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璀璨人生

2024-10-01

不平凡的璀璨人生(精选16篇)

1.不平凡的璀璨人生 篇一

平凡的世界 真实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书如其名,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人物、平凡的笔触。整部作品平淡而又质朴。在路遥的笔下,一个平凡人的生活图景就浸润在这几十年的时光里,普通,但又蕴含着劳动人民特有的淳朴与坚强。书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黄土地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他们在这个荒凉的土地上贡献了一生。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苦难与拼搏,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等这些平凡的元素为我们展现了劳动人民琐碎而坎坷的生活。作者为我们阐释了平凡和苦难,这才是生活的意义,人生就如同一个苦行僧的修行过程,我们要尝尽困苦,才能修习圆满。人性的真善美,人性的丑恶,人情世故都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一一折射出来。

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从小处着眼,作者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衬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反映人们的思想,给人以亲近,给人以启迪。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我认为孙少平这个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线,通过他的成长和成熟的经历,展现给大家面前的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憧憬与无奈。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贫穷曾让许多有理想的人们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们的自卑与懦弱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们要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学会欣赏。那种战胜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现出的自卑里的坚强让我敬畏,因为那也是一种精神。战胜困难,摆脱束缚,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的体会生活中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学会生活,懂得珍惜,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也是一种警醒。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他认识到了平凡,也选择了平凡。

最让我赏识的是,从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们怎么去生活,和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书中多次提到对人生的赣台,这可能是这本书的深邃所在,也是这本书的精华。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 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在这片亘古而苍凉的黄土地上见证了这样一个真理。我们平凡,但我们有热情。我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人生中一切美好而又苦难的品质。我们追求真善美,但面对苦难,我们依然能挺直脊梁,直视它!上苍是公平的,他让我们历经磨难,是锻炼我们的心智与意志。人生的结局都是我们自己精心设计的。纵然英雄们都是百折不挠英勇不催的,浑身都笼罩着一层神圣的光圈。但我们平凡人多了一层朴实,多了一份亲切,有了生活中琐碎的缠绕,无端地让我们的人生真实起来。我们用真诚的心去体验,用真挚的心去生活,我们的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我们才是生活的主宰。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用全副身心去享受,去对待,去珍惜。

2.不平凡的璀璨人生 篇二

首都师范大学, 是一所平凡的大学, 而就是在这所平凡的大学中, 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平凡中的不平凡, 这个不平凡, 表现为不断地突破与超越。他尽管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 但在日寇铁蹄下, 却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挣扎在饥饿和死亡线上, 其间他不断地上学、辍学, 竟然上了8所学校, 又因生活所迫进过很多“场”:商场、工场、农场、战场、剧场、会场……在多次走投无路时,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携笔从戎多年后, 竟然能同时考上两个大学。4年大学生活中, 担任学生会主席、班主席、学生党支部书记, 社会工作忙个四脚朝天, 仍能保持4年学习成绩全优。他一上大学, 就组织100多名中文系的同班同学编写《中国诗歌史》, 100天完成100万字。编写中访问了几百位著名作家、诗人、学者, 如郭沫若、叶圣陶、谢冰心、文怀沙、艾青、曹禺……

“文革”中他惨遭陷害, 被打入“牛棚”, 在被抄家六七次、大量藏书悉数被抄走后, 竟然还凭记忆编写了《毛主席诗词译注》、《鲁迅诗歌译注》……“文革”浩劫十年, 教师“人人自危”, 在“上、管、改”——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的氛围中, “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 当时谁还敢到社会上去演讲啊!“文革”结束, 他第一个冒着巨大风险, 走上了社会讲坛。“文革”后第一次演讲, 因此被载入史册, 被誉为新时期演讲史上一座丰碑。这一讲他就讲了六七千场, 足迹遍及全国, 遍及北美、欧洲、英伦三岛、港澳和东南亚众多国家。他就是著名教育艺术演讲家李燕杰。

1977年, 恢复高考, 他主动为考生辅导11场, 听众约千人。出乎人们预料, 他在辅导中竟押中了北京市作文考题, 为很多考生做了有的放矢的辅导。77级学生入学后, 他一边在北师大进修, 一边在中文系、政教系、美术系、政管系和分校开课, 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 成为最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高校教师, 被评选为全国第一个“教书育人”先进典型, 并获先进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1981年, 中共北京市委邀请他到北京工人体育场向全市高校校领导汇报教书育人的经验, 受到市委领导及各高校校长、书记的热烈欢迎和好评。当场, 北大副校长马石瑞约他到北大介绍经验, 先给北大教授讲了一场, 又在北大露天广场冒雨为北大同学做了一次演讲, 受到热烈欢迎, 一个普通高校的讲师能到北大分别为教授和大学生演讲, 无疑又是一个奇迹。

上个世纪80年代, 胡耀邦同志请他担任“巡回大使”, 为海外留学生演讲, 让他“拔一把汗毛变成千万个孙行者”, 充分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势。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在全国先进教师会议上提出“北京师范学院李燕杰老师, 他为什么那样受欢迎呢?他讲的不是空空洞洞的一些大道理, 不是口号式的, 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育, 有好些思想不对头的学生都转变过来了。”习老还使用了“李燕杰式样板”这样的表述。胡乔木、胡启立两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先后到学校看望他, 之后召开中央、北京市5个部门的会议, 专门研究如何发挥他的作用。这5个部门的领导分别是:中宣部曾德林副部长、教育部彭珮云副部长、全国总工会方明副主席、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陈昊苏、中共北京市委教工委副书记廖曙俊。为一名高校教师开这样规格的会, 这又是一个奇迹。

1982年, 他一下得到了许多职务:中共北京市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协行委员及对外联络委员会委员……甚至组织部门要调他到中央工作, 他有自知之明, 7次婉言谢绝, 仍坚持当一线教师。这时, 中央决定让他到海外为留学生演讲, 他于1983年、1984年相继到北美、欧洲为驻外使节团和海外留学生演讲。为在纽约总领馆演讲, 纽约之外的留学生提前乘飞机到纽约总领馆报到。他的演讲效果特别好, 许多留学生跟他结成莫逆之交, 其中就有小平同志的小儿子邓质方和夫人。

上个世纪80年代, 全国各地争先恐后要出他的书, 北京、上海、辽宁、广东、浙江、青海……众多出版社的约稿函纷至沓来。首先由上海出版发行了他的著作《塑造美的心灵》, 累计发行量逾一千万册。不仅大陆出, 而且台湾也出;不仅在大陆获奖, 而且在台湾也获奖。人们说大陆与台湾未实现三通却先通了李燕杰的书, 可谓炎黄子孙心灵相通, 血脉相连。

上个世纪90年代, 他年事已高, 仍能到海外演讲, 仍坚持著书立说。他曾单枪匹马到德国出席世界华人大会并进行演讲, 他曾到日本11个城市演讲;他在香港澳门回归前后, 多次前往演讲, 受到港澳同胞的热烈欢迎。

2004年, 确诊身患癌症, 他仍忍受着病痛坚持演讲, 坚持著书, 仅清华大学出版社就为他出版了6本新书。另外, 单宝华、黄海平等为他写了4本传记, 姜岚昕为他出了画传……

3.平凡岗位叙写不平凡的人生 篇三

可谓干一行爱一行,潘贡章从1977年开始从事铁路运输,至今已有几十载,先后在机车调度、工会、图书管理等岗位工作。虽然岗位平凡但他敢于创新、勤于钻研,结合铁路运输工作实践,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发明了两项与铁路系统有关的专利,并已申报国际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铁路运输多功能钩

专利号:201520022811.1

此钩可广泛应用机车运输,操作简单灵活、省时省力,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能。车辆长期使用后,容易发生风管折角塞门、手把插销磨损或生锈等情况,手把脱落也时有发生。在调车作业过程中,当关不上折角塞门,或打不开折角塞门时,本专利多功能钩设有两个孔,可当扳手使用。当在调车作业中遇上车辆风管因长期未摘生锈,用手摘不动或用钩摘不动时,可将多功能钩手把当锤子用,朝风管接口从上往下打或从下往上打,打松了再摘风管;当在调动旅客列车时没有带钥匙开车门时,多功能钩头部引叉节上有外三角,尾钩有内三角,可用于开车门;当在调车作业中遇上接风管时,钩头前方折角塞门把手太远,一时无法将折角塞门打开,多功能钩不但可以将折角塞门关上,而且还具备打开的功能,用它可以增加手臂的长度,快速将折角塞门打开;当遇上调车作业繁忙要摘大量风管,下蹲弯腰次数多时,可利用多功能钩使风管接口处瞬间分开,以此减轻铁路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对腰、手、胳膊的伤害,提高工作效率;当调车作业过程中遇上车辆拉风杆脱落,要钻入车底排风时,多功能钩可以支撑身体,快速进入车底,排风后,可快速离开车底;当调车作业遇上要松、紧车辆链条闸时,可用多功能钩头部引叉节插入链条,将车辆闸松开或拧紧,不用爬高,省时省力。(注意:此项功能只对高台链条闸有用);当调车作业运行不超过7公里,可不进步档入提反钩,或摘风管(在到达场改变拉风分工方法后,做到推风前“五无”,此种型号钩不用,以减轻峰顶提钩人员的负担)。在调车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危险时,为防止事故扩大,此钩可以带风摘管,强迫运行列车或停车。

专利名称:一种铁路无调车编组站系统

专利号:201510016876.X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无调车编组站系统,其利用坡道作为动力控制推峰速度及坡道牵引,省去编组站的调车机车作业;该系统设置有反坡道、停车道和正坡道,其中,正、反车道设置在停车道两侧,车辆从反坡道进入停车道,从正坡道驶离停车道,进行加速;在主调车场与正坡道之间设置有轨道车辆移动公共用线,在主调车场的上端设置有货场和公共用线。本发明的铁路无调车编组站系统,坡道运输以地面各种设备,调控速度及停车,经公共用线既可以调车作业编组,将坡道动力资源投入铁路运输,还可以减少大量的调车机车和一部分牵引机车,坡道运输投资少,运营成本低,简单、方便、快捷。

4.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篇四

对《平凡的世界》这本书钟情很久,起初是因为朋友的介绍,让我有了兴趣。于是,便用手机下载了电子书来看,但都是在闲暇和无聊时才打开来消磨时间,看的时间久了,眼睛和手都会感觉累,所以,很长时间索性忘记了接着读。但是在心里一直有一种牵挂,我很好奇几个鲜明的人物如何能感化人的心灵,净化人的灵魂。这次终于有幸在矿图书馆活动中与它相遇,让我爱不释手,于是,腾出了很多时间拜读路遥的作品。

1975年,黄土高原,这个充满苦难和希望的土地上,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孙少平的出场引领我走进了那个时代。“他脸色黄瘦,两颊塌陷,鼻子直挺,身穿老土粗布,脚上穿着系两根白线绳、缀着蓝布补丁的旧黄胶鞋,裤子人长布缩,吊在半把腿上,幸亏袜腰高,否则要露肉了,可是只有他知道,他的袜子已经没有脚后跟,只是由于鞋子的遮掩。”由此可以断定孙少平是一个很自尊的穷苦人。引领我读下去,更加感受到,他是一个在苦难的环境中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读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人必须要有强大的心里承受苦难,要靠劳动创造自己的生活。

孙少平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因此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关于苦难的哲学,书中这样表达“……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认识啊?想想生活在现在这个年代的人们,没有经历过那些苦难,因为一些小事总会会听到许多的怨天尤人。然而,对照《平凡的世界》,读懂了“苦难的哲学”,人生中的这些根本就不算什么,又有什么可怨声载道的呢?

对于劳动的认识,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理论。“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这里体现出的是两种人,勤劳的和懒散的。人生来是没有差别的,然而经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之后,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而在这期间,对于劳动的认识不同,对产生这样的差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如我们每一位员工,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但是,有的却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取了工人技师,并取得了个人专利,还为企业献计献策创造出了更高的价值。有个却自甘平庸,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重复的复制着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又是何其巨大。宰相刘罗锅在和绅临终前对他说:“其实,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设计的。”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都应当好好想想,我们是怎样对待劳动的。

孙少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其实,他也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个比普通农民多读了几本书,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层次追求的人。在写给妹妹孙兰香的信中充分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认识:“„„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孙少平这样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称之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个更高层次的伟大的平凡。

5.平凡的生命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篇五

——“爱岗敬业档案人”演讲比赛演讲稿

布尔津县城镇第四小学刘萍

(2011年3月2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仁、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平凡的生命书写不平凡的人生》。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她步履匆匆地来到学校,走进办公室,桌子上堆满了厚厚的文件,像座小山,她打开电脑,开始在电脑里录入文件名,整理档案目录。她已年过半百,计算机操作不是很娴熟,但她依然认认真真地敲打着每个字,寂静的办公室里听到了零落的键盘声,一个小时过去了,一个上午过去了,一天就这样过去了,这就是她一天工作的写照,也是一个档案工作人员一天工作的写照,很平淡,很枯燥。

档案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平淡,就是这样单调,档案人从事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注定他们不会叱咤风云。档案人是一群最平凡不过的人。整天面对一大堆资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数次地重复着归类、抄写、装订等一系列机械的动作。然而,正是这简单重复的工作,真实地记录了人类的活动,再现了历史的真实,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方便了群众的生活。没有哪一项工作可以像档案

工作那样可以穿越时空横贯古今。即使再乏味的工作,只要用心体验,一样可以发现其中的乐趣。

档案无处不在。像历史档案、工程档案、社保档案、个人档案和信用档案等。每一样都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密不可分,与百姓生活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你看,那一张张发黄的纸、一份份整齐的案卷,无不凝结着档案人的智慧和汗水。档案有着它自己独特的精神,那就是在档案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朴实可靠,忠于职守和强烈的责任心。社会分工不同,工作没有大小。一种技能,不去学,永远都不会;一项工作,不去做,永远都做不好。其实做什么工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事要善始善终。因为,每一项工作都值得用心去付出。无论时空如何转换,他们从未怠慢松懈过,使得中华文明得以成为世界文明史中唯一延续五千年不断的文明。他们是一群淡泊名利的人。他们有着超乎常人的平常心。无论世事沧海桑田,他们都坚持着事业,恪守着信念,选择着奉献,像沙漠中的骆驼一样坚韧,像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老牛一样执著,认准目标,心无旁骛、脚踏实地、奋力前行。他们甘守清贫,在单纯中寻求境界,在封闭中寻求拓展,在单调中寻求乐趣,在平淡中寻求超越,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淡然,凭着特有的政绩观和荣誉感,凭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高度自觉性,默默无闻地耕耘在档案事业的这片土地上。

在城镇四小就有这样的一名档案工作者,执教30多年,从未离开过档案工作,从班主任兼职档案员到专职档案员,到现在的负责全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但她十年如一日,一如既往的辛勤工作。她深知档案是一种财富,谁拥有了它谁就拥有了财富。一张皱巴巴的纸也许能省去你几年的工作,一纸能寻回多少损失,又能了却多少人的情感,它更有金钱买不来的东西。学校档案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数量多,工作量大,作为档案工作者的她,清楚的认识到,要做好档案工作,必须改进工作方法,必须要有制度保障,她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制度,为学校档案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为了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还不断对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为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所以,她工作着,并快乐着。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提供利用,她始终坚持档案为教学、科研以及各项管理工作服务的宗旨,热情地为广大师生提供利用档案,使档案利用工作在科学管理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教学研究、接受评估检查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城镇第四小学是布尔津县一所名校,获得过很多骄人的荣誉,有“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德育示范学校”等,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谁在记录这一路的点点滴滴呢?不是别人,正是她,当大家在奋力前进时候,只顾着冲刺的时候,是她在收集一路留下的足迹,整理成册,供后人、供大家、供上级部门查阅,让他们看到我们在一直努力,才有了这些荣誉。由于档案工作的性质,常常有人来查阅档案,她总是积极帮助他们,为他们提供所需的资料,尽可能地使问题得以解决。

她就是档案工作中普通的一员,但她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证明,她崇敬这份工作,因为它能“对历史负责”;她热爱这份工作,因为它能“为现实服务”;她理解这份工作,因为它将“替未来着想”。

伟大诗人泰戈尔有这样一段名言:“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但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作为档案工作者,他们很普通,很平凡,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有的只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体现人生的价值,同样能让自己的生命闪光!小草虽小,一样能铺成辽阔的大草原;档案工作者,虽然平凡,却一样能走向不平凡。一位哲人说过:“伟大往往是在平凡的夹缝中闪光。”档案工作者,虽然是个平凡的代名词,但是平凡的生命在奉献中也能得到升华,平凡的生命一样能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在平凡中奉献,在奉献中让生命永远闪光!

6.平凡的岗位 不平凡的人生演讲稿 篇六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人生”。

“提灯之神”南丁格尔的英勇事迹想必所有医护工作者再熟悉不过,越来越多的护士以南丁格尔为榜样,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从而做好治病救人的护理工作。身为一名精神病院的医护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因我院医护服务的对象特殊,工作性质的不同,与其他医院的医护工作还是差别很大的。首先,精神病院这个名字,一提起来总会让大家联想到那些令人恐惧的精神病患者。其实呢!我们的工作也没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我们的护士本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饱含热情,兢兢业业,并且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工作虽平凡,但不简单,我认为他们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镌刻出不平凡的人生,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我院有两个全封闭的病区,我在病区待了有两个月的时间,对医护工作的辛苦和特殊也有所了解,平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真的是感同身受,感人至深!深深地体会到身为一名精神科护士的伟大和艰辛。

我们收治的病人有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癫痫性精神分裂症等。另外还有一些救助站送来的智障、聋哑人,他们发病时经常伴有幻听、幻视、妄想、梦游、突发性冲动、重度抑郁、精神恍惚等症状,发起病来异于常人,经常辱骂、踢打医生和护士,拒绝做治疗,拒绝吃药。所以,我们的护士常常伤痕累累,有些皮外伤也是家常便饭。更有甚者,个别病号对女护士性骚扰,被病号撕烂衣 1

服的事情时有发生。但我们的护士一点怨言也没有,而是更耐心地帮助病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从而更好地配合医生做好护理工作。

上夜班的时间,是从夜里12点到凌晨8点,这八个小时是不能睡觉的,因为随时有可能受到被攻击的危险。平时我们就守在靠门边的位臵上,每隔15分钟拿着手电筒在病区巡视一次,看看病人有没有按时休息,有没有停止呼吸,有没有自杀轻生的异常情况,就连去厕所或者喝水都要用笔记录下来。

我们都知道,精神病患者在非正常的情况下杀人,是不负法律责任的。有一次,护士长李继磊上夜班的时候,在护士站内被病人掐住了脖子,病人扬言要掐死他,在这样紧急的状况下,我们的护士长面不改色、临危不惧,以多年的护理经验冷静沉着应对,以静制动,同时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制止了此次突发事件,这一幕真像好莱坞大片里的场景,可谓触目惊心、惊心动魄。

每天早晨六点多,我们的护士就早早地起来,到了单位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帮病人铺床、打扫卫生,督促病人剪指甲,帮助病号换洗衣服,有的从救助站来的智障病人生活无法自理,自己没办法吃饭,我们的护士就亲自喂他们吃,有的病号大小便失禁,就帮他们清理干净后洗澡,换衣服,几乎隔几天就会有尿床的,我们就帮他们换洗床单。平时值班没办法回家,有时候一个馒头,一颗大葱就是我们护士的一顿饭。

无数个日日夜夜,无数个风雨晴雪,我们的护士始终如一地帮助病人洗澡、理发、刮胡子、剪指甲、洗脚,这也是我们每天必须要做的工作,而他(她)们从来没有过一句怨言,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为了帮助病人提升心理素质,我们每天会组织病人接受音乐治疗,鼓励病人读书看报,唱卡拉ok,搞一些有益身心的体育活动,不定期会组织趋于康复的病人去公园游玩,去超市购物,看电影,在炎热的夏天给病号买西瓜,在冬天给病号送棉衣棉被。还有的病人在你不注意的情况下吞异物,吃门把手,有的病号一次吃八个馒头,暴饮暴食,不停地找吃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医护人员会耐心指导并制止他们。

无论是从细致的生活护理还是到复杂的心理护理,我们的护士不以工作累工作苦为借口,不以病人的不是而怨声载道,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把工作做好为己任。无论刮风下雨,风雨无阻。但当病人通过我们的医治和护理,病情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尽管他们大多数不记得自己曾经对我们做过什么,可人性的善良,家庭般的温暖,病人与医护人员兄弟姐妹般的亲情,这在任何医院都无法体会得到。

李继磊、冯业英、程军、王云彪、刘佳、王丽、邱继蕴等,这些无名英雄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让我们不得不为他们的事迹而感到骄傲,不得不为他们的高尚情操为之震惊、为之动容。弘扬雷锋精神,歌颂医护工作者的念头在我脑海油然而生,我想用再华丽的词藻也无法诠释他们的无私,他们的辛苦,他们的坚强。

今后,我一定以这些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为榜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干好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去创造不平凡的人生。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7.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篇七

从1989年参加工作至今, 在天津市东丽区金钟街新中村小学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 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在班主任工作中, 我感触颇深, 有几分劳累, 几许收获, 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 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 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不乏味的、是充实的。一个好的集体, 没有每个老师的辛勤工作, 没有领导的支持, 没有同事间的相互合作, 没有家长和社会的密切配合, 班主任就是再有本事, 也难以发挥作用, 所以在这个岗位上我做了班主任该做的工作。

把琐碎的工作做好, 在小中见大效果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 与学生的关系要向“亲人”一样。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 把自己当成家庭的一员, 学生就是孩子。所以, 每天我都重复着这样做:早晨到校后, 把学生领进教室, 扫视一下每个座位, 谁到了、谁没到, 及时电话问询。黑板的一角督促学生写上日期, 意味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做值日的同学干得怎样了, 各科作业收一下, 今日课表给学生念一下, 让各科课代表看看任课教师到没到。中午饭后到教室走一趟, 看看孩子们吃的怎样, 饭箱送了吗?地面擦了吗?另外每天我还有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做法就是———早晨中午我会在黑板上用简单的艺术字写上“今早我要读书”或者“今早我读单词”或者“中午我想练字”等等, 一来二去学生就会在“我要”“我想”的提示下进入自觉地状态。现在这些标题性的提示已被班长学会, 她也像模像样的学着我在黑板上写写。时间一长, 我的这些“工作”都被小干部顶替了。对呀!这些琐碎的工作在考验着一个班主任的基本素质———把小事做好, 就会有大效果。

做到“五勤”即:勤观察、勤动脑、勤动手、勤家访、勤谈心

勤观察指的是不论上课或下课, 注意观察学生细微的变化, 掌握他们思想的动向, 以便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防患于未然。课间我经常有意无意的巡视。当看到两个男生在一起嘀咕时, 当看到几个女生在一起看书时, 当看到某个孩子自己在走神时……好的情景我会立刻用手机拍下来, 放到班级电子相册中。我会在以后的班会上或者家长会上展示。用这些图像来教育学生, 用无声的图像语言代替了老师的唠叨,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些感觉有问题的现象我会及时过问, 事后在班主任手册中记录, 留下第一手材料。

勤动脑指的是学生出现的问题千变万化, 你得根据学生的年龄, 性格, 同学关系, 家庭状况或社会关系等各方面的因素, 找出一个适合于这个学生的方法, 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 使他不至于在学习和思想上掉队。班内有个男孩学习恋度不端正, 必须找家长谈谈, 当时我问他:你希望我请爸爸还是妈妈。由你来选择。他很愉悦的选择了妈妈。这样就会消除他怕解决问题的心理, 便于我做好他的工作, 使他认识到老师是在处处为他着想, 心存一份感激了, 问题就解决一半了。

勤动手指的是学生在具体劳动和生活中, 不会或做得不好的时候, 老师要亲自手把手的教学生, 帮助他们干好每一项工作, 让他们从不会到会。我们班的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学会了干很多事:拖地走蛇形路线, 这样脏东西才会一边擦一边带走。垃圾袋怎样套在垃圾桶上, 墩布怎样涮洗, 书包怎样整理……当他们有板有眼的做着每一件事的时候, 当教室干净整洁的时候, 当曾经脏兮兮的小孩变成洁净漂亮的小孩时, 你会为自己的付出感到欣慰。因为班主任的勤动手改变了他们。

勤家访指的是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 我是通过电话、家校通或亲自到学生家里去, 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 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表现。现代化的手段让我们的家访内容丰富多彩了:除了一些日常的通知, 我把家校通当成了我们班的“喜报栏目”———胡珊珊被评为市级文明标兵、林珊等六位同学被评为区级、校级三好学生, 五年二班被评为校级三好班集体, 文明班集体、书香班级。胡珊珊和吕晨丹的作文获省级一、二等奖。让家长分享我们的荣誉, 让家长见证我们的成长。这就叫“信其班、亲其班”。有了到位的家访, 班主任才能得心应手的开展班级中的有些工作。

勤谈心指的是平时多与学生交流, 把学生当朋友, 推心置腹地与学生谈话, 谈谈自己的想法, 倾听他们的意见, 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作为中高段的班主任, 找学生谈心我是这样做的:顾忌学生的面子,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每当找他们谈心时, 我都要领学生到我负责的阅览室中聊聊。因为我发现, “办公室”三个字对学生已形成了害怕的条件反射了。另外, 把谈心当成游戏测试———发个问卷调查做做。有时利用网络视频让学生看看一些心理访谈节目。总之, 为了把谈心工作做的自然些, 容易接受些, 我还利用了我图书管理员的便利条件, 经常借一些班主任工作方面的书来看看充实自己, 以适应新形式的需要。

推陈出新———让家长会成为展示会

很早有一句话这样说“家长会之后———暴风雨来临”, 它让我看到了变了味的家长会。所以我决定改变一下, 把我们班的家长会办的让学生乐意请家长来, 同时也让家长高兴来满意归。

让家长会成为展示会。展示的内容有:作业展———孩子们把自己最满意的各科作业本摆出来。绘画展———美术课上最得意的作品摆出来。特色活动作品展———读书节中设计的手抄报、诗配画展示一下。每周设计一次的积累摘抄本展示一下。还有歌手展示———请校队的音乐组成员为家长演唱歌曲。另外还有班级电子相册展, 让家长们通过一张张照片, 看到我们开展的一个个活动:雏鹰争章活动剪影、火灾演习剪影、为本校受灾同学捐款的剪影、到科技馆参观“国宝展”的剪影、国庆、六一联欢的剪影、军训活动的剪影、班队会的活动剪影……小干部能力展示———各个部门的小干部要针对一张张照片为家长解说。众多的展示让家长们看到我们的学生在教师悉心的教育下成长起来了。每次家长会的圆满结束, 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谢谢啦, 让您费心啦!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8.不平凡的璀璨人生 篇八

孙少平出生在一个贫困,而且人口还非常多的一个家庭里,一家人供着他和他的妹妹上学。孙少平上完了高中就回家干事了,因为他想要帮父亲分担一点重活。他当过小工、当过教师、还当过煤矿工人,而且当煤矿工人的时候为了救人甚至受伤。可见,他为这个大家庭付出了太多太多了。

孙少平有一个已经分了家的哥哥,还有一个需要自己养着的妹妹,孙少平是家中的主力,是家中的顶梁柱,他已经把所有的精神放在整个家庭上,而家里也靠着他自己呀。

孙少平在生活中,是一个家庭中的强者,是一个不畏艰难的勇者,他这样帮助着家庭,只是为了让家里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帮助妹妹完成学业。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小学生,我们的目标不就是那样吗?

9.不平凡的人生演讲稿 篇九

谁都知道,做实小的教师难,做实小的教务主任更是难上加难。今年暑假开学前夕的一天晚上,时钟敲过11点、但教务处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管主任正带领处室的几个同志加班加点安排全校70个教学班、160余位教师的课务、这已经是第三个晚上挑灯夜战了!突然、刺耳的电话铃响了、原来是在淮读书的儿子发烧呕吐、正在医院治疗。同事劝她赶快放下手中的事务、去看看儿子。她说:“事情这么多、等忙完了再说。”硬是等到12点半课表初步排完、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去。然而、作为孩子的母亲、嘴上这么说、心里又怎能放得下住在医院的儿子呢?凌晨1点她和爱人心急火燎、驱车赶往淮安、询问了情况、安顿好儿子、早晨6点半又赶回沭阳、出现在熟悉的校园里。此后的日子里、她便陷入了学校开学初繁杂的事务之中。对孩子只能是早晚打电话询问一下情况、整整一个月未见到心爱的儿子!直到“十一”长假、才带着深深的思念和愧疚把儿子接回.这就是我们的教务主任,她爱校如家、爱事业如生命、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教师的风采!

xx年春天、她最敬最爱的父亲得了脑梗塞、住进了医院、随时都有病危的可能。作为家中的长女、也是父亲最疼爱的女儿、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她没有请过一天假守候在父亲身边、每天都要等到忙完了学校的工作、才急急匆匆地赶到医院、夜深人静时、她常带着深深的愧疚在病房里为父亲洗脚擦背。丈夫和儿子都劝她请几天假多陪陪老人、尽管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可她还是摇了摇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xx年冬、她的父亲突发脑出血、猝然离世。她悲痛欲绝、在父亲的灵柩前长跪不起、因为父亲在她心中是一座山!在场的同事们都泪流满面、我们都在心里为她担忧、害怕她承受不了这沉重的打击。可是送走了父亲、她却强忍着内心的悲痛、轻轻地走进了课堂……她说:“人已走了、我不能把悲伤带给学生。”这就是我们的教务主任、她、永远把痛埋在心底、把快乐留给别人……

付出总有回报、近年来、管叶青主任先后被评为宿迁市名教师、宿迁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并当选为市人大代表。面对鲜花和掌声、她没有飘飘然、因为在她心里、永远装着实小亟待成长的教师、装着四千个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家庭、装着实验小学的明天。

10.不平凡的璀璨人生 篇十

先给学生一个信服的理由去看《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或者影视剧。

90后的年轻人大都是“手机控”, 很少有人看小说, 更别说看农村题材的电视剧了。因此, 要准备好功课, 说服学生主动去看, 可以先借几个“高、大、上”的理由, 比如理由一: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在第19个“世界读书日”力荐这本书, 他这么写道:曾经,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 《平凡的世界》是无数人的精神食粮, 他们借助着孙少平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奋斗、拼搏, 追逐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如今, 在这个富足幸福的时代, 依然有很多人喜爱它。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是年轻人所需要的, 不论在过去、现在, 还是将来。理由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其也进行了如下报道: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以细腻的手法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原著小说的时代背景、社会形势、家族矛盾、陕北农民生生不息的奋斗经历, 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真实的生活习俗, 构成了一幅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 是一部平凡人对抗苦难的正能量史诗。据说连百忙的习近平总书记对该剧都给予了巨大的关注。再来个比较现实的理由:看《平凡的世界》, 在课堂和学生分享心得, 就是德育学科过程性评价成绩, 写好心得体会, 也可以作为考试成绩。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 在课堂上随着学生交流作品里头感人故事情节的不断推进, 一小部分人也逐渐被感染, 也主动去阅读或欣赏了。

学生愿意去看作品时, 教师就要随着授课内容的推移, 在课堂上、在课外生活中, 通过学习群、朋友圈和学生分享作品, 感悟平凡的人生。

分享之一: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中国, 在土地贫瘠的西北, 生活的艰难是现在的90后孩子难以想象的, 孙氏两兄弟的家庭是这样的:家里的光景现在已经临近崩溃, 有位年近80半瘫在炕上的老祖母;父母亲也是差不多花甲之年, 挣不了几个工分;妹妹升入了初中, 吃穿用都增加了;还有个不务正业的姐夫, 生了两个小孩, 常常过来“蹭吃”……一句话:穷困潦倒。因为“穷困潦倒的家庭状况”这客观实际决定了孙少安作为长子的应尽责任, 13岁上完五年级就被迫无奈辍学了, 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虽然孙少安很聪明, 小学期间是品学兼优、出类拔萃的好学生, 在同学、老师乃至同村人的印象中是棵好苗子, 但他知道自己只属于荒凉而又贫瘠的黄土地, 都市生活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梦。“一切都毫无办法。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 只好听命于生活的裁决, 这不是宿命, 而是无法超越的客观条件。”孙少安很坦然地面对客观实际。他深刻地意识到,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 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 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者实现。孙少安根据客观实际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从队长到村长, 从潦倒的家庭到最后带领全村人致富, 验证了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是走好人生之路的前提。每个人都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生活, 都要受到客观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人生总有一条适合自己走的大道。青年学生要向孙少安一样立足于现实性, 更要着眼可能性, 只有付出努力才能把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分享之二:用辩证的观点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 也要看到它的反面, 事物的正反面都有不同的意义, 都是处在永恒的变换之中, 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转化, 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拥有积极的心态, 而积极的心态是人生发展的巨大引擎, 它会给人信心和力量。这个哲学原理在孙少安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孙少安知道他作为长子、父亲、队长, 他的肩上所承担的责任是重如山的, 面对种种困境, 他充满理想, 尽管经历了磨难, 但他依旧仰望星空、寻找希望, 从生活中执着思考未来, 在平凡中迸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双水村, 国家开始实行生产责任制, 分别是承包到组和包干到户, 大家疑问重重, 孙少安就给大家分析利弊, 用辩证的观点告诉大家实行责任制肯定利大于弊, 大家听了忠厚实诚的孙少安的意见, 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孙少安虽然只是个农民, 但他深谙为人处世的真谛, 用淳朴的人生哲学, 给自己、给村民树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作品里, 类似例子很多。我们都是平凡的人, 过着平凡的生活, 正是因为平凡才最真, 才能淡定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才能知难而进。青年学生要向孙少安学习, 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思考人生, 积极探索, 敢于冒险, 即使失败了也有勇气重新面对生活。

分享之三:坚持实践与认识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孙少安做梦都想摆脱贫困, 可那贫瘠的土地就算他累死累活地苦耕, 最多也只能让家人勉强填饱肚子。他把一家人辛苦攒下来的二千五百块媳妇本来要箍几孔新窑洞的钱, 偷偷挪用办砖厂, 最后成了双水村的第一个能人。是什么让孙少安敢这样闯?是来源于实践的认识。孙少安在城里打工拉砖的时候, 看见到处搞建筑, 砖瓦一直是紧缺材料, 有多少能卖多少。他当时就想过, 要是能开个砖厂烧砖窑, 一年下来肯定能赚不少钱。这来自于他亲身实践中的认识使他破釜沉舟, 坚定自己的抉择。即使在后来由于烧砖师傅的失误, 所有千辛万苦烧制的成品砖成了废品, 造成了孙少安的破产, 他都没有被困难吓倒, 毅然到处凑钱, 东山再起!孙少安的成功也是个典型的创业案例, 在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形势下, 让学生学习孙少安在劳动实践中提高认识, 敢闯、敢拼的创业精神很有现实意义。

分享之四: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成长的源泉和动力, 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能点燃人的激情, 催人奋进。中职生很多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 不少人没有学习目标, 盲目地游荡, 延续下去就会蹉跎一生。其实他们所谓的“打击”和孙少安、孙少平比较, 简直不值一提了。当主人公孙少平面对困境, 差点迷失自己时, 他遇到了人生的知己———田晓霞。田晓霞告诉孙少平“只有永不遏止地奋斗, 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谢, 也是壮丽地凋谢”。孙少平答应田晓霞, 他会永不遏止地奋斗。他刻苦学习, 胸怀远大理想, 他上不起大学, 但他立志要走出双水村!终于在大牙弯煤矿新工人入职考试中, 孙少平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一名正式的煤炭工人, 大牙湾煤矿条件恶劣, 又脏又黑, 所有人都失望至极;孙少平却觉得这是一个能创造巨大财富的地方, 一个令人振奋的生活大舞台。许多人忍受不了艰苦的工作, 逃跑了;孙少平却没有动摇, 他看到这里好的一面:不愁吃, 不愁穿, 工资高。闲暇之余, 难以遏制的求知欲, 他看书、写作, 渴望了解外部的世界, 通过读书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 跟自己的自卑斗争!他后来又光荣地当上了煤矿工人, 当上了工段长, 成了模范。中职学生也要跳出中考失利的阴影, 要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起“人人皆可成才”的成才观。

分享之五:在社会中发展自我, 创造人生价值

《平凡的世界》通篇故事告诉我们, 只有在劳动奉献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职校学生是动手的技能型人才, 只有辛勤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如何对待劳动, 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人生没有不劳而获, 如今现实生活中, 有不少人都想不劳而获, 毛主席说过, “一切坏事都是从不劳而获开始的”, 劳动体现了人的一般本质, 同时又不断提升着人的各方面能力。孙少平在井下当矿工时, 感慨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 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 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他觉得劳动在那时候不仅仅是生活的要求, 更是自身的需要, 他认为甚至“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比得上劳动更能医治人的精神创伤了”。劳动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不在于自己获得多少,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 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对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孙少安的人生价值就很有意义, 他18岁就因为精明强悍和肯吃苦的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 成为双水村的“能人”。他面对种种逆境, 舍小家、顾大家, 想方设法带领全村人们共同富裕, 他内心里对生他养他的黄土地的眷恋、对双水村人们的热爱, 使他有无穷的勇气和力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他家富裕了, 村民富裕了, 他能将对家庭之爱扩展到对全村村民的爱, 这是超出农民狭隘门户观念的。从他担当一队之长到后来招揽村民到自己的砖厂上工, 以及慷慨捐资助学可以看到这一点。而他对自己初次创业失败村民对他的“背叛”更表现出令人敬佩的胸襟, 在二次创业成功后仍不计前嫌地帮扶他们, 孙少安是作者极力塑造的“仁者”的典型。孙少安的人生价值实现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平凡的世界》这部通篇折射出哲学原理的鸿篇巨制, 让人们看到美好和希望就在前方。这样能鼓舞大众的作品, 不但具有更长久的传播力量, 也为我们德育教师在今后消化德育教材, 改进德育方式方面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迪。

参考文献

[1]路遥.平凡的世界[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2.

11.不平凡的璀璨人生 篇十一

成功,并不是那么轻松,只有坚持耐苦,勤劳肯干,最终才会获得不平凡的人生。

珍珠,璀璨无比,沙子,无比平凡,恰恰就是无比平凡的沙子,一点点的磨平,一点点的坚持,最终成就了璀璨无比的珍珠,这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在你未来踏入社会的时候,不要总是高高在上,我们都只是平凡中的.一员,只有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一点一滴的积累,最后才会成就一番事业。

珍珠亦是如此,沙子亦是如此。

即使是比尔·盖茨,他在起步的时候也不总是一帆风顺,他并不好高骛远,并不是以某个富豪,某个成功人士作为目标,而是将他最近的对手作为榜样,进行学习,进行反思,最后超越,就这样,在一点一滴中,他褪去了平凡的掩盖,绽放了成功的璀璨。

12.璀璨人生作文 篇十二

璀璨人生

传说西方有一种荆棘鸟,这种鸟出生后无法发出声音,它为了让自己发出嘹亮的歌喉,需远赴他乡,以荆棘刺破咽喉。然而,为了这只是瞬间的美好,它一次又一次地振翅,跌落,起飞,滑翔,当它有能力飞翔时,它又忍受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巨痛,甘愿用鲜血换来天籁。最后,她终于可以从容地翱翔天际,完成了生命的绝唱。荆棘鸟用痛苦和鲜血换来天籁之音,凤凰,也和它一样,愿意投入熊熊烈火,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来人们的幸福安宁,愿意承受表面上的痛苦和轮回,换来更美妙的躯体,得以重生,这就是“涅盘重生”的由来。

他们的故事,虽然被后人带上了些奇幻色彩,但其中的本质和内涵,无非就是想让各位知道,成功,并不会伸手拈来,而是凭借一次又一次的代价,以坚定的意志,才能换来的。

东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被汉武帝判以宫刑,这对世界上所有的男人来说,无非是最大的耻辱。而司马迁并不会如普通人一般,含恨离世,相反,他坚强地存活下来,在极为恶劣的条件下,完成了拥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高度评价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他曾经说过“人,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他,也用自己的生命,成功地实践了这句话。现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我想这个名字,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可是他无限闪耀的光环背后,又有谁知道他坎坷的成功经历呢?华罗庚因为家境窘迫,无法供他念书,无奈之下只好回乡,帮父亲做生意。他在西北风口,擦着清水鼻涕,一双草鞋一根烟,一卷灯草一根针地为了活命而挣扎。而就在他与妻子大喜这一年,他染上了寒症,在母亲与妻子的悉心照顾下,终于把他从鬼门关门前“拉”了回来,却留下了终生残疾。面对这样的厄运,他勇敢面对,决定将一生献给他最爱的数学。有志者事竟成,凭借一次次的`失败,他终于成为当今最著名的现在数学家之一。

有些人会抱怨“为什么我屡次失败,却很难看到成功”,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其实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的智商都是相同的,只有极少数的人,生来就是天才。因此,我们更应该相信自己,不要因为害怕付出太多就中途退缩,意志坚强,敢于实践与勇于付出代价者,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为了自己的美好未来,一定要坚定信念,勇于付出代价,这样,你才能拥有璀璨人生。

成功,是留给勇于付出代价的人的。

璀璨人生

璀璨人生

自从上了初中,学业加重了。书就像一个山头,把我重重包围;没有自由,没有感情;何谈人间的繁杂琐事。轻声叹息……哎

璀璨星空,照亮人生。璀璨星空,灿烂夺目。可是,那一次,我迷茫了,我犹豫了……

那是一个下着雨的早上,风很大,也很无情,似乎要吞噬整个世界似的;雨很急,也很疯狂,似乎要淹没整个人间。上学去时,我漫无目的的走着、眼神停留在一个四十开外的人身上。“他怎么可以这样,太没道德了……”

虽然事不大,可是表现了我们中华儿女的修养。他随口吐了一口痰,地上先不说,可他竟然吐在一丛有生命的花草上,我为他叹息,为他不解,还是本地人呢,外地人不懂我们这里的规则,可自己人为什么还不能遵守啊/

璀璨人生,前途似绵;璀璨人生,,奉献光阴。我加快了脚步,想要看他那丑陋的鬼脸,让我知道那是我们丢脸的中国人。可是,难道人不是璀璨的吗?

那是一张不知羞耻的脸,一张‘‘笑盈盈’的脸。他哼着歌儿,无忧无虑。“还是中国人呢!”我说道。

痰慢慢的消融了,可是,在花看来,那耻辱可是一辈子也忘不了;人慢慢的走远了,可是他那狰狞的嘴脸,让我一生都忘不了。

雨渐渐的停了,脚步还是不经意间停下来了。我怎么了,我在沉寂,还是在思考/中国人,其实很有修养,但是就是这样的人,让我们被其他国家的人取笑。

听说这样一个故事,‘外国人的花坛上的警告牌上的字是用中文写的’。这是什么意思,是鄙视,还是讽刺,这些人还不醒悟么?

雨停了,人顿时豁达开朗。只要做自己,而且做到最好的自己,不是很愉快么?

我想通了么?

13.不平凡的璀璨人生 篇十三

田润叶和孙少安是青梅竹马,从小到大的好朋友。她们拥有着美好的童年时光,家庭情况的悬殊,使他们的人生道路发生了偏离,相隔越来越远。少安因为家庭贫困,留在了农村成为了地地道道的农民。而润叶呢?家境的富裕,使她不用为贫穷操心。毕业后,留在在城里做了一名人民教师。从而也就注定了两人之间的感情无疾而终。

然而她人生的不幸才刚刚开始,和李向前的婚姻对润叶来说,是一场青春的葬礼。青春之花还没有盛开,就已经凋零。不幸的婚姻使她心焦力瘁、面黄肌瘦。可是她也没有勇气承担离婚所带来的压力,于是她选择了离开,从此开始了长时间的分居生活。田润叶和孙少安的爱情悲剧,和李向前的婚姻悲剧,造成了田润叶的人生悲剧。那么,她的人生悲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值得我们去探讨一下。

一、客观原因

时代社会背景是造成田润叶人生悲剧的客观原因。《平凡的世界》中,作者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当代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中国城乡之间的生活面貌。田润叶出生于五六十年代,成长于新中国最贫穷落后的时代,经历了黑暗的文革十年和改革开放的转型期。改革开放前的农村,落后,守旧,贫穷,一片荒凉与凄惨。生活的压力,生存的困境,使农民饱受饥饿和寒冷的折磨。不仅物质上贫困,还带有精神上对人无形之间造成的束缚。田润叶生长在这个时代,避免不了时代带给她的局限。在这样落后而又贫困的农村,农民的思想观念也是保守而又落后的。如果不是时代的局限,农民缺衣少食,孙少安也许不会中途退学,他们之间就不会有这么巨大的差距,而爱情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结局。时不待我,命不由人,这是无法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更改的客观原因。

二、主观原因

这里的主观原因不仅指润叶自己,也包括孙少安和李向前在面对爱情时的抉择,一个是临阵退缩,一个是迎难而上。问题就在于喜欢的人和不喜欢的人正好做出了相反的选择,必然对田润叶的情感世界造成了伤害。

首先,对于润叶来说,出身于农村的她,血液里融入了农村的传统意识,同时,受过教育的她,也具有了现代的思想意识。她徘徊于中国农村传统道德观念和现代思想意识之间,不能自拔,挣脱不出牢笼对她的束缚,使她的人生充满了不幸。润叶有着独立的人格和女性的自尊,促进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她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在所有人的反对声中依然坚持自己的追求。尽管少安的家庭环境和她有着天壤之别,她却能够摆脱世俗的观念,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爱情。直到少安结婚之后,她心底始终保存着对孙少安的眷恋之情。但城市化的进程并没有将润叶头脑里根深蒂固的传统意识连根拔起,一些落后的观念还留存于她的灵魂深处,再加上性格上的一些缺点,最终她还是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在面对李向前对她的执着追求的时候,由于不得不顾及亲人的感受,使她犹豫徘徊,不能够果断拒绝。为了二爸的事业,她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违心的答应李向前的求婚,然而后悔已来不及。她有勇气捍卫自己,有勇气提出分居。却没有勇气提出离婚。不仅是因为她害怕外界的舆论,而且复杂的社会关系以及传统道德伦理观念也束缚着她。因此,每当她面临重大抉择时,除了牺牲自己的幸福,她别无选择。润叶的人生是寂寞的、孤独的、抑郁的,但这些带有祭献色彩的行为却是极不平凡的,也是精彩的。

其次,少安的退缩也是润叶人生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少安家庭贫穷,连孔像样的窑洞都没有,只是一个风里来雨里去累死累活挣工分还吃不饱穿不暖的泥腿把子。而润叶恰好相反,家境殷实,吃公家饭。这样的现实差别让少安不得不顾虑。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少安,骨子里浸润着门第观念和“男子为中心”的男权思想。所以,他深爱着润叶,却无力做出回应。少安收到润叶的爱情信号后,他是激动而眩晕的,幸福突然降临,带给他的无以伦比的震撼。然而,残酷的现实,使他很快冷静下来。他想:一个满身汗臭的泥腿把子,怎么可能和一个公家的女教师一块生活呢?……女的在城里当干部,男的在农村劳动,这哪里听说过?如果男的在门外工作,女的在农村,这还正常。在这个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情绪波动中,暗示了少安的无奈,更预示了润叶悲剧性的爱情。尽管润叶不嫌弃少安,但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少安也有他自己的人生哲学:“一切都毫无办法.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只好听命于生活的裁决。这不是宿命,而是无法超越的客观条件。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这种非常求实的生活哲学,使他把生活看得很透:他娶不起润叶,不能给润叶带来幸福家庭的负累,只能使润叶跟着他受苦,男弱女强的现实让他除了放弃别无选择。摆在眼前的现实和美好的理想之间的矛盾冲突,使他没有勇气去面对润叶对她的深情呼唤。因此,他选择了逃避,并且很快就和一个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的农村女子结婚了,断了这份感情的后路。少安知道如果回应润叶的感情,会遇到重重的社会阻力,再加上男强女弱的传统思想,他无奈地选择了放弃。而正是少安的退缩,让润叶失去了抗争的信念。

第三,李向前对润叶执着到近乎偏执的爱恋是造成润叶人生悲剧的又一原因。李向前对润叶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再见倾心。从此对润叶展开了连续不断的爱情攻势,润叶对他的追求始终是逃避漠视,甚至可以说是冷漠无情。当润叶答应他的求婚后,他被幸福冲昏了头脑,以为幸福的生活就要来临,心仪的女子终于要嫁给他了。根本没想过润叶是否是因为喜欢她,才答应了跟他结婚。从此埋下了不幸婚姻的种子。不过就算是他知道润叶和他结婚是别有目的,他也会答应的,因为他实在是太喜欢润叶了,没有润叶的人生是不会幸福的,但是他没想到的是拥有润叶的人生同样也充满了不幸。润叶对他的反抗和两地分居,使他痛苦不堪。父母多少次劝他离婚,他始终没有答应父母的请求,宁愿痛苦的继续下去也不要和润叶离婚,并且还时时的到润叶家里去帮忙。他始终认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近乎偏执的爱恋,不仅折磨了自己,也折磨着润叶。

三、作者的苦难意识

“文学创作是一种生活经验、作家才智和审美理想(与时代因素相关)相结合的产物。正像人间交际离不开母语一样,文学创作须有生活之根基才能衍生成长,形成气候,形成特色。”[1]文学中的苦难和作家自身的经历息息相关,只有经历过生活的苦难,进而沉淀为作家主体的内心的苦难,才能进入文学叙述,写出好的作品来。路遥正是因亲身经历和感受了国家及个人命运的多舛与变化,体验了平民所遭受的生活苦难、情感屈辱和对现代文明生活的渴望,才创作了反思民族历史文化、感怀爱家恋土的黄土地人的生活苦难、情感屈辱和心里欢歌的文学作品。正是这种直面苦难的审美意识铸就了路遥小说的苦难情结。

路遥年少时的生活苦不堪言,这段苦难的生活经历,深深地印在了路遥的内心深处,同时也激发了他的坚强生活意志“你要活下去,就别想指靠别人,一切都得靠自己”。[2]“年少时获得的这种创伤体验,人生感受是难以改变的,以后的经验并不能使之完全消失,相反,它具有一种强大的同化功能,固着在作家的心理模式中。可以看到,在年少时形成这种创伤体验的作家,他们都倾向于现实主义创作态度,更多地把笔触伸向现实社会,具有犀利的眼光和批判的态度。”[3]路遥的苦难情结,在创作心理学上属于缺失性的情感体验,指作家在生存中由于某种“距离”而产生的关于人生意义、目的和价值的审美把握。苦难的生活并没有使作家自暴自弃,随波逐流,正是因为经历过苦难,才能更加积极地去面对人生中的坎坷,去追求人生价值。

作者内心深处苦难意识,在润叶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润叶经历的情感悲剧,使她的身体和精神上都受到了创伤。苦难的生活,并没有把润叶击倒,这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这和作者的亲身经历,以及作者骨子里的形成的苦难意识息息相关。

四、润叶悲剧人生的意义

田润叶的悲剧是对幸福人生的追求而作的挣扎、牺牲,是别林斯基所说的“凡人的悲剧”。田润叶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更是一代中国传统女性悲剧人生的一个缩影。在新中国面临的巨大变革之中,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的局限。正因为如此,田润叶的人生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田润叶的人生悲剧不仅带给人们悲惨、哀伤、同情、激愤的心理感受。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悲剧女主角的心灵之美、人性之美。路遥在突出田润叶人生悲剧的同时,也深刻地描绘出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伟大和善良。李向前的意外变故是田润叶人生悲剧的一个转折点。在这样一个困难的时刻,润叶身上的人情之美被充分体现了出来。虽然传统女性的悲惨命运令人同情,但像田润叶这样无私、这样伟大的女性形象并不多见。同样,田润叶尽管情感和婚姻上遭受了不幸,但是她并没有为此而对生活抱怨、绝望、沉沦,没有被生活的苦难打倒。相反,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使事业得到了发展。靠着自己的努力,田润叶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最终提升为团地委副书记,独立自主始终是她人生不变的追求。[4]。

田润叶的悲剧性命运,促使人们对爱情、婚姻作出深刻的审视,促使人们对社会及人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且通过田润叶中的人生悲剧发生让我们正视现实,并且能够积极地改变我们生活中许多不合理的现象。这正是田润叶这位平凡女性的悲剧人生带给我们的意义所在。田润叶在与苦难的奋斗中、在人生的抉择前给人带来了一种崇高感,给人的生活以积极的希望。同时让我们看到无论遭遇多大的痛苦,始终不忘追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注释

1[1]赵德利,《陕两文学苦质精神的遗落与重铸》,《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2[2]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路遥文集》,《人民文学出版杜》2005年5月,第2期.

3[3]童庆炳,《艺术与人类心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2年7月.

14.不平凡的璀璨人生 篇十四

夜幕降临之前,天边乌云的缝隙里透出金黄色的霞光,很是漂亮。夜幕落下以后,乌云已经消散,天空中繁星点点,月亮带着美丽的光环。人世间,灯光璀璨,五彩斑斓。三五友人相约嘉陵江畔,会觉得是在童话里行走,画面如此和谐,安然,心随之静了下来,忘记一天的忙碌,享受片刻的安宁。

总有种感觉,小时候总是仰头看天,长大后总是低头看路,习惯变了。也许小时候有父母做保护伞,闲于生活,而长大了自己单飞,忙于生活的缘故吧,环境变了,就有了新的.生活习惯。

再看看脚下的嘉陵江面,风平浪静,虽不是清澈见底,但还是很干净清透。时不时有胆大的鱼,带着雄心壮志,跃出水面。江面的倒影是岸边辉煌的灯光,同样五彩斑斓,岸上江面相互辉映,再加上夜空中一明一暗的星光,朦朦胧胧的月光。这美丽的画卷美得不知如何是好。

必须承认美丽无处不在,缺的只是发现它的眼睛和领会它的心灵。所以古人云:“柳暗花明又一村。”当风雨来临时,就不要急着期盼它早点离开,要习惯于与它相处,因为它一旦离开,就会还人们一个蓝得纯粹、美得惊艳的天空,让人欲罢不能。

人生应该也是如此,跌宕起伏之后总会趋于平静,烟雾迷茫之时离艳阳高照之日就不远了。所以,大人们常常告诫我们,失落时要沉住气,高兴时别跳得太高。稳重是人生的一剂良方,能治愈人们的各种意外。

也还记得老师在毕业晚会上,语重心长的说:“出去后,无论在哪种环境下,都不能把头抬得太高,也不能把头埋得太低,要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尺度,你就会发现世界是那么的美好,你也是那么的美好。”我一直没忘,也不敢忘,人生是需要忠告的,否则就会不知轻重,就不会发现美。

夜空还是那么美,灯火依旧很辉煌,我也在它们的身影里美丽着自己的心情。任风吹乱我头发,任水打湿我脚丫,一切都刚刚好。

15.不平凡的璀璨人生 篇十五

在读《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过程中,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问自己,究竟什么是平凡?什么是伟大?什么是生活?

路遥先生笔下的每个人物都是活灵活现的。他们说的话和他们身份地位是完全相符合的。孙少安他只上了一个小学。本来他也可以和少平一样的有理想的。但是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他在看待问题上有很多局限性。在面对自己心爱的人,他表现出自卑,不敢爱。少平的爸爸就是一个很好的农民形象,他想问题更加不会长远。当他认为家里劳动缺少人手的时候,他就想让少平留在家里帮忙,全然不知少平他有他自己的理想。田晓霞是一个高级知识份子的代表,她和她的堂姐田润叶一样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在她的眼里,人与人都是平等的。在他对少平的行为举动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十分善良的女孩,这与她后来的为救遇难的小朋友是前后呼应的,她的好让每个人都记在心中,久久不能忘怀。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有什么样的想法,里面的人物个个都是栩栩如生的。总之里面所有的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奋斗与拼搏。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才是生活。我想,读了《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能让我知道了脚踏实地,认识到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是最伟大的,让我在努力奋斗的同时保持一颗平凡的心。相关专题:尚无数据

16.不平凡的璀璨人生 篇十六

于文静是一个普通的摄影爱好者, 对于一部纪录片来说, 如何在一个平凡人的故事中演绎不平凡的精神?我的体会是, 力求在拥有真实“内核”的前提下, 从结构、语言到细节都赋予其戏剧效果, 让作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外壳”。

一、设计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开头, 作品就成功了一半

一个好的开头不仅可以从一开始就吸引观众, 更主要的, 是为作品定下了一个符合事物和人物发展的基调。

电视纪录片《天路寻梦》的开头有这样一段叙述性的说明:

20多年前, 于文静因为重病被医生从医学上判了死刑, 但是顽强和乐观帮助她最终死里逃生。从那以后, 虽然每天仍然承受着各种疾病的困扰、磨难, 于文静还是和丈夫一起, 开着自己心爱的别克车, 开始了在祖国各地的漫游, 用足迹一次次丈量着自己的坚强。在北京奥运会即将到来的日子里, 她把目光投向了地球之颠的珠穆朗玛峰, 追寻平生最绚丽的梦想。

片子的定位是:一个小人物是如何演绎灿烂生命的。有两段题记:

更快、更高、更强。——1924年巴黎奥运会口号。

也许我不是强者, 但是我决不做弱者。——于文静的话。

这是作品的主题。

作品的开头部分先点明了:“在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里, 60岁的于文静准备着自己的又一次历险。”这一段记录了摄影家于文静夫妇和朋友糜解明的交谈, 询问进藏的路线。大家谈到了“到了格尔木是进了鬼门关;到了唐古拉山口是进了阎王殿”。

作品结尾处, 因故没有登上珠峰大本营的于文静, 最后越过了被人们视为“阎王殿”——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在这里, 于文静夫妇和路遇的一群进藏者庆祝自己的胜利。此时, 《天路》的音乐声响起, 闪回主人公各种历险的镜头, 主人公的座驾在霞光映照下一路奔向黎明的天际, 配上了一段饱含深情的解说词:“天路寻梦的难忘旅程结束了。虽然没有完成在珠峰大本营献哈达、跳藏舞、唱颂歌的夙愿, 然而, 在老于夫妇的心中, 已经有了一片永远的圣地。”

强力造势的开头, 与沉厚绵长的结尾, 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呼应效果。

二、营造戏剧性效果:从“原生态”记录到“艺术真实”

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作品的戏剧性效果, 我对片中人物的活动进行了“原生态”跟踪记录, 拍摄了约900分钟的素材, 一方面保证了足够剪辑的素材长度 (成片后50分钟) , 一方面保证了情节发展变化的自然流畅, 内容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在技术上, 我尝试所有的素材全部用松下AG-DVC180BMC-3CCD机拍摄, 同时大量拍摄人物的近景和特写, 便于近距离地快速捕捉人物内心感情流露的细节。

“原生态”记录并不等同于原始素材的简单堆积。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是“艺术真实”, 创作者应根据主题和观众观赏的需要, 进行艺术性加工提炼。

完成了素材的基本积累之后, 对作品具体构建时则力求通过人物本身的语言和动作快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场景之间的转换不用复杂的特技, 保持情节真实、自然和流畅地过渡。

1. 用人物的情感变化营造富有变化的节奏

作品按照主人公赴藏追寻梦想这条主线逐步展开。这种单线型的情节, 处理不当易使作品趋于平淡。因此, 在素材选择上就尽可能偏重能使主人公情感发生变化的内容。

比如, 主人公在风景秀丽的青海湖边, 野营时对太湖之滨的思乡之情;在路上面临加不到汽油窘境时的焦虑;冒险冲过坍塌路面后的兴奋;面对珠峰却无法攀登时强忍的泪花……

2. 语言的丰富性凸显人物的个性化

为了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我尽可能少用解说词, 让镜头中的人物自己“说话”。

两位老人, 于文静性格开朗, 勇敢大胆, 丈夫郅恒发谨小慎微, 善解人意。试比较下面两段:

(1) 雨季来临了, 在八宿的小旅馆, 急于按期到达珠峰的于文静和力求安全的郅恒发, 为是否马上上路发生了争执。因为个性不同, 两人的表现也有明显的不同:

郅恒发:你这样急干什么, 这种天气嘛下了一夜大雨, 看看这路, 这怎么走啊, 这路上这要塌方怎么办, 现在不要着急嘛。

于文静:我不管, 反正这要按时走了。你不走这雨要下大了怎么办?路上泥泞, 路上一下塌方塌得一塌糊涂, 怎么弄啊?我是不行, 我必须得走, 我得走, 不管你。

郅恒发:你别着急嘛, 你们走不走?

于文静:我得走。

郅恒发:那你一个人走, 我在这儿。

于文静:我一个人走也得走。

郅恒发:你怎么能这样呢, 安全第一嘛, 你在这里, 哪怕就是卡在这里。

于文静:现在这是雨季嘛, 本身就是雨季嘛, 要等到什么时候, 你说?要等到什么时候。

郅恒发:要不然咱们一会去看看人家怎么走, 人家怎么走咱们怎么走。

于文静:咱自己的事, 老是看人家干吗?我们走自己的路, 不行, 得走。

郅恒发:你别着急, 我再去看看, 把情况再摸一摸再说, 你别着急。

于文静:我先把车装上再说。

郅恒发:哎呀, 这个老婆子, 你说是不是啊?

(2) 在前往拉萨的路上, 由于劳累过度, 于文静终于病倒了。郅恒发耐心地劝妻子吃药, 凸显了于文静想坚持却无奈的心理, 也表现了郅恒发的温情:

于文静:先吃一粒吧。

郅恒发:咦, 不要吃一粒, 人家说得很清楚。

于文静:一日三次嘛。

郅恒发:你看嘛, 口服每次两粒, 每日三次。

于文静:吃那么多啊?

郅恒发:这就是那个小伙子给你的那么多, 正好是一天的量。

于文静:行, 试试吧, 要不然没法走。

郅恒发 (细心地试了一下水温) :嗯, 可以 (喝) 了。

3. 细节的处理

这部作品讲述的是普通人的故事, 所以特别讲究细微之处见精神。

在片中, 文成公主是一个常常提到的话题, 于文静也被丈夫戏称为“我们的文成公主”。从某种程度上说, 文成公主也是主人公于文静勇于挑战自我、不愿做弱者精神的观照物:

(1) 在日月山, 于文静夫妇俩有了这样一番交谈:

于文静:老郅, 当年文成公主进藏就是走这条线, 是吧?

郅恒发:嗨, 现在你也要进藏了呗。

于文静:我们是第几次进藏啦?

郅恒发:进了几次都没有进去。这一回你要做一次真正的文成公主了。

(2)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 于文静夫妇终于进入了西藏, 立刻有了新的感觉:

于文静:……人家都说唐蕃古道是走不通的, 后来我们几个人就商量, 就冒险, 冒一次险。我这次是下定决心, 就是有一点担心。我看老头一直在拉稀, 我也有点害怕, 我自己头也有点痛。但是我还是想, 我们不能舍近求远。我们时间是有限的, 另外一个, 我还是想沿着文成公主这条线。人家文成公主当年能走, 我们就一定能走。为啥我们不行?我们现在的工具, 比人家过去的工具好多了。

文成公主作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在片中反复出现, 强化了对主题表现的力度。如此种种, 通过调动各种富有戏剧性的元素, 完成从“原生态”记录到“艺术真实”的升华过程。

三、在情节中最具戏剧性的部分形成高潮效应

高潮是情节发展的自然结果, 应是情节中最具戏剧性的部分。

按原先的计划, 于文静夫妇西藏之行最重要的目标是登上珠峰大本营。按照原先设想, 这也应该是《天路寻梦》的高潮和顺势的结尾, 在这种场合下, 主人公可能会出现比较强烈的情感宣泄。

但在实际拍摄中却遇到了意外:为了迎接奥运会, 自治区政府在对从定日至珠峰大本营的道路进行全封闭紧张施工, 非有关车辆和人员一律不许入内, 这样的结局实在让老于痛苦不堪。在丈夫郅恒发的不断劝慰下, 于文静含泪向珠峰告别, 这场“戏”演绎得特别的感人:

于文静:六千多公里路呢, 专门跑到这儿, 你说, 走到山门口你再不进, 走到庙门口你再不进庙, 你说说你跑了这么一程有什么意义呢。

郅恒发:你说的是对的。但是你看看, 咱们和边防部队那个张军官也商量过了嘛, 也咨询过了, 现在这路不好走, 太危险了。你说说咱们, 我也不是不想, 我也非常想去, 在这种情况下我看咱们啊, 干脆放弃了……

于文静:你说放弃了, 跑这么远的路, 这么远的路说放弃就放弃啊?

郅恒发:啊, 不是……

于文静:几千里地啊, 我们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郅恒发:那对的, 但是你想想嘛, 你要到那儿去, 那路不通。而且全部是, 他刚才说了嘛, 五千米的距离要盘一百二十二个盘, 一下子要盘到海拔五千多米。

于文静:那不行咱租个车嘛。

郅恒发:租个车, 现在问题是他们没法给你弄嘛。你你你, 我的意思呢, 咱们就放弃了、算了, 咱们嘛再看看, 对不对啊, 也不一定非要到珠峰去嘛, 咱们把珠峰拍到就行了呗, 看到就行了呗。

于文静:唉。

万般无奈之下, 我们踏上归程。途中, 我们又一次经过珠峰观景台, 老于和老郅满腔的惆怅。

(同期声:于文静和郅恒发在珠峰观景台前拍摄和交谈)

郅恒发:这些人都是上不了珠峰了, 都是在这儿上珠峰。

于文静:今天还算我们运气, 老天爷稍微给我们一点安慰吧。

记者画外音:跟珠峰告别了。

于文静:啊, 跟珠峰告别, 珠峰, 拜拜。

以这样的结果收场, 不仅不是于文静的初衷, 也不是我对《天路寻梦》的高潮部分最初的期待, 但剪辑到此, 我突然感到, 尽管没有实现登临珠峰大本营的目标, 但在珠峰脚下流连忘返、依依不舍的于文静, 正在宣泄着最强烈的情感。以悲剧作为作品的高潮, 不是更有力量, 更能体现作品主题的深刻内涵吗?

上一篇:公共管理研究协会2011年上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新一届领导集体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