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卷子第三单元作文

2024-08-16

八年级上册语文卷子第三单元作文(12篇)

1.八年级上册语文卷子第三单元作文 篇一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摘录课标相关内容)

①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②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③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④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感情丰富,对待生活热情积极,审美观正在形成。美丽的景色,漂亮的服饰,形象气质好的明星等等,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不过,他们的观察能力还不够完善,欣赏角度比较单一,知识积淀不够,语感不强,书面表达欠缺,觉得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心中有景却无法表达,或是描绘的景物角度单一,缺乏生动形象的美感。但是他们置身于绿色的自然环境中,山水树木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如果指导得法,一定会比平时有所超越。本堂作文课就是要教学生学会描写景物。

3.教材分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山水,或清幽, 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深入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本单元为自然山水单元,是写景的经典美文,从长江三峡高猿长啸,到苏轼与故友共赏明月淡雅;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奇异的自然山水,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情思。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景物,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观察景物的习惯。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

3. 在写作与交流评改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审美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 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方法。

2. 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景物。

评价任务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评价任务3:通过交流与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与评的过程中体会写景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

评价任务4: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荫,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水底的游鱼……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色,美不胜收。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名山大川,四时美景,挥笔写下了精美的 篇章,他们的创意、笔法都值得我们玩味揣摩。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

二、方法导引

观察事物,要运用感官。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舌头尝,用鼻子嗅……调动身上所有的感官来感知事物,了解事物的特点。

1.朗读品味《春》中描写春风春雨的段落。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讨论:作者抓住春风春雨的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描写景物的?

学生交流发言:

①调动多种感官(视觉、触觉、嗅觉、听觉)。(春风图:作者借助多个感官,如触觉、嗅觉、听觉等,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都描绘了出来。)

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等)。(春雨图: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春雨“细”“密”“亮”的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2.展示《三峡》中写春冬之景的一段文字。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学生朗读,合作探究:这段文字如何将三峡“春冬之时”“良多趣味”的特点写出来的?

引导学生总结:

①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②俯视与仰视相结合;

③近观与远望相结合。

3.展示《雨的四季》中的有关段落。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

啊,雨,我的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学生朗读,品味探究:这篇文章为什么能够感染人心?

作者在描绘雨景时融入了自己对雨的感受,这种感受感染了读者。春雨驱走冬天,改变世界的姿容;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又沉静,使人静谧、怀想、动情;冬雨自然、平静、给人特殊的温暖。作者用极富情感的描写,既展示了四季的雨的客观特征,又主观地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和内涵,使它们更有生命气息,更有感染力。

结论:

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能使客观的景物鲜活起来,更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我们在作文中赋予景物不同内涵,融入我们的情感,相信我们的作品会更有感染力。

4.思考归纳:景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

总结:

①调动多种感官,抓住景物的特征(形状、颜色、声音、气味)。

②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多角度描写。

③写景还要注意融入情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用心感受,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

补充:有些同学观察细致了,但找不到语言来描述。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阅读、多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丰富词汇,炼词炼句。

三、小试牛刀

对同学们来说,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校园了。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有什么风景?校园里的风景有什么独特之处?围绕“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段。300字以内。

1.写作指导

细致观察校园景物,根据下列问题构思:

①校园中哪一处景色让你最难忘?

②观察此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嗅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③哪些景物是静态的?哪些景物是动态的?高处、远处有哪些景物?低处、近处又有什么?

④身临此景,你心中涌现了怎样的情感?

【思维导图】

2.学生写作

提示:

①“校园一景”,意味着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选取校园的一个局部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

②除了描写景物外,还可以写一写师生在其中的活动,展现出校园景色的特点。

③写作时可按一定顺序,例如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

3.学生小组交流,互评与修改(有没有抓住景物的特征,有没有从多个角度写景,有没有融入感情),进一步体会写景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4.推荐分享,作品展示

5.教师点评

结语:

景物描写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艺术。各种手法综合运用,才能成就一段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我们写作实践,预先全面考虑,再灵活运用,细致修改,才能点石成金。

四、实战演练

课后,请同学们两题任选一题写作:

1.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2.“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________季》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附:【板书设计】

学习描写景物

多种感官,抓住特征

多种修辞方法、多角度描写

融入情感

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以四幅美丽的景物图片导入,首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学生带入将要学习的内容当中;随后又用已学过的课文《春》《三峡》《雨的四季》中的三段文字引导学生学习写景的方法;掌握方法之后,让学生小试牛刀写一个小片断,在学生写、议、评、展的过程中,再进一步领会、熟悉描写景物的方法;最后,再布置一篇课外写景的大作文,让学生再行巩固课内学到的方法。从总体上来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兴致盎然、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基本上掌握了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从多个角度去写景、抓住景物的特征、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顺利完成了学习目标。

不足之处是,课堂上给的写作时间和展示时间太少,很多学生的作品没得到展示,只能在课后点评。作文课重在多练笔,以后课堂上要多留时间给学生写作和展示。

2.八年级上册语文卷子第三单元作文 篇二

事例1 1993年8月的一天夜里, 北京隆福大厦里一个报警铃突然响起, 但是值班人员没有认真查找原因, 就把警铃拉回到原来的位置。过了一会儿, 报警铃又一次响起, 这时, 隆福大厦里的大火用灭火器已经无法扑灭。这场大火造成了数千万元的损失。毫无疑问, 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值班人员缺乏责任心, 没有认真查找警铃报警的原因。因此, 人们常说“责任重于泰山”的原因就在于此。

懂得责任

事例2一个11岁的美国小男孩在院子里踢足球, 不小心凌空一脚, 把邻居家的一块玻璃踢碎了, 人家要他赔偿12.5美元。小男孩闯祸后, 诚恳地向父亲认了错。没想到, 父亲却让他对自己所犯的过失负责。“我没有钱赔给人家。”小男孩难为情地对父亲说。父亲说:“我可以借给你12.5美元, 一年后你必须如数还给我。”从此, 这个小男孩便利用周末、假日外出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 他终于挣得了因闯祸向父亲借的钱, 并还给了父亲。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美国第40任总统里根。

此例说明, 里根父亲在里根幼小的心灵里就播下了责任的种子, 于无形之中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意识, 懂得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须由自己来负责, 任何人都不会替你承担责任。

承担责任

事例3“80后”男孩曹阳飞宇, 2008年考取了福建三明学院外语系。当时他面对病重的父亲, 曾想退学, 但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两难之间, 他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卖掉祖房, 背起身患尿毒症的父亲一起上大学。他在校外租了一间8平方米的房子, 早上起早为父亲熬汤煎药, 晚上回来为父亲换洗被褥, 中途还要回来一趟看望父亲的病情, 而且还不落下学习课程。他这样做了几年, 从不张扬, 后来才被几个同学知道。他这种孝老爱亲、知恩感恩、自强自立、勇于承担责任的优秀品质, 受到全国人民的赞扬, 被评为2011年“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并受到李长春等中央领导的接见。他的先进事迹, 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崭新的精神风貌和高度的责任感, 其所展示的爱心, 是百善之首, 是人性之基, 彰显了炎黄子孙的人性之美, 续写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文明华章。

做负责任的公民

事例4 2012年5月8日晚, 黑龙江佳木斯市第19中学在晚课放学时, 发生了一件感人的故事:“80后”青年女教师张丽莉, 在失控汽车冲向学生时, 她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 而自己却被车轮碾压, 造成全身多处骨折, 双腿高位截肢。张丽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完美诠释了一个人民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当车子冲向学生, 在学生生命面临威胁的刹那, 她首先想到的是学生的安危, 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

事例5家住哈尔滨市宾县经建乡二道河子村朱家屯的4岁女孩孙悦, 本来还处于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年龄, 可是因为父母重病, 丧失劳动力, 小小年龄的她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她每天都要伺候生病的父母, 做生火、淘米、煮粥、刷碗等家务。就这样, 生活的压力让她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而这种磨炼也让她学会了从容面对生活。

一个4岁娃娃都懂得自己的责任, 知道担当责任, 那么, 作为一个中学生更应懂得自己的责任。中学生应担当哪些责任呢?首先是作为一个公民, 应承担维护正义, 热爱和平, 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一切的责任;作为父母的子女, 应当承担孝敬父母, 关爱父母, 体贴谅解父母的责任;作为一名学生, 应当承担遵守学校纪律, 尊敬师长, 团结同学, 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所以, 我们中学生肩负着多重责任。

漫漫人生路, 虽然有许多的外力因素无法把握, 但我们必须具备驾驭人生航向的能力, 每个人都得对自己负责。总而言之, 我们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梁启超曾说过:“人生于天地之间, 各有责任。知责任者, 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 大丈夫之终也;自放弃其责任, 则是自放弃其所以为人之据也。”通过以上众多鲜活的事实, 让我们的学生明白, 我们的成长过程, 就是不断承担新责任的过程, 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年龄, 处于什么时期, 担任何种职务, 做什么样的工作, 都有着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 而这责任是沉甸甸的, 重于泰山的, 无处不在的!

3.八年级上册语文卷子第三单元作文 篇三

(宽阔)的广场 (尽情)地唱 ( 堆 )雪人

( )的城市 ( )地说 ( )雪景

( )的棉花 ( )地问 ( )雪仗

4.把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一块儿。(8分)

立刻 特别 著名 非常

美丽 有名 马上 漂亮

三、句子积木。(14分)

1.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6分)

(1)周末我们全家去公园玩

(2)多么好的景色啊 你以前来过这里吗

2.把下列词语排列成句子。(4分)

(1)小柳树 一身 浅绿色 穿上 的 衣服

(2)雪地上 在 雪仗 打 堆 小伙伴们 雪人

3.照样子写句子。(4分)

例: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 )地吃起葡萄来。

例: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风娃娃帮助人们做事,我们怎么能责怪它呢?

四、运用学过的知识填空。(请填序号)(6分)

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③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④拔苗助长,徒劳无功

1.小刚懂得的知识并不丰富,却经常吹牛,妈妈笑他是____。

2.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好比____。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8分)

田野献上( )的果实,枫林举起( )的旗帜,蓝天飞着( )的鸽子,大海奏起( )的乐曲。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3分)

长 颈 鹿

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妈妈带我到动物园去看长颈鹿。

长颈鹿是一种逗人喜爱的动物。它全身浅黄,身上长满棕黄色的斑纹,它们要是站在树丛中,很难被人发现。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它的脖子长长的,真像瞭望台。眼睛又大又机灵,可以望到很远的地方。长颈鹿的头上还有一对美丽的角。

我长时间出神地望着长颈鹿,舍不得离去。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自然段写了长颈鹿的样子。(4分)

2.长颈鹿全身浅黄,身上长满了棕黄色的斑纹。它的脖子( ),眼睛( ),还有一对( )的角。(6分)

3.这篇短文主要说了什么?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3分)

(1)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 )

(2)我舍不得离开长颈鹿。( )

(3)长颈鹿是一种逗人喜爱的动物。( )

七、写话新天地。(13分)

4.八年级上册语文卷子第三单元作文 篇四

http://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归纳语文版

一、作家作品:

(1)《纪念白求恩》的作者是,字润之,笔名子任。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矛盾论》、《实践论》等等。毛泽东的诗词也很有名,例如:《沁园春 雪》、《沁园春 长沙》、《卜算子 咏梅》、《长征 七律》等。白求恩是(国籍)医生,他是 战争爆发后来到中国的。(2)《谈语言》的作者 是中国著名的 家。

(3)《最苦与最乐》作者 是近代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4)《懒惰的智慧》作者是美国作家

作者在文章中列举了大量的事例来证明了正是懒惰促进了文明的发展,我们能不能也举出这样的几个事例呢?

二、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殉职 热忱 狭隘 ....鄙薄 不足道 费解 ..推敲 斟酌 文雅 ...逻辑 时髦 规范 ..圩堤 失意 恩惠 .训诫 诞生 亲躬 ...捷径 裨益 ..

2、多音字:

3、成语积累(注意成语的意思和加点字的字音字形)

3、成语积累(注意成语的意思和加点字的字音字形)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拈轻怕重 ...麻木不仁 漠不关心 弄巧成拙 ...适得其反 以讹传讹 约定俗成 ...一劳永逸 七月流火 不假思索 ...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头头是道 娓娓动听平易近人 ....不以为然 满不在乎 筋疲力尽 ...如释重负 海阔天空 心安理得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悲天悯人 ...小心翼翼 循规蹈矩 疲惫不堪 ....

三、单元解读

(一)、要求:

1.初步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学习阅读议论文和写作议论文的方法。

2.获取文化营养,丰富思想,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辨的习惯,享受思辨的乐趣。3.培养阅读欣赏议论文字的兴趣和习惯。

(二)、阅读方法 A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1.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 1个(统帅分论点)⑪明确:

分论点 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⑫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Ⅰ标题;Ⅱ开篇;Ⅲ中间;Ⅳ收篇。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2.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B论据(用什么证明)

⑪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⑫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⑬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⑭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⑮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C论证(怎样证明)⑪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 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 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④喻证法 比喻 ⑫分析论证过程

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⑬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⑭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D议论文的结构

⑪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⑫类型

①并列式:Ⅰ总分总;Ⅱ总分;Ⅲ分总。②递进式。E议论文的语言 ⑪严密

(体现在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⑫生动

(体现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⑬词序

(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⑭句序

(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一、《纪念白求恩》

▲主要内容:

这篇议论文采用叙、议结合的方法。

中心论点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这一论点有三个分论点:

1.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2.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本段对比论证的作用:从品德、修养的角度赞扬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同时批评了我们队伍中的不良现象,进一步强调学习白求恩的必要。)

3.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三个分论点是并列的,第一个分论点是从社会政治态度来分析的,第二个分论点是从人生观的角度分析的,第三个分论点是从职业的角度分析的,三者互相配合,构成了白求恩精神的立体形象。这三个分论点又是互相联系的,一个真正的国际主义者必然具有高尚的人生态度,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必然具有很好的职业修养,以自己的专业为他人为社会造福。▲写作特色

1.夹叙夹议的写法。本文是议论文,叙议为主,叙议结合。一、三、四都是先叙后议,第二段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整个段落夹叙夹议的特点更加明显,这样夹叙夹议的写........法,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他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学习。......................................... 2.对比的写法。

二、三两段里面都有对比,第二段正反对比鲜明;第三段的对比,笔法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灵活。通过对比,能更加突出白求恩的高贵品质。...................▲品析语言

1、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品析:这里,“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趣味”写志趣,“有益于人民”写人生价值。语义丰满,五彩缤纷,热情洋溢,气势磅礴,如同赞美诗一般。

2、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品析:一个设问,既启发读者的思考,引起人们对下文评价的关注,又把文章从对白求恩事迹的介绍自然地过渡到对白求恩精神的评价,文意鲜明,文势顺畅。

二、最苦与最乐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2)论点是: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二部分(3)论点是: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论点是:人生当勇于负责,不能逃避责任。

关系:前两个论点谈“是什么”的问题,从两个方面谈责任对于人的意义,第三个论点谈“怎么办”的问题,在前两个论点基础上加深论述。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写作特色

1.论点的姊妹命题。

以联言命题做文章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回答最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回答最乐)。

2.文章语言既凝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

★品析语言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品析:开头就运用了设问。引起读者的思考,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2、“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品析:反问句起强调作用,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增强语言论证力。

3、采用多种论证方法。

就论证方法而言,第1自然段用的是演绎论证方法中的选言证法,第2自然段用的是归纳论证,其他许多地方都用了引证法。单就引证而言,文章就用到了古语、俗语、名人名言。▲重点语句分析

1.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分析:这是个句式灵活的排比,在第二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第三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同时,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这里用了三个“凡”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与广泛,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以仔细的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多么审慎。

2.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分析:这一句虽然很短,但却有三层意思:a.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b.孟子这句话的意思与前面所说的“痛苦之后是快乐”似乎不一致;c.为什么这样呢? 3.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分析:这句话中的“这个”指的是什么呢?根据上文看,前面说了“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所以这里的“这个”指的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疑难解析:

1.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答: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3.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答:“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5.读完全文后,概括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答:作者认为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看待:我认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五、名言典故

(一)、名言典故

(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2)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3)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二)名人名言

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 ●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六、阅读题突破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1.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是()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C.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2.对下面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A.“这种人”是指前文表述的“不少的人”。B.“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纯粹”等词语的运用,使表达更严密。C.前文列举了“不少的人”的四种表现,从而得出了这个结论。D.严肃批评了“不少的人”,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3.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C.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D.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4.这段文字批判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__鲜明对照;批判不少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__鲜明对照。这种正反对照的论证方法叫正反对比论证。对比使是非更加明显,使论证更加鲜明深刻。5.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为什么?

原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改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答:

答案简析;

1、D

2、C 前文列举了“不少的人”的四种表现主要目的是为了严肃批评了“不少的人”,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

3、B 正确的分法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4、极端的负责任 极端的热忱

5、原句好。原句是双重否定句,比改句更能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亿库教育网

5.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篇五

江宁是南京新市区,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从东南西三面环抱南京古城。全区总面积1567平方千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风景秀丽。江宁城中的东山岁不高却渊源久远,史有“东山再起”之典故,后因感“外江无事,宁静于此”,遂改称江宁。

孙中山先生曾赞:“南京乃位于一美善之地,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在世界大城市中亦诚难觅此佳地。”我们江宁就是南京这种山水组合的典型。这里有山:牛首山、方山、汤山只群山;有深水:长江、秦淮河、深埋千尺的汤山温泉;有平原:76万余亩耕地,土沃粮丰。

6.八年级上册语文卷子第三单元作文 篇六

1.能熟练运用说明方法抓住事物特点,对事物进行说明介绍。2.养成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事物、留意生活细节的习惯。

身边的一花一草、一件小饰品、一个小动物、一座小桥,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没有留心观察,当然觉得它平淡无奇。在认识、学习说明文这种文体后,学生需要学会抓住事物特点来对事物进行说明介绍,那就需要养成细心观察事物、留意生活细节的习惯。

重点:细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对事物进行说明。难点:抓住事物特点,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进行介绍。

(设计者:)

一、趣味导入

1.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作文课,上课前我们先来猜几个谜语,看看谁能又快又准地猜出谜底。

2.指名读谜面,每猜出一个,说说自己猜出的依据。

3.师述:同学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能这么快猜出谜底吗?对,因为这些谜面都抓住了事物外形、习性、色彩、动作、功用等方面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板书课题)那么什么是事物的特点,也就是特征呢?

二、寻求共性

1.老师朗读: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当我们向别人介绍某一事物时,只有把这一事物的独特之处突出地表现出来,才能给人以准确的、深刻的印象。2.学生齐读一遍。3.师述:事物的特征除了刚才我们从谜面中所归纳出的这些以外,还包括事物的气味特征、结构特征、质地特征、品性特征等等。板书:气味、结构、质地、品性。

三、梳理文本

1.师述:其实,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很多抓住了事物的特点来进行说明介绍的文字,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抓住事物怎样的特点、用怎样的方法来进行说明的。2.看图片——指名说事物特点——读文段——归纳说明方法板书: 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举例子、作比较 3.师述:我们再来看一段课外的文字。指名朗读“火云满天凝未开,飞鸟千里不限来„„”。古人笔下的吐鲁番盆地,是一个炎暑咄咄逼人的地方。很早,这里就有“火洲”之称。当今的“火洲”,气候又该是怎样的呢从全国多年来的气温统计数据来看:它仍然是我国的“热极”。1941年7月4日,该地的气温曾升到47.6℃,创造了我国绝对气温的最高纪录。1953年7月25日这一天,最高气温值也达到47.2℃,最低气温达33.5℃,成为我国最热的一天!一年中,如果把大于33.5℃的天数作为“炎热日子”的指标,那么,全国炎热日子最多的地方,也在火洲,每年达100天左右!盛夏的七月,每日最低气温都超过35℃,平均温度为40℃。夏季,午后的地面常达70℃以上,最高时可达82.3℃,把鸡蛋埋在沙中,不多一会儿,就能烤熟,如此看来,当今的吐鲁番盆地仍然是个“火洲”。——李希圣《“火洲”》 4.师述:读完这段文字后,请同桌间互相讨论一下,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这个说明对象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介绍得准确生动的? 5.学生讨论。

6.指名回答。板书:引资料、作比较、举例子、列数据

7.师述:无论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这些文字都做到了:抓住事物特点,并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进行介绍。

四、渐进引导

1.师述:各种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你细心观察,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也能准确而形象的把这些事物介绍给大家。比如:你床头那个外形酷似米老鼠的闹钟,粉红的桃花,还有你家萌得爆表的小狗或者兔子„„

2.师述:在这,老师有件喜欢的东西想介绍给你们,看,就是这根手绳。这根手绳是去年暑假我去江南古镇西塘时买的,一直很喜欢。3.教师规范朗读对手绳的说明介绍。

走进一家小巧的饰品店,一根极朴素的手绳吸引了我——它是由深棕色的牛皮编织而成的,花式就如女孩的麻花辫。绳带是颜色更深沉的黑色,打上简单的中国结,可以随意拉紧或放松。在柜台上众多颜色鲜亮、样式奇特的手绳手链中,它就像一个不需要华丽衣服装饰的气质不凡的纯真少女,安安静静地待在那,越看越惹人喜爱。(手绳有怎样的特点?用了那些方法来介绍它这一特点的?)4.师述:下面,轮到你们来一展身手了。拿出草稿纸,也来向大家介绍一样事物。

五、讲练结合 提出练笔要求:

1.对自己熟悉的一个事物进行说明介绍。2.抓住事物的特点。

3.至少运用两种说明方法。4.50字左右。

5.说明要有层次,注意说明顺序。

六、师生互动,汇报成果

7.八年级上册语文卷子第三单元作文 篇七

第12课《桥之美》教学案

教与学目标

1.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学会欣赏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

2.引导学生学习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并理解本文的主旨的方法。通过对比阅读,来进一步掌握本文在内容与写法上的特点。

3.感受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掌握本文的语言特点——描写细致、情景交融。4.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教与学重难点

1.了解由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2.找出文中说明性的文字,并指出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引导学生能对本文的重点语句,学生入情入理的分析。教与学方法

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规范说明文,可用朗读法、讨论法、引导点拨学生走进课文情境,细心体会,反复揣摩。“自主,合作,探究”勾画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质疑法,涵咏品评法。

一、导入新课: 1.引入课题

多媒体展示多幅桥的优美画面,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创设情景,渲染气氛。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2.作者介绍

吴冠中教授,是现代著名的画家,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3.听写字词

煞风景 销魂 颐和园 险峻 飞瀑 斟酌 媒介 纤细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本文共几个自然段,各段讲了些什么内容?能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吗?(学法指导:掌握段落中心句,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并理解本文的主旨。)提示:

文章共七个自然段。

第一段:文章总起,“画家见的桥最多”。

第二段:从“小桥流水人家”词句入手,摆出一个看法。它“固然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具有绘画的形式美”,引出下文,从画家的眼里谈桥之美。第三段:叙说“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以及“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引出下文对多种桥的美的述说。第四段:承接上文具体写了:

(1)乌镇“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

(2)江南水乡石桥与桥边景色谐调搭配,“也令画家销魂”。(3)卧龙一般的长桥之美。

(4)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和苏州的宝带桥,“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5)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的风雨桥,桥面上遮雨的廊和亭,桥下的急流飞瀑构成的美。

第五段:由《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引出铁索桥、竹索桥,说明了“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和“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第六段:由南京长江大桥的直线美,谈到钱塘江大桥以及成昆路上的很多的“桥连洞,洞连桥”的直线桥的美与险的关系。

第七段:由现实中的桥到幻想的“鹊桥”,再点桥之美,呼应开篇收束全文。师生总结:

第1段:(1-2)由一句俗话一句诗引出说明对象-桥

第2段:(3-6)从反面举例说明桥不与周围景物配合产生不了美感 第3段:(7)由桥之美的具体含义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原则。(二)读出自我 合作交流

1、作者爱桥源于什么?让我们来寻找桥之美美在什么地方?

(学法指导:注意圈点勾画,学做批注,大胆积极思考,进行个性化的表述,享受自由、自主、完整、真实的阅读,读出真实的自我感受。)提示:

(1)作者爱桥源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桥之美,体现在与周围不同的景物配合产生了不同的美感。

(2)小组合作。根据画面,用“ 桥之美,美在 ”的句式,概述文中所说到的桥的美? 提示:

美在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乌镇石桥。(分)美在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江南水乡石桥。(分)美在长桥打破了背景的单调,富有灵气和生命。卧龙一般的长桥。(分)美在风雨桥形式独特。广西、云贵等山区的风雨桥。(分)美在它能用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虹桥”、铁索桥、竹索桥。(分)

美在它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木桥、石桥等。(总)

2、文章举了四个例子,其作用在哪里?

(学法指导: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提示:课文举了四个例子,意在说明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上各不相同,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第一个例子,(乌镇苇丛中的石桥)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第二个例子,(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构成阳刚与阴柔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美。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

第三个例子,(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体现了人们劳动的成果,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似乎也具有了生命。

第四个例子写的是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作者说风雨桥上的廊和亭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受形成对照。

(三)重点赏读 质疑探究

1、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找出文中你最欣赏的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一幅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重点研读第④小节。

a.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昧。b.先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

重点赏析以下语句: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提示: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人神清气爽。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提示: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提示: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三、课堂练习

请用下列词语连缀成句

„„都是„„真是„„每当„„仿佛„„ 虽然„„-但„„几乎„„有时„„有时„„ „„是„„是„„才使-„„

四、拓展延伸

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请举例说明。提示: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但是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教师总结

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我们领略到了自然界中异彩纷呈的桥之美,也感受了人类巧夺天工的神奇和伟大,这是外在的、有形的“桥之美”;桥梁的外在美的确可以光耀一时,而那种内在的、无形的“桥之美”更是我们心中永开不败的玫瑰!如那百年不遇的洪水中,子弟兵用血肉之躯搭起的人桥,如那《斑羚飞渡》中,老斑羚用生命架设的彩虹桥,展现的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崇高之美”,带给我们的永远是心灵深处的震撼。

六、布置作业

1.必做题: 研讨与练习一、二

七、板书设计 桥之美

芦苇石桥—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令人销魂 桥在不同的环境中

长桥卧龙—宛如史诗 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风雨廊桥—形式独特

八、学后记:

8.八年级上册语文卷子第三单元作文 篇八

13、苏州园林教学案

教与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生词,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了解说明文知识。

2、能力目标: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 序,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教与学重点:

1、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3、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教与学难点:

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教与学方法:指导 点拨 小组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

(苏州园林现存近一百多处,它们有悠久的历史,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把根据自己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将大自然的景物概括、提炼,创造了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作者及作品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作者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2、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汉字.xuān xiâ(轩榭)lín xún(嶙峋)jiàn shǎng(鉴赏)zhēn zhuï(斟酌)池沼(zhǎo)壑(hâ)镂空(lîu)阑干(lán)模样(mú)学法指导:老师可集体听写、到黑板默写、小组长检查等

3、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因地制宜 : 根据个地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自出心裁 :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标本:文中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仪表的实物样本,即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典范。

败笔 :写字中写的不好的一笔或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 分。

嶙峋:枯瘦的样子。

4、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

思考:⑴本文的体裁是什么?⑵文章主要介绍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⑶从那些方面来具体介绍的?

5、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想法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1、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把握课文,划分结构层次,说出文章的结构特点,概括段落大意。(2)精读第二段,找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为了体现这个特点,设计者和匠师们都有哪些讲究?这种追求是为了实现怎样的目的?

2、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你能找出与这些关系照应的句子吗?

(2)课文第7、8、9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3)划出文章的结构脉络,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

(4)细读文章第4段,说出本段的说明中心及结构层次,体会说明顺序

三、课堂练习

1、给加粗字注意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⑴ jiàn()赏

⑵ tãng()萝 ⑶ 丘hâ()⑷ 重峦()叠嶂()⑸ lín xún()()⑹ 镂()空 ⑺ 无所依傍()⑻ màn yán()()⑼ jì mî()()⑽ 琢()磨 2、选出无错别字的一项()

A、倘若标本 完美 因地制宜 B、讲究配和 败笔 自出心载 C、对称屈曲 盘曲 重峦叠障 D、嶙峋镂空 闲适 别具匠新 3、选出下列词语的正确解释:

⑴“蔓延”的正确解释是()A、蔓草向周围扩展。B、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充。C、形容像蔓草一样向周围生长。D、慢慢地向周围扩展。

⑵“自出心裁”的正确解释是()A、独创一格,与众不同。B、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C、出于自己心意的创造和裁断。D、想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主意。

⑶“败笔”中的“败”字的正确解释是()A、搞坏 B、坏的 C、失败 D、破旧、腐烂 4、选择词语填空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⑴ 谁如果要(A鉴赏、B欣赏、C鉴别)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⑵ 综合起来看,谁都要(A赞叹、B赞颂、C赞赏)这是高度的图案美。⑶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A完好、B完美、C完整)的图画。

⑷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A景色、B景物、C景致)就见得深了。

⑸ 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A依赖、B依靠、C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A、⑴B⑵A⑶B⑷C⑸A B、⑴A⑵A⑶C⑷B⑸B

C、⑴B⑵C⑶B⑷A⑸B D、⑴A⑵A⑶B⑷C⑸C 5、下面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⑴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⑵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⑶ 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A、⑴描写 ⑵说明 ⑶议论 B、⑴说明 ⑵议论 ⑶描写 C、⑴议论 ⑵描写 ⑶说明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通过周密的观察,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抓住了苏州园林不同中的共同点,进而围绕这个中心,把各种景物综合分成几个类型和方面,分别加以介绍和说明,同学们应该在学习中加以体会。

五、布置作业:完成能力训练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说明文的相关知识:说明文定义

说明文分类

说明文特征

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

说明文语言

七、教后记

学后记

答案: 1、给加粗字注意或根据拼音写汉字:⑴ 鉴 ⑵ 藤 ⑶ 壑 ⑷ luán zhàng ⑸ 嶙峋 ⑹ lîu ⑺ bàng ⑻ 蔓延⑼ 寂寞 ⑽ zhuï 2、A B、合、裁 C、嶂 D、心

3、选出下列词语的正确解释:⑴ C ⑵ C ⑶ C 4、D 5、A

第___单元 第__课时 授课人______时间_____签字_____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情景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美,这节课我们探究一下本文,用怎么样的语言和手法来介绍苏州园林特征的。

二、自主合作 :

1、(范读开头两段)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①、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②、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③、(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④、(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明确: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阅读(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①、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②、同学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③、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 ,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④、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

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重点赏析,质疑探究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

明确: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 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

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3)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明确: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明确: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指导学习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

明确: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

明确: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四、自主学习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五、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

六、当堂训练读文章4、5段,回答

1、选文第一段说明的主要对象是()

A、假山和池沼 B、河道和桥梁C、石头和花草 D、游鱼和睡莲

2、设计者和匠师们“胸中有丘壑”,是因为他们()

A、会以具有风格特色的小山配合竹子花木 B、会堆叠造型各异的假山 C、深知山水风景形象的趣味 D、会在河道模样的水面安排桥梁

3、文中所说“又是入画的一景”指的是()A、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鱼戏莲叶间” B、金鱼或各色鲤鱼 C、几块玲珑的石头和一些花草 D、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

4、第一段中“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加粗的“往往”在表达意思上有什么作用?

答:

。5、第二段的说明顺序是()

A、从主要到次要 B、从概括到具体 C、从特点到用途 D、从整体到部分

6、第二段的中心句是()

A、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B、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C、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D、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7、第二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有()

A、说明、描写、议论 B、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C、说明、叙述、议论、抒情 D、说明、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8、“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这句中的“这”指的是()

A、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B、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也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C、没有把松柏修剪得像宝塔,也没有把道旁树修剪得像阅兵式似的士兵。D、把松柏修剪得像宝塔,把道旁树修剪得像阅兵式似的士兵。9、苏州园林“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的原因是()

A、高树与低树相同,落叶树与常绿树相同,花时不同的多种树相同。B、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树相间。

C、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D、古老的藤萝和盘曲嶙峋的枝干相间。

在游廊的尽头,大假山的东面和北面,又是另一番风光。这里有萃秀堂、万花楼、鱼乐榭、两宜轩、打唱台、快楼、藏宝楼等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有的庄严,有的雄伟,有的精致,有的小巧,有的明快,有的高旷,各具特色,美不胜收。万花楼前有一池清水,和大假山下的湖水相通,其间有一条小溪,溪水曲折,清流弯转,有聚有散,中间经过花廊、水榭、月洞门等几层间隔,层层入胜,使人有深奥莫测、变幻无穷的感觉。

──徐宝富《上海豫园》

10、说说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具体意义: ⑴ 古色古香:⑵ 美不胜收: ⑶ 深奥莫测: ⑷ 变幻无穷:

11、文章对这里的建筑物从造型气势、建筑规模和结构特点几个方面作了

评述性的说明。从文章中找出这些语句,分别写在下面横线上。

⑴ 说明造型气势的:

。⑵ 说明建筑规模的:。

⑶ 说明结构特点的:。

12、“溪水曲折、清流弯转”指的是同一种事物现象,为什么要作两句写? 答:。

七、教师小结

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八、布置作业:完成《能力训练》和《练习册》全部习题

九、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总: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图画美

(总说)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分: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分说)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局部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图画美

门窗图案美

(分说)

屋瓦色彩美

细处

十、教后记:

学后记:

答案:1、A 2、C 3、D 4、“往往”是副词,有“常常”、“每每”的意思,表示“安排桥梁”在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突出了苏州园林的这个特征 5、B 6、A 7、A 8、D 9、B

10、说说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具体意义:

⑴形容古朴典雅的色彩或情调。这里表现建筑群的古代建筑艺术的风格,给人以高雅的情趣 ⑵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这里指各具特色的亭台楼阁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⑶含义高深不易了解。这里指小溪流变幻无穷,使人觉得奥妙神奇得很 ⑷不规则的改变没有穷尽,这里指小溪流水时聚时散变化多端,没有单调的感觉

11、文章对这里的建筑物从造型气势、建筑规模和结构特点几个方面作了评述性的说明。从文章中找出这些语句,分别写在下面横线上。

⑴ 有的庄严,有的雄伟 ⑵ 有的精致,有的小巧 ⑶ 有的明快,有的高旷

12、“溪水”就是“清流”,“曲折”就是“弯转”。作两句写,起强调作用,使得流水的形态更美好,这两句写成对偶句,使结构工整完美

附:说明文相关知识

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说明文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说明文的分类:

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特征就是某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象征和标志,即该事物所特有的个性。说明方法:

1.举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

2.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列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的了解事物的特征。

5.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使抽象复杂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8.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9.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10.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9.八年级上册语文卷子第三单元作文 篇九

野望,古诗名,《野望》诗以王绩与杜甫所作流传最广。王绩《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杜甫《野望》诗共有两首,均表达出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国破家亡,天涯漂泊的情怀。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注释

①选自《东皋子集》卷中。王绩(约589—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人(现在山西河津),唐代诗人。

②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③ 薄暮:傍晚。④徙倚(xǐyǐ):徘徊。⑤依:归依。⑥落晖:落日。

⑦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⑧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⑨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今译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去赶着牛群返回,猎人带着猎物回去。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赏析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点评

10.八年级上册语文卷子第三单元作文 篇十

教学目标

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2.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3.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2.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学情分析

时代的发展,岁月的变迁,年代的久远,屏风已淡出我们的生活。不少学生可能没有见到过屏风实物,作者在文中也并未对“屏”作形象化描述,加上“屏”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多见,没深入大众生活,这种时空上的隔膜,有可能阻碍学生的兴趣,阻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品味,这就需要在教学时,教师巧用多媒体展示,提供各种屏风图片,给学生直观印象,让学生对屏风的古朴美、通透美、玲珑美、趣味美、文化美有些了解;在课文的整体把握上,学生的能力可能欠缺,缺乏比较系统的学习方法,概括能力有待提高;在品味语言方面,由于本课的诗词较多,难于理解,学生可能体会不到文本古朴的、诗意的语言。因此,在问题设置和学法指导上应尽量做到具体,有梯度,易操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轻松走入“屏世界”

同学们,在《故宫博物院》一文中,我们都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朱漆方台上安放着的金漆雕龙宝座所吸引。在啧啧惊叹之时,你是否注意到其背后安放着的雕龙屏,屏面上的纹饰巧夺天工,浮雕的云龙纹更增加了御座的庄重肃穆。今天,我们聚焦“屏风”,再次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超群智慧。

二、示范朗读了解屏

视频朗读,学生听读、赏读并勾画关于介绍屏的知识的句子或段落。

三、深情美读说说屏 自主回答: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2.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明确:“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解释紧扣屏的用途。明确: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

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屏的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四、大胆实践介绍屏 根据文中关于屏的知识,用以下的形式说话。假如时光倒流500年,你是屏风店的老板: 1.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屏风这种器具? 2.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摆放屏风的注意点?

3.你将进购什么特点的屏风,使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明确要点:

(1)向顾客介绍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即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使用人可根据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选购所需的屏风。

(2)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3)屏的主要特点:功能与美感相结合,造型轻巧,色彩不伧俗,绘画富有诗意。

五、用心感受作者情

速读课文,勾画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小组合作讨论交流。1.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候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2.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和作用。【理解诗意】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投影全诗)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小结: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3.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明确:举例子、分类别、引用等。

4.品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谈谈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这一句中的“置”能否与“放”互换?“点缀”能否与“装饰”互换?

“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

(2)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体会一下“实在”一词的情感)..“实在”一词表达了作者对屏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师小结:

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章枯燥。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

六、深入挖掘来寻根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也孕育了一代代中国人,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留下了传统文化的烙印,每一件传统器物里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屏风只是一个例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个迷人的世界。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器物能反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国人民的智慧。

提示:扇子、椅子、床、窗、土炕、中国结、陶器、木雕、剪纸、戏曲等。结束语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让中华文化传承发扬。

教学板书设计

作用分隔点缀挡风缓冲视线说“屏”赞赏 期盼

种类作用与帷幕同——金银锦画石木竹——雅俗共赏

设置安放得体希望超越前人之作推陈出新

















名字富有诗意

神秘微妙引子

11.八年级上册语文卷子第三单元作文 篇十一

精品

教案

试卷

《与朱元思书》自主学习

基础锤炼 缥碧()急湍()轩邈()...泠泠()嘤嘤()千转()...鸢飞戾天()()经纶()...窥谷().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2)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3)天山共色/巧言令色 ..()()(4)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 ..()()(5)急湍甚箭/可爱者甚蕃 ..()()(6)好鸟相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蝉则千转不穷/人穷志短 ..()()(8)与朱元思书/孤常读书 ..()()3.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句子。

(1)驴友们途经富春山,目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寂,体会到了《与朱元思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2)《与朱元思书》中以游鱼衬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吴均曾在《与顾章书》中描写“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在《与朱元思书》中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学常识填空。

吴均,字叔庠,____________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____________”,开创一代诗风。5.仿照下列画线的句子进行续写。

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愤怒的吼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精读

1.解释下列加点词。(1)风烟俱净

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流飘荡 ___________________ .(3)皆生寒树

. 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2.翻译下列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给人们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静一动,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D.第三段先从远处写视觉景物,再从近处写耳闻之声,从静到动,从详到略。4.品析下列写景句子的妙处。(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一)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无忽,因驭黄檗人往,不二,山中人王维白。1.解释下列加点词。(1)足下方温经 __________________ .(2)饭讫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3)步仄径 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哪几句写了作者想象中的春光?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4.“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这四句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右溪记

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1.解释下列加点词。(1)不可名状

__________________ .(2)胜境

. __________________(3)彰示来者 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在下列句子需加标点符号的地方断开,断三处。而 置 州 以 来 无 人 赏 爱 徘 徊 溪 上 为 之 怅 然。4.作者借右溪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朱元思书》自主学习

基础锤炼

1.piǎo tuān miǎo línɡ yīnɡ zhuàn yuān lì lún kuī 2.(1)没有第二个/断,停止(2)向上/在上边(3)颜色/脸色(4)确数,十的倍数/概数,表示多(5)比……快/很,十分(6)美好的/喜爱(7)穷尽/生活困难(8)信/书籍 3.(1)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2)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3)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 4.南朝齐梁 吴均体 5.示例:那潺潺而来的小溪,是它温情的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美妙的歌唱。课内精读

1.(1)都(2)顺,随(3)使人心生寒意 2.(1)湍急的江水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飞奔的马。(2)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相互竞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3)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的叫声也长久没有消失。(4)那些像鸢鸟一样飞上天空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3.D(“从详到略”说法不妥。)4.(1)运用比喻,形容江流比射出的箭还快,激浪像骏马飞奔,写出了水流迅急,水势动人心魂,气势不凡。(2)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写泉水冲击岩石,泠泠之声清越悦耳,好鸟相互鸣唱,嘤嘤成韵和谐动听。在山林中交汇,如同交响乐般。5.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拓展阅读

(一)1.(1)正在(2)离开(3)漫步 2.(1)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2)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 3.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魚]

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4.写出山中幽远的情景,以声音来衬托环境的空旷寂静,使作者思绪纷起。参考译文:

初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促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住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

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山中人王维说(应该是落款)

(二)1.(1)说出(2)美好(3)宣扬 2.(1)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流回旋从上冲下来,激荡倾注。(2)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很适合隐士游玩。3.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4.文章感慨右溪长期不为人所知。因无人赏爱而芜秽冷落,作者借此寄托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身世愤慨,以及因坎坷遭遇而爱惜才用的情怀。参考译文:

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所到达的两岸,全都是一些奇怪的石头,这些石头有的倾斜陷入,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流回旋从上冲下来,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12.八年级上册语文卷子第三单元作文 篇十二

本次作文题目为“意外”,就是要同学们留心去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每一个意外用笔去记录下来,在写作过程中加入自己在生活中的关注与思考。写事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写了这么久,学生有没有进步呢?他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写出不同的自我感悟吗?从现在中学生的现状来看,即使是写《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最发人深省的一件事》能够做到流畅地去表达和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做到中心突出,主题明确的也是少之又少。“意外”这是一个极易引起学生在生活中的关注和思考的题目,现在的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现在的学生生活中交织着幸福、快乐、惊喜、意外、黯然、伤心„„正是有了这些,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加的多彩:这次作文需要我们拿起笔来记录生活中的每一个意外,写出从这次意外中所得到的一些感悟,加上自己的真情实感,即完成了写作训练。

不过在写作的题材的广泛性上,教师可适时地做一些引导,当学生思维过于局限之时,教师可补充一些思路。首先应让学生知道写什么,让他们做到有米可炊。

至于怎么写,教师可根据班上同学的具体程度选择训练重点:或如何处理详略、或如何叙述一件事,如何突出意外,我这篇文章能不能让读者感到意外、以及该如何选择新颖的写作形式。重要的是,本次训练只解决一个问题,切口要小,目的要单这样才能达到真正训练、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围绕主题,选择真实、准确、生动的资料。2.用生活中的细节去突出意外。[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语言导入渲染气氛

(往常一向穿着朴素、自然的老师今天竟穿了一身色彩鲜艳、样式前卫的时装来到学校,同学们发出小声的惊叫,对老师也投来惊讶的眼神„„)生活是什么?有人说生活是贝多芬在无声的世界里创造出来的命运交响曲,有人说生活是爱迪生在重重挫折中那屹立不倒的勇气和决心,而我则认为生活是雨后那由赤橙黄绿青蓝紫所交织成的七色彩虹,那七种灿烂的颜色则是象征着生活中的热情、不屈、黯然、活力、失落和意外。意外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意外,生活会缺少色彩。一次经过努力后的意外成功,可以让你相信“有努力就会有成功的存在”;一次意外的中国射击的金牌,可以让我们相信“一切皆有可能”;一次意外的落水,让我们与金牌擦肩而过,它让我知道“在事情还没有结束时,谁也无法预料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个个奇妙的“意外”呢?你的身上有没有发生过“意外”,“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的境遇你有过吗?如果有,就请同学们敞开自己的心扉谈一谈„„ 生l:我一直认为当今社会上拾金不昧的人是早已濒临灭绝的,那次我的钱包掉了,里面有我妈妈的银行存折和一些现金,本以为是不可能再找回的,后来竟有人按照钱包里的地址找到我,并将钱包还给我,他的行为让我感到很意外,并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仍有拾金不昧的人。生2:众所周知周杰伦、s.h.e都支持台独,但在祖国大陆,仍有许多人支持他们、喜欢他们,这让我很意外。

生3:我的体育成绩一向不好,每次体育考试,我都是班上的倒数第一,为此我感到非常自卑。我每天早上5点钟起来跑步,终于在一次体育考试中取得了全班第23名的好成绩,这次意外的进步让我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师:大家所说的意外。都是发生在身边的事,在去年暑假里,同学都在关注奥运的盛况,那么在奥运期间,有没有让你激动的意外呢,谈一谈?(当学生的思维过于局限的时候,教师的引导有助于学生思路的拓宽,也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认识。)生4:当我国110米跨栏选手刘翔在这项一直由外国人保持着冠军记录的运动中,“意外”地夺得了冠军,我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二、讲述故事创设情节 师:我来说说我的意外吧!(教师讲述当年自己的母亲和父亲的故事,配上轻音乐。)当年,老师的父亲与母亲生活原本幸福美满,后来诊断出父亲有绝症之后,母亲仍旧无微不至地照顾父亲,但父亲对她又打又骂,母亲只能默默流泪。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新爸爸对我很好,他马上取代了父亲在我心中的位置。有一次我翻出一篇文章看过之后才明白,父亲之所以那样对母亲是为了让母亲对他死心,在他死后,能找到另一个好归宿,这是多么的意外呀!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默默地想一想自己生活中的一件意外的事,思考一下应用什么样的笔法来描写这件事,又该怎样表达出这件事的意外。

三、互相交流拓展思路

师:请大家在组内讲述大家心中最意外的那件事,大家对每个人的叙述都要做出点评:①选材是否较好,能否为中心服务。②讲述是否清楚,能否让读者感到意外。同时在点评别人的过程中,要取长补短,将自己的思路整理得更加完善。

(由每组推荐3名同学口述一遍自己的写作思路,由全班同学点评,由教师最后做点评。)

四、思路成文

播放轻音乐,让学生将思路成文。【教学后记】

上一篇:热情五年级作文下一篇:2016广西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编制与公务员编制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