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身边的谈判案例

2024-09-19

生活中身边的谈判案例(精选12篇)

1.生活中身边的谈判案例 篇一

某市百货大楼为了更多地吸引顾客,提高商店信誉和知名度,作出这样一条规定:凡在百货大楼购买的商品,如果购后顾客觉得不如意,只要未损坏商品原样,均可在10个月内退货。这条规定作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顾客剧增,日销售额直线上升。但是在这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具体的问题。

顾客宋某,系市建筑工程公司工人,半月前在大楼鞋帽商场买了一双广东皮鞋,价格为290元。在这个半月中,他发现鞋帮开胶,鞋底也有轻微断裂。于是他到商店要求退货。柜台营业员认为鞋类属于特殊商品,穿用后已不能再行出退货,且鞋帮开胶的主要原因是剧烈运动造成的,属人为原因;鞋底断裂虽属质量上的事故,但也和运动有直接关系,因此不同意退货,但同意给予修补,其费用由商场负责。而这位顾客认为,鞋坏主要是质量不过关造成的,坚持退货。双方互不相让,发生争执,最后这位顾客找到商店负责顾客投诉商管科。商管科的同志认为,这位顾客的要求有一定道理,商店应该对这起质量事故负责任,但考虑到实际情况,此鞋经修补后还有使用价值,故建议鞋帽商场与顾客协商,按修补处理,并给顾客一定的经济补偿。但鞋帽商场领导认为,鞋是由业务部门组织进来的,商品发生质量事故理应有业务部门向厂商索赔,商场不能承担其责任。这位顾客又找到了业务科。业务科认为我们大批量进货,不可能因一两双鞋而找厂家,况且业务科只管进货前的质量事故,商品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质量事故,应由鞋帽商场负责。

这位顾客在商店各科室手到推诿,冷落,感到非常气愤。一怒之下找到了市消费者协会,要求对此作出公正合理的仲裁。市消费者协会认真听取了顾客的意见,和商场进行了沟通,并委托质量检验部门对皮鞋进行了严格检验。

问题:

1、如果你是消费者协会,你怎样处理?

2、如果你是商店经理,你会怎样解决?

分析:

“退鞋**”反映了商店人员互相脱责任,也说明在商品进货过程中,商店没有严格把关。企业要想发展,必须有良好的进货渠道,优质服务,完善的售后服务等。鞋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使用不合格的胶水且做工粗糙,造成鞋帮开胶。对此事故,经销百货大楼鞋帽商场应予负责。而商店应对此鞋给予退货,退货所发生损失应由鞋帽商场垫付,然后鞋帽商场可通过业务部门向厂家追索费用。要建议商店各部门对商品进货严格把关,杜绝伪劣商品流入。一旦发生事故,负责不可互相推诿,应建立权威部门,对质量事故做出决断。

作为经理如何对待顾客抱怨。

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是社会主义商业本质特征的体现,应该把服务放在首位。处处为顾客着想,把顾客利益放在首位的作法无疑会赢得顾客的好感和信赖。特别是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焦点即是争取顾客。当顾客认识到他会在你处放心购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享受到更多的满意和便利时,便会义无返顾的充当你的宣传者,招徕大批顾客。赢得了顾客,销量、利润就提高了。

想吸引顾客,提高商店信誉和知名度,就应一切为顾客着想。我们的商场,靠什么来战胜竞争对手?靠什么来面对消费者?没有现代化的经营思想,我们将无法在今日的商战中立足,没有贴近大众百姓的热心服务,企业经营就必然招致失败。

2.生活中身边的谈判案例 篇二

现有的关于谈判策略的研究多为学术分析, 鲜有将某一谈判策略与具体谈判案例相结合, 并且“待价而沽”这一谈判策略在相关的学术研究中几乎没有被提及过, 但在现实的商务谈判中, 这一谈判策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 并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谈判的最终结果。因此,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一策略进行一定的归纳和整理。

2“待价而沽”谈判策略

待价而沽, 本意指等到好价钱再出售, 而在被灵活应用到商务谈判中时, 即指在谈判中, 特别是在收购谈判中, 被收购方不着急接受收购方报价, 通过拖延时间、与其他收购方接触或假意对对方不感兴趣等手段, 抬高自身的价格, 把自己卖的更高一些。待价而沽是一门学问, 懂得自身的价值所在, 能让自己在谈判中取得主动权。一般应用于被收购方。

具体的使用手段各有不同, 有的会对外放出诸如无意被收购这种假消息, 有些则会公开拒绝某一兴趣方提出的最高报价, 然后向各个兴趣方伸出橄榄枝, 使得无论哪家获胜, 收购自身的代价都不会低于目前的这个出价最高者。

客观而言, 使用“待价而沽”的谈判策略具有极高的风险, 因为如果对方对你没有特别强烈的收购意愿或突然杀出一个更具诱惑性的第三方, 那么待价而沽的策略就会导致己方错失机会, 谈判失败;所以, 使用待价而沽的谈判策略要非常谨慎, 不要轻易使用, 一旦使用不当, 会对自己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 待价而沽这种策略更适用于谈判中占主动权的一方。下面将具体分析两个案例, 并分析这种谈判策略应用成功与失败背后的原因。

3 亚马逊收购当当失败案例

3.1 亚马逊收购当当失败案例介绍

2004年8月19日, 美国电子商务网站亚马逊公司宣布, 已签署最终协议, 以7500万美元收购中国的卓越有限公司。从此, 卓越网成为了亚马逊的第7个全球站点。然而, 将亚马逊的目光吸引到中国并使其将进入中国的计划提前两年的不是卓越, 而是卓越的最大竞争对手当当网上书店, 亚马逊也始终是把当当作为第一收购目标。但在双方谈判中, 亚马逊坚持收购当当70%~90%股份, 而当当只接受战略性投资, 双方多次协商不成, 最后谈判终止。

而亚马逊在当时不仅在与当当接触, 也在与当当的对手卓越谈收购事宜。当时两家的规模、经营模式等等都没有太大差异, 亚马逊要选一个最合适的收购目标, 也就表示, 其实是当当和卓越在竞争, 都希望把自己卖给亚马逊。最终, 卓越笑到了最后, 而当当网的股东们此次丧失了一个绝好的退出机会。由于此次的谈判失败, 当当网被迫全心全意走上上市之路。而实际上, 当当在2010年才正式上市, 可见, 谈判失败后当当的上市之路走得也并不轻松。

3.2“亚马逊收购当当”案例中“待价而沽”策略的应用分析

对于这次收购的失败, 一种观点认为, 是当当不愿失去控股权, 只愿意让亚马逊作策略投资;而得到控股权是亚马逊收购当当的前提, 双方无法在这一基本问题上达成一致, 最终导致收购难以完成, 收购价格的高低不是主要问题;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其实当当所谓的拒绝亚马逊收购、提前海外上市都是一种手段, 实则当当是希望拿出“待价而沽”的姿态来, 把自己卖得更高一点, 没想到却把自己套住了。笔者则更为同意后者的观点, 即卓越网懂得一门学问———如何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而当当网本来想以退为进, 待价而沽, 不料彻底失去了被亚马逊收购的机会。

在这场谈判中, 笔者认为当当凭借亚马逊对自己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收购意愿, 使用了“待价而沽”的谈判策略, 当当只接受策略投资和以独立上市融资为首要考虑的表态, 不过是希望拿到更好价格的一种手段, 只是没有想到卓越在这期间趁虚而入, 不但被收购意愿强烈而且报价更低, 让亚马逊迅速转向卓越并快速成交。从亚马逊收购卓越消息是由当当网向媒体披露, 以及当当网屡次向媒体公开表示并不看好亚马逊收购卓越的前景这些迹象, 当当心中的失落不难体会。

4 雅虎收购3721成功案例

4.1 雅虎收购3721成功案例介绍

3721公司是由周鸿祎 (即360安全软件系列创立者) 创立的专注于中文上网服务的互联网应用服务提供商, 3721公司提供的3721“网络实名”是一种十分便捷的中文上网方式, 因此收购的消息一放出, 3721便得到了众多门户网站的“橄榄枝”。

2003年8月, 雅虎率先向3721提出购并事宜, 并邀请3721总裁周鸿祎去雅虎位于美国的办公总部进行商谈, 但此次谈判无果而终。8月底, 雅虎再次表现出了积极姿态使得3721最终决定与雅虎签署排他性协议。9月、10月间, 双方高层频繁会面, 商讨购并方案, 双方最终于11月份确定了购并方案, 而3721香港公司两大风险投资商IDG和JAFCO全部套现退出, 获利达数倍之多。

在谈判后期也进行的并非一帆风顺, 2003年11月7日, 媒体新闻报道称, 雅虎出资1亿美元并购重组3721, 周鸿祎出面否认, 称此事为“谣言”;11月10日, 3721高层向记者表态:3721目前并不希望把公司卖给别人, 并称要海外上市;11月15日, 媒体便又传出雅虎以现金加股票总价值1.2亿美元价格收购3721公司, 直至11月21日双方最终签字敲定收购。

4.2“雅虎收购3721”案例中“待价而沽”策略应用分析

3721最后之所以能以1.2亿的高价成功出售给雅虎, “待价而沽”的谈判策略是其中的关键。要知道, 2003年7月, 搜狐拟收购3721时所提供的报价也只是4500万美元, 不到半年的时间, 3721便成功将自己的身价增加了一倍多, 其中, 待价而沽策略的使用是极为成功的。

在谈判前期, 当时的新闻媒体就不断传出几大门户争抢收购3721的消息, 从新浪、搜狐到TOM.COM, 甚至还有传微软将收购3721;经过一轮的收购风波不但没有影响到3721的业务, 反倒使3721名气更大, 身价也陡升。03年9月, 华尔街分析师访问3721, 给予极高评价, 更加强了3721的底气。周鸿祎的精明之处便在于“待价而沽”, 一直在等待更好的机会和更高的价钱。其在背后则使用了一些手段。在雅虎正式出手之前, 收购金额、方式甚至签字时间就已“泄密”, 被很多人所知, 后经证实, 这都是3721的原投资人放出的风声, 股东们都迫切希望赶快把3721出售以套现。而之前所谓“多家网站抢购3721”也是为此放出的夸大性消息, 投资人还可趁这此机会多吸引些买主, 借机抬高“物价”, 而3721一次次地否认并购“传言”也确实为自己吸引来了真正愿意出高价的买家———雅虎中国。而在谈判后期, 当3721与雅虎基本达成并购意向时, 3721又假意宣称不希望被收购, 要海外上市, 这使得雅虎又进一步将1亿的报价提高到1.2亿, 才成功买下了3721。

5 基于两个案例中“待价而沽”谈判策略的应用成败对比分析

谈判的成功与否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 比如, 亚马逊收购当当失败, 除了当当策略选择上的失误, 还有当当确实存在不愿被国际大资本控制的考虑, 而亚马逊的收购方式又过于激进, 因此不能简单地说, “待价而沽”谈判策略的使用失败便是谈判失败的原因。在本文中, 笔者暂时抛开其他因素的影响, 仅对比分析一下“待价而沽”这一谈判策略在以上两个案例中的应用成败。

首先, 谈判双方的地位判断对于“待价而沽”谈判策略的应用起了重要作用。谈判双方应对自己在谈判中的地位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并且能够随着不断变化的谈判形势不断调整自身的谈判地位判断。

当当之所以使用“待价而沽”策略失败,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自身的谈判地位出现误判。在这场并购谈判初期, 由于亚马逊一直视当当为第一收购目标 (因为当当是完全按照亚马逊的模式起步的) 且非常急于进入中国市场, 当当认识到自身在这场谈判中的优势地位, 于是迟迟不同意亚马逊的报价, 而表示出待价而沽的姿态, 希望能够买的更高些, 然而当当的优势地位在当卓越作为第三方进入到这场收购案中之后便已经发生了转变, 当当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地位判断, 于是被卓越趁虚而入, 抢走了亚马逊。

3721则准确判断了自己在这场谈判中的形势:当时, 雅虎进军中国5年没有发展, 急于借助收购中国本土的互联网力量提速其在中国市场的步伐, 且3721可谓是一枝独秀, 这使得它在与雅虎的谈判中一直处于掌握主动权的一方, 3721准确认识到这一优势地位, 于是它成功地运用了“待价而沽”的策略:通过对外透露有多家兴趣方希望与之并购, 还假意表示不愿意被收购, 考虑海外上市, 让雅虎保持危机感, 并成功地多次提高了自己的要价;正是3721正确判断了自己在这场谈判中的地位, 才使得自己最终能成功以高价卖出。所以, 正如本文前面提及的, “待价而沽”是具有高风险性的策略选择, 且更适用于在谈判中掌握主动权的一方。

其次, 自身的真正价值对于“待价而沽”谈判策略的应用也十分重要。谈判方 (被收购方) 应该客观分析自己的真正价值, 正确认识到自己在产品特性、经营结构、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当时, 当当和卓越同属B2C市场, 二者公司规模相当:2003年, 当当的销售规模是8000万人民币, 卓越在2003年1~9月收入达1.05亿元, 如果剥离其他业务的收入, 卓越的网络销售收入与当当差不多。虽然卓越7500万卖给亚马逊被普遍认为卖的很便宜, 很多人认为卓越网作为中国电子商务的第一品牌, 估价在1亿美元以上才值得卖出, 但7500万美元对卓越也算在正常的估值范围之内, 比较而言, 亚马逊给予当当1.5亿的报价也可以算是高价了, 但当时当当认为自己的市值至少5亿美元, 于是它坚持使用“待价而沽”的策略希望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价格, 所以当亚马逊面对卓越愿意接受7500万美元的报价自然是果断抛弃当当, 选择卓越。中国电子商务领军人物王峻涛评价说, 亚马逊用自己1/250的市场价值, 以盛大1/25、腾讯1/11的价值, 买到了”世界第7”的卓越, 这将是亚马逊最合算的一笔生意。

而3721则深刻懂得自己的价值所在, 所以巧妙使用“待价而沽”策略在与雅虎的讨价还价中占得好处。3721自身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网络实名技术, 30万中小企业客户和以周鸿祎为首的管理团队。当时雅虎进入中国5年业绩平庸, 收购专注于网络实名的3721, 可以快速进入母语搜索引擎领域, 对雅虎的中国战略有所增益。此外, 3721的网络实名支持了30万中小企业客户, 拥有近4000家的渠道销售伙伴, 这对于雅虎希望能将自己的中小企业业务延展到中国大陆市场腹地的目标具有极大价值。而周鸿祎辖下的管理团队, 也被本土化推进较弱的雅虎中国所看重, 具有极大的人力资本价值;特别是周鸿祎本人, 他在团队、渠道上的号召力无人能替代, 周鸿祎的地位也得到了雅虎高层的承认和重视。这三点价值可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 他们无疑都被3721加以利用, 成为了使用“待价而沽”策略的筹码。因此, 能够认识到自身的真正价值所在, 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作为使用“待价而沽”策略的筹码才能成功使这一策略奏效, 赢得高的报价。

6 结论

“待价而沽”谈判策略多应用于并购案例中, 被并购方通过使用一些手段来提高自己的报价, 使自己卖的更高一些。有时它使用在价格谈判阶段, 有时则可以向前推进到谈判初期甚至谈判之前。通过比较“亚马逊收购卓越”和“雅虎收购3721”两个案例, 可以看出使用“待价而沽”谈判策略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一旦使用不当, 极有可能会导致谈判破裂, 这一策略的应用更适用于在谈判中掌握主动权的一方和能够认识自身真正价值所在的一方。

参考文献

[1]王乐.雅虎收购3721引发搜索引擎大战[N].电脑报, 2003-12-

3.汲取书中经验 改变身边生活 篇三

作者王力,是著名企业家牛根生的启蒙老师,这位有着“公关第一人”美誉的另类思维学者,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选择悄然隐退,旅居温哥华。

在温哥华的日子里,他和儿子王一男用相机开始记录这个城市的细节,一拍就是6年,父子俩拍下了一万多张打动他们的图片。翻看《天大的小事》,书中每页图文基本可独立成章,向人们娓娓道来那些“无需仰望”的小事,比如:在温哥华,红绿灯是醒目的黄色底座,而不像国内的是黑色,事实证明,“黄色是事故率最低的颜色”;人行道的路牌悬挂在路中间,而不是路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很醒目;公厕指示牌上,都注明了“距此几个街区、多少米”的温馨提示,等等。

我在2009年夏天看到这本书的,虽然书中的文字、图片都是一些城市管理的小小细节,但正是这些点滴显出城市文明的细节,不禁联想到我们的成都,联想到自己刚刚接手的浣花溪公园,总想从中学点什么,也想把其中城市建设的一些小改变,让市民觉得温馨和人性化。

4.成功的谈判案例 篇四

就在11个农夫一筹莫展时,突然天空布满了乌云,一场大雨即将来临。此时正值秋收过后,各家各户的粮食都晒在场院里。眼看一场大雨即将来临,11名代表都在为自家的粮食着急,他们都希望赶快结束这次判决,尽快回去收粮食。于是都对另一个农夫说:“老兄,你就别再坚持了,眼看就要下雨了,我们的粮食在外面晒着,赶快结束判决回家收粮食吧。”可那个农夫丝毫不为之所动,坚持说:“不成,我们是陪审团的成员,我们要坚持公正,这是国家赋予我们的责任,岂能轻易作出决定,在我们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之前,谁也不能擅自作出判决!”这令那几个农夫更加着急,哪有心思讨论判决的事情。为了尽快结束这令人难受的讨论,11个农夫开始动摇了,考虑开始改变自己的立场。这时一声惊雷震破了11个农夫的心,他们再也忍受不住了,纷纷表示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转而投票赞成那一位农夫的意见,宣告被告无罪。

按理说,11个人的力量要比一个人的力量大。可是由于那1个农夫坚持已见,更由于大雨的即将来临,使那11个人在不轻意中为自己定了一个最后期限:下雨之前。最终被迫改变了看法,转而投向另一方。在这个故事中,并不是那1个农夫主动运用了最后的期限法,而是那11个农夫为自己设计了一个最后的期限,并掉进了自设的陷阱里。

5.成功的谈判案例分析 篇五

在商业谈判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谁占据主动就意味着获得更多的利益,因此,谈判中应采取下列措施在心理上压倒对方:

要充分暴露对方商品的缺点。对卖主的商品所有缺点加以揭露,藉以达到杀价的目的。如果对方为卖主而急欲脱手时,要采取拖延战术,不妨提出同类商品廉价出售的材料,使卖主对自己所开高价失去信心。应让卖主充分认识到,如能早日卖出,先得现金,数月后所得利息,即可抵偿商品价格差额。

6.采购谈判案例 篇六

江西某市G工厂与C进口公司(以下称中方)联合组团赴法国巴黎与法国P公司(以下称法方)谈判铝电解电容器用铝箔生产线的技术与商务条件,由于工程进度要求,此行希望能够在过去双方技术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最终签署合同的谈判。为此,该谈判组共有各类专家9人,时间定为两周。带队的是工厂的F厂长与C公司主管业务部门的B经理,阵容虽说不上庞大,可力量不能小视,摆出一幅决战的架势。

到了巴黎后,法方P公司总经理、生产经理、设备经理、律师迎战中方谈判组。技术谈判仅用了两天双方即交换了意见,进入了草拟技术文件的阶段。当进入价格谈判时,法方态度开始强硬,480万美元的报价,不论中方怎么说,在调整5%的价格后,就不动了。为了充分利用时间,中方建议价格谈判与合同文本谈判同时进行,法方表示同意。双方将人员分成两组,继续谈判。在法方律师与中方B经理的努力下,合同文本的大部分条款在两天之中也谈得差不多了,但价格小组的谈判几近停顿。更严重的是P公司的总经理不露面了,当问及对方律师时,答案是“他到国外开会去了。什么时候回来不知道”。中方谈判组陷于困境。

法方在想什么?中方应如何办?一周不到,谈判就中断了,是回国还是继续留下?虽然对价格手上还有余地,但能否让出?让出后是否就能成交呢?谈判组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最后统一的意见是:先沉住气,进一步摸清情况后,再做打算。于是决定分头行动,一部分人收集市场信息,以分析价格条件;一部分人把握谈判形势,B经理设法与对方律师接触拉关系,套信息。

B经理与律师联系上了,谈得还很投机。由于交易成功律师收入更高,最说他还想找机会游览中国,所以他也很乐意与中国人交朋友。两人很愿意单独约会。律师邀请B经理去他家作客,B经理欣然接受,因为这正是他需要的。

B经理按地址找到了律师的家,他的家在一个公寓的五层!因为他是单身汉,两居室的房子中摆设很简单,地上放着垫子就算床,桌子上放着杂七杂八的东西,一看就是不拘生活小节的人。B经理送上中国特产作为见面礼,然后从家庭、生活、兴趣、朋友、文化的话题逐步转移到交易的谈判上。由于彼此聊得痛快,生意上的事也当生活见解倾诉出来。

律师:“P公司经理不够意思,既让中国朋友来了,就应安排好。再有分歧,坐下来谈嘛!”

B经理:“可能总经理是有急事需出国处理。” 律师:“事是有,但可以定个时间表。”

B经理:“他太忙,无法确定日程,也可能我们的交易额太小,不值得优先考虑。” 律师:“贵公司的交易对他很重要。这是第一次将其产品与技术卖到中国。贵方来之前,他与助手们多次商量,不像不重视。只是此人是日尔曼移民,性格较直率,处理问题手法较简单。加上这回他可能真有急事出差了,显得失礼。”

B经理:“我说与他对话不像与您这样的当地法国朋友容易呢!” 律师:“他是总经理,自以为身份高,太傲气,不好交朋友,就是我与他交谈也觉别扭。”

B经理:“可是为了交易,我们得找到彼此能理解交流的方法。” 说到这里,两人又沉默了,交易谈不成两人都不舒服。

B经理突然情绪高涨起来,对律师说:“我们是朋友,我也信任您。有些话不好对总经理先生说,可对您讲,您可以从中帮助我们沟通,也可给我方提建议。”

律师:“可以啊!我很乐意做这件工作。”

B经理:“我认为总经理先生是压我方让步。也许他已回其办公室了,只是不想见我们。非要我方让步才恢复谈判。我可以告诉您,我们是可以让步,但要成交,必须双方让步。按P公司目前的谈判态度,我们即使可以让步也不会让。

律师:“我能理解中方的立场,但如果这样下去,我很难看到贵方本次巴黎谈判的结果。” 这是个很实际的问题。B经理严肃地看着律师点了点头,承认其看法,表示宁可空手回国,也不会接受P公司现在的交易条件。两人又换了些轻松的话题,吃完饭,律师送B经理出门。这时,B经理试探性地问律师:“我有个想法不知行不行。”律师说:“请讲。”B经理说:“若有可能,请你转告P公司总经理,我方的交易条件可以调整,但我方对他目前的态度与做法有意见。他不改变,我们将无法谈判。这样的话,我们就准备回国了。此外,如您能施加影响,说服他带助手到中国来,我们将欢迎他并可恢复谈判。否则,我们将另做打算。”律师说:“当然可以转达贵方的意见。我也会尽全力说服他到中国去。”说完,两人告别。

B经理将情况与谈判组人员沟通后,决定缩短在法逗留时间,利用2—3天调查研究并适当参观巴黎文化景点,同时再通过律师与P公司联系一次,看总经理是否回巴黎或是否愿意恢复谈判,在决定具体回国日期与航班。两天后,B经理与律师通话,得知P经理仍未回国,于是全团决定提前回国。

中方回国一个月后,律师来电,说P公司总经理回国后即与其交换了意见,他表示歉意,但同时表示重视与中方的交易,若中方邀请,他们可组团来华谈判。双方很快办妥了相关手续。

P公司的谈判组几乎是巴黎谈判时的原班人马,只是多了总经理的夫人。在为法方人员接风的晚宴上,双方人员很兴奋,尤其总经理夫人更是高兴,她说:“中国的菜,色、味、香俱全,真是艺术品,还是营养品。虽说法国菜不能与中国菜比,但在西餐中,法国菜是第一,下次贵方到巴黎时,我一定要请你们品尝法国菜。”B经理接道:“我们在两个月前到巴黎去过,并与您的丈夫商讨交易事宜。”总经理夫人惊讶地问:“我怎么不知道呢?”她转身面对丈夫。总经理很尴尬地点头。B经理接着说:“我们去巴黎没几天,总经理说要出差,把会停下来了。”这时,夫人盯着总经理的眼神变化很多,但仍说:“把中国客人邀请来巴黎,自己却走了,这不太礼貌。”总经理的脸有些泛红,也不知是不好意思还是酒劲上涌。席间,说说笑笑,气氛还算融洽。双方看到了谈判成功的希望。

这次谈判仍分两组进行,一组谈判价格,一组陪总经理夫人去游玩。由于这是上次谈判的继续,双方均同意先谈关键分歧点。虽然在巴黎时双方差距有50%,但这次谈判双方真正体现了互相配合求公正的态度。P公司承担了22%的差距,加上在巴黎谈判时改善的5%,总量达27%;中方承担了28%的差距,退让似乎比法方大,但总体差不多。双方人员迅速整理交易内容及合同文本,中方组织人员打印合同。在签字仪式后的庆祝宴会上(这次是法方出钱宴请中方),中心人物是P公司总经理的夫人,她替其丈夫招呼中方客人。中方人员一方面向总经理敬酒,一方面赞扬其夫人:“她一出马,谈判就成功。”

该合同执行非常顺利。● 分析参考

本案反映海外谈判的另一种“冷”与“急”,中方谈判组的处理也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本案给人的启示有如下几点:

(一)及时守住手中条件

在谈判中,法方态度强硬,不修改自己的不足之处,反而借故中断谈判,对于意在成交的中方压力很大。面对压力,中方冷静判断形势,并首先守住手中条件,这是处理此案中“冷”的最好方法。这么做既节省了谈判资源,又让对方的压力效果降至最低位,对法方还有反作用力的效果。

(二)审视谈判形势

守住条件固然重要,但明辨谈判形势更重要。谈判组分几路出击收集谈判信息,以进一步判断对方行为的真实意图,为后续谈判决策提供依据。尤其对律师的工作是该措施中的最成功之处,通过律师完成了调查任务,还完成了布局的任务,使中方谈判组以最佳状态在最佳时机撤出谈判,又使谈判有继续的可能。

(三)抓住再谈判的时机

中方对法方来华人员的安排令他们满意;对谈判议题抓住关键,使谈判整体气氛热烈,彼此配合地投入谈判,在这大好时机下一举解决原则分歧。中方抓住了这些时机因素,大大提高了谈判效率与成功概率,同时使成交条件更趋公正、公平。

(四)内部统一

不论是在巴黎的谈判还是在国内的谈判,中方谈判的整体性较好,思路连贯,全体人员工作步调一致,方使谈判思想得以全面贯彻。内部人员的思想统一,也是该案谈判成功的保证。中方谈判组由工厂与外贸公司人员组成,技术与商务谈判的协调,不同单位人员立场的协调是谈判组几乎每天要做的工作。从该案的谈判效果来看,内部协调统一工作做得较好。

● 探讨点

1.如中方在听到P公司总经理称“出国开会”后,即拿出新条件吸引其继续谈判行吗?

2.B经理与律师谈话中直接说出中方交易条件让其转达,效果又会如何?

7.外交谈判案例 篇七

我国政府于1986年7月10日正式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尽管中国为复关表现了十分的诚意,作出了重大的让步,但是,这并没有赢得其他缔约方在谈判中采取合作的态度。相反,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缔约方更是蓄意阻挠,漫天要价。这种不考虑中国特殊国情、企图以加入世贸组织相要挟的不合作态度,使得持续8年之久的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谈判没能在1994年12月底之前,也就是在WTO成立之前达成协议。

20个世纪末,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达成协议。中欧谈判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发生在中国加入WTO谈判进程中的又一个经典案例。它的成功解决,为推动中国加入WTO赢得了相当关键的一步棋。

1. 中美握手,欧盟态度积极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问题上,欧盟和美国历来都是站在“密切协调”的立场上的,而且欧盟也常常唯美国马首是瞻,因此,中美协议的达成必然会为中欧谈判开辟道路,加快中欧之间的谈判。的确,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达成协议在欧盟引起了强烈反响。欧盟各国舆论对中美达成的协议普遍给予积极评价。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主要传媒异口同声,称赞中美达成协议标志着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中“已经排除主要障碍”,“跨过了决定性阶段”,中国加入“千年回合谈判”只是个时间问题。舆论还说,中国的加入将使“世界贸易组织趋向完整”、“经济全球化会飞速发展”,并为世界经济的安全和稳定“启开历史之门”。欧盟委员会及其各成员国对于中美达成协议这一“历史

性动作”,一开始感到有些吃惊,反应谨慎,但在消息得到证实后便纷纷表示欢迎。与此同时,他们也立即表示,希望尽快重开与中国的谈判,并且一再强调他们的要价不同于美国。

2. 特殊要求,欧盟开价更高

中国与美国和欧盟进行的关于加入世贸组织问题的谈判是同时启动的,欧盟的立场历来是:凡是美国从与中国达成协议中所得到的东西,欧盟也要“自动享有”,此外,欧盟还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因此,在多年的中美、中欧谈判中,欧盟的开价其实比美国还要高。一般的说法是,在中美、中欧谈判中,欧盟提出的要价中有80%与美国相同,接下来的那20%的要价由它自己与中国进行讨价还价。

欧盟的特殊要求,或者说20%的要价,主要是:要求中国在银行业、电信、经销、人寿保险及机器制造领域降低关税;放宽对欧洲生产的食品、酒类、药品、化妆品、玻璃制品、陶瓷制品市场准入的条件;在外国投资、电子行业放松控制;在石油产品、丝绸生产等领域取消垄断等。

另外,中国将是第一个享受世贸组织成员国在协议中表明允许经历一个转型过渡时期的国家。这是原欧盟贸易谈判代表布里坦的主意,也是世贸组织在纳入成员的历史进程中的首次例外。20世纪50年代加入世贸组织的成员均属于市场经济体制国家,60年代加入世贸组织的部分国家,如波兰和罗马尼亚享有世贸组织特殊制定的严格协议书,因而对中国而言,欧盟正在寻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特别协议和条件,这将是更为进步的、积极的协议书。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接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应当有适合双边关系的方法和创新。欧盟加强与中国政府的对话和谈判,希望建立一系列有利于中国在其“过渡时期”应该履行的义务和条件。

3. 西雅图之旅,未雨绸缪

20xx年11月30日,备受世人关注的世界贸易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在美国西雅图开幕。会议计划发起新一轮全球多边贸易谈判,也就是所谓的“千年回合”谈判,并为拟议中的此次谈判确定框架和主要议题。

这次会议,主要是讨论关于协议的实施、所谓的“既定议程”和新一轮谈判是否应加入新议题等三方面的问题。尽管西雅图会议无果而终,但中国却利用这次会议提供的机会,积极与各方进行接触,促进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在西雅图会议期间,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分别会见了美国总统克林顿和欧盟贸易委员拉米。在与拉米会见时,双方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交换了意见,都希望尽快结束中欧谈判,并同意尽快对新一轮中欧谈判作出安排。

石广生抓住机会,主动出击,在他的西雅图之旅中会见了16位美国参议员、29位众议员、全美农场主协会主席、7个州的农场主协会主席以及数家美国大公司的负责人等各界人士。他代表中国政府介绍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进展情况,重申了中国政府在台湾加入世贸组织和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问题上的立场。很显然,石厂生这些会见都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征程进一步铺平了道路。

4. 鸿沟难填,交锋三次坚城难下

20xx年1月25日,中欧谈判继续进行。由于欧盟和中国之间的技术谈判目前已经取得明显进展,因此原定两天的双边谈判将再延长半天,于26日正式结束。

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的发言人古奇在谈判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欧盟与中国的谈判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欧盟方面希望尽早结束新一轮技术级磋商,争取早日在北京签署有关协议。古奇透露,由于谈判内容涉及到各方利益,因此欧盟委员会将就欧中谈判的进展情况向欧盟15个成员国政府汇报。古奇强调指出,正如欧中双方在联合公报中所说,双方同意2月下旬在北京就一些重要问题再进行一轮技术级磋商,但谈判目前为止所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已经确保了协议最终签署。古奇还表示,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的委员拉米已经作好前往北京的准备。他说,根据下一轮技术级磋商的进展情况,拉米希望尽快飞赴北京与石广生举行会谈并

52商务谈判案例-20xx.3.4_谈判案例

签署中欧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

中欧在这轮谈判中讨论了关于市场准入方面的重要问题,包括工业品关税和配额及农产品和关税配额,双方还就服务贸易问题进行了一整天的讨论,就一些关键的问题进行了谈判,包括电信、金融服务(银行、保险、证券)、经纪、分销、旅游和专业服务(律师和会计)。

20xx年2月下旬,中欧在北京举行新一轮谈判。中欧双方代表团长仍然是龙永图和贝塞勒。谈判结束后,龙永图表示,通过1月在布鲁塞尔和这次在北京的两轮磋商,中欧双方的谈判立场已十分接近。中方认为,双方进行部长级会谈的条件已经成熟。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欢迎欧盟贸易委员拉米访华,以最后结束中欧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

中方显然对再通过一轮谈判达成协议持乐观态度。20xx年3月10日、13日,石广生连续两次在谈到中欧谈判时指出,中国非常重视同欧盟的谈判,近一两个月来,双方加快了谈判进程,先后在布鲁塞尔、北京进行了两轮会谈,取得重要进展。对欧盟关心的问题,中国都作出了积极反应。除了中国对任何WTO成员都不能承诺的内容之外,中欧之间剩下的问题已经不多。3月27日这一星期,欧盟贸易委员拉米先生将应邀来北京进行新一轮双边谈判,我们将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期望尽快结束谈判,达成协议。

欧洲的某些企业家似乎比中国政府还着急。20xx年3月3日,欧洲商业联合会和欧洲外贸协会联合会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呼吁欧盟尽快结束欧中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这封题为《欧盟不应再拖延中国加入世贸的进程》的公开信说,尽管欧盟还有一些特殊要求,但应该看到中国已经作出了一些让步,欧盟方面要想达到100%的要求是不现实的。公开信还提醒欧盟注意,中国已经与一些主要贸易国家达成协议。如果欧盟拖延与中国的谈判,将会给美国国会中那些反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人提供帮助。公开信还呼吁欧盟采取灵活的态度,为达成最后协议创造条件,以便在最近几周内尽快与中国结束谈判。公开信说,尽快结束谈判不仅将有助于加强世贸组织,同时也有助于欧盟扩大对中国的出口。

欧洲商业联合会是欧洲最大的零售、批发和进口商组织,它的数十个成员组织分布在20多个欧洲国家,代表着这个领域的2 000多万就业人员。欧洲外贸协会是欧洲国家的外贸协会联合组织,目前有80多个成员。有迹象显示,欧盟方面也对将到来的新一轮欧中谈判持乐观态度,希望通过这轮谈判达成最终协议。

20xx年3月中旬,拉米在包括讨论欧中谈判问题在内的欧盟贸易部长非正式会议结束后表示,欧中谈判“转入政治阶段的时刻已经到来”。但他同时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技术性”问题都已得到解决。十天以后,欧盟贸易委员拉米与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在北京进行了为期四天的部长级谈判。这已是20xx年以来中欧举行的第三轮谈判。

开始的时候,中欧双方显然都持乐观态度。美联社20xx年3月28日的消息说,带着乐观的表现和取得进展的迹象,欧洲和中国贸易谈判代表今天重开谈判,双方都希望此次谈判能够为多年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进行的谈判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法新社在3月28日报道说,中国充满信心地预计,谈判正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谈判期间,时任中国国务院朱 容铿基会见了拉米。拉米在会见之后说:“我认为同朱的会谈反映了中方非常重视我们的 访问和双方都希望达成的目标。我们将竭尽全力争取在这次谈判结束后达成一项双边协议。” 路透社3月29日说,中国和欧盟谈判代表都乐观地表示,他们能在北京达成协议。但双方也暗示,在关于中国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以及以多快的速度开放它的市场等问题上,他们都不打算太多地偏离目前的立场。显然正是由于中欧双方都不打算太多地偏离目前的立场,致使第三轮中欧谈判仍然没有达成协议。看来,双方在谈判之前是有些过于乐观了。

谈判结束后,拉米的发言人古奇说:“谈判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没有达成最终协议。”他还说:“4天的会谈是在建设性的气氛中进行的,双方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他们在悬而未决的问题上的分歧。”拉米在会谈结束后对记者说:“充分考虑到欧盟与中国重要的贸易关系的敏感性,应该最后达成一个平衡的一揽子交易。”他说:“我将立即向我所

代表的欧盟15个成员国以及欧洲议会汇报,以便评估如何才能最好地对待未来一轮的谈判。”中国外经贸部发言人只是说,会谈是积极的、建设性的,并且富有成果,但没有进一步透露详细情况。

5. 世贸出面干预,中方因势利导

20xx年2月17日,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穆尔应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的邀请,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主要是讨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澄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还有哪些障碍。 容 当天下午就在中南海会见了他,双方就中国 基对此,中方回应积极。时任国务院朱铿 加入世贸组织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表达了积极合作的态度。第二天,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又与他举行了会谈。

这三天的访问,给穆尔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对中国年内加入世贸组织表示持乐观态度,并表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也是世贸组织的努力方向。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加快其他双边谈判和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内的多边谈判进程,全方位地推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

6. 共同促进,终于一锤定音

5月11日,拉米对新闻界发表谈话说,他希望在下周举行的谈判中与中国达成一项协议。他说:“我们希望这是与中国举行的最后一轮谈判。”拉米承认开放中国电信市场问题是中欧谈判的关键,并表示仍然要坚持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他说:“电信对我们来说当然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欧盟工业具备竞争优势,我们拥有中国移动电信90%的市场份额,我们想巩固这一地位。我们的目标是使外资在中国移动电信合资企业中达50%。”5月15日,拉米率欧盟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中国展开新一轮谈判。拉米在抵达北京时对记者说:“如果我们要有所进展,就必须表现出灵活性。”

当记者问他对这一次最终达成协议是否乐观时,拉米说:“很可能,是的,有希望。”拉米的发言人古奇表示,这次达成协议的可能性要大于上一次,因为双方建立了一种融洽的关系。新一轮的谈判当然不会一帆风顺。第一天的谈判结束后,欧盟说,要达成一项旨在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铺平道路的协议需要更多的时间。古奇对记者说,现在说中国表现出了更多的灵活性尚为时过早,但是也表示过去的技术谈判是在积极和建设性的气氛中进行的。 第五天,在古奇第五次出现在记者面前时,双方终于达成共识,签定协议。

7. 好评如潮,谈判获得双赢

中欧双方都对中国与欧盟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的协议表示满意。中国说这是一个“双赢协议”,欧盟说这是一个“第一流的协议”。由此看来,中欧协议确实是双方互相妥协的产物。

据悉,直到第四轮谈判的头几天,欧盟方面都还在坚持其所谓的20%“特殊利益”,要求中国扩大电信、保险市场准入额,降低汽车、化妆品和酒类的进口关税。具体说来,就是欧盟要求在中国合资电信公司中享有51%的控股权;在中国合资人寿保险公司中享有50%以上的控股权;还要求中国从欧盟进口汽车、酒类、化妆品和工业设备征收的关税降低到17.5%的水平。欧盟的要求远远超出了中美协议中的规定。按照中美达成的协议,美国在中国合资电信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中的股权最高不得超过49%,中国对从美国进口的产品征收25%的关税。

欧盟的要求过于苛刻,远远超出了中国所能接受的限度,中方显然不能答应。中方一再重申自己的原则立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承诺只能和目前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中国不会牺牲自己的根本利益来求得加入世贸组织。对于谈判方的个别要求,中国能满足的将尽量满足,但是,中国不能承诺的对谁都不能承诺。也就是说,中国没有答应美国的,同样也不能答应欧盟。

另外,有分析认为,中国之所以拒绝欧盟的要求也与美国国会要审议是否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PNTR)有关。中国担心欧盟的过高要价可能会冲击中美已经达成的协议,妨碍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在美国国会的通过。

事实上,欧盟正是利用美国国会部分议员刁难中美协议,企图阻挠国会通过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的机会,向中国提高要价的。中美两国政府也确实都希望中欧尽早达成协议,以便对美国国会通过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起到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中方并不因此而让步,中方始终坚持“对欧盟的让步不能超过美国”,允许服务业外资股权达到49%是“底线”。在中国的强硬立场面前,欧盟不得不收回自己的过高要求,改在其他方面寻求中方让步以作为其放弃过高要求的“补偿”。同时,由于美国参众两院的专门委员会已经通过了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的议案,众议院最终通过的可能性也很大,欧盟坚持高要价的“王牌”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于是,欧盟调整了自己的策略,通过相互让步与中方达成了协议。

尽管在电信方面以及其他一些方面,中欧协议与中美协议内容一致,欧盟未能获得比美国更优惠的条件。但是,欧盟在其他方面获得了一定的补偿。按照摩根斯坦利公司的一位中国经济专家的说法,“欧盟已经得到了他们能够期望的最好结果”。

在降低关税方面,欧盟取得的成果与美国大体相当。但降税产品的范围却扩大到150多种,其中包括一些欧洲特有产品,如英国的杜松子酒和意大利的皮革等,这些在中美协议中并没有包括进去,而且这些产品的关税从过去的高达70%下降到了38%。驻北京的英国商会主席吉思·玛丽亚·盖斯赫因此说,欧盟的谈判代表非常明智地进行了取舍,这使得欧洲企业能够在它们最有优势的领域里保持领先地位。

在开放中国的保险市场方面,欧盟的谈判官员为欧洲的人寿保险公司争得了七项新的许可,而这对于一直由美国主导的市场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中国保险业对欧盟的开放时间比对美国的开放时间早了两年,这将使欧洲公司能够更加充分地管理和控制保险业的合资公司,并且更好地选择他们的合作伙伴,而且不会受到管理当局的过多干预。但在这个领域,欧盟仍未能取得合资公司的控股权。

盖斯赫称,在中欧达成的协议中,欧洲的银行业似乎并未获得太多的利益。虽然欧洲银行一直希望能够经营人民币业务,但目前它们仍然被限定在只能经营外汇业务。只有广东省的珠海是个例外,这里欧洲银行可以经营人民币业务。目前,欧盟方面非常希望能在更多的地区经营人民币业务。不过,欧盟仍然在其他一些方面取得了进展,它为欧洲的非金融机构争得了发放商品信贷的权力,包括为购买卡车和拖拉机在内的所有机动车提供信贷,而不只是为购买轿车提供信贷。

8.简短谈判案例 篇八

控制和把握谈判气氛所有的商务谈判都是在一定的气氛中进行的, 谈判气氛会影响谈判者的情绪和行为方式。 因此谈判气氛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整个谈判最终的进程。 作为一名优秀的谈判者, 一定要具有很好的控制和把握谈判气氛的能力, 建立适当的谈判气氛。 而合理正确地使用语言技巧, 正是调节和缓和谈判气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

在商务谈判开始阶段, 谈判者应该积极地运用语言技巧, 创造出和谐热烈的谈判氛围。 例如商谈双方在相互介绍自己之后, 彼此间还是拘束和陌生的时候, 一个好的谈判者就会主动聊一些轻松的题外话, 消除大家的紧张情绪, 同时也能博得对方的好感。 随着谈判在紧张、严肃、和谐的不断进展的过程中, 谈判者的承受能力有可能降低时, 可以采用不同的语言技巧, 降低谈判者的紧张压力, 适时的缓解谈判气氛, 有利于谈判的顺利进行。 例如: 开些轻松诙谐并且无伤大雅的玩笑, 讲些幽默的小段子等等。 而当谈判遇到危机时, 要使用恰当的语言来化解, 以缓和谈判的紧张气氛, 使双方能重新对谈判建立新的信心, 最终彼此达成共识。

9.经典谈判案例 篇九

世界著名的迪斯尼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遇到这样一件事情。公司耗资50亿美元在巴黎附近兴建的主题公园准备于1992年4月12日开张,但在这时,建筑承包商却要求迪斯尼公司为工人的额外劳动追加近150万美元的工资。建筑承包商之所以在此时要钱,其奥秘不言自明。欧洲迪斯尼总经理最初称这一要求为敲诈并完全不予理会。

但在第二次的交涉中,公司进一步了解了事态的发展过程,发现建筑商获得了法国新闻界的支持,许多报纸公开报道并夸大宣传此事,一时间满城风雨。更令迪斯尼公司感到威胁的是,对方决定要在主题公园的盛大开张日举行示威游行。认识到自己处于一个无法取胜的境况,迪斯尼公司立刻转变态度,声称与对方全面协商,并很快付清了抗议呼声最高的40%工人的工资,与其余的60%工人的工资补偿谈判也顺利完成了。

10.知识产权谈判案例 篇十

2010-02-01 来源:书摘(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吴海民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第一次把知识产权列为主题之一。l988年8月美国出台所谓的“特殊301条款”,推行“以我为主”的强权政策,三次将中国打入“不保护美国知识产权或者不给予美国知识产权企业市场准入的国家”的黑名单,要求中国通过为期6个月的谈判改善立法和执法,否则将实施贸易报复,对我国几十类

向美国出口的商品征收100%惩罚性关税、价值数十亿美元。

20世纪90年代,我国知识产权立法、执法尚在起步阶段,法律体系的健全、执法经验的积累、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社会观念的转变,存在大片历史空白。这期间美国代表团赴我国各地“访问”,抓住局部地区存在光盘地下生产线和街头巷尾零售盗版光盘的案例,肆意放大,要求我国关闭十多家中国音像制品生产企业,允许美国公司取而代之,在中国发行以及进口电影和音像制品,占领最具潜力的中国出版市场。

如何处理中美知识产权尖锐分歧,为我国“复关”、“入世”创造条件,既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承认差距,接受外部世界提出的合理规范和先进管理制度,又旗帜鲜明地阐明我国坚决反对在知识产权领域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严正立场,坚持平等磋商,避免一场对双方都代价昂贵的贸易大战,中国代表团与美方经历了激烈交锋。

惹起了风暴的激光唱片

李森智(以下简称李)在谈判桌前坐定,把随身携带的公文包摆到桌面上,掏出来一张光盘和一盘录像带。

“请看吧,这就是中国的盗版产品!”

中方代表互相传着看了,录像带是《乱世佳人》,光盘是《侏罗纪公园》。不过,光盘封面上注明是外国一家公司生产制作的。

高凌翰(以下简称高)提出疑问:“这不是明明写着××国的公司制作吗?”

李:“我们美国的电影公司根本没有授权给任何其他国家复制光盘。在我们控制范围内的国家里,也不会有人敢于复制。”

高:“世界如此之大,一定是中国厂家复制的吗?”

李:“这是肯定的,小偷就在中国!复制者就是你们的深飞!”

“深飞”是深圳深飞激光光学系统有限公司。它是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唱片复制厂家,也是唯一一家国营激光唱片复制厂家。

中方一时显得有些被动了。激光唱片业在中国刚刚兴起,政府有关部门对这个领域的情况还未掌握,而这时,美国人抓住激光唱片大做文章。中央要求新闻出版署立即就激光唱片问题写一份调查报告。

随后,由中央和国家机关7个部委联合组成的调查组飞赴广东。

到达广州后,调查组的所有同志都大吃一惊:一年前,这里还是盒式磁带一统天下,而今,鳞次栉比的音像摊档全部在销售激光唱片和视盘。

混乱的市场背后,是混乱的激光唱片生产线。计算机监控,机器手操作,一台精密机器里,每4秒钟就能吐出一张金光闪闪的激光唱片。一张唱片的复制加工费是l0元左右,一条生产线的年产值是3 000多万元,难怪有人说激光唱片生产线简直就是印钞机。

美方代表把关闭生产线作为谈判中的一项主要要价。

然而,生产线混乱的责任并不完全在中国。背后往往有国际犯罪分子的操纵,其中也包括美国盗版分子。如海南的安美公司、南京的达利公司和珠海的金镭联公司等,都是中美合资的企业。此外,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迫于美国“特殊301条款”的压力,加重了对盗版行为的惩处,一些投机商转而把目光也投向中国大陆。他们或是以合作者的面目出现,将侵权母盘和伪造证件提供给大陆的不法分子;或是以订户面目出现,手持虚假版权证明,以委托加工的名义让大陆的生产厂家复制其盗版唱片;再就是以投资者的名义,将激光唱片生产线搬到大陆合资建厂,大量生产盗版制品。

调查组从广东回到北京,赶紧给中央写一份报告,并提出应该立即对混乱的局面采取果断措施。

谈判桌上的一场“数字战”

李首先提出这样一个数字:“中国的盗版唱片和盗版软件,每年给美国公民版权造成的损失达到了8亿美元。”

对这样一个数字,中方代表并不感到突然。一个时期以来,美国国会和新闻舆论已经就这个数字进行了大肆渲染。美国在知识产权上对中国展开的攻势,很大程度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些数字之上的。它不仅成了美国将中国列入“黑名单”的根据,也成了美国制定对中国贸易报复具体数额的根据。

中方对李的这种指责早有准备。

高:“不久前你们讲损失了4亿,才过了几个月,就增加了一倍,变戏法似地成了8亿,而你们的坎特代表在别的场合又讲l0亿。请问,美国人信口开河,是不是在玩数字游戏?”

中方死死抓住这显然是夸大了的数字,批倒了这些数字,就等于釜底抽薪,拆掉了美国对中国进行所谓调查和报复的基础。

美方则死死抱住这个数字不放。不能证明这些数字,就无法证明中国侵犯版权问题严重,就无法解释为什么要对中国大动干戈。

李:“就是这么一个数字,你们爱听不听。”

高:“这不是爱听不爱听的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你这8亿美元。先说唱片,你们提出的唱片损失是3亿多美元,就是30亿人民币。一张唱片的价格按三十多元算,就是l亿张唱片。而我们现有的全部激光唱片生产线加足马力拼命干,一年也就生产1亿张。事实上,许多生产线没有满负荷,有的没有订单,处于半停产状态。退一步说,即使生产了1亿张唱片,难道这1亿张全部是盗版?全部是盗了美国的版?”

李:“反正,你们的唱片盗版问题是很严重的。”

高:“说问题严重,我也不反对。但说给美国造成了那么多损失,就显得很荒唐了。其实,受损失最严重的并不是美国,而是我们国家自己的唱片公司。当然,也有外国的公司,如欧洲的。美国在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中只占一家,即使有3亿美元的损失,你最多只能占五分之一。所以,你们的这个数字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李:“在图书方面,中国的盗版也给美国造成了1亿美元的损失。”

高:“这更是开玩笑了。中国影印外文图书的业务已经停止,1992年谈判协议达成后,中国履行协议关闭了从事影印业务的出版社。”

李:“既然已经停止影印,为什么你们通过版权贸易购买美国图书和杂志的数量并没有大的增加?”

高:“是否购买与是否盗版,这完全是两个概念,请不要混淆起来。据我了解,外文书的出版数量确实没有大的增加,但这并非由于盗版。美国没有购买多少中国的图书和杂志,难道原因也是美国在从事盗版吗?”

李:“问题是,私下里的复印行为并没有停止。”

高:“这方面的情况很难进行统计。即使有,我认为也是正常的。据我所知,在你们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图书资料也是可以复印的。其他国家也是如此。我曾专门看了英国图书馆的资料中心,里面订了世界上上万种刊物,需要什么可以打电话或写信,图书馆复印后给用户寄去或传真,只要付一定费用就行。他们一年提供的资料有好几百万份。属于个人学习研究需要的资料,可以复印。” 李觉得再继续争论下去也占不了什么便宜,就把矛头对准了计算机软件。这是他在这场“数字战”中要打出的最后一张牌。

在李看来,其他领域的盗版给美国造成的损失不好计算,但在软件上,美国有充分证据,美国行业组织提供的数字应该最准确。

李显得胜券在握:“中国的软件盗版很普遍,每年给我国的计算机行业造成多达4亿美元的损失。这个领域的问题,你们应该认账吧。”

他的目光逼视着高。也许他认为,高长期从事图书等文字版权的管理,在计算机问题上肯定是外行。但他想错了。高虽然算不上电脑专家,却是一个业余“电脑迷”,这方面的问题难不倒他。

高:“你说的这个数字也是夸大了的,是没有根据的。”

李:“我们的根据是,中国市场上的软件,94%到98%属于盗版。”

高:“这种根据本身就缺乏根据。我们承认,软件市场上的盗版情况比较严重,这也是我们中国的管理机关所忧虑的。但是,提出94%到98%这样一个吓人的比例,是很不严肃,很不负责任的。它有什么根据?”

李拿不出根据。他只是把美国行业组织提供的数字简单地摆在了谈判桌上,至于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却讲不出个所以然。他才是一个真正的计算机软件外行,没有资格谈这个问题。其实,这个数字来源于一种国际统一的计算方法,即一台计算机至少运用4种应用软件,把一个国家的进口硬件数乘以4,再与实际进口的应用软件数相比,就可以得出软件盗版的比例。

高:“你们统计的数字太伤人,大大伤害了合法经营的计算机公司。既伤害了中国的公司,也伤害了你们美国自己的公司。” 高的话使李不禁一愣。李口口声声是来为美国公司说话的,怎么反倒会伤害了美国自己的公司呢?

高:“中国一些大的计算机企业几年前就与美国计算机公司签订有协议,用户可在购买硬件的时候随机购买DOS软件系统。目前,国内大公司的销售额已经占了市场相当大的份额,仅联想一家,就占到10%。按照你们所讲的比例,中国的大公司岂不全部包括在内?难道他们与美国公司的合作都成了非法行为? 美国的康柏、苹果、IBM等在中国卖的机器中本身就有DOS软件,有的还配有Windows软件。按照94%到98%的比例,说明美国公司本身就在搞盗版。否则就不会有如此之高的盗版比例。李先生,你要为自己的这种污蔑负责。”

李显然没有想到这一层。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在中国的计算机市场上,美国产品占有绝对优势。美国人不仅卖硬件,同时也在卖软件,而且软件一定比硬件多得多。

高:“中国市场上计算机合法渠道销售的软件收入,每年可达20亿人民币,如果这20亿仅占2%到6%,整个软件的收入就会是一个天文数字,那实在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既然有这20亿的收入,就说明在中国通过合法渠道是可以赚钱的,这也是美国一些大型企业来华经营的原因。”

李:“但由于盗版问题严重,我们赚的钱不够多,我们要求中国完全消除软件盗版现象。”

高:“完全消除?这种愿望是好的,但是,你们美国自己做到了吗?按你们自己公布的数字,美国每年盗版计算机软件造成的损失达16亿美元。请问,美国什么时候能够完全消除盗版?”

这句话问得李哑口无言。

在一场“数字战”中,中方显然占了上风。

高继续讲计算机软件问题。他讲一段,让身边的翻译翻一段,翻译翻得不准确的地方,他用英文纠正。

李突然制止了翻译,说:“不要翻译了。我能听懂。”

他这种做法是很不礼貌的。不让翻译,等于是剥夺了其他代表聆听中方发言的权利。

李又说:“不要翻了,时间不多了。”

其实还有时间,但李已显得坐立不安。看得出来,他由于在“数字战”中败了阵而老羞成怒,如果大家都听懂了,对他不利。

中方的底牌没有用完

美国人一直等待着对深飞的处理。他们从谈判一开始就要求中国关闭所有光盘生产厂,后来知道根本不可能,就把矛头集中对准了深飞。坎特在华盛顿曾多次扬言:不关闭深飞,谈判就不可能达成协议。

巴尔舍夫斯基(以下简称巴)非常着急。深飞问题美国舆论已经把它炒得很凶,甚至夸大成中美知识产权谈判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标志。而深飞问题没有解决,她的中国之行也将难以交账。

如何处理深飞,成了中方手里的一张大牌。其实,一个星期前,宣布对深飞停业整顿的决定就已经拟好。2月26日,中国各主要报纸刊登了这条消息,香港、台湾地区和美国的报纸在突出位置转载。

中国没有按照美方的要求彻底关闭深飞,仅仅是宣布对其进行停业整顿。巴尽管对此很不满意,但还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巴坚持要在中国建立美国的出版社、音像公司,包括独资的和合资的,从事音像等产品的出版发行业务。

中方在这个问题上坚决顶住不肯松口,成立独资的出版机构绝对不行,复制可以搞合资,但出版、发行不能搞。

美方眼下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是:要不要接受中方的一张“虚牌”――允许在音像复制领域建立合资企业。巴知道,这根本算不上中方的让步,因为中国现有的29家激光唱片复制企业中,除了深飞之外,其他28家本来就是合资企业,而且,其中有好几家是中美合资企业。这时她最担心的,是能不能向国内交账。李和莱尔建议她接受中方这张“虚牌”,因为在国内可以把“虚牌”当做“实牌”打,国会和企业界并不太明白出版与复制这两个概念在中国的真正区别,许多人以为允许复制就等于允许出版。当即,他们和华盛顿通了电话,并征得了同意。

于是,美国人放弃了在中国创办出版社、音像制品公司和计算机软件公司的独资企业要求,放弃了合资企业从事出版、发行、销售和放映音像制品的要求。协议中写进了这么一条: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从事音像制品复制的中外合资企业,但其产品的销售要通过与中国出版社签订合同进行。

这个大难题按照中方的意愿解决了。

孙振宇对巴说:“你要我们关深飞,我们采取了行动;你要市场准入,我们允许在音像复制中合资,现在,该你们作出让步了。”

紧接着,中方开始一条一条地删美国人塞进协议里的“私货”,如要求中国国家版权局搜查国家机关等公共部门使用的计算机软件,限期将侵权软件更换为合法软件;中方必须按季度向美国提供国家机关的计算机软件采购清单;准予美国侦探机构在我国设立知识产权私人侦探所和办事机构等许多无理要求。

美国人有一句俗语叫做“魔鬼在细节”。美方在谈判的最后阶段一再重复这句话,要在文本的细节问题上与中方较真儿。中方也一改重视原则忽视细节的传统,对具体细节死抠。

一个艰难而圆满的句号

1995年2月26日,按原定计划,协议草签仪式将在这天上午举行。对中美两国来说,再拖延,两国海关将对贸易报复清单上的商品自动征收l00%关税,这意味着一场影响世界的贸易大战真正爆发。

到了下午4点,仍然没有动静。

华盛顿也很紧张。白宫开了好几次会议,克林顿指示坎特必须达成协议,不能因为知识产权干扰了中美关系大局。起码,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大方向上两国没有根本分歧。再说,中国离不开美国市场,美国也舍不得放弃中国的大市场。谁也不想真的打一场贸易战。

谈判厅里,双方代表还在紧张工作。要把长达30页的英文文本翻译成中文文本,还要逐句逐字进行核对,这在正常情况下就得整整忙上一天。更何况,美方又不断地制造出一些新的麻烦,在核对文本的时候,中方发现有不少地方被搞了鬼。为此,双方一次次地展开激烈的争论。

这天正好是星期天。周末观念非常牢固的美国人已经买好了回国的飞机票,准备一离开谈判厅就马上直奔机场,他们已经有点熬不下去了。

穷极无聊的美国人唱起歌来了,是一首美国歌曲的调子,但歌词是临时填上的:“什么时候/才能回到纽约/我的家乡/什么时候/才能离开外经贸部/这个监狱……”

夜里11点,签字大厅的门终于敞开了,白宫和中南海都在屏住呼吸注视着这个地方。中方在谈判的最后一刻查处了深飞等3家光盘生产厂,美国取消了根据“特殊301条款”对中国贸易进行调查的决定,还同意为中国提供技术援助,两国同意合作,增加其他有竞争力的外国产品进入市场的机会。这项协议有助于中国尽快加入新的世界贸易组织。

半个月后的3月11日,坎特飞抵北京。他是来参加中美知识产权协议的正式签字仪式的。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11.国际商务谈判案例 篇十一

巴西一家公司到美国去采购成套设备。巴西谈判小组成员因为上街购物耽误了时间。当他们到达谈判地点时,比预定时间晚了45分钟。美方代表对此极为不满,花了很长时间来指责巴西代表不遵守时间,没有信用,如果老这样下去的话,以后很多工作很难合作,浪费时间就是浪费资源、浪费金钱。对此巴西代表感到理亏,只好不停地向美方代表道歉。谈判开始以后似乎还对巴西代表来迟一事耿耿于怀,一时间弄得巴西代表手足无措,说话处处被动。无心与美方代表讨价还价,对美方提出的许多要求也没有静下心来认真考虑,匆匆忙忙就签订了合同。

等到合同签订以后,巴西代表平静下来,头脑不再发热时才发现自己吃了大亏,上了美方的当,但已经晚了。这个是一个挑剔式开局策略的运用,在一开始的时候对对手的某项错误或礼仪失误严加指责,使其感到内疚,从而达到营造低调气氛,迫使对方让步的目的。本案例中美国谈判代表成功地使用挑剔式开局策略,迫使巴西谈判代表自觉理亏在来不及认真思考的情况而匆忙签下对美方有利的合同。

12.商务模拟谈判案例 篇十二

练说话口才方法二:多看口才技巧、演讲家之类的书籍。这里就要求我们每天坚持看,而且耐心的看。把书中的精华部分要倒背如流,然后在家好好练习,时间一久肯定口若悬河。

练说话口才方法三:在网上找一些演讲比赛来看。然后自己身临其境,想想如果是自己怎么应对。看完以后多回味里面的精彩部分。推荐大家可以看一下大学生辩论大赛,里面的辩论员确实口才好,值得一看。

练说话口才方法四:自己在家多练习。口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锻炼。自己在家可以对着镜子反复练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练说话口才方法五:多读书多写作,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一个口才好的人,肚子里一定要有货。没有货和文笔,量你有再好的口才也说不出好东西。

上一篇:美丽的梨花作文下一篇:万科集团员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