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教案(精选15篇)
1.气象灾害教案 篇一
气象灾害预防安全教育教案
一年(5)班
教学目标:
1、对学生进行灾害性天气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掌握一定的措施保护自己。
导入:
同学们,灾害性天气是对人民生命财产有严重威胁,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会造成重大损失的天气。如大风、暴雨、冰雹、龙卷风、寒潮、霜冻、大雾等。这些天气发生在不同季节,一般具有突发性。近几年来,全国一些地区多次发生因灾害性气引发的重大事故灾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有效防范
应对自然灾害可能引发事故灾难,今天我就来一起学习,认识什么是暴雨,雷击,地震以及针对它们的防御措施。
(一)洪水暴发时如何自救?
l.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5.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
(二)如何避免遭受雷击?
雷电是云中的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的放电过程,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伤害性。当遇到雷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雷雨天,人不要靠近高压变电室、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大树、旗杆等,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在大树下躲雨。
2.打雷下雨,正在野外,要摘下金属架眼镜、手表、皮带;若是骑车旅游,要尽快离开自行车;不用有金属立柱的雨伞;在郊区或露天操作,不要使用金属工具,如铁撬棒等。
3.雷闪紧密时,不要穿潮湿的衣服靠近或站在露天金属商品的货垛上。
4.在市区内躲避雷阵雨,需远离金属物体、铁栏杆、高大广告牌等,不要站在屋檐下或挤在商场门口躲雨,最好进入室内静候“雨过天晴”。
5.雷雨天里,避开水域,不要去江河湖边游泳、划船、垂钓等。
6.电闪雷鸣时,即使在安装了避雷针的室内,也应拔掉电视、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电源插头,防止感应电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房间中央或内墙处较为安全,切忌停留在电灯正下面,不要倚靠柱子、立于外墙壁或门窗边,请离开照明线、电话线、电视线等室内线路。
7.雷雨天,最好不要开车。车内空间是较安全的避雷场所,车体却易遭雷击损坏。
8.雷雨天,最好不要打手机。虽然手机发射或接收的无线电波会否招引雷电,目前尚无科学定论;但是,在野外,手机作为金属物件,确实容易成为雷击目标。
(三)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
1.地震避险与自救
避震要点
地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或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整个人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时,不要随便点火。
地震前如何预防
(1)准备足够的食品和饮料,特别要在床头、课桌、办公桌及其他常待的学习生活场所常备饮用水和必要的食物。
(2)检查并及时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隐患,加固住房:看一看自家住房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已年久失修?不宜加固的危房要及时撤离。
(3)合理放置家具、物品: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对阳台护墙进行清理,将花盆杂物拿下来;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要做到“重在下、轻在上”;把牢固的家具清空,以备震时藏身;加固睡床。
(4)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练习“一分钟紧急避险”;进行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
震时应急主要措施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1)遇震时一定要镇静,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或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和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如跨度小的厨房、厕所、墙角或桌子、床等家具下进行躲避。
(2)如果住的是平房,应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边和阳台上。绝对不可以使用打火机或蜡烛,因为空气中可能含有易燃易爆气体。
(3)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立交桥、高烟囱、高门脸、女儿墙及桥梁、隧道、峭壁陡坡或海边等;避开危险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更不要在狭窄的巷道和楼梯上停留。
(4)遇到山崩、滑坡,要横着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5)处于泥石流区域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要避开山脚、陡峭的山坡、山崖等。
(6)实施平时设想好的各种避震方式方法,带上必要的救护药品及避震器物。
(7)强震后尽可能迅速逃离建筑物,转移到空旷场地,以防出现强余震。来不及逃出时,尽量躲在室内墙角或支撑结构较多的空间部位及器物之下。
(8)迅速切断电源和煤气管道,迅速远离易燃易爆及有毒气体源。
震时如何正确避震
(1)学校人员如何避震
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学校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讲述地震和防震抗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时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间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绝不可让学生乱跑或跳楼;待地震过后,应当按学校准备的疏散路线,在老师的指挥下,有组织地迅速撤离。如果是在操场或室外,则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2)在行驶车辆中的人如何避震
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坐席等,以免摔倒或碰伤;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2.气象灾害,我们不怕你 篇二
气象灾害是什么
大鸭梨听说气象专家有“法宝”能治气象灾害,赶忙跑到南宁市气象局,找到了认识的专家姐姐。
法宝嘛,有。不过我要先考考你。
没问题,随便考。我知道,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一种,是天气、气候引起的灾害。我还知道,广西主要的气象灾害春季有干旱、雷暴、大风、冰雹、大雾等,夏季有洪涝、热带气旋、高温等,秋冬季有霜冻、低温冷害等……
这不算什么,一年级的小朋友都知道。我要考你的是更实用的知识:发布气象灾害预警,是对付气象灾害的第一个法宝,下面常见的预警信号图标,你知道分别表示什么气象灾害吗?
这、这个嘛……哈,有啦!我的手机短信、微信上都接到过预警信息,我翻翻看就知道啦……
你呀,临时抱佛脚,真遇到灾害就来不及啦。同学们,咱们平时就要弄清预警信号的含义,可不能学大鸭梨哦。
(答案在第23页,你答对了吗)
知识传送门:大家注意到了吗?预警信号图标的左下角有个颜色说明,写着“蓝”“黄”“橙”“红”等文字。它跟图标的实际颜色是一致的,用来区分灾害的严重程度。一般来说,严重程度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减灾法宝是什么
嘿嘿嘿,知道啦。还有没有其他法宝?快让我见识见识吧。
行。请看——即将执行人工降雨任务的飞机!
知识传送门:气象部门不仅能预报天气,还能让局部天气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转化,这个过程叫“人工影响天气”,包括人工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等。它是用科技减轻气象灾害的一大法宝。
人工影响天气可在地面或飞机上进行。
啊啊啊!这可真酷呀。
我们知道,云中的水汽要凝结成雨滴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温度降低,二是有凝结核。如果温度不够低,或凝结核太少,就形不成足够多的雨滴。飞机上天后,会先在三四千米的高空寻找合适的降雨云。如果云的温度和湿度都适合,工作人员就点燃机翼两侧的烟条,把催化剂播撒到云层中,增加凝结核,并降低云中气温,促使水汽凝成雨滴降下。
知识传送门:有意思的是,人工消减雨的原理跟人工增雨其实是一样的哦。如下图,一种方法是在雨云移动到保护区之前,通过人工增雨让雨水提前降下,就能在短时间里让保护区内不下雨或少下雨;另一种方法则是播撒更多的催化剂,反而能使雨“憋着不下”,这是因为云中的凝结核太多,凝成的雨滴就会太小、太轻,落不下来。好玩吧?
真威风!我好想坐上去试试呀。
看起来挺威风是吧?其实这项工作很辛苦也很危险呢。
知识传送门:这种飞机的机舱不是密封的,飞上高空后就像上了高原,会遇到低温、缺氧等问题,头晕、呕吐那是家常便饭。同时人工影响天气需要一定的气象条件,通常要在恶劣天气中飞行,飞机颠簸得可厉害了;而工作人员又要不停地走动工作,所以不能系安全带。不是勇敢、身体棒而且意志坚强的人,是做不了这项工作的哟。
终极法宝是什么
除了人工增雨雪、消雨、防雹、消雾,一些科学家又开展了更高难度的研究,如人工削弱台风、抑制雷电等,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就能变成现实。
哇,真棒!这就是对付气象灾害的终极法宝了吧?
不不,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还是太渺小了,所以真正的法宝,是防患于未然。
防患未然第一招:
建设生态文明,治标更要治本
大家可能都有切身体会,今年我国遭受的洪涝灾害格外严重,好多城市都开启了“看海模式”。近年来,极寒、高温、台风、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频频来袭,给全球都带来了惨重损失。有研究认为,正是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增多,造成更多、更猛烈的气象灾害;而全球变暖,又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恶果。
可以说,这是地球妈妈在对伤害她的孩子们发脾气,为了让她恢复往日的温柔可亲,除了保护生态环境别无他法。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建设生态文明的方式很多,大家熟知的“节能减排”“垃圾分类”“废物利用”等,都是咱们力所能及的好方法。咱们就从今天开始,从自己开始,把口号变成实际行动,好吗?
防患未然第二招:
防范工作要做好,学会自保很重要
今晚有暴雨、明天台风过境、局部地区有冰雹并伴随雷雨大风……接到这些气象灾害的预警信息后,你知道该做些什么防范准备、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吗?快仿照下面的格式,自己建一本“安全手册”吧,让它成为你和家人、朋友的“保护神”!
知识传送门:“海绵城市”——这是近年来用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打造宜居城市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要把城市变成一块“大海绵”,下雨时可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减少积水、内涝发生;没雨时又可将蓄存的水“挤出来”加以利用,缓解用水紧张。一举两得,是不是很有创意?
咱们的首府南宁作为“海绵城市”的试点已开始了规划,同学们也不妨在家或学校里打造个屋顶小花园,为建设生态文明添一块“海绵”!
信号等级及含义
1.黄色—— 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2.橙色——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3.……
防范措施
1.危旧房屋或地势较低处的居民,应及时转移。
2.暂停室外活动,如外出、田间劳动等。
3.……
安全案例
清晨,小杰走出家门,发现外面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清。小杰吃力地走着,突然前面闪出一位骑自行车的叔叔,两人撞到了一起。幸亏叔叔的车速不快,小杰才没有受伤,看到前方有两束灯光在移动,小杰这才想起来,自己的书包里有一个手电筒。他赶紧把手电筒打开,心想:“现在的我和小汽车一样,别人远远就可以看见了。”小杰是个聪明的孩子,很快他就安全地到了学校。如果出门遇到大雾天,你会怎么做?
安全贴士
1. 不要盲目奔跑
在大雾天出门,一定不要盲目奔跑,否则很容易撞到其他行人甚至车辆,引发危险。
2. 使用醒目的物品
遇到大雾时,你可以打开随身携带的手电筒,也可以使用荧光棒等物品,提醒他人小心避让。
3. 待在安全的地方
如果雾气实在太大,让你迷失了方向,可以暂时待在安全的地方,比如商店、街心公园,等雾气散去后再前进。
4. 遵守交通规则
在大雾中行走,为了确保安全,走路时要尽量靠右。大雾使能见度降低,穿过马路时要格外注意,千万不能闯红灯。
安全小备注
大雾天一点也不好玩,相反,充满了危险。我们出门的时候最好穿一些颜色鲜艳的衣服,或者戴个小黄帽,这样容易被注意到。如果雾气很浓,放学后我们可以和同学结伴回家,或请爸爸妈妈来接。
为什么大雾天要戴口罩?因为这样可以隔绝雾气中的粉尘。浓浓的大雾含有很多有害的物质,我们最好不要在这样的天气进行体育锻炼,以免患上呼吸道疾病。明白了吗?
3.《气象物候》专题教案 篇三
1.运用说明文的知识阅读《看云识天气》及《大自然的语言》这两篇文章,了解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
2.借助资料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发现并研讨问题。3.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4.通过阅读文本资料,来解释古代诗词中的物候现象,并进行气象物候知识的积累。5.学习谚语中蕴涵劳动者的经验。
《看云识天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气象: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气候现象。
物候:指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变化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动物的冬眠、始鸣、繁殖、候鸟的迁徙等。非生物现象如初霜、始雪、初冰、解冻等)
大自然的四时交替、万物变化,对于身在其中的我们而言,早就习以为常。然而,如果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就能够发现周围事物变化的规律,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1805年深秋拿破仑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仑军队前进的步伐。正当拿破仑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后来拿破仑依此攻破荷兰首都。而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除此以外,我们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云和天气的关系。即如何通过观察天空中各种云来识别阴晴风雨。)
2、本文是采用什么结构形式来组织全篇的?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
(本文是“总——分——总”的结构。
中心句是: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3、本文结构是“总——分——总”的结构。据此理清文章的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这样分层,体现了什么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
2、本文说明顺序有条不紊,脉络分明。
3、语言通俗、准确。
五、小结说明文的知识
(1)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方法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
(4)说明语言平实说明: 准确性、科学性
生动说明:生动性、形象性
六、积累背诵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瓦块云,晒煞人)
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④云钩向那方,风由那方来.⑤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⑥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⑦山戴帽,大雨到.《大自然的语言》
一、导入新课
天空不会说话,但我们可以通过看云来识别天气的变化;大自然不会说话,但他也有自己的语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二、初读课文
1、速读课文,你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明确:草木荣枯、候鸟来去、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是说大自然有自己表达意思的方式,这些让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2、分析课文结构
提示:课文可分为4个部分。从具体、生动的物候写起,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
三、读课文,研讨问题
1、阅读第一部分,试给“物候学”下一个定义。
2、为了介绍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都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有哪四个因素:
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首先是纬度(南北);第二个因素是经度(东西); 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此外,还有古今的差。(由主到次)
4.气象台教案 篇四
1、通过故事内容懂得知错就改的良好行为习惯。
2、感受天气变化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有关注天气变化的愿望。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能简单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天气预报下载视频
活动过程:
一、理解故事——感受天气变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1、设疑:为什么小个子猫出门时要带伞?为什么大个子老鼠不让它带?你猜是什么原因?我们来听听看。
2、幼儿欣赏故事
提问:小个子猫淋到了雨该怪谁呢?
气象台为什么要向大家认错呢?
3、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
4、我们平时从哪里知道天气预报的?天气预报有什么用?
二、交流讨论——知错就改能得到别人的原谅
1、天气预报会报错吗?如果报错了,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2、我们如果做错了事情,会主动认错吗?(教师可结合班中孩子的情况或自己的事情来举例)
3、小结:每个人都会犯错,有时是不小心,有时是无心的,但只要你勇于承认错误,就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原谅。
三、学习模仿——激发幼儿对天气变化的关注
1、我们来看看主持人是怎么播报天气预报的。(幼儿观看视频)
2、提问:你听到主持人介绍了什么?(天气、温度、风力等)
5.预防自然灾害教案 篇五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1.震前——防震准备——通常以家庭为单元
2.震中——避震
(1)黄金12秒预警时间:是跑还是躲,瞬间抉择
(2)室内避震——“伏而待定”:就地躲避,利用三角空间,蹲或趴下,护住头部。
(3)室外避震——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3.震后自救与互救
(1)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
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2)保护好呼吸系统,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3)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识——最重要的一点。
(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1.防洪准备
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
2.洪水应急
措施:
①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②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③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3.洪水中的救助
洪水中救助的重点在于互救,因为洪水的发生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转移过程中的互救显得尤为重要。
(三)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
①风灾自救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②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6.气象灾害为人们敲响警钟 篇六
毋容置疑,人类的发展创造了一个个战胜自然的奇迹,却也一次次受到了自然灾害的侵袭。我们怎能忘记,1998年的长江洪水,一下子吞噬了3千多人的生命;我们怎能忘记,2008年的汶川地震,8万多无辜生命瞬间陨落;我们怎能忘记,2010年的玉树地震,2千多人顷刻间被卷入泥石流之中……
诚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优越的经济条件着实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先进的医学水平也延长了人的寿命,但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死于气象灾害的人数每年却以5%的速度递增;高新科技在农业生产的应用,使粮食产量得以不断提高,可全球气候逐渐变暖,洪水淹没了无数的良田;当工业文明赐予人类种种恩惠之时,一棵棵参天大树在“隆隆”的机器声中纷纷倒下,大片大片沙漠在不断扩展,一条条河流变得浑浊不堪……
可见,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乃至人生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据调查,在各类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威胁最大的要数气象灾害。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发生频率高、种类多、损失大的国家之一,从气象局了解到,我国气象灾害的损失占自然灾害总数的70%,每年造成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
为此,2006年的“世界气象日”将主题定为“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旨在提醒人类提高灾害的抗御能力,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行动起来吧!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这个赖于生存的家园。防御气象灾害,刻不容缓!
指导老师:陈炳根
7.动物气象员教案 篇七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天气变化。
2.会用图形符号来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春天到了,草儿绿了,花儿红了,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春天是最适合旅游的季节,小朋友们,假如明天我们要出去旅游,旅游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呢?
幼:七嘴八舌讨论。
师:大家都说得对,出去旅游前,我们要了解很多事,最重要的呀,还是要了解天气。现在老师呀,想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明天会是什么天气呢?
幼:明天可能是(晴天、雨天、阴天)。
师:小朋友们,你们猜的这些天气都是你们猜出来的,到底准不准呢?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哦,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平时都是从哪里了解到天气预报的信息的?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那还有谁和他不一样的?
幼:看天气预报。
师:你是从哪里看天气预报的?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从电脑上、电视上、手机上、同样看报纸、收听收音都可以看到天气预报的信息。这些信息呀,都是气象台的叔叔阿姨用他们的气象武器预测出来的。那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猜一猜,除了可以从这些媒体上了解天气信息外,还可以从哪里了解天气的变化呢?
二、故事
师:哦!动物也能预报天气吗?那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
师:故事中哪些小动物会预报天气呢?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对!故事中,小乌龟、小蜻蜓、蜘蛛都会预报天气,它们是怎么预报天气的呢?我们先来说第一个小乌龟是怎么预报天气的?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哦!下雨前,小乌龟背上会有许多圆圆的小水珠,所以大家以后看到小乌龟的背上有许多小水珠,说明要下雨了。
谁来说说第二个小动物,小蜻蜓是怎么预报天气的?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这些小朋友说得很好,原来下雨前蜻蜓都飞得很低,那大家看到小蜻蜓飞得很低说明要怎么啦?
最后一个会预报天气的小动物是谁呢?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原来小蜘蛛下雨前是收网,那我们以后看到小蜘蛛收网,就知道要下雨了。
原来除了我们人能从媒体上预测到天气的信息,动物也能感受到天气的变化,在下雨前做出不同的反应。动物也能预测天气,是这样吧。
三、记录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记录表,请我们小朋友用符号或图像将这三种小动物预报天气的方式,也就是下雨前它们的反应记录在旁边的方框内。
幼:填写记录表。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延伸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小乌龟、小蜻蜓还有小蜘蛛是怎么预报天气的,课后请我们小朋友查一查资料看看还有哪些小动物会预报天气,它是怎么预报天气的,然后我们再一起交流好吗?
附:故事《喜洋洋旅行记》
喜洋洋要出门去旅行。它刚出门遇到了乌龟,乌龟说:"喜洋洋弟弟,今天天气不好,要下雨,你最好要出门。"喜洋洋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天会下雨?"小乌龟说:"你看见我身上的.小水珠了吗?快要下雨之前,空气中的水汽比较多,这些水汽碰到我凉凉的背,就慢慢结成了无数的小水珠。"喜洋洋不信,继续往前走。碰到一只蜻蜓。那只蜻蜓飞得低低的。
喜洋洋上前问道:"蜻蜓弟弟,今天天气好吗?我想去旅行,能去吗?"蜻蜓说:"今天天气不好,要下雨啦。""你怎么知道会下雨的?"喜洋洋不明白地问。
蜻蜓说:"你看我不是飞得很低吗?下雨之前,空气里的水汽特别多,我的翅膀上沾满了水汽,就只能低低地飞。"喜洋洋还是不行将信将疑。
8.安全应对自然灾害 教案 篇八
备课人:李顺杰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并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危害。
2、知道在遇到地震、雷电和泥石流这几种常见自然灾害时,应该如何安全应对。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北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被称为“汶川大地震”。
此次地震中,一所普通乡镇中学的师生幸免于难。从2005年开始,这所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一次科学、严谨的紧急疏散演习。地震发生后,得益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教室紧急撤离,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全体师生毫发无伤。而此时8栋教学楼出现部分坍塌,已全部成为危楼。
那如果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应对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安全应对自然灾害》的课堂。
二、了解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时自然界中发生的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的异常现象或事件。地震、雷电和泥石流等是几种最常见的自然灾害。
三、遇到地震、雷电和泥石流时我们该如何应对?
(一)地震灾害勿恐慌:
1、冷静处理,切勿着急。如果所处的是平房,那么你要迅速跑到门外;如果是楼房,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
2、先找到藏身处,再离危险区。迅速抱头,躲在室内墙角或桌子等坚固物体下。注意蜷曲身体,降低重心。躲在墙角,应用手保护头部和颈部;躲桌下,要用手抓紧桌腿。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3、如若被埋,切勿慌张,留存体力等待救援。
(二)防避雷电要细心:
1、室内预防雷击。关好门窗,不用电器并拔掉电源插头,不打电话,不靠近金属设备。另外,不穿潮湿的衣服,不靠近潮湿的墙壁。
2、室外预防雷击。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线,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大树等,躲避在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中。不在旷野行走,不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不用金属雨伞,不把铁锹、锄头扛在肩上。
(三)泥石流来两侧跑:
1、判断泥石流。一看:河(沟)床突然断流或流量突然增大,并夹有大量柴草、树木;二听:河(沟)谷深处有轰鸣声并伴有轻微的震动感。以上现象说明河(沟)上游可能发生泥石流。
2、躲避泥石流。当处于泥石流区时,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注意不要在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
四、训练场。
(一)地震逃生演练。
9.浅谈气象灾害的应急与处理 篇九
关键词气象;灾害;应急;处理
中图分类号S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22-0167-01
1概述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总损失的70%以上。气象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大背景下,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加频繁,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防御气象灾害已经成为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指导各级气象防灾体系建设,强化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要求提高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的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抵御能力和减灾能力。黑龙江省2009年11月14~15日、12月5~6日和2010年2月24~25日, 出现三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这次灾害性天气突发性强,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各级气象部门预报预警和应急工作带来新的考验。因此,做好气象灾害的应急与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黑龙江省气象局预报预警应急处置管理工作
2.1领导高度重視,提前做好部署工作,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工作,确保每个天气不放过
2.1.1 提前做好部署,科学有序工作
鉴于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的经验教训,2009年入冬以后,黑龙江省气象局即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气象部门做好灾害性天气的准备,全面部署入冬以后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和应急准备工作。按照要求省政府制定了《黑龙江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黑龙江省暴雨应急预案》、《黑龙江省暴雪应急预案》、《黑龙江省冰雹应急预案》、《黑龙江省大风与沙尘暴应急预案》五项应急预案,年初由省政府印发开始施行。在制定预案时,省气象部门重点考虑了预警信号标准与应急预案标准的关系,把预警信号的等级与应急预案启动标准挂钩,即蓝、黄、橙、红四级预警信号对应四、三、二、一级应急预案的启动标准,使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操作性更强。各级气象部门上下联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及时、全面、主动地做好雨雪天气的监测预报和服务工作。
2.1.2 落实各级责任,强化监测预警预报信息工作
11月13日上午,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近期气象预报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黑龙江省各级气象部门实行24小时负责人带班制度,预报领班坚守在预报服务第一线,及时分析气象资料。11月6日,黑龙江省气象局发布暴雪黄色预警和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
2.2各级强化责任意识,迅速启动各类应急预案,全力以赴做好预报服务和应急工作
2.2.1面对各种应急服务需求,做好预报服务和应急工作
要求各级气象部门要主动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电视、新闻媒体、电子显示屏、广播等渠道向地方政府和有关单位进行全方位服务,《黑龙江省日报》、《黑龙江省晚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及时发布重要天气过程,为农业、交通、电力等部门提供灾害天气趋势预报专项材料,避免或减少灾害发生。
2.2.2 部门协同响应,积极应急联动
全省气象部门还按照突出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要求,建立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系。完善了应急响应机制,成立了应急管理机构,与各级政府建立了联动机制。投资近三百万元的气象应急移动指挥车已装配完毕并投入使用,在今年春季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扑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3 加强通报,统一口径,做好舆论引导和科普宣传,引导全民科学抗灾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抗灾救灾科普知识宣传。黑龙江气象局充分利用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电视台及各地市级信息报等媒体发布气象信息,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宣传,为群众提供预警信息和防御指南。在网站建立暴雪天气专栏,编制雨雪灾害防御科普知识,落实到各级部门和个人,提高人民群众防灾和自救能力,减少灾害发生。
3低温雨雪天气应对工作中的不足
3.1灾害预警薄弱
2009年的低温雨雪天气比往年同期较早,气象部门虽然对突发性天气做出了较准确的预报,但气象预报不等于灾害预报,受气象科学发展技术水平制约,以及缺乏相关部门气象监测的数据和信息,对这种极端灾害性天气造成的社会影响与评估和预测预警还不充分、不到位,这种预警能力问题是气象部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工作的薄弱环节。
3.2缺乏专门针对重大气象灾害的协调机构
因为雨雪冰冻灾害是大范围的,不仅仅影响的是一个地区、一个省,所以往往省与省之间需要联动和沟通。在雨雪冰冻灾害的初期可能会存在一些联动问题,要通过国家层面的预案建立联动机制,重大灾害,国务院要启动国家应急指挥机制,统一领导和指挥,有效提高防灾减灾整体效益。
3.3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需提高
灾害天气发生后,尽管气象部门多次下发防范灾害性天气的通知,但由于对部分地区低温雨雪天气的严重程度和影响估计不足,南阳市又属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据较大,公众缺乏防灾避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这次天气突发性强,城乡居民家庭御寒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严重不足;大多数受灾企业、基础设施、农畜牧林等没有参加保险,灾害保险赔偿比重较低,受灾范围广导致社会救助力量不足,抗灾救灾压力过于集中于政府,这些灾害所反映出来的风险意识不足,也是前期预防和应急工作不充分的一个体现。
参考文献
[1]陈丽娟,许力,江滢.2004年北半球大气环流及对中国气候异常的影响[J].气象,2005,31(4):27-28.
[2]史培军.从应对2008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看我国巨灾防范的对策.
[3]万鹏飞.我们如何更好的应对巨灾—冰雪灾害反思[J].中国应急管理,2008,2.
作者简介:
10.气象气候旅游资源教案 篇十
1 .多变性
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往往是瞬息万变、变幻无穷的。典型的如一日内冷、暖、阴、晴的变化。刚刚是倾盆大雨,即时就晴空万里,这些变化常常影响着景色的色彩、风采和明快度,给游客以不同的美感和多变感。
2 .速变性
气象要素中的雾、雨、电、光等要素变化极为迅速,典型景象如宝光、蜃景、日出、霞光、夕照等都是瞬间出现,瞬间即可消失的气象景观,旅游者只有把握时机,才能观赏到佳景。
3 .背景和借景性
许多气象景观的出现常常要与其他一些旅游资源相配合,要借助于其他景观为背景。如高山云海,海上日出,沙漠蜃景,名山佛光等。
4 .地域性
各种气象景观的出现都有一定的地域性,一些特殊景象必须在特定地点才可显现,如吉林雾凇、峨嵋佛光、江南烟雨、大理“下关风”等等。
5 .时间性和季节性
不同的气象景观要素在一年内所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如冰雪景观只出现于冬季,而蜃景和宝光景一般见于中午或下午,而日出、霞光等景时间性更强。
我国气候旅游资源
(一)总特点
中国气候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按纬度位置从南到北可分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六个热量带。按水分条件,全国自东南向西北可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四个类型。此外山区气候的垂直分异也很明显。虽然我国气候类型多,但决定我国气候基本格局的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二)区域气候
华北平原四季分明;云贵高原四季如春;南岭以南终年少见霜雪,长夏无冬;东北北部冰封雪盖,长冬无夏。各地气候的差异,便于组织与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多种旅游活动。即使在同一季节,也可以在全国开展多种气候旅游:隆冬季节在海南岛可以避寒,还可以进行滑水、帆船等水上娱乐活动;而在哈尔滨可以观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也可以组织滑雪、冬猎、观赏冰雕等旅游。
我国的气候是复杂多样的。黑龙江省北部,长冬无夏,漫长的冬季是冰天雪地的世界。漠河曾出现过— 50℃的严寒,是我国的最低气温记录。海南岛地区则是长夏无冬,树木花草终年常青,一片热带景象。西沙群岛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是我国平均气温的地区之一。东部沿海地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降水量可达1 600毫米。台湾的火烧寮平均年降水量在6 000毫米以上,是我国平均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西北内陆地区,寒暑变化显著,人们形容这里气候是“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这里大部分地方降水少,气候干燥。塔里木盆地边缘年降水量不到10毫米,有时几年滴雨不下,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云贵高原又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西南高山峡谷地区,从山脚到山顶,气候垂直变化明显,谷底热而山顶寒,真可谓“十里不同天”。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 小气候
近地 1~2米高度空气层内因土壤、植被等差异所产生的特殊气候统称小气候。小气候特征的空间水平尺度一般不越过10公里,垂直范围不越过1公里。近地1~2米高度层称“贴地层”,故亦称“贴地气候”。这一层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旅游活动的主要场所,故小气候与人类旅游活动的关系极为密切。小气候的形成与下垫面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人类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小气候。小气候的差异是引起人们近距离旅游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如从城市气候转到湖滨气候、森林气候、乡村农田气候、洞穴气候等气候环境中。人们在开发利用气候旅游资源时,一定要注意对小气候的开发与保护,改变不利于旅游的小气候,使其向对旅游者有吸引力的气候类型发展。
11.防自然灾害主题班会教案 篇十一
学校:玉龙坝中学
班会时间:2017年4月25日 班级:八(2)
班主任:邓华
(一)洪水暴发时如何自救?
l.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5.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
(二)如何避免遭受雷击?
雷电是云中的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的放电过程,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伤害性。当遇到雷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雷雨天,人不要靠近高压变电室、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大树、旗杆等,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在大树下躲雨。
2.打雷下雨,正在野外,要摘下金属架眼镜、手表、皮带;若是骑车旅游,要尽快离开自行车;不用有金属立柱的雨伞;在郊区或露天操作,不要使用金属工具,如铁撬棒等。
3.雷闪紧密时,不要穿潮湿的衣服靠近或站在露天金属商品的货垛上。
4.在市区内躲避雷阵雨,需远离金属物体、铁栏杆、高大广告牌等,不要站在屋檐下或挤在商场门口躲雨,最好进入室内静候“雨过天晴”。
5.雷雨天里,避开水域,不要去江河湖边游泳、划船、垂钓等。
6.电闪雷鸣时,即使在安装了避雷针的室内,也应拔掉电视、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电源插头,防止感应电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房间中央或内墙处较为安全,切忌停留在电灯正下面,不要倚靠柱子、立于外墙壁或门窗边,请离开照明线、电话线、电视线等室内线路。
7.雷雨天,最好不要开车。车内空间是较安全的避雷场所,车体却易遭雷击损坏。
8.雷雨天,最好不要打手机。虽然手机发射或接收的无线电波会否招引雷电,目前尚无科学定论;但是,在野外,手机作为金属物件,确实容易成为雷击目标。
(三)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
1.地震避险与自救
避震要点
地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或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整个人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时,不要随便点火。
地震前如何预防
(1)准备足够的食品和饮料,特别要在床头、课桌、办公桌及其他常待的学习生活场所常备饮用水和必要的食物。
(2)检查并及时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隐患,加固住房:看一看自家住房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已年久失修?不宜加固的危房要及时撤离。
(3)合理放置家具、物品: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对阳台护墙进行清理,将花盆杂物拿下来;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要做到“重在下、轻在上”;把牢固的家具清空,以备震时藏身;加固睡床。
(4)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练习“一分钟紧急避险”;进行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
震时应急主要措施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1)遇震时一定要镇静,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或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和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如跨度小的厨房、厕所、墙角或桌子、床等家具下进行躲避。
(2)如果住的是平房,应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边和阳台上。绝对不可以使用打火机或蜡烛,因为空气中可能含有易燃易爆气体。
(3)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立交桥、高烟囱、高门脸、女儿墙及桥梁、隧道、峭壁陡坡或海边等;避开危险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更不要在狭窄的巷道和楼梯上停留。
(4)遇到山崩、滑坡,要横着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5)处于泥石流区域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要避开山脚、陡峭的山坡、山崖等。
(6)实施平时设想好的各种避震方式方法,带上必要的救护药品及避震器物。
(7)强震后尽可能迅速逃离建筑物,转移到空旷场地,以防出现强余震。来不及逃出时,尽量躲在室内墙角或支撑结构较多的空间部位及器物之下。
(8)迅速切断电源和煤气管道,迅速远离易燃易爆及有毒气体源。
震时如何正确避震
(1)学校人员如何避震
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学校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讲述地震和防震抗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时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间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绝不可让学生乱跑或跳楼;待地震过后,应当按学校准备的疏散路线,在老师的指挥下,有组织地迅速撤离。如果是在操场或室外,则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2)在行驶车辆中的人如何避震
12.气象灾害教案 篇十二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大范围地区遭遇洪水袭击。往年,我国主要的受洪水威胁的地区是南方;而今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洪水的肆虐似乎无处不在。如此大范围的洪水袭击造成惨重的损失。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7月21日消息,我国洪水造成的遇难人数已超过700人,目前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而且失踪人数并没有计算在内。
气象灾害的受害者不止我国。7月下旬以来,全球多个国家遭受了气象灾害。在巴基斯坦,这个曾倾举国之力支援四川灾区的国度,一场罕见的全国范围的洪灾造成至少1600人遇难(联合国数据),失踪人数至今没有明确统计,超过1400万人口受到影响。巴全国多个地区变成“泽国”——而这一地区往年一向受干旱缺水之苦。
在俄罗斯,一场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大范围火灾造成至少53人遇难,超过4000人流离失所,全国20%的农田将绝收,由此也造成本已居高不下的国际粮食价格暴涨——这场火灾很有可能与俄罗斯今夏的异常高温相关。
在秘鲁,一场多年来罕见的寒潮侵袭全国,直接造成至少数百人死亡,其中仅在一个省份就有超过200个5岁以下的孩子死于严寒或由严寒引发的疾病。
更大范围的严重人道主义危机也许正在西非的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区(或称萨赫勒地区)酝酿。由于从去年以来天气异常干旱少雨,萨赫勒地区有超过11300万人饱受粮食危机之苦,其中在乍得一国就有超过200万人面临饥饿和营养不良问题。
巨大的灾难,使得人们在悲痛之余应该反思:人类为什么在不断改变世界的同时,却对那么多同胞的逝去束手无策?
有专家认为,上述极端气象灾害,也许都指向同一个问题——气候变化。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副主席范·伊佩尔塞勒(Van Yperse-le)上周接受采访时认为,今年以来的所有极端气象灾害都与气候变化有关,而气候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导致的。英国气象局气候监测中心主任彼得·斯托特(Peter Stott)上周发文表示,已有“确凿证据”显示,极端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的确与气候变化有关。他说,暴发极端气象灾害的周期已大大缩短,到本世纪中叶极端气象灾害甚至有可能会常态化。
斯托特认为,上述极端天气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大气活动异常。通常,印度洋西南季风可以越过青藏高原直达内陆,而今年西南季风却与来自亚洲内陆的气流在巴基斯坦相遇。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洪水、俄罗斯的火灾都是这种大气异常的后果。
当然,不能将每一场气象灾害都与全球气候变化相连;断言今夏全球气象灾害多发就是气候变化的后果,也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不过。这已经足够警醒世人,要加强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与应对行动,其中特别要通过国际气候谈判来维护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权益。
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其中的重要一项是加强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这包括加强海堤(以对抗海平面上升)、加强防洪设施(以应对洪水)、合理利用水资源(以应对干旱)、防沙治沙(以应对荒漠化)、改善农业(以应对粮食危机)等措施。
退一步讲,即使将来的科学研究证明,气候变化不存在,或与气象灾害无关,上述这些措施也能够提高发展中国家应对灾害的水平。
令人遗憾的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长效合作机制特设工作组的最新案文中,“加强适应行动”的章节并未取得明显进展,主要症结是发达国家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移技术方面扭扭捏捏,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要相去甚远。显然,要想更好地防止气象灾害引发的人道主义危机,气候谈判代表们需要更加努力。
正如中国气候谈判代表团团长苏伟在波恩第三次谈判结束时所说,今年世界各地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全世界都对气候变化问题有了直观感受,采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紧迫性正在日益提升,这都要求国际社会必须尽快完成气候谈判并立即付诸行动。
13.防范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篇十三
⒈了解自然灾害的可怕性、不可抗拒性,懂得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⒉了解人们为减少和防止自然灾害所做的努力,并且为家乡的减灾防灾出谋划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准备:
⒈搜集古代人民和大自然做斗争的故事。
⒉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制作成卡片。
⒊教师准备好“点子卡”。
教学过程:
一、故事会
⒈教师导入:从古到今,人类都一直在与自然灾害进行不懈的斗争。你们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请把你收集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吧!
⒉学生讲故事。如“大禹治水”“李冰修筑都江堰”“西门豹”等。
⒊教师:大家听了这些故事,有什么想说的呢?(注意引导学生对那些愚昧的做法进行批判)
⒋教师小结,板书课题:大自然,请你息怒。
二、减灾防灾科技展
⒈教师: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清楚,科学开始成为人们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下面我们就来举办一个“减灾防灾科技成果展”,交流大家搜集的资料。
⒉学生分小组交流资料,然后推选有代表性的图片和卡片贴到黑板上,并介绍这些措施或仪器在预测、减轻、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中发挥的作用。(请参照“资源搜索”中相关资料)
三、点子工作室
㈠汇报讨论
1、你了解到我们的家乡以前发生过什么样的自然灾害?
2、为此,家乡的`人们都采取了哪些减灾防灾措施?
3、我们可以为减灾防灾做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为了发挥我们这些“小诸葛”的作用,咱们成立一个“点子工作室”,为家乡的减灾防灾献献计吧!
㈡制作“点子”卡
⒈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或两种家乡常发生的自然灾害,研究制作减灾防灾点子卡。
⒉点子卡样式例举:
“减灾防灾”点子卡
第小组
成员:
自然灾害名称
主要发生时间
灾害特征及危害:(简要介绍)
减灾防灾金点子:(具体操作)
⒊展示“点子”卡,小组汇报。
⒋评选减灾防灾金点子,建议把金点子寄给当地相关部门,鼓励他们参与家乡建设。
四、祝福地球村
⒈面对无情的灾害,让学生把对地球的祝福写在心愿卡上,播放音乐《祈祷》,在心里默默地为地球母亲祈祷。
⒉教师小结:自然灾害是可怕的,因此,我们要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努力减少自然灾害。
五、小小宣传员
14.教案:动物气象员 篇十四
开展此活动是为了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特有习性,让幼儿通过主动的观察发现动物与人一样对自然环境、气候有本能的适应能力。同时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根据动物本能的反应进行探索、分析、丰富幼儿关于气象的知识经验。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和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了解下雨前气象特征和小动物的特殊表现,丰富气象知识。
3、发展幼儿观察力。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自制幻灯片。
2、在班内让幼儿每天轮流当“气象记录员”。
3、请家长收集有关动物预报“气象”的资料。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并讨论:今天是什么天气?前几天是什么天气?怎样知道明天的天气?(听广播、看报纸、看电视等。)
2、幼儿观赏幻灯片:《动物气象员》。思考:小蜻蜓、小乌龟、小鱼是怎样知道马上要下雨了?
3、幼儿学说有趣的民间谚语。
(1)天晴青蛙捉虫静悄悄、树上知了声声叫。天雨知了无声响,青蛙塘边呱呱叫。
(2)天要下雨,鸡不出窝。
(3)乌鸦洗澡要刮风;喜鹊洗澡要下雨;八哥洗澡天要晴。
(4)冬天麻雀低低地成群飞,又下雨来又下雪。
4、音乐游戏:小小气象员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和玩法。
(2)幼儿自由选择动物头饰扮演角色。
(3)游戏:幼儿用动作表示动物在下雨前的特殊表现。
[延伸提示]
15.气象灾害教案 篇十五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衡阳;干旱;洪涝;强对流天气灾害
衡阳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无霜期长,但降雨分布很不均匀。根据史料记载及建国以来的气候资料分析,影响衡阳市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强对流灾害天气,这些灾害给我市的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危害,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一、衡阳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1、干旱灾害
衡阳市是旱灾较为严重的地区,局地性干旱幾乎每年都会出现。对衡阳农业影响较大的是夏旱和秋旱。全区7个县域除常宁外都是湖南省严重干旱区。自1949年以来,全区受旱面积每年平均为8.2万公顷,因旱灾减产粮食每年平均达1 5万吨。
根据《衡阳气候灾害史料》、《衡阳市志》等资料,从1 949~1 998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旱灾为40次,频率为80%,其中大旱21次,频率为42%:全境性旱灾28次,其中全境性大旱15次,频率分别是56%、30%。从1949~1998年全境性旱灾害情况看,衡阳连续干旱年有:1953~1954.1956~l957,1959~1961,1963~1966,1971~1972,1978~1981,1983~1987,1990~1991,旱年共25年,占整个旱灾年的89.2%。从旱灾情况看,夏秋多旱,秋旱尤甚。1950~1 998年,夏旱16次,平均持续32天:秋旱21次,平均持续52天;夏秋连旱13次。
2、洪涝灾害
洪涝会引起山洪爆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冲毁道路和房屋,给农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洪涝是由于降水过多而引发河流泛滥、山洪爆发和积水。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衡阳洪涝频繁,根据《衡阳气候灾害史料》、《衡阳市志》等资料,从1949~1998年的资料来看,全区水灾害几乎年年发生。以各等级水灾害发生总数来看,水灾28次,频率为5696,其中大水灾17次,频率为34%;全境性水灾20次,全境大水灾16次,频率分别是40%、32%。连续水灾年有:1961~1962年,1975~1976年;1978~1979年;1982~1984年;1992~1994共12年,占整个水灾年63.2%。水灾主要出现于春末夏初,突出是6月,发生频率平均为41%,7月、8月发生次数较少,频率为11%。全区受涝面积每年平均达1.6万公顷,成灾面积达0.84万公顷。
3、强对流天气灾害
强对流天气是春、夏季节常见的一种持续时间短、强度剧烈、局部性的灾害天气,强烈的对流天气可以引发龙卷风并伴有强雷暴、冰雹、大风和短时暴雨等剧烈天气,虽然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范围较小,但影响程度较大。
根据1971~2000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得出,衡阳年均雷暴数在45~58天之间,一年之间,7~8月雷暴日数最多,3月、4月、5月、6月、9月次之,10月至次年2月偶有发生。
冰雹多发生在冷暖空气活动频繁的夏季,或强对流发展旺盛的盛夏,一般出现在午后到傍晚虽受冰雹袭击范围较小,但其破坏力极大,常使灾区损失惨重。从地域分布来看,衡阳县、祁东县、常宁市等地区出现最多,从逐月分布来看,冰雹的月分布呈现双峰结构。3、4月较多,其次在7月。此外6、8月出现几率也比较高,秋冬季节则很少出现。
二、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建立
农村是气象灾害防御的薄弱地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等灾害对粮食、经济作物、林业、渔业生产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对新农村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抗灾能力薄弱,农村防灾意识不强,农民的防灾避灾知识缺乏,农村减灾工作有待加强。2010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指出了要积极开展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两个体系的建设。
1、加强气象灾害监测布点,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气象灾害监测是气象预报和防范的基础,只有加强气象灾害监测,才能得到气象灾害的预报和防范能力。补充完善天基、空基、地基相结合的综合观测系统和快速、高效的信息传输系统,建立健全精细化的气象预报预测系统,提高农村易发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目前,我市已经建成253个区域自动站,基本上实现了“乡乡有自动雨量站”,多普勒雷达项目已经投入使用,将大大提高对强对流灾害天气的监测能力。
2、建立广泛覆盖的预警信息发布网络,扩大预警信息公众覆盖面。目前,要建立覆盖范围更为广泛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就需要建设更加广泛的信息发布网络,要做到建设一个区域范围内由县级通过乡镇级到达基层甚至是直接到达农户的信息传输网络。这需要我们采取多种途径和利用多种媒介的信息的传递方式,增加气象信息的传递量和传递效率。
3、加强气象灾害科普宣传,提高公众防御灾害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不同的宣传渠道,加大农业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知气象、用气象、爱气象。开发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产品,编制系列防灾减灾科普读物、挂图和音像制品,编制防灾减灾宣传案例教材。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各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气象灾害防御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防灾意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气象灾害教案】推荐阅读:
气象灾害安全应急预案11-07
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06-16
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手册07-12
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竞赛题07-12
锦州市气象灾害防御实施办法11-18
一等奖气象教案10-02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地理教案07-07
安全避险(地震灾害)主题班会教案07-04
气象分析数字气象站07-30
气象报告一上海气象局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