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美学功能的

2024-09-01

从语言美学功能的(精选8篇)

1.从语言美学功能的 篇一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看广告英语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告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凸现,广告业的`中西交流也日益频繁.作为广告重要组成部分的广告语言文字--广告英语,逐步从英语家族中脱颖而出,以其独特的风格、巨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吸引了许多广告学家、语言学家对它进行研究,深入了解广告英语的特点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出发,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广告英语进行分析,从人际功能来看,广告意在说服和促使读者或听众对产品从心动转向行动;从经验功能来看,广告中大量采用某些动词,既可达到简明、传达信息的效果,又可增加语言的表现力,从而促使消费者对产品效果作出反馈;从语篇功能来看,广告词中常采用简练的句子,一下子便能抓住人们的视线或听觉,引起人们的兴趣.

作 者:李刚  作者单位: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江苏,淮安,223003 刊 名:疯狂英语(教师版) 英文刊名:CRAZY ENGLISH TEACHERS 年,卷(期): “”(6) 分类号:H030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   广告英语  

 

2.从语言美学功能的 篇二

一、从美学的角度对语言进行研究的理论基础

1. 美学的本质为从美学角度研究语言奠定了基础

作为哲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美学主要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活动的特征和规律, 即研究审美规律的科学, 可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美学研究美的本质、形态 (内容美和形式美) , 审美意识的本质和审美活动, 等等。简言之, 美学的开展离不开审美主体 (也就是人的活动) 和审美客体 (也就是审美的对象) 。哪些东西可以成为审美的对象?根据戚延贵在《美学原理》 (2006) 中的论述:审美对象可以是审美活动中的一切东西。《大英百科全书》论述了审美对象的两个特征: (1) 审美对象是一个可以通过听觉、视觉或者某些情况下想象力而感知的东西。 (2) 审美对象在被感知的同时也被审美主体理性分析它的存在美、意义和价值。语言可以被人———审美主体所感知, 语言具有存在的形式和内容美、存在的意思和价值, 所以从美学角度看, 语言也是审美对象。

2. 语言的本质为从美学角度研究语言奠定了基础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现象。语言中是否存在着美?“任何语言都能最好地为本民族的交际服务, 都有其优美的特点” (伍铁平, 1983) 。作为语言的艺术品如诗歌、戏剧、小说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它们的美已被大家认可。而一般的语言美则体现在两个层次: (1) 语言的形式美, 即可以听出 (看出) 的音韵节奏、书写及格式排列美; (2) 语言的内容美, 即语言所传达出来的意象美。

因此, 用美学原理去解释语言现象时可以异常深透地了解语言, 了解语言本身的美学属性、美学表现 (形式美和内容美) 和在交际过程中的审美选择;而将英汉两种语言的美学属性、美学表现, 以及在交际过程中不同或相同的审美选择进行对比研究, 就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两种语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将有助理于两种语言间一系列的交流活动, 包括第二语言的习得, 跨文化交际, 英汉互译, 等等。

二、从美学和语言学结合的历史发展上看从美学角度研究语言的可能性

1. 西方学者的研究探索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哲学家们开始通过研究语言学来解答一些哲学难题, 从而形成了西方哲学中著名的海德格尔“语言学转向” (Linguistic Turn) 。从“语言学转向”开始, 不仅语言学家, 哲学家也开始研究语言本身, 这使得语言成为审美对象, 从美学角度研究语言成为可能。

根源于哲学, 美学在1750年首次被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 (Baumgarten) 命名, 并在二十世纪中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由于哲学家对于语言学的不断研究, 语言学对哲学的分支———美学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Ferdinand de Saussure) 创立的现代语言学对美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当代西方的美学研究中, 传统主题已遭冷落, 实证的、语言学的、语义学的倾向十分显著。这种倾向根源于索绪尔创立的文艺符号学并对美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罗兰·巴特 (Roland Barthes) , 1987, 前言:16&28) 。

很多对语言学和美学进行交叉研究的西方学者强调情感表达的内容和符号形式是统一的, 因为艺术就是情感符号。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 (Ernst Cassirer) 认为美必然地而且本质上就是一种符号。哲学家们在美学中研究语言问题时视语言为一种符号, 提出一些令人鼓舞的观点, 并试图建立一个理论, 即语言学和美学是统一的或者就是一回事。

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贝奈戴托·克罗齐 (Benedetto Croce) 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美学》一书中写道:“语言学和美学, 作为真正的科学, 不是两件事而是一件事。人们研究的语言科学事实上就是美学, 因为普通语言学的内容可以转化为哲学。任何研究普通语言学或哲学语言学的人都是在研究美学问题。” (克罗齐, 1958:159) 克罗齐关于美学和语言学的观点在奥西尼 (Gian N.G.Orsini) 的著作中也有论述:“克罗齐在1902年的《美学》中论述的思想的第一个阶段关注于美学意象的理论。克罗齐的观点是所有创造性的文学———实际上, 所有的艺术———关键都在于意象的产生。……克罗齐美学观点就是分析作品的这种整体意象和在创作过程中的思想进程。如果按照克罗齐所言———美学就是表达的科学, 那么美学的历史就应该是表达的历史。” (奥西尼, 1961:24&282)

虽然对克罗齐的一体论作出回应的学者不是很多, 但不乏著名人士如和沃尔夫 (Benjamin Whorf.E.Sapir) 创立了著名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设” (Sapir-Whorf Hypothesis) 的语言学家萨丕尔 (E.Sapir) 。萨丕尔认为自己从克罗齐的美学语言学中获益良多, 认为克罗齐是少数几个能够认识到语言本义的学者之一。对语言的美学认识毫无疑问是令人鼓舞的, 具有很大的价值。每种语言本身就是表达艺术的集合体, 包含很多美学元素 (E.Sapir, 1921) 。另一个回应者就是德国语言学家卡尔 (Carl) , 他曾经在自己的书中写道:“因为语言的创作本质, 语言应该被认为是美学元素。” (钱冠连, 2005:5)

美学家阿诺德·伊森伯格 (Arnold Isenberg) 曾试图在他的著作《当代美学》中论述语言是否是美学研究的对象问题, 虽然最终没能得出结论, 但这种尝试本身就是有一定的价值。

随后, 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和法国哲学家、批评理论家雅克·德里达 (Jacques Derrida) 也认为人们应该从语言学:形式、修辞法和修辞格的角度研究哲学和美学 (钱冠连, 2005:6) 。

英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论家杰弗里·利奇 (Geoffrey Leech) 在他的著作《语义学》的第四章中提及语言的美学功能, 并且提出诗歌有种特别的美学功能, 这种美学功能可以用语言使用的目的来解释。美学功能是语言五要素之一。可惜的是利奇对语言的美学功能的探讨局限于诗歌这种语言形式。

2. 中国学者的研究探索

在中国, 很多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文学家及语言学家都曾将美学和语言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东汉思想家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自律篇》中写道:“口则务在明言, 笔则务在露文, 高士之文雅, 言无不可晓, 指无不可睹。……夫文由语也, 或浅露分别, 或深迂优雅。”他说口语表达在于明白清楚, 文章表达在于通畅优雅, 要有美感。

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第三十三篇论“情采”中, 分语言为形文、声文和情文, 体现了语言和美的融和。刘勰“丽辞”第三十五篇中指出:“故丽辞之体, 凡有四对∶言对为易, 事对为难;反对为优, 正对为劣。言对者, 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 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 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 事异义同者也。”也就是说对偶的原则可以是不用典故, 用典故, 用反义词或意义不相同的词, 用同义词或意义相同的词。刘勰对于语言的形式美的探讨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偶, 二是声律。这对今天探讨语言美作出了贡献。“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 不管是在对偶方面, 或者是在声律方面, 都是从多样中求整齐, 从不同中求协调, 让矛盾统一, 形成了和谐的形式美” (王力, 1980:460) 。

近现代的中国语言学家和翻译家虽未创立此方面的系统理论, 但在翻译时提出了“信达雅”, 其中“雅”就属于审美层次的问题。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散文的声音节奏》 (朱光潜:2005) , 提出了一般语言的美学问题。当代翻译家刘宓庆也在美学和翻译方面作出诸多贡献。语言学家钱冠连更是写作《美学语言学》一书探讨语言美和言语美。

总之, 语言学和美学的自身发展已经为从美学角度研究语言提供了基础, 而中西方学者对美学和语言学研究的探索则证实了从美学角度研究语言的可能性与意义。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美学和语言的自身发展, 为从美学角度研究语言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回顾中西方学者在美学和语言学相结合的研究中所作的贡献, 论述了从美学角度研究语言的实际可能性, 旨在说明对语言的进一步研究可以从美学这一全新的角度进行。

3.从语言美学功能的 篇三

关键词:输入;输出;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1-0183-02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向符合学生实际、提高课堂效率的方向发展,而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和斯万的“输出假说”理论的提出,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两方面的互动与发展。

一、语言输入的目的在于语言的输出,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进行交流

大学英语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交际互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英语语言的氛围里,自发地发展英语语言的交流功能。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中,教师通常是充分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不断地进行英语语言的输入,学生机械地记忆教师所灌输的所有知识,因为缺少英语语言的输出,学生不能把学到的知识转化到现实生活的应用中。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语言的输入过程中应采取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在接受语言输入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促进语言的输出。

二、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学好外语的关键因素

英语语言的输入需要教师创设适宜学生自发交流的环境,促进学生听力及口语的表达能力。“长期以来,很多英语学习者认为英语学习是一种智能活动,自从上个世纪中期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提出了人文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以来,教育界和外语教育界开始系统地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并普遍地把学习者的学习动力(motivation)看作是影响外语学习速度和效果的重要因素。”[1]英语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应在教师的感召力下学生自主地参与与教师及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英语学习者对英语的爱好与否直接影响着英语学习的效果及成绩。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断地给予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才能促使学生发挥学习英语的学习效应。

三、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水平,注重多重效应的输入,拓宽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渠道,是大学生学好英语的基础

1.背诵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起到强化语言的输入作用,所背诵的短语、句子、段落和范文在语言的输出过程中又能自动地起到检测作用。教师在进行语言输入的时候可以用恰当的例子为学生创造形象生动的比喻,例如:(1)I cried because I had no shoes until I met a man who had no feet.教师可以用这样的例句来让学生感悟英语中一般过去式及过去完成时态的用法。(2)A friend who understands your tears is much more valuable than a lot of friends who only know your smile.富有哲理性的例句既可以作为学生在生活中的指导,又能激发学生背诵经典语句的热情,因此,需要教师及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输入需要进行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You couldn’t see my tears because I am in the water. Fish said to water. “But I could feel your tears because you are in me.” Answered water.形象生动例句的背诵可以促进学生在语言输入与输出方面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英语语言的生动、形象来吸引学生的兴趣爱好。

2.广泛地阅读优秀的文章,学生可以在语言的输入过程中学习文章的词语表达方式、文章的结构、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英语的习惯用语。大学生只有通过对优秀文章的理解、消化和吸收,才能把输入的高质量的语言转变成自身的语言,应用到交流、写作当中。举例来说:To write a series of actions, you’d better connect every step with time markers. In this part , the teacher can explain this kind of text structure analysis to the students.

After showing them these words ,teachers can do an oral practice using these words like this : In the afternoon, I went to the city library and checked out a couple of books on business management. Then I visited my grandmother. After that, I rode on the bus with my family for a special lantern festival in the seaside park. Finally, we returned home in a taxi.

3.在日常生活學习中,不断扩展增强自身的听力能力,可以更好地达到英语语言输入的效应。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媒介不仅仅拘泥于来自教师课堂上的口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上的资源搜集适合自身英语水平的听力材料,如收音广播电台、电视英语频道以及随身听等媒介,随时随地地进行语言的输入和习得。英语语言的输入在大学阶段的多种形式可以把教师在课堂上对英语语言的输入作为基础,学生借助各种媒介来扩充自己对英语语言输入的需要,学生所接受的英语语言输入要高于自身的英语水平,因此,在进行语言输入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习得才会不断地得到提高。

四、英语语言的输出是对语言输入及语言习得的检验,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语言输出的提高

语言输出可以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说,即口语的表达;一种是写,包括写作及书面交流。大学生在通过与教师及学生及其他人交流口语的过程中,可以意识到自己在英语学习中的缺陷及不足,从而迅速地提高自身的口语能力。

有效地进行语言输入与输出才能体现出英语作为习得的一种语言的传递信息、交流载体的作用。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所负载的交际功能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对话、演讲、阅读、写作等各种形式的语言输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语言输入基础之上的。同样,英语语言的输入,所阅读的文章、听力材料,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语言的传递和英语学习者所处的英语语言环境,直接影响着英语语言的输出以及语言在输出过程中体现的水平和质量。正如我们的母语汉语那样,好的文章可以使人过目难忘,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各种修辞方法的使用可以使一篇文章百读不厌。英语语言的输入就是要使语言在输出的过程中达到语言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传递信息的作用。“判断一个人是否掌握某种语言,要看他是否掌握了这种语言的四种基本技能,即听、读、说、写。听和读是获得语言的技能,即输人;说和写是生产语言的技能,即输出。语言的输人和输出是密不可分的。”[2]而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根本目的是体现语言所承载的语言功能的作用,无论是语言的输入还是语言的输出,目的都在于传递信息,实现文化交流的功能。因此大学生学习英语不能仅仅拘泥于学习、考试通过,而关键在于能不能把所学到的语言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

参考文献:

〔1〕王振亚.跨文化外语教学——系统功能语法与外语教学[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2〕张爱春.语言的输入与输出[J].安顺师专学报,2001(5).

4.模糊语言的美学价值(安徽宿州) 篇四

模糊语言的美学价值(安徽宿州)

模糊语言的美学价值(安徽宿州)3月20日 什么是模糊语言?陈先生1983年在其《社会语言学》中是这样释的:“如果按照形式逻辑来看模糊语言,模糊语言是同精确语言相对立的。”“没有数值,纯粹是模糊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给不出数据的语言”“都带有模糊性,属于模糊概念或模糊语言。”而沈卢旭先生则认为:“模糊语言是指在意义上不明确,在表述形态上不清晰,内涵伸缩性大,解释或理解可变性大的这一类社会交际使用的语言”(见《语文学习》1994.5,《模糊语言新界说》)。《辞海》中则说,“指表达模糊概念的语言。” 模糊语言具有朦胧美的美学特征。王希杰先生《模糊理论和修辞》一文中说:“模糊并不是绝对的坏的,不仅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而且有时还是语言美的标志之一,是艺术语言的特征之一。”那么模糊语言的美学特征是什么?王先生说:“在准确和模糊这一对矛盾中,我们还应当看到下面几点:第一,绝对的准确是没有的,……第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本身是相对的,……”这就是说,准确和模糊的关系是辩证的。我们说其模糊是从语言的表述角度说的,即表述的事物没有明确界线,是模糊不清的;我们说其清晰,是从语言角度说的,是表情达意的一种最佳选择。而这“模糊”“清晰”又都集结于模糊语言之中。因此,我们可以说,模糊语言,则是“模糊”“清晰”的对立统一体。从美学观点来说,这模糊语言就好比是月色中群山峻岭。我们说这景色是模糊的,但那高峰低岭却又能看得出来;说是清晰的,则山上的一草一木却又难以历历可数。一般辞职书解释“朦胧”一词说:“朦胧,月色不明,比喻模糊不清。”我们何不将其借来指代模糊语言的这种“模糊”“清晰”的对立统一呢?我们是否也可以说,这种“模糊”“清晰”的对立统一就是一种朦胧美。 语言要美,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模糊语言作为人类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必然以其特有的美学价值呈现于人们面前,具有不同的美感作用。模糊语言具有下列几种美学特征。 1、含蓄 如果说语言的清晰明快是一种美,那么,模糊语言的储蓄也同样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 “事后,我感到一点不舒服,就是你们虽然寄信寄书给我,不是没有原因的。那就因为我的某几个‘战友’曾指我是什么什么的.缘故。”(鲁迅《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文中的“什么什么”指“托派”,鲁迅先生故用模糊语言,则显得含蓄幽默,表达了作者愤慨之情,增强了杂文的战斗力。 2、精要 人们在交际时都有一个共同心理,那就是崇高简洁精要。如: 古尚武:三叔,秋月她病了,我想去她家看看她,你老看是…… 石三叔:你就看着办吧!(电视剧《太阳泪》) 古尚武与秋月这一对恋人,二十年前,因石三叔的一句错误的判决而未能结为夫妻,而命运又使他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村子,几十年的悲苦辛酸都深深埋在这三个人的心灵深处。现在古尚武来征求石三叔的意见,但爷俩之间各自的难言之隐是千言万语难以说清的,况且石三叔也难作出“该看”或“不该看”的决断。“你就看着办吧”一句模糊语言竟表达了千言难尽的情意,难道还不够精要么?表现力如此丰富的语言不也是很美么? 3、委婉 如果说刚毅果断是一种金刚怒目式的阳刚之美,那么委婉也是一种二八女姝式的阴柔之美。 “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来的厦门终于打开了。”(1972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周总理在欢迎尼克松总统宴会上的祝酒词》)。 “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周总理为了适应外交礼仪,故意使用这一模糊语言,很委婉地表达了我国政府的立场和原则,既有坚定的原则性又有策略上的灵活性,充分表现了周总理杰出的外交才能。 王秀竹:可是,可是,进过火炕的女人一辈子也忘不了那回事!一想起来我就浑身乱颤,手脚凉汗! 丁宏:秀竹,亲爱的,勇敢点,不再想那个,想现在,想将来!…… (老舍《全家福》) 其中的“那回事”“那个”指旧社会备受摧残的妓女生活。但彼此为不引起过去的伤心事,故意说得很委婉,这比直露的说明更具有较好的表达效果。 4、朦胧 如上文所说,清晰给人一种清晰美,模糊则给人一种朦胧美。显微镜下的鲜花固然是美的,但晨雾霞光中的山花似乎更美。 “寒雨连江夜入吴”,作者如果写成的“气温在零上三度时下的雨,雨量是零点五毫米,深夜十二点正进入吴地。”这还是诗的语言么?显然还是模糊一点才更有诗的韵味。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象牛毛,偈花针,象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雾。”(朱自清《春》) 作者笔下的春雨图是何等之美!细雨如丝,烟雨蒙蒙,真可谓“画桥雨过月模糊”!春雨象什么?牛毛?花针?细丝?都象又都不象,这似与不似之间,不就是一种模糊么?“密官地斜织着”,密到何种程度?斜的角度是多少?全没说,不也是很模糊的么?但它却给人一种朦胧美的享受。 (作者单位:戴洪迎――宿州市高滩中学) 朱德安――宿州市蒿沟中学)

5.从电影《活着》引发的美学思考 篇五

电影《活着》讲述了解放前一个地主的儿子因赌博而倾家荡产沦为平民,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历经三十年的辛酸。因为各种原因,我只有一次欣赏这部写实风格作品的机会,所以人物的名字大抵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作的一些分析和思考也难免会肤浅,但我希望可以接近真理,以不断犯错误的方式。

电影《活着》给我许多感动,电影的场景如同活生生的现实一般,让人感到这不是电影,而是纯粹的生活写照。这些生活写照触动了我心灵深处,让我从心底引起共鸣,这也许就是美的体验过程吧。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对美所下的定义是“美是生活”。他说:“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想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现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因此,他认为:“世界上最可爱的,就是生活;首先是他愿意过,他所喜欢的那种生活;其次是任何一种生活,因此活着到底比不活好······”。①

电影以“活着”二字为题,正是道出了“活着到底比不活好”,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活着意味一种胜利,而死就是一种最大的悲剧——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革命烈士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豪言壮语,但是自由必须以生命为前提条件,没有生命无从谈起自由不自由。这句话并不否定生命的可贵,而是以一人的牺牲换取更多人的自由和生命,从这个层面上讲,这句话并不仅仅赞美自由。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假设说生活和它的显现是美,那么,很自然的,疾病和它的结果就是丑。”他从生物学观点出发,去看待生活,把生活与死亡,把生活与疾病相对照。的确,疾病和死亡是人们不愿意面对的。在生病时,我们会想念以前的健康时光,以前容光焕发的样子是多么的美;在面对死亡时,我们会惊叹生之美好。丑作为美的对立面而存在,从反面映衬着美,疾病和死亡也从美的生命的对立面反映着生命的美。它们因“丑”而“美”。此处需要区别人的“活”与动物的“活”的差异,虽然动物也有保全生命的本能,但与人类热爱生命的行为却是两回事。马克思说:“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①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第619页。②

②《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46页。

3-1

人类不可能像动物一样为生存而活着,尽管人与动物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类需要实现完整的人。爱因斯坦则直言不讳地说:“我从来不把安逸与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他猪栏的思想。”这是一个伟人的觉解,作为一个平凡人,也须时刻警示自己:是否自己已经变成为“动物式”的生活了。

诚然,我们也需要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来保证生命的延续,但即使是最基本的生活,人们还是可以创造美,还是可以追求美,这是很神奇的现象。工人劳动时的粗犷的号子是美的,扁担工身上的扁担有节奏地嘎吱嘎吱作响是美的,人类总是喜欢“关照自身”,喜欢自怜。

电影《活着》人物形象的塑造十分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带给观众不可抵抗的真实感。艺术美必须真实,不真实难以感动人。艺术美不仅要反映生活的真实,而且要表现艺术家情感的真实。作为一部写实主义风格的作品,无不倾注了导演和演员的真实情感,他们都“活”在影片中。

我特别喜欢法国19世纪画家米勒的作品《拾穗者》,这幅画画了三个农妇弯身拾穗,表现了贫苦农妇们的艰辛劳动的生活现象。在艺术上单纯、质朴,虽然没有什么精工描写。这幅画流露了作者对农民的深厚感情。米勒曾说:“我生来是一个农民,我要描绘我所感受的东西。”一个人的良知的真情流露,是多么可贵!每一次欣赏它,都是心与心的交流,仿佛我与画家一起在荒芜的麦地里拾穗······

值得一提地是,美作为表现一定生活内容的感性形象,并不是任何生活形象都是美的,在生活中有一大部分形象是不美也不丑的。美只是那种肯定着人的自由创造的活动,肯定着人的目的、力量、智慧与才能的实现,人在其中能感到自由创造的喜悦的那种生活形象。所以,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表现社会实践的前进方向,肯定人的进步理想的生活形象,才是美的。

基于此,邓小平强调,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就是“要通过有些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在各种社会中的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且努力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给他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④③

除真实感强以外,电影《活着》还带有一些悲剧色彩。在战乱的年代和后来的过分社会意识化时期,许多人物不幸死去,让人惋惜哀痛,这种不幸是为什么,难道是时代的悲剧?这种不幸好像是不可避免的。悲剧是崇高的艺术,比喜剧来地更为深刻,所以我更喜欢悲剧。

③《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第48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10页。

2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句话直观地说明了悲剧是什么。如果我心爱的书弄丢了,对我来说是一个悲剧。对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它们的出现或消失都只是使人娱乐而已,一阵笑声过后仍是归于平静。相比之下,真正的泪水给人的痛是长久的,有时甚至是一辈子的。我们记住的“泪”总比记住的“笑”要多。

《红楼梦》描写林黛玉之死用了许多笔墨,写出了许多细节。黛玉死后,空中隐隐有丝竹之声,“香魂一缕随风散,秋绪三更入梦遥”,她终于还是死了。《红楼梦》的真正艺术魅力恐怕就在于“悲”了。许多人读到这一回,不由自主地被淡淡的哀愁所包围,这正是悲剧的魅力所在。

现在,在“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号召下,人们容易只注重客观的、物质的,而忽视主观的、精神的,从而导致主客观世界的失衡。人类不仅要改造客观世界,也要改造主观世界,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学习美学的意义在于此,学习她并不能直接提高我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但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审美观,以至世界观和人生观。

作为一个健全的人,智商固然重要,但情商也必不可少。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成功的人来说,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情商用以表示人认识自然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水平。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个人的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只有20﹪依赖于智力水平,80﹪决定于情商水平。

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学会认识自己,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以上是我的一些零碎的思考和感悟。

⑤《鲁迅全集》第一卷,第297页。

6.高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试题1 篇六

2002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美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A.期待视界 B.先验图式 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A.读 B.悟 C.观 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A.形象性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A.自然 B.社会 C.人生 D.艺术

1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 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

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 15.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 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 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

16.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指的是 A.审美的非功利性 B.审美的非自觉性 C.审美的具象性 D.审美的个性

17.“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 A.直觉 B.通感 C.想象 D.表象

18.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 A.黑格尔 B.马克思 C.亚里士多德 D.卢梭

19.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 A.美感的主体差异 B.形式因素在美感中的中介作用 C.美感的一般特点 D.美感的感觉特征

20.“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A.历史性 B.民族性 C.阶级性 D.地域性

21.唯物辩证法对于美学研究具有 A.总的指导意义 B.具体方法的意义 C.重要启示意义 D.实践意义

22.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 A.按照对象的客观规律进行建造 B.按照主体的内在尺度来生产

C.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 D.把主体情感投射到对象上面

23.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在美学上的两种意义,即 A.既批判丑,又肯定美 B.既制造丑,又创造美

C.既扬弃了丑,又消解了美 D.丑中有美,美中有丑 24.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 A.艺术作为观念形态对生活的审美反映

B.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 C.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必然具有阶级性 D.艺术必须服务于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 25.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

A.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 B.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 C.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 D.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

26.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 A.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 B.人的主观心意状态 C.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D.人类的审美需要

27.原始时代的狩猎民族虽然住在花卉极其丰富的土地上,却决不用花做装饰。这一现象说明

A.美取决于人的主观心意状态 B.美在移情 C.美依存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D.美取决于距离

28.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 A.德谟克利特 B.休谟 C.博克 D.康德

29.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不同于柏拉图“美在理念”说的主要特点是 A.突出了美的感性因素 B.强调了美的理性内容 C.注入了辩证法的精神 D.更具有思辨的意味

30.艺术操作中技与道的完美结合,在中国古代书画理论中常被称为: A.心手相应 B.刻镂无形 C.胸有成竹 D.气韵生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31.下列诗句所包含的意境为无我之境的有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E.“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2.布莱克说:“从一粒沙里看一个世界”,这说明审美是 A.感性具体的 B.以小见大

C.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D.透过现象看本质 E.直观个别的形象

33.狄德罗认为“美在关系”,他所说的关系主要包括 A.一事物自身在内在结构上的秩序、安排、对称等关系 B.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 C.由想象力移植到物体上的关系 D.事物与人的关系

E.在虚拟世界里创造出来的关系 34.李泽厚认为,美的特点主要有 A.典型性 B.观念性

C.客观社会性 D.主客观统一性 E.具体形象性

35.美学思想不同于审美意识的特点主要在于 A.它以直观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心理意识层 B.它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 C.它是对人自身审美需要的把握 D.它是对客观事物审美属性的反映 E.它具有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36.寓教于乐

37.美学研究的对象 38.生命的机械化 39.集体无意识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为什么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41.简述喜剧性的效果。

42.简述美育与体育的区别与联系。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分,共26分)43.以李益《江南曲》为例,试分析对比联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附诗: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44.画家郑板桥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题画》)请结合艺术意象的

等级:版主

2003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美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 A.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

B.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 C.肯定了美就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 D.强调了美的客观实在性

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 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

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

3.马克思把美学研究从康德重主观的方向重新转移到重客观的方向,这里的“客观”主要是指

A.外在的自然界 B.人所改造过的自然界

C.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 D.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 A.美在形式 B.美在关系 C.美在生活 D.美在距离

5.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维柯《新科学》 C.鲍姆嘉登《美学》 D.黑格尔《美学》 6.“由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A.重视科学实验 B.注重实证 C.哲学思辨 D.心理分析

7.大自然成为人类审美对象的直接前提是 A.人类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

B.人类社会初步形成

C.人类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 D.人类具备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8.把山水作为绘画、文学等艺术样式的题材,这标志着 A.艺术开始进入自觉的时代 B.审美活动开始走向独立

C.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 D.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 9.美感产生于 A.游戏 B.摹仿

C.巫术 D.社会实践

10.“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A.席勒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尼采

11.孕育意象所需要的“虚静”并不排除或超越 A.功利 B.逻辑

C.日常自我 D.自由 12.提出“神思”的理论家是 A.司马迁 B.司空图 C.刘勰 D.严羽 13.美感开始于

A.异性的吸引 B.游戏的冲动

C.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D.祭祀的崇拜 14.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美感

A.没有起点 B.有一个起点,却没有终点

C.既无起点,也无终点 D.有起点,也有终点 15.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 A.感官 B.审美能力 C.想象 D.灵性

16.载道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 A.艺术的起源 B.艺术的功能 C.艺术的本质 D.艺术的内容

17.在各种艺术意象中,最具有自然天成特点的是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18.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在于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19.中国古代把“艺”解释为各种操作与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A.精神产品 B.物质产品 C.人工制品 D.自然物

20.下列艺术观中,不是由现代美学家提出的学说是 A.集体无意识说 B.有意味的形式说 C.符号说 D.娱乐说

21.席勒认为,通过审美教育,人们可以 A.由“自由王国”进入“必然王国” B.由“审美王国”进入“必然王国” C.由“审美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D.由“自由王国”进入“审美王国”

22.下列不属于美育特点的是 A.感性 B.感染性 C.愉悦性 D.规范性

23.“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提出者是 A.王国维 B.蔡元培 C.李大钊 D.李泽厚 24.霍布斯的喜剧主张是

A.突然荣耀说 B.预期失望说

C.生命的机械化 D.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

25.中国古代的“风骨”范畴,类似于现在美学范畴中的 A.优美 B.崇高 C.悲剧 D.喜剧

26.笪重光说:“密叶偶间枯枝,顿添生姿,纽干或生剥蚀,愈见苍颜。”这句话所体现的美学特征是

A.美丑互补 B.化丑为美 C.以丑衬美 D.美丑相间

27.朱自清的《绿》所描绘的梅雨潭:“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所表现出的风格是 A.优美 B.悲壮 C.滑稽 D.崇高

28.古曲《春江花月夜》所属的审美范畴是 A.优美 B.崇高 C.悲剧 D.喜剧

29.下列学说不属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是 A.言志说 B.心生说 C.缘情说 D.表现说

30.“燕山雪花大如席”中雪花的形象属于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31.美育与智育的区别是

A.目的不同,智育是认知教育,美育是情感教育

B.过程不同,智育是知识教学过程,美育是情感升华过程 C.性质不同,智育是由内而外输入,美育则有内在自发性 D.接受不同,智育用脑接受,美育用心接受

E.思维方式不同,美育离不开感性形象,智育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 32.美是一种多层累的突创,它所包含的层面主要有 A.自然物质层 B.形式符号层 C.知觉表象层 D.社会历史层 E.心理意识层

33.在美学研究中贯彻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就要求美学研究者 A.应当具有深厚的历史修养 B.应当具有历史的眼光

C.应当懂得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D.应当善于运用逻辑的方法

E.应当抓住历史学与逻辑学的契合点

34.提出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美以及美的规律这一观点的主要根据在于 A.能够更好地划清美学与各门艺术理论的界限

B.有助于扩大美学研究的范围

C.只有深入研究了高级的艺术美,才能理解低级的生活美

D.只有深入研究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学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艺术美 E.有助于感性认识的完美

35.19世纪以来西方美学史上重视感觉在美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美学家有 A.费希纳 B.桑塔亚纳 C.弗洛伊德 D.阿恩海姆 E.费尔巴哈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36.寓教于乐

37.“上升的乖讹”与“下降的乖讹” 38.无我之境

39.美感欣赏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40.简述美育的特点。

41.简析“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

42.简述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丑得如此精美”的原因。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分,共26分)43.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的重要因素?“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 44.以王昌龄《采莲曲》为例试阐述美感作为一种感觉的一般特点。附诗: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

2004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美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1.艺术鉴赏过程的三阶段按顺序应为 A.观、品、悟 B.品、悟、观 C.读、解、达 D.感、品、悟 2.下列要素不属于艺术想象的是 A.意象的触发 B.意象的发展 C.意象的鲜明 D.意象的形成

3.在艺术孕育过程中,主体与对象世界的关系主要是 A.反映 B.模仿 C.认识 D.感动

4.诗与画都是艺术,其作品结构中都必然具有且性质相同的层次是 A.物质材料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5.造成艺术品具有“他律性”的核心要素是 A.意象 B.材料 C.流通 D.形式

6.下列诗句中,属于有我之境的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人闲桂花落,鸟鸣山更幽”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古希腊人把“艺术”理解为各种工匠的技术或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A.物质产品 B.精神产品 C.人工制品 D.自然物

8.中国的书法艺术所产生的意象类型主要是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9.模仿说的主要缺陷是

A.忽视了艺术与现实的联系 B.忽视了艺术的认识功能 C.忽视了艺术的审美特征 D.夸大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

10.柏拉图的“美本身”、普罗提诺的“理型”说、莱布尼兹的“预定和谐”说,实质上都体现着一种基本的观念,这就是 A.美即自然 B.美即感性 C.美即有用 D.美即完满

11.康德自称他在哲学研究中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从美学上说,这个“革命”主要是指他把美学研究

A.从客观世界转移到主观世界 B.从主观世界转移到客观世界 C.从重内容转移到重形式 D.从重形式转移到重内容

12.在荣格看来,艺术家应该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人”,即 A.拥有自由意志的人 B.自我实现的人 C.审美的人 D.集体的人

13.从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中可以看出,传统美学在美的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 A.相对主义观念 B.形而上学观念 C.怀疑论的观念 D.开放性的观念 14.美学思想得以形成的直接基础是 A.艺术活动 B.客观存在着的美 C.审美意识 D.审美理想

15.“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的意思是 A.感性学 B.现象学 C.审美学 D.解释学

16.从美学史上看,绝大部分美学家在探讨美学基本问题时,其研究的主要对象都是 A.美的规律 B.艺术

C.美感经验 D.审美关系

17.在孔雀等鸟类中,雄鸟往往会在雌鸟面前展示其美丽的羽毛,这是因为 A.它们已具备了一种自觉的精神活动能力 B.它们具有与人相同的情感要求 C.它们已懂得欣赏美

D.它们具有性选择的本能需要

18.人们看电影时,看到滑稽的场面忍俊不禁,看到悲伤的场面痛哭流涕。这表明美感教育 A.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 B.需要接受者客观冷静 C.接受者缺乏自制力 D.对冷静理性的人没有效果 19.对中国古代“感物斯应”的正确理解是 A.一种低级的美学观 B.一种感官美学

C.一种心与物的交流 D.一种官能刺激

20.梁启超说:“艺术的陶冶可以将情感善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邪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服淘汰下去。”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A.艺术可以扬善抑恶 B.美育是从情感的角度进行的

C.艺术是无功利的 D.艺术有助于推动道德的形式

21.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恰当的审美理解是 A.人的异化 B.感情专一

C.人为美而兴奋倾倒 D.审美是件苦差事

22.亚里士多德的“净化”或“陶冶”主要是指悲剧的 A.感化作用 B.娱乐作用 C.认识作用 D.教育作用 23.崇高

A.是美的一种基本形态 B.是一种伦理判断 C.是一种纯粹的美 D.不是一种高级的美 24.《蒙娜丽莎》所属的审美范畴是 A.优美 B.崇高 C.悲剧 D.喜剧

25.刘熙载说:“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这里的丑是 A.一种古怪的丑 B.一种突出的丑

C.一种秩序的美 D.一种不规则的美

26.狄德罗曾说,卢浮宫的美,不论有人或无人,都同样存在。这句话说的是 A.美感的主观性 B.美的客观性 C.美感的社会性 D.美的社会性 27.美感从本质上讲是

A.人的自然禀赋 B.人的先天快感

C.人的种族属性 D.人的精神享受之一 28.爱美之心是

A.人的自然禀赋 B.人的本质力量 C.人的族类本质 D.人的先验能力 29.美感产生于

A.劳动实践把主体力量对象化的过程 B.动物向人的自然进化过程 C.人的本能的升华过程 D.人的自我表现的过程

30.人的生存本能和生殖本能发展为美感的生理基础是在 A.生物进化过程之中

B.制造和使用工具过程之中 C.大脑完善的过程之中 D.感觉发展的过程之中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31.艺术操作的作用有

A.将艺术家心中的意象物态化 B.丰富艺术家心中的意象 C.提供接受过程的基础 D.进行艺术意象的重建 E.继续进行意象的孕育 32.美感包含着

A.满足感、愉快感和幸福感 B.和谐感 C.精神上的自由感 D.物质享受感 E.心灵上的自豪感

33.崇高与优美的关系是

A.形态相对,互不相同 B.截然对立,互不相容

C.明显不同,互补共存 D.相互转化,相互取代 E.审美范畴的不同类型

34.美育与德育的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美育是德育的必要前提 B.美育高于德育应代替德育

C.美育对德育的实施起促进作用 D.美育包含着更多的精神 E.美育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的

35.西方现代艺术及艺术的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 A.传统的美学原则几乎完全被抛弃 B.摧毁了传统艺术的观念

C.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界限变得很模糊 D.以更为多元化的面目出现 E.否定给美和艺术下定义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36.柏拉图的美育观 37.美学思想 38.审美态度 39.艺术敏感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40.简述艺术的存在方式。41.简述美感与美的关系。42.简述黑格尔的崇高观。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分,共26分)43.试以王维《鹿柴》为例,分析意境和意象的关系。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

44.试论美的问题在于人生相与创造相之间。

2005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美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在美学研究的各种审美现象中,最重要的是 A.社会审美现象 B.心理审美现象 C.自然审美现象 D.艺术审美现象

2.19世纪中叶以前,在西方占主导地位的美学研究倾向是 A.“由下而上”的方法 B.“由上而下”的方法 C.重视科学实验的方法 D.实证主义方法 3.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应当是 A.唯物论的反映论 B.唯物辩证法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4.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这一命题的人是 A.康德 B.席勒

C.马克思 D.车尔尼雪夫斯基

5.从文献材料看,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柏拉图的 A.《斐多篇》 B.《大希庇阿斯篇》 C.《伊安篇》 D.《会饮篇》

6.马克思说 “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人要与现实建立审美关系就必须具有 A.闲暇时间 B.自由意识 C.物质条件 D.艺术趣味

7.荣格心理分析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 A.性力 B.权力欲望

C.集体无意识 D.力必多 8.审美关系最本质的特点是 A.他律性 B.排他性 C.自由性 D.社会性

9.人类普遍爱好人体美,这说明

A.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 B.美感来源于性选择 C.美感离不开性 D.美感是人的性选择的社会化

10.埃塞俄比亚原始部落里的人以嘴大为“美”,这反映了原始人的美感 A.与特定观念相联系 B.模仿动物

C.包含反感祖先形象的本能 D.与性感紧密相连 11.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人美感 A.与生殖崇拜观念相关 B.与图腾崇拜观念相关 C.与动物崇拜观念相关 D.与人的巫术观念相关

12.林黛玉对于贾宝玉送给她的一块旧手帕产生天下至美之物的感受。这是因为林黛玉采取了

A.实用态度 B.伦理态度 C.审美态度 D.认知态度

13.“美就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是出自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B.《大希庇阿斯篇》 C.《判断力批判》 D.《美感》 14.艺术创造最主要的是创造 A.艺术境界 B.艺术形式 C.艺术情感 D.艺术意象

15.马克思把艺术归结为一种意识形态,这说明艺术品是 A.精神产品 B.物质产品

C.意象思维的结晶 D.抽象思维的结晶 16.有意味的形式说的倡导者是 A.席勒 B.斯宾塞

C.克莱夫·贝尔 D.康德

17.不主张载道说的美学家是 A.孔子 B.韩愈 C.柳宗元 D.陆机

18.在“意境”范畴的形成过程中,没有做出直接贡献的美学家是 A.刘勰 B.司空图 C.王昌龄 D.王国维

19.认为艺术“是为人类心灵而存在”的思想家是 A.奥古斯丁 B.黑格尔

C.克莱夫·贝尔 D.海德格尔

2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艺术根本上是存在于 A.人类社会中 B.动态流程中 C.人类历史中 D.人类心灵中

21.中国古人认为,艺术活动起于艺术家的“人心之动”,这个“动”包括 A.意象的生产和意象的创造 B.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 C.意象的孕育和意象的创造 D.意象的创造和意象的接受 22.西方文论中,有时会把闪现灵感的心灵称作 A.“镜” B.“灯” C.“线” D.“洞”

23.优美的形象一般表现为

A.内容与形式互为表里 B.内容比形式重要 C.形式比内容重要 D.形式具有独立的价值

24.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最能体现的艺术倾向是 A.以丑为美 B.崇美抑丑 C.美丑不分 D.无美无丑 25.悲剧突出地说明了

A.有限的人生所具有的无限的意义 B.无限的人生所具有的有限的意义 C.现实的人生所具有的历史的意义 D.理想的人生所具有的现实的意义

26.康德与黑格尔的崇高观之间的关系是

A.康德受到过黑格尔的影响 B.黑格尔受到过康德的影响 C.康德与黑格尔互相影响 D.黑格尔与康德之间互不相干

27.苏珊·朗格说:“一个嚎啕大哭的儿童所释放出来的情感比一个音乐家释放出来的个人情感多得多”,说明美育

A.要重视情感 B.要重视儿童的哭声

C.光有情感是不够的 D.光有哭声还不够 28.自然的陶养是美育的

A.最基本的道理 B.基本途径之一 C.很次要的途径 D.一种间接的途径

29.“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说明

A.观众是真正的艺术家 B.审美活动无标准可言

C.审美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创造 D.作家的创造不及观众的创造

30.朱光潜说:“文艺和其他美感活动给本能冲动和情感以自由发泄的机会。”这表明美育具有()

A.娱乐作用 B.感化作用 C.陶养作用 D.交流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美感教育所培养的“完美的人”,是指 A.既有物质生活,又有精神生活

B.既有理智,又有情感

C.既满足了欲望,又满足了感情

D.既有工作能力,又善于生活和娱乐 E.既无道德的缺陷,又充满着智慧

32.狄德罗“美在关系”的理论最大的成就在于 A.看到了美与人的主观世界的关联

B.突破了过去把美当成某种单一的现象或某种孤立的因素的观点

C.自觉地把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

D.开始从自然和社会生活各种相互关系中来理解美 E.有意识地把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联系起来 33.朗吉诺斯倡导崇高,是因为当时人 A.把崇高看成是粗野的自然

B.只有有文化教养的人赞叹崇高 C.有庸俗的气息

D.过于贪求金钱

E.生活败坏,每况愈下

34.艺术意象的孕育有赖于艺术家的如下状态: A.感动 B.虚静

C.神思 D.心手相应 E.迷狂

35.与以往的美学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美学具有自身显著的特点,主要有 A.把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B.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类的本质紧密结合在一起

C.第一次深刻揭示了人的无意识在美的生成中的作用 D.唯物辩证地解决了美学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问题 E.渗透着巨大的历史感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36.观

37.移情说

38.埃斯特惕卡

39.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40.简析现当代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反对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主要原因。41.简述欣赏者在艺术接受中对艺术的重建过程。42.为什么应当把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分,共26分)43.为什么说美感是在人的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经由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 44.试结合具体事例,论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美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感性认识的完善”的美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休谟 C.鲍姆嘉登 D.康德

2.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 A.辩正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唯物辩证法 D.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3.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美在理念”的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普罗提诺 D.黑格尔

4.桑塔耶纳认为,“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这种观点属于

A.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 B.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C.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探求美 D.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 5.在中国当代的美学讨论中,朱光潜主张美是 A.主观的 B.客观的

C.主客观的统一 D.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6.美感的核心是 A.情感 B.感受

C.想象 D.理解 7.通感是

A.感官与心灵的沟通 B.情感的充分表现形态

C.感官间感受的相互挪移 D.审美中的豁然贯通感

8.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中,与审美活动关系较为密切的是 A.视觉和味觉 B.嗅觉和触觉 C.听觉和触觉 D.视觉和听觉

9.在西方美学史上,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 B.朗吉诺斯 C.博克 D.康德

10.在西方美学史上,主张丑是“近代精神的一种产物”的美学家是 A.休谟 B.莱辛

C.康德 D.李斯托威尔

11.在西方的喜剧理论中,倡导“心理能量的节省说”的美学家是 A.霍布斯 B.康德

C.柏格森 D.弗洛伊德

12.从艺术本质的角度来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A.游戏说 B.载道说 C.表现说 D.娱乐说

13.艺术品结构的最重要层次是 A.思想内容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14.在各种艺术意象中,最具有自然天成特点的是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15.“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在于 A.前者具有人为色彩,后者没有人为色彩

B.前者物与我处于对立状态,后者物与我处于统一状态

C.前者是中西艺术共有的现象,后者是中国艺术独有的现象 D.前者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后者则是主体隐藏在意象的背后 16.下列关于“意象孕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表象与原型可以完全相同 B.表象必须具有客观原型

C.表象的形成与主体的情感因素无关 D.意象是主客体相互交融的产物

17.庄子说:“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这说明 A.“技”通过“道”体现出来

B.“道”是不依赖于“技”而独立存在的 C.“技”是无法通达“道”的 D.“技”与“道”可以相互转化

18.艺术家与创作对象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模仿与被模仿的关系

C.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 D.因感动、感应而产生的情感激荡的关系 19.下列关于美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美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B.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C.美育是通过人的意志力来实现的 D.美育是促进知识的教育

2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段话说明 A.美育可以培养人的个性 B.美育具有“寓教于乐”的特征

C.美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D.美育是通过人的意志力来实现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21.人类审美意识产生的标志有 A.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 B.人类能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 C.人类能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 D.人类能够进行自觉的艺术创造

E.人类能够形成关于审美现象的理性意识

22.下列美学家中,主张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探求美的是 A.亚里士多德 B.鲍姆嘉登 C.休谟 D.博克 E.黑格尔

23.中国古代美学中与“崇高”相近的范畴包括 A.壮美 B.阳刚 C.含蓄 D.飘逸 E.大

24.下列关于“意象孕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客观原型转变为知觉表象

B.表象上渗透着主体的主观情感因素 C.表象与表象的关系受到主体的影响 D.表象与原型不完全相同 E.表象可以没有客观原型

25.人生天地之间的美的形态主要有 A.科学美 B.艺术美 C.自然美 D.社会美 E.技术美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6.心理距离说 27.“山羊之歌”

28.“生命的机械化” 29.游戏说

30.《审美教育书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31.简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32.为什么说美是自由的形象?

33.艺术品与非艺术品有何区别与联系? 34.试述美育的基本特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35.以李商隐《锦瑟》为例,说明美感欣赏活动表层的心理特征。附: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36.试举例说明艺术接受的主体性特征。

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美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1.被各国美学界尊称为“美学之父”的是 A.苏格拉底 B.鲍姆嘉登 C.鲍桑葵 D.亚里士多德

2.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的 A.伊安篇 B.斐多篇

C.大希庇阿斯篇 D.会饮篇

3.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构成的一种 A.物质关系 B.精神关系

C.物质与精神统一的关系 D.欲求关系

4.传统美学由于割裂内容和形式,从而致使艺术作品的内容成为一种 A.艺术的存在 B.非艺术的存在

C.既是艺术的存在,又是非艺术的存在

D.既不是艺术的存在,又不是非艺术的存在 5.以下属于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的是 A.意象世界层 B.物质实在层 C.形式符号层 D.意境超验层 6.艺术最核心的功能是 A.娱乐 B.道德教化 C.审美 D.社会干预

7.19世纪,以德国美学家费希纳为代表的美学流派是 A.结构主义美学 B.现象学美学 C.体验美学 D.实验美学 8.提出“美是生活”的美学家是 A.别林斯基 B.黑格尔

C.狄德罗 D.车尔尼雪夫斯基 9.中国当代美学家蔡仪曾主张 A.美在客观说 B.美在主观说

C.美在主客观统一说 D.美在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说

10.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的美学家是 A.贺拉斯 B.柏格森 C.克罗齐 D.康德

11.从联想的类型来看,人们常说的“爱屋及乌”、“睹物思人”、“瑞雪兆丰年”属于 A.相似联想 B.对比联想

C.接近联想 D.类比联想

12.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谈到喜剧问题的是 A.德谟克利特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13.在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统一”说的美学家是 A.蔡仪 B.朱光潜 C.李泽厚 D.吕荧 14.席勒曾认为美是

A.感性的完善 B.理念的感性显现 C.活的形象 D.关系的完满

15.“主观的合目的性”是以下哪位美学家美学思想的一个核心命题? A.谢林 B.黑格尔 C.康德 D.布瓦洛

16.马克思主义探讨美的本质问题的逻辑起点是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客观的精神世界

C.主观的心意状态 D.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 17.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的美学代表作是

A.《判断力批判》 B.《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 C.《美感》 D.《理想国》 18.艺术的存在方式是

A.艺术接受→艺术品→艺术创造 B.艺术品→艺术接受→艺术创造 C.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 D.艺术创造→艺术接受→艺术品 19.艺术接受的过程可以区分为 A.品、观、悟 B.观、品、悟 C.悟、品、观 D.品、悟、观

20.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家中,曾提倡“以美育代宗教”的是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朱光潜

21.“寓教于乐”的原则实际上就是强调

A.美育和智育的统一 B.美育和体育的统一 C.德育和智育的统一 D.美育和德育的统一 22.明确提出“审美教育”概念的美学家是 A.康德 B.贺拉斯 C.席勒 D.锡德尼 23.美育主要依据的是

A.现实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 B.理想的原则和情感的尺度 C.现实的原则和情感的尺度 D.理想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

24.美育的过程中对个人创造性的激励是通过以下哪个要素来实现的? A.情感 B.意志 C.理性 D.愉悦

25.在意象的类型中最具有“天然”性的是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26.在中国历史上,自然美开始作为独立的审美形态出现在 A.盛唐 B.西周 C.魏晋 D.宋金

27.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中,与审美活动关系较为密切的是 A.视觉和听觉 B.味觉和触觉 C.视觉和味觉 D.味觉和听觉

28.英国美学家布洛曾提出 A.移情说 B.时间距离说

C.心理距离说 D.空间距离说 29.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实用关系 B.伦理关系 C.审美关系 D.认识关系 30.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 A.哲学方法 B.心理学方法 C.艺术学方法 D.人类学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31.在西方美学史上,提倡“快乐说”的理论家是 A.格兰特·艾伦 B.托马斯·阿奎那 C.斯宾塞 D.亨利·马歇尔 E.席勒

32.从主体与对象世界的关系来看,意象可以区分为 A.虚象 B.仿象 C.兴象 D.喻象 E.抽象

33.20世纪60年代,结构主义美学研究方法在西方盛行,其代表人物是 A.列维·斯特劳斯 B.罗兰·巴特 C.托多罗夫 D.姚斯 E.阿多诺

34.以下关于美感的表述正确的是

A.美感受主体的生理结构、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等的制约 B.从本质上看,美感是一种生理的快感 C.美感是对主体的创造性的一种体现 D.美感具有丰富的社会性意义 E.美感的范围比美的范围狭隘

35.关于喜剧产生的原因有多种解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A.突然荣耀说 B.乖讹说

C.生命的机械化 D.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 E.游戏说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36.内在感官说 37.崇高

38.美学思想 39.灵感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0、41小题每小题各7分,第42小题6分,共20分)

40.简述意境与意象的区别。41.简述美育的特点。42.简述优美的特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3小题12分,第44小题14分,共26分)43.结合具体事例,试论美和美的东西之间的差异。

44.举例说明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美 学 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学科的独立,其时间是在A.1775年 B.1757年

C.1755年 D.1750年

2.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的A.伊安篇 B.斐多篇

C.大希庇阿斯篇 D.会饮篇

3.“隐秀”说的提出者是

A.钟嵘 B.陆机

C.司空图 D.刘勰

4.决定着美的生活内容和文化深度的是以下哪个层面

A.自然物质层 B.心理意识层

C.知觉表象层 D.社会历史层 5.德育主要依据的是

A.现实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 B.理想的原则和情感的尺度

C.现实的原则和情感的尺度 D.理想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 6.以下陈述不属于席勒所作出的是

A.“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B.“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就是审美王国的规律。”

C.“我们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

D.“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 7.以下不属于大力倡导美感的非功利性的美学家是

A.康德 B.王国维

C.蔡元培 D.柏拉图 8.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构成的一种

A.精神关系 B.认识关系

C.信仰关系 D.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关系 9.被比作“水中盐、蜜中花”的美感心理要素是

A.通感 B.理解

C.想象 D.情感

10.曾指出意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的美学家是

A.朱光潜 B.李泽厚

C.蔡仪 D.宗白华

11.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将“意境”范畴发展为“境界”的美学家是

A.王国维 B.吕荧

C.严羽 D.蔡元培

12.曾以典型的“无我”创作方式闻名的作家是

A.雨果 B.马拉美

C.庞德 D.梅里美 13.艺术的最高追求和目标是创造

A.有意境的世界 B.有意象的世界

C.有意境的意象世界 D.有意象的意境世界

14.当人心境压抑时,去观看喜剧表演,用笑来冲淡郁闷,从而保持情绪的稳定,这是艺术的

A.社会干预功能 B.心理平衡功能

C.道德教育功能 D.娱乐消遣功能 15.艺术意象是一种

A.虚拟的存在 B.客观的物质存在C.精神的存在 D.物质—精神存在 16.决定艺术品之所以为艺术品的关键层次是

A.意象 B.意境

C.表象 D.内容 17.以下不属于艺术品的基本特征的是

A.自律性 B.他律性

C.形式符号性 D.开放性 18.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是

A.物质实在层 B.意象世界层

C.形式符号层 D.意境超验层

19.将艺术的本体存在仅仅归结为艺术家直觉创造的美学家是

A.弗洛伊德 B.荣格

C.海德格尔 D.克罗齐 20.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是

A.物质实在层 B.意象世界层

C.形式符号层 D.意境超验层 21.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生产是

A.物质生产的重要形式 B.精神生产的重要形式

C.物质—生产的重要形式 D.理性生产的重要形式 22.曾将天才区分为“自然天才”和“造就天才”的理论家是

A.胡塞尔 B.科林伍德

C.莫扎特 D.艾迪生

23.艺术家感受、体验世界,孕育审美意象的基础与起点是

A.艺术想象 B.艺术技巧

C.艺术敏感 D.艺术灵感 24.认为美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的美学家是

A.阿恩海姆 B.弗洛伊德

C.柏格森 D.荣格

25.维特根斯坦是以下哪个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A.实验美学 B.格式塔美学

C.接受美学 D.分析美学

26.以“自我”为体,以“世界”为自我的延伸并根据主体心灵来创造的意象是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27.提出美是人生“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的美学家是

A.梁启超 B.叔本华

C.蔡元培 D.尼采

28.在各种艺术意象中,最具有自然天成特点的是

A.抽象 B.喻象

C.兴象 D.仿象

29.以下不属于实验美学的研究方法的是

A.观察法 B.思辩法

C.内省法 D.核对法 30.美感的起点是

A.感受 B.体验

C.知觉 D.品味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31.在西方美学史上,提倡“快乐说”的理论家是

A.格兰特?艾伦 B.托马斯?阿奎那

C.斯宾塞 D.亨利?马歇尔

E.席勒

32.狄德罗曾认为“美在关系”,他所谓的“关系”不包括

A.一事物内在结构上的秩序、安排、对称关系

B.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人与自我的关系

E.事物与人的关系

33.以下属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观念的是

A.美来源于数的秩序

B.数是宇宙的本源

C.美在于客观事物的对立、冲突

D.人体美在于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

E.一切艺术都产生于数

34.作为审美关系主体的人,包括以下哪些方面的本质属性

A.自然性 B.物质性

C.社会性 D.精神性

E.历史性

35.在西方美学史上,关于喜剧产生的原因有多种解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A.突然荣耀说 B.乖讹说

C.生命的机械化 D.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

E.游戏说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第36、37小题每小题4分,第38、39小题每小题3分,共14分)36.心理距离说 37.美感

38.艺术的审美功能 39.无我之境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0、41小题每小题7分,第42小题6分,共20分)40.简述审美活动中会产生通感现象的原因。

41.简述现当代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反对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原因。42.简述美育转移人的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的途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3小题12分,第44小题14分,共26分)43.从矛盾统一的观点出发,举例说明美感欣赏活动的深层心理特征。44.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不可逾越的环节?二者的关系如何?

61、简述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

答:①首先是媒介自身的审美作用;②表现的是一个动态的事件,其结构自然也就具有相应的特点,要求完整与统一。

62、论述艺术接受的主体性。

答:①艺术意象的再创造是审美对象在被接受过程中的现实生成,是接受者调动主体性因素进行的意象创造;②艺术接受的主体性,源于接受者不同的“期待视界”,即与接受者的接受眼光和特定审美文化心理结构有关;③艺术品形式的结构,是一个特殊的结构,其中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点,给接受主体的参与以自由;④不但文学作品,一切艺术品都只提供较模糊、概括的总体框架,需要接受者主体性的参与。

63、论述艺术品鉴赏过程的三个阶段及特征。

答:①观——是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象,是不完整和粗浅的鉴赏;②品——是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观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体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可以说“品”就是意象的重建过程。接受主体进一步把握了形式符号的深层意义,在把握过程中把意象建立起来,更丰富、更完美;③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接受主体完全进入意象世界,主体不再执著于符号的形式,而直接与艺术意象合而为一,进而直接领悟其意味。所谓“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意”,这就是悟,也就是艺术接受的最高阶段和理想境界。

64、简述中国美育思想的基本线索。

答:中国古代的美育思想:①上古时期的美育思想是以乐感化。孔子把乐视为安邦治国的重要措施,美育的目的是通过乐化达到天人和谐;②朱熹认为美育实现目标的过程,是“消融渣滓”的过程,以此实现天人和人际间的和谐,提升人格,完善人生;③李渔指出戏曲的情节、文词都应有益于道德教化,三美俱擅……

中国现代的美育思想:①蔡元培率先引入“美学”一词,他强调了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养感情,倡导“以美育代宗教”;②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美育思想的另一位先驱者,他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有着独立存在的价值;③王国维则把西方的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介绍到中国来,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四育”。

65、简述西方主要美学家的美育观。

答:①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重视美育问题,真正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是柏拉图,他认识艺术特别是音乐对人的教育作用;②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有一种净化或陶冶作用,这就是审美教育作用;③罗马的贺拉斯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的原则,强调美育与道德教育的统一;④席勒发表《美育书简》,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是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⑤马克思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的确立美育的基本任务,认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

A.哲学方法 B.心理学方法C.伦理学方法 D.社会学方法

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的标志是()

A.黑格尔的《美学》 B.鲍姆加登的《美学》C.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D.柏拉图的《理想国》

3.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这道出了()

A.诗歌与优美的关系 B.诗歌与崇高的关系C.诗歌与荒诞的关系 D.诗歌与丑的关系

4.“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

A.维特根斯坦 B.亚里士多德C.里普斯 D.阿恩海姆

5.19世纪中叶以前,在西方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研究倾向是()

A.“由下而上”的方法 B.“由上而下”的方法

C.心理学方法 D.实证主义方法

6.西方美学传统中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模仿说”,其界定艺术的角度是()

A.艺术起源 B.艺术本质C.艺术功能 D.艺术接受

7.诗人贾岛与韩愈的“推”“敲”之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属艺术作品的()

A.物质实在层的追求 B.形式符号层的追求C.意象世界层的追求 D.意境超验层的追求

8.“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忒性存,无痕有味”一语,强调艺术作品的()

A.感性特征 B.理性特征C.情感特征 D.感性与理性交融的特征

9.所谓“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是艺术接受中的()

A.观的阶段 B.品的阶段C.悟的阶段 D.思的阶段

10.审美趣味的两重性是指()

A.个体性与社会性 B.相对性与个体性C.社会性与时代性 D.相对性与历史性

11.“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

A.直觉 B.通感C.想象 D.表象

12.从审美发生学角度看,“劳动说”的明显不足在于()

A.忽视了人的审美活动中的社会性内容 B.过分注重人的审美活动中的社会性内容 C.未能真正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D.将艺术起源与审美发生学理论相混淆

13.在20世纪初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人物是()A.朱光潜 B.鲁迅C.梁启超 D.蔡元培

14.王国维所谓艺术意境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是指()

A.前者体现“天人合一”的意境,后者体现“天人对立”的意境B.前者说明的是自然的意境,后者说明的是艺术家创造的意境 C.前者是“隐我”,后者是“显我”,但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意境

D.前者指自然美中的意境,后者指艺术美中的意境 15.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

A.先验主体论 B.绝对精神论C.理念论 D.实践存在论

16.下列学说中,隐含着灵感理论特点的是()

A.柏拉图的迷狂说 B.席勒的游戏说C.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 D.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17.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艺术想象上体现为()

A.接近联想 B.对比联想 C.类似联想 D.自由联想

18.指出“喜剧是将那人生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是()

A.贝克特 B.莫里哀 C.鲁迅 D.老舍

19.托尔斯泰笔下的人物形象聂赫留朵夫属于意象中的()

A.仿象 B.兴象C.喻象 D.抽象

20.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A.莱辛 B.休谟 C.洛克 D.康德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现代西方美学流派纷呈,其中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的有()

A.自然主义美学 B.语义学美学 C.分析美学 D.直观主义美学 E.解释学美学

22.中西传统美学概念体系差异颇大,下列术语中属于中国传统美学的有()

A.意境 B.崇高 C.阴柔 D.风骨E.气韵

23.艺术意象的主要特征有()

A.虚拟性 B.感性C.想象性 D.理性 E.思辨性

24.美育的特点与功能包括()

A.诉诸感性 B.潜移默化C.怡情养性 D.化性起伪E.寓教于乐

25.审美想象与审美情感的关系是()

A.情感是想象的原动力 B.想象是情感的原动力 C.情感对想象有支配作用 D.情感是想象的对象和内容E.情感对想象有调节作用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6.有意味的形式

27.寓教于乐

28.审美形态

29.审美体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0.简述审美感知的特点。

31.康德与博克在优美论上的区别。

32.简论意境与意象的区别。

33.如何理解审美活动中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34.“一千个观众一千个哈姆雷特”,请试从艺术接受的角度对这一句话作出理论阐释。

35.当代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多样化态势,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新媒体艺术等不断出新,似乎也在不断地开拓着艺术的边界,请联系这一现象,就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联系与区别作一论述。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美学》试题 自考考试网 更新:2011-7-17 编辑:静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艺术的首要功能是()

A.娱乐功能 B.政教功能

C.文化交流功能 D.审美功能

2.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是()

A.意象世界层 B.形式符号层

C.物质实在层 D.意境超验层

3.提出“有意味的形式说”的美学家是()

A.燕卜荪 B.艾略特

C.克莱夫?贝尔 D.艾布拉姆斯

4.载道说和娱乐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

A.艺术的本质 B.艺术的形态

C.艺术的起源 D.艺术的功能

5.西谚云:“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说明审美理解具有()

A.直观性 B.无目的性

C.普遍性 D.多义性

6.提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这一命题的美学家是()

A.休谟 B.洛克

C.荷加兹 D.夏夫兹博里

7.关于审美惊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

B.它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

C.它主要表现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召唤

D.它与被打断的生活之间依然保持一种内在的深刻联系

8.在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是()

A.生殖活动 B.劳动生产活动

C.狩猎活动 D.巫术礼仪活动

9.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

A.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

B.是人的本质的一种内在规定性

C.具有直接的社会影响力

D.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10.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是指()

A.审美活动与其他人生实践无关 B.审美活动只具有手段意义

C.审美活动直接是目的本身 D.审美活动直接是现实的人生实践

11.灵感理论在中国古代主要表述为()

A.迷狂说 B.神灵凭附说

C.代神立言说 D.“顿悟”与体“道”

12.孕育意象的第一步往往是()

A.艺术敏感 B.展开想象、联想、幻想或意象思维

C.主体接触客体并受感动 D.对于艺术技巧的运用和理解

13.接受主体的主体性来源于()

A.艺术品的“物化状态” B.接受者的“期待视野”

C.创作者的“理想形象” D.主客体的“情景关系”

14.美育的功能之一是()

A.修身 B.养性

C.求知 D.养神

15.《毛诗序》强调“风以动之”,说明()

A.艺术感动是潜移默化的 B.美育需要动力

C.美育以风为动力 D.美育雷厉风行

16.我国著名美学家蒋孔阳提出要从“审美关系’’出发来研究美学问题的著作是()

A.《美学讲演录》 B.《美学新论》

C.《美学新解》 D.《实验美学》

17.黑格尔的美学代表作是()

A.《实验美学》 B.《判断力批判》

C.《艺术哲学》 D.《美学》

18.美学的学科性质是()

A.自然科学 B.价值学科

C.实证学科 D.人文学科

19.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悲剧理论基础的是古希腊的()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毕达哥拉斯

20.具有小巧、轻缓、柔和等形式特征的审美形态是()

A.优美 B.崇高

C.荒诞 D.乖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主要体现在()

A.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超越 B.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超越

C.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超越 D.从主观世界向客观世界超越

E.从内在世界向外在世界超越

22.审美趣味中实际上存在着的矛盾包括()

A.个体性与社会性 B.主体性与客体性

C.感受性与思想性 D.特殊性与普遍性

E.工具性与价值性

23.美学史上,人们划分艺术类型,往往依据的标准有()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 D.艺术作品与创作者之间的关系

E.艺术作品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4.下列属于“美育的目的”的是()

A.培养审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B.造就文化人才

C.成就审美的人生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E.繁荣社会文化

25.审美形态主要有()

A.优美与崇高 B.宏大与渺小

C.悲剧与喜剧 D.细腻与粗犷

E.丑与荒诞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26、27小题,每小题3分,28、29小题,每小题4分,共14分)

26.有我之境

27.审美体验

28.空间艺术

29.净化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简述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

31.如何理解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

32.简述作为审美活动中介的艺术品的基本特征。

33.美育的功能。

34.简述美学的研究方法。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35.为什么说想象力是审美对象得以构成的重要因素?

36.为什么说丑也是一种审美形态?请举例说明。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试题 自考考试网 更新:2011-7-17 编辑:静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被各国美学界尊称为“美学之父”的学者是()

A.苏格拉底 B.鲍姆嘉登 C.鲍桑葵 D.亚里士多德

2.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的()

A.伊安篇 B.斐多篇 C.大希庇阿斯篇 D.会饮篇

3.美学思想得以形成的直接前提是()

A.审美意识 B.艺术美 C.审美理想 D.社会美

4.决定着美的客观性质和感性形式的是以下哪个层面?()

A.自然物质层 B.心理意识层 C.知觉表象层 D.社会历史层

5.曾以典型的“有我”创作方式闻名的作家是()

A.雨果 B.马拉美 C.庞德 D.梅里美

6.艺术的首要功能是()

A.认识 B.感化 C.审美 D.启蒙

7.孕育艺术意象的内在动力是()

A.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认识与被认识关系

B.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

C.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模仿与被模仿关系

D.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感动与被感动关系

8.在生产审美意象的全过程中始终是最重要、最具决定性的艺术创造力是()

A.情感力 B.想象力 C.意志力 D.灵感力

9.美感的核心是()

A.情感 B.意志 C.直觉 D.体验

10.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想象活动的依据是()

A.形象的逻辑 B.抽象的逻辑 C.表象的逻辑 D.情感的逻辑

11.在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主张“美在客观”说的美学家是()

A.蔡仪 B.朱光潜 C.李泽厚 D.吕荧

1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孩子看事物,只看到物的形象,而不知其为何物,这属于()

A.知觉 B.直觉 C.统觉 D.感觉

13.审美欣赏时注意的集中追求的是()

A.抽象的理解 B.形象的理解 C.感性的观照 D.形象的观照

14.曾经提出“内在感官”说的美学家是()

A.夏夫兹别里和哈奇生 B.夏夫兹别里和斯宾塞

C.哈奇生和斯宾塞 D.柏格森和夏夫兹别里

15.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到崇高的是()

A.毕达哥拉斯 B.朗吉诺斯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6.“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是贯穿以下哪一部作品始终的一条红线?()

A.《判断力批判》 B.《论崇高》 C.《伊安篇》 D.《诗学》

17.认为想象的快乐有三种:宏伟、新奇和美的美学家是()

A.爱迪生 B.博克 C.贺拉斯 D.黑格尔

18.将崇高区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的是()

A.劳鲍特里 B.康德 C.梅里美 D.雨果

19.崇高与优美之间的关系是()

A.对立的 B.并列的 C.递进的 D.同一的

20.18世纪,将文章的风格区分为阳刚与阴柔两类的是()

A.方苞 B.姚鼐 C.刘熙载 D.王夫之

21.优美的基本特征是()

A.小巧 B.光滑 C.和谐 D.纤丽

22.艺术品动态结构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层次是()

A.物质实在层 B.意象世界层 C.形式符号层 D.意境超验层

23.亚里士多德著名的关于悲剧原因的理论是()

A.过失说 B.命运说 C.永恒公理说 D.性格缺陷说

24.霍布斯关于喜剧产生原因的学说是()

A.“乖讹”说 B.“鄙夷”说

C.“生命的机械化”说 D.“游戏”说

25.将乖讹区分为“上升的乖讹”和“下降的乖讹”的美学家是()

A.休谟 B.柏格森 C.斯宾塞 D.弗洛伊德

26.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将西方现代艺术正在经历的危机称作是()

A.审美危机 B.形式危机 C.范式危机 D.范型危机

27.与自然对象之间没有直接的、显明的关系的意象是()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28.曾坚持认为丑不能进入造型艺术的美学家是()

A.雨果 B.席勒 C.拉辛 D.莱辛

29.构成人身上反人性的本质力量的是()

A.理性 B.非理性 C.意志 D.意向

30.中国美学史上的“载道说”的完善者是()

A.孔子 B.孟子 C.韩愈 D.朱熹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在意象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A.情绪 B.意志 C.意向

D.直觉 E.想象

32.以下属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观念的是()

A.美来源于数的秩序

B.数是宇宙的本源

C.美在于客观事物的对立、冲突

D.人体美在于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

E.一切艺术都产生于数

33.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有()

A.虚拟性 B.理性 C.感性

D.想象性 E.情感性

34.天才独特的艺术创造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哪几方面?()

A.艺术敏感 B.艺术感受力 C.艺术想象力

D.艺术技巧 E.灵感

35.在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主张“美是主观”说的美学家是()

A.蔡仪 B.朱光潜 C.李泽厚

D.吕荧 E.高尔太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第36、37小题每小题4分,第38、39小题每小题3分,共14分)

36.游戏说

37.寓教于乐说

38.艺术敏感

39.审美意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0、41小题每小题7分,第42小题6分,共20分)

40.简述人的感觉能够产生美感的原因。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

42.简述喜剧性的笑的特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3小题12分,第44小题14分,共26分)

43.试论意境与意象的区别与联系。

7.从语言美学功能的 篇七

从20世纪以来, 我国的语言学界一直把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视为指导语言学研究的经典, 并把其中的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理论奉为金科玉律。其实,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早就根据拉丁语与拼音文字的关系在其著作《范畴篇·解释篇》中指出:“言语 (口语) 是心灵的经验的符号, 而文字则是言语 (口语) 的符号。”①他的这种语言文字观就成了以后欧洲语言中心主义的鼻祖。到了19世纪,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才秉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进一步提出先有语言后有文字, 并说“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 后者唯一存在的理由是在于表现前者。语言既然是音响形象的堆栈, 文字就是这些形象的可以捉摸的形式。”②总之, 他认为语言与文字的关系是:文字只是表现语言和记录语言的工具, 是语言的照片, 是语言的附庸。

而中国的语言学界也多附奉索绪尔的语言文字观, 而不顾汉语汉字的特点, 也大讲文字 (包括汉字) 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是语言的书写工具等。

徐德江先生却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 结合汉语汉字的特点对语言与文字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胆探索, 敢于向中外语言学权威们挑战, 勇于坚持真理, 不畏任何压力和阻力, 经过多年的探究, 终于创立了关于语言文字学的新理论。首先提出口语与文字并生论, 语言与文字的两个王国论以及从语言的细胞——“语基”和文字的细胞——“文基”来对语言与文字的关系进行了精辟的论析, 从而彻底摆脱了以索绪尔为代表的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长期误导, 打破了“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的错误“公理”, 使语言文字研究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关于语言与文字的研究, 张朋朋的《文字论》和申小龙的有关论著也功不可没。他们的这种新探索、新理论, 不仅为当今语言文字学研究开拓了一条新路, 同时对汉语的第二语言教学即对外汉语教学也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因为长期以来, 外国学子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学生被“汉语汉字难学”所困惑。其实, 只要把语言与汉字的关系搞清楚, 并相应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编写出以汉字为本位、按汉字字形系统为纲的实用教材, 所谓“汉语汉字难学”的困惑就会迎刃而解。在这方面, 北京语言大学的张朋朋教授已进行了成功的实验和总结。

中西语言的文字具有不同的功能。这种不同的功能是由西方拼音文字和以形表义的汉字的不同特点所致。

西方的拼音文字是西方语言 (口语) 的书写工具。由于西方的印欧语系是一种形态丰富的曲折型语言, 其语音形态提供了该语言的词法、语法、语义各方面较完整的信息, 因之, 西方语言必然要走拼音文字的道路, 所以“拼音文字是书写语言的符号系统”的说法是天经地义的, 语言与文字的这种必然关系也是无可厚非的。

汉语汉字则不同于西方语言的拼音文字。

汉语是孤立型的语言, 是以意统形、轻形重意的语言。而汉字又是以形表意的文字, 是记录人的思想感情的载体, 但不是记录汉语语音的符号或工具。汉字的信息不是靠语音来传达, 而是以形表意来传达。汉字以意象结构直接体现汉民族文化精神的全部蕴涵, 它不仅作为“第二语言” (即书面语言) 而与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精神融为一体, 而且由于汉字以独特的方块字形来储存信息认知信息, 这在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阐释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关于汉字的表意功能, 早在中国汉代学者扬雄曾在《法言》中就明确指出:“言, 心声也;书, 心画也。”这里的“言”, 即指人们口说的语言, “书”, 则指书写的文字;“心声”与“心画”均指代表思想感情的“意”。连西方的索绪尔对汉字的表意功能也不否认, 他曾说:“对汉人来说, 表意字和口说词都是表意的符号。”③汉字是汉语书面语言的基本单位, 是文章的“细胞”。正如东汉王充在《论衡·正说》中说:“文字有意以立句, 句有数以连章, 章有体以成篇。”六朝时代的文论学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也说:“夫人之立言, 因字而生句, 积句而成章, 积章而成篇。……句之清音, 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 知一而万毕矣。”说明汉字与句子的语音、语法、语义的关系非常密切, 其中的“本”和“一”均指“字”是起点。总之, 在中国古代书面语言中, 汉字是根基。

在中国古代语言学中总是以汉字的研究为中心。正如王力先生在《中国语言学史》中所说:“西方的语言学和文字学可以截然分开, 中国古代语言学离开了文字学就好像无所附丽。”深谙英语和汉语的许国璋先生也说:“从语言的书写形式 (汉字) 出发, 去研究语言, 这是汉语语言一开始就有的特点。”“汉语的文字学即是研究古代汉语演变的历史语言学。”④

在中国语言学中, 作为研究核心的汉字, 其表意功能特点决定了汉语所独有的特点, 即强调主观意念, 以意统形, 重视语义分析, 并顾及言外之意, 重视“言”与“意”的统一, 注重语言的韵律、韵味的表达。这些皆为汉语不同于西方语言的最明显的特点。

关于中西语言不同的特点, 王力先生曾在《中国语言理论》一书中说过:“西洋的语言是法治的, 中国的语言是人治的。”所谓“法治”是指西方语言有严格的形态变化之“语法”, 而汉语则是没有语法而有“人治”, 即重人的主观意念而忽视形式。关于古代汉语不研究语法是有其原因的。陆俭明先生曾在1986年8月21日给全国青年现代汉语语法学术研讨会的信中也提出中国语言学为什么不研究语法的问题, 他在信中说:“我国研究汉语的历史相当悠久, 只是过去不叫语言学, 而叫‘小学’。值得注意的是, 在我国传统的‘小学’里, 只包括文字、音韵、训诂三部分, 唯独没有语法 (也谈到一点语法, 但大都包括在训诂之中) , 这为什么?为什么我们的先辈不重视汉语语法的研究?这跟汉语的特点是否有关?”

其实, 早在20世纪30年代, 我国的语法界曾经探讨过“中国为什么没有文法学?”他们的答案是:第一, 中国的文法本来很容易, 很简单, 因为中国语言里没有那么繁复的“表意方法” (指类似于西方语言的形态变化) , 所以即使拙笨的人, 也只消“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指通过多次阅读由表意的汉字连成篇章) 。第二, 表意的方块汉字隐没了口语中的语法现象, 因为每个汉字就是一个词, 古人习惯于重意轻形, 往往把语句结构上的问题当成单词 (即汉字) 本身的表意来说明。“训诂学”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总之, 在中国古代的语言学——“小学”中, 文字学以《说文解字》之学始终是处于“小学”的主导地位, 音韵、训诂也是围绕着文字学来进行的。注重对文字的义理分析, 同时也重视对文字的音韵和释义的研究。因此, 在传统的中国语言学中只有“小学”而独没有语法学的观念, 也就没有语法学的兴起。

中国古代主张“文以载道”, 因此, 对中国传统的语言学的研究目的都是为了“通经致用”。正如清末学者张之洞在《说文解字证序》中所说:“治经贵通大义。然求通义理必自音训始;欲通音训, 必自《说文》始。”这种“识字通经”的指导思想贯穿将近两千年的汉语研究。

总之, 中西方语言文字关系的不同, 其实质则是中西两种民族文化的差异。西方语言先有形态框架而后有拼音的字、词、句;而汉语则是先有表意的汉字后有由字连成的词、句、章、篇体。可以说西方语言是语言决字文字, 而汉语则是汉字决定书面语言。

中西方语言中的文字具有共同的功能, 文字是创造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美国的社会人类学家摩尔根 (1818—1881) 在他的名著《古代社会》一书中说:“文明社会始于标音字母的出现和用象形文字写文章。”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对他的这种观点加以赞同。⑤

同样, 汉字的最大功绩是记载并传承几千年的中华文化, 不论经、史、子、集无不以汉字载之, 中国历代文体诸如诗、辞、歌、赋、词、曲、小说、杂记、记传、骈体文以至书信、日记等文献经典, 无不由汉字为载体, 因此可以断言: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可谓功大莫焉。有人提出废除汉字, 用拼音文字代替汉字, 岂不是数典忘祖!

汉字自甲骨文至今历三千年而不衰, 是有其顽强生命力的, 是中国社会文化的需要, 是中国每一历史时代的需要。正如著名文字学家唐兰曾说:“中国文字有五六千年的有历史, 而且现在还活着, 还在使用着。这是文字史没有的。是什么力量能使它有这么长的寿命呢?如果它不能适应中国语言的特点, 不能适应当每一个时代的需要, 它能活到现在吗?”⑥

一些外国的学者和汉学家也对汉字的功能和对文化的作用也都做出了公正的评价。如以编著《中国科技史》而著名的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汉字有很多同音词, 用拼音拼出来的英文字母根本无法表达其意思, 而从汉字一看便知。”“迄今为止, 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能成功地用汉语拼音写成。”⑦瑞典汉学家高本汉表示了相同的意见, 他说:“中国不废除自己的特殊文字而采用我们的拼音文字, 并非出于任何愚蠢的或顽固的保守性。……中国人抛弃汉字之日, 就是他们放弃自己的文化基础之时。”⑧

以汉字为载体的汉语书面语言, 和以拼音文字为载体西方语言相比, 汉语则言简意赅, 纯拼音文字的阅读速度有方块汉字的三倍, 电脑打字汉字比拼音文字快三倍。在联合国的六种文字文本中, 属汉字本最薄, 这些都是当今公认的事实。汉字的这些优越性其核心在于汉字的信息储存量大大超过一切拼音文字。

从此我深深感到汉字的优越和伟大, 有人提议汉字为我国第五大发明, 我双手赞成。

参考文献

徐德江《普通语言文字学简论》, 同心出版社, 2009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商务印书馆, 1980

许国璋《许国璋论语言》,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张朋朋《文字论》, 华语教育出版社, 2007

毕可生《让文字回归伟大与光明》, 见张朋朋《文字论·代序》, 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7

亚里士多德《范畴篇·解释篇》, 商务印书馆, 1959

刘勰《文心雕龙》, 中华书局, 1987

王充《论衡》,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王力《中国语言理论》, 商务印书馆, 1989

王力《中国语言学史》, 商务印书馆, 1985

8.关于声乐语言的美学元素探微 篇八

关键词:声乐语言;美学元素;情感表达;美感

从本质上来讲,声乐艺术就是音乐与语言结合的艺术,是音乐和语言交集成歌的艺术,通过旋律、歌词及延长的结合达到一种浑然天成的境界。在声乐艺术中,无论是作词、作曲及演唱,都和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有“诗言志歌咏言”之说,歌词是声乐的语言,与音乐的结合形成了声乐的内在美感,形成了声乐独有的美学规律与特征,下面就来简要探讨声乐语言中的美学元素。

一、语言与音乐交集成歌

语言内容是人们思想的符号,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表达,语言与音乐的融合是通过音乐音响的性质来描摹人的情感与精神,从而构成声乐的内涵。语言与音乐的交集形成了声乐,在声乐中,语言更加生动和夸张,同时也有了明确的思想[1]。需要注意的是,音乐的声音与语言的声音有着本质的区别,例如,不同国家的语言需要经过翻译转化才能够实现跨语言的交流,但音乐的声音则不具备这种语义性,不同地域的音乐不需要进行翻译和转化也能够实现情感的表达和传递,其有着直接的表现形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描绘的是不同地域的不同风土人情,这样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和人类生活的地域密切相关,音乐也是如此,声乐语言所表达的美是通过其固有的美学元素来完成的。

二、声乐语言的美学元素

(一)流畅的音乐性

在声乐艺术中,歌词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托,歌词是声乐音乐性的表现,严禁的歌词结构、考究的歌词用韵、明朗的歌词节奏等都会体现出流程的音乐性,这也是声乐语言重要的美学元素。

1.严谨的歌词结构。音乐对曲式形式和曲体有着一定的要求,优秀的歌词要与音乐曲式结构相适应,要满足作曲家的需求,歌词作家需要对曲体常识有所掌握,根据曲式结构来写词[2]。首先,声乐是语言与音乐交集成歌的艺术,在写词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歌词与音乐的完美融合,要以适宜的谱曲为前提。以分节歌式为例,在作词的过程中,主歌部分歌词旋律要相同,这就需要保证主歌部分歌词律动与情绪的规律性,副歌部分的节奏与情调与主歌部分反差明显,反复呈现出乐曲的旋律,因此歌词也需要相应的重复。

2.考究的歌词用韵。韵又称为韵脚,即每句歌词最后一个字位置上要韵脚相同,保证押韵,歌词对音乐性有着强烈的呼唤,这就需要保证歌词韵律之和谐,用韵之考究,唱起来琅琅上口。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为例,“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水清草美我爱它。草原就像绿色的海,毡房就像白莲花。”歌词采用隔句押韵的方式,唱起来优雅动听,给人一种回旋反复的美感[3]。

3.明朗的歌词节奏。节奏指的是有规律的律动,对于音乐来说,其节奏就是通过发音的长短和力量的强弱来控制的。歌词也有着节奏的属性,歌词的节奏与音节的规律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要保证语言力度的抑扬顿挫,从而形成明朗的歌词节奏。以毛主席作词的《沁园春·雪》为例,整篇词采用短句式,节奏十分紧凑和明朗,表达了作者激昂澎湃的情感,实现了歌词节奏与音乐节奏的统一。

(二)诗情与画意

1.歌词的诗情。音乐是传递和表达情感的艺术,声乐也是如此,音乐如余音绕梁,引起听众共鸣,让听众陶醉其中不能自拔。声乐的情感表达与歌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歌词中包含情感,就像一首诗一样流入心田,此为歌词的诗情。

有旋律而无歌词仅仅能够引起一种朦胧的情感和心绪,而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则迥然不同,其十分明确和清晰,生动而直观,声乐就是让歌词乘着旋律的翅膀来将听众带入到音乐世界,往往令人心旷神怡而不能自拔。诗中有情,以诗词作为歌词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歌德的《紫罗兰》、苏轼的《水调歌头》都久唱不衰。

从本质上来讲,歌词的诗情实质上并不仅仅意味着歌词采用诗词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像诗词一样的情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感升华。音乐本身是一种情感表达艺术,声乐的演唱就是通过声音传递出歌词承载的思想内容和丰富情感,通过情感的生活引起听众共鸣[4]。以蒙古民歌《牧歌》为例,其中有着“蓝天”、“草原”、“羊群”等描写,看似没有情感的表达,实则承载着牧民度幸福生活的向往,表现出蒙古牧民对广袤草原、美丽家乡和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这就是歌词语言的情感升华。

(2)语言凝练。凝练的语言没有复杂繁琐,往往更能蕴含丰富的哲理与情感,在有限的语言空间内迸发出无限的情感光辉。以《草原之夜》这首歌为例,在开头两句,用“琴声”、“夜色”等简短凝练的词语作为歌词,更能够表达出一种浓浓的思念之情。

(3)情景交织、意境交融。歌词的情感表达首先是营造一种情景和意境,境中有意,景中有情,实现情景交织、意境交融,从而引发美的感受。以《黄河怨》为例,歌词开头就营造了黑云压城夜晚,父母抱着被杀害的孩子在黄河哭诉的意境和情景,从而表达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愤恨。

2.歌词的画意。画意不是通过眼睛观察到的景象,而是通过歌词中的线索进行联想和想象,歌曲入耳,而心中有画,产生诗情画意的艺术效果。以《十五的月亮》这首歌为例,歌声响起,脑海中不自觉浮现出解放军的家人在十五月圆之际仰望明月思念军人的画面。

歌词与画有着相通之处,歌中有画,画中有词,即歌词的画意。一首歌曲都是一幅画面,对于丰富的演唱者来说,其在演唱时往往会在脑海中想象歌词所表达的画面,虽然画面朦胧,但却五彩缤纷,从而更好的将歌曲情感传递给听众。

(三)歌词的美感

歌词的美感千姿百态,可谓各有千秋,含蓄之美、情感之美、气质之美、意境之美等都属于歌词美的范畴。歌词创作始于意境,何为意境?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融合的情感背景,情感美是声乐的独有魅力,与情相遇,往往美在其中。声乐演唱实践证明,演唱者要想更好的传递情感,需要挖掘歌词所蕴含的美感,接受歌词情感的熏陶和洗礼,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唱出的歌曲打动人心,才能够感染听众,让听众获得美的感受[5]。而对于作曲家来说,往往会根据自己喜欢歌词的气质特点来谱写旋律。

“言情贵含蓄,如骄马弄衔而欲性,桀女窥帘而未出,得之矣。”此句讲述的就是歌词的含蓄美感。诗词有含蓄之说,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来创造一种内涵悠远的意境,欣赏者可以凭借着自己主观的审美经验,插上想象的翅膀任意翱翔,领会“弦外之音,画外之意”,而这也正是歌词中所应当具备的美学元素。但歌词又有所不同,歌词本身会受到曲式结构及时间容量的制约,正如上文中提到的,歌词语言往往比较凝练,不像诗词一样自由自在的随意铺陈。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作为声乐的语言,歌词是一种诗歌的炼金术,通过凝练的语言像诗歌一样表达含蓄的情感,以少胜多[6]。无论是看歌词、听歌曲,我们都能够感受到歌词含蓄的意境之美,歌声响起,其表达的情感仿佛山中云雾一般,隐隐约约又直抵人心。

三、结论

歌词是声乐展现艺术美的语言基础,在语言与音乐结合的长期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声乐特有的美学要素。无论是作词、谱曲还是演唱,始终贯穿着声乐语言的美学元素及其作用。“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讲述的就是语言艺术与声乐艺术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声乐语言美学要素及美学特征的分析有利于准确的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的主题,理顺音乐情节的层次关系,从而深化理解音乐这门艺术的内涵和真谛。本文对声乐语言的美学元素进行了分析,其中流畅的音乐性、诗情与画意、歌词的美感等对于表现声乐的艺术美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把握好上述声乐语言美学元素,才能够真正表达出声乐作品的情感。

参考文献:

[1]黄新平.声乐语言的美学特征[J].大舞台,2014,05:105-106.

[2]宋春燕.声乐美学学科中的应时之作——读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有感[J].人民音乐,2011,04:88-89.

[3]黄薇.美学视域中的声乐艺术[J].学术论坛,2011,04:26-30.

[4]徐敦广,王志华.关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2006,06:139-145.

[5]任能亮.有“语”千姿 其“乐”百态——读《语感与乐感——汉语声乐语言人声阐释研究》有感[J].黄河之声,2009,11:84-85.

上一篇:生产性服务措施框架下一篇:微笑让生活更美好作文7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