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建设(共12篇)
1.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建设 篇一
实施新课改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自课改以来,四平学校始终坚持在学习当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之一,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明确分工,互助学习,相互探究,各班级把同学按个体差异进行优化整合,分为几组,通过合作学习,把自己融入到群体之中,担负起每个小组成员所承担的学习任务,他们共同讨论、质疑、探讨、合作,使学习的氛围更加的宽松和谐,以群体智慧来寻求知识的正确答案,解决疑惑。自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四平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提高,激发了学生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懂得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共同进步的集体荣誉精神,向更高的学习目标而迈进。
2.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建设 篇二
关键词:教学,管理,高效,课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课堂教学面貌有所改观, 但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通过对课堂教学状况的调查, 我们发现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有些甚至是无效教学。分析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 上课照搬教学用书或参考教案, 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二是教师课堂组织能力和调控手段有限, 课堂纪律涣散,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 课堂教学效果差。三是教学方法落后, 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课堂上学生昏昏欲睡, 毫无兴趣可言。四是教学设施落后, 一支粉笔一本书, 一年到头一个样, 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五是教学过程中多灌输验证, 少启发探讨;多包办限制, 少自主合作、激励创新等, 尤其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法指导往往是空泛、低质、缺乏策略的。为更好地实施新课程, 需要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尽快确立崭新的教育观念, 提升课程意识, 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 重新认识和转换自己的角色, 提高教学水平, 切切实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使课堂教学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中的关键作用切实得到发挥。为此, 学校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发挥校长的引领带动作用
校长要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使自己成为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 在课堂教学中能当好教师的教师, 用自身的专业素质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2. 抓好校本培训, 使教师有动力、有能力构建高效课堂
首先要引导教师认识到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成长和教师个人成长的意义。学校要通过名师成长报告会、课堂研究专题辅导会、课堂成果展示会等多种培训形式, 使每个教师都认识到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 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 不只是别人交付完成的任务和谋生的手段, 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由此而激发教师自觉地上好每一节课, 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其次, 任何行动都是离不开理论支持的, 教师有了一定理论与认识后才能更好地去参与到课堂增效的行动中去。学校要引导和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通过深入交流和讨论, 充分理解新的思想、明确新的做法, 取得一致认识。要通过制度约束, 督促教师自觉主动学习, 通过培训学习, 使教师理解高效课堂的思想、理念, 以及各环节的目标、原理、做法和注意事项等。同时, 学校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和网络媒体, 组织教师观看各学科优质课的课堂教学实录, 对照自己的实际课堂教学, 进行分析和讨论, 进一步理解高效课堂的原理和做法。另外还可以邀请校外的课改专家、学者进行指导和帮助, 通过操作层面的培训, 从方法掌握的角度让教师具有实施高效课堂的能力。
3. 建立健全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手段的加强和管理方法的有效运用, 是建设高效课堂的保证。学校要努力通过创新管理制度, 为教师实施高效课堂提供机会和平台。我们认为, 学校必须健全和完善以下教学管理制度:
(1) 业务学习制度。要求教师认真阅读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报刊, 拓宽知识面, 提高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业务学习内容要与校本培训工作相结合,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新的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 使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牢固确立素质教育观和学生主体观。
(2) 业务培训制度。学校要制定业务培训计划和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 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 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课堂教学能力, 为实施高效课堂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 校本教研制度。学校要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 并定期汇总, 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要充分利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深入探讨如何导入、如何设计、如何创设情境、如何处理课堂生成、如何组织学生等, 结合自己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看法、谈建议、谈体会。积极讨论、相互交流,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组织教师对高效课堂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反思, 及时总结课堂中的亮点和经验。
(4) 课题研究制度。学校要建立健全以研促教的管理制度, 做到人人有课题。要将课堂增效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通过课题研究, 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教研组要根据教师任教学科、兴趣特长选择和确立教师个人教研课题, 促使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地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5) 课堂教学展示制度。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要以教研组为活动阵地, 在开展组内课堂教学评比的基础上, 推荐优秀教师交流课堂教学经验和体会。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学科骨干教师高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并从中选出各学科优胜教师参加县级以上高效课堂评选活动。
4. 探索和建立务实高效的教学模式
要以课堂内“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四个问题为出发点, 引导教师树立学生主体观、民主教学观和终身学习观, 把教与学方式方法的变革作为重点来突破。纵观当今改革名校, 无论是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 还是山西太谷的“二十四字教学法”, 其核心都体现了“以学定教”“先学后导”的基本理念, 实现了由“教”的中心向“学”的中心的转变。我们必须潜心研究这些教学模式蕴涵的教育内涵和思想方法。当前, 农村中小学首先要从模仿借鉴开始, 学习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进而引导教师领悟其实质, 掌握其要领, 根据学科、课型等, 不断创新深化, 最终形成自己的模式。
5. 抓教学常规管理, 为实施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只有好的教学设计才有高效的课堂, 因此, 学校首先要抓好教师的备课。当前, 一些学校教师在备课中存在许多问题, 课前准备不充分, 照搬照抄参考教案的现象很多, 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所以, 实现课堂教学增效的目标, 就要从备课抓起, 学校领导和教研组必须坚持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 面上与点上检查相结合, 把教师备课工作抓实抓好, 常规检查要看教师独创教案比例的多少, 看有没有备学情、备教法, 有没有指导性;学校随机听课, 要看教案是否和教学过程相一致。学校管理人员还要帮助教师设计典型课例, 从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上对教师进行具体指导, 解决教师在备课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学校要坚持抓好不同层次的听评课活动,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学校教导处每学期要安排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效果好的骨干教师向全体教师做有个性、有实效的教学示范, 引导全校教师努力向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方向发展。每学期在全校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内, 根据学校教学实际, 安排学科带头人向全校教师介绍自己在备课、讲课、指导复习、单元或阶段测试卷等方面切实有效的做法, 介绍的经验既要符合本学科的特色, 又要符合教学的实际。通过树立身边的典型, 发挥典型引路作用。逐步打造自己学校的学科教学专家、高效课堂实施专家。
要加强课堂教学专题研究。坚持“问题即课堂、教学即研究、解决即成果”的思路, 引导广大教师有效解决课堂增效中的各种问题。同时, 要坚持课题带动战略, 大力倡导小课题研究, 确保研有成效。要积极引领教师及时审视和观照自己的教学行为, 只有不回避、不退缩, 在实践中解决, 才能确保课堂高效。要大力开展教学反思, 反思如何寻求教案与课堂模式的有效融合, 努力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反思融为一体。
要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 要求教师不仅要管学, 还要管教。可以通过学生调查问卷来了解课堂纪律的好坏, 也可以通过让学生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等来督促教师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学校也要通过德育、政教等部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提高课堂的秩序性。
3.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建设 篇三
[关键词]设计 高效 课堂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58
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有效教学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如何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打造高效课堂是教师面临的问题。随着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的开展,我们组织了教研活动、教学沙龙、听常态课、学生问卷等实践活动。随着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完成,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问题日益突显,归纳起来有以下四方面:(1)练习的设计没有目的,常常是重复单调,杂乱无章的;(2)多是“一刀切”,没有层次性的练习;(3)侧重书面练习,很少创造出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练习;(4)重视技能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潜在知识点,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打造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精心设计简约的练习,让练习丰盈内涵
莎士比亚说:“精练是智慧的灵魂。”为了能够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他们能轻松愉悦地学习,不被题海所淹没,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出简约的课堂练习,即有针对性、递进性、综合性的题目,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一题多变,力求达到在简约中求多变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设计了一道题:
(1)小区内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花圃,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2)求出边长为5m的这条边所对应的高。
(3)这道题的第(1)、第(2)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如果小区物业要给这块平行四边形的花圃重新铺上草坪,每平方米需要6元,铺这块地一共需要多少元?如果要在这个花圃里种月季花,每4平方米种一株,一共可以种多少株?
本节课的第一个学习目标是让 学生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一组相对应的底和高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图所示,已知一组相对应的底和高,学生通过审题和思考,很快就能求出第(1)问。第二个学习目标是让学生能根据已知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于第(2)问,根据已知条件,能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通过题中给的另一底边的长,求出对应的高。第(3)问让学生反思:这道题的第(1)、第(2)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可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并将数学知识放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精心设计有趣的练习,让练习充满活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由于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因此在结课阶段,学生的积极性减弱,注意力也不够集中。这时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并有一定趣味性的练习,才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把“要我学”的心态调整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2、3、5的倍数”时,我在课堂上设计这样的练习:放一把豆子在桌子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几分钟后,我问:“豆子数完了吗,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数的。”生1:“老师,我认为2个2个地数又快又对。”“不对。”生2站起来说,“5个5个地数更快。”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2个2个地数更快”“5个5个地数更快”,两种声音此起彼伏。这时,我又抛出一个问题:“有没有人认为3个3个地数又快又对的?”生3说:“3个3个地数不好数,容易出错。”我趁机再问:“为什么会觉得2个2个或5个5个地数又对又快,而3个3个地数却不容易呢?”学生陷入了沉思,忽然生4站起来说:“2和5的倍数,个位上都有特征,我们好记、也好数,可3的倍数个位上没有特征,我们不容易数。”大家听完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在这里,数豆子的方法把枯燥的练习变得有趣,课堂变得特别活跃。
三、精心设计综合性的练习,让练习彰显成效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式,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所有的题目都用乘法做,学习了分数除法应用题,所有的题目就用除法做。然而当不同类型的问题综合在一起时,学生就手足无措了。因此,练习的设计要考虑与前后知识相互联系,瞻前顾后,做到新旧知识不断交替出现,使学生能把掌握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又能让旧知识得到巩固,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学习“分数除法”后,学生做题时往往不分析条件,就直接用数量除以分数得出总量。因此,我设计了两道题:
为了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找到分数乘法应用题与除法应用题的异同,加深理解,我运用画线段图和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给学生讲解,达到了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设计练习时,就要设计一些对比性强的练习,让学生辨别、分析、比较,找出异同点,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四、精心设计阶梯性的练习,让练习彰显时效
在设计练习题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而且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与生活实际。不但要有基础训练,还要设计综合型的、拓展型的题目。这样,后进生能巩固基础,中等生不断提高,优等生综合能力更强,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出练习的最佳效果。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一)判断。
1.圆的半径越长,圆的面积就越大。 ( )
2.周长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也一定相等。( )
(二)只列式不计算。
1.半径是3分米,求圆的面积。
2.直径是8分米,求圆的面积。
3.周长是12.56米,求圆的面积。
(三)解决问题。
1.一个圆形旱冰场的直径是30米,扩建后,半径增加5米。扩建后的旱冰场的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2.在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里剪下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半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通过这几个类型不同、难度逐层递进的练习,学生加深了对圆面积的理解,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增加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更加积极主动。
五、精心设计实践性的练习,让练习凸显数学的价值
设计练习不应只停留在巩固知识上,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实践性作业主要有:(1)动手操作型。教学“圆的面积”一课后,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一张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卡纸,用来剪裁直径是4厘米的圆形,最多能剪几个?我让学生先动手在本子上画一画,试试能画几个,再让学生拿出纸张来剪一剪。通过动手操作,避免了学生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圆的面积来解题的错误。(2)调查整理型。如调查家中的各项开支情况,或是调查一分钟内学校门口经过的车辆,再从调查得到的信息中进行整理与分析,想想从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研究记录型。鼓励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用写日记或手抄报的形式记下来。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数学教学中要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发挥小学生形象思维的优势,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六、精心设计留白练习,让练习彰显精彩
教师要适量地设计课堂练习,必要时可适当留白。留白是教师在某些环节留一定的悬念,让学生去探索、体验、思考和解答。巧妙的留白,能起到无声胜有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学生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能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后,我让学生听着音乐,感受不同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验证方法,并让学生再想想还有什么问题?这时一个学生问:“老师,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另一个学生很快答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四个直角加起来是360°,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是四边形,所以说四边形的内角和应该是360°。”于是我说:“你能用这种方法分析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真不错!还能在本子上画一些非特殊的四边形进一步验证吗?”学生经探究和讨论后得出:把一个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由于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接下来学生在操作、分析、讨论中,还得出了五边形、六边形等内角和的特征,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
虽然教师在备课时不能预见课堂上的所有细节,但是留有一定的“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会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课堂教学也会充满活力并彰显别样的精彩。
设计练习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少、精、活”。总之,只要我们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让学生既尝到成功的喜悦,又受到错误的警醒;既学得生动,又学得扎实;既发展思维,又培养能力,就是最高效的数学课堂。
4.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建设 篇四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让学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是高效课堂的具体表现。
我们认为,优秀的教师团队才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主力军。在一个教师团队中,只有每位教师都追求高效,并在团队目标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团结合作,共同进取,才能降低内耗,激活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发挥团队的整体力量,才能更好地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产生1+1大于2的团队高效效应。因此,在努力构建高效课堂的今天,我们不能仅仅关注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培养几个名教师,更应关注每一位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团队力量的凝聚,优秀的教师团队,才能构建出高效课堂。
一、团队引领,面向全体,着力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
随着我镇校点布局调的步伐,我校规模越来越大,发展成为一所保育寄宿制学校(也是全镇仅有的一所小学)。原有的教师也一并合入到本校。调入了多名长期以来都在村完小任教且年龄相对较大的老师,其中还有几位教师曾经担任过村完小的校长,教师队伍的构成情况较为复杂。面对这样的教师队伍实际,我们觉得要打磨好这支队伍,关键是要凝聚人心,形成团队意识和团队合力。
1、班子团队引领导航。合校后,学校多方协调,将中层班子作了一定的调整,调整后的班子是一个业务精湛,责任感强,作风硬朗的班子,他们中既有教坛新秀、县级骨干教师,也有长期在教学一线从事管理工作的中年教师,是一支年富力强的班子。我们认为要加强教师的团队建设,班子首先要把自身建设为一个团结合作、平实亲和、领导有力的优秀团队,引领教师团队建设;其次我们确立了班子“讲理、讲情、讲法”的行事风格和“以师立校、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管理理念,鼓动教师,服务教师,成就教师,促进教师团队建设。由于班子集体统一了思想,付诸了行动,从而也形成了一个团结务实高效的团队,这样的团队在教师中3-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认真思考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与策略。围绕教学目标去研讨教材、研读学生,确定适合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充分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设计精当、快捷、高效的教学流程。努力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突出学科、课型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不同程度的都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科学感悟、能力发展。课前需精心准备的细节很多。学校宏观上要为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环境。比如: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男女比例等情况按年级进行了平行分班。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进行科学分组和平等排座位。一个小组中要同时安排成绩、思想“好、中、差”三个档次的学生,形成原生态学习环境,让差生得到优生的帮助,受到优生良好道德品质、学习习惯的熏陶。排座位必须遵循身高、视力的特定规律,考虑性格差异。无论学生的家庭状况如何,学习成绩如何,都必须一视同仁。各班可以成立一个小组,由学生共同决定座位的安排与调动,尽量避免班主任包办。再如:备课是课前准备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备课时要经历“初备、集体备和细备”三个阶段。初备是指教务处组织教师在寒假、暑假期间钻研教材,定好目标。初备过程中,教师除系统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则,背诵学生该背的内容,常写下水作文。集体备是指提前一周集体研究下周的教学方案。细备是指教师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实教学各个环节的各个细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时计划。教务处将加强对三级备课的指导和督查,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2、优化时间安排。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我们要改变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时为学时;要树立责任感,摒弃我的课堂可以随意支配的观念。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教师要在课堂上惜时如金,坚决杜绝浪费时间的行为,同时还要学会节约时间。比方说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合理安排收发作业等。上课要守时,不要迟到,更不允许拖堂。教师要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0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学校把“备时间”作为教师备课时的一项硬性指标。
3、优化学法指导。学贵得法,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学生学会学习。5-
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即使一个细小的环节、甚至是教学机智方面的因素也不轻易放过。成功之处要认真总结、完善、推广与创新,不足之处要认真分析、克服、纠偏与改革。这种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思过程,就一定会起到积少成多,厚积薄发之功效。
5.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建设 篇五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高效课堂”深入推广工作管理,促进高效课堂小组建设实施进程的成效,实现“高效课堂”基本范式运用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的统一化、常规化,我校本年度有关于打造“小组建设”的工作重心主要围绕两个重心实施:一是导学案撰写规范化;二是导学案运用于教学实践的`常态化。本学期,中心学校将沿着这一主题展开校本研训活动。
一、活动目标
1、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探索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途径;
2、通过展示、交流、研讨等活动,总结导学案的撰写要点、方法,规范导学案应用于课堂的程序,提高教学效果。
二、各时间段的活动要点
第一阶段(xxxx年3月上旬):举行“高效课堂小组建设”启动仪式,部署本学期的工作任务,各个班级建立好学习小组,分配好小组角色职务;
中心校建立高效课堂巡视组领导机构。
第二阶段(xxxx年3月29日):开展高效课堂导学案的撰写培训活动。活动拟请县研训中心经验丰富的教师(唐其梅主任)为我校教师做有关导学案撰写的讲座,并为教师们解决如何评价一堂高效课堂实效的困惑。
第三阶段(xxxx年4月初):学校高校课堂巡视小组到各校视察班小组建设的开展情况。
第四阶段(xxxx年4月初):开展由学科带头人执教的语文、数学高效课堂展示课,由研训中心结合教学实例做出点评,并向学校教师介绍高效课堂模式在日常教学中实施的侧重点。
第五阶段(xxxx年4月中旬起):学校教师结合导学案范本完成常态课的学案编写工作,并逐步运用于课堂教学,实现学案导学的学习过程。期间,领导小组成员将不定期到学校班级中进行推门听课,视察活动的落实情况,对于存在实施力度薄弱的教师给予帮扶与指导。
备注:教师在用导学案组织教学时,如需印刷学案的可提前一周完成下一周的课时导学案撰写工作,并送至中心校印刷室进行印刷以备教学所需。
第六阶段(xxxx年5月初):开展数学科高效课堂赛课活动,为我县数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评选参赛选手。
6.努力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 篇六
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带头改进作风,继承发扬组织部门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和维护组织部门良好形象。”各级组织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按照“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要求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
强化党性锻炼,使组工干部成为最讲政治的干部。围绕“什么是组工干部的党性”,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讲座、撰写心得体会、开展“组工干部上讲台”、举办征文活动等方式增强组工干部理想信念。加强宗旨意识教育,定期组织组工干部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深入开展向优秀组工干部学习活动,把党性要求付诸具体行动,推动组工干部立足本职岗位争当先进、创造优秀。
强化政德教育,使组工干部成为最重公道的干部。公道正派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是组工干部的核心素质。要建立健全组工干部道德行为规范,通过典型示范、活动激励等方式,强化组工干部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的意识,促使组工干部严格按党的原则和政策办事,坚守程序正义,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切实维护党的组织工作严肃性。强化制度约束,建立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过错追究等制度,把组织部门的工作运行置于规范的制度程序之中,置于干部群众的监督约束之下,促使组工干部敢于为那些坚持原则、敢抓敢管、锐意改革、埋头苦干的干部说公道话,敢于反映真实情况、敢于指出干部存在的问题、敢于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不为人情关系所缚,不为歪风邪气所扰,不为个人得失所困。
强化学习培训,使组工干部成为业务最精的干部。学习是能力之基,能力是履职之本。教育引导组工干部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强化学习,增长本领。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增强为人民工作的使命感和光荣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三个自信,学习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把握“好干部”的标准和要求,学习《党章》、党内法规及政策争做熟悉党务工作的“政策通”和精通业务工作的“多面手”。同时,加强对经济、金融、法律、科技及领导科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知人善任、服务基层、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
7.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建设 篇七
一、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引导广 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关注课堂教学
北京市从1987年开始组织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经举办了14届,是北京市中小学教育界少有的传统品牌教学交流活动。每一届均由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承办。
在过去的20多年里,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工作洗礼和锤炼了一大批中青年体育教师,为他们的专业发展和自身成长搭建了良好平台,很多教师从此项工作中脱颖而出,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中,多数都有参加市区教学评优的经历,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项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全市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形成了北京市中小学特有的体育教学交流平台。
2004年,“首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在肇庆举办,活动的成功举办在北京市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更为巧合的是,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工作和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均为两年举办一届,北京市逢奇数年举办,全国逢偶数年(第六届除外)举办。从2005年开始,北京市将此项活动与参加“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相结合,既是作为传统工作的延续,又作为参加全国活动的筹备,使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普及化”的方向发展,努力引导广大中青年体育教师关注教学、关心教学、研究教学,从而为中青年教师的发展打造一个坚实的平台。在今年展示活动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共有130余名一线教师有组织地赴武汉参加观摩学习。
二、全员参与,关注常态,推广可 借鉴的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
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工作已经在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心目中形成了品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为保证全体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知情权,确保每一位愿意参加展示的教师按要求参加展示,自2003年起,每一届评优工作均由北京市教委下发正式文件。
文件要求各区县教委加强对教学评优工作的领导,认真做好宣传、动员、组织、评选和推荐工作;把整个教学评优活动分为学校、学区(片)、区县、市级评选4个阶段, 前3个阶段必须进行现场做课。经区县评审小组现场评审同意推荐后,方可录制成光盘参加市级评选活动;各区县推荐的评优课数量以区县的中小学校(含职业高中) 总数为基数(依据当年《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按8%左右的比例分配。同时,规定区县推荐结束后,市教委将会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聘请学校体育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各区县报送的体育录像课进行评选,未达到相应标准者视为不合格,取消参评资格;经评审委员会认定为一等奖的课,市教委将通过抽签的方式组织获奖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展示,并经专家评审委员会现场确认,现场确认不合格者,取消其获奖资格。通过以上程序确保该项工作的覆盖面,以及所报课堂实录的真实性和授课教师的基本功。
同时,为使推荐的课具有可复制性,文件专门提出“区县推荐参加市级教学评优的课例,要真实反映本区县体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发展水平,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教学特色鲜明、导向性强、便于推广”;为确保区县推荐课的质量,在区县评选阶段, 建立“公开异地上课”制度和主动回避的原则,即参加市级教学评优的教师必须按区县教委的要求到其他区县异地授课,同时规定“不按要求参加异地上课的教师, 在市级评审阶段视为自动放弃获奖资格”; “评审委员不参与评审本区县报送的录像课。”要求评委严格按照《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的指标体系和权重进行评分。
2015年参加全国展示的课例是从北京市2013年教学评优一等奖中推选出来的。 2013年,北京市教委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课例评选工作的通知》(京教办函〔2013〕10号),并研制了《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课例评审工作方案》,成立了组织委员会、学术仲裁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分别负责评审的组织和评价,确保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
在学校、学区(片)和区县广泛开展现场评选工作的基础上,共推荐155节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参加市级评选,其中,小学78节(城区36节,郊区42节);中学77节(城区35节,郊区42节)。评审工作严格按照文件规定进行,评审人员由高校学校体育界专家、北京市特级教师、中小学体育教研人员和一线优秀中小学教师组成,各节课的评审工作均按照专家分别评审、小组集体评议的程序进行。最终,评出一等奖38节、二等奖70节、三等奖45节,2节未录用(自2007年后,未达到相应标准者,均不录用),并在全市范围内公布获奖名单,由北京市教委颁发证书,进行表彰。
2014年9月,在北京市2013年教学评优的基础上,组织北京市有关专家对一等奖的课进行了集体评议,并最终从38节一等奖的课中选择15节,推荐参加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推荐过程遵循了以下原则和程序:一是自定教学内容均从获得一等奖的课中选取;二是坚持“质量优先、 兼顾均衡、坚持标准、宁缺勿滥”的原则, 努力向全国同行展示近几年来北京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最优异成果;三是坚持公平原则,集体评议决定。
三、依据标准,提高质量,开展有 效的教学实践和研究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更是近几年来学校体育的中心工作之一。自2007年以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要求便不绝于耳,这为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学研究者和一线教师都指出了明确的道路和要求。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 [2007]7号)下发,其中,明确要求“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 “《纲要》”) 提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中,把落脚点放在“提高质量”,并明确提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纲要》 在论述具体学科质量时,只提及“体育教学质量”,这是再也具体不过的目标和要求了;2013年,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目标已经确定,路径也基本明确,那么,如何提高中小学体育课堂质量呢?
回答上述问题,笔者觉得需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课程性质的描述:“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教育部体卫艺司王登峰司长指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运动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三个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无疑是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的主阵地。无论是作为内容来实施,还是作为目标来实现,都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物质条件,换言之,就是要按照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开展教学,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办事。
目前,在体育与健康教学领域有以下几个“标准”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积极落实, 从而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沿着科学的道路稳定地向前发展。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从本轮课程改革开始,我国实行国家、 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这些规定明白无误地指出了《课标》的性质, 指出了《课标》在课程实施中的基础性地位。从国家层面讲,《课标》是培养未来公民体育与健康素养的基本要求,要达到这一基本要求,就必须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必须按照《课标》要求,依据国家或者地方审定通过的教材,选择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重难点,开展有效教学。因此,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领会《课标》的实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
1.牢牢把握住体育课程的实践类、技能性特征。体育课程教学应该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教材内容的选择、开发和引进均应以身体练习为主要表现形式,而不能选用那些以智力活动为主的非身体练习内容,如智力游戏、棋类项目等;2.抓住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主线。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与发展学生的身体,既是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 又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体育课程其他目标的主要载体。因此, 体育课程教学应以运动技能的传授和学生的身体练习为载体,把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融入其中, 并使这些隐性目标通过学生的运动认知和运动体验显性化,从而为立德树人、健全人格提供实现的途径。
(二)《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 生标准》
1998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现“卫计委”)颁布了《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WS/T101-1998, 以下简称“《负荷标准》”)。《负荷标准》 是卫生行业标准,是对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和密度的基本要求,对发展学生体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负荷标准》规定:“健康中小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部分的靶心率不应低于120次/分钟,也不得超过200次/分钟”。低于120次/分钟达不到锻炼的效果,超过200次/分钟存在安全隐患,对学生的心脏刺激太大。同时规定:“基本部分的运动时间应为20~30分钟”。《负荷标准》还规定了监测方法和评判标准。体育课应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这是体育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特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适宜的运动负荷既是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忽视了《负荷标准》的要求,在运动负荷的判断过程中存在经验主义的倾向。2013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负荷标准》的操作规范,对北京市108所学校、720节体育课进行了监测,结果不尽如人意。为强化运动负荷在体育课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市在2015年的教学评优文件中明确要求:“现场评审时,要按照 《负荷标准》的要求,对体育课进行运动负荷监测,确保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以此来引导教师关注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强化体育课的效果。
(三)《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 基本标准》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数量并没有因为体育课时的增加而增加,造成原本就不满足实际教学需求的体育教师工作量急剧增加,中小学体育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和在学校教育中相对弱势的地位,造成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尤其是体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在体育办学条件方面,由于历史等多种因素,区域差异也较大。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学校体育场地面积相对狭小、学生人数较多,城市郊区或者农村地区的学校体育场地面积相对较大, 但是,学生人数相对较少,体育器材相对缺乏。这都给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影响。2008年,为贯彻落实2007年中央7号文件,教育部等多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以下简称“《条件标准》”)。《条件标准》对体育师资配备、学校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达到这一要求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政府应该按照《条件标准》建设学校体育场地,配备体育器材, 满足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的基本需求,否则学校体育会永远徘徊在“因地制宜”的道路上,提高质量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8.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建设 篇八
关键词:“自主学习” “导学案” “小组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3.3
高效课堂建设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坚持不断创新的理念,要求转变学生身份,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心,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高效课堂就是学以致用,知识与能力并重,强调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发展、终身发展和创新思维。从课堂内部和过程来看,就是学生是否学得好、学得牢、学会用,学生不但学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学习方法和技能得到训练和提高,而且在学习中体验获得知识的愉快。从课堂结构来看,就是学生是不是掌握了应掌握的知识,成绩是否大幅度提高。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怎样建设高效课堂?通过近两年学习、实践、探索、反思不断改进,我校形成了“一条红线”为中心,“两个车轮”为支点的课堂改革模式,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条红线”就是大力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理念贯穿高效课堂始终,是高效课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高效課堂建设的首要目标;“两个车轮”一是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二是加强小组建设,学习小组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突破口,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成真正的“动车组”,才能提升小组合作的效率,实现自主课堂的高效化。
好奇与求知是人的本能,学习是人的天性。只要教学方式得当,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学业成功。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方式存在差异,
传统教学是让所有学生的学适应一个老师的教;现代教学则要求老师的教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学。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伟大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先进教学理论下,我们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有重要意义。首先,它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本身就是学生自我发展规律的需要;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师课堂教学重要内容,作为教师须着重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和提升,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给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极大的动力。
“自主学习”是高效课堂建设的核心,在实践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是坚持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落到实处;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到高效课堂的成败。我们始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自主学习”的首位。着力培养学生计划的习惯、落实的习惯和反思的习惯,并通过不同形式的展评、交流或评比活动,不断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坚持把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落实到位。第一确保自主学习时间。把自主学习向课外拓展,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率。规范自习,为学习提供更多的自主支配的时间。第二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第三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学生自主学习内容按时、按要求完成。
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所谓导学案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教师设计好导学案,是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和“学会”的基础,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支撑点。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的重要媒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自主学习、反馈展示、检测小结等环节的调控,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以达成学习目标最大限度的落实。
小组学习是高效课堂上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最基本的学习单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常通过学习小组的讨论来组织完成,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也是主要通过小组学习来开展,小组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参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总之“一条红线”和“两个车轮”三者是统一整体,缺一不可。自主学习是前提,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是重要手段,学习小组建设是突破口。三者贯穿整个课堂改革始终。在高效课堂建设实践中,我们提出“理念是前提,模式是保障,创新是灵魂,落实是根本”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只有创造性的开展教与学的活动,高效课堂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图书专著:房超平,《教育现场对话2:品牌学校是怎样建成的》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09—01
[2]报刊著作:房超平,《让每个孩子具有不竭的发展动力》 中国教育报 2010—04—23
[3]期刊著作:张顺平,《我的“自主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教育学文摘第四期总122期 2010—08—20
9.虚心学习 努力实现课堂高效 篇九
——外出学习英语体会
2011年11月28--29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沂南双语实验学校举行的“临沂市农村小学英语‘常态与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来自全市近二三百名小学英语同行参加了本次观摩活动。会上,5位由全市选拔的优秀教师进行了精彩的展示,纯正的发音、流利的口语、娴熟的教学技巧、精致的板书、亲切的教态、良好的综合素质等,令人叹为观止。
这次活动让我领略到了青年教师的风采,学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而后听课教师和教研员们进行了点评,然后还安排执教者与观摩教师互动,现场答疑,活动会场气氛热烈,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人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点云拨雾的作用。下面就谈谈我的感受体会:
一、课堂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上课的老师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每堂课的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激起了同学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尤其是来自平邑的刘敬晶老师和金雀山的李艳老师的课,她们能够充分考虑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她们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清楚明确,难易适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在课堂上,只有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会无从下手,这样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面向全体的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可参与。
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的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都能得到发展。但是每个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所表现出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他们对英语的需求也是不同,在学习能力上的体现也不同。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突出真实化,生活化。
课程标准提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并积极促进英语学科间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教师们尽量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撞击出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发展。把活动的设计拉进了学生的生活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持久。
四、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不靠花哨的课件,一样完美。
现在不管是听公开课还是观摩课,都会见到制作精美的课件,好像比赛是比制作课件的水平,让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教师只能望洋兴叹,听了课也学不到东西。但是来自沂南的马玲玲老师和罗庄的张红娜老师给我们上了两堂“常态课”,他们没用华丽的课件,只用自己用旧挂历制作的教具,将英语课上的同样精彩。她们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完美的教学活动设计、流畅的口语、耀眼的个人魅力,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努力完成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例如课堂教学不是那么热情和投入,而只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教书匠,只是传授知识,没有考虑学生怎样学习;教学活动设计得不是那么吸引学生;教学手段不是丰富多样,呈现给学生的只是干巴巴的死知识,强迫学生去生硬地接受。所以课堂教学不生动,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看了罗庄的郭淑华老师的简笔画教学在英语课堂上的应用,使我们眼睛一亮,简单的几笔就能勾画出生动的小动物、人物、场景,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可能很快被吸引过来,教学效果就会更好。很值得我们学习。相信通过今后的不断努力,我们一定能提高教学水平,不断进步!听课学习中,除去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更多的是自我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我想这次学习引发的反思能成为我不断前进的动力,只有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成自我前进的内驱力,我才会在教学中有所提高。
联想到自己从教27年以来,我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更应不断的加强学习,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凭借自己实力将脱颖而出。我觉得自己有了压力和动力,更感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差距。借用一句话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经历了就会感动,行动了才会有收获。”。所以为适应现状需要我去学习,为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更需要我去学习。
总之,教育需要一种可贵的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把工作做到了一种极致、一种完美。体会是可以记录的,但心灵的感受可能是无法言语的,只有自己的经历,才会有认识上的提高。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教师也同样如此,并且我们还肩负着教学的责任。通过“ 走出去、学得来”的方式,促进我们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10.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建设 篇十
医院感染管理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是医院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质量水平、医德水平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医院感染管理事关患者、医务人员的生命与健康,也关乎医院的发展。当前的医院感染管理已经步入“新常态”,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医院感染管理领域中的传统风险与非传统风险共存且相互转化;医院感染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内涵和外延同步扩展;伴随着医院感染监测技术改进与能力提升,对医院感染风险识别水平迅速提升,而干预能力提升需要时间和实践的积累。而且,医院管理水平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显而易见,感染管理需要迈出新的步伐。新形势下的我院的感染管理要有新思路、新举措,要着力“四化”建设,努力打造现代化医院感染管理。
一、推动感染管理标准化,提升感染管理规范程度
一是完善感染管理运行机制,精简感染管理流程。医院感染管理实践中存在着多部门交叉管理的情况,制约着感染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例如,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管涉及医务部、质量控制办、感染管理科等多部门,相同的病历资料或数据信息要反复接受不同部门查阅、调取。这种管理职能的交叉与重叠,耗费了管理资源,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近年来我院在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为构建更精简的感染管理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梳理管理工作流程,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料文档的信息化查阅,创新感染管理运行机制,提升管理的效率。
第1页,共5页
二是推行标准化消毒灭菌管理,实现源头控制。消毒灭菌一体化集中处置已是当前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探索所有手术科室、所有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维护的集中管理办法,实现资源共享,精简人员及设备投入。对处置的全过程建立详细的控制标准,配置专业人员按照规范化流程操作,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扩散机会,实现感染管理的源头控制。同时完善管理制度,消毒员持证上岗,按流程清单及工作标准执行消毒及检查工作。
三是优化清洁方式,打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卫生整洁的医院环境是所有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共同期望,也是感染管理的重要保障。清洁工作也要科学化,借鉴5S管理模式,要有标准化的流程和清单,如不同区域的清洁频率清单,不同空间的清洁工作内容清单。同时清洁工具的选择也要科学化,要尽量选用拖布代替拖把;用不同颜色的抹布和拖布区分功能,绿色表示“清洁区”,白色表示“半污染区”,红色表示“污染区”。
二、推动感染管理精细化,提升感染管理质量水平
一是加强医院感染高危区监测,实现防控策略精细化。推动感染监测逐步从回顾性转向目标性、前瞻性监测,从事后管理转向事前管理,制定与完善各环节防控策略与核查措施,做到内容全面、流程全覆盖,确保使各项指标控制达标。
二是科学开展医院感染宣传教育,组织实施分层次的感染培训。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水平和层次取决于人才队伍的水平和层次,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既能满足医院临床监测需求又具备竞争能
第2页,共5页
力的高水平感染管理人才队伍是提升感染管理工作质量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全面分析感染管理中的难点、痛点和问题点,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实际工作需要的精细化的感控培训,例如,对医院感染管理的专职人员开展专职培训,除掌握专业技术外,还要接受发展前沿信息;对各科护士长、总住院医师、感控监控员、重点病房医务人员等开展重点培训;对全院职工、进修生、实习生、新上岗人员等开展全员培训;对微创手术等开展专项培训;对保洁人员组织保洁培训;同时对患者、家属等普通大众开展以宣传资料为主的普及教育,全面宣传感染控制的基础知识。
三、推动感染管理信息化,提升感染管理工作效率
一是搭建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信息化临床感控监测。医院感染的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的情况下感染管理发展的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搭建科学、规范、实时、高效的质量管理和监控平台,不仅可以为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提高感控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可以对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主动、连续、系统地监测分析,实现感染控制的“大数据”管理,充分发掘医疗大数据在感染管理中的作用,例如,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实时监测预警,实现患者情况、医院感染信息、手术信息、数据统计分析等实时查询,可前瞻性预测临床医院感染情况的动态趋势,为感染病例的暴发提供预警,重点监测高危部门,为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关注感染管理持续改进,实现数据化临床感控反馈。要以信息化平台中的数据为基础,编制数据报表,并按月或按季度向临床科
第3页,共5页
室反馈其感染控制工作的绩效与问题点,推动科室感染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对重点科室和普通科室财务区别化反馈机制,调整反馈的频率,创新反馈的载体。例如,对重点科室要采用月度反馈,要充分发挥监控员作用,对当月情况进行总体、全面地分析,通过科室交班、宣传栏等形式予以公示;对普通科室可以采用“季度反馈”,要对科室季度内的医院感染控制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以书面形式发予科室,并针对个别突出、重复发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培训;对医院感染暴发流行采取“立即反馈”制度,做好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样本采集,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危害控制到最低限度;对有传染病的科室采取“随时反馈”制度,做好传染病及时上报与转诊准备,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将季度内各科室的感控数据在我院内网上公示,以便科室之间寻找差距和改进方向,发挥监督和促进的作用。
四、推动感染文化建设,实现从“要我感控”到“我要感控”和“我会感控”的转变
一是推进感染文化建设,强化感控文化的引导作用。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都是提升感染管理的推动式力量,而要想做好感染管理仅依靠推动式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文化的牵引式力量。我们要以文化建设为抓手,让全体人员认同感染管理的标准、规定和方法,要认可感染管理的重要性,要梳理参与感染管理的主动性。我们要通过改善感控设施的外环境形成视觉文化,通过培训强化感控意识,形成理念文化和行为文化,让感控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全体人员从
第4页,共5页
“要我感控”向“我要感控”和“我会感控”转变,让感控文化深深根植于全体人员的心中,践行于全体人员的日常工作中。
二是探索手卫生运动,推动感控文化的有效落地。文化具有引导作用,但文化不落地就没有实际的效用。我们要探索一系列的举措逐步地推动文化落地,手卫生主要是针对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交叉感染的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手段,而当前我们的手卫生依从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可以从提高手卫生依从率着手,开展手卫生专项运动,强化感控文化的认同度。一是要做到任务分解到位和责任落实到位,各科室内组建手卫生管理专项团队,由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成员组成,科室主任和护士长为团队的负责人,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任务。二是监督考核到位,定期对手卫生产品安装设施与使用状况进行检查,定期临床督查,对手卫生知识知晓程度、洗手正确性、手卫生设施齐备程度等进行全面监测,开展季度统计排名公示,并与科室的绩效考核挂钩。三是模范典型到位。试行推荐1-2个手卫生模范科室,起典范带头作用,改被动监测模式为主动引导模式。以开展手卫生专项运动为试点,不断夯实感控文化的认同度。
感染管理的标准化建设、精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和感控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感染管理的必然趋势,我们应以“四化”建设为着力点,狠抓基层、基础、基本功,努力打造现代化的医院感染管理,为建设苏中地区一流三甲医院而努力奋进。
11.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建设 篇十一
【关键词】微教学 混合式学习 高职英语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21-02
在当下“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青年学子的思维与行为模式已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的高职教育也面临着同样巨大的挑战。为了顺应这种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们的心理特征与需求,我们的日常教学就必然要进行大胆的改革。为此,我在这方面做了一点有益的尝试与探索,现分述如下:
一、以提高学习兴趣为抓手,尽快创设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新氛围
在我们高职英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能听到许多来自教学双方的不满与困惑。通过对本校机械学院、计算机学院和商学院等多个专业系部学生的多次调查问卷和访谈,我们发现,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反映,一年的公外课程学完,感觉自己的英语能力不仅没有大幅提高,反而是在不断退步中,尤其是与未来职场相关的各项英语技能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这样的结果理应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究竟怎样才能让老师高效地教与学生开心地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事实上,我们身边如今又出现了众多的新问题新现象。随着手机和互联网运用的不断普及,高职课堂上满是低头族、手机控和隐身人,许多传统的学习活动难以开展。而且,随着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差异越来越大,虚拟空间的人际交往活动越来越频繁,年青一代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认同度也在不断走低。
为了应对上述难题,近年来,我也参与了多项相关的教改课题并在其中担任主要的实验班授课任务。我发现,要解决这些看似纷繁复杂的矛盾,关键还是要从以下三点入手:一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感觉能学乐学,而且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二是如何打破时空限制,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让有限的课堂向课外校外延伸;三是如何造就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人成就感和团队荣誉感,使其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使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能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学生自我的突破与能力的提升。
在上述着眼点中,我认为,如何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成为当前最亟待解决的难题和重点,这就需要我们从学生学习的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发掘:一方面从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着手进行教学设计和资源调配;另一方面,我们要从新学期伊始和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大力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团队合作氛围,并进行富有层次、由易到难的持续的合作任务实践与训练,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不断地从外界得到相应的支持、鼓励,同时产生许多有形无形的压力和动力。这些最初都依赖于老师的精心设计与合理引导,因而,我们广大的高职英语教师,不仅要在思想观念及教学理念上随时改进和更新,而且要在技术手段和教学艺术上不断学习和丰富,这样做的人多了,产生效果了,老师们参与的热情自然提高了,于是,一个学科、一个专业,一个学校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有利于激发与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新氛围就能尽快形成,并蔚然成风。
二、以重构内容形式为基础,着力打造以微教学为核心的学生乐学勤练的课堂新生态
在前期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有超过一半的高职学生认为,公外课堂学习形式枯燥单一,教材内容陈旧无新意,一堂课下来要么不知所云,要么似懂非懂,课后也缺乏足够多并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查,即使有作业布置,也多是传统的以记、背、练为主的平面化缺乏新意和实用意义的应景之作,而在学生喜欢的课堂活动中最靠前的三项选择分别为:听唱英文歌(27%)、电影配音(21%)和情景剧表演(20%),而上述结论在其后的学生访谈中也完全得到了印证。如此看来,我们高职公共英语的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都急需重构与设计,以達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而再造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如何能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较为持久深入的关注度,如何做到课堂活动的劳逸结合和课内外学习量与时间的合理调配,以及如何增强他们的学科自信心、个人成就感与团队归属感等。
为此,我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引入了微教学模式,并进行了一系列相应的教改尝试。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微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微信、微博、腾讯QQ等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引导,并在课堂上开展有关的微活动,课后再对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微点评等这一完整的教学过程,而将微媒体与微活动的实践相结合,就成为一个系统的教学模式。
因而,为了做好微活动,我们首先需要充分利用好最受学生欢迎的微媒体。在对实验班学生进行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86.34%的学生选择腾讯QQ为自己最常用的即时通讯方式。基于此结论,我们在参与教改的实验班里建立了专门用于英语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QQ群,主要由商学院14级两个不同专业的实验班构成,分别由两位老师承担主要的授课任务,其他5-6名老师担任收集资料、答疑咨询等辅助性任务。针对本课程学期所有主题,由参与课题的老师们分单元分主题进行课堂各教学环节的微活动设计,并负责制作、收集、整理相应的文字与音视频材料及发布到QQ群里供学生分小组进行前置学习或合作学习。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设定好的各项微活动布置微任务要求学生当堂完成或课前检查,通过任务完成的质量来检验学生前置学习的效果和合作学习的深广度。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分工协作的精神,同时,我们的课堂效率也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现在我想以《新世纪高职英语》第二册第二单元“CapitalCities(首都)”为例,具体阐述一下我们对相关的教学内容与形式的重新解构与设计:
(一)PartOne课文导入部分
主要微活动:学生课前分组查找文中提到的西方几大都市的资料,要求每组学生选取一个都市,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制作PPT进行课堂展示(时间1-3分钟);老师会制作微课或推荐几部电影和视频让学生课前观看并完成相关课前热身活动(5-10分钟的课堂小游戏),具体如下:①根据所给图片猜城市名和国名;②进行国家、首都、特征、标志物等项连线搭配等形式:学生进行课堂抢答,答对者记课堂表现分。
(二)PartTwo课文学习
1.背景知识介绍(1-3分钟)
微活动:均以视频浏览、中英文双语呈现的方式由老师课前将相关资料发到QQ群里供学生阅读学习,并在下次课前进行简单的提问检查。
2.词汇学习
(1)课文生词
《学生用书》上所有的生词、短语的mp3及中英解释均通过QQ群在课前发送给学生学习,并完成以下微活动:请学生分小组在老师讲解之前及课文学习当中进行单词领读、单词抢答、小组PK赛等。
(2)词汇辨析
制作三组近义词词义辨析的PPT,课前发送给学生学习,当堂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微活动:学生抢答填空,并进行翻译。
3.课文精讲
(1)课前将课文mp3和快速阅读问题通过QQ群发送给学生进行预习,并完成以下微活动:每组负责一小段,找出主题句和回答1-2个阅读问题。
(2)课后将课文的译文通过QQ群或其它APP发送给学生进行复习巩固,并完成以下微活动:学生独立完成课后词汇及翻译练习,下次课老师当堂进行检查,方式为随机抽查与抢答小组计分交替进行。
(三)PartThree听说训练
1.听力
(1)选取三级考试真题测试中一段短文进行训练,让学生回答问题和句子复述;
(2)课后将几个大都市的英语视频发到QQ群里,供学生们自行加强训练。
2.口语
学生课前在网上收集资料并完成相应口语微活动:
(1)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家乡;
(2)请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询问对方毕业后心仪的城市及原因。
(四)PartFour语法学习
微活动:将本单元的语法点“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与关系副词的用法与区别”的相关文字学习资料及语法学习视频链接通过QQ群在课前发送给学生学习,并完成一定的课前填空任务。
(五)PartFive应用文写作
老师用PPT介绍本单元文体的格式要求及行文特征,并展示典型范例,在课前通过QQ群发送给学生学习掌握,并在课后完成本单元写作微活动:由老师给出2-3个选题,由学生三人一组完成,并在下次课上进行展示评改。
从上例不难看出,我们日常教学中,是分单元分模块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而活动设计追求的是小而精,任务明确而内容具体,有检查有汇报,有分享有合作,大多数活动时间都控制在3-10分钟,因而可称为微活动,这些微活动按时间段上可分为三种:课前微活动、课堂微活动和课后微活动,按形式可细分为微表演、微演讲、微视频、微辩论、微展示、微听写、微点评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单元特点进行合理搭配、穿插使用。这样重构后的课堂,变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实现了翻转课堂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客观上形成了学生乐学勤练的课堂新生态,也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最终建成。
三、以“互联网+”背景为依托,努力探索多层次一体化的混合式英语学习新模式
当今的学生,是数字原住民的一代,他们普遍拥有手机或电脑,成长在一个全球化和多元化的环境下,接触的是海量的各类信息,通过QQ群、微信朋友圈、微博上网浏览成为他们了解世界和与外界沟通的主要途径。针对这样的新形势,我认为明智的選择应是通过教学改革,让教学双方在课内外不断地尝试运用多种新媒体教学软件和工具进行综合学习,努力搭建起一整套着眼于全面提高英语综合素质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新机制,真正实现玩中学,学中玩,课内向课外延伸,最终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为此,我们会在学期初向学生推荐几款高效实用的英语学习APP(如用于单词自主学习的扇贝单词、百词斩,用于听力自主训练的扇贝听力,用于口语自主训练的有道口语大师、唱吧和趣配音等),要求学生人人在手机上下载安装上述应用软件,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主学习计划。以记背单词为例,学生可以先在线进行单词量自测,并由此自选单词难度和每日记背量,学生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除了提供发音和例句,该软件还会自动反复对已学单词进行复习巩固,自学者也可自行标注单词,进行多次循环学习。为了有效地敦促学生进行持续的输入,而不会浅尝辄止,我们要求学生每一项学习任务都坚持网上打卡,并鼓励学生将学习进度与成果(如:电影配音合成版和录制的英语歌曲等)截屏或上传供大家共同学习与交流。通过后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反馈我们也不难发现,学生普遍比较欢迎这样的学习模式,也为他们今后的持续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较为多样化的选择。为了拓宽学生视野,进一步打破时空限制,我们还会在学期中向学生推荐一些微课网络资源,如:中国微课网、C20慕课联盟、五分钟课程网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不足自由选择相关的英语知识点进行线上学习,如有疑问,可在课堂内外线上线下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以便授课教师进行更具针对性的答疑解惑。
我们常说,老师是引路人,我们的教育教学,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去思考的活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以为,唯有我们老师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及方法手段、通过不断地反思和学习,努力追求内容与方法的优化、创设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才能让自己高效地教,学生快乐地学,也才能在教师自我发展的同时有效地帮助广大的学生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05(5).
[2]路秋丽,余胜泉.面向学习对象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中国电化教育.[J].2005(1).
[3]夏纪梅,冯梵梵.现代外语教学理念与行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2.努力打造学生喜欢的好课堂 篇十二
时下,流行创新教育,我个人认为,创新教育的本质是以生为本、倾听内心、赞美欣赏、宽容错误,“创造”出不以“重复过去”为已任,而以在人文本质上真正超越前人为目标的一代“新人”。而创造“新人”的主阵地应在课堂,“创新”的课堂必定是学生喜欢的好课堂。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好课堂呢?我认为,学生喜欢的好课堂应至少具备以下四个要素:
(1)轻松愉悦的氛围。“创新”的课堂一定不会放弃任何一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机会。甚至是女教师课前一句“老师今天的衣服靓不靓”的看似“无聊”的话语,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都可以起到愉悦课堂氛围的作用。课堂上,当一次掌声、一次笑声响起时,这节课就可以算是好课了。因为,你的这节课至少给了学生轻松愉快的氛围。我想,“创新”的课堂一定是充满笑声、掌声,甚至是欢呼声的课堂。
(2)自然生成的过程。课堂中,师生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真实投入,尤其是思维十分活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学资源的自然采用,又有教学目标的自然生成。这样的课堂,不可能完美,它的过程总是缺憾着,却又总是真实着。一句话,“创新”的课堂必定不是完全预设的课堂。
(3)自豪满足的体验。成功可以让学生获得自豪满足的积极体验;反之,失败亦可以让学生得到烦躁灰心的消极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机会,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的“灵丹”。老师在预设一堂课时,要尽量多地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尤其要尽量多地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试想,一堂课上,能有一些学生得到个性张扬的机会,并从中获得自豪满足的积极体验,这样的课堂能不是“创新”的课堂吗?
(4)扎实有效的教学。一堂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尽量精缩授课内容,尽量挤出时间让学生多当堂练习、当堂反馈,把课堂时间尽量多地留给学生。于是,学生在课堂当中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良好的情感体验亦随之而生,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欲望。这样的课堂不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创新”课堂吗?
【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建设】推荐阅读:
打造高效课堂总结06-19
打造高效音乐课堂11-10
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08-28
打造高效课堂创建特色学校11-06
打造英语高效课堂发言稿07-09
减负增效打造高效课堂活动总结08-04
如何打造小学英语高效课堂09-26
王维小学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08-01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