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15课《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4-07-30

五年级上15课《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0篇)

1.五年级上15课《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一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5课《落花生》教学案设计

【课程标准】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

(3)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设计意图】

本文语言浅显,但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先把花生的品格(好处),特别是爸爸所指出的“最可贵”的那一点理解到位,然后再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由落花生的特点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学生:读熟课文,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向父母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写下自己的姓名并说出名字的含义。

2.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PPT出示词语:吩咐、尝尝、便宜、石榴,请四个同学读,注意读准轻声。

2.PPT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理解“居然”,并造句。

三、重点感悟

1.抓重点。

这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用了寥寥几笔就交代了种花生和收花生两件事。(板书:种、收。)下面看看除了这两件事,课文还写了哪几件事儿?(尝花生,板书:尝。)课文中那里是写尝花生的?(课文最后一句话)还写了哪件事?(议花生,板书:议。)种、收、尝都是几句话,而议花生用了10多个自然段,用了那么多笔墨,这是为什么?(议花生是课文重点)看来,我们今后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怎么样?(把重点内容写得详细,不是重点的内容写得简略,板书:详写、略写)

2.学重点。

(1)朗读课文。从第4自然段起,分角色朗读课文,大家边读边思考,有什么疑问。

(2)读后质疑。次要问题,学生自主解决。并引导学生提出重点问题: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引导学生靠自己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PPT友情提示:

问题——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

a.围绕问题读第10自然段,把自己的想法简要批注在旁边。

b.写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听听别人的意见。

(4)反馈学习情况:

a.谁来说说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

b.学生读父亲说的话。

c.引导学生理解父亲拿桃子、石榴、苹果截然不同的生长特点跟花生对比。

d.学生带着对这种品质和精神的钦佩读这段话。

e.指导朗读,反复读,并告诉学生课后把这段话抄写下来,背一背。

(5)深化主题。

刚才同学们说了: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默默无闻„„,课文读到这儿,孩子们,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那是在说什么?(做人的道理)父亲的哪句话是明白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生读: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既然是做人的道理,那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学生谈自己的理解,老师引导。)作者也是这么理解的?(或少年时的许地山是怎么理解的?)他说:(出示PPT齐读: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句话里边有个词语“体面”,能说说什么是“体面”吗?

看PPT再读这句话,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那么孩子们,什么是有用的人呢?哪些人是有用的人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老师也想举个例子,出示关于许地山事迹的PPT。

这篇文章谈论的是落花生,讲的确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作手法叫:借物喻人(板书)。

(6)拓展提升。

孩子们,课就要结束了,和大家一起学习感觉真好。老师这里有两个事想拜托大家。大家从中选择一件帮帮老师。(出示PPT)

【板书设计】

(略写)

落花生议:默默无闻 „„(详写)

借物—————→喻人

2.五年级上15课《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二

古对今(第1课时)

浙江省衢州新星小学 许燕

一、教材分析

《古对今》是部编教材中第二次出现的一首对韵歌,读起来琅琅上口,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这也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文,落实识字写字的任务是首当其冲。本课第一课时的设计,在教学形式上力求“趣”,看一看,连一连,画一画,读一读,摆一摆等,让学生快乐学习,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效果上力求“实”,突出识字写字的中心地位,通过各种方法识字,确保课堂写字任务的落实。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力求“巧”,化抽象为形象,通过观察图画,联系实际建立学生与汉字之间的联系,强化识字,感受到对韵歌的节奏之美。在文化视野上体现“味”,适当渗透汉字演变、诗词诵读等,为课堂学习注入精神营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联系实际读对子歌,认读生字“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书写生字“古、细、凉”。

2.通过朗读,认读词语“严寒酷暑、古今、朝霞、和风细雨、夕阳”,并借助图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3.朗读、背诵1-2小节,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三、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 2.词语卡片——晨、朝霞、暮、夕阳、和风、霜、雪、细雨; 3.教学PPT,田字格三个。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学写“古”

1.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对韵歌——《古对今》。2.写“古”。

(1)观察字形:“古”字你用什么办法可以记住它?

(2)师范写:一笔横,横写长,二笔竖,竖微斜,下半部分是个口,口字小小要稳当。

(3)生练写:描一个,写一个。

(4)生评写:自已评一评,横平写长,做到了一颗星。竖微斜,做到了加颗星。口字小小要稳当,做到了再得一星。再写一个,争取比刚才写得更棒。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简单导入,在孩子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开展写字教学,从观察到书写,再到评价,突出第一学段的学习重点。

(二)读通对韵歌,初识生字词 1.自读对韵歌,整体感知。

(1)自读对韵歌,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学一学。(2)对照生字条,圈出生字,再借助拼音读一读。2.分小节朗读,适当正音。

【设计意图】突出学习的整体意识,给予学生整体感知,自主学习的时间,并辅以方法指导。

(三)学习第一小节 1.学习“古对今”

(1)出示组图:根据图片连一连,说说理由。(古今建筑、古人今人、古今交通工具、古今文字)

(2)在这些图画里藏着一句对子,你会说吗?(古对今)。

【设计意图】“古”和“今”是两个表示时间的词,此环节的设计力求用孩子会运用的连线形式,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圆对方”

(1)画一画“圆”,“方”。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方的?哪些东西是圆的?

(2)学读“圆”:

卡片认读:这是一个整体认读音节,跟老师读,注意口型的变化。汉字演变:篆书中的“圆”——草书中的 圆”——楷书中的“圆” 【设计意图】“圆”这个生字的学习采用“链接”的方法,链接生活——说说生活中的“圆”,链接演变——讲讲汉字的故事。

3.学习“严寒对酷暑”(1)出示“冬天”图:

冬天到了,小朋友们穿着(大棉袄),戴着(厚帽子)。为什么要穿这么多呀?(天气冷)“寒”就是冷的意思,拼读“寒”,很冷很冷就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读“严寒”。

(2)出示“夏天”图:

冬去春来,转眼到了夏天,小朋友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游泳。这个季节,除了游泳,你还喜欢干什么?对呀,天气太热了。“暑”就是热的意思。它是一个翘舌音,谁能读好它?“暑”是热的意思,那“酷暑”是什么意思呢?(很热很热)一起读读这个词语。

(3)读对子、读词: 找藏在图画中的对子,(严寒对酷暑)读一读。把中间的对字去掉,就成为一个四字词语,读词。(严寒酷暑)

【设计意图】用图画带动联想,根据季节特点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将生字的音形字结合起来。

4.学习“春暖对秋凉”(1)看图猜对子:春暖对秋凉(2)学生字“凉”:

“凉”字是个后鼻音,谁再来读一读。“凉”是什么结构的字呢?凉字左边的偏旁,你认识吗?在哪个字里见过它?(“次、冰”里见过它。)右边也是一个字,你认识吗?(京,北京的京)两点水加京就是凉,加一加的办法能让我们记住它。

【设计意图】生字的识记,力求突出结构、偏旁、部件的观察,有效渗透识字方法。

(3)拓展读词:

春暖花开、春风送暖、春去秋来、凉风习习、天凉好个秋。

【设计意图】此处的拓展既是对生字的复现巩固,又巧妙融入了语言积累。5.小结:一年又一年,春去秋来,四季变换,大自然就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总能令我们深深陶醉。

(四)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图学字词:晨 暮 朝霞 夕阳

早晨太阳升起来了。读“晨”,拼一拼读一读(翘舌音,前鼻音)。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把周围的云染红了,这些漂亮的云彩,就叫(举卡片)“朝霞”,读一读。看图想一想,“朝霞”就是什么时候的彩霞呢?(早晨天空的彩霞。)

一转眼,到了傍晚。刚才我们说“晨”就是早晨,那“暮”指的是什么时候呢?(傍晚)

你看到太阳怎么了?(快要落山了),这时候快要落山的太阳,就是(出示)“夕阳”,读“夕”。看到“夕”,想到了哪个字?(多,多的一半就是“夕”。)

2.师配乐讲述故事,板贴词卡:晨 朝霞 暮 夕阳 和风 霜 雪 细雨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扎实有趣进行识字学习,通过观察图画,联系实际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将“趣”与“情”巧妙融合。

3.摆一摆,读一读(1)摆一摆

对韵歌弄乱了,找不到自己的好朋友们了。对照课文的第二小节来帮帮忙。(2)读一读

用朗读检查。一个字对一个字,一个词对一个词,这是对韵歌最有趣的地方。

【设计意图】摆一摆,读一读,感受语言形式的节奏之美。

(五)读背1-2小节 1.拿起书本,齐读。

2.看屏幕,和老师分工读一读。3.填空读: 古对(),圆对()。严寒对酷暑,()对秋凉。

晨对(),()对()。()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设计意图】填空式读文,出现的字词恰是本课的生字,这样有效地对一节课要求识记的生字进行了巩固。同时也为课堂要求完成的背诵任务降低了难度,进行循序渐进的练习。

4.拍手读。5.背诵两小节。

(六)写字:“细”“凉” 1.出示“细”:

(1)这是什么字?在哪个词语中见过它?(“细雨”、“和风细雨”)除了细细的雨,你还见过细细的什么?(线、头发……)

(2)这个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3)观察一下,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田字第一笔竖在竖中线上,中间一横在横中线上)

(4)师范写“细”

2、出示“凉”:(1)观察,写“凉”字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左低右高,京的第一个点从竖中线起笔)

(2)师范写“凉”。

3、生写。描一个写一个。

4、评价复写:你认为他可以得几颗星?为什么?再写一个,争取写得更好。【设计意图】将本课左右结构的两字生字放在一起进行写字,有利于学生寻找写字规律。以学习过程中,强调观察、范写、练写、评价、复写等环节,突出写字教学的中心位置。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小节对韵歌,下节课我们还要学习第三小节,感受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中的自然之美。

板书:

晨 暮

雪 霜 和风 细雨 朝霞 夕阳

3.五年级上15课《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三

课题:Unit 1 My New Teachers

里沟小学:李华丽

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运用所学词汇简单描述自己老师的体貌特征及性格特点,如:We have a new Englishteacher.He’s tall and strong.He’s very funny.

(2)能够询问并介绍学校里教师的情况,如: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Mr.Carter.He’s from Canada.What’s he like?He’s tall and strong.

(3)能够听懂一些描述人物特征的简单对话。完成学生用书中的Let’s try部分。

(4)能够听懂、会唱歌曲“My new teachers”,并能灵活替换歌词中的科目及描述表示人物特征的形容词。

2.知识目标:

(1)能听、说、读A、B部分Let’s learn和Let’ talk的“四会”单词和句型。

(2)能听、说、读、写A、B部分Read and Write中的“四会”单词和“四会”句型。并根据提示填充句子或回答问题。

(3)能理解Let’s start,Let’s find out, Let’s sing, Let’s chant和pair work中的内容,(4)能了解Pronunciation部分的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并能熟练读出例词。

(5)了解Story time,Task time,Good to know等部分的内容。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尊重教师的情感;

(2)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对人的称呼方式,从而能尊重异国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单元描述人物特征的形容词,并能正确运用。

2.掌握句型"Who’s your„teacher?What’s„:like?”,能在具体语境中使用并能进行拓展语言。

3.掌握ea,ee,bl,br字母组合的发音,并能正确地读出相关单词。

三、单元教学课时安排:六课时

总课时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A Let’s learn, Let’s find out, Good to know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A Let’s learn部分五个“四会”单词及三个“三会”单词并能运用其简单描绘人物特点。

2.能够掌握句型“Who’s your„teacher?What’s„like?”并能在具体语境中使用。

3.培养学生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old,short thin,tall,strong, young, funny, kind等。要求学生能听懂句型,并结合这些句子表达的情境,学会恰当地替换句中的单词。逐步学会听、说、读、写单词:old,short,thin,tall,strong。

教学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利用所提供的对话和情景,以旧引新,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Let’s start部分在学生用书当中首次出现,教师应正确理解此部分的辅垫作用,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使用,并帮助学生熟悉教材内容的变化。

教学易混点

Who和what的用法

教学方法

实物展示法,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或相应的图片。

2.教师准备各科教师的图片或能代表各学科特点的图片或实物。

3.教师准备A部分Let’s learn八个单词的词卡,其中“四会”单词写进四线格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热身

T:Hello!boys and girls.Niee to see you!

S:Nice to see you,too!

(如果班内正好有新同学转进,教师可趁机介绍新同学,教师还可以说:Rabbit has a new teacher.He’s tall and strong.Do you have new teachers?引导学生说说新老师,从而为本课学习奠定基础,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同学们谈论新鲜事物,如新课本、新书包、新衣服、复习old,new,long,short等描述性形容词和Do you have„?I have„What do youlike?Ilike„等已学句型,并可以引出What is the bag like?句型,为本课新句型教学铺垫。)

(2)反义词对答

T:Long/Big/New/Black/„

S:Short/SmalI/Old/White/„

拼读单词Tall,Short,Old。

(以对说反义词的形式巩固复习描述性形容词,然后渗透直拼理论引导学生拼写单词,解决五个“四会”单词。)

二、新课呈现

(1)看和说。教师事先准备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图片可进行如下提问,T:What is TuIu like?Is he old?

S:No,he is young.(通过第二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理解前一个问题的意思。经过几轮问答后,可以只问第一个问题,想必学生也会知道如何应答了,以此突破句型教学难点。)

(2)教学funny。教师拿出大耳朵图图的照片问学生:

T:Do you like him?

S:Yes.

T:I like him.too.Because he often makes me happy.He is funny.教师还可再举几个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Funny means interesting.He often makes us happy,and he is funny。引导学生谈论其他人物甚至班级里的同学,来巩固对单词的意义理解及具体语境的运用。)

(3)教学smart。(因为chant中要出现这个单词,所以在此作铺垫是必要的,也可以借助clever来解释smart,同时出示“聪明的一休”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单词,再让学生谈论班级里有着smart风格的同学帮助进一步理解。)

T:Lookat this picture.Who is he? He is Yeeshow.He is from Japanese.He is clever.Heis smart.(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尽量扩大语言的输入量,借助各种手段帮助他们对语言进行感性认识。)

(4)教学kind。如教师指着白雪公主的照片:

T:What is she like?

S:She is beautiful.

T:She is kind to the animals.

(引出单词kind,同上方法练习,并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老师,从而引出A Let’S learn部分的句型练习。)

三、训练操作

1、Let’s learn部分的句型练习

T:Oh,your math teacher is kind,but who is your math teacher?S:Mr,.Hu.

T:Who’s your art teacher?

S:Miss Cai.

T:What’s she like?

S:She’s young and beautiful.

(教师可展示人物特征的图片代表各科老师,如画有电脑的图片代表电脑老师,并引导学生用以上句型描述老师。)

2、操练Let’s Learn

T: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Sara’s teacher? Let’s look and listen.(教师可再引导学生分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要将对话熟练运用,机械性操练必不可少。)

3、操练巩固

(1)Let’s find out

利用课件或图片呈现Let’s find out图片及文字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并找关键词理解段落意思完成任务,同时也渗透了初步阅读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一位老师模仿Let’S findout说一段话,让其他学生猜猜他是谁。在猜测过程中有必要告诉学生:西方国家习惯称呼老师为Mr,Miss,Mrs,而且我们还应告诉学生Mr,Miss,Mrs.后面应该跟姓,而不是跟名。这个环节可以用上Good to know的内容。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单词old,short,thin,tall,strong,funny,kind来描述人物的特征,并能在具体语境中使用句型“Who’s your„teacher?What’s„like?”,大家一定要在平时多练习。

五、作业布置

(1)利用所学单词old,short,thin,tall,strong,funny,kind来描述人物的特征

(2)教师让学生准备一些家人、朋友、老师等的照片,课后进行描述,在下一堂课上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照片,在真实的情景中综合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

六、板书设计:

math teacheryoung

English teacherbeautifulChinese teacherkindart teacherfunny

4.五年级上15课《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四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并能认真书写,理解“辟、居然、吩咐、羡慕、体面、”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典。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平心静气、播放音乐、准备休息。师播放《安妮的仙境》学生趴下来,听音乐休息,双手双脚交叉。

【放松的状态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习】 一、一、猜谜引入:

1、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谜语“根根胡须入泥土,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猜出这是什么?

2.出示花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对花生的印象。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并确定本节课的课时目标。

【出示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的学习】

二、初步尝试,学习字词。

1、独立学习课后生字。

(出示自学要求:

1、查字典,学习“辟”、“获”、“尝”、“吩”、“咐”、“辨”6个生字。查出部首,并组成词语写下来。

2、在文中找出所含生字的词语,并画出来。)

2、展示汇报。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说说想提醒大家容易出错的地方。)部首、组词,容易错的地方。

2)、写一写。师巡视指导。师相机提醒学生的书写姿势。3)、自愿展示作品,学生评价,师总结。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课应安排学生书写的练习。】

3、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并理解词语。尝尝

居然

收获 吩咐

羡慕

体面(1)这些词语你是如何理解的?师相机指导。(2)用你喜欢的词语造句。几个词语都可以。

注: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师给方法:近义词互换、造句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合身边事情联系着理解。

三 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2、交流:

围绕花生将课文所讲到的内容列一列小标题

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3、分别从课文中找出写以上内容的段落,指名读正确、通顺。(1)种花生(第一自然段)“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这句话用几个次写出了种花生的过程,你能找出来吗?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指名朗读

学生读后,“居然”你懂吗?为什么这里要用居然,你知道吗?读一读,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此时姐弟的心情吗?/指导朗读。

(2)收花生、尝花生(零星散落在一、二及最后一段中,指名一一读出来即可)

(3)议花生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这个内容,那天晚上都有哪些人参加议论花生,分角色朗读

(4)了解了这四方面的内容,你们有什么发现?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写得很简单,“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八个字就写出了种的过程,一个“收获”写出了收,吃就用“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一句话写完,至于味道怎样一句都没提,而议论花生却整整写了12个自然段,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吗?(是啊,文章这样有详有略,有主有次,重点更加突出,给人的印象会更深刻)

三、重点感悟,理解花生的特点

1、那天晚上,全家一起围绕哪个话题在议论花生呢?快速默读,找出花生的好处,做上记号。

2、指名说一说花生的好处,教师板书:味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第四种好处学生可能讲不清楚)

3、在这么多好处中,有一样最可贵,到底是什么,的确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出示句子: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自由朗读,你读出花生的可贵了吗?(学生读句子或说花生的特点)(2)如果把花生当做人的话,你读出了它哪些可贵的品质呢?

“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它那味美又有用的果实是埋在地里的,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高高挂在枝头,读到这儿,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它的可贵?(板书:不炫耀自己、不图虚名)

“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它的果实味美、价钱便宜,人人都喜欢,可它却矮矮地长在地上,连有没有果实都不能分辨,此时你又想用哪个词来形容它?(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4、这就是花生最可贵的地方,父亲用什么办法让我们读懂这一点的呢?(对比)

5、读着父亲的话,想着花生可贵的品质,我们不禁对它产生了敬佩之情,谁愿意来表达?指名朗读这段话。

四、作业

1、课堂作业本前几题

2、抄写第十段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3.“居然”是什么意思?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高兴的心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

过渡:我们在后园里种花生,花生居然收获了,一家人准备过一个收获节。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内容,懂得道理。

1.分角色朗读第三段课文,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讨论回答思考题。

姐弟们是怎么议论花生的?(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

(板书:花生的好处)你还知道花生有什么好处吗?

2.大家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议论有什么不同?

(1)学习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抓住关键词语划下来。

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置不同说明花生的最可贵之处)

(2)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放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3)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4)思考: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可贵,他的目的是什么呢?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出示文字)“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启发学生说说身边不好看但很有用的物品。

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3.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1)出示文字,读一读。“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4)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五)明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1.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板书:略写详写)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

(七)总结: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八)课后小练笔 板书设计:

种花生:买、翻、播、浇

收花生:居然

议花生:姐弟说--花生的好处(直接叙述)

父亲说--花生的可贵(对比)

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借物喻人

5.五年级上15课《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道纸有不同的特点。

2、会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纸;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探究纸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动手能力。

3、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由纸的发展意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心日常中的科技产品、新事物。

教学重点:知道纸的不同特点。教学难点:会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纸。教学方法:授导型教学法

探究型教学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各种纸制品、尺子、剪刀、红墨水、双面胶、水槽、水等各组实验材料。老师准备:纸制品、放大镜、各种纸、等到资料。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看看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展示)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学习有关纸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纸的历史

1、课前同学们寻找了身边的纸制品,那个同学来告诉我们你找到了那些纸制品?

2、只要我们稍加留意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用纸做的物品,至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是纸是谁发明的呢?

3、学生汇报:哪个小组的同学来告诉我们大家?还有没有补充的?

4、老师也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读一下?

5、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和观看老师的资料后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回答

三、纸的种类

1、由于蔡伦的发明,我们的生活中看到各种各样的纸,你见过哪些纸呢?学生思考回答。

2、老师也带来了大家熟悉的几种纸,展示让学生看并说出名称,四、探究纸的特性

1、我们生活中的这些纸的特性都一样吗?对于纸你有什么要研究的问题呢?学生思考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光滑度 吸水性 软硬度 透光性

2、你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研究这些问题呢?动手之前先动脑,现在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来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

3、学生汇报,设计的方案,其他小组的同学补充。分别对四个实验做出实验的方案。

4、特别提出对比实验的要求让学生思考,说出注意的事项。

5、出示大屏幕,出示让大家在实验时注意的事项。

6、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7、汇报实验的结果:那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一个小组汇报后让其它小组的同学起来补充。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

8、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纸有很多的特性,所以用途也就不一样,像我们用书写纸专门用来写字等等。

五、节约用纸 保护环境

1、我们每个同学一年用多少纸呢?课前我们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做了课前调查。现在那个小组的同学来告诉我们大家。

6.五年级上15课《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六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解作业 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宿新市徐公店》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游园不值》。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哲理意趣,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游园不值》。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白读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词语。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怜”前鼻音。

(2)指名画出停顿。

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学占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 课堂交流。

1、释诗题:值,遇到的意思。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 2.知诗人: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3.明诗意:(1)交流难理解的词。

怜,爱惜。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柴门。屐齿.鞋印,脚印。屐,木头鞋。(2)朗读诗句。

①“开火车”朗读。②女生读,男生想象诗意。③齐读。④逐行朗读,逐行理解。⑤指名试说诗意。4.悟诗情:

(1)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心情如何?想到了什么?(2)创设情境

现在,你就是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你来朗诵这自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指名朗诵,体会情感。(3)再次试说诗意。

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

7.五年级上15课《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七

【教材分析】

《草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情景。课文语言清新优美, 线索清晰分明,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体现了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但是由于我们的家乡远离草原,学生对草原风光和风土人情缺少感性认识,这样,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情景交融是教学的一个关键,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再次,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抓重点语句理解、感悟课文,在体会重点语句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还要再多引导,多下功夫。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14个字,读准多音字“蒙、好、行、似”;借助注释及生活实际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草原风光、草原迎客、草原联欢三个画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

3.能找出描写草原的优美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比较品读、吟诵、想象画面等方法揣摩优美的语句,领会其表达效果,并体会作者情景交融表达方法。4.积累运用,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感受草原的美好风光,抓住关键语句,运用“品读、对比、联想、小练笔”多种方式,体会草原的“碧绿”和“辽阔”和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揣摩、感悟文中的重点语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美丽辽阔草原歌曲。【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歌曲的视频,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生欣赏视频。

2、歌曲描述的是什么地方?

3、谁去过大草原?能描绘一下你看到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吗?

4、同学们对草原的了解可真多,那你知道在我国草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吗? 【出示“草原分布图”】

5、请同学们看这里,这是我国的草原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草原主要分布在(指大屏幕上出示的中国草原分布图)内蒙古地区、青海地区、新疆地区、西藏地区。

6、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本单元“走进西部”的第一站,内蒙古大草原。上课:

一、谈话导入。

1、五十年前,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去参观访问,记录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板书: 草原 老舍】 齐读课题

2、老舍已经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作家了,谁来说说我们还学过他的哪些文章?

3、老舍先生还写过很多的文章,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文学家。

二、交流预习,检查字词。

1、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了吗? 【出示词语】 渲染 勾勒 鄂温克 天涯 低吟 襟飘带舞 马蹄 礼貌 拘束 羞涩 摔跤 偏西

2、自己先读一读,指名读。

3、【出示词语】 内蒙古 好客 同行 似乎

①读了这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这些词语中,都含有多音字。)【出示“蒙”的三种读音】 蒙mēng:瞎蒙(胡乱猜测)蒙méng:蒙蒙细雨 蒙měng:内蒙古

指读,强调在本课中,读měng

②还有一个词也比较特殊(指“同行”一词),这个词既可以读“同行xíng”也可以读“同行háng”,那我们如何区分它的读音呢? 【出示词语意思】 同行xíng:同路。例如:携手同行。同行háng:同行业,同行业者。

指名读,相信了解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这两句话就难不倒大家了,指读。【出示句子】

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歌来。我和妈妈是同行,我们都是医生。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词语同学们都掌握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草原。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老师想把刚才大家说的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第一部分写的是草原的美丽风光,我们可以概括为“草原风光图”。请你也来概括一下第二、三部分吧。【相机板书: 风光图 迎客图 联欢图】

四、品读感悟,体会草原之美。

1、就让我们赶快走进这草原风光图,去领略一下她的无限魅力吧!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老舍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也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出示“阅读提示”】 生默读自学,师巡视。

3、全班交流:

①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体会“更可爱”“那么清鲜”“那么明朗”和作者愉悦的心情。指导朗读:你能体会着作者当时的心情来读一读吗? ②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在你脑海中,“一碧千里”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相机板书:碧绿、辽阔】

“茫茫”是什么意思?(视线模糊,看不清楚。)

为什么在这里说“并不茫茫”?能联系上下文来谈谈你的理解吗?(前面说“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说明空气非常新鲜,非常干净,能见度非常高,远处碧绿的草原也是清晰可辨的,所以说“并不茫茫”。)预设学生回答“一碧千里”是“一千里之内非常的绿”,这里的千里真的是指一千里吗?(引导学生理解,“一”是“全、都”的意思)

指导朗读: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碧绿色的,而这种碧绿却并不茫茫。大家体会的真好,能通过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过渡:是啊,多么美的草原啊!你还画了哪些句子?

③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里,分别把什么比作了什么?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体会“绣”的妙用。(羊群是动的,作者用“绣”字把这些白色的大花定格在了无边的绿毯上,动静结合,更加突出了草原的生机勃勃。)

指导朗读:多么恰当生动的比喻呀,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老舍是多么喜欢这一望无际而又生机勃勃的草原啊!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

④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在这句话里面有两个关于中国画的专业术语,你发现了吗?(渲染 勾勒)

谁能说说这两种画法的不同?

(提醒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来理解词语)【出示“渲染”“勾勒”两幅中国画进行对比,加深理解】

再来看看这句话,你有新的理解吗?老舍为什么会用“渲染”这个词来描写草原? 是啊!怪不得老舍先生说“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欲流”的“欲”是“将要、想要”的意思,“想要流入”和“轻轻流入云际”不矛盾吗?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指导朗读:老舍先生非常善于观察,他把这美丽的大草原比作一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真是惟妙惟肖,美极了,也让我们来体会着读一读吧!

⑤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老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这句话)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老舍先生真的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那么这首小诗会描写什么内容呢?又会表达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 【板书:喜爱】

假如当时老师也置身于这广袤的草原上,(播放音乐,出示草原风光画面)我一定既想在草原上尽情的奔跑,又想躺在柔软的草地上闭上眼睛,享受这份静谧与安逸。同学们,如果此时此刻,你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最想做什么呢? 大家说的都很好,请拿出“小练笔”,把你最想做的事情写到这几个句子中。【完成练笔】 这种境界,既

。这种境界,既

。这种境界,既

。生写小练笔,师巡视。谁来读读你写的小练笔?

指导朗读:同学们写的都很好,老师想把你们写的也编进课文里,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合作朗读。全班同学读黄色的部分,这三位同学按照顺序读出你们所写的内容。(配乐)过渡:是呀,我们都被草原的美丽风光所陶醉了,作者写到这里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写骏马和大牛呢?老师想把最后一句话去掉可以吗?

⑥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最后一句话变暗)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再一次突出了草原的美丽连牛马都被吸引住了,又借牛马表达出自己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五、总结写法,积累背诵。

1、刚才,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老舍先生去领略了美丽的草原风光,作者初到草原,先写了明朗的天空,又写了碧绿的草原,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按照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

2、是啊,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就能使文章既清楚、又有条理。

3、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

4、积累好词好句也是提高我们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下面,就请同位两个合作着来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指导背诵:学生开始自由背诵。

5、请学生上台展示背诵。

六、小结,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8.15 《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八

课前游戏。同学们想玩游戏吗?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是(你说我猜),请两名同学上来,一个说一个猜。注意:说的同学可以用语言提示,但不能说出所猜词语中的字,也可以用声音或动作提示。如果猜的同学猜对了,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们,好吗?(课件1)

好,谢谢!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送给他们吧!做完了游戏,我们准备上课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好,上课!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请看大屏幕。(课件2)谁知道謎底是什么?是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猫》的文章(板书课题)。

2.让我们响亮地读一读课题!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老舍先生。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他是我国杰出的语言大师,喜欢动物,喜欢养花种草,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文章中,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5课,自由地读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请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①刚才看到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读书情况,请看屏幕。这是要求会认的生字,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拼读)正音:指导读准后鼻音。(集体拼读)。

②这是要求会写的生字,你们会读吗?(课件6)男生拼读第一行,女生拼读第二行。比一比,是男生读得准还是女生读得准。男生请准备„„

③现在去掉拼音,你们还记得怎么读吗?(课件7)第一组读第一个,第二组读第二个,第三组读第三个,轮着读,明白了吗?第一组准备„„

3.(本课有几个多音字,不注意的话容易读错,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记一记。齐读。)

②(集体读的时候没有问题,不知道个别读的时候还能不能读准。这有三组词语,请三个同学来读一读。你读第一组,你读第二组,你读第三组,在读词语的时候,特别要注意标有拼音的字。重点指导“屏息凝视”“暖和”“枝折花落”。)

4.①词语读准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要求写的生字吧!(课件10)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觉得哪些字最容易写错,说出来提醒同学们。你是个细心观察的孩子,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有什么好方法?

②请同学读读这两个生字。师在黑板田字格里范写这两个生字。(课件11)“凭”上面的最后一横比上一横短,“贪”上半部分是“今”不要写成“令”。(拿生字本书写生字,适时提醒学生坐姿,注意写字的姿势)

③谁愿意展示你写的字给同学们看?谁来评价这位同学写的生字如何? 5.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同学们应该更加有信心了!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这篇课文一共有4个自然段,我们分组来读一读,第一组读第一段,第二组读第二段,第三组读第三段,全班同学读第四段。同学们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读后正音)

6.指名汇报。

7.①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第一至第三自

然段写大猫古怪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小猫小时候淘气可爱。)(因此,我们把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第二部分是第四自然段。同学们,请用文中的句子概括这两部分的段意。像这种用文中的句子概括段意的方法叫摘录法。

②看着屏幕内容,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答。课文主要写了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师:同学们,把各部分段意合起来就成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叫做段意合并法。)

三、精读“古怪”,体会特点。

1.现在让我们先细细地品读第一部分的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些地方?在读的时候可以画一画,可以作批注,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2.(谁来汇报一下,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些地方?)(适时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A老实:猫的“老实”表现在哪些地方? 1.理解“无忧无虑”的意思。问:“无忧无虑”是什么意思?忧是竖心旁,竖心旁的字跟心有关。虑,是想,心不多想就是无忧无虑。我们看课文,猫成天睡大觉,什么事情都不过问,这就是无忧无虑。像这种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叫做联系上下文法。

2.指名读。师:这是一只多么无忧无虑的猫啊,谁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3.女生读。女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吧!B贪玩:(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猫的“贪玩”的?)1.从哪些词语看出猫贪玩? 2.理解“任凭”的意思。师:在老舍先生家里,老舍先生大声地呼唤____ 生:它也不肯回来!师:小主人焦急地呼唤____ 生:它也不肯回来!师____ :奶奶到处呼唤,它也不肯回来!„„师:是呀,任凭谁怎么呼唤____ 生:它也不肯回来。师:这猫真的是特别____ 生:贪玩。师:一玩起来就玩个痛痛快快。

3.指名读。师:这是一只极其贪玩的猫,谁愿意读一读? 4.男生读。男同学们,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也来读一读吧!5.换词理解“任凭”。“任凭”的意思是“无论、不管”。像这种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叫做换词法。

6.用“任凭„„也„„”说句子。)C尽职:(猫的尽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1.从哪些词看出猫尽职? 2.理解“屏息凝视”的意思。“屏息凝视”是什么意思?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让我们试着屏住呼吸,聚精会神看着白板,体会一下“屏息凝视”。请同学们站起来,用右手捏住鼻子,闭上嘴巴,坚持一分钟,如果有同学坚持不下去了,那你就放开手,坐下来。好,准备。

3.你有什么感受?很难受,呼吸不了。(像刚才用动作来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叫做动作演示法。)同学们,猫可以一连几个小时有意地抵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下定决心地等,这猫是多么地尽职呀!

4.指名读。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5.集体读。这是一只多么尽职的猫呀!同学们,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吧!6.“非„„不可„„”。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它的作用是增强肯定的语气,也就是说双重否定句表达肯定的意思。“非„„不可„„”,写出了猫等老鼠的决

心与耐心,突出地表现了猫的尽职尽责。

7.用“非„„不可„„”说句子。

3.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猫的哪些性格?(师指着板书问,学生答“老实、贪玩、尽职”)(课件18)这样的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所以老舍先生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板书“古怪”)这样古怪的猫你们喜爱吗?是的,老舍先生也和大家一样,虽然表面上说猫很古怪,但内心上却非常喜爱猫,这种写法叫做明贬实褒,也叫反语。同学们,老师也喜爱这样的猫,让我们带着对猫的喜爱之情来读一读这一段吧!(课件19)(老师读第一句,第一大组读红色部分的句子,第二大组读蓝色部分的句子,第三大组读最后两行,好吗?)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老舍先生笔下的猫虽然性格古怪但很讨人喜欢,那么在它高兴和不高兴的时候,胆小和勇猛的时候,刚满月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惹人喜爱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课后,请同学们把本课的生字写在生字本上,好吗?下课!

板书设计:

15.猫

老实

古怪

贪玩

9.五年级上15课《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九

这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新授课。重点是学习六个新单词和两个新句型: Who’s she/he? ----She/He is…,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侧重在如何用She/He is…来介绍人物。本课的难度所在:

其一、学生虽然在一二年级已经学过了英语,但掌握的单词量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水平不高。

其二、在课堂中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点进行交际是本节课的重点。

其三、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喜欢表现自己,但他们注意力很难保持长久。

其四、She和He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容易混淆,从点到面,如何将枯燥的内容变有趣。

本节课成功的.关键是能把握住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能在学习新知后,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很好的口语表达,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整节课我通过用眼神的提示、语气加上肢体语言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要做什么,时时给学生以鼓励,让学生变得更自信。从而使课堂活起来了。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内容贴近生活,我用多媒体出示学生喜爱的人物,如著名演员成龙,我国出名的运动员刘翔、郭晶晶、张怡玲、杨威,以及我的家庭合照等等图片,让学生巩固句型“Who’s he/she?He’s/She’s…”,通过在板书上的区别(she用红色,he用蓝色)、连线练习以及操练等形式,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去领会去理解she和he。在操练句型和单词时,我设计了一个game---London Bridge由于同学们第一次玩这个游戏,所以兴趣高昂,都愿意积极参与游戏,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被展示了出来,效果较好。然后接着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全家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合作学习。从而,达到巩固及扩展知识的目的。拓展学生视野,通过对家人的询问及介绍来巩固知识,发展学习,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节课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乐、图像、实物等手段,创造具体、形象、直观的审美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优化了学生的认知活动。在课堂上利用歌曲、chant、游戏等教学活动,去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利用拍节奏、做动作等手段教学单词,体现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轻松地掌握单词;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学单词的方法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迅速排除难点,把握重点,掌握英语知识。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教育学生要热爱父母,热爱家人,热爱自己的家庭。

本节课美中不足的是:在操练句型:Who’s she/he? ----She/He is…时间过少,学生输出量不大。如果能够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操练,或利用本班学生的现成资源进行操练,效果可能会更好。

教学建议

本学校是一所镇区农村学校,学生学习英语的氛围较差,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是在学校,回到家里没人可教,因为家长都不懂英语,因此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特别是口语方面非常薄弱。因此建议其他教师在使用本课例时,有针对性的作一些调整,如果基础较好的学校,可以在内容上适当添加词汇“grandmother/grandfather/son/daughter…”,有实物投影的学校,在学生介绍家庭成员时,可以让学生把相片直接投影出来介绍,这样其他学生看的更清楚,模仿得更好,就能说得更好。

10.五年级下册白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

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沙洋县高桥小学 陈继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晰 伞 抚 绍 疆 陷),正确读写“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上网查阅新疆建设者的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图片等。

2、欣赏、学唱歌曲《小白杨》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感

1、出示课件,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2、音乐《小白杨》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3、师:亲爱的同学们,在我国的西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长着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一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今天我们就和现代作家袁鹰一起来欣赏戈壁滩上的白杨。(板书:白杨 作者袁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配乐朗读《白杨》(学生带着情感听,将生字新词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画记号)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生字:晰 伞 抚 绍 疆 陷

新词: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

区别“分辩”与“分辨”。齐读课文中的注释② 戈壁: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

3、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带着深厚的感情听了课文配乐朗读,并学会了生字新词,能谈谈你的印象吗?

1、白杨能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大戈壁上顽强的生长,它的生命力太顽强了!

2、无论遇到自动样的艰难险阻,白杨树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3、老师,我还发现作家袁鹰表面上是在写白杨,其实他是在写人,就像我们以前所学过的课文《落花生》一样?? 生4??

4、师:听了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真是太高兴了,从大家的交流中我看到同学的学习是多么的专心啊!

三、再读课文,深化认知

1、出示课件:大戈壁

2、师:这就是茫茫的大戈壁。谁能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大戈壁的句子来? 生“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线并不那么清晰,都浑黄一体。”

3、齐读这段话。师:在读这段话时,你读出了什么味儿?

1、这段话形象的写出了大戈壁环境十分恶劣。

2、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结合课件重点理解:浑黄一体

4、出示课件

5、师,看着窗外不时闪过一棵高大清秀的白杨,兄妹俩发生了一场小 小的争辩。他们是在争论的?

6、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9自然段。

重点理解“高大挺秀”和比喻句“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四、重点品读,体会情感

1、师:孩子们小小的争论引起了爸爸沉思,“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那么,爸爸是怎样评价白杨树的呢?

2、重点朗读第12节爸爸对白杨的评价。

出示:“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也不动摇。”

①指名朗读;②教师范读;③全班齐读。

3、师:从爸爸的这段话中,你们又体会到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1、我看出白杨树的高大挺秀,“它从来就这么直”。

2、白杨树它很坚强,不怕任何自然灾害。

3、白杨树生长的范围很广,“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4、老师,我想爸爸的这段话表面上似乎是在写白杨,实际上他是在告诫孩子们要做像白杨那样的人。

4、师:同学说的都不错,特别是刚才的这位同学体会真是太深刻了。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13节: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①指导学生理解这一设问句。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爸爸说的那段话。??

五、激情阅读,升华情感

1、指导朗读:

【男女生轮读】

片断一:“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片断二:“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的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2、教师激情简介“新疆建设兵团”。??

3、指导学生感悟

“许许多多的白杨树”,那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团结,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

4、师:爸爸“他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你们明白了爸爸要表白的是什么心迹?

生1:看到白杨树,爸爸更坚定了他扎根边疆的决心。

生2:爸爸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老一辈的建设者一样,将来为建设祖国的边疆做出自己的贡献。

生3:孩子的爸爸可以是在呼吁更多的人像白杨树一样,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成为栋梁之才!

5、师:课文中写道,“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你能说说孩子们多了一点什么知识,你又从中懂得了什么?

生1:做人,就应该像白杨树那样,“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2:做人,就应该不怕困难,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要“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生3:做人,就应该不计名利,脚踏实地,努力工作。??

6、欣赏品味

1、出示重点句:

“突然,他的嘴上又浮出了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①品味:“爸爸的微笑消失了。”“他的嘴上又浮出了一丝微笑。”爸爸的嘴上为什么又浮出了一丝微笑?(“现在呢,孩子们又多了些知识。”“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②理解:“高大的白杨树”和“几棵小树”分别比喻什么?

③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师: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错物喻人,托物言志。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像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这句话反映了老一辈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2、指导情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小练笔。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2、情感朗读、背诵爸爸赞扬白杨的那段话。

3、音乐《小白杨》。

附:板书设计

借物————————————————→喻人

↓↓

高大挺秀(大戈壁 卫士)扎根边疆

5、白杨 生命力强(哪儿??哪儿)爸爸建设边疆

(袁鹰)坚强不屈(不软弱,也不动摇)无私奉献

↑ ↑

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孩子

篇二: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优秀教案(1)(精品)3 白杨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教学素材】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关于建设者开发西部的图片和文字介绍 3.搜集借物喻人写法的文章段落。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读题质疑

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2.看课题质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检查预习,积累词语 1.交流学习词语(课件出示)

清晰 大伞 抚摸 介绍 新疆 陷入 茫茫的大戈壁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的身影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理解词语:(课件出示)

戈壁:戈壁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与半荒漠地区之一,绵亘在中亚浩瀚的大地,跨越蒙古和中国广袤的空间。戈壁多数地区不是沙漠而是裸岩。

(课件出示)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开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三、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1、朗读后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把文章分成三部分

(课件出示)争论白杨——介绍白杨——笑看白杨 篇三: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晰 伞 抚 绍 疆 陷),正确读写“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教学难点】

1、组织学生上网查阅新疆建设者的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图片等。

2、欣赏、学唱歌曲《小白杨》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感

1、出示课件,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2、音乐《小白杨》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3、师:亲爱的同学们,在我国的西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长着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一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今天我们就和现代作家袁鹰一起来欣赏戈壁滩上的白杨。(板书:白杨 作者袁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配乐朗读《白杨》(学生带着情感听,将生字新词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画记号)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生字:晰 伞 抚 绍 疆 陷

新词: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

区别“分辩”与“分辨”。齐读课文中的注释② 戈壁: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

3、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带着深厚的感情听了课文配乐朗读,并学会了生字新词,能谈谈你的印象吗?

1、白杨能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大戈壁上顽强的生长,它的生命力太顽强了!

2、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白杨树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3、老师,我还发现作家袁鹰表面上是在写白杨,其实他是在写人,就像我们以前所学过的课文《落花生》一样?? 生4??

4、师:听了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真是太高兴了,从大家的交流中我看到同学的学习是多么的专心啊!

三、再读课文,深化认知

1、出示课件:大戈壁

2、师:这就是茫茫的大戈壁。谁能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大戈壁的句子来? 生“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线并不那么清晰,都浑黄一体。”

3、齐读这段话。师:在读这段话时,你读出了什么味儿?

1、这段话形象的写出了大戈壁环境十分恶劣。

2、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结合课件重点理解:浑黄一体

4、出示课件

5、师,看着窗外不时闪过一棵高大清秀的白杨,兄妹俩发生了一场小小的争辩。他们是在争论的?

6、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9自然段。

重点理解“高大挺秀”和比喻句“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四、重点品读,体会情感

1、师:孩子们小小的争论引起了爸爸沉思,“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那么,爸爸是怎样评价白杨树的呢?

2、重点朗读第12节爸爸对白杨的评价。

出示:“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也不动摇。”

①指名朗读;②教师范读;③全班齐读。

3、师:从爸爸的这段话中,你们又体会到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1、我看出白杨树的高大挺秀,“它从来就这么直”。

2、白杨树它很坚强,不怕任何自然灾害。

3、白杨树生长的范围很广,“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4、老师,我想爸爸的这段话表面上似乎是在写白杨,实际上他是在告诫孩子们要做像白杨那样的人。

4、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特别是刚才的这位同学体会真是太深刻了。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13节: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①指导学生理解这一设问句。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爸爸说的那段话。??

五、激情阅读,升华情感

1、指导朗读:

【男女生轮读】

片断一:“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片断二:“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的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2、教师激情简介“新疆建设兵团”。??

3、指导学生感悟

“许许多多的白杨树”,那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团结,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

4、师:爸爸“他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你们明白了爸爸要表白的是什么心迹?

生1:看到白杨树,爸爸更坚定了他扎根边疆的决心。

生2:爸爸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老一辈的建设者一样,将来为建设祖国的边疆做出自己的贡献。

生3:孩子的爸爸可以是在呼吁更多的人像白杨树一样,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成为栋梁之才!

5、师:课文中写道,“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你能说说孩子 们多了一点什么知识,你又从中懂得了什么?

生1:做人,就应该像白杨树那样,“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2:做人,就应该不怕困难,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要“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生3:做人,就应该不计名利,脚踏实地,努力工作。??

6、欣赏品味

1、出示重点句:

“突然,他的嘴上又浮出了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①品味:“爸爸的微笑消失了。”“他的嘴上又浮出了一丝微笑。”爸爸的嘴上为什么又浮出了一丝微笑?(“现在呢,孩子们又多了些知识。”“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②理解:“高大的白杨树”和“几棵小树”分别比喻什么?

③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师: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像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这句话反映了老一辈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2、指导情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小练笔。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2、情感朗读、背诵爸爸赞扬白杨的那段话。

上一篇:合作框架协议(签约稿)模版下一篇:转正申请和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