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服务论文

2024-09-24

农民服务论文(精选15篇)

1.农民服务论文 篇一

扎根沃土,服务农民

头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高级农艺师 刘洪录

刘洪录,男,1973年4月出生,1996年7月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1996年4月到头林镇兴林村实习指导水稻生产,并留到头林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历任头林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员、站长,头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主任。2004年9月晋升为农艺师,2009年9月晋升为高级农艺师。自到头林镇工作以来,他热爱本职工作,勤奋好学,努力钻研业务,踏实肯干,善于调查研究,在总结积累生产经验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他从事农技推广及农民培训工作,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深入田间”、“下到农户”,时刻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分节假日,扎扎实实工作。常年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为头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履行了一名农业技术人员的义务,从他身上集中体现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打铁先炼自身硬”,始终坚持一种旺盛的学习态度。他学风扎实,坚持一贯,融会贯通。在工作过程中,他报考了中国农科院硕士学位研究生班,并顺利通过国家考试,现在每年农闲时间他都有两个月时间到中国农科院黑龙江分院学习植物保护领域知识,并正在进行植保相关课题论文研究。他每年多次参加了省、佳市、我市举办的各种农业

技术培训班,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业务水平,通过学习和实践使他的工作能力不断提高。正是这种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使他不但成为高级农艺师,而且,也是通过这种学习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保证各项农业新技术、新机具、新产品等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切实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益。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以大农业的思维统筹兼顾,为全镇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农业和农村工作是复杂的,在整体工作的运筹上,他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市的总体精神,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用市场经济的思维来构筑大农业的框架。一是围绕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在种植业上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保证的目标,使头林镇种植结构日趋合理,至2011年,头林镇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水稻面积达到8万亩,大幅度提高了全镇粮食单产和总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种粮效益。二是通过发展质量效益农业,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针对头林农业仍是弱质农业这一客观实际,他在农业农村工作中重点强调质量效益,深化种子革命,提高农产品优质率;促进订单农业发展,降低市场风险,保证农民的利益。同时还配合领导,积极协调各部门,抓好全镇各项农业生产工作,参与起草头林镇十二五发展规划,迎接省、市农业生产各项检查、调研、汇报,并及时完成上报

省、市农情调查等项工作,对全镇农业工作付出应有的力量。

“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全镇农民的整体素质

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上,他在四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狠抓科技培训,为头林镇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在科技培训中,参与制定科普之冬实施方案,采取乡镇办班与村屯巡回演讲相结合,播放技术录像与现场指导相结合。每年冬季开始,针对农民的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地把实用技术送到农民的手中,常年下乡到村、户、地头,年办培训班50期以上,每年培训农民1210人次,每年接待农业技术咨询5000多人次。二是亲自试验、示范,做农民致富增收的领路人。“农业的发展在于科技”,为了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坚持不懈地从事着农业科技的引进、试验、示范、培训和推广。任农艺师以来,主持完成了试验项目44项,示范项目29项,推广项目109项,培训农民7.5万余人次,年累计推广新技术面积10万亩以上,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试验、示范、推广任务。先后推广了大豆小垄密植技术,大垄玉米立体通透栽培技术,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全方位深松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等,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给农民讲解农业实用技术,为农民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深受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的欢迎。同时,在工作中自己给自己定目标、找课题,各种新品种、新肥料、新

农药的试验每年都有针对性的去做,经过多年的积累,他掌握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技能,解决了很多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取得了农民的信任。三是以科技示范园区为载体,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在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上,他始终强调: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而且要高度适用,真正使示范园区成为农业新技术的展示田,成为培训农民的田间课堂,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头林镇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结合全镇农业科技普及专项推进富有成效,保证了农业新技术在全镇的推广普及。四是成立农业新技术推广协会,全方位为农民提供服务。在2005年根据头林镇农业发展的需要,结合自己多年来工作中建立起来的技术网络,组建了农业新技术推广协会,会员由农民科技示范户和各项产业的专业户组成,现共有会员58人,分布于全镇20个村屯,里面有14人是现在各村的科普宣传员。农业新技术推广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农业新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提高会员科技素质放在首位,举办了多期的专项培训班,请专家来讲课,提高会员的技术水平,通过培训教给会员干、建立示范基地做给农民看,使农业新技术快速得到推广普及,帮助农民科学种田,取得了非常好的推广效果。为头林镇农业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增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工作业绩突出,自2001年至今,他连续

多年在全市农村工作会上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农业农村工作先进个人,市委宣传部授予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市科协授予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市农委评为农业推广系统先进个人,头林镇党委授予“农业科技服务标兵”称号等荣誉。取得了省、市级多项科技成果和发表了多篇有价值的农业科技论文。

2012头林镇党委 年3月20日

2.农民服务论文 篇二

一、失地农民档案管理现状

1.一些档案处于无序管理或失管状态。失地农民档案多形成于社区、街道、乡镇职能部门, 由于失地农民这个群体还未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这些单位往往只重视以往常规文书资料的整理归档, 而忽视对失地农民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各级档案部门对失地农民相关档案的归档要求比较松散, 工作随意性较大。有的单位随意借阅, 不履行借阅手续, 遗失现象较为严重。

2.档案管理分散, 利用困难。由于失地农民档案涉及面广, 形成主体多且复杂, 要求不统一, 致使档案资源分散保存于不同的部门, 形成了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2]148。失地农民查阅利用这些档案很不方便。如房产地产档案、各类社保档案、户口迁移档案、土地承包档案等都由各形成部门自我保管、比较分散, 而失地农民又往往直接到档案馆查阅利用档案, 结果难以查到所需档案, 这不仅给查阅带来了不便, 更重要的是使查档者心中充满疑惑, 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3.未能实现电子化管理, 档案共享程度低。由于各社区、街道、乡镇没有档案电子化管理系统, 有的乡镇虽然采用了电子化管理, 但使用的档案软件功能落后, 全文扫描及挂接无法开展, 影响了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失地农民每每需要利用档案, 都要到乡镇、县城甚至是地市去查阅, 很不方便。

4.档案管理人员有限, 档案场馆不足。有些档案管理人员一人负责多项工作, 还有些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不明, 流动性较大。一些乡镇档案室包括一些县级档案馆面积狭小, 对于失地农民的相关档案, 认为不重要, 就压缩、再压缩, 有的甚至是不保留了。

二、加强失地农民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1.加强宣传与引导, 提高对失地农民档案的重视程度。各级档案部门作为档案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 应服务于政府工作大局。失地农民档案作为档案工作的新领域, 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积极推动档案工作服务于失地农民、服务社会。要为推进失地农民档案工作创造好的舆论环境, 通过档案专业报刊、网站、信息和简报等宣传途径, 提升相关人员对失地农民档案的重视, 意识到档案对失地农民在住房、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抓好源头, 建立健全失地农民档案管理体系。从形成档案单位的建档工作抓起, 加强和规范各乡镇街道、社区档案室建设, 给予相关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性的指导, 为其编制恰当的检索工具, 切实做好失地农民相关信息材料的收集、整理, 确保归档的齐全完整。要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相关文书档案、土地流转等表册、各类协议、个人及家庭档案、低保户档案、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档案、失地农民就业档案、住房档案等档案信息。同时, 密切关注失地农民工作的热点, 具体工作开展到哪里, 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3.规范标准, 树立典型, 全面推进档案工作。各地市、县档案局要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指导和规范相关部门制定失地农民档案归档范围、分类大纲和保管期限等相关的业务标准, 规范失地农民档案管理的归属与流向, 以健全档案监管长效机制[2]148。要定期通报失地农民档案工作情况, 总结推广各地一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 树立典型, 进而发挥典型的榜样和示范带动作用, 以全面推进档案工作。

4.统筹安排, 整合资源, 形成“大档案”格局。失地农民档案的种类多, 涉及面较广, 这些档案资源分散保存于各职能部门, 既不便于失地农民利用, 又不便于统一管理。因此, 各地市、县档案局要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公安部门、教育部门等档案形成部门做好协调工作, 对形成的各种档案实行统一管理, 优化档案结构。各职能部门形成的失地农民相关档案在本部门保存一定的期限后, 应依法向地市、县档案馆移交, 形成“大档案”格局。

5.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加工, 搭建档案网络利用平台。各档案形成单位要树立主动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意识, 在收集整理失地农民档案信息的基础上, 对关系失地农民切身利益的档案信息要进行深度加工, 对一些重大专题要开展专题编研工作。例如对失地农民就业创业、失地农民子女教育、养老医疗保障等信息, 建立一批直接服务公众的重要专题数据库和档案编研产品。加工编写此类档案信息, 语言要通俗易懂, 简洁明了, 以使文化水平较低的失地农民能够理解这些信息。对于应该公开的档案信息, 如涉及失地农民利益的政策性、法规性文件, 及时向社会公开, 使失地农民尽早获知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各地市、县政府部门应将失地农民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列入市县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 在全市、县建立互联互通的档案数据库网络体系, 搭建档案信息网络查询利用平台。专题数据库要实行动态管理, 及时反映相关情况, 满足失地农民快速查档、利用的需求, 最大化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6.加大档案管理资金投入, 保障档案工作需要。各地市、县政府要加大档案工作的财力投入, 改善档案专业人员不够、档案场馆不足的现状, 保证计算机、复印机、扫描仪、刻录机、数码相机等硬件设施的使用。同时, 给予档案现代化管理、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开发利用等方面的财力支持。

总之, 各档案形成部门要注重失地农民档案的收集整理, 各地市、县档案局要规范失地农民档案管理的归属与流向, 使失地农民档案工作进入可持续化发展轨道。同时, 整合失地农民档案信息资源, 建立档案查阅利用网络平台, 提高档案的查阅利用效率, 使失地农民档案真正取信于民, 为民所用。

参考文献

[1]张军, 梁军.民生档案的作用与管理研究[J].兰台世界, 2008 (23) .

3.搞好农机服务 促进农民致富 篇三

近年来,郸城县金鑫农机公司在经理王殿金的带领下,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为农民办实事、好事,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完善区域服务,努力拓宽服务渠道,积极创建一流服务环境,打造一流服务品牌,为保障农业发展、粮食丰产、农民致富做贡献。

广泛宣传。郸城县金鑫农机公司积极宣传农机工作的重要性,宣传农机企业为民服务的理念和服务水平;为切实提高驾驶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公司组织了“农机安全生产服务队”,并深入到各乡镇进行广泛宣传。

组织服务。成立农业生产服务中心,实行全年服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农业机械维修方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农机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公开服务电话、服务人员名单,把服务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个环节,渗透到各个领域,延伸到细枝末节,包括机具修理、配件供应等各个方面,切实做到样样事情有服务,随时随地有服务。

修供服务。建立修供服务点,以增加修供服务辐射广度,提高修供快速反映能力。开展维修服务到地头、送件下乡到机手的活动,做到昼夜值班,随叫随到。同时,要求各维修供应点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备足备齐货源,以确保农机安全生产无故障。

信息服务。精心印制三农服务手册,免费发放到县、乡、村农机干部,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实现了服务信息共享和服务资源高效利用。进一步发挥手机短信服务及时快捷功能,及时发布农业作业信息,用以指导生产。

跟踪服务。实行项目补贴机具全程跟踪服务,组织技术人员协同厂家“三包”维修服务人员一起下乡,了解机具作业情况,及时搞好维修服务,以确保农机作业顺利开展。

安全服务。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乡村道路及农村作业场所,开展农机安全检查,重点整治黑车非驾、酒后驾驶、脱检漏审等严重违章行为,消除全县农机生产不安定因素,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4.关爱农民工子女服务活动总结 篇四

三拨子中学团总支

按照团共青团青龙满族自治县委员会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的要求,我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认真研究,及时部署,迅速行动,积极组织开展“志愿者爱心关注农民工子女行动”,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了爱心关注农民工子女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志愿者积极参加,活动内容丰富 按照团委下发关于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精神,我校根据团县委文件要求,我校高度重视,校领导亲自布置安排,团委积极组织。全校志愿者以实际行动响应,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成立多支以爱心帮扶农民工子女为主题的服务队,利用学生空闲时间,定期开展关注农民工子女活动。按照团组织文件要求,确定丰富的活动内容。

1.学业辅导。组织青年志愿者在课余时间对农民工子女进行学习和功课辅导,举办音乐、美术、文化、体育等活动,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2.亲情陪伴。组织青年志愿者陪同农民工子女做游戏、聊天交流等,和他们交朋友、做伙伴,倾听他们的诉说、心声和愿望,帮助他们与父母进行电话、视频等沟通,促进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健全的人格。3.爱心捐赠。在活动过程中,志愿者自己集资购买了一些图书、玩具、文体用品、生活用品等,给他们带来志愿者的自己准备的小礼物,为农民工子女更好的学习、生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志愿服务活动。

(一)广泛开展农民工子女帮扶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校共成立十余支以爱心帮扶农民工子女为主题的服务队,以各种形式开展关爱活动。我校成立了“心手相牵、快乐成长”志愿服务队,2011年2月22日上午,志愿者在团书记王建伟和少先大队辅导员龚志国的组织领导下,将我校125位农民工子女们相互交流,气氛相当融洽。活动最后队员们向孩子们赠送纪念品,送上祝福,并合影留念。短短的时间,彼此间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随后一周的时间里,服务队员对农民工子女进行义务支教,并与他们达成协议,服务队员将利用周末时间继续关农民工子女。

其次,服务队员与农民工子女结对子,二帮一对他们开展义务支教,同时对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咨询活动,并且志愿者们带来自己编排的文艺节目,他们欢聚一堂,共度一个愉快的时光。

随后志愿者们对自己的帮扶对象进行单独接触,通过活动志愿者们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感受到了大哥哥、大姐姐带给他们家的温暖集体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将继续对农民工子女开展支教等系列活动。

(二)我校利用青春之声等形式组织志愿者开展爱心关注农民工子女系列活动,本次活动共包括三个活动层面,首先,志愿者联系农民工子女学校,与农民工子女开展一对一支教活动,在学习上提供帮助,二是利用双方闲暇时间,进一步和他们进行接触和交流,和他们聊天,带他们做游戏,通过户外活动给农民工子女带来欢乐,扫除他们因父母不在身边带来的烦恼。三是志愿者自己精心组织一台 “心手相牵,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晚会。晚会以志愿者的手语节目《感恩的心》拉开帷幕。晚会期间,以视频的形式把志愿者帮扶农民工子女的感人瞬间展示给大家,同时向参加此晚会的二十几名留守儿童学生代表送出了爱心书包和文具。晚会在一曲《明天会跟好》中结束。本场晚会,以心手相牵、快乐成长为主题,希望晚会能让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感到一些爱心与关注,祝愿他们度过快乐的童年,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三)活动期间,为展现志愿者风采,弘扬志愿者精神,在校团委及少先队组织的支持下,我校学生会举办了“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爱心传,递之旅”爱心支教活动。活动期间,志愿者认真为小朋友辅导功课,帮助小朋友解决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志愿者们通过教小朋友各种小游戏,丰富了小朋友们的课间生活,增进了志愿者与小朋友的感情。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与小朋友们拍照留念,并向小朋友们赠送了精美礼物。

三、下一步重点开展工作。

一是针对当前农民工子女缺乏课外阅读书籍,我们组织志愿者开展爱心捐献课外书籍,建立志愿者书屋,定期带领农民工子女进校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农民工子女学会读书,乐于读书,以书为友,健康成长。

二是积极探索社会资源资助,进一步加大开展爱心关注农民工子女活动的资金投入,切实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多的帮助。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我校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的总结宣传工作,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新的活动方式和途径。树立典型,及时宣传在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扩大影响力。

通过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拓宽了学生志愿者奉献社会的渠道,展现了他们的良好的精神风貌,有助于树立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更能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最后我们相信,只要大家能够奉献自己的点滴爱心,一定可以让爱的溪流汇成海洋,我们会将爱的阳光继续播撒,将快乐带给更多的留守儿童,让爱的接力棒永远传递。

共青团奉节县委关爱农民工子活动总结

为贯彻落实团中央《关于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中青发„2010‟5号)、《关于在六一期间集中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中青办发„2010‟31号)精神,结合团市委《关于实施“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渝青发(2010)29号)要求,推动这项行动深入发展,团县委在2010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集中开展以“心手相牵、快乐成长”为主题的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层层落实

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启动以来,团县委高度重视,立即部署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团县委组织的志愿者与49位农民工子女结成对子,“青年文明号”、“五四红旗团支部”、“五四红旗团委”与农民工子女的结对总数达到38对,在全县基本形成了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宣传效应。帮助了部分条件特别困难的农民工子女,特别是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让农民工子女感受到社会的关爱,让他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节日。

二、活动开展情况 1、5月5日,团县委工作人员一行7人,在团县委书记韩璐璘的带领下来到对口支援的石岗乡,慰问农民工子女,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通过游戏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进行一些简单的心里辅导。团县委书记、副书记、办公室主任当场与3位农民工子女结成对子,填写了结对卡。2、5月10日,团县委副书记李广兵带领40多名大学生村官,带着书籍和文具来到奉节县特殊教育学校,慰问那里的残疾农民工子女。通过校长了解到这里大部分学生都是农民工子女,家庭条件很差,但是他们学习很认真,积极向上。随后志愿者通过写的方式和这些残疾农民工子女进行交流,了解了这个特殊群体的学习和生活情况。3、5月15日,青龙小学校长接到北京爱心人士马先生打来的捐赠电话,愿意为青龙中学农民工子女捐赠乒乓球台,丰富农民工子女的课余文化生活。4、6月1日,团县委书记韩璐璘参加了香山小学的“六一”庆祝活动,在观看完表演后,韩书记与学校领导一起为50位农民工子女发放新衣服和文具,表达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希望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能过一个快乐的节日。

三、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活动的思考

农民工子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爱农民工子女群体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繁杂的系统工程。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后备军,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立足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情感关爱、学习帮教、法律援助等系列主题活动,使每一位农民工子女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一)加强力量整合,努力形成关爱农民工子女的社会工作格局。一是要继续加强社会各方力量的整合。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向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事业单位集体和个人推介关爱农民工子女的相关志愿服务项目,让更多的爱心士参与到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中来,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良好氛围,将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打造成共青团组织、志愿者组织的工作品牌。二是要继续加强志愿服务力量的整合。发挥“志愿家长”的作用,加强日常联系,逐步增加农民工子女的“家庭体验”活动。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与农村留守儿童“大手拉小手”活动,给农民工子女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二)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增强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的实际成效。一是要丰富活动形式。要进一步开动脑筋,创新思路,结合本地实际,设计丰富多彩、趣味性强的集体活动,帮助农民工子女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二是要拓展活动内容。要更加关注农民工子女学习问题,通过“爱心家教”等形式,帮助农民工子女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更加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开展形式更加多样的“手拉手”活动,让农民工子女经常参与各种互动交流,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三是要注重活动效果。要更加关注农民工子女自身的需求,注意倾听他们的心声和愿望,开展更加人性化、更有针对性的活动。要注重发挥农民工子女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展“自理、自学、自律、自护、自强”等学习实践、树立先进典型等形式,引导他们积极向上,自立自强。

(三)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健全关爱农民工子女的保障机制。必要的物质保障是实施关爱农民工子女工程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团县委要把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作为全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各学校、乡镇安排专门的经费用于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对农民工子女开展活动的场地、经费、人员给予必要的保证,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提供好的教育教学条件,从根本上减轻广大农民工的负担,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经费来源问题。

5.帮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记录 篇五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社区志愿者为农民工排忧解难,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活动地点:

参加人员:

图片资料:

动作结:今后要多为农民工排忧解难,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关爱,让 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此活动受到了农民工朋友们的广泛好评。

浦东新区金桥出口加工区14-2地块通用厂房新建项目

志愿服务工作站管理制度

第一条:公开招募制度

1、招募。服务站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招募志愿者,凡年龄在18周岁以上,有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均可报名成为志愿者。

2、招募方式。组织招募:通过组织系统动员、发动群众,以个人或集体的名义报名应招。

第二条:登记制度

服务站负责对求助的群众和报名参加志愿者服务志愿者实行书面登记制度。

第三条:档案管理制度

1、建立志愿者档案,掌握志愿者的基本情况、服务特长及志愿服务意向。

2、建立服务对象档案,主要是农民工、困难家庭等基本情况,掌握服务要求。

3、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及志愿者的服务意向,建立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联系网络,使每一项活动做到服务对象明确,服务人员稳定,服务项目具体,任务量化,责任到人。

4、建立志愿者服务档案,对志愿者开展服务的具体情况进行记录。

第四条:培训制度

1服务站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各项理论和技能培训,包括志愿者的基本概念、志愿者活动的发展情况、志愿服务的宗旨、信念、志愿服务的有关规定等,不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水平。

2、服务站定期邀请党政领导、志愿者、服务对象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第五条:监察检查制度

1、组织领导和协调各志愿者服务队及志愿者完成组织和上级志愿者协会统一部署的任务。

2、通过跟踪服务、信息反馈等形式,监察检查青年志愿者服务情况并记入服务档案。

第六条:评比奖励制度

1服务站领导小组为评比奖惩活动的具体组织和决者。

2、建立以“小时”为依据的普通表彰与以“小时”加“突出事迹”为依据的重点表彰相结合的表彰激励机制。

3、采取走访服务对象、自评和领导小组总评相结合的考核方式.4、志愿者服务站把志愿者参加活动的时间和业绩记录情况作为评价与表彰的依据。评比奖惩要有志愿者的书面小结。

5、志愿者有违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

6、志愿者认为评比奖惩决定依据不足的,可向领导小组提出申诉,领导小组对申诉要求进行复议,复议结果需记录在案。

7、评比奖惩活动举行一次。

第七条:例会制度

1、志愿者服务站每月召开1次例会,各成员单位每月第一周周五上午9:00点到服务站开会。例会期间实行书面汇报制度。

2、服务站例会内容为总结交流上阶段工作,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

3、各单位在每次例会前,要对各自下一步的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和思考,把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提到会上讨论。

4、例会不得缺席,有事须提前请假。

5、服务站例会视情况可到各建站单位召开,由所在单位重点介绍情况,其它单位吸取经验,提出建议。

第八条:服务证制度

1、志愿者上岗服务必须佩带“志愿者服务证”,携带“便民服务记录本”;

2、在提供服务时,须如实填写服务记录,并由服务对象确认;

3、“便民服务记录本”记满后,交由服务站留存,重新领取新的记录本;

4、志愿者退出服务站,应缴回服务证和记录本,不得私自留存;

5、“志愿者服务证”系证明志愿者身份之用,不得涂改或转

第八条:服务证制度

1、志愿者上岗服务必须佩带“志愿者服务证”,携带“便民服务记录本”;

2、在提供服务时,须如实填写服务记录,并由服务对象确认;

3、“便民服务记录本”记满后,交由服务站留存,重新领取新的记录本;

4、志愿者退出服务站,应缴回服务证和记录本,不得私自留存;

5、“志愿者服务证”系证明志愿者身份之用,不得涂改或转借他人;

2014年8月29日

百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6.农民与服务生的哲理故事 篇六

牛老生是地道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国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牛老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这让他感到新奇不已的同时,也给他惹了些麻烦。

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Good morning Sir!”牛老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会问:“请问您贵姓?”

于是牛老生大声回答道:“我叫牛老生!”

如是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Good morning Sir!”而牛老生亦大声回道:“我叫牛老生!”

但他非常的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他又记不住,烦死了。终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Good morning Sir!”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牛老生顿时感到丢脸极了。随后牛老生开始反复练习“Good morning Sir!”这个词,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

又一天的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牛老生就大声叫道:“Good morning Sir!”

与此同时,服务生回答的是:“我是牛老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在交际博弈中,常常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较量。不是你影响他,就是他影响你。

7.农民工金融服务面临“四少” 篇七

一是针对农民工的金融知识宣传少。农民工期盼了解更多的金融知识, 一部分农民工对汇兑业务中单证的正确填写, 存、贷款的利息计算, 假币辨别以及申贷流程等金融基本常识急于了解和掌握。另外, 随着农民工收入不断增长, 投资理财意识和消费观念正逐步增强, 迫切需求相关知识。而由于农民工文化知识水平不高、流动性强、信息来源少, 很少有机会参加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另外, 还缺乏专门针对农民工金融知识需求的宣传培训, 导致其金融知识匮乏, 无法有效享受现代金融服务提供的便利。

二是针对农民工的银行信贷产品少。总体来看, 农民工打工前期的生活费、路费、房租费, 打工地的创业、消费资金需求以及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融资需求是农民工贷款需求较为旺盛的三个阶段, 但目前其贷款资金满足程度并不高。其中, 全国返乡农民工贷款满足率仅约为55%。以丽江市为例, 针对农民工的信贷产品只有“贷免扶补”中的农民工创业小额担保贷款, 且存在贷款额度小、还款期限短、贷款程序复杂等缺陷。农民工贷款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 劳务输出地金融机构认为其自有资产变现能力差、农民工流动性强, 资金流向不易监控。第二, 劳务输入地金融机构则基于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非本地户口、接受培训少、信用度低等原因而拒绝放贷。第三, 农民工信贷供给本来就不足, 加之贷款利率普遍较高、条件严格、流程繁琐, 使农民工望而怯步。

三是农民工投保少。大部分农民工从事的是劳动时间长、危险系数高的工作, 这样的性质决定了其人身安全及健康需要周全的保障。但由于大部分农民工本身收入不高、参保意识薄弱、用人单位不为他们购买保险、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等原因, 农民工参保率低的现状令人担忧。以丽江市为例, 2010年末, 9万农民工中, 参加工伤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人数仅占22%、20%、2.4%。

8.农民服务论文 篇八

关键词:城乡统筹;公共服务;基本生存服务体系;农民;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2)10-0137-04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并且再次强调城乡统筹的重要性。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变农村公共服务薄弱的现状,进而改善农村基本生存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1]。基本生存服务体系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农民基本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民教育在响应政策文件的同时,“催化”城乡基本生存服务建设统筹工作由量变到质变。因此,要充分发挥农民教育的推动作用,引领统筹城乡基本生存服务体系建设顺利进行。

1 基本生存服务体系是构建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自身改革的要求,构建全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已成为当今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战略任务。城乡统筹就是要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根据政府提供服务的性质和类型,可以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分为四个部分:基本生存服务、基本环境服务、公众发展服务、基本安全服务。基本生存服务体系是公共服务体系中独立的子系统,以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为目的。基本生存服务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是政府调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制度性手段和机制。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高低和政府建设的能力大小决定了基本生存服务的范围。

生存是发展的前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首先要满足食物、水和住房等生理需求,然后才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基本生存服务子系统是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其他三个子系统得以确立的前提和基础。实现城乡统筹基本生存服务体系建设,基础在城乡经济统筹,关键在城乡人才统筹,重点在对农民的教育[2]。农民教育可以为城乡基本生存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与智力支持;可以用文化引领实践,培养公民和谐理念,传播和谐文化。农民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在农民教育的辅助作用下,城乡基本生存服务体系通过救灾济贫和扶贫帮困等措施来缓解最困难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减轻城乡尤其是农村家庭经济负担和压力,满足城乡社会运行与发展的需要,促進社会公平,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顺利进行。2 基本生存服务体系建设对农民教育提出的要求 生存是发展的奠基石,城乡居民谋生需要了解就业信息,参加就业培训,才能具有就业技能;在岗工作需要“五险一金”作为保障,通过共享城乡社会福利,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全力投入工作;下岗失业需要及时获得社会救助,才能体现社会的人文关怀,再次争取就业机会。基本生存服务体系建设的准就业、就业、失业整个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对农民教育提出了要求。

2.1 统筹城乡就业服务要求加大新型农民就业培训

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是《就业促进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由就业(人才)服务管理、公共职业介绍(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人才市场)、公共就业培训、基层平台等四个部分构成,其中公共就业培训与农民教育直接相关。由于当前城乡就业政策仍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劳动者在获得就业机会、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待遇、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享受就业和创业培训等服务方面不均等,这些现象均影响了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整体推进。城乡统筹对农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加大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

目前,按照《就业促进法》对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要以促进公平就业、稳定就业和充分就业为目标,全面建立以人本服务为核心,以公共就业(人才)管理机构为主导,以人力资源市场和人才市场等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就业培训机构等工作机构为依托,以乡镇以及村级基层平台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训队伍、服务队伍为重点,以分层培训、针对性服务为特点,形成管理一体、分工有序、上下连贯、城乡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通过整合资源、健全体系、完善制度、优化服务,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在城乡就业人力资源培训中的作用,提高农民素质并使其更好地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

2.2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要求提高农民践行政策的意识

社会保障是城乡基本生存服务的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的”。这种服务就是国家赋予公民的社会保障。所谓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国家财力主要投向了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并且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五险一金”保障制度与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医疗、住房、养老、工伤等基本公共服务,城市户籍的居民生活、生产就有了较好的保障。

但是,农村目前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薄弱,广大农民缺乏基本医疗保障,农民看不起病、因病致残、因病返贫的问题在贫困地区十分突出。这几年在推进城乡统筹的进程中,开始在农村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但有不少农民对此不完全理解,支持力度还有待提高,这就对农民教育提出了正确理解并认识国家政策的要求。与此同时,大量农民工在涌入城市就业时,对单位有义务为其购买“五险一金”(“五险”是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的执行方式不甚理解,加之有一大批流动就业的农民工不愿意购买社会保险或者购买之后又退保的现象频频发生,致使农民工自身的权益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这也对农民教育培训提出了客观要求。此外,在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推进之后,农村其他社会保障项目将陆续建立起来,这也需要对农民做大量的前期宣传教育工作,以确保农村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2.3 统筹城乡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帮扶农村弱势群体

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是基本生存服务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中需要给予特殊关心的人群提供的必要的生活保障;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低收入者或者遭受灾害的生活困难者提供无偿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近年来,在加快城乡统筹步伐的新形势下,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迅速,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态势良好,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11年底,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已覆盖全国,2010年各级投入社会救助资金1 460亿元,比上年增长20%,有效保障了8 100多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15%;城乡医疗救助惠及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6%;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13%;临时救助制度已在25个省份建立。中央财政全年下拨优抚安置经费504亿元,以15%至20%的增长幅度调整并提高了部分优抚对象的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惠及596万人;60岁以上的农村籍退役士兵开始纳入国家定期补助范围,目前惠及300多万人;全年接收军休干部1.4万人、伤病残退役军人1万余人。孤儿保障制度在全国普遍建立,绝大多数地方确立了机构集中供养孤儿每人每月1 000元、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600元的孤儿最低养育标准,惠及65.5万人;高龄老人津(补)贴制度在15个省份全面建立,惠及900万人;福利彩票发行1 200多亿元,筹集公益金350多亿元,全部用于社会保障事业[3]。

上述所有数据都反映了国家在统筹城乡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方面所作出的努力,物质上的帮扶对享受福利和救助的村民来说很重要,但毕竟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庞大,需要给予福利和救助的群体很大,目前的投入仅是杯水车薪,还需要加大投入的力度,这就要求相关教育部门在更大范围内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爱心帮扶。3 农民教育服务于基本生存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统筹城乡基本生存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也需要加大农民教育的力度。通过完善农民教育体系,可以提高统筹城乡就业服务的质量;通过加大政策宣讲力度,可以增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实效;通过发挥教育服务功能,可以提升农村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的层次,以此促进统筹城乡基本生存服务体系建设向结构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备的方向迈进。

3.1 完善农民教育体系,提高统筹城乡就业服务的质量

为了实现“十二五”期间以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农民能够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就业公共服务的目标,当前各级农民教育服务机构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切实加强农民教育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4],积极贯彻《就业促进法》,不断探索开展统筹城乡农民就业服务的新形式和新途径,大力拓展公共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各级农民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农民就业培训服务体系。

二要加快推进乡镇和村级就业教育服务。加大对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逐步扩大培训规模,合理配置资源。

三要加强服务于农民就业教育的队伍建设。切实加大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力度,完善农民教育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绩优的农民就业教育人员队伍。

四要按照统一要求,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等特定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分层次、专业化的就业服务。

无论是立足当前,还是着眼长远,都需要更多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都需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把农民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5],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行培训与就业对接,大力开展定向、订单培训,提高培训结业率、鉴定合格率、培训就业率和稳定就业率,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农民就业培训服务。

3.2 加大政策宣讲力度,增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实效

由于社会保障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保护器、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经济发展的调节器,所以统筹城乡发展要把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作为突破口。目前,政府除了继续加大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投入,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农民教育还需要在秉持城乡一体化政策导向的基础上,坚持分阶段、逐步完善、地区差异的原则,做好以下几方面教育培训工作。

第一,凝聚全社会合力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宣讲力度。组织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如志愿者组织、农村社区互助组织)、事业单位等部门的服务人员(包括师生)对农民进行全面的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宣讲,让他们从思想上真正接受、行动上切实贯彻农村社会保障。

第二,针对不同的农民群体进行相应内容的教育活動。对坚守在农业生产一线的农民,主要宣讲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对其的积极作用。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通过宣讲,让他们明确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个人不需要缴纳;“五险”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

第三,根据城乡统筹发展在不同阶段对农村社会保障投入重点的转移,适时调整宣讲内容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城乡社会保障对接服务。

3.3 发挥教育服务功能,提升农村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的层次

在城乡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差距暂时无法完全弥补的情况下,发挥教育服务的功能,不仅可以拓展农村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的范围,而且可以提升农村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的层次。为此,必须建立和完善以农民主动参与学习培训的激励机制、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和优化配置的供给机制、提高农民教育效率的服务保障机制、推进农民教育发展的评估改进机制等[6]。

首先,研究城乡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可以通约的共性,找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可供农村借鉴的经验,为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体系奠定基础。

其次,发挥教育部门辐射面广的优势,以学生为主体,以“爱心”为主题,加大对社会各界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的宣传力度,凝聚各方人财物力,通过教育中介在农村帮扶对象与社会团体(个人)之间建立更多更长久的“手拉手”、“结对子”的互助关系,共同促进城乡居民帮扶工作的广泛开展。例如可以个人、学校、团体为单位通过有关教育中介对贫困学生进行帮扶,让他们有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资助方的微薄之力对资助对象来说意义深远。

最后,充分调动帮扶对象周围的各种资源,建立城乡联合的爱心帮扶体系,以渗透式教育感染农村弱势群体周围的村民,从精神上给予帮扶者更多的关爱,构建和谐融洽的农村人际关系网,提高帮扶对象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李 宏.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J].攀登,2006,5:14-17.

[2]徐大胜,韦泰旭,许亚东,等.城乡统筹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教育研究[A].面向现代农业的中国农民教育研究[C].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陈传书.加快城乡社会福利和救助体系统筹发展[EB/OL].http://society.people.com.cn/GB/41158/17140925.html,2012-2-17.

[4]吴永胜,许 青.有的放矢 加强指导 溧水县深入开展现代农民教育[J].金陵瞭望,2005,18:51-52.

[5]张丽萍.中心城市高校对失地农民实施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对策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22-125.

9.镇农民工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九

我镇自成立农民工服务中心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农民工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农民工”的主线,在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现有农村劳动力X人,外出务工X人,我镇积极推进农民工服务创新工作,围绕农民工服务中心的功能和服务内容、统一规章制度,优化管理办法,规范服务行为,今年按照“重基础、求实效、创特色、建示范”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创新服务形式、规范服务行为,努力为农民工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受到了广大农民工的肯定,增强了农民工朋友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具体工作

(一)建立健全农民工工作服务机构。

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全镇农民工工作。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有重点、有计划、有措施、有目标地开展农民工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做到精神传达到位、统筹协调,解决农民工在就业培训、权益维护、综合服务等方面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我镇农民工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建立健全农民工就业服务平台。

一是在便民服务大厅增设了农民工服务窗口,为农民工提供就业、维权、困难救助等一站式日常综合服务;二是针对大型企业的用工需求,助力成德眉资产业同城化和城渝经济圈协同发展,组织参加招聘会,做好创业政策宣传,镇政府专门举办了农民用工洽谈会,有效对接农民工转移就业,极大拓宽了农民工就业择业渠道;三是不断加强农民工工作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及时更新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V2.0信息系统,建立了农民工信息台账;四是规范建立贫困劳动力“一户一册”台账,为贫困劳动力申报务工奖补;五是结合群体需求,注重技能培训效果,组织有培训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和贫困劳动力166人次参加技能培训,切实让他们掌握实用技能,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最终实现转移就业;六是对村级公益性岗位和特殊公益性岗位人员规范管理,建立核查台账;七是积极支持就业创业,建立了就业创业补贴和担保贷款台账,为37人申报创业担保借款190余万元;八是积极开展就业扶贫日、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和多种途径宣传就业扶贫政策,开展就业扶贫相关工作;九是结合我镇实地产业和围绕乡村振兴,积极建设申报就业扶贫示范村和就业扶贫示范基地4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三、取得成效

(一)建立就业援助体系,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运用积极的就业政策,精心组织实施各项就业援助,一是以破解企业用工难为切入点,抓住元旦、春节等有利时机发放企业用工信息,为企业输送大批用工人才;二是做好务工人员跟踪服务,积极为农民工维权,为2位农民工讨回劳务费X余元,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全年无上访和群众事件发生;三是建立《外出工作人员调查》摸底工作台账,建立外出农民工详细资料信息库。

(二)创新机制,大力开展多种技能形式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我镇积极顺应企业生产需求,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民工职业培训力度,切实帮助农民工获得一技之长,提升岗位技能,并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岗位推荐,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顺利实现转移就业和稳定就业。

(三)不断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加大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力度,通过印制宣传手册、开展现场咨询活动、悬挂横幅标语、开设宣传专栏等有效方式,广泛宣传《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切实增强农民工的法律法规意识。

四、2021年工作打算

(一)加大政策宣传,提升知晓程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微信、QQ等新闻媒体,加大各项激励政策的宣传力度,促进镇劳动力向经济发达的地区转移就业和促进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同时,通过及时筛查人员,做好培训启动工作,营造浓厚的培训氛围,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二)开展订单培训,增加群众收入。

掌握企业的招工、用工动态,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订单式培训,积极与培训机构沟通,发掘技能提升培训的工种和培训的层次,提高辖区企业劳动力整体技能。

(三)搭建就业平台,做好劳务输出。

加强与成德眉资产业同城化和城渝经济圈等劳务输入地沟通联系,采取“互联网+招聘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实实在在助农增收。

10.农民工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情况汇报 篇十

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管理、公平对待、优质服务的原则,不断完善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政策、法规,健全服务网络,提高服务水平,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中也做了一些探索。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民工计划生育便民维权、“关怀关爱”“母亲健康工程”工作的开展情况

近几年,我们积极开展为流动人口农民工提供避孕药具,组织技术人员上门提供科普知识,生殖保健知识,免费进行生殖健康检查,免费发放生殖健康宣传资料。组织计生工作人员深入村组,召开群众会、座谈会,认真宣传计生政策,针对农民工的需求,对各种证件的办理程序,办理条件,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再生育的审批等进行现场解答,主动与流动人口签订计划生育合同。凡是流动人口农民工实行计划生育的,在低保、救助等普惠政策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并优先列入计生“三结合”帮扶户。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和生育,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把生育关怀行动落到实处。对外出的人员,上门为其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签订计划生育合同;对申请办理独生子女光荣证的,上门为其现场办理;对已外出而没有及时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的,由本人将相关资料寄到计生部门,计生部门办理后直接邮寄到当事人手中。对流入我区的成年已婚农民工人员,实行联系卡制度,帮助他们解决在就业、就医、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并在流动人口农民工中的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中开展帮扶活动,做到流动人口与户籍地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对今年实施的 “母亲健康工程”,是xzx区继全年开展已婚育龄妇女免费健康检查后的又一项惠民工程,为了使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今年,xzx区又把实施“母亲健康工程”作为贯彻中央《决定》的重大举措,列入构建“和谐xzx”的重要内容之一,并结合当前农民工返乡的实际,在全区开展“关爱女农民工、关爱母亲健康”援助工程活动。把关注贫困人群的基本医疗保健和为弱势群体提供优惠的医疗服务落到实处,关爱女农民工、关爱母亲健康,弘扬人道主义精神,进一步帮助贫困母亲和女农民工提高生活质量,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

二、农民工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的开展情况 我区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经费纳入到各级财政预算,做到了经费保障到位。使流动人口农民工能够在我区便捷地获得国家免费提供的计划生育避孕药具和技术服务。流入地将流动人口农民工纳入到流入地人口总数,将流动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纳入属地的经常性工作范围,实行“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健全和规范流动 人口农民工登记、《婚育证明》查验、宣传教育、普查服务等制度。落实了均等公平服务,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对于在现居住地的农民工,本着“均等、公平”的理念,取消服务门槛,不设置任何条件和限制,一律免费对其提供孕检和避孕节育手术服务,基本实现了流动人口农民工等同常住人口,落实均等服务。

三、农民工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兑现落实情况

我区为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农民工提供与常住人口同等的优生优育、生殖保健服务和帮扶奖励。丰富和完善服务形式,不断完善利益导向机制,为流动人口农民工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服务和其他入学入托等帮助。并实行孕、环情网上协查反馈,着力推进便民服务优质化。取消了纸质《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将外出已婚育龄妇女接受孕环情和生殖健康检查后的结果,由现居住地人口计生部门通过网络与户籍地直接进行交流、反馈,改变以往由育龄群众自身携带和邮寄的办法。推广“一站式”办公模式,免费办理和查验《婚育证明》,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11.农民服务论文 篇十一

支持农民创业要铺好路

——搭建平台。一是搭建财务支持平台。农民创业一般不会建立自己的财务管理系统,农信社可以利用自身财务管理经验,结合企业实际需要,打造操作简单、功能齐全的财务支持平台,供农民创业时使用。二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农信社可以借力政府平台信息,构建一个大型信息数据库,供农民找寻创业机会,了解行业信息,提高农民创业的成功率。此外,还可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指导农民创业和生产。三是搭建宣传展示平台。充分利用农信社点多面广的优势,在各营业室开辟一块展示区,专门宣传展示农民创业生产的产品,提高农民创业产品的知名度,以此提高产品销量。四是搭建电子商务平台。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构建农信社电子商务平台,如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增加产品溯源功能,提高产品的信用度,以此来增加销量,提高农民创业企业的竞争力。

——创新产品。一是创新链式金融产品。农民创业的企业或个人项目大多是规模小,实力弱,得到金融服务支持有限,针对这个情况,农信社可以将农民创业企业或个人项目与其上下游企业整合联系在一起,针对供应链当中所有企业或个人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这种产品不但降低了农民创业企业或个人项目的融资成本,提高了资金运用效率,更有效缓解了农民创业的融资难度。二是创新个性化综合金融服务。如: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动产和权利抵(质)押贷款、担保公司或自然人担保贷款、个人委托贷款、中小企业信用专项贷款、个人信用贷款等多种适合小企业和创业个人的贷款品种。三是创新线上金融服务产品。随着互联网+被提上国家战略,农信社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开发在线融资产品,为农民创业企业或个人项目提供全方位、个性化、高效率的在线金融服务,如:在线贷款、在线结算等业务。四是创新直接融资金融产品。探索开发帮助农民创业企业或个人项目多层次融资渠道的产品,努力帮助消除创业发展的障碍,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如:支持符合条件的创业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等方式进入资本资金市场融资。五是创新综合金融服务产品。不断探索外部工作机制改革,为创业者和创业型企业提供生产经营、现金管理、结算方式、融资组合等各方面综合服务。五是创新企业生命周期金融产品。农信社可以根据农民创业企业或个人项目生命周期推出相应的金融服务产品,随时满足农民创业需要。

——优化服务。一是大力宣传推介金融产品和知识。由于农民对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和相关政策知之甚少,农信社有必要进行金融产品和知识的培训和推介,让农民能够自主挑选适合的贷款品种用于生产经营。二是优化业务办理流程。由于农民创业对贷款的需求比较频繁,农信社在坚持规章制度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应尽量简化办贷流程和不需要的一些手续。三是加快渠道建设。以方便服务农民创业为原则,以打造对外服务示范窗口为标准,及时调整优化布局城乡营业网点,并对现有营业网点的服务功能进行升级改造;推行客户经理包片管理和金融服务联络员制度,确保创业农民可就近办理小额存取款、账户查询、支付结算等基础性金融业务;打造电子银行平台,利用手机、互联网、自助终端等,多渠道为创业农民提供网上银行服务、手机短信提示等便捷金融服务。

——精细管理。一是优化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要针对不同种类的贷款及创业农民,充分利用信贷管理系统、征信系统、联网核查等科技手段,简化操作流程,增强调查、审查、审批的科学性,提高运作的科技含量。二是细化成本约束,提高经营效益。按照建立节约型农信社的要求,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将费用支出和经营收入结合起来,尽可能压缩一切非必要开支。同时,要建立成本分析报告制度。三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集约水平。以集约经营为思维方向,根据所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仔细分析所在地的金融、工商业、居民等经营要素,把物理网点和自助设备合理分布在最合适的区位。对于已经配置的软硬件设备,要遵循以岗定人,以设备定人的原则,以便于工作开展为前提,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工作。四是推行分配改革,实现有效激励。对不同岗位的人才制定不同的分配方案,提高全员支持农民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严控风险。一是建立风险预警协调机制。农信社要定期研究分析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及时组织协调和处置农民创业企业或个人项目资金链、担保链风险;健全农民创业企业或个人项目风险监测评估机制,对重点行业、企业的投资、负债、对外担保状况进行全面排摸,掌握可能发生资金链断裂企业底数,提高资金风险预警级别,实行分类指导和专人管理,尽可能将企业资金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科学处置企业资金风险。对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农民创业企业或个人项目,要分类别采取重点走访、跟踪关注等方式防范化解风险;对已经发生风险的,要通过采取司法集中管辖、企业瘦身等措施科学处置,优胜劣汰;创新财产保全工作机制,支持企业盘活土地、房产等不动产;加强与借款人、担保人的沟通协商,对积极还款的担保企业,通过平移贷款等方式以时间换空间,并在利率优惠、付息时间、信用评估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加快农信社不良资产处置。加大处置不良资产力度,腾出更多信贷规模空间支持实体经济;要积极向上争取不良资产核销政策,对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不良贷款核销要给予特殊支持,简化核销程序,实行税前扣除;对农信社起诉的金融债权案件要实行差异化处置,及时受理、审理,加大执行力度,为加快核销不良资产提供便利。

农民创业离不开政府支持

农信社支持农民创业义不容辞,但是农民创业的脆弱性和高风险导致农信社在支持农民创业中力不从心,为此,要激发大众创业,特别是农民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出台相应的辅助、支持政策。

——加强信用工程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由政府牵头开展创建“信用乡镇、村”活动,建立高质量的信用环境。在农信社自身加大宣传力度的前提下,政府应在优化信用环境、支持农信社信贷投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加强宣传、建立农民创业企业或个人项目信用评定机制等方式强化信用意识,规范信用行为,为农信社支持农民创业创造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

——完善担保机制建设。地方政府应牵头建立支持农民创业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为农信社支持农民创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拓宽抵押品标准,创业农民证照齐全的,房屋产权、机器设备、大件耐用消费品和有价证券以及注册商标、发明专利等无形资产均可作为抵(质)押品。在农民创业中,引入保险公司,帮助农民建立保险意识,转移农民创业的贷款风险,降低农民创业风险和信用社信贷资金风险,从根本上切实解决农民、农民创业企业“贷款难”问题。

12.农机服务返乡农民工创业新选择 篇十二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许多农民工因失业而纷纷返乡。武汉农机培训学校针对这种情况, 在返乡农民工中加大招生力度, 引导返乡农民工投身农机创收致富, 走出一条新的创业之路。

涨渡湖有一个叫“哈子”的农民, 过去在广东帮人开农用车拖沙石, 赶早摸黑每天工作10多小时, 年收入才2万多元, 除去生活开支, 年纯收入不足万元。2007年回家后, 通过参加农机适用技术培训, 靠一台联合收割机起家, 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联合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等农机具总值35万元, 年收入超过20万元的大户。他说:“过去在外打工, 又苦又累, 收入低, 没有安全感, 如今不仅收入高, 关键是还能照顾父母和妻儿。”目前武汉市像“哈子”这样先外出打工赚点钱后, 回乡投资农机创业的人大有人在, 成为年收入10万~30万元的农机大户就有50多人。

今年在市农机培训学校登记报名的学员中, 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去年返乡的农民工。三店返乡农民工胡庆峰说:“工厂虽然关门了, 但我已掌握了一般的机械常识, 通过报名参加农机技术短期培训班, 从事农机创业说不定能闯出一片新天地。”在报名参加培训的返乡农民工中, 有不少都持有这种想法。通过农机新技术的系统培训, 他们中一定会培养出一大批像“哈子”一样的农民创业之星。

13.关爱农民工子弟自愿者服务策划书 篇十三

——XXXX系党校学习实践活动策划 活动介绍:

背景:当前,农民工子弟的成长环境差,文化程度不高,心理落差较大等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为此,地球科学系学子将进行实践活动,走进农民工子弟学校,力求了解农民工子弟成长环境。

目的与意义:了解农民工子弟成长环境,面临的问题及根源等。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增加农民工子弟对未来的信心,使他们能够尽快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来,能够真正快快乐乐地学习、生活,健健康康地成长,让农民工子女真正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同时丰富我们学生的社会阅历,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水平。

时间:11月中旬前

地点:XX某农民工子弟学校

活动院系:XXXX系

人员:XXX

面向人员:农民工子弟

活动流程

1.生活状况和他们的一些想法。

2.活动当天:

根据学校情况,平均分配人员到各班进行活动。3人一组或4人一组

3.后期工作:

1.活动完成后,每人交一篇1000字左右的工作总结和感想。

2.为活动展示做PPT视频等。

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1、活动中确保农民工子女的安全。

2、各活动要提前与学校的负责人联系确认。

3,各活动举办前做好会场布置、人员安排等准备工作。

4、如遇天气、环境或其他突发状况等因素影响,与负责人协商解决。

备选方案:关爱敬老院老人自愿者服务(如遇特殊情况可采用)

14.农民服务论文 篇十四

2010-12-07 15:26:00

随着我省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队伍越来越庞大,他们的子女即“新生代农民工”,正在成为现代城市产业工人的重要来源之一,他们的从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创业本领的高低,直接影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成败。以我们淮安市为例,新生代农民工约有116.4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60%以上。近年来,我市围绕“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发展大流通、繁荣大文化、开发大旅游”的五大建设蓝图,跟踪全市培育“特钢、电子、盐化工”三大千亿元产业的发展步伐,大力实施技能培训工程,培育具有“新素质”、“新技能”、“新思维”的“三新型”新生代农民工,为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培育有生力量,输送适用人才,从而有力推进了产业结构与农民工技能结构的“双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与农民工综合素质的“双转变”以及破解企业“招工难”与农民工“就业难”的“双获益”。

一、实施“技能就业培训计划”,增强新生代农民工适应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从业能力

形成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合力。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工作,出台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的主体文件,在政策上、资金扶持上向其倾斜,明确要求对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原劳动、原人事、教育、农业、共青团、妇联、工会等部门组成了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协同开展就业培训,定期交流工作经验,积极筹措专项资金,累计投入培训资金3000多万元,12.2万新生代农民工直接受益。市经济开发区对新生代农民工进入该区企业工作的,可直接办理户籍迁入手续,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免费就近入学,全市上下形成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全力助其培训就业的良好氛围。优化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内容。根据经济结构调整、企业用工的需求,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培训内容以具有初级技术含量的项目为重点,培训领域以优化升级产业需求为重点,培训方略以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导向为重点,在巩固包括家政、餐饮、缝纫等传统项目培训的基础上,拓展强化电子、化工、冶金、新能源、新医药等专业技术培训,形成了近10个全国优秀劳务品牌,涌现一批全省、全国就业促进活动先进单位。较之老一辈农民工的培训,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呈现“三个转变”,即变泛化型培训为专业型培训,变体力型培训为智力型培训,变生存型培训为发展型培训。新生代农民工经培训所掌握的电脑、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创新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方式。培训过程中,坚持按照“以需定培、长短结合”的思路,采用课堂教学与现场见习、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广“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推进培训主体多元化、培训专业品牌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减免培训费用、减半收取技能鉴定考核费用,推行“零距离、零收费、零起点、零断层、零限制”的“五零”培训,极大地调动了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十一五”以来,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31.6万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12.2万人。

规范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管理。我市在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办培训的同时,积极鼓励、发展和扶持民间培训机构,形成了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灵活开放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目前全市定点培训机构有146家,年培训能力达10万人。加强对定点培训机构的管理,规范培训行为,保证培训质量,特别是对培训项目设置、培训效果验收等环节强化常态检查,实现了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实施“创业培育扶持工程”,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策应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活力

加大创业培训力度。依托各级公共职业培训机构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定点培训机构,大力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培训。通过优化培训环境、改善培训设施等方式不断扩大培训机构规模,提升创业培训质量。拓展创业培训教师选拔范围,积极从大学教师和企业成功人士中发

展教师,改善创业培训教师队伍素质结构,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提高培训合格率和培训后创业率。目前,我市已引进多名国家和省级创业培训管理师,创业培训教学能力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属前列。

打造创业实践基地。在全市各乡镇、村两级普遍开展乡镇工业集中区和村级创业点建设,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提供场地支持,培育新生代农民工创业集聚地和孵化地。2009年以来,全市着力打造了30个市级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100个市级重点村级创业点,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乡村创业集中区建设。这些创业基地成为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兴办各类企业的聚集地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极。2009年全市新增返乡创业人员4200人,创办有一定规模企业630个,累计带动8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提供创业项目扶持。积极落实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扶持政策,从场地、培训、项目、资金等方面引导鼓励新生代农民工自主创业。全市“创业指导中心”、“创业指导专家咨询团”和“创业者协会”三大创业服务平台免费向新生代农民工开放,所有县(区)均成立了“农民创业服务指导中心”,80%以上的乡镇建立了“农民创业指导服务站”,30%以上的村建立了创业示范点,有工业集中区的乡镇至少建立了1个农民创业孵化基地,形成了市、县、乡镇、村四级农民创业服务网络。兴办“创业超市”和“创业沙龙”,定期举办创业指导现场咨询会,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创业指导、项目论证、技术支持等全程扶持。

三、创新培训运行保障机制,形成新生代农民工顺应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持久动力

坚持“三大原则”。一是“有的放矢”原则。培训之前准确把握企业人才需求情况、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期望,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掌握新生代农民工在认知能力、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利益诉求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在新生代农民工比较集中的企业,设计适合其特点的学制和教学内容,由政府给予免费培训。二是“学以致用”原则。以就业成效作为关键要素衡量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绩效。为巩固就业稳定性,还增加了心理、观念和思维培训,以适应企业发展、社会环境变化的需要。三是“量体裁衣”原则。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分化为小企业者、个体工商业者和普通打工者等不同群体,其培训需求、方式和内容也有所不同,即使同为普通打工者,其个体之间的培训需求也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就业培训时,我们充分考虑培训对象在技能水平、工作性质、文化程度、年龄层次、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类分层的教育引导。

注重“两个结合”。注重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成果的转化,将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水平的提升尽快转化为生产力。首先,注重与服务企业用工相结合。组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企业用工信息直接送到正在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手上,引导他们到企业就业。通过建立劳务基地,开展校企联合,实行委托培训,提高培训工作针对性,实现培训和就业的有效对接。将培训班开办到企业,组织实施在岗培训,力求培训机构定向组织、用工企业提供条件、政府部门扶持资金的三方衔接、互动共赢。近年来,累计为本地园区企业输送新生代农民工逾25万人次。其次,注重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在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内容和方式上,注重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广泛开展市场急需的专业培训,努力提高专业技能的培训层次,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15.创新科技服务方式以增加农民收入 篇十五

1 创新科技服务方式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 经济竞争科技化的特征日益明显。当前, 铜川市耀州区的农业技术相对落后, 农业资源的利用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特别是农民在用水、用肥、用种等方面差距较大,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 农产品深加工实现难, 农业信息获取难, 千家万户的农业生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 农户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市场经济的规模生产, 农产品结构单一满足不了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只有创新科技服务方式, 贴近基层, 引导农业生产, 才能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为农民增收提供动力源泉[1]。

2 创新科技服务方式是改变农村科技落后状况的必然选择

随着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农民对农业技术有了新的需求, 不仅需要种植、养殖技术, 而且延伸到加工、贮藏、保鲜、转化等领域;不仅需要高产栽培技术, 而且要求优质、无公害、反季节生产等技术。但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 因受现行体制、农民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影响, 传统的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着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技术棚架等问题, 使农民科技服务面临许多困难。

2.1 服务体制不健全, 服务队伍不稳

耀州区农业正处于“政策先导型”向“科技先导型”的转轨时期, 农村科技推广体制仍未完全走出计划经济的模式, 科技游离于农村经济之外, 并未产生第一生产力的效益。特别是近年来, 由于地方财政“断奶”, 科技推广服务工作已无法正常运行, 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科技推广人员得不到保障, 纷纷离开农村科技服务队伍另谋生路, 导致科技人员严重不足, 远远不能适应农村对科技人员的需求。由于财力、物力、人力的限制,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处于“线断、网破、人散”的境地。

2.2 科技服务功能单一

现在农村对配套的种、养、加工技术和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信息十分渴求, 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并不具备技术综合功能, 没有形成网络式的功能齐全的服务体系, 无法满足农民对技术和信息多样化的需求, 再加上科技人才匮乏, 特别是特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农业等专业人才奇缺, 农民得不到必要的有效的服务。

2.3 科技服务手段落后

农业信息化己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特别是农产品产销信息, 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当前, 耀州区农村信息网站覆盖面还比较小, 农民获取信息渠道主要是广播、电视, 真正具有时效性、指导性的现代市场信息, 大多数农民难以获取, 给农民种植、养殖带来很大的盲目性和趋同性, 流通受阻, 农民利益受损, 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针对目前科技推广无人员, 科技服务不到位, 农民增收有困难的状况, 科技工作者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中心, 更新观念, 探索技术服务新方式, 开拓技术服务领域, 走一条农技推广改革创新之路。

3 创新科技服务方式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载体

为满足农民对农业技术需求多样性、综合性、针对性的要求, 及时调整工作思路, 在原有的技术服务形式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探索, 走出一条以网络为支撑, 以试验示范为手段, 以示范基地为样板, 以科技培训为载休的全方位“服务三农”的新路, 满足农民对农业技术的多层次需求, 为农民增收提供动力支持。

3.1 以网络为支撑, 开辟绿色通道

耀州区以农村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 利用已有的科技信息网络和农村通讯覆盖资源, 搭建共享的科技服务平台, 为广大农民开辟便捷的服务通道。首先, 开通了农业科技咨询电话。通过电视公布农技中心电话号码, 农艺师电话也向全区公开。并设立咨询站, 由农技人员坐诊, 开展农村咨询服务。对于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由农技宣传车及时到现场查看, 现场诊断, 对症下药, 技物结合, 实实在在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其次, 利用电视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表现性强的特点, 与电视台联合开办《农业与科技》栏目, 结合农业生产及农时季节, 编播图文并茂、新颖实用的技术, 向农民传递生产技术信息。第三, 充分利用自己建立的农业网络, 经常上网寻求农产品的供销信息, 通过电视向农民发布, 使农民及时掌握市场行情和产品的供求信息, 减少了生产盲目性, 增强了生产的主动性[2]。

3.2 以试验示范为手段, 展示科技魅力

当前, 农民因受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 变得非常谨慎, 一定程度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难、使用难。试验示范则是展示农业科技魅力, 取得农民信任的手段之一, 因此, 耀州区每年都要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增产潜力大的新品种、新技术, 安排在各乡镇具有科技意识的农民责任田里, 使试验田成为农业技术的展示田、观摩田, 展示了科技增产的威力, 以实事例证影响周围的农民。

3.3 以示范基地为样板, 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以实施“三个一”工程为载体, 开展创建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园活动, 加强科技示范, 拓宽示范空间。目前, 全区已建设科技示范村85个, 科技示范园23个, 示范基地0.21万hm2。这些示范基地充分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 成为新技术的示范样板和带动一方群众致富的辐射源。

3.4 以科技培训为载体, 培育新型农民

只有掌握一技之长, 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为此, 耀州区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普及、科技培训和科技交流, 解决群众在生产活动中的技术难题。一是围绕农时季节搞技术培训, 全区乡镇、村组建立农资经营网点90多个, 以各网点为阵地, 由农技专家轮流培训, 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办法, 宣传农业新技术, 推广新产品、新成果。二是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技进村如户活动。为满足广大农民对科技的需求, 经常组织农、果、畜、蔬、药专家, 成立实用技术专家服务团, 开展科技下乡活动, 同时自筹资金, 送科技书籍, 发放技术资料, 向农民传经送宝。三是以新型农民培训基地为依托, 对全区的科技专业大户、乡土人才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造就了一批农村科技标兵。通过不同形式的科技培训, 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和应用先进技术的能力, 造成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强劲的人才智力保障[3,4]。

参考文献

[1]李占社.创新科技服务方式促进怀远新农村建设[J].安徽科技, 2006 (10) :25-26.

[2]李乐, 骆东奇, 郭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 (6) :38-39, 90.

[3]徐石江.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3) :16688-16690, 16693.

上一篇:单位党员公开承诺书下一篇: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