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意志的生物自然主义解释(精选3篇)
1.自由意志的生物自然主义解释 篇一
论意志自由的道德责任
本文以分析思想史上关于意志是否自由的.见解差异为导引,在认识自由、意志的理性特征和意志自由的伦理本质基础上,分析把握意志自由与客观必然性、社会制约性的辩证关系,确认意志自由的道德责任.
作 者:杨伟涛 YANG Wei-tao 作者单位:河南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漯河,46刊 名: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ANMING COLLEGE年,卷(期):20(3)分类号:B82-02关键词:意志 意志自由 道德责任
2.关于自由意志的研究综述 篇二
关键词:自由意志; 行动自由; 意愿自由
中圖分类号:B56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139-001
自由意志在哲学中是一个相当古老的话题。自由意志是康德实践理性体系的基石,也是资产阶级自由的理念。康德认为,“不能从经验中推论出自由概念,因为经验只让我们认识到现象的法则,从而认识到自然的机械作用,自由的直接对立面。”[1]也就是说,人不能从自然事物或各种欲望对象出发,而只能从自身的理性出发,确立具有普遍必然效力的道德法则,通过自律为自身立法,显示自由。因此,康德将自由归于自由意志。康德认为自由意志以理性为前提,是因果联系判断的性质,他试图给予自由意志以较高的客观性地位。康德的自由意志具有自律的本质特征,“每个有理性东西的意志观念都是普通立法意志的观念”,这是康德著名的“意志自律”公式,其实质在于“意志并不去简单地服从规律或法律,他之所以服从,由于他自身也是个立法者,正由于这规律,法律是他自己制定的,所以他才必须服从”。即意志自己为自己立法。[2]
自由意志,指人不受自然的、社会的和神的约束,有在各种抉择中选择的能力或在一定情况下活动的能力。通常,对自由意志概念的理解有以下两个基本的要点:第一,我们的选择并非完全由因果法则所统辖;第二,我们拥有某种对未来做出选择(或者使未来以某种方式出现)的能力。[3]
然而,一些行动哲学家注意到,自由意志可以进一步在两个不同的层次得到理解:浅层次和深层次,即行动自由的层次和意愿自由的层次;一个人的行动自由涉及到自由地按照他的意愿行动,而他的意愿自由则进一步关系到自由地意愿其所愿。与此相对应,自由意志问题也可以被区分为浅问题和深问题。例如,齐硕姆曾经提出要将“我们是否自由地去做我们意愿或者打算做的事情”的问题,与“我们是否能自由地意愿或者打算去做那些我们确实意愿或者打算去做的事情”的问题区分开来。凯恩则通过“浅自由”和“深自由”的概念区分了上述两种自由:“浅自由”关系到自由地按照意愿行动,它肯定的是我们作为行动创造者的地位;而“深自由”则关系到自由地意愿,它所肯定的则是我们作为意愿创造者的地位。[4]
行动哲学家们做出这种区分,一方面是要表明,自由意志问题的研究中,真正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是深问题,而不是浅问题;另一方面是要借助于这种区分和这种关于自由意志的深问题的理解,推进自己的研究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理解之下,“自由意志”这个涉及到人的某种能力的一般性问题,转换为“自由地意愿”和“自由的意愿”这样的较为具体的问题。[5]
但有些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意志、意识的产生,都是由内在的本能和外界的刺激所决定的,因而意志自由是不存在的。行为主义理论代表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某一特定刺激所引发的反射性行为(应答行为),但是人的大多数行为属于由环境引发的更为复杂的操作行为。操作行为由存在于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所引发。而且,人的行为不仅要受环境的制约,也要受强化作用的影响,即受行为所带来的结果的影响。既然人的行为取决于环境和强化,那么我们完全可能通过改变环境和运用强化手段来改造和控制人的行为,意志自由只是一种幻想[5]。
Ferguson认为自由意志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应。在他的文章中将自由意志定义为“自由意志的核心思想就是反对科学独断主义[6]。
Rychlak认为“说到目的,意图或者目标除非个体自己寻找了而且出于他们的兴趣或者不是而作出的行为……这种能力的流行术语就是自由意志”。Rychlak认为人类不同于非人类的装置例如中心加热系统,不仅仅是他们有较少的金属,而是他们能够选择和他们行为作出对比的标准;中心加热系统不能选择他们自己的装置,但是人们可以选择一个目标,一个“怎样去行动的前提,”这将会决定未来的行为。[5]
根据Rychlak(1981)的观点,人们能够产生新颖的选择是因为人类的大脑拥有一个辨正的或者对抗的品质。他指出,通过本能,人们有可能产生比目前环境看起来更多的选择。给出一系列的可能性,人们能够想象另外的可能性,即使这些可能他们从来没有见到过。因为人们能够产生新颖的选择以及从中选出目标去指导他们的行为,他们必须被理解为同其它自然现象是有区别的。[6]
根据Tageson的观点,人类的自由不是被给予的,而是一种可能性。他假定自由发展遵循三维作为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形式。第一个维度在Tageson的模型中是认知发展,他包括反应意识的能力。第二个维度是环境的选择。第三个维度是一个人开始意识到无意识影响他或她自己行为的程度。[6]
参考文献:
[1]吴友军.康德“自由意志”的不自由实质,求是学刊,2004
[2]王一多.论“自由”和“意志自由”-关于道德责任和意志自由的问题,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3]王一多.论“自由”和“意志自由”,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4]田平.自由意志的深问题及其知识论的解决方案,哲学研究,2007
[5]Christopher J.Ferguson. Free Will:An Automatic Response,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
3.论自由意志及其在历史中的作用 篇三
由意志是支配历史传述的意识模块,它决定着历史传述者以一种何种状态对历史本身进行传述。自由意志在其表现形式上可以看做是人思想的附属品,是在人思维作用下的意识产物。但是从其存在方式和表现方式上我们可以看出自由意志的存在,以及在历史中的地位是其独立进行存在的,或者说是人只是表达自由意志的载体而已。那么何为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首先是一种意识形态,这种意志不是外力作用所能改变,其存在是自身存在价值最好的表现形式。自由意志是通过人作为载体,表现在历史传述过程中的,这种意志形态是处在完全自由状态之下,可以说是一种不受外力约束下的有条件的意志形态。自由意志在其存在的途径中仅受一种状态的约束,这就是理性。理性并不是对自由意志进行束缚,相反,理性是为了使自由意志在其表达上更具有准确性,使得自由意志更能表现其存在的意义,也是为了表现其存在的价值。
自由意志是独立存在的形式,这种形式不是人所独占的,人在自由意志的表达上只是起到了载体的作用,并不是通常意义上所认为的人产生了自由意志,而这种想法则是纯粹的错误,正是因为自由意志的独立性才使得自由意志具有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价值,成为了不受人为因素支配的存在形式。相反,自由意志是支配人行为的存在方式,正是这种支配作用的存在使得自由意志实现了其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这种独立表现在历史上则是使得历史成为了历史本身。
历史在目前状态下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政治因素使得历史失去了独立性,可以说历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政治的附属品,这种独立性 的丧失使得历史本身、人为历史、理念历史三者出现了实质性的差异,出现了不衔接,人对于历史开始出现了理解的偏差,使得历史被认为是政治的鼓吹者。历史独立地位的丧失是历史的可悲之处,而历史传述过程中的政治化则是历史的可叹之处。
在历史传述中,自由意志占据著支配的地位,只有在自由意志的状态之下,历史本身才能本真实的传述,防止历史本身在传述中被扭曲,或者以点盖面,或者肆意的加入其他影响因素,使得历史信度差被人为的扩大。因此,我们可以说自由意志的作用在此时就是使历史本身能以最完美形式表现的精神状态。而自由意志是保证历史本身能不被完美传述也是由历史本身及历史传述过程所决定的。
对于历史的了解我们现在单纯的是认为是对过去事件的记述,其实历史是文明的汇总,是人类文明过程的百科全书,正是因为历史的存在才使得人类文明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使得人能了解整个文明的面貌。此处我们所说的历史是历史本身的表现形式人为历史。正是因为历史本身必须通过人为历史才能使其自身具有了文明汇总的价值,而这种价值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就是所谓的前车之鉴。但是任何事件都是不可能完全一样,这是必然的,我们所说的前车之鉴也仅仅是一种相似而已。因此,正是因为这种前车之鉴的作用,才有“读史可以明智”的观点,而这也是历史作为文明汇总的价值所在,因此我们说历史不单单是事件的记述,更是一种文明的汇总形式,也是一种文明传承形式。
作为文明传承的形式的人为历史必然会打上人为的烙印,而这也是历史信度差存在根本原因所在,历史本身并不是人为作用的结果,其只是对
人类文明汇总而已,仅此而已,但是在其传承过程中这种人为因素的存在使得历史本身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又直接影响了理念历史存在的依据,或者说升华的依据。因此,就必然需求一种意志状态来制约历史传述者本身,使得历史传述者能够自由的表现历史本身,将其呈现。在历史传述中人往往是认为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从这个观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本身深受政治环境、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后果则是造成了历史传述的不准确性,更有甚者就是对历史的肆意捏造。而这种肆意的捏造或者扭曲则是由于历史自身价值所决定的。人对于前代的了解往往是通过史书进行的,这就决定了人为历史的重要的政治价值,这种政治价值的表现形式则使得历史出现了所谓的正史和野史的区别。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有专业的历史本身传述者,而这些人则是被严格控制在了政治形态之下,这种政治形态则使得历史传述者本身不能对历史进行正常的传述,最终形成了历史的政治性,一旦历史出现政治性,历史可以说是进入了死亡期。理念历史此时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历史本身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在这我之所以强调政治对于历史传述的影响是因为在诸多影响历史的因素中如环境、传述者本身的价值观等等,都不能超越政治对于历史的影响,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政治成为了历史传述的标准尺度,政治本身决定了历史的发展脉络,这种状态下历史就是去了其自身的独立性,反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附属品。而这种附属品的地位归根到底是因为历史传述者不能在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形成自身对于历史传述的“非自我”的传述模式。这种“非自我”的模式使得历史传述者不能根据自身意志
进行传述,反倒是根据政治走向的变化而出现对历史传承的向政治靠近的趋势。因此“非自我”状态下的历史传输是一种病态的历史传承模式,其本身就是对历史本身的否定。
正是因为这种“非自我”的存在,才要求自由意志成为历史传述中占支配地位的思想模式。
提到意志总给人在意识上造成这种状态是人的附属品,其存在是深受人自身制约的,其实不然,自由意志作为意志状态,其存在不是人的附属品,相反自由意志是借助于人来证明其存在,人在自由意志的发挥中只是一种载体或者说是表现工具,是自由意志存在的证明形式而已。正是人的存在才使得自由意志本身能更好的体现,但是并不是说没了人自由意志就不存在,自由意志是独立存在的。其最直接的体现形式则是在人为历史之中,正是这种人为历史的存在才使得自由意志被最直接的表现。
自由意志支配着历史传述者,使其由“非自我”的模式向“自我”模式转变,这个转变不仅仅是一种历史传述者自身状态的转变,更是对历史本身传述的转变。可以说正是因为自由意志的支配使得历史传述者能对历史本身进行更真实的传述。因此,自由意志是对历史本身传述起支配作用的意志模式。
自由意志在其根本目的上是使得历史本身、人为历史、理念历史三者的有机结合,使得历史能从政治模式的路途中脱离出来,使得历史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存在形式。历史因为其特殊的作用,使得历史在其表现形式上成为了政治的附属品,这个我们上面已经提到,那么历史成为政
治附属品的模式是什么,只有弄懂这个我们才能更好的解释自由意志使得历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历史,与政治相脱离。
政治对历史的影响是所有影响因素中最主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其他的影响因素都是政治因素的派生物。政治对历史最主要的影响表现形式则是对于历史传承的垄断上。中国历朝历代大部分都专门设有历史编辑部门,负责对历史进行编著,这种模式下就使得历史传述者成为了政府的公职人员,这就决定了历史传述必然会跟着政治态势的发展而出现变动,尤其后来发展到了只有官方编辑的历史才被认为是正史也就是真正历史的阶段,这可以说是对历史垄断的巅峰。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时的历史进入两人一个循环的怪圈就是:政治影响历史传述,人为历史宣传政治因素,这种加强后的政治因素又成为影响历史传述的因素。可见,此时历史的最终目的是保持与政治本身的协调,起到维持政治模式的作用,此时历史真的不能称之为历史了,此时历史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而是政治影响下的适合政治模式的以历史为名的政治宣传工具而已。自由意志的存在就是为了使得历史传述减少或者是消除历史因素对其的影响,使得人为历史能在最大程度上与历史本身一致,从而为理念历史的出现做好必要的准备。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自由意志使得历史传述者由“非自我”状态转变为“自我状态”,使其排出政治因素对自身的影响。另一方面则使得历史本身真正减少或者说消除政治因素对历史传述的影响,使得历史或者说是人为历史不在成为政治的附属品,而真正成为历史本身升华为理念历史的桥梁。这就是自由意志的作用所在。
对于自由意志本身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自由意志是一种完全自由的状态,可以说自由意志是在一种不受束缚的条件下的意志状态,但是这种不受束缚不等于不受约束,对自由意志的约束是为了保证自由意志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对于自由意志做好的约束则是理性,正是因为理性的存在,才使得自由意志能更好的在合适的状态下发挥其作用,自由意志不是肆意的发挥。
理性是对自由意志本身发挥作用最好的保证,也是对自由意志本身最好的解释。自由意志是在理性约束下的自由意志,自由意志发挥其本身作用,证明其存在的价值也是以理性为前提的,自由意志就如火车,而理性就是轨道,保证火车的正常运行。
此处我们用了约束而不是束缚,是因为理性不是对于自由意志的束缚,而纯属于一种约束,这是有根本区别的。理性使得自由意志有了共同的规范,使得自由意志在其发挥作用上更能体现漆价值所在,这种价值所在就是使得历史传述的准确性更高,更能符合历史本身的价值所在。这种价值就在于真实性上。
理性作用下的自由意志使得自由意志在人这种载体下发挥其作用时具有了“度”的准则,使得自由意志在一种被认可的范围内最完美的发挥其作用,这种被认可的范围则是不违背当时所公认的道德底线的限制。一旦自由意志超出了这种底线,那么自由意志不但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相反则会使得自由意志作用下的历史传述走上歧途。理性则是顺利解决这种状态的最好的工具。正是因为理性的存在才使得独立意志能真正的成为名符其实的自由意志,而这也是自由意志发挥作用的前提。
前面提到自由意志使得历史传述者由“非自我”转变成“自我”,使得人为历史减少了或者消除了政治因素的影响,成为独立的历史存在,不再是政治的附属品,那么在理性约束下的自由意志是怎么发挥其作用的?
理性约束下的自由意志发挥其作用主要是在于思想模式的转变。在对历史本身传述的过程中历史传述者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人为历史是在历史传述者作用下形成的历史本身的传述形式,历史传述者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而历史传述者对于历史本身的传述过程中自身的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历史传述者自身的观念是对历史本身的传述往往形成了自身的模式表现形式,但是这种模式表现形式若是不能在自由的状态下则不能真正形成历史传述者自身所认为的最佳的表述状态,这种最佳状态往往在某种外力的压力下形成,其所形成的状态则是一种压制下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历史传述者不是真正表现其自身对于历史本身的传述,而是外力作用下自身违背自身意愿形成的模式,这种“非自我”的模式导致的结果则是历史传述者本身就对人为历史存在诸多的质疑,更何况是历史接受者。自由意志的存在就是改变历史传述者自身的这种存在状态,使得历史传述者能够根据历史本身真实存在而对历史本身进行传述。而这也保证了历史从附属品的地位上独立出来,真正成为历史存在,使得历史在某种程度上与政治进行了脱节,不再受到政治的影响,也就不再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变为了真正的自身。
自由意志是独立存在的存在模式,正是因为这种独立的存在模式才使得其通过人这种载体充分作用于历史本身的表现形式——人为历史。正是
【自由意志的生物自然主义解释】推荐阅读:
表示意志坚定的成语及解释04-05
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06-17
反对自由主义学习反思12-24
我的意志作文09-04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及自由主义04-17
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国家观比较02-02
反对自由主义毛泽东06-12
《反对自由主义》发言稿07-03
形容磨砺意志的词语08-06
意志力的培养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