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三变改革实施方案

2024-07-24

乡镇三变改革实施方案(精选10篇)

1.乡镇三变改革实施方案 篇一

农村“三变”改革现场推进会发言稿:激活农村发展要素释放“三变”改革红利

xx县将“三变”改革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聚焦“产业融合、主体培育、利益联接”三个关键环节,在现行农业经营体系中求变,在全面释放改革红利中求好,在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中求效,全力抓好“三变”改革省级试点工作。

超前谋划,聚力“三变”改革把盘定向。按照“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产业为平台、股权为纽带、企业为龙头”的思路,有序推进“三变”改革。建立并落实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制。确定城关镇李家庄村等6个“三变”改革试点村,围绕11项重点任务划定了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形成了“三变+田园综合体”“三变+规模种植”“三变+特色养殖”“三变+乡村旅游”等发展模式。三轮共驱,增强“三变”改革活力后劲。成立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引导和鼓励农民入股。采用“支部+协会+合作社+农户”“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产业联盟”等经营模式,培育壮大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探索创新政担贷、农村信贷产品,以贴息贷款的方式撬动银行资金3亿元,引进xx城乡投等8家企业,投资41.9亿元,为“三变”改革注入金融活力。

增资配股,推动“三变”改革提质增效。以财政资金为杠杆,撬动农户家庭存量资金,实现了扩股增资、抱团发展。在农户土地入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增资配股,整合市县财政资金800万元投入李家庄村等4个试点村。用足用活增资配股政策,将农村“三变”改革列入财政预算,充分释放财政资金吸纳社会资金的能量,撬动农户资金投入。将增资扩股按6%—10%的分红比例保底分红,随后视企业效益逐年增加分红,规范签订配股协议和股权证、分红比例,确保入股农户享受更多“红利”。无奇不股,实现“三变”改革综合效应。围绕“股份农民”探索建立了多元灵活的入股模式和利益链接机制,全县21乡镇74个村4.2万农户9.97万亩土地都参与到“三变”改革的大潮中,“三变”改革的成效正在逐步凸显。通过“三变”改革增强了乡村振兴的“新动力”,找准了精准脱贫的“新路径”,拓宽了群众增收的“新渠道”,壮大了村级经济的“新实力”。

2.农村“三变”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篇二

按照上级安排我镇领导率相关专干部和部分农技人员员成调研组对我镇x村“三变”改革进展情况进行摸底,形成调查材料提交镇党委班子会,作为议题讨论的参阅材料,根据会上各位班子成员讨论意见,整理成为报告呈报县委。

一、x村“三变”改革基本情况

探索农村“三变”改革以来,全镇上下大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全面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对“三农”和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积极探索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新路径,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发展山地特色现代高效农业,有效破解了“三农”发展难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一)农村“三变”改革大大推动我镇农村改革步伐

我镇农村“三变”改革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关注和肯定。农村“三变”改革丰富了群众增收的渠道,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新路子,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对于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有重要突破性意义,对于解放农村生产力有重要引领意义,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带动意义,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重要支撑意义。充分激活城乡发展要素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拥有更多获得成果。农村“三变”改革成为为推动我镇农村改革的重要举举措。

(二)我镇农村“三变”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是抓精准识别,找准“变”的的对象。找准参与“三变”的贫困人口,做到有的放矢。二是抓分类引导,确定“三变”的方式。统筹处理好政府、企业、农民之间的关系,鼓励和推动农民以土地、资金等多种方式入股经营主体变为股东,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三是抓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变”的载体。壮大经营主体的发展实力,提高其聚集资源、资金的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让农民参与到企业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中。四是抓教育培训强化“变”的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三变”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五是抓智能平台建设完善“变”的数据体系系。

二、我镇农村“三变”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农村“三变”改革的培训和指导不够,广大农户参与意识不强。

随机走访村民,知晓农村“三变”改革内容的农民不多,对其目的意义不了解,对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和房产抵押权理解不透。作为农村“三变”改革的主体,部分农民参与农村“三变”改革的积极性不高,不配合“三变”的推进,有的外出务工人员不愿回村参加土地资源的确权工作。

(二)农村“三变”改革配套的基础工作推进缓慢

一是“资源变资产”中对可变资产的资源进行确权进展缓慢。土地、林地使用权确权工作基本完成,确权颁证工作尚未完成。二是财产权属证件颁证工作未能如期进行。三是缺乏产权价值评估和交易中介组织和平台,没有可供操作的产权资源价值评估标准,缺少交易规则难以对入股资产、抵押贷款资产量化操作。四是农户入股经营主体多数未能完善相关法律手续入股农户未签订入股合同农户与经营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不明确。

(三)农村“三变”改革对经营中自然和市场风险防范措施不多

农业产业周期长,风险大。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户期盼在入股经济实体中“分红”愿望强烈。“三变”经营实体如何实施以短养长解决入股农民短期回报愿望强烈和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参加农村村“三变”改革的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受气候等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影响,如何保障农民股东利益,防范风险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四)“三社”体制无法满足农村“三变”改革的需要

由于体制问题,现行的“三社”难以满足农村“三变”改革的需要,一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国有商业银行没有区别,其存、贷利率、办理手续对农户没有优惠,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和营利性严重背离了农村金融合作的基本原则,无法解决农业生产的融资问题。二是供销合作社现除了垄断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料经营权外,很少发挥农户和和市场联系的作用。三是我镇现有的农村合作社多数是生产型的,缺乏服务生产和流通的服务型农村合作社,难以带动整个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难以提高我镇农产品的商品率。

(五)经营主体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管理粗放

农村“三变”改革经营主体体是十分重要的一方,经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农户参与“三变”的权益能否得到持续保障。我镇一些参加“三变”的企业经管理粗放,企业本身经营困难,很难带动参与入股的广大农户脱贫致富。个别农企业过度依赖政府的项目资金来维持经营,难以持续发展。

(六)“三变”中缺乏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支撑

由于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匮乏,专业的良种、好苗木的提供、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专业使用、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我镇市农业产业和经营主体缺乏必要的科技术和专业化的农业服务体系的支持,制约全镇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关于深化农村“三变”改改革的建议

(一)强化“三变”改革的培训指导,激发广大农户参加农村“三变”改革的内生动力。

加强农村“三变”改革的培训指导:一是成立培训机构,加强以农民为对象的农村“三变””改革培训与指导。对社会各阶层的核心骨干人员和广大大农民进行培训,主要是地区开发、意识革新、经营革新、青少年教育方面的内容,要强化农民自强、合作意识的教育和诚信、契约精神的的培养。使农户明白农村“三变”改革是农民脱贫致富最有效的路径之一,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让农户自觉成为农村“三变”改革实践者。二是建立“三变”指导员制度。将农村“三变”改革的推进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抽调选派的驻村干部对包村的农村“三变”改革进行指导,确保农村“三变”改革的每一项措施都能落在实处。三是从农村的现实出发,整体规划,分阶段有序地系统推进,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和现实生产力。

(二)加快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基础工作

全方位多角度实施农村“三变”改革向纵深推进,要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配套基础工作。一是农民各种资源明晰产权要尽快完成,相关证件的颁证工作应同步进行。二是尽快建立完善农村产权价值评估和交易中介组织和平台,出台可供操作的产权资源价值评估标准和交易规则对入股资产进行量化操作。三是在国家授权突破法律条款的的框架内,尽快出台农民入股经营主体的相关指导性政策,明确农户、经营主体各自的权利、义务。

(三)加强农村“三变”改革政策研究出台防控风险的具体措施

农业产业是高风险行业,受气候等自然因素和市场因素影响,农村“三变”改改革必须研究防范风险措施。

1.加强对自然风险的防控。一是建立自然灾害预警处置制度,将自然风险减少到最小程度。二是探索建立完善农业产业保险机制,政府每年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对农民、经营主体的保险补贴,提高他们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保险公司要提供防范风险的多种农业产业保保险产品供农民、经营主体进行选择,分散自然风险。

2.加强对市场风险的防控。一是由政府设立必要的农产品市场风险基金,作为发生市场风险后对农民的补贴或补偿。二是政府对我镇重要农产品实施最低收购保护价,将市场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度。

3.加强对参加农村“三变”改革的经营主体实际控制人道德风险的防控。一是强化其内部监督建立入股股东监督机制,将企业经营纳入股东的有效监督。二是强化外部监督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强化对参加农村“三变”改革的企业账务、资金的运作进行监管,确保企业规范运作,避免发生将入股资金占为己有的道道德风险。

4.加强法律风风险的防控。一是农村“三变”改革运作程序应在全镇范围内进行统一。统一各种涉及农村“三变”改革的法律文书包括合同样本、权属证书、各种涉及农村“三变”改革的交易记录。二是在在各乡镇建立农村“三变”改革法律咨询服务点为广大农民、经营主体提供必要的的法律咨询服务。三是要建立农村“三变”改革中的农民与经营主体之间利益冲突调解机制,坚决防止个别农民或经营主体只要权利不承担义务的不当行为,确保农村“三变”改革的公平正义。

(四)将“三社”体制改革作为我镇农村“三变”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

国外成功经验表明农民合作社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对阻碍我镇“三农”发展的“三社”体制进行改革十分必要。一是农业产业的高风险性和农业生产经营的分散性,多数商业银行不愿涉足“三农”而政策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多数在基础设施,对农户个体融资没有太多作用,农户贷款难度会越来越大,融资成本会越来越高。从降低融资成本,提供融资方式而言,自助合作性质的民间信用合作社必然会成为农村金融的主要承担者。建议市委、市政府选取有条件的乡村进行民间信用合作社试点,遵循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基本原则,即“自愿与互助,民主管理,非营利,仅为社员服务,自主经营”。规模不宜太大,将社员控制在一定区域内,有利于社员互相信用的了解,降低信贷风险和社员融资成本。政府在起步阶段注入部分资金给予支持,参与制定规则,加强监督,保障社员权益不受损害。二是对供销社体制进行改革,将其经营垄断的公司全部剥离,使供销社主要职能转变为农户与市场联系方面的服务,提供农产品通向市场平台。三是鼓励发展服务型农业合作社,解决农业产业化中社会分工和农产品商品化的问题。

(五)积极引导“三变”经营主体加强科学管理

积极引导参加农村“三变”改革的企业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加强科学经营管理,提高农业产业的集约化管理能力。提高种、养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注重品牌的培养,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改变部分企业过度依赖政府项目资金的现状。

(六)着力解决农业产业服务能力不足和缺乏技术人员的问题

加快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技创新步伐,加强农业实用技技术人才教育培训。建立完善政府和社会化的农业产业的科技服务专门机构和农业服务体系。大力引导农村信用社、供销社在金融、农资供应、农产品方面对农村“三变”改革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引导和扶持建立社会化的的种子、种苗供应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专业使用,病虫害的防治等专业农村合作组织和社会服务经济实体,为农业产业和经营主体提供社会化的农业科学技术支持。

为科技人员松绑,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科研单位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领办农业产业企业或牵头成立农业合作社,加强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培训解决农村缺乏农业科技

3.乡镇三变改革实施方案 篇三

市农村“三变”改革课题组

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是我市推动农林文旅康试点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于推动城乡统筹互融,发展城乡共享经济,实现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和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市农村“三变”改革课题组到贵州省六盘水、贵阳等市考察学习,所到之处,从国家级、省级党建示范点,到“三变”改革发源地,从现代农业综合示范点,到大型乡村旅游综合体,无不为其超前的理念、敢想敢干的作风、扎扎实实的成绩所震憾折服。

一、主要做法

六盘水、贵阳等市推进“三变”改革的主要做法可总结为:破解五个问题、探索“十二种”模式、形成“十二种”股权形式,采取“十个步骤、30个环节”改革。

(一)破解五个问题

一是破解农村资源要素“分”得充分、“统”得不够的问题,盘活农村生产要素,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农村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二是破解农业产业“小弱散”的问题,以改革为动力,培育了“三变”经营主体,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破解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两张皮”的问题,通过股份纽带,实现两者联产联业、联股联心、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四是破解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三社”各自为战的问题,以改革促“三社”融合。

五是破解农业风险防范的问题,构建特色农业保险体系、服务保障体系和群众监督体系。

(二)探索“十二种”模式

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四个原则,探索形成了“十二种”模式。

1.“三变”+特色农业。水城县阿里镇松绿村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方式,由宏兴公司(平台公司)出资

600万元,农民以土地入股,共建猕猴桃基地3500亩,农民占股90%,公司占股9%,村集体占股1%,受益农户160户480人,其中贫困户140户406人。

2.“三变”+乡村旅游。水城县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平台公司)在水城县皤龙镇木城居委会投资2000万元建设水上游乐园项目,200户农民以自有

10万元资金及土地经营权入股,公司占股50%、农户占股35%、居委会占股15%,带动农户200户773人受益。

3.“三变”+特色城镇。水城县野玉海管委会在特色小城镇建设中,将三舍镇海坪村351亩集体荒山荒坡入股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区彝族风情街项目,建成建筑面积1.9万㎡的38座院落,村集体(村民)占股30%、管委会占股70%,村集体将30%股份中的一半分配给农户,受益农户180户780人。

4.“三变”+景区景点。水城县双水街道滴水岩村,农户以28.6亩土地折价入股汇宏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民营企业),统一打造植物迷宫、玫瑰花园、稻草人主题园等景区景点项目,共建共管,村民占股54%、公司占股现41%、村集体占股5%,受益农户38户139人,其中贫困户12户39人。

5.“三变”+金融。钟山区通过政府平台公司运作,以

684万元财政资金在农村商业银行为“两无”贫困户配股400万股,每股年收益15%。

6.“三变”+水利。盘县普古乡舍烹村依托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园区优势,对村级集体可经营性资产量化,将120亩水域水面入股到银湖合作社,村集体占股10%、合作社占股90%,按股比分享收益,受益农户465户1370人。

7.“三变”+电子商务。钟山区大湾镇山根脚村采取“三变”+电子商务模式,以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站为载体,出资

5万元和

m2门面使用权入股西部电商贵州陶之音有限公司,占股25%,每年分红5万元以上,分红资金作为村集体积累。

8.“三变”+易地移民。水城县海坪千户彝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总投资金额2.44亿元,总建筑面积13.5万㎡,野玉海管委会采取“公司+管委会+农户”的方式,开展股份合作,县属8家平台公司以投入装修、经营的资金入股,野玉海管委会下属企业以房屋折价入股,搬迁户以满足居住以外的房屋折价入股,产生收益后按股分红,受益农户1006户4123

人。

9.“三变”+城市资源。钟山区整合财政资金5140万元在中心城区为44个村每村购置

㎡商铺,产权属于村集体,交由区物管公司统一经营管理,每年每村可分红10万元以上,受益贫困农户316户847人。

10.“三变”+文化产业。六枝特区落别乡以股份合作为核心,由大观公司(民营企业)投入资金390万元,村集体出资50万元入股,农户以祖传技艺入股。公司、村集体、表演队伍、村公益基金按照86:10:1.36:2.64的股比进行分红,受益农户816户3636人。

11.“三变”+加工企业。盘县淤泥乡岩博村整合现有资源,兴办白酒加工,吸引12O户村民出资3071.2万元和

9户村民以

17.27亩土地经营权折价50万元入股,农户占股55.1%,让村民享受零风险入股、高效益回报,129户农户真正成为“股东”。

12.“三变”+生态经济。盘县普古乡舍烹村将村集体生态林3817亩入股到娘娘山园区,进行温泉别墅、休闲养生、林下养殖、生态餐旅等产业开发,项目建成产生效益后,舍烹村占股2%,园区占股98%。

(三)形成“十二种”股权形式

1.土地股。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按股分红。

2.林权股。村集体、农户将林权入股到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变林权为股权。

3.自然风光股。在保护自然风光的前提下,村集体以景区景点所在地的自然风光、风景名胜、古树名木等资源折价入股经营主体,实现农村变景区、农舍变宾馆、农民变导游。

4.资金股。以财政资金为引导,撬动村集体资金、农户资金、经营主体资金入股,按股分红,让分散的资金聚起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房屋股。将农村闲置的房屋资源入股经营主体,形成股权和收益。

6.水利股。将村集体闲置的水域、水利设施入股企业进行合作开发,发展水域经济,让村集体及群众成为股东。

7.设备股。企业、村集体及农民将设备折价入股到经营主体,实现设备资产股权化。

8.基础设施股。通过引进资金和融资的方式,将闲置的村集体基础设施等资产入股到经营主体,增加农户和集体收入。

9.劳务股。劳务公司与村集体或其他经营主体签订股份合同,共同承建项目,按比例进行分红。

10.技术(技艺)股。对有技术和才艺的群众,鼓励和引导他们以技术(技艺)入股“三变”经营主体,从中获得收益。

11.管理股。积极引导经营主体吸纳有经验、懂管理的返乡大学生、农民工等就近就业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从中获得管理收益并成为股东。

12.知识产权股。依托知识产权优势,以股权为纽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激励作用,把知识产权形成产品、形成产业,带动群众致富。

(四)采取“十个步骤30个环节”推进改革

把“三变”改革从操作层面上细化为十个步骤30个环节。

摸资产。摸清“三资”存量、分清可变资本、开展确权登记;

选产业。选好发展方向、组织专家论证、编制产业发展规划;

引企业。做好项目储备、寻找合作对象、确定经营主体;

带农户。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动员参与、积极鼓励支持;

确对象。村集体资产入股、财政可变资金入股、个人资本入股;

定资金。财政项目支持、自筹资金入股、协调银行贷款;

商股比。确定合作内容、协商股份比例、进行张榜公示;

签合同。制定合同文本、签订合同协议、备案存档留底;

推项目。制定合作方案、加强乡镇管理、强化技术指导;

抓验收。及时组织验收、兑现项目资金、做好总结评估。

二、主要成效

截至2018年,贵州省88个县(市、区)968个乡镇、2523个村开展“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其中六盘水整市推进),涉及农村人口708.2万人。据初步统计,目前已组织试点村集体资源入股5.64万公顷,资源折价入股26.68亿元,整合财政资金投入试点村“三变”改革35.28亿元,撬动社会资金投入“三变”改革98.9亿元,农民以承包地等资源入股15.15万公顷,以资金入股12.48亿元,实现232.83万农民变股东;参与农村“三变”改革经营主体3544个,其中企业112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383个。

一是通过“三变”改革激活生产要素。资源变资产就是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聚集土地、房屋、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充分激活各自能量。资金变股金让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整合财政投入的城乡建设发展、扶贫开发等资金,撬动各类社会资金投资。农民变股东让增收的渠道多起来,通过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让他们参股入股成为经营主体的股东。

二是通过“三变”改革促进还权赋能。依法依规抓好确权登记,规范产权交易,强化合同管理,开展“两权”抵押,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流转规范”的农村产权制度,为产业扶贫提供产权保障。

三是通过“三变”改革推动绿色发展。把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作为最大的辩证法,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农业种下“绿色希望”,为工业贴上“绿色标签”,为城市书写“绿色未来”,努力提升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百姓富、生态美的新路。

四是通过“三变”改革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三变”改革让农民成为农村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上的受益人,通过入股分红、平台务工、创业就业等渠道获得多重收益,实现由“旁观者”向“参与者”“打工族”向“主人翁”转变,稳定增加了收入。在贵阳,通过“三变”,“市民也能变股民”,坚持市民为主体、企业为龙头、产业为平台,股权为纽带,充分激活城市各类资源要素。

三、对我市开展农村“三变”改革的建议

一是要加强组织保障。在推进“三变”改革中,贵州省自上而下建立了组织严密、高效运转的改革工作推进机制,逐级成立“三变”改革办公室,六盘水市还成立“三变”改革指导(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专门负责政策研究、组织协调、督查指导、考核验收等具体改革工作。要深入推进我市的“三变”改革,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机构。要按照市委主要领导亲自领办“三变”改革的要求,形成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改革工作机制,从成立领导小组到组建办公室,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配强工作力量,确保高效运转。

二是要加强人才选配。要把农村集体经济的资产、资金和人力资源经营管理好,比经营管理一个私营企业更难,只是把想法各异的农民的资产、资金和人力组建成一个集体企业就非常难。如何说服农民、达成共识,需要高超的管理能力;如何让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则需要非凡的经营能力。为此,从县(市、区)层面,要选派优秀干部挂职改革一线。继续加大选派和用好第一书记,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向“三变”改革重点村倾斜,充分赋权放手,让他们在改革中发挥中坚作用。从产业层面,要充分利用好“3+5”政策体系中的优惠政策,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参与“三变”改革。要通过股份合作这个纽带,坚持依法依规、市场运作、合作共赢,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人才资源、管理技术等向农村流动。

三是要抓好改革试点。要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改革发展现状、地域特点,从发展基础较好的村中优先选定“三变”改革试点,适度向贫困村倾斜,合理确定试点数量,扎实推进改革试点工作。要选择资源禀赋好、产业方向明、产权关系清、群众基础好、“两委”班子强的村作为试点村。要充分尊重试点村已经创造的独特经验,比如城区司徒村的特色小镇、陵川丈河乡联合党建、阳城蟒河的先行先试等,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深化“三变”改革,丰富放大已有成功经验,探索形成新的发展模式。

四是要加大资金投入。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有关政策、项目、资金,充分赋予县级统筹使用涉农资金的权力,鼓励支持县级政府将中央、省、市安排下达的农业生产发展、林业改革发展、畜牧发展、水利发展、农机社会化发展、农业综合开发等指导性任务资金,上级主管部门未明文禁止的支农资金,统筹整合用于发展“三变”产业项目,吸引和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市级财政要按照“以奖代补”原则对各县“三变”产业发展进行适当奖补。建议为每个试点村初期安排一定的“三变”改革产业扶持资金,将各类帮扶援助资金和各级各部门投入的产业扶持资金,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优先向试点村倾斜投入,量化到村集体,夯实试点村资金变股金的基础。

五是要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运用各类媒体,设立“三变”改革专题宣传窗口,编印各种宣传资料、读本,大力宣传“三变”改革的重要意义、方式方法和基本要求,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推进“三变”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三变”改革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争取群众对“三变”改革的认同和支持,以点带面,真正让群众懂政策、用政策、会

“三变”。及时发现总结“三变”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好做法、好经验,树立典型、放大推广,营造“三变”改革的良好氛围。

六是要加强党建引领。要把“以党建引领发展、把党建融入发展、用党建推动发展、靠发展检验党建”贯穿于“三变”改革全过程。根据“三变”改革需要,要在全市推广已经有成熟经验的村村、村企、村园等联合党建模式。要创新干部选拔方式,选优配强乡镇党委书记、农村党支部书记、联合党支部书记。在“三变”改革一线培养党员,将党员和能人结合起来培养,通过双向培养,把一批“三变”改革带头人优先发展为党员。

4.乡镇三变改革实施方案 篇四

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步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县积极探索“三变+集体经济+田园综合体+农户”、“三变+精准扶贫项目+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发展模式,通过抓实清产确权、招引龙头企业、壮大产业基地等举措,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打造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激活农村发展要素,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实力,助力脱贫攻坚,拓宽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东寨镇按照河灌区发展节水农业的思路,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土地规模流转的新路子。采取“三变+土地流转+经营主体+农户+特色产业+休闲旅游”模式,将二坝、新二坝等村共10000亩土地入股永昌县养生三宝食业有限责任公司,建成藜麦种植、加工、旅游基地。实现年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解决当地贫困户就业50余人。农户以入股流转费的20%分红,年均分红约100元/亩。同时,通过种植藜麦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建设三宝养生体验馆、藜麦产品展示馆和电子商务平台;建成婚礼田园风景园、摄影、婚礼以及藜麦文化节诗文朗诵会等场景和400平方米的观景台、停车场,年接待游客约

29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28人已完成搬迁安置工作。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将在该园艺场建设成为一个集生态养殖、有机种植、精深加工、文化旅游、科普教育、创新创业、健康养老、扶贫开发等为一体的新型田园综合体,打造集有机蔬菜水果种植区、传统有机食品加工体验园区、以羊文化、土佛寺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警示教育文化等旅游区,真正让贫困群众搬进来、住得好、能致富。

5.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 篇五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深化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全面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为出发点,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机构设置,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社会管理能力,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2、坚持职权法定和权责一致,依法界定乡镇政府职能,明确职责,强化责任,理顺县、乡镇之间的权责关系。

3、坚持因地制宜和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区别不同乡镇类

— 1 — 型,分类指导,合理确定乡镇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确保机构编制只减不增。

4、坚持开拓创新,大胆探索,稳妥推进,确保社会稳定。

二、****镇党委、政府的主要职责

(一)进一步推进职能转变

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四个方面全面履行职能,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

一是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扶持典型,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做好乡村发展规划,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新型农村服务体系、村镇规划建设,落实强农惠农措施,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四是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干预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五是拓宽服务渠道,改进服务方式,通过“一站式”服务、办事代理制等多种形式,方便群众办事。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履行职责,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六是综合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作用,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及时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稳定。七是指导村民自治,推动农村社区建设,促进社会组织

— 2 — 健康发展,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二)进一步理顺责权关系

加强乡镇对村民委员会选举、村务公开、资产财务的指导和监管。

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除教育、卫生外,原由上级业务部门主管的镇财政所和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兽医、统计、新农合、劳动保障等事业单位实行以镇管理为主、上级业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原来承担的职责整合划入相应的综合办公室和事业中心。

****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国土所、工商所(分局)等上级部门派出(驻)机构、乡镇中小学校、卫生院要接受镇党委、政府的统一指导和协调,领导干部的任免要事先征求镇党委、政府的意见,党群关系实行属地管理。

明确县和乡镇的事权、财权及相应承担的责任,对等配置县乡权责,赋予乡镇必要的行政管理权。一些由乡镇政府处理,但审批权、执法权在县政府或相关部门的事项,采取委托、授权等方式,下放与乡镇职责任务相适应的必要管理权限。由县政府工作部门承担的职责,不得转交给乡镇政府,确需乡镇政府配合的,应明确权利义务关系,赋予相应的办事权限,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

三、党政机构设置和职责

****镇党委、政府设置4个综合办公室:

(一)党政办公室。承担党务政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宣传、统战、民族宗教、机构编制、文秘、督办、电子政务、保密、财务、国有资产监管、后勤保障等职责,负责人大、政协、人民武装及工会、共青团、妇联和“为民服务中心”的日常工作。

(二)经济发展办公室。承担经济发展计划、国土资源管理、村镇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林权管理、水利建设与管理、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招商引资、企业管理、统计、扶贫、安全生产、农民负担监督、市场监管等职责。

(三)社会事务办公室。承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卫生、食品安全、人口和计划生育、教育、科技、文化、广播电视等职责。

(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承担法治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等职责。

四、事业单位设置和职责

****镇设置6个服务中心和财政所。

(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承办农业、林业、水利、农业机械、畜牧兽医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防治、农产品质量检测等服务性工作。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承办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工作。

(三)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承办文化宣传、广播电视、群众性体育活动及相关设施维护与管理等服务性工作。

(四)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承办农村土地开发和利用、村镇规划、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城镇公用设施维护与管理等服务性工作。

(五)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承办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力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服务性工作。

(六)统筹发展服务中心。承办各种项目的申报、实施和监督管理等服务性工作。

(七)财政所。承担编制镇财政预决算职责;负责惠农政策资金兑付管理;负责对行政区域内财政资金实施监督;负责协调组织财政收入入库及预算内、外收入综合监管;负责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管及村级财务收支行为规范监管;负责行政区域内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管理。

五、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镇核定行政编制30名。其中:设党委书记1名、人大主席1名、镇长(党委副书记)1名、党委副书记2名(其

— 5 — 中1名专职负责政法综治维稳工作)、纪委书记1名、副镇长4名、武装部长1名。

****镇核定事业编制50名。其中,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事业编制30名(专业技术人员25名,工勤人员5名);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事业编制4名(专业技术人员3名,工勤人员1名);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事业编制3名(专业技术人员2名,工勤人员1名);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事业编制5名(专业技术人员4名,工勤人员1名);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事业编制5名(管理人员1名,专业技术人员3名,工勤人员1名);统筹发展服务中心事业编制3名(专业技术人员2名,工勤人员1名)。财政所事业编制7名(含工勤人员2名)。

六、其他事项

(一)人大、纪委、人民武装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按有关规定或章程设置。不设政协机构,由专人负责具体工作。

(二)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国土所、工商所、中小学校、卫生院等单位要接受镇党委、政府的统一指导和协调。

(三)按服务平台的架构统一设置“为民服务中心”,将农科技术辅导、林业、农村合作医疗、残疾人服务、动物疾病防预、计划生育相关证书办理等事项集中到“为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从相关办公室和事业中心抽调。实行“一站式”

— 6 — 服务和“窗口式”办公,推行办事代理制,方便群众办事。

(四)机关不配备助理员,实行人员分工责任制,按职责确定岗位和人员。不核定后勤服务保障人员编制,原在职在编的后勤服务人员通过自然减员等方式逐步消化。今后,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实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

6.乡镇机构改革方案(模本) 篇六

根据《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委组织部等四部门<关于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的通知》(湘办发[2010]36号)和《中共怀化市委办公室怀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怀办发[2011]14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理顺职责关系,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机构和岗位设臵,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推动乡镇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建立精干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基层政

会矛盾,确保社会稳定。指导村民自治,推动农村社区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县委、县政府积极为乡镇转变职能创造条件。增加财政投入,切实保障工作经费,增强乡镇履行职责的能力。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相应行政管理权限。严格控制对乡镇党政领导的“一票否决”事项,坚决清理和规范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对乡镇的考核由县委、县政府统一组织,不属于乡镇职能的事项,不得列入考核范围。

(二)乡镇机关改革

1、科学划分乡镇类别。我县共有* 个乡、* 个镇,按照中编办[1993]17号文件精神,划分一类乡镇*个,即···乡(镇);二类乡镇* 个,即···乡(镇);三类乡镇* 个,即···乡(镇);四类乡镇* 个,即···乡(镇)。

2、因地制宜设臵乡镇机关内设机构。根据我县乡镇实际,乡镇机关内设机构设臵党政综合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等3~4个内设机构。

3、乡镇设立人民武装部,依法履行国防动员、民兵训练、预备役管理等职能。

4、规范派驻乡镇机构。县市区人民法院、公安、司法、工商、税务等部门,可在乡镇设臵派驻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工商所、税务所,并尽可能实行区域设臵。其他部门原则上不得在乡镇设立派驻机构。除国家和省有明确

务指导的管理体制,其人事任免、考核等事项由乡镇党委征求上级业务部门意见后办理。双方意见不一致的,以乡镇党委的意见为准。乡镇事业站所人员跨乡镇调动,由乡镇党委提出建议,县组织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征求其上级业务部门意见后,会同县编办分别按管理权限办理相关手续。乡镇党委与上级业务部门意见不一致的,由县组织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决定。乡镇机关内设机构和事业站所主要负责人可由乡镇党委委员或副乡镇长兼任。上级部门派驻或设在乡镇的机构,要接受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指导和协调,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2、精干设臵乡镇事业机构。除中小学校和卫生院外,设臵乡镇事业机构6个,核定事业编制*名。即:

(1)·····站(所、中心),其主要职责是·····,核定编制*名,其中站(所、中心)长(主任)1名,副站(所、中心)长(主任)*名。

(2)·····站(所、中心),其主要职责是·····,核定编制*名,其中站(所、中心)长(主任)1名,副站(所、中心)长(主任)*名。

(3)·····站(所、中心),其主要职责是·····,核定编制*名,其中站(所、中心)长(主任)1名,副站(所、中心)长(主任)*名。

(4)·····站(所、中心),其主要职责是·····,核定编制*名,其中站(所、中心)长(主任)1名,副站(所、中心)长

理安臵的,通过自然减员逐步消化,直至达到规定的人员编制标准。对于自愿与机关事业单位解除关系的,严格程序,完备法律手续,并按有关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三)积极为分流人员创造条件,多渠道分流人员。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精神,从本地实际出发,结合我县农村综合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制定以下人员分流的具体办法:

1、······

2、······

3、······

4、······

四、改革的步骤

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在2011年底前全面完成。

1、改革方案和人员分流方案的制定和呈报(8月30日前)。

2、宣传发动(9月10日前)。

3、制定“三定”方案(9月20日前)。

4、组织实施(9月30日前)。

5、检查验收(10月上旬)。

五、组织实施

7.乡镇三变改革实施方案 篇七

根据《辽宁省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意见》(辽委办发[2003]34号文件)精神和《锦州市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锦委办发[2004]10号文件)及《黑山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指导意见》的要求,为促进我镇农村经济发展,建立体制顺畅、有利于功能发挥和充满生机活力的事业单位运行机制,结

合我镇实际制定***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方案: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精神,按照农村税费改革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要求,既要切实减轻财政负担和农民负担,又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改革的原则是:

(一)政事、事企分开的原则

原单位承担的社会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开,强化为农业和农村服务的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服务性职能。

(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调整单位结构布局,减轻财政负担和农民负担,增强事业单位活力,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原则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本镇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人力资源状况相适应。

二、改革的主要任务

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是理顺乡镇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精简和合理地设置机构、精简镇财政供养人员。

(一)机构设置及职能调整

根据《黑山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指导意见》,***镇共设置涉农和文化等事业单位6个。具体有: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农村经济与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站、农业经营服务站、畜牧兽医站。其中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农村经济与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站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为全额拨款单位;农业经营服务站、畜牧兽医站为经营性事业单位,为自收自支单位。

经上述调整,我镇原有事业单位11个,调整为6个,精简比例为45.5%。

(二)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确定

根据《黑山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指导意见》,下达我镇全额拨款编制17名,自收自支编制为10名。本镇可依据各中心、站的工作量和人员多少,对中心、站设置的编制进行微调。但不允许全额拨款编制和自收自支编制互调。人随职能走,职能调整到哪个机构,就在哪个机构竞聘,并且不受岗位限制。根据竞聘者每个人竞聘获得分数按机构设置编制数,从高到低依次择优聘任定岗人员。具体聘任哪个岗位,由镇党委安排。根据我镇实际工作要求,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及领导职数拟定如下:

1、***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8人)

主任:1人

农业技术员:2人

林业技术员:1人

水利技术员:2人

农机技术员:1人

畜牧兽医管理:1人

2、***镇文化服务中心(2人)

站长:1人

工作人员:1人

3、***镇农村经济与社会事务服务中心(4人)

主任:1人

农经员:1人

民营企业指导员:1人

社会保障劳务输出工作人员:1人

4、***镇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站(3人)

站长:1人

工作人员:2人

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编制及领导职数拟定如下:

1、***镇畜牧兽医站(5人)

站长:1人

畜牧兽医技术员:4人

2、***镇农业经营服务站(5人)

站长:1人

工作人员:4人

经上述调整,我镇原有全额拨款编制29名,精简到17名,精简12名,精简比例为41.4%;自收自支编制为13名,精简到10名,精简3名,精简比例为23.1%。

三、人员定岗

(一)基本条件

1、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

2、忠于职守、遵纪守法,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业绩突出。

3、符合本单位人员职务层次结构,专业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要求。

4、具备拟任岗位所需的专业文化知识,政策法规水平和业务技术能力。

5、身体健康,能够坚持正常工作。

6、2004年12月31日前本单位在编职工。(有单位主管部门及人事编制部门手续)

(二)资格条件

1、事业单位负责人职位资格条件:一般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和中级以上职称,工龄在五年以上。

2、事业单位一般工作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职位资格条件:一般应具有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近三年考核均为合格以上等次,同时专业技术人员还应具备初级以上职称。

3、事业单位工勤人员职位资格条件:一般应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近三年考核均为合格以上等次。

4、事业单位应打破身份界限,按一般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职位要求和条件公开竞聘,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

5、本镇广播电视站人员改革问题,可实行双项选择。即:经本人申请,镇党委政府同意,可不参加改革,人员由广电中心全部接收,实行垂直管理;如本人不愿意上收,可按机构改革指导意见规定,参加经职能调整后新设置的机构竞聘,落聘后按机构改革政策对待,广电中心不予接收。

(三)定岗工作程序

1、公布职位和任职条件。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领导小组,按照核定的事业单位编制及岗位数额将拟聘任事业单位的职位和任职条件予以公布。

2、公开报名。按照事业单位各职位上岗条件,符合条件人员自愿报名。

3、资格审查。依据竞争上岗条件,领导小组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并经县编制部门审核后,确定参加竞聘人选,予以公示。对有疑义的人选,应重新审查,澄清问题,确定是否具有竞聘资格,并向群众说明。

4、文化业务考试(30分)。参加竞聘人员必须参加考试,不参加考试人员视为自动放弃竞聘资格。由市统一拟定考试试题,本镇组织考试,县里统一判卷。(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考试的仍有竞聘资格,但考试成绩为0分)考试时间为:2005年3月22日上午9:30到11:00。

5、民主测评(30分)。民主测评人员由本镇机关干部和参加竞聘的事业单位人员组成。组织竞聘者作竞聘发言,介绍自已竞聘该职位的主要优势,对竞聘岗位的认识和做好竞聘职位工作的设想。竞聘述职后即对竞聘者进行民主测评,当场公布测评结果。同一职位两人以上参加竞聘的,拟聘人选应获相对多数信任票;同一职位只有一人竞聘的,必须获得60%以上信任票。参加测评人员须与参加竞聘大会人员一致。

6、组织考核(40分)。组织考核人员组成由本镇党委成员、政府班子成员、人大主席组成,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计算得分。考核内容为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重点考察思想政治素质,竞聘职位所需具备的能力、工作实绩、勤政廉政情况。

7、加分条件:3年内(2002年—2004年),获得国家级奖励加10分;获得省级或相当省级奖励加7分;获得市级或相当市级加5分;获得县级或相当县级加3分;获得镇级或相当镇级加1分,以证书文件为依据。受不同层次表彰奖励的按表彰奖励的最高层次加分,不重复加分。

8、竞聘顺序。首先竞聘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畜牧兽医站人员,然后竞聘新设置的自收自支农业经营服务站人员。无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还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竞聘落聘者按照竞聘获得的分数,从高到低依次聘任新设置的农业经营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定岗工作中的领导与一般工作人员的竞聘顺序为先竞聘一般工作人员,再经党委考核,最后任命各岗位领导。

9、组织决定。根据竞聘述职、民主测评、组织考核等情况,由乡镇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全部聘任人选,并予以公示。如无问题与受聘者签定聘用合同,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合同期限为3年,合同文本由市人事局统一制定。

10、定岗时间的确定:2005年3月31日前基本结束。

四、人员分流

(一)人员分流主要途径

1、符合条件人员可以提前退休。申请提前退休,其距法定退休的年限,视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以法定退休年龄为准,计发退休金基数;对于原享受农村一线工作人员浮动工资待遇的,凡已享受3年以上的,到法定退休年龄满8年的,视为已享受8年浮动工资,按政策办理浮动工资改为固定工资手续,并纳入计发退休金基数。45周岁以上女以工代技人员(工作满20年),经本人申请,组织批准,可提前办理退休手续。

2、鼓励有能力和专业特长的人员领办和创办各类涉农方面的专业化中介组织,开展有偿的经营服务活动。

3、鼓励以多种形式兴办各类经济实体,领办和创办农业、农机、林业、水产、畜牧业等经营性的场、站及推广示范基地。

4、鼓励辞职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

(二)分流人员有关政策

1、提前退休:到2004年12月31日前,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含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人员;或工作年限满30年的人员,本人申请,经组织批准,可办理提前退休手续,并享受退休人员待遇。已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由镇政府为其逐年或一次性缴纳提前退休年限内应支付的退休金,未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退休金按原经费渠道发放。

2、辞去公职:经本人申请,组织批准,自愿辞去公职的事业单位人员,本镇与其解除人事(劳动)关系,一次性发给辞职金,其标准是:到2004年12月31日,工作年限1至5年的发给相当于本人1年基本工资的辞职金;工作年限5年以上,从第6年起,每增加1年,加发本人2个月基本工资的辞职金,最多不超过本人3年基本工资的辞职金。基本工资是指国家工资政策规定的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和工资构成比例所规定的津贴两项之和。

3、待岗过渡:既未申请提前退休,又没有提出辞职的人员,实行三年待岗过渡期。过渡期内,本镇要为其逐月发放生活费,生活费标准原则上为本地最低生活保障费的2倍。过渡期结束后,单位与其解除人事(劳动)关系,同时一次发给经济补偿金,其标准原则上不超过3年本地最低生活保障费的总额。

4、解除人事(劳动)关系人员,以自由职业者身份,到县城镇企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按《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省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03]40号文件)规定,办理养老保险关系的接转。

解除人事(劳动)关系人员,如原单位参加了失业保险并足额缴费的或虽未足额缴费,若能全额补缴欠费的,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5、未聘或与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的人员,从事经营性活动享受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有关减免税金和行政性收费等优惠扶持政策,有关政策按《关于贯彻落实企业下岗人员就业和再就业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辽政办发[2003]12号文件)精神办理;对从事开发荒山、荒水、荒地、荒滩,发展养殖业、种植业的,3年内免征农业税;对领办、创办企业和经济实体的享受国家和省关于新办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6、落聘后的选聘合同制干部,由本镇与其办理解聘手续,按辽人发[2000]18号文件规定,落实待遇。

五、组织实施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本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为确保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顺利进行,特成立***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

***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赵铁军

副组长:王岩王明旭

成员:王维和赵树林张志文邢树民李红梅

徐艳军郑艳平蹇玉海董彬

(二)严格程序,严肃纪律。

在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严格掌握用人标准,坚决抵制不正之风,认真做好事业单位改革中各具体环节的实施,防止出现任何错误。

(三)加强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在改革期间,要加强集体资产管理,集体资产和资金一律冻结,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以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和社会稳定。

(四)加强宣传,落实政策。

认真做好动员部署和宣传教育,把改革的目的和改革的政策向群众讲清楚,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改革,积极参与改革;要学好文件,用好政策,防止出现偏差。

(五)加强思想工作,化解各类矛盾。

8.乡镇三变改革实施方案 篇八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理顺区镇两级财政关系,充分调动乡镇理财的积极性,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区镇财政管理体制

从2016年起,改变现行的将镇政府等同于区级预算部门的做法,设立乡镇一级财政预算,由各镇统筹安排收支预算。

(一)乡镇财政收入

乡镇一级财政收入来源主要有四部分:

1.保障乡镇基本支出需要的收入。这部分收入由区财政按有关工资福利等政策据实核定后,划块拨付给乡镇。

2.保障乡镇日常项目支出需要的收入。这部分收入由区财政按“基数+增长”的模式划块拨付给各乡镇。其中:基数按2015年的项目支出数,剔除掉一次性项目后确定;增长按当年区级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率确定。对经区政府年终考核为优秀的乡镇,另按当年区级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率的0.5倍,给予增长率奖励。当年的基数和奖励,作为下的基数滚动测算。

3.乡镇一级征收的非税收入。乡镇一级征收的非税收入除了按规定应上缴中央和省市财政以外,原则上全部留归镇级财政使用,充分调动乡镇挖掘非税收入潜力积极性。

4.专项转移支付收入。为了完成特定的发展目标,区级财政按“专款专用”原则分配到各镇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专项转移支付 1 资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原区级各部门转拨到乡镇的资金,由区级各部门年初提出安排意见,执行过程中不得变更;二是原乡镇部门预算安排和追加安排的一次性项目资金,由区财政年初提出安排意见,执行过程中不得变更;三是区级根据工作需要新设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

以上4项收入中,第1.2项收入由区级年初核定给乡镇,第3项目收入由乡镇自行征收,第4项收入由区级年初预告知乡镇。

(二)乡镇财政支出

镇级财政应按照“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的原则依据有关政策统筹安排各项支出预算,优先保障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等基本支出预算,合理安排项目支出预算,并报镇级人大批准。

二、组织保障

(一)乡镇一级政府预算由乡镇财政所根据乡镇政府的要求组织编制,经各镇人大批准后实行。

(二)镇一级财政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会计委派,具体工作由乡镇财政所承担。

(三)各街道办事处参照区镇财政管理模式进行保障。但考虑到街道办事处属区政府派出机构,不是一级政府,本次体制调整,仅将原区级完全代编预算,改为区财政按上述第1.2项目收入核定预算控制数,由街道自行细化;第3项收入待收入入库后,全部拨付给街道,由街道安排支出。其他不变。

(四)加强各镇财政所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合理设定岗位,确保新的区镇财政体制顺利运行。

(五)本方案自2016年1月1日起执行,执行期2年。执行期内如遇国家政策或上级财政体制重大调整,本方案也做相应调整。

9.乡镇小学实施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篇九

一、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课改机构

关于课改工作,县教委主任高思成曾经强调:“第一二次会议后不启动的,属于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第三次会议后都不启动的属于校长的智力有问题。”可见,课改工作是否进行的首要因素是看校长是否认识到位,是否重视。而课改实验是否能扎实开展的保证是看改革工作领导机制是否健全。为加强我校课改工作,在学校校长的高度重视下,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课改领导小组把课程改革作为学校发展第一要务,经常性召开会议研究课改工作,给课改工作给予足够的经费保障。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吹角小学课改方案》,同时成立学科课改实验小组、课改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组织教师开展教材教法培训、课堂教学实验等研讨活动,并在实践中探索建设校本管理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组织师资培训,开发校本课程,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新课程师生评价制度,加强课堂教学与管理,提供课程资源,为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组织、后勤保障。

二、反复宣传,引导参与,营造课改氛围

在课改初期,我校反复召开教师会、家长会,并充分利用橱窗、板报、广播站等阵地,有计划地宣传课程改革内容;并分发《致家长的一封信》,让课改的新理念、新精神走出校园,深入民众,取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全社会理解、参与并支持课程改革,形成有利于课改的良好社会氛围;把课改的精神、理念、目标、要求让每个相关人员明白,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使教师、学生和家长与课改同行,坦然面对课改,支持课改,形成良好的课改氛围。

三、加强培训,抓好队伍建设

学校课改是否成功,关键要看学校两只队伍的素质是否达到课改的要求。原有的应试教育,在老师、学生、家长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与此相适应的教师素质也是应试教育下的教师素质。为了尽快适应我们的素质教育的课改工作,我们在抓队伍建设上做了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更新教育观念,立足培训提素质

学校提出“没有课改理念的老师,不合格”,强调“课改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学习者、研究者”,要求直面课改,全员培训,全体参与。学校充分客服规模小资金严重不足的困难,投入大量经费,充分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扎实开展培训工作,以求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近一年来,我校派体育教师到东北师范学校学习10天,派班主任组长到北京学习半月,派十余名教师到县外学习培训、听课,县内学习的达上百人次之多,音乐、美术、体育为期一个月的转岗培训各一人参加培训。每培训一人,带动一遍。为了起好示范作用,校长亲自主讲培训教师,并在期刊《新课程学习》上发表《比值是否有单位的初探》等文章,促教师专业成长。同时挖掘校本培训资源,让骨干教师和外出学习教师通过开设讲座或公开课的形式,传递课改信息,传播课改理念,指导课改活动。学校还利用教职工大会和教研活动时间专门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和学科《课程标准》,组织全体教师集体收看专家讲座通识培训,新课程理念教学光碟,要求每位教师撰写学习心得体会。从XX年9月到2011年2月,从市级培训、县级培训到校本培训,从行政人员到实验人员到全体教师,学校新课程培训一直贯穿整个实验的始终。通过培训、学习、感悟、实践、体验、反思、交流、升华、总结等一系列过程,目前,教师已经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大胆投身于课改实验,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印证新的教育理念。

(二)实施目标定位,大胆实施“一五五”课改模式

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我校提出的“一五五”课改模式。即:一原则、五步走、五重视。

(1)“一原则”:教和学同步互动原则。

(2)“五步走”即“一步创设情境揭示课题;二步感悟目标;三步自学铺路;四步主干导学、合作交流;五步课堂回顾、小结自我”。

(3)“五重视”即课堂教学做到重视“情感、个性、自主、探究和迁移”五个教学策略。

每位教师通过对该课改模式的执行,要达到十个目标:一是课堂教学有新变化;二是学习方式有新转变;三是备课要有新思路;四是评价改革有新突破;五是课题研究有新成果;六是信息技术运用推广有新举措;七是理论学习不间断;八是教研活动求实效;九是综合实践活动(含研究性学习)有新起步;十是课改不忘育人之本,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特殊生教育和绿色网络文化与课改有机结合。

(三)发挥教研组作用,以求教科研新校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为此,我们把科研目的定位在主要是针对教师自身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反思性实践研究,积极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和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学校领导亲自抓教科研工作,从分析教学现状入手,找出教学工作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发动全体教师以课程改革为中心搞教育探索和研究,鼓励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并通过教学科研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进行学习、讨论、实践、总结、反思、交流和思考。通过不懈的努力,促使教师向“反思-学者型”转变,使教学真正成为艺术。我们还组织有关教师就如何优化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通过集体教研,教师普遍感到教学科研能力、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开发校本资源,搞好课程建设

2011年9月,学校制定《吹角小学校本课程与管理实施意见》,确立校本课程开发主题,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队伍。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由校领导及骨干教师共10人组成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领导小组,具体指导教师对校本教材的编写、拟定。在课程开发、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结合学校的传统,充分运用吹角黄桷树科研试验基地,立足学科特点选择并组织教材内容。目前,正在实施对《古诗文快乐大本营》、低年级《手工课教材汇编》、《人的基本礼仪七十四条》、《黄桷树的成长记录》等校本教材的整理、编著工作。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典型的地域特点和校本特色。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效地充实了统编教材,满足了学校课程的需求,满足了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五)挖掘社区资源,拓宽实践视野

10.乡镇三变改革实施方案 篇十

铜仁市农业委员会(2017年9月13日)

为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号)、《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全面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委厅字〔2017〕17号)和《中共铜仁市委委办公室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仁市全面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铜党发办〔2017〕50号)精神,按照省委关于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工作部署,我市上下联动、蹄疾步稳,以“三变”为路径,以“三社融合”、民心党建以及春晖行动为抓手,以“三权”为基础,以“三金”为指向,以现代农业园区为平台,使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以及春晖行动三者达到功能上的融合,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有力推动了全市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进程。

一、改革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实现高位推进。按照《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全面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委厅字〔2017〕17号)精神,印发出台了《铜仁市

― 1 ― 全面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实施方案》(铜党发办〔2017〕50号),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组长的“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行动”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委。各试点区(县)相应成立了改革试点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行动”改革工作。同时,通过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和牵头部门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全省“三变”改革精神,研究部署“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行动”改革工作。二是建立推进机制,确保有序推进。印发了《铜仁市全面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实施方案》(铜党发办〔2017〕50号),除思南和德江两个省级试点县以外,其余八个区(县)作为市级试点,把农村“三变”改革与民心党建、“三社融合”改革、春晖行动、产业发展在功能上有机结合,丰富了“三变”改革内涵。各区(县)“三变”实施方案均已通过市““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行动”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三是建立督查机制,确保落细落实。按照“三变”实施方案,结合《铜仁市全面深化改革督查工作制度(试行)》,积极开展考评、督查,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工作。2017年4月,市政府督查室对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办证以及“三变”改革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四是建立宣传机制,强化改革氛围。认真开展了改革经验成效的总结工作,对“三变”改革亮点进行宣传推介,展示我市“三变”改革成果,并结合“一报一 ― 2 ― 网一台”市级主流媒体平台,开设“三变”改革宣传专栏,增强社会影响率,扩大群众知晓度,营造“三变”改革氛围。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以盘活农村资源为基础,推动资源变资产。一是扎实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截止目前,全市171个乡(镇、街道)已全部部署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权属调查162个乡镇,占总数的94.74%;完成权属调查的村有2688个,占总村数的95.9%;完成权属调查户数为80.06万户,占总农户数的93.37%;共完成实测面积578.45万亩,占国土二调面积的83.88%。二是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工作步伐。出台了《铜仁市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实施方案》、《铜仁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实施方案》,成立了铜仁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和铜仁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农村产权交易流程》、《铜仁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规则(试行)》、《铜仁市农村小型水工程产权交易管理细则》等规范性文件。目前,各区县和100多个乡镇已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初步形成了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流转体系,利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林权、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等抵押融资12亿多元。同时,开展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工作。截止目前,共流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1556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面积1667.93公顷,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价款5.7亿元。

― 3 ―

(二)以集聚资金为重点,引导资金变股金。出台了《铜仁市财政专项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试行)》、《铜仁市精准扶贫“精扶贷”工程实施意见》、《中国铜仁武陵山扶贫投资发展基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一是用好专项扶贫资金。通过“三社一中心”模式,在贫困户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将资金集中投入企业进行产业发展,把专项扶贫资金转变为股金,实现利益分红。中央和省财政共下达我市财政扶贫资金7.73亿元,各区县已批复项目2591个,资金3.31亿元,已全部启动实施。二是用活“精扶贷”小额信用贷款资金。积极创新资金筹措渠道,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广泛参与扶贫开发,营造金融支持大扶贫开发格局。目前,推动小额扶贫信贷创新发展,在率先与国开行合作的基础上,又与信用联社联合开发了“精扶贷”金融产品,破解了贫困户产业发展融资难的机制障碍。全市注入“精扶贷”工程风险补偿基金6032.84万元,覆盖农户2.73万户,受益贫困人口9.5万人。三是创新扶贫融资模式。总额500亿元的中国铜仁武陵山扶贫投资发展基金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分别与浦发银行、交通银行、贵州银行、重庆银行、邮储银行设立了子基金共计343亿元,已到位资金127.5亿元。比如,印江县创新开发性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建立以印江县兴鑫投资有限公司为一级融资管理平台,印江县惠民担保有限公司为二级融资担保平台,县茶业局、畜牧局、食用菌产业办为二级融资管理平台,各乡镇和村按产业成立的贷款信用协会为三级公示平台(即“一会”)的“四台一 ― 4 ― 会”模式,实现对开发性贷款的管理、担保和公示。

(三)以完善机制为保障,推进农民变股东。一是明确工作目标。在全市选取16个试点乡镇、17个试点村,围绕“一年见雏形、两年见成效、三年成体系”思路,积极探新路、摸经验、扩成果,为农村改革提供借鉴。截至目前,积极探索了玉屏温氏“企业+村集体经济+贫困农户”生猪代养户模式,打造出思南县青杠坝村整村综合改革、渔溪沟村资金变股金发展模式,德江县荒山绿化建园区助推精准扶贫模式和万山区九丰山地高效农业综合体“1+N”模式、中华山村“622”贫困农户入股分红模式等一系列改革样板。二是明确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把抓“三变”改革试点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招,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破解“城乡差距大、农村三资闲置多、资产利用率低、农村空心化率高,农村机制不活,农民致富不快”等突出问题。三是明确试点内容。市县改革试点方案均明确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试点具体工作内容,确保改革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四是明确试点工作步骤。按照“抓好资源资产股份量化、开展出资财产公示、确定入股合作对象、建立股份合作关系、签订履行合同合约、及时进行信息公开”六个步骤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通过“三变”,全市种养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增加。截止8月底,全市流转土地184.91万亩,参与流转土地的农户47.55万户,共实现土地

― 5 ― 流转收入6.05亿元,实现打工收入18.91万元;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5家、总数达到73家,同比增长34.25%;新增市级家庭农场290家、总数达到640家,同比增长82.86%;增新农民合作社1695个,总数达到6270个,同比增长27.03%;新增猪牛羊代养户700余户,总数达到1400余户,增长55.6%。从养殖业来看,玉屏温氏的231模式得到复制和推广,全年共发展猪牛羊代养户1400余户,同比增长55.6%,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231模式即:农户投资20万元,每批饲养300头猪(年饲养2批,出栏600头),年收入10万元。231模式实现了代养户的市场零风险,成为了股份制的有效平台。从种植业看,全市茶叶基地面积已突破180万亩,拥有“梵净山茶”、“石阡苔茶”两大驰名商标,“梵净山茶”在全国100强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排名第41位、品牌价值达13.57亿元。茶叶年产量达8.21万吨,年产值达81.14亿元,有各类茶叶加工企业526家,专业合作社381家,带动33万人从事茶产业,茶农户均增收1.42万元、人均增收3550元。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试点乡镇存在着对农村“三变”改革方向不明、步骤不解、举措不清等现象。没有认真研读三变改革相关政策文件,对政策的把握不准确,不清楚“变”什么,怎么“变”;个别地方对“三变”改革认识不够,改革氛围不浓,工作推进较慢。

二是基础工作不扎实。对农村“三变”改革的一些基础性工 ― 6 ― 作推进缓慢,如农村产权确权登记、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核查等,个别试点工作推进缓慢,使农村资源还处于“沉睡”之中,无法变为资产产生效益;同时,由于农民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没有得到界定,即使有财政资金注入变成的股金,也不能有效地明确到农民身上,农民变股东在制度设计上还有大量工作需要推进。三是经验总结不深入。对改革推进过程中涌现的一些较成功的经验措施和改革模式总结、提炼不到位,从而有效地进行推广复制。

四、下步打算

一是加快推进基础性工作。按照“定时间表、定工作量、定路线图、定责任人”的要求,认真做好“三变”改革基本情况统计调查、农村产权确权登记、村集体“三资”清理核查和登记、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及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建设等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完善改革工作台帐,切实把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改革培训力度。加强对基层尤其是试点乡镇(村)党政领导、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等重点人员的培训,形成“三变”改革一线核心力量,引导农民知晓“三变”、参与“三变”、受益“三变”。不断推出可借鉴、可推广的成熟典型,及时总结宣传各行各业的成功案例,提供更多改革样板,推动“三变”改革由“盆景”向“风景”转变。

三是拓展“三变”改革深度。在深入推进“三变”改革试点的同时,强化调研,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力争2017年全

― 7 ― 市“三变”改革全面推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协调配合机制、工作落实机制、业务培训机制和考核机制,构建保障有力、管理规范、考核科学、督查有方的体制机制,确保“三变”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上一篇:大班优秀语言教案《我们的祖国真大》下一篇:八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颜色》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