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导入技巧(精选13篇)
1.英语课堂导入技巧 篇一
浅议在“5+1”教学模式下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镇安县大坪中学 田晓梅
【摘要】:作为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我们存在很多的困惑和疑问。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远远不如城里学生;同时,家长的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有很大的关系,究其原因,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新课程
如何
培养
激发
英语
学习
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的今天,作为一名农村的英语教师来说,我们存在很多的困惑和疑问。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远远不如城里学生;同时,家长的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有很大的关系,究其原因,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几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迁移兴趣,激发求知欲
让“学困生”学英语是让很多老师头痛的事。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学困生”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从正面向他们大谈学好英语的种种好处,恐怕收效甚微。如果能把这些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英语中来,则可事半功倍。有一次,我把班上的几个常逃学到街上上网、打游戏的学生叫到房子,打开电脑,让他们见识“穿越火线”、“红色警戒”、“沙丘2000”、“星级争霸”等游戏。那令人震撼的32位音效,赏心悦目的3D动画,人性化的交互式操作,让街上游戏厅中的16位甚至8位的游戏望尘莫及。很快地他们就融入游戏之中。但每每就在他们指挥着千军万马,即将解放全人类,实现心中梦想时,屏幕上却出现了数行的英文提示,这些学生全傻眼了,这时我就在旁边轻描淡写地给予翻译。学生顿时明白过来:就是要玩,也要懂英语。事后,我发现英语课上,这几个学生“重新做人”了。同时,在后面的考试中,成绩也明显有所提高。可见,巧妙的迁移学生的兴趣,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大有改善。
二、口诀记忆,提高学英语热情
英语语法规则,词的用法区别,发音规则等,常让学生迷惑。有鉴于此,教师可编写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降低学习难度,使学英语的热情升温。如“Double”中的“o”的长短音,编“三字经”如下:煮毛木,看好书,脚送[u],立后屋。除之外,读长[u:]。
前面七个单词是:cook,wool,wood,look,good,book,foot;接着是2个动词过去式:took(take),stood(stand),并带出另两个过去式mistook,understood;然后是一些“后屋”,classroom,bedroom,meetroom,diningroom等等。对于名次变复数的读音,在清辅音后读[s],如:maps;在浊辅音后读[z],如pens;元音后也读[z],如cars。因此我编的口诀是:“清清浊元浊”还有“日本、中国人单复同,英国、法国a变e,其余形容词后加-s”。
三、发挥图片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冀教版第二单元:Colours and Clothes!我在教学本单元之前,叫学生提前一周把所要用的图片布置下去,将各种服装画在纸片上,一个画一种服装,上面是服装,下面是价格,并要求涂上各种不同的颜色。如:绿裙子、红帽子、黄毛衣、蓝裤子、白鞋等,上课前,老师先选好图片,在课堂上老师手拿图片,用下列句型和学生进行口语回答:
What’s this / that? It’s a „„.What are these / those? They are „.What color is it / are they? It’s / they’re „.How much is it / are they? It’s / They’re „.接着我一方面让学生打开书做P20页上的Speaking the Language,另一方面老师把练过的图片一一贴在黑板上,五颜六色真是漂亮极了,在图片上面贴上一条横幅:Mr.Ma’s Clothes sale.接着叫几组学生,用刚才练过的句型和句子一个卖,一个买,学生学习兴趣特别高,参与意识强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总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因时、因地、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以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确实,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日益推进的今天,作为一名成功的英语教师,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去大胆创新、实践,努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我很欣赏商洛中学陈玉明校长说过的一句话:“谁赢得了学生,谁就赢得了一切!”。
2.英语课堂导入技巧 篇二
一、插图导入
新版教材图文并茂, 几乎每一篇课文中都有与材料密切联系的插图。通过对插图的描述、问答、讨论逐步切题, 让学生首先明白这节课要谈论的话题, 做到水到渠成。我在讲Laughing Matter一课时就使用了插图导入的方法。首先Look at the four pictures on P52.Who are they?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m?然后, 对每幅图画进行谈论, 总结出他们都是喜剧人物。最后扣题?Today, our job is to talk about“laughing matter”.在讲No?Boundaries时也可先讨论宇宙图片, 然后对下面图片中的人物Hawking作简短介绍, 最后Do you want to get some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great scientist?It is time for our text.
二、利用多媒体导入
目前, 多媒体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课堂, 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授课内容, 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 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直观形象, 生动活泼, 栩栩如生, 既使学生兴趣盎然, 又增强了教学效果。如放一段郑智化的《水手》或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引出Disabilities一课。使学生在享受音乐魅力的同时, 不忘那些身残志不残的“勇士”, 为课文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用VCD播放Mr Bean (憨豆先生) 的录像片断或马季的一段相声既能活跃气氛, 又能顺利导入新课。提供一些大气、水等污染的图片导入Saving The Earth, 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的重要性。
三、对比导入
对比能够体现事物的相同点, 并突出差异;还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所授内容。例如, 在讲解高一上册Table Manners课文时, 我事先把屏幕分成两半:左边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一些中国的餐桌礼仪, 右边是西方的某些餐桌礼仪。如此鲜明的对比就可以使学生们对西方餐桌礼仪有了初步认识, 而且印象深刻, 又进一步了解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下面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了课文讲解。
四、游戏导入
教师在课前充分利用教材, 精心设计一些知识性、趣味性强的教学游戏可以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饶有兴趣地学习英语。游戏的设计一定要新颖, 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性, 以便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开动脑筋, 又学到知识。例如在Frightening nature一课中如以earthquake导入, 可以先让每位学生准备两张薄纸片, 平放在桌面上, (边缘接触, 不要重叠) , 然后两只手分别摁住纸片, 同时做上下左右运动, 看有什么结果。 (老师可以示范表演) 假设这两张纸片是两个地球板块, 可想而知, 一定会发生地震的。在这种教学形式下, 学生既可以感知真切, 又学到了“地震是由板块移动造成的”这一地理知识。对于Body Language一课也可以先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上台表演平日多见的身势语, 做结后, 引导学生去从课文中了解更多的身势语。
五、设悬念导入
巧设悬念, 使学生产生思想波澜, 引诱揭开“谜”底的强烈愿望。这种导入, 可直入主题, 又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威尼斯商人》是莎翁的名作, 也是享誉世界的名篇, 大多学生对“a pound of flesh”的故事有所了解。授课时, 可以先讲述故事开端, 然后设悬念, Shylock果真从Antonio身上割下一磅肉吗?这样就为课文讲述作了铺垫, 又增强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六、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的魅力在于既能集中学生注意, 又能自然导入新课, 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欣赏力。例如在Great women一单元中讲述一位50岁的女性独自到北极的故事, 学生肯定特别关心她生活和在北极的经历, 加强了的好奇心, 自然就去课文中寻求答案。
七、联系实际导入
现行教材贴近生活和现实, 很容易找到教材和现实的结合点。例如:在学Sports时可以联系到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或2008的北京奥运会;学习frightening nature可以结合肆虐沙尘暴的现实;讲述Healthy eating时可以用自己的早餐导入, 让学生根据常识判断我的早餐是否健康;学The silver screen时可以借助张艺谋, 陈凯歌等著名导演和<英雄>等一些佳作导入课文, 然后放眼于世界, 最后定位在斯皮尔伯格的作品上。
当然, 导入的方法不止这些, 你也可以单刀直入, 提出问题, 进入新课;还可以依靠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导入新课;或者自由谈论步入新课;或者创设一定的情景, 让学生身临其境——。课程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 不同的内容可以选择相同的导入手段, 同一样的内容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课程的不同类型灵活选择最佳方案。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 是整体教学的“序幕”, 起着集中注意、带入情境和铺垫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应该扮演好“导演”这一角色, 充分设计每一节课的导入, 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加强学习英语的信心, 提高教学效果, 也使你的英语教学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刘汉昔“导学法”实验的初步尝试,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金华《课堂教学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3.英语课堂有效导入技巧探讨 篇三
【关键词】英语教学 导入教学 技巧探索
引言
新课导入可以说是一节课的“序幕”,也是英语教师讲授每节新课时给学生留下的第一感知,是不断优化学生心境和语言学习环境的有效手段。良好的导入能将学生的心弦紧紧抓住,而且还使得英语课堂教学更具艺术性。由此可知,良好的导入有利于建立一节高效的英语课堂。
一、利用情境进行课堂导入
情境教学法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创设情境教学,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际教学中,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特定的情境之中能促进新课导入效率的提高。教师也可以借助肢体语言,借助教学工具比如图片、挂图与多媒体等,将抽象的英语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例如,在教学“Whats this in English?”时,在学习“Whats this?”“This is a/an...”这两个句式时,则可以利用肢体语言促进学生对其的理解。在上课时,教师走进课堂时将自己在讲台上发现的第一个物品拿起来,然后再用好奇与疑惑的表情说出“Whats this?”,创设与之相关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这一句式的理解。这样的课堂导入自然轻松,而且还利于学生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
二、学生体会语法与文化的关系
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小结,语法揭示的是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鉴于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也是各不相同。英语主要注重的是运用各种连接手段将句子的结构与逻辑达成一致的效果,比如,要表达“他是我的一个朋友”,不能说“Hes my a friend”,应该说“Hes a friend of mine”,双重所有格准确地体现出“他”与“我的朋友们”之间的部分关系。再如,“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当看到if,两句的语法关系便了然于胸。但是汉语则不是这样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还怕没办法?”毛泽东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看上去却像是一连串动词的堆砌,几个短句之间无连接词语,但是其上下文的语意却使它们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这也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西方人的思维与我们的不一样,注重的是理性与逻辑思维,中国人主要重悟性与辩证思维。因此,在学习英语时,要先让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存在着的文化差异,然后再细细去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对语法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能减少(中国式英语)的错误,对学习英语知识很有帮助。
三、设计教学导入要以文本题材为依据
每一个文本,都具备独特的特征。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体裁方面,比如可以分为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在题材上,也可以分为小说、散文、喜剧、诗歌等。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先教会学生分析文本材料的类型、题材、表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资料。另外,为了让学生能从宏观角度上去理解、分析文本,教师也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讲解文本的写作特征以及文本的语言特色、篇章结构等,然后再结合文本题材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思考。这样利于培养学生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提炼出更多有用的信息。
例如,在讲授Module 1 Hobbies这节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主动去阅读。如:首先,文章的题材类型是议论文、记叙文还是说明文呢?第二,文章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呢?第三,文章是用什么形式来表达观点的呢?是用故事表述的,还是理论加案例分析的呢?接着,指导学生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进而培养、提高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导入
随着网路技术的不断普及,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英语课堂教学当中,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为学生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英语课堂效果。尤其是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提供更加全面清晰的阅读信息资源,比如,图片资源、视听资料以及英文电影等,借助这些资源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最佳学习状态之中。
例如,在探究关于“成为志愿者”的话题,上课伊始,师生一起讨论:Would you like to be a person who can help others?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enough time at weekends的话题,然后再播放与之相关的志愿者的视频资料,播放的时候要通过特写展示志愿者的图标,着装以及所从事的主要工作等等。之后再引导学生使用英语表述志愿者的工作,为了能准确表达,同学们也产生了主动阅读“Being a volunteer is great”的意识,这时候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被调动出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观,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非常理想。
总而言之,“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精心准备课堂导入,切实落实英语导入的有效性,必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
参考文献:
[1]苏永红,吕秀华.浅论如何做好英语课前的导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7).
4.课堂导入的技巧1 篇四
------课堂导入的技巧
山丹三中
王贵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
承蒙教研室的领导看重,让我对课堂导入的技巧谈一点认识,今天权当在这里抛砖引玉,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在课改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影响和要求下,化学课堂教学必然要走一条“有效、优效、高效”的道路,不能靠加班加点跟学生耗时间这种简单的体力劳动的低效教学,而应该向课堂的四十分钟要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这无疑对广大一线的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环节:课堂导入,教材处理、重难点把握,三维目标的落实,课堂教学的强化,板书设计等。只有这样,化学课堂教学,才能走上“有效、优效、高效”的道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诸多教学环节中,课堂导入环节具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课堂导入不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往教师采用的导课方式主要有复习提问导入,这种导入气氛严肃、沉闷,师生关系紧张,消耗时间长,有时造成拖堂,或者上成一半的复习课一半的新授课,课型混乱。目标导入,这种导入目标明确,导向性强,但显得生硬呆板,缺乏情感的体验。直接导入,这种导入简洁、省时,但缺乏铺垫,跳跃性大,不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下面就根据我在新课程化学教材进行教学的一些体会和感受,谈一谈进行课堂导入环节设计的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情感导入
和谐的环境,良好的气氛,让学生拥有愉悦的心情来投入到学习中,这是课堂有效的保证。一个好的开始能拉近师生间距离,为整堂课的讲解创造良好的氛围,使整个课堂教学进行得和谐、自然。让整个课堂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下进行,增强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参与性,为高效课堂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分子的性质的化学教学中,可以先设置一个学生认为非常简单而幼稚的问题,50+50=?,然后再引导学生进入50+50≠ 100的探究实验中。学生很容易通过实验验证了50毫升酒精混入50毫升水后的体积小于100毫升的结果,然而,学生却不知道50+50≠ 100的原因。此时如果老师直接进入传统的教学角色,那么前面的教学设计则失去了意义。此时不妨让学生大胆的质疑,提出各种猜想,然后通过小组研讨去寻找答案,从而得出分子间有间隔的结论。通过创设学习情境不但增强学习的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兴趣,使学习更有效。
二、复习导入
每节课的教和学都不是孤立的,它有承上启下的功能,是旧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因此,在新课开始之前,对和本节课内容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复习和巩固,既能弥补学生旧知识把握中的缺漏,又能使学生很快投入新知识的最佳学习状态,为完成本节课教学作好预备。比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设计提问,同学们还记得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吗?实验中用到哪些药品?反应物是什么状态?反应什么条件?需要哪些仪器?使用装置怎样?根据前面学过的实验室制取O2的方法,设计实验室制取CO2的思路是什么?这种导入新知识的方法,会使学生掌握知识速度快、领会深、记得牢,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三、故事导入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新课,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上课前,选择和课文内容情节紧密相关的知识性及趣味性故事,讲给学生听,以达到巧妙引入的目的。比如,在学习《金属材料》课题时,我先讲述了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
听了上面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
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因为不恰当使用金属而导致的尴尬事吗?说出来听听。现在,你最想知道哪些关于金属材料的知识? 这个导入采用短小、精致的历史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游戏导入
游戏对中学生常常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激发兴趣,同时也有利于观察能力的培养,诱发学生的思维。接着导入新课,这样学生怀着有趣的心理,观察仔细,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进入了学习,充分体现了玩中学的教育理念。比如,在学习《空气》课题时,我设计了游戏体验,请同学们屏住呼吸,能屏多久? 全体同学参与并谈感受。然后设计提问,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通过创设的问题游戏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置身于游戏之中,思维会更活跃,能增添学生学习知识的乐趣。
五、图文导入
新编初中化学教材图文并茂,几乎每一课题均配有与该材料有密切联系的插图,有的是为了提示教材难点,有的是为了印证教材观点,有的是为教材重点服务。通过对插图的描述、问答和教师言简意赅、提纲挈领的导语,逐步引入本课的话题,让学生适度了解话题的内容,易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利用文中的插图导入新课,能激活学生的认知图式,并使其产生阅读课文以了解信息的愿望,为以下教学铺平了道路。如在鲁教版第一节的学习时,充分利用高分子薄膜的鸟笼和烧不坏的小猫两幅图,请学生展开想象,解释神奇现象,来激发学生的求和欲,达到教学目的
六、悬念导入
悬念,即暂时悬而未决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上课伊始,可根据所教内容的性质及教学目标,把所要讲授的问题化为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比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课时,我设置这样的一个悬念,在某农村,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家挖了一口井,很深,大约有十四、五米,因为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曾在井内烧火,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了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剧呢?是谁在作案呢?这样的导语,学生听了后,急于想找到正确答案,探求知识的欲望被激起,积极性高涨,自然会取得异乎寻常的学习效果
七、电教导入
运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辅助教学,既有声又有像,形象、直观、生动、新奇、有趣,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投影仪、多媒体既能节约时间,又形象直观,并且还有动态功能,就象电视上的现场直播一样。
另外,用电视录相播放和课文相关的镜头、片段,可增加学生感性熟悉,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比如,在学习二氧化碳时,利用电脑设计了图声并茂的地球与空气的对话。适时发问:温室效应是由什么气体过多引起的?哪些因素可产生这种气体呢?学生看到熟悉的镜头,倍感亲近,好象自己又回到了当时的场面,从而带着任务主动参与学习,提高效率。
八、社会热点导
《新课标》在课程理念部分提出:初中化学课程在内容上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化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比如在《水的组成》的教学中,我利用 神七以及嫦娥二号 的发射,提问,你知道它使用的燃料是什么吗?(液态的氢气)。怎么才能得到氢气?从而引入水。既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又增长了见识,真正做到化学原理源于生活的提炼,又应用于实际生活的理念。
总之,要做到有效的化学课堂导入,一定要明确课堂导入的功能。运用正确的、灵活的、多种多样的新课导入方法抓住学生的心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化学情境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必要的条件。
谢谢大家!
下面我先说一下今天听了二中刘老师所上《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中对导入语设计的看法,我认为刘老师的设计中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原则
导入语扣紧了当前课堂所授内容
2、启发性原则
刘教师通过谜语游戏的启发,让学生思维之门敞开,激励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时间性原则
刘教师导语的设计注意了时间的把握,简约明快;在一分钟内引导学生进入新知探寻,迅速自觉地进入到新课学习的最佳境地,增强教学效果。
4、创新性原则
刘教师的导入语有新意,富有时代气息,对学生具有感染力。
5.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技巧 篇五
侯琴芳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它是整个课堂的前奏,如同丰富晚宴的一道开胃菜,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一出戏的序幕。俗话说得好:一个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而在语文这门人文性、趣味性较强的科目上,有一个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更是至关重要。初中语文课堂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得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如何让学生快速地投入学习,投入课堂,便要求教师有一个较为恰当的课堂导入。因此,应追求导入的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
一、歌曲导入法
这种导入方法属于情境导入,先把学生带入到歌曲所营造的氛围 当中,进而可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虽然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导入方法,但同时亦是最为快速地让学生投入课堂的方法。比如说在刚进入初中时,第一篇课文便是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这是一首现代诗,诗歌其实不大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这就需要运用较为生动的导入方式。我在上这篇课文时首先便给学生放了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但从题目看似乎与课文没有半点联系,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便是对梦想的追求与坚持。
欣赏完歌曲我便由歌曲引出梦想,向学生发问,你们现在的梦想是什么,这时,学生的兴趣便上来了,纷纷举手告诉我自己的理想,课堂气氛一下子便热烈起来了,这对于刚刚进入初中课堂的学生们来
说其实是件较不容易的事情,然后我们再由个人自己的梦想导入到课文文本内容,谈谈实现梦想所需经历的挫折与困难,谈谈实现梦想所需的坚持,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首诗的主题内容,下面的讲课很快便进入状态,课堂效果出乎意料得好。
但是必须提及一点,这种课堂导入方式亦是一把双刃剑,所以在选择歌曲时必须挑选适宜课堂教学的,不要很容易便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别的地方去了,另外,歌曲长度控制在2到3分钟适宜,不宜太长,避免出现学生出现心理疲惫。
二、生活导入法
学生都喜欢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越是贴近生活的,越是容易 引起学生的兴趣,越容易被学生接受。由于个人阅历与经验问题,不能让学生去理解与他们生活相隔太远的东西,他们是无法理解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尽量将课文中离他们距离较远的事物用他们较容易接受的方式联系起来,方便课堂教学。
比如说在上老舍《济南的冬天》时,我在上正课之前便给了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总结南昌的冬天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再谈谈他们心目中北方的冬天是怎样的。人们总是很喜欢谈论天气,因为这是一个大家都知道,大家都有话可说的话题,学生亦是一样,所以,在聊天气的时候,学生也很乐意将天气的感觉与大家一共分享。学生纷纷谈及北方的冬天在他们心目应该是寒冷异常的,这时我再引入济南的冬天其实不是大家所想象的样子,如若想更深地了解济南的冬天,那么就一起来进入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吧,这样导入,自然而亲切,与课文联系较为紧密。
三、故事导入法
即用与课文内容或主题相关相似的故事、趣事导入,这种导入法,意在以趣味性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结合故事设置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起来,激起学生跃跃欲试探索新知的欲望。
如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文章体现的是动物为了生存舍身互救的主题,可以以一个类似的故事导入:非洲沙漠中一队野生骆驼很久没有水喝,已经到了危及生命的地步,它们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处水源,可水面在低于地面的地底深处,骆驼队焦躁不安起来,这时走出几只老骆驼,它们围着水源走了几圈,其中一只老骆驼跳了下,另外几只也毅然跳了下去,水面升高了,年幼的和年轻的骆驼喝到了得以延续生命的水,它们得救了,可这群骆驼围着水源久久不愿离去。听了这则故事,你有何感想?
再如教学《邓稼先》一文,学生对距离其年代较远的人物缺乏了 解,我们便可在上课之前便给学生讲一讲邓稼先的一些生平轶事,再者本文作者是杨振宁,他们两个不同的人生轨迹亦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同样都是科学家,但是人物的性格命运却截然相反,这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兴趣,使其更想了解邓稼先其人。
四、悬念导入法
即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
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譬如在教学《恐龙无处不在》一文时,开篇便可提出科学家发现的一个事实,现今在南极大陆附近发现恐龙的化石,南极大陆气候寒冷,按理来说并不适宜恐龙这种哺乳类动物的生存,那究竟是因何原因可在南极发现它生存过的痕迹呢?这确实是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提出问题后便可自然顺接到本课所学内容,且学习问课文时,学生会有真正的豁然开朗,学到知识的感觉。
五、补充背景,帮助理解
中学语文不仅选编了一些现代作品,而且还选编了古代、当代作品,甚至还有外国作品。现代作品容易理解,而古代、当代作品、外国作品就会给学生的理解制造了障碍。为了消除这些障碍,就应该在导语中述说历史知识、时代背景,让学生理解文意,与作品产生共鸣。这样,就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摄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下面课文的教学水到渠成。
在教学高尔基的《海燕》一文时,首先便需要向学生介绍当时的 一个时代背景,否则学生无法理解当时俄国的一个社会情况。《海燕》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发生了工业危机,蔓延到了俄国,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革命斗争正在动摇沙皇统治的根基。正当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的时候,高尔基在1901年2月19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了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的尖锐演说。3月12日,他回到尼日尼•诺夫格勒特之后,就根据这次
斗争的经历,结合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而《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最后一章。当讲解故事背景后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
再譬如说学习《范进中举》的时候,如果不先介绍时代背景,学生肯定不能理解为何中举之后会疯癫的表现,这时我们便需向学生大概介绍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始用于唐朝,在明清时代科举制早已根深蒂固,古代寒门学子想要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必须通过科举这一条唯一的路,可联系当今社会的高考制度令学生加深理解,如若说高考是座独木桥,那么古代的科举制可说是万人齐过飞天索了!再对比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便可很好地理解清代科举制对于人的毒害了,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6.英语课堂导入技巧 篇六
铁东学校课题组 姚子龙
一、导入是一门艺术
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成败决定着每位学生学习的效果,四十五分钟如何分配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问题,课堂导入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需要灵感的,而灵感就是苦求之后心灵火花的迸溅。所以,为了上好每节课,我们老师就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认真思考,寻找最佳方案,设计出一个漂亮而精彩的凤头——开头。只有这样上课一开始,学生才能紧紧地被你吸引住,很快进入角色,跟上思维,就能为顺利轻松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打好基础。
二、导入的思考
(一)、学生厌学的原因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每节课的导入环节是否成功不仅决定着本节课的成败,而且影响着学生对本科目的好恶程度。多少年来,我们许多同仁都以为课堂导入可有可无,应全力投身于课堂的主体部分,甚至认为一开始就涉及重点难点问题,这样更直接、更省时。殊不知长此以往会适得其反,导致学生厌烦甚至害怕本科目,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原因有三:
一、课间十分钟学生没有休息好,还未完全从上节课的内容中走出来。新的一课又要开始了头脑思维还没有调整过来;
二、学生对本科目上一节课的内容还有些遗忘,我们直截了当就开始授课,而且直奔主题,缺乏知识的衔接;三:有些篇目较枯燥,如果没有精彩的导入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根本无法投入课堂之中,学习效果自然会很差。因此,课前导入尤其重要,更需要我们授课者太多的智慧来设计它。
(二)、导入遵循的原则
如何导入,有何技巧,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以下几点是我们必须遵循而且必须做到的:
一、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二、导语要紧扣教学内容。导语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的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
三、设计导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具有启发性。精彩适当的导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所以导语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层累,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等。
四、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而异。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变化,对于新授课,要采用温故而知新来架桥铺路;讲授课则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其次,导语的设计一定要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导语的设计要短小精悍,一般两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导语的设计还要灵活多样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导入的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作为授课者要让学生喜欢上我们的课,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每次上课都要给他们新的感觉,所以每堂课的开头非常重要。我们要用自己丰厚的知识积淀设计好每节课的开头,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记得曾有学生对我说过,他们每天上学来最期待的就是上语文课。而且总感觉语文课上时间过得太快。我听后倍感欣慰,我知道这是学生对我授课的最大认可。之所以会收到这样的效果,精彩的课堂导入当然是功不可没的。现将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在课堂导入方面的一些点滴做法总结如下,仅想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希望能和同仁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1、故事导入法
有针对性的选取寓意深刻,幽默轻松的故事,用讲故事的方法导课,通过语言铺陈渲染,绘声绘色,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讲授《信客》这篇课文时,文章主旨是为了突出诚信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前导入的时候,我选取了曾子杀猪①这段故事。通过曾子言而有信教育孩子这一点来切入主题。还有在讲授《唐雎不辱使命》时,我先让学生复述小学时学过的晏子使楚②的故事。晏子与对方针锋相对的较量以及巧妙的回答,不仅捍卫了自己国家的尊严,还让对方自取其辱,成功完成出使任务。晏子的机智幽默让学生开怀大笑,在学生愉快的笑声中,我顺便告诉学生老师今天要再向大家介绍一位凭借三寸之舌战胜虎狼之国的外交官他就是——唐雎,很自然引出课文题目。
2、地方民谣导入法
民谣、儿歌是具有地域性的,是当地人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利用地方歌谣导入,亲切有趣,能很快提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讲《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时,我引用了我们当地的一首民谣:云往东,刮狂风;云往南,水成潭;云往西,披蓑衣(过去的一种雨具相当于今天的雨衣);云往北,晒干麦。民谣是人们生活经验的积淀,利用这首歌谣浅显易懂的向学生阐明了如何看云识天气,以及通过看云识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所以说一个好的课堂导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歌曲导入法
歌曲可以感染甚至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因而在导入环节,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的导入是从学生的内心情感开始,是用歌声传递给学生的一种感悟,当内心的活动体验与课本的思想观点相一致时,就会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形成强大的力量,推动他们去相信和追求这种思想观点,这样课本的知识也就内化为信念并扎根于心。例如在讲授《台阶》一课时,我播放了刘和刚演唱的《父亲》,学生跟唱着这支歌曲,从歌词中、旋律中进一步领会了深厚坚韧的父爱,熟悉的旋律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内心的感受,此时引导学生开始认识文中的父亲形象,在音乐的感召下,学生思想情感全身心投入,教学效果非常好。
4、创设情境导入法
创设情境式导入指的是在引入新课时,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情境式导入可利用音乐、投影、录音、图片、录像等直观手段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并备受学生喜爱的。这种导入在教学实际运用中相当广泛,其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我们可以利用录像等影视资料再现情境,导入新课。如在教《杨修之死》时,我先播放了一段《三国演义》群雄鏖战的场景,把学生引入三国时期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风云四起的岁月,然后引出文中主人公就是一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顺理成章引导学生开始课文内容的探究。学生兴致浓厚,学习非常认真、投入,效果自然不错。
5、类比导入法
在讲授新课之前,先讲述学生熟悉的,和所学内容相关的事件或特征相似的人物,然后引出新内容,两者形成同类比,学生不但易于接受,而且可以增加知识的积累。记得我在讲授《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先播放了一段舞蹈《千手观音》的录像,学生都知道这一群舞蹈演员她们全是残疾人,但是她们的表演却让观众震撼不已。她们身残志坚的精神让我们钦佩。然后引出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也是在两耳失聪的情形下依然坚持音乐创作,为世人留下了不朽的音乐篇章。学生对之肃然起敬,怀着尊重,崇敬,学习起来个个精神抖擞。
6、游戏导入法
在开始课堂学习之前,先组织学生有针对性的做游戏,通过学生游戏所得导入课文,然后开始对新授知识的学习。这样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水到渠成开始新课的学习。在讲授《你一定会听见的》一文时,我在上课前先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竞赛做游戏,我提前在几张纸条上写好让学生需要制造的几种生活中的声响,每个小组推选一个同学来做,再推选一个同学蒙着眼睛听,比一比看哪一组猜对的多。最后揭示游戏的目的,我们能猜到这些声响是因为我们熟悉它们,熟悉的原因是因为经常会听到它们,可是大然还有许多细微的声音,我们平时是很难听到的,但是它们依然是存在的,有了这些声响让大自然变得更加的魅力无穷。然后引入课文,在这里你会听到蚂蚁跑步的声音,你会听到下雪的声音„„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轻松进入学习状态之中。
三、结语
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许多,如悬念导入法、谜语导入法、诗词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图片导入法、引用警句法等。无论使用哪种导入方法,我们都要根据课文学习目标、学生实际和我们自己的教学风格择善而用。但是导入的时间一定不能过长,一般应控制在课堂开始的两三分钟之内。另外,课堂导入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发展与情感体验。总之,导入是一课堂要走好的第一步,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是气氛的调和剂。所以我们在进行导语设计时,只有做到目标明确,短小精悍,生动有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洞开思维的大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技巧 篇七
一、导入的类型
1. 直接导入。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特点, 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 直指课文的重难点, 让学生直接感悟本课所要学习的主要知识点。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Unit 7“How much are these socks?”的课文时, 教师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实物, 直接创设情境,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很自然地激发他们的热情, 让他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市场中。假设教师本人就是一个杂货店老板, 现在让学生来杂货店购买他们想要的东西, 很自然地用到询问价格的句子:“How much is/are it/they?”接下来学生都跃跃欲试地想通过这种句式的应答来实现模拟购物。通过这种方法导入了新课文的教学。
2. 间接导入。
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当前学生喜爱的事物提出问题, 进而很自然地导入新课文的教学。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Unit 9时, 教师可提问:Do you like Lin Shuhao?接下来可播放林书豪在尼克斯队的精彩片段及现在在休斯敦火箭队的一些画面, 然后引导学生回答:I like Lin Shuhao.He is a great basketball player.接着引入本单元的话题: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3. 激趣导入。
由于英语课文中的许多内容是学生所熟悉的, 教师在导入课文时, 如方法不当, 相当部分学生可能会觉得所学内容缺乏新鲜感而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因此, 教师在开始导入时, 就应尽量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事物, 以此为切入点。如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12“You’re supposed to write quickly”课文是关于怎样快速地写英语电子邮件的, 似乎内容也比较平淡。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在一种急切的心理状态下进入课文教学呢?现在很多中学生都有上网的经历, 并且也知道一些网上使用的缩略词, 如PK等, 学生会对这一类缩略词感兴趣, 于是教师可从课文及练习册中摘录一些下来, 让他们去猜猜其意思:BTW, gr8, ICQ。对于这些缩略词学生是很难猜出其意思的, 但学生都有一种迫切想知道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 学生会很有兴趣地按照教师的指导进入课文学习, 教师便能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4. 故事、游戏、歌曲导入。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的教学。通过讲与课文相关联的故事, 做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的小游戏, 或唱一些轻快的英语歌曲等, 在适当的时候切入课文。虽然故事、游戏、歌曲导入不失为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好方式, 但在运用时也要根据当时的课堂实际, 不能滥用。
5. 设疑导入。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 给学生设下悬念, 这样便能激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3 3a部分有关校规的内容, 教师可问:What school rules should be changed?当前很多中学生带手机、穿时尚衣服、留各种奇特发型进校园, 而这又是校规里不允许的。学生此时肯定很想知道老师是如何解释的。接下来, 在课文教学中可与学生一起讨论相关的问题, 在学生期待答案的过程中完成了课堂教学。
二、导入的原则
1. 针对性。
课堂导入应做到有的放矢。导入必须与课文主题相一致, 让学生明白做什么、学什么, 课堂才能高效运转。
2. 简洁性。
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 重头戏应在课文讲解, 而导入花费的时间过长则会影响教学。因此, 导入时间不宜过长。
3. 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部分应有趣味性, 方能吸引学生, 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指导走。
4. 时效性。
导入过程当中, 所使用的方法、案例应注意时效性。每个人都倾向于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老生常谈的事物, 只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
5. 情感性。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 教师应在与学生相互尊重、沟通的情况下, 走进学生的心灵, 架起一座师生间情感的桥梁, 教与学方能很好地进行。所以导入时要注意怎样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8.浅谈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技巧 篇八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技巧
一、导入的基本要求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是首要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热身运动。设计巧妙有趣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和兴奋的心理状态,激起学生的积极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作为一次成功的导入,要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课堂导入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要导出实效,首先要导出“趣味”。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集中精力,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为此,教师要使用风趣活泼的语言、热情开朗的态度、新颖多样的方式来导入课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来促进师生进行快乐的教学互动,享受学习的乐趣。
2、课堂导入要切合学习的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时要注意切合实际,不能随心所欲,单纯为“导入”而“导入”。从教学目标和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明确教学任务,为讲授新课作好铺垫。
3、课堂导入要设置学习的悬念。学贵有疑。疑是积极思维和探索问题的动力,是思维的“启发剂”。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导入不仅要为学习内容定向,还要为学生的思维定向。导入要注重创设问题情景,以疑促思;要善于以旧拓新,敢于创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坦陈观点。
二、导入的常见方法
引导的过程是为新内容的呈现搭桥、铺路的过程,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求知欲望,启发积极思维,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的过程。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下面就来具体谈谈以下几种常见的导入方法和这几种方法在课堂实践中的运用。
1、音乐渲染,创造情境。在课前3-5分钟播放优美动听的经典英文歌曲或熟悉的音乐,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安静下来,对学生起到心理放松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被利用起来,导入新课;例如,我在教鲁教版英语七年级上Unit1这课时,正好要教“现在进行时”的时态,我就选择了一首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由《两只老虎》这首儿歌改编成的含有“现在进行时”时态的《Are you sleeping》这首歌曲,在歌词中将“两只老虎”分别换成“Are you sleeping”,学生们一听到这音乐,感到很有意思,不用教我就跟着唱了,而且唱起来又具有连贯性,这对接着要上的新课起着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教育学。
2、复习已学,接受新知。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在讲授新课之前,以复习与新课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作铺垫,让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以“旧知”为“新知”铺路搭桥,要做到短时高效,以“小题”引路,快速反馈,迅速接触新知识。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单元或知识衔接的教学中。例如,在学习了有关人体外貌特征的单词后,接着就会学习如何使用这些单词来描述一个人。我在讲述句子前,先带领学生复习所学单词,然后让学生做个小游戏Who is she/ he?利用他们所学的单词简要介绍:He is tall and he is heavy. He has short straight
hair. He wears glasses. Who is he? 学生们立刻就能给出答案。接着,学生们会寻找自己的描述对象,模仿我的句子组织自己的语言。边游戏,边运用,很自然就接受了新的知识。
3、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情景导入法是英语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导入新课的方法。一般来讲,初中英语教材的课文和对话多出现在一定的直观情景中。因此,我们可以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借助动作、手势和表情等肢体语言,或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学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教材中的情景生动地再现出来,使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感知、理解新的语言材料的意思、用法,理解具体情景中语言所传递的信息。例如,在学习I’d like some noodles这篇短文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到KFC或McDonald’s买东西的情景,让学生和老师扮演成服务员和顾客的角色,引出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这两个新句型。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句型的操练变得生动、形象。
4、与时俱进,热点导入。现行初中英语新教材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因此,我们在教授新课时,要与时俱进,结合教材内容,采用现实世界所发生的热点时事导入。例如在学习七下 Unit 8.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时,可以和刚发生的“日本大地震”结合起来。在学习8上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这一单元时,可以和我国的“天宫一号”“神州七号”、美国发射的火星探测器结合起来。利用热点时事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倍感亲切,而且把课本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避免纸上谈兵,有利于渗透思想情感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扩大他们的国际视野,增强爱国情怀,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设障立疑,以问引思。“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景”,设障立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扫障破疑。例如,我在教学八下 Unit4 Teenager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What should you do if you have many rules at school?”,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独立思考,积极讨论,气氛非常活跃。然后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一导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实践能力。
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巧妙的教学导入,形式不拘一格,变化多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其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由“要他学”变成了“他要学”,课堂教学也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是很值得我们研究探索的。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注意反省和更新科学观和教学观。
9.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方法 篇九
即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进入主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直观、形象、引人入胜。在学习八下Unit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 我播放了歌曲If you are happy. 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反响,甚至有学生在跟着哼唱做动作,我抓准时机将学生的思绪拉回课堂,问他们如果高兴会做什么。接着讲授新课。
10.小学英语课堂导入方法 篇十
在刚上课时学生可能还处于课间活动的兴奋状态,注意力往往不能马上集中到英语学习上来。此时,老师精彩的导入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尽快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同时,巧妙的导入也会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直观导入法
利用图片、声音和实物等进行直观导入,可以让学生对语言学习直接和清晰的感受,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从而降低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导入包括以下几种具体的导入方法:
1、视觉导入型
小学生活泼好动,形象思维较强。当老师呈现一些直观的事物及其英语表达时,学生会对这些表达方式产生新奇感,并从中体会英语和母语的异同,充值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进而调动其学习的内在。视觉导入法可以细分为实物导入、绘画导入和肢体导入等方式。
实物导入:直接用实物作为导入的媒介。绘画导入:包括简笔画导入和图片导入。
(简画circle——pig)这一导入过程注重启发、比较和联想。通过与原有知识的对比,学生能直观、清晰地分辨出本新语言点,从而逐步形成归纳所学知识的能力及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图片在教学英语故事时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插图,猜测故事的大意,还可以围绕故事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引导根据学生自己从图片中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肢体导入:可以准确地表达实物和图片不易表现的内容,如果恰当会产生很好的效果。(表示动作的单词)
2、听觉导入型
分为歌曲导入法和模拟声音导入法。
歌曲导入法:利用歌曲或音乐来导入新课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导入方法,即能让学生做好上英语课的心理准备,又能让学生从呆板、紧张和单调的学习环境解脱出来,有助于学生巩固和记忆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hesd,shoulder,knees and toes)
模拟声音导入法:可以模拟或录制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以此来刺激学生的听觉,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二、会话导入
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巧妙运用会话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产掌握新的语言知识创设情境。会话导入的方法主要有:
问题导入:是小学英语教学中适用范围广、应用普遍且操作简便的一种导入法。既能帮助学生学生息和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引导学生探求新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对话导入:在实际教学中,老师经常会根据教学有选择、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学生进行问答。(I like swimming.I’m going to go swimming this Sunday.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morning?老师先示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运用并扩展了所学的语言知识。)
三、活动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能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学习英语,达到玩与学相结合的目的。(猜谜、顺口溜、捉迷藏、小哑剧、找朋友,藏东西)游戏的设计一定要新颖,并富有科学性和趣味性。
全身反应法TPR是常用的游戏方式,可以有效地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培养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通常用在课前复习和导入环节中。(Touch your nose;Simon says)
猜谜游戏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得出结论,提高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衣服、物品的颜色、地方、动作、脚印是什么动物)一个难度适当且极具趣味性的猜谜游戏,可以引起广泛的参与和深度的思考。
竞赛导入采用竞赛和评比相结合的形式丰富课堂导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和调整竞赛的形式。
四、情景导入法
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情境,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缩短了进入语境和在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的过程,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故事导入,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导入新课,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欣赏力。不仅可以用于故事教学,在教学新单词时创编一个合理的小事故,利用图片、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老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课堂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5分钟为宜。课堂导入的目的是帮助快速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激活其相关知识,同时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如果导入的时间过长,不仅导入本身会显得冗长,而且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进程。
切忌生搬硬套。对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对不同的班级也要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设计,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这需要教师根据所教班级特点而定。
11.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技巧的探讨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学导入 技巧 有效教学
现代教育心理学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当成一种“自我需要”,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如今,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英语教学的追求。而成功有效的课堂导入是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前奏。在英语教学中,笔者尝试着运用多元情境化教学策略,努力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智能,吸引学生眼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热情愉悦地投入到我们的英语课堂学习中来。
一、问题导入法
提出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问题导入法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求知心理。如在学习national flags,colours and cultures时,可以用以下问题导入新课:“What is our national flag like? Can you describe it?”“What do colours and the stars on the national flag of China symbolize?”由大家都熟悉的中国国旗通过提问的形式导入,引导学生去联想其他国家的国旗,这样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了将要学习的内容中。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学习效率会更高。
二、复习导入法
古语说:“温故而知新 ”。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一个或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在每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如在导入project Is Australia really a sporting nation?课时,我先要求学生复述reading的内容,是关于Canada的,然后提出一个思考题:“What about Australia? ”这样不仅复习了上一课的内容,而且又很自然地导入进了新课。
三、实物导入
书本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而生活中一些生动形象的事物或精美的图片就比较直观和具体。书本、图片、报纸、地图、玩具、歌曲磁带、生活用品等是相当好的教学实物。课堂导入可根据课文内容选取相关的实物,进行引入和佐证,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平板的内容形象化,由浅入深,从表自里地导入课文。例如高中英语第一册Lesson10(American English)的教学可以美式英语标准发音磁带或美式英语口语磁带为教学辅助实物,选取其中一个对话以听的方式导入;必要时让学生以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稍作对比,即可达到形象、清晰、一听即明的效果;相当抽象深奥的英英、美英口语区别就易迎刃而解。与此类似,第5单元可带小树试种,学生演示、表述;第7单元以观看1976年唐山大地震图片引入;第11单元以实物磁带John Denver的美国乡村歌曲Take me home,country road引入Lesson42 American Country Music。第一册下册第16单元以实物火引入,第18单元以项链、第21单元以马克思肖像、第22单元以英国地图。高二第1单元以米老鼠和唐老鸭玩具、第4单元用几份报纸,如China Daily、第7单元挂加拿大地图、第9单元以白色污染照片引入、第23单元用手机、电话实物引入。教师要注意选取典型素材,紧扣主题,同时控制好导入的时间、做到简短扼要。
四、故事导入
一个简短的故事就可以成为我们导入新课的引子。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或者故事的情節紧扣文章主题。我们的目的是要创造一种情境来启迪学生。在高中,哲理性强的、科学性强的故事更受欢迎。如:爱迪生和他的实验室故事可用于高一第二单元[在实验室];林肯的故事可用于Unit13 Abraham Lincoln;高二第8单元就可用上某人经历的某次急救故事。居里夫人的故事可运用到高三第一单元的教学。
五、英语游戏导入
游戏是一种具有很强的交际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影响。用游戏导入新课,使学生在“玩”中练习语言,既符合学生好动的天性,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调节了学习节奏。教学实例:高中课本中介绍人物的文章很多,比如李宁等。在引入新课时,就可以运用10个问题的游戏,由老师出题,学生猜,出题者选择一个学生,猜的学生可以问十个问题,但只能问一般疑问句。
六、其他导入(时事导入、人物介绍导入等)
时事导入,就是利用与课文相关的新闻或热点话题导入新课。如在讲有关运动的文章时,可以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体育盛事引入主题;再讲介绍相关体育明星的生平事迹,可先让学生收集体育明星的生平事迹、贡献等相关材料,让学生对此人有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还可以用提问或小组竞赛等多种形式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参考文献】
[1]尹刚.如何优化高中英语的课堂导入效果[J].学周刊,2013(21)
[2]胡云山.高中英语课堂导入的艺术[J].新课程,2013(07)
12.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技巧 篇十二
《论语》中说:“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这教育我们学习知识要多复习、及时温习, 这样对知识的掌握就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做好温习, 同时也可以把温习的过程当做另一节课的开场形式。比如, 在学习三角形的判定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引出之前学过的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三角形的分类等知识, 既便于学生温习之前的知识, 又能为新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类比导入法
类比导入法是指在课堂开始的时候, 引导学生复习之前的相似知识点, 或者运用推理方法一样、解题步骤相似的知识, 引出本节课的新知识。比如, 我们在讲“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时候, 就可以从之前学过的“全等三角形性质”入手, 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对应的线段、对应的边、对应的角、对应的周长”都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又是怎样的呢?应该是“对应的线段、对应的边、对应的角、对应的周长”都相似, 也就是对应的角都相等, 或者说对应的边长相似, 用这样的导入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的类推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迁移思维与扩散思维, 便于他们学习新知识, 同时扩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亲手实践导入法
新课标规定, 教学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多种基本能力, 比如动手实践能力等。所以, 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亲手实验, 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真理, 这样的过程是他们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过程, 比教师单纯地指导、教导要好得多。比如, 在讲“同位角、内错角”的时候, 同位角相等、内错角互补, 这些知识如果只是让学生记忆, 他们很容易搞混, 如果让学生用量角器自己去测量, 自己去计算, 就会便于他们的理解与记忆。
四、反馈导入法
教学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师生互动对教学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反馈导入法就是教师在刚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反馈导入”, 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引出要学习的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的情感进行了交流, 学生在一片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 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也便于达到教学目的。
五、设疑式导入法
初中时期的学生由于其特殊的身心发展规律, 一般都比较怕教师的提问, 但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提问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流程。如果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能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 某天上课的时候, 我就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目:我们家里的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碎了, 要量出哪些要素才能去割一块一模一样的玻璃呢?同学们就讨论开了, 有的说:直接量出三条边的长度就可以了啊;有的说, 量出3条边还要有角度, 不然割的时候不方便;有的说那就直接量出三个角就可以了;有的说, 三个角相等的是相似三角形, 不一定相等, 想要一样, 又要量三个角, 又要量三个边;有人说这样太麻烦……根据大家的讨论结果, 我引出当天的教学内容:其实没大家想的那么复杂, 我们有必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知识。
六、演示教具导入法
教具导入法是指在课堂导入的时候使用相关的教学器材, 通过简便的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这样既能补充学生的课堂知识, 又能达到教学的效果。比如, 在教学角的平分线的时候, 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角, 然后问大家如何画出角的平分线, 很多学生都说用量角器量出来角的度数, 再画出平分线就可以了, 我说这样太麻烦, 我用一种简单的方法, 只需10秒钟就可以画出来, 学生们都惊奇地睁大了眼睛。我拿出圆规以角的顶点为圆心画出了一道半弧并且与角的两边都有相交点, 再分别以两个相交点为圆心再画弧, 然后连接两个弧的交点与角的顶点, 就画出了一条平分线。学生都大呼神奇, 这样的课堂导入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感悟与理解。
再好的课堂导入, 都需要教师有好的教学基础, 正所谓“基础决定上层”, 只有掌握好了最基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我们才能做到“庖丁解牛, 游刃有余”。否则, 如果只追求表面上的华丽与技巧, 而忽略了最基本的教学目标, 一切努力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教学的过程也就没有实际意义了。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进行, 教学中对课堂教学技巧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各位教师的重视, 特别是对课堂开场白的重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开场白关乎一节课的成败。精心设计的开场白对一节课可能管用, 但是一个学期有几百节课, 如果每节课都用一种形式的开场白, 学生就会感到厌倦。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要多研究、多探索, 采用不同的开场白, 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13.发表:浅谈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 篇十三
精心的导课设计可以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整体教学的“序幕”,起着集中注意力、带入情境和铺垫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应该扮演好“导演”这一角色,充分设计每一节课的导入,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加强学习英语的信心,提高教学效果,也使你的英语教学事半功倍。
一、新课标下导入艺术遵循的原则
(一)精心设计,导入的目标要明确的原则
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导。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研究设计导入的目标,不能游离教学内容之外让导入达不到教学大纲对学生英语知识的要求,备课时,要考虑到尽量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不同情况,明确所授新课教学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好导入的内容和形式,包括设想好导入时临时会出现的各种的状况,使内容和形式两者能够达到和谐和统一,顺利实现本堂课的教学目的,达到它的教学要求!
(二)导入形式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及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产生冷漠的态度,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带来疲劳”。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强化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如果使用单一的导入方式,不久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逐渐对老师的提问缺乏注意,失去兴趣!这样就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多种导入方法和手段,注重艺术的导入,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为整堂课作开路先锋。
(三)导入新颖,注重创新原则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种导入形式,如果总是“老调重弹”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如变换一个角度使之新颖奇特,那么学生应会兴趣盎然。知识到处都是,创新到处都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行创新性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所以教师在导入的角度和方法上都要不断推陈出新。www.17net.net英语论文发表
二、新课标下课堂导入艺术设计的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在导入这个环节中做好“点,拨,提”的工作,铺路搭桥,领导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是探讨导入艺术的重要性所在。我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多种导入方法进行的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较受学生欢迎的导入方法。
(一)承前启后的复习导入法
古语说:“温故而知新。”“温故”是手段,“知新”是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觉有赖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人们在感知事物时与该事物有关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迅速,越全面。英语教学法把讲授新课之前的复习检查称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温习已学的句型,进而引出新的英语知识,对旧的英语知识进行拓展。新旧知识衔接过渡的很自然,易于学生接受,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的教学理念。
(二)清晰的直观教具导入法
直观教具是指包含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幻灯片、实物、图片及根据不便携带的物品而画的简笔画等。《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进行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图画、幻灯片、图表及各种食物,教师的动作,表情和声音都能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增强英语环境的氛围。”直观教具导入法适合于学生的各种年龄阶段。因为具体的事物总是比语言的描述更为生动、清晰,而且用时较短。这个方法很适合学生学习单词。如在学习水果的新单词时我就是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和照片的展示进行引入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因为这种导入法的难度系数不高,英语潜能生也能掌握和理解,所以,大部分学生表示接受得较好,课堂效率较高。
(三)贴近生活的情景导入法
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在新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语言项目可通过创设情景直接引入。所谓创设情景法,就是通过声象,直观教具创设情景,或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为学生创设贴进教材内容、贴近实际生活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充满动力,积极参与。情景教学可以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焦虑感和为难情绪,使他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里。当学生发现教材能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他们就会显出更大的兴趣和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由“要我学”自然转换成为了“我要学”,实现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四)寓教于乐,趣味性导入法
趣味导入法是指运用与导入内容相关的游戏、音乐、故事、笑话、小诗、谚语等办法,寓教于乐,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思维活动由抑制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当今的音乐已不再只作为一种文艺活动在音乐大厅里演出,它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许多领域。在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能使学生减少对语言的陌生感,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步入新课,兴趣盎然。初中生刚刚告别儿童时代,心里是一个过渡阶段,对游戏仍然喜爱。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游戏式导入。游戏导入法就是在呈现新知识前组织生动有趣的英语游戏,复习调动已有的知识技能,为新课做铺垫。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把枯燥无味的语言现象变为学生乐于接受,使学生玩中学,学中玩,在玩中获得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英语课堂导入技巧】推荐阅读:
幼儿全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07-30
初中英语导入课堂方法01-16
小学英语课堂导入方法11-19
浅析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02-03
浅谈课堂导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08-02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10-16
化学课堂导入10-29
音乐课堂的导入01-22
小学数学课堂情景导入10-15
数学课堂导入的策略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