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教学的教学模式(14篇)
1.程序教学的教学模式 篇一
这堂课用时53分钟,比正常上课时间略长8分钟。知识讲解环节停留时间较长,重点讲解For循环结构的格式及执行过程。与教材不同之处,我引入同心圆的范例,这是借鉴广州教材。之前学生学习过画一个圆,那么画十个圆又如何画呢?用十个circle语句吗?这时引入循环结构,让学生观察这十个circle语句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学生回答:圆心点相同,半径不同,半径之间差额相同。这时在PPT上指出初值、终值和步长,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接着列出For循环语句的格式,根据格式让学生做填空,变量、初值、终值、步长、循环语句、下一个变量等,为了加深对该语句的理解,我再引入流程图,强调循环控制条件和循环变量。流程图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图上,循环变量如何变化,它对循环体有什么影响,通过一个人物情景游戏,很好地演绎了这个过程。接着又显示一段有错误的循环语句,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问题,并修改。在知识运用和知识延伸环节都是围绕画圆,通过改变circle语句中坐标和半径,绘制更多丰富图形,而这里的关键就是要引导学生用好支架,深层思考循环变量对坐标和半径的改变。同时循环体也从执行一个语句延伸到执行两个语句。知识迁移是运用循环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不足之处,没有控制好上课时间,有部分的讲解过于拖沓。知识运用环节,绘制更丰富的图形,应该依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删减,给学生留更多上机实践的时间。另外,有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没有得到关注,小组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上有所改进。
从效果上来看,学生最后来完成教学评价表,全班55个学生填写评价表,评价指标有7项,全部掌握的学生达41人次,掌握4项以上的10人,不熟练掌握的.4人。全部掌握的比率达75%,这个数字很鼓舞人心。信息学竞赛培训我做了很多年,给选拔出来的优等生讲循环结构,都要相当时间来讲解和消化。而这堂课,利用最近发展区的原理来进行教学设计,在一个程度较好的班级,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是很让人高兴的。再次证明,走教学研究之路,必将事半功倍。
2.程序教学的教学模式 篇二
关键词:教学用例,分步化,模块化,预处理化
●分步化策略
程序设计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以实践的任务,让他们在多次的操作体验中掌握语法的使用,构建起知识体系。但对初学者来说,如果一个大任务一次性提出来,当学生缺乏编程经验时会难以接受。如果一个任务是在教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完成的,学生失去探索的机会。因此可以考虑进行大任务有序分步处理。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将任务分解为有代表性的、相互独立的子任务,考虑子任务之间的关系和学生的认知顺序,将子任务依次展开,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一一实现,最终完成整个作品。
例如,在“对象、属性、事件”一节中,如果教师只对每个概念进行举例和阐述,让学生明白三个概念及意义,效果不理想,而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根据任务逐一实践体验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以下是笔者在这一节教学时选用的任务,以及分步化方法。
设计一个程序,要求:单击按钮时显示“Hello老师”,单击窗体时显示“Hello大家好”,单击标题时显示“Nice to meet you”,双击窗体时显示还原为“Hello world”。
这个用例的优点是代码量小,容易实现,同时程序的变化也比较丰富,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此时学生对各种对象、属性、事件还没完全理解,这样的任务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提出的任务是:单击“改变”按钮时,显示“Hello老师”,因为单击按钮是最常见的一个操作,以此入手简化难度。通过引导使学生对上述三个概念有了直观印象后,再提出“单击窗体”的任务,并引导学生分析现在事件的对象发生变化,变为“窗体”了,应该编写Form1.Click事件。接着提出“单击标签”任务,此时,几乎无需教师指点,学生已经明白怎么做了。最后,再提出“双击窗体”的任务,学生用刚才的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此时,教师引出双击事件“DblClick”。如此,逐一扩展对象和事件外延,对于学生准确理解这些概念很有帮助,通过这样一个任务,学生对VB面向对象、事件驱动的特性感悟更深。
任务的分步化,要考虑将任务分成哪几步,以什么顺序展开,教师要尽量考虑学生现有水平和任务本身顺序特点,设计出符合认知习惯,便于知识构建,由简到难的任务序列。
●模块化策略
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把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程序设计有两种顺序,一种是自顶向下,一种是自底向上,对于初学者来说,模块化自顶向下更容易接受,也更符合程序项目设计的一般步骤。自顶向下,往往先将任务划分成几个模块,每个模块还可以划分成更小的模块,学生只要将各模块一一编程实现,就会得到最终作品,模块化降低了问题解决的难度。
例如,综合实践课时,笔者布置了“益智游戏”的任务,任务为:在下页图中,一开始部分电灯是灭的,有随机的若干盏灯是亮的。通过程序能显示用户操作已用总时间。游戏的目标是用最少的开关操作次数将所有电灯变亮。
分析发现,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任务,如果不加引导学生会无从下手,因为学生还缺乏模块化的思维。在此,将任务分解为三个模块:“初始化模块”、“计时模块”、“用户响应模块”。其中,第三部分是本任务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部分。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处理复杂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模块化,将一个大任务分解成几个小任务,将一个大问题化解为几个小问题。将本模块分成几个子模块:灯和开关状态控制模块、操作步数累加模块、游戏是否完成的判断模块。主要子模块实现描述如下:
灯和开关状态控制模块:
操作步数累加模块:
游戏是否完成的判断模块:
模块化是程序设计中一种很重要的设计理念。对于初学者来说,模块化的意义更在于减少认知的复杂度,构建项目工程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地引导,把大任务划分成几个模块子任务,如有必要,子任务可再划分成更小的子任务。
●预处理化策略
有一些任务涉及教学指导意见之外的内容,这些内容短时间之内学生无法准确掌握,而且涉入太深会影响学生认知,对此,可以采取预处理化的方式,即预先提供类似半成品的程序框架,与前面提到的半成品不同,这里涉及的语句比较少,对学生程序编写能力的训练影响不大。此处的重点在于正确把握一个度的问题,有些知识让学生学习可增加知识面,有些知识以学生目前的认知基础会产生恐惧及退缩,甚至会影响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可以简单明了,告诉学生其功能就行了。
例如,在教学用例“抽取幸运学生”中,图像需要动态显示,这需要使用loadpicture函数,该函数参数往往比较复杂,我们可以不深入剖析。任务描述如下:设计程序界面如下,单击“开始”按钮时,快速随机显示一张张学生照片,同时按钮变为“停”,单击“停”时抽取一名学生。
代码如下:
教师要明确哪些内容要预先提供,哪些内容要留给学生发挥,这就要求教师清楚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3.程序教学的教学模式 篇三
关键词:C语言 学习兴趣 趣味程序 实例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1.绝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开始学习时经常会产生厌倦感
C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一般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或第二学期就开设了,是学生接触的计算机编程的入门课程。这门课程结合了语言、算法、数据结构和程序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对着这些知识相当陌生,而且很多内容跟他们所熟悉的知识内容不相同,使他们经常感觉这些内容很难理解,枯燥无味,从而产生厌倦感。
2.对编程语言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
大部分学生在开始学习这门编程语言时,还是沿用了之前旧的学习方法,而这门新课程的内容是需要很好去记忆和注意的,他们就没能很好地掌握起来。
3.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上机实践课缺乏积极主动性
在理论课教学中,学生面对着课本上大量抽象概念的理论内容,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而到上机操作环节,教师要学生自己编写一道程序,学生往往需要很久才会编出来,并且如果一个小程序由于错误运行不出,就马上放弃编程。有的学生看到编程题,就提不起精神去编写,一旦没有动手解决问题的欲望,就经常偷偷地玩游戏。
二、C语言设计课程教学建议
要解决上面所遇到的三种情况,教师在学生开始学习的时候就要指导他们这是一门新课程,在学习上要用新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尽量降低C语言的难度,在讲解理论知识点的过程中,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程序,使学生能从中学到知识。
1.从教学语言上提高趣味性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使用趣味幽默的语言,接近生活。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制造轻松的气氛,也能让学生轻松地接受知识,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也使学生接受这位老师。
2.增加趣味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的积极态度的个性倾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怎么从枯燥的C语言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提高兴趣去学习呢? 我们可通过编写小游戏程序或与生活相关的程序来提高它的趣味性,这样程序设计就像电脑游戏一样充满好奇,富有乐趣。
(1)从简单的单输出语句开始。我们都知道,现在好多课本第一章基础知识里,都有这样一道编程题:“在屏幕上打印出‘Hello, world”,这个是学习编程的第一个程序。我们可以把这个输出改成中文的问候语句,在第一次上课时,让学生感觉到亲切,觉得这门课程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运用进来。
(2)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还可以编写其他有趣的程序。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法是灌输式的,是能较好地保证所讲授知识的系统性,但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都处在被动状态,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为了使学生能够学习掌握课本中相关的知识,对编程产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从对学生有意义的问题出发,然后在讲解的过程中,把产生的问题与实际的例子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发现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我们可以将这些现实问题与计算机语言结合到一起,降低问题难度,使得学生对C语言有了印象,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使处于被动状态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例如我们可以给学生演示一些简单地用C语言编写的图形或让学生利通scanf()和printf()这两个标准输入出函数编写短小的程序。这样可以增强程序的趣味性,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觉得这种的编程比较有趣。从“简单”开始,慢慢再加大学习难度。
每一个人对一些比较有趣的事情都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教学讲解实例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生活的例子,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了他们学习程序语言的积极性。比如我们讲解循环语句时可以利用这样的例子。有三对情侣举行婚礼,三个新郎为A,B,C,三个新娘为X,Y,Z。有人不知道他们谁和谁结婚,于是询问了六位新人中的三位,但听到的回答是这样的:A说他将与X结婚;X说她的未婚夫是C;C说他将与Z结婚。这人听后知道他们在开玩笑,全是假话。这里面,他到底谁跟谁结婚呢?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先把新郎A,B,C用1,2,3来表示。从题目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内容,A不与X结婚,即X≠1;X的未婚夫不是C,即X≠3;C不与Z结婚,即Z≠3;同时题意还隐含着X,Y,Z三个新娘不能结为配偶,则有:X≠Y且X≠Z且Y≠Z。
我们把问题变成普通的判断式,将式子写出来以后,可以利用列举法的推理运算列出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每一个循环表示每一个人都有三种可能性。在这所有的可能中,满足全部条件的两人即为情侣。这个例子既满足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又贴近生活,还能充分地说明C程序中循环结构,特别是多重循环的使用。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的从被动学习方式转换为主动学习方式,同时提高教学的质量,达到预期效果。这样的现象也叫自我效能感,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计算机的编程语言是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因此也激发他们听课的兴趣。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3.设计不同层次的编程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于学生,要读懂一条程序并不是特别难,但是让他们自己根据问题来编写程序,很多学生就望而却步了。这时,我们就要根本学生的情况,设计编写一些适合他们的编程题目。比如说,我们在讲解条件分支语句时,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用来判定闰年的问题,来让学生自己分析判别的计算方法,找出判断方法后,用相应的语句来实现。分阶段地实现编程的内容,使得学生能品尝到阶段性的成功,增强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信心和勇气。
同时根据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将学生进行搭配分组。在编写小规模程序时,学生自己可以通过相互间的讨论,对程序的每个部分进行分工,通力合作,最后完成整个程序的编写任务。这样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提高,也能培养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来应用到实际问题上,培养学生的互助互帮,团队合作的精神和集体观念。
教学方法是一门艺术,每个人所用的方法都不尽相同。教师不仅要懂得专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C 语言的教学虽有一定难度,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在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尝试下,找到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与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产动力,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这样学生才能很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新萍,郑静.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白炽贵.C语言案例教程(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本书编写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蒋桂梅.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趣味性[J].福建电脑,2007(7).
4.程序教学的教学模式 篇四
程序教学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B・F・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教学心理学家.他通过动物实验建立了操作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并据此提出了程序教学论及其教学模式,曾给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和世界的中小学教育带来广泛影响.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将程序教学法恰当的.应用在词汇教学中将对学生的词汇学习产生重大的作用.
作 者:蒋娜 作者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51刊 名:新西部(下半月)英文刊名:NEW WEST年,卷(期):“”(12)分类号:H3关键词:程序教学法 词汇教学 运用
5.程序教学的教学模式 篇五
[摘要]为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要,针对Java课程的教学做一些思考。在教学方法上做到灌输式教学向导向式教学的改变,并且在授课过程中体现项目驱动的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和监控,切实做到对java应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java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020139-01
Java是1995年由Sun公司组织开发的一种编程语言,其所具备的简单性、跨平台、面向对象、多线程等特点,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主流。目前,各大高校都开设了《JAVA程序设计》相关课程,考虑到Java 语言的实践性强和开发环境的特殊,结合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本人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做了一些思考。
一、传统灌输式教学向导向式教学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都是以理论知识灌输和教师为主体,学生学习非常被动。这种方式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上课走神,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育模式被提了出来,这种教育模式要求学校和教师把学生放到应有的学习主体的地位上,充分地发挥教师教导与引导的主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达到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寓教于乐,学生自悟与自觉的高水平教育境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行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高层次社会人才。“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研究型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切实培养学生使用java语言进行程序开发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必须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做好导向式教学。为了更好地体现导向式教学,我将整个教学环节进行了调整,授课过程中更多地增加了提问、小组讨论、实践练习等。例如在讲述java基础语法知识时,我采用与C语言进行对比的方式,列出问题,给出测试题目。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己看书,并通过小测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项目驱动式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项目驱动教学法作为教育领域中一种比较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开始吸收并实践这一教学方法。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和java语言在软件开发中的广泛应用,在此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项目驱动始终贯穿其中。
(一)准备阶段
首先参照企业开发模式将学生划分成小组,确定组长后,由各组组长进行管理。然后根据学生语言基础能力和兴趣,确定企业实际项目。
(二)实施阶段
根据java程序设计大纲所规定的能力单元,将项目切分,渗透到各个相关知识点的讲授中。例如在讲授面向对象基础知识时,有了继承、封装、多态的概念继承,讲到类的定义,就可以要求学生将实际项目中所涉及的各个class文件创建出来,为后期开发做准备。后面讲授多线程、I/O流、图形界面、网络编程、数据库操作等,在实践练习环节都引入实际项目的分模块开发,从而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知识扩展性,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检查阶段
在整个教学过程结束后,一个较完整的项目就开发出来了。对此,小组组长要对各组员的项目结果进行检查,教师要对各小组的项目质量进行检查。工作结果要按照预定的目标来进行自我和相互的检查并判断达到的效果如何。此过程锻炼学生的责任心、质量意识及评估方法。同时,教师除对工作计划以内的内容进行检查外,还应对质量保证情况进行检查。
(四)评估阶段
最后,学生完成工作评定,教师完成最终评估。首先学生自己对所做的工作进行工作评定,包括项目的准备、项目实施过程中解决的各种疑难问题、自己所负模块的效果等各方面进行总结;然后指导教师进行最后的工作总结、成绩评定,并找出差距和改正办法。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与监控
根据《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着重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该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课时比为1:1,授课地点都在机房。但通过听取其他同事对java课程的讲授和对学过java课程的学生的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虽然加重了实践课时的比例,由于对实践环节的落实和监控力度不够,最终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很大很好的提高和改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切实落实实践教学环节的展开,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加强学生实践练习的过程和结果的监控反馈力度。采取分组管理的方式,由教师对组长,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监督、控制的方式,切实保证教学实践环节人人参与的目标。最后组长要根据各组实践练习情况写出书面总结报告,教师根据各组情况针对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
四、总结
总之,Java教学一定要围绕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展开,注重面向对象编程思想的培养,真正做到培养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性人才。教学过程中注重导向式教学,以项目驱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与监控力度,这是本人对Java程序教学的几点思考,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莉,计算机入门语言讲什么?[J].计算机教育,2006(07),25-26.[2]朱平,Java程序设计教学[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02),46-48.[3]孙伟,《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05(11),84-86.[4]张孝祥,Java就业培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张哲,陈桂生,在Java语言教学中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年18期.作者简介:
6.水粉教学中的“程序教学法” 篇六
深圳罗湖外语学校 朱营
在美术高考教学中,水粉画教学是实施色彩教学的基本形式,由于本身使用的材料及工具性能不同,在表现技法和教学程序上和其他画种有着明显的区别。我在水粉画的教学中运用了“程序教学法”,效果较好。“程序教学法 ”是结合学生认知特点,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将整个粉画课程中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规范化的过程,它具有操作性强、逻辑关系明确的特点。“程序教学法”共分为三道程序:
一、造型程序:主要任务是解决造型问题。
造型程序分两个步骤:
1. 构思,要求学生作小构图练习,反复推敲,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按小构图来操作。在本阶段要对构图上的对比和均衡、物体的主次、色块之间的安排等问题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做到意在笔先。起稿,用铅笔或炭笔把物体的形体轮廓、比例、结构、透视变化等概括地画出来,起稿时只需勾出大的轮廓,不必拘泥于细节。
2. 单色定稿,要求画出写生对象的素描关系,目的是强化造型在水粉画中的重要地位。根据画面的色调,用单色把物体的形体关系、大体明暗关系概括地肯定地画出来。单色定稿地作用是修改形体、加强明暗关系和底色地作用,它有效地控制了个别学生急躁求快的情绪,较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现有的造型水平, 为下一步色彩操作奠定了基础。常用的色彩有赭石、熟褐、群青等。
二、色彩程序 : 主要任务是掌握色彩知识与水粉操作的技巧。
色彩程序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直观性教学特点。
面对写生静物与学生的单色作业,传授色彩知识,讲解色彩原理,分析色彩关系,介绍水粉画特点和技法。这样可以较好地解决色彩理论过于抽象的问题,讲授的知识具有针对性,具体明确 , 学生便于理解。
第二阶段是讲方法按步骤进行操作训练。
色彩问题是一个复杂问题,为了收到预期效果,操作训练可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 ①入门训练。要求不宜过高,重点是指导学生在“调色盘上下功夫”,熟悉色彩性能,掌握基本技法。初学色彩的学生“颜色很穷”,为了扩犬学生的色域,可做色彩填空练习,就是让学生不写生具体的对象,只作色彩填涂,不同色相、不同明度、不同纯度、不同冷暖的黄、红、蓝、绿等,看谁画出的颜色最丰富。此法可使学生摆脱写生,摆脱塑造,注意力都集中到调色上,在调动颜色的过程中,熟悉了颜色的特性,扩大了学生的色域,为进一步的静物写生打下基础。②深度训练。要求褐学生要在观察、分析、表现上狠下工夫,全面控制色彩复杂性。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色彩的`明度变化和纯度变化,这是水粉画教学的重点。例如:可布置明度训练操作练习,让学生用一种颜色画色彩对象,然后逐渐学会把各种不同的颜色折合成各种不同的明度,加深对色彩明度的理解。又如:可引进“印象派 ”画家的优秀作品来分析色彩的变化,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不管是物休的受光部或背光部,色彩的纯度都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讲色彩纯度高的画面效果强烈,有色彩冲击力,反之,则有用色彩画素描的感觉。水粉画中提高或减弱色彩的明度纯度主要借助白色和水同其他颜色进行调配,但是用水过多会使水粉色混浊灰涩,缺少应有的鲜明度,颜色干后会大幅度的变淡,用粉过多或到处用白色容易造成粉气,并且使画面色彩苍白。在画物体的暗部和纯度高的地方要尽量少用白色,画暗部色彩可以用桶黄、土黄、湖蓝等浅色调和。③难度训练。它是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上的较高层次训练,主要任务是研究色彩的冷暖关系,深化学生对冷暖色彩的感知能力。色彩的冷暖问题是水粉画的根本问题,很微妙,如果没有理性知识做指导,仅凭直观是不易发现的。色彩的冷暖关系通常是由天光、环境、物体本身的固有色等要素决定的,一般来讲物体的受光部偏暖,背光部则偏冷,受光部偏冷,背光部则偏暖。
三、反观程序:这是一个总结提高的过程。
它分三步:①提出问题,要注意从色彩、素描、冷暖、空间等几个方面去检查。如果画面色彩单调了,可能是色彩关系没处理好;如果画面太灰了,可能是素描关系没处理好;如果画面太火了,可能是色彩的冷暖关系没处理好;如果画面太平了,可能是虚实与空间关系没处理好。这些都是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最容易出现和易被忽视的问题,假如把这些问题时时进行反观,学生的色彩综合水平将会得到快速发展。②作业观摩。作业观摩是指作业完成后,将全班作业集中到一起,共同观摩,学生在观摩中思考,在比较中找出差距。每一个教室最好布置成班级学生作品展览室,学生耳濡目染,促进认知。③作业讲评,这是在作业观摩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面对每一张作业一个个地进行分析、讲评。作业讲评既可解决一般共性问题,也能解决个别差异问题,可收到显著的效果。
7.程序教学的教学模式 篇七
关键词:程序教学法,挺身式跳远,教学
一、前言
作为当今体育教学中越来越受欢迎的教学方法之一,程序教学法在田径教学中应用广泛,例如:铅球、跳高、跨栏等,而在挺身式跳远教学中的应用,目前尚无人研究。为此,对其进行程序设计,并应用于挺身式跳远教学则显得十分必要,广大体育工作者可予以借鉴和参考。
二、程序教学法的原理
程序教学法起源于美国,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普莱西首先开始研究,到1945年,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重新提出并有了更进一步发展,设计出了一种直线式程序“教学法”,这种程序教学是将教材分成许多连续的步骤,制定合理的学习序列,每个学生按其程序进行严格学习。学生阅读一个单元教材之后,立即进行直观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来决定是否进入新的单元学习。直线式程序教学的结构模式是:①→②→③→④→⑤→。之后,美国的克洛德又首创了一种“分支式程序”教学法,分支式程序教学是把教材一份一份地分开,即分成比直线式程序教学法有较大的步骤。学生学习一个单元的教材后,教师用该单元的内容对他们进行测试。该单元哪个步骤出现问题,就在出现问题的步骤进行分支或亚分支再重新学习,最后再回到主枝上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调动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支式程序教学的结构模式是:
三、程序教学法在挺身式跳远教学中应用
学习挺身式跳远技术,无论动作是多么复杂,但都是学习基本动作为基础。基本动作技术是挺身式跳远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包括起跳技术、助跑起跳结合技术、腾空步技术、空中挺身动作技术、落地技术等五个环节。
在挺身式跳远练习过程中,应通过多媒体播放挺身式跳远完整动作、图片展示,老师讲解示范等方法,使学生建立清晰的技术概念和运动表象,初步形成对其整个动作的快速、流畅、节奏清晰,挺髋展体的意识,在其基础上,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相互诱导教学,将每一教学部分作为一逻辑单元设计成一组针对性的教学程序,共分为五个教学程序。
1. 起跳技术
起跳是跳远的关键技术环节,起跳的任务是迅速地改变人体的运动方向,把助跑时所获得的水平速度转换成必要的腾空速度将身体抛射空中,使整个身体腾越较长的距离。只有掌握好起跳技术,才能有效地学习好助跑起跳结合技术。具体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2. 助跑起跳结合技术
当掌握好起跳技术后,加强助跑与起跳的衔接技术,是跳远技术的关键所在,将为下一步的腾空做好准备。
完美的助跑起跳是创造优异成绩的基础,在助跑起跳阶段要做到“快、直、准、稳”。快速的助跑起跳改变人体运动方向,获得适宜的身体重心腾起角和尽可能大的腾起初速度,为能在空中完成技术动作做好准备。具体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3.腾空步技术
起跳结束后既进入腾空阶段,要注意保持起跳结束时的“跨步”姿势,向前、向上腾起,这一“跨步”姿势称为“腾空步”。主要任务是:减缓由于起跳所产生的身体向前的旋转力,保持身体在空中的平衡,并在空中完成各种动作。
注意助跑起动的方式和姿势要保持固定。助跑要快速、放松,跑直线、稳定而有节奏,起跳时要做到摆(摆臂和摆腿)、蹬(起跳腿蹬伸)、挺(挺胸)、拔(拔腰)、顶(顶头)诸方面协调一致,用力集中。具体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4. 空中挺身动作技术
由于空中动作是挺身式跳远的重要技术环节,也是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因此,在这一教学步骤中,可采用直线式和分支式并举的程序教学。分支式程序教学是把教材一份一份地分开,即分成比直线式程序教学法有更多的小步骤。具体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3.5落地技术
在空中挺身动作技术基本掌握后,应着手提高落地技术。落地时,应尽可能做到将小腿向前摆出前伸和维持身体平衡及平衡站起。具体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四、结论
1. 通过以上程序设计,可看到小步子教学直观、明确和具体。对一些难度大且易犯的错误动作能及时发现与纠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 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动作关键部分的讲解、示范,使学生反复练习,形成动作定型。
3. 教师应根据挺身式跳远的特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真钻研,不断完善程序设计,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鸿江.田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9-226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田径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298-315
[3]孙庆杰.田径(第二版)[M].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89-198
[4]黎珍.程序教学法在跨栏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科技, 2003.2:84-86
8.程序教学的教学模式 篇八
关键词:语文教学 言语缺省 教学程序 认知心理学
语文教学的重要媒介是课文,阅读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读解文本信息的深刻意义是首要任务。应该让学生凭借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新的意义。
一、文本言语缺省现象
文本的言语缺省现象在现代汉语文学作品中大量存在,文本言语有时似有缺省,实则内涵丰富,给人余韵不绝、意味隽永之感,大大增强了语言表现力,同时使得语言简洁、明快。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了这些缺省的言语,就不能全面、完整地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另外,有些语文教师对于言语缺省现象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一般只是告诉学生所省略的言语内涵,很少依据科学的教学程序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读解言语缺省现象。回顾目前公开出版的教学参考书,也没有关于言语缺省现象理解过程的讲解,这就造成教学程序理论的缺漏。
笔者以文本言语缺省现象为例,探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读解文本,力求遵循心理学的规律阐释文本的言辞空缺中所隐含的丰富信息,并运用图式理论来解释言语缺省现象读解的心理本质,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依据知觉、注意、记忆、推理、决策、表征这一心理程序设计了解析言语缺省现象科学的教学模式。
人类几乎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心理规律的制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完善学生的认知心理图式,就不能忽视心理学的因素。因为无论是语言教学还是言语实践活动,本质上都是思维活动的一部分,是思维活动的外现,而思维本身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核心部分。
二、言语缺省现象读解的认知心理学依据
当代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获得、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一个认知加工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因素之一,教学方法只有通过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才能影响教学效果。教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认知活动,教学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内部的心理因素与教学这个外部条件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所以,依据心理程序而建立的教学程序才是科学的,才是发挥学生能动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要基础和科学依据。
语文教师掌握了文本言语缺省现象的认知机制理论,就可以把它作为理论依据,根据学生对文本的认知过程和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正确、快速地读解各种复杂的缺省现象。这样才能使启发式教学有据可寻,而不仅仅是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或以答案为中心随意地提出一些意义不大的问题,影响正常的教学效果。
三、言语缺省现象读解的教学程序
根据言语缺省现象读解的心理过程理论来设计其教学程序,可依据言语知觉、注意焦点、激活图式、信息整合、推理、决策、表达、验证这一心理过程,将言语缺省现象的教学程序设计为言语缺省解析“八步教学法”模式,即:1.指导学生发现缺省现象;2.确立注意焦点;3.激活相关图式;4.指导学生整合图式;5.进行推理;6.经决策确定缺省值;7.缺省值的言语表征;8.验证缺省值。
(一)指导学生发现缺省现象
学生的自读和自学往往是盲目的,阅读过程中的这种盲目所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理解的不彻底性。学生的自读可能仅仅关注到外显的文字所包含的表层含义,容易忽视隐含的深层意义。所以语文教师就应该发挥主导性作用,帮助学生认识言语缺省这一常见的言语现象,了解它的表义结构和特点。同时,在解析课文内容时,也要引导学生发现缺省现象,指导他们关注这类言语现象,这样才能使使学生对课文的解读更加完整、深刻。
(二)确立注意焦点
学生的自学既然容易带有盲目性,那么他们在读解言语缺省现象时,注意焦点可能也是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而选择。其阅读兴趣点有时是读解的注意焦点,有时不是。如果学生不能确立恰当、有效的注意焦点,那么以下的认知活动就会走弯路、入歧途。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根据文意和句义正确确立注意焦点,这样才会使得下面的认知活动进行得更加顺利、有效。
(三)激活相关图式
注意焦点的正确确立有利于相关图式的激活。在读解言语缺省现象的过程中,相关图式的激活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缺省意味着有更多的信息内涵需要阅读个体挖掘、补充,而其依据就是已有知识的补充和推理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帮助学生回忆、补充相关的已有知识。同时抑制无关图式的干扰,才能保证相关图式正常发挥作用,二者是相互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激活相关图式的同时,对于没有正确把握激活方向的学生,应该及时、灵活地帮助他们抑制无关图式,但是要注意不要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和有效创意。这里还需要强调的就是,每一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基础不同,而且我们前面也说到过,图式的激活不具有唯一性,不同的人读解相同的句子可能激活不同的图式,但都能达到正确理解的目的。同时,对于文本的读解也允许个体进行富有创意的阐释。所以教师的启发不能单一化、教条化,而应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基础,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理解的目的。
(四)整合被激活的图式
整合图式的过程就是信息整合的过程,是使得复杂信息条理化的过程。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弱不一,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规范和指导。能否将多种处于工作记忆状态的复杂信息迅速提炼、整合,是学生逻辑能力强弱的表现之一。众多带有层级性的相关图式被激活后,需要进行整合。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整合心理图式,指导他们抽取各个图式之间的联系,并且找出这些图式围绕当前读解信息这一中心而具有的相似性特征,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推理。
(五)进行推理
信息整合后的推理,也就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被理解对象,进行预测性推断,从而有助于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推理过程正确与否,决定了下面决策过程是否有效。正确结论的得出,需要满足推理的两个必要条件,教师这时应该指导学生确立真实的前提,保证推理的有效性。中学生往往忽视思维活动的运行规律,推理有时带有随意性,教师还需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进行推理,保证推理本身的正确性,才有助于得出正确的结论。
(六)决策并确定缺省值
经上一环节的推理之后所得出的一个或几个结论,在言语缺省现象读解过程中,暂时被称为假设,这些假设再次与文本信息进行整合,就会形成几个缺省值的选项或缺省值的一个信息域。从中选择最贴切的结论的过程就是决策过程,也就是确定缺省值的过程。这个缺省值的得出是之前几个环节逐一进行作用后的一个综合结果,只是这一阶段缺省值还处于心理表征状态,没有形成恰当的言语表达。教师在这一环节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为有的学生思维活跃,可能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教师可以适当总结和规范,并且允许在不改变文本原意前提下的创新思维的解读。
(七)缺省值的言语表征
读解文本有时需要言语表达,如书面测验和考试;有时不需要言语表达,个体自己读懂即可。但是目前我国选拔人才的途径大多数还是书面考试,所以对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也显得十分重要。因此,言语缺省现象读解的心理过程以及由此设计的教学程序中,都包含言语输出环节。缺省值确定之后,还处在个体内部心理中,处于一个只有阅读者自己明白的内部言语状态,需要个体有意识地进行加工整理,使其成为合乎通用语法规范的外部言语表达,这一过程是对缺省值的阐述。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积极调遣已经储存在记忆中的词语片断,选择恰当的言语形式,来表述缺省值,同时要规范学生正确运用汉语语法。
(八)验证缺省值
验证缺省值,就是对于已经读解的言语缺省现象进行校验。具体操作过程就是:将我们读解得出的缺省值放置到更大的语篇环境中,结合言语缺省现象所在的语篇中的信息,进行全文信息整合。观察我们读解言语缺省现象所得出的缺省值,是否与全文传递信息的主旨一致。
将此教学程序具体运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分析下面的例句。
(1)假如我能像以前一样,看到原来的景色,我就会跪下来……(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卷·刘长春《白鹤翔集的记忆》)
这是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卷现代文阅读中的一句话,此现代文阅读题的第20小题是:简析篇末“我就会跪下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对于言语缺省现象的读解出现在高考考试中,足见其研究的必要性。如何准确、迅速地读解此句话的深层含义呢?下面运用言语缺省解析“八步教学法”进行分析。
1.知觉缺省现象
此处有省略号作为缺省现象的提示成分,不难发现其中包含着深层含义,而这个深层含义就隐含在省略号中。
2.寻找注意焦点
要想准确读解这个缺省现象,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发现注意焦点,此处注意焦点是“跪”,同时还应该关注到“原来的景色”。因为作者看到原来的景色,才会跪下来,所以通过“原来的景色”,学生可以向前文追索更多的信息。另外一条线索就是由“跪”这一焦点向长时记忆发送信号,激活相关图式。
3.激活图式相关内容
按照上面的两条线索可以激活如下图式:
①“原来的景色”是指四十年前作者见到的鹤池环境:四围皆松,池水幽深,白鹤翔集。
②“跪”是双膝着地的姿势,在我国“跪”是一种很重的礼节,一般表示因尊敬而跪拜、祈求以及忏悔的情感。
③人类和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大自然给予我们生存的基本条件。
④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严重地被人为破坏,同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
需要抑制“席地而坐”“忏悔自己与人交往的过失”这类无关图式,以排除对于读解活动的负面影响。
4.整合被激活的图式
整合的过程是使刚刚被激活的信息、来自读解对象所在文本的信息以及暂时储存在工作记忆中的当前读解对象提供的信息这三类信息相互融合的过程,也是使它们条理化、清晰化的过程。这样才更有利于读解活动的进行。
针对此句整合信息:本来人类和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大自然给予我们生存的养料。但是,当今世界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被人为地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鹤池就是一个例子。鹤池是作者以前非常喜欢的地方,四十年前的鹤池四围皆松,池水幽深,白鹤翔集。四十年后的鹤池四周没树,鹤池没水,白鹤远离。面对此情此景,作者感慨假如我能像以前一样,看到原来的景色,我就会跪下来……
5.信息整合后的推理
四十年前的鹤池四围皆松,池水幽深,白鹤翔集,处处充满了大自然的气息。这时的大自然与人类是和谐的。自然的美景给予人们清新、舒适的环境,同时也供人们欣赏。那时作者很喜欢那里,并且经常去那里游玩,说明作者热爱大自然。由于人类活动的破坏,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四十年后,鹤池没水,四周没树,白鹤远离。面对此情此景,作者说:“假如我能像以前一样,看到原来的景色,我就会跪下来……”“跪”是一种很隆重的礼节,一般表示因尊敬而跪拜、祈求的情感。作者看到原来的景色,也就是看到大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情境就会“跪下来”,这表明作者对于大自然非常尊敬,因尊敬而跪拜;他渴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渴望恢复大自然的本来面貌,因渴望之情强烈而跪下来祈求。然而当今环境却已经遭到了破坏,如果人类再不觉醒,作者所渴望的情境,将永远不会再有,后果还可能更糟。所以,这时作者有着一种对现实的忧虑。
6.决策并确定缺省值
推理与决策是很难划分出明确的界限的,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决策过程所确定的缺省值,比经推理而得出的结论,要更明确一些。这时的缺省值已经有了确切的范围或者固定的答案,只不过在这一环节中,缺省值还是内部言语状态,还没有形成社会通用的言语表达。作者“跪”下来所包含的情感有对大自然的崇敬,期盼看到大自然的原貌,渴望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对现实的忧虑。
7.缺省值的言语表征
将处于内部言语状态下的缺省值用恰当的语词、通用的语法规范表达出来是阐发缺省值的过程。将上述缺省值阐发为:假如我能像以前一样,看到原来的景色,我就会跪下来……这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他祈求人类与大自然能够和谐相处,渴望大自然能够恢复原貌,同时也表现出对现实深深的忧虑。
8.验证缺省值
缺省值确定后,可以纵观全文表达思想,对缺省值进行验证。文章开头用了较多的笔墨描述鹤池的景色,并表现出喜爱之情。并且引用林和靖爱鹤如子的故事,说明人得学会尊重自然,以自然为伴。随后作者介绍了砍松树、开山种粮等人为破坏环境的活动,以至于从此美丽、幽深的鹤池不存在了。作者说“四十年沧海桑田,一切都在变。只是改变了不应该改变的东西,这才匪夷所思。”可见,作者对环境遭到破坏的惋惜和不满,于是才期盼大自然恢复原貌,渴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综上所述,遵循心理活动规律深入研究解析言语缺省现象的规律,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黄希庭译,[美]约翰·贝斯特(John B.Best)著.认知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389.
[2]王松泉.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292.
[3]莫雷,王瑞明,何先友.文本阅读过程中信息的协调性整合[J].心理学报,2003,(6):743-752.
[4]龚少英,刘华山.中学生阅读理解元认知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3,(6):1129-1130.
9.程序教学的教学模式 篇九
作者简介:刘在英(1977.-),男,山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图像与大数据处理。张丽晓(1979.-),女,河北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数据挖掘。
摘要:本文提出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的给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编制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严格的学生考核机制,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等。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机制;
中图分类号:TP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096-02
一、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的入门课程,同时也是《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等课程的先导课程;C语言也是IT企业中常用的编程语言。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初学者而言,因为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难以提高其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多年的授课,笔者对《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实践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主体以教师为主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主体往往以教师为主,高等院校对教师的考核注重“科研”,因此很多教师容易忽视“教学”的重要性。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中教师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①课程的知识点较多,存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之间的矛盾;②教师的教学方法、方式陈旧,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③教师在教学中大多重课堂教学,轻实验教学;④任课教师往往没有工程实践经历,其综合业务水平有待提高。2.教学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学习是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这对课程的教学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①学生学习目的不明,动力不足,很多学生以为进入了大学主要是锻炼社会交往能力;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想象空间较窄,遇到挫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③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大多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考试能力强,编程能力弱,不能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改进的举措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摒弃以单向性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主张讲课教师应以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基础,积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在研讨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包括: 1.编制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
为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该方案是课程教学具体实施的主线,它相当于一场晚会的节目演出单,讲课教师是导演和主持人,而学生是主角和演员。教学设计方案主要包括:教学日期和时数、教学内容和主题、实验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作业安排等。2.优化教学内容
该课程存在教学内容较多而教学时数受限,全面而细致的讲解所有的内容已不合时宜。教学内容的优化应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因此,我们按照“少而精、宽而新,突出核心的知识点”的原则优化教学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按照学习进度,给学生安排相应阶段的学习任务,有些内容要求学生自主完成。3.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效果并不好[2],因此,我们在教学引入并主要采用了“讨论式”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的做法包括:①每次授课结束前,布置预习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课下充分预习,课上围绕思考题展开讨论,每次课分组讨论1-3次,每次2-5分钟;学生课堂讨论、发言或回答问题的时间约占总学时的20%;②随机抽查回答问题与各组指派同学回答问题相结合,回答问题不以正确性为唯一依据,也注重表达过程的清晰度和逻辑性,尤其鼓励问题回答者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提出问题。统计表明,学生回答问题次数平均水平有6-8次;③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按评分标准将其分值记入到平时成绩档案中。
4.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走向知识,通过合理施压,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发现问题和主动学习的能力[3-4]。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中,我们对教学方法做了如下改革:①“案例教学法”贯穿教学全过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贯穿了该课程的全部章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长期任务”;②“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学习,“长期任务”可以分解为多个对应于知识点的“短期任务”,有助于学生逐步提高编程能力;③用“负反馈教学法”解决学生学习中问题,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④弱化语法,以“算法为先”实现实际问题的求解;⑤并用“多媒体”教案扩大课堂信息量,精心制作与教材配套的CAI课件和习题。5.建立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通过建立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5],包括:①为增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感,减少了基础验证型实验比例,增加综合型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②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实验完成机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③加强实验报告的规范,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④建立定期的课外讨论机制,教师定期发布讨论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然后通过专题讨论和点评,并将学生的表现记入平时成绩档案;⑤鼓励实验动手能力的较强的同学自己设计实验项目,并依据结果给予其一定的平时成绩奖励。6.健全严格的学生考核机制
传统的考核以笔试为主,学生为了应对考试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为此我们建立严格全面的考核机制,包括:①建立学生学习小组,分组原则是小组内部异质化,小组之间同质化;②建立每个学生平时学习成绩档案,学生的平时表现与分值相对应;③制定公平合理的成绩评定方案:学期总评成绩=平时成绩×60% +期末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小组成绩*小组人数*组员在项目组的贡献百分比(组员的贡献百分比是在教师给出小组成绩之前,经过该小组的全体成员一致同意后提交给任课教师),这种考核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而期末考试侧重于通过编程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平时多思考、多上机实践,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编程能力。7.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
四、结束语
以上是我们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尝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践编程能力得到了较明显的提升:①在全国和上海市的计算机二级C语言考试中,本专业学生的通过率逐年提高;②学生参加上海市和全国的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获得良好的成绩;③近年来学生对本课程教学反应和评价良好,本课程被评为学校的重点课程。(作者单位:上海杉达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10.程序设计教学总结 篇十
在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本人能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与正确的行为规范,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为了上好这门课,我按照规范教学规范管理严格要求自己,深入研究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认真备写教案,精选典型试题,强化训练,力争在有限的时间,使每一堂课的教学优质高效。重视实践性教学,耐心进行辅导,认真批改和及时评讲作业。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我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抽象的程序设计知识,以一个个实用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符合学生
认知规律。学生课堂纪律较好,部分学生参与度较高;学生积极就练习过程中问题提问,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活跃。本门课程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良好。
11.程序教学的教学模式 篇十一
关键词:程序教学法;初中数学;应用
所谓的程序教学法是指把学习材料由浅入深编成一系列连续小问题按程序呈现给学生思考,并通过完成相关的试题,并在答题后对照正确答案,辨明正误,再进入下一步学习。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而且对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课堂面向全体学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鼓励“学生看材料(教师自编的);作出反应(填答案、计算、思考);碰到困难,学习中断,互相讨论;经过讨论,思路畅通,再按程序学习;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后集中释题,小结”。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有效应用程序教学法进行论述。
一、学生看材料
看材料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学教材,而是教师根据教材结合其他资源自编的材料,以确保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同时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大幅度提高。因此,在“程序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要通过深入的研究来自编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一来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来能够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对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我选择的“程序教学法”,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主动求知、自主学习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锻炼数学能力,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所以,在本节课的“学生看资料”环节,我编写了下面的资料:
首先,明确学习目标。即:(1)初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能用这些判定方法解决简单的平行四边形判定问题。(2)通过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经历画图、观察、分析、猜想、归纳、概括、证明等活动过程。
该资料的存在目的就是要减少学生自主学习的盲目性,使学生带着目标进行学习,以确保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
其次,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即:(1)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反过来,对边相等或对角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
(2)结合教材例子自主推导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如: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结合教材中的例子进行分析,以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确保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最后,自主证明相关的命题。如: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该命题的材料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自主看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学生结合材料进行自主学习,以为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基础性工作。
二、做出反应
该环节的存在是要求学生运用上一环节所学的知识去解答相关的练习题,一来是要让学生在填答案、计算、思考的过程中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而实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还以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为例,在本节课的授课中,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下面几个问题:
①运用多种证明方式对“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定理。
②如图,在?荀ABCD中,点E,F分别在BC、AD上,且AF、CE,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③如图,四边形AEFD和EBCF都是平行四边形,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对上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自主解答,一来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二来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数学解题能力。
三、碰到困难,学习中断,互相讨论
在上述的两个环节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而导致学习活动中断,比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限,对教材中相关定理的推论不能做出准确的理解和应用,所以导致很多学生不能顺利进入“做出反应”这一环节或者是在“做出反应”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相关的定理、定律用来解题,导致很多练习题给不出答案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有可能将学生的学习中断,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保护,严重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保护。接着,组织学生对存在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相讨论,引导学生自主突破,比如: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对相关定理的推导过程进行引导,以帮助学生理解其本质。
四、经过讨论,思路畅通,再按程序学习
在相关问题解答之后,我组织学生再一次进入程序学习活动中,再一次组织学生结合教学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并以小组为单位对下面的练习题进行解答,如:
(1)在?荀ABCD中,AE=CF,M、N分别是DE、BF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NFM是平行四边形。
(2)已知,在?荀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点,且AE=CF,M、N是AB、CD上的点,且BM=DN,求证:四边形MENF是平行四边形。
……
再次引导学生对课外的相关练习题进行论述,也是“平行四边形判定”中两类最常见的问题。所以,在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之后,我引导學生再次进入练习之中,并在小组内思考讨论,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也能确保高效的数学课堂顺利实现。
五、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后集中释题,小结
通过上述的四个环节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一直都是数学课堂的主体,都处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那么,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的教师起到什么作用呢?在我看来,在“程序教学法”的应用中,我们教师要做好巡视工作,要做好引导和鼓励工作。而且,在结束上面四个环节之后,我们还要针对学生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并将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以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
以上题“已知,在?荀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点,且AE=CF,M、N是AB、CD上的点,且BM=DN,求证:四边形MENF是平行四边形”的解答为例。
证明:在?荀ABCD中,AB∥CD,∴∠BAC=∠ACD
又BM=DN,∴AM=CN,且AE=CF
∴△AME≌△CNF(SAS)
∴ME=NF
∴同理可证△AMF≌△CNE
∴MF=NE
∴四边形MENF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在上述的问题证明中,很多学生在证明中存在下面几个问题:(1)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所以找不到证明△AME≌△CNF的条件。(2)学生不知道该用哪种方法来证明四边形MENF是平行四边形,比如:学生在证明ME=NF之后,想要通过证明ME∥NF来证明,所以证明起来就比较困难等等。我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点拨,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灵活的应用所学知识的同时,解题能力也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综上所述,“程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而也为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温秀玲.初中数学教学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4(44).
12.高职英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程序 篇十二
一、高职英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程序流程图
二、高职英语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实施程序
1 . 课前预习——教师提供预习材料,产生积极情感体验。课前预习是体验式教学的第一个环节,通过为学生提供体验性的预习材料,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并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其主动探索的内驱力。这里所说的预习材料是指与所学知识有关的背景材料及预习问题或提前安排实验活动等,背景材料及预习问题或课堂活动都由教师给出或设置,也可为学生提供网络资料,一般可以以学案的形式给出。学生通过预习能够生成品味自我成功的喜悦体验,当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探求而取得成功、受到老师表扬、同学们赞赏瞩目时,都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感,这样学生通过预习环节,品味自我成功的喜悦体验,这种体验会促使他更加努力地向老师夸奖的高度发展。因此,课前预习环节,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教师提供预习材料,学生能够产生积极情感体验,为新知识的教学做好知识和情感准备。
如,在进行《Job Interview》单元模块的教学时,可做如下的预习设计。预习该单元教学模块,并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教师提供一些有关职业的图片,让同学们课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些图片,并谈谈自己最欢的职业。
(2)教师设置一些有关职业的问题,让同学们课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1)what are you most interested in ?
2)what are you particularly good at ?
3)what are your strong points and weak points ?
4)what are your short- term,medium- term and long-termcareer goals ?
(3)教师让学生课前访问www.personality.net,并做个性分析。
通过学生对《Job Interview》单元模块教材的阅读,学生能够对《Job Interview》这个话题行成初步的认识,通过分组进行讨论,学生就能对这个话题进一步的形成体验,由于教师在预习设计环节上能够充分的体现趣味性,这就使得学生对这一话题的即将学习产生期盼的积极情感体验。
2.课内探究。
(1)创设引入情境,产生初步体验。创设引入情境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产生初步体验的重要教学环节。在英语课堂教学引入时,设置有效生动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情感、启迪智慧、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在课堂中适当的情境引入,让学生体验探索发现英语学习乐趣,使英语课堂由枯燥无味变得生动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良好的心理及情感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是借助多媒体动态演示及网络资源等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但无论用哪种导入方式,其核心是要有目的性、启迪性,要紧扣教材内容,要有趣味性,最关键的是要通过引入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在进行《Job Interview》教学时,可以设置这样的引入情境(通过多媒体PPT演示,视频展示):
1)利用多媒体展示求职相关的图片,让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相互讨论,然后一个组派一名代表陈述观点。
2)利用多媒体播放求职相关电影,如《The Devil WearsPrada》的片断,女主角Andy去面试苛刻的主编Miranda的助理。看完这段视频后,学生就老师的提问分组讨论后并派代表陈述观点。教师可以提问:这段视频是关于什么的?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知道招聘职位的信息?你认为求职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
(2)指导合作探究,形成感悟体验。学生在被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后,教师就要利用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产生的初步体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师生共同体验新知识的形成,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英语课堂教学要重视和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体验及其变化。好的英语课堂应该是充满情感体验、沟通、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师应该在把各种教学资源充分整合的基础上为学生构建真实和逼真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获得最佳的体验情境、合作交流情境和探究情境.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引导、点拨、调控的角色,可以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独立或合作探究解决。教师要通过自己适时的帮助、引导、调控,使学生始终处行走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思维行程之中,而学生应积极投身于学习的合作探究活动中,去感受、发现、思想和方法,体验英语学习的过程,并在“过程”中感悟和获得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感悟体验。
(3)提供模拟训练,巩固深化体验。通过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学生对英语的相关基础知识已经形成了感悟体验,体验了英语基础知识的应用,但还没有达到灵活运用和举一反三的程度。因此,在经过合作探究体验了英语基础知识的形成过程应用后,应该安排模拟训练教学,这样能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体验,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模拟训练教学就是在原有知识层面上迈出主动实践的一步,通过模仿训练、实质训练,最后到迁移训练,使知识得到升华,体验得到深化。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形成了对求职面试英语的感悟体验,再通过模拟求职面试英语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求职面试英语,求职面试的流程,英文简历的制作,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4)实施当堂检测,产生成功体验。“成功”能够使学生产生愉悦、自信等积极的心理及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又会成为学生自我激励的动力,这对于保持学生的良好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是十分重要的。体验成功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自信心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
课堂检测不同于传统的测验与考试,课堂检测强调的是即时功能,课堂检测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对课堂的学习内容进行落实与反馈评价,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检测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成功体验。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课堂教学中要设置恰当的动态发展目标。目标的设置不能太高,也不要太低。太高的目标容易使人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太低的目标又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如果目标是明确的,中等难度的,学生当堂便可以达到的,那么学生的动机水平和完成目标任务的坚持性就会增强。因此,课堂检测题目的设置要难度适中,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典型性、目的性和层次性。教师要对课堂检测的内容、数量、形式和时间精心设计好,要做到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对课堂检测的批阅,方法也要灵活,可以让学生自批、互批、小组内部批阅,也可以采用让学生回答的方式。
(5)课堂反思小结,生成体悟内化。反思是自觉地对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考察、分析、总结、评价和再体验的过程。课堂反思小结是高职英语体验式教学的一道重要的程序,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体悟,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从而实现知识内化。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可以看出,反思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反思时间和机会,引导学生反思能促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思考。要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在英语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要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之后自觉地进行总结、反思、提炼、升华,最终达到知识的内化。
如在进行《Job Interview》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讲简历的书写是按一下的步骤进行。
课前准备:
1)明理论——阅读教材、查阅资料以了解个人简历(应聘信)的有关知识。
2)阅读案例。
3)拟写个人简历(应聘信)初稿。
4)同学自评、互评,写出评改意见。
5)去永川区人才市场参加人才招聘会,投递个人简历(应聘信),与招聘人员交流,请他们评价自己的初稿,最好能够提出口头或书面修改意见。
6)汇总各种意见,整理成文。同时,准备此次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的发言稿。
课堂教学:
1)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个人简历写作特点及注意事项,从而交流心得、体会。
2)在以上教学的基础之上,将自己的个人简历最后定稿。小组讨论并推荐佳作,通过投影展示,师生共评。
师生回顾并反思:经过了一个星期的酝酿和实践,这节课虽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拓宽了视野,丰富了阅历,体验了成功,品味了失败,收益颇多。从这节课中我们体会到了要让我们的学生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接触、了解、思考,最后走向社会。职业学校的教学要注意其针对性,更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以致用”,进一步培养其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对于同学们来说真正体验到了如何正确的书写英文简历。
3.课后延伸拓展,体验实践应用。课后延伸拓展是高职英语体验式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课后延伸拓展,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拓展视野、增强实践能力、体验英语的应用。在这一环节中,实践活动的方式并不是固定单一的,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来组织,如走进外贸公司、组织英语讲座、组织英语趣味活动、组织自主讲堂、通过媒体(网络、电视等)进行实践等。
13.班组建设教学片程序 篇十三
时间:2013年7月上旬
地点:综合大楼13楼演播厅
主持人:刘长霖
现场协调:沈明
资料收集整理:刘晓梅
参与人员:(15人左右)
焊接分厂5人:颜云、曾洪、唐代林、张震、黄玲 叶片分厂李开君机修分厂周红良隔板分厂肖斌斌 重型一分厂潘登表工所杨吉刚
工会刘军梅精益制造处彭永成宣传部:4人左右(彭嘉、刘利、刘晓梅)
议程:1、2、3、颜云(20分钟,管理型、创新型、效益型)曾洪(10分钟,技能型、和谐型)主讲 互动,主持人提问,班长回答。
设计问题:
1、在座班组长是如何理解五型班组精益化的?(每个班组
长回答)
2、你是如何理解精益制造与生产的关系,你们是如何来面
对、处理和协调的?(周红良、唐代林)
3、单机作业班组相对于集体作业班组的管理难度相对较
大,我想问一下:在五型班组建设中,单机作业班组的管理有哪些不同,困难又有哪些,你是怎么来解决的?(叶片李开君)
4、多机台的管理难度也是比较大,我想问一下:在五型班
组建设中,多机台班组的管理有哪些不同,困难又有哪些,你是怎么来解决的?(杨吉刚)
5、辅助班组与生产班组相比,在五型班组精益化建设中有
哪些不一样的特点,你是怎么做的?(黄玲)
6、我们知道,9C法则是机修分厂电工二班班组管理的特
色和亮点,下面请班组长周红良简单介绍一下。(周红良)
7、另外我们还知道,班组长值日制是隔板直焊式二班班组
管理的一大特色和亮点,能否请肖斌斌介绍一下?(肖斌斌)
8、我们知道,班组建设的两大基础阵地:看板和班前会。
作为班组长,你是如何看待看板管理的作用?(颜云)
9、除了看板,班前会的作用也是相当大的,你是如何看待的?(肖斌斌)
10、据我所知,公司五型班组精益化评价体系的标准已经在四
月份进行了发布,各个分厂也制定了各自的评价细则,我们班组长是如何看待新标准和新体系的?(从量化角度来
回答,张震)
11、创新型班组是五型班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于生
产一线员工的发明创造,它更直接、更快捷地解决生产一线的核心问题。我想了解一下在座的班组长有哪些发明专利?(唐代林)
12、随着精益制造项目的推进,对班组长水平的要求也有较
大提升,很多班组长都是通过竞聘上来的,请问在座有哪些班组长是竞聘上来的?在这段时间里,你们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潘登、张震)
13、五型班组精益化推进之后,对班组和组员来说,带来了哪
些变化?(曾洪、颜云、杨吉刚、黄玲)
14、你认为成功推行五型班组精益化最关键的是什么?用一个
词或一句话来表述?(全体各一句话)
15、在座的各位班组,在五型班组精益化建设中都是走在公司
14.程序教学的教学模式 篇十四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征
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讨论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通过设置一个个具体案例, 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 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挥, 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 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特征主要有:
1. 高度的真实模拟性
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案例都是教师针对实践材料和教学经验编写出来的实际案例。这样的案例取自于生活、来源于生活, 这就可以使得案例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 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更可以真实为学生创造解决问题的机会和环境。
2. 发散思维的拓展性
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不仅仅要针对本次课程的知识点, 同时还要与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联系。也就是要求教师在设计案例的过程中体现发散思维的思想。
3. 教学效果的导向性
在实施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过程中, 计算机教师不要过分的关注案例教学的形式, 否则就本末倒置了。案例教学法仅仅是促使教学效果实现的一种方式, 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是我们的最终的目的。因此, 我们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具体实施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干预以保证整体教学效果的实现。
二、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
对于中职生来说, 刚刚接触计算机语言学习, 往往对于计算机语言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 对于枯燥的语言学习兴趣较低。因此在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案例教学的过程中精心选择与中职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而又易于理解的案例, 合理的把教学内容整合到案例程序中来, 通过中职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方式去学习程序设计语言, 去解决现实问题。比如我们可以将中职生评定“三好生”的各种条件限制过程作为案例来讲解程序设计语言中if语句及嵌套的使用;可以将个人所得税计算的过程作为案例来讲解程序设计语言中switch语句break语句的使用等等。这些案例贴近生活, 易于理解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语言学习的兴趣, 从而提升整个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效果。
1. 案例导入
本文以中职生学期末的成绩统计问题为案例讲解程序设计语言中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相关知识。首先教师要想学生讲述成绩的统计方式, 比如我们可以规定学生学期末的成绩应该等于日常课程成绩等级 (A、B、C、D四个等级) 加上期末考试成绩 (80%) 的总和。计算的过程是先将日常课程成绩等级 (A、B、C、D四个等级) 转换成分数, 各级分数分别为A-20分、B-15分、C-10分、D-5分, 然后加上期末考试成绩的80%。那么该如何进行程序设计呢?
2. 对于程序的算法分析
(1) 首先可以输入学生的日常课程成绩等级和末考试成绩;
(2) 在输入学生的日常课程成绩等级的过程中如果输入的是小写字母a、b、c、d应该自动转化为大写字母A、B、C、D;
(3) 根据日常课程成绩等级 (A、B、C、D四个等级) 转换成具体分数;
(4) 计算学生总成绩=日常课程成绩等级的对应分数+期末成绩*80%;
(5) 输出学生总成绩。
对于上述过程中的大小写字母转换的问题, 中职教师可以在事先不必提出。而让学生在进行编程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类似的问题, 这样的话学生对于该问题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整个过程中, 既锻炼了学生主动分析、解决实际应用中问题的能力, 又能够把前期“字符数据”一节中大小写字母ASCII码不同及转换等问题联系起来, 从而逐渐建立中职生对于程序设计语言学习体系的框架结构,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性。
3. 案例教学中的重点
本次案例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if语句”、“switch语句”的格式及执行过程上, 同时对将要涉及到的前期相关知识点“关系运算”、“逻辑运算等”等问题进行回顾。
三、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 选择适当的案例
作为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案例教学的始点, 选择适当的案例尤为重要, 这是决定教学能够工程的关键前提。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实际上是一种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 因此, 对于中职语言教学来说可供选择和使用的相关案例有很多。但选择最合适的案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此, 在实践的过程中中职计算机教师要考虑到中职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比较低, 选取的案例要难度适中, 这样才有助于中职生理解。对于中职生来说, 教师要善于运用一些简单的案例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让他们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成就感, 从而激发其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兴趣。
案例的选取也不必拘泥于课本的例子, 因为课本的例子不一定是为案例教学所设计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并且进行广泛的阅读。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师来说可以自己编写相关案例, 也可以在课外读物中选取案例。案例的取材可以是多方面、多渠道的, 但是要注意把握其中的一个重点。那就是所选择的案例要有针对性, 可以全面的覆盖所要讲解的知识点。
2. 有针对性的运用案例教学方法
对于案例教学法本身来说也不能适应与中职程序设计语言的所有教学, 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也要根据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适当的选择与应用。计算机教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时代性等特点, 因此针对这样的特点, 可以运用到的教学方法就有很多了。同时, 在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3. 做好案例教学的结果评价
(1) 教师要积极对学生的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价。
中职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得出好几个结论, 这时教师如果只对材料的内容进行讲解而不去理会其他结论, 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中职生的积极性。
(2) 做好过程评价
在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案例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仅仅要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评价, 同时要主要掌握学生得到结论的过程十分科学、合理, 从而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
摘要:本文以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为研究对象, 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文章首先介绍了案例教学法的相关特征, 然后结合具体事例针对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进行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
参考文献
[1]凌水明;程慧智.“案例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的结合运用.新余高专学报.2005.12.30.
[2]李凤荣.案例教学法及审计学教学案例的应用.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0.21.
【程序教学的教学模式】推荐阅读: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08-14
初识“画图”程序教学设计12-14
教学楼落成典礼程序01-03
程序设计教学大纲01-14
《C语言程序设计》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01-13
vb程序设计教学探讨08-21
《Java程序设计基础》教学总结06-25
教学大纲c程序设计08-23
教学设计:调用系统子程序11-03
java程序设计教学大纲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