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习惯人生教案

2024-09-26

第1课习惯人生教案(共10篇)

1.第1课习惯人生教案 篇一

第1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大约300多万年前,非洲生活着早期人类——南方古猿 现代人划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母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该亚的传说 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厄瑞斯忒的传说

①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人类的出现》、《南方古猿头像和猿人头像》、《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头像》,了解人类的起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结合图文形成历史观念的能力。

②通过课后的温故知新题,思考原始农业的产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③通过课后题“想一想,人类在形成过程中要战胜哪些困难”、“就早期人类生活的一个片段画一幅想象画”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本课的图片,或播放有关录像资料,揭示人类的起源,引导学生科学地认知世界。②介绍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思考人类在形成过程中要战胜哪些困难,使学生感知人类早期生活的艰辛;同时体验到在适应自然与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劳动创造了人与自然,也创造了美。

③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第一目的课中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的起源及其进化,养成唯物观,培养其崇尚科学的精神。②使学生会懂得劳动创造了人,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正是在人类创造性的劳动中前进的,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通过讨论第一目的课中题,培养学生平等、博爱的观念。重点难点

重点:南方古猿 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难点: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及其原因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初一年级所学的有关内容,提问:你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科学家是根据什么知道人类是古猿进化而来的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关于人类的起源有许多说法,包括许多神话传说,但现在一般认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世界上最早的原始人类以及人种的形成等知识。新课教学

一、人类的起源

1.早期人类——南方古猿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镜内最早的古猿——元谋人的一些基本情况,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有关南方古猿生活的时间及所在的大洲等情况,再进一步分析:南方古猿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并使用天然工具,说明南方古猿处在由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将南方古猿与元谋人进行比较,说明我国是世界上古人类较早生活的地区之一,而且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提问: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什么标志着古猿演变成了真正的人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出:①首先是劳动促使了古猿的直立行走和手脚分工,手脚分工解放了上肢,能更好地满足劳动的需要。②制造工具是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创举,动物怒会制造工具。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随着脑力和生产活动能力的不断增强,现代人产生了。

2.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人类随着适应自然的能力增强,逐渐到从未涉足的地域生活。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又相对隔绝,主要的种族逐渐形成。按肤色、发型、眼型、鼻型等外貌特征,人类学者将现代人类划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思考课中题:“西方国家某些人认为白种人起源于智人,而有色人种起源于古猿和猿人;白色人种是天然的优等民族,而有色人种是天然的劣等民族。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在学生会讨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有关地理知识思考人种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学生看书了解了三大主要人种的分布情况后,提问:美洲的黑人是怎么来的?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种的形成,除了自然原因外,还有历史原因,并指出世界上的人种,随着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因人种间通婚,还形成了混血人种。

二、母系氏族社会

1.母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并归纳母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原因:在当时险恶的自然条件下,个人无法单独生存,只能维持群体的生活。特点:是以母系的血缘为纽带的稳固的集团;妇女在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的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加深学生的印象。思考课后温故知新习题,认识原始农业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巨大作用。2.该亚的故事

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小字,了解该亚的故事,使学生初步认识神话传说与历史的关系。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了解更多的神话。

三、父系氏族社会

1.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教师要求学生看课本,整理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原因:随着生产的发展,男子逐渐取代了妇女在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特点:以父系的血缘为纽带;男子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财富增多,出现私有财产。2.厄瑞斯忒的传说

要求学生看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教师总结指出,今天的人们一方面是根据考古发现,另一方面是依靠神化传说对原始社会进行研究探索的。小结巩固

归纳本课的基础知识,从人类的形成、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等认识到劳动、生产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从人种的形成、原始农业对人类发展的作用等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课后探究

上网查找有关人类起源的知识。

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古埃及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金字塔 古巴比伦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城邦出现和奴隶制小国的建立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①指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②指导学生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③组织学生探讨“古代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自主阅读、问题探究,使学生了解亚非文明古国的有关历史。②通过看文字、图片、录像资料,使学生感知亚非古国灿烂神奇的文明。

③通过组织研究性学习小组探讨“金字塔的建造之谜”,指导他们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增强学生的团对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讨“金字塔的建造之谜”,使学生认识到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埃及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②通过讨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使学生认识到法典保护奴隶主利益的实质,也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③通过学习“印度的种姓制度”,使学生认识到它是为巩固奴隶主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统治服务的,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重点难点

重点: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印度的种姓制度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软件。教学建议

本课有很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借此并运用多媒体软件,通过视觉、听觉的刺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一问一答,一问多答,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行互动式的教学。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这些文明古国现在还存在吗?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这些内容。新课教学

提问:同学们知道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是指哪些国家吗?学生回答并在地图上指出各国的位置,指出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

要求学生看书,注意思考以下问题:这些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为什么古代文明多产生于大河流域?各个文明是怎样产生、发展的?

一、古代埃及

1.尼罗河流域文明的产生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那里到处是五谷不生的荒野、沙地,终年雨量稀少。然而,发源于苏丹的湖泊、汇集着沿途雨水奔涌而来的尼罗河改变了这一切。由于尼罗河定期泛滥,河水灌溉了两岸的土地,还给地面铺上了一层肥沃的淤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埃及人逐渐在这里定居下来,他们依靠集体的力量用粗糙的工具在肥沃的土地上辛勤地耕耘。后来这里成为古代著名的粮仓,古代埃及也成为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

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陆续出现了40多个奴隶制小国,产生了尼罗河流域的文明。2.埃及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形成 公元前3100年形成,首都孟斐斯 3.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

提问:①为什么叫“金字塔”?②为什么古埃及的国王热衷于即位后大肆修建自己的陵墓?并要将陵墓修建成金字塔的形式?③你知道哪些有关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知识?④金字塔的修建有何历史影响?

指出:修建金字塔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加剧了古埃及国内的阶级矛盾,削弱了国力。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所灭。

二、古巴比伦王国

1.两河流域奴隶制国家的出现

约公元前3000年,西亚两河流域南部出现了许多城市国家,它们之间为争夺奴隶、土地不断战争。两河流域南部时而统一,时而分裂。2.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公元前18世纪,首都巴比伦 2.《汉谟拉比法典》 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特点:是历史上以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由于阶级矛盾尖锐,古巴比伦王国长期处于混乱和分裂状态,国家并不巩固,约公元前16世纪早期被外族所灭。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印度河流域奴隶制城邦的出现

公元前23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一些城邦 2.种姓制度

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提问: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有什么区别?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有什么影响? 指出: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为了保护印度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的。它是为巩固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是古代印度奴隶社会的主要特点,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四、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和中国 小结巩固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到五六千年前,亚洲、非洲先后出现了一系列文明古国,主要有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了解了它们进入奴隶社会的时间和建立统一王国的时间。这些文明礼貌古国在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3课 欧洲文明的起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欧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腊

古代希腊的地理环境 爱琴文明的兴起 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 伯里克利当政时的雅典民主政治 罗马奴隶制共和国的出现 布匿战争与罗马的扩张 罗马共和国的衰落 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①通过识读《爱琴文明》、《古代希腊》、《公元前2世纪末的罗马》等图,增强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②通过讨论“你怎样看待雅典的民主政治”、“布匿战争对罗马共和国的兴衰有何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③通过解答课后的畅想天地题“古代希腊文明与古代埃及文明有何不同”,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图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①在“爱琴文明”一目的教学中,采取自学辅导法。首先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本,识读地图,播放有关录像资料,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②在“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和“罗马共和国的兴衰”两目的学习中,注重探究式学习。首先鼓励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课堂讲述雅典伯里克利当政时的故事、布匿战争的故事,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从而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探讨扩张战争对罗马共和国兴衰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爱琴文明”一目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文明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使学生领略古希腊爱琴文明的深厚底蕴,从而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②在“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的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伯里克利执政时雅典的奴隶民主政治达到了古代世界的高峰,但伯里克利毕竟是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家,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本质仍然是奴隶主的民主,是对奴隶的专政。

③通过“罗马共和国的兴衰”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明白罗马先有共和国后有帝国这一史实,从而感悟到历史的发展;另一方面认识到在奴隶社会,奴隶起义是打击奴隶主统治、推动奴隶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重点难点

重点:伯里克利执政时雅典的奴隶民主政治 难点:布匿战争和罗马共和国兴衰的关系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提问:古代亚非文明是在哪些地区发生的?分别产生了哪些文明古国?继亚非古代文明的兴起,欧洲也出现了古代文明,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与古代亚非文明不同的是,它的发现问题不是在大河流域,而是以海洋为中心。新课教学

一、爱琴文明

1.欧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腊

欧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腊。古代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岸,位于欧亚非三洲交通的要冲。2.爱琴文明

提问:①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是怎样的?它以什么海洋为中心?②爱琴文明的起止时期、先后的中心分别是什么?③爱琴文明为什么先以克里特岛为中心?④说一说爱琴文明创造了哪些灿烂的文化?

指出: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爱琴文明,是希腊的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公元前12世纪衰落,历时约800年。古希腊爱琴文明所创造的灿烂文化,是古代希腊人辛勤创作的结晶,更是希腊奴隶们辛劳的见证。

二、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 1.雅典的繁荣

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成为希腊最著名的城邦。工商业发达,是地中海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

学生思考:①雅典是什么阶级专政的城邦?②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改革的内容是什么?改革后的雅典社会是否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呢?③雅典为什么在希腊各城邦中居于领导地位?

指出:梭伦改革只是雅典民主政治众多发展里程碑中的一个,而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当属伯里克利当政时。伯里克利当政时,雅典处于全盛时期。2.伯里克利当政时的民主政治

学生讨论:你怎样看待雅典的民主政治?

归纳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伯里克利进一步改革政治制度,扩大奴隶主的民主。但是伯里克利毕竟是奴隶阶级的政治家,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本质仍然是奴隶主的民主,是对奴隶的专政。

当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城邦时,在意大利半岛也出现了一个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

三、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1.罗马奴隶制共和国的建立

公元前6世纪末,意大利半岛中部出现了罗马奴隶制共和国。

思考:①罗马共和国的统治机构如何设置?它属于什么政体形式?②罗马何时称霸地中海?它是怎样成为地中海的霸主的? 2.“布匿战争” 公元前3世纪中期,罗马与地中海强国迦太基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进行了三次战争。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思考:布匿战争对罗马共和国有何影响?

布匿战争给罗马的发展带来了双重后果:一方面它导致罗马奴隶制经济的高度繁荣,使罗马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综合国力达到极盛;另一方面它也导致了小农破产、公民兵役制的瓦解、社会道德风尚败坏沦落,从而为罗马共和国的衰亡埋下了隐患。3.罗马共和国的衰落 4.罗马帝国的建立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独揽各项大权,罗马从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代。指出:无论是罗马共和国还是罗马帝国都是奴隶主专政的国家,都是奴隶主阶级掌握政权,对奴隶进行残酷剥削压迫的社会。小结巩固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爱琴文明是希腊的早期文明。雅典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罗马共和国经过布匿战争成为地中海的霸主,从而也使国内的危机爆发,共和国衰落,进入帝国时代。

2.第1课《胡同文化》教案 篇二

汪曾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理通作者的行文脉络。

2、体味作者对胡同文化的复杂感情。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

2、通过品读,体味本文京味语言的特色,提高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

2、读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怀旧与超脱。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

教学难点:品味胡同的文化韵味,体味作者对胡同文化的复杂感情。教学方法:

1、跳读法。本文篇幅比较长,但是语言比较浅白,适合用以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同时找关键词、句,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2、分组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别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不仅训练了学生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之间互助学习的氛围。

3、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中精神集中,提高学习效果。

4、朗读法。语言要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让学生读出其中的一些句子,并说说它的妙处。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时间:2课时 预习:

1、2、通读全文,利用词典排除字词障碍。

再读课文,理通作者的行文脉络,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胡同文化,其内涵是什么?(3)、作者对胡同文化有着怎样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京味儿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和“六尺巷”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

本文是汪曾祺为摄影集《胡同之没》写的序。过去,北京每两排院落之间必会留出通道,这就是胡同。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织成荟萃的北京城。胡同深处是无数温暖的家,这就是北京人对胡同有特殊感情的原因。三. 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分段及段落大意(课件)

第一部分(1一5)

介绍北京的胡同。

第二部分(6一12)

胡同文化的特征。

第三部分(13一15)

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没落的感受和思考。

四.研读第一部分,了解北京胡同的特点

第一部分介绍北京的胡同。那么作者是怎样来介绍胡同的,胡同有哪些特点?同学们前后位组成一组,用跳读法来快速阅读第1到第4自然段,共同讨论,找出文中描写胡同特点的词句,然后每组派一位同学来回答。

(全班同学分组讨论。)

(答: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胡同的取名奇,有各种来源。胡同数不清。胡同总是安安静静的。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的。)

总结:胡同方正、取名奇且来源多、胡同数量多、安静、与四合院是一体的。

(补充:“胡同有宽有窄。胡同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补充:“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总结: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最后总结:(出示课件)

胡同的特点:(1)、布局:方正

(2)、取名:奇

(3)、数量:多

(4)、环境:静

五.研读第二部分,理解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

大家已经知道这部分阐述的是胡同文化。请大家大胆猜测一下,如果你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你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处世原则和价值观念?

(生答:封闭、安逸、悠闲······)

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到底胡同文化是什么呢?让我们结合课文来看一看。

第六自然段讲“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那这一段讲的是胡同里的人的什么观念?

(生答:居住观念。)

第七自然段讲“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从这些可看出,本段讲的是······

(生答:交往观念。)

第八自然段讲“北京人易满足,对生活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大腌萝卜”、“米虾皮熬白菜”等就知足了。那么本段讲的是胡同文化的什么文化?

(生答:饮食文化。)

第九自然段讲“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北京“闹学生”、“过学生”,却“与他们无关”。那这些讲的又是什么呢?

(生答:胡同里的人的处世态度。)

第十到十二自然段阐释的是胡同文化的精义“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作者是通过哪两件事来写胡同文化的“忍”的呢?

(生答: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件小事,打嘴巴事件。)

那么从以上的这些总结,可知道胡同文化包括以下内容:(出示课件)

胡同文化:(1)、安土重迁,不愿搬家——居住观念

(2)、独门独院,过往不多——交往观念

(3)、易于满足,要求不高——饮食文化

(4)、爱瞧热闹,不管闲事——处世态度

(5)、精义——“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课文第六段说:“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那胡同文化五方面的内容是如何体现其“封闭”的?

(1)安土重迁,不愿搬家;

北京人的窝既不是“金窝”,也不是“银窝”,房屋大都很旧,甚至还经常坍塌。然而他们却不忍割舍。那是因为他们世代住在那里,住惯了,恋旧,图安逸,所以才不愿搬,不愿意离开他们那一亩三分地,最终亦会是固步自封。如此思想,是保守的、落后的,是封闭的。(2)独门独院,过往不多;

独门独院是很安静,但也不利于交通,不利于交往。“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从这两句可看到,他们的‘处街坊’,只是一种表层的来往,是一种礼节上的应酬。他们的内心其实是封闭的。(3)易于满足,要求不高;

北京人对饮食要求不高,追求一种自在。“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哪儿也比不上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悠闲中的那份得意劲,以及“大白菜文化”这种唯我独尊优越感,另外保守深处天子脚下什么美味没吃过的狂妄。这也是一种封闭的态度。(4)爱瞧热闹,不管闲事;

“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常有学生运动”,但“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这是他们不接受新鲜事物的表现,因而他们是封闭的。(5)精义——“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 忍”作为北京人的生存法则,使其能够安然度过各种风浪,笑看风云变幻而安然高卧。然而又造成其逆来顺受的状态。“文化大革命”,天下大乱,胡同里的人还是照样干嘛干嘛,“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这亦是一种封闭的状态。

六,研读第三部分,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描写包含的感情

全班朗读最后三段,品味其中的语言,并联系前文,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描写包含了什么感情?

(全班朗读最后三段。)

(一)、对胡同文化:(出示课件)

(1)、推崇与喜爱: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安分守己

(2)、反思与讽刺:胡同文化的封闭

对学生运动的态度

“忍”的消极意义

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描写,饱含了他对北京胡同、对胡同中的市民生活的了解、同情、理解。作者一生对传统文化怀有深情,他虽然钟情自己家乡的地域文化,但他大半辈子都在北京度过,宽宽窄窄,大大小小如同网络般的胡同,深深地打动作者的心。市民们的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安分守己也深深印刻在作者心上。作者对此虽曾有所推崇,但对这种封闭性的小市民文化,还是怀着一份清醒,作者对正在消失的胡同和胡同文化,既给予了理解,又表达了无奈,他知道这是下层平民的文化,旧时代的文化,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文化,毫无生气的文化;无力抗争的文化,正在日趋消失、衰败没落的文化,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有同情,有理解,有伤感,有批评。

(二)、对胡同文化的没落:(出示课件)

(1)、伤感与无奈:“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2)、理解与超脱:“再见吧,胡同。”

七、品味下列语句的丰富内涵。

(1)虾皮熬白菜,嘿!

一个“嘿”字,充分表现了北京市民吃虾皮熬白菜之后的那种极其满足的表情,证明了作者“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的看法。(2)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对别人的无可奈何,只能自我安慰,充分表现了北京人的那种忍耐性格。最后“北京人,真有你的”是作者对北京人这一性格进行评论的话,有着局外人的佩服和调侃。

(3)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尽情渲染胡同衰败、没落后的凄惨景象,引起人们的伤感、怀旧之情。四个四字短语,一气呵出,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感伤,其语言显示出雅致的一面。

八、课堂小结

现如今,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是没落了,失去根源的胡同文化也将没落。不过文化的没落不等于物质的消失,在迈向现代文明的旅程中,既要创新又要继承。胡同文化的内涵,哪些该继承,哪些该扬弃,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3.第1课《小伙伴》教案 篇三

多彩的学习生活 第1课

小伙伴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物头部的基本比例、基本形,头部透视规律,指导人物脸部五官比例是以“三庭五眼”的规律分布,懂得由于人物头部的基本形以及五官比例的细微不同产生人物相貌的差异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周围同学的脸形、表情,欣赏画家作品的表现方法,初步学习通过观察并以先造型、敏感造型的不同表现方法,表现人物相貌特征和表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观察、分析不同同学的脸型、表情和性格,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铅笔橡皮速写本

二、课堂学习:

(一)引导阶段

1、请观察你手中的教科书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

2、在数学课上学的比例和比值,在我们身上也大有用处

(二)发展阶段

1、简要介绍美术作品中的黄金比例(1:1.6)应用,以中国画和油画为例

2、观察同桌的脸型特征

3、讲解三庭五眼,并分析五官在三庭五眼比例的理论知识以及人物头像的初步画法。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析,提出意见并寄予鼓励。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三、课后拓展

1、随时扑捉生活中的人物头像进行线条速写表现

4.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教学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

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4.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胜:超过)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

(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5.第1课 画图工具真齐全-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启动与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

(2)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并初步认识工具箱中各种工具。(3)掌握“铅笔”“刷子”工具的使用方法。(4)掌握保存文件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画图作品和学习“铅笔”“刷子”等工具的过程中,感受“画图”程序的强大功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画图作品的欣赏和对“画图”程序的操作,进一步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4.行为与创新。

学习保存作品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件保存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铅笔”“刷子”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保存作品的方法。

教学难点:“铅笔”“刷子”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

提出问题或设计项目,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以“导”为主。

教学手段:利用教学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可以对比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教学过程】 1.激励引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喜欢)平时同学们都在什么地方画画?(纸上)同学想不

想知道在计算机中画出来的画是什么样子的呢?(想)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优秀的绘画作品。(作品是多样性的,并且是有层次性的)

刚才这些作品都是同学们用Windows XP中自带的“画图”程序画出来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图”程序。

引入课题:

第1课 图画工具真齐全 2.新授

(1)启动“画图”程序。

同学们,还记得以以前学习过的“记事本”程序吗?谁记得是如何打开“记事本”程序 的?(学习演示)。

“画图”程序和“记事本”程序是邻居,也在“附件”里,同学们在自己的电脑上试一试,看看谁能第一个启动“画图”程序。(学生操作)

请一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并演示给其他同学看。(2)认识“画图”窗口。

老师发现“画图”程序的窗口和前面学过的“我的电脑”窗口似乎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你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学生找“标题栏”、“菜单栏”等)

“画图”程序还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组成部分,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多媒体展示)

工具箱:好比我们的文具盒,里面有铅笔、橡皮等画画的工具。

颜料盒:好比我们自己的颜料,可以在里面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颜色。

画图区:就好比我们的绘画纸。我们可在上面画出非常精美的图画。

工具箱中的工具真多啊,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呢?(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可以把鼠标移动到工具中的工具上,查看工具的名称)(3)调整画布的大小。

平时我们在纸上画图的时候,画纸有大有小,那么我们在“画图”程序里怎么改变画纸的大小呢?请同学们完成书本上的“实践园”,把我们的画布设置成800*600的大小。(学生操作)。

其实在“画图”程序中,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属性”命令来改变画布的大小,还有一种方法可以改变画布的大小,请同学们仔细找一找,仔细观察画布边缘有什么,(边讲边演示,提示学生找到画布边缘的“小方块”)你们试着拖动小方块看看画布有什么变化。(学生拖动“小方块”改变画布的大小)谁能说一说这两种方法的区别?(生回答,师总结)(4)写数字。

画布的大小确定后,我们就可以在上面进行绘画了。谁告诉老师哪一个是“铅笔”工具,又怎么样利用“铅笔”工具进行绘画呢?我们要使用这种工具,首先要选中这种工具,只要在这中工具上单击一下,就可以选中这种工具,例如我们在“铅笔”工具中单击一下,“铅笔”工具图标就凹下去了,表示我们已经选中了“铅笔”工具,当选中某种工具后,鼠标的指针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我们选中“铅笔”工具后,把鼠标移动到画图区,指针就会变成铅笔的形状,这时我们就可以按下左键不放,在画图区拖动,绘制图形了。例如我们可以按下鼠标的左键,在画图区“写”出我们需要的数字。(师演示操作)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试一试。(学生练习)如果发现自己“写”出的数字不满意怎么办呢?我们可以使用“橡皮”工具来进行擦除,哪个同学愿意来演示给大家看一看的。(生演示)除了使用“橡皮”工具进行擦除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来清除自己不满意的图形呢?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个命令来清除自己不满意的图形,它就是“编辑”菜单中的“撤销”命令,大家请看(师演示操作),怎么样,是不是很神奇,大家想不想自己试一试?(生练习)“撤销“命令就好比是“后悔药”一样,那么这个“后悔药”是万能的吗?它可以一直无限次地“撤销”吗?请大家试一试(生尝试),最终教师帮学生总结出,只能撤销三次,从而进一步总结与“橡皮”工具的区别。(5)保存作品。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用铅笔工具进行绘制图形,绘制好的图形,我们应该如何保存呢?我们只要通过“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就可以了。(师演示利用“保存”命令保存图形)请同学们自己尝试保存自己的图形。(6)继续练习。

其实在画图中,我们不但可以利用“铅笔”工具进行“写”字,也可以使用“刷子”工具来“写”字呢,请大家看看选中“刷子”工具后与“铅笔”工具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找到“刷子”工具有多种状态选择器)这么多的状态,我们到底应该选择哪一种呢?其实我们只要分别试一试就知道了,如果不满意,我们还可以使用“撤销”命令立即清除。(生尝试状态选择器中的各种状态)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状态继续“写”出数字六到十。(生练习)写好数字后,我们一定要及时地保存。谁来说说看,这一次保存和刚才一样吗?(生回答,引导 学生比较续存和第一次保存的区别)。(7)退出“画图”程序。

画好图形后,我们要及时的关闭,谁知道如何才能关闭“画图”程序?“画图”程序的关闭和关闭其他程序一样,单击“关闭”按钮就可以了。(学生尝试练习)下面教师也把“画图”程序关闭了,怎么会出现这个对话框呢(师演示还没有保存而直接退出的情况),对,如果我们的文件还没有保存,我们必须先保存作品,然后再退出“画图”程序。3.课堂总结

6.第1课习惯人生教案 篇六

第五课

一、双基夯实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公瑾(jǐn)

樯橹(lǔ)

羽扇纶(lún)巾 ...B.酹(lèi)江月

雄姿(zī)早生华(huā)发 ..C.狼狈(bèi)已而(ér)何妨吟啸(xiào)...D.芒(mánɡ)鞋

料峭(qiào)一蓑(shuāi)烟雨 ...【答案】 C(A.纶:ɡuān;B.华:huá;D.蓑:suō)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风流

念奴姣

故垒西边 B.遥想

浪涛尽

小乔初嫁 C.萧瑟

人道是

乱石川空 D.周郎

任平生

山头斜照

【答案】 D(A.姣—娇;B.涛—淘;C.川—穿)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澄明空灵的气息在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上空萦回,沁人心脾,涤荡肺腑;美轮美...奂的青松在山间起伏,荡起纯美的山风绿云。.B.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姹紫嫣红的光芒,....就好像是彩虹织成似的。

C.在谍战戏、宫斗戏轮番轰炸的态势下,电视剧《长白山下我的家》却画面明丽天然,情感朴实动人,在当前浮躁的环境中可谓空谷足音。....D.高铁票价打折只是铁道部门的一个小举措,但通过这个小举措我们可以管窥蠡测,....看到了铁路部门能真正从实际出发,不断满足旅客的需求。

【答案】 C(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A项,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不合语境。B项,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不合情境。D项,管窥蠡测: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不合语境。)4.下列句子中的“国”字,与例句中的“国”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故国神游 .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B.为国以礼,其言不让。C.妇人暂而免诸国。

D.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答案】 A(例句和A都当“地方”讲。B.国家;C.国都;D.国家)5.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几句,写得气势磅礴。作者从眼前滚滚东去的长江写起,联想到历史就如一条流淌千古的长河,有多少风流人物,都被历史长河的波涛所淘尽。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历来为人所称道。“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巨大的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汹涌的波涛的情状。寥寥13字,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中,“江山如画”是对前面写景的总结,“一时多少豪杰”既是对前面“千古风流人物”的照应,也为下阕写周瑜张本。

D.词的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回想,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但在词的最后,诗人得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不如及时行乐,因而觉得前面的感想是多余的,是自寻烦恼。

【答案】 D(诗人最后的感慨,实质上是一种无可奈何,因而D项理解欠妥)6.下面对《定**》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B.这首词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朗乐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

C.这首词上片写雨中,下片写雨后,描绘了一幅极传神的“东坡行吟图”。D.这首词运用象征手法,含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答案】 D(“象征手法”不对)7.对《定**》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的精神。

B.“莫听”“何妨”两句是作者的人生写照,也是全词的主题,以下词情都是由此而发。

C.“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可以看出作者对官场厌倦而立志归隐的倾向。

D.这首词即景生情,因自然之景而谈人生哲理,在简朴之中见深意,寻常之处见波澜。【答案】 A(词中开头表现了乐观开朗、无所畏惧的精神,但结尾明显透露了归隐的想法,所以A项不妥。)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指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笑得直不起身子)。8.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位幕士给柳词和苏词选择了不同的歌者和不同的伴奏乐器,意味着他们的词有不同的艺术风格,适合于不同的审美要求和审美品味。柳词婉约,适于表达缠绵深婉之情,非女孩持红牙板不能;苏词豪放,适于表达豪放激越之情。两者交换就不协调。

B.幕士用“杨柳岸晓风残月”“大江东去”分别代表柳词和苏词,很是恰当。因为,这两句都是各自所在的词里最能反映作者艺术风格的句子。“杨柳”句反映了作者的离情别绪,“大江”句表现了长江的雄浑气势,衬托了英雄人物。

C.这两句都是经典的意象。“杨柳”句中,杨柳关乎送别,残月令人想起人间的不圆,清晨的风给人以清寒之感,使词人更加回味与情人在一起的温馨。三者在一起,构成了最能触动人的离愁的凄清画面;“大江”句则以其亘古流淌的历史感和雄浑磅礴的气势,象征着英雄壮美的人生和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

D.幕士的话中含有两种风格中推崇豪放派的倾向,所以,苏轼才为之绝倒。豪放派词人在生活中也确实是具有英雄气质的人。

【答案】 D(恰恰相反,幕士的话中倒是多少带有对苏轼的揶揄,因为词是从脂粉中成长起来的,柳永那样的婉约词在当时倒是正宗,而苏轼的词在当时的声誉并不如后来,当时的李清照就对苏轼的词撇过嘴,以为不值得牛皮烘烘的。)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9~11题。

定**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9.这是一首叙事词,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安排叙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风雨之处——向前展望——回首过去——评价。

10.作者在风雨中的行为是什么?心态是什么?哪一句从自然的风雨联想引申到了人生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行动:吟啸且徐行。心态:谁怕?引申:一蓑烟雨任平生。11.“山头斜照却相迎”在诗中有什么深刻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说明无论什么样的风雨,总会过去,前面的路总有阳光迎接着我们。表明了苏东坡对逆境的乐观态度。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12~13题。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2.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或写山色湖光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以景的美丽衬托人的美丽。)13.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中将弹筝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

B.“一朵芙蕖”两句,既实写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一语双关的艺术效果。

C.词的下阕重点写音乐之“哀”“苦”的意思是“甚”“极”;“遣谁听”,是说乐曲哀伤,谁能忍心去听。

D.在这首词中,作者富有情趣地紧扣“闻弹筝”这一词题,正反结合,描写弹筝者的美丽与音乐的动人。

【答案】 D(“正反结合”说法错误,这首词中没有“反面”描写,可以改为“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14~15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容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 《古今词语》云:“东坡贬在黄州,月下独酌,回想被小人陷害,乃作《西江月》一词。”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上阕起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发端便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B.“新凉”二字照应中秋,句中数量词兼疑问词“几度”的运用,低回唱叹,更显示出人生的倏忽之感。

C.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易替,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壮志难酬。

D.“酒贱常愁客少”,委婉地点出作者遭贬斥后势利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流露出对世态炎凉的感愤。

【答案】 A(A项对这首词的手法分析错误,发端便以悲剧气氛笼罩全词。)15.这首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却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明月”用以象征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象征小人,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之情。

四、高考热点

16.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据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美国一名男子因下雨天打伞遭遇的麻烦而突发灵感,发明出一种新型雨伞,可以帮助双手完全“解放”出来,同时防止伞因风大而被吹翻。发明者将它称之为世界上第一款不用手撑的雨伞。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这种雨伞名为“Nubrella”,发明者艾伦·考夫曼现年45岁,曾经是一名职业网球手。这种雨伞打开成半球形,里面装有背带,使用时将背带套在肩膀上即可固定。只需轻按一个按键,雨伞就会自动打开。这种新型伞用尼龙和铝合金制成,其前端伞面采用热塑性聚氨酯为材料,重约1.2公斤,售价30英镑(约合59美元)。除挡雨外,这种防风的新型雨伞同时具有保暖功能。

考夫曼说,虽然戴上这种新型雨伞会让人们的形象看上去“不佳”,但“当你在一个糟糕的天气外出,不会有许多人注意你的形象”。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世界首款“免提伞”面世

17.下面是某电信公司招聘启事正文的一部分,请找出五处表达上的错误并加以改正。2014年4月,由于我电信公司业务需要,拟引进重点高校计划内应届硕士毕业生,招聘两名通信专业和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生,校内学生团体担任职务和中共党员的优秀毕业生优先录用。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各位莘莘学子,我公司盼望着你们的加盟,期待着与你们共创中国电信美好的明天,你们的到来将会使我们公司蓬荜生辉。

(1)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2)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3)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4)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5)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答案】(1)“由于我电信公司业务需要”改为“我电信公司由于业务需要”(2)“两名通信专业和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生”改为“通信专业和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生各一名”(通信专业和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生共两名,或通信专业和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生各两名)(3)“校内学生团体担任职务和中共党员”改为“在校内学生团体担任职务或中共党员”

(4)“各位莘莘学子”改为“各位学子”(5)“蓬荜生辉”改为“增添新生力量”

18.请认真阅读这幅漫画,撰写一副对联,表达你的看法。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生前薄养真乃不孝 死后厚祭实在荒唐 ②与其身后表孝道 莫若生前多关心

五、读写创新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注意到没有,生活中,很多的时候,某人有意或无意的一个小举动,可能会引发事物的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可能某人事先根本没有预料到。

你有这样的直接或间接的经历和体验吗?请以“小举动与大变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佳作赏读】

幸福的咳嗽 我这个人,别的方面没挑,就是身体不大好,老咳嗽。这不,因为这咳嗽,我意外地经历了大悲和大喜„„(点题,同时又设下悬念:小小的咳嗽怎么会让人经历大悲和大喜呢?)我们单位,近来要盖一座家属楼。这可是全单位上下值得高兴的事,大伙议论纷纷:什么时候完工呀,盖多少平的呀„„可是大伙最关心的事,还是工程承包给谁。不是没有反面的例子,前些日子,就接连听说好几座居民楼工程质量差,有的刚住进去没几天,楼板就出现了大的裂缝,闹得人心惶惶的。(宕开笔锋,不谈咳嗽,更能诱使读者极力要知道究竟:盖家属楼和咳嗽有什么关系呢?)工程会承包给谁呢?(铺设层进式悬念。)终于,单位召开全体员工大会,正是关于家属楼的事。

局长开始讲话了,平时说话非常流畅的局长,怎么有点磕磕绊绊:“这个„„我们的家属楼,我看还是交给实力雄厚的东方„„”

千不该万不该,正在这个节骨眼上,我那可恶的毛病又犯了,喉咙里好象有无数只小虫在爬,怎么努力也抑制不住:“咳„„”(这就是巧合,本来没有什么“意图”,纯属生理反应,却正赶上局长讲话的关键处,极容易让人误解。)在这静静的会场上,我这一声咳嗽无异一声炸雷,震得全场回响。我这个后怕呀!这不是明显跟领导作对吗?如今正嚷呼着下岗,哎呀,看来,我的饭碗恐怕难保了„„(至此,才点出“咳嗽”,“我”的害怕正好迎合开头的“大悲”。)说也奇怪,局长突然转了话头:“这个,这个工程问题,我看还是公开招标的好!”下面是全场雷鸣般的掌声,可我,怎么散的会,怎么回的家,都晕晕忽忽地记不清了。(“大悲”的刻画。)夜里,我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我本无意呀!但是,马上有另一个声音告诉我:你那一声咳嗽,不是反对领导吗?完了,彻底完了„„(“大悲”的叠加。)第二天上班,我精神恍惚。三天了,领导没有找我,我更没有勇气去找领导“坦白从宽”。(“大悲”的继续叠加。)第四天,又召开了全体员工大会,这回,局长正颜厉色宣布工程招标成功,由本市口碑极佳的某公司承包。可我还是精神恍惚„„

散了会,我被叫进了局长办公室。得了,下岗吧,我这会算是肠子都悔青了。哪想局长竟然说:“小张啊,多亏了你呀,有你那一声咳嗽提醒,我才没有把工程交给我小舅子的东方建筑公司。东方公司刚刚峻工的商业局住宅楼就倒塌了,死了好几个人,连局长都进去了„„”

我还是有点没有回过神来。

“小张啊,这些年你没少做贡献,大家也有目共睹嘛,这样吧,经过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由你任办公室主任,即日上任„„”

7.对外汉语教案第二册第1课 篇七

第 一 课 我出生在泰国

《体验汉语》(第 2 册)

课 型:初级汉语综合课

教 材:《体验汉语》第 2册(初中版)教 师:廖瑞仙

教学对象:泰国初中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四课时 课 题: 我出生在泰国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学会表达国籍和出生地。2. 让学生学会性别的有关表达。教学重点与难点:1怎么说国籍; 学会问国籍和出生地; 3 学会她、他等性别的表达方式。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步骤: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PPT,让学生看国旗,用泰语说出相应的国家名称。

二、课文学习(40 分钟)

zhōngguótàiguó

rìběn

hánguó

měiguó

yīngguó

fǎguó 生词:中国,泰国,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法国,àodàlìyàjiānádà加拿大,澳大利亚。

1、展示PPT上的生词,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先听,再跟读两遍,最后让学生自己朗读。

2、展示PPT上的不同国家的图片,让学生猜猜它们分别是哪些今天刚学过的国家。

3、做游戏复习生词。

老师把准备好的不同国家的图片和相应的生词发给不同的学生,然后老师说出国家的名字,持有相应国家图片的学生和持有该生词的学生要来到前面举起他们的卡片给大家看,并要正确的读出该生词。

4、让学生打开书到16页,然后听录音,按要求完成练习1。

三、总结,布置作业(5 分钟)

总结: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复习所学国籍名字。

老师把不同国家的国旗图片贴在黑板的左边,随意把生词的卡片贴在右边。让不同的学生来前面调整生词卡片的位置,使之与左边的国旗图片对应。每个学生做一次。

作业:学生选择喜欢的5个国家,写出他们的名字,并画出它们的国旗。

第二课时

一、复习(5分钟)

1、让学生拿出作业中所画的国旗,让同桌说出他所喜欢的国家 的名字。

二、导入新课(5分钟)

老师让学生看不同的明星PPT图片,让学生用汉语说出他们的国家名字。

三、课文学习(35分钟)

1、老师用在黑板上贴出准备好的句子:

她是哪国人? 她是_____。

让学生看PPT上的各国名人图片,然后老师问学生:她是哪国人? 让学生用汉语回答: 她是_____。

2、老师把生词卡片贴在黑板上。

nǎguó 生词4个:哪国

chūshēng

běijīng

màngǔ

bālí 出生、北京、曼谷、巴黎

3、老师先读一遍生词,让学生认真听,然后学生跟着老师读两遍。最后让学生齐读生词两遍。

4、老师问学生: 你出生在哪儿? 让学生用中文回答: 我出生在_____。

5、让学生打开书到16页,然后听录音,按要求完成练习2。

6、每4个学生一组,看书的17页练习2的片,小组讨论,说出图片中的名人是哪个国家的

四、总结,布置作业(5 分钟)

每个学生自己找出4个来自不同国家(本课所学的)的名人图片。然后根据每张图片写出句子。例如: 成龙是中国人,他出生在北京。

第三课时

一、复习(5分钟)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作业,让同桌说出图片上的人是哪国人,出生在哪儿。

二、导入新课(5分钟)1.老师请一位女孩和男孩来前面,然后问学生:她/他是女孩还是男孩? 让学生用泰语回答。

2、老师这时引出汉语“男孩、女孩”怎么说。然后带领学生学习和朗读这两个词。

三、课文学习(35 分钟)(一)

1、老师请学生打开书到14页,让学生认真听第一段录音两遍,然后老师根据课文提问,请学生用课文里的句子回答。

2、学生跟读第一段录音一遍,自己再读一遍。

3、让两个学生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二)

4、让学生认真听第二段录音两遍,然后老师根据课文提问,请学生用课文里的句子回答。

5、学生跟读第二段录音一遍,自己再读一遍。

6、让两个学生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三)

7、让学生认真听第三段录音两遍,然后老师根据课文提问,请学生用课文里的句子回答。

8、学生跟读第三段录音一遍,自己再读一遍。

9、让两个学生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四)

10、学生一起朗读跟读全篇课文一遍。(五)学生两人一组,讨论并共同完成17页练习1,然后分角色朗读,完成对话。

四、总结,布置作业(5 分钟)

每个学生回家准备一张全家照,练习说出每个人是哪国人?出生在哪儿?

第四课时

一、复习(5分钟)

让学生拿出准备的照片,向同桌介绍照片中每个人的国籍、出生地。

二、导入新课(5分钟)

1、老师先读一段自己编写的介绍自己的姓名、出生在哪个国家和出生地的话。

三、课文学习(35 分钟)(一)

1、老师请学生看第15页的课文,让学生自己先读一读。

2、老师根据课文问学生问题,请学生回答。

3、请学生先听这一段的录音,学生跟录音读一遍。然后老师请一位学生读课文。

4、老师出示图片,并在图片上标出国籍、出生地等信息,请学生根据课文编一段相似的话,并说出来。(二)

5、请学生打开书18页,让学生听录音,跟录音读,然后请学生一起读。

6、老师问学生,录音时有没有注意到当两个第三声连读时是不是有变化,什么变化呢。请学生回答,然后老师请学生注意当两个第三声连读时,后面一个第三声只读一半。

7、老师在黑板上写拼音,但没有声调,然后老师读,请学生来在听到的拼音上写声调。

8.美术第六册教案1-3课 篇八

美术第六册教案1-3课

课题 水墨游戏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尝试使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2、认识墨的焦、浓、重、淡、清。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艺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掌握工具材料的使用。 2、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1、工具的使用。 2、用笔、用墨的训练。 课时 1 教具准备 毛笔、生宣纸、砚台、画毡、墨、装水的瓶子等。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1、教师检查学生所带材料、工具并进行调配。让全班的学生都有作业做。 2、出示一幅中国画,并结合课本插图《小鸡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展示课件让学生直观认识什么是中国画,并出示课题――“水墨游戏”。 3、教师边实践边介绍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1)毛笔:羊毫(软)、狼毫(硬)、兼毫(中性)。 (2)墨汁:(一得阁、中华)、墨块(收藏、欣赏)。 (3)纸:(生宣纸:吸水性强、画写意画用,熟宣纸:吸水性差、画工笔画用。) (4)砚台:(收藏、欣赏作用更多,实用性较小,取而代之实用性更强的是用盘子。) 4、在认识工具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焦、浓、重、淡、清的画法。主要提醒学生水在墨当中起到的作用。就是掌握用水的量。或用墨的量。 5、请学生与教师一起练习,探索、体验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6、布置作业,画一幅有浓、淡变化的水墨画。 7、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做画,敢于用水、用墨、敢于下笔。 8、征集作业,组织学生谈谈体会,讲教训、经验。最后教师小结、评价并布置下节课所要的学习工具、材料。 9、组织学生清理卫生,教育学生热爱环境卫生。 板书设计 教学回顾 三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正式接触中国画,孩子们显得比较兴奋也很好奇,听讲非常认真,又敢于尝试。为了更好的让大家的能懂得中国画的独特的性质,我选择了较易表现的香菇、小辣椒作为第一次的尝试练习,果然孩子们一会就较好地完成了练习。接下来布置稍难一些的动物,循序渐进的让同学们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上教师做绘画示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课题 重重复复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平面构成的简单形成重复,了解重复图案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素养。 2.学会设计简单的重复图案,训练抽象构成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实物中的重复排列,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重复排列的设计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课件创设情景,诱导发现,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有一家设计公司要开发一种新的项目,想请同学们帮忙搞设计,你们有信心吗?一会儿,就在我们班级进行评比,选出最佳设计作品送给设计公司,你们说好吗? 师: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公司要求我们设计什么?我们先看一幅画就知道了。 1.教师出示课件范图,让学生发现重复排列的特点。 师: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这幅画有什么特点?(点击课件) ①老师点击鼠标,鱼儿向左重复连续排列。 ②点击鼠标,鱼儿向右重复连续排列。 ③点击鼠标,鱼儿向上重复连续排列。 ④点击鼠标,鱼儿向下重复连续排列。 2.引导学生概括出重复的概念。 师:谁能把刚才看到的说一说? 小结:像这样,把一个基本形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反复连续的排列的图案叫重复图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和设计公司要设计的内容。板书课题:重重复复。 三、观察质疑,操作交流,讲授新课。 1.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二方连续纹样,摆出一些重复的基本形式。 师:重复构成的规律,真特别。下面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把老师这儿的泡塑鱼排列一下,这些鱼儿还可以怎么排列着游? 下面的学生,拿出信封里的鱼儿,在方格垫板上摆一摆。把你们所想的`都摆出来。教师随着学生演示完毕,逐步把骨式图贴于黑板上。 引导学生小结:重复排列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2.发挥学生的想象里在一次让学生摆出不同的重复形式。 师:鱼儿除了这几种排列外,还有其他的排列方式吗? 同学再摆一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还有多种重复排 列的方式,待学生操作完毕,各组派代表把鱼的排列图展示给全班同学欣赏。 四、自由想象,小组创作,进行课堂练习。 1.结合课本范图诱导启发,拓展创作的题材与空间。 师:除了动物鱼的图案可以进行重重复复的排列,还有其他的基本形吗?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范图,诱导学生说出还有用植物、静物、几何图形等基本形进行排列。同时让学生举例说说,使学生明确画的内容之多、之广。 2.讲解作画步骤。 ①先请学生说说作画步骤。 ②教师适当给予提示,再归纳。 3.自由想象,绘画图案。 接下来,各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收集的东西摆一摆. 4.教师巡视辅导,学生自由想象,讨论、设计、绘画。 五、展评习作 1.举办小型作品展览,让学生先自我评价,教师、同学辅以点评。 2.联系生活,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那里可以见到重复图案。 课堂小结:图案艺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有图案,图案来源于生活,而且图案能美化生活。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学习好基础图案,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丽。 板书设计 教学回顾 课堂上我发现不少同学穿的是今年比较流行的图案编织绒线衫,于是我把他们请到讲台上,请同学们分析:谁的衣服上的图案是“重重复复”的?是属于哪一种重复类型的?大家很喜欢这个“游戏”,在具体的分析当中很快了解了有关“重重复复”的知识。所以说,课堂上要适当的师生互动起来,把图案色彩带到同学身边。 课题 曲曲直直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说说曲、直线及物品带给自己的感受。 2.能够用绘画、剪贴、综合等方法表现曲线、直线的画面。 3.通过收集不同的直、曲材料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细节与自主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通过反复欣赏、观察使认识直、曲线在画面中的作用。 利用身边的材料的曲、直特性巧妙创作一幅图 课时 1 教具准备 杨景芝《线的认识与表现》VCD,克立作品《奔流》毕加索《牛头》其他图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初步感受: 教师播放杨景芝《线的认识与表现》VCD,克立作品《奔流》毕加索《牛头》其他图片,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学习教材文字部分。 教师与学生用游戏的形式,一起来说说直线和曲线。如:只显像爸爸,曲线像妈妈;直线像高山,曲线像流水;直线像松柏、曲线像杨柳;直线像老鹰、曲线像小鸟……一方面加深对直线与曲线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为下一阶段的作业打下思路。 二、发展阶段: 小组成员检视一下自己带来的材料,区分一下直线与曲线,一起商量一下:用它们做什么,怎样做,然后交流。 欣赏书上学生作品,教师出示范作,讲解制作过程,开拓学生思路。 学生讨论,修正刚才的设计,再次交流。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学生作业可以单独选用直线或者曲线一种线形,也可表现二者对比。学生作业最好以小组为单位,一边作业,一边讨论、交流,有些材料可以共享。 四、展示作业,收拾与整理: 展示作业,重点对学生是否能够巧妙地利用收集到的线材进行设计、作业进行评价。 课后拓展:指导学生用线材制作简单的立体构成。 板书设计 教学回顾 有个学生平时不太爱动脑筋,但今天他把一张长方形纸做成的一端剪成一条一条的,把另一头折成三角形,在纸的中间位置画上五官,一个活脱脱的圣诞老人的头就出现品中有曲又有直,真是太可爱了。 美术教师:刘丹

9.第1课习惯人生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理由类型和特征

2、能够在图上找出我国耕地、林地、草地的主要分布区。

3、理解我国土地方面的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土地资源的分布

【教学用具】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课导入:上节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今天具体学习一下土地资源的特征和分布。

2、读课本57页插图,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特征。

讲解: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是林地耕地比重小,后备土地少。

板书:

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利用类型

2、构成特征

读我国土地利用图,找出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地区,结合地形和气候分析其原因。

补充:耕地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以北是旱地,以南是水田。

(转承)那么,我们在利用土地的时候,产生了那些问题呢?

板书:

二、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阅读59页材料,找出我国各种类型的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讲解:因此,保护土地资源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我国公布了土地方面的基本国策和一系列法律。用来保护现有的土地资源。大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说说身边存在的不合理利用土地的现象。

总结:土地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我们要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对于身边出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要大力宣传,制止。

学生读图,讨论,结合课本,找出四种类型: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

类型

季风

干湿

地形

耕地

季风区

湿润,半湿润

平原,丘陵

林地

季风区

湿润

山地,丘陵

草地

非季风区

干旱,半干旱

高原,盆地

耕地:乱占耕地,水土流失等

林地:乱砍滥伐

草地:草地退化,荒漠化等。

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认识,提出了乱占耕地,乱砍滥伐等现象。

【作业设计】

10.教案设计 邓稼先第1课 篇十

杨振宁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把握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忽然奉献精神。

2、学习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新课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三、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邓稼jià先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四、整体感悟

本文共有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 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上一篇:思品九年级2.3共建美好和谐社会复习下一篇:经验交流材料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