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郁林中学

2024-07-31

连云港市郁林中学(共3篇)(共3篇)

1.连云港市郁林中学 篇一

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发展

一、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教育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 努力建构新的课程教学体系。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状况不容乐观。

二、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1. 学校领导与广大师生不够重视, 体育教师态度不够端正

多年来, 在片面追求升学的思潮下, 学校体育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特别是在农村中学, 上至学校领导, 下至每一个学生, 都认为只要是语文、数学等升学考试必考课成绩好, 体育成绩好不好没关系。农村的体育教学实际上处于一种不规范的状态。由于校领导对体育不重视, 导致体育教师上课热情不够高, 往往是得过且过的应付式, “一个哨子两个球, 教师学生都自由”, 这种“放羊式”的体育教学现象依然存在。

2.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场地器材严重缺乏, 体育器材管理方式欠佳

由于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学校体育经费开支很少。学校体育教育经费的开支好坏, 又直接影响着体育场地与器材的维护和补充。大部分农村中学的体育经费并没有完全用于体育教育事业当中, 导致当前农村中学体育设施的欠缺以及器材的简陋、陈旧, 这使许多教学内容无法开展, 如学校跑道坑洼不平, 就难以进行跑步项目的开展;学校没有沙坑, 就难以进行跳远教学;缺少单双杠、体操垫, 就难以进行体操项目的教学;缺少篮球, 就无法保证篮球课的质量等。同时, 由于场地器材的简陋、陈旧, 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这又直接影响着教师和学生上课的情绪。所以说场地器材的好坏, 也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果。

3.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内容陈旧, 缺乏趣味性, 重复过多, 竞技性太强, 脱离学生实际

当前, 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一直沿袭着竞技化体育教学体系, 只有一本多年不变的试用“教材”, 其内容基本是走、跑、跳、投等一些竞技体育项目构成, 各项动作技术难度大, 专项素质要求高, 重复过多, 缺乏趣味性, 脱离中学生实际, 难以满足学生对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实用性的需求。这种现状导致学生想进行体育活动, 不想上体育课, 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对运动的欲求, 对运动乐趣的体验。

4.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思想陈旧, 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方法落后

长期以来, 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 仍未摆脱传统教学理念束缚。教师沉醉于现有的教法之中, 安于现状, 不思创新, 课堂结构基本是“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四步走。几乎没有室内体育理论的传授。考评以身体素质达标为准。无论教授什么教材内容。教学方法都是:“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千篇一律的程序。教师怎样教, 学生就怎样学, 教学安排上无视学生的能力差异, 个性差异, 忽视能力、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 忽视学法的指导。只注重体育的生物学功能, 忽视教育学功能和社会学功能。“填鸭式、强制式”与“自由式、放羊式”的课堂教学依然存在。不可避免地压制了学生的情感, 挫伤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5.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工作量大, 待遇偏低

我县农村中学第一线的体育教师不仅要完成16~18课时的课堂教学, 每周还得负责学校的“两操”, 学生课余训练和课外活动等工作。因此, 我县农村中学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工作量偏大, 持续时间特别长。由于种种原因, 体育教师的待遇偏低, 在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进名额上偏少, “同工不同酬”, 艰苦的工作和很大的体力消耗却没有相应的回报。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三、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再发展

1. 各级领导应足够重视, 体育教师应端正态度

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改革必须得到相关方面的足够重视, 才能沿着新教学改革的方向良性发展。同时, 体育教师也端正态度, 摆正自己的位置, 只有我们体育教师自己先做好了, 领导才能真正的重视起来, 这样, 我们的体育教学改革才能真正的风风火火地开展。

2.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农村中学体育器材的督查与管理

体育场地与器材是保证各项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学校的场馆设施和器材应只有按照学校的规模、在校生人数进行合理的配置, 才能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同时,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中学体育器材的督查与管理, 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学校公用经费要按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 加强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配备, 以确保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与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要把农村学校体育条件保障作为学校体育经费投入的重点, 纳入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同时, 教师应根据农村实际合理地运用场地, 在教学中动脑筋、想办法, 因地制宜, 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的体育器材, 只有这样, 才能解决农村中学体育器材严重短缺的现状。

3. 适当选择教学内容, 设计趣味性较强的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学会从各个角度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改制:一是在具体的教材内容上, 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 逐步改变纯竞技化、成人化的运动项目, 渗进一些与教材项目有关又能进行游戏或比赛的内容, 如小学的蹲踞式跳远踏板起跳, 空中技术就应简化;球类教材也可以简化, 篮球的“三人制比赛”, 足球的“三人至五人比赛”等内容, 简化了规则, 简化了活动形式, 教学效果很好;二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 抓住运动中的主要因素简化规则。还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强的项目, 如健美操、舞蹈、艺术体操等。同时, 还可以根据地域的特点增加民族传统项目, 如武术、踢毽, 花样跳绳等。总之, 在教学内容方面, 要突破竞技运动结构的约束,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 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4. 加强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培训, 努力提高其思想业务素质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要有为人师表, 尽职尽责, 乐于奉献的精神, 时刻为农村中学的体育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 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充实自己的头脑, 改进教学方法, 让学生由过去“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 做到以学生为主, 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同时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体育教师, 只有这样, 才能把体育教学做好。

5. 努力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地位与待遇

努力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地位与待遇, 在职称评定与评优评先进等名额上与其他学科实现“同工同酬”, 使广大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能与其他学科教师具有相同的待遇与地位, 努力提高广大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2.连云港市郁林中学 篇二

一年来,我校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领导部门的悉心指导下,突出两条主线(质量与发展),着力做好七项工作(推进高效课堂、规范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提升队伍素质、促进均衡发展、抓好项目建设、确保安全稳定)”的工作思路,通过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区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指引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创建学习型校园和形式多样的教师校本研修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学校无论是在创建学习型校园,还是在教师校本研修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改观,有的甚至是成效显著,现将近期工作自查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营造氛围

校本研修工作开展以来,我校领导始终把它放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的发展靠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是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学校只有致力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才有学校发展的希望。

我校立足实际,开展系列的研修活动,以“高效课堂研究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为根本,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教育教学重点、难点及热点问题为研究中心,将教师的教研与科研、培训相结合,将教学问题的解决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有机整合,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发挥备课组教研组的专业团队的力量,有目的有计划的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促学校的发展。

二、健全机构,完善制度,有效实施校本研修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建立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专家小组,健全校本研训相关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并对校本研训提供时间、经费、图书资料、网络学习的保障。学校把校本研修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加强了对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做到了研修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教师讲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

(二)根据学校制定的校本研修规划,制定年度研修计划和学期研修计划,明确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和实施形式,先后制定补充了一系列培训制度与方案:青年教师培训计划、骨干教师发展计划、教师帮带计划等。学校对各组开展情况采用询问、参与、查资料等方式进行了解,作为教研组或个人评先条件。对教师参与研修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资料,如好的心得笔记、优秀教案、获奖资料等记录入教师成长手册。提高研修工作的长效性。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教师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研修活动。通过考核和奖评,激发教师参与热情,落实研修效果,建立研修工作的长效机制,为教师研修工作搭建激励长效的平台。

(三)针对校本研修,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教导处决策安排,教科室具体主抓实施。首先教科室拿出本年度的校本研修总方案,并予以公示,收集意见,修改完善。老师们在大方案的框架下,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出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并上交存档。平时无论是参加集中培训活动,还是自研活动,都要求做好笔记,以备不定期的检查。对于过程管理,我校根据上级精神制定了《连云港市赣马高级中学校本研修考评细则》等。有了这些制度的保障,我校教师们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研修的活动中去,保证了一定的质量。

三、活动引领,促进发展 本期研修活动,我们主要做的有:

1、积极反思暑期国家级远程教育资源网上培训活动。我校大部分教师都参加了今年暑期的网上教育培训,每个人都认真学习,仔细笔记,还保质保量完成了多次网上作业。九月针对此次培训,学校组织教师们分教研组或集中讨论收获,写心得体会,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打算,并要求大家把学到的好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去。

2、学生教育能力的培训。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为师者的准则。教师教学不仅是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灵魂,无论是哪一面,都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师德,此外还要有丰富的、适当的、有效地育人方法

3关爱学生的活动,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校园。开展了教师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活动,此外教师还自主学习了师德材料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读本》。

2、开展高效课堂的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①加强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是校本研修有效实施的基地,因此我校努力打造以“反思、研究、合作、互助”为核心特征的教研组文化。对教研组的工作职能进行进一步明确,减少教研组的部分事务性工作,强化了教研组的培训、教研等职能,规范了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内容及程序,注重集体反思,注重教研组的学习组织的建设,使教研组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我们在继续完善原有的校本研修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连云港市赣马高级中学校本教研考核量化细则》,对各教研组的校本教研从组织管理到活动程序,从组长组织引领到过程开展效果进行考核量化,并作为评选优秀教研组和备课组的重要依据。为了加强教师的备课质量,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做好各项常规教学工作,学校进一步完善了《连云港市赣马高级中学教学常规要求》,加强对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过程管理。

为了将校本研修制度落到实处,我们根据各项考核制度,领导班子实行教研组负责制,全程跟踪落实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学校的每一名中层以上领导负责一个教研组,日常检查教师教学情况并进行过程跟踪,日常每名领导针对跟踪的教研组深入课堂进行听课评课,和老师们一起发现教学问题并探讨有效的改进策略和措施。

目前我校基本上形成了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研修的思路:理论学习——分工说课——同伴研讨——代表上课——观课议课——教学反思——修正重上。

②加强理论与实践学习

我们认为高效课堂的核心就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因此我校逐渐明确实施自主发展教育的办学理念。我们的校本培训主要以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教学观、如何把学生培养成自主发展的人这个宗旨来进行。

今年来,全校教师参加了不同类型的继续教育近200多人次。学校抓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培计划培训、评教赛讲、技能大赛、校本教研

围绕着学校的2个县级课题《高效课堂研究》和《探究性学习中教师教学方式的研究》,我们逐渐明晰我们研究的范围和内涵,切入高效课堂模式上。特别是这学期学校进一步明确我校的办学理念,开展高效课堂。各教研组备课组围绕这个主题,梳理本学科或者本备课组存在的主要问题,确立了本组内的研究专题,目前,学校共有6个教研组确立了6个研究专题(语文组《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整合研究》、数学组《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英语组《高效课堂研究》、政史地组《新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理化生组《实验教学研究》、综合组《薄弱学科教材教法研究》),开展行动研究。

通过课题牵引,很多老师有着不同的体验和收获,发挥骨干教师与名师的辐射作用,尝试教案与学案的整合,以学科典型引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其中有语文组、化学学科、政治学科、历史学科都在进行有效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⑤骨干引路,全体跟进,开展课例研讨活动。

针对我校教师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构建具有全面科学高效教学模式是我校教学的目标追求之一。

学校本着研训结合的原则,先由学校对教研组长进行培训,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意义、程序及要求,然后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围绕学校的课题开展了听、评课课例研究活动,骨干先上(引领),其他教师跟进改进,上课教师能够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做中学,用自己的教学行为表达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用自己的教学理念探索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听课的教师在学习了校本教研的基本模式及听评课要领后,对照高效课堂的教育理论,反思他人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炼高效的教学模式,教师感到收获较多。在不断在向以知识和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向去转变,注重课堂上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有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式、小组合作式方向转变。

3、加强班主任的校本培训,提高班主任班集体建设的理论素养和能力 组织班主任学习班级管理材料,班主任观看了感恩教育专题片,开展了班级管理经验交流活动,提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实施自主管理和自主教育的素质和能力,增长班集体建设的技能。

部分缺少学科骨干专业引领,不能很好支持研修工作的进行。

3.连云港市郁林中学 篇三

关键词: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因素,措施

经济的发展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 更需要将先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各行各业的技术工人。中等职业教育正是培养这种高素质技术工人的主要途径。目前,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时期。课程设置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基础和核心, 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科学与否, 直接关系到学校专业发展的前途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培养。而我国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与经济社会和企业生产实际需求相脱节, 学校教育目的和办学宗旨得不到实现, 为此必须要对现有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一、影响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的因素

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造成中职教育与社会需求错位, 无法提供足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因素一, 从政府层面来看:总体投入不足, 导致办学经费紧张, 某些专业课程无法顺利开设。专业课程的设置, 要求专业设备也要跟上相应的步伐, 否则, 专业课程无法顺利开设。许多学校不敢也没有能力不断设置新的专业课程, 这就导致了与市场脱轨的局面。

因素二, 从学校办学体制来看: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还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 重理论, 轻实践, 造成毕业生技术水平不高, 无法满足工作需要, 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方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时代要求。

因素三, 从教师队伍来看: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少。首先从文化课教师层面来看, 职业学校大部分文化课教师是由普通文化课专业毕业的 (如英语教师的专业即英语) , 而很少有相对于各个专业的文化课教师 (如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师的专业为旅游英语) , 他们对于专业课程体系理解不透, 只是在相对普高教学降低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其次, 从专业课教师层面来看, 由于一个学校专业的多样性, 各不同专业间缺乏可比性, 这也就带来了教师之间缺少压力和竞争, 导致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得不到提高。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新专业的不断兴起和旧专业的不断淘汰, 而国内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中“单打一”的理论型教师占的比例多, 真正达到条件的“双师型”教师少, 这严重影响到了学校对专业和课程的改革与设置。

因素四, 从学生生源来看: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 特别是近几年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高校的扩招, 初中毕业生争相就读普通高中, 使得中职学校的生源数量逐年减少, 生源质量也逐年下降。受到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影响, 许多专业的某些课程无法在规定的年限内按教学计划正常开设。

二、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的策略和方法

在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下, 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同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距离。如果学校不能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 不能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人才, 必然会阻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学校在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时, 应充分考虑到当前及未来几年内社会所需哪方面的人才, 落实《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2010-2012) 》, 采取措施及时进行改革、调整。

(一) 合理设置基础文化课和专业课, 适当增加心理辅导课程

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比较差, 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还有一些学校甚至认为职业学校就是针对职业两个字而开设的, 不重视文化教育,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学生通过文化课的学习, 不仅能增强自身的基本文化知识, 更能提高其基础文化素质和修养。另一方面, 专业课是职业学校的重中之重, 它分为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 理论是基础, 学好技能需要一定理论的支撑, 我们应重视理论教学, 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另外,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这一时期的学生情绪上都较为判逆, 加上他们学习上困惑、中考的挫败, 很容易形成心理上的扭曲和消极, 因此, 增加心理辅导课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 了解市场需求,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课程体系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多变和多样的, 特别是在这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 行业结构频繁改变, 新兴产业不断产生, 旧产业的不断淘汰。而学校由于设备和师资的稳定性, 不可能频繁调整专业来适应市场, 学校只有依靠现有条件, 以专业为核心, 在课程设置方面作扩充和调节, 以缓解学校稳定和市场变化之间的矛盾, 培养出专业技能强而广的技能型人才。如我校的计算机专业, 十几年前, 办公自动化、PS等一些软件还是计算机专业的主打项目, 但现在, 这已经是最基本的了, 新技术层出不穷, 这时, 学校也根据市场的需要设立了一些新专业, 如MAYA、AVID等。与此同时, 新课程的开设, 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也必须与时俱进、一专多能。

(三) 根据学生特点, 分层次设计课程体系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 对不同基础阶段的学生, 如果完全用同一套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是很难进行的, 教学效果也是不好的。每一个学生也有自己的兴趣特长, 而不同的专业中的不同课程其特点也是不同的。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 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基础, 也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类教学, 这样才能使学生学有所长, 技有所专。如我校的计算机专业, 有注重动手能力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 有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程序类, 有注重设计创新能力的图形图象类等。学校也在统一开课的基础上, 对各个项目组织了兴趣小组, 这也是在课程设置方面的一个改进, 但兴趣小组面向的群体太狭隘, 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总之, 中职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方面要根据学校办学方向、专业特色、学生特点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以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型人才, 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我们要不断的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王素军:《职校课程设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职业与教育》, 2003年第3期。

上一篇:枫桥夜泊备课教案下一篇:就业创业先进个人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