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在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应用

2024-07-13

媒体在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应用(精选14篇)

1.媒体在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应用 篇一

一、引言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将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综合运用与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技术又称多媒体组合教学或电化教学。

目前所提到的多媒体教学,通常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

二、高职《旅游学概论》课程的特点

要将多媒体教学合理、准确、高效地运用到高职《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首先应全面而准确地了解该门课程的特点。在高职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旅游学概论》具有以下几个较为显著的特点:

(一)该课程是高职旅游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

在高职院校,《旅游学概论》的教学目的是使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帮助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该门课程是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它不仅仅是高职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规定的专业必修课。

(二)该课程在旅游专业的系统学习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性

《旅游学概论》是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入门基础课程,对学习旅游专业知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旅游专业其他后续课程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旅游专业的其他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的先导课程旅游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后续课程包括了旅游心理学、酒店管理、导游实务和旅行社管理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

(三)该课程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

《旅游学概论》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应掌握旅游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较为全面而系统地认识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认识旅游活动以及由其而引发产生的各种现象与关系的本质。教师通过对该门课程的讲授,要使高职院校的学生树立系统的旅游知识框架,掌握旅游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其它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旅游学概论》课程的内容多而全,具有明显的综合性。课程内容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等旅游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包括了旅游学的核心概念、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旅游资源的分类、开发、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线路设计、旅游需求的成因、旅游的影响等旅游业的核心知识。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对旅游现象和旅游学科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

三、多媒体教学在高职《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的适用性

与传统的普通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容量性、直观性等多个优势能很好地适应高职《旅游学概论》课程的基础性、重要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一)多媒体教学可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高职旅游专业的《旅游学概论》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必修课,包括了较多旅游学中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如果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声、像、图、文等各项资源,能达到图文声像并茂的效果,大大提升了《旅游学概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例如,针对《旅游学概论》中的概念,如果运用传统的讲授法,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高职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如果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合理地利用声、像、图、文等各项资源对旅游学的核心概念进行诠释,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该门课程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持久、全面、深切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概念。

(二)多媒体教学可提升课堂教学容量性

《旅游学概论》在高职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涉及的专业知识点和技能较多。网络、书籍、音像制品上,可供教师查阅和使用的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到大量案例、图片、视屏和音频,并将这些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运用到《旅游学概论》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添加各类声、像、图、文等资源,将新知识和新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可拓宽学生知识面,达到对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较好结合,这就大大提升课堂教学容量性。

(三)多媒体教学可将教学内容条理化、简单化

《旅游学概论》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前后相连,关系错综复杂。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在讲授课程前后关联交叉的知识时,往往会让学生失去耐心和好奇心,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对声、像、图、文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教师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比较彻底的分解知识技能信息,减少抽象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转换过程,可以全面、准确地表达其教学意图,将教学过程中难点和重点问题简单、准确地呈现,使教学内容调理化和简单化。

(四)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学场景直观化

高职《旅游学概论》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到对具体场景和问题的处理;传统的板书和口头无法表达清楚的这些场景,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且高职的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很难让学生自己在脑海中构建和重现这些场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声、像、图等资源,可较生动、准确地再现教学中需要的场景;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突破视觉的限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四、多媒体教学在高职《旅游学概论》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相比传统的粉笔加黑板、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因此,在高职旅游专业《旅游学概论》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

(一)够用原则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信息查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可查阅和搜集到与《旅游学概论》相关的教学资源极为丰富。教师将各种教学资源运用到该门课程的教学中,课件内容丰富,信息量很大。但是如果教师不根据实际需要,把过量信息和资源带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过度快速地操作多媒体,以求将所有信息展现给学生,很容易出现“满堂灌”的现象。高职的学生在课堂中完全没有时间消化和思考,最后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因此,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应秉承“够用原则”,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课时安排,从海量教学资源中筛选出素材,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二)实用原则

相比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形式,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教学形式更新颖。但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新颖和丰富,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过多地应用强烈的色彩、大量图片和动画,片面追求采用最先进、最现代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置教学内容不顾而一味地追求形式,反而忽视了真正核心教学内容。其实进行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辅助教学、优化教学;教师应紧记“实用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和优化课堂,而不是“统治和主导”课堂。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用适当的资源将教学内容呈现即可,不应造成本末倒置,影响教学效果。

(三)合用原则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明显,导致有些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只注意到它的优势,忽视了它的局限性;不管课程的什么内容,均采用多媒体教学。其实教师也应进行思考和筛选,针对高职《旅游学概论》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在合用的前提下,实用多媒体教学。以该门课程的“旅游线路设计”的内容为例,以笔者的授课经验,该部分内容更合适使用“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将学生讨论结果呈现,并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灵活的修改,这种方式更利于师生互动,更能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四)会用原则

应用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多媒体技术,并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亲自设计、编写课件,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受精力和能力的限制,部分教师将网络上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下载,然后不加修改地直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其实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如果教师不做任何的学情分析,直接拿来就用,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因此,教师还应通过学习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做到真正“会用”。

五、结语

2.媒体在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应用 篇二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旅游地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189-01

一、多媒体课件在旅游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当前教学改革的精神是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而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一种把文本、图例、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媒体组合进行综合处理,实现双向交流,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旅游地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效果异常明显。多媒体课件主要体现以下几个作用:

(一)以表达配合各种图例来体现生动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旅游地理教学内容,可以把旅游区教学内容反映到具体的录像片段上来,或者利用地图并附以简单的文字来介绍各个城市。如讲解旅游城市的交通路线时,我们可以放大图例来一一介绍城市里的各个景点分布,清楚明了;那么又如用中国名胜图册来扫描制成的课件形式呈现出来,就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二)利用观赏的画面来代替枯燥的语言讲解从而体现直观性。旅游地理教学中除地图外都是用文字来描述,就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听起来会觉得烦,影响学习兴趣。如学习《北京市》时,教师在讲台上一直用授课法夸夸其谈,学生听着就走神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用摘取北京市旅游指南的碟片来介绍。再配合文字教学节奏可快可慢,可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还可以重复播放,课堂效果很好。

(三)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反复观看充分体现时效性。将多媒体课件引入到旅游地理教学中,克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局限性,即教师在黑板上指多那么一张密密麻麻的地图图例说得口干舌燥,学生未必听明白,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学生可从放大的图例及拆开的每一部分反复观看、对照,例如讲授《中国旅游交通网》时,教师制作课件来进行教学讲交通网时可放大地图图例,这样就便于学生认识各条交通线路,然后分发地图轮廓图来让学生描绘交通路线,教师只要稍做指导即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媒体课件在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应用

(一)物尽其用,适当适量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然后再考虑通过用什么素材来恰当地表现课本的内容,如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变为愉快的教学效果,并运用巧妙的艺术手段,打破教学的时空局限。把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经过处理后转变为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使教学课件具有一定的创意性。从而达到传统的讲授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

在旅游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可能一门课程的全部内容都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比如,前面的概述部分,也就是总论部分也还是要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俗话说:“物极必反”。也就是说在一般的教学中,也不能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而应两者相结合。

(二)与时俱进,扩大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面。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网上来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在现行教材上不断增加最新的知识和信息,既而可以增加课容量和知识密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旅游地理《浙江省》这一节教学,利用多媒体先播放浙江省旅游指南,使学生从教材里的语言述说转化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教学情景;此外,教师也得从网上查阅有关于浙江省的主要旅游城市和旅游胜地的图片或景区动画拍摄等资料。

(三)增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教学,能使许多抽象的教学专业术语、事物变为具体,能使跨越时空的广深的地理环境从静态转变为动态,能使对语言文字理解之后的想像转变为有声有色的图文声像讲解,大大提高了表现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活跃了学生思维,便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例如,在学习《地貌概况》时,大部分学生感到那么多种地貌类型既难以记忆又难以区别。在讲授时,用POWERPOINT设计地形图,并进行归类放大播放,再添加图像、动画、音乐、文字等综合表现出来,让学生充分感知,帮助理解,也能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和理解教学内容。

(四)通过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育改革中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此教师要通过教与学的方式转变来实现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传统的旅游地理教学,只是教师用语言讲解,还有自身的想像。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给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从而还必须要求教师积极钻研和探索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在《福建省》这一章节的授课中,讲授福建省的旅游资源分布时,我们可以通过课件来介绍福建省的各个上档次、高品位的旅游景点。包括这些景点的位置、景区图片展示可通过课件中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并掌握。学生也能从学习的知识而运用于实践中,在节假日时参加社会实践实习,就能懂得学习如何来介绍本县的旅游景点、区位,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对景区分布的抽象认识。这也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的关键,从基础课程来培养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运用到实践当中的能力,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

以上的几点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本人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所总结出的,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对我们的教学目标的完成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运用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1.运用多媒体课件,要注意先对教材进行钻研,不是教材的所有内容都适合多媒体教学方法,为此就要求教师备课时先比较分析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设计使用教学方法。注意教学素材的获取,可以从网络上获取,也可以从光盘和其他电子媒介获取。比如一堂教学素材使用较多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就会大量运用景观图、录像、地图等教学素材。运用得当的教学素材可以使一堂地理课变得生动直观,能给教学过程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要太复杂,只要能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潜力即可。这是要求我们教师自己进行设计制作和处理一些简单的教学素材。在处理过程中,还应该注重科学性、教学性、高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慧芳.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M].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

[2]朱剑刚.地理多媒体课件开发中的素材运用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0,4

[3]林培英,朱剑刚.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3.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篇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也大踏步地走进了课堂,以其强大的魅力,成为了现代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大大地提高,为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提供了服务。改革了“一支粉笔写天下,三尺讲台话春秋”的传统教学模式。但若不能恰当合理地利用,就会起反作用。因此,作为现代教师,文化的传播者,我们一定要学会用,而且善于用多媒体来服务教学,尽量使其强大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尽善尽美。本人现就多媒体在课堂实践应用中的体会,做一下浅谈。

一.削弱教师个人魅力

教学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课堂的魅力在于教师和学生有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火花的碰撞。如果过分地依赖多媒体,就会失去教师形象的肢体语言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就会失去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从而削弱教师的个人魅力,使教师成为多媒体的操作者和画面的解说员。而学生也只是停留在欣赏画面的层面上。

二.限制思维与想象

固然,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但如果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创设大量的情景,就不利于学生思维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因为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内容是教师按自己的思想选定的,这就好像给学生设计了一个框架,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框架里一步一步地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成了课堂的主体,主宰着学生的思维。而学生成了被动的客体,思维依附于教师设定的多媒体课件。那么,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就无从培养。

三.多媒体取代教材

在教学中,有的老师将教材中的文本内容搬到了多媒体上,单纯地用PPT等多媒体来演示文本内容,学生都是在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连书都没翻动一下。这样,教材已纯属多余。和新课标所提倡的学生与文本对话,也就是让学生熟悉文本,细细地品读文本相冲突,不能完全准确地领悟文本内涵,达到与作者对话的最高境界。

四.淹没重点

有时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追求视觉美感,过分地设计大量的图片视频等,就会淹没知识重点,造成本末倒置。也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而将注意力

【】引向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上。2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难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 一把双刃剑

多媒体如同一把双刃剑,使用恰当,它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传统教学变现代教学;它就能辅助教师教学,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知识的引导者;它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真正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如果使用不当,就会走向以下误区。

一.多媒体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由于学生年龄尚小,知识面还不够宽阔,再加上地域的局限使他们对一些问题还不明白,对一些事物还不认识。多媒体能以图片或活动的画面直观展示,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花钟》一课介绍到很多花,而这些花又不是我们常见之花,尽管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试图使读者明白,教师口若悬河的形容让学生想象,但这些都比不上用多媒体把实物图展现出来更直观,更容易让学生认识和记住它。

综上所述,多媒体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真是名副其实的学习神器。

二.多媒体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因为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蒸蒸日上的法宝。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合理地将视频、图片、声音等多媒体资料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就能够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把学生思想的闸门打开,让学生放飞思想。从而更好地实现对青少年创新思维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桥》一文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洪水凶猛肆虐的视频画面,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来感受洪水的凶猛,体会村庄人民命悬一线的焦急心理,这样学生很容易感悟出村支书老汉在危急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的高大而光辉的形象。在课文的结尾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陪同老太太去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你会对她的丈夫和儿子说些什么?”学生立刻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我发现就连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也举起了手,并且说的动情感人。

三.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个终身学习唱响的时代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2,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是授人以渔。说到自主学习,可能不少家长和老师要叹气了,他们认为现在的学生逼着让学都不学,怎么能够指望他自主学习?如果是这样,那老师和家长们都要思考了: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学习?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出来。甚至有的老师或家长的一些行为还起到了打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这样,学生怎么可能愿意学,乐于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都不错。使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向往学习,在学习中能够体会到那种满足感,幸福感,应该是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外界的独特新颖来刺激。多媒体在教学中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它能创设情景,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思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朝鲜人民车站送别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感人视频。在播放完视频后,我发现,没等我提问题,学生就忙着翻课本,原来

【】他们是急着要从课本中找“为什么这些志愿军战士在回国时对朝鲜人民那么依依不舍?”的答案。可以看出,只要能正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自己发现问题,并且主动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相信他们是快乐的。

多媒体—— 一种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这五个使用阶段。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主要靠口头语言对抽象的事物进行唯美描述,手舞足蹈的比划,靠挂图机械的呈现等。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教师讲的是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而学生听的是云里雾里,仍不甚明白,导致课堂效率很低。

多媒体的出现,在教学史上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它的使用是教学革新的标志之一。由于多媒体能够将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各种功能交织在一起使用,因此,借助多媒体教学能将枯燥的文本教材转化成图、文、声、像并茂的活跃型课堂;能将抽象的说明变得直观形象;能轻而易举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显示出了它强大而独特的魅力。

以《彩色的非洲》一课为例。《彩色的非洲》是一篇介绍非洲风光文化的课文。由于学生没有去过非洲,对非洲这个地方了解又比较少,而课文又主要介绍非洲的动植物、日常生活、艺术等方面的色彩。如果单凭口头讲授,那这节课就会特别的枯燥。但是,如果在教学时使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动植物世界里的各种各样的花、树、动物,那鲜明的色彩就会立刻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同时,也认识了不同的植物、动物。从艺术角度讲,这篇文章需要介绍非洲的音乐,舞蹈。如果在课件中插入了一段非洲的舞蹈视频并伴以音乐,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体会非洲音乐舞蹈的独特魅力,多姿多彩。这样,课堂就活跃了起来,使学生在欣赏与享受中学到了知识。

4.议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四

翁成福 马锐 来凤县高级中学 445700 摘要: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本文从实践经验出发,简要阐述了多媒体运用于地理教学中的优点与误区,以及怎样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多媒体;地理教学;问题

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多媒体在对地理信息的记忆储存、判断,常规地理事物的形成、发展过程,特别是对地理的动态模拟以及及时了解世界最新的地理知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学媒体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1]。地理科学是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社会多方面知识,具有综合性、时代性以及实践性。在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的改革不仅体现在教材内容的改革,它更要求深入到教学活动之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走进课堂,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正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得以弥补、更新,而且这种新的地理教学模式也将深入到未来的教学中[2]。但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支持下的地理教学将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对此本文进行的一些阐述。

一、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计算机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3]。地理教学类容由于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多且分散,教师如果仍采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一张图”的传统教学方式,不接近学生的感觉器官和现实生活,难以被学生所接受,授课的效果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而且容易产生听课疲倦,出现睡觉、讲话、开小差等一系列问题。而我们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其他教学方法不可取代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中,在学习地理前,学生热情高涨,但在上课的时候只凭教师向学生一个劲的讲一些纯文字化的东西,学生抄写黑板上的内容作为笔记,那么就显得枯燥无味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例如在选修三《旅游地理》讲授“中国十大大旅游区”时,首先向学生提供网站,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浏览中国十大旅游区的相应的图片、录像资料、文字说明、音乐、动画等,形象的展示中国旅游区的分布与主要特色、风土人情、民俗、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主要物产等。同时,让学生们通过各种资料,图片,音频和视频仔细分析,并对每个旅游区进行对比,在课件里还可配以相应的练习,在课堂上进行考查。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高和巩固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学设计中通过恰当利用多媒体动画、结合有趣的图像和绝妙的声音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从而自觉、主动、积极的去获取知识。

2、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每一堂地理教学中,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实际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再加上学生阅历匮乏,以及认识世界能力有限,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4]。对于地理教学中的诸多难点和重点,综合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则可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接受、理解快、掌握牢,灵活有趣,获较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一课教学中,“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既是重点,同时又是难点。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无论是用挂图、模型,还是让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由于图式单一,没有立体感,难以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很难形成完整的感性认识。而利用各种地理素材,制作一个Flash课件,在屏幕上先展示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的周期变化,指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原因,通过多次演示课件,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并在脑中构建地球公转的动态三维立体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试着解释地球公转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并总结其规律。这一课件真实地模拟了地球公转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变化地理现象,形象直观的动态图形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就不会死记硬背全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要点,做到一图在心,以不变应万变,《地球的公转》这一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由此可见凭借电教媒体优势,为教师讲解地理,为学生感知地理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3、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区域地理中《中国地理》课程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从祖国锦绣山川的壮美中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从祖国灿烂的古今文化中更加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从当前的资源匮乏、污染严重等问题,树立危机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这就要求在中

国地理课程学习中,要将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中国地理教育之中。多媒体课件能够渲染气氛、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采集和编辑录像、VCD的内容在适当的时候播放,能够配以文字、旁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如在学习旅游地理“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北京的八达岭长城,西安的兵马俑,神奇的九寨沟,黄山“四绝”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井冈山等革命纪念地,少数民族的盛大节日(蒙古族的那达慕等)„„不知不觉当中,学生已被祖国锦绣的大好河山所吸引,脸上洋溢着向往、陶醉、自豪的神情,激发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紧接着出现一组镜头:游客在旅游区乱扔废弃物,随地吐痰,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上„„学生们看了,无不表示愤怒、指责、痛恨的心情。从反面材料中,也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体验。通过正反材料的对比增强了他们对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增强了学生对旅游业的责任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地理教学中常见误区

1、课件容量过大,学生又忙又累又无所收获

在我们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是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便于充实教学内容,使课堂容量增加。但是如果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把握不了多媒体课堂容量的“度”,特别是当今在网上地理信息资料形式多样且类容丰富,老师不加筛选的就把这些全放在课件中,使得一堂课的幻灯片达几十张,在课堂上“展示”课件速度之快。可以想象,学生怎么可能在短短的一堂课里做到全部消化,掌握呢?又哪里有时间去思考问题呢?这种“放电影”式多媒体教学方法,难以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件美观,无时效性且展示不清晰

漂亮的课件的确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但是如果课件插入颜色、动听的音乐以及动画太多,实际上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许多学生都去欣赏课件的美观去了,冲淡了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培养技能和丰富情感的教学目的,反而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3、“拿来主义”,备课时直接运用别人课件

怎样做最好的课件,法笔者认为:一般过程是先备教材与学生,然后写好教案,最后完成多媒体的课件制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备课是先备课件,主要是先上网找到好的课件,再备课。这样的课基本就没有创新可言了,没有根据自己的学生个性合理确定教学类容。这样直接盗用别人的课件,有时候理不清作者的思路,课讲起来就很容易乱,就算 3

理清了,也没有理解好应用时机、深入程度,来个“生搬硬套”,使一节课“支离破碎”,讲出来也没有创意。

4、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代替板书

板书是教学严谨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一节课完成后知识体系的浓缩。但是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和运用,很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已经脱离了粉笔和黑板,甚至一节课也没见一字板书,使得“两袖清风,一身粉气”一去不复返了,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的教学功能是现代化教学媒体无法取代的。许多老师认为自己的教学方法应该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告别粉笔加黑板的时代,笔者认为错也,黑板即时重现能力强,随写随看、随擦随写,内容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教学中时有灵感突来,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结合传统教学手段,恰当运用好板书和多媒体的结合,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地理教学需做好三关

1、资源关

运用多媒体教学,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每个老师必须建立内容丰富详实的地理信息资源库。地理信息资源形式很多,常在教学中运用的主要有视频、音频文件、幻灯片、文本、图片、地图等。怎样做好自己的地理信息资源库,其主要过程为:收集资源——整理、筛选、编辑——分类存档。优秀的信息资源库建立,重在平时收集点点滴滴地理信息资源,并且自己消化吸收,吸收了的信息才能成为自己的教学资源,随时调取。

2、设计关

教学设计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在日常教学中天天在做,在地理教学的设计对很多老师可以说是一个难关。哪些类容运用在多媒体课件上,用什么形式呈现类容,怎么使信息资源联系高考考点,运用此类容在教学中能够达到怎样的效果等等都需要地理教师精心思考,精心设计。其主要设计过程为:明确考点,确立多媒体课件纲要——调取资源,科学编制多媒体课件——设想教学效果——课件调试与完善。

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将激发学生兴趣的真实问题引入课堂,思考在重点、难点讲解时怎样全方位开展师生互动以及给多少时间学生阅读、思考;其次课件设计要直观、简单、醒目,基本反映本课知识体系,不要盲目追求信息量,一般来说每张课件的字数不要超过一百字,以及一堂课的多媒体总张数不超过20张;最后课件制作要体现多元评价机制,如课堂观察、测试练习、学生练习评价和学生体验与反思等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训练。

3、教学关

当今地理教学中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以是否完成“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课程目标为主。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无论教师课件设计多么完美,教师仅仅点几下鼠标是难以达到教学效果的,这就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功底和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及有效控制课件播放速度,关注学生的反应,控制课堂节奏,打造高效课堂。必要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以及其它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互为补充,以达到教学方式的有效整合。

总之,多媒体的应用的确让地理教学手段焕然一新,但是多媒体运用于地理教学具有双面性,运用方法不当或者没有做到与教学类容的最佳结合,打造高效课堂是很难实现的。现实中我们必须思考怎样充分、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才会对学生、教师乃至学校教育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5.媒体在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应用 篇五

摘 要:随着我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应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成为培养素质人才的重要方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弥补了初中地理原有教学不能实现的教学目标,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的积极性。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经验,谈谈多媒体对于初中地理教学的优势和应用途径,并对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地理 多媒体 优势 应用途径 存在不足

多媒体技术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等方面去充分学习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改变以往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拓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这种辅助教学方式符合当前培养素质人才、创新人才的中心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主动性,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一、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课程内容表达形式多样化

原有的初中地理教学内容非常单一,很有抽象性的知识点在教学中都不能很好的表达,使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对知识一知半解的情况。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原有教学不能表达的问题,使现有的初中地理教学表达形式出现多样化。这种教学内容表达形式的多样化,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等多方面都获得了原有教学不能获得的一些知识点,使现有的初中地理教学显得更有趣味性,更容易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课堂教学信息传达丰富化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教师需要使用粉笔在黑板上把教学信息一点一点传达出来,这样不仅使教师的教学进度变慢,也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厌倦。而在应用多媒体之后,可以把教学的信息通过多媒体课件表达出来,让学生在图文并茂中去学习初中地理的知识。这种课件的优势显而易见,学生在学习中有掌握不牢的知识点,还可以通过课后学习课件的方式进行再次学习,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高。

(三)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效率化

原有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所表达的教学内容是有限的,而且教师为了多给学生传授课程中的知识点,往往都注重主要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一些不重要的知识,这样就会使学生知识掌握的不全面,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不高。在应用了多媒体教学之后,由于省略了板书书写的环节,节余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使教师可以把需要传授的知识都充分的表达出来,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提高了课堂的利用效率,实现了教学的效果。

二、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地理知识形象化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有很多知识点都显得很抽象,仅仅凭借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理解是很难完全理解知识的,比如有关日食、地震、火山喷发等知识。在原有的教学中,教师只能借助一些图片描绘这些自然现象或自然灾害的情况。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视频和影像,把日食发生的全过程或地震、海啸等发生的过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了解到这些自然灾害带来的灾难后果,并了解到发生这些自然灾害的原因。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地理知识难点便容易

初中地理的学习,会有很多难点不容易被学生去掌握,在原有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只能是一遍接一遍的去强调这些难点,让学生加深记忆,实现教学的目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这些教学中的难点变得简单。比如利用多媒体动画的方式把“大陆漂移”演示出来,让学生掌握大陆漂移的知识点,并在了解中,明确六大板块的连接带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区。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把这个知识难点很容易的就掌握了。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初中地理课程内容中有很多都涉及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内容,但是在原有的教学中,教师只能是通过书本上的知识去进行讲授,不能深入贯彻。在应用多媒体之后,教师可以把地理知识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内容通过视频、图像等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去接受爱国主义的知识。比如在讲授到“水资源”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宣传我国的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等知识,使学生了解到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的情况,从而去节约用水。

三、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误区

(一)把原有的“填鸭式”教学变成了“满堂灌”教学

本身使用多媒体教学是要改变初中地理教学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解放,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高的教学效果,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的新时期人才。但是有的教师错误的理解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把所要讲授的知识点都做成了课件,并利用课堂的时间去反复向学生播放,把原有的“填鸭式”教学变成了“满堂灌”教学,让学生的学业负担不轻反重。

(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高估了多媒体的作用

在新时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实现素质教育的效果,就要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但是在现有的一些学校的初中地理教学中,部分地理教师却高估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把多媒体放置到了教学的首要位置,在教学中处处以多媒体为主,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多媒体作为地理教学的主导,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得不到开发,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三)照搬所有课程内容制成课件,教学没有新意

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让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要实现这个教学的目标,就要在课堂上实现师生间良好的互相交流。但是在现有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有的教师只看到了多媒体课件代替板书的作用,而忽视了多媒体课件的其他优势。结果在教学中,这些教师把课本上的知识都照搬过来做成了课件,在课堂上利用投影仪投射到大屏幕上,把多媒体当成了板书,把大屏幕当成了黑板,使教学没有新意,让学生对现有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失去兴趣。这样就不能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果,使多媒体成为一些教师“偷懒”的工具。

参考文献:

[1]庞健.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教育,2008,(03)

[2]张宝忠.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6.媒体在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应用 篇六

新媒体艺术是指在新科技、新媒介技术基础上产生的艺术形式。 (1) 具体来说, 就是以数字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为支撑, 在创作、承载、传播、接受与批评等艺术行为方式上全面出新, 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的新型艺术形态。 (2) 新媒体艺术的定义又是不断发展的, 它正处在旺盛的发展期。新科技与新媒介技术不断更新, 使得新媒体艺术的范围仍在不断扩大。新媒体艺术涉及图像、电影、交互、对材质和媒介的探索等, 而在其中有很多细枝末节, 他们之间互相交叉、融合、裂变, 构成一个个新的艺术。

新媒体艺术的应用与新媒体艺术略有不同, 艺术由于其实验性、前瞻性, 在一门新的艺术诞生之初仅存在于少部分人之间。而新媒体艺术的应用落在实际, 用大众能够理解的方式和最通俗的表达, 这并未丧失艺术的本质, 而恰恰是艺术为人类所服务的体现。

一、歌唱节目之本——新媒体艺术对音乐的应用

音乐的起源说尚有争议, 但在过去的几千年中音乐只能见诸文字记载。《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 三月不知肉昧。”此时的音乐无法记录和复制, 想要聆听唯有与演唱者处于同一个时间和空间。嵇康在临死前不为生命担忧, 唯叹惋:“袁孝尼尝请学此散, 吾靳固不与, 《广陵散》于今绝矣!”未曾想随着科技的进步, 凝固时空已经成为现实。

1877年留声机的发明成为音乐发展的重大转机, 从此音乐可以记录与复制, 只要有音乐的物质载体与播放设备, 即可在不同的时间空间欣赏音乐。科学改变了音乐传播的材质与媒介, 而今材质与媒介又一次全面地推翻与重构。声音以“波”的传递为根本, 科学带来收纳声音的材质与传播声音的媒介, 黑胶唱片、磁带、CD是科学发展过程中递进出现在生活中的媒介。进入新媒体艺术时期, 真实的乐器可以由虚拟的乐器代替, 人声也可以用音频软件模拟, 实质上就是以数字“0”“1”的计算机语言代替“波”, 将创作的根源突破重构, 音乐以比特为单位, 存储传播于电子元件构成的各种电子设备当中。

传统的音乐创作使用真实的人与有形的乐器, 利用纸张记录曲谱, 通过现场的演唱与弹奏供人欣赏, 时间、地点与人器物缺一不可。在新媒体艺术时代, 传统的音乐创作方式依然保留, 新的音乐创作方式已融入大部分音乐的创作中并为人民群众所接受。电子音乐包括电子合成器、音乐软件等, 它通过拟物发声, 模拟转化、糅合拼接等手法, 创造传统形制乐器不能发生的声音, 这改变了创作的物质要素, 对有形乐器的需要被降低, 空间与时间可以跳跃组合。

如在《中国好声音》中, 歌手演唱的曲目事先经过创作或改编, 现场经由信号控制器和MIDI控制器和音响设备, 播放伴奏与人声相应和, 通过音响技术可以人为控制歌手所发出的音色与音质。新媒体为音乐节目创造了平台, 新媒体艺术为音乐节目的成功打下基础。革新后的音乐创作, 带来了《中国好声音》当中的诸多音乐风格, 通过电脑修饰与制作, 再经网络传输, 声音成为看得见的频谱, 无损传播让音乐可以传遍任何地方。新媒体艺术拓宽了音乐的艺术语言, 出现了多重音乐形态糅合的创作形式。将电子音乐与人声、现场乐器伴奏相结合, 构建了全新的音乐组合和演绎形式, 作曲家的思路更为开阔, 演唱者的表演更为动人。

二、音乐情境烘托——新媒体艺术中舞美设计的应用

当音乐创作完成, 想要呈现于大众视野时, 新媒体艺术中的舞美设计成为催化媒介。音乐节目的成功与盛行, 离不开舞美设计为音乐节目渲染的情境与外表。舞美设计是一个包含了场景、道具、绘景、灯光、音效、化装、服装等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概念, 以及由空间、结构、光色、质感、动作等因素构成的时间与空间的综合体。 (1) 音乐的出现, 有意无意间都伴随着一定的舞美设计——古代公开的祭祀音乐, 宫廷内的雅乐, 市井中的俗乐, 都有其演奏的场所、歌者的演出服装。而新媒体艺术为舞美设计从广度和深度上增加内涵, 舞美设计对音乐类节目的贡献可谓不小, 它几乎包揽了大众所需的视觉与听觉元素。

《中国好声音》在晋级比赛中, 一般采用常规的舞美设计形式。第一季中盲听转椅的形式吸引了许多关注, 在总决赛中则进入更大的舞台。新媒体艺术让舞美设计从写实和写意两方面都达到极致。从写实出发, 实现录制剪辑或用电脑软件制作的视频, 在一个或多个现场屏幕中出现, 屏幕间也有所互动。随着LED屏幕的普及和动画制作的广泛运用, 已经成为电视节目中的常规配置。从写意出发, 或将视觉元素提炼简化, 抽出其中的精神内涵赋予其灵动的效果;或志趣高远, 用声音与色彩给予观者最大限度的想象;或超越想象, 将现实所不能推向极致。

随着国内节目制作经验的积累, 以及对艺术与技术协作之间的把握, 越来越多的舞美设计团队掌握了节目中所需视觉元素的构成、节奏与互动。裸眼3D效果, 人与动画交互这些带有实验性质的作品时有出现, 每一次亮相都伴随着进步, 视觉语言已构造得十分成熟与丰富。

三、节目的制作与传播——新媒体艺术数字化应用

新媒体艺术拥有全新的传播渠道, 数字性虚拟化的纪录方式通过网络进行传播, 实时或随心地播放, 电视不再是唯一媒介, 电脑、手机等诸多电子设备只要拥有上网和播放两种功能, 即可以再现节目当时的场景。通过数字复制, 及时、高效、便利地传播到每一位受众。

当数字符号0和1还原为视频或音频时, 创作仍没有终止, 实时的弹幕和跟贴评论是新媒体艺术交互的一种全民体验参与。今天的新媒体数字化应用, 节目制作方和受众之间的角色限定不再泾渭分明, 打破了传统的由节目制作方向观众单向输出价值, 转变为双方互动前进式的价值交流;摆脱了传统的单一再现式播放, 转变为以节目制作方为主导、受众参与制约或推进主导的新形式。

再次剪辑、润色、上传, 对同一材料多线程多角度的重构, 使得节目在播出后保持余温, 而其中的一段成为点击或评论的要点, 又会引发新一轮的无意识传播。便利的再次点播和减少的时间、空间桎梏, 使得音乐节目也拥有了类似“长尾效应”的特质, 在播出后的几年间, 观看量一直持续增加, 为节目制作方、电视台、网络视频版权拥有者、歌手等长期提供收益。

四、新媒体艺术的应用

在节目的制作与传播过程中, 新媒体艺术渗透方方面面。第一, 改变了音乐的创作, 从根本上影响音乐节目;第二, 在节目的录制过程中多维影响视听元素;第三, 在传播与复制节目的途径方面, 从单一受限制的媒介形式发展到多媒体、多空间和时间的传播渠道;第四, 借由受众的力量互动式地再创作, 并通过再次传播与复制, 内容和载体之间的配合紧密无间, 不同艺术形式糅合后齐头并进, 互动式再创作已成为不容小觑并被有意识引导的一股力量。

新媒体的出现造就了新媒体艺术, 而新媒体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应用相比, 其互动性迅速地拉近了艺术与应用的距离, 新媒体艺术创作不再是艺术家的专利, 社会环境、潮流趋势、受众意愿等都参与或改变创作, 动态交互的创作过程使得新媒体艺术作品自呈现的那一刻起便一直保持着最鲜活的生命力。新媒体艺术刺激了音乐类电视节目的创作, 传统的音乐制作无法承载无限时间、空间的传播任务, 而新媒体艺术是音乐类电视节目的生命基石, 记录和传播发声的音乐, 同时又超越了这些功能, 创造了新的音乐类型, 进入新型的艺术创作层面。

参考文献

[1]许鹏.新媒体艺术研究的理论设定与网络文学的研究视野[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3 (1) .

[2]李胜清.新媒体艺术的公共性表意[J].中南大学学报, 2014 (4) .

[3]吴文瀚.新媒体艺术的技术本源、文化身份与价值表达考量[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 (5) .

[4]李民.我国真人秀电视节目刍议与反思[J].中国电视.2015 (11) .

[5]舒怡, 郭开鹤.新媒体影响下的艺术跨界融合[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 (1) .

[6]季青媛.展示性舞美设计的“视域”与“境域”[D].北京:中国美术学院, 2014.

[7]张燕翔.新媒体艺术[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7.多媒体在化学教学的应用 篇七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的必要性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有三个世界: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和符号世界。宏观世界所包含的物质种类繁多,知识零碎,记忆的成份较多;而微观世界和符号世界又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无论是教还是学都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怎样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既完成好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又较好地帮助学生从沉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是摆在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应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景,更可毫不费力地将传统教学中难于描述、难于突破的难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二、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化学实验的模拟,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许多微观结构和微观现象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演示试验也无法做成。传统教学中,只能靠挂图、板书及教师的语言来完成,然而这样的教学却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应用化学课件,这些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如:《分子》一课中,教师在讲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通过微机操作,学生在大屏幕上看到有电子显微镜将水放大几十万倍所拍摄下的闪烁星点的水分子,它是构成水的一个最小微粒,并且演示了一滴水的质量及水分子的个数。这时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和讲解,使学生总结出分子的基本性质之一,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这样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点理解得非常深刻透彻。教师在教学难点的突破中巧妙地选用多媒体课件,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影视图像实现难点的突破,使学生轻松地建立微观物质运动的概念,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质运动的不同点。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试管口向上倾斜以及结束实验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撤导管的错误操作,即使教师刻意去做也未必每次都会得到预期的效果(试管破裂)。另外,本着节约的目的也不能每次都给学生做这样的演示。通过电脑的动画模拟,则可以轻松地达到教学目的。又如,我们在讲《一氧化碳》一课时,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在以往的教学演示试验中,学生不但不能清楚地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还会因实验排出的少量的一氧化碳而感觉到轻微的疲倦,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这时,教师引入多媒体课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试验,学生通过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观察到一氧化碳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铜,尾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本实验充分证实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加深了对一氧化碳的认识,掌握了教学重点。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讲解环保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一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使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是密不可分的,这样把环保知识渗透到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多媒体适于剖析机理和解剖难点

物质的结构和化学反应机理这些知识,由于是宏观无法认知的,所以学生学起来较困难,而多媒体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在讲分子原子结构这部分知识时,由于分子、原子这些微观粒子我们无法看见,而且初中学生的立体概念又比较差。这时可以利用动画软件使微观放大,将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间隔的变化很好地演示出来。原子结构的知识,可通过三维动画,将原子内部结构演示出来,比较原予核与原子大小时,通过画面将原子形象地放大成10层楼房大,同时原子核也随着放大成樱桃大小,置于楼房中心,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认识到原子内有大量空间,再将电子随机地点击在这一空间内,使学生认识到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广大空间内做高速运动,而不是圆周运动。这样就使知识的讲授由抽象而变得形象生动,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引发的思考

(一)提高教师的素质

首先要有一支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的教师队伍,特别是中老年教师要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可以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已显得落后;其次,专修业务,不断“充电”,既要继续学习和钻研、掌握最新的知识和史学理论,提高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的艺术,又要积极学习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化学教学:再次,增强创新意识,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发展的新的教学思路。

(二)注意积累素材

制作一个优秀课件,需要大量的图片、录像等资料,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特别是利用Internet丰富的教育资源下载有关历史资料并分门别类储藏在计算机里,随时备用。日积月累,丰富的资料库将为制作课件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三)演示与操作相结合

一个课件质量的好坏,与它的机动性、灵活性和学生参与性密切联系,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能随机应变,对过程等可由教师或学生进行当堂操作或演示,体现交互性,让学生参与,气氛活跃,可防止从“人灌”到“机灌”的现象。课后对上课中产生的灵感及时记录,并进行修改,做到精益求精。

8.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八

摘 要 当前,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在化学教学中引入电教媒体,为传统教学注入了一种活性催化剂,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1)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电教多媒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3)运用电教多媒体,增大教学信息,加强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4)运用多媒体可优化试验。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多媒体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网络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对社会和各个领域正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近年来,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成为一种时尚,但笔者认为,计算机在教学中只能发挥辅助作用,并且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围绕教学难点来寻求电脑软件的辅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合成的科学。因此,化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透过实验现象掌握物质的性质、变化,进而揭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奥秘。辅助化学教学的计算机软件就应当围绕上述化学学科的特点,尤其是其中那些常规教学难以突破的难点来开发。就化学知识来说,不同的教材内容,有其特殊的难点,必须突破;但就整体来讲,则有一些共性的化学问题亟待计算机辅助其突破。

1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必然引起追求,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力量。如在高二教材中“硝酸的性质”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播放玻尔保护诺贝尔奖章的动人事迹的录像,而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接着讲解该节内容,完后再让学生回答前面所提的问题,使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和解决具体问题,从而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这种新颖的学习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增加了感知深度,培养起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2利用电教媒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电化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为学生学好功课,提供有利条件,而且还可寓德育教育于智育教育之中。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之一,造纸、火药、指南针、烧瓷等发明很早。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但在1840年,英国人却依靠指南针来到中国,用钢铁制成的战舰和利炮,以及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打开了我国的大门,给学生播放这些知识的录像片,使同学们不仅了解中国曾经有过的辉煌,而且使他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提高素质,为增强国力而努力奋发拼搏。而通过播放侯德榜博士拒绝外国优厚待遇,毅然决然回国为祖国作贡献的动人事迹,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运用多媒体,增大教学信息

电教媒体的大信息、大容量、省时、省力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总结和巩固训练等活动,若将预先写在投影胶片上的训练题适时投影,既省时、省力、便捷,有效地减轻师生负担,又加强了训练密度,提高效率。而且电化教学还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水平,既便于为基础差的学生补课,又使于学得快的学生多学些东西,而且还增加了知识深度。

4运用多媒体,可优化化学试验

4.1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

高一演示金属钠和水的反应实验中,过去是钠与水在大烧杯中反应,而现在利用投影仪,可改在方型投影试管中进行,向盛有滴加酚酞的水中,加入金属钠,学生可以在投影屏幕上清晰地观察到“浮、游、熔、响、红”等现象,实验效果明显提高。

4.2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

许多化学实验有毒,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化学实验中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教师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却不能用实际操作实验证明,否则会造成危险。而电教媒体进入课堂,这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它可将步骤分解,放慢动作,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喧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加深对错误原因的理解。

4.3模拟化工生产过程

对一些化工生产过程,如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等学生大多数未见过,缺乏感性认识。用多媒体计算机可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每一步生产过程,对于各个环节也可反复演示或局部放大,加强感知,强化记忆。

4.4模拟化学反应过程

模拟无机或有机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看到化学键的断裂和重新组合的过程。如高二“化学平衡”一节,可采用三维动画模拟制作氮分子、氢分子、氨分子达平衡的动画过程,通过画面动静结合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分析化学平衡的动、定、变三大特征,使较为抽象的概念容易让学生理解,便于记忆。

4.5运用电化教学,能促进化学教学的全面改革

电化教学的开展,能帮助人们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实现教学哲思想上的两个转变,即从单纯的重视教,转变为既重视教又重视学;从单纯的重视传授知识,转变为既重视传授知识又重视能力培养。还能帮助人们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形式手段,从单一化转为向多样化发展。

9.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九

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河北迁安●张翠平

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进入21 世纪以后,许多教师在在教学过程中都广泛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而如何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是化学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的首要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一、多媒体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在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看清楚实验中的化学反应,教师可利用投影媒体放大实验中的化学反应现象。如利用投影媒体播放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化学反应实验过程,可以看到投影媒体画面中,在电解阴极的`碳棒上逐渐覆盖了一层红色的铜;而在阳极的碳棒上,则不断有气泡产生。

二、多媒体在化学概念辨析教学中的应用

将电教手段应用于化学概念辨析教学,可提高化学概念辨析教学的效果。如在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中:由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电子云重叠)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下面,我们映出下图所示的投影片进行辨析。

当辨不清概念的时候,只要回忆一下当时老师演示概念辨析的投影片时的情景,就可以使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条理地浮现在脑海里。

三、多媒体在化学实践记忆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可出示下表所示的复合投影片,进行演示分析,联系实践记忆。

学生掌握了这些记忆方法,学习起来就会感到轻松愉快,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教师只要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互相渗入、互相增补和完满,就能优化课堂教学。

10.多媒体在化学教学的应用心得 篇十

关键词 多媒体 辅助 化学教学 优越性 误区 实践总结

处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

一、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优越性

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集声音、图象、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于一体,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表现力、参与性、重视力和受控性强的特点,既能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又能实现因材施教和个体化教学的目的。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表现出广泛的优越性。

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愉悦的课堂情境、求知的课堂情境,适时地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材料给学生多通道的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化学表象和本质。用生动、具体的化学现象揭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变主动为客观,变枯燥为生动,激发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为积极主动地学好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高一学生进入生活中几种常见的有机物的学习时,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古人用谷物酿酒制醋;用天然染料如靛蓝、茜草染布颜衣;原始的造纸工业;利用各种草药巧妙配合医疗病痛等与衣、食、住、行、用有关的场景。通过这些图像、声音、文字,动态地展示古人利用有机物的实例,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起学生学习、认识有机物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分析概念简单易懂

化学概念和原理是化学基础知识的精髓。如果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不清楚,他们获得的化学知识就必然越来越模糊,造成进一步学习的困难。但各类化学概念和原理有一定的联系,及时强调概念和原理的关联,全面促进理论知识的系统化,有益于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利用多媒体对文字、图象形象逼真的处理功能,通过分步展示、同类比较、重点强化等手段,使零碎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学生对知识深入理解、掌握的目的。

例如高中化学中“电化学”的知识至关重要,由于这部分内容中知识概念琐碎,化学反应繁杂,知识运用能力较强,许多学生学习困难大。教学中编制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模拟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利用知识网络图总结强化,对电解,电镀,原电池等进行比较,明确不同概念的区别,进一步认识到概念间的联系,并通过习题训练,从而达到了“巩固知识,训练能力”的目的。

3、解剖难点形象逼真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过程和反应规律的科学。但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的机理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利用多媒体模拟把静态图示转变为动态图示,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增强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比如,通过动画,可以模拟分子、原子的无规则运动;可以再现氯化钠、氯化氢等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利用课件,能形象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便于核外电子排布特点的教学。

二、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几点心得

1、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时要避免华而不实

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所没有的优越性,不问需要与否,不分对象如何,每节课必用多媒体,好象不用多媒体就不能算是一节好课。这种认识过分强调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授课艺术和教育机智的正常发挥,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一味追求课堂教学过程的奢华,追求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最終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每一个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是最大的财富,只有把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的特色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2、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必须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把课堂演示实验中有毒的、有危险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演示出来,或把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些都是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研究方向。但多媒体课堂教学决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用电脑屏幕代替板书,用录像代替所有课堂演示实验等形式都是不可取的。传统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各有利弊,板书存在时间较长,能更好的再现知识结构;而课堂演示实验,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官对学生产生刺激,以达到对物质及变化本质的深刻认识。因此,必须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

3、从教学实际出发,合理选择或编制教学课件

一个优秀的教育软件应集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选择或编制教学课件时,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现在不少软件开发公司,已开发出许多教学课件,但由于他们对化学课堂了解不够深入,虽然这些课件可视性较强,但没有注意师生交流,交互性较差,并不能为教学所用。有些教师便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突破重难点为目的,借助于声音、图象、动画、三维空间,把课本中难于理解的内容自己编制成相应的课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在编制过程中,也存在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些课件的背景做得五颜六色而冲淡了主题,或是故意设置一些不必要的声、像来增加所谓的课堂气氛,使课件看上去显得华丽、花俏,殊不知,不必要的刺激会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有些课件却刻意追求三维动画的演示,似乎没有三维动画,课件的档次就不高,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趋向,因为多媒体课件只是为课堂教学服务,应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为第一要素,如刻意追求三维动画演示,未免有些舍本逐末,况且三维动画不能替代真实的模型。在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青睐的今天,教师应从实际出发,选择和编制一些有效的课件来实施于教学,从而完善素质教育。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总结

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技术作为一种不断发展的教育手段,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规则。笔者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也积极参加到该技术的教学中,努力钻研多媒体应用技术,制作了一些实用的教学课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从个人实践出发,对如何更好的制作和应用多媒体课件有了一些心得。

1、选择恰当的课题

多媒体虽然在诸方面比传统教学手段有更多优点,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巨大优越性,解决传统方法难于解决的问题。其中,选择恰当的课题是关键,主要应有以下内容:

(1)比较抽象的概念、微观结构等用一般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原子的一般结构,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分子或原子的无规则运动等等,这些可以利用动画进行模拟实验,使之直观形象化。

(2)模拟和放大化学实验。有些实验由于毒性较大而不适合在课堂上演示;有些实验由于有较大的危险性而无法演示;还有些实验由于现象不够明显而不能使学生很好的接受信息等等。这些用多媒体来模拟,则能够很容易的展示出来,并且可以反复观看,让动作分解或变快、变慢,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复习课内容多,可制作课件浓缩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并及时设置典型习题,讲练结合,提高复习效率。

2、设计编写脚本

脚本设计编写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重要环节,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人机交互的方式、解说词的撰写、音响和配乐的手段等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这是一项烦琐而细致的工作,应将选定的教学内容編写成思路清晰、内容精炼、重难点突出、易于计算机表达的脚本。对于文本,凡能标明字形、字色的都应尽量标明;图形要尽量注明线型、线色;对于动画,要绘制出动画的初始状态,及典型位置;对于交互性按钮或热区,也应确定形状和位置;此外,还要考虑课件界面、屏幕对象、风格等艺术性设计要求。

3、采集制作各类素材

多媒体课件最核心的环节是素材的采集和制作。首先,要做好各类素材的收集,如图片、音像、动画、音乐等。收集的途径有:平时注意从报刊杂志上收集、到音像店去购买、或者在因特网上收集。其次,由于课件的制作需要的教学素材往往比较零散,不成系统,这就需要我们对各类素材进行合理组合设计,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课堂网络教学系统,储存到资源库中,以备教学时调用。同时对教学素材的搜集、整合制作时要自始至终从教学需要出发,融合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和方法。素材制作步骤如下:

(1)文本制作:文本输入较简单,但在编辑时应考虑字体的大小、颜色、是否加框、背景的填充色等,学生易混淆的地方应用不同的字体、颜色来表示。

(2)图形、图象制作:色彩美丽的图形图象是多媒体课件具有魅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图片可通过扫描仪扫入,数码相机拍摄,或从其他图象文件中捕捉。还可利用一些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特技处理,得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3)音频制作:多媒体课件一般都会用到大量的音频信息,如背景音乐,解说等。音频的使用不仅能起视觉体验的作用,而且还能增强交互性。例如在播放实验时配以柔和的音乐,必要的解说;答题时答对了用鼓掌的声音激励学生。计算机中的音频信息可通过声卡实现,它能记录来自话筒、电子器乐、自然界的声音。

(4)动画制作:动画适宜表现教学中比较抽象的知识及课本中不能演示的实验,计算机动画软件用来做一些模拟动画,能化静为动,生动有趣。

(5)视频制作:视频信息可以大大丰富课件的内容,利用视频捕获卡等硬件设备可方便的对视频信号数字化,并进行编辑处理。也可利用视频截取软件,从光盘上截取。

11.媒体在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应用 篇十一

我国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各区域在资源种类、利用程度及观赏价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保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进一步展现旅游资源的真实全貌,将数字媒体技术融入旅游景区的设计、规划及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大的必要性。本文将以龙门石窟为例,探讨数字媒体技术在旅游景区中的应用。

一、数字媒体技术的简要概述

(一)数字媒体

数字媒体,是指数字化的信息载体,包括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及视频等,通过现代网络及服务体系,将其分发至终端及客户完成消费的全过程。此定义进一步强调了数字媒体通过网络传播,且将媒介内容排除在外,这就意味着网络为数字媒体传播的显著特征,同时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光盘等媒介内容仍为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

(二)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是以网络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通讯手段,对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逐步实现数字媒体的记录、存储、传输及管理等多个环节,实现抽象信息具体化的新型软硬件技术。

二、旅游景区数字化的优势

(一)方便游客出行

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可通过数据库的形式将旅游信息详细记录,改变传统的人工服务形式,各项信息可及时更新与快速查询,避免因信息不畅导致的旅游资源浪费。除此之外,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旅游信息一目了然,公众可方便、及时的获得分布于世界各地景区的旅游信息,出游前,可通过网络提前设计旅游路线、选择交通方式、安排食宿等,为游客带来极大的便利。

(二)增强宣传效果

利用互联网用户多、视角广、速度快及容量大的优势,向广大公众、甚至全世界宣传景区,增强宣传效果,提高景区的知名度。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旅游景区的资源保存至光盘,也可上传至网络上,增强观看者的视听效果,使其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处于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加了解旅游景区,从而达到良好宣传的目的。

(三)增强实效性

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可对旅游信息随时更新,不仅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而且进一步缩短了时空距离,保证旅游信息的及时发布与接收。准确的旅游信息数据为开发商与管理者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在方便开发与管理的同时,节省大量资金。另外,通过网络论坛系统及视频直播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信息更新效率,游客可通过网络及时获取最新旅游信息。

(四)加强景区保护

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可在景区内部对适合观赏的游览区明确规划,利用数字化引导系统,将游客按一定比例分流至不同游览区,引导其进入可观赏区域游览,避免进入景区破坏严重区域,有利于保护景区内易损资源,促进被破坏资源的恢复。同时,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可对旅游景区内资源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更新景区破坏统计情况,对景区内资源保护状况进行全面观察,避免资源的再次破坏,促进景区环境的保护。

三、数字媒体技术在旅游景区的应用

(一)声光电同步演示技术的应用

声光电同步演示技术在旅游景区中的应用,可有效地增强游客在游览景区过程中的趣味性及互动性,改变原有的、传统单一的旅游观光模式,通过对声、光、电技术的融合,使游客在听觉、视觉及触觉等多种感官上得到综合刺激,从而为游客打造出一个高端、互动、立体而时尚的感官盛典,使其在多彩的光影世界沉醉,享受奇特的旅游经历。

龙门石窟在设计与改造中,对景区夜景照明系统全面升级,引进智能网络控制系统,对多种照明手段进行综合运用,逐渐实现由静态夜景到动态声光电融合景象的升级。另外,在设计过程中,将佛教理念融入其中,山体外围采用黄色泛光灯,并弥散在夜间空气湿气中,呈现出橘黄色雾气,使游客仿佛处于佛教圣地。

(二)数字化修复技术的应用

数字化修复技术在旅游景区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对已受损或流失的历史文物进行复原或重建,而且可以为历史文物的修复与检测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数字化修复技术,建立三维数字模型,构建完备的数字库,对旅游景区进行保护性修复的同时,避免其在保存过程中遭到破坏,使历史古迹原貌得以重现,实现历史文物在虚拟数字世界的无中生有。

龙门石窟景区通过对三维数字扫描设备的运用,对龙门石窟部分洞窟实施数字化扫描,并将其应用于对佛像三维数据的采集与处理,为后期对破损文物的修复奠定坚实基础。

(三)新媒体营销的应用

旅游景区的营销手段主要包括大众媒体及户外媒体投放广告等,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新媒体营销手段逐渐得到旅游景区的广泛应用。例如,景区官方网站的建立,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全面的官方资讯信息,帮助游客对景区及周边环境资源分布等进行充分了解,提高出行品质,而且可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对海外市场的拓展,吸引更多海外游客。

龙门石窟景区通过对营销发展趋势的关注,采用当下流行的媒体营销模式,即建立景区官方网站,并支持多种语言浏览,主页循环播放景区照片,将龙门石窟园区管委会、咨询网、虚拟游及电子商务网四个子网站进行整合,为游客提供全面的信息咨询平台。

结语:

12.多媒体在康复医学教学的应用 篇十二

所以康复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不同于临床医学的学科,课堂上、书本上讲述的概念和手法,看不见、摸不着,即使在临床见习中,一些重要手法特征也难以让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

因此,形象化、直观的教学手段是康复医学课堂教学,一直都在寻找的教学方式。

而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1]。

所以,在理论上讲,多媒体教学是康复医学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最佳教学模式,是增强学生认识能力,缓解教学内容多,学时少这一对矛盾的有效手段。

因此,我学科进行了多媒体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

河南中医学院级康复治疗本科专业班,随机选取60位同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

1.2 课程分析

《康复评定学》是康复临床的基础类专业课,课时只有54个学时,且课程安排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的第七个学期,经过分析和研究,我们意识到《康复评定学》内容多而杂,难以在较短的课时内完全讲解。

但该门课程又是临床康复治疗的基础和关键,尤其是《关节被动活动度的测量》,很多学生都认为挂图和演示,都不能使他们清楚地了解所学知识点。

所以我们制作了关节被动活动度测量的相关多媒体课件。

1.3 教学过程

1.3.1 多媒体教学:《关节被动活动度的测量》是康复临床的基础专业课,是授课中的重点和难点。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测量过程多维、立体地展示给学生,同时明确指出体表定位标志,从外到内逐个演示、讲解,配以各种动画,表现各个关节被动活动的动作,比如演示髋关节外旋动作的测量,以往学生对这些内容均是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有时自己做髋关节外旋动作时都漏洞百出,更不用讲对患者行专业的测量。

现在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每个“看着会、做不出”的关节活动度的测量了如指掌,也为后期学习康复科常见疾病打下了坚实的评定学基础。

在讲解《关节被动活动度的测量》时我们查阅大量资料,准备了大量彩图及影像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能直观看到一些,平时无法接触到的体位以及各种阳性体征下的测量方法,改变以往课堂上,单纯靠理论讲解来说明体位和阳性体征的方式。

多媒体授课,课堂气氛轻松,知识点形象生动,既提高了学生认识新生事物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各项感性反馈,帮助理解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

1.3.2 授课方法:由同一名教师分别给两组同学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方法,教师借助实体演示;观察组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两组学生授课时间均为40 min。

理论教学结束后,两组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练习,方法和时间相同[2]。

1.4 效果评价

1.4.1 理论考试:评价测试内容包括,各关节的正常关节活动度和测量的方法 (轴心、移动臂、固定臂的.确定)。

试题题型均为客观题,闭卷考试,时间20 min,共24题,每题5分,总分100分。

1.4.2 实践考试:采用临床技能考核标准制定,满分100分。

统一考核标准,实施过程中采用盲法,即考核老师不知学生是观察组或是对照组。

1.4.3 课后调查评价:课后对两组学生发放问卷,对课件质量及上课感受等问卷调查,选学生学习兴趣及课堂即时效果为观察指标,总分30分,各15分。

观察组同学加问两个问题,有课件是否可以自学?课件可以取代老师吗?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

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与对照组理论成绩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知识点的记忆等理论成绩方面,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无显著优势。

而实践成绩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为: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多媒体教学在动手实践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式。

理论成绩两组间比较,*P>0.05;实践成绩两组间比较,P<0.05

2.2 问卷调查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调查问卷总结观察组与对照组学生学习兴趣及即时学习效果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多媒体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促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学生心理接受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式。

调查问卷中,观察组同学加问的两个问题,有课件是否可以自学?课件可以取代老师吗?所有学生都回答“否”,由此可知,传统教学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

学生学习兴趣两组间比较,*P<0.05;课堂即时效果两组间比较,P<0.05

3 讨论

康复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动手能力等操作方面的技能训练,是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而这正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弱点。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逐渐成为当前教学的主要手段[3]。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表现形式丰富,可以变静态知识为动态知识,变枯燥被动的学习为积极有趣的欣赏和探索,弥补了康复医学临床教学中,技能训练方面传统教学方式所带来的不足之处。

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的实践技能成绩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证明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互相取长补短,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应用多媒体容易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易于理解和接受[4],多媒体教学技术首先在图像显示上具有优势,在文字处理方面也同样具有独特优势[5]。

例如本研究应用的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整个授课过程应贯穿于“动”中,而且各个关节相似的度数的记忆,也是本学时的重点,所以测量的过程,可以在多媒体中通过几秒钟图形、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避免了教师花大量时间反复讲解,学生不会感到莫名其妙;而数据的掌握,可以通过不同颜色字体的局部放大,配合声音、箭头指示、画面闪烁等形式的强调和突出,使学生对重点内容在视觉记忆上多次得到强调,加深学生的记忆印象[6]。

这样动静结合,图文并茂,使教学深入浅出,教与学都变得轻松愉快。

调查问卷结果也显示大多数学生希望使用课件学习,并认为使用课件能激发学习兴趣,但是对观察组同学加的问题,所有学生都回答“否”,由此可知,传统教学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

因此,教师应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从传统教学思维中转变过来,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而有效的组织,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同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缺点,多媒体也有自身的一些不足,例如单独应用多媒体,缺乏学生与教师直接的交流,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不能及时了解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掌握情况,所以在康复医学的教学中,应该有机的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配合教学过程中适当提问、与学生互动等综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弥补多媒体教学的不利因素,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模拟生产过程,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莫正学.多媒体在眼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广西医学,,30(1):94-95.

[2]厉瑛,张静.情景教学法在眼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5(4):388.

[3]宋振国.多媒体技术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6(11):112,116.

[4]张宗扬.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比较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3):3-4.

[5]吴建平.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研究[J].学科教育,,(4):12-13.

13.论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三

——新疆库尔勒市第四中学

路阳

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教学进入了数学课堂,传统课堂中手段单

一、过程呆板的教学过程对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素质有害无益。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意识到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优势

1、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多媒体可以将图形、文字、动画和声音编排在一起,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对图形可以进行拉伸、放缩、平移、旋转、切分、拼补等变换,向学生展示丰富的直观素材,使内容更加形象,大大增加其表现力,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大幅度的提高学习效果,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培养思维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数学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勇于猜测和尝试,对数学对象进行多重思考,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并且可以通过适当的数学实验来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运用“黑板+粉笔”来完成教学过程,教师有时需要用较长时间写出板书,画出图形或图像。有了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节约大量画图、擦黑板的时间,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讲授知识,使课堂更加充实,从而增加课堂信息量,使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4、图形直观、具有动态,有助学生深入理解

在几何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可以将学生不易理解的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过程加以模拟,将抽象的内容具体、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但要处理好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过分地依赖具体形象,对抽象思维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多媒体数学教学存在的误区

1、用“电子板书”全面取代“黑板板书”

有一些数学课件把整篇教案搬上电子屏幕,用“电子板书”取代“黑板板书”,教师上课时只是点击鼠标,把其它教学手段放在一边,把课堂由“老师灌输”变成“机器灌输”这只应用了多媒体演示功能最简单的方面,老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从课堂教学效率角度来衡量,有些知识点是完全可以用传统教学手段讲解得清清楚楚的,如集合,教师就没有必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制作课件,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而从学生身体健康角度来衡量,太多的电子板书,无疑有损学生的视力,使学生产生眼睛疲劳,这样不仅影响学习效率,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学习动机。

2、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才是现代化教学,才是一堂好课

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为了“评比课”、“公开课”而使用多媒体的现象现在普遍存在。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有时教师通过肢体语言、观察学生的表情、提问等一系列反馈手段,加上灵活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因势利导反而会获得更好的效果,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而同时多媒体具有的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信息以及图形处理功能、甚至动态效果,也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匹敌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两的者优势加以互补。多媒体教学所倡导的是用它来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解决或难以实现的问题,这样才能体现多媒体教学特有的价值。

3、对快节奏过分追求

多媒体教学固然可以帮助节省画图和板书的时间,加快课堂节奏,增加知识密度,但往往欲速则不达。上课时,教师利用课件讲课只需按动鼠标,当学生思考当前页面提出的问题时,屏幕往往已经显示出下一页的内容,或者当学生正在解题或做练习时,屏幕上巳经显示出解题思路、解题步骤甚至解题结果,学生可能就此放弃自己的思考,这样对独立思考极为不利。学生学习要经历一个认识、思考、探索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应处理好多媒体速度“快”与学生学习“慢”(有一个过程)的关系。

4、人机关系取代人际关系

有些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多媒体演示代替了教师的教学过程,忽略了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所应担当的责任。其实老师的一句“你真棒!”、“你真聪明!”往往会对学生学习信心的建立产生巨大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冰冷的机器所无法取代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教师的一句表扬,一个微笑,一个手势,哪怕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有时对于提高教学效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多媒体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信息爆炸的当前社会,是否具有信息素养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科学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准。我们在推行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倡导多媒体教学。但如何才能使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教育观念

当代教师应该转变以往依靠教案、粉笔、黑板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观念。但我们也不能认为只要敲击键盘、点击鼠标就能完成教学的时代已经来临。当今时代,教师要把终身学习的观念植根于心,多媒体教学从表面上看,教师的授课变轻松了,而实际上对教师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完成从知识传授者到为学生信息内化提供指导这一过程的转变.2、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首先,不能把是否应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评价一节课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其次,评价一节多媒体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应该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否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本质,是否有利于课堂交流的高效实现,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和技能培训。

3、适量、适度的利用多媒体教学

不是一切教学内容都适合多媒体教学,一些教师讲得清楚,运用其传统教学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没有必要让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制作课件上。

不是一节课全程都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否则会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传统教学手段难能以实现时,比如:在中学数学中函数图像问题、动点问题、空间图形问题和一些比较难画出的图形,运用多媒体才能更好的体现其价值。同时教师对课件进行设计时,不能只注重美观,而应注意教学中的实际效果,遵循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

当今时代,多媒体教学已经悄然走入中学数学课堂,但在教学过程中能不能使多媒体与数学教学充分结合、使多媒体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使多媒体数学教学的优势得以充分展现,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校来说,都是值得深思的地方。

收件人地址:新疆库尔勒市第二中学

收件人:童伯军

14.多媒体教学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四

一、什么是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根据教学目标和讲课对象的特点, 经过一定的教学设计, 选择恰当的现代化教学设备, 并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密切结合, 贯穿教学始终, 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出现的时间很早,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运用。最开始使用的是投影仪、幻灯片、录影录像等教学手段。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普及, 更掀起了一场多媒体教学的改革浪潮。今天, 计算机网络教学已经成为多媒体教学的主流教学方式。因此, 本文所说的多媒体教学, 更多的是指计算机网络教育。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 引起学生兴趣

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 网络教学有多种呈现方式, 如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这些方式都具有直观、生动、鲜明的特点, 能把政治课中抽象、概括、枯燥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 变得能够看到、听到, 让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学习, 令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增加学生选择的范围, 给传统的教学活动注入了新鲜的气息和活力, 增加了政治课的趣味性, 从而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调动了他们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例如, 在讲授“通货膨胀”知识点时, 为了让学生确切领会名词的意义, 我在互联网上搜集了很多相关的资料, 包括中外各个时期发生“通货膨胀”的案例、各国的经济形势和政府采取的应对政策、民众的生活情况和渡过难关的策略等。我将这些数据、图片、视频组成课件, 并在课堂上展示, 不仅形象地讲述了这个知识点, 还直观地反映了我国在治理通货膨胀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帮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个名词的含义,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有利于教师教学资源共享

依托校内网络协机并作和互联网上的众多教学资源, 以及网络即时通讯手段的广泛运用, 教师备课和即时交流成为可能, 教师可以在网上协同备课, 选择优秀的教案和课件进行观摩学习, 从而提高了网上教学资源共享的程度和利用率, 提升了教师的备课效果。同时, 教师在备课时, 不仅可以和校内的教师见面商讨备课细节, 还可以在网上通过即时通讯手段和其他地区的教师交流经验, 互相之间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比如, 教师在讲解某一章节之前, 可以先从网上下载相关的课件, 然后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知识水平, 糅合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对课件进行删、补, 修改成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有效课件。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课件上传到网络, 以供他人借鉴, 真正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3. 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计算机具有存储量大, 展现形式多样的特点, 教师可以将教案、图片、相关的资料一起做成课件, 存入电脑中。上课时, 教师利用计算机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 能把想要讲述的内容集中地展示出来, 而且整合了教案内容, 节省了教师写板书的时间, 也减少了一些寻找资料的中间环节, 缩短授课时间, 优化了课堂教学。

此外,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有利于创造一个有趣、高效的授课氛围,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接受教育、学习知识。总之, 多种信息手段的运用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充分调动他们对于各种教学信息的吸纳和接收, 使学生跟随老师的脚步积极思考, 做出反应;使学生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很快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4. 培养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

网络教学综合运用了各种信息载体, 而且功能强大的办公软件和浩瀚无边的网络世界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无限想象。政治课具有的理论性、开放性和现实性的特征, 利用网络教学能满足这些条件的需要。在教师的安排下, 学生可以从网络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方面, 在网上自主搜集、整理资料, 思考、分析得出结论, 写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通过这些流程, 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开发学生的潜能,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5.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年轻的一代易于接受新生事物, 而且掌握的速度之快和程度之高都令人称奇, 所以新颖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政治课还有一个特点是理论要密切联系实际才能容易理解和掌握。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把大量的正在发生的事情快速地呈现到课堂, 而网络教学具有互联网迅速的优势, 通过教师下载或者学生上网浏览的方式, 能及时地传达最新的时事信息。学生思考、分析后, 教师再进行讲解、指导, 就能达到理论与现实、课堂内外的高度结合和统一。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时事敏感性和创新能力, 提高了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 又增强了政治授课的时效性, 真可谓是一举两得。例如, 震惊世界的非洲国家骚乱、上海世博会、层出不穷的自然灾害等重大新闻,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获得, 同时使他们受到了时政教育。教师应抓住时机, 鼓励学生围绕国内外热点开动脑筋, 换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和得出见解, 这样可以提高他们正确认识、分析、评价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正如前面所说的, 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 利弊均存在。网络教学不是万能的教学方式, 有一些难以改变的弊端存在。因此, 教师在使用网络教学时, 需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1. 网络教学只是辅助手段

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并非都需要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一些较难理解的重难点内容才值得教师投入时间和精力搜集资料, 整理并利用网络辅助教学。而一些简单的内容,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完全可以掌握。而且授课的主体是教师, 应该和学生有足够多的交流时间, 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计算机为辅的教学原则。

2. 传统教学手段不应被忽视

网络教学虽然在目前的教学态势下受到师生的共同欢迎, 发展势头强劲。但是, 传统教学方式也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应该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合理渗透、交替使用, 发挥其各自的作用, 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 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上一篇:朝气蓬勃的青春的散文下一篇:光大环保消防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