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通信原理

2024-06-16

武大通信原理(精选11篇)

1.武大通信原理 篇一

通信原理实验心得体会

091180024代岳 通信工程

众所周知,《通信原理》是电子、通信、计算机、自控和信息处理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所以我们通信工程专业的同学在本学期除了平时要上每周2次,每次2节的通信原理理论课程外,还要上每周1次持续3个小时的实验课来帮助我们理解通信原理课的知识,使同学们掌握和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做本学期的实验前,我以为跟以往的电子类实验差不多,以验证为主,不会很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课上按照要求做完实验,然后课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写完,下次课上一交,就OK了。直到做完本学期所有的通信原理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因为自主设计占了很大一部分,需要查找资料和跟不断跟同学讨论问题来解决难点,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成正比,使我获益良多.首先,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很可能会听不懂,这将使我们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课上完成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BPSK自行设计的实验,你要清楚BPSK系统的传输特性以及输入输出序列的原理,如果我们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探索讨论,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倍功半。同时,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不要钻空子,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最好能理解明白。在完成实验后,还要进行一定的复习和思考。只有这样,你的才会印象深刻,记得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也许是半个学期,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是很糟糕的一种情况。在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通信原理实验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可以大大增强我们的探索的兴趣。

通过完成本学期的通信原理实验,使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通信知识,加深了对通信系统的理解,加强了动手的能力,与理论课完成了很好的互补。更重要的是,在做实验的过程,我们收获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各种角度以及方法, 提高了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做其他的实验是通用的,让我受益匪浅,对以后的学习更加有信心。

2.武大通信原理 篇二

扩频通信是现代通信系统中新的通信方式, 它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抗衰落和抗多径性能, 频谱利用率高。扩频通信是通信的一个重要分支和发展方向, 是扩频技术与通信相结合的产物。扩频通信的强抗干扰性、低截获性、良好的抗多路径干扰性和安全性等特点, 使它的应用迅速从军用扩展到民用通信中, 它的易于实现码分多址的特点, 使它能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完美结合, 不但完善了中国移动的在3G竞争上的核心技术的不足, 也为扩频技术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更广泛的领域, 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扩频通信技术原理与技术特点

1.扩频通信的工作原理

在发端输入的信息先调制形成数字信号, 然后由扩频码发生器产生的扩频码序列去调制数字信号以展宽信号的频谱, 展宽后的信号再调制到射频发送出去。在接收端收到的宽带射频信号, 变频至中频, 然后由本地产生的与发端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去相关解扩, 再经信息解调, 恢复成原始信息输出。可见, 一般的扩频通信系统都要进行3次调制和相应的解调。一次调制为信息调制, 二次调制为扩频调制, 三次调制为射频调制, 以及相应的信息解调、解扩和射频解调。与一般通信系统比较, 多了扩频调制和解扩部分。扩频通信应具备如下特征: (1) 数字传输方式; (2) 传输信号的带宽远大于被传信息带宽; (3) 带宽的展宽, 是利用与被传信息无关的函数 (扩频函数) 对被传信息的信元重新进行调制实现的; (4) 接收端用相同的扩频函数进行相关解调 (解扩) , 求解出被传信息的数据。用扩频函数 (也称伪随机码) 调制和对信号相关处理是扩频通信有别于其他通信的两大特点。

2.扩频通信技术的特点

扩频信号是不可预测的、伪随机的宽带信号, 其带宽远大于要传输的数据 (信息) 带宽, 同时接收机中必须有与宽带载波同步的副本。扩频系统的特点也成为其优势所在。

第一, 抗干扰性强。扩频信号的不可预测性, 使扩频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扩频通信系统在传输过程中扩展了信号带宽, 所以即使信噪比很低, 甚至在有用信号功率低于干扰信号功率的情况下, 仍能不受干扰、高质量地进行通信, 扩展的频谱越宽, 其抗干扰性越强。

第二, 低截获性。扩频信号的功率均匀分布在很宽的频带上, 传输信号的功率密度很低, 侦察接收机很难监测到, 因此扩频通信系统截获概率很低。

第三, 抗多路径干扰性能好。

第四, 保密性好。在一定的发射功率下, 扩频信号分布在很宽的频带内, 无线信道中有用信号功率谱密度极低, 这样信号可以在强噪声背景下, 甚至在有用信号被噪声淹没的情况下进行可靠通信, 使外界很难截获传送的信息, 要想进一步检测出信号的特征参数就更难了, 所以扩频系统可实现隐蔽通信。同时, 对不同用户使用不同码, 旁人无法窃听通信, 因而扩频系统具有高保密性。

第五, 易于实现码分多址。在通信系统中, 可充分利用在扩频调制中使用的扩频码序列之间良好的自相关特性和互相关特性, 接收端利用相关检测技术进行解扩, 在分配给不同用户不同码型的情况下, 系统可以区分不同用户的信号, 这样同一频带上许多用户可以同时通话而互不干扰。

通信业中扩频技术的应用

通信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气象万千, 市场中存在的挑战和竞争一直在激烈地进行着。然而, 任何通信业新技术的诞生, 无论是创新性的, 还是取代性的, 或多或少的依靠或借鉴原有科技技术和理论。比如, 2G的GSM向3G的WCDMA发展过程, 就是充分平衡各方面的利益, 在汲取原有的技术、网络和业务经验的基础上, 逐步演进和平滑过渡。其中扩频技术在3G网络的应用, 是市场通信技术先进性的重要标志。

现阶段,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在中国的通信市场上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在3G业务的竞争中, 三大运营商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据近日三大运营商公布的数据显示, 截止到2009年8月底, 中国移动累计用户总数达到了5.03亿;中国联通累计使用者达到1.41亿万户;中国电信累计CDMA用户总数升至4381万户。但据专家预计年底国内3G用户最多达到750万户-1000万户。

三大运营商竞争风起云涌, 取得的成就也有目共睹, 在各自优势的领域开展的一系列业务和技术科研, 为其长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电信固网业务在南方家庭市场和政企市场拥有领先优势, 全国县级以上的城市和地区全部完成3G网络升级;中国联通的WCDMA标准在技术成熟度、上网速率等方面优先于其他同行业竞争对手, 并具备了当今最成熟的产业链。而近期联通借助推出苹果i Phone手机的这股东风, 扶摇直上;中国移动拥有中国数量最多的手机用户和强大的品牌形象、雄厚的资本实力、完善的内部、外部销售渠道, 3G网络年底预计开通238个城市。但三大运营商的发展总有美中不足。中国电信领域局限大;中国联通后续发展力不足, 在核心技术方面是其发展软肋;中国移动终端数量少, 终端不够成熟。在这种复杂的通信业发展背景的催生下, 扩频通信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合理发展似乎成了三大运营商发展的关键技术所在。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在此方面的发展较为成熟, 像现在中国电信致力发展的CDMA业务 (此业务原为中国联通所有, 后被中国电信收购。10月1日, 中国电信正式运营CDMA业务。) 即是扩频通信技术在电信中被广泛应用的一个具体表现。

扩频技术定位移动通信

在过去由于技术的限制, 人们一直在走增加信号功率, 减少噪声, 提高信噪比的道路。即使到了70年代, 伪码技术已经出现, 但作为相关器的“码环”的钟频只能做到几千赫兹也无助于事。近几年, 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 几十兆赫兹, 甚至几百兆赫兹的伪码发生器及其相关部件都已成为现实, 扩频通信获得极其迅速的发展。通信的发展史又到了一个转折点, 由用信噪比换带宽的年代进入了用宽带换信噪比的年代。从最佳通信系统的角度看扩频通信。最佳通信系统一最佳发射机+最佳接收机。几十年来, 最佳接收理论已经很成熟, 但最佳发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解决, 伪码扩频是一种最佳的信号形式和调制制度, 构成了最佳发射机。因此, 有了最佳通信系统一伪码扩频+相关接收这种认识, 人们就不难预测扩频通信的未来前景。从90年代无线通信开始步入扩频通信和自适应通信的年代。扩频通信的热浪已经波及短波、超微波、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 码分多址 (CDMA) 已开始广泛用于未来的蜂窝通信、无绳通信和个人通信以及各种无线本地环路, 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接入网是由传统的用户线、用户环路和用户接入系统, 逐步发展、演变和升级而形成的。

随着3G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 扩频通信技术更多的应用于中国的移动通信系统。由于扩频通信技术强抗干扰性、低截获性、良好的抗多路径干扰性和安全性等特点, 对中国移动通信来说是如虎添翼, 为中国移动在通信市场中的竞争提供一种更有力的先进的技术保障。目前市场上中国移动推出可视电话、无线上网卡、手机上网、手机搜索、无线音乐、手机电视、手机报、手机邮箱、飞信、多媒体彩铃等业务基本上都应用了扩频通信技术。

近年来, 中国电信不断分割重组, 目前, 在三大运营商中, 中国电信算是实力相对来说比较雄厚、通信业务收入和市场占有率都居三大运营商之首的运营商。再加上, 全球移动通信需求的飞速增长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不断推陈出新, 中国的移动通信业加快了自身的发展。在竭力发展3G业务的同时, 也在不遗余力的创建新的品牌, 积累更多的客户资本。

现代电信网络分为3部分:传输网、交换网和接入网。由于接入网发展较晚, 往往成为电信发展的“瓶颈”, 各国都很重视接入网的发展, 因此各类接入技术和系统应运而生。由于ISM (Industry Scientific Medica1) 频段的开放性, 经营者和用户不需申请授权就可以自由地使用这些频段, 而无线扩频技术所使用的频段正是全世界通用的ISM频段, 包括IEEE802.11协议架构的无线局域网也大部分选用此频段。在无线接入系统中, 扩频微波与常规微波相比有着3个显著的优点:抗干扰性强、频点问题容易处理、价格比较便宜。终端与业务、网络有着强关联性,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内容和形式需要适合特定的网络技术规格和终端类型。扩频微波接入技术相对有线接入技术来说, 有成本低、使用灵活、建设快捷的优势, 在接入网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逐渐升温, 对扩频结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得中国移动终端解决方案也不断增多, 在技术和业务领域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为其在3G业务的更广阔开展积累更多的核心技术和业务基础。

不完美中追求完美

中国移动作为中国的三大运营商之一, 要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 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不至于被淘汰, 就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的核心技术优势、潜在优势、目标优势, 并作为其今后的发展重点, 集合更多的力量发展和保持这一方面的优势, 确保使之成为中国移动的长期竞争优势。中国移动应该充分调动各方面优势来强化这一能力和优势。

虽然中国移动在很多方面有所欠缺, 例如TD-SCDMA的核心问题仍然是终端数量少、终端不够成熟, 对其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但现阶段来说, 中国移动的优势是相当明显的, 而且中国移动认识到自身的核心优势的所在, 在充分研发和运用扩频通信技术的基础下, 把近期的营销重点放在上网卡, 为终端研发争取时间。目前深度定制是中国移动TD手机发展的重要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终端厂商的积极性, 中国移动直接拿出6亿现金进行资金支持, 并与终端厂商联合开发生产3G手机, 希望借此推动TD-SCDMA终端走向成熟。先不说, 这种策略达到的目标有多少, 光是这份前瞻性的大企业风度, 就为中国移动赢得了更多的终端客户的支持, 弥补了其终端不成熟的弊端。为适应3G时代的竞争, 中国移动把更多的力量放到扩频技术的进一步研发上, 这将会大力提高中国移动的盈利能力。

3.《通信原理》课程改革方案分析 篇三

关键词:通信原理 高职高专 课程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N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4(a)-0172-01

《通信原理》是現代通信技术的理论基础,也是高职院校通信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针对高职高专学生数学功底浅、基础知识欠扎实、自学能力较差等实际情况,如果按照传统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知识灌溉的教学模式,强调数学推导和理论分析,势必使学生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如何将难度系数大、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教给、教会学生,做到既避免繁杂的理论推导,又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是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1 通信原理课程现状

经过多年教学总结,通信原理课程的主要特点如下:

(1)理论性强。主要表现为内容丰富、概念抽象、原理复杂、数学基础要求高;

(2)知识点多。主要包括信号、信源编码、信道、信道编码、调制(模拟、数字)、传输(基带、频带)、解调(模拟、数字)、同步等内容;

(3)逻辑性强。各知识点内容都抽象且枯燥,需要较强逻辑思维能力才能真正理解。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该课程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系统性差。教学中,一般按照章节内容逐章讲解,由于章节间知识结构联系并不紧密,重点内容欠突出,一般是学到后边忘记前边,因而理论教学效果不佳。

(2)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基本采取传统注入式授课,考虑教学进度多,顾及学生主动性少,导致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

(3)实践教学较为落后。通信原理实验箱可开设实验大部分为验证性实验,且设备易损坏、可维护性、可设计性差,学生仅仅通过波形很难真正理解信息传递的具体过程。

2 课程改革方案

2.1 理论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侧重对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对重点内容的强化,对难点问题的剖析,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问,揭示矛盾,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理论内容在与先修后续课程的协调上引入课程群思想,教学中课程群中的教师互相交流,统一协调,形成一条教学链。将相对独立、分散的知识点系统化,增加模块间的联系,教学内容安排如图1所示。

2.2 实验内容改革

实践教学环节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过程,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在实践教学方面,通信原理实验一般采用实验箱教学,且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缺乏综合性、创新性内容,影响学生专业动手能力的提高。

实验形式、内容改革主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

(1)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是利用现有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教师开动脑筋,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项目,逐步开设有创新性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2)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内容。

(3)实验内容改革

一方面要考虑理论教学的进度及其知识的难点与重点,以利于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掌握,另一方面对原有的实验内容进行筛选、补充、综合,减少验证性实验,增设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内容。

2.3 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可以采用例举法,分类对比法,模型构建思维法,重点精讲、难点突破法。发掘新的教学方法,或者给传统的方法赋予新的生命力。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出发,科学地设计问题,巧妙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师生的互动解决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和模糊观点,然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2)小组研讨法

小组研讨法是将教学班级分成若干组,并选出每组组长,分别讨论课程中的问题,教师在课程结束之前,须将提出正确的答案并修正讨论过程中的偏差。学生在小组中彼此分享各人的意见与独到的见解,然后作出对该问题的研讨结论,再和其他同学分享。

(3)网上教学交流法

开发网络课程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设立教学网站,开发网络课程资源,将教学资源放在校园网上,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教学网站建立课程网站,便于学生自学和教师课外辅导,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网上教学交流,确保学生能以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学习。

3 结语

《通信原理》的特点与高职学生的特点使《通信原理》的教学充满了挑战,在高职培养目标办学理念指引下,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形成了通信原理教学的全新模式,促进了教学的深入改革,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适应通信新技术发展的能力,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辉.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李兆训,李青.构建“通信原理”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5):154~156.

4.通信原理课程总结 篇四

08通信2班王树伟0805070109 《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信息及电子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特点是系统性强、概念抽象、数学含量大。通信原理这门课,一开始就觉得很难,因为书本上一大堆数学推导公式看着就心慌,因为自己数学功底不太好,所以对那些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总有着很强的畏惧心理。虽然课程已经基本结束了,但说实话自己的上面的很多知识也还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在数字信号的调制和传输方面,其中涉及了很多的数学推理过程。

我们的课程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但主要讨论数字通信。如果模拟信号不需要数字化,那么我们可以进行模拟调制,同样可以发送出去,这个过程要简单很多。

实际中的信号总是模拟的,我们把这些信号通过滤波等处理,得到带限的信号,经过采样保持电路,我们就得到PAM信号。离散信号经过量化归属到个档次的幅度中比如我们有2V,4V,6,V,8V四个档次的归类,并且规定1V~3V之间的PAM离散信号就归类到2V的档次中去,一次类推,通过比较给每个PAM信号进行归类,这就是量化。之后将量化了的信号进行编码,编码是一种认为规定的过程比如我们规定2V用00表示,4V用01表示,6V用10表示,而8V用11来表示,这样就把阶梯信号和二进制信号有了一种对应关系,顺着这种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得到刚才量化了的信号的二进制代码,这就是PCM编码得到了可以在存储器中存储的数字信号。这就是我们本课程第五章节模拟信号的波形编码中的脉冲编码调制PCM。

为了达到通信目的,我们就要将数字信号传递并且转换成模拟信号,因为模拟信号才是我们可以识别的。所以我们从存储器中读取数字信号,这些信号是基带信号,不容易传输。当然这其中还涉及到数字信号的码型设计、功率谱分析、无码间串扰和扰码解码等有利于信号传输的方法。这就是我们本课程第六章节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部分。

经过数字调制系统就可以转换成高频信号而被发送设备以各种形式比如微波,光信号传播出去。接收设备将这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解调器,就可以还原基带信号,同样可以将它们放进存储器存储。缓存中的信号通过解码器,也就是与编码器功能相反的器件将数字序列转换成各种量化的台阶信号。最后将台阶信号进行填充恢复,我们就又可以原来的输入的模拟波形了。由此我们完成一次通信。这就是我们本课程第七八章节数字信号的调制。

如果在传输过程中再应用第九章中关于差错控制编码技术的进行进一步优化,就可以形成一个更加实用的系统了。

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信原理中也有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调制信号、载波信号、已调信号、基带信号和频带信号。起初总把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的概念相互矛盾,总是把载波信号当做调制信

号,而且还深信不疑,后来老师用减数与被减数的关系引导我们才终于茅塞顿开。当然现在对这几个信号的概念已经很清楚了。基带信号(调制信号)、载波信号和频带信号(已调信号),基带信号与载波信号经过调制后形成已调的频带信号。

另一个让我有疑惑也是很感兴趣的就是复用技术,开始觉得很多复用技术很乱,但当明白它们的概念之后就觉得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也觉得这些技术的发明者很让人佩服。常用的复用技术有FDM、TDM、WDM和CDMA,它们分别是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和码分多路复用的简称。

频分多路复用的基本原理是在一条通信线路上设置多个信道,每路信道的信号以不同的载波频率进行调制,各路信道的载波频率互不重叠,这样一条通信线路就可以同时传输多路信号。

时分多路复用是以信道传输时间作为分割对象,通过多个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片的方法来实现,因此时分多路复用更适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它又分为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和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波分多路复用是光的频分多路复用,它是在光学系统中利用衍射光栅来实现多路不同频率光波信号的合成与分解。

码分多路复用也是一种共享信道的方法,每个用户可在同一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但使用的是基于码型的分割信道的方法,即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地址码,各个码型互不重又叠,通信各方之间不会相互干扰,且抗干拢能力强.码分多路复用技术主要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是移动通信系统.它不仅可以提高通信的话音质量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以及减少干扰对通信的影响,而且增大了通信系统的容量.笔记本电脑或PDA 以及掌上电脑等移动性计算机的联网通信就是使用了这种技术。

5.通信原理教案 篇五

教 案

开课学期: 2006/2007学年

(二)学期 任课教师:

所 在 系:

通信工程

开课班级:

04062401-04062404

学 时 数:

讲授 62 实验 10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第一章 绪论

授课时间:4学时 教学参考书:《通信原理》 教学内容:

1.1 引言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1.3 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 1.4 信息及其度量 1.5 主要性能指标

1.6 数字通信的主要技术问题

授课次序:1(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现代通信与信息社会

2、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3、掌握通信系统的分类

4、了解通信技术发展概况

教学组织:

1.1 引言(25分钟)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25分钟)

1.3 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50分钟)

教学重难点:通信系统的分类、通信系统的组成 结合现实讲授。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通信系统的性能度量

2、熟练掌握消息的信息量度量

3、熟练掌握离散信源的平均信息量

教学组织:

1.4 信息及其度量(50分钟)

1.5 主要性能指标(30分钟)

1.6 数字通信的主要技术问题(20分钟)

教学重难点: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消息的信息量度量、离散信源的平均信息量

(用类比的方法,结合课件讲授)提问:无

作业:习题4、7。

第二章 随机信号分析

授课时间:6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2.1 引言(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2.2 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 2.3平稳随机过程 2.4 高斯过程 2.5 窄带随机过程 2.6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 2.7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授课次序:3(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平稳随机过程的性质和相关特性

教学组织:

2.1 引言(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25分钟)2.2 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25分钟)2.3平稳随机过程(50分钟)

教学重难点:平稳随机过程的性质和相关特性。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4(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高斯过程的性质和相关特性

2、理解窄带随机过程的相关特性

教学组织:

2.4 高斯过程(50分钟)

2.5 窄带随机过程(50分钟)

教学重难点:高斯过程的性质和相关特性、窄带随机过程的相关特性。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5(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正弦波加窄带随机过程的相关特性。

2、理解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得特性。

教学组织:

2.6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50分钟)2.7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50分钟)

教学重难点:正弦波加窄带随机过程的相关特性、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得特性。提问:无

作业:习题1、4、6、12

第三章 信道

授课时间:3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3.1 引言

3.2 信道定义及数学模型、3.3恒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4随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5 信道的加性噪声 3.6 信道容量的概念

授课次序:6(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的定义

2、掌握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的定义

教学组织:

3.1 引言(10分钟)

3.2 信道定义及数学模型(30分钟)

3.3恒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传输的影响(30分钟)3.4随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传输的影响(30分钟)

教学重难点:

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的定义;

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的定义。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7(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加性噪声和乘性噪声的区别

2、熟练掌握信道容量的概念及香农定理的意义

教学组织:

3.5 信道的加性噪声(15分钟)

3.6 信道容量的概念(35分钟)

教学重难点:加性噪声和乘性噪声的区别;

信道容量的概念及香农定理的意义。提问:无

作业:习题8、13、15

第四章 模拟调制系统

授课时间:8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4.1 引言

4.2 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4.3 角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4.4 各种调制系统的比较 4.5 频分复用(FDM)4.6 复合调制及多级调制的概念

授课次序:7(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调制的意义

2、了解线形调制的一般模型

3、熟练掌握AM调幅

教学组织:

4.1 引言(10分钟)

4.2 幅度调制的原理

1、AM调制(40分钟)

教学重难点:调制的意义;

AM调幅原理、参数的定义; DSB调幅原理。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8(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SSB、VSB调幅原理

2、熟练掌握DSB、SSB、VSB调幅的抗噪声性能

教学组织:

4.2 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2、DSB(30分钟)

3、SSB(20分钟)

4、VSB(30分钟)

5、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20分钟)

教学重难点: DSB、SSB、VSB 调幅原理;

DSB、SSB、VSB调幅的抗噪声性能。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9(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AM调幅的抗噪声性能

2、掌握角度调制基本原理和特性

教学组织:

4.2 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5、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25分钟)

4.3 角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1、基本原理(50分钟)

2、频谱和带宽(25分钟)

教学重难点:AM调幅的抗噪声性能;

角度调制基本原理和频谱特性;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0(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窄带调频和宽带调频

2、熟练掌握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3、熟练掌握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理解门限效应 教学组织:

4.3 角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1、窄带调频和宽带调频(25分钟)

2、调频信号的产生和解调(25分钟)

3、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25分钟)

4、输出信噪比和信道带宽的关系(25分钟)

教学重难点:窄带调频和宽带调频的定义;

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方法; 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1(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2、掌握频分多路复用原理

教学组织:

4.4 各种调制系统的比较(15分钟)4.5 频分复用(FDM)(25分钟)

4.6 复合调制及多级调制的概念(10分钟)

教学重难点:各种模调方式的优缺点和应用;

FDM的原理。

提问:无

作业:习题1、3、7、10、13、17

第五章 数字基带传输

授课时间:8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5.1 引言

5.2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5.4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 5.5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5.6 部分响应系统 5.7 基带传输的抗噪声性能 5.8 眼图与时域均衡

授课次序:11(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

2、理解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计算

教学组织:

5.1 引言(10分钟)

5.2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40分钟)

教学重难点: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计算。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2(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教学组织:

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100分钟)

教学重难点:HDB3 码型变换;

差分编解码。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3(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波形传输无失真条件

教学组织:

5.4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25分钟)5.5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75分钟)

教学重难点:奈奎斯特准则;

等效低通特性。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4(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理解部分响应基带传输系统

2、掌握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的差错率

教学组织:

5.6 部分响应系统(50分钟)

5.7 基带传输的抗噪声性能(15分钟)5.8 眼图与时域均衡

1、眼图(35分钟)

教学重难点:部分响应系统的原理;

基带传输系统得误码特性与信噪比关系;

眼图的观测方法。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5(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横向滤波器抽头系数计算方法

2、掌握峰值失真、均方失真准则

3、理解横向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组织:

5.8 眼图与时域均衡

2、时域均衡(50分钟)

教学重难点:横向滤波器抽头系数计算方法;

峰值失真、均方失真准则。提问:无

作业:习题1、2、7、11、12、18、22

第六章 正弦载波数字调制系统

授课时间:10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6.1 引言

6.2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6.3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6.4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6.5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6.6 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

授课次序:15(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各种二进制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2、熟练掌握数字信号的各种解调方法

教学组织:

6.1 引言(10分钟)6.2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1、ASK(40分钟)

教学重难点:2ASK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2ASK信号的各种解调方法。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6(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各种二进制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2、熟练掌握数字信号的各种解调方法

3、熟练掌握二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

教学组织:

6.2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2、FSK(25分钟)

3、PSK(25分钟)

6.3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1、2ASK(25分钟)

2、2FSK(25分钟)

教学重难点:2FSK、2PSK、2DPSK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2FSK、2PSK、2DPSK信号的各种解调方法; 二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计算公式的由来。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7(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二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

2、理解多进制调制

3、掌握多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

教学组织:

6.3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2PSK(25分钟)4、2DPSK(25分钟)

6.4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25分钟)

6.5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1、MASK

(25分钟)

教学重难点:多进制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多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计算公式。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8(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多进制调制

2、掌握MDPSK信号相位变换关系

3、掌握多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

教学组织:

6.5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2、MFSK(30分钟)

3、MPSK(30分钟)

4、MDPSK(40分钟)

教学重难点:多进制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MDPSK调制解调原理;

多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计算公式。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9(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多进制调制

2、掌握QAM原理

3、掌握多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

4、掌握MSK的基本原理

5、理解MSK信号的相位的连续性

教学组织: 6.5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5、APK(50分钟)6.6 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

1、MSK(50分钟)

教学重难点:多进制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QAM的星座图和抗噪声性能; 多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计算公式; MSK的基本原理。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0(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MSK信号的产生和解调方法

2、了解MSK信号的误码特性

3、掌握GMSK信号的产生方法和特点

教学组织:

6.6 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

1、MSK(35分钟)

2、GMSK(15分钟)

教学重难点:MSK信号的产生和解调方法; MSK信号的误码特性; GMSK信号的产生方法和特点。

提问:无

作业:习题2、6、8、10、14

第七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授课时间:8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7.1 引言 7.2 抽样定理

7.3 脉冲振幅调制(PAM)7.4 模拟信号的量化(A/D)7.5 脉冲编码调制(PCM)7.6 增量调制和增量脉冲编码调制 7.7 PCM和DM的性能比较 7.8 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

授课次序:20(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低通与带通抽样定理 教学组织:

7.1 引言(10分钟)

7.2 抽样定理(40分钟)

教学重难点:低通与带通抽样定理。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1(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实际抽样

2、熟练掌握量化

教学组织:

7.3 脉冲振幅调制(PAM)(25分钟)7.4 模拟信号的量化(A/D)(75分钟)

教学重难点:PAM调制的原理;

均匀和非均匀量化的原理; A律和u律特性曲线及其近似。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2(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PCM 编码原理

2、掌握PCM 抗噪声性能

教学组织:

7.5 脉冲编码调制(PCM)(100分钟)

教学重难点:PCM 编译码原理;

PCM抗噪声性能。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3(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DPCM 编码原理

2、熟练掌握DM 编码原理

3、掌握DM 抗噪声性能

教学组织:

7.6 增量调制和增量脉冲编码调制(100分钟)

教学重难点:DPCM 编译码原理;

DM 编译码原理; DM抗噪声性能。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4(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时分多路复用原理

教学组织:

7.7 PCM和DM的性能比较(10分钟)7.8 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40分钟)

教学重难点:时分多路复用原理及其在数字电话系统中的应用;

PCM的基群及高次群。

提问:无

作业:习题1、5、8、10、14、16

第八章 信号的最佳接收

授课时间:6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8.1 引言

8.2 最佳接收准则 8.3 信号的最佳接收 8.4 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授课次序:24(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最佳接收准则

教学组织:

8.1 引言(10分钟)8.2 最佳接收准则(40分钟)

教学重难点:最佳接收准则。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5(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各种信号的最佳接收

2、理解最佳接收机

教学组织:

8.3 信号的最佳接收

1、确知信号最佳接收(33分钟)

2、随相信号最佳接收(33分钟)

3、起伏信号最佳接收(34分钟)

教学重难点:各种信号的最佳接收;

最佳接收机结构。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6(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匹配滤波器

2、掌握普通接收机与理想接收机性能的差别

教学组织:

8.3 信号的最佳接收

4、普通接收机与理想接收机性能比较(40分钟)

5、匹配滤波器(60分钟)

教学重难点:理解匹配滤波器;

普通接收机与理想接收机性能的差别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7(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教学组织:

8.4 最佳基带传输系统(50分钟)

教学重难点:最佳基带传输系统。提问:无

作业:习题2、3、6

第九章 同步原理

授课时间:7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9.1 同步的基本概念 9.2 载波同步的方法

9.3载波同步系统性能及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 9.4 位同步的方法及系统性能 9.5 群同步及扩展频谱系统同步

授课次序:27(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载波同步的方法和原理

教学组织:

9.1 同步的基本概念(15分钟)9.2 载波同步的方法(35分钟)

教学重难点:载波同步的各种方法和原理。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8(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载波同步系统性能

2、掌握位同步的方法和原理

教学组织:

9.3载波同步系统性能及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40分钟)9.4 位同步的方法及系统性能(60分钟)

教学重难点:载波同步系统性能;

位同步的各种方法和原理。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9(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位同步的方法和原理

教学组织:

9.4 位同步的方法及系统性能(100分钟)

教学重难点:位同步的方法和原理。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30(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帧同步的方法和原理

2、理解扩展频谱系统的同步方法

教学组织:

9.5 群同步及扩展频谱系统同步(100分钟)

教学重难点:帧同步的方法和原理;

扩展频谱系统的同步方法。

提问:无

作业:习题1、3、5、6、8、9

授课次序:31(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复习

教学组织:

复习

教学重难点:复习。提问:无 作业:无

Nin =((floor((36*32*log2(QM)*1/2-6)/8)-16)*8)

6.通信原理复试问题 篇六

[重要:复试面试涉及到的科目]

1:面试是非常综合全面的,涉及到你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以下我们提出一些重点课程供大家参考!

信息通信:

通信: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号系统,数学(高数,现代,概率),现代移动通信技术(cdma,gsm)

通信面试:分英语面,基础面和专业面,其中英语面和基础面是一起的,进门就是英文自我介绍,然后就是问基础题(2个),没有英语问题~其实我的英文自我介绍都还没念完就被另一个老师打断了,开始问专业问题~估计那个听我念英文的老师也挺郁闷的。。问的是D/A转换之前要进行什么处理?(答案是经过一个抗镜像滤波器)和线性系统的脉冲响应和频率响应的定义是什么?(忘光了。就瞎说了一通,结果被老师狠狠地鄙视了一通。郁闷得很)。

再就到另一个地方专业面,里面的老师超和蔼的~问我做过什么项目,印象最深的给详细讲讲,我就随便说了说,然后就问通原的题,问你学过的数字调制系统有哪些呀?我就回答了。。然后就问为什么发明这么多啊?有一两个不就够了吗?我就答呀。。中途漏了一个他还提示了我的。。专业面的老师真不错啊~~ 就是基础面的老师非常严肃~~据说全是牛导~~

我同学通信方向:

英文面试:他三句话没到,就被打断

基础: DTFT与DFT的关系;随即过程和变量的关系

专业:同楼上

信号方向

专业面试:自己抽题目,一张纸上两个题目!我抽到的是 1.卷积和相关是否均满足交换律。2.H(Z)、H(jw)和H(K)的关系。蛮简单的英语面试:就自我介绍之类的吧,随便聊聊

通信方向

英语就是自我介绍,可能由于时间关系,每个人只有1分钟,基本上我们都是没说完老师就打断了。感觉老师就是听一下发音是否标准。没有英文提问。

基础面试:问的是连续信号,离散信号,数字信号的定义。信息,消息,信号的联系与区别(惭愧当时紧张答的很糟糕)。

专业面试:首先老师让自己介绍一下在大学里(或工作中,本人是工作过的,所以介绍的是工作方面的)做过的东西,包括毕业设计。然后老师会顺着你的回答问一些比较基础的问题。另一位老师问的是:你认为在通信和信号等方面那一块知识你觉得你自己理解的最好。然后根据你的回答,老师提问。我当时被问到的是关于抽样定理。

经验:面试问的问题都很基础,感觉老师最重视的就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老师都比较和蔼,当回答不上来的时候会提醒,所以不紧张是最重要的。

信号

1.量化字长增加一位,量化信噪比提高多少?(6db)

2.一位三维的正交坐标系,在一个经过原点的平面上投影,问投影是否正交?(不正交,与投影面的角度有关)

3.计算机cpu与外接有哪几种数据传输方式,各有哪些特点?

通信:

英语跟基础只用了2分钟,其中基础问的是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线性、时不变分别指什么,以及该系统的表示方法.专业面试也是自己说一下自己做过的项目,然后老师有针对性的提问,既然自己真的做过,那么这些问题一般不难.听老师说,面试时只有排名靠前、靠后的才会非常认真、仔细的面试,因为要涉及相对高等的奖学金以及淘汰,而排名中间的面试相对比较随意,轻松。

另外,虽然面试时要诚实,不会的问题不应乱说,但基础的问题(如信号)不能不会,若回答时老说“我不会,记不清了” 会给老师留下基础不牢的坏印象。

通信方向

英语和基础:几句话的自我介绍(今年英语感觉比较送大家都一样)

基础问的是数字系统的稳定性 dft和dtft的关系都是些很基础的问题

平时基础扎实就没问题了

专业:感觉主要分2类 1 本科时做过什么项目或者参加什么活动毕业设计

通信的面试顺序是初试成绩加上第一天的笔试成绩之和(加权之后)

所以复试笔试太重要了

通信方向

英语和基础:几句话的自我介绍(今年英语感觉比较送大家都一样)

基础问的是数字系统的稳定性 dft和dtft的关系都是些很基础的问题

平时基础扎实就没问题了

专业:感觉主要分2类 1 本科时做过什么项目或者参加什么活动毕业设计

通信的面试顺序是初试成绩加上第一天的笔试成绩之和(加权之后)

所以复试笔试太重要了

我面试里问到的问题有:

1、对于离散时间系统,可以用什么来描述?

2、离散时间系统的单位函数响应,系统函数,频响函数之间是什么关系?

3、TCP/IP协议的优缺点,最下面三层的名称。

4、在AM调制中若出现过调幅现象,能否解调,如何解调?

最近大家对往年真题的综合题卷积码编码题目有不少分歧

现在集中解答一下

寄存器个数

真题的表述确实有部分含糊可能有定义或者出题者理解不同的原因

不过通常我们按照2个寄存器来做题

从左到右的顺序为b1 b2 b3

其实顺序不是固定的它与后面abcd编码的顺序是对应的比如 b1-b2-b3 对应a 00 b01 c10 d11(b3 b2)

b3-b2-b1 对应a00 b01 c10 d11(b1 b2)

大家可以参考课后题 11-19 11-20两题

补充

约束度约束度的定义不明确大家还是按樊昌信得教材为准

通信面试

英语:背诵自我介绍,说了一会就被老师叫停。

专业基础:数字信号处理中稳定性判据有哪些?什么是部分响应系统?为什么采用部分响应系统可以达到预定效果?什么是随机过程?你学过哪些过程是随机过程?

专业综合:HDB3码有哪些优点?常见的信源编码、信道编码有哪些?什么是线性时不变系统?

信号方向:

英语:四句话自我介绍,然后就是毕业设计以及细节。

专业基础:第一题给一差分方程,求传输函数。第二题是有关微机原理的问题。

通信方向:

一面:英语自我介绍,大家都一样,非常短,没说完就被打断

基础综合,没问我数学,问了我3个问题,第一个为什么要调制,调制后方便传输,这个方便指什么?第二个说说消息、信息、信号是什么,有什么差别和关系;第三个说说系统、连续系统、离散系统是什么?(都是非常基础的问题,基础到复习的时候几乎被忽略了……所以答得不好,见笑)

二面:第一个问题,你做过那些与通信有关的项目,我回答的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做的程控滤波器,然后问了一些原理方面的问题;第二个问的毕设。

就这么些了,涉险过关……

MATLAB的哪个程序考的tf2zp那个函数

信号方向

专业面试:说是面试,其实导师们一个问题也没问我,所以我的专业面试也就一两分钟而已。进去先抽了一张专业的题目,里面两道题,都挺简单的,第一题是:128点DFT的前面四个频率是多少?第二题是:CPU和外设的数据通信方式有哪三种?

答完以后再左边抽了另一张题目,也是两道挺简单的题,第一题是线性代数的题目:A=B+E,求A与B特征值、特征向量有什么关系?第二题是:发送符号0和1的概率是9/10和1/10,前面发了9个0,问第十个符号发的是1的概率是多少?

英语面试:先是用四句话自我介绍,先前准备的东西基本没怎么用得上,只是挑了几句比较核心的句子用

了用。完了以后,老师就问大学有没有参加过什么竞赛没有,在竞赛中负责什么,竞赛的题目是什么,然后问毕业设计的问题,可能我的毕设题目和老师的研究方向有点关系,所以被问得比较深,比较久。呵呵

补充一个

中断的种类

有源和无源滤波器

通信方向

面试时英语刚说了两三句,老师就说可以,就让我停了.专业上问了

1,D/A 转换前需通过什么设备.抗镜相滤波器

2,什么是数字锁相环,3,倍频后调频信号的带宽变化

4,问我作过什么项目,并从中有问了一道.

面试我是一楼一楼来的,英语面先自我介绍,你的优缺点,缺点说了Sleeping 老师也笑了,打算毕业后在公司干什么,做过的项目,会的计算机语言。

基础面模拟信号如何在计算机中传输,并行如何转为串行,在个就是另一老师的摸电载流子的种类

专业面说说线性相位有几种设计方法,有几种窗,串行通信最远可传输多远,还有几个望了最后老师笑了笑说我很勇敢的回答问题叫我回去好好看看书,估计回答的不是太对,哈哈!笔试我得了105 编程和最后一题直接就没做,我以为考砸了但这好象也比较不错的了,谁知初试高分的人复试笔试差的非常多,都不知当初他们怎么考那么高的,我以为是死学的吧!最后告戒一句:好的学习方法能让你事半功倍,学就要用心去学!

信号笔试

这加笔试大家考的分远没有初试的专业课成绩高,大概只有一半的人是100以上的。DSP的MATLAB的编程题就不会做;通信原理的那道匹配滤波器的题和以往相比题目是没变化但波形变了一个,计算量就大了,算了好久,填空题有让写OFDM、MIMO的英语是怎么写。

信号英语面试

英语面试时间蛮长的,10分钟以上,老师很和蔼,气氛一点都不紧张。没有“自我介绍”,一直都是和老师对话。很多人都被要求谈一下自已的毕业设计 graduation design,只要事先准备三事句话,知道几个自已毕设的专业单词就可以了。其他的问题都是老师按照学生具体情况问的,例如谈到了浙江和湖南两个省喜欢哪一个、英语6级、平时怎么学习的英语、如果有机会会选择去国外留学吗等等问题,都是比较简单的对话。

我也说一下吧,我初试成绩不错,但笔试成绩很差。原因不是自己没有用功或者如楼上说的死学,我复习的比较全面,但试题考察的并不是很全,多是往年的相似题目甚至是原题,因此建议以后复试的同学不要把精力放在很难的部分,并且一定要购买论坛的试题,不要犯我今年的错误。历经坎坷,最后还是被通信录了,最后一名。

对于复试来说,笔试最关键,所以大家不要太紧张面试。

我面试里问到的问题有:

1、对于离散时间系统,可以用什么来描述?

2、离散时间系统的单位函数响应,系统函数,频响函数之间是什么关系?

3、TCP/IP协议的优缺点,最下面三层的名称。

4、在AM调制中若出现过调幅现象,能否解调,如何解调?

第二题是一组数据经过高压缩比之后0的概率是多少,为什么?

还有一道数学已只两个独立的变量的均值和方差,变量和的均值和方差怎么求?

通信方向

英语和基础:几句话的自我介绍(今年英语感觉比较送大家都一样)

基础问的是数字系统的稳定性 dft和dtft的关系都是些很基础的问题

平时基础扎实就没问题了

专业:感觉主要分2类 1 本科时做过什么项目或者参加什么活动毕业设计

通信的面试顺序是初试成绩加上第一天的笔试成绩之和(加权之后)

所以复试笔试太重要了

信号方向:

基础:一个四阶行列式的计算;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区别和联系,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一下什么是信源信道编码。

专业:什么是状态方程,是不是状态方程相同系统就一定相同,状态方程不同系统就一定不同;给你一个单位脉冲响应,只要答出来是FIR滤波器而且是线性相位就可以了。

英语:四句话的自我介绍,问你有没有做过课题,毕业设计的内容是什么,展开来说一下。比较简单。

通信方向:

一面:英语自我介绍,大家都一样,非常短,没说完就被打断

基础综合,没问我数学,问了我3个问题,第一个为什么要调制,调制后方便传输,这个方便指什么?第二个说说消息、信息、信号是什么,有什么差别和关系;第三个说说系统、连续系统、离散系统是什么?(都是非常基础的问题,基础到复习的时候几乎被忽略了……所以答得不好,见笑)

二面:第一个问题,你做过那些与通信有关的项目,我回答的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做的程控滤波器,然后问了一些原理方面的问题;第二个问的毕设。

就这么些了,涉险过关……

信号方向

专业面试:说是面试,其实导师们一个问题也没问我,所以我的专业面试也就一两分钟而已。进去先抽了一张专业的题目,里面两道题,都挺简单的,第一题是:128点DFT的前面四个频率是多少?第二题是:CPU和外设的数据通信方式有哪三种?

答完以后再左边抽了另一张题目,也是两道挺简单的题,第一题是线性代数的题目:A=B+E,求A与B特征值、特征向量有什么关系?第二题是:发送符号0和1的概率是9/10和1/10,前面发了9个0,问第十个符号发的是1的概率是多少?

7.通信原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 篇七

关键词:高职院校,通信原理课程,综合评价体系

1 课程基本情况

“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电信领域中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课程承“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基础课程, 启“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等专业课程, 在整个专业课程设置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通信原理”课程总学时为64节, 讲课学时为50节, 实验为14学时。教学内容分为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和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三大部分。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教学为主, 适当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内容抽象、知识体系复杂, 对于数学基础薄弱、逻辑推导能力欠缺、自学能力差的高职学生来讲, 学习难度较大, 容易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课程参与度低。

2 传统的考核方式及其弊端

以往传统考核方式多采用期末闭卷理论考试的形式, 一考定结果。考试内容以基础概念及应用原理为主, 考试类型中客观题型的比例较大, 导致学生的学习方法呆板, 习惯死记硬背, 表现出综合应用知识能力比较欠缺。

高职高专通信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为通信产品生产测试、技术支持、产品研发等岗位, 从职业能力的要求出发, 需要学生有基本的通信设备与系统的认知能力和熟练的通信信号测试技能。虽然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也有实验环节的设置, 但是在期末考试中并没有实践环节的测试, 导致同学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 动手的积极性不高, 实践操作技能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同时, 任课教师通过期末成绩来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不能充分反映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利用课程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失科学性和全面。

3 综合考核改革与措施

传统的单一、刻板的通信原理命题考试制度, 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改变以考试分数定优劣这种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体系, 构建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动态的、全方位的素质评价体系。应本着既考知识又考能力的原则, 点面结合的把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计入总分, 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1) 课程理论测试分成单元测试、阶段测试和期末测试三部分, 在综合评价体系占45%。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目标是掌握通信的基本概念、两大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这决定了理论知识的掌握仍然是十分必要, 是实际应用能力提高的基础。单元测试安排在各章节学习之后, 考核对本章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在理论测试中占有的比例是5%。阶段测试安排在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和模拟 (下转第173页) (上接第181页) 信号的数字化传输这三大模块学习完成后, 考核对该通信系统原理的掌握情况, 在理论测试中占有的比例是5%。期末测试是全面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占理论测试的35%。

(2) 过程考核是基于过程的考核方式, 全面考核学生的日常表现, 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获奖情况四个部分内容, 占有比例分别为:3%、2%、3%、2%。对在专业竞赛中获奖、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和获得发明或专利的学生给予加分。这种新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 提高专业水平。

(3) 实践应用能力考核从形式上分为实际应用操作和仿真软件设计, 从实验内容分为基础验证型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两个层次。基础实验注重原理验证、兼顾少量的设计内容, 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综合设计实验全部为设计内容, 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的, 重点在设计实现上。这种设计既兼顾了大多数同学, 也满足少数基础扎实的同学需求, 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实践课程考核中采用现场操作加答辩, 考核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工作原理的掌握情况、设计思路过程分析, 设计报告撰写等方面, 该项在综合评价体系中占30%。

(4) 新技术论文的撰写主旨让学生了解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和专业发展方向, 了解现代信技术, 了解实际应用系统。通过调研和学习, 结合目前通信技术发展的新特点、新技术、新理论, 完成2000-3000字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在综合能力考核中占15%比例。

4 改革成效

在通信原理的校级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基础上, 通信原理课程考试改革实取得了明显成效。注重能力的考核体系的运用, 以“初步讲解理论, 简要介绍技术, 强化技能培养”为指导思想, 避免复杂的数学推导,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渐进培养。

参考文献

[1]张亚丽, 曲明贵, 杨庆祥, 等.高等学校课程考试改革之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 24 (4) :58-59.

[2]束锋, 邱文教, 孙锦涛.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3, 28 (1) :41-43.

8.通信原理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八

【关键词】通信原理 实践教学 实验 课程设计

一、引言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融知识传播、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设计出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培养优秀学生的要求;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已有显著成效。学生课程设计报告、毕业设计论文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及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旨在通过通信原理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建立通信理论学习的思维方法,将抽象难懂的理论,通过亲自的设计与仿真验证,理解和掌握的更加深刻。学生经过两周的课程设计和撰写设计报告,真正的应用理论指导了实践,消化了课本知识。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一)通信原理实验。开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4个基础实验。

(二)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通信原理中关于模拟和数字信号调制解调的内容做计算机设计与仿真,并写出设计报告。

四、教学组织形式

(一)通信原理课程实验由任课教师和实验室教师共同指导。按每个自然班单独开设实验的方式经行。教师准备实验的预做报告,同时要求学生写好预习报告再进行实验。实验分教师讲解,教师演示和学生动手三个部分。

(二)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主要由任课教师负责指导,包括布置设计题目,讲授设计用软件及设计思路等。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条件下,完成设计仿真。

五、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通信原理实验的考核:主要是考察学生在实验课堂上的动手能力,得到实验结果清晰,准确。实验过程中,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考察实验报告的撰写,包括实验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及对实验结果有恰当的分析。

(二)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理,仿真结果是否正确。要求学生上交设计报告及仿真的源程序。同时,对学生的设计内容进行答辩的考核,以确定学生的实际完成情况与效果。最后,综合评分。

六、创新与特点

将抽象的理论学习中,加入了实验及课程设计的环节。通过近两年学生的实践,表明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显著成效。对课程设计部分实施分组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又安排学生单独答辩的方式,方便考察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七、教学条件

教材建设:本课程教材使用和建设的目标是采用系列化和优质化的国家级获奖教材。

(一)系列化,是指教材要配套成龙,应包括主教材、辅导教材、实验指导书和相关的参考书。主教材从70年代末一直沿用樊昌信主编的《通信原理》;目前使用第六版。使用西电编写的《通信原理辅导》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通信原理学习指导》作为辅导教材。实验是配合主教材内容的实践环节,配合相关的实验系统,由实验室教师和主讲教师共同编写实验指导书,以使教学和实验接轨。

(二)优质化,是指教材的质量。我们一直注意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指定几本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教材作为学生的参考书,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同时,特别注意将通信的新技术相关材料介绍给同学学习。

实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系统观念,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箱能开出的就在实验箱上开出,当前还开不出的,就采用仿真的方法开出。通信工程系装备有与教材配套的通信原理实验箱,有相关的测试仪器,如信号源、示波器、频谱仪、逻辑分析仪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培光,高春霞,赵璞. 电气信息类工程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10,(26):109-110

[2]常波.“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8,(9):288.

[3]安永丽. 美国大学教育中的教学过程探讨[J]. 科技信息,2012, 10.

9.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篇九

院(系): 计算机系 专 业: 通信工程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2年 6 月 21 日

目录

摘要:............................................3 一.课程设计目的...................................3二.课程设计内容...................................4 三. SystemViem开发工具简介......................4四、实验原理......................................5

1.2ASK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表达式............................................5 2.MASK信号的功率谱分析....................................................................6 五.具体设计和实现过程..............................8 六.总结.........................................12 参考文献:.......................................1

2摘 要:

数字幅度调制又称幅度键控(ASK),二进制幅度键控记作2ASK。2ASK是利用代表数字信息“0”或“1”的基带矩形脉冲去键控一个连续的载波,使载波时断时续地输出。有载波输出时表示发送“1”,无载波输出时表示发送“0”。而M进制幅度健控(MASK)则有第点不同。M进制数字解调每个码元可以携带较多的比特信息,因此在信道频带受限时可以增加信息的传输速率,提高频带的利用率.本设计的系统主要的分析2ASK信号和MASK信号的功率谱。关键词:2ASK MASK 功率谱

一. 课程设计目的

1.加深对2ASK和MASK的频谱特性.2.了解2ASK和MASK的功率谱.3.熟悉和使用通信系统仿真软件(systemview),的基本方法.4.随着社会的发展,通信原理知识在通信语音、图像、自动控制、雷达、军事、航空航天、医疗和家用电器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M进制数字解调就是为了适应移动通信技术的这一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所以对M进制知识的理解和加深有一定的必要性.同时也通过这通信系统的设计加深对通信知识的理解.二、课程设计内容

关于2ASK和MASK的功率谱的通信系统设计

三.systemview开发工具简介

System View 是一个用于现代工程与科学系统设计及仿真的动态系统分析平台。从滤波器设计、信号处理、完整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直到一般的系统数学模型建立等各个领域,System View 在友好而且功能齐全的窗口环境下,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精密的嵌入式分析工具。

System View是美国ELANIX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用于系统仿真分析的可视化软件工具,它使用功能模块(Token)描述程序。利用System View,可以构造各种复杂的模拟、数字、数模混合系统和各种多速率系统,因此,它可用于各种线性或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用户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只需从System View配置的图标库中调出有关图标并进行参数设置,完成图标间的连线,然后运行仿真操作,最终以时域波形、眼图、功率谱等形式给出系统的仿真分析结果。

四、实验原理

1.2ASK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表达式 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其中:

且为随机变量

则为一随机的单极性矩形脉冲序列,设的功率谱密度为

由上式可知,因

由确定。的功率谱密度,则有

(1)的功率谱密度为,是单极性的随机矩形脉冲序列,所以得到为:

(2)设的傅立叶变换为,根据矩形波的频谱特点,对于的所有整数有,所以

(3)5

将(3)式代入(1)式得矩形波调幅时2ASK的功率谱密度为

当概率时,上式可写成

(4)又因为的频谱为

所以

(5)

(6)

(7)将式(5)、式(6)和式(7)代入式(4),可得

2.MASK信号的功率谱分析:

多进制数字幅度调制(MASK)又称为多电平调制,它是二进制 6

数字幅度调制方式的推广。M进制幅度调制信号的载波振幅有M种取值,在一个码元期间内,发送其中的一种幅度的载波信号。MASK已调信号的表示式为这里,s(t)为M进制数字基带信号

式中,g(t)是高度为

1、宽度为的门函数;有M种取值

且。

左下图(a)、(b)分别为四进制数字基带信号s(t)和已调信号的波形图。可以等效为右图诸波形的叠加,它们幅度互不相等,时间上互不重叠。因此,可以看作由时间上互不重叠的M-1个不同幅度的2ASK信号叠加而成。

MASK信号的功率谱是这M-1个2ASK信号的功率谱之和,因而具有与2ASK功率谱相似的形式。

五.具体设计和实现过程

MASK在原理上是OOK方式的推广形式,但它却比OOK方式传输更具高效率。相对于二进制幅度调制,M电平调制方式是一种高效率的传输方式,其根本原因是:其一,因为它可以比二进制系统有高的多的信息传输效率;其二,在相同的信道传输速率下,M电平调制信号的带宽与二电平相同。对于二进制系统,其最高的信道频带利用率为2(b/s)Hz,而对于M电平调制而言,其最高的信道频带利用率将可达到6(b/s)/Hz,甚至更高。

(1)运用System View仿真系统设计2ASK和MASK的功率谱的框图如下:

(2)图形输出效果:

六.总结

本系统研究的是2ASK和MASK的功率谱.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对2ASK和MASK的知识了解得更加深刻.同时也认识多一个新的软件---SystemView.在设计过程的也收益良多.对通信原理这门课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当然在设计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碰到了不少不少困难.如对课本知识理解不够深、不会运用SystemViem软件等等.这时我们就需要有更多的耐心、细心,勇于克服困难,不退缩,不放弃.充分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如请教同学、老师;去图书馆查找资料等,按要求完成课程设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明白无论做什么课程设计都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那样才能做好.才能事半功倍.同时也提高了我的实践动手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文献: [1] 通信原理

10.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篇十

题目:AM超外差收音机的设计及仿真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2011年6月 引言

课程设计目的 综合运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知识进行频谱分析和滤波器设计,通过理论推导得出相应结论,再利用MATLAB作为编程工具进行计算机实现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建立概念。系统介绍(本部分包括对系统的分析,系统仿真结构等)3 系统仿真(本部分包括系统仿真的各种图形分析,波形,功率谱图形等分析)系统各模块的参数及调整参数后的各波形对比 5 心得体会 6 参考文献引言

超外差式是与直放式相对而言的一种接收方式,超外差式收音机能把接收到的频率不同的电台信号都变成固定的中频信号(465kHz),再由放大器对这个固定的中频信号进行放大。它的优点是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音质好(通频带宽)工作稳定(不容易自激),它的缺点是镜像干扰(比接收频率高两个中频的干扰信号)较大,存在假响应(变频电路的非线性),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广泛应用,现在大部分的收音机都是超外差的。

2系统介绍

无线广播的接收仪器为收音机。在晶体管收音机中,多采用磁性天线作为接收信号的天线。某台载频电磁波在LC回路中产生并联谐振,次级线圈中感生出高频调幅信号,收到信号,磁性天线回路,作用是选台,并将信号通过绕在磁棒上的次级线圈耦合到变频级,收音机原理框图:

收音机的原理框图

超外差式收音机利用混频电路使本机振荡信号与接收到的电台信号进行非线性混频,使二者的差值始终为465KHZ,这样就降低了放大电路的信号频率,可以有效克服直接放大式收音机的缺点。由于本机振荡信号的频率始终比接收到的电台信号频率超出465KHZ,故把这种收音机叫做超外差式收音机。电路如图

超外差接收机原理图 AM超外差收音机系统的设计框图及仿真

广播发射端使用三不同的扫频信号源,分别用925KHZ,965KHZ,1005KHZ的载波进行AM

调制本振频率为1430KHZ时,可将965KHz载波信号解调,经过处理可以还原出原始信号。

它包括了AM调制部分,三路AM调制信号的混合,混频部分,中放部分,解调检波部分。仿真结果频谱图:

.(1)中频信号频谱图如图

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更加深刻地学会了用仿真软件systemview仿真一般的简单的通信电路,掌握了初步的电路分析技巧及波形分析能力。通过仿真通信电路,我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得到了一次切实的应用,也更加深层次的了解了这些通信电路的产生原理及过程,我的学习热情也也得到了提

高。

参考文献

11.武大通信原理 篇十一

关键词 通信原理;Simulink;仿真;2PSK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9)12-0096-02

Simulink Simulation Software i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Teaching Application//Zhang Zhide, Yang Feng, Lin Lin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course,we use Simulink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On the teaching process, simulation can clearly show the graph of Time-Amplitude and Frequency-Amplitude at the different time through the 2PSK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bstract theories turn to visualization by the Simulink simulation, thereby it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be propitious to comprehension.

Key words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imulink;simulation;2PSK

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通信原理[1]是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控类及其相近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之一,为移动通信、光纤通信、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在专业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该课程重点介绍各种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性能,内容涉及随机信号分析、模拟调制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基本数字调制系统、同步、多路复用、多址技术、编码理论等。这是一类理论性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它是反映事物本质的物理概念、数学概念与工程概念三结合的产物。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概念抽象,数学含量大,计算繁杂,物理过程混淆不清,以致难于对其中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很好地理解和掌握。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验性都很强的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简单的硬件验证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教学的要求。寻求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成了当今各位高校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1 Simulink简介[2]

Simulink是MATLAB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广泛应用于线性系统、数字控制、非线性系统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建模和仿真中。Simulink采用模块化方式,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输入/输出端口,实现一定的功能。

Simulink是MATLAB提供的用于对动态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工具包。Simulink提供专门用于显示输出信号的模块,可以在仿真过程中随时观察仿真结果。同时,通过Simulink的存储模块,仿真数据可以方便地以各种形式保存到工作区或文件中,供用户在仿真结束之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另外,Simulink把具有特定功能的代码组织成模块的方式,并且这些模块可以组织成具有等级结构的子系统,因此具有内在的模块化设计要求。基于上述优点,Simulink称为一种通用的仿真建模工具,广泛应用于通信仿真、数字信号处理、模糊逻辑、神经网络、机械控制和虚拟现实等领域。

Simulink中包括许多实现不同的功能的模块库,如Sources(输入源模块)、Sink(输出模块)、Communications Blockset(用于通信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的模型库)等各种组件模块库。用户也可以自定义和创建自己的模块,利用这些模块,用户可以创建层次化的系统模型。创建系统模型后,用户可以利用Simulink菜单选择不同的积分方法来仿真系统模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入Simulink的仿真建模,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动态化,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基于Simulink的2PSK调制与解调仿真

现代数字通信系统由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和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系统2个主要部分构成,其中后者的应用最为广泛。将原始的数字基带信号,经过频谱搬移,变换成适合在频带上传输的频带信号,而传输这种信号的系统就称为频带传输系统。在频带传输系统中,根据已调信号参数改变类型的不同,可分为用基带信号控制一个载波的幅度的数字调幅信号(ASK)、用基带信号控制一个载波的频率的数字调频信号(FSK)和用基带信号控制一个载波相位的数字调相信号(PSK)。这些调制方法在通信原理课程的理论上进行详细的介绍。但是这些理论的分析都是停留在静态的理论分析上,以致学生很难较好地掌握调制原理和调制系统,采用动态的系统仿真软件Simulink对这些理论知识进行动态仿真,不仅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调制原理,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分析系统性能。

下面以2PSK调制系统为例,说明Simulink软件对通信原理课程的促进作用。2PSK是用二进制的数字基带信号“0”和“1”,分别来表示载波的初始相位“π”和“0”,而载波的幅度和频率都保持不变。2PSK调制后的信号一般表达式:[3]。式中:。调制后产生的信号波形如图1所示。

2PSK信号可以采用2种方法实现,一种是如图2所示的模拟调制法,另一种是如图3所示的相移键控法。2PSK信号的解调一般采用相干解调。

2.1 2PSK仿真模型的构建[4]本例采用2PSK的模拟调制法原理和相干解调的原理搭建仿真模型。需要说明的是,在Simulink中有专门的2PSK仿真模块。但是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根据调制原理组建模型是必要的,既可以使学生对原理理解透彻,又可以观察在调制过程中各点波形的变换。

根据2PSK调制和解调的原理图可构建出图4所示的Simulink仿真模型。其中,Uniform Random Number模块产生随机信号,Sine Wave模块产生正弦波,Signum模块产生符号信号,Scope模块是示波器,用来观察各点波形。

2.2 仿真参数的设置在2PSK调制与解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各模块参数的设置。正弦载波的频率应高于基带信号的频率(Uniform Random Number)。在解调过程中要采用跟本地载波同频同相的相干载波进行解调,所以Sine Wave1模块的参数设置与Sine Wave模块的参数一样,当Sine Wave1模块中的Phase设置为pi时,2PSK的解调将出现“倒π现象”。这也是2PSK调制得不到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2.3 仿真实验与结果从仿真模型可以得到,2PSK调制信号与解调信号的波形如图5所示。从图5可以看出,在没有噪声干扰的情况下,解调信号的波形与基带波形一致。同时还可以采用Spectrum Scope模块对各点波形进行频谱分析。

通过仿真实验,学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2PSK调制与解调信号在各个时间点的时域图与频谱图的动态产生过程,从而进一步加深对2PSK数字调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结束语

通过基于Simulink的2PSK调制与解调仿真在教学实践中的演示,笔者发现该仿真模型有很多优点,是传统理论教学的有益辅助。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验性都非常强的课程,数学推导多,物理概念和物理过程不好理解。将Simulink运用到通信原理教学中,教学与实验同步进行,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枯燥、抽象的理论教学与生动形象的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很好的效果。该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激励学生自主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为培养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樊昌信.通信原理教程[M].第1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李颖,朱伯立,等.Simulink系统建模与仿真基础[M].第1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3]蒋青.于秀兰,等.通信原理[M].第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上一篇:英语教师高一工作计划下一篇:电影观后感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