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4-09-04

天津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8篇)

1.天津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篇一

天津市河东区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河东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我们经受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变化的严峻考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出成绩的一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共河东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和“一个排头兵”的重要要求,全面落实市委 “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按照“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和“中心城区全面提升”的新要求,坚定不移地抓发展、重民生、保稳定、促和谐,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坚持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全区上下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全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区属增加值完成90亿元,增长20%。区级财政收入完成14.15亿元,增长24.64%,超额完成区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财政收入增长18%的目标任务。全年新增注册企业1550家,新增注册资金17.16亿元。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引进国内资金到位额80.84亿元,增长74.84%;直接利用外资到位额7069万美元,增长52.1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增长27.2%。资源节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在经济环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全区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二、坚持扩大开放、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我们坚持把抓项目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第一任务。2008年落实开工、竣工、开业各类重点项目企业206个,总投资91.92亿元。其中商务商贸类项目企业132个,投资13.97亿元;地产类项目45个,投资72.47亿元;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等社会事业项目11个,投资2.11亿元;市政设施类项目10个,投资2.53亿元;科技创新类项目8个,投资8000万元。当年新引进重点项目和企业317个。重点项目中千万元以上项目3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引进千万元以上注册企业35家,其中亿元以上1家。引进了500强优势企业2家。全年共有45个重点项目竣工,18个项目续建在建,10个项目正在做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大力推动功能区建设。加快六纬路地区开发建设。南站货场顺利搬迁。天津中央商务区的嘉里中心项目加快建设。中粮集团项目完成7号地块拆迁,启动5、6号地块拆迁。天津站——新开路商务商贸区商业开发全面启动。海河新天地商业街、Radisson酒店、渤海创智中心等一批商贸设施竣工。新开路商务楼宇群初步形成规模。津滨大道物流商贸区劝业香江中国家居交易中心项目开工建设。欧亚会展中心项目完成土地整理。卫国道商业开发步伐加快。世纪泰达酒店等重点项目竣工。积极推动二号桥都市工业园区土地整理工作。电力电子工业大厦一期开工建设。

三、坚持调整产业、优化结构,服务业发展实现新提升

区属服务业增加值完成76亿元,增长30.6%,占区属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4.4%。引进金融类企业19家、现代商贸物流企业30家、中介服务类企业50余家。完善了发展功能,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稳步增长。金融业实现区级税收6800万元。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63.8%。福信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全市首批试点开业运营。引进了一批批发、零售、餐饮、娱乐业项目,盛世风采大酒楼、月亮之上商务会馆、天津轻纺商城、一商茶叶交易中心等一批服务业项目开业。十一经路113家商业门店进行了业态调整和升级改造。河东区产业结构和服务业业态水平得到了新的提升。

四、坚持机制创新、联动发展,民营经济、街域经济、楼宇经济取得新成效

全年新注册民营企业1530家,民营企业总数达到6556家,注册资本金达到85.49亿元。发展民营企业集团2家,集团总数达到14家。发展民营科技企业100家,总数达到532家。创建了帅明海归科技园、帅达电气化产业孵化器,在9家科技企业创建了企业研发中心。街域经济实现了新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税源建设、招商引资和服务企业力度。各街道新引进企业148家、项目12个,招商引资到位额10.5亿元。开展了街域规划、资源调查和促进税收增长等各项工作。促进街域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推进楼宇园区建设。新认定海河大厦、万春美钻大厦等9个楼宇经济园区,打造了一批特色品牌楼宇。全区商业楼宇规模接近100万平方米。区属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建立职工托管中心,8家困难企业职工正常分流和进入职工托管中心。

五、坚持科学规划、建管并重,城区环境面貌发生新变化

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规划。我们按照一流标准,聘请专家组成高水平规划设计团队,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完成河东区总体城市设计工作。明确了“把河东区建设成为天津市现代商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交通枢纽,面向北京和滨海新区的金融、商务聚集地”的规划发展目标。规划了天津(南站)中心商务区、新中心综合服务聚集区、十一经路——卫国道、新开路——津滨大道、六纬路——津塘路三条经济发展轴和津滨大道现代物流商贸区、天津站——新开路商务商贸区、直沽文化旅游观光区、富民路大型活动商务聚集区、二号桥都市型工业园区。在城市结构、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形象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规划成果。建成河东区规划展馆,全面展示河东区规划发展蓝图。

城市建设全面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上水平。京津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市政府决定授权河东区负责管理天津站区。5座跨海河桥和2座铁路涵洞桥竣工。

实施东纵快速路、海河东路、六纬路延长线等12条重点道路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危陋平房拆迁和土地整理工作。完成基础设施和危陋平房拆迁45万平方米,完成10块1085亩土地整理。千方百计推进安居工程。积极推进真理道等21片156万平方米定向还迁房建设,竣工5片29.38万平方米。建设商品房133万平方米。积极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升改造14条支线道路、32片里巷道路。完成49片积水点改造。实施245个居民小区 “路灯光明行”惠民工程。完成129栋楼房“平改坡”改造和26万平方米直管公产房维修工程。完成燃气切改转换3949户、直管公房自来水立管入户改造8000户。新增供热面积75万平方米,全区供热率达到97%。

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以迎奥运为契机,以落实20项民心工程和“135”工程为重点,高标准组织实施了十一经路、卫国道、新开路、东南半环快速路等28条迎奥运道路的综合整修。完成楼房立面整修654栋近200万平方米。改造提升和新建绿地近140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深入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区第六、七战役,顺利通过“市卫”复验。完成55片115万平方米旧楼区改造工程,受益居民2.2万余户。推动旧楼区物业接管40个。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15个脏乱点、4个城乡结合部和5片“城中村”综合治理初见成效。新建和提升改造一批公厕、垃圾转运站等配套设施,方便市民日常生活。创建唐家口六段等4个精品小区。河东区整体环境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生态城区建设扎实推进。编制了《河东区创建生态城区实施方案》。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安静等环保工程。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超过市规定标准。区域水环境指标全部达到V类以上标准。提前完成 “十一五”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总量消减任务指标。完成35台锅炉脱硫改造和并网、23个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和区域污染源普查工作。

创新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加强了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推动体制机制,促进了土地整理和重点项目建设。启动了土地平衡试点工作。实行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城市管理体制。建立城市管理、检查、考核三大体系。研究制定了《河东区城市管理考核“以奖代补”实施办法(试行)》和《河东区城市管理考核实施意见(试行)》,全面启动城市管理考核工作。推进市容环卫管理重心下移,顺利完成环卫进社区改革和规划管理事权下放试点工作。创新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强天津站地区管理,站区安全稳定,交通秩序井然,环境卫生保持较高水平。

六、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和谐河东建设取得新成绩

我们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增加收入、住房保障、保险、教育、卫生等群众最关心、最急需的问题作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大力量改善民生。

扩大就业工作取得成效。我们积极推动就业,全年创造就业岗位2.46万个,安置4050人员8643人,稳定就业率达到83%,全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实施援助十类困难群体就业长效机制。广泛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实现零就业家庭当月即时安置、保持动态为零的目标。加强三级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加大实用技能和创业培训。成功举办爱心手工编织购物节暨第二届手工编织商品交易会。

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完善城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不断扩大受益人群。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区街社区联动的救助机制,困难群体得到及时救助。完成1万余户住房、生活双困难群众住房社会保障工作。落实增加群众收入的各项政策,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不断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组织开展为南方雪灾和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活动。认真做好优抚安置、慈善事业、老龄和残疾人工作,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政府为民、惠民的重点工作,推动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义务教育“六升七”80%实现免试直升,在全市率先实施高中招生试点改革。规范教育收费,落实困难学生资助制度,促进教育公平。扩大了与国外的教育交流,成功举办河东区第一届基础教育国际论坛。全面完成一〇二中、五十四中示范校建设,积极推进七中改扩建工程。建成第二中心小学和3所配套幼儿园,第六大道居住区配套中小学开工建设。新创建3所市级示范幼儿园,创办河东职教集团。积极推进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实现突破。积极解决居民就医用药问题,超过市政府规定,按照每万人20万元标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20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行药品集中管理、统一配送、降低价格销售惠民机制,让老百姓用上放心药。我区被国家卫生部确定为“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全国试点城区。建成丽苑医院,成立鲁山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麻疹疫情防控和计划免疫工作。

安全稳定工作得到加强。加强了区、街、社区三级联动为民排忧解难的工作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包案责任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妥善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历史遗留问题。认真做好为民服务接待日、领导干部大接访等工作。在全区推广唐家口街道“建立和完善群众诉求机制”经验做法,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以“平安奥运”为目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发挥街道司法所和社区警务室作用,实行区域治安联防,加大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力度,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强化安全生产、消防、交通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全区生产安全事故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以内,安全生产形势好于上年。

七、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富民强区”大讨论活动。在全区开展“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大大激发了广大群众支持河东建设、改善河东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结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加强“坚持科学发展,共创和谐河东”等主题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五个一”创建活动,10个街道达到市级文明社区“五个一”标准。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公民道德实践活动,“邻里一家亲”活动形成特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开展了河东区第六届“十大为民杰出人物”评选表彰活动。

科技人才工作不断加强。大力推进“科教兴区”战略,首次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认真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深入开展科技周、科普月、科普日和青少年科技创新等活动。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在全市率先成立发明协会。扩大人才信息储备,全面启动科技人才库建设。评选表彰第二届河东区技术突出贡献人才,建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

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圆满完成奥运火炬接力传递河东段工作,向世界展示河东风采。积极承办第四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2008中国·天津——海河之春音乐艺术节、第二届中国·天津直沽文化旅游节、河东区第四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数字信息网络的区域全覆盖。整合区域文化资源,成立河东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河东区文化馆被评为国家地级一级馆。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有效净化了全区文化市场环境。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强社区体育工作,9个街道被评为市级体育先进社区。

和谐社区建设扎实推进。积极开展“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新建3个社区办公服务设施、2个菜市场和60个社区商业网点,引进商业连锁企业2家。推进居家养老试点工作。积极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各类社区服务。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

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符合政策生育率99.8%,人口出生率控制在5.5%。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加强市场物价监管,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健全和完善了应急工作机制。人民防空和防震减灾工作取得新进展,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和档案、保密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八、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行政,政府行政效能得到新提高

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与区人大、区政协的沟通、联系等工作制度。坚持重大事项提请区委常委会、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提前认真与区政协进行政治协商。积极采纳区人大和区政协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99件,办结率100%,解决率73.2%。

坚持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和民主决策。制定了《河东区十五届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和《河东区人民政府重大决策程序的规定》。积极落实目标决策、执行责任、监督考核三个体系。认真做好“五五”普法中期推动。加强依法行政考核、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工作。全面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并向社会公开。

深入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认真落实市投资类项目联合审批程序,梳理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实行“一审一核”注册登记,完善“一站式”集中审批服务。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现场办结率达到97%。政务公开、政务督查工作得到加强。

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以提高公务员素质为核心,以增强能力为重点,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提高履行职责能力。坚持公务员基层锻炼、交流轮岗、竞争上岗、绩效考核评估和工作质量效率考核监督等制度,公务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和政府采购制度。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

一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正视差距,明确目标,坚持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的工作要求。一定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好中求快,力求更快。把项目建设摆在工作首位,注重抓大项目、好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壮大经济实力。一定要牢牢把握体制机制创新这个关键,从责任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入手,充分发挥机制的引导和保障作用。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成果。一定要加强作风建设,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激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 “五加

二、白加黑”的拼搏精神,在攻坚克难中闯关过坎,在应对挑战中团结奋斗、勇往直前。

各位代表,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我们应对非同寻常的重大考验、完成重大发展任务的一年,是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逆境中拼搏奋进的一年。全区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中共河东区委的决策部署,按照区人大确定的工作目标,坚持“拆迁、稳定、抓项目”和“学习、落实、高标准”的工作思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这是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共河东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河东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大力支持河东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与我们并肩战斗的驻区单位和驻区部队,向与我们通力合作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差距和不足。一是经济总量不够大,综合实力不够强。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规模水平与市委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和全区人民尽快过上殷实小康生活的新期待还有很大差距。发展经济的优势产业少,集聚效应低。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薄弱。支撑产业发展的载体不足。大项目、好项目不多。商业服务业发展滞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区的不利影响逐渐显现,土地出让、房屋销售和房地产开发减少。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二是城市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铁路、道路阻隔严重,区域开发不够均衡。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地区脏乱差问题仍然存在。三是群众收入水平不高,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四是体制机制性障碍尚未破除,改革创新任务繁重。运用市场经济的方式发展经济、经营城市的思路和招法还需要进一步创新

五是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还不能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有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展不理想。一些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效率不高。个别人员行政行为不规范、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09年工作任务

2009年,很可能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最大、挑战最严峻的一年。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愈演愈烈,具有严重的冲击性、极强的破坏性和广泛的影响性。世界经济将持续低迷。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深,严重后果将进一步显现。国内经济运行困难急剧增加,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任务异常艰巨。深刻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我们着眼于超前做好准备、主动应对挑战、积极攻坚克难,千方百计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我们一要坚定发展的必胜信念,不为困难所惧,勇于闯关过坎。二要以危机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河东区紧邻滨海新区,发展优势和潜力巨大。京津城际铁路已经开通,河东区成为联结京津两大直辖市的中枢。市委、市政府确定河东区南站地区为天津市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津滨大道地区为天津市的物流商贸区,河东区在天津市的功能作用明显提升。我们要利用一切优势谋发展。三要乘势而上,主动创造发展条件。中共河东区委认真贯彻市委部署,提出了超常规发展的工作思路,形成全区凝心聚力、拼搏奋斗的积极局面,成为我们加快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量。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和中共河东区委的部署要求上来,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发展信心,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困难中加快发展,以优异成绩向建国60周年献礼!

2009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两个走在全国前列”、“一个排头兵”的重要要求和对天津工作重要批示精神,按照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和区委九届六次全会部署要求,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坚定信心,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加快推动河东区发展起来、繁荣起来、漂亮起来。

2009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区属增加值完成105亿元,增长16%;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完成90亿元,增长18%。区级财政收入完成16.27亿元,增长15%。招商引资国内资金到位额90亿元;直接利用外资到位额8000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亿元。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创造就业岗位2.2万个,城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之内。

围绕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做好2009年经济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总要求,我们要主动迎接挑战,化“危”为“机”,有效应对新情况、新挑战,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把保增长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贯彻“保增长”要求,要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和重点功能区建设。积极扩大投资,把重大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按照“出让一批土地,建设一批商贸项目,盘活一批楼宇,引进优势产业,帮扶重点企业”的思路,引进大项目做支撑,引进好项目快发展,推动河东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经济发生大的起落。要推进土地拆迁整理,促进土地集约开发、企业向楼宇集中、产业向功能区集聚,全力推动六纬路、天津站—新开路、津滨大道、二号桥“四个功能区”和十一经路—卫国道项目开发取得重大工作进展。要把四个功能区建设和12个街域各具特色的产业开发相结合。加快推进六纬路和中央商务区开发。服务促进嘉里商务中心项目建设提速、九龙建业商务中心开工;继续推进中粮集团项目完成5、6号地块拆迁,加快项目开工。加快推进津滨大道物流商贸区建设。加快劝业香江中国家居交易中心基础工程建设;推进欧亚会展中心项目土地上市交易、开工建设;促进国际数码港和鲜切花卉交易中心项目拆迁和土地整理;提升登发、平河2个建材交易中心项目规划,加快土地上市交易,启动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天津站—新开路商务商贸区建设和经济开发。实施提升改造、业态调整和环境治理,全面打造时尚购物、特色餐饮、旅游住宿特色商贸街区。Radisson酒店、润东国际大厦开业运营;海河新天地A、B地块开工建设;促进营门口、李公楼等4个地块开发;调整充实闲置和不符合业态需求的商业网点。加快推进二号桥都市工业园区建设进度。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新能源和环保为主的都市型工业。建设、提升一批科技园区、企业研发中心。加快建设电力电子工业大厦,同步做好招商工作。加强与开发商合作对接,推进二号桥都市工业园区34号宗地、二纺机等地块的土地整理和收购工作,启动中小企业创业区建设。加快推进十一经路—卫国道商业开发。华津金融大厦、天津狗不理酒店竣工开业,服务促进柏丽花园二期、万东花园等住宅商贸项目建设,加快形成河东区对外交流的迎宾大道。

全力以赴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要千方百计争资金、争项目、争市场。要解放思想、破除困难,用土地引项目,用空闲楼宇引项目,用旧厂房引项目。不论所有制,不论内外资,不论大中小,重在项目好,周密安排,加快推动,引进一批实现税收快、发展水平高、功能作用大、方便老百姓、促进河东繁荣繁华的大项目、好项目。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完善功能,填平补齐的原则,引进项目和企业的重点是:重大公建项目,金融服务业项目,商贸流通、企业总部、服务外包、广告、设计和高端餐饮、住宿业项目。要盯紧国内外500强,围绕大项目下力量,引进一批投资亿元以上大项目。要盯紧现代服务业,引进一批金融商贸、现代物流、中介服务和广告创意好项目。要盯紧一批短平快的商贸、餐饮娱乐项目。积极主动对接滨海新区,积极引进滨海新区的好项目和企业总部机构落户河东。强化招商引资政策措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创新招商选资方式,做好项目深度包装,加强招商组织推动,精心举办各类招商活动。完善政府与中介招商组织、外地驻津商会、媒体机构的合作和市场化招商机制,建立互利共赢合作关系,拓展新的招商渠道。

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河东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制定河东区金融业、商贸物流业、创意产业、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重点发展以银行、保险类业务为主的金融服务业,以商贸流通、现代物流为主的商务服务业,以广告、音乐创作和新媒体为主的创意产业,加快形成聚集效应,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加快发展金融业,通过政策和服务“两轮”驱动,壮大金融业规模,提高金融业比重。大力引进内外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落户河东。着力改善金融服务环境,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和重点项目对接,形成长期合作联盟。大力发展创意产业。要制定政策,支持推动广告、设计、出版印刷、音乐文化、新媒体等创意产业实现新发展。要重点引进、培育创意产业的营销类企业进入河东,扩大创意产业的经济规模。要注重老工业厂房和楼宇资源的整修利用,择优培育创意产业园区。充分发挥河东区音乐文化资源优势,培育一批艺术培训、演艺、策划、艺术品展卖等文化产业项目。

扩大内需,努力促进消费增长,增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领域,推动消费升级。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引导推动商贸、餐饮、住宿业在各街域的建设和优化布局,促进河东区商业流通、餐饮业、住宿业实现大发展。服务住房、现代物流、社区服务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休闲和娱乐业,积极开发旅游、文化等新的消费热点。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街域经济、楼宇经济。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为河东经济增添活力。继续优化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放开经营领域、放宽准入条件、放手加快发展,努力实现总量、质量、效益的新突破。发展民营企业1500家,注册资本金增加到100亿元。加强政府规划引导、民营组织服务促进、政府与社会团体、企业法人联动发展的机制建设。为企业投资提供土地,为企业融资搞好服务,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街域经济要突出发展优势,注重盘活经济资源,服务重点工商企业,引进好项目好企业。要提升商业环境、业态,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加强街域经济的体制机制建设,强化街道办事处的协调推动责任。加强目标引导,做好地块招商、楼宇招商和社区服务业发展大文章。完善街域经济考核体系,科学划分税源管理服务范围,加大招商引资、协税引税和服务企业力度。建立招商引资、企业进出、税源增减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加快楼宇经济发展,按照“扩大规模、提升品质、调整业态、培育特色、服务促进”的思路,服务开发一批新楼宇,整合提升一批老楼宇,盘活利用一批闲置楼宇,推动现代服务业向楼宇集中。强化政策引导和服务促进,培育“天星河畔物流货代中心”等一批特色楼宇,加快推进盘活公法大厦等一批空闲楼宇的工作。

二、全面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服务推动有利于河东区经济加快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天津站地下交通枢纽、津秦铁路客运专线、京山铁路复线、地铁和城市快速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加强和改善区域内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土地整理和危陋平房拆迁,推动16片1160亩地块整理,具备上市条件。积极稳妥推进40万平方米建筑拆迁工作。全面推进20片175万平方米定向还迁房建设。商品房销售55万平方米。加强配套公建设施建设。完成16万平方米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26万平方米直管公产房维修,新增供热面积60万平方米。创新发展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土地整理。运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搞好土地平衡建设。

实施新一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综合整治津塘路、成林道等7条道路。综合整治二宫、河东2个公园。综合整治阳光村、地毯厂路等“城中村”、结合部重点脏乱点位。搞好主干道路、支线道路和居民区里巷道路综合整治,改造八纬北路、中山门二号路延长线和26条支线里巷道路。继续实施旧楼区综合整修和楼房“平改坡”改造工程。加强环卫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道路清扫保洁质量。巩固市级卫生区成果,扎实推进创“国卫”工作。

加强生态城区建设。深化蓝天、碧水、安静等环保工程,做好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复验工作。继续完成两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完成区内10吨/时以上燃煤锅炉高效脱硫除尘技术改造。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稳定在80%以上。保证区域水环境安全达标。继续开展绿色社区、安静小区和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加快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步伐,搞好春季植树活动和道路两侧街景、居民区绿化工作。新增绿地11.5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9.3%。

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全面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建设,落实“以奖代补”城市管理考核办法,有效发挥城市管理考核机构作用,全面提高城区管理效能。继续加强天津站地区管理,创造一流管理水平。推动落实《天津市物业管理条例》,提高物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市政、园林、环卫等部门事企分开,管干分离,提高市场化水平。

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坚持按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重点做好失业人员、新生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目标。积极发挥各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作用,积极拓宽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和安置新生劳动力就业新渠道。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技能型就业。大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努力增加群众收入。落实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福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积极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继续实施养老金“三年连调”政策。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加,使城区居民收入不断增长。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妥善解决好困难职工社保问题,做好城区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及时有效实施城镇低保制度,切实做到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加强低收入家庭的社会救济和资助,建立和完善定补标准、特殊救济、政策扶持、社会救助“四位一体”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住房社会保障工作,不断提升住房社会保障机制受益面。要特别重视解决低保家庭和特困拆迁户住房问题。

进一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深化新课程改革,探索建立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创建天津市优质学前教育课程示范基地。加快七中改扩建工程。建成第六大道中学和海河新天地配套幼儿园。做好河东区职教集团建设准备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完成财经职专“天津市示范性中专职业学校”创建工作,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以争创全国示范区为目标,加强社区教育实验区建设。争创全国家庭教育“五连冠”。

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公共社区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实行药品集中采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减轻患者费用负担。加快“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全国试点项目建设。创建5个示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个精品服务站。落实家庭责任医生制,打造“15分钟健康圈”,使居民得到安全、有效、经济、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

推进社区商业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建设菜市场和便民商业网点,鼓励发展社区便民服务,引进商业连锁企业。提升现有菜市场水平,培育市级示范菜市场和商业示范社区。创造条件解决顺驰又一城、U6街区商业设施道路交通不畅问题,促其尽快开业运营,繁荣繁华城市经济。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社区行动”和“基层平安创建”活动。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扎实推进平安河东建设。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包案责任制,全力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大接访”活动,畅通信访诉求渠道,推行信访代理制,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完善街道司法所建设。加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工作。严格落实区域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隐患查处整改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各种应急预案,提高政府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四、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结合建国60周年组织开展纪念活动。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再创建一批市级“五个一”文明小区。继续开展“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和“邻里一家亲”特色楼门创建活动,每个居民区再创建15—20个特色楼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办好天津市第五届家庭文化艺术节暨河东区第七届家庭文化艺术节和第二十三届科技活动周。做好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进直沽文化艺术中心建设。举办河东区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积极备战天津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力争再创新佳绩。

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以争创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为目标,全面开展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综合示范社区。加强社区居委会队伍建设,完成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50%以上的社区进行直接选举。培育壮大社区志愿者等公益性民间组织,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建立1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实施流动人口居住地管理和居民化服务“双居”工程,继续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开展生育关怀零距离服务。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积极准备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深化质量兴区工作,再创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区。增强国防观念,搞好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双拥”工作创新发展。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和人民防空建设,完善防震减灾和应急预警机制。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外事、物价、档案、保密等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迎战困难、主动应对挑战,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我们要在中共河东区委的领导下,统一思想,加强学习,增长本领,转变作风,求真务实,从四个方面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政府。紧紧围绕“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推动政府办事大提速、机关干部下基层,为企业排忧,为群众解难,促进各项服务上水平。完善区企联谊、街企联谊、行业联谊、部门联谊“四位一体”的服务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抓好行政部门内设机构职能归并。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强化现场审批和联合审批,建立“企业设立一网式联审”服务平台,全面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水平。

强化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及社会各方面的监督。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搞好依法行政考核。加强政府重大决策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法律审核工作。落实行政复议制度,建立行政复议与行政审判沟通机制,积极引入行政复议调解机制。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公开。认真搞好河东区“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的中期评估工作。

加强制度建设,建设责任政府。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完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动机关公务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民意,及时解决民生问题。完善政府部门职能,依法发挥部门作用。加强调查研究、科学决策、协同配合机制建设。强化责任制,推行行政问责制,健全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 “三个体系”。加强行政监督,确保政令畅通。严格落实《河东区十五届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和《河东区人民政府重大决策程序的规定》,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转变工作作风,精简会议和文件。

加强作风建设,建设廉洁政府。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之风,重实绩、重实效。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推进社会公平公正,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严格执行中央和市、区委反腐倡廉的各项规定,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行政监察、财政监督、重点审计和政务督查工作,保证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大力加强公务员作风建设,开展作风养成教育活动,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各位代表,河东区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非常艰巨。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共河东区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两个走在全国前列”、“一个排头兵”的重要要求,认真落实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坚持科学发展、富民强区,全力促进河东区发展起来、繁荣起来、漂亮起来,努力开创河东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2.天津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篇二

这就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稳定”是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第一要义。

房地产业产业链长、涉及面广,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必须把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唯有“稳定”,才能有效防止房地产市场出现大起大落,才能有效拉动内需。

房地产市场如何实现“稳定”,报告提出了明确思路。

一、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稳定房地产投资

报告提出:“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稳定房地产投资”。

从全国600多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来看,大部分城市有市场需求,市场购买力不容低估。但是,看房地产投资数据,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房地产月度投资增长开始出现了一些增速下降,特别是新开工面积、在建面积都出现了下降情况。目前房地产投资增速已经下降到历史低位,今年1到2月房地产投资增速只有1%。由于房地产产业链非常长,涉及到上下游几十个行业,它投资的下滑对整体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它对拉动内需、保增长的作用非常关键。所以,我们应把稳定房地产投资,作为我们稳定房地产市场的着力点。

怎么保证房地产投资增长,怎么稳定房地产投资?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认为,有两个重点:一个是我们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尽可能的减少市场投资增速下降的幅度;第二是通过财政投资来弥补市场投资可能产生的缺口。

促进市场投资增长,要关注两方面: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成交量。如果市场成交不能恢复,市场销售依然低迷,我们的开发企业会对未来的市场预期非常悲观。那么,进一步新增开工和新增投资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所以要保持一定的成交量。

另一方面在政策上,努力提高居民的购房支付能力。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比如说,大幅度的降息、降低首付,还有房价的打折。通过我们政策,降低了交易税费,减轻居民购房的价位负担,然后我们扩大了公积金使用的贷款额度,这些措施对提高居民购房的支付能力,恢复成交量,恢复市场的活跃起到积极作用,从而也有利于稳定投资不下滑。

促进市场投资增长,关键是金融信贷的支持。我们房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这个行业特别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如果资金不能够有效的运转,这个行业的发展就非常艰难。

二、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

报告提出: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

应该说,这几年,我们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上成绩是突出的。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介绍,去年以来,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一是廉租住房建设加快。2008年底,通过新建、购置廉租住房以及棚户区改造等多种方式,以实物方式解决了250多万户的住房困难。同时,累计发放租赁补贴达到229万户,基本上实现了国务院关于到2008年底对申请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住房困难户做到应保尽保的目标。二是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增加。2008年全国经济适用房新开工9000多万平方米,竣工6000多万平方米。三是棚户区改造的范围在扩大。截止到2008年底,中央累计支持改造煤矿棚户区28万户,去年第四季度启动了对林业、农垦区的棚户区改造工作。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的努力,还远远不能满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的需要。特别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是,有些地方政府执迷于房价涨跌,生怕房价降下来会影响GDP增长,对于还有多少老百姓住不起房、租不起房却关心不够,对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说得多做得少,甚至在保障性住房定价上与商品房市场行情攀比,认为只要价格比商品房均价低一点就是保障性住房,导致国家关于保障性住房政策难以完全落实。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以全面实现“住者有其居”的目标。

如何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第一,加快推进廉租住房建设。今年力争解决26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其中新增房源177万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80万户。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廉租房的资金投入,今年中央财政用于各地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总的资金投入将达到330亿元。除此之外,中央还将代地方增发国债资金也作为地方的配套资金,补充用于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因此,要尽快确定并组织实施《2009—2011年廉租住房规划》和今年的廉租住房工作计划,抓紧落实建设用地和配套资金。要坚持以实物配租为主,多渠道筹集房源,增加廉租住房供应。要严格控制建设标准,新建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廉租住房项目要优先安排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较为完善的区域。对实行货币补贴的,租赁补贴额要合理确定。

第二,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步伐。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中,相当一部分居住在各类棚户区中。加快解决这些家庭的住房困难,是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努力使全体居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住户参与的方式,加快改造步伐,使小区环境、基础设施等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解决困难住户住房问题的同时,使困难家庭的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

第三,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今后三年,我国将新增经济适用住房400万套,平均每年新增130万套。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搞好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充分考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对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经济适用住房单套的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合理划定供应对象收入线水平,严格审查申请人情况,确保有限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给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两会期间,有不少代表委员建议少建或停建经济适用房,多建廉租房。事实上,温总理在报告中,已给出了答案:“把部分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补充用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这就是说,经济适用住房不但要建,还要开辟新的资金渠道来建。

齐骥副部长在答记者问时也明确指出:“到目前为止,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都是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实际各地在执行的过程中,也有不少因地制宜的政策调整。房价相对比较高、收入比较高的地区,经济适用住房仍在大量的建设,因为有需求的群体。对一些西部地区,收入相对比较低,房价本身也不高,再加上土地价格也不高的地方,他们逐渐的把经济适用房的一部分通过廉租房增加建设消化掉,另一部分通过市场解决掉。”

第四,落实资金、土地等配套政策。今年,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投资支持力度,对中西部地区适当提高补助标准。中央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用于租赁补贴开支后有结余的,可用于购买、改建或租赁廉租住房支出。地方也要相应加大投入力度。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商业银行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供应,保证用地指标。健全工作机制,规范保障性住房供应的管理。

在落实资金方面,一个新的渠道就是,利用部分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截止2008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缴纳规模达到了2.02万亿元,而闲置公积金高达6000亿元。仅北京2007年底的闲置公积金就高达376亿元,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三、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报告提出: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我们知道,在保障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之外,另有一批不属于这个阶层,但同样不能通过市场来购买或者承租住房的群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夹心层”。如何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同样值得关注。“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就是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什么是“公共租赁住房”?齐骥副部长在答记者问时作了具体解释:“公共租赁住房不是归个人所有,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能够承受起的一个价格向新就业职工出租,包括一些新的大学毕业生,还有一些从外地迁移到这个城市来工作的群体。公共租赁住房是一个过渡性的解决方法。就是这部分群体不属于低收入,但是他目前确实通过市场解决不了自己的住房困难。因此,政府提供给他们一定的帮助,过一段时间,当这部分群体有支付能力了,他们就离开公共租赁住房,到市场购买或承租住房。”这方面的工作还刚刚起步,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推进。

四、落实好支持居民购买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的信贷、税收和其他政策

报告提出:落实好支持居民购买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的信贷、税收和其他政策。

落实好支持居民购买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的信贷、税收和其他政策,是在提振消费者信心,从需求角度深挖有效和刚性需求,通过完善供需两条主线,促进居民合理住房消费。

如何促进居民合理住房消费?

一是认真落实有关信贷税收政策,减轻居民购房负担。去年10月份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居民住房消费。如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对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按不同年限实行有区别的税收减免政策;下调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等。当前,关键是抓好贯彻落实,使这些政策取得实效。

二是继续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引导居民合理消费。进一步加大住房供应结构调整力度,增加中小套型、中低价位住房供应。中低价位、中小户型一直以来比较受捧,也比较符合大众需求,在大环境不如意的情况下,开发商应多修这样户型的房子来卖,既节约了资源,也顺应了市场发展,便于流通。

三是支持房地产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引导其以合理价格促销。房价的合理定位是激活房地产市场、撬动居民住房消费的关键。房地产企业应当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在促进居民合理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房地产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下,调整销售定价策略,对房地产企业也是有利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主动根据市场变化,通过合理调整住房价格,促进商品住房销售。

四是完善公积金制度,支持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费。研究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和长期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建立住房公积金的政策,把更多中低收入职工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大力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进一步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费用,简化贷款办理手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健全住房公积金管理考核机制,完善住房公积金监管系统,确保资金安全。

五、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

报告提出: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

“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这是首次提出。这意味着,在政策层面从未得到垂青的住房租赁市场将正式撬动,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住房的自有率,进一步促进房价的合理回落。

二手房市场和租赁市场作为楼市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稳定和发展楼市意义重大。过去管理跟不上市场发展,存在非正当交易,扰乱市场价格体系,不利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江苏社科院院长宋林飞认为,二手房的交易也要让它活跃起来。怎么样活跃呢?现在,二手房交易税收比较高,住房转让环节有营业税,这个税目设计的时候,一个是从所得的角度看,是为了增加税收,也是为了遏制炒房。现在看来,这种政策设计需要适当变动,在房市低迷的情况下,应该有所放松,要看到这种转移税收的费用是转移到消费者那里去。比如说要买二手房,对方就讲了,这个税你给我付房价就低,如果不付就提高房价。因此,现在的二手房价,里面有一个含税或者是不含税的问题。卖房子的都希望把自己应该缴纳的税收转移到购房者身上去,购买二手房往往都是二次改善,因此这里的税收负担不宜过重。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倡导住房改善,提出根据年限减免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最终会减轻消费者的负担。开发商也应该在税收方面得到一些优惠,我觉得这样做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老百姓,希望房价能够合理回归,使老百姓能够承受,让更多消费者的住房消费欲望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促进房地产市场活跃起来。当然,对二手房与租赁市场报告只是提到放开,进行市场化建设,这只是一个宏观方向的指向性政策,至于如何放开如何建设,留给市场的余地甚大。

六、加强住房市场分类管理,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

报告提出:鼓励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稳定和发展房地产市场,加强住房市场分类管理。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交易行为。

这里我们必须明确,国家鼓励各地稳定和发展房地产市场,是有前提的,这就是,“加强住房市场分类管理”,也就是说,房地产市场必须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来稳定和发展。资深房地产专家罗准认为:分类管理,就是要有效区分普通自住房、高档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区别,对不同的产品要有不同的政策,对租赁市场、二手房市场和预售市场、现售市场都应该有不同的鼓励政策。把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解决,这一块中央财政支持一部分,公积金解决一部分;老百姓改善性的自住需求要鼓励,这就说普通商品房这一块,要比照一套政策进行信贷支持,对造普通商品房的开发商也要支持。而对于高档商品房而维持原有政策,或者说以市场促使其降价让利自救。中央明确要求以公积金来支持公共租赁市场来解决住房问题,这表明,对于梯级消费实行梯级供给成为中央明确的房地产主旨。

加强管理,就是要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交易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调整住房销售价格过程中出现的纠纷,要引导当事人依据合同约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这是维护稳定的基础。

七、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报告提出: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这个提法十分新颖,国家就是制定政策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这个多层次就是,廉租房(当然还包括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商品房,而不是人人拥有自己名下的产权房。这次报告中,把“居者有其屋”修改为“住者有其居”就是最好的注脚。不仅如此,国家还把目光放到了进城农民工的住房问题上。报告强调:“帮助进城农民工解决住房困难问题。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农民工对中国经济贡献很大,但是他们进城务工的居住环境很差,很多农民工的家庭是处在分离状态的。国家关注这部分农民工的住房和生存状态问题,是国家执政理念转变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农民工奉献的一种社会回馈。

对于房地产市场中的商品房,政府的责任就是为这个市场的良好规范健康运行,创造出好的政策环境、金融信贷环境和法律环境。温总理报告中强调:“对符合条件的第二套普通自住房购买者,比照执行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优惠政策;对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按不同年限实行有区别的税收减免政策;促进普通商品住房消费和供给,加大对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建设的信贷支持。”

3.天津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篇三

一、史地政三学科单独命题,文综统一考试

2009年天津高考文科综合改变了以往政史地综合命题的组卷方式,采用了各学科单独命题、统一考试的方式,就是政史地三科各自单独命题、分值相同满分100分,按照政治、历史、地理三科顺序组卷,在150分钟内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科答题顺序作答,这种组卷方式一是使得各个学科命题更加自主灵活,二是体现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的特点。

二、命题更加突出能力立意要求

2009年天津卷地理试题在保持了以往“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高考要“积极引导教学,推进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命制的试题,有几方面变化值得关注。

1、试题设计突出地理文字和图表信息的阅读、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查

2009年天津地理试题在各种示意图的设计上较之往年更加侧重分析、判读能力,如选择题的第1、2小题和6、7小题以及第8、9小题的设计,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特别是第7小题突破了一般统计图表的设计思路,重点考查了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运用必要地理知识的能力。

2、区域地理试题设计侧重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考查

在2009年天津高考地理说明中,有一个重大变化是将“世界地理分区的内容,作为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背景及素材”。这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综合题的第13小题巧妙地将“田纳西河流域、鲁尔区莱茵河流域”的图文案例材料进行了重新整合、设计,试题没有要求学生记忆教材中原有知识机械作答,而是在提供了大量的地形、气候图表信息和相关文字信息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归纳。这样的试题设计必将对今后高中地理教学带来重大影响,特别值得教师进行研究和反思。

3、提问涉及的地理知识有一定拓展性,试题答案较为开放

2009年天津高考地理综合题的相当一部分参考答案提供了1~3个接近或相似的答案,主要原因是试题的设问比较灵活,正如考生出了考场后的感觉“不是依靠记忆教材就能回答正确”,需要结合题目给出的有关信息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整合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这也符合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理念。

4、旅游地理、城乡规划两门选修课考查内容与必修课融合较自然

为了更加积极地推进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天津的考试说明要求文科班学生选修《旅游地理》、《城乡规划》两门课程,且这两门课程在高考中的比例约占20%。从试题设计中看,这两部分教材的知识考查不是孤立进行提问的,而是以学生熟悉的京津冀地区为背景,与必修课程整合在一起设问。例如,利用天津北部地区近几年日益兴旺的“农家乐”旅游为题材设问,使得考生感到亲切、轻松,但同时也需要结合情境独立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这也必将引导教师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更加注意结合身边的生产、生活实际。

三、考核内容突出主干知识,试题难度适中

2009年天津地理试题的设计依然突出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地理意义、天气系统、气候特征、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产业布局、地图的知识及判读、区域开发与治理、洪涝灾害原因分析、旅游地理评价、城乡规划等。

总体看来,试题的设计符合“稳中有新”、“稳中有变”的命题指导思想,并没有出现所谓的“新题型”。从考生作答情况看,今年试题的难度比近几年略低。例如,地球运动的知识只设计了一道选择题,而且不需要考生经过大量复杂的计算或画图才能解决问题;区域地理知识的考查也在提供了足够背景条件的前提下设问,不需要考生花费时间猜测这个地区究竟是哪里。

四、保持了天津试题的鲜明特色

2009年的天津地理试题保持了近几年自主命题的“天津特色”。例如,以不同的方式利用景观图、以家乡的区域背景和区域发展为案例、注重地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考查地理学习方法和地理思维过程等。综合题13题第二问的设计思路在近几年的天津试卷中多次出现,这种“结构式”的问题组织方式对学生调动、归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五、对试题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4.天津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篇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红桥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四年工作的回顾和基本经验

过去的四年,是我区抢抓机遇、扎实苦干,打基础、聚能量,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四年。四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城建带动,强三优二”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一三二一”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建设,依靠和带领全区人民,迎难而上,负重奋进,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和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为加快构建和谐红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区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2006年地区增加值预计实现47.6亿元,是2002年的2.2倍,年均递增21.8%;区级财政收入预计完成3.7亿元,年均递增21.8%,实有财力预计达到7.1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了增加值、区级财政收入和实有财力比2002年翻一番的工作目标。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区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结构调整稳步实施。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麦德龙、红星美凯龙等30余个、总面积60多万平方米的大中型商贸载体建成开业;龙悦酒店、锦江之星、易买得购物中心等一批星级酒店、大型卖场、商务楼宇、商业街区开工建设;滨水饭店、金兴科技大厦和原金龙饭店、金摇篮商厦等经济载体得到盘活利用;便利店、连锁店、专卖店覆盖全区。初步形成了多样化、多元化、规模化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都市型、科技型工业加快发展。建成6个都市工业小区及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电气产业孵化基地。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建成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创建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支持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各类企业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3项,企业申请专利技术年增长量居全市首位。我区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坚持以规划引导招商,引进项目的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先后引进了天津泰达、上海广洋、北京万通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来我区投资发展,新一轮开发建设热潮正在形成。四年来,累计实现内联引资协议额124亿元,到位额93亿元;累计引进外资项目27项,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金额1.5亿美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金额4970万美元。

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发展。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扶植服务措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增加资本投入,拓宽发展领域,完善组织形式,壮大自身实力,促进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2006年,全区个体工商户达到8160户,私营企业达到2150家,注册资本金总额达21亿元。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平稳完成了9家行政性商业公司和11家区街工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1.4万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组建了26家产权主体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退出企业职工托管中心,为困难企业退出市场创造了条件。稳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170个事业单位实行了全员聘用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行为不断规范,行政效能明显提高。

二、旧城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城区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坚持规划重点服务于现代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拆迁建设重点服务于市政设施和公建项目,城市管理重点服务于提升城区形象和群众生活环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精心编制了“十一五”发展空间布局规划。抓住我市城市规划修编契机,科学调整了控制性规划方案,将230公顷住宅用地转变为市政设施和公建用地,为我区可持续发展储备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加强对在建和即将建设项目的规划引导,新增13处80余万平方米大型公建项目,为我区由传统居住区向宜居创业新城区转变创造了基本条件。严格落实规划,敦促完成了一批居住小区的配套建设和甩漏项目补建工程。旧城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实施了关上、关下、小伙巷、津浦铁路沿线等18个地块的拆迁,累计拆除各类房屋238万平方米,安置居民6万余户。建成水木天成等10余个共计125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一批社会事业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人民医院、红桥清真大寺已投入使用,天津中医药研究院主体竣工,天津近代工业历史博物馆、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工程主体封顶。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实施了西纵快速路等14条主干道路和西河桥等11座桥梁建设。对纪念馆路、湘潭道、南运河南路等17条道路实施了整修改造。地铁一号线北伸工程竣工通车。完成15万户自来水抄表到户和11片旧管网、低压片的改造工程。建成芥园道22万伏变电站,对21条区管道路和10个居民小区的路灯设施进行了提级改造。完成了11.7万户居民气源转换工程。建成瑞景供热中心等集中供热源,全区新增供热面积398.49万平方米,热化率达到88.6%。高质量完成红桥公园、地铁一号线(红桥段)、咸阳路等绿化建设工程。四年植树15万株,新建绿地182.87万平方米,绿地率27.47%,人均公共绿地4.04平方米。新增物业管理面积450万平方米,全区物业管理项目累计139个,总面积860万平方米。修缮房屋339万平方米,保证了居民住房安全。

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紧紧抓住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卫生城市的契机,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秩序集中和专项整治活动,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环境脏乱问题。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工作进展顺利。精心制定方案,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广泛调动爱国卫生组织、各相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了环境卫生管理,城区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9个街道和90%的居民社区达到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先进街、先进居民社区标准。高质量完成了201万平方米的旧楼区综合整修,78片旧楼区的22万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配套设施明显改善。顺利通过市级除“四害”工作验收,已符合申报市级卫生区条件。路网环境建设与管理得到加强。拆除了零号路、彰武路、四新道等占路市场。勤俭道等一批道路创建成为环境秩序示范路。开展了街景立面美化、亮化工程,提升了区域整体景观效果。圆满完成铁路沿线、城郊结合部地区综合整治和三号路等景观建设工程。新建垃圾中转站,实现了垃圾中转压缩密闭运输,全区居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面实施蓝天、碧水、安静等环保“六大工程”,为我市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验收做出了贡献。

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和谐红桥建设加快实施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逐年加大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着力解决了一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筹资3亿多元,建成3所国家级示范高中校,国办中小学基本创建为市规范校,职业学校全部晋升为国家级重点职专,54%的国办幼儿园创建为市一级幼儿园。义务教育完成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100%,中考成绩处于全市领先地位。组建了职业教育办学集团,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加快。以北洋社区学院为龙头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基本形成,为构建区域终身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网络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入实施了以“三名工程”和“三杯一奖”等竞赛活动为载体的“人才强教”战略,促进了干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文化体育事业日益繁荣。精心举办了一系列大型群众文体活动。组建了一批群众文艺团体和健身队伍。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了义和团纪念馆(吕祖堂)外景观整修工程,建成4个街道社区图书馆和52条健身路径,区少儿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各门类文艺创作和表演获得国家级奖项41项,回民重刀武术被列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街道办事处被命名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在全国和市级以上比赛中,我区运动员共获得102枚金牌。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筹资近3000万元,陆续改善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完成了红桥医院一期改造、新村医院建设和妇幼保健院整修工程。建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和公共卫生检测中心,公共卫生突发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有效预防了“禽流感”和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着眼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改善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室)设施,深入实施了低成本、广覆盖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我区被评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持续开展了对食品安全、非法行医的专项整治。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连续十四年实现了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不断加强。从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民生问题入手,圆满完成了每年改善人民生活十项工作。妥善安排了夏冬季、重大节日人民生活和少数民族、拆迁片居民生活。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理了“非典”疫情等一些突发事件和矛盾,保障了居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为1.08万户困难家庭减轻了生活压力。建立医疗救助长效机制,帮助困难群众缓解“看病难”问题。建成10个爱心救助超市和125个社区居民自助互助站。高度重视再就业工作。注入专项资金近亿元,完善了区、街、居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先后组建了35个公益性公司,开发创造就业岗位7.8万余个,就业和再就业培训1.9万人次,6.9万余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建成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解决了困难企业职工社保接续问题。我区“培训、就业、救助”三位一体的低保再就业联动机制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深入开展军地双拥共建和互办实事活动,各项优抚政策得到落实。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区成效显著,我区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区。社区建设取得新进展。顺利完成了社区规模调整和社区居委会换届工作,合理确定社区居委会工作职权,在部分社区推行议行分设社区管理机制,社区依法管理、居民自治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提高居委会主任待遇,改扩建了64个居委会的办公用房。筹资1832万元,建成38个“星光老年之家”。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改造完善了区级和7个街级社区服务中心。筹资近亿元改造和新建21个菜市场。扎实开展示范街和星级示范社区创建达标活动,9个社区被市政府命名为五星级示范社区。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我区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各街道办事处认真履行职能,在城市拆迁、市容管理、组织人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主渠道进一步拓宽。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报告和通报重大事项及有关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认真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视察、检查和评议。1409件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部按时办复完毕,满意率达98%以上。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联系,多形式、多渠道听取各方面意见,促进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和“公仆热线”的接待办理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大对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的集中整治力度,重大恶性案件得到有效遏制,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平安红桥”建设深入推进,基本建成以“警防、民防、技防”三张网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整体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基层创安工作不断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得到落实。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我区被评为全国“四五”普法工作先进区。贯彻实施信访条例,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有效化解和解决了一批群众信访突出问题。加大了对“法轮功”等邪教组织违法犯罪活动的严防打击力度。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抓住有利契机,果断决策,采取有力措施,依法解决了影响大局的突出问题,民族团结的气氛更加和谐,宗教活动更加正常有序。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区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预防青少年犯罪、人民调解、流动人口和交管、消防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圆满完成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我区被评为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人民武装、人民防空、对台、侨务、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在统筹区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同时,我们注重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健全政府工作运行机制,重新修订了《区政府工作规则》。制定和实施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预案》,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不断提高。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干部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开展“百日督查”和“支企服务月”活动,强化行政效能监察,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努力降低了行政成本。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干部素质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我们在促进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一些体会和经验:

一是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保持思路上的与时俱进和工作上的开拓创新。我们将发展方向、工作目标的原则思路落实到时间规划和空间布局上,使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更加符合区情实际和发展要求。

二是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不断加大对各项社会事业、社会保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投入,确保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三是我们始终保持抢抓机遇、拼搏进取的精神状态,努力将红桥经济发展纳入了快车道。我们紧紧抓住我市大力实施海河综合开发和大规模市政基础设施及经济载体建设的难得契机,在各项工作上抢机遇、争项目、挤空间,努力使红桥建设汇入全市发展潮流,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四是我们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使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们积极探索和把握当前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兼顾各方、创新发展的思路,为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创造了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

在成绩面前,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加快我区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现代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经济总量较小,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财政收入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还不适应;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抓干部的思想观念转变和工作作风改进上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给予高度重视,认真采取有效措施,下大力量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回顾四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感到,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驻区各单位、各部队的热情支持和通力合作,得益于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和各族人民的积极进取与创新拼搏。在此,我代表区政府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今后五年的任务

2007年??2011年是我区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们加快构建和谐红桥的关键时期。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已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天津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进入了一个新的上升期。建设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的天津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为我区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也对我区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增强综合实力、构建和谐红桥是未来发展的主题。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围绕我市“三步走”战略目标,不断深化实施我区“城建带动,强三优二”经济发展战略,完善“一三二一”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初步把我区建设成为天津市重要的交通商务中心、商贸集散中心、宜居创业的生态城区。未来五年,我们要努力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20%,2011年达到120亿元,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2011年超过11亿元,力争在实际运行中速度更快一些。2007年,要努力实现增加值56.3亿元,区级财政收入4.5亿元。

一、科学规划建设管理城市,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深化实施“城建带动,强三优二”战略,科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城市建设,全力实施“三创一建”(“三创”即:巩固创模成果、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和国家园林城区;“一建”即:建设成为生态城区)工作,全面提升城区形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城市布局规划,加快功能分区建设。高度重视城市规划的先导作用,坚持规划重点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原则,搞好对新开发建设项目的规划引导,提高公建比重,确保高水平建设,为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围绕区域功能定位,科学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五年内基本完成“一三二一”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建设,逐步实现区域南北均衡发展。结合西站扩建、津秦客运专线和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将西站地区打造成为天津重要的交通商务中心。提升改造大胡同商圈,使其成为功能更加完善、业态更为先进的商贸集散中心。努力将大丰路地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商贸、商务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商圈。加快建设光荣道综合经济带,带动北部地区的滚动开发。规划建设水西庄综合文化旅游区,不断完善和拓展丁字沽商圈,使其成为综合商贸和休闲娱乐功能区。整体规划建设科技工业园和都市工业园,形成研发转化和现代制造相互依托的工业园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高水准建设运河经济文化商贸区,形成商务、商贸、会展、休闲旅游功能突出的经济区域。搞好流经我区河流沿岸的开发建设,形成中心城区独特的生态景观。2007年,要完成丁字沽商圈、光荣道综合经济带、水西庄综合文化旅游区、科技工业园、都市工业园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招商,做好河流沿岸的开发规划,并分期启动建设。

加快推进旧城区改造,增强城区载体功能。抓住我市加快拆除市内分散平房的契机,搞好还迁房建设,加快实施桥南、西于庄等平房拆迁改造,拆除各类房屋120万平方米,安置居民2万户,进一步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和城市面貌。全力推进小伙巷等一批新区建设,施工700万平方米,竣工240万平方米。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载体建设。完成市中医药研究院、天津近代工业历史博物馆建设,实施三岔河口文化公园建设。抓好新建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新建、改扩建18所中小学、幼儿园和18所医疗及疾病预防机构。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力配合市有关部门加快北横、西纵、西北半环快速路等路桥建设,拓宽光荣道,打通向东路和子牙河南、北路。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市水源枢纽。新建3.5万伏变电站3?5座。继续发展集中供热和物业管理,到2011年,全区供热面积达到1200万平方米,热化率达到90%以上,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园林城区,改善城区环境面貌。维护和发展城市建设成果,精心打造宜居创业城区。巩固创模成果,完善城区环境设施建设,开展全民环境意识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推进城市环境秩序综合治理和市容环境景观建设。结合城区改造,基本取缔非法占路经营。加大“拆违”力度,基本建成无违章区。进一步深化创建市容环境示范路工作,全区主干道路全部达到市级示范路标准,90%的支线达到主干道路管理标准。加大夜景灯光和街景立面的建设管理,提高文化品位。加强对城郊结合部和“城中村”的环境综合治理,彻底解决脏乱难题。完善环卫设施建设与环境卫生管理,道路机械化清扫作业程度达到国家标准。开展以控制煤烟型污染、扬尘污染和饮用水源地污染为重点的专项治理活动,污染源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环境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监测天数的80%以上。提高应急监测和紧急处置能力,严防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确保区域环境安全。到2011年,新增绿化面积270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1%,人均公共绿地达到7.5平方米,达到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和园林城区的申报标准。2007年继续对旧楼区实行综合整修,不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二、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增强区域综合实力 围绕结构调整和财源建设,提升对外开放质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面提高发展水平,增强综合实力,为建设和谐红桥奠定雄厚物质基础。优化经济结构。把发展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着力点,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充分利用一批老字号和知名品牌优势,发展具有红桥特色的商贸、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信息、法律、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充分挖掘我区历史文化的无形资产,加速文化休闲旅游业发展。根据区域功能布局,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推进以便民服务为核心的社区商业建设,2011年建成基本满足居民各类需求的社区商业中心。2007年,要将水木天成、龙悦商业街等建成国家级示范社区商业中心,复兴路、中嘉花园、子牙里等社区商业中心达到市级示范建设标准。加快科技兴区步伐,推进技术创新,促进都市型和科技型工业发展,实现第二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河北工业大学国家级科技园的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实行现代化管理的科技企业。扩大对外开放。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严格按照区域规划布局引导各类资金向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精心建设好招商引资项目库,加大协调服务力度,狠抓项目的快建设、快产效。计划实现内联引资协议额180亿元,到位额150亿元;实现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金额2亿美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金额1亿美元。2007年,要重点做好列入市级招商引资项目库的17个大项目的高水平规划和招商引资。促成易买得购物中心、锦江之星酒店、清真大饭店、龙华酒店、龙悦酒店及水木天成商业街等项目落成开业。搞好邵公庄后大道公建、长安大厦、铃铛阁地块等在谈项目的跟踪服务,促进项目实质性运作。努力盘活金钟家具商厦等闲置载体。全年计划实现内联引资协议额30亿元,到位额25亿元;实现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金额4500万美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金额2500万美元。

加强财源建设。坚持以财源建设为核心,巩固既有税源,培植新增税源,努力构建保障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税源结构体系。加强财政预算和资金管理,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各项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不断增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依法理财。加大专项资金、经济责任和效益审计力度,严格维护财经纪律,提高财政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完成区属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严格执行国有和集体企业抵扣资产监管制度,加强对国有参股企业及国资代表的管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稳妥地运作困难企业依法退出市场。引导、扶持社会中介组织和各类行业协会规范发展。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服务力度,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发展载体和融资渠道。引导、培育和支持有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做大规模。引导私营企业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进一步提高企业发展质量。鼓励和支持有规模、有发展潜力的私营企业做大做强,发展成为企业集团。2011年,个体私营企业注册总资本金达到40亿元以上。

三、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和谐红桥建设步伐

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加快构建和谐红桥,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认真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加快实施新少年宫、红星职专改扩建和历史名校建设。加强小学、初中特色校建设和国家级示范高中内涵建设。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公进民退”改制工作。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实施学生健康工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认真办好职业教育集团,建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创建国家级示范职专。加强北洋社区学院建设,扩大成人教育规模,努力创办独立建制的高职学院。创新社区教育形式和内容,初步构建起区域终身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管理的网络化。以“三名工程”、“三杯一奖”竞赛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大高素质、创新型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

繁荣文化和体育事业。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群众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筹建天津义和团运动史陈列馆,加快建设红桥区图书馆、文化馆,改造、新建一批社区文化站(室),搞好体育场馆建设。启动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重视和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继续挖掘和整理民族、民间和历史文化遗存。组织好“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一系列群众文体活动,活跃群众文化体育生活,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加强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和文艺团队建设。引导组织有规模的健身队伍达到170支。加快体教结合步伐,努力构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强化文化体育市场监管,保障文化体育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进一步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完成红桥医院二期扩建工程。巩固国家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成果,加大对社区公共卫生投入,全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筹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快公共卫生监督所基础建设和装备现代化,全面提高卫生监督检测水平和综合执法能力。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全区常住人口要控制在50万人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以内,计划生育率达到99%以上。

加强社区建设。以服务居民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推进有序管理,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各种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加强社区自治建设,提高居民自治水平,全面推行“议行分设”管理模式。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妥善处理好社区内各种组织的关系,减轻居委会的负担,不断改善社区居委会办公条件和管理手段,提高社区管理水平。新建、改造100个社区居委会。加强和培养社区工作者和义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大力培育社区民间组织。整合优化社区资源,不断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加快发展老年服务业,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为老服务。继续推进便民商业进社区工作,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

推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解决好不同群体的就业问题。全面落实就业政策,完善再就业援助机制,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五年新增就业岗位6万个。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保险工作,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落实相关政策,积极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救助管理服务网络和工作平台,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的规范化、便民化。发展残疾人事业,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积极引导扶持社会慈善事业。扎实开展军地双拥共建活动,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

进一步拓宽民主渠道。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报告和通报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密切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人民团体的联系,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广泛听取基层和广大群众的意见,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依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积极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和“公仆热线”电话接待办理工作。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继续实施“平安红桥”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威胁群众安全的刑事犯罪活动,提高破案率。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格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深入开展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进一步加强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流动人口、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工作。全面实施“五五”普法规划,进一步提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做好人民武装、人民防空、对台、侨务、档案等工作。

今后五年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切实转变职能,创新机制,全面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依法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整合行政管理资源,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提高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建成启用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拓展服务功能,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社会监督。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保持奋发有为、拼搏进取的精神状态,正确运用行政权力,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做到权责一致。要切实增强公仆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亲民、爱民、为民的执政理念,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提高决策水平。建立行政问责制度,改进政绩考评和考核办法,严格目标管理,强化政务督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保证各项廉政措施的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合理调整公务员队伍结构,完善公务员选人用人机制和考核指标体系,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专业精通、勤政廉洁的公务员队伍。

5.天津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篇五

各位代表:

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新一届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和市、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南开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帮助下,抢抓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市二十项民心工程和区十项惠民工程,加快科贸街和南开西区规划建设,加大和谐社区、扶贫助困和创卫工作力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六区三带”功能布局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圆满完成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向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目标迈进。

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预计,全区生产

总值达到87.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58.9亿元,同比增长均达到20%,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突破百亿元,财政三级收入37.8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实现17.6亿元,实际增长27%。预计,招商引资协议额100亿元,实际到位66.5亿元,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200%和222%。招商引资和协税两个目标责任制发挥重要作用。组建国有资产管理运营机构。民营企业在全市率先突破万户。

规划引导招商成效显著。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大力推进招商引资。编制南开区发展战略规划,完成天津科贸街、南开西区和海光寺·西南角商业商务区规划。制定加快经济发展、促进金融企业发展、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等扶植政策。仁恒广场、金盛广场等商业项目加紧建设,与香港世茂集团、深圳华强集团等多家企业签订投资服务协议,500强企业中粮集团、阳光集团等落户南开。与滨海新区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滨海联络处,制定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发展的意见。

产业结构调整效果突出。推进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新南马路五金城一期建设和招商工作基本完成;天津科贸街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赛德广场、天大科技园大厦、荣华时代广场A座全面竣工,农业科技大厦、万兆慧谷大厦主体封顶,完成科贸大楼改造。长江汽贸街4S店发展到25家,整车销售3.2万辆,营业额达到32亿元。水上北道餐饮街、上谷商业街得到发展。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1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81.4%,同比增长19.9%。实施南开工业园东扩,与市科委签订共建天津光电子产业园合作协议,完成起步区建设。中欣和中环计算机工业园评为市级示范园。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6.2亿元,同比增长20.5%。认定登记企业技术合同1210项,合同成交总额5.1亿元。科技园企业达到3000家,留区税收1.8亿元,增速达30%以上。与理工大学共建博爱医药科技园。天拖地区整体规划取得进展。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大力实施市二十项民心工程和区十项惠民工程。地铁二号线南开段动迁居民户超过70%,三号线拆迁建设进展顺利,快速路南开段和南运河改造拆迁任务基本完成。拆迁各类房屋23万平方米,妥善安置居民1270户,在建安置房16万平方米。完成红日南路、通江路土路改造和128万平方米支线里巷道路整修。改造旧楼区27片85万平方米,建成咸阳北里、学湖里等精品示范小区。新增供热133万平方米,在全市率先完成老宅供热补建,完成60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5片1427户燃气转换工程。启动长虹公园开放、提升、改造工程。新建绿地39.8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39.2%,城市绿地率31.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5平方米。维修直管公房82万平方米,物业服务面积2127万平方米。全区在建工程面积498万平方米,竣工160万平方米。

创建国家卫生城区步伐加快。顺利通过创“市卫”复验,大力实施创“国卫”重点工程。彻底拆除北草坝等违法建筑群和远年违章建筑,全面清理各类违法广告设施,根本解决11处长年占路经营的老大难问题,创建20条无违章路、40个无违章社区。新建、改造公厕26座,新配置环卫车辆47部,改进垃圾收运模式,道路机扫面积达314万平方米。积极推行门前卫生责任制,建成市容环境数字化监督管理网络中心。制定并实施生态城区建设规划,完成COD(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任务,二级以上良好天数继续增多。日华里在国家绿色社区评选中被评为先进社区。整修南门外大街、卫津南路等18条道路,综合治理鼓楼、古文化街、水上公园3个重点地区,为迎奥运营造整洁的市容环境。

和谐社区建设成果丰硕。认真落实区人大一号议案,加大社区居委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建成华苑、体育中心整建制街和谐社区和易川里等45个示范和达标社区。巩固扩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成果,大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三个“十佳”活动,公共卫生服务18项指标得到落实。新建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学府医院率先成为慢性病管理国家级示范医院。启动放心早点试点工程。建成4个菜市场和百个社区邮政网点。“阳光100”社区商业中心街被命名为国家级示范中心街。建成22个“五个一”文明示范小区。成功举办“同在一方热土,共颂美好家园”和谐南开文化艺术节,开展“飞雪迎春”“南开之夏”等群众文化系列活动。

扶贫助困工作深入扎实。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实现十种困难群体就业安置动态归零,提前一年率先完成创建181个“充分就业社区”目标。创岗安置2.2万人,托底安置“4050”人员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下,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为全区所有盲人、二级以上肢体残疾人以及低保人员中的重病、重残等特困家庭免费安装暖气。全年共投入近2亿元,救助低保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分类施保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组织“爱心唱响和谐曲,共享南开温暖情”等大型慈善公益博爱助困活动,募集善款重点用于解决特困群众的住房、就医、就学等难题。南开区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区和全国养老社会化示范区称号。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开通产学研结合信息网。充分运用科技发展基金,大力支持科技项目发展。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完成历史名校第九中学、第二十五中学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第四十三中学与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合并。中高考成绩创历史最好水平。举办优质教育与教育均衡发展国际论坛。黄河医院改扩建一期工程进展顺利。举办妈祖诞辰1047周年庆典、古文化街百日文化夜市等活动,完成“天津皇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古文化街评为国家5A级景区。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成区街两级站点建设。南开区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全国少数民族体育工作先进区称号。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流动人口管理、侨务外事、民族宗教等工作再创佳绩。竞技体育获得国内金牌218枚,举办“南开杯”环渤海省市象棋精英赛。8人入选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社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大力推行“联合审批”制度,共办理许可事项近5万件,新注册企业4831家。举办第二届全国行政服务创新论坛。成立12个工商联街道分会。命名表彰224家功勋、明星、重点企业。依据经济发展软环境评估指标,制定113条服务和改进措施,行政执法评议综合满意度达83%。开展整治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等市场经济秩序专项行动,稳定了市场副食品价格。新建部门网站30余个,完成机关局域网升级改造。获得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畅通区长热线、电子信箱、为民服务专线,妥善解决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大信访接待和重大节庆活动的稳控力度。坚持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整顿各类隐患1300余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禁毒工作连年获得全市第一。全区各街道建成街道司法所,新建成12个社区警务室,在全市率先为一线干警配齐单警装备,在全国十大见义勇为好司机评选活动中获单项城市奖。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列席政府

常务(扩大)会议。办理市、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共267件,满意率达98%。聘请25位知名人士、专家学者担任咨询委员,促进政府科学决策。贯彻《公务员法》,公务员履职能力得到提高。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举办人才工程进北大活动。推进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建设,坚持常务会学法制,会风文风得到有效转变。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推行政府采购,节约经费138万元。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有效推进,工作作风不断改进。

各位代表,一年来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帮助,得益于区内外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离退休老同志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一贯支持和帮助政府工作的全区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与我们并肩战斗的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区部队,向与我们通力合作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南开区发展的海内外朋友、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是: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还很繁重,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骨干稳定税源还未形成;发展中凸显的社会矛盾较多,解决的办法和手段比较滞后,依法行政能力还需提高;创“国卫”的任务还很艰巨,市容环境管理长效机制还有待建立和完善;还有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社会保障能力需进一步增强等等。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08年主要任务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区在高平台上实现新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要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始终坚定更高目标和追求,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拼搏精神,用心把握、用心工作、用心落实,开创全区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2008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天津考察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第九次党代会和市、区委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深入推进市二十项民心工程和区十项惠民工程,“抓住一大机遇,突出两个重点,做到三个显著”,即紧紧抓住迎接和协办奥运会的重大历史机遇,突出规划引导和选商引资两个重点,做到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市容环境显著改善、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全力提升经济综合实力

高标准完成各项经济指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生产总值、区级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0%,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招商引资协议额60亿元,到位额40亿元。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升整体规模和水平。加强与滨海新区联合协作,提升南开区经济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加速“六区三带”规划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区域发展,编制完成南开区发展战略规划,完成“六区三带”功能布局规划,努力实现区域规划全覆盖。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破解土地开发利用难题,促进规划与项目对接,推动重点地区规划落实。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规划建设红旗路·黄河道和海光寺·西南角等商业商务区、天津科贸街和长江汽贸街等特色街、东马路和奥体中心等商贸区,在科技园和古文化街等地区培育创意产业,鼓励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和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加快“园中园”建设,科技园留区税收保持30%以上的增幅。发挥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作用,促进产学研合作共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整合工业资源,积极推进工业园东扩,建设天津光电子产业园。巩固市级工业示范园创建成果,扶持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加快重大项目引进和建设。进一步完善选商引资和协税两个目标责任制,引进符合规划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的大项目、好项目,引进能耗小、成本低、无污染、税收贡献大的高水平项目,引进具有行业带动作用,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集团总部、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和金融类企业。利用区位优势,增强对外吸引力,包装推介3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积极促推在谈项目落地,全力推动在建项目建成,建成项目尽快产生效益。加快实施天拖项目整体开发建设,完成规划招标。做好老五金城搬迁工作,新南马路五金城开业,启动后续项目实施,吸引相关产业聚集。加快推动生物医药大厦、天津科技广场等项目开工,启动大悦城、华强立体科技园等项目规划建设,建成金融中心大厦、金盛广场等商务商贸设施,推动百豪电子谷和希尔顿酒店开业,开创以项目促发展的新局面。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强化区属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探索推进国有资产运营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大力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发挥区退出企业职工托管中心作用,扎实做好区属困难企业退出市场和妥善分流安置职工工作。

二、抓住奥运契机,全力提升城区整体环境水平

高起点完善城区规划。基本完成区域可利用土地资源调查,搞好土地资源的储备利用。成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重点推动平房区和旧楼房土地资源的整理开发,搞好土地整理改革试点工作和土地开发利用。统筹考虑区域发展条件、城市功能、生态环境、景观建设和公共安全等重要因素,完善区域交通路网、园林景观和公共设施等专项规划。协调好总体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关系,处理好人口增长与土地稀缺之间的矛盾,科学配置非建设用地。预计全年建设施工面积520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180万平方米,竣工180万平方米,公建项目规模达到60%。

高水平实施城市建设。完成地铁二、三号线站点拆迁,快速路南开段建成通车。在全市率先完成5000平方米以上分散平房片改造任务。完成西广开、老城厢等地区建设项目周边环境整治,改造南开三马路、西马路和75万平方米支线里巷道路。加强区域排水管网养护,彻底解决污水外溢问题。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安置房建设,大园二期高层等16万平方米安置房交付使用。改造旧楼区45万平方米,加强对物业服务行业的规范管理,提升物业服务整体水平。完成全区271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6079户燃气转换工程。新增供热面积180万平方米。启动黄河影剧院拆迁。做好清真东大寺迁移重建。加快创建园林城市步伐,搞好道路两侧街景、社区公园等绿地建设,新增和改造绿地分别达到20万和30万平方米。长虹公园将建成市内最大的开放式原生态景观公园。

高效能推进城市管理。以迎奥运为契机,大力实施创“国卫”十项重点工程。加大拆违工作力度,创建60个无违章社区,实现全区干支道路无违章。实施21条迎奥运道路和奥体中心等4个重点地区整修工程。开展“除四害”、“五小行业”整顿、城乡结合部专项治理,综合治理无名路、背街里巷和脏乱居民区,整治西湖道、迎水道等20条道路秩序。深入开展生态城区创建活动,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任务。坚持ISO14001环境管理标准,健全市容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完善条块结合、执法联动、巡查监管模式,大力推行环境卫生门前保洁、公共设施维护等社会责任制。搞好环卫作业市场化、垃圾收运科学化试点工作,新建改造26座公厕。全面推动街道社区创卫工作,60%的街域基本达到创卫标准,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奠定坚实基础。

三、改善民计民生,全力提升群众生活水平

高标准实施十项惠民工程。高度关注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扩大惠民工

程成果,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实施新的十项惠民工程,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居住环境、生活设施、就医就学等方面的民生问题,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广大群众共享南开发展的成果。

实施积极的扩大就业举措。大力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成立区劳动仲裁院,努力做好就业、保障、维权等重点工作。完成市下达的就业再就业指标任务。在保持十种困难群体就业安置动态归零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家庭多人就业。以“邮政进社区”为突破口,积极拓宽政府出资购买公益型岗位和安置新生劳动力就业新渠道。加强就业培训,鼓励自主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巩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成果,力争保持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领先水平。

健全扶贫助困长效机制。在实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扶贫助困长效机制。研究制定救助低收入困难家庭的新办法。建成民生服务中心和社会保障系统信息网络平台,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保障服务。启动居家养老服务。探索多种社会助学新模式,设立困难家庭学生奖学金制度。创新公益救助举措,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快速发展。出资1500万元为全区17.7万人办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全区所有残疾人个人缴费部分实行托底资助。

推进和谐社区建设进程。深化社区居委会管理体制改革,总结推广学府街“公共服务日”的做法,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全部完成居委会办公设施“十个一”标准化配置。积极整合社区资源,合理布局建设便民商业网点,培育发展连锁经营,提升服务功能。继续推进放心早点工程。新建东王家台、黄河道、迎水道3个菜市场和一批社区便民“钟点”菜市场。实施全区旧楼楼道粉刷、照明补建和困难家庭环境改善工程。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再建20个“五个一”文明示范小区,不断提高全民文明素质。

四、发展各项事业,全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全面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科学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成历史名校建设任务。编制西区教育发展规划,加强西区重点中学建设,深化校际间教师交流合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不断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南开职业教育示范校。办好“京津沪渝”教育管理研讨会。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加强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和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搭建卫生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加快卫生资源调整,完成黄河医院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建设水阁医院、区妇幼保健所和鼓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推进特色强院工程,建设特色专科、特色医疗项目。成立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深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三个“十佳”活动,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三级考评机制。构建社区慢性病防治动态管理体系。

加快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发展。制定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构建以老城厢、奥体中心、水上公园为板块的旅游经济格局。加强对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点建设。加强文物保护,整修南开文化宫古建筑群。搞好“奥运在南开”文化系列活动。办好第四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和第二十二届科技周,广泛开展“与奥运同行”全民健身和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深化双拥工作,为驻区部队修建拥军桥。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民兵和预备役工作、人民防空建设,完善防震减灾和应急预警机制。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老龄、对台、民族宗教、侨务外事、流动人口管理等工作。

五、强化社会管理,全力提升社会工作水平

进一步深化依法治区。全面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律五进”活动,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人员执法水平。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完善司法所建设,建成一批社区法律工作站、法律援助站和残疾人维权岗。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深化社区警务机制,完善联勤联防工作模式,扎实推进平安南开建设,为群众创造安

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引导成立社会工作者协会,搞好教育培训。在社区建设、行为矫正和青少年教育等领域,推行“社工”岗位试点工作。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加大培养和引进工作力度,通过现有人员职业化转型、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增设公益性岗位等方式,积极探索转换和引进相结合的社会工作人才配置办法。大力发展民间社会工作组织,促进社会工作发展。

认真做好安全稳定工作。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信访联席会制度,依法规范信访工作秩序。加强信访接待工作,健全维稳信息网络。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不稳定隐患。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完善行政复议制度,积极构建行政裁决机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区长热线、电子信箱、为民服务专线作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问题。严格落实区域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隐患查处整改力度,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六、加强自身建设,全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切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建议和提案。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及时向人大汇报、向政协通报。对涉及群众利益的有关问题继续推行公示和听证制度,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不断改进管理和服务,提高政府工作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水平。

切实推进发展环境建设。继续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建立行政审批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对重点项目服务力度。搭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培育规范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做好对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市场价格的监管,加大对各类违法行为的治理力度。全面扩大政府信息公开。搞好第二次软环境调查评估。创新执法评议,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改进政风行风。

6.天津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篇六

—2010年1月19日在济宁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张振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济宁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在应对危机挑战中取得新成绩

过去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带来的严峻挑战,全市上下在中共济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认真落实国家、省扩内需保增长重大决策部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攻坚克难,化危为机,较快实现经济企稳回升,顺利完成“三保三促、一个高于”的任务目标,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80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272.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4.7亿元、增长1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0.6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9.4亿元,增长19.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15元,分别增长8.8%和7.5%。一年来,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强化投资拉动,全力突破重大项目。抢抓政策利好机遇,先后争取到国家、省扩内需新增投资项目322个、总投资144.2亿元。全市各类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1157.5亿元、比年初新增293亿元,增量增幅均创新高。市县两级投融资平台融资规模达180亿元,首期发行10亿元地方债券获得成功。完成技改投资339.6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57.1%。百个重大项目策划招商攻坚行动成效显著,签约投资30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904个,实际到位市外国内资金363亿元、增长14.5%;新批办外资项目61个,直接利用外资4.2亿美元、增长7.3%。完成进出口28.9亿美元,其中出口16亿美元、降幅由年初的20.1%收窄到10.7%。全年新开工规模以上项目349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5个。总投资过50亿元的台联电新光源新能源系列项目、总投资45亿元的豪德物流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根本棉业紧密纺项目等一批产业大项目落户济宁;润峰1兆瓦太阳能发电、阳城2×150兆瓦煤矸石发电、太阳纸业20万吨化机浆等45个大项目竣工投产。济徐高速、临菏路济宁段和京沪高铁曲阜站点相继动工,京杭运河航道北延、微山一线船闸和森达美港区建设进展顺利,南水北调东线和治淮东调南下系列工程提速推进。

——深度调整结构,培植产业竞争新优势。制定实施四大千亿级产业及六个优势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在全省率先出台《新能源发展规划》,启动化工、食品等新型园区规划建设。设立3亿元中小企业偿贷周转金,组建3家小额贷款公司和一批担保机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763家、比上年增加550家,完成增加值1076.7亿元、增长14.7%,实现利润246亿元、利税400亿元,降幅分别比年初收窄6.2、2.7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3%,拉动全市工业增幅10.5个百分点。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产业成长加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9%,占比达到33%、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华勤、如意两大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过百亿,利税超千万企业增加到260家。山拖、吉客隆等国有企业实现重组合作。基本完成市属困难工业企业改制脱困任务。民营企业发展到2.9万户,增加值达到1032亿元、增长18.5%。新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13家,新创39个中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商标和55个山东省名牌产品,“如意纺”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完成68个重点工业点源治理项目。我市被评为“全省节能工作先进市”。粮食生产克服冻旱灾害实现增产丰收,总产达446.2万吨、增长7%。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348处、327万亩,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增加到151处、74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农机总动力增长10%。新增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58家。又有101个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获得认证。“十大渔业品牌”创建有新突破,畜禽规模养殖持续扩张,疫病防控和质量检测监管体系更加完善。新增经济林6.7万亩,美国白蛾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62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和100座排灌站维修改造项目竣工。济宁曲阜机场吞吐量超过10万人次。微山、汶上跨入全省旅游强县行列。全市共接待中外游客22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0亿元、增长12.7%。济宁至扬州港内河集装箱航线开通,跃进港区5个千吨级煤码头投入运营,顺利完成34个运河小码头清理任务。济宁商业银行更名为济宁银行。与多家国内知名商业银行达成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协议。相继建成运河城财富广场、大润发等新型商贸企业。出台扶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政策,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0.6%。

——拉开布局框架,强力推进城镇开发建设。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完成并获省政府批准。适时作出开发建设北湖生态新城重大决策,全面实施U型路、湖底清淤等路网水网管网建设及文教体育设施先导性工程,全年实物工作量达到31.6亿元。高标准完成洸河路、共青团路升级改造,全民健身广场、杨桥三角绿地、百花公园等公共设施建成开放,运河核心景区和金融科技中心、创新大厦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济北新区建设拉开框架,科技新城一批标志性工程加速崛起,西南片区开发初具规模。济徐高速机场连接线竣工,太白楼路东西延伸及跨河大桥建设进度加快。年初确定的84项城建重点工程有32项基本竣工,完成投资88.6亿元。对城乡主干道、城市出入口等重点区域部位实施高标准“五化”改造,完成中心城区104条背街小巷综合整治任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切实加强。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成果不断巩固发展。县域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特色凸显,14个新型乡镇进入集约发展新阶段。实施150个新型农村社区和住房建设示范工程。启动环南四湖大生态带规划建设。修复新建人工湿地4.8万亩。治理采煤塌陷地1.6万亩。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到26.5%、41.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上年增加17天。

——注重统筹协调,力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新建改造中小学校舍42万平方米。省级规范化学校增加到104所。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8%。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和济宁技术学院新建扩建工程进展顺利。济宁医学院新校区奠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办节水平和综合效应有新提升。开工建设乔羽音乐厅等重点文化设施。一批文艺精品在全省全国获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防控扎实有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提高到97.1%,城镇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组织开展“千名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活动,与中科院、山东大学等院所共建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取得积极进展,新建产学研合作基地36家。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80项,申报专利3100件、授权2650件。我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加大“百名博士引进工程”和“千名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力度,近40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我市创业。以一流的场馆和服务保证了十一运赛事承办的圆满成功。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法治济宁”创建扎实深入。14个单位进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行列。“双拥”共建和人民防空、国防动员教育、民兵预备役建设在创新中发展提高。第六次人口普查全面展开。工商、物价和食品药品执法监管切实加强。妇女儿童、青少年、红十字会、慈善、老龄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史志、文博社科等项事业健康发展,防震减灾、水文气象和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及对台工作取得新成绩。

——增进百姓福祉,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市财政安排直接关系民生支出9.2亿元、增长21%。为民所办10件实事如期兑现。及时出台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具体意见,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7万人,其中下岗职工再就业4.4万人。免费为2.1万名农民工实施技能培训,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万人。建起155个见习基地、创业园区,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5万人。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工伤等社会保险体系日益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70元至240元提高到200元至27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900元至1100元提高到1000元至1300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145家乡镇敬老院全部实现集中供暖。残疾人康复、就业、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建成经济适用房24.5万平方米,为4820户城镇困难家庭提供了廉租房,资助4400户农村贫困家庭新建住房1.3万余间。城区新增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为库区移民发放补贴1.2亿元,兑现各类惠农资金8.8亿元。新修农村公路936公里。完成3.4万农户的“一池三改”项目。基层治安防控体系日益健全,打霸除恶“霹雳行动”战果显著。国家安全工作措施持续强化。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我市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群众工作服务平台功能逐步增强,各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有效,信访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制度深入落实,社会应急管理切实加强。对口援建地震灾区马槽乡重点项目如期完成。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服务质量。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深化“三学三创”,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在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提高公信力执行力方面有新进步。严格落实“三重”工作目标责任,集中会战攻坚行动富有实效。新一轮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加紧推进,金乡、泗水两县进入“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及时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复率均为100%。第7次清理压减市级行政许可项目125项、减幅达到40.6%。市县行政审批中心服务效能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涉企收费“一费制”改革落实到位。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更加完善,政务公开针对性、时效性增强,“市长公开电话”倾听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的质量效率进一步提高。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各项廉政纪律,深入开展“双评”和纠风专项治理,加大了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问责力度。审计监督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执行厉行节约各项规定,市级行政经费开支比上年压减5%以上。

各位代表!2009年形势复杂多变,挑战空前严峻,困难超乎寻常,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极为不易,这是全市上下迎难而上、拼搏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济宁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济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中央、省驻济单位,向支持参与济宁建设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在应对危机中直面挑战、砥砺奋进,我们经受了重大考验,获得了深刻启示,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不动摇,咬定“三保三促、一个高于”任务目标不放松,是我们战胜困难、开拓进取的根本前提和内在动力;锲而不舍推进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加速经济转型,是我们增创优势、赢得主动的现实选择和必由之路;用足用活政策争取倾斜支持,盯住关键环节创新体制机制,是我们化危为机、破解瓶颈的制胜之策和有效之举;聚全市之力苦干实干,以超常规举措会战攻坚,是我们突破重点、培植亮点的重要法宝和可靠保障;困难条件下更加关注民生,尽心尽力为民办实事解忧难,是我们凝心聚力、共克时艰的活力之源和坚实基础。总之,只要我们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新兴主导产业成长不快,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外向度偏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够健全,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县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经济总量偏小、可用财力不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群众对社会治安、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还有不满意的地方。政府自身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少数部门和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甚至以权谋私,影响了政府形象和发展环境。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二、新一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战胜危机挑战、加速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总体好于去年,宏观环境变化蕴藏着新的机遇。尽管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曲折缓慢、国内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区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可能使我们面临一些新的压力挑战,但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陆续出台强化“三农”基础、激活消费需求、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一系列规划方案和政策举措,为我们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培植新的增长点带来了重大机遇;我市主导产业调整振兴布局逐步展开,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陆续进入收获期,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将为我们乘势快上、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经过这次危机冲击的重大考验,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发展思路日益拓宽,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显著提高,为我们应对复杂困难局面、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我们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保持知难而进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跨越赶超的志气,顽强拼搏,苦干实干,奋力夺取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胜利!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以“经济战略转型”为主线,把经济提质增速发展作为首要目标,突出“转方式调结构、提增速扩总量、优布局谋长远、惠民生保稳定、抓作风强保障”,在继续强化“三农”工作、工业调整振兴、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更加突出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加突出发展服务业,更加突出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加突出科技和人才支撑,更加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更加突出保障改善民生,更加突出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更加突出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力求速度更快、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后劲更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为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奠定坚实基础。主要预期目标安排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和出口、引进市外国内资金和直接利用外资均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完成上述目标任务,需要我们把握大局、精心谋划,抓住关键、科学运筹,注重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加速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关系,继续强化投资拉动、扩充经济总量,更加自觉主动地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层次,形成在加速发展中提高质量效益、在转型升级中实现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二是处理好增量优化与存量提升的关系,依托现有基础,大力推进主导产业调整振兴,实施高质高端高效战略,打造新的增长极,靠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处理好重点突破与统筹协调的关系,全力全速攻克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保证“三重”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善于把经济发展与城市开发、新农村建设及社会事业、生态文明扭在一起抓,通盘制定落实相互衔接配套的系列政策举措,开创互促并进、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四是处理好干好当前与谋划长远的关系,一天也不放松地抓好当前经济运行,加快实现由企稳回升向提速增效的转变;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展开新的战略布局,在重大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组群结构城市深度融合、主导产业和重点园区集聚发展等方面超前部署、及早实施、务求实效。五是处理好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靠加快经济发展为改善民生提供物质保障,通过落实惠民政策为扩内需保增长增添内在动力,集中更多公共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在保证城乡百姓共享发展成果的同时,调动和凝聚起推进改革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

顺应新一轮经济发展新趋势,坚持保增长促发展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着力在提升产业层次和整体素质上下更大功夫,在强化创新驱动和大项目带动上下更大功夫,在培植以低碳经济为特征的新增长点上下更大功夫,走出一条富有特色和竞争力的转型发展之路。

(一)加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与新兴产业培植壮大一起抓,着力膨胀拳头产品、建设重点项目、扶持骨干企业,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新型产业体系。

力促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成长。按照“有限目标、有所作为、突出特色、抢先一步”的原则,加紧编制专门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完善配套扶持政策,集中培植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及节能环保等产业。新能源领域重点规划建设济宁高新区光电信息产业园,加快台联电系列项目运作落地,支持润峰集团、英克莱扩张产能,鼓励相关企业兴办专业协作项目,争取尽早形成从研发到制造的完整垂直产业链和横向配套产业群,朝着打造“中国光谷”的目标迈进;加快开发车用新型动力电池,鼓励相关企业引进核心技术发展电动汽车。新材料领域依托意可曼、凯伦硅业、泰山玻纤等骨干项目和优势企业,促使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纤维材料两大拳头产品做大做强;通过现有企业嫁接改造,引进建设离子膜、碳纤维、特种合金等精细化工和高性能金属新材料项目,及早形成特色新材料产业聚集区。新医药领域主攻高端化学合成医药、生物制品、现代中药和医用材料,支持辰欣药业、方健制药等优势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推进合资合作和开发系列新品,逐步向产业链高端攀升。新信息领域主要是深化与各大电信运营商的战略合作,联手实施应用软件开发,培植光通信和电子元器件骨干企业,积极开发高端电子信息产品。节能环保领域主攻节能电子电器、节能建材设备、环保设备和新能源装备的研发生产,支持新风光电子、金曼达电工等企业加速膨胀规模、放大带动效应。

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实力。突出抓好煤化工、装备制造、能源工业、食品工业四大千亿级产业培植,落实技改投资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扩张目标,力求四大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贡献份额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争取突破千亿元。实施“千户企业改造提升工程”,抓好纳入国家、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737个项目,年内技改投资占到工业投资的60%以上。抓好“如意纺”技术产业化、小松行走系统、吉利发动机及零部件、华勤半钢子午胎、太阳高档文化用纸、海螺水泥等重点项目,尽快形成主导产业集群。加紧运作落实民生煤化、中银联想、梁山菱花、中油燃气等一批大项目,打造集聚、低碳、循环、安全的新兴化工园区。大力推进“创百亿工程”,鼓励扶持太阳纸业、华勤集团、山推股份、如意科技、荣信气源等骨干企业壮大规模、晋档升级,进一步扩充50亿级、百亿级企业为主体的强企方阵。建立国有企业外部董事和外派监事会制度,健全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激励约束机制。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从资金融通、创业指导、技术创新、发展环境等方面加大倾斜扶持。年内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0家,新增利税超千万元企业30家。

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抓住扩大消费需求有利时机,突出文化、旅游、商贸物流、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五大领域,促使服务业发展提速、结构提升,年内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份额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文化产业,支持曲阜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完善规划、创新业态、凸显特色、提升水平,引导嘉祥石雕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品牌、丰富内涵、延伸链条、增创优势。依托运河核心景区培育古运河文化产业带。引进影视、广告、形象设计等创意文化项目,拓展以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文化产业领域,借助大型场馆和重大节庆活动发展会展经济、赛事经济和演艺经济。旅游产业,认真落实国家鼓励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意见”,进一步理顺体制、整合资源,集中推进曲阜尼山风景区、汶上-兖州佛教文化旅游带、梁山水浒文化主题公园等重点项目,抓好香格里拉、太阳国际酒店等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扶持发展一批新型旅游企业集团。强化对外协作,推介精品线路,拓展客源市场。商贸物流业,加快推进豪德鲁南商贸物流城、瑞中医药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完善森达美系列港区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开工建设济宁海天、微山鲁宏、兖州北站等大型物流中心,鼓励优势企业兴办第三方物流。继续引入国内外知名商业品牌和大型商贸集团,兴建更多各具特色的美食、购物、休闲“一条街”。抓好农村供销社改革试点,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支持城市超市、连锁店向农村延伸服务网络。进一步扩大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覆盖范围和规模,继续实施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强化工商、物价执法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金融保险业,支持市内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创新服务,鼓励济宁银行拓展经营领域,促使兴业、恒丰等商业银行入驻我市尽早展开业务。从加强改善管理入手,推动保险业规范健康发展。继续引进创办研发设计、服务外包、电子商务、中介咨询、总部经济等项目,合理布局建设高端服务业聚集区。房地产业,进一步放开市场,引进更多市外大公司和战略投资者参与我市房地产开发,着力培育一批资质等级高、综合实力强的市内建安企业。按照保障性住房优先、普通商品住房放活的原则,持续扩大房地产开发规模,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支持居民购买自住性、改善性住房。

推动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促强扶弱带中间,鼓励经济强县放大优势、率先领跑,把功夫下在高起点推进结构调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园区开发和城镇建设、培植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集群上,增强综合实力,走在全省前列。引导中间县自加压力、加速崛起,重点是增加有效投入、引进产业大项目、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夯实基础,膨胀规模,增强后劲,争取在全省排名位次前移。激励经济薄弱县负重奋起、后发快进,着力用好扶持政策、增强内生动力、强化招商引资、主攻工业经济、大办创税项目,力争经济总量、投资规模、可用财力等项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尽快摆脱落后局面。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创新“三农”工作思路,深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提高农业产出效益。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实施良种、植保系列工程,主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产创建,争取今年粮食再获丰收。以市场为导向集中发展优质、高效、生态种植业,支持精细瓜菜、食用菌、中药材等优势产业产品适度规模经营。以特色品牌为主导规划建设畜牧、渔湖产品标准化养殖基地。扎实推进“林业六大工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安全监管体系,严密落实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措施。年内新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80个以上。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兴办设施农业、城郊型农业、观光休闲农业。重点支持30家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张优势产能,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各类特色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区与大中城市专业市场、连锁超市建立紧密的营销关系。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紧推进湖西大堤续建、湖内浅槽等大型水利工程,完成华村、龙湾套水库及65座小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及早开工南水北调续建配套项目。抓好泗河生态河道建设示范工程。新建改造农村公路400公里、桥梁40座。年内新增“一池三改”3万户,力争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提升农机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充实科技特派员队伍,放大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带动效应。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健全农民技能培训体系,扶持农村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建立市内重大工程和产业项目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供求互动机制,促使更多农民就地转移。发挥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聚集作用,引导农民群众进入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年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严格监管确保各项惠农补贴及时足额发放。继续做好扶贫和减轻农民负担工作。

推进农村制度创新。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全面推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年底基本完成确权发证。以实施旧村改造、建设新型社区为契机,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兴办二三产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积极培育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建设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

(三)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力度。一是增强招商实效。稳步推进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转变,集中力量主攻百项重大工业项目、30-50个重大服务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及房地产项目策划招商。组织开展欧美、日韩、港台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系列招商活动,突出加强与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及民营巨头合资合作,抓好已落户我市的内外资项目的延伸招商,力争在引进关键部件、核心技术及地区总部、研发机构等方面实现突破。立足保市场、保份额、促回升发展对外贸易,努力增加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力促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境外自主营销网络。支持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完善“大通关”体系。优先进口先进技术装备,增加战略资源进口储备。鼓励大企业开展境外资源合作开发、企业并购及工程承包。二是创新融资机制。深化与各大商业银行的战略合作,组织开展经常性的重点项目对接推介活动,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信贷投放。积极培育资本市场,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努力扩大地方债券发行规模。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引导市县融资平台通过运营城市资源盘活存量、吸纳增量、提高效益,实现滚动发展良性循环。在大力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管、壮大财政实力的同时,发挥财政资金吸附引导作用,更加有力有效地支持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注重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三是突破重点项目。落实“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的具体举措,健全项目运作“绿色通道”,在环评、供地、审核、立项等环节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实行重点项目目录管理,亿元以上大项目落实市县领导包保责任制。完善会战攻坚指挥部体制,促使重点项目按时间节点加速推进。围绕国家明确的八个重点投资领域,继续筛选策划大项目,充实项目库储备,形成项目建设的良性循环。

(四)完善科技人才支撑体系。在更高层次上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突出抓好“四个建设”。一是抓好创新平台建设。强化鲁南煤化工研究院与重点企业集团的联合协作,主动争取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支持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整合科技资源,启动实施“四个一百”工程,引入更多大院大所,提升自身装备水平和研发能力。加强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建设,高标准建设济宁数控技术研发中心,引导重点园区扩充专业孵化器面积,配套建设中试基地。济宁高新区要努力形成高端自主研发与新兴产业成长良性互动格局,及早跻身国家级高新区行列。规范发展技术市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中介服务公共平台运作机制。办好第10届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二是抓好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鼓励各类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创新联盟,年内新建100家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再建成3个省级以上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实施品牌带动和标准化战略,设立“市长质量奖”,再创一批全国全省知名品牌。鼓励大企业领衔联合攻关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争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集中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00项,专利申请量增长10%,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三是抓好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千名人才引进计划,启动“511”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和国内人才集聚“百千万”工程,千方百计招引高端急需人才。借助市内外高等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有计划地培养专门人才和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完善包括研发经费、工作条件、生活待遇在内的人才激励政策,重奖科技功臣。做好国外智力引进工作,增强“院士济宁行”活动实效。四是抓好创新环境建设。今年市财政科技人才投入1亿元。督促各类企业足额提取科技开发经费。落实好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科技专项资金。着力引进、鼓励发展风险投资和创投基金,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投入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深入落实“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各项措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倡树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为人尽其才营造更加优越的环境。

(五)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严格执行政策法规,严密落实监管举措,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确保如期完成“十一五”约束性目标。一是强化源头管控。分解落实6个重点行业、100家重点企业及省级园区控制目标,突出抓好32个重点工业污染点源深度治理项目,重点推广50项节能减排新技术,加快生活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管网配套工程进度,确保6处截污导流工程建成使用。严格执行新上项目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杜绝新上高耗能、重污染项目。如期完成落后产能淘汰任务目标。二是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培育8家循环经济先导示范企业和5家示范园区,拉长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建成“零排放”绿色企业。对重点行业和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在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领域选择部分企业和单位,先期启动低碳经济试点。大力推广应用LED新光源、电动汽车等先导产品,加速太阳能和建筑节能一体化,年内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三是严格监管执法。定期组织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加强对企业日常监督检查,强化排污大户、河流断面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在线监测,及时查处偷排偷放行为。有效治理异味污染和汽车废气、建筑扬尘,持续提升城区空气质量。搞好重点耗能单位节能计量监察和能源审计,强化超标准用能惩戒措施。进一步健全节能减排考核体系,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四是抓好生态建设。着眼争创“国家生态示范城市”,提速推进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工程建设,完成8个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新增人工湿地1.5万亩。多措并举治理采煤塌陷地1万亩。年内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7%。

四、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既定城市发展定位、总体思路目标不动摇,全力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强化中心城区带动、组群结构城市融合和城乡统筹发展,努力走在鲁南城镇带建设发展前列。

(一)编制完善城镇建设规划。依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高起点编制重大专项规划、城区和重点区域地段控制性详规及重点工程建设规划。组织力量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指导各县市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村镇规划。开工建设市规划展示馆。强化规划执法刚性,坚决查处违法违规建设行为。

(二)扩张发展中心城区。年内实施86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318亿元,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在“一城四区”大框架内,按照保续建、保民生、保重点、保产业的要求加快推进工程项目。一是持续增加北湖生态新城项目密度和投资强度。一手抓路网水网、基础设施配套和生态功能组团建设,及早完成15个道路桥梁新建拓展任务,启动供热管网、污水处理厂和河湖水系整治及湿地建设;一手抓文教、商贸、旅游、居住等功能分区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市文体中心、市特殊教育学校一期等项目进度,尽快开工市行政服务中心、群众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二是围绕上水平、出品位、生财富打造东部科技新城。搞好城市开发与新兴服务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加紧建设现代科技馆、佳世客商业中心等重点工程,及早完成洸府河、蓼沟河综合整治及景观带建设。加快济宁高新区与任城开发区、兖州开发区基础设施对接联通,为建设东部高端产业聚集区奠定基础。三是力促济北新区快出形象、形成亮点。加速新327国道路网升级改造,建成商务中心、融鑫大厦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抓好森林公园扩容和功能完善,充分彰显生态宜居风貌。四是港城联动推进运河生态经济区整体开发。先期启动港口、物流、客运等服务业为主体的起步区规划建设,推动与空港片区、嘉祥高新区的融合发展。五是高起点实施老城区改造提升。重点抓好太白楼路升级改造,搞好沿线楼宇及设施有机整合,协调推进运河核心景区建设,切实优化项目布局、集聚商业品牌、带旺人气物流。同步实施运河路、任城路和红星西路的拓展改造,再完成100条背街小巷整治任务。总结推广和谐拆迁成功模式,切实维护被拆迁群众合法权益。

(三)促进组群结构城市融合发展。着眼打造城际干线路网,尽快完成太白楼路东西跨河大桥和运河路高架桥建设,启动曲阜高铁片区整体开发,实施兖州火车站扩建工程。加快济徐高速济宁段建设进度,年内确保临菏路济宁段竣工通车,尽早实现高速路网“井”字型贯通。建设京杭运河济宁至东平湖段航道北延工程及疏港道路。抓住太白楼路东西延伸和新济邹路贯通的时机,科学规划布局重点园区和主导产业,引导相关县市区集中实施一批先导性大项目,打造沿路特色产业聚集带。

(四)加快县城和镇村开发建设。县城建设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拓展并重,协调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合理布局建设行政、商贸和住宅聚集区,实现城市容貌改观与人居环境改善的有机统一。突出抓好14个新型乡镇和省级中心镇建设,打造人口集聚、产业集群和商品集散的特色城镇。加紧推行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住房、教育、社保等综合配套政策,促使有条件的农民有序转为城镇居民。全面完成150个新型农村社区市级示范点建设任务,新建农村住房1000万平方米。

(五)提升城市经营管理水平。引导城市公用事业转换经营机制,尽早实现绿化、环卫、垃圾污水处理的市场化运营。切实珍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加大城镇土地开发收储力度,严格实行经营性用地出让招拍挂。进一步明确各层级管理职责,突出强化街道、社区基础地位,全面推行网格式、精细化执法监管。巩固扩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会战攻坚成果,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深入实施畅通工程,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五、抓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践行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执政理念,认真兑现落实上级新出台的各项民生政策,集中财力物力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民群众期盼的系列民生项目,如期完成今年为民所办10件实事,努力让城乡群众分享更多发展成果!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深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围绕重点人群统筹做好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机制,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及服务业等领域扩大就业容量,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政府购买岗位援助困难弱势群体就业,继续落实助企稳岗政策稳定就业。扎实推进“国家级创业型试点城市”创建工作。采取专场推介、择优选聘、“三支一扶”、开辟见习基地和创业园区等措施,鼓励大学生到城市社区、农村基层、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抓好城镇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保工作。兑现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增长120元的新标准,及早实现社会化养老。尽快将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体系。年内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100元、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20元。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争取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其中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0元至1400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2700元、1680元。实施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计划,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增加不低于50元的生活补贴。加快市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发挥红十字会、慈善等机构在社会救助中的积极作用。编制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三年规划,用好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年内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6万平方米,新增廉租住房7.8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1.5万户。继续做好援疆工作。确保对口援建北川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

繁荣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立足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突出抓好中心城区中小学校规划建设,合理调整布局,优化资源配臵,年内开工济宁一中新校区等一批重点项目。校企合作抓好实训基地建设,提高职业技术院校办学质量效益。促进济宁学院完善装备设施、优化专业设臵,支持驻济高校突出内涵发展、建设优势学科,争取济宁医学院新校区和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实现秋季招生,年内普通高校在校生力争突破10万人。完善助学政策,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贫困学生和涉农专业在校生免除学费。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巩固扩大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改造建设成果,争取上级扶持启动县级医院改造提升工程,继续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序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强化甲型H1N1等重大疫情防控措施。重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构建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启动孔子博物馆、市图书馆新馆等重点文化设施项目。支持文艺团体放大品牌效应、推进改革发展。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深入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推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净化网络文化市场。筹备办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系列活动。积极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提高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水平。重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落实建设体育强市的关键措施,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全力备战22届省运会,积极申办23届省运会。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层层落实维护稳定第一责任,突出抓好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任务,深入落实“平安济宁”建设各项措施,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积极构建打防管控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完善领导干部下访和公开接访制度,深入排查调处各种矛盾纠纷,健全社会稳定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超前防范、妥善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继续创新加强群众工作,保证城乡百姓合理诉求有序表达、实际问题有效解决。深入开展“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综合整治行动,真正让百姓吃上放心食品、用上安全药物。巩固提高“双拥”共建成果,加强国防教育动员、人防民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进一步做好国家安全、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水文气象、防震减灾、妇女儿童和老龄工作。

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

面对复杂局面、繁重任务和新的机遇挑战,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努力提高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引导政府工作人员争做“爱读书、肯实干、操守正”的新型干部,更好地担负起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重任。

强化理论武装,开辟思想解放新境界。持续抓好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本领。始终与中央和省、市委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在政府工作中贯彻执行。结合编制“十二五”规划,加强对宏观经济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分析,科学谋划转型发展新方略新思路。以学习促进新的思想解放,打破一切陈旧模式和条条框框,善于在变化转折中抢抓机遇,在攻坚克难中开拓创新,在争先进位中谋求突破。

切实改进作风,实现服务效能新提高。分解落实“三重”目标责任,坚持深入建设发展前沿亲历亲为,务求把问题解决在一线,把任务落实在一线,把经验推广在一线。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重大战略、重要事项主动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建议。规范政务公开内容形式,认真落实服务承诺制,优化市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业务流程,巩固扩大涉企收费“一费制”改革成果。加大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力度,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行为!

推进依法行政,力促政府职能新转变。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认真执行各项决议决定,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注重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作用。继续办好市长公开电话,主动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在完成机构改革、落实“三定”规定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同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深化新型乡镇配套改革。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确保公正、文明、严格执法。

坚持从严治政,树立清正廉洁新形象。注重加强道德修养和党性锻炼,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建立完善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努力实现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切实强化审计监督。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法查办案件,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传统,争做清廉型干部,创建节约型机关。

7.天津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其中ILI监测数据由天津市东丽区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病原学监测由全市流感监测点医院及市疾病预防控制(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并录入系统。

1.2 方法

东丽医院监测诊室的医务人员,按照ILI的定义,对就诊病例进行诊断,每天按科室登记各年龄组的ILI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填写登记表。东丽医院预防保健科室每日10时前负责将本院各监测诊室前1天的原始登记表汇总上报至区疾控中心流病科。天津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及各区县流感网络实验室对辖区内哨点医院送检的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流感或ILI暴发疫情标本送天津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对于确认的病原结果通过大疫情网进行网报。天津市东丽区疾控中心对辖区内ILI暴发疫情进行动态监测,发现聚集性病例即按照国家ILI暴发疫情处置指南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和处置。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导出存为Excel 2007格式,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ILI各年龄组构成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LI年龄分布

2009—2011年天津市东丽区ILI数最高的年龄组均为0~4岁组,2012—2015年天津市东丽区ILI数最高的年龄组均为25~59岁组,2009年15~24岁组居第2位,2010—2011年5~14岁组居第2位,2011—2015年0~4岁组居第2位,2009—2015年60岁~组ILI数均为最低。2009—2015年ILI监测数0~4岁组构成比29.46%,5~14岁组构成比15.97%,15~24岁组构成比17.23%,25~59岁组构成比32.73%,≥60岁构成比4.62%。2009—2015年ILI各年龄组构成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2.72,P<0.01),见表1。

2.2 ILI时间分布

2009年秋季,H1N1流感疫情严峻,天津市东丽区ILI有明显最高峰,2009年后,天津市东丽区ILI%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但每年冬季1至2月份都有1个小高峰,尤其是2014和2015年高峰较为明显,见图1。

2.3 病原学分布特征

2009—2015年分离到流感阳性毒株数245株。2009年9月—2010年1月以A(H1N1)型毒株为主,随后至2012年3月以D和B型毒株为主;2012年5月—2013年2月A(H3N2)型占比较多;2012年12月A(H1N1)型又开始出现,至2013年3月,为优势毒株,但自2014年3月至2015年底,A(H1N1)型再也没有出现;2014年10—12月A(H3N2)占比明显增多,12月阳性数达到顶峰;2015年1—3月,B(Yamagata)系逐渐成为优势毒株。2009年新A(H1N1)型流感流行后,天津市东丽区流感流行毒株主要以B和A(H3N2)型交替形式出现,D型流感也在其中个别月份出现,A(H1N1)型在2012—2013年个别月份出现,然后继续沉寂。见图2。

2.4确诊流感病例分布特征

2009—2015年,确诊流感病例共计245例,年龄分组构成比1~4岁组占比30.4%,5~14岁组占比43.3%,15~24岁组占比13.9%,25~59岁组占比8.9%,≥60岁组占比3.5%。男女性别比为1.36∶1。职业分布构成比前3位分别是:学生占比42.45%,散居儿童占比29.80%,托幼儿童占比13.88%。治疗花费均值为1 504.7元,中位数为400元整。发病前1年流感疫苗接种率为12.65%,确诊病例中多达87.35%的病例未接种过流感疫苗。

2.5 聚集和暴发疫情

2009—2015年,天津市东丽区仅报告流感暴发疫情1起,为新A(H1N1)流感暴发疫情,发病总数达到70例,死亡0例,同年报告流感聚集疫情13起,均为学校聚集疫情,发病总数达到159例,死亡0例。

3 讨论

天津市东丽区地处滨海新区和市区中间的过渡地带,滨海国际机场也位于天津市东丽区,作为交通枢纽,天津市东丽区的人口流动构成更为多样化,针对流感防控而言,压力较大。天津市东丽区作为天津市的流感监测点之一,多年来以ILI监测为基础,覆盖全区各街乡。2009—2015年天津市东丽区流感监测数据显示,ILI构成比随年龄增长而下降[5],学生是流感的好发人群,学校是流感疫情的高发场所[6,7]。天津市东丽区的流动人口规模也较大,2009及2014年全区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分别达47.59%和51.10%,人口的流动性也会推升ILI[8]。

注:ILI—流感样病例,指发热(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缺乏其他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的可疑病例。ILI%—ILI占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的比例。

注:ILI%—流感样病例与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的比例

注:ILI%—流感样病例与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的比例

天津市东丽区地处北方,流感也有明显的季节性,通过ILI%时间分布图可见,跨年的12月至次年2月都会有一个明显的流行高峰[9],这除了符合流感季的特点外,春节前后,人口流动也成了推升ILI流行的因素。

2009年A(H1N1)流感病毒全国范围内流行,所以该毒株呈明显优势,2011年后,D和B型流感病毒呈优势毒株,2012—2014年,A(H3N2)流感病毒一直是优势毒株,D或B型占比较小,自2015年开始,B型(Yamagata)呈明显优势。就这7年的监测数据来看,天津市东丽区流感病毒流行亚型多样化,但A(H3N2)流感病毒会一直是天津市东丽区流感防控的重点[10]。

天津市东丽区流感暴发疫情较少,仅在2009年出现1起,多年来持之以恒的ILI监测和针对学校等集体机构的联防联控措施,对于流感防控能够做到关口前移,有效遏制流感暴发疫情的出现。天津市东丽区自2013年开始对65岁以上户籍人口开展流感疫苗免费接种,虽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健康效益,但是对于全区人群而言防控流感的作用是有限的,对于0~4岁组及25~59岁组的ILI占比较高的人群而言,积极推动流感疫苗接种具有更大的社会健康效益[11]。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李静媚,陈应坚,徐亚军,等.深圳市龙岗区流感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50-53.

[2]曹桂华,刘渠,李刚,等.2007—2009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流感监测分析[J].疾病监测,2010,25(7):518-521.

[3]葛爱华,鲍倡俊,祈贤,等.江苏省2009—2012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2):123-126.

[4]杨鹏,王全意,石伟先,等.北京市2007—2008年流感监测预警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2):108-111.

[5]于秋燕,徐淑慧,常彩云,等.2009—2010年度济南市流感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6(1):49-54.

[6]邓卓晖,鄢心革,倪汉忠,等.广东省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7):868-869.

[7]朱大方,祖荣强,潘浩,等.江苏省2004—2007年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2):232-234.

[8]李铁刚,刘维斯,杨智聪,等.广州市2007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3):2540-2542.

[9]苏杨,马玲,王开利,等.黑龙江2009—2012年流感监测及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5):744-745.

[10]郭丽茹,孔梅,李晓燕,等.2010—2013年天津市流感病原学监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13):2795-2797.

8.天津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篇八

一、2009年节能形势好于去年,年度单位GDP能耗下降率有望超过5%

继2006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79%、2007年下降4.04%、2008年下降4.59%后,2009年上半年累计下降3.35%,降幅同比提高0.47个百分点。2009年度单位GDP能耗下降率有望超过5%。主要依据如下:

(一)工业能源效率水平持续提升

今年上半年,主要耗能行业增加值能耗普遍下降,如有色金属行业下降19.59%,化工行业下降15.16%,纺织行业下降11.45%,钢铁、建材、电力和石油石化行业降幅在8—9%之间,煤炭行业也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在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企业的25个重点耗能产品中,吨水泥综合能耗下降7.69%,吨钢综合能耗下降1.72%,火电发电煤耗下降1.49%,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下降9.35%,吨原油加工综合能耗下降0.92%,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0.95%,单位乙烯生产综合能耗下降1.02%;在108项单耗指标中,有80%呈下降趋势。工业能源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工业领域能源效率水平的提高,对降低单位GDP能耗有较大推动。

(二)结构调整继续保持转好走势

上半年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今年1—7月,除建材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外,冶金、电力、石油、煤炭、化工和造纸行业的增加值增速均低于工业增加值7.5%的增速,且增幅回落明显(见表1)。

2009年1—7月主要高耗能产品产量除水泥、生铁、钢材和纸及纸板与去年同期相比保持较快增速外,乙烯、十种有色金属等一些高耗能产品产量出现负增长;除水泥外所有高耗能产品产量增幅比去年同期明显回落。主要高耗能产品产量明显回落,有利于工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

(三)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继续转向高附加值行业和第三产业,有利于结构节能

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在制造业的分布看,今年1—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在制造业中高附加值行业的增速普遍快于制造业平均水平(见表2),特别是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和医药制造业的投资增速较快,有利于工业内部结构调整。

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分布看,以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业、金融和科研及技术服务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明显加快(见表3),同时采矿业、制造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的投资增幅明显回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更多地投向高附加值工业行业和第三产业,无疑地将推动结构优化和社会能源效率水平的提升。

(四)相继出台财政补贴政策和适时启动社会节能工程,发挥了拉内需、促节能的效果

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继续采用财政补贴方式推广1.2亿只节能灯;财政部支持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采取财政补贴方式,鼓励在公交、出租等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出台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对高效节能房间空调器进行财政补贴等大型社会节能工程,既拉动了国内消费,也提高了节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增强了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对完成今年节能目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国内外经济复苏形势仍不明朗,不排除经济再次出现波动的可能性

今年1—7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32.9%,比去年同期高了5.6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从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看,截至2009年8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22.4%;从30种主要工业品出口量值统计数据看,除食糖的出口数量和金额均呈增长态势外,其他主要出口工业产品的金额均呈现负增长,绝大多数产品出口数量也呈负增长态势。上述数据说明,我国上半年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拉动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尚未恢复,内需对GDP的贡献仍较弱,我国经济重新回归高位增长,且做到投资、出口和内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态势还不明朗。从全球经济复苏形势看,美国尽管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造成金融危机的主要问题如信贷监管、美元贬值等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不排除会出现再次经济动荡的可能。如果经济再次动荡,无疑将再次给节能减排带来压力。

(二)经济发展模式尚未得到显著转变,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我国目前出现的经济增速放缓不是金融危机造成的,更不是单纯输入型经济困难,而是长期以来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集中反映。但在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压力下,各地“保增速、促内需”的主要手段还是依靠上技术成熟、投资大、见效快的重化工业项目;有些地方还擅自出台了一些高耗能行业电价优惠政策;为了追求本地经济的触底回升,不惜重开已关停的落后高耗能生产能力。这种做法加剧了结构不合理矛盾,迫使优化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的进程放缓,不利于结构节能。

(三)经济复苏措施最先拉动的仍然是高耗能行业,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压力增大

中央政府拉动内需的4万亿投资,以及由此撬动的大量社会投资,无疑地对应对经济危机和实现今年GDP增长8%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不可否认的是4万亿在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灾后恢复重建、廉租住房和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以及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等主要领域的投入,将最先拉动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的复苏。目前,钢铁、有色、建材以及化工四大行业已经出现了显著回暖。今年7月份,钢铁、水泥和10种有色金属的单月产量均达到近年来高位。水泥今年1—7月份产量已经达到8.78亿吨,比去年同期的7.68亿吨增加了1.1亿吨;钢材产量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600万吨。高耗能行业的率先复苏和快速增长,将给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带来巨大压力。

三、关于2010年节能工作重点的建议

“十一五”前3年完成了单位GDP能耗下降10.1%的进度目标。如果2009年单位GDP能耗能够实现下降5%的目标,那么2010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必须达到6.35%,才能实现“十一五”末期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据此,对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基本估计:今明两年继续努力基本可以完成“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18%的目标;如果进一步加大节能工作的力度,才有可能实现节能20%的目标。为此,建议2010年节能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以科学发展为核心的年度GDP增长目标值,推动结构节能

理性应对“转型挑战”,如果说因结构调整不可避免造成的经济增长回落是一个必须经历的阵痛过程,就应该避免“长痛”而选择“短痛”,适当降低年度GDP增长速度的预期,引导地方摆脱“惟GDP增长”的发展理念和做法,为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积攒后发优势留出空间。

(二)尽快将中央引导性投资由以基础设施为主转向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正确认识中央拉动内需投资的作用和效果,及时转变投资方向,引导社会资金尽快投向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推动节能技术和产品研发、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为扩大内需、开拓市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走出一条新路。

(三)继续完善和执行节能目标评价考核制度

连续实施两年的省级政府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评价考核工作,大大提升了地方政府对节能工作的重视程度,推动地方建立起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工作体系和机制,提高了政府节能管理能力,锻炼了一支打硬仗的队伍,成为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最有效支撑手段。明年要继续实施节能目标评价考核工作,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地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落实奖惩措施,建立主要行业、部门完成节能目标评价机制,切实保证“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实现。

(四)落实奖优罚劣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冲刺年,建议重视和做好表彰先进、曝光落后、惩处违法行为的工作,鼓士气、扬斗志,强抓节能不放松。

(五)尽早制定“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保证政策的延续性

持续降低单位GDP能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长速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尽快制定“十二五”节能目标,引导地方和部门及时制定节能规划,持续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上一篇:seo竞争对手分析方案下一篇:《狼兄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