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该如何规范代理记账的措施

2024-10-09

企业应该如何规范代理记账的措施(精选3篇)

1.企业应该如何规范代理记账的措施 篇一

小型企业的租赁业务如何记账

一些小企业平时经常会有一些租赁业务,这些业务也需要会计们来记账,但是,如何给这些租赁业务记账,就得弄清楚下边的情况。

经营租赁情况下,由于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仍归出租方所有,就出租方而言,仍然保留出租资产的帐面价值,承担出租资产的折旧以及其他费用,其享有的权利为按期取得作为其他业务收入的租金收益和为承担所有权上的风险应得的报酬。

承租方对租入资产不需要作为本企业的资产计价入账,不需要计提折旧。由于租赁合同是暂时的,一般可以由任何一方于比较短的期限内通知取消,因此,对承租人允诺的支付租金的义务,一般不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上列为一项负债,而应在租赁期限内均衡地计入费用。

如果该项租金于租赁月份的次月支付,在发生支付租金义务的当月,应贷记“其他应付款——应付租赁费”。如果采取预付租金方式,其预付租金应在“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如果采取支付押金方式,则在“其他应收款——存出保证金”科目核算。

畅捷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企业应该如何规范代理记账的措施 篇二

对于档案的认识, 很多人都仅限于文书档案, 而对人事档案和业务档案的认知程度非常肤浅, 特别是人事代理档案, 存在着重业务轻档案的现象, 所以, 人事代理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紧迫感、责任感, 充分认识人事代理档案的重要性, 及时更新观念、提高认识。1.重视理论学习。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市档案局组织的岗位培训, 认真学习《档案法》和相关文件, 进一步了解档案工作特点和档案工作流程, 牢固树立档案意识, 逐步提高理论水平。2.加强人事代理业务学习, 按照《档案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 把档案管理的各项要求贯穿于业务档案整理全过程, 使他们在工作中尽快熟悉各个业务部门的工作内容, 了解各项业务的相关知识。3.加强信息化培训。为适应档案管理数字化的要求, 积极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参加档案信息化培训, 不断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 使档案工作与现代化管理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 以便提供更加快捷的档案服务, 使档案管理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建章立制, 明确职责, 推动人事代理档案管理规范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人事代理涉及个人的切身利益, 是流动人员的命根子, 而人事代理档案更是他们办理职称、工资、调动、保险的唯一依据, 因此, 建立一套适合人事代理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 势在必行。从事工作多年来, 笔者结合多年经验及相关规定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如:《人事代理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制》《人事代理档案保密制度》等等, 做到大的事项有制度, 小的环节有细则, 每项工作有规范, 流程明确、标准统一、环环相扣、衔接有序。

三、创新工作模式, 进一步促进人事代理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人事代理档案, 是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 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和德才表现, 以个人为单位组合起来, 以备考察的文件材料。是个人参与社会方方面面活动的原始记录和个人自然情况的真实反映。它是个人终生奋斗的真实写照, 是调配、调资、职称评定、养老保险审批的重要依据, 是退休审批的唯一依据, 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 与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可以说伴随人的一生, 非常重要。

(一) 统一标准、认真核对, 确保原始信息准确无误。在实际工作中, 笔者对人事代理档案实行统一管理, 将整理标准发放到每一位工作人员手中, 统一排列顺序, 归类标准。一是与当事人核对, 业务人员各负其责, 业务办理完毕后对材料进行初审、简单整理, 并与当事人进行信息核对, 特别是姓名、出生年月等要反复核对, 如有多音字的, 更要认真、细致, 避免以后办理其它业务时人事代理人员受到无可挽回的损失。二是档案管理人员与业务办理人员进行二次核对, 并登记造册, 双方履行签字手续, 确保档案信息准确无误。

(二) 注重积累, 强化责任, 确保档案完整有序。人事代理业务涉及工资、保险、调转等多项业务, 非常繁杂, 由于人员流动性大, 随时会产生需归档的各种材料, 这些材料既琐碎又无规律可循, 面对这个问题, 经反复讨论、座谈, 创建了自己的一套整理办法, 即为每个人事代理人员建立一个散材料袋, 将平时产生的材料, 如:工资审批表、职称评定表等单一、零散的材料, 随时装入散材料袋, 并且以人为单位进行登记造册, 双方办理移交手续并定期整理入档, 为维护人事代理人员切身利益, 提供有力支持。

(三) 分类准确、利于查找, 确保提供利用工作及时、便捷。人事代理人员办理业务, 有的以个人名义, 有的以公司名义, 有的以企业名义, 情况复杂, 种类多样, 不易分类, 为此, 我们确定以人为单位作为分类标准, 即年度-个人。如有大型企业与我们合作并且比较稳定的, 以企业为单位, 即年度-单位-个人。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为人事代理档案规范划、制度化提供有力支持

(一) 实现资源共享, 确保信息真实有效。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依托局信息中心, 与大学生毕业分配指导办公室的毕业生信息实现了资源共享, 做到了毕业生派遣和人事代理手续一条龙服务。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与人力资源市场科、人才市场、信息中心、职称评定、考试、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整合, 避免了人事代理人员办理具体业务时重复提交个人信息资料和在几个业务部门之间来回穿梭的现象, 更充分地认定信息的真实性, 也确保所提供的信息准确、及时、高效。

(二) 双轨制运行, 确保信息规范管理。在进行信息化的同时, 我们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进行一对一比对, 业务人员与档案管理人员移交时要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一一对应, 清点无误后, 并将纸质档案的存档号记载于电子档案的显著位置, 做到统一、准确、高效。

(三) 设置管理权限, 确保信息安全管理。人事代理档案具有其它任何材料不可替代的依据和凭证作用, 对于个人来说, 无论是就业、考研、公招、公考、出国政审还是职称评审、社会保险、入党入团、退休手续办理以及各项证明的出具等等手续都将以档案材料的审核为重要依据。所以, 我们在进行信息化的同时, 借鉴了商业银行的管理办法, 特别设置了管理权限, 确定由一名业务人员与主管主任同时启动密码, 方能调用档案信息, 既保证了个人信息不外泄, 又确保了信息管理的安全。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社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促使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就业观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人事代理档案的数量逐年攀升, 使得社会各界对人事代理档案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对人事代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在新的机遇面前如何将人事代理档案收集、整理、归档, 方便、快捷地给利用者提供服务, 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3.中小企业应该如何“创新” 篇三

但是,这个定义对于企业实际的创新工作来讲,基本上是毫无意义的。中国的企业可能对创新的口号的宣传可能是世界上最响的,但真正的创新力却相差很远。所以,对于企业而言,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广大中小企业而言,搞清楚什么是创新,如何创新的基思维,才有助于推动企业的产业升级和竞争能力的提升。

企业的创新不超出二种范围,一是提升效率、二是创造新的需求。所有的创新方式都是围绕着这二种结果而进行。

一、提升效率的“创新”

围绕着提升效率的创新有多种具体形式,这里所指的效率就是指整体的投入产出比。提升效率又可以分为两大类方向,提升产品或者服务的客户价值,或者降低产品和服务的成本。

提升客户价值

这里的价值与价格是有区别的,价格当然是价值最终的货币表现形式,但提升价值却不是简单的提升价格。只有在价值提升的基础上,客户才会愿意提高购买价格。提升价值又有以下的方式:

(1)提升产品或者服务质量

关于这一方面,近几十年来,企业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对于制造业而言,就意味着生产更加合格的产品,比如格力、美的、海尔等企业一直都在致力于提升产品质量;服务企业也一直提升服务的质量,比如银行、电信、移动等;

(2)产品或者服务创新

这时的创新包括了产品多样化、服务形式、产品外观、服务品类等的创新,这一类创新与“创造新的需求”本质上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其还是在已有基本需求上的产业内创新。比如推出新款的汽车、新款的手机、推出新的金融产品等。

(3)品牌价值的提升

这一点恰恰是中国企业的软胁,欧洲有LV、爱马仕、双立人、劳力士等等,品牌才是欧洲人能够享受长假和工作时间短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长期以来掌握了品牌价值的高点。所以其生产效率高,足以让一些懒惰的欧洲人过个中产阶级的日子,而我们现阶段,随着职业人员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享有更加多的休闲日子,就必须让中国的企业学会如何做高品牌附加值的企业和产品,至少让中国人多买自己国家的奢侈品。

无论是什么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其结果都只能表现在以上的三个方面。

降低成本

这里的成本指既包括生产成本,也包括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对于中国企业成言在成本上有优势也不足,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生产成本方面

在生产成本方面,我们的成本的降低更多依靠的是人工成本的低廉,而不是技术和效率的提升,比如富士康、比亚迪、格兰仕等,在一定的阶段,这种成本优势可以造就成功,但随着人们收入的提升,这种降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越来越难。这是中国目前部分企业进入困境的关键因素。

福特当年也在降低成本,但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来降低成本。这种技术主要体现的自动化的工艺方面,而且通过这种技术的进步,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在越原始的人工工作方式下,质量更加得不到保证。这就是中国企业为什么在低人工成本的同时,造不出高品质产品的原因。

(2)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的高昂在中国企业中表现最为普遍。一个正式工还要用一堆临时工来干活,一个办公室一个主任,一个副主任,再加个主任级办事员。直接从事一线工作的人员比例不是太高,而是太低,导致管理效率的损失。中国民营企业人均销售额大概就不到二十万元人民币。高昂的管理成本的现象,是阻碍中国企业效率升级的重要因素。

在管理成本方面延伸出来最重要的创新模式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比如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等。这些创新本质上是节约成本型的创新,通过有效的组织资源,达到成本的集约化,品牌的集中化。所以说,创新是多方面的,在商业模式和组织管理创新方面,中小企业是大有可为的。

(3)财务成本

尽管有人工成本的优势,但是在财务成本方面,就是劣势突出了,中国平均的借贷利差达到近3%,也就是说,企业资金成本基本上吃掉了国际通行利润率的大部分。这即导至了中国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弱化,也导至了中小企业不愿意借助财务杠杆来发展企业。因为借钱就意味着给银行打工。大量的支撑国家主力的消费品市场不可能都是高额的利润。所以导致资金不愿意流向实业的现象。

价值链的定位

除了提升价值和降低成本之外,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中小企业对整体产业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的掌控力弱。以大量的出口企业为例,他们主要是OEM,即承担了生产的成本,当危机来临时,也成为价值链中垫底的一个环节,对一掌握了渠道和品牌的商家而言,可以较轻松的将风险转移到生产型企业中。也就是说,我们的企业赚了价值链中最低的利润,承担了最高的风险和固定成本,包括环境和社会成本。

为什么我们的中小企业掌握不了高附加值环节,我们首先看看那些是高附加值环节。第一是研发,因为技术的保护和不可替代性,导致了高额的利润留在了掌握核心技术的环节。不在于我们多少低档产品才能换人家的飞机,问题在于我们有多大的可替代的选择。

第二是渠道,这包括了中间商和零售商,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中小企业对渠道的掌控力都是弱的,相对而言,内销还好一些,毕竟出现了大批的产供销一体化的企业。而外销基本上是放弃了对渠道的投资和管理。

第三是品牌,由于没有品牌力,大量的企业只能代加工,耐克、阿迪达斯等企业都不需要自己的加工厂,完全由中国的生产企业可以生产出比他们自己建厂还便宜得多的产品。

因此,在价值链上的定位可以说是中国产业升级和创新的最关键一环。因此,企业如何突围的答案就不言自明了:向产业链上高附加值的环节延伸,投资和加强人才的培养。所以未来的中国,几种人才是紧缺的:一是静下心来研发的技术人才;二是渠道销售人才;第三是企业策划水平高的经营管理人才。

二、创造新的需求

第二类最重要的创新是“新的需求”的创新。企业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为社会推出消费者自身都没有想到的新的产品。每一次技术的换代或者新技术的来临都是由企业来完成其消费化的过程的。

这里所指的新的需求是指市场上没有的产品和服务的类别,或者各种产品和服务的组合。市场的调研在已有需要的行业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对于完全创新的企业和产品而言,其作用并不大。无论是早期空调的发明、飞机和发明、还是互联网的发明都不是市场消费者主动提出来的结果。

在这一点上,恰恰需要企业改变竞争型的思维方式。所以,完全创造成一个新的需求,一个新的产业,对于我们的企业和传统思维方式而言,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中小企业恰恰是最具备创新动力的企业,当中国积累到现阶段的发展成果时,并陷入创新困境时,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并鼓励中小企业全新的创新思维呢?是不是应该引导中小企业放弃那种不敢为在天下先的传统保守经营方式呢?

总的来讲,创新将是企业面临最重要的课题。创造一个让中小企业勇于创新的市场环境尤其重要,无论是效率的创新,还是新的需要的创造,都将使中国没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企业走向衰败。因此,创新也不在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而是中小企业必须面临的道路。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上一篇:其他注意力训练方法下一篇:廉政专题党课学习心得体会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