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薪酬制度范本(精选8篇)
1.中小企业薪酬制度范本 篇一
薪资保密制度 1 目的
为规范员工薪资保密行为,保障薪资作业及薪资信息的保密性,维护公司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利益,特制定本制度。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3 管理
3.1 薪资作业
3.1.1 薪资作业人员指参与薪资的确定、调整、核算、发放、审批等各环节的专管人员及各部管理人员;
3.1.2 薪资作业人员须保证薪资各操作环节的保密性,避免将任何与薪资相关的纸质资料放于他人的可见位置;薪资相关的电子文档需进行加密;杜绝一切薪资资料及信息的泄露; 3.1.3 薪资作业人员不得将任何已知薪资信息书面或口头告知他人,如遇部门或店内管理人员需要了解某岗位薪资标准的情况,薪资专管人员应上报人力资源总监,经批准后方可告知,如未经批准,薪资专管人员有权拒绝告知。3.2.1 薪资保密
3.2.1公司实行全员薪资保密制度,任何员工不得打听、问询同岗位及其它岗位的薪资状况;
3.2.2员工不得向同岗位或其它岗位员工泄露或传播自己的薪资状况。3.3 违规处理与监督
3.3.1 薪资作业人员由于个人不慎或主动造成薪资资料或信息泄密的,一经查实,当事人将被给予书面警告或记过处理,并扣罚当月绩效工资;第二次泄露薪资信息或违规情况严重者,公司有权给予辞退处理,并不给予支付经济补偿。
3.3.2 员工问询他人薪资状况或泄露、传播本人薪资信息的,一经查实,第一次将给予书面警告处理,第二次将给予书面记过处理,违反本制度两次以上者,公司有权对当事人给予辞退处理,并不给予支付经济补偿。公司有权视情节轻重,对当事人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3.3.3 人力资源部与财务部将对员工的薪资保密行为监督,并进行实时监控。
3.3.4 各部门、门店负责人有义务对下属员工进行薪资保密制度的宣导,增强全员的薪资保密意识。
3.3.5 全体员工有责任互相监督,一经发现违反本制度的员工,可上报至人力资源部。3.3.6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正式执行,解释权归属人力资源部。篇二:工资保密制度
员工工资保密暂行管理条例
为了加强公司的管理、促进公司的稳步发展,维护员工之间的良好关系,使员工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的体现来达到自己所期望的工资水平,公司特制定工资保密制度,让公司内部有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具体制度如下:
1.对公司每月所发放给本人的工资不得向其他人公开。2.不得以任何方式打听同事的工资。
3.人力资源部、财务与资产管理部等相关部门应做好员工工资保密工作,不得向其他人泄露。
4.当员工存在调岗、升降职等情况时,对原有和现有的岗位或职位的工资情况都有保密的义务。
5.员工对所发工资存在不明之处时,可向人力资源部相关人员咨询,不得自行理论。
以上制度是从对公司和员工的整体利益出发的,请大家严格遵守,如有违者一经发现,处罚如下: 1.故意向他人公开自己工资的处以50元的罚款。2.特意打听他人工资的处以100元的罚款。
3.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相关部门非特殊需要泄露员工工资的,处以100元的罚款。4.刻意向他人泄露本人所知岗位或职位工资的处以200元的罚款。
本该制度于 年 月 日起执行,希望全体员工及各部门严格遵守,积极配合公司的管理,促进公司的稳步发展!
人力资源部
2011年2月11日篇三:薪酬保密制度
某公司薪酬保密制度 1总则
1.1 为维护公司利益,保守公司薪酬,特制定本制度。1.2 公司所有员工都负有保守薪酬秘密的义务。
1.3 董事长、总经理、人事专员可知晓本公司全体员工薪酬,分管副总可知晓其分管序列员工薪酬,其他人员均无权知晓他人工资、档级。
为做薪酬保密,公司实行员工保密工资条/工资卡制度。3 薪酬表编制保密程序
3.1 公司人事行政部人事专员负责编制公司所有人员薪酬发放表,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询问与自己薪酬无关的情况。
3.1.1 所有接触和编制薪酬的人员一律不得在任何场合谈论与薪酬有关的事宜。3.1.2 负责编制薪酬表的人员在做薪酬表时,不允许有其他与薪酬编制无关的人员在工作现场。
3.1.3 如有其他与薪酬编制无关的人员在工作现场,负责编制薪酬表的人要劝其离开。3.1.4 编制薪酬表的工资文档须加密,以防泄密。
3.1.5 编制薪酬表的人员如在制作薪酬表时有其他事情离开工作现场,不得将薪酬表和相关的薪酬资料摊放在桌面上,必须收集起来放入专门的档案柜内加锁,以免他人翻阅,并关闭打开的电脑文档。4 薪酬审批保密程序
4.1 人事行政部人事专员在将薪酬表和薪酬审批表送总经理审批时,必须由以密封的形式亲自送达。
4.2人事行政部人事专员在将薪酬汇总表和薪酬审批表送财务部审批时,必须由以密封的形式亲自送达指定人员。5 薪酬发放保密程序
5.1 每月应发放的薪酬总额由财务部根据审批的薪酬审批表存入开户银行。
5.2 人事行政部人事专员将审核签批后的员工薪酬明细表转送开户银行,由银行根据员工薪酬明细表将薪酬总额分解到每位员工,并将每位员工的薪酬存入员工工资卡。5.3 人事行政部人事专员必须在每月12日前将员工个人的薪酬条发放到员工本人,不得代领。
5.4 如员工个人薪酬条与存入薪酬卡的薪酬不相符或有其他错误时,请员工及时与人事行政部人事专员联系。6 薪酬调整保密程序
7.1 对于新聘员工招聘,分管副总对薪酬归位的水平、档级有建议权。
7.2 对于员工异动调薪,分管副总对员工新岗位的薪酬水平、归位档级有建议权。7保密措施
6.1 公司人事行政部人事专员及其他审批人员对薪酬负有保密责任,不得将任何人的薪酬向外透露。
6.2 公司人事行政部人事专员必须在电脑上加密。
6.3 严禁公司任何员工以任何方式向任何人透露自己或询问其他人员的薪酬状况。6.4 公司人事行政部人事专员负责所有薪酬表的存档,保管人员要严格遵守公司薪酬保密制度。
6.5 所有个人因薪酬由错误需查询薪酬表的,负责保管薪酬表的人员只能提供其个人的薪酬表,与其无关的薪酬情况一律不得显示给查询人。8奖惩措施
8.1 所有公司员工不得随意透露员工的薪酬发放情况,一经发现,情节轻微未造成不良影响的,每发现一次工资下调一档,连续二次给予解聘处理;对于造成不
良应先,情节严重的,发现一次即给予解聘处分。9解释权限
本制度由人事行政部负责解释。
2.中小企业薪酬制度范本 篇二
关键词:中小企业,销售人员,薪酬制度,公平,激励
在买方市场, 中小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精明强干的销售队伍。销售人员是企业的资源和财富, 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销售队伍的优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企业管理者要通过销售人员薪酬管理, 激励销售队伍有效履行销售职能, 稳定雇佣关系, 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
1 薪酬概念
“薪酬”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1920年以前, “薪酬”一词对应的英文单词为“Wage”, 薪酬由基本工资和福利构成, 其中基本工资在总体薪酬体系中占据极大比重。1920年至1980年, 薪酬”一词对应的英文单词是“Salary”, 其中福利比重有所提高。1980年后, “薪酬”一词对应的英文单词是“Compensation”, 薪酬由基本工资、奖金和福利构成。近年来, 总体薪酬 (Total reward) 被引入到“薪酬”概念的界定中。总体薪酬由劳动者从企业方获得的货币化报酬和非货币化报酬的所有形式的报酬组成, 既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也包括给予员工的荣誉, 员工的参与度、弹性工作时间等因素。
主流的薪酬管理思想认为薪酬由基本薪酬、奖金和福利三部分构成。其中基本薪酬 (Base Compensation) :是指一个组织根据员工所承担或完成的工作本身、所具备的完成工作的技能或者能力和资历而向员工支付的稳定性报酬。奖金 (Incentive) :是指根据员工是否达到或超过某种事先建立的标准、个人或团队目标或者公司收入标准而浮动的报酬, 是在基本薪酬基础上支付的可变的、具有激励性的报酬。奖金主要运用于协调、保持和激励员工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与组织目标一致。福利 (Benefits) :福利是一种普惠制的报酬形式, 大多采用实物支付, 具有延期性, 其发放的标准与员工的工作业绩没有直接的关系。
2 中小企业销售人员薪酬体系及存在的问题
2.1 中小企业销售人员特点
自改革开放至今, 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和实力不断发展壮大, 已成为市场经济的增长力量和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目前, 大部分中小企业家庭式管理方式、“个人主义”企业文化依然存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受自身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限制, 企业盈利能力起伏不定, 抵抗风险能力较弱, 许多中小企业过分追求短期利益, 缺乏对长远利益的战略性规划。
销售人员是站在市场前沿的特殊群体, 承担着企业的销售职能, 直接为企业带来利润。结合中小企业特点, 销售人员特性体现在:高成就需求导向, 认为金钱是其贡献和成就的鲜明标志, 重视薪酬制度;工作地点、时间、形式灵活多样, 将工作过程作为绩效考评标准较为困难;工作业绩易于量化, 可用明确指标来衡量;销售工作易受经济环境、产品特性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2.2目前盛行的薪酬体系
销售人员薪酬体系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基薪 (Salary) 、奖金 (Bonus) 和佣金 (Commission) 。基薪是指数额固定的薪酬收入, 每月按时领取;佣金是指以销售额的一定百分比提取出来的销售提成, 提成的百分比即为佣金的比率, 佣金比率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产品的价格、销售量以及产品销售的难度等;奖金是指对超出规定销售业绩的那部分工作的奖励, 用来报答销售人员在常规销售工作以外所付出的努力。
在实践中, 根据三种构成要素的不同组合方式, 薪酬方案主要分为五种模式。
(1) 纯基薪模式 (Salary-only Plans) :按月给销售人员发放数额固定的基本工资。该模式无法体现出销售人员业绩的不同和特殊性。 (2) 纯佣金模式 (Commission-only Plan) :该模式重视销售人员的特殊性, 薪酬完全取决于销售人员的实际业绩, 佣金根据某个或某些销售业绩指标 (如销售收入、销售利润、销售量等) 的一定百分比提取构成全部薪酬。 (3) 基本薪酬加佣金模式 (Salary Plus Commission) :结合纯基薪模式和纯佣金模式, 薪酬方案兼顾保障性和风险性。其中基本薪酬是对销售人员经验、技能、知识等客户服务素质所支付的报酬;佣金是依据销售业绩对销售人员的货币性或非货币性奖励。 (4) 基本薪酬加奖金模式 (Salary Plus Bonus) 。与基本薪酬加佣金模式相比较, 该模式用于激励性的薪酬是奖金, 只有当销售业绩达到了设定的绩效目标或定额后才可能获得报酬。除了直接的销售业绩外, 像客户满意度、客户信息收集、贷款回收速度等绩效指标的表现情况都可以影响到奖金数额。 (5) 混合模式 (Combination Plans) :混合模式中薪酬由基本薪酬、佣金和奖金三要素构成。在运用中灵活性强, 但由于变量较多, 管理成本增加。
2.3 存在的问题
薪酬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薪酬分配, 激励销售人员完成企业经营目标。判断各种薪酬模式的优劣, 关键在于考察其是否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薪酬制度是否体现公平性和激励性。
公平性是企业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是薪酬的重要功能之一。公平理论由美国管理学家J·斯达西·亚当斯提出, 他认为, 在企业环境中, 员工更加关注的不是报酬的绝对值的大小, 而是报酬的分配是否公平合理, 以及自己是否受到公平的对待。员工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投入和所获得的报酬比率同本单位其他销售员工, 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销售人员比较, 也会与自己的过去纵向比较。当销售人员发现自己付出的投入和所获得的报酬比相等时, 他们会感到薪酬制度是合理的, 他们受到了公平的对待, 反之, 销售人员会在缺乏公平感的情况下产生消极行为, 要求加薪、消极怠工, 甚至离开。
激励性也是企业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同时也是薪酬的重要功能之一。所谓激励性, 就是薪酬要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导向实现企业目标的轨道,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促进企业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激励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期望理论和强化激励理论。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种需要。员工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处于不同的需要层次, 满足需要是激励行为的基本动力, 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 员工会追求更高层级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维克托·H·弗洛姆提出的期望理论认为, 人们采取某项行动的动力或激励取决于他对行为结果的价值评价和预期实现目标可能性的估计。因此, 企业可以通过薪酬制度, 帮助员工调整对行为结果的价值评价, 提高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增强员工的动机水平和激励强度。强化理论是美国心里学家斯金纳通过对人的有意识行为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行为结果会对行为产生影响, 当有意识地对某种行为进行肯定、强化时, 可以促进这种行为重复出现;当对某种行为进行否定时, 可以修正或阻止这种行为的重复出现。以该理论为基础, 企业可以通过加薪激励销售人员某种行为, 通过降薪阻止销售人员某些行为。
以公平理论、激励理论为理论基础, 分析当下中小企业中销售人员的薪酬制度, 主要存在四个问题。
2.3.1 薪酬考核指标单一
许多中小型企业以销售量、销售收入、利润等易于量化的指标考核销售人员业绩, 作为薪酬分配的基础。用易于量化指标进行薪酬考核便于操作, 考核结果民主、透明, 较为公平。但是, 过分倚重量化指标进行业绩考核以及相对应的薪酬制度, 会造成销售人员只重视销售结果, 重点完成与奖金或佣金相挂钩的量化考核指标, 忽视日常客户维护、竞争者的信息收集等销售过程活动;销售人员为了调高销售业绩, 更倾向于销售易于销售的产品和服务;销售人员热衷于一个月、一个季度的短期销售量、销售收入的增加, 忽视对客户信誉、偿债能力等方面的考察。长此以往, 企业无论是客户群, 还是资金安全都将受到威胁或损失, 企业长期战略目标也难以落实。
2.3.2 薪酬体系单一, 只重货币报酬
目前, 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薪酬激励就是经济激励, 就是提高佣金和奖金。在销售人员的物质需求未完全满足的情况下, 货币薪酬是最有效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销售人员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改变, 他们不仅要有稳定的工作、合理的报酬, 更强调自身修养、业务素质的提升和职业发展道路。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当人们的生理、安全等物质需求得以满足时, 人们将寻求荣誉感、成就感、价值认同等高水平需求。早在20世纪50年代,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就提出, 工作条件、货币化薪金等保健因素的完善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 改善与工作内容、工作成果有关的激励因素, 才能使员工获得满足感, 产生强大而持久的激励作用。总体薪酬由劳动者从企业方获得的货币化报酬和非货币化报酬的所有形式的报酬组成, 既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也包括给予员工的荣誉, 员工的参与度、弹性工作时间等因素。目前, 总体薪酬被引入到“薪酬”概念的界定中, 也体现出对员工的荣誉感, 员工的参与度等非货币化报酬形式的重视。所以, 单纯依靠货币薪酬, 企业是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销售人员的。
2.3.3 忽视差异性, 薪酬制度缺乏公平性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各个区域市场基础、市场成熟度、开发潜力等市场基础皆存在差异, 但很多中小企业以区域对市场进行划分, 忽略区域差异, 制定同样的销售业绩目标。此外, 为了便于对销售人员的管理, 忽视新进销售人员和资深销售人员在业务素质、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差距, 执行同样的薪酬制度。企业无论是对市场环境差异, 还是对销售人员差异的漠视, 都将降低销售人员对企业的公平感和信任感, 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2.3.4 缺乏团队薪酬设计, 企业难以稳定长期发展
许多中小企业薪酬体系只衡量销售人员个人业绩, 强调个人努力, 导致销售人员产生“雇佣兵”心里, 缺乏集体观念, 合作观念, 降低对企业的忠诚度。销售人员为追求个人业绩、诋毁其他销售人员, 甚至与客户暗箱操作, 损害公司利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中小企业实力有限, 为保持长期稳定发展, 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和销售将从个体销售转变为团队的协作, 一方面, 销售人员合理分工、各司其职、相互监督, 另一方面, 销售人员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避免恶性竞争, 共同完成销售任务。因此, 团队薪酬的建立迫在眉睫且尤为重要。
3 中小企业薪酬方案设计
3.1 薪酬方案的设计要以客观环境分析为基础, 对内体现公平性, 对外体现竞争性
对内公平性表现在制定薪酬方案前, 管理者要客观分析企业内部环境, 例如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企业的经济情况、产品和服务的结构和特点、产品的生命周期、企业的人力资源情况等等。以产品的生命周期为例, 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管理者要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 制定不同的薪酬方案。在介绍期, 产品刚刚上市, 消费者对新产品持好奇和观望态势, 销售成本高, 销售收入少, 销售利润常常很低甚至为负值。此时销售难度较大, 宜采用纯基薪模式或者高基薪加低佣金或低奖金模式, 以保障销售人员的生活需求, 增加其职业归属感和进取心, 稳定销售队伍。新产品经过介绍期以后, 消费者对该产品已经熟悉、消费习惯已形成, 销售量迅速增长。产品进入成长期, 客户数量增加, 销售量激增, 企业利润迅速增长。经过一段时间后,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各种品牌、各种款式的同类产品不断出现, 产品进入成熟期。在这两个时期, 销售人员要积极开展销售工作, 开发新客户, 维持老客户, 因此可以降低基本基薪部分, 提高浮动部分, 采用低基薪加高佣金或高奖金, 甚至纯佣金薪酬模式, 激发销售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从企业对外具有竞争性来看, 中小企业综合实力不强, 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不高, 销售人员常常容易“这山望着那山高”, 人员流动性大, 销售队伍不稳定, 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的销售人才的问题尤为突出。所以, 薪酬方案的制定和完善, 要建立在薪酬调查的基础上。管理者要经常调查相同地区、相同行业、生产相同类型产品、拥有相同消费者的企业的销售人员的薪酬水平, 有针对性地调整本企业的薪酬政策, 使本企业销售人员的薪酬水平与同一地区、同一行业、同一市场的薪酬水平相等甚至略有增高。同时, 营造平等、民主的企业文化, 多与销售人员沟通交流, 听取他们的建议, 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从而在众多竞争对手中树立企业形象, 增强竞争实力, 吸引和留住优秀的销售人员。
3.2 设计科学、合理、完善的薪酬考核指标
薪酬考核指标要体现SMART原则, 即考核指标具体性 (Specific) , 可衡量性 (Measurable) , 可完成性 (Attain able) , 相关性 (Relevant) , 有明确的完成时间 (Time-based) 。
薪酬的目标是要将销售人员的薪酬与企业的经营目标以及客户的期望联系在一起, 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薪酬考核指标要体现软硬指标相结合原则。一方面, 产品销售量、销售利润、市场份额、资金回收率等硬指标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硬指标, 管理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明确掌握销售人员的工作业绩, 可以满足企业和销售人员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需求。另一方面, 企业管理者要利用薪酬考核指标的软指标, 影响、管理, 甚至控制销售人员的行为, 引导销售人员的工作与企业的经营战略保持一致。
薪酬体系中的软指标主要包括:市场调研情况、潜在客户开发和培育情况、客户关系情况、团队协作情况、敬业精神情况等等。以客户关系情况为例, 客户关系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保留率、客户忠诚度、客户回头率等。客户关系是由主观界定的定性化指标, 可以通过满意度调查和统计方法进行量化, 与销售人员报酬挂钩。考核销售人员的客户关系情况, 有利于企业保持老客户, 维持新顾客, 提高产品销量, 增加企业利润。同时, 销售人员通过客户关系情况调查反馈, 能够不断修正自身销售行为, 提高销售技能水平。
目前, 许多知名公司已将软指标纳入到薪酬考评体系中。例如宝洁公司对销售人员帮助客户降低库存情况进行薪酬考评。Siebel公司的薪酬制度中, 客户对销售人员的满意度占奖金的40%。
3.3 建立个性化薪酬, 满足不同销售人员的需求
首先, 建立多元化菜单式提成体系。产品市场经济水平不同, 产品结构不同, 销售工作进展不同, 销售人员能力不同, 市场潜力不同, 薪酬制度中各要素的组合形式不同。例如经济欠发达地区、销售新手, 要采用高基薪加低奖金或佣金的薪酬模式, 给予销售人员薪酬保障。市场存在潜力, 产品销售量的开发依赖于销售人员拜访客户, 就要采用低基薪加高奖金或佣金的激励性薪酬模式。
其次, 销售人员工作职责不同, 薪酬制度也不同。根据施乐公司成功的销售经理弗兰克·佩斯特所说:“销售活动有三个基本要素:识别顾客, 确定产品能够满足顾客需要, 销售”, 销售人员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是承担客户搜寻和客户说服工作, 一类是不主动寻中客户但与客户保持接触以保证客户与企业保持长期联系并进行交易。在企业中, 客户经理就是第二类人群, 其工作职责主要体现在对现有客户的维持和不断挖掘现有客户的购买潜力上。在客户稳定的情况下, 客户经理的薪酬体系化中, 基薪的比重增加, 奖金以绩效目标为依据, 佣金可以不用或少用。市场经理则属于第一类人群, 其主要职责是开发新客户, 拓展新市场, 提高市场占有率。为激发和保持市场经理开拓性, 佣金往往是首选的报酬方式。
此外, 建立特薪制, 关注特殊群体, 奖励在销售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管理者可以采用绩效加薪的方式, 绩效加薪是一种对已发生的工作行为或已取得的绩效成果的认可和奖励, 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增加部分是直接增加到基本工资中, 每一次加薪后基本工资都会获得增长。相较于佣金或奖金的灵活多变, 基薪的增加不仅让销售人员的报酬稳定提升, 更让其感到荣誉感。
最后, 制定团队薪酬。根据团队整体业绩, 增加团队绩效工资, 对团队进行奖励。例如企业将每个销售人员每个季度的销售提成的10%保留不发, 其中7%汇总平均后按季度发给每个销售人员, 3%作为整个销售部门的基金, 奖励贡献特别突出的销售人员。团队薪酬方式主要有四种, 班组或小团队奖励计划、收益分享计划、利润分享计划、风险收益计划。团队薪酬比个人薪酬更易于进行绩效评价, 保证每年对企业的每名员工都有所激励, 同时, 有助于营造团队协作, 民主参与的企业文化。
3.4 建立自助餐式福利制度
福利是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非现金形式表现, 例如各种保障计划、休假、服务以及实物报酬, 福利是一种普惠式薪酬, 企业所有员工都可以得到且员工与员工之间差别不大。福利体现了企业的人性化, 企业文化和企业特色, 好的福利制度有助于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吸引优秀员工, 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例如Google公司开放、包容、舒适的办公环境为其业绩的提升, 人才的招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企业很难用统一的福利计划去满足员工多样化的需求。因此, 建立自助餐式福利计划, 管理者列举企业各种福利项目和项目金额, 根据员工的薪水、年资或家庭成员等因素设定每一个员工所拥有的福利额度, 员工在自己的现额内自行选择所需福利项目, 组合属于自己的一套福利“套餐”。
企业管理者要以战略化视角, 在外部市场薪酬调查和内部情况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完善薪酬考评体系, 建立个性化薪酬制度, 加强团队薪酬设计, 提高销售人员福利, 制定出符合企业经营战略要求, 满足销售人员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有效薪酬制度, 为中小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参考文献
[1]文跃然.薪酬管理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8.
[2]纪宝成.市场营销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3] (美) 德斯勒著;吴雯芳, 刘昕译: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4]张四龙.销售人员五种薪酬模式[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2 (5) :66-71.
3.中小企业薪酬制度范本 篇三
关键词:员工幸福感;提升方法
提高企业员工幸福感,一方面要满足员工最基础的物质需要,另一方面要重视满足员工非物质方面的需求,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幸福感,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
一、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
(一)建立合理的薪酬结构
不同企业采用的薪酬体系和薪酬结构一定存在差异,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建立合理的薪酬结构,便能够较好的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如何依据市场上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和企业自身情况确定公正、公平的员工薪酬,反映了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和尊重程度。
企业可以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用量化的考核数据来衡量岗位变动,使员工把精力集中到工作当中,令薪酬产生激励作用。企业只有对薪酬相关数据开展市场调查并分析,对原有的薪酬制度采取调整措施,制定和企业战略匹配的薪酬结构,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公司才能拥有好的发展前景。
(二)保证薪酬制度的可实施性
薪酬制度的评价是有关薪酬制度设计和薪酬制度实施的效果的评价,薪酬的设计必须重视其实施的效果,即可实施性。要想到达到薪酬制度可实施,就要兼顾不同因素的影响。实现企业效益,薪酬制度应成为一个有效合理的激励机制,给组织带来一定的财富;另外,薪酬制度能有效地形成竞争优势,留住员工而且能激励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三)建立奖罚机制
奖励是企业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并且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员工幸福感。进行奖励的应具有先进性和典型性,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对优秀行为的奖励应该迅速及时,这样才能发挥到奖励的功效,要及时发现员工的闪光点,并给予一定的适度的奖励。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应该相结合,才能使员工形成持久的工作动力。另一方面,除对员工设立奖励机制外,还应该有一定的处罚措施,督促其工作,做到奖罚结合。
(四)让员工参与薪酬制度的设计与管理
员工在参与制度设计的过程中,针对薪酬的有关政策进行沟通,使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相互信任,使已有的薪酬系统更有效,并且满足了员工受尊重的需要,使员工感到收到了重视,增强员工幸福感。
二、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在企业内部建立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一方面要改善硬环境,另一方面要通过组织结构优化、团队建设、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手段改善软环境,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指明员工的发展方向,让员工在良好的氛围中享受工作的快乐。
(一)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企业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的办公环境,比如明亮整洁的办公场地、良好的空气,还有一些必要设施,如饮水机、加湿器、空调等。让员工可以舒适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通过快乐、休闲的工作方式,创建轻松快乐的工作氛围,让一线员工感受被服务。如工作一段时间后或工作之余,因地制宜地安排茶歇、喝咖啡、听轻松背景音乐,使员工在舒适的环境中轻松快乐地工作。
(二)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要有一个科学、良好的发展战略规划,给员工以动力、以希望、以愿景,让员工感到干得有劲头、想得有奔头、未来有前途,才能提高员工幸福感。因此企业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了解自己的成长方向和空间,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良好的制度与管理办法环境下,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会得到增强,可以进一步增强员工幸福感。合理的调配员工工作岗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对人才使用过程中实施有效监控与合理引导,提升“用才” 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一个好的企业,应该为员工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尽量形成一个适合员工发展的职业道路,制定合理的晋升标准,形成良好的竞争风气。
向员工提供培训的机会。员工在组织内部得到上升的机会,这不仅是薪酬、福利待遇的提升,更意味着员工有着更强的竞争力,所以企业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培训。通过定期培训,不仅可以为企业培养人才,同样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使参加培训的员工得到最大的收益,进而得到工作带来的幸福感。
(三)建立良好的领导方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员工在评价领导的时候,更加重视每个人的道德品行,人格魅力已经成为评价领导的一个重要指标。粗暴的管理方式很容易导致员工的工作失落感和疏离感,容易产生不满意甚至敌对的心理。建立了良好的领导方式,对员工给予充分的尊重,能提升员工的幸福感。
和谐的工作环境可以使员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年轻一代员工的工作价值观包含舒适、重利、平等、创新和发展等多种因素,具有自我意识强、情绪控制弱、依赖网络和电脑等特征。相对应的领导方式应该强调领导授权、团队凝聚力和信任感,这种领导方式能提升工作活力,显著促进员工幸福感。
三、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渗透融合于企业建设的每个阶段和环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发展。企业员工拥有相同的奋斗目标,向相同的方向努力,才能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通过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的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得以发挥,在工作中得到幸福感。
(一)建立员工参与的企业文化
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和对工作的责任感,可以让员工持股,使员工成为企业的成员,满足员工各个方面的需要,有效地激励员工;同时,帮助员工全面地了解企业的情况,提高其对企业管理决策的承认和接受度,进而增加员工与企业的一体感。制度安排中,企业要将公司的目标与员工的目标结合在一起,甚至内化到员工心里,成为他们日常工作的目标,平凡的工作因此被赋予了更积极的内涵。保证员工对企业事务的知情、参与和表决的权利,员工依照企业的目标和愿景,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进行管理与控制,不断地完善自己。员工会改变自己的社会定位,真正的为企业着想,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全心全意地为企业贡献力量。另外,要调整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保障管理过程的可控性,实现管理层次的扁平化。
nlc202309031458
(二)建立尊重员工的企业文化
尽管丰厚的薪水、轻松的工作量和宽裕的假期能够充分满足员工对生理、安全、社交等方面的需要,但这些并不一定就能让员工在工作中感到开心和快乐,员工更希望得到来自于企业的人文关怀,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注重员工的工作能力。企业员工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帮助其解决问题。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对员工的工作能力给予充分重视,使员工有存在感,感受到自己在企业中发挥作用,使其产生成就感,进而提升幸福感和工作效率。
听取员工建议。企业管理人员在向员工征求建议时,不要生硬地否定员工的建议,应该要说清理由,拒绝要容易令人接受,同时应该感谢员工为公司更好发展积极献策。
平等对待员工。企业管理人员不能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来评价对待员工,不要在员工面前把不同员工进行比较,也不应该在工作的时候有亲疏远近的区别。
(三)营造公平公正的企业文化
员工对自己的上级不满意主要是领导方式、领导风格、不良的上下级互动造成的。管理者要改变自己与下属交流的方式,尊重员工的人格,顺应他们的合理需求,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将员工安排在最适合他们的位置上,创造亲和与相互关爱的氛围。如果企业管理在各个方面都能做到公平与公正,将大大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潜能,从而为企业不遗余力地奉献才智。
四、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
企业要关注员工的工作情况,同时也要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员工的医疗水平受到医疗保荐制度的影响,在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仅仅依靠医疗保障制度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不够的,企业应该另有其他措施来提高改善员工的健康情况。
(一)关注员工的身体健康
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帮助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条件。企业可以在公司内开设一个专门健身的房间,提供必要的健身设备;也可以组织爬山、跑步、打球等活动;或者在工作之余开展一些娱乐的小游戏,缓解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同时还要注意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检,及时了解身体情况。
(二)注重员工心理健康
维护员工的心理健康,利用员工的心理资本,发挥员工的深层潜能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心理健康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要注重加强对员工心理的关注和引导。可以在企业中设置咖啡屋、放松室、发泄室等,在工作中提供一定的背景音乐等,缓解企业员工面临的各方面压力,给员工提供心理咨询,运用各种心理疗法改善员工的不良情绪。同时可以建立员工的心理健康档案,通过辅导、咨询等心理方面的服务,解决员工在心理健康上的问题。企业应该有责任培养员工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素养,帮助建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拥有心态阳光的企业员工队伍是一个企业的一项宝贵财富。
(三)合理安排工作量
员工的亚健康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工作的超负荷,管理者应注意安排员工的工作量,让员工尽力而为,不应提供超负荷的工作和加班,给员工放松、缓解工作压力的时间,从而更好地、更有精力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允许的情况下限制员工加班,鼓励员工选择适当的时间休假。
五、结论及展望
每个企业员工都想在工作中得到幸福感,努力工作的目的也就是过上幸福生活,企业要把“幸福”作为企业文化概念融入内部管理之中,员工幸福感是快乐感与价值感的有机统一。当员工体验到工作幸福感后,也会产生对企业的认同感,从而把工作不仅当成赚钱的手段,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一种满足感、成就感,进而更有工作激情和工作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所以企业应该重视员工幸福感,培育幸福的员工,成就更加成功、和谐的企业。
参考文献:
[1]胡宇辰,詹宏陆.基于心本管理的企业员工幸福感提升分析[J]. 江西社会科学,2014,06:234-239.
[2]荣鹏飞,葛玉辉,王菁,彭勃.员工幸福度的管理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08:15-20.
4.中小企业薪酬管理制度 篇四
摘要:现代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整体实力的提升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尤其在企业薪酬制度的设计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因而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心已经由过去对物的管理转移到对人的管理,管理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而薪酬管理是其中一项最困难、最敏感的工作,这不仅因为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是员工从事劳动的物质利益前提,也因为薪酬决定是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点,这对于在资金、规模、企业知名度同大企业相比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如何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每个中小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阐述了薪酬制度的重要性及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优化薪酬制度设计的对策。
关键词:薪酬制度中小企业薪酬薪酬管理
一、概述
在现代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制度的设计被认为是一项最困难、最敏感、政策性最强的工作。众多企业的实践表面,员工薪酬制度的设计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对于保障员工的物质利益,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企业发展和经营效益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健全的薪酬制度是吸引、激励、发展与留住人才的强有力的工具。
二、中小企业加强薪酬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如招不到人、留不住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小企业缺乏完善的薪酬制度,不重视薪酬管理。我国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形成合理、规范的薪酬制度,随意性很大。薪酬是一般劳动者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对于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影响很大。一个国家劳动者的总体薪酬水平也是反映该国总体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约60%的部分体现为薪酬的形式。薪酬是雇员地位和成功的重
要标志之一,对于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薪酬管理既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常规工作,又是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强有力工具。薪酬的决策和管理对于企业员工队伍建设、经营管理和保持竞争优势等影响极大。
薪酬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和工作过程,通过服务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发展战略,根据企业不同时段的生产经营目标,设计制定一套适用的薪酬制度,采用有效的措施,协调薪酬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薪酬制度的贯彻和落实,对调整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维系和稳定员工队伍,不断地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中小企业薪酬制度及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薪酬制度设计缺乏战略思考
根据现代薪酬理念,薪酬制度是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因素,因而薪酬制度的设计要与企业战略规划相匹配。然而长期以来,薪酬制度设计在中小企业内属于较低层次的规划,薪酬制度设计与企业的战略规划缺乏内在联系。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薪酬制度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但很多企业却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以为提高薪酬待遇就能解决问题,以至于在这方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占用了组织的大量资源,但却对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具体的设计之前,要考虑如何使薪酬战略有效地融入企业的整体战略。但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从企业总体战略的角度出发来设计薪酬管理系统,而是就薪酬论薪酬,把薪酬看做是一种目的,没有关注什么样的薪酬最有利于实现企业战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薪酬的结构失衡
企业员工薪酬由各种薪酬单元组成。薪酬结构失衡主要有两种体现:第一种是整体薪酬结构的失衡。比如在很多民营中小企业中,福利这一薪酬要素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薪酬结构失衡会致使企业的薪酬制度在运行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灵活性,无法满足多数员工在薪酬方面的不同需求,特别是对员工的短、中、长期激励的组合效果产生影响。很多现代中小企业,将福利完全变成了保健因素,激励效果很差。第二种是各类人员的薪酬单元组合比例失调,如固定工资比例过
高,绩效工资比例过低,容易导致薪酬的激励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3.薪酬制度未考虑市场的竞争性
一个企业所支付的薪酬水平高低无疑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取劳动力的能力强弱。一方面,由于多数民营企业受到发展规模的限制,难以承受过高的人工成本,即便是面对企业所急需的人才,也无力支付较高的薪酬,造成民营企业整体薪酬水平大大低于市场水平;另一方面,在观念上认为薪酬仅仅是为维持员工的生存需要,而忽视了薪酬对员工的激励作用。这样,企业在设计薪酬制度时使薪酬水准大大低于市场水准。此外,还没有其它方面的激励补偿措施,如:较高的福利、便利的工作条件、有吸引力的发展前途。它们导致员工流失率很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目标。薪酬调查是了解市场通行工资水平的手段。但很多中小企业只是粗略地考察市场总体薪酬水平。经营者对员工的薪酬水平依据个人的主观判断,经常随意变动,甚至不按事先确定的薪酬水平发放,大大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薪酬制度中对内在薪酬不够重视
内在薪酬和外在薪酬都是薪酬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员工存在物质和精神需要,相应的报酬方式也应该是物质和精神报酬结合。物质激励的作用是满足人类最基础的需要,但层次也最低,物质激励的作用是表面的,激励深度有限,而精神需要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精神激励是内在动力。因此,在生产力水平和员工素质日益提高的今天,薪酬制度的重心理应转移到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精神激励上。
四、中小企业薪酬制度及管理的对策
1.制定战略性薪酬制度
企业的战略会随着它服务市场的变化发生相应的调整。在制定战略时,企业要考虑到自己的企业性质、发展方向、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是什么,决定企业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继而制定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薪酬制度来推动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不同的战略阶段,企业应该适时改变薪酬制度,使其不断的适应企业的战略发展,运用薪酬的激励导向引导员工的行为与企业的目标和战略一致,最终推动企业向前发展。引入工作评价环节 首先,通过工作分析完善工
作描述。中小企业一般缺乏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因此工作分析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完成:一是向外部咨询公司求助,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咨询公司,这些公司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完成工作分析,但是这种方式成本较高;二是可以购买职位说明书范例,从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再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完成工作分析。
2.设置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结构
企业薪酬结构的设计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从而鼓励员工产生企业需要的行为。薪酬具有保健和激励两大功能,刚性薪酬制会强化薪酬的保健功能,弱化薪酬的激励功能,鼓励员工出工不出力行为。以市场调查为薪酬设计的主要环节 薪酬调查是企业通过搜集信息来判断其他企业所支付的薪酬状况这样一个系统过程,这种信息能够向实施调查的企业提供市场上的各种相关企业向员工支付的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等方面的信息。这样,实施调查的企业就可以根据调查结果来确定自己当前的薪酬水平相对于竞争对手在既定劳动力市场上的位置,从而根据自己的战略调整自己的薪酬水平甚至薪酬结构。
3.设计具有竞争性的薪酬管理制度
具有市场竞争性的薪酬制度代表了和公司经营目标一致的薪酬策略。具有外部竞争性的薪酬制度在吸引和留住最优秀的员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小企业可根据工作岗位、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差异分配有限人工成本,充分发挥其效益。对于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 市场需求大于供应的人员、企业急需的人员,可将其薪酬水平定位在市场薪酬水平之上,并为他们提供个人发展、工作环境、便利的条件等非经济性薪酬。对于一般岗位的人员,由于人数众多,市场上的供应大于需求,替代成本较低,可将这些人员的薪酬水平定位于市场平均水平或以下,保证企业对贡献大的人员能够支付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水平。
4.重视非经济性报酬对员工的作用
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有助于企业发展。因而此时的薪酬战略应考虑:需要如何做才能吸引和保留企业所需要的员工队伍,通过什么样的薪酬组合建立员工的责
任感,传达企业战略。也就是说薪酬体系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杠杆,应思考怎样以薪酬战略去支撑企业发展战略。
中小企业编制的职位说明书应明确职责和关键工作任务,但不需要非常完美。在描述任职者所应具备的任职资格时,要基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如果某一职位能招到的人员也就是大专毕业生,就不要设定为本科。同时要尽可能理清、规范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对各项工作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工作的复杂程度等付薪要素进行测评,准确衡量各项工作的价值来确定付薪标准,以保证员工薪酬水平的内部公平性。
中小企业通过市场调查来确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政策,但并不意味着企业一定要提供最高的薪酬来吸引人才。由于重要程度不同的职位,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不一样的,企业应合理分配有限的人工成本,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对于重要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可以将薪酬水平定位于市场水平之上;对于一般工作岗位的人员,由于人数多,替代成本低,则薪酬水平可与市场平均水平相近或略低,以保证企业有能力支付给重要岗位人员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水平。通过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求来达到提供更大激励的目的。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也指出激励因素则是对员工的满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只有足够的激励因素才能让员工满意,从而激励绩效的产生,激励因素主要是一些内在报酬,包括成就、认可、晋升、工作责任等等。
使薪酬与绩效有更紧密的联系,企业绩效评估具有影响企业组织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为人事决策提供指标,有助于员工管理等重要意义。它既是保障并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有序运转,实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目标的手段,又是促进员工个人发展的重要措施。使用透明薪酬制度,实际上是向员工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公司的薪酬制度,没有必要隐瞒,薪酬高的人自有其高的道理,薪酬低的人自有其不足之处,欢迎所有员工监督薪酬的公正性。如果对自己的薪酬不满意,可以提出意见。透明化实际上是建立在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基础上的。具体做法主要有:尽可能采用简单的方法进行职务评价,使之容易理解;发布文件详细向员工说明薪酬的制定过程;设立员工信箱,随时解答员工在薪酬方面的疑问,处理员工投诉。
五、结语
企业竞争说到底是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的争夺、重新组织和利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肩负越来越重要使命的中小企业也是如此。引入薪酬管理制度的现代理念、方法和技术,构建更具竞争性的薪酬制度,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在薪酬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着尤为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应努力建设完善的薪酬制度, 从而使企业竞争实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昕.薪酬福利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2]张鹤.精神薪酬[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刘昕.中小企业职位分析的障碍及基本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7.(11).[4]杜海玲.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策略探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8).[5]黄健.论中小企业的人才管理策略探析[J].企业家天地.2007.(9).[6]王新华,孙建平.敏感的环节-企业薪酬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4).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班级:08级教本一班
学号:080401041114
姓名:李倩
5.企业薪酬管理制度 篇五
这是由资料站为您提供的企业薪酬管理制度,文章里叙述了最新颁布的企业薪酬管理制度讯息,希望能帮到你!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会议审议了《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
习主席在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对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薪酬结构不尽合理、薪酬监管体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据《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国务院国资委自2003年成立至今,一直高度重视中央企业薪酬管理工作。
十年薪酬改革与时俱进
国资委成立之初,针对中央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有任命没有明确任期,有职务没有严格考核,薪酬同业绩不挂钩的状况,在全面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的基础上,与所监管的中央企业全部签订了2004经营业绩责任书,同时启动了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与经营业绩考核相配套,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薪酬进行了规范,中央企业薪酬管理工作开始步入规范运转的轨道。
2004年6月,国资委出台《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规定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薪酬由基薪、绩效薪金和中长期激励单元构成。基薪是企业负责人的基本收入,绩效薪金与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挂钩,以基薪为基数,根据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级别及考核分数确定。这套办法明确了负责人的薪酬必须与业绩考核结果挂钩,提出了对企业负责人薪酬规范管理和挂钩的具体措施,薪酬制度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2008年9月,国资委会同中组部共同制定、下发了董事会选聘高级管理人员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董事会、董事评价办法,逐步由董事会选聘、考核经理人员,决定经理人员薪酬。
2009年9月,国资委会同中组部、监察部、人社部、财政部、审计署等单位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以建立健全中央企业负责人收入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2013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致函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转报国资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报告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企业国有资产法,而且明确提出,建议建立央企薪酬管理公开机制。
8月中旬,国资委正式颁布实施《中央企业安全生产考核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细则》明确央企安全生产考核将与负责人年薪和级别挂钩。
地方改革方案先行先试
记者了解到,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国企领导人员薪酬和职务消费监管问题,多地国企改革方案中提出要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企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
上海在方案中提出,要坚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收入与职工收入、企业效益、发展目标联动,行业之间和企业内部形成更加合理的分配激励关系,并运用制度加科技方法,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职务待遇、职务消费和业务消费。
北京在《关于全面深化市属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将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企领导人员薪酬水平,建立与经营管理业绩和风险责任紧密挂钩、与企业领导人员分类管理相适应、与选任方式相匹配的薪酬分配制度。同时还将强化国企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规范企业领导人员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
根据领导人员选任方式的不同,多地还区分了不同的薪酬确定方式。其中,天津提出,对市场化选聘的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可根据人才市场及公司情况采取协商的方式确定。对行政任命的高级管理人员,根据两低于、两挂钩原则,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和业务消费等。
对于目前实行的国企薪酬制度,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表示,现代股份公司负责人薪酬的高低应该是由市场决定的,是由公司董事会根据对经营者的考核指标体系确定的。
刘纪鹏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外资、私人独资还是国企,只要是追求营利的现代公司,都要遵守聘请人才的一般标准,而不能简单地把他们当做公务员或者蓝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薪酬激励考核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现代公司治理的内涵,这个制度的完善需要国企实现分类,并且在营利性国企当中与外资、民营等企业遵循同等的标准。
6.中小企业公司薪酬管理制度 篇六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和依据 1.1 目的
⑴使公司的薪酬体系与市场接轨,能够达到激发员工活力的目标; ⑵把员工个人业绩和团队业绩有效结合起来,共同分享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收益;
⑶促进员工价值观念的凝合,形成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的机制; ⑷最终推进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
1.2 依据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人员,其他成员可参考执行。
第三条 薪酬分配的依据
公司薪酬分配依据岗位价值、技能和业绩。 第四条 薪酬分配的基本原则
薪酬作为价值分配形式之一,应遵循竞争性、激励性、公平性和经济性的原则。
1、竞争性原则:根据市场薪酬水平的调查,对于与市场水平差距较大的岗位薪酬水平应有一定幅度调整,使公司薪酬水平有一定的市场
竞争性。
2、激励性原则:打破工资刚性,增强工资弹性,通过绩效考核,使员工的收入与公司业绩和个人业绩紧密结合,激发员工积极性。 3、公平性原则:薪酬设计重在建立合理的价值评价机制,在统一的规则下,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考评决定员工的最终收入。
4、经济性原则:人力成本的增长与企业总利润的增长幅度相对应,用适当工资成本的增加引发员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 薪酬体系依据岗位性质和工作特点,公司对不同类别的岗位人员实行不同的工资系统,构成公司的薪酬体系,包括年薪制,结构工资制,工资特区及临时性员工工资制。
第二章 工资总额
第六条 人力资源部通过建立工效挂钩机制,对薪酬总额进行控制。 第七条 人力资源部根据本年度的经营收入、薪酬总额,以及下一年度的经营计划,对各职等和薪档的岗位薪酬基数进行调整和确定。通过对下一年度各职等和薪档人数的预计,做出下一年度的薪酬预算,包括固定工资总额和标准绩效考核奖金总额。 第八条 薪酬预算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后执行。
第九条 为了加强对薪酬预算执行情况的过程控制,人力资源部应于每月初,将上月实际薪酬发放情况汇总上报。
第三章 年薪制
第十条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以下人员:
1、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2、董事长、总经理助理及其它人员是否适用,由董事会决定。
第十一条 工资模式 年薪 = 基薪 + 绩效年薪
1、基薪按月预发(年基薪额的1/12)或根据合同约定兑现; 2、绩效年薪,年终根据业绩完成情况经考核后兑现。
第十二条 年薪制须由董事会专门做出实施细则(附件一: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
第四章 结构工资制
第十三条 适用范围除实行年薪制、工资特区及非正式员工工资制外的员工。
第十四条 工资模式
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津贴+奖金+其它 一、基础工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
(一)基本工资参照**市职工平均生活水平,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和各类政策性补贴而确定,最低工资标准830元,我司拟定为850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
(二)岗位工资
1、岗位工资综合考虑员工的职务高低、学历技能高低、岗位责任大小、能力强弱、贡献多少、经验丰富与否,在本企业从业时间长短等因素而确定。
2、根据岗位评价的结果参照员工工作经验、技术、业务水平及工作态度等因素确定相应岗位工资等级,将公司所有岗位划分为高层管理核心层A、中层骨干B和基层C三个层次及管理类、行政类、财务类、销售类、技术类等五大类,同时,将全公司岗位按照岗位重要性分划为10个等级。
3、岗位工资其它规定 ⑴公司岗位工资标准须经董事会批准; ⑵公司可根据经营状况变化而修改岗位工资标准; ⑶新进人员被聘岗位以及岗位级别调整由人力资源部提出初步意见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对从事专业性较强岗位的人员,公司可视情况而定。 ⑷根据“变岗变薪”原则,员工晋级则增薪,降级则减薪。薪酬变更从岗位变动的后1个月起调整。
4、由于各个员工业务技能差异,为了重点激励优秀员工,在职等不变的情况下,为优秀员工提供工资上升通道,我们将各个职等的岗位工资分为十级,简称“一岗十薪”;根据岗位评价情况和薪酬市场调查,确定公司最低和最高工资分别为500元和10000元,并推算出各等级工资数额,岗位工资入等入级的原则:根据岗位说明说评价入等,根据能力评价入级。
二、工龄工资
根据员工为本公司连续服务年限长短确定,鼓励员工长期、稳定地在本公司工作。工龄工资 = 公司工龄*100(即在公司每工作满一年,加工龄工资100元)。
三、津贴
(一)津贴是公司员工薪酬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交通津贴、通信津贴、误餐津贴等。
(二)交通津贴:由企业负责人根据员工居住地与工作地点情况具体核定。
(三)通讯津贴
1、通讯津贴是为了保障工作效率而设置的一种补贴;
2、通讯津贴分为4个级别:员工级、部门经理级、副总经理级(含总助)、总经理级;
3、通讯津贴标准如下:员工:根据员工岗位性质等具体情况,由企业负责人核定;部门经理:
①业务类:150元/月/人;
②管理类:100元/月/人;总经理助理:200元/月/人;副总经理:300元/月/人;总经理:实报实销 ;
4、除总经理通讯津贴实报实销外,其他人员通讯津贴一律凭发票在限额内按部门每月报销一次。
(四)试用员工享受通讯津贴、午餐津贴、交通津贴;按时发放。
四、奖金
(一)奖金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全体正式员工。
(二)奖金种类及金额:
1、奖金种类分为年度奖金和总经理特别奖2种。 2、年度奖金
⑴年度奖金是为奖励员工完成公司年度整体经营任务所设立的定期奖金,金额根据公司全年实现经营利润而定。
⑵年度奖金采取次年首月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达标、待达标三种。考核优秀者、考核达标者,年度奖金按本人月工资额的4-6个月标准给予发放;考核待达标者,年度奖金按本人月工资额的2-4个月标给予发放。
⑶年度奖金发放采取在年底分一次性发放的方式。
3、总经理特别奖:根据公司整体经营和发展需要所设立的专项奖金。具体奖金项目及金额由总经理决定,单独发放。
4、试用员工原则上不享受奖金待遇,特殊情况除外。
五、其他
1、奖金考核由经理、办公室根据该人员的职责履行情况、工作绩效、贡献大小和出勤记录等考核结果确定。
2、特殊贡献人员的.奖金额度经董事会批准后可突破规定;
3、各项奖金由总经理通过隐密形式发放,任何人不得外传。
4、学历工资
第十五条 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所有员工,除实行年薪制,其工资模式原则上采用结构工资制。与公司订立临时劳动合同的人员,其工资模式采用简单固定金额工资制,人力资源部会同用人部门对其工作业绩、经营成果、出勤、各种假期、加班值班情况汇总,确定其实发工资总额。
第十六条 新录用人员工资
新录用人员包括企业从学校直接录用的毕业生、从社会招聘、其它单位调入人员以及接收的复转退伍军人等。
1、试用期工资:事务型员工: 元/月;管理(技术)型员工: 元/月;部门副职: /月;部门正职、技术人员: 元/月;特殊技术人员、高管及其它例外情况,由董事会决定。 2、试用期员工管理按公司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3、特殊人才的薪酬由双方协商确定,具体方法见工资特区。 4、试用期结束经考核合格后,按所在岗位及其工作能力、实绩、个人综合素质等确定其基础工资及相关补贴等。
第五章 福利待遇
第十七条 按照国家及省市有关规定,公司为员工集体交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其相关标准按当地社保基金大厅公布为准。住房公积金:另行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根据国家及省市政府有关政策的变动情况,公司可以适时、适当调整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缴费系数。
第十八条 公司为员工提供带薪休假和年度体检,具体规定见公司《员工手册》。
第六章 工资特区第十九条 设立工资特区的目的
设立工资特区,使工资政策重点向对企业有较大贡献、市场上稀缺的人力资源倾斜,目的是为激励和吸引优秀人才,使企业与外部人才市场接轨,提高企业对关键人才的吸引力,增强公司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二十条 设立工资特区的原则
1、协商原则:特区工资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由双方协商确定; 2、保密原则:为保障工资特区员工的顺利工作,对工资特区的人员及其工资严格保密,员工之间禁止相互打探;
3、限额原则:工资特区人员数目实行动态管理,依据企业经济效益水平及发展情况限制总数,宁缺毋滥。
第二十一条 工资特区人才的选拔。工资特区人才的选拔以外部招聘为主。其条件为名优院校毕业生、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中急需或者必需的人才、行业内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稀缺人才。
第二十二条 工资特区人才的淘汰针对工资特区内的人才,年底根据合同进行年度考核。有以下情况者自动退出人才特区: 1、考核总分低于预定标准;
2、人才供求关系变化,不再是市场稀缺人才;
第七章 非正式员工工资制
第二十三条 适用范围,适用于与公司订立非正式员工劳动合同的临时员工、离退休返聘人员。第二十四条 非正式员工工资制的确定与发放通过对非正式员工的工作业绩、经营成果、出勤、各种假期、加班值班情况汇总,确定在其标准工资基础上的实发工资总额。
第八章 薪酬的计算及支付
第二十五条
1、工资计算期间为当月的1日至当月的最后一日,并于翌月5日支付。如遇支付工资日为休假日时,则提前于休假日一个工作日发放。 2、公司因不可抗力因素需延缓支付工资时,应提前于前一日通知员工,并确定延缓支付的日期。
第二十六条 员工离职或被辞退时,本人或其抚养者可以向公司提出申请给予工资事宜,从请求日起三日内,公司应支付该员工已出勤工作日数的工资。
第二十七条
1、凡符合下列规定的员工工资,按日计算: ⑴新聘者; ⑵离职或遭辞退者; ⑶停职而复职者; ⑷其他;
2、按日计算工资方法:出勤工资额=基本工资×(该月出勤日数÷该月应出勤日数) 第二十八条 员工请假(假期含正常休假日)时的工资规定,详见《行政手册》。
第二十九条 员工工资扣除,按下列方式计算:缺勤工资扣除额=基本工资×(缺勤日数÷该月应出勤日数)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为实现新、旧薪酬制度平衡、顺利转换,现有员工的基础工资在原有的工资标准总额的基础上,就近上套。
第三十一条 公司为员工购买的各项社会保险,其个人缴费部分由公司统一按标准代缴。
第三十二条 公司实行每年13个月工资制,即年底发双月薪(双月薪包括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
第三十三条 以上工资均为含税工资,根据国家税法,由公司统一按个人所得税标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7.论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 篇七
一、国有企业现行薪酬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薪酬水平大大低于市场水准, 缺乏吸引力
无论是与国外同行业经理人相比, 还是将经营者的付出与企业利润额相比, 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薪酬总量都是很低的。据2003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被调查者对“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建立”表示“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占31.3%和6.8%, “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3.7%和24.4%, 选择“一般”的占33.8%。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自己的责任与风险没有得到合理的报偿, 只有7.1%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自己的责任与风险“全部得到了报酬”, 而认为只是“部分得到报酬”和“基本没有得到报酬”的分别占63.2%和29.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一项调查表明,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薪酬普遍偏低, 62%的国有企业领导正常收入低于20000元, 激励和约束作用很差。
(二) 平均主义严重
中国的企业经营者特别是国有企业经营者付出的劳动比世界上其他国家企业家的劳动大得多。他们不仅要承担企业获取经济利润的责任, 并且绝大多数经营者还兼任多种其他工作。现代薪酬制度的设计强调的是核心员工和关键员工的概念, 从而实现不同职位不同定价。现代薪酬制度设计的目标也是以能力和工作业绩为导向, 为公司赢得竞争优势。在新经济下, 如果一味地让我国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平均化, 只会导致两个后果, 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者过多地进行在职消费或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寻租;另一个是缺乏有效的激励作用, 是经营管理者从减少管理才能的供给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三) 薪酬考核指标不全面
我国国有企业在薪酬考核指标的选择上, 显然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这些问题表现为考核指标单一。从工效挂钩开始, 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年薪制, 无不暴露出我国企业薪酬考核指标的单一性问题。在工效挂钩时期一般是仅以企业的财务指标作为考核依据, 而企业的财务指标往往是扭曲的, 并不能真是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 把他们作为增加企业工资支出参数或依据很难说是公平的。而在对企业经营者的考核上, 多数企业仅以利润作为考核指标。
(四) 企业内部薪酬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经营者的薪酬结构单一。
据太平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发布的2000年环球新近调查报告显示, 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纵薪酬包括的项目主要有如下6项: (1) 基本薪金:年薪, 还有与工作表现无关的奖金及盈利分成; (2) 非固定奖金:以个人表现为基准的奖金; (3) 强制性公司供款:企业提供社会保障、强制性福利计划以及作为降至补偿款的款项; (4) 自愿性公司公款:一般型企业供款与非官方退休金、人寿保险、医疗及其他自愿性员工福利计划; (5) 特殊津贴 (包括总裁退休金) :一般给与经理级员工, 例如员工、俱乐部会籍等特殊津贴的现金价值; (6) 长期服务奖金:长期奖金的年值 (如人股权、股票及其他奖励) 。从薪酬构成看, 职位越高薪酬的构成越丰富。大部分高薪酬国家的CEO级别人员都包含上述6项或6项中的多数薪酬种类。而我国大多数企业经营者的薪酬中大多只包含基本薪金、非固定奖金、强制性公司公款三项内容。
2、岗位工资标准过低、级差小, 工资的导向作用难以体现。
现行的岗位工资标准起点低, 而绝对差额小, 岗位之间的差距小, 使得责任大, 贡献大的关键岗位不能多得, 不利于关键岗位人才的稳定, 失去了岗位工资的真正内涵。
3、工资单元划分过细, 均衡有余, 弹性不足。
由于工资各个单元相对独立, 且平均分配的部分占相当大的比例, 在缺乏严密的考核办法情况下, 失去了工资分配应有的可变动的弹性, 难以与工作的绩效直接挂钩。
二、我国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构想
(一) 薪酬制度改革与法人治理结构的确立
从2000年开始, 国有大型企业基本完成了与各主管部门脱钩的工作, 这为国有企业真正实现法人治理结构奠定了基础。但是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完善, 许多企业没有建立董事会制度。即使建立董事会制度的企业, 也基本上是由经营者兼任董事, 无形中扩大了经营者的权限, 董事会的作用形同虚设。法人治理结构是以资产委托—代理关系为枢纽的, 资产所有者或股东选择自己的代表出任董事, 并组成董事机构。董事和董事机构接受股东的信托而为维护所有者的权益服务。董事机构对股东的资产运营实行最终控制和战略决策, 同时又选聘企业经理作为执行自己决策的代理人。经理和经理班子在董事机构的授权范围内对企业经营事务行使管理决策职能。为此, 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 组建以外部董事为主的董事会, 即由专家、学者、公认有成就的其他公司管理者担任外部董事, 真正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二) 建立现代薪酬体系, 优化薪酬结构
国有企业应明确薪酬的方向性问题, 确定薪酬制度的根本准则:公司薪酬的侧重点是什么, 鼓励员工何种行为朝什么方向发展等等。要通过建立基于岗位等级工资制度薪资体系, 转向注重工作质量和素质要求;通过薪资设计鼓励员工学知识、学技能, 提高能力。
在确定薪酬项目和结构时, 要根据工作的特点和层次做出合理选择:一是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 不同类型的工作可以选择不同的薪酬结构, 如在绩效工资所占比例的确定上, 自主性越大, 可开发性越强的工作, 绩效工资所占比例可以越高。二是可以根据工作层次的高低制定不同的薪酬组合, 如越高的管理人员, 绩效工资所占的比例越高, 并可以设立更多的长期激励项目。
(三) 根据现行劳动力市场价格重新判定岗位级别
岗位级别是指在同类岗位中根据岗位层次分成的级别。首先, 应以按劳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对比市场和行业的薪酬状况重新确定岗位基本工资和岗位级别工资重新制定岗位级别, 这样, 既可以留住劳动力市场上的紧缺人才, 又可以根据市场劳动力价格支付劳动力价格低的职工工资, 即降低了企业人工成本, 又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其次, 岗位工资的级差要实行不等额递进制, 因为越高层次岗位的晋升条件越难, 且能够晋升到更高层次岗位的员工总是比低层次岗位的人少, 其骨干作用越来越明显。应按市场机制, “千军易得, 一将难寻”, 应将他们的贡献与所得报酬向匹配, 高层岗位得高工资, 才能留住人才。
(四) 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完善健全的增资机制
在薪酬考核指标的选择上, 一定要选择那些反映一个企业整体效益与实力的指标。一方面薪酬指标一定要反映企业综合经营状况, 如产品销售收入, 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实现利税, 人均创利税等指标;另一方面, 也要采用能对企业未来发展有贡献的指标, 如研究与开发费及其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新产品对销售收入及利润的贡献等, 同时也应该把员工收入的一部分同更长的业绩联系。避免短期行为, 既要纵比, 更要横比。
薪酬制度的改革, 就是通过提高薪酬标准的同时, 建立正常增资机制。企业在具体确定工资总额和工资增长率时, 要讲求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首先, 进行薪酬调查, 取得相关行业、企业的薪酬结构和薪酬水平的资料, 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和劳动能力状况的信息;其次进行岗位劳动评价, 对岗位劳动四要素作比较系统地分析;严格实行全面考核, 不仅考核职工的技术、也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以正确区分劳动差别;最后, 综合以上的情况, 对工资结构、工资标准、工资形式, 以及工资晋升条件等事项进行决策, 决策前应征求企业工会、职代会及全体职工的意见。
(五) 将技能岗位工资制度变为一岗多薪的工资制度, 试行“宽带薪酬”
所谓宽带薪酬或者薪酬宽带, 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薪酬结构设计方式, 它是对传统上那种带有大量等级层次的垂直型薪酬结构的一种改进或替代。根据美国薪酬管理学会的定义, 宽带型薪酬结构就是指对多个薪酬等级以及薪酬变动范围进行重新组合, 从而变成只有相对较少的薪酬等级以及相应的较宽薪酬变动范围。
与企业传统的薪酬结构相比, 宽带薪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和作用: (1) 能引导员工重视个人技能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宽带薪酬结构打破了传统薪酬结构所维护和强化的那种严格的等级制, 可以让同一级别的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激活员工的创造性, 员工不需要为薪酬的增长而斤斤计较职位晋升等方面的问题, 而只要注意发展企业所需要的那些技术和能力, 做好公司着重强调的那些有价值的事情就行了。 (2) 有利于管理人员以及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角色转变。实行宽带型薪酬结构设计, 对于员工薪酬水平的界定留有很大空间。在这种情况下, 部门经理就可以在薪酬决策方面拥有更多的权力和责任, 可以对下属的薪酬定位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这种做法不仅充分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 有利于促使直线部门的经理人员切实承担起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责;同时也有利于人力资源专业人员从一些附加价值不高的事务性工作中脱身, 转而更多地关注对企业更有价值的其他一些高级管理活动以及充分扮演好直线部门的战略伙伴和咨询顾问的角色。 (3) 有利于推动良好的工作绩效。宽带型薪酬结构尽管存在对员工的晋升激励下降的问题, 但是它却通过将薪酬与员工的能力和绩效表现紧密结合来更为灵活地对员工进行激励。在宽带型薪酬结构中, 上级对有稳定突出业绩表现的下级员工可以拥有较大的加薪影响力, 而不像在传统的薪酬体制下, 直线管理人员即使知道哪些员工的能力强, 业绩好, 也无法向这些员工提供薪酬方面的倾斜。因为那时的加薪主要是通过晋升来实现的, 而晋升的机会和实践却不会那么灵活。此外, 宽带薪酬结构不仅通过弱化头衔、等级、过于具体的职位描述以及单一的向上流动方式向员工传递一种个人绩效文化, 而且还通过弱化员工之间的晋升竞争而更多地强调员工们之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共同进步, 以此来帮助企业培育积极的团队绩效文化, 而这对于企业整体业绩的提升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力量。
8.浅谈企业激励性薪酬制度设计思考 篇八
关键词:激励性薪酬制度;设计;组合优化
一、企业激励性薪酬制度设计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企业改革已经实施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在改革过程中也广泛采取了一些有效的实施策略,但企业的经营机制并未能够实现最大效能的发挥,经营机制的关键部分是利益机制,而利益机制的优劣直接取决于薪酬制度的制定。最理想的薪酬制度,应当实现企业和员工双方的满意指数,当然这种制度在实际制定中存在许多困难,几乎是没有能够实现的可能,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基本薪酬的认定依据比较混乱。当前我国企业的薪酬构成比较混乱,员工工资总额中的构成因素很多,具体包括基本工资、职务工资、职称补贴、奖金、级别补贴、住房补贴等等,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许多企业采取的是一种固定的薪酬设计模式,认为如果要在薪酬中体系某项因素,就必须制定相应的工资名称,但事实上这种做法并不利于实现员工薪酬的差异性,因为企业的薪酬构成因素越多,每个人可能获取的薪酬值就越多。同时薪酬构成的复杂化会使得员工不易识别自身与其他员工的工资差异,无法实现企业薪酬的鼓励性作用。
2.我国企业的薪酬制度模式僵化,激励效果欠佳。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员工工资的涨幅都是随着岗位和职务的晋升而实现的,员工收入的多寡关键在于员工职务的高低。应当说在企业进行改革之前,大部分员工的工资数额都较低,这种晋升的工资制度对员工的效能发挥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许多员工在工资数额的刺激下积极争取晋升机会,但随着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员工的个人价值已经不仅仅是通过职务来体现,而且决定企业员工是否晋升的因素开始增多,这种制度的激励效用已经不能有效发挥。
3.薪酬制度中存在的其他问题,例如薪酬系统不适应当前的企业发展变化,薪酬数额的制定与时代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等。
通过以上对企业薪酬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这些问题是能够通过对薪酬制度的优化组合设计来得到解决的,因为工资制度的目的性不同,有的是对员工个人贡献的奖励,有的是对团队合作的奖励,如果实现各种工资方案的有机组合,就能够发挥工资制度的不同作用,实现激励的目的。在工资制度的制定过程中,企业必须对自身的财务能力、经营现状和员工的实际需求统筹考虑,
二、企业激励性薪酬制度设计剖析
当前企业实行的工资制度主要包括岗位工资、技能补贴、绩效补贴等几大部分,不同工资制度的主导效用不同,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也不同,在工资的实际分配过程中,企业应当根据不同的岗位人员和职能特征,对工资分配制度进行组合和调整。要实现这一点,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能够掌握薪酬制度的不同类型、设计基础、实施要求和激励方式,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目标、不同的岗位需求和员工的技能特性来对薪酬制度进行优化组合,形成具有本企业发展特色的具有显著激励效用的薪酬制度。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薪酬制度的组合设计进行了总结。
1.以满足岗位需求为主的薪酬制度设计。员工的岗位工资主要依据的是工作岗位对企业的重要性和价值体现,因为从理论来讲,每个岗位的价值都是可以进行科学核算的,岗位人员所得到的货币收入应当与岗位价值具有统一性。如果按照这种制度实施,员工工资的浮动就主要体现于职位的变动中。这种工资制度比较适应职位级别复杂、外部环境稳定、干扰因素少的企业,这种工资制度的作用,主要在职能管理类的相关岗位中得到体现,这些岗位的人员如果能够按照职责权限进行工作,就能够实现岗位的实际价值。从理论上讲,以满足岗位需求为主的薪酬制度,具有客观上的公正性,实现了岗位与收入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上进心。但是这种制度有其不合理的一面,首先岗位总是有限的,一部分员工实现晋升,必然导致其余的员工无法晋升,这就打击了这部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第二,这种工资制度主要是实现内部岗位的设计及价值,一旦有外来人才需要制定特殊的薪酬,就无法满足其实际要求;第三,这种制度使得同一岗位上具有不同技能的员工得到同样的收入,对员工接受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主动性不利。
2.以技能为出发点的薪酬制度的设计。当前我们所说的技能工资,不是传统的根据学历和相关资历来划分级别的工资制度,那种传统的工资制度往往忽略了人的实际能力,降低了人的创造力。目前所指的技能工资制度,是将人的技术、能力、资质等作为核定工资级别的参考因素,这种制度对技能型员工企业的成效比较明显,有利于培养企业员工对技能的掌握,对选拔企业中的技术性人才有推动作用,同时这种制度能够引导员工积极提高各种工作能力,增强对工作环境的适应程度。这种制度的不合理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如何对薪酬的制定依据,即员工的技能进行科学核算,这是一个比较容易产生冲突的现实问题;第二是员工在这种制度的激励下,有可能会执着于技能的提高,却忽视了技能对于企业实际需求的适应性和与个人工作的相符性;第三是对于已经没有技能进步空间的人才不易进行薪酬分配。因此该制度单项实施的效果较差。
3.以绩效为重点的薪酬制度设计,绩效工资制度,主要是按照员工对企业的实际贡献分配收入。因为这种制度体现的是员工对工作目标的实现情况,因此具有比较明显的激励效果。但这种工资制度,必须保证绩效考核制度的绝对公平性,否则就会产生新的问题。这种工资制度适用于竞争激烈的行业,例如消费品行业,家电行业,信息行业,服务业等,同时也适用于高端管理、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等具体的工作岗位。这种制度的不利之处在于,绩效薪酬的激励作用前提是企业效益的不断提升,如果企业的发展速度减缓,制度的激励作用就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因此这种制度也不可能单项实施。
三、企业激励性薪酬制度设计的对策
1.要注意的是对薪酬等级幅度的设计。工资的等级是根据工人的劳动强度、技术含量、责任程度等进行划分的,薪酬的发放严格按照等级规定执行,如果某一级别的员工技能出色,对公司的贡献较大,就有可能超过其上一级的主管人员,享受更高的薪酬,不必得到职务的晋升就可实现薪酬的增加。
2.对薪酬确定程序的设计。工资的确定程序可以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采用封闭式设计的企业,工资的数额和级别是严格管理和保密的,一般只有管理者和发放者知道,企业员工之间对各自的工资互不了解,这种程序适用于封闭式管理的企业;而采用开放式工资确定程序的企业,会将工资计划和实施方案等向员工公开,征询员工的意见,这种方法适用于环境和氛围开放的一些企业。
3.薪酬中个性化设计因素的体现。广义上的薪酬不仅仅由工资和奖金构成,更应当包括商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补贴、企业分红等各种形式的收入,因此企业在对薪酬制度进行设计时,要对各种非工资性的薪酬因素进行考虑,并要根据员工的不同需求做出调整。
参考文献:
[1]李京秀: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J],科技与企业.2013(09).
[2]杜直前 高宗松:我国中小企业薪酬制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东方企业文.2012(01).
【中小企业薪酬制度范本】推荐阅读: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固疾09-05
中小企业薪酬体系设计方案08-31
国外企业薪酬制度07-18
高科技企业薪酬制度08-15
民营企业宽带薪酬制度09-28
企业薪酬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7-23
科学合理薪酬制度在企业生产管理中运用分析09-05
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10-05
小企业薪酬管理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