资源丰富且难度不高的内容,都可以尝试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大大增强。

2.6 对比式教学法

微生物学涉及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多学科知识,其物种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零碎化,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学习难度。如果教师在课堂讲述中能够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列表对比的方法,对有关知识进行纵向或横向的综合比较,就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课程知识,降低学习难度,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例如,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差别的对比,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菌落特征的对比,细菌芽孢与真菌孢子的对比,细菌内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特点的对比等等,让学生在对比中进行知识要点的梳理和记忆,效果较好。

3 实训教学改革

3.1 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

针对药学微生物操作性、实践性强的特点,首先要安排充足课时来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笔者本着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实训课的内容和顺序进行了多次调整。例如从“显微镜的使用”到“细菌单染色技术”再到“革兰氏染色技术”,从“清洗、包扎到消毒灭菌方法”再到“培养基的配制”,每次实训的技能操作都能在下一项实训操作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形成了一条操作技能强化训练链。实验课上,教师将示教操作拍成视频,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大屏幕近距离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教师在播放同时解释操作关键点、注意事项以及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学生模仿操作练习时,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严格按规范操作,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并及时纠正;并将示教视频循环播放,让学生随时能观看、对比自己的操作是否规范。实训结束后进行小结;及时反馈关键点和存在的问题。另外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观察到学生的常见错误操作现象也应及时拍录下来作为教学电子资料,在总结时以看视频找错误的形式,强化学生形成规范操作。

3.2 综合项目强化训练

过硬的动手能力,一直是职业教育的亮点。为强化实验技能,促进学生综合操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加强综合项目训练。综合项目通过横向和纵向的知识融合,将基本实践技能串联起来,可考查学生对基本操作全面融合后的掌握程度。例如,在“药品的微生物检验”项目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查内容,综合运用了清洗包扎、培养基配制、灭菌、接种、划线分离、革兰染色镜检、血浆凝固酶试验等操作技能。其中任何一项基本技能不过关都会对本项检验结果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学生必须强化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基础实验技能,并学会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完成工作任务,从而培养较强的动手和独立工作能力。

3.3 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药学微生物学实训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的习惯。要求细心观察,认真记录,并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观察到的现象能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解释。例如,当学习了微生物的接种技术后,在观察结果时,在液体培养基出现的多种微生物生长现象:有的使澄清的培养基变得均匀浑浊,有的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膜,有的则沉淀在试管底如絮状或颗粒状。要求学生联系所学微生物不同的生物氧化过程及呼吸类型知识,判断出不同生长现象的微生物对氧需求的特点。学生在引导下回顾相关理论知识后很快就能判断出:使澄清的培养基变得均匀浑浊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液体表面形成菌膜的是好氧微生物,沉淀在试管底的是厌氧微生物。这样引导学生去结合实验现象来记忆和掌握微生物对氧需求的分类这一知识点,降低了学习的抽象性,也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 评价方式改革

高职教学应更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技术的能力,因此采取了技能考核与理论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态度、课堂笔记、作业(书面、专题汇报与交流、课外活动的完成情况)、单元测试、实训考核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包括学习态度、笔记、作业等),实训占30%(即实训成绩包括实训操作、实训考勤及纪律,学生工作页完成情况),期中、期末考核占40%。以上述3 项综合评定本门课的最终成绩。技能部分为实训考核,学生通过抽签获取考题。考核标准以实验态度、操作规范性、熟练性为标准依据,考核评判细则既针对操作过程又注重操作结果,结合学生工作页填写的规范性、准确性等方面评定最终的技能成绩。对技能考核和理论考核均特别突出的学生,推荐参加每年的校技能节微生物检验项目的竞赛。

实践证明,以上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观察、分析、总结,探析高职药学微生物的有效教学实施策略,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如何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及评价方式,需要今后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张中社,祝玲.药品微生物检测技术[M].1版.西安:第四军医大出版社,2011.

[2]孙蓓.浅谈药学微生物教学改革的体会与建议[J].现代企业教育,2010(24):63-64.

[3]缪静,梁建光,屈慧鸽,等.多媒体在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04(3):168-171.

3.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 篇三

【摘要】综合考虑物理化学的学科特点和药学专业学生特点,提出了从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改革、理论联系实际三个方面对现有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突出药学专业实用性强的特点,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效率,以适应时代发展对药学专业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物理化学》 药学专业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平顶山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JY24。

【中图分类号】O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28-01

《物理化学》是药学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程,能为《药物化学》、《药剂学》和《药物合成》等后续课程提供方法和理论支持。同时《物理化学》理论知识能够解决药物实际生产过程的药物设计、生产和性能等方面的问题[1]。

对于药学专业学生来说,物理化学一直被认为一门比较“难”的学科,究其原因可归咎于以下两个方面:物理化学的学科自身特点;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设置。物理化学的学科自身特点: 1.物理化学涵盖了高等数学、化学和物理的基础知识。2.物理化学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内容丰富、逻辑推理严密、公式众多。药学专业学生化学知识的背景和物理化学课程设置:1.药学专业学生化学知识储备薄弱;2.药学专业学生数学知识欠缺;3.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时数较少(≤60学时)。

综上可知,物理化学课程的特点(多学科交叉,理论性强和知识点分布广)、药学专业学生知识构成(化学和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和课时数少三方面决定了,采用以往的化学专业中该课程的教学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紧密结合专业的特点,对以往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加以改革。

1.结合药学专业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物理化学》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的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感到难度大和知识枯燥,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因此,必须对学习内容进行调整。

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借助物理化学这种手段,来解决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所以有关一些繁冗的公式推导过程可以有选择性的舍弃,强调规律和结论的实际运用,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更加突出了《物理化学》课程在实际中的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

2.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考虑到药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学生应该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中来,而不是充当一个简单的旁观者和倾听者。在《物理化学》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探索以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课题小组课堂演示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的基础部分依然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而对于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应用部分,则要求学生自由组成课题组,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对章节中基本原理在药学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启发式教学:在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由于内容抽象和理论性强的特点,这一阶段的课程学习仍然以老师讲授为主。在基础知识学习阶段,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述联系紧密的两个知识点时,启发学生在用其中一个知识点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引入下一个知识点[3]。

讨论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式教学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讨论式教学方法应该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即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教师在讲述理论知识在实际中运用的内容之前,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后,分组讨论除了书本上讲述的例子外,与本专业比密切相关的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有那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并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课后,让学生用课堂上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和归纳总结。

3.理论联系实际,强调专业特色。

在理论和实验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结合药学方面的实际问题进行讲授,把抽象的物理化学原理与药学实践相结合,注意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实例:讲授化学热力学内容后,可举出合理设计化学药物合成路线的具体实例;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天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则用到了相平衡的知识;多组分体系中渗透压的知识则为我们解释了人体内由于渗透压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的起因;学习胶体和界面化学章节后,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药物的在人体内溶解、吸收问题;化学动力学中关于物质化学反应过程中半衰期和浓度的变化,则可以为临床上科学用药提供理论依据[4]。

实验教学过程:实验部分是物理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都有重大的意义。以往药学专业学生的物理化学实验项目多参照化学专业进行设置,与本专业结合性不强。因此,如何针对药学专业的特点,设置更加合理的实验项目也是当前不容忽视的问题。《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内容要依据学生的专业要求、创新要求和科研要求进行合理化设置,即循序渐进地推进基础实验、综合药学实验和开放性实验三个不同层次实验项目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白丽丽.发挥专业特点实施物理化学的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4(14):22—24。

[2]田青平,丁红,邢桂琴.物理化学在药学中的作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4):360—361。

[3]周春琼,游文玮,唐中坤,等.药学生物理化学学习兴趣培养教学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2):169—172。

[4]程艳,汪洋,邹桂华.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论坛:基,2008,5(1):88—89。

作者简介:

4.生物医学本科课程体系对比论文 篇四

一、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概述

特色专业是办学思想、科学研究、培养模式等方面具有较高声誉、个性风貌的专业,是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新”的个性化专业。至,教育部、财政部先后分批在全国本科高校立项建设了3376个特色专业建设点(涉及特色专业310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大学(自筹)、湖北科技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10所高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其中的特色专业建设点之一[1]。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我国现有127余所高校从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专科人才培养工作,其中96余所为综合性或单科性理工类院校,31所单科性医科院校。所有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中都开设了人文社科课程、医学类基础课程、理工类基础课程、工程类核心课程及其与其相关选修课程,不同院校在学分、学时与实施上有着不同程度的侧重。一般来说,多数综合性或理工类高校偏向于电子类、计算机类等理工方向,多数医科类高校侧重于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影像工程、医学物理、医学仪器等领域。本研究以南方医科大学与湖北科技学院为例,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比较分析。

(二)研究资料的来源

湖北科技学院的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原咸宁学院教务处编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版)和学院主页及其它查询调研;南方医科大学资料来源于该校提供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电子版及其该校专业建设点主页。

(三)主要研究方法

基本研究方法参照作者前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的思路[2],收集研究文献材料采用系统研究法、比较法、统计法对院校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多维要素质点,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分析,找出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提出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措施和建议。

二、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背景简况

南方医科大学(以下简称南医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及其相关专业有医学影像工程、医学信息工程、医学仪器检测、医学物理、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办学方向,还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获教育部高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并建设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研究生示范课程多门,出版国家级教材多部,多次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奖。

(二)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群

主干学科是生物医学工程;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与程序设计、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信号与系统、医学传感器、医用X线机原理、CT成像原理与技术、MR原理与技术、医疗器械质量体系与法规、医学电子仪器原理等。

(三)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决定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在医疗仪器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医疗仪器检测机构、医疗仪器企业的研发机构、三甲医院的设备中心、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单位从事仪器检测、生产研发和质量控制等工作,也可以攻读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四)生物医学院工程专业的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结构分为政治理论与人文素质课程、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四段式课程构架模式。课程总学分/总学时为149学分/2644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实践学时比例为2183:461/1:0.21。必修课与专选课学分比例是104:45/1:0.43,学时比例是1820:824/1:0.45。

(五)集中实践训练环节

南医大集中实践训练折合成32周,1280学时,其中模电课程设计1周,40学时;模电课程设计1周,40学时;医疗仪器综合课程设计2周,80学时。毕业实习4学分,160学时;生产实习4周,160学时;毕业设计(论文)14周,560学时;军训与劳动2周,80学时;创新课程4学分,160学时。

三、湖北科技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背景简况

湖北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湖科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及其相关专业方向有医学仪器、医学影像工程、医学物理、医学信息工程、听力学、眼视光学、医学信息工程(注:医学信息工程、眼视光学、听力学方向没有正式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等6个培养方向。年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获教育部财政部高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近年来出版医用传感器、医疗器械营销实务等10余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多次获得湖北省部级、教育厅教学成果奖。

(二)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群

主干学科生物医学工程的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基础医学概论、医用传感器、医用检验仪器、医学影像仪器、微机在医学仪器中的应用等。

(三)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二级以上医院、其他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医疗器械公司从事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与维修,仪器设备管理,医疗器械营销策划与推广,也可以攻读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四)生物医学院工程专业的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三段式五层次课程构架模式。课程中总学分/总学时为158学分/2810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实践学时比例为2200:475/1:0.22;必修课与专选课学分比例是117:42,学时比例是2180:630/1:0.34。见表2。

(五)集中实践训练环节

湖科院集中实践训练共47周,其中专业实习26周,毕业设计(论文)10周,就业实践8周,军训3周;而劳动教育,医学仪器等课程、模电、数电课程设计教研室分散实施,没有载入训练周,这也是与南医大的不同之处。

四、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

(一)专业课程体系架构的比较分析

南医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结构由政治理论与人文素质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四段式课程构成。公共基础课程只开设必修课,其他每段课程均开设必修课、选修课,段内必修课与选修课交织在一起。而湖科院本科专业课程结构是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段式、五层次课程结构组成。学科基础课程只开设必修课,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均设有必修课、选修课两层次。南医大没有开设医用化学、电子工艺实习,是为数不多的院校,未开设医用化学课程显示远离生物与高分子材料类。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列入公共基础课程,可能是因为该校属于单科性医科院校,将其列入所有专业的公共课之故。南医大公共基础课程没有选修课,湖科院是学科基础课程未开设选修课。这意味着在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段建立大一统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课程教育平台,有利于实现大基础、宽口径、后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与创新,适合于发展专业培养方向,南医大更能体现出平台宽口径。

(二)课程体系学分、学时分配的比较分析

1.专业课程总学分、总学时比较分析。两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总学分/总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学时比例分别见表1、表2,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湖科院学分、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学时比例分别高出南医大9学分/166学时,比例高出1:1:0.07,但差异相差无几。两校分别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学时比较,总学时1831学时,实验课学时为243,占总学时13.3%[3]。两校均高于上海交大,这数据显示出211工程大学人才培养既重理论教学,又重实践研发、自主学习之缘故。2.必修课与专选课学时比较分析。选修课是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必修课的优化和适时、适宜性补充和调节,弥补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内容的不足,调和、衔接课程内容的顺序性,适应市场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南医大必修课与选修课学分、学时比例分别是1:0.43、1:0.45,而湖科院是1:0.34、1:0.34。数据显示,南医大选修课学分、学时比例高于湖科院而偏高的现象,且选修课偏重于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容易造成学科、课程与教材建设方向性不明,建设稳定性差。由此建议,开设选修课学时数应以不超过必修课的10%为宜,有些课程还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4]。3.学科基础课程学分、学时分配比较分析。学科基础课程学分、学时分配数据从表1、表2看出,学科基础课开设门数、学分、学时及理论与实践学时的比例,与全程教学课程总学分、学时基本平行,基本上分析内容要素都是湖科院高于南医大,只有一项有意义的数据是理论与实践学时的比例差异性大,湖科院高出南医大的1:0.13,显示出湖科院在学科基础课程教学中重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这种差异性说明,从总体上看湖科院更重视实践教学,反映出其是综合性院校,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组建17个教学院部,给实践教学创建了良好条件和宽厚的共享资源。4.医学课程学时比较分析,课程体系中医学课程开设情况与比较。南医大开设医学课程4门,总学时是212学时,分别是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临床医学概论。湖科院开设医学课程也是4门,总学时是297学时,分别是基础医学概论(解剖、生理、生化)和临床医学概论。从学时比较看,湖科院医学课程学时高出南医大85学时,高出率约占9%。值得讨论的问题是南医大是单科院校,医学基础条件好,该偏医的却偏工;而湖科院是综合院校,有较强的理工教学条件却偏医。两校与赵娜等人报道的“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基础课程比例高于理工院校的论点不相符合[5]。从邓军民等人报道资料看[6],首都医科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开设的医学课程有6门共472学时,远高于同类的南医大260学时,也高于综合类的湖科院175学时。

(三)专业课程与就业方向比较分析

从课程与就业的关系看,从整体上讲,主要课程设置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在很大程度就决定、支撑着就业方向、就业岗位。两院校对就业方向总体的表述是在医疗仪器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医疗仪器检测与研发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单位、医疗器械公司等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而南医大就业方向偏重仪器设备的检测、质控与研发,而湖科院则偏重于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医疗器械公司从事仪器设备营销策划。

(四)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比较分析

实践教学环节是集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措施。南医大集中实践训练32周,与湖科院集中实践训练47周相比,从总体上少15周,由于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各校各异,比较的实际意义不大。但要说明的要素是,湖科院的医学仪器类、模电、数电等课程设计在操作层面上由教研室分散安排,生产实习实际上是名义,也未开设创新课程。而两校的共性不足是实践教学环节都没有开设工程实践(金工实习)训练课;南医大未开设电子工艺实习课,开设电子工艺实习的`湖科院也没有做好集中训练。实质上两校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均不符合高校工科类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五、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目标的建议

通过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分析,参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引导建立国家专业本科教育标准,特色专业建设质量工程评估,配合专业认证制度与任务为载体的课程体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坚持办学理念创新,探究专业培养前沿,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理念创新与目标要求可参照东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拟综合利用中外优秀的办学资源,发挥国内外企业、集团公司的科研、教学和市场优势,实现“产、学、研”合作与合作教育,培养适应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前沿的科技领域发展需要,精通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此外,高校可利用专业教育教学资源条件探索与完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文科学士培养计划”。

(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优化课程构架

第一,课程体系改革宜突破传统三段式课程结构,建议建立新三段式九层次课程结构,每段课程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以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为例,通识教育课程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国防教育、大学英语、计算机等公共基础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分为基础科学教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课程;集中实践教学分为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工程实践、课外实践(社会实践、科技与竞技活动)[7];第二,未来的任务是积极探索面向市场营销方向的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文科学士培养方案,其专业课开设医疗器械管理、经济、营销类课程,学时不少于总学分、总学时的35%—40%;三是学习清华大学,结合本校特点探索夏季小学期制,满足学生个性化课程选修,拓展实践的时间、空间,采用多元教学及实践活动设计。

(三)优化课程体系,规范课程主导原则

课程体系设置可参照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电子电路设计、传感器与及仪器设计、信息与图像处理、生命科学类等五大模块[8]。要求在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之间应该设置合理比例,淡化学科自身的重要性,打破学科界限,避免体系出现较大的偏颇局面,也应避免面向市场、就业岗位的选修课而冲淡学科基础或主干课程,对开设的选修课一定要突出个性化。鼓励将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快速引入主要课程内容中,拓宽学生的知识新视野。

(四)谋划课程体系策略,适应控制学时比例

5.中药学课程的教学实践 篇五

【摘要】临床药学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是临床药师。

临床药师应如何深入临床,如何开展工作,在我国并无统一要求,亦未明确制定相应的职责。

主要应以做好临床药物治疗为中心,始终围绕合理用药的各个方面开展工作。

并结合自己医院的特点和等级、规模、仪器设备和人才情况,适当开展相应的工作。

深入临床,坚持面向病人,直接提供药学服务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合理、有效、经济。

【关键词】医院药师;临床药学工作;合理用药

1 概述

国外60年代便开展临床药学和培养专业化临床药师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在30多年中,已培养了15000多人临床药师,在医院工作的临床药师已达药师总数的25%以上。

在一些大的医院里,还设有临床药学服务中心,药师根据医院专业科室,服务于不同科室。

如传染病、肿瘤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临床药师具有处方权,可直接参与临床治疗活动。

每天早晨,和医生、护士、营养师组成治疗小组一起查房,已成为医师选药和用药的重要参谋,在抉择治疗方案和药物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国内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建议,几乎与国外同时,但一直未能开展。

直到80年代初,在国家药学会的推动下,一些医院才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临床药学工作。

如一些医院的药师从调查临床用药和处方分析开始,逐步参与了临床的药物治疗,提供药学服务信息,开展门诊药物咨询、临床治疗药物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药物利用研究等工作。

从整体上看,我国临床药学开展的项目与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到目前为止,国内县级医院大多数尚未开展系统的临床药学工作,专业化的临床药师队伍严重缺乏,药学临床学科发展落后,与临床医学的发展也不相称。

回顾先进国家临床药学其发展根据临床药师开展工作可分四个阶段:1单纯药品供应,不介入临床;2对医师处方和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3在医师开处方前与医师共同研讨,并决定用药方案;4有限的药疗决定权,如外科手术的抗感染、止痛等。

从总体上看,当前国内的临床药学发展水平介于单纯药品供应和对医师处方和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尚处于临床药学的初级阶段。

而且按目前的条件,依托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以往积累的数据,开展第二阶段的工作已不存在太大的困难,关键在于如何开展第三阶段的工作,即参与临床用药方案的决策过程,这也是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分析我国开展第三阶段的临床药学工作困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药师自身临床医学基础知识欠缺,知识结构不合理,在用药决策中难与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理论;(2)国内没有药师参与临床工作的固定方式 开展临床药学成功的例子不多。

(3)临床医生对临床药学工作内容了解不多,对临床药学工作缺乏热情。

2 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医院临床药学实际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1)明确临床药学工作的性质和任务虽临床药学工作在国内开展多年,但学科编制问题未得到解决。

临床药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地位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开展临床药学工作虽列为医院分级考核标准,但所占分值微不足道。

鉴于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性,以法规的形式,设立临床药学科室,广泛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临床药学是一门以病人为中心,以提供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物治疗为目的的药学学科。

其工作对象应当是人,重点是解决临床病人用药中的各种问题。

涉及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药学情报服务、协助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治疗药物监测、药物利用评估及药物经济学、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静脉注射液的配伍等。

(2)培养不同的临床药师在国外实施药师法或药房法的医院药师资格是按照法律规定审定的,受过高等药学专业教育,并经国家考试,登记注册的执业药师。

而我国尚未颁布执业药师法,而且医院药师职称也很多,分中药师、西药师两类,各类中又分为主任、副主任、主管药师、药师和药士等职称,晋升活动频繁,明确分工困难,明显缺乏临床实践机会。

为此,培养高素质的临床药师迫在眉睫。

应尽快采取系统学习,系统学习有药理学、医学统计学、药代动力学、生物药剂学等药学基础课程,同时还要学习有关医学基础课程以及治疗药物监测、药学情报等专业知识等。

培训要求在学习常见的技术方法、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基础上,各有侧重和不同程度地掌握不同专业知识,形成学科知识和业务技能互补的整体优势。

(3)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从国外的临床药学发展看,可见开展临床药学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

我国开展临床药学工作,首先应做好的用药咨询、用药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学情报的服务等基础工作;其次药师积极下临床,通过参与查房和学习,积累经验并反馈各种信息,根据不同的信息进行处理或研究,开展一两个专题的回顾性病例或处方分析,从而使认识进一步深入。

先从一两个临床较为配合的科室或一些较为典型的病种开始学习和研究,从重在参与到相互交流合作逐渐过渡。

在工作的初期可尝试开展一些项目:如:参与查房和病历讨论,了解熟悉临床治疗和用药的过程,建立药历书写格式,记录病人用药史, 建立院内药品信息查询和咨询系统利用计算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网上可查包括本院使用的任何一种药品包括品名、剂量、价格、部门归属、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信息,满足临床对药品知识的基本需求;药物利用研究和药物经济学分析根据临床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课题进行药物利用度和药物经济学分析。

重点在抗感染药物、呼吸系统药物、生物制剂和心血管系统用药。

开展新药评价和淘汰药品结合临床调研和数据分析,分析医院用药的历史和趋势,建立药品类别和品种档案以及新药跟踪系统,为决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

同时对呆滞药品和老药进行调查,为决策者提出淘汰或保留建议。

广泛宣传,获得大家支持和参加 积极开展上述相关课题的研究,撰写论文,出版药讯,开辟临床药学专栏,并通过院内外的交流,扩大影响。

3 小 结

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其成绩大多是不计报酬。

这不仅挫伤了药学人员积极性,也不易获得同事的理解和支持。

为此,临床药师除了需要踏踏实实、勤奋工作外,还要积极宣传自我,获得医院自上而下重视以及临床医师的认同和紧密配合。

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并吸引更多的药学人员从事临床药学工作。

一般而言,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关键应做好以临床药物治疗为中心,始终围绕合理用药,从用药咨询、用药分析、不良反应监测、血药浓度监测等各个方面开展工作。

6.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 篇六

【摘要】有机化学是是药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后续课程的支撑课程之一。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笔者经过几年教学实践,从整体把握有机化学的课程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思考。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是培养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模式上,遵循“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适当降低理论难度,减少理论分析,体现有机化学在医学和药学领域的重要性,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可以说“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生命”。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药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方法以及药物结构与药效的相关关系,为今后进行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检测、新药开发奠定基础。

1.把握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

有机化学是整体性、联系性非常强的学科。内容编排由浅入深,前面的内容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后面内容是前面内容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前面的知识内容讲解要慢、细、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以便后面学习。有机化学课程的`中心问题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的问题,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是有机化学的基础,深刻理解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才能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特征包括物理的和化学性质。有机化学课程中不同官能团的性质是相互关联的,比如说烯烃与氯化氢加成反应是卤代烃的制备反应,有意穿插反应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对课程产生整体感。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在高职医学院校,学生普遍认为医学课程才是他们学习的主要课程,不重视有机化学的学习,在开课的第一天就要向学生讲明有机化学的重要性,首先我们人体就是一个大的化工厂,每时每刻有成千上万个化学反应在发生,医学就是研究人体的科学,所以要学习有机化学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其次另外要结合身边的化学物质学习有机化学,如双酚A、苏丹红、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保鲜膜等,让学生感觉有机化学并不是纸上谈兵,和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另外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有机化学与医学相关内容的联系。如讲解羧酸的成脂、成盐、成酰胺反应时,可以补充有机药物化学修饰的内容,如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药青霉素G,是一种不溶于水的药物,如果在皮下注射时,一方面不易吸收,另一方面会疼痛难忍。将其修饰成盐后,注射时不仅可以减少疼痛而且有利于药物吸收。最后,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有机化学作为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多,课时少。教师很难在64个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整合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率非常关键。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选择性的精炼教学内容,适当压缩高中已学过的内容,将重点放在新接触的反应类型上,同时将可以将有机化学的前沿动态融入的教学过程中,体现有机化学的活力和生机。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不同的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经过这几年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几种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感觉教学效果还比较理想。

3.1迁移教学法迁移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一方面对有机化学留下整体感,另一方面对于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有助于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知识和学习后面新的知识。比如可以将不饱和烃所学诱导效应内容迁移至卤代烃,由于卤素的电负性较碳元素比较大,所以碳卤键容易断开,并且卤素带负电,碳带正点。同理可以迁移到醇类、醛酮类和羧酸类等。

3.2对比教学法在教学中通过对新旧知识内容的比较,找出其中的异同及相互联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新的知识,巩固旧的知识。另外还可以调节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的知识,避免知识的混淆,加强记忆。例如可将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在通式、结构、命名、性质方面列表对比,另外在学习环烷烃时与烷烃进行对比,醛酮的加成与烯烃的加成进行比等等。

3.3演示教学法演示法是一种以直观感为主的教学方法。利用分子模型进行演示可以形象地表示化合物的结构和价键特征,为学生展示从微观的宏观、从平面到立体的直观印象,便于学生接受,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讲解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时,可以用粉笔模拟结构的微观形态及价键特征,烷烃的空间构象用粉笔拼接分子模型,加深对分子结构和构型异构体的理解。

3.4归纳教学法引导学生对分散知识的归纳整理,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快速抓住重点内容,掌握知识系统的内在联系,避免死记硬背。教学过程中每类物质都要按照通式、结构、命名、性质进行总结,同时还可以专题总结,如加成反应、取代反应等。另外还可以以物质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为主线归纳总结。3.5练习法有机化学知识繁多、复杂,只有通过一定的练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为了加快学生对知识掌握每章必需附带一定的练习题。

参考文献:

[1]刘玉梅,黎江,廖珍.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探索.海峡药学,(05)257-258.

[2]谷小珂,邱净英.提高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探索.卫生职业教育,32卷14期,52-52.

[3]朱晓彤,张荣丽等.医学院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方法之孔见,卫生职业教育,2014,32卷03期44-45

[4]朱志博.提高医学有机化学教学质量初探.基础医学教育,03期169-171.

[5]田树革,孙芸,马红梅.多种教学方法中药化学课程中应用.新疆中医学,2032卷06期,53-55.

[6]梁俊,邓健,罗虹等,医用有机化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基础医学教育,2014年16卷06期,437-439.

7.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 篇七

一、设计新理念

构建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思想, 为培养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和提升实践能力提供新途径。有研究表明, 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可分两类:第一类辅助课程讲授和第二类面向协作活动的研究型。这两种教学平台, 最大的差异是前者支持知识的系统传授, 而后者则支持学生以问题、项目或案例为中心的协作探究[1]。鉴于高职药学化学基础类课程门数多、内容杂, 教学平台的设计应充分体现其特点, 本着为药学专业知识和后续课程做基础的思想, 以整合优化其课程为主要目的, 设计构建一种新的网络教学平台, 即以第一类网络教学平台为主, 同时以第二类教学平台为辅, 加入各类互动版块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二、构建方法

(一) 化学基础类课程的整合

高职药学专业有多门化学基础类课程。课程之间交叉重叠、严重分化, 前后知识缺乏连贯, 容易使学生感到困惑, 因此整合相关课程十分必要。各课程的基础相关性为:无机是各课程的基础;分析是前者的补充、应用和提高;有机是生化的基础。因此, 将分析化学及仪器分析融入无机化学中, 删减重复内容, 减少部分理论性太强的内容, 突出重点, 如删除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动力学基础、分子轨道理论、晶体场理论、电子互斥理论、标准加入法等过于艰深的内容[2], 为后续药物分析、药物检验等课程服务。将生化的内容放到有机化学中, 跨科式整合, 突出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分类、结构、命名、性质、反应等知识, 为中药化学、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 对各课程实验内容进行调整, 将验证性实验放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 着重增加技能训练的实验, 增加与药学相关的综合性研究实验和自行设计实验等, 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对其内容加以完善。

(二) 基于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 基于问题式学习) 教学模式网络平台的构建, 完善数字化资源库

整合课程内容的同时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以板块的形式将所有化学知识放在资源库里, 设计药学案例引出内容, 教学手段以PBL为主, 使学生感到化学每一部分知识都与药学是相关的, 有探究化学的欲望, 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平台上采用虚拟课堂方式进行互动教学, 教师教学中负责创设有效问题情景, 解答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反馈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 有重点有目的地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板块和学习方式 (自助式、讨论式等)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可向教师提问, 或与同学一起协商、合作。

(三) 数字化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搭建

在网络平台上, 学生可通过网络进行病案讨论、答疑辅导、在线自测等, 教师作为教学资源的评价者和管理者可随时参与教学, 解惑答疑, 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出评价。

三、结语

在药学专业的2011级、2012级班级中随机各选取一个小班进行教学实践, 从期中和期末化学类课程考试成绩、实验考核成绩、实验报告评价等多方面比较教学效果, 并对任课教师进行调查访问及对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来看, 教师反馈良好, 学生认可我们建设的网络教学平台, 喜欢运用平台进行自学或辅助教学, 使用化学基础类课程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的学生该门课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可见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及课程整合极大增强了化学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避免了部分学生的厌学心理。不仅如此, 实验内容也同样紧贴专业, 通过网络平台学习了重要有机物 (含糖、蛋白质) 的性质后, 学生还自主设计了实验鉴别几组常见化合物。

该平台能很好地弥补传统课堂上重讲解、少实践, 只模拟、不实战的教学不足。在平台虚拟教室里通过在线、离线化学基础类整合课程、教学交互、病案讨论、答疑辅导、在线自测等, 使“接受式学习”变为“探究式学习”, 使学生从情感、认知和行为上积极全面地投入到学习中, 通过体验感悟知识, 在不断探索中提升能力。网络平台教学不受时空限制, 为学生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学习, 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总之, 化学基础类课程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 增加了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将专业知识提前渗透, 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明确学习目的, 又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在线学习;同时也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阎芳, 韩玮娜, 韦柳娅.基于网络的医药院校化学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设计理念及搭建[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9 (26) :38-39.

8.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 篇八

【关键词】医学专业 医用化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26-02

医用化学是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一门重要课程,通常包括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个部分。通过医学化学的学习,使医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必需的化学原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职业能力以及对未来化学科技发展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探讨教学方法、提高学习质量,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医用化学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独立性与主动性[1]。而医用化学教学又有其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注重化学与生命科学各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医用化学课程知识点比较多、元素性质多样、有机化合物章节内容较多、理论较为抽象难懂(如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等,在学习过程中易产生枯燥感而丧失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将日常学习过程中知识点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关联起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途径。如日本“水俣病”与汞污染、铅污染与神经系统疾病、镉的污染与骨质疏松症等;氯化钠可以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铁元素是构成血红素的主要成分;锌是人体合成生长激素的原料等。这些日常生活知识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在生活中医用化学的重要性,使其从内心感受到学习无机化学的重要性。

二、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目前,医用化学教学存在知识点更新慢、理论与实际生产生活偏离较多。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医学的实际需要,着重讲解医用化学相关的基础知识、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使教学内容简洁、衔接较好,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对于学科知识点较为陈旧的问题,要结合课程内容,引入并教师的科研工作、经历和感受,推介前沿学科的新思维、新观点,介绍交叉学科的相关研究进展,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辅以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2]。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利用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归纳比较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改变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PPT导致学生兴趣不高等现象;倡导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加快建设师生平等互动探讨的新型课堂文化。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本科阶段化学教学知识更加深化,而课时减少,与初、高中化学教学差异较大,加剧了本科阶段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探索、创新的能力至关重要[2]。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激发其学习动力和开拓其视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动力和学科认知情况;让学生参与到大型仪器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优化课堂结构。教师要从知识的灌输者,评价的主体转变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提供者、服务者,真正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言,倡导学生思考,甚至在某些条件下,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最后,提高预习重要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预习,明确预习的目的和意义、要求,明确下一课时学习的知识点与教材知识的衔接。

四、加强医用化学实验教学

重视无机化学实验教学,首先要精选无机化学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医用化学实验通常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目的;适当增加实验内容和实验材料更贴近医学专业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内容,不但可以学以致用,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其次,讲授法与探究法相结合,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将对于一些基本操作的讲解通常适合用讲授法来进行教学;而对于综合性实验,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医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改革教学内容,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理论,掌握所学的这些知识与生命科学等其他学科以及后续学习内容的相关性;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重视医用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在与实际问题相关的背景中应用这些理论知识或概念,在应用的实例中体会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加强与促进学生获取知识的独立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杨晓改,刘会雪,黄健.在药学院的无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J].大学化学,2016, 31 (1), 18-22.

9.药学监护(医学论文) 篇九

在过去,医院药师往往被看作是“幕后英雄”,因为药师很少与病人直接接触。他们默默地工作,为医院准备各类药品或者为医生调配某些临时使用的药剂,一句话,药师的任务就是调剂和供药。

随着医院药学的发展,特别是临床药学的兴起,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医院药学的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3个时期。①以调配为主的传统时期;②以药学服务为主的临床药学时期;③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为目标的药学监护时期。临床药学的3个主要内容是:药师参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信息咨询。作为药师,其中心任务是保证病人用药的合理、安全和有效。药师参与临床,将使药师直接与病人建立联系,直接参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这是药师职能的一个根本性转变,意味着药师要承担起对病人治疗全过程用药的监护责任。药师的药学监护与医生的治疗监护、护士的护理监护共同组成了全方位的“病人监护”过程(即药物从采购到使用的全过程管理)。

药物治疗给许多病人解除病痛,带来幸福,但同样也会给许多人造成药害,引起后遗症,甚至死亡(药学美学)。事实上多数问题不在于药物本身,而是开处方、配药或给药过程中的不当引起的。因此药师从道德上讲有责任保护病人免于药害之忧(药学伦理学的要求,着重强调药师的真正价值在于为广大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负责, 而不是纯粹的商品关系。药学伦理教育内容,义务教育、责任心教育、保密教育、法制教育)。另外,随着人们要求健康的水平提高,已不再满足有药可用,要求提高治疗质量甚至生存质量,提供优质、高效、低消耗的药学服务。pC应运而生则是一种必然趋势了[1]。

1 pC的定义

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简称pC),也有称为药学保健或药疗保健。1987年由美国的Hepler和Strand提出pC,很快得到世界许多国家学者一致认可,在1988年新德里世界药学大会加以明确并特别作了推荐。

1987年,Hepler在“药学正经历着第三次浪潮”报告中提出,在未来20 a中,药师应该在整个卫生保健体系中表明自己在药物使用控制方面的能力,特别应该表明由于药师的参与可以减少整个服务费用,如缩短住院期和减少其他昂贵的服务等。1990年Hpler等提出了pC定义:“pC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实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既定结果。这些结果包括①治愈疾病;②消除或减轻症状;③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④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pC是一种过程,药师通过与病人和其他专业人员合作,设计治疗计划,其执行和监测将会对病人产生特殊的治疗效果。它包括3种功能,①发现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②解决实际发生的用药问题;③防止潜在的用药问题发生。pC是卫生保健的必要部分,应当与其他部分结合起来。但是,提供pC的目的是药师的工作要直接面向病人,药师直接对病人负责,以保证pC的质量。pC药师与病人的基本关系是:病人把自己托付给药师,药师接受委托并承担责任。pC的基本目标、过程和相互关系存在于所有的医疗机构中”。

对pC的统一定义是:“药师的使命是提供pC。pC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监护,目的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3]。这一定义把医院药学的全部活动建立在以病人监护为中心的基础上,以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身心健康为目标,药师要承担起监督、执行、保护病人用药安全、有效的社会责任(社会药学的要求,社会药学是一门运用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药学问题,研究社会因素与药学系统诸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交叉学科。社会药学的内容1药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2药学系统内部的社会关系3药学工作者在药学系统中的作用4社会用药的特点、规律及其所带来社会问题)。药学监护的主要内容

2.1 把医疗、药学、护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医生、药师、护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医疗责任。

2.2 既为病人个人服务,又为整个社会国民健康教育服务。

2.3 积极参与疾病的预防、检测、治疗和保健。

2.4 指导、帮助病人和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

2.5 定期对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科学评估。

根据药学监护的上述内容,医院药师的工作方式将发生改变,他们不仅仅是调制药品,而是要与医生、护士一起直接面向病人,参与治疗,指导用药,工作在临床第一线。药学监护中药师的职责

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药学监护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监护。概括起来,药师在药学监护实践中的主要职责是:

3.1 与医生一起决定病人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明确治疗目标,为这一目标设计药物治疗方案(即个体化用药),监测病人用药全过程,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评价,发现和报告药物过敏反应及副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pC不仅涉及药物治疗(实际提供药品),而且涉及每个病人的药物治疗决策。不光决定是否用药,而且判断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方法、药物治疗监测和向病人提供与用药有关的情报和咨询服务。药师必须综合、分析信息,根据与其他服务人员交谈所获得的信息、病人情况、疾病类型和医生提出的治疗观点拿出用药方案。

3.2 综合管理所有的pC所必需的资源(包括人和药品)。药物使用管理包括采购、储存、供应及药物使用评价。对医生、护士进行药学指导,提供有关药物的信息咨询服务。对病人采取直接服务,包括用药教育、临床治疗会诊等。

3.3 保证合理用药,即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根据病人的疾病种类、性质、发病时间、以往用药史、有无药物过敏等情况,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适当的剂型、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

药师提供pC的具体任务是发现、防止和解决与用药有关的问题。如①药物正确无误;②用药指征适宜;③疗效安全,使用价格适宜;④剂量、用法、疗程妥当(依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知识决定剂量及疗程);⑤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证、不良反应小);⑥调配无误;⑦病人遵从性良好[4]。

3.4 建立病人用药档案,对病人生活质量的评价。

根据WHO对健康的定义,采用通用量表和特殊量表,健康问卷和健康效用测量方法,健康效用指数等,对病人生活质量作出客观和主观的评价[5]。

4 医院药师在pC中的地位

4.1 药师的委托人是病人。

作为病人的委托人,药师必须与病人建立“一对一”的业务关系。

4.2 建立“处方者、药师、病人”新型伙伴关系。

pC要求打破药学内部的分工,如“普通药师”、“临床药师”、“供应药师”、“药房药师”和“制剂药师”。要求所有药师承担为病人保健的职责,认为药学部全体工作人员都是病人保健的提供者。其他医务人员及病人可与药师进行直接对话,起到医师延伸者功能,成为治疗队伍的一员[6]。(与国际接轨监管药师将从卫生系统分离,专门从事药品的检验和有关药品法规的检查与执法)

5 开展药学监护的重要性

药学监护在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从实践情况看,效果是很明显的。

首先,它促进了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

其次,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够预防某些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第三,病人的疾病得以治愈,病症得到消除或减轻,从而达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根本目的;

第四,由于大幅度减少或杜绝了不合理用药,节约了药物资源,因而降低了医疗费用; 第五,提高了药师在医院乃至全社会的地位和形象,同时也增加了药师的收入。

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起步较晚,有些医院虽然也开展了临床药学工作,但仍停留在实验室或信息资料收集阶段,至于药学监护工作则处于宣传时期。但是,我国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普遍,某些基层医院不合格处方高达60%以上,问题十分严重。药学监护是21世纪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人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药学监护的社会需求将日益增加,可以预见,药学监护必将在我国逐步开展并形成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6 我国实施pC的障碍[4~6]

6.1 观念上的障碍

6.1.1 超越药师的传统工作 实现由“对保障药品质量和供应负责”向“对病人用药结果负责的转变”这一重大转变药师难以适应,特别是目前药物治疗决策是由医生制定的,药师不必承担责任。实施pC,药师授权参与用药决策,负责监控给药过程,观测病人用药反应并实行必要调整,追踪药物使用的最后结果,进行必要的评价。药师传统工作是面对药物,一下改为面对有感情的病人,本身也得到施展专业才能,树立崭新职业形象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6.1.2 超越以治愈疾病为目标的观念 pC提供的服务不光是要把病人现有的疾病治愈,而且要恢复病人的健康,使病人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生活得健康幸福。

6.1.3 超越生物学指标评价治疗结果的观念 现在评价药物治疗结果的指标只是一些观测到的数据,例如,对癌症病人使用抗癌药物时,以病人生命延长多少年为评价治疗好坏的指标。但是,在抗癌药物发生药理作用的背后,病人因药物严重的毒副作用遭受多少痛苦(生存质量恶化)并未考虑在内。开展pC工作,就要综合评价药物对病人整体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等指标。

6.1.4 超越具体医疗机构狭小的地域观念 实施pC,药师应关心照顾各种医疗机构中病人的药物治疗,不光是对本单位住院病人,进行药学服务,而是在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持续不断,甚至对已出院的病人也应负有关心的责任。

6.1.5 超越现行的药学业务分工 医院所有药学人员,虽分工不同,总体目标都是通过药品和药学手段向病人提供改善生存质量的服务。

6.2 药学资源方面障碍

6.2.1 时间不足 目前我国药师要花大量时间在常规的药物供应上,即使是与临床接触最多的药房药师,也难把主要精力放在查房、参加会议、查阅病历、提供药物咨询、开展药物监测、建议调整和监察药物不良反应等工作上,另外,药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在给药后24 h内看完所有病人的病历及时发现用药方面的问题。

6.2.2 人员编制限制 我国医院的药剂人员编制大多低于国家规定的8%,这样原本人手就少,更无力进行费时费力的pC工作了。另外在有限的人员中,缺少提供pC必备的临床知识、交际能力、工作热情、自信心和业务素质。目前主要是药剂科主任和骨干必须首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培养人才,积极组织力量,克服困难,稳步开展pC工作。

6.2.3 工作场所有限 pC工作,登记病人病历,向医护人员和病人提供用药咨询服务,收集用药信息等活动都需要在治疗病人现场,这就必须在各病区都要设有pC药师的工作场所。

6.2.4 技术条件有限 虽然许多自动化的医疗档案管理系统已经启用,但严格地讲,还没有完全适合开展pC计算机软件系统可供使用,此外,目前,医院的经济状况普遍无条件引进昂贵的新技术设备。

6.2.5 劳动报酬得不到补偿和回报 药师向病人提供pC付出了比常规工作更多精力和时间,但这种付出往往得不到经济上的补偿和回报,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药师工作积极性和医院的投资无法收回,难保此项工作的长久坚持下去。

6.3 医疗体系方面的障碍

现有的医疗体系高度分工,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的医疗分属不同部门,药剂科也将药师分为制剂、调剂、临床,各司其责,互不相干,而pC的连贯性要求医疗系统是个完整的体系,必须改变这种分工。

6.4 信息资源方面的障碍

6.4.1 医疗信息不足 向病人提供pC的药师不仅要能及时获得药物的知识和最新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取得病人的医疗文件(既往病史、病程记录、治疗单等),但药师往往不易得到这方面的信息,因此,开展pC工作要解决医疗信息的共享问题(简述电脑无纸化管理及局域网加以实现)。

6.4.2 药师缺乏编写医疗文件的经验 药师应当为每位病人建立正规的药历,详细记录病人的药物治疗情况(用药时间等)和用药前后化验的结果(疗效与反应等),但药师一般缺乏编写常规医疗文件的训练和经验。

6.5 法规方面障碍

医院药师的传统任务主要是,采购供应药品和收方发药,药师只能在法规许可条件下,开展职权范围内的业务活动(如药品管理法、医院药剂科管理条例)。推行pC业务必须制定《药师法》和在有关法规中增加相应条文(简单介绍国外有关法规如医院药师拿出用药方案错误使病人残废要负法律责任,把药师的职责、任务,地位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pC工作在我国还处于宣传阶段,没有制度,尤其缺少一套客观的、科学的、能为医生、病人接受的评价标准,用来衡量药物应当产生的结果,以及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即考察开展pC的真正价值,药师应当参与制订临床药物治疗标准,明确规定合理用药适应证、剂量和应该达到的治疗效果。

6.6 行政领导方面障碍

开展业务活动必然会增加基础设施,人员、场所、仪器设备、活动经费的投入,pC的开展增大医院财力投入,且无法收回。当然随着法规、制度等的出台,相信这些问题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开展pC绝不是药师或药剂科人员单枪匹马能完成的,必须是:药师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健康保健提供者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整体配合,首要的关键是药师下临床要取得医护人员的理解和认同。医生的传统观念认为,他们才是治疗结果的主要责任者,药师经常提出给药医嘱或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可能会引起医生的反感和抵触,这样医生可能是反对药师直接干预病人治疗的最大阻力。另外,护士也会对药师出现在治疗现场不适应。一个单位临床药学开展成功的,这方面障碍会大为减少。但如果一个医院的领导能充分肯定药师在药物治疗方面的责任,重视pC活动,对医院其它医务人员改变观念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一点必须指出,药师开展pC并不是重复医生、护士的临床业务,而是对其工作的补充,不了解这一点就免不了会与医护人员发生职权范围的争执。pC势在必行[1,4]

pC在我国虽还处于宣传介绍阶段,实施的难度很大,虽然目前尚无实施的条件,但pC已得到药学界和医院药学人员的普遍关注。理由(1)开展pC的客观条件逐渐形成 ,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对健康保健特别是对用药的要求上升到提高治疗质量,甚至生存质量的高度,因此开展pC的客观条件逐渐形成;(2)医院传统供药模式改变;我国制药工业的大规模高质量的发展,医院制剂将会逐渐减少、萎缩; 加之医院药剂科现代化管理,根本改变医院传统供药模式;(3)电脑的使用,药剂人员剩余。因此,如果我们不思改革进取,固步自封,“下岗”的命运将会落到传统的药师头上,人们需要pC,pC也是医院药学人员的下一步出路。我们应当从更新自己的观念做起,正确宣传pC,理解pC,自觉主动加强自身学习,适应pC,为在我国施行pC扫清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努力营造让pC逐渐深入人心、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8 未来医院药学的展望

21世纪药师的基本任务就是实施pC。许多药学领域的领导者已经接受了pC的概念,并且正在计划和实施使药房从单纯的调配功能向临床专业的转化[7]。未来的医院药师应该既懂药又了解临床,其基本工作内容有:血药浓度监测与解释、临床治疗咨询与会诊、单剂量作业、病人出院后药物使用教育、门诊病员药物咨询、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与鉴定、新型科研制剂开发、参与新药临床评价方案的制定等。通过发挥药师的专业特长,保证理想的用药结果,降低因药物有关的医疗费用。尽可能使每一位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后能够保持正常的机体功能和精神状态,生活得健康幸福[9]。

参 考 文 献

高世嘉.药学发展的新阶段——药师监护.中国药学杂志,1995,30(2):97

唐镜波.药学监护的发展与策略.中国药房,1995,6(1):7

张新萍,郭海平,杨智敏.药学监护与临床.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10):469(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

陈秋潮.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9):393

胡晋红,蔡溱.美国的药学服务.中国药房,1998,9(6):283~285

唐镜波.药品管供用的监督指导一体化.中国药房,1998,9(5):198~201

杨樟卫,张均.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评价和药物经济学.药学实践杂志,1998,16(1):5~9

黄仲义.医院药学的变革与未来.中国药房,1998,9(5):213

10.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 篇十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承办)

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1951年创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被批准为中国8所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2004年8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

学校现有学科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法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经济学八大领域,综合实力在全国独立设置的近70所医药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目前学校拥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9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前身是第一军医大学生物医学系,成立于1986年,是国内较早成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单位。学院为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重中之重)、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学院秉承“以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医学成像为龙头、以临床应用为依托、以产业需求为引导”的办学方针,坚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并重发展。教育教学着重培养临床医院、相关产业与科研院所急需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科学研究以医学成像与分析为中心,推动信息科学与医学的交叉,解决临床应用实际问题,为国家医学影像产业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为目标。

学院已建立起完整的“本-硕-博”三级人才培养体系,一条培养理工医结合的复合型、卓越型人才的办学之路已然成型。《培养理工医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研究》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999年),《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学院拥有以国家级教学名师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教师,建设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主编出版医学成像系列专著3本,教材20多部。学院已成功举办多期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高级研修班,有多名学员成功获得硕士学位

现将我校二〇一六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非全日制(双休日)高级研修班教育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招生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

二、招生对象

全国范围内招生,具有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的理工科应(往)届毕业生。

三、课程设置

包括英语、社会主义理论、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医学成像关键技术、生物医学超声、模糊数学、模式识别等课程。

四、教学安排

时间:2016年9月-2017年10月,每周末两天时间集中授课,授课地点为南方医科大学校内,计划招生数50人。

五、报名及咨询

时间:2016年7月10日-8月20日上班时间(上午8:00-11:30,下午2:30-5:30),高老师,QQ群:573594724;

报名地点:南方医科大学生命科学楼5楼教研办,现场报名(1)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一式二份(2)学历证明及复印件,一式二份(3)大一寸蓝底彩色照片2张;

(4)高级研修班报名登记表(附件1),一式二份

特殊情况可函报,邮寄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南方医科大学生命科学楼5楼教研办 高杨老师,电话:020-61647799(请注意务必电话确认是否已收到)

六、录取及学费

经审查合格免试录取,根据广东省审核收费标准收取学费1.5万元/人。在报到注册前一次性缴清学费,报到时间另行通知。

七、学员结业

本研修班学生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经考试合格后,由南方医科大学发放《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符合国家规定的在职申请学位或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员,研修班所修学分五年以内有效。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2016年7月1日

热点问题:

一、研究生高级研修班的性质

研究生高级研修班属于免试入学的专业教育。学员在完成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并考试合格后,由南方医科大学颁发《南方医科大学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证明该学员已学过并掌握了本专业的研究生课程。我校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有效期5年,自结业证书发放之日起计算。

二、研究生高级研修班课程学习有关要求

在本专业所开设课程体系中,英语、社会主义理论和数理统计与随机课程等课程属于学位课程,考试成绩70分为合格,其他课程60分合格。每门课程考试一般安排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如果考试不合格或因故缺考,将在高级研修班结业之前集中安排补考一次,即每门课只有两次考试机会。课程考试不通过不予结业。

获得硕士学位的课程成绩分两部分:一是公共课程的学习,二是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高级研修班期间所学习的课程相当于前者,后者依据专业、课题方向不同而变化,全日制学生和在职学生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上是没有区别的,都是由导师根据学生的课题和课题方向指定课程名称和教材,以自学为主、老师辅导为辅的方式完成学习。

高级研修班学员在定好导师后,必须向导师主动提出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随导师的全日制研究生一起考试,时间一般在每年的4或10月份,成绩由导师所在科室教学秘书上报培养单位汇总,最后在研究生学院培养科与高级研修班课程成绩合二为一,才算一份合格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

三、申请硕士学位的途径

(1)报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报考者必须具有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参加每年一月份的全国研究生入学统考,录取后,免公共课程学习,直接进入科研或临床,需要2-3年,达到学校硕士学位授予标准,可以获得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2)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报考时必须获得学士学位满3年,参加同等学力人员全国统考,课题研究达到我校硕士学位授予标准后可申请相应的硕士学位。同等学力考试一般每年3月份报名,同年5月底、6月初考试,8月底成绩出来,考试每年一次。同等学力考试成绩随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失效而失效。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一般需要1-3年。

(3)直接报考全日制博士。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可直接报考我校博士:①获得学士学位满6年、并且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近三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收录期刊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著;②获得学士学位满6年、正高专业技术职务,近三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著,至少主持省级科研项目一项(排名第一)。录取后,脱产三个月时间学习博士课程,课题研究可以与导师协商,采取边工作边做课题的方式。达到博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可以同时获得博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一般需要3-8年获得博士学位。

以上三条途径的学习年限长短,主要依据课题研究的进展而定,基础好、进展顺利者可以在最短时限内获得学位。我们建议学员尽可能复合选择而不要选择单一途径申请学位,既只要达到报考要求就努力去尝试,最终选择最快最容易的途径申请学位。

四、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和完成方式由高级研修班学员和导师双方沟通决定。

五、管理要求及其他有关事项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教学主要利用周末上课,一般每周授课一次,每次安排两天(星期

六、星期日)。

(1)学员上课必须亲自签到,不得无故旷课、早退,学员缺课时数超过本课程总学时的1/4,不得参加本课程的考试(特殊情况缺席时应交待其他同学,以免遗漏有关通知)。

(2)学员不准在室内吸烟、喧哗,上课时必须关闭传呼、手提电话,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六、研修班结业后流程

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网址http://yjs.fimmu.com/,高级研修班学习期间,应养成浏览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网址的习惯,常去网站浏览南方医科大学导师信息和有关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的通知,以防错过重要机会影响学位申请。高级研修班学员联系导师由本人完成,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导师信息库见http://app.smu.edu.cn:81/supervisor/list.aspx。

七、经费事项

11.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 篇十一

关键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课程改革;药用基础化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45-02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它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我国的高职院校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兴起,大部分没有摆脱“本科压缩型”和“中专放大型”的束缚,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制约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高职教育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采取一系列的课程改革。高职的课程改革是指通过改革,建立一种全新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不但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而且包括素质教育体系,使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三者有机地结合成一体。

一、高职教育课程现况

1.课程设置不适应对人才的要求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缺乏对社会需求、市场发展和技术发展的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我国的高职院校是通过“三改一补”发展起来的,大部分由中专学校升级或合并而来,专业计划中的课程缺乏自身特色。现行的课程有的是对中专课程简单修改后的挪用,有的是对本科课程的模仿和照搬。有的是把原来中专的课程简单地组合起来。在专业计划中,具备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的课程相对甚少,与社会对高级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脱节,难免出现用人单位招不到所需的技术型人才的现象。

2.教材的内容陈旧

教材是传播科学技术的载体,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教材是否能及时更新,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选定教材以后,教师的备课的过程就是对教材的处理、加工和再创造。

3.教师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较差

教师的能力评价对其业务发展具有导向性。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核局限在论文发表情况和学年总课时量的完成上。教师的练功比武大赛也大多选择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比赛、粉笔字比赛、普通话比赛、教案和课件比赛。能彰显高职教育特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实践教学的比赛受到忽视。

另外,高职院校只有一部分教师有过深人生产第一线的经历,大部分教师缺乏实践动手能力,教授的内容与实际生产情况和工作过程脱节,不能通过自己的学习、研究、调查、体验,将企业运用的最新技术、工艺、方法和工作过程引用到教学中来。

由于以上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了高职教育的质量。因此,进行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二、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本文以《药用基础化学》为例,谈谈对高职教育课程的改革。

《药用基础化学》是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根据药学专业人才总培养目标,本着“以就业为导向”,按“必需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在充分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修改和完善了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制定出了新的培养方案,实施职业基本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初步培养,突出不同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强化培养,理论与实践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通过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改革

1.学习与调研

通过对国家关于高职高专的教育文件、国家相关的药事管理法律法规的学习,形成对培养人才模式的新认识。同时,通过对医药管理的行政部门、各级基层医疗单位、药店、药房、同类高校和专业人士、毕业生和实习生的走访和调研,了解药师技能型人才需要具备的药学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从而确定《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2.设计“教、学、做”一体化方案

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改革,首要的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社会对本课程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要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高职高专毕业生课程岗位目标、任务、知识和能力,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融“教、学、做”为一体,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将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作为课程的设计思路,在“教”中体现任务驱动,在“学”中体现项目导向,在“做”中体现工学结合。

3.开发“双堂双标”教学标准

课程教学方案的执行需要课程教学标准。如果说制定课程标准是为了规定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标准,明确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等,那么执行课程教学标准就是实施课程标准的手段。专业课程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案,交融“课堂”与“药厂”、理论与实践,为实现课程目标就需要开发“双堂双纲”教学标准,包括在校教学和在企业教学标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标准。

根据收集的信息和对课程改革的设想,结合药学专业的新培养目标,重新制定《药用基础化学》课程目标,修订《药用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同时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确定课程新标准

4.进行《药用基础化学》内容的整合

(1)课程概况。《药学基础化学》共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四个板块,共14学时,其中理论课108学时,实验36学时,于第一学期开设。

(2)打破学科界限,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传统类化学课程进行优化和重组、整合,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强调专业特色和专业需求。

(3)根据教学改革突出实用性、针对性的原则,对本课程在药物分析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应具备化学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及物理化学内容包括需要对药物合成、生产反应所必需的化学基本知识;对药物作用原理所必需的物质结构知识;对药品检测所必需的化学滴定分析方法和技能;对中西药制剂所必需的表面现象和胶体溶液等知识。因此,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保障了学生毕业后面向医药行业,从事药品生产检测、经营管理一线岗位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5.加强实践教学,强调工学结合

融“教、学、做”为一体,实现课程改革方案,必须营造“校企合一”的教学环境。在校内,要按企业环境和专业课程岗位的操作流程,建设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力求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强调实训项目的应用性和操作的规范性,提高实训过程的岗位针对性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在校外要按毕业生就业的企业类型和专业课程所涉及工作的内容成立实训基地。“校企合一”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合作型”和“顶岗实习型”两种类型。

6.完善鉴定与评估的方法,实施“专兼双考”评分机制

突出课程教学改革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融“教、学、做”为一体进行改革,冲破学习团队成绩评价的一贯性,实施“专兼双考”评分机制。职业性成绩评定由专任教师把握,通过校内基础技能的培训、鉴定与企业岗位实践、鉴定相结合的方式,教师把能力标准分解成实作指标,随着教学的每一环节,逐一对指标实施鉴定,并通过教学活动,让学习者展示知识、技能、态度。以能力为唯一尺度,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确保能力培养目标的有效实施。同时,能力鉴定可实施观测、口试、笔试、操作、自评、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比单一试卷考核更能反映学生的能力。实践性成绩评定由兼职教师把握,在专兼职教师双考评机制下正确评判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上一篇:初二语文说明文专题下一篇:社区居委会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