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共11篇)
1.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篇一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3、知道惯性,能用惯性解释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的学习,了解生活经验与推想相结合解决问题的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客观看待问题,不迷信权威的做事态度。
二、新课引入
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力和运动的一些基本知识,那么力和运动有什么关系呢?
三、新课教学
1、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的跨时空论战
在平地上骑自行车,即使不踩踏板,车也会前进一段距离,但因为没有继续用力,车最终会停下来。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大家请看16页的插图。
活动:讨论,自行车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提问讨论结果。给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认为,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他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简而言之,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但是伽利略不这样认为,伽利略认为,运动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没有力的作用,物体也会一直运动下去。
孰是孰非,我们以实验来证明。
2、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推论:如果表面足够光滑,阻力为零,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可见,要维持物体的运动,不一定需要力的作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太确切。
3、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定律分析:
实际情况中,物体不可能不受到外力的作用,没有外力只是一种理想情况,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能靠实验检验。但是这并不能成为牛顿第一定律不可靠的原因。首先,牛顿第一定律基于完整地实验和合理的推论。其次,从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物体不受外力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那么受到外力时,这种状态就会被打破。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惯性
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惯性在生活中的表现: 当公交车刹车时,站在车上的乘客的脚随车一起停止,但是上身要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所以会向前倾。
锤头与杆松开时,可以将锤子的杆砸向地面,与地面接触之后,杆停止运动,但是锤头保持向下运动的状态,就会紧紧套在杆上。
汽车向右转弯时,靠左窗户坐着的乘客由于要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就会紧贴左边的窗户。
拍打衣服上的灰尘,抖落伞上的雨点,跳远前的助跑,都利用了惯性。实验:鸡蛋落杯,惯性球,打棋子。
弹开纸板,鸡蛋落入杯中
打掉最下面一枚棋子,其余棋子落在原地 试着解释一下实验现象。打掉纸板时,鸡蛋要保持原来静止的状态,还会留在原地,纸板飞出去,鸡蛋落入杯中。最下面棋子飞出去之后,其余棋子要保持静止状态,于是落在原地。
第二节
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二力平衡概念,理解二力平衡条件。⑵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⑶会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得出二力平衡条件,进一步体会研究多个因素问题的科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的观察、探索、领略科学探索方法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教学重点:二力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 具:细棉线、小车、钩码、带有滑轮木板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牛顿第一定律是什么? 生:回答
师: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能不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 生:思考。
二、引入新课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二段,观察图8.2-1。引出课题:
二力平衡
三、新课教学
板书:
1、平衡状态、平衡力、几个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概念。师:(以以上的两个实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平衡状态,物体在平衡状态下所受的力叫平衡力。如果物体受几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叫做几个力平衡。什么叫二力平衡呢?
师: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呢?
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生:思考、讨论
演示(图8.2-3实验):(先介绍实验装置、研究对象和实验目的)小车受两个拉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
师:小车受两个拉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这两个力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观察、分析、讨论)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师:(引导)物体受两个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即与二力的大小、方向有关,与二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有关。为了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与某一个因素有关,常采用什么科学探究方法呢?
生:控制变量法
师:怎样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与二力大小有关、与二力方向有关、与二力是否有同一直线上有关呢? 生:(设计实验)①用手按住小车不动,保持二力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二力大小不等,放手后,观察小车是否保持静止。②用手按住小车不动,保持二力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二力方向相同,放手后,观察小车是否保持静止。③用手按住小车不动,保持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观察纸片是否保持静止。
师:根据学生的设计进行演示。
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得出二力平衡条件。
师:如果一个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力也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师生共同概括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二力平衡的应用
⑴ 求其中一个力。
师:当物体受两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如果已知一个力的大小或方向,就可以求另一个力的大小或方向。
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图:8.2-3。⑵ 判断二力是否平衡
教材P22,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练习题1。
四、小结:
1、平衡状态、二力平衡的概念
2、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3、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五、巩固、反馈,知识迁移
1、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下列哪两个力是彼此平衡的()A、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木块的持力。B、木块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对桌面的压力。
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
小结:平衡力与相互作用的区别,在于二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起重机钢绳下吊一重为2000N的货物,下列情况钢绳的拉力F为: ⑴当货物在空中静止,F 2000N ⑵当货物以1m/s匀速上升,F 2000N ⑶当货物以2m/s匀速下降,F 2000N(以上填空填“大于”、“小于”、“等于”。)
3、重400N的小车,受到水平向右100N的拉力,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小车受到阻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多大?
六、课后作业
教材P22,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练习题2、3、4。
教学反思:
第三节
摩擦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关系,并使学生尝试运用实验、归纳等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价值。
教学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准备:学生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砝码(或钩码)、玻璃板、毛巾、几支圆杆铅笔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上课之前,我带了几个小玻璃球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科学研究。但在来学校的路上,小玻璃球变脏了。老师给他们洗干净了。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请出来。(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二)新课学习
1.认识什么叫摩擦
关于摩擦力,你了解多少,你还想知道?你认为怎样能产生摩擦力?请同学自己感受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请同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感受摩擦力,并体会摩擦力是帮助物体运动还是阻碍物体运动?
实验: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我们的手、脚运动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 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位移; 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的哪些现象中存在摩擦的作用?这些摩擦中哪些是有害的?有些是有益的?显然,我们需要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为此,需要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探究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大胆猜想。
实验(图8.3-3):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学生预测。
(2)教师点拨: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请同学们看《信息快递》,注意匀速拉动实验过程中,若要证明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哪些条件应该是相同的?哪些条件是可以变化的?想好以后,如果你需要什么材料,而桌子上没有的,可以由组长上来拿需要的材料。
(3)各组学生分别汇报准备进行的实验方法。
(4)学生以组为单位,安排好每个人的实验分工。(5)学生按照所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6)学生反馈实验现象,并说明原因。
教师总结,并板书。
3.了解摩擦力的存在和应用。
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 例:人走路
a.哪里存在摩擦?
b.想象:如果没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样子?
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例:汽车在冰面上打滑
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b.怎样解决?(撒盐、木屑、煤渣等)
c.轮胎上为什么有纹? 例:滑雪比赛
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
b.怎样减小摩擦力?
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减小摩擦力。
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5.知识的拓展。
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若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吗?介绍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三、小结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
(2)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位移;
(3)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2.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篇二
通过合作学习《绿叶的声音》,掌握本专题所选诗文鉴赏的一般方法。
重点预设:
1.感悟诗歌情感之美;
2.想象诗歌画面之美;
3.通过朗读表达诗歌所蕴涵的美。
一、导入
师:在走进课文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两幅图画。
师:(出示两幅图片——火红的枫叶和热情的白杨树叶)请大家任选两幅图画中的一幅,扣住枫叶和白杨树的特点,为它配上贴切的标题,可以用一个词、一个短语、一句诗、一句话。
生活动1分钟。
师选择两三位同学说答案。
生交流(老师适当鼓励性点评:很有想象力、情商挺高、抓住了叶子颜色之美、发现了叶子的形状特征等)。
师:老师也为两幅画面配了题目,点击(“晓来谁染霜林醉”,“掌声”)。请大家揣摩一下:老师选配的两个标题跟同学们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适当讨论。
师:谢谢大家的理解。老师配的这两个题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除了抓住枫叶和白杨树叶的颜色和形状特征,还附着上了情感和想象,这就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师: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刚才我们从图画中欣赏到了诗情,下面我们一起随诗人青勃去倾听《绿叶的声音》,在诗歌中寻找图画美。
二、过程
(一)初读“叶”之美
师:请大家齐声朗读这首诗。
生齐读。
师:再请大家选择《绿叶的声音》中的一两个片段,仔细揣摩,共同探讨,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生合作后,推荐代表交流朗读,师生共评。
师范读。
(二)感悟“叶”之美
师:课前布置大家预习,请大家交流讨论:从《绿叶的声音》这首诗的不同片段中,你感悟到诗人心中的情了吗?选择一两段说说(请学生写理解片段)。
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点)
师总结:我们从月夜的叶笛里,听出了思念,听出了幽远;从梧桐叶上的诗句里解读出清静或寂寞哀愁;从白杨树的掌声里,听出了生活的激情……这些不就是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美吗?
(三)想像“叶”之美
师: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曾经说过:“诗歌就像图画。”现在请大家自己创造,根据诗句想象画面。
教师结合《绿叶的声音》指导想象方法。
1.咀嚼文字,展开想象
举“白天她捻拨阳光的金丝”的例子,学生先说,老师示范。
2.调动生活、知识积累,展开想象
教师示范“青冢上对于美的思念”这一句由知识积累到想象的过程。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将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用文字描绘出来,完成后小组交流,将小组内写得最好的推荐给大家。
师:刚才,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从情感和想象两个角度去感受“叶”之美。其实,“叶”的情感和想象之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四)再读“叶”之美
生大声激情自由朗读。
师生合作朗读。
师总结:读到这里,大家已经很清楚了,这首诗借助叶的形象,融入自己的情感、发挥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美的感悟。
(点击课件,显示本专题选文共同特征)
本专题其他诗文也都是借助叶的形象,抒发了情感,生发想象,表达了古今中外文学家们心中的美。
(五)合作探究:读出美、感悟美、想象美
古诗《红叶题诗》
围绕话题:
1.读出情感。
2.借“红叶”表达什么情感?
3.根据诗句写一个简短的想象片段。
(六)布置作业
课后多方面收集资料,合作学习本专题其他几篇诗文。
三、结束语
罗丹曾经说:“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希望大家从这普通的叶子里发现更多的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美,学会“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倾听《绿叶的声音》教后记:
《叶》是苏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中的一个专题,这个专题选编了8篇古今中外写叶的诗文,都是用文学的笔法写叶,通过“叶”抒发情感、传达哲思,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生活中“美”的理解和感悟。
笔者希望通过教读其中一首现代诗《绿叶的声音》和一首古体诗《红叶题诗》让学生了解本专题的选文特点,进而掌握学习这一专题的方法。本节课的预期目标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感悟诗歌的情感之美;与自我心灵对话,调动生活积累,想象诗歌画面之美;通过朗读表达诗歌所蕴涵的美。
在整体构思和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理念:
(一)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彰显。在“感悟”和“美读”这两个主题环节中,给出示范,让学生在朗读和理解时有章可循,而不是泛泛而谈导致课堂的无序和低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参与到其中去,倾听学生、激励学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激情。
(二)合作探究
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是课堂教学中的宝贵资源,教者引导组织得当,可以使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激励,摩擦并迸发出耀眼的思维火花。课前预习时,鼓励学生自由组合,组建学习小组;课堂上,围绕各小组组长展开讨论,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调动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积累,真正走进诗歌
诗歌很美,但是理解相对较难。要让学生真正走进诗歌,联系学生的生活、调动积累就显得尤其重要。这节课,主体构思是由画入诗、再由诗到画,紧扣“美”,引导学生去感受、想象、表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较高,联想自己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而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吟咏美读
对诗歌之“美”的感悟,离不开美读。由初读,到范读,到品读,到再读,到合作朗读,笔者希望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升,在读中想象,构成课堂的亮点。从实施看,学生从初读到再读,进步明显,但因为对现场设备和氛围估计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果。
作为一堂观摩课,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落实预期目标,展示教学效果,对教学中的生成效应没有作过多期待,说明笔者对课堂驾驭能力还没有充分的信心,这将是笔者以后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努力的方向。
点评:
关于“叶”的话题,纷繁复杂,《叶》专题选择了古今中外诗文达8篇之多,或抒情、或议论、或叙事,要想在一节课内完成本专题的教学,难度很大。本教案巧妙地选择了突破口——用文艺性笔调扣“叶”写生活中的“美”,发现并利用了文本的最大价值,为学生学习开辟了一条捷径。
从构思看,本教案选择一古一今两首诗歌作引子,教给学生学法,是“授人以渔”之举,并将学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整节课紧扣“叶”之美,激发学生感受、发现、创造生活中的美,是语文学习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教学环节由画入诗、由诗到画,过渡圆润自如;对诗歌的赏析由诵读、到感受、到想象、到创造,符合诗歌解读基本规律,引导学生与作者、与作品、与自己心灵对话。
从学法看,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并保持积极思考,这一点与新课标的精神是吻合的。
从教法看,教师朗读和解读示范,是积极有效的,不流于形式,将教师在课堂引导组织上的主体性充分彰显出来。
3.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篇三
一、坚守公平
1、怎样把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怎样实现或坚守公平)(1)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2)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3)制度保障公平。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2、面对利益冲突,我们怎么做
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3、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怎么做
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4、立法怎样坚守公平
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
5、司法怎样坚守公平
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二、守护正义
6、公民的基本德性 正义感
7、我们的共同心声
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
8、怎样守护正义?
(1)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2)个人守护正义。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3)司法维护正义。
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4)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9、个人守护正义
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10、司法维护正义
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11、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司法
12、司法改革的核心 以司法公正为核心
13、国家怎样实现司法正义,为了实现司法正义,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14、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 公平正义
4.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能力目标:能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质解简单的几何计算、证明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
认知目标:了解梯形的概念及其分类;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腰梯形性质的探索;
难点:梯形中辅助线的添加。
教学课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
教学方法:启发法、
学习方法:讨论法、合作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说出每辆汽车车窗形状(投影)
2、板书课题:5梯形
3、练习: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是梯形?(投影)
4、总结梯形概念:一组对边平行另以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5、指出图形中各部位的名称:上底、下底、腰、高、对角线。(投影)
6、特殊梯形的.分类:(投影)
(二)等腰梯形性质的探究
【探究性质一】
思考:在等腰梯形中,如果将一腰AB沿AD的方向平移到DE的位置,那么所得的△DEC是怎样的三角形?(投影)
猜想:由此你能得到等腰梯形的内角有什么样的性质?(学生操作、讨论、作答)
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求证:∠B=∠C
想一想:等腰梯形ABCD中,∠A与∠D是否相等?为什么?
等腰梯形性质:等腰梯形的同一条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操练】
(1)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B=60o,BC=10cm,AD=4cm,则腰AB=cm。(投影)
(2)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CA平分∠BCD,求证:∠B=2∠E.(投影)
【探究性质二】
如果连接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哪些线段相等?(学生操作、讨论、作答)
如上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AC、BD相交于O,求证:AC=BD。(投影)
等腰梯形性质: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探究性质三】
问题一:延长等腰梯形的两腰,哪些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对称轴呢?(学生操作、作答)
问题二:等腰梯是否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对称轴是什么?(重点讨论)
等腰梯形性质:同以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三)质疑反思、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课教学内容,并提出尚存问题;
5.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篇五
课 型
预习+展示
达标测评:
见课件
拓展提升
8、如图所示,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水在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为 ;若继续加热2min,温度计的示数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温度计周围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小水滴。
学习目标:(投影展示)
1.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蒸发和沸腾统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吸热。 ②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③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① 让学生例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观察并感受汽化和液化现象。 ②经历探究汽化的现象与实质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让学生参与本节课对汽化现象的探究活动,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物理现象。
课堂流程:
预习课:阅读教材10′→组内交流导学案10′→组间交流10→巩固提升10′
展示课:预习交流,发现问题3′→组内互动,探究问题5′→小组获取任务,明确答案2′→交流展示15′→穿插巩固,整理纠错2′→知识拓展5′→达标测评8′
学习内容:
1、观察沸腾现象,归纳总结沸腾的特点。
6.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篇六
教师准备:投影仪,教具:课本“探究”内容;补充材料制成投影片.
学生准备:复习近平行四边形性质;学具:课本“探究”内容.
学法解析
1.认知题后:学习了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定义、性质以后学习本节课内容.
2.知识线索:
3.学习方式:采用动手操作来发现新的知识,通过交流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逆向思索
教师提问:
1.平行四边形定义是什么?如何表示?
2.平行四边形性质是什么?如何概括?
学生活动:思考后举手回答:
回答: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下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回答:2.平行四边形性质从边考虑:(1)对边平行,(2)对边相等,(3)对边平行且相等(“”);从角考虑:对角相等;从对角线考虑: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借助上图直观理解).
教师归纳:(投影显示)
平行四边形【活动方略】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显示课本P96和P97“探究”的问题.用问题牵引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发现、归纳、论证,可以让学生分成4人小组讨论,然后再进行小组汇报,教师同时也拿出教具同学在一起探索.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探究.在活动中发现:
(1)将两长两短的四根细木条(或用硬纸片),用小钉铰合在一起,做成四边形,如果等长的木条成对边,那么无论如何转动这四边形,它的形状都是平行四边形;
(2)若将两根细木条中点用钉子钉合在一起,用像皮筋连接木条的顶点,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两根木条,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7.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篇七
1、学生经历从数到形再由形到数的转化过程,经历探求三个正方形面积间的关系转化为三边数量关系的过程。并从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发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由特殊推测一般的合情推理能力。
2、让学生经历图形分割实验、计算面积的过程,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在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通过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8.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篇八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学习劲头不足,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导致数学基础差,甚至个别学生头脑中无数学思维,问题较严重。因此两极分化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德育因素,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本章主要学习二次根式的概念和应用基本性质,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教学中要学生充分去讨论与思考,归纳与总结,历经知识发展与运用过程中的坎坎坷坷,做到对概念的深刻掌握与运算的熟练进行,对一些要经常运用到的化简要在课堂让就要让学生们掌握,不要寄希望于课外,否则会增加差生的人数。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概念。本章要使学生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同时注重介绍数学文化。本章的重点是勾股定理及其证明,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应用),难点是运用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及其合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掌握各种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判定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相关知识进行证明和计算。本章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本章的教学内容联系比
较紧密,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类似,推理论证的难度也不大,教
学中要注意用“集合”的思想,分清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梳理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 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图
象,确定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本章的重点是 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
和性质。其难点是对 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通过
本章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养成数形结合的思考形式和思考方
法,代数式、方程、函数、图形、直角坐标系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互
相解释、互相补充,对于整个中学数学的学习,愈往后,愈显出其重
要性,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为数形结合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
生的应用意识。这一章的学习对中等与中等偏下的学生有一定的难
度,主要是对知识的理解困难,对知识间的相互转换感到困难。解决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学生多画图、多思考,适当的放慢教学进度。对
知识要达到熟练的转换的程度,并且要求在课堂上掌握这些知识。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本章是在前面学习数据的描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本章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并能运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和离散情况。教学中要合理使用计算器,发挥计算器在处理数据中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重点集中在理解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和体会统计思
想上来。
三、本期教学任务:
通过本期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上,学习分式的概念和性质,掌
握分式的约分和通分;理解 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判定,学会描画 一次
例函数的图象,会求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会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
能分清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掌握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一步理解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
据的集中趋势,会计算极差和方差。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在数学的认识与理解上应该要上一个台阶。在情感与态度上,通过本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
图形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最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
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素质。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
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
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
2、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备好教材,备好学生。精心设计探究问
题,认真讲解,深入分析,做到重点突出,难点透彻。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
乐,享受学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教会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
数学思维能力。
5、搞好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针对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
6、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包括①认真做作业,作业后认真检查;②做的课前预习的习惯;③认真看批改后的作业并
及时更正的习惯;④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⑤在书上作精要笔记的习惯;⑥认真听课的习惯;⑦认真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这样有助
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
足。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
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取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切实解决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惑。
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8、加强课后总结和对学生的课后辅导。认真总结每一堂课的成败得失,深入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耐心辅导存在问题的学
生。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特别对
9.冀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知识点总结 篇九
第一单元
1.be scared of sb./sth./doing sth.恐惧某人/某物/做某事
2.go up 上升,与rise 同义,与go down 或set 相反
3.make a noise 发出声响,吵闹
4.arrive in 到达,表示到达某一城市、国家等大地方时,用介词in;表示到达某一村庄、车站等小地方时,用介词at ;到达的地方用副词表示时,可不用介词。5.not„until„直到„„才„„
6.see sb.doing sth„看见某人正在做某事
7.go cycling 相当于 go to ride a bike ,意思是去骑车。
8.hit sb.on the head 表示“打某人的头”,表示的“打某人的脸”要用hit sb.in the face。
9.turn around 转身 10.fall off 摔下来 11.give sb.a push 推某人一下
12.help sb.do sth.= help sb.with sth.帮助某人做某事
13.get off 从„„下来,通常指下火车、巴士、轮船、飞机等。
14.think about 思考、想起、想到(某人或某事)
15.all day 一整天
16.one by one 一个接一个地,类似有year by year 一年又一年;day by day 一天又一天。
17.hold on 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电话)不挂断”;一个是“抓紧”。18.come down 下来
19.What’s the weather like ?=How is the weather?天气怎么样
20.on the radio 通过收音机
21the same as和..一样。反义短语:be different from 22What’s the date today?今天几号?What day is it today?今天星期几?What’s the temperature? 23.maybe(句首)=perhaps(句首)=may be(句中)24.the difference between...and....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
25.thank you for doing sth.感谢做某事 26.表示建议:let’s do.......;Shall we do.....;How/What about doing...;Why not do...,You ’better do..;Would you please do sth....? 27.Why don’t you do sth.=Why not do sth.为什么不做.....?
28.Would you please(not)/do sth请某人做(不要做)某事好吗?
29.You’d better(not)do sth最好做(不要做)某事好吗?
30.on the playground在操场上
31.This is the+基数词+主语+have/has +p.p这是某人第几次做....32.make a loud noise发出很大声响 33wake up:醒来;wake....up:叫醒
第二单元
1.grow into 长成„„
2.pass sb.sh.= pass sth.to sb.递给某人某物
3.billions of 数十亿的,hundred, thousand, million , billion等词前面有具体数字时,其本身用单数形式,直接修饰名词;表示一个笼统的概念时,这些词用复数形式,而且常与介词of连用修饰名词。
4.look after = take care of 照顾,照料。Look after...well=take good care of仔细照顾
5.be full of 满,充满=be filled with 6.be made of/from由„„制成,be made of 表示在制成的过程中,原材料没有发生质的变化;be made from 表示在制成的过程中,原材料发生质的变化。be made by 被(某人)制造;be made in 在(某地)制造
7.carry away 把„„搬(移)走
8.on the tree=on trees 在树上,指的是树上本身的东西,即长在树上;
in the tree=in trees 也表示在树上,但它所指的是外来的东西,不是树本身的东西。
9.make „into 把„„制成„„
10.half of „„中的一半,当of后面是不可数名词或单数时,谓语用单数,如果half of 后边所接的是可数名词的复数,那么谓语用复数。11.look like 看起来像
12.use „ to do sth.用„„来做„„,其中to do sth.表示目的和用途。
13.put „ outside /on /into„把„„放在„„的外边/上面/里面
14.turn into 变成;turn„into„ 把„„变成„„
15.cover.....with....用....覆盖;be covered with 被覆盖
16.What is....for?....是做什么用的?
17.feed....to sb./sth.把.喂给某人/某物;feed sb.on/with sth.用„喂养 18.in the shade: 20.have nothing to do:无事可做
第三单元
1.play with与„„一起玩;拿„„来玩 2.slow down 慢下来
3.come from = be from 来自
4.all kinds of 各种各样的 ; different kinds of 不同种类的; a kind of 一种 5.protect sb./sth.against/ from sth.保护、保卫某人/某事物不受„„的侵害。6.go extinct 灭绝
7.stop sb.from doing sth.阻止某人做某事(在主动语态中from可以省略,在被动语态中from不可以省略)
8.make friends with 与„„交朋友 9.take photos of „给某人照相 10.wake up 醒来
11.have a good day 玩的愉快
12.play a joke on „开某人的玩笑,戏弄某人;have a joke with sb.与某人一起以某事取笑;make a joke about/of sb./sth.拿某人(某事)开玩笑
13.stand still 一动不动地站着
14.get out of 除外走动;get out of sth./doing sth.逃避(责任或义务),不做份内的事,(使某人)放弃、停止或戒除(习惯等)
15.be famous / well-known for 以„„著名,以„„闻名; be famous as 著名的„„
16.get/be married 结婚,get/be married to sb.和某人结婚
二、词语辨析
1.through ,across穿过
through 指“从里面(中心)穿过”,其含义与in有关,尤指森林、人群等。across 指“从表面通过”,其含义与on有关
2.nearly , almost 几乎,差不多
almost 表达的程度比nearly更接近一些。
nearly不能用于修饰否定词,但可被not修饰。3.above , over 在„„上方
above 是介词,表“在„„上方”,“比„„还高”,与below相反。
over 也有“在„„上方”的意思,但是它着重指正上方,或盖在上面的意思,而above 并不强调在正上方
第四单元
1.look into 研究,调查
2.do an experiment 做一个试验
3.fill/cover with用„„把„„装满/盖住;fill in 填上
4.upside down 向下翻转过来 5.right side up 正面朝上 6.turn over 使„„翻转
7.in front of 在„„前面(在范围外);in the front of 在„„前面(在范围内)8.on top of 在顶端
9.take sth.off sth.使某物离开或脱离(一表面或边缘);take off(指飞机等)起飞,匆忙离去;take sth.off(从身上)除掉、脱下(衣物等)10.be ready for 准备 11.take away 取走
12.be surprised(at)使惊奇 to one’s surprise令某人惊奇的是, in surprise 13.a spoonful of 一匙
14.dissolve in 溶化,溶解 15.half full of „一半 16.use up 用光,用完
17.adj+enough to do sth.足够„„做某事
二、辨析
1.find , look for , hunt 找
find 强调找的结果,意为“找到” look for 强调动作过程,“寻找”
hunt, hunt for sb.sth.意思寻找,寻找某人某物,与look for 同义。
第五单元
1.go to...on foot=walk to...:步行去...2.Of course.=Sure.=Certainly:当然!3.take a ship:坐轮船
4.a new type of :一种新型的...5.high-speed trains:高速列车 6.in large numbers:大量的 7.had better+动词原形:最好...否定:had better not+动原
8.in a hurry:匆忙与hurry to do sth 9.make presentation:发言;演讲 10.glue sth onto...:把某物粘到...上 11.at the front of:在...前面(强调平面空间)in the front of强调立体空间。12.get+形容词=be+形容词:变得...13.in the future:在将来
14.send sb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place:把某人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
15.learn about:学习关于...think about:思考;考虑
16.present sth to:向...展示某物
第六单元 1.connect to:连接到...2.hear from sb=get/receive/have a letter from sb.收到某人的来信,hear of 听说 3.in small groups:在小群体中 4.in a short time:在短时间内
5.thousands of:数以千计的 hundreds of:数以百计的
6.answer the phone:接电话
7.right now=at once:立刻;马上;现在 8.take a message for sb:给某人留口信 9.wait a moment:等一下
10.chat on the Internet:网上聊天 11.millions of:成千上万的
12.get/buy sth for sb:为某人买某物 13.fail to do sth:,(未能做某事)fail in dong sth, 做某事失败succeed in doing sth,做某事成功
14.feel like doing sth.=want to do sth:=would like to do sth.想要做某事
第七单元 1.be abroad:在国外 go abroad:出国 2.pen pal:笔友
3.travel around the world:环游世界 4.four main oceans:四大洋 5.give a report:作报告 6.at the end=finally:最后 7.keep doing sth:一直做某事 8.look up:查找
第八单元
1.pick up:捡起 2.clean up:清理
3.finish doing sth:做完某事 4.throw away:扔掉;乱丢
5.reusable bags:可重复使用的袋子 6.give prizes:颁奖
7.leaking toilet:卫生间渗漏 8.make into:制作成 9.worry about:担心
10.try not to do:试着不要做
11.make the most pollution:造成最大的污染
12.make less pollution:减少污染 13.the next day:第二天 14.take a walk:散步 15.sort into:分类成
10.新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篇十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
1.时间:1978年12月
2.地点:北京
3.主要内容: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4.伟大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从此我国走上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对内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包产到户”):
(1)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率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即家庭承包责任制);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 ,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不能占有和买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好处(包产到户的意义):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农村也开始富裕起来。
u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四次调整
时间
名称
内容
评价
1950-1952年底
土地改革
把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①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了人民政权。
1953-1956年底
对农业改造
建立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建立起农村公有化体制,推动了农业发展。
1958-1978
人民公社
建立“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
极大的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1979-今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基础上,把集体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户使用。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农村也开始富裕起来
u 从中国农村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1.以改革促发展;
2.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3.经济体制改革要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1)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实行公司制、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对外开放:
1.根本目的: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创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窗口)5个:1980年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设海南省(最大的经济特区);
3.沿海开放城市14个:1984年开放;
4.沿海经济开放区4个:(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
5.上海浦东新区:1990年开放;
6.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7.对外开放的好处(经济特区的作用):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成就:
1.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八二宪法),是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
2.此后,人大先后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11.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教案 篇十一
01、在直角△ABC中,斜边AB=2,则AB2+BC2+CA2=.
0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为1:2:3,它的边为4cm,则最小边为cm.
0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为4cm,9cm,则它的周长为cm.
04、一块正方形土地的面积为800m2,则它的对角线长为m.
05、△ABC的三边长分别是15、36、39,这个△ABC是三角形.
06、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比为5:12:13,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07、三边之比为3:4:5的三角形的面积为24cm2,则它的周长为cm.
08、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cm,底边长为12cm,则其底边上的高为cm.
09、△ABC中∠C=900,∠B=300,b=2cm,则c=cm.
10、如图,AB=AC=10cm,AD⊥BC,∠B=300,则BD2=.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1、是勾股数的是.
A4,5,6B5,7,12C12,13,15D21,28,35
12、在长为3,4,5,12,13的线段中任意取三条可构成个直角三角形.
A0B1C2D3
13、两条直角边为6cm,8cm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高为cm.
A1.2B2.4C3.6D4.8
1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比一条直角边多2cm,另一条直角边为6cm,则斜边的长为cm.
A、4,B、8C、10D、12
15、如图,AB=AC=10cm,CD⊥AB,∠B=150,则CD=cm.
A、2.5B、5C、10D、20
三、解答题(共50分):
16、一块长方形土地ABCD的长为28m,宽为21m,小明站在长方形的一个顶点A上,他要走到对面的另
一个顶点C上拣一只羽毛球,他至少要走多少米?(8分)
17、在正方体的一个顶点A处有一只蚂蚁,现在要向顶点B处爬行,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3cm,BC=1cm,
则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8分)
18、有一块四边形草坪,∠B=∠D=900,AB=24m,BC=7m,CD=15m,求草坪面积.(8分)
19、小明想知道学校的旗杆有多高,他发现旗杆顶上的绳子BD垂到地面还多CD=1米,当他把绳子的
下端D拉开5米到后,发现下端D刚好接触地面A.你能帮他把旗杆的高度求出来吗?(10分)
20、圆柱高8cm,底面半径2cm,一只蚂蚁从点A爬到点B处吃食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3)(8分)
21、小琳家的楼梯有若干级梯子。她测得楼梯的水平宽度AC=4米,楼梯的斜面长度AB=5米,现在
她家要在楼梯面上铺设红地毯。若准备购买的地毯的单价为20元/米,则她家至少应准备多少钱?
(10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推荐阅读:
2024年春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单词表(含音标)08-1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导读知识要点08-1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主要考点知识归纳08-13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二、三知识点总结07-23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10-13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重点图表解读09-28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弹力教案09-10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06-17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07-27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二力平衡教学反思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