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doc

2024-08-17

教学论文.doc(10篇)

1.教学论文.doc 篇一

教学经验文章叙永一中陈历丹

中学化学分层递进教学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人类将面临的是一个科学高度发展、知识总量急剧增长的时代、是科技竞争、民族素质竞争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面向新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了解和研究活生生的学生,按照他们的特点和需要进行的教育,这才能达到有效的教育。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生源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家庭,不同学习基础,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必须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的目标

(1)面向全体学生,在初中化学分层递进教学中,使教学要求与学生可接受性相互造应,以达到各类学生产生接受效应和共振效应,使各类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2)引导学生从面向学习结果,追求知识掌握转为面向学习过程,追求认知结构的构建方面的新突破,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三、操作过程

首先在对学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学班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认知能力,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把学生分成低中高即A、B、C三个层次进行分层递进研究。

(1)教学目标分层:确立阶梯式的教学要求。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所以首先教学目标应该分层,例如学习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要求分五点,①求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和元素质量比。②求某种元素的百分含量。③物质质量与元素质量之间的计算。④不同物质之间的物质质量与元素质量的有关计算。⑤根据物质中元素的实际含量求物质的纯度。在这五项教学目标中①——③是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学会的基本计算技能。④目标面向BC层次学生,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后,进一步提高综合能力。⑤目标面向C层次同学,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进一步扩大知识面,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这样的分层教学目标,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当的目标,逐步形成各层次的学生在获取不同层次的知识过程中,不断取得成功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达到递进学习。

(2)教法分层:有的放矢实施因材施教

在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教学中,因为要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教法要小坡度,频活动,多反复,共校正。对于学有余力的C层次学生,则利用概念的外延,培养学生发展思维的能力。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后,要求他们去深探氧化——还原的实质(即电子转移)在探索的过程中,为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同学们阅读了大量课外书,自学了高一教科书。在师

生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多角度,多种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问分层;贯彻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课堂练习中,提问的习题设计,应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呈梯度,有层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供不同层次学生思考。题目一般也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练习题一般应是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和稍有变化的题目,这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使新知识得到及时练习和巩固,熟练掌握新知识。第二层次是强化新知识的灵活性练习题,目的是使新知识得到强化,形成能力,这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对知识进行同化的过程。第三层次是发展新知识的拓宽练习题。这类题在思考性、创造性方面要求较高,这是学生对知识进行优化、强化的过程。例如学习了碳的同素异形体后,在复习课上设计了三层次的问题:

137O313是否属于同素异形体? A、和B、CO和CO3是否属于同素异形体?

251

4C、人工合成了14是否和金刚石、石墨一样属于碳的同素异形体?

分层提问能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同样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对BC层次的学生能进一步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学科的素质。

(4)作业分层: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在教学目标的分层要求下,作为知识的巩固和熟练过程必须的作业布置上也须分层布置。

例如区别食盐水和蒸馆水两种液体,要求至少写出二种方法,最好二种以上方法。A层次的同学能用滴加硝酸银和蒸发水二种方法,正确写出现象和结论,那么基本达到教学要求。而BC层次的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来区别,如利用溶液的沸点、凝固点、导电性、渗析等不同方法来区别,大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这样有利于学生把学习过的物理、生物等知识渗透到化学学科,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了。

(5)辅导分层:使“学会”与“会学”同时得以发展

课后辅导分二层次,一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辅导,二是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学法和兴趣培养的辅导。

在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过程中,我又进行了分层递进,一般也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暂时性困难学生,这学生非智力因素为中上水平,学习潜在能力与现实学业表现明显不符,第二层次是能力型困难学生和动手型困难学生。第三层次是整体性困难学生。

利用中午时间,首先紧紧抓住第一层次学生,挖掘他们的长处,指出不足,制订一个个可行的目标,当这些同学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明显提高时,在班里树榜样并加以表扬,激励第二层次同学也想“要”提高的情绪,这时我放下第一层次学生接上第二层次学生。由于这层次学生人数较多,学习能力和基础不及第一层次学生,所以化的时间就较长,在学生“要”老师帮的前提下,最终一个个都达了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第三层次的少数学生成了班里的“孤军”,这时也“急”起来了,会主动要求老师帮助,对这些学生老师应特别耐心帮助他

们搞清最基本的知识点,允许反复,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部分同学同样能获得较大进步。

在辅导兴趣小组时,目的很明确,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解题的熟练工,而是深刻思维的加工人,在辅导过程中运用了引发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实践探索,学生的学科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6)评价分层,使每个同学都得到激励

对于学生的评价不应一概而论,不能光从分数上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也应分层评价。对于A层次的同学,无论是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成绩只要有进步就应该肯定和表扬。对B、C层次的同学则对好的方法、敏捷的思路、创新的见解、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研究的结果

(1)分层教学是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的根本途径

分层教学是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的根本途径。分层教学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是符合人在发展中客观存在的需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实验班各层次升层率也是较明显的,以下是实验班的升层情况。

(2)分层教学促进各类学生素质的提高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完成基本学习任务,树立信心,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实验班毕业考合格率达98%。对中等学生,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学会了思考,还掌握学习方法,逐步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优等生,学会了独立思考,提高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更高层次发展。实验共有九人参加区化学竞赛,六人出线参加市竞赛。

(3)分层教学使学生从重视学习的结果转向重视学习的过程。

课余时间学生常常带着各种问题与老师一起探讨,他们有自己的思路和解题方法,他们要推敲思路的合理性,解题的简洁性、多样性。

(4)分层教学强化学科德育功能

教学始终具有教育性,对学习困难学生通过一年分层学习培养了克服困难毅力,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激发了他们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原实验班的五位学生

现在仍参加市高中化学竞赛班,立志将来投身到研究生命科学的领域里,这是21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2.实验教学计划.doc 篇二

一、学情简介:

本学期实验教学班共有两个,任课教师分别是艾合买提.热介普、王银仓。使用教材为人教版(2012),学生分组实验12个。学生共42人,其中九(1)班28人,九(2)班14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问”起来;实验原理、实验装置的选择;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实验室的的有关规章制度;

2、做好课前预习,善于发现问题带着疑问走进实验室,对一些现象能给予解释;

3、学会一些仪器的正确使用、洗涤和归整,学会固体和液体药品的正确取用;

4、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教学计划:

1、根据实验通知单提前做好相关实验工作,做好仪器维修保养和损失登记工作;

2、协助任课教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定期排查实验室的安全隐患;

3、按时开放实验室,提高仪器使用率;

4、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发现特长生、培养特长生。

3.母鸡教学设计doc 篇三

教材内容简析:

《母鸡》是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课内容浅显易懂,作者由原来对母鸡的讨厌到后来对母鸡产生了敬佩之情,使学生感悟到母鸡就是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母亲,是一位英雄。学情分析:

由于这个单元的前几篇文章都是通过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的,学生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本文是略读课文,与前几篇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物情感的变化,所以,根据课型及学生实际,本课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获得启迪。设计理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篇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阅读和表达。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感悟和启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如怨如诉、厌恶、反抗、欺侮、趁其不备、慈爱、凄惨”等词语,理解象声词在本课的作用,欣赏“结果,每一只雏鸡的肚子------”等佳句;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母鸡的叫声、动作、神情的方法,抓住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教学难点:体会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直接谈话导入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笔下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 单刀直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检查预习情况

同学们回家都预习了吧?敢接受老师的检查吗?(同学们真自信)

1、出示词语

怨 抗 侮 绩 凄 慈 辛

没完没了 颤颤巍巍

如怨如诉 反抗 欺侮 可恶

趁其不备

凄惨 慈爱

警告

紧叫 指名学生读,先读正确,再挑一两个词语读出味道。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老师听出来了,老舍对母鸡的情感不像对猫那样一直都是喜爱的,而是发生了鲜明的变化,由(---)变为(---)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讨厌

不讨厌

3、学生质疑 预设:

A为什么作者开始一向讨厌母鸡,后来不敢再讨厌了? B为什么讨厌?为什么不敢再讨厌? [设计意图] 学贵有疑,没有疑问的教学是不完美的。

三、研读课文 感悟情感变化

(一)学习1----3自然段,解读“讨厌”

1、课文那些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你能从中找出一句概的句子吗?请用“-——”划出来。

交流并出示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抓“一向”“讨厌”进行朗读指导。

2、默读1——3自然段,找出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

3、交流反馈

抓重点词语理解感悟(读中悟 悟中读)学生根椐体会板书(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无病呻吟 欺软怕硬 居功炫耀

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根据板书)[设计意图] 这一大段词语丰富,值得积累,在内容上又是个铺垫。

(二)学习第4——8自然段,感悟母爱

师:一只让作者历来没有好感,只有讨厌的母鸡,怎么又会让作者对它的态度来了个360度的大转变呢?是什么让作者改变了对它的看法?

同学们,我们还是从书本中寻找答案吧!

1、默读4——8自然段。

这又是只怎样的母鸡?在书本中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反馈(学生随机上台板书)负责 慈爱 勇敢 辛苦

抓重点语句感情朗读体会,并结合想象说话。

它警卫时勇敢地叫“咕咕”,仿佛在说:“———————”。它喂食时慈爱地叫“咕咕”,仿佛在说:“———————”。它教儿女本领时耐心地叫,仿佛在说:“————————”。它夜里拼命地凄惨地啼叫,仿佛在说:“————————”。先在小组里说,然后选同学在全班说。[设计意图] 激发想象,训练语言,深刻体会母鸡勇敢、慈爱、辛苦而伟大的爱心,并升华了这种爱。

3、同学们,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母鸡?(根据板书)它怎么和开始判若两人,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它变得如此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三)学习9——10自然段,品赏尊敬。带问题默读课文。

(1)出示句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就是一位英雄。

你体会到了什么?在你的心里,英雄是怎样的? 指导感情朗读

现在的“我”,对母鸡又有了什么的情感?(2)出示句子: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品读,这仅仅只是喜欢吗?(板书:尊敬)

是啊,作者被母鸡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母爱深深震撼了,这是作者对日夜操劳、无私无畏的伟大母亲发自肺腑的崇高的敬意。

再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齐读出示的2个句子。[设计意图]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该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抓住表现母鸡的4个崇高的品格的词语及“英雄”一词,学生自我阅读,自我探究,既加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又促进了与作者的情感交流,使得母鸡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

四、拓展文本,升华情感 是啊,天底下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生活中妈妈又是怎样关爱你们的成长的?(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母爱是三月的阳光,给儿女们带来了缕缕春风。我们成长的过程凝聚了妈妈多少的心血。同学们,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个微笑,一点进步,都是对母爱的一种无声的感激。让我们齐声赞颂普天下所有的母亲吧!

出示句子: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设计意图] 将课堂延伸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学生将更深切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五、课后作业

1、阅读《麻雀》

2、对父母写写感恩的话语板书

16* 母 鸡

讨 厌——————不讨厌(尊敬)无病呻吟

负责 欺软怕硬

慈爱 居功炫耀

勇敢

辛苦

4.新课改教学反思.doc 篇四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思想政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政治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不断尝试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反思教学互动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政治课改革也全面铺开。以新课程理念为灵

魂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也在全国部分省、市试点,这必将对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形成严峻挑战。在新课程实施中,什么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无疑是广大教师们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的焦点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多向自己发问,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并在反思中提高,这才是解决好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高中思想政治的新课程,去除了以往旧教材繁、难、偏、旧的知识,通过教

学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这些都是高中政治新课程带给我们的惊喜。惊喜之余,我们也发现,新课程同以往传统教材相比,把原来教材几节课的内容汇成一节课来教,而且可以说是完全打乱了原来的逻辑顺序,这就使刚接触新教材的教师感觉到有些手足无措;其实新课程同样有它内在的逻辑,这个逻辑就是生活逻辑,教材当中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我们日常生活展开的,通过设置一些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生活,参与生活。既然如些,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也必须要进行改革,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区别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知识的机械传授,教师是“传道者”。而新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是一个让学生获得知识与培养技能同步进行的过程,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将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创设来自生活的教学情境,并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学科知识逻辑和学科本位。而新的思想政治

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科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引导

学生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一味认真听讲、机械回答问题、认真记好课

堂笔记等,属于典型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新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将改变一味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培养学生搜索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人尊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对生活的关切,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取向。

(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过分注重教师的知识霸权,教师的观点是不容置疑的“绝对真理”。而新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将使教学活动的框架发生根本性变化。伴随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间的交往也将发生变化。课堂教学已不再是一味要求学生适应单一的教师,而是让教师适应风格迥异的学生。

反思一:课堂上教师真的关注学生了吗

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尽管教师们的教学设计很新颖,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对学生有创意的想法置之不理,甚至对于学生有胜过教师的独到见解也不予以鼓励。我们往往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这道题就这么答,不能改了”,“教参”便成为问题的标准答案。为什么?因为教师在潜意识里依然关注的是教案,关注的是作为唯一标准答案的“教参”,总希望学生沿着自己事先设定的思路回答问题,在自己事先安排好的空间开展“自主”活动,最后圆满地实现预定目标。岂不知,这种教学恰恰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死胡同——为认同而学习,为标准答案而思考。这些看似正确、深刻、全面的标准答案,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然而,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满创造和神奇的过程,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过程。当前新课改条件下应该更多的给予孩子门思考发挥的空间,答案应该只是一种参考,而不是标准。我们学校现在正在努力的往这方面做,每一次测验的答案只是一个参考,允许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有时参考答案还不如学生回答的完整。因此,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尊重学生。

反思二:教师在课堂中是否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因此,新课改条件下高中政治教学方式、方法必须改革。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

2二、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反思

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第一,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第二,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谈自己于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大家一起讨论研究问题之所在,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的学生会遇到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问题,甚至于会涉及到外汇的“卖入价”和“卖出价”的问题,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帮助学生找到答案。第三,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画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此外参观法、实际演练法、研讨教学法及情感体验教学法都可以尝试。

反思三: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是否关注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理念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深层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拓展。三个维度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融为一体的,共同构成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体。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把握三个维度目标有机统一的关系,重视让学生主动经历学习适应终身学习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有序、有度、有用的基础知识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反思四:教师在课堂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建构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而应是问的发现者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为此,教师必须打破“教师中心论”,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文化生态”,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的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学习才有可能。当前许多教师也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他们正从习惯于把问题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和学生一道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与学生一起分享问题探究中的快乐,这可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地进行思考、讨论、质疑、交流,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同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师生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对话、合作与交流。在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并没有高人一等的特权,而是以一个交流者、倾听者、建议者的身份出现,通过言谈和倾听进行双向沟通和交流,真正充当着这个学习共同体中的“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

总之:我们以前对教学的理解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里、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些对教学的定义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说的,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要求、学生照办;教师出题、学生考。教师永远占据主导地位、是主动的,学生永远是从属地位、是被动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也不需要师生的平等,教师就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具备民主思想,这也是导致政治教学方式上灌输式的重要原因。

高中教育发展史上这次空前、彻底的课程调整和改革,我们政治教师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紧扣新课程改革的脉搏,不断深化和提高对政治新课程改革及其方向的理解和认识。经过一年的摸索实践,逐渐摸索出一整套政治课糖果教学模式,政治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普遍提高。因此,今后将会一如既往,再接再厉,继续摸索出一条更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模式,来服务于教育事业。

新课改政治课堂教学反思

政治组:张改辉

5.窗.doc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课题:《窗》(配有课件)

教学背景:本单元属于小说单元,编者在编撰时颇具匠心,囊括了古今中外各具特色的几篇名著。有批判我国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与迫害的;有表现我国古代卓越的民间艺术,赞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的;有反映黑暗腐朽的沙皇统治的;有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丑陋的人际关系的。让学生从各个角度了解世间百态,窥探人性的美丑善恶,通过批判他人的丑恶来修正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情节。学习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美与丑。

3、学习本文独特的结尾方式。

教材分析:《窗》是篇颇具开放型思维空间的现代小小说,情节相对简短但却极富意外。作者以对比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再以出人意料,耐人寻味的“欧.亨利”式的结尾,讽刺了自私的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以卑劣丑恶的灵魂不会找到亦美亦善的境界,只有无私的人,心胸宽广,视野开阔,以纯洁高尚的人格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 春天。显示了极其深刻的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学习本文可以抓住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对学生进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小组合作”模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盖屋为何要留窗户?对,一为空气的流通,二为看窗外的世界,窗外有柳绿桃红,有莺飞燕舞,窗外的世界很精彩,可人们也常说:站在外面看窗户,每一个窗户里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今天我们透过泰格特的《窗》,看看里面发生了怎样精彩的故事吧!

二、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1、学习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美与丑。

3、学习本文独特的结尾方式。

三、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知情节)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本文故事发生在,文中的主要人物是

,他们的病情都很

。一开始两人的关系

,他们经常

,靠窗的病人还为同伴描述

,后来不靠窗的病人因为

,所以在同伴生命垂危时

。当不靠窗的病人终于住到靠窗的位置时才发现,窗外只有。

2、你能理清本文的情节思路吗? 相衣为命(开端)心生嫉妒(发展)见死不救(高潮)

仅有一墙(结局)

3、在整个过程中不靠窗的病人心理经过了怎样的变化?

享受---嫉妒---困扰---冷漠

二)、合作探究(探人性)

1、研读课文,请说说你从这窗中都看到了些什么?

(如:我从这窗中看到了靠窗的病人:乐观善良、热爱生活、道德高尚、纯洁无私、热心关爱他人。

我从这窗中看到了不靠窗的病人的:自私虚伪、冷酷残忍、卑劣丑恶 我从这窗中看到了人性美与丑、善与恶„„

我看到了像不靠窗的病人那样自私冷酷的人毕竟是少数,这个世界不全是丑陋的,还是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引领者我们积极向上的)

2、“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的挣扎着,他用一只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其中“刚一离开”表现了这位病人怎样的心态?

3、本文还有很多能表现人性的经典语言值得品味,请找出你觉得最好的句子品品吧。

三)、说感悟,明主题

1、作者写作此文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或者说你感悟到了什么?

(如:纯洁高尚的人格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春天。卑劣丑恶的灵魂找不到亦美亦善的境界)

2、小说以“窗”为标题有何作用?

((1)本文的故事情节围绕着‘窗’来写

(2)窗即是病床里实际的窗,也是二人的心灵之窗,通过窗我看到了人性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四)、再探讨

学写法

1、本文结尾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结尾出人意料,耐人寻味。这样写,告诉我们自私的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他什么也看不到。而无私的人,有美的心灵才能看到美丽的世界。这叫“欧·亨利”式结尾。)

2、你觉得本文还有哪些写法值得你借鉴的?请试做分析。(1)、对比的写法。能将人物的美与丑、善与

恶表现的十分突出。(2)、以小见大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发挥想象,即兴练笔)

1、假如病房中又来了一位新的病人,那么原先的那不靠窗的病人会怎样做呢?

2、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感触颇多吧?倘若让你对这病房中的病人说几句话,你想对谁说?你想怎么说?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

实验中学

徐爱武

6.花卉园艺教学大纲doc 篇六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花卉种子(种球、种苗)、盆栽植物、鲜切花、观赏苗木等繁育、栽培、应用、生产与管理的人员,达到初级花卉园艺师(五级)国家 职业标准要求。

一、花卉生产设施建设及设备使用

(一)生产设施的准备

理论知识

1.整地的技术要领。2.作垄、作床的技术要领。3.土壤消毒技术。操作技能

1.能进行整地作垄、作床。2.能进行土壤消毒。

(二)简易生产设备的建设与维护 理论知识

1.风障、温床的规格及搭建要领。

2.简易塑料大棚、荫棚的搭建方法与技术要领。3.给、排水基础知识。

4.苗床搭建与维护的技术要领。操作技能

1.能进行风障、温床的搭建与维护。

2.能进行简易塑料大棚、荫棚的搭建与维护。3.能进行给水、排水管道的布设。4.能进行各类苗床的搭建与维护。

(三)常见园艺工具的使用与维护 理论知识

1.常见园艺手工工具的种类及使用方法。2.常见园艺手工工具的维修方法。操作技能

1.能正确使用常见园艺手工工具。

2.能对常见园艺手工工具进行一般性维修。

二、花卉的分类与识别

(一)花卉的分类 理论知识 1.花卉的概念。2.花卉分类方法。操作技能

1.能按花卉的用途进行分类。2.能按花卉生活类型进行分类。

(二)花卉的识别 理论知识

1.花卉的形态特征。2.常见花卉的识别要点。操作技能

能识别常见花卉50种。

三、花卉种子(种苗、种球)生产

(一)花卉种子的采集与处理 理论知识

1.花卉种子的识别。2.种子成熟与体眠知识。

3.种子采集、调制、贮藏方法与技术要求。操作技能

1.能识别常见花卉种子20种。2.能进行种子采集。

3.能进行种子的常规调制与贮藏。

(二)播种育苗 理论知识

熟悉播种育苗的程序与技术要领。◆ 操作技能

1.能进行常规播种工作。2.能进行常规种苗的抚育管理。

(三)扦插育苗 理论知识

熟悉扦插育苗的程序与技术要领。操作技能

1.能进行常规扦插工作。

2.能进行常规扦插苗的抚育管理。

(四)嫁接育苗 理论知识

熟悉常规嫁接苗的程序与技术要领。操作技能

1.能完成常规嫁接工作。2.能进行嫁接苗的抚育管理。

(五)分生、压条育苗 理论知识

1.分生育苗的方法。2.压条育苗的方法。操作技能

1.能进行分生育苗。2.能进行压条育苗。

四、花卉栽培与管理

(一)花卉露地栽培 理论知识

1.花卉幼苗露地移栽技术。2.花卉露地栽培技术。操作技能

1.能进行花卉幼苗的露地移栽。2.能进行花卉露地栽培的常规管理。

(二)花卉设施栽培 理论知识

1.栽培设施的性能特点。2.设施栽培的常规技术。操作技能

1.能选择和利用花卉栽培设施。2.能进行常规设施栽培管理。

(三)花卉容器栽培 理论知识

1.容器的类型与特性。2.基质选择及配制技术。3.容器栽培技术。操作技能

1.能选择合适的盆钵。2.能选择、配制栽培基质。3.能进行上盆、换盆。

4.能进行容器栽培的常规管理。

(四)绿化苗木出圃、栽培 理论知识

1.苗木起苗技术。2.苗木土球包扎技术。

3.苗木运输、假植方法与技术。4.苗木栽培方法与技术要求。操作技能

1.能进行苗木的裸根和带土球起苗。2.能进行苗木土球包扎。3.能进行苗木运输、假植。4.能进行苗木栽植。

(五)花卉整形与修剪 理论知识

1.苗木的生长特点。

2.常见绿化苗木的整形要求。3.绿篱的常见造型与修剪方法。操作技能

1.能实施花卉常规摘心、抹芽等整形措施。2.能进行在圃苗木的定干、整形修剪。3.能进行常见绿篱植物的修剪。

(六)花卉栽培的肥、水管理 理论知识

1.花卉对水分、营养的需求特点。2.各种水源的适用性及浇水技术。3.常见肥料的特性及使用技术。操作技能

能进行花卉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等常规养护管理。

(七)花卉病虫害防治 理论知识

1.花卉病虫害识别知识。2.常见农药的基本知识。3.花卉常见病虫害的一般防治方法。操作技能

1.能初步识别花卉常见病虫害。2.能进行常见病虫害防治。

五、花卉应用与绿化施工

(一)简易花坛布置 理论知识

1.花卉设计图的识读。2.花坛布置基本知识。操作技能

能按设计图纸布置花坛。

(二)园林绿化施工 理论知识

1.常见园林植物的栽培技术。2.植物栽培后的养护管理知识。操作技能

7.初二历史教学总结.11doc 篇七

政史地组:郑 磊

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学期即将结束,坐下静想,初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了第一学期的熟悉,对他们每个人的学习习惯都已经很熟悉了,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能够及时的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方法能够结合各班的特点做到灵活的教学。并且进一步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改革,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杜郎口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坚持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点,把握对学生正确历史观的灌输,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认真完成教学内容。特将工作总结如下:

1、首先在教学上:

教学是本学期的中心环节,为此我总结了上学期的教学经验,并且在此基础上认真的准备教学工作,我知道一节高质量的好课是与课下教师的努力备课是密不可分的。我在准备每节课的时候都是作了精心的设计,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还有当堂练习都做了精心的设计和思考。历史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我们要把冰冷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并且这种方法能够让他们在内心形成一种学习历史的内驱力,对历史课堂形成一种期待,如我在讲授第9课《改革开放》的时候,就让学生结合了自己身边的一系列的变化:名牌鞋、肯德鸡、百事、名车、自己周围的变化等,并播放中国改革开放前的贫穷视频,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内心中形成一个共识:改革开放是富国强民之路,是历史的必然。从而直接导入新课。在讲授第14课《钢铁长城》的时候,我结合学生对神秘军队的崇拜感和本节知识的特点,播放一段军事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在讲授新课的时候穿插小练习,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的升华。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学质量的问题,为此我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当今现实的生活实例,使的学生觉得历史和我们的显示是如此的接近和熟悉。在实践中注意知识的纵横的比较,做好知识的归纳和综合,利用课堂小测和单元检测,进行巩固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我在读《山东教师》的时候,读到一篇介绍提高教师的教学的质量的文章,我发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不断的提高,比如在调动学生的环节中,尤其是下午,我的课有一部分是在下午第一节“黄金时间”,学生由于刚刚经过了一中午的休息,学生和教师都是没有精神,为此我特意在准备下午课的时候首先让自己精神饱满,用自己积极的精神尽头去影响学生,使他们觉得下午的课同样上的有滋有味。

教学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着直接的关系。用幽默、准确、精炼的语言神态进行引入、分析教材中的内容,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讲到国民党在抗战中起到“牵制”作用时,做了一个牵绳动作进行分析其中意义,学生一下子就能理解了。

2、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综合平稳发展。

由于这四个班级的学习特点的不同为此我在这四个班采取了不同的特点教学,:在一班和三班结合学生善于表现自我的特点,让他们把基础知识以填空题的形式书写到黑板上,然后指导他们完成填空,让他们都当小教师,把自己掌握的知识重复给别人听,然后在下面默写,留给他们记忆的时间,教师再精心指正,达到教学的目的,从而掌握了知识。在二班和四班直接让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小组成员相互检查,跟踪加强练习,注意照顾到个别学生。比如我在教学中注意到初二二班的学生李乐和马跃在学习历史中表现欲望很强烈,就重点照顾他们,让一些他们把能够掌握的基础知识表达出来,培养他们的信心,比如李乐的成绩在最初的个位数增长到了现在的28分,马跃的成绩达到了及格的水平。他们获得了一定的信心后就能够逐渐的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了。

3、努力的加强业务的学习和学习先进教学经验。

在这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董老师和李老师的无私的帮助,教学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自己在教学时间外还积极的阅读大量的教学报刊和文摘丰富和补充自己的教学,并且在借鉴的同时得到了许多的启迪和知识。使得自己在教学中游刃有余。获益良多。

课堂改革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在课堂中解放学生,同时也是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在学校和学部的组织下,去杜郎口学校进行了学习考察,我发现了自己的差距,在自己的课堂中慢慢的进行探索和尝试,发现自己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课堂的教学效果愈加的高效,同时结合陶继新主编和李丙亭记者的报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大脑进行了一次“大清洗运动”。使自己能够紧紧的和课该的脚步紧紧相随。提高自己的课堂掌握能力。

4、下学期我计划做好以下几点:(1)、继续进行课堂的改革,切实的把自己的课堂变成高效、和谐、全面、紧凑的精彩课堂。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积极的投入。

8.高中英语教学常规.doc 篇八

一、备课

1、备教材。“备教材”要做到:

1)熟悉中学教师计划和英语教学大纲。明确中学英语教学目的和任务,了解各年级教材的教学同,内容和英语教学原则。

(2)熟悉全套教材。不仅要学通,弄熟教材的语言,更要了解教材的编写特点。要通读初中英语课本和高中英语课本。

(3)明确各册书的重点要求,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要结合班级的情况及课时划分单元,制定本期教学目标和要求(包括学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对学生基本技能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单元测试计划等)。

(4)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思想实际,精心设计与安排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寓思想教育于教学活动中。

(5)根据教学内容和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制定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2、备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学习和文体。备学生就是把教学活动的立足放在学生身上。“备学生”要做到:

(1)了解、分析学生对英语课的学习态度以及他们在学习中的思想情绪。备课时,应考虑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要求,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热情帮助和引导。

(2)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汉语水平。因材施教。

(3)分析、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要考虑不同程度的学生对教材的难点所产生的不同反映,承认其差异,注意开发智力,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学生在学习新教材时存在的困难,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以便在“知新”之前有意排除障碍。

3、备教法。“备教法”是解剖“教”的问题,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要做到:

(1)遵循英语规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2)根据英语教学目标,对每一课在语言和语调、单词和习惯用语、语文、语法上所应达到的水平,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四会”能力。

(3)重视课堂用语,细致安排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内容。要留出时间组织学生语言训练,拼读单词、朗读课文、背诵、听写、造句、回答问题、复述、看图叙述等。

(4)及时收集和了解学生对老师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5)善于学习采用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外语教学方法。

4、备教具。充分利用各种教具,提高教学效果。

(1)直观教具。可利用实物、图画、图表和模型、地图、泡沫、贴绒纸和磁性板等。

(2)电化教学。可运用电视、电影、录音、录象,收录机和幻灯教学手段。将来有语言室后要充分利用语言室设备教学。

5、写好教案。

(1)备课教案应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明确重点与难点及解决重点、难点的手段。

(2)精细规划教学步骤,科学安排教学时间。

(3)精细地设计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注意讲练结合,精讲多练,订出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措施与手段。

(4)充分利用各种图表、教具,适时运用电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5)设计好板书,做到层次分明,标题醒目,内容精确。板面整洁活泼,便于学生抄写与记忆。

(6)教室中对课堂提问、复习、小结、练习及作业的内容均应实现设计好,写好。

二、上课。

1、课堂教学目的明确,按时准确地完成本课应讲授的教材内容。

2、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改变教学上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只注重读写、忽视听说的倾向。

3、注意贯彻“综合训练,阶段侧重”的原则。通过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实际的能力,为进一步学好英语打好基础。

4、精讲多练,重点突出。课堂教学要增加语言实践活动的广泛和密度,提高效果,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多听、多说、多练。

5、教学要面向大多数学生,要针对不同学生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课堂活动面要广。

6、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用英语进行讲课,并适应地利用母语。

7、板书要工整、规范。要用斜体行书书写,笔顺、大小写、词距、标点和格式正确无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8、教态要大方,语言语调要准确。语言要流畅,表达要生动熟练。

9、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的思想教育因素向学生尽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三、辅导。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的重要方式。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早读辅导。坚持早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对高一新生,教师要带读或利用录音领读,使学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进行朗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2、为了大面积提高合格率。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差生进行补课和个别辅导,防止或减少两极分化。

3、对成绩好的学生和对外语有特别兴趣的学生要进行“拔高”辅导,以便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听力、会话和写的能力,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为国家发现和培养人才。

4、按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年龄特点,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开展词汇竞赛,书法比赛,办英语板报,收看电视以及开展以年级或学校为单位的英语演唱会,演讲会等,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四、作业。

1、每节课教师应布置适量的作业。除了课后习题外,还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不是补充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掌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2、根据教学实际,布置适量的口头作业,包括朗读、背诵、随录音机读句子、课文等。

3、书面作业要认真批改。除指出作业中的知识错误外,还应严格要求学生书写规范,随时订正所出现的错误。口头作业可在课堂上或课后辅导时间进行抽查。

4、对学生中的典型错误要认真分析,并在课堂上或辅导时间进行讲评,纠正错误,对差生应热情关怀,予以辅导。

5、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当布置预习课文及语法作业,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考核与考试

1、为了及时掌握教学的反馈信息,每个单元均应进行测试。试题要紧扣大纲和教学目标,覆盖面要广,难易适中。测试重点要突出,针对性要强。测试要记分,测试后要及时讲评。

2、根据教学实际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每学期要适当安排听力和口语能力的测试,这类测试分散在平时进行,也可相对集中。测试要记分,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3、要认真组织好期中和期末考试。命题要以“大纲”为依据紧扣教材,试题覆盖面要大。试题应包括对语音、词汇、习惯用语、语法等基础知识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

4、认真批改试卷,评好分。对主观试题,应事先定好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尽量减少主观因素对评分的影响。

5、认真做好阅卷记录和试卷分析,找出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及时写出书面总结。

6、英语课评课表说明

英语课是中学重要课程之一,随着四化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愈益显现出掌握英语的重要性。因此,不断提高英语的教学艺术是每个英语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

外语教学应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四个方面的能力上下功夫,并应坚持思想教育寓于教学之中的原则。

评课时要注意是否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真正做到教与学并重。

该评价表评价项目共分四大项,即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灵活,效果良好,是进行评价最基本的内容。为了便于评价又将以上四大项划分为15小项。评价以百分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各占35分,是评价的项目。教学目的与教学效果各占15分。根据得分多少,可分四个等级,即80-100分为优秀70-76分为良好60-69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差。

在评价时应从全局出发按照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精确而科学地进行评价,作到既有原则性又有适当灵活性,鼓励创新与特有风格。

9.江南春教学设计(DOC) 篇九

一、教材分析:

《江南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亡,寄托了讽喻之意。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体会是人表达的感情。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播放优美的春天的视屏,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过渡: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又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4、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5、学生交流收获,提出不懂的地方。

三、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一)前两行——晴景、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3、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4、体会第一句诗的意思。可指名让学生说(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5、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雨景、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及时的补充背景知识(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合作交流、品味意境。

小组交流:这首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画面?

1、小组交流探讨。

2、汇报交流成果。

五、拓展延伸

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咱们春天吧!齐读古诗: 春日

题画

[宋] 朱熹

[清] 袁牧 胜日寻芳泗水滨,村落晚晴天,无边光景一时新。

桃花映水鲜。等闲识得东风面,牧童何处去? 万紫千红总是春。

牛背一鸥眠。

六、作业

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七、板书设计 江南春

杜牧(唐)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

忧国忧民之情

《江南春》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我感到特别的失落。虽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目标进行有层次的教学,体现了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走进了美的意境,但是还有很多的不足,试梳理如下,以作今后教学之鉴。一、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我想首先是我个人的亲和力不够,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另外就是教师的语言不能打动学生,而且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这是我值得思考的地方: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欲望?

二、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比如说在对“莺啼”的理解时,有学生就说这里的莺是指黄莺,我没有及时的更正,因为自己当时也不敢肯定,上完课之后,细细的分析了一下,“莺”不能单指“黄莺”而是包括了春天里各种各样的鸟类。

三、在第一句中的“绿映红”中的“映”字,学生体会的很好,学习完第二句后,我想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前两行的江南的明朗绚丽之美,但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巧妙,让学生体会的不够细,其实这两种美也是相互映衬的,可惜我没有点到。

四、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在课堂中反映出的问题就是,教学环节设计得不够紧凑,在讲解诗意的时候浪费了过多的时间,以致后面的对诗人的情感感悟时,只是浮光掠影。

10.《认识图形》教学反思doc 篇十

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这一节课时,我设计的本节课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1、在教学目标上——全面、明确,可操作性强。

2、在学习内容处理上——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在组织教学策略上——注意情境与活动教学。

4、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现大信息量与高效率。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导入新课的活动中,我没有从零开始,而是先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已经认识的图形。这样就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接着我创设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然后我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异同,深化了对两类图形特征的认识,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和“体”与“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通过让学生充分参与操作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初步学会了从“体”上找“面”的方法,弄清了“体”与“面”关系的基础上,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尝试找出怎样利用物体来描出平面图形的策略,既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层次性,又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最后我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课后反思自己这节课的教学行为,成功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年级孩子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要注意时间不长。而数学知识一般较抽象,生硬。因此整堂课我设计了很多活动,如摸一摸、贴一贴、评一评、举一举、猜一猜、摆一摆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感悟。

一开始我就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与机灵狗一起学习,机灵狗还带来了礼物,礼物不小心掉在了地上,留下了脚印,谁能想办法把它们的脚印变出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激起思维的火花。让孩子在兴趣、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地学习新知。在探索阶段,让学生在摆一摆、猜一猜等真实有趣的情景中,经历、体验数学知识。

在巩固拓展时,创设了让学生摸一摸、拼一拼的游戏活动,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2、教学语言要有童趣

教学中,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等,在不影响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对教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生动,富有情趣。即要结合学生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然,口头语言更应形象、生动,充满童趣,富有感染力。

如在本课的教学中,当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让一位小朋友当评委评出优秀的作品,我就说:老师想当小记者采访一下这些画得好的小朋友,他是怎么画的?而在猜一猜这个活动时,我又是这样说的:这些图形想和小朋友做游戏,他们躲起来了,只露出了一部分,请你猜一猜,他会是什么图形?这些亲切、形象的语言极大地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动手,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有趣。

3、布置任务要简单明了,也要切实可行

这节课在第一个班先上时,我原来设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把积木的一面想办法在纸上表现出来,结果学生对印的方法非常感兴趣,不去想别的方法了,而这些印泥的差异很大,有的很浓,有的很淡,淡得印出来就效果很差,所以不但浪费了很多时间,也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在第二个班上时,我就删掉了这个环节,直接让他们用画一画的办法,效果就很好。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我觉得我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达到过程性目标的评价不够。

上一篇:中学卫生管理条例下一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