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第一、二章习题

2024-10-02

毛邓三第一、二章习题(2篇)

1.毛邓三复习题及答案 篇一

1.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 人和自然 的关系。

2.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实事求是。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实事求是。

4.解放思想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5.邓小平理论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之作。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7.人民当家作主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8.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党的根本宗旨。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1.发展 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2.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3.依法治国 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的基本方略。

1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15.毛主席在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1938)上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主题。

16.毛主席在1956年4月做 《论十大关系》 讲话中提出要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17.1957年2月毛主席做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讲话时提出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18.我国的国体是 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中国共产党 1945年党的七大 将毛泽东思想确认为指导思想。

20.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21.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快推进以 改善民生 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22.农民阶级 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23.改革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 改旗易帜 的邪路。

24.十八大强调 科技创新 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5.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 宪法 为根本活动准则。

2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27.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8.新的社会阶层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29.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党的根本宗旨。

30.改革开放 是决定当代中国的命运抉择。

31.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 保障和改善民生 为重点,解决人民群众现实问题和根本问题。

多选题:

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 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 三个阶段。

4.“三个代表”的内容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三大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三大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6.基层群众的自治体系 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

7.中国梦最核心的内容包括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8.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新民主主义的阶级成分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10.对外开放的格局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11.全面加强军队 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建设是党治军、建军思想

12.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根本力量是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14.改革开放以来工人阶级呈现出什么样新的特点 一是队伍迅速壮大,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三是岗位流动加快。

15.新中国成立,毛泽东提出三大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判断题:

1.2.3.4.5.6.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无矛盾社会。×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目的,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前提。现代化是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对 十七大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 我国在20世纪末已经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错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台湾问题是纯粹的外交问题。×

毛概简答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哪三大理论问题展开论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关系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中国梦实现的途径是什么?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必须永远保持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为之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努力,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国梦。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来说: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5、中国共产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6、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个总体要求的核心和实质,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7、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9、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越过

这个阶段。

11、十八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适合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是什么?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13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3、坚持科学发展。

论述题:

14当前,市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党建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请总结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现实考验和危险并结合现实谈谈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建。

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临的四大危险是: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重要时刻提出“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告诫全党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十分复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我们必须常怀忧患意识,深刻警醒自己。“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在自身建设上的新觉醒,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直面问题的勇气与解决问题的信心,反映出我们党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态度。

我们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党,如何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做到执政为民,这对于我们的执政理念和党的自身改革创新是新的重大考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持续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改革开放也带来了利益结构调整的现象,出现了贫富差距过大、环境污染、社会建设滞后、改革向纵深推进问题越来越多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市场经济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从国际方面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我们所处的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加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领土争端依然严重,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如何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不断完善我们党的执政方略,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考验。

面对新情况新形势,我们有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精神萎靡不振,缺乏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有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能够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疾苦,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有些党员干部忙于工作应酬,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问题本领不大;有些党员干部意志衰退,经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

“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每一种都关系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才能永葆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才能解决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5运用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谈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是我党历史经验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包含有丰富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创新。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以下几点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一)坚持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社会主义社会,敢于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正确解决矛盾。

(二)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前者用民主的方法解决,后者用专政的方法解决。两类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

(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四)在诸多的人民内部矛盾中领导和群众的矛盾突出,要警惕出现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

(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产生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根源,人们认识上的正确与错误是产生人民内部矛盾的认识论根源。

(六)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目的是为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便建设一个伟大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和走群众路线。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新的历史课题。建设和谐社会,自然要造舆论,对和谐理论进行广泛的宣传,但我们应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仅靠和谐理论的宣传是不会有社会和谐的。社会的和谐要靠切切实实地解决重大的社会矛盾。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上,我们比较重视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如贫富差距的悬殊,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的扩大,劳资矛盾中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护,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等,干部的腐败,领导和群众关系紧张,思想文化领域中主流意识与非主流意识的矛盾等),而较少深入思考产生这些矛盾的根源;较多地是重视眼前的治标之对策,较少研究长久的治本之大计。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因此,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前提是正确处理好社会基本矛盾。倘若社会基本矛盾解决得不好,那么,人民内部矛盾一定会突现出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就会受影响。在处理社会基本矛盾问题上,我们注重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为保持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处

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提供了前提条件。在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上,我们虽也有很大的进展,但仍明显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变革。现在许多社会矛盾都与上层建筑领域中的问题有关。比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价值法则和利润法则支配下,必然会有企业破产,有劳动者失业,会发生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工农差距的扩大,为了把差距控制在合理限度内,就需要发挥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作用。再比如,干部严重的官僚主义、不正之风和腐败变质直接导致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紧张,甚至发生局部的对抗冲突,其原因自然很复杂,但最根本的则在于政治体制、干部制度等改革严重滞后。一个与人民群众相对立的贵族阶层正在形成,这是最为全党全国人民堪忧的隐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坚持上层建筑的社会主义性质,发挥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尤其是工农群众)服务的作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

2.毛邓三第一、二章习题 篇二

一、选择题

1、按劳分配是(D)

A.一切社会共有的分配规律 B.公有制社会的分配规律

C.商品经济社会的分配规律 D.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规律

2、在私营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收入是(D)

A.按劳分配的收入 B.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

C.风险补偿收入 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

3、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要体现(C)

A.国家的利益 B.人民的利益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D.公有制的实现程度

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D)

A.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B.鼓励先进,带动后进

C.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D.实现共同富裕

5、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A)

A.共同富裕 B.按劳分配

C.按需分配 D.社会公平

6、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C)

A.按劳分配制度 B.按需分配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平均分配制度

7、社会保障的核心层次是(A)

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

C.社会救助 D.社会优抚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形式是(A)

A.按劳分配 B.劳动和经济收入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资产收益

9、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是(A)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C.公平与效率兼顾 D.效率为中心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B)

A.在全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1、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因为它(B)

A.肯定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B.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C.贯彻了商品交换中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

D.承认了社会成员之间有富裕程度的差别

12、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A)

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B.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

C.劳动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 D.生产力发展水平

13、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B)

A.全社会范围内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

B.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

C.国民收入的分配原则

D.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原则

14、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D)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15、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在量的方面是指(B)

A.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全部劳动量

B.被社会承认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C.创造商品个别价值的劳动量

D.以复杂劳动为计量单位的劳动量

16、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正式肯定了(B)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风险分配 D.按经营成果分配

17、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双重目标,我们在实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时,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是(C)

A.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B.调节分配收入,防止两级分化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D.加强调控,稳定社会

18、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一种(A)

A.分配关系 B.交换关系

C.消费关系 D.协作关系

19、社会保障的根本目标是(A)

A.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B.满足人们的小康生活需要

C.满足人们富裕生活需要 D.保证实现共同富裕

20、社会保险费用应由哪方面共同负担(D)

A.国家 B.企业

C.个人 D.国家、企业和个人

二、辨析题

1、先富不会带来共富。

应正确理解“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这是因为:

①共同富裕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许多本质区别,但其中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②共同富裕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巨大动力;

③共同富裕是促进全国安定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条件。但是,共同富裕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第二,“先富”是实现“共富”的手段和途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至少有这样的作用:

①示范作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必然会产生极大的示范作用,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向他们学习;

②帮助作用。先富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帮助后富者,走向共同富裕;

③带动作用。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可以为落后地区和还没有走上致富道路的人们提供经济发展的空间、机会和手段。

错误。

2、效率与公平应当并重。

应正确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第一,效率与公平是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效率主要是指经济效率,即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公平仅就与效率的关系而言,公平可以理解为平等,这里的平等表现为机会的平等和收入的平等。效率与公平存在着矛盾,但又是人类各个社会形态都应追求的两大社会目标。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为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提供了可能。

第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而先富起来,承认差别,合理拉开个人收入的差距,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体现的是效率优先。效率优先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会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

第三,强调效率优先,不是不讲社会公平。效率和公平始终是社会主义追求的基本目标。公平问题解决得不好,不仅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效率的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兼顾公平首先是力求起点平等的公平,为个人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给人们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依据市场效率原则进行初次分配,多劳多得,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以促进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尽可能多地增加生产总量。其次是通过政府对国民收入再分配,利用税收杠杆和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使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改善,以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平等。

错误。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1)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公有制反映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公有性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反映的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2)公有制的内容要由公有制实现形式来体现,公有制经济的质的提高,也必须通过适当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来实现;

(3)同一种所有制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反之,同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可以为不同的所有制经济所采用。

答:正确。

三、简答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形式。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力、管理)等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此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要获得相应的收入。

(4)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是什么?

党的十五大提出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分配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1)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和信息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时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方式。生产要素所有者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应该取得相应的收入,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适应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法性,就是为了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益。因为只有承认其合法性,允许生产要素所有者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投入,以劳动的价值分配到一定的收入,才能鼓励生产要素有效、合理地流动,得到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

3、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功能是什么?

(1)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居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社会保障是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社会保险。

(2)社会保障的功能主要有:社会稳定功能;市场运行的保障功能;劳动力再生产功能;经济调节功能。

四、论述题

1、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实现有那些特点?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我们实行的按劳分配原则同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有很多不同,主要的特点有: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主体,但不是社会惟一的分配原则,它只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也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

(2)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可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3)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而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

(4)按劳分配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总之,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主体形式的按劳分配,它的实现是同所有制关系以及市场经济规律密切联系的,它作用的范围、实现形式和实现程度不但受公有制成熟程度的制约,也受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的制约。

2、怎样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答:“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是:

(1)邓小平的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实际上包含三层含义:

①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把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

②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不能用非法手段牟取暴利。

③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先富要带动后富,不搞两极分化。

(2)先富和共富是目标和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平均广义者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贫困;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既有客观必然性,也有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

①示范作用。一部分人由于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势必然影响左邻右舍,推动他人向他们学习,从而使国民经济波浪式前进,走向共同富裕;

②帮助作用。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个人不仅通过交纳税金或通过国家的财政活动这一中介环节,而且通过各种途径,带动和帮助落后地区和人们走上致富之路。

③带动作用。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可以为落后地区和还没有走上致富道路的人们提供经济发展的空间、机会和手段,这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先富起来的这些作用,邓小平说它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4)邓小平提出先富和共富思想的意义。①我们党落实邓小平先富思想为一种导向性政策,很快产生了极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对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牵动效应,激发了各阶层人民勤劳致富的愿望、竞争观念、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②同时,由于允许一部分地区、企业或个人先富起来,一些符合市场需要、经营管理得好的企业,能力强和勤劳的人就能得到较高的收入;反之,那些不符合市场需要、经营不当的企业,收入就会少些。这种收入差别成为一种杠杆,一种激励手段,促进了市场需要的部门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人民勤劳致富积极性的发挥,从而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3、怎样认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关系?

答: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关系是:

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定义:效率主要是批量经济效率,即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公平与效率相比,涵义更为宽泛一些,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公平包含着自由、公平和平等等多方面的内容。仅就与效率的关系而言,公平可以理解为平等,这里的平等表现为机会的平等和收入的平等。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但又是人类各个社会形态都应追求的两大社会目标。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在生产关系占有关系上处于平等地位,构成社会成员经济权利平等垢基本前提;公有制提供了解决生产资料归属和个人消费品分配不公问题所需要的制度条件。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为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提供了可能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③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承认差别,合理拉开个人收入的差距,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体现的是效率优先。效率优先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会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

④强调效率优先,不是不讲社会公平。效率和公平始终是社会主义追求的共同的基本目标。公平问题解决得不好,不仅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效率提高。

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兼顾公平首先是力求起点平等的公平,为个人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和竞争机会,依据市场效率原则进行初次分配,多劳多得,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以促进劳动者主动性的发挥,尽可能多地增加生产总量;其次是通过政府对国民收入再分配,利用税收杠杆和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使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改善,以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平等。总之,我们要在提倡效率优先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采取各种措施,防止两极分化。

(3)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党的十五大提出要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并且提出规范收入分配的具体措施;

①依法保护合法收入,保护人们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所获得的一切收入。

②取缔非法收入。即坚决取缔、严加惩处以非法手段牟取利益。

③整顿不合理收入,从根本上消除产生不合理收入的因素。

④调节过高收入,主要通过税收等手段对收入分配结果进行调节。

上一篇:韶关城市研究下一篇:有关生活趣事作文:优秀生活日记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