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调皮的七色光》

2024-07-24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调皮的七色光》(精选4篇)

1.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调皮的七色光》 篇一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美丽的七色花》》这是优秀的大班美术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尝试将内心的美好愿望用绘画的手法表达出来,加深对“做有意义的事”的理解。

(重点)2.学习突出主题的构图方式,巩固细致的装饰技能。

(难点)活动准备:

1.教师范画

2.画纸、勾线笔、蜡笔或者彩色笔。

3.前期经验:已欣赏《七色花》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主人公珍妮对七色花的使用情况。

1.珍妮用七色花瓣做了什么事?

2.哪件事你觉得最有意义,为什么?

(二)交代绘画内容与要求内容: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

1.介绍范画教师结合范画来说一说自己的愿望。

2.要求:把你的愿望画出来,先构线再涂色。

(三)使用铅画纸,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启发幼儿先想一想、说说,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如果幼儿表达有困难时及时指导。

2.根据自己的想象先画出主要的角色,再添上相应的背景。

(四)集中介绍幼儿的作品。

1.评析作品,说说幼儿用七色花做了什么?

2.重在评析幼儿的想法是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引发幼儿的相互讨论。

说说画了什么?再对应画面评析。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环节自然相扣,主线清晰,幼儿不仅对我们美丽的家乡(中国)有了较全面清晰的认知和了解,同时通过教师对灾区情况的介绍,让幼儿对灾区小朋友的学习、生活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激发了幼儿同情心及博大的爱心,记住在这次地震中遇难的亲人和同胞,记住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解放军叔叔、医生护士、广大的志愿者,树立长大后建设我们美丽家园的决心。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美丽的七色花》这篇文章共1727字。

2.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篇二

1、熟悉儿歌内容,并理解儿歌意思。

2、初步学习整编儿歌,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

3、通过联想,幼儿感受相互谦让的美德。

活动准备:

1、背景图“桥”、狗、猴图片各一张。

2、散乱的字卡四份,展示板四张。

3、开场音乐《快乐的一天》,儿歌磁带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 《快乐的一天》,辨认方位“东”,“西”。

1、师幼一起随音乐做律动。

2、幼儿分组坐好。

——快乐的一天开始了,你们知道太阳每天是从哪边升起,从哪边落下的吗?

3、辨认方向“东”和“西”。

小结:当我们面朝黑板时,左手边是西边,右手边是东边。

二、理解儿歌内容,整编儿歌前半部分。

1、认识儿歌中的“主角”狗和猴。

2、出示背景图“桥”,确定方向。

——仔细观察图片,狗和猴分别在桥的哪边?

——狗在桥的西边,猴在桥的东边。

3、幼儿根据老师的提示理解儿歌内容,并整编儿歌。

——原来狗和猴都想过桥,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答案就在儿歌中。

4、初步尝试整编儿歌,并展示结果。

——老师会用动作表示儿歌中的意思,根据你们的理解,再将散乱的字词整编出通顺的儿歌。(老师用动作表现,幼儿分组整编儿歌。)

5、再次给予提示,幼儿修整出正确的儿歌内容。

——你们真是太聪明了,都能自己整编儿歌,表扬下自己吧。

三、学习儿歌后半部分,并理解意思。

——狗和猴一起走到了桥中间,后来怎样呢?(幼儿想象)

1、播放录音,倾听儿歌后半部分。

——狗和猴过桥了吗?它们是怎么做的?

——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吧。(重点学跺跺脚、挠挠耳)

2、展开想象,体会相互谦让的美德。

——为什么它们都不过桥呢?

——如果你是它们会怎样做呢?

小结:狗和猴都没过桥,并不是谁怕谁,而是互相谦让,想让对方先过桥,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都要多为别人着想,学会相互谦让。

3、完整诵读一遍儿歌。

3.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调皮的七色光》 篇三

1、教师出示小乌龟手偶,导入活动。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看看它是谁呀?(小乌龟)

2、过渡:是呀,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关于“小乌龟”的故事。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吧!

二、借助情景剧表演,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角色对话。

1、结合情景剧,倾听故事第一部分(有一只狐狸~眼看就要抓到青蛙了):

1)故事表演至“眼看就要抓到青蛙了”,教师提问:

啊呀,这可怎么办呢?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2)幼儿猜测,教师适当概括小结。

2、借助故事回应幼儿 (乌龟急忙伸长脖子~“扑通”一声跳进水里):

1)教师出示手偶:这事呀,让谁给看见啦?(乌龟)

2)教师讲述至“扑通”一声跳进水里,提问:

你们说,小乌龟会回答狐狸吗?为什么?

3)幼儿猜测,教师小结:对呀,乌龟要是张嘴说话,不就放了狐狸了吗?乌龟不说话,咬着狐狸的尾巴,一动也不动。

3、结合情景剧,倾听、表演故事第三部分(没吃到青蛙~扔到水里去了):

1)教师引导幼儿复述故事情节:

狐狸为什么没有吃到青蛙?他想去吃乌龟,结果发生了什么事?

狐狸想了哪些坏主意来对付乌龟,乌龟都是怎么回答他的?

2) 教师引导用夸张的语气、动作表现乌龟和狐狸在故事中的特征。

3)幼儿猜测:小乌龟到了水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4、结合情景剧,倾听故事第三部分 (乌龟下了水~浮出水面来):

教师引导幼儿复述并小结故事情节。

5、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为故事取名字《聪明的乌龟》。

三、借助动画完整欣赏故事,并在适当部分学说角色对话。

四、挖掘故事情感,帮助幼儿进一步萌发动脑、助人的愿望。

1、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你想对它说句什么话?

2、活动延伸:说说自己“勇敢”、“智慧”的助人故事。

手偶导入,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又设置了悬念;为接下来的倾听奠定了基础。

采用幼情境表演的方式,能激发幼儿的倾听欲望,并对故事中角色的语气动作和情感有了更深的感知和理解,有助于幼儿语言发展。

在故事开展了一部分后,让幼儿先猜测故事情节再听故事,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逐步帮助幼儿形成自己理解故事的能力。

借助动画片完整欣赏,是“动画教学”在课堂中的一次体现,让家长了解幼儿动画片欣赏的正确指导方法。

4.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刺猬树》 篇四

猜谜导入:耳朵长,尾巴短,三瓣嘴儿,胡子翘,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兔子

(一)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图1,并提出提问

(1)你们在图中看见了什么?

(2)小兔要去干什么呢?

(二)结合课件教师讲述故事

(1)讲述“小兔子在森林里采蘑菇”到“那棵树上长满了刺猬”

教师:这棵树长什么样子呢?

(2)讲述“这是一颗刺猬树”到“没有听到追赶的.声音”

1、教师:树上发出了声音(噼里啪啦)

2、教师:小兔子是什么心情?(害怕,慌张,要哭了)

3、教师:她怎么做的呢?(拼命地逃跑)

(3)讲述:“她一口气跑到了家”到结束

1、教师:小兔子回家后会说些什么呢?(赶紧告诉妈妈)

2、教师:兔妈妈又是怎么做的?(妈妈带她去捉“刺猬”)

3、教师:(:)小兔后来还害怕吗?“刺猬”究竟是什么呢?(不害怕了,是栗子)

(三)观察成熟程度不同的栗子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

树上的栗子和掉在地上的栗子有什么不一样?

(2)出示成熟程度不同的栗子(完整的“刺猬”栗子、裂开的栗)子、脱下“刺猬”外套的栗子)供小朋友观察

(四)栗子的吃法有哪些

1、兔妈妈和小兔把栗子运回了家,小兔子开始琢磨着,这么多的栗子怎么吃呢?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有哪些吃法吗?

2、兔妈妈告诉小兔栗子的有很多,有糖炒栗子、栗子烧肉、水煮栗子

3、分享糖炒栗子

跟小朋友们一起分享糖炒栗子

上一篇:化学能与热能同步训练下一篇:教师专业发展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