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自我分析(11篇)
1.组织行为学自我分析 篇一
案例分析:
一、利民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
问题:1.唐文为什么要把组织结构改成图2的样子,原先的结构有什么问题?
因为唐文为了便于自己对公司进行集中领导,有利于他实施控制和管理,所以要对以前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改革后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直线职能结构:它包含了直线关系、参谋和委员会,管理层次分明。且具有集中领导,便于调配人力、财力和物力;职责清楚,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秩序井然,使整个组织有较高稳定性的优点。
原先的组织结构属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传统世袭组织类型,具有多头领导、责权不明、管理层次混乱、管理跨度不合理等缺点。
2.唐文改革组织结构可能遇到什么问题?
唐文改革组织结构可能遇到以下问题:
① 来自公司上下员工观念上的阻力;
② 因地位变化的产生阻力;
③ 来自人们的生活习惯方面的阻力;
④ 来自社会环境方面的阻力,如人们的指责或批评等。
3.他应当如何分步骤地予以实施?
他应该分以下步骤予以实施:
① 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② 要利用群体动力,发动群众讨论和参与组织结构改革;
③ 举办培训班,号召人们促进与支持改革;
④ 奖惩分明,使用力场分析法,奖励先进、教育后进,增强支持改革的因素,削弱反对因素。
二、张林的个性对其事业的影响
从文中看,张林是一位工作稳定、从事推销行业的中年男性。他虽然几次调换岗位并小有成就,但他并不得志。他对目前的推销工作是基本适应的,但与他的某些个性倾向是有矛盾的,也就是说当前的职业对他来说并非最佳选择。
他的个性按照麦迪的个性性格类型属外向、高忧虑型,具有多血质气质。他的外向、独立理智的个性使他对当前的工作是能胜任的。但他多年形成的正直、善良的价值观与他所在的行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和经济效益不择手段的做法发生矛盾,而且他自己对单位给的报酬也不甚满足,所以产生苦恼。
张林的需求是要让自己的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努力寻找独立发挥自我能力的机会,希望有较高报酬的并且不与自己价值观念发生冲突的工作。
张林开始做成本会计工作虽然是专业对口。但与他外向、独立的个性是不适应的;他做基层管理工作虽然可使他自我实现的需要获得一定的满足,但与他正直、善良的价值观是有冲突的;他在推销员的岗位上是胜任的,但也要谋求更大的发展,获得更多的承认。同时推销员的工作与他处世态度亦有矛盾。他是个外向、独立、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他也许更适合做教师或社会工作者。
三、北京某科技公司的发展与变革 该公司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何在?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改进?
公司规模扩大以后,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初创时期依靠创业参与者的奋斗精神和人际
关系等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后的企业新形势。就激励的形式而言,公司原有的激励模式就将不能满足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要求。为改变这种状况,企业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方式。可用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理论来分析。根据M=VE,原因在于V太小。改进办法:增大Vl和V
2四、明娟和阿苏的矛盾(爱通公司的员工关系)
案例分析提示:
1、由职权之争引发冲突,又因信息沟通障碍产生矛盾。
2、威恩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可行的。他采用了转移目标的策略,如给他们设置一个共同的冲突者马德,并促进明娟和阿苏之间沟通信息,协调认知。
3、改善人际关系一定要体现平等的原则、互利原则和相容的原则。让明娟和阿苏和平共处、互相谅解,且告知他们未升迁的利益更大,并使他们相信威恩的话。这一过程启发我们应该依据人际交往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下属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五、王义堂现象说明了什么?
1.王义堂现象说明了什么?
2.在当前,研究王义堂现象有何现实意义?
案例分析提示:
1.王义堂现象说明领导者个人的实际管理水平与素质,即真才实学很重要。同时还说明,王义堂采用的专制管理方式,在技术相对简单和成熟、而管理又比较混乱的情况下,具有很好的效力。
2.在当前研究王义堂现象,有以下现实意义:A.国企改革应首先从企业领导人入手;B.国企改革的关键是管理创新。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落到实处;并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领导人的管理方式。C.国企改革要进行制度创新,要在经营机制上把领导人的个人利益同组织利益相结合。当然为了企业长足发展,还要加强技术创新等措施。
六、陆振华的“斑马’”牌乡镇蚊香厂
问题:(1)根据钱德勒的组织结构理论,陆家蚊香厂采用的是什么类型的结构?它有何优缺点?适合于什么样的环境?
案例分析提示:
(1)我们根据钱德勒的组织结构理论便能发现,陆振华的蚊香厂采用的是一种职能制(或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它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专业管理作用,对本部门的生产、技术和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指挥,以适应现代工业生产技术和管理分工的要求;缺点是科室和车间人员的职责和权限难以明确划分,许多问题需要许多部门协同解决,终将影响效率和贻误工作,且不适于企业大规模生产。这种组织结构比较适合于企业成立和发展的初期。
(2)根据钱德勒的组织结构理论和权变思想,一个组织的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有效地运用它的资源时,必须改变它的发展策略。新的策略应导致内部结构的改革,否则策略将归于无效。鲍发建议的产品型结构其实质是一种矩阵组织结构。他认为如果陆家蚊香厂要发展,就应不失时机地抓住市场需求,扩大生产规模,改变原有的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实行按产品系列划分的矩阵结构。这种矩阵结构的优点是灵活机动、适应性强,它按某种产品的特
定要求,把各种专业人员调集在一起,集思广益,加强协作,加快实现创新项目;它打破了传统的一对一的管理模式,加强了组织中纵向的和横向的联系,使集权和分权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适应于产品多样化的发展阶段。这种结构的缺点是稳定性差,易于变化,由于人员的经常调动,有时也给正常工作带来一些影响。
七、一家面包公司的组织结构设计(利民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
问题:
案例分析提示:
1.因为唐文为了便于自己对公司进行集中领导,有利于他实施控制和管理,所以要对以前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改革后的组织结构一是典型的直线职能结构:它包含了直线关系、参谋和委员会,管理层次分明。且具有集中领导,便于调配人力、财力和物力;职责清楚,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秩序井然,使整个组织有较高稳定性的优点。
原先的组织结构构具有多头领导、责权不明、管理层次混乱、管理跨度不合理等缺点。
2.唐文改革组织结构可能遇到以下问题:①来自公司上下员工观念上的阻力;②因地位变化产生的阻力;③来自人们的生活习惯方面的阻力;④来自社会环境方面的阻力,如人们的指责或批评等。
3、他应该分以下步骤予以实施:①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②要利用群体动力,发动群众讨论和参与组织结构改革;③举办培训班,号召人们促进与支持改革;④奖惩分明,使用力场分析法,奖励先进、教育后进,增强支持改革的因素.削弱反对因素。
2.组织行为学自我分析 篇二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学科, 主要倡导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观念, 从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和组织设计三个层面探讨组织管理中工作绩效和工作中人的满意度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 随着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热的兴起, 全国许多高校的管理学院的部分教师开始从事组织行为学的教学研究至今, 无数教师和研究者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总结出了许多教学理论和方法。
二、组织行为学课程特点及对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作用
1.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内容与大学生自我发展要求的结合。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现代管理学科是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其他管理课程的理论基础组成部分, 为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管理能力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大学生的自我发展首先是要对自我有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组织行为学中关于“个体心理与行为”等内容有利于大学生了解自身及客观认识人的个性, 为未来自我发展奠定基础。
2.组织行为学倡导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元性和不确定性。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人的课程, 人的复杂性决定了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的不确定性, 须因人和环境而异, 灵活机动, 主要体现在教学理论的更替。不同社会形态、不同时代, 不同文化背景需要不同的管理理论来指导管理实践, 因此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是处在不断变化和更替之中的。
3.组织行为学对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求较高。组织行为学除了作为工商管理、人力资源专业的基础课以外, 对其他管理专业如工程管理、财务管理、药品经营管理等专业也是一门人文素质课, 对培养未来管理者的人文素质有重要作用。这就对教师理论功底、人文素养和知识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这门课的教学过程要求具有较高灵活性和生动性, 因此教师也必须是活泼开朗幽默有情趣的, 既要智商高也要情商高, 要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具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 这样老师才能把这门课上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深受学生喜爱。
4.适合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 因此信息量很大, 要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内呈现出足够的信息量, 多媒体是不二选择。多媒体电化教学的声光电的刺激通过学生的感官将相应的教学信息输送到大脑的存储系统, 使之易于接受。眼睛是人类获取信息的最重要通道, 因此多媒体设备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使学生首先能够通过眼睛先接收一遍信息, 然后再通过听教师讲解, 二次领略, 这样眼、耳、脑并用达到较高领会知识的效果。
三、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组织行为学的教学现状
1.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薄弱。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我们的教师本身思维僵硬, 教学方式不够灵活, 教学风格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 师生关系相对松散、互动不足, 学生的被动和依赖性短时间难以改变, 导致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教师习惯于讲授, 学生习惯于被动听讲, 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的习惯, 也很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改善固有思维模式, 不利于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的生存和自我发展。
2.多媒体教学设备尚未普及。由于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目前为止尚未普及, 因此很多课程分配不到多媒体教室, 无法开展多媒体教学, 组织行为学课程也不例外, 这大大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受到限制。
3.学校的教学管理体制变革滞后。虽然学校响应国家教育部倡导的教育改革规划的大方向, 主观上希望大力支持课程改革, 在经费和技术等方面提供了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但在客观上却还存在着教学管理制度滞后对课程改革产生的限制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改革的进程, 束缚了课程改革措施的落实, 给学生造成大学和中小学管理差不多, 深受束缚无法自主发展的感觉。
(二) 组织行为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1.如何培养和发散学生的思维问题。组织行为学除了担负起传授本学科的理论知识以外还有一个重要职责, 就是培养和发散学生新的思维方式。这虽是组织行为学的一项附带功能, 但组织行为学倡导的解决问题方法和结论的不确定性特点决定了它的这一功能客观性, 而且这一功能的实现将对大学生今后的社会生活和事业发展起着重要影响作用, 因此,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所以就涉及到如何更好地实现组织行为学的这一功能问题。
2.教学组织方式的创新问题。时代发展到今天, 传统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组织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 长期以来中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和传统师生关系模式惯性一直沿袭到大学, 因此本轮改革应对教学组织方式进行创新, 有意识地在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中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导课堂, 同时扩大教学时空, 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借助于互联网使学生由被动的关系模式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加强沟通与互动, 培养学生的沟通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3.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教学设备的保障问题。科技的发展为高等教育教学手段的改进及教学设备的更新提供了可能, 传统的教学媒体 (非投影视觉媒体) 印刷材料、图画、图示材料、模型、实物等虽对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但较之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图文并茂、视听兼顾、信息量大等优势其劣势显而易见。但高校的经济状况经常无法根据教学的需要而给予足够的保障, 基于这方面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至关重要, 这一问题急需要相关部门及高校自身予以重视并解决。
四、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 规范《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教学体系, 把握教学内容的选取
首先注重教学体系的科学化和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 在原来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内容中加强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行为与管理的内容教学, 这两部分内容在原来的学时分配所占比例偏小, 在本次改革中, 适当加大学时比重。这两部分的内容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个性心理与个体行为规律, 以及了解群体关系对个体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全的人格以及处理好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未来走上社会做好知识储备。另外在选取教学内容时既要使课程内容能紧随社会文化的变化, 保证先进性、时代性和实用性, 同时也要注意保留课程中传统理论知识的精髓。
(二) 组织行为学教学方法改革
理论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总是枯燥乏味的,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下功夫。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生动化, 可以使学生从繁杂与枯燥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中解放出来。课题组教师结合本课程特点, 借鉴其他管理类课程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融合成符合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设计需要的新方法, 在教学中发掘学生的潜力, 建立合作性学习团队以满足学生需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具体做法主要是一改过去以讲授为主的方法, 而采用“PLCSP交互式教学法”和研究性教学。即课前布置预习 (Preview) 、课堂进行讲授 (Lecture) 、案例分析 (Case Analyze) 、课堂讨论 (seminar) 以及课后撰写案例论文 (Paper) 相结合的教学法。“PLCSP交互式教学法”和研究性教学法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 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 组织行为学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式要紧密结合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方式, 主要体现在成绩分布比例变革, 加大平时分的比重, 突出平时学习的重要性, 改变过去一张试卷定优劣的弊端。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讨论发言、平时作业、案例分析、调研报告和课程论文等。尤其是对课堂上能主动提出较有见解问题的学生可以获得较大加分值。该部分考核主要是针对分析与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师平时的记录评分。期末考试题目加大主观题分值比例到70%, 此部分主要是对该课程的基本知识点和理论的应用方面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通过试卷评阅得出。
(四) 增加实验实训课
自组织行为学课程开设以来, 大多以理论课为主, 近几年有少数学校对该课程开设实验课做了有益的尝试, 但是实验课的操作方式、教学效果和成果鲜有公开。实验课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对单调枯燥理论知识的检验和补充,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所以这一块的改革力度有待进行更多的尝试并很好地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五、结语与展望
组织行为课是管理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或核心课程, 其理论涉及的学科较多, 内容丰富, 知识面较广, 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各高校该学科的教师必定会不遗余力地尽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把这门课的教学改革工作深入开展下去, 使其发挥重要的作用。
摘要: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是其走上社会顺利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也是大学课程的教学的重要目的。要提高教学质量, 改善教学效果, 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必须紧抓教学研究。文章结合组织行为学课程特点, 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师生关系等变量因素方面对组织行为学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教学改革建议, 为培养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也为更好地创新和拓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更多视角。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自我发展,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尹小勇.本科类“管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 :175-176.
[2]何得桂.谈公共管理专业管理学原理课程改革[J].教育探索, 2012, (11) :37-39.
3.组织行为学自我分析 篇三
关键词:工作特征组织公民行为激励
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要有正确的经营战略之外,组织成员是否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全力以赴也是企业致胜的关键。组织中的成员是否主动愿意并且积极地从事有助于组织绩效提高的行为,对于组织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其中不受正式职务规范、不受契约交换限制,却能对组织有正面影响的角色行为,即所谓的组织公民行为(简称OCB)。Organ指出组织公民行为包括五个维度,包括利他行为、文明礼貌、运动员精神、责任意识和公民美德。组织公民行为能使组织更有效地分配组织的财力与人力资源,是组织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Podsakoff等人的研究发现工作特征(包括工作反馈、工作固化、工作内在的趣味性)与利他行为、运动家精神、公民道德等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本文将就工作特征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工作特征理论
工作特征理论的形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起源于Taylor在1911年所提出的“科学管理四原则”,即工作专业化、系统化、标准化和简单化。其后,Herzberg和Kibridge于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积极从事工作扩大化和工作再设计的相关研究,两位学者认为增加工作的重要性及挑战性,可以避免由于工作单调或重复所造成的员工不满或离职,在该研究之后,有关工作特征的研究就成为工业心理学学者所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Tumer和Lawrence于1965年提出了必要任务属性理论,确定了工作特征的六个必要要素。在此之后,Hackman和Oldham提出了工作特征模型,他们认为任何工作都可用技能多样性、任务同一性、任务重要性、工作自主性、工作反馈五个核心任务维度来描述。这五个工作特征会使员工产生三个关键的心理状态,即技能多样性、任务完整性和任务重要性使员工体验到工作的意义;工作自主性使员工体验到对工作结果的责任;反馈使员工了解工作活动的实际结果。而这三个关键心理状态会影响到员工个人与工作结果。这一模型认为工作本身能给员工带来内在激励。
二、工作特征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
在早期的组织公民行为的实证研究中,Smith,Organ和Near(1983)指出,如果从事的是相依性较高的工作,人们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必须经常出现自发性的相互调整。于是逐渐养成合作、协助的社会规范,同时对他人需求的感知也比较敏锐,并产生一定的团队意识。由于团队凝聚力较高,所以会有较高的工作满足感,并进而成为组织公民行为的潜在来源。在工作特征模型中的五个核心维度会影响员工的三个关键心理状态,而员工的心理状态将影响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其作用模型如下图:
在该模型中,工作特征的五个核心维度会使员工具有良好的心理感受,包括:体验到工作的意义、体验到对工作结果的责任、了解工作活动的实际结果。从激励角度讲,当员工获得这三种良好的心理感受时,工作本身就会使员工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效果,进而使员工拥有较高的工作满意度、较高的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而这些都是组织公民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简言之,工作中五种核心维度的工作特征越突出,员工感受到的关键心理水平就越高,做出组织公民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工作特征各核心维度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1、技能多样性、任务完整性、任务重要性这三个维度能让员工体验到工作的意义,进而使员工意识到他们所从事的是一项重要而且有价值的工作。当员工认为所从事的工作有意义,就会受到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而做出组织公民行为。因为当员工所从事的工作具有技能多样性、任务完整性和任务重要性这些特征时,员工就更易于了解到组织中其他员工的问题和需要,从而更有可能做出组织公民行为。
Farh在1990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技能多样性与组织公民行为呈正相关。当员工所从事的工作需要多种技能时,员工就能对不同工序间的联系有着更加宏观的认识。因此,他们更容易意识到同事何时需要自己的帮助。而每天从事同一技能工作的员工,对同事的工作知之甚少,也就不知道别人什么时候需要帮助,更不可能及时做出组织公民行为。
衡量一个工作是否具备完整性,关键看这个工作是否有明显的起点与终点,员工是否能明显看到工作流程的转变和工作成果。如果一项工作具备任务完整性,员工对该项工作的整个流程就有着清晰的认识,也就更容易受到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当员工所从事的是一个项目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部分,就会对其努力的成果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例如,在汽车公司里,当一个员工所从事的工作是从汽车的设计开始,直到整车性能的完善,就会比只安装汽车轮子的员工更了解最终产品。这也会使员工更能体验到工作的意义,更容易被工作本身所激励而做出组织公民行为。
任务重要性主要是指一项工作对他人的生活或工作的实际影响程度。当知道工作对别人的生活或工作有影响的时候,员工就会体会到自己对别人的责任。当员工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对别人的利益有重要影响的时候,就会做出许多角色外的行为去帮助周围的人。
2、工作自主性是指一项工作给任职者在安排工作内容、确定工作程序方面,实际上提供了多大的自由度、独立性及自主权。大量实证研究发现工作自主性是工作特征五个核心维度中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最密切的一个。Turnipseed和Murkison于2000年在一项以美国陆军人员为样本的研究中发现,工作自主性与组织公民行呈正相关的关系。当员工在工作上有充分的自主权时,就会意识到工作结果的好坏是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与否,因此,员工对工作上的成败得失就会有着强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会激励员工做出组织公民行为。例如,当员工体验到对工作结果的责任时,就会对公司政策产生极大的兴趣并且更加努力地工作,同时也会表现出更高水平的运动员精神。
此外,当员工所从事的工作具有自主性时,就有更多的机会做出组织公民行为,因为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工作、作息时间。组织公民行为往往是在员工的非工作时间做出的。当员工忙于自己的工作而不能休息时,就不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同事。因此,当员工的工作缺乏自主性时,即使他们想做出组织公民行为,往往也没有机会做。
3、反馈是指员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直接而且明确地获得有关自己工作绩效的信息。反馈的来源包括完成工作本身、主管的意见、同事的反应。Farh等人在1990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反馈与员工的利他行为有着重要的关系。员工从工作中获得越多的反馈就越愿意做出组织公民行为来帮助同事。反馈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反馈能告诉员工何时需要员工做出组织公民行为。Renn和Vandenberg于1995年提出了反馈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基本理论。反馈让员工清晰地认识到他们的工作成效,当积极的工作结果反馈给员工时,会让他们认为自己是高效的工作者,进而让他们充分地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认为自己是高工作能力的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包括做出角色外的行为。
结论
综上所述,工作特征是组织公民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员工对工作特征的认知会影响到其组织公民行为。如果企业使员工的工作特征的核心维度更加突出,员工就有可能表现出更多的组织公民行为。
4.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8 篇四
一、突击加班最主要的问题:
1、员工的家庭情况,大部分障碍来自农民家庭以及婴幼儿家庭。
2、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工作环境差。
二、各种情况下员工的心理状态:
1、工厂繁忙时段和农忙时段冲突。
农民家庭的首要目标自然是丰收,任何影响农活的事情理所应当排在农活之后。
2、加班增加劳动和收入不成比例。
加班的收入未达到吸引大多数人自愿加班的程度。
3、夏季的季节性以及五一长假期。
年轻的员工希望生活丰富一些,需要假期来完成某些娱乐活动。(结婚算不算娱乐活动?)
4、后勤条件不够以及下班时间晚。
后勤条件太低,对员工工作的效率影响非常大。
5、报酬分配不合理导致职位差距。
同样的工作时间近似的工作强度,而报酬的差异太大,会影响回报率低的岗位职工。
6、报酬制度改变出现出勤率自由。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皆为自愿。
三、个人意见及建议:
1、员工的家庭情况无法改变,工厂在安排加班任务时必须要考虑到大部分员工是农民家庭,工厂安排加班应该尽最大可能不要和农忙时段冲突。
2、计件工资可以刺激自愿加班,不过在工厂任务量大的时候,应该适当地给予员工额外的加班费用。否则有第一种情况的员工必定不会选择加班。
3、忙闲时段让员工自由选择。但是在繁忙时期要限制同时休假人数,具体休假安排可以分配名额给各个班组,由班组自行商讨决定。(此举有些不人道)
4、食堂质量必须提高,有助于提高员工幸福度和忠诚度。距离问题无法解决。浴室可以设置最低人数开放限制,即场内加班人数达到一定量开放浴室。
5、以班组为单位,辅助工作人员的报酬应与班组整体绩效挂钩,以平衡岗位差异带来的薪酬差异。
5.案例分析:组织行为 篇五
都城光学仪器厂是我国某中心城市的一家有名的工厂,主要生产照相机、测量仪器等,老厂长因年老体衰向机械厅提出了辞职。厂里经过民意测验,经过省机械厅批准,推举秦宪明为厂长,一个月后秦宪明就走马上任。
秦宪明大学毕业后就来到都城光学仪器厂担任技术员,后来又被厂里送到大学学习企业管理,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厂任厂长助理,很快又升任副厂长,并在回厂两年后被推任厂长。秦厂长早就认为都城光学仪器厂要走上兴旺发达之路,必须调整组织结构,于是在上任以后,他就进行了组织结构的调整,没想到碰到了大钉子。
都城光学仪器厂是我国某中心城市的一家有名的工厂,主要生产照相机、测量仪器等,老厂长因年老体衰向机械厅提出了辞职。厂里经过民意测验,经过省机械厅批准,推举秦宪明为厂长,一个月后秦宪明就走马上任。
秦宪明大学毕业后就来到都城光学仪器厂担任技术员,后来又被厂里送到大学学习企业管理,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厂任厂长助理,很快又升任副厂长,并在回厂两年后被推任厂长。秦厂长早就认为都城光学仪器厂要走上兴旺发达之路,必须调整组织结构,于是在上任以后,他就进行了组织结构的调整,没想到碰到了大钉子。
都城光学仪器厂全厂职工2400人,行政科室共56个。比如管生产的就有生产科、生产准备科、生产计划科、生产调度科等4个科室;每个科都有科长、副科长各1名还有好几名科员。全厂科室干部800多人,占全厂职工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科室人多、推诿、扯皮现象严重。秦厂长决定将科室合并成22个,精简的干部都充实到第一线去。这一方案在厂务会上很快通过,并得到全厂职工的支持,但在实施过程中却象捅了马蜂窝,被精简的干部挤满了秦厂长的办公室和家里找他谈话,还有的坚持不执行精简方案,说情者更是络绎不绝。结果厂里科室不安心工作,造成报告、文书的大量积压,生产指挥不灵,产品质量也不断出问题。副厂长劝秦厂长停止精简机构,以免给工厂造成更大损失,秦厂长进退两难,内心非常难过。
问题:
1.组织机构的调整为什么会遇到这么大的阻力?如果秦厂长事先对变革的阻力有充分的估计,那么他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推进这项工作的完成?
6.组织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篇六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中国古语)
引例:日本与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政府准备在雅加达附近招标建一个水泥厂。一家美国公司上交一份建议书,其中包括选择厂址、设计工厂、招聘建筑工程队、调集材料和设备,最后交给印尼政府一个建好的工厂。另一家日本公司,在拟订建议书时,除包括以上各条款之外,另外还雇用和培训工人,并通过其贸易公司替该厂把水泥向国外出口,用该厂生产的水泥修建一些通往雅加达的公路,在雅加达建一些办公大楼。尽管日本的建议书耗资较多,但该建议的吸引力更大因而中了标。组织市场:
定义:指工商企业为从事生产、销售等业务活动以及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为履行职责而购买产品和服务所构成的市场。简言之,组织市场是以组织为购买单位的购买者所构成的市场,是消费者市场的对称。
组织市场包括生产者市场、中间商市场、非营利组织市场和政府市场。
1、生产者市场:指购买产品或服务用于制造其它产品或服务,然后销售或租赁给他人以获取利润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工业、林业、渔业、采矿业、建筑业、运输业、通讯业、公共事业、金融业、保险业和服务业等。
2、中间商市场也称为转卖者市场,指购买产品用于转售或租赁以获取利润的单位和个人,包括批发商和零售商。
3、非营利组织:泛指具有稳定的组织形式和固定的成员,不属于政府机构和私人企业而独立运作,发挥特定社会功能,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而以推进社会公益为宗旨的事业单位与民间团体。
4、政府市场是指为了执行政府职能而购买或租用产品的各级政府部门。政府是特殊的非营利组织。政府通过税收、财政预算掌握了相当部分的国民收入,形成了潜力极大的政府采购市场。组织市场及其分类(图)组织市场购买者的特点
1、市场结构和需求特性。
①组织市场购买者的数量要比消费者的数量少得多,而购买规模却大得多。如发电设备生产者的顾客是各地极其有限的发电厂,大型采煤设备生产者的顾客是少数大型煤矿,某轮胎厂的命运可能仅仅取决于能否得到某家汽车厂的订单。或者有时一位买主就能买下一个企业较长时期内的全部产量,又是一张订单的金额就能达到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
②组织市场的购买者在地理位置上更为集中,以至于这些区域的业务用品购买量占据全国市场的很大比重。例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沈阳等城市和苏南、浙江等地的业务用品购买量就比较集中。
③组织市场购买者的需求具有派生性,也称为引申需求或衍生需求,即最终取决于消费者市场的需求。例如消费者的饮酒需求引起酒厂对粮食、酒瓶和酿酒设备的需求,连锁引起有关企业和部门对化肥、农资、玻璃、钢材等产品的需求。
④组织市场的需求弹性小。(原材料的价值越低或原材料成本在制成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其需求弹性就越小)例如在酒类需求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粮食价格下降,酒厂未必就会大量购买,除非粮食是酒成本中的主要部分且酒厂有大量的存放场所;粮食价格上升,酒厂未必会减少购买,除非酒厂找到了其它代用品或发现了节约原料的方法。
⑤组织市场的需求波动大
2、专业人员采购:产品专用性强,技术服务要求高。
3、购买决策的参与者多。
4、直接采购:直接向供应方采购,不经过中间商环节,价格昂贵或技术复杂的项目更是如此。
7、互惠贸易:例如造纸公司从化学公司大量购买造纸用的化学物品,化学公司也从造纸公司那儿大量购买办公和绘图用的纸张。
8、租赁业务:对于机器设备、车辆等昂贵产品,许多企业无力购买或需要融资购买,采用租赁的方式可以节约成本。
购买行为与所处营销策略(图)生产者购买决策的参与者
1.实际使用者:生产者用户内部使用这种产品或服务的成员
2.影响者。
3.决策者。
4.采购者。
5.信息控制者:比如接待员、电话接线员、秘书、门卫等可以阻止推销者与使用者或决策者接触
影响生产者市场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图)环境因素→买方的发展战略
组织因素→买方的决策组织与程序
人际因素→买方的决策角色及相互影响关系 个人因素→买方决策者的决策取向与偏好 生产者购买行为的主要类型
1.直接重购。即企业的采购部门根据过去和许多供应商打交道的经验,从供应商名单中选择供货企业,并直接重新订购过去采购的同类产业用品。(这是最简单的购买类型)
2.修正重购。即企业的采购经理为了更好地完成采购工作任务,适当改变原先所购产品的规格、价格或其他交易条件后再行购买。用户会与原先的供应商协商新的供货协议甚至更换供应商。原先选中的供应商感到有一定的压力,会全力以赴地继续保持交易;新的供应商感到是获得交易的最好机会。
3.新购。即企业第一次采购某种产业用品。这是最复杂的购买类型,新购产品大多是不常购买的项目,如大型生产设备,建造新的厂房或办公大楼,安装办公设备或计算机系统等。(最复杂的购买类型)
在直接重购情况下,产业购买者要做出的购买决策最少;而在新购情况下,产业购买者要做出的购买决策最多,通常要做出一系列的决策。即决定:产品规格、价格幅度、交货条件和时间、服务条件、支付条件、订购数量、可接受的供应商和挑选出来的供应商等。生产者购买决策过程(图)中间商购买类型
1、新产品采购。中间商先考虑买与不买,再考虑向谁购买,中间商会通过对该产品的进价、售价、市场需求和市场风险等因素进行分析,在作出决定。
2、最佳供应商选择。中间商已确定需要购进的产品,在寻找最适合的供应商。这种购买类型与以下情况有关①各种品牌货源充裕,但中间商缺乏足够的经营场地,只能选择经营某些品牌②中间商打算用自创的品牌销售产品,选择愿意为自己制造定牌产品的生产企业国内外许多大型零售商场都有自己的品牌。比如沃尔玛、屈臣氏、丝芙兰
3、改善交易条件的采购。指中间商希望现有供应商在原交易条件上再做些让步,使自己得到更多利益。如果同类产品的供应商真多或其他供应商提出了更有诱惑力的价格和供货条件,中间商就会要求现有供应商加大折扣、增加服务、给以信贷优惠等等。他们不想更换供应商,但会把这作为施压手段。
4、直接重购。中间商的采购部门按照过去的订货目录和交易条件,继续向原先的供应商购买产品。中间商在市场中的作用
1、中间商是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重要环节。
2、中间商从客观上为生产者剥离了部分销售风险。中间商的产品采购策略
中间商购买决策过程:
1、认识需要
2、确定需要
①独家产品。销售的不同花色品种的同类产品都是同一品牌或由同一厂家生产。
②深度产品。销售的不同花色品种的同类产品是由不同品牌或不同厂家产品搭配而成。③广度产品。经营某一行业的多系列、多品种产品。例如,电器商店经营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VCD、DVD、EVD等。
④混合产品。跨行业经营多种互不相关的产品。例如,某商店经营电视机、电冰箱、服装、食品、鞋帽等。
3、说明需要。说明所购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价格、数量和购进时间,写出详细的采购说明书,作为采购依据。
4、物色供应商
5、征求供应建议书
6、选择供应商
7、签订合同
8、绩效评价 影响中间商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采购者的购买风格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1、忠实采购者。忠实采购者是指长期忠实地从某一供应商处进货的采购者。这种采购者对供应商是最有利的,供应商应当分析能够使采购者保持“忠实”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使现有的忠实采购者保持忠实,将其他采购者转变为忠实的采购者。采购者忠实于某一渠道的原因有多种:
首先是利益因素,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价格、服务和交易条件感到满意或未发现更理想的替代者。其次是情感因素,长期合作,感情深重,有过在困难时期互相帮助的经历,即使对方偶有不周之处也不计较,即使其他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交易条件与之相同或略优,也不愿轻易更换。
再次是个性因素,该采购者认识稳定,习惯于同自己熟悉的供应商打交道,习惯于购买自己熟悉的产品。
2、随机型采购者。习惯于从事先选择若干符合采购要求、能满足自己长期利益的供应商中随机地确定供应对象并经常更换。对于这类采购者,供应商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供理想的交易条件,同时增进交流,帮助解决业务的和个人的有关困难,加强感情投资,使之成为忠实的采购者。
3、最佳交易采购者。力图在一定时间和场合中实现最佳交易条件的采购者。
这类采购者在与某一供应商保持业务关系的同时,还会不断地收集其他供应商的信息。一旦发现产品或交易条件更佳的供应商,就立刻转换购买。一般不会成为某一供应商的长期顾客,除非该供应商始终保持着其他竞争者无法比拟的交易条件。这类采购者一旦发现产品或交易条件更佳的供应商就立刻转换购买,购买行为理智性强,不太受情感因素支配,关注的焦点是交易所带来的实际利益,供应商若单纯依靠感情投资来强化联系则难以奏效,最重要的是密切关注竞争者的动向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随时调整营销策略和交易条件,提供比竞争者更多的利益。
4、创造性采购者。经常对交易条件提出一些创造性的想法并要求供应商接受的采购者。对于这类采购者,供应商要给予充分尊重,好的想法给予鼓励和配合,不成熟的想法也不能讥笑,在不损害自己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接受他们的意见和想法。
5、追求广告支持的采购者。把获得广告补贴作为每笔交易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是首要目标的采购者。重视产品购进后的销售状况,希望供应商给予广告支持,扩大影响、刺激需求。对于这类采购者的要求,符合买卖双方的利益,在力所能及或合理的限度内,供应商可考虑给予满足。
6、斤斤计较型采购者。是指每笔交易都反复地讨价还价,力图得到最大折扣的采购者。这类采购者自认为非常精明,每笔交易都要求对方作出特别的让步,一些蝇头小利也不放过,只选择价格最低或折扣最大的供应商。与这类采购者打交道是比较困难的,让步太多则无利可图,让步太少则丢了生意。供应商在谈判中要有耐心和忍让的态度,以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说明自己已经作出了最大限度的让步,争取达成交易。
7、琐碎型采购者。是指每次购买的总量不大,但品种繁多,重视不同品种的搭配,力图实现最佳产品组合的采购者。供应商与这类采购者打交道会增加许多工作量,如:算帐、开票、包装、送货等等。应当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不能有丝毫厌烦之意。
政府购买者行为
一、采购的范围
政府采购的范围非常广泛,按照用途可分为军事装备和物资、通讯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办公用品、日用消费品、劳保福利用品、政府储备物资和其他劳务需求等。例如,政府为加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建设而进行的各种建设物资的采购,用于该地区行政部门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投入(采购钢材、交通运输设备,租用劳务等),政府对战备物资的采购等都属于政府采购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市场与非营利组织市场存在差异,在某些采购中,要区分出非营利组织采购和政府采购。
二、政府市场的购买行为
(一)政府市场购买过程的参与者
各个国家、各级政府都设有采购组织,一般分为两大类:
1.行政部门的购买组织。如国务院各部、委、局;省、直辖市、自治区所属各厅、局等,这些机构的采购经费主要由财政部门拨款,由各级政府机构的采购办公室具体经办。
2.军事部门的购买组织。军事部门采购的军需品包括军事装备(武器)和一般军需品(生活消费品)。
购买行为特点
经费既定
强调价格
公开招标采购
大宗业务手续繁杂——往往需要经过几个部门批准,有的还要反复论证
(二)影响政府购买的主要因素 :
1、政府采购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
2、政府采购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经济疲软时期,政府会缩减支出,经济高涨时期则增加支出。
3、政府采购受到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影响。战争时期,对军备开支和军需品需求就大;和平时期,对建设和社会福利支出就大。
4、政府采购受到其他非人力因素的影响。国内外各类自然灾害、疫情会使政府用于救灾的物资、赈灾的资金及援助大量增加。
(三)政府采购者的决策过程
1.公开招标。政府通过公开发布需求信息,然后邀请那些符合条件的供应者参加投标,按照物美价廉的原则与中标者签约成交。
7.组织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篇七
关键词:组织市场,购买行为,非盈利组织市场
1 组织市场的介绍
组织市场是指工商企业、政府和机构为了组装 (例如原材料或零部件) , 消费 (例如办公设施、咨询服务) , 使用 (例如设施或设备) 或者再销售等目的而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参与的行为。下面介绍组织市场的特点:
1.1 组织市场的规模和复杂性
一般情况下组织市场的顾客数量比较少, 但是每个顾客每次交易的规模和价值相对比较大, 而且这些购买者购买的对象往往集中在一定区域, 以至于这些范围内的产品购买量在市场中占据很大比重[1]。
1.2 组织市场需求的特性
组织市场通过一定的增值阶段为客户提供产品, 消费的最终需求是组织市场提供的最终力量。它的需求是从组织市场和消费者市场之间增值阶段出现的一系列需求。
2 组织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2.1 生产者市场特点
生产者市场由那些为了生产用于销售、租赁或供给他人的产品和服务, 并从中获取利润而从事购买活动的企业组成。同其他市场相比, 它具有以下特点:1) 需求客户较少, 但是一次性购买的价值比较大。2) 供应企业对产品的需求是引发需求。3) 需求缺乏弹性。4) 购买的专业技术非常强。5) 对售后服务质量要求会比较较高。
2.2 影响组织购买行为的因素
1) 环境因素。主要是指采购单位的需求水平, 依据采购单位的生产计划和生产目标来决定。当满足计划目标时, 采购单位可能还会受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另外, 对手的购买行为对采购单位带来一定的约束。通过实际调查, 同行业之间在采购资源上有模仿的倾向[2]。
2) 组织因素。采购单位的总体目标、发展战略以及生产计划生等对采购都有较大的影响。
3) 集团因素 (人际因素) 。集团因素指企业采购决策中心内部人际关系及各成员的影响力, 采购决策中心包括使用者、影响者、采购者、决策者和守门人五种成员。
4) 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指购买决策参与者的个人属性, 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收入、个性、价值观、对风险的态度等。
3 购买单位的采购过程
3.1 考察阶段
购买行为的发生出现原因可能有:1) 企业以生产新产品为目标, 生产技术、材料以及生产设备无法达到新产品生产要求;2) 生产设备经常出现停止运行情况, 需要使用新型设备或者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工作;3) 当采购的产品出现失误时, 另觅供应商提供购买行为;4) 同样的产品会有不同的价格, 选择最优的才会为企业增加利润。
3.2 购买产品数量的决定
购买者开始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想要购买产品的多少。
3.3 产品性能检验
在确定需求数量之后, 就要对产品规格和使用性能进行详细的了解。
3.4 供应商的寻找渠道
通过各种媒体报道或者报纸刊登等方法寻找供应商。
3.5 产品价格
采购单位通过电话或者传真等方式通知供应商提供具体的产品特征信息和产品价格。对一些涉及金额比较大的产品价格, 可以采用招标的方式来确定。如果供应商收到对方要询问的产品信息, 就要细心地编制报价资料, 以便被采购单位选中, 从而顺利合作。
3.6 合作商确定
通过对比多家供应商提供的资料以后, 采购单位需要综合考虑进行择优选择, 选择合适本企业实际情况的供应商。对比的内容包括:1) 产品的使用功能、质量是否达标、价格是否合理等;2) 生产技术是否专业、生产是否及时、财务是否稳定等;3) 对方的信誉是否良好, 用户评价好坏等;4) 对方是否提供援助与咨询服务、技术指导等;5) 对方所在的地理位置是否优越、交通是否方便、供货是否及时等。
3.7 合同签订
确定合适的合作商后, 双方需要签订有关合同, 然后落实和执行。
3.8 综合考评
对这个合作商是否满意, 可以选择继续合作也可以选择终止合作。
4非营利组织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非营利组织单位的购买行为表现为:有限定名额、价格必须低廉、质量要达到标准、受到严格控制、程序比较复杂。
4.1 非营利组织的购买方式
1) 公开招标的方式。通过广告的宣传或者邮件方式把需要购买商品种类、规格大小、数量等, 邀请供应商投标。如果有感兴趣的企业, 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填写标书以及有关资料。有关部门在规定日期开标, 选择报价低且符合要求的供应商进行洽谈合作。
2) 议价合约的方式。通过和几个企业洽谈和接触, 和其中一个最符合条件的商家签订合同。对于比较复杂的工程项目, 比如, 涉及重大开发费用以及具有风险的项目要重点协商并认真讨论。
3) 日常性采购方式。为维持日常企业运转进行的采购。这种方法适合涉及金额小, 立即取货的采购行为, 与生产者市场的“直接采购”比较相似。
4.2 政府市场及购买行为
政府市场的购买目的:加强国防与军事力量;维护政府的正常运转;稳定市场。
政府市场购买行为都设有采购组织, 一般分为两大类:1) 行政部门的购买组织;2) 军事部门的购买组织。
参考文献
[1]余青婷.浅析国内非营利组织市场导向研究[J].商, 2014 (35) :94.
8.组织行为学自我分析 篇八
关键词:自我导向学习行为 学习评价 医学整合课程
“自我导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SDL)一词最初由成人教育理论家塔褔(Tough A)于1966年首次提出,后获广泛运用,其含义甚广。自我导向学习是个体主动地借助或不借助他人的帮助来判断自身学习需要,制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人力及物力资源、选择及实施事宜的学习策略,以及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目前我国开展相关研究较为局限,实证研究更是凤毛翎角。
20世纪中叶的北美医学教育发起的医学整合课程教学在医学教育改革和医学生培养质量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改变了原有的相对独立的学科教学内容和结构,转变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知识结构和纵向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由结构形态——功能机制——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诊断——疾病治疗的有机联系。因此,适度开展从基础到临床的纵向课程整合,以及不同学科间横向课程整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整合课程的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医学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建立综合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科学态度。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行为的完善,以适应现代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临床疾病诊疗的需要。
因此本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对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实施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前后,应用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进行调查问卷分析,探讨整合课程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自我导向学习行为和评价的影响,并为整合课程体系的完善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有益实践依据。
一、方法
1.研究对象
整群随机抽取某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新生1~6班,共194人作为开展整合课程教学试点班(整合班)。在实施整合课程授课前后(即大学一年级末和大学二年级末),进行问卷调查。
2.整合课程的实施
基础医学课程将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6门课程整合为基础医学概论、运动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11部分内容。此外将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整合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临床医学课程将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3门课程整合为外科总论、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风湿免疫血液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9部分内容。整合课程教学主要仍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在部分器官系统教学中穿插PBL案例教学。临床见习采用床边教学方式,结合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课外学习结合网络教学资源采用指导性自学教学法。
3.研究工具
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Self-Rating Scale For Self-Directedness in Learning, SRSSDL),由英国Thames Valley大学的Swapna Williamson教授研制,为自评量表,包括60个条目、5个维度。本研究抽取自我导向学习学习行为(Learning activities,12个条目)、学习评价(Evaluation,12个条目)两个维度,釆用likert5点计分法,5个等级分别为“从不”“很少”“有时”“经常”“一直”,所有条目均为正向计分,计分方式相应为1分、2分、3分、4分、5分,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的切实想法和感受,选出一个最符合自己实际请况的答案。所得的总分为5个维度所有条目得分总和,范围为60-300分,所得分值与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正相关。
4.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19.0中文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以(x±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次问卷调查均安排由194名被调查对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问卷回收率为100%。
1.整合班性别,生源地,年龄基本情况
结果显示,整合班学生在性别比例(男33.5%,女66.5%)、生源地分布(城市30.9%,城镇27.8%,农村39.2%)和年龄结构情况三方面符合目前国内医学院校生源的总体趋势。其抽样方法合理,统计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总体人群的特征。
2.实施课程整合一年前后专业满意度差异
整合班学生专业满意度在大学二年级末(2.15±0.74)时显著高于大学一年级末(2.69±0.74),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实施课程整合一年前后自我导向学习行为和评价各维度比较
结果可见,整合班学生在参与整合课程教学一年后自身的学习行为维度的得分及总分较未开展整合课程教学前有显著性的提高,有显著差异(p﹤0.01)。在学习评价维度得分的前后比较中,虽然无统计学意义,但维度得分均表现出提高趋势。见表1。
4.实施课程整合一年前后学习行为维度相关条目比较
由表2可见,整合班学生在实施课程整合一年前后的学习行为维度相关条目比较中,3.1、3.6、3.7、3.8、3.9、3.10、3.11七个条目在大学二年级末的得分显著高于大学一年级末,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条目3.12前后比较,大学二年级末显著低于大学一年级末,有显著性差异,p﹤0.01。 5.实施课程整合一年前后学习评价维度相关条目比较
由表3可见,整合班学生在实施课程整合一年前后的学习评价维度相关条目比较中,4.7、4.8、4.10、4.11四个条目在大学二年级末的得分显著高于大学一年级末,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三、讨论
自我导向学习是成人终身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并系统实践的学习活动。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从而获取符合个体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更好的促进个性和才能的全面提升,因此被广泛关注和研究。特别在高等教育领域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培养大学生形成终身受益的自我学习理意识和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大学一年级没有参加整合课之前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总得分为(201.95±27.75),经过整合课程一年的学习后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总得分为(210.98±28.96),表明学生经过一年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教学模式的培养和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的课外指导性自学,以及PBL、TBL、病例讨论、床边教学等多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实施,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理念的更新,学生在参与整合课程前后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行为上明显的有所改善。
学习行为维度的提升体现在学生能更好的对新课程做预习和课后改正;做注解和总结;能更好的挖掘超出既定课程目标的信息;能将所学知识和实践结合;能提出相关问题;做出判断性反馈;能对别人观点持开放态度等方面。学生在潜意识中的动机已经得到发挥,把学习在更深层次的人生文化上去认识,学习计划看成伴随一生的学习文化,内心的动机能得到发挥和提高。学生对人生,对学业更加有热情,虽然这些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学习评价维度虽然在整体上没有明显差异,但部分条目前后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提示学生已经有意识的对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反馈进行必要的分析,同时客观认识在自身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缺点错误,并在学习实践中主动的加以改正,促进学习行为的良性、高效性、稳定性的提升。
通过整合课程的学习和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逐步由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模式向主动求知式学习模式转变,并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性学习动机。同时经过教师讲授和指导及动态的学业成绩反馈,进而将新的学习动机外化为主动学习的行为。通过学习行为的主动转变打破了对医学学习的传统认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临床诊疗技术的更新,医生职业需要具备实践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整合课程教学模式,为学生系统掌握医学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建立综合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科学态度,以适应新的职业要求,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利于今后的医生岗位实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梅建,董中旭,鲁争征.研究体系对中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的干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2,(10):1230-1232.
[2]Cadorin L,Cheng SF,Palese A.Concurrent validity of self-rating scale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and self-directed learning instrument among Italian nursing students.BMC,Nurs,2016,(21).
[3]贾芬香.对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分析和思考[J].学周刊,2016,(02):59.
[4]李翠兰,莫薛唐,邓伊凡.香港大学本科医学PBL教学对南山班教学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05):99-100.
9.绿色财务管理的产业组织行为分析 篇九
[关键词]绿色财务管理;企业行为;产业组织
当前的生态问题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由于自然资源定价的困难,以及污染程度补偿量度的难以确定,使得企业的外溢成本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造成了当前全球关注的生态问题。由于前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得对于企业生产造成的生态问题不能通过市场来解决,也就是在这个问题上市场失灵,这就需要在保证政府不失灵的前提下,由政府来干预解决,从而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生态问题是人类自身的行为所造成的,所以必须要改变人类对自然的消费,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的行为首先要加以改变。人类要抛开目前的一定的经济利益,做到观念和行动同步,全员协调一致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各国都相继进行绿色GDp的计算,这就使得企业的绿色会计和绿色财务管理应运而生[1].当前,对于绿色会计的研究很多,却很少有对绿色财务管理的深入研究,企业进行绿色财务管理一方面需要绿色会计提供相关的数据,另一方面绿色财务管理的实行对企业进行绿色会计核算提供了管理的大环境。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在管理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这样才能保证实行清洁生产,才会缓解生态问题、直至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对于企业的管理,财务管理是其核心,所以实行绿色财务管理势在必行。
一、不同类型市场上企业行为及政府职能的分析[2]
因为长期内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是一致的,所以不存在企业不愿意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问题。同时也是因为,待企业认识到以后,所造成的生态问题已无法挽回,所以,当前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加快绿色财务管理的实行,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
根据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那么,在不同类型的市场上,企业的行为是不一样的,本文想通过对不同市场结构中,企业行为特征及政府的职能分析,找出各类市场上实现绿色财务管理的途径。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企业行为与政府职能
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每一个行为者只占极小的市场份额,以致于没有人能够独自影响市场价格,市场上所有的人都只是根据自己的利益独自决定如何行动,这些行动汇集起来共同决定了市场价格。对单个的参与者来说,他只是一个价格接受者。市场上的商品是同质的,即在同一市场上所有的生产者都提供完全一样的商品;而消费者对购买哪一个生产者的商品不存在偏好,唯一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因素是价格;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每个企业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进入或退出某个行业;买卖双方都能得到有关现在和将来市场情况的全部信息,不存在供求以外的因素对价格和市场竞争的影响。所以,对单个生产者来说,要考虑的只是所处地域范围内的消费量。
对于这类市场上的企业来说,经济实力很弱,如果靠企业单独进行绿色财务管理来进行经营活动,企业没有那个能力,也不会产生效益,因为企业没有定价权,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的成本无法弥补,唯一的办法就是政府进行干预。使得实行绿色财务管理企业生产的产品能与市场上其他产品区分开来;通过对不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生产的企业的产品以平均可变成本定价,使其无法继续经营下去;而对于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进行合理定价,这个定价既要考虑到生产者的成本,又要考虑消费者的支付能力,那么这个定价,要以居民的平均收入程度及其消费需求的比例进行定价,对于生产者来说,在销售收入抵补生产成本且加有同行业以前的利润水平的差额由政府进行生产补贴。
(二)垄断竞争市场的企业行为及政府职能
企业在市场上进出比较容易,资本不多,规模不大;不同企业在市场上出售的产品相互有差别,即不同企业生产的同一类产品有不同之处。这就使得不同企业的产品不能相互完全替代,从而使他们各自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不同企业的产品相互差别越大,单个企业在市场上的垄断程度就越高。但是,许多不同企业的产品属于同一类产品,彼此之间有相似之处,从而这些企业之间又存在竞争。它们的产品相互替代的程度越高,竞争程度越高。
所以,政府可以利用企业间的这种特点促进绿色财务管理的实行。即通过绿色产品标识使得通过绿色财务管理生产出来的产品明显地区别于同一市场上的其他产品;通过政府对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进行生产补贴以及对不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实行政府限价;这样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不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无利可图。这就使企业间为追逐利益而竞相实行绿色财务管理。
(三)寡头垄断市场的企业行为及政府职能
市场以少数几家企业提供某一行业的全部或大部分产品为特征。每一家企业对市场的价格和产量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企业在做出价格和产量决策时,不仅要考虑本身的成本和收益情况,还要考虑到这一决策对整个市场的影响,竞争对手做出的反应,因为其他企业的反应又决定了本企业行动对它自己所带来的后果。而其他企业的反应程度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易捉摸。所以在寡头垄断条件下,对企业的价格和产量决策很难得出确定的结论。但其价格的上下限可以确定。这是这类市场上,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但对于实现绿色财务管理而言,市场失灵,政府必须要履行其职能。首先,政府要制定出各类企业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标准包括对资源的利用及对环境的污染方面,同时要限制住各企业间串通;第二,关注企业在实行绿色财务管理后所增加的投入及带来的收益,从而调整市场价格。
(四)垄断市场的企业行为及政府职能
市场上只有一家企业,企业是商品价格的制定者,它没有自己的供给曲线,对这类企业,政府可以通过法律约束和价格管制及绿色产品标识进行管理,使之实现绿色财务管理。
二、政府制定绿色财务管理政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分析
政府制定绿色财务管理政策后,如果企业实行绿色财务管理,在进行绿色投资时,必然增加成本;如果政府不对其绿色产品给予保护,使其能区别于非绿色产品,且不在生产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补偿,必然会使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产品价格提高,而且,自己绿色产品的特色难以体现,导致消费者不愿或没有能力购买,而使企业产品销售量下降,收入下降,从而经营成果下降,最终致使企业无法继续经营[3].如果企业不实行绿色财务管理,它的生产投入保持不变,但政府为了使其政策得以实行,政府对于不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进行价格限制,同时对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产品进行绿色标识,对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进行生产补贴,这样,使得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生产企业的产品价格上升幅度不大,且消费者通过标识能够与非绿色财务管理生产的产品区分开,这样,消费者会转向带有绿色标识的产品的消费,而使非绿色财务管理企业的销售量下降,且由于政府对其实行价格管制,价格较低,导致这类企业的经营成果下降严重,直至亏损,而无法继续经营。
由此可见,只有在政府支持下,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才能获得好的经营成果,才能在本行业中发展壮大。
对于不同类型的市场上,政府的干预及市场上其他企业的反映是不一样的。对于完全竞争市场上,完全符合前述的情况。对于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厂商间存在着由于产品差别而带来效益的问题,所以企业会利用政府的绿色标识形成的差异来创造效益,从而自动形成企业间的对于绿色财务管理的相互监督,利于推动绿色财务管理的实行。而在寡头垄断市场上,政府要加强对厂商间串通而实际上不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监管和检查。对于垄断市场上,政府的措施就是价格管制和绿色财务管理的监督和检查以及对实行绿色财务状况及程度的资料给予公布,如果不能很好地执行下去的话,国家可以考虑收回国有进行经营。
三、保证绿色财务管理在各类市场上得以实行的措施
(一)制定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标准
1.进行注册登记。企业需到相应的管理部门申请并提交体现其绿色财务管理的文件(如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规划书、绿色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等),通过管理部门审批后,得以注册登记。
2.定期向相应管理部门报送经营活动的资金资料。
3.以环境保护法及自然资源有效利用法进行规范[4].(二)制定政府对各行业的生产补贴标准
可以根据各行业的平均水平作为标准进行补贴,对于实力弱的企业可以进行重组。补贴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差量成本法。对于进行绿色财务管理而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与非绿色财务管理进行经营所需成本的差额。
2.影子价格法。从数学意义上讲,影子价格实际上是最优化的线性拉格朗日函数的拉氏乘子,即目标函数发生的增值;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影子价格不是价格,是某种资源投入且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追加效益。影子价格实际上是资源投入的潜在边际效益。影子价格反映了产品的供求状况和资源的稀缺程度,资源越丰富,其影子价格越低,反之亦然,即资源的数量和产品的价格影响着影子价格的大小[5].3.模糊数学法。模糊数学是利用模糊思维建立的数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环境资源的价值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它是自然、经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的系统。当系统的复杂性增大时,精确化的能力减少,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复杂性和精确性相互排斥,在此引入了“模糊”的概念,来解决绿色财务管理中计量问题。如进行绿色财务管理补偿的测算。设A为成本的价值因素,A=(风险,投资增加,管理成本,收益,价格),Q为评价向量,从而得出评价矩阵,求出补偿总额[6].4.供求定价差额法。包括(1)卖方定价模型ps=[E1(C+V)—R1]/Q+p0.ps为生产者的定价;E1为进行绿色财务管理需增加的额外投入的系数;C为物化消耗;V为活劳动的消耗;R1为由于进行额外的绿色投资而带来的收益;Q为产量;p0为非绿色财务管理时同行业的平均单位利润额。(2)买方定价模型pd=p1+Ki.p1为原购买价格;Ki为对绿色产品的偏好(是差别定价的基础)。(3)政府补贴———买卖双方定价的差额。
(三)监督和管理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实行
1.定期进行绿色审计。
2.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得绿色财务管理的经验及资源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共享及相互支持,同时也会引起企业间的重组。
3.管理部门对实行绿色财务管理企业的业绩给予公布及宣传,对于非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名单定期公布引起消费者及投资者的注意。
[参考文献]
10.组织行为学组织部分总结报告 篇十
一、试分析本单位的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
1、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指企业采用的按不同任务或职位来划分和调配劳动力的方法。组织结构通过管理行为实现共同目标,因而适当的组织结构对公司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而组织结构可以通过组织设计得以落实。组织设计是对组织活动的组织结构的设计过程,是把任务、责任、权力和利益进行有效组合和协调的活动。组织设计是高层构思的战略在整个企业中得以协调实施的方法。集权或分权式的组织设计允许在实施战略时采用不同的方法。而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的灵活性和重建是实现内部整合的关键,也是在企业与不断变化的环境之间寻求契合点的关键。
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和管理方式的不同,组织结构一般有这么几种形式:职能制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结构等等。
我目前所在公司为一家小型民企,公司人员不多,业务单一,机构也比较单纯清晰,所以我们目前采用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组织结构图如下:
我们目前所采用的上面这种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是按职能进行专业化分工。因此总经理可以从日常业务中解脱出来,更加关注职能协调、企业环境和发展战略问题。它主要适用于单一业务企业。
其优点主要有:(1)能够通过集中单一部门内所有某一类型的活动来实现规模经济;(2)组织结构可以通过将关键活动指定为职能部门而与战略相关联,从而会提升深入的职能技能;(3)由于任务为常规和重复性任务,因而工作效率得到提高;(4)董事会便于监控各个部门。
其缺点主要有:(1)由于对流程进行了过度细分,在协调不同职能时可能出现问题;(2)难以确定各项产品产生的盈亏;(3)导致职能间发生冲突、各自为政,而不是出于企业整体利益进行相互合作。例如:财务部门正在准备及整理来年不同部门的预算资料。而销售经理不愿意提供预算数字,因为他们认为他们只能直接报告给总经理,这种组织结构很容易使员工狭隘地理解各自的职能,各自为政。(4)等级层次以及集权化的决策制定机制会放慢反应速度。
2、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其内外环境中长期形成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员工素质,以及蕴含在其制度、形象和产品中的文化特色,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我目前所在公司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公司从上到下都在为打造一个优秀企业而努力奋斗。
我目前所在公司的企业远景为:做中国最杰出的医药企业。目前在中国市场,医药企业众多,良莠不均,我们希望自己能成为中国最优秀的、最杰出的、负责任的一家医药企业。
我目前所在公司的企业使命为:为病人提供最安全、最有效的药品。目前在中国市场上的有些医药企业,昧着良心制造假药劣药,坑蒙病人,这不仅会贻误病人的病情,严重者则害了病人的性命,所以医药企业是个人命关天的良心行业,对企业的管理者的要求更高,医药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还要从道德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我目前所在公司的价值观为:以人为本、精益求精。企业发展须以人为本,我们一向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尽力满足顾客的需求,为顾客做好服务,我们秉持海纳百川,唯才是举,尊才重贤,视员工为
企业发展的根本。公司为员工提供免费的条件良好的宿舍,以解决外地员工的后顾之忧;公司每年会组织员工一起外出旅游,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以放松员工的心情,以扩大员工的见识;公司会时不时地组织员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以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员工的一些重大日子,如结婚、生子等,公司会奉上一份精美礼物,以示祝贺。而在产品方面,我们精益求精,不断地改善产品,完善产品,力求最大限度内为顾客提供最精良的产品。
二、本单位的组织文化如何建设
新形势下,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个企业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和动力。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引导企业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同特色的企业文化,可以成为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
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信念的力量,也是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这三种力量的相互融通、促进,形成了企业的文化优势,成为企业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无形力量。
如何加强本单位的组织文化建设,我的理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说,是“企业家”的文化。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来管理的,所以,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取决于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取决于企业领导者对建设企业文化的见解和其独具个性及前瞻性的管理意识。只有通过其长远的目光、人格的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才能不断推动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要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更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
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能够达到增强企业内聚力、加强职工自我控制、激励职工工作激情、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影响。所以,通过文化对管理的先导作用,可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目标,使企业不断提高品位,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第三,企业文化必须要得到企业全员的认同。一个企业要想增强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竞争力,必须首先形成一致的理念,并且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使职工的个人行为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11.组织行为学自我分析 篇十一
本文中的自我医疗是指调查前两周内发生病伤时,采取了自服药物或一些辅助治疗如推拿按摩等。自我医疗作为一种便捷的健康管理手段,近年来呈现快速上升态势[1,2,3]。据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1993、1998、2003、2008年患病居民自我医疗的比例分别20. 1% 、28. 4% 和35. 7% 、27. 1%[4]。2008年上海市两周内患病居民的自我医疗比例为12. 75% 。2001年墨西哥健康和老龄化研究( The Mexican Health and Aging Study) 揭示墨西哥自我医疗比例为11. 7%[5]。1993年西班牙全国健康调查( Spain National Health Survey) 数据显示,过去两周在被调查的群体中有12. 7% 的人进行了自我医疗[6]。
从医疗安全角度考虑,自我医疗存在一定风险,不仅可能造成病情延误,还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特殊人群的用药风险难以控制[7]。我国零售药店专业药师缺乏,服务意识淡薄,不能满足消费者安全用药的需求[8]。因此,探明自我医疗产生的原因,对于政府制定政策、减少自我医疗的使用、引导患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数据与方法
作为全国性的卫生服务调查,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从1993年开始,每五年进行一次,其中包含了自我医疗的内容。由于样本点的扩大,浦东新区在2013年首次参与了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本研究试图以浦东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为基础,探索自我医疗及其影响因素。
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浦东新区抽取10个街道,每街道抽取2个居委,每个居委抽取60户,另抽取10户备用,共抽取1400户。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员,于2013年9 - 10月采用入户询问的方法收集数据。此次调查样本数为3125人,性别比为94,城市人口占比65. 44% ,15岁以上人口占比90. 21% ,调查前两周内患病人数为949人,患病例数为1230。
我们的分析采用了Andersen[9,10]等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分析框架,他认为医疗服务利用由个人先天特征( 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等) 、获取医疗服务的能力( 医疗保险、收入、医疗资源数量及布局) 、卫生服务需要( 健康状况) 、社区背景( 居住在城/乡、卫生服务提供等) 所决定。本文所选择变量为年龄( age) 、性别( sex) 、婚姻( married) 、城乡( rural) 、教育( educa-tion) 、人均年收入( income) 、医疗保险类型( insurance) 、距离最近医疗点距离( distance) 、发病种类( type) 。
本文运用卡方检验、Logit模型对自我医疗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显著影响因素的边际效应和弹性系数,所用软件为STA-TA12. 0。
3 描述性分析
调查样本中,两周内患有病伤的例数为1230,其中自我医疗例数为121,占到9. 84% 。表1列出了自我医疗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自我医疗人群中,15 - 64岁人群占比为51. 2% ,高于其它群体; 文化程度为义务教育的人群占比最高,为63.6% ; 慢性病持续到两周内的患者占到90. 9% ; 男性占比为45.5% ,低于女性; 已婚人群占比为83. 5% ; 农业户口者占比为20.7% ; 城镇职工基本医保 ( 城保) 、城镇居民基本医保 ( 居保) 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农合) 患者占到88. 5% ,且不同医保类别人群的自我医疗行为差异显著( P = 0. 032) ; 最近医疗点距离不足1公里的患者占到73. 6% ,且不同距离人群的自我医疗行为差异显著( P < 0. 001) 。
两周内新发病患者在自我医疗群体中占5% ,高于在非自我医疗群体中的比例4. 2% ; 急性病患者在自我医疗群体中占4. 1% ,高于在非自我医疗群体中的占比1. 8% 。
城保患者在自我医疗群体中占比为37. 2% ,低于在非自我医疗群体中占比49. 8% ; 居保患者在自我医疗群体中占比30.6% ,高于在非自我医疗群体中占比19. 9% ; 新农合患者在自我医疗群体中占比20. 7% ,高于在非自我医疗群体中占比18.8% 。
离最近医疗点距离不足1公里的患者在自我医疗群体中占比73. 6% ,在非自我医疗群体中占比62. 5% ; 距离1 - 2公里的患者在自我医疗群众中占比8. 3% ,低于在非自我医疗群体中占比23. 6% ; 距离2 - 3公里的患者在自我医疗群体中占比8. 3% ,低于在非自我医疗群众中占比10. 0% ; 距离3公里以上的患者在自我医疗群体中占比均高于在非自我医疗群体中占比。
a 用蒙特卡罗模拟法算出
4 logit 模型
根据本文选择的变量,年龄( age) 、性别( sex) 、婚姻( mar-ried) 、城乡( rural) 、教育 ( education) 、人均年收入 ( income) 、医疗保险类型( insurance) 、距离最近医疗点距离( distance) 、发病种类( type) ,建立logit模型如下:
模型回归结果显示( 表2) : 医疗保险类型、离最近医疗点距离和发病类型对自我医疗的影响具有显著性。与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者相比,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加者自我医疗倾向偏高,OR值分别为2. 28和1. 87,这与不同医保类型报销补偿比例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与相距最近医疗点距离5公里及以上的居民比,距离分别在不足1公里、1公里以上、2公里以上的居民自我医疗倾向偏低,OR值分别为0. 177、0. 056、0. 131,也就是说,随着最近医疗点距离变大,就诊变得更加不方便,居民在生病时就更倾向与通过自我医疗来解决,离最近医疗点距离在3公里以上、4公里以上的居民与5公里以上的居民相比,自我医疗概率也偏低,但二者之间的差距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在统计学上无意义; 与发病类型为慢性病持续到两周内的患者比,急性病两周前开始发病的患者自我医疗倾向偏高,OR值为3. 571,这说明当居民突发急性病时,自我医疗作为控制疾病的一种有效和快捷方法,为居民所采用,而对于慢性病,患者更倾向于通过医院就诊的方式来治疗。我们还进行了城乡* 年龄,城乡* 医保类别交互作用的检验,结果并不显著。
注: 1. 自我医疗样本中没有 0 - 14 岁组; 收入从低到高按照样本数平均分为 4 组;2. 括号内为标准差; * 置信水平 10% 时显著,**置信水平 5% 时显著,***置信水平 1% 时显著
5 边际和弹性分析
对于模型中显著的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 见表3) 。边际分析显示,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转换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可以使自我医疗概率降低0. 067,从新农合转换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可以使自我医疗概率降低0. 049; 最近医疗点距离由5公里及以上缩短为2公里及以上、1公里及以上、不足1公里,可以使自我医疗概率分别降低0. 073、0. 118、0. 148; 发病类型由“急性病两周前开始发病”转换为“慢性病持续到两周内”,可以使自我医疗概率降低0. 141。
弹性分析显示,若有1% 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加者转换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可以使自我医疗的使用降低0. 157% ,若有1% 的新农合参加者转换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可以使自我医疗的使用降低0. 113% ; 若有1% 的最近医疗点距离由5公里及以上缩短为2公里及以上、1公里及以上、不足1公里,可以使自我医疗的使用降低0. 186% 、0. 597% 、1. 029% ,最近医疗点距离由≥5公里变为不足1公里的弹性系数大于1,说明就诊的方便性可以大大释放居民的医疗需求; 若“急性病两周前开始发病”的人群降低1% ,可以使自我医疗使用概率降低0.021% 。
6 讨论与建议
自我医疗安全问题突出,处方药不合理使用、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长期用药的副作用,都是自我医疗的安全隐患[11]。而自我医疗作为一种便捷有效的健康管理手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本次调查中,9. 84% 的患者会 选择自我 医疗。1993、1998、2003、2008年的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患者自我医疗的比例分别20. 1% 、28. 4% 、35. 7% 和27. 1% 。因此,要加强安全用药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安全用药常识,尤其要发挥药店药剂师的作用,指导人们合理用药。
本文发现,医疗保险会影响人们的自我医疗行为,这与其它研究保持一致[2,6,12,13,14]。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居保) 和新农合参保者自我医疗比例偏高,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城保) 者相比,在患病时选择自我医疗的概率分别为2. 28倍和1. 87倍。由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实际报销比例低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因此,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报销比例,扩大报销范围,会促使更多人到医疗机构就诊。弹性分析发现,若有1% 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加者转换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可以使自我医疗的使用概率降低0. 157% ,若有1% 的新农合参加者转换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可以使自我医疗的使用概率降低0. 113% 。
就医距离是影响患者自我医疗行为的重要因素[15]。本研究表明: 与最近医疗点距离5公里及以上者相比,距离在3公里以下的人群自我医疗比例明显偏低,若有1% 的最近医疗点距离由5公里及以上缩短为2公里及以上、1公里及以上、不足1公里,可以使自我医疗的使用概率降低0. 186% 、0. 597% 、1. 029% 。此次调查发现,浦东新区仍有5. 1% 的家庭距离最近医疗点3公里及以上,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医疗卫生资源匮乏[16],因此合理布局医疗卫生资源,增加农村偏远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可以有效降低自我医疗发生率。
发病类型是影响患者自我医疗选择的另一显著因素。急性病两周前开始发病的患者自我医疗概率为慢性病患者的3. 571倍,若“急性病两周前开始发病”的人群降低1% ,可以使自我医疗使用概率降低0. 021% 。
本研究中收入对自我医疗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与李岳峰等( 2013) 采用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的研究结论一致,也与Pagan JA( 2006) 采用墨西哥健康和老龄化研究数据的结论一致。
此次调查15 - 64岁组的自我医疗比例为9. 4% ,高于65岁及以上组的7. 7% ,但二者间的差别统计上不显著。
7 结论
【组织行为学自我分析】推荐阅读:
案例分析组织行为学08-10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报告09-05
组织行为学自考06-24
组织行为学教案08-15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08-27
组织行为学作业四09-25
自考组织行为学重点10-14
组织行为学学习感想10-17
电大组织行为学小抄07-14
组织行为学思考题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