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创建文明城市

2024-07-08

贵阳市创建文明城市(8篇)

1.贵阳市创建文明城市 篇一

幸福来敲门

——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纪实

全国文明城市,被誉为当今国内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

问鼎这一桂冠,含金量之高,竞争之激烈,创建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上世纪90年代,我市开始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2010年4月28日,“五创”行动重磅出击,巴陵儿女再次吹响文明创建的集结号。

回顾创建日志,从社区楼栋到大街小巷,从厂矿企业到机关单位,从普通市民到领导干部,全城动员不动摇,踏平坎坷成大道。古城岳阳,咬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标不放松,“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气魄坚定决绝。

文明创建,步步升温;创建成果,节节显现——

绿树红花,环境优美;车水马龙,文明礼貌;楼栋整洁,心情舒畅;广场夜景,流光溢彩;神清气爽,红歌传唱„„看得到的创建成果在眼前呈现,道不完的创建故事在耳际流传。幸福来敲门。随着创建工作的日益深化,我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四项建设硕果累累,如同动力强劲的四驾“马车”,齐头并进;又仿佛一首主题为“幸福”的四重奏,乐声激扬。

追逐幸福梦想不言悔。巴陵儿女万众一心,向城市评比的最高荣誉冲刺,共同谱写着新的“岳阳跨越”。

强基蓄力快发展

7月5日,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项目又喜迎8个新项目签约。不到两年,这里已经聚集42个大项目。“岳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变得愈发美丽宜居。我们到美丽的城市投资兴业,很放心、很开心、有信心。”参加签约的宇业集团董事长周旭洲一语道破,文明创建是招商引资的重量级砝码。

超常建设,超常发展,经济发展的喜人来势,包蕴着文明创建的汗马功劳。

无论是外地客商,还是本地市民,都感受到了文明创建这项惠民工程、强市工程带来的变化,以及给岳阳“十一五”经济注入的巨大动力——GDP从2005年的 628亿元增加到 2010年的1539亿元,总量稳居全省第二;财政总收入由2005年的38亿元增加到139.6亿元,跃居全省第二。

民之所盼,政之所求。提升广大市民的幸福感是创建的根本目的和最终追求。我市“一掷亿金”拿出创建工作经费1.5亿元,全面掀起城市基础建设提质新高潮。去年来,中心城区共启动旧城改造项目31个,完成115项重点工程,新建、改建15条交通主干道,改造提

质6条主干道立面,高标准改造农贸市场13个,修建、提质小街小巷325条,城市道路总里程达270公里。

步入“十二五”,巴陵儿女丝毫没有高枕无忧,反而是快马加鞭,更上层楼。

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市完成财政收入99.3亿元,同比增长32.4%,增加24.3亿元,总量继续稳居全省第二。其中民生方面支出55.5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67.3%。全市上半年预计完成GDP826.96亿元,增长14%;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72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111元,分别增长13.5%、20%。“十二五”的强势开局,又是文明创建促进大发展的最有力佐证。

无处不飞文明花

云溪乡71岁的盲人炎爹,承包荒山种树造林,将卖树后所得用来修路灯。有人问他,眼睛看不见,为何还要捐款修路灯?他说,为了别人能看见。“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李国武的口头禅。15年来,他为慈善公益事业投入300多万元,为4000多人送去了爱心和帮助,受助者遍及全国10多个省市。但他生活勤俭节约,至今仍住在普通的集资楼里。

连续几年,我市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涌现出朱再保、李国武、徐剑、刘雄辉等一批先进典型。8万多人的志愿者团队遍布巴陵大地,清风义工、激情山水爱心家园等优秀志愿者个人,怀大爱心,做小事件,在助学、助残、敬老、救灾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默默服务,用行动诠释了城市的文明内涵。

只言片语透射文明素质,举手投足彰显文明形象。还记得2008年奥运圣火岳阳传递,活动井然有序,活动后街面整洁,获得北京奥组委官员高度评价:“圣火在岳阳的传递,是传递活动以来最成功的城市之一。”

创建悄无声息地树立起时代新风。去年召开的创建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易炼红、市长黄兰香发表致全体市民公开信,号召市民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支持文明创建。很快,万名机关干部上街文明劝导;10万市民签名承诺“告别陋习,做文明市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读本》人人皆知。城区主要街道、交通路口,大型公益广告和宣传画醒目入心,街道社区、企业单位,文艺演出和知识竞赛多种宣传风生水起。

文明植阡陌,新风沐洞庭。规范言行有标准、自我教育有标杆,人人争当文明市民,个个争执创建大旗,蔚然成风。

风清气正扬远帆

放眼回眸,“忧民、为民”的思想贯穿着岳阳的发展历史,也成为文明创建的强大引擎。2004年7月,市委书记易炼红提出民本岳阳执政和发展理念。“城乡秀美、社会和谐”

等六大富民强市目标的确立,“务实岳阳、文明岳阳”等民本岳阳九项工程的建设,顺势而起,深入人心,为创建提供了不竭动力和坚强保障。

闻鼙鼓而思良将,文明创建成功的每一步,人是关键。

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是我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的“法宝”。近年来,我市以改革创新精神强力推进“务实岳阳”建设。市委坚持“更高标准、更严管理、更具公信力”,从严管理干部,相继建立开展了“有错无为问责、忠诚主题教育、不换状态就换人、庸懒表现挂号销号、谈心谈话”等制度和活动,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锻造了一支会想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

竭尽忠诚谋发展,满怀激情干事业。勤政廉政、求真务实的干部作风建设,既营造了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又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进程。我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73万城乡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在全省率先实现“乡乡有敬老院”目标,洞庭湖专业捕捞渔民全部上岸定居,各项社会保障全面覆盖„„

广大干部忠诚履职、奋发有为,潜移默化地凝聚着创建的力量,也推动我市各项工作精彩跨越——三次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中国生态城市等桂冠接踵而至。同时,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市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2010年位居全省第一,2010年的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进入中央文明办的通报表彰行列。

青山绿水入丹青

连日来,许多市民欣喜不已,环南湖旅游走廊续建工程千亩湖栈道雏形已显。放眼望去,湖面开阔,微风荡漾,令人心旷神怡。想到千亩湖建设既治理改善了南湖的生态环境,扩大了湖面面积,市民又多了一处新的游览、观光、健身、休闲场所,热心的老人易普选把心底的赞誉献给建设者:“古有苏杭西湖美,今有南湖赛西湖。千秋创业得民心,万代歌颂共产党。”

南湖是我市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但长期以来,57个排污口不停直排污水废水。市委、市政府“决不再让污水流入南湖”的承诺掷地有声,两年投资4亿元,建成雨污水分流设施33处、截污泵站4个、截污管网10000米,南湖水质明显好转。

低碳环保、生态宜居。这是我市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方向。作为中南地区重要石化、造纸和电力工业基地,面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矛盾,市委、市政府毅然抉择: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城市。对15个重点排污产业逐批实施优胜劣退,关停淘汰97家“五小”污染企业,彻底关闭61家污染严重的造纸企业和1条化学制浆生产线,依法否决130多家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洞庭湖主要污染物下降了33.3%,总体水质由IV类提高到Ⅲ类。

南湖、洞庭湖的治理见证着我市以创建工作推动生态绿城建设的执着与付出。近两年,城区累计投入绿化资金1.5亿元,新增公共绿地1280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9.5%。新建了10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剧增 26.5万立方米,实现了污水处理覆盖县城的目标。“文明创建是一个永恒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它是一大崇高追求,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它是一部宏篇大作,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市委书记易炼红的朴实话语,道出巴陵儿女对幸福的共同追求。“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建一座幸福的城。”一路走来,文明创建的脚步没有丝毫懈怠。昨天,追寻文明,众志可成城;今天,励精图治,精彩谋跨越;明天,诗意栖居,幸福逐梦来。

2.贵阳市创建文明城市 篇二

一、文明与文明城市

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许多老城市面貌一新, 新兴城市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中国的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城市化率已由1978年的18%提升至2012年的52.57%, 中国城镇人口从1.7亿增加到6.9亿, 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7个, 这是英国用了200年、美国100年和日本50年达到的城镇化水平。据有关预测, 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 这意味着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工作生活, 这将带来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 带来城镇消费群体的迅速扩大。为此,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 (J.E.Stiglitz) 教授认为, 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和中国的城市化。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 古今中外的城市在发展中也都患上了各种棘手的“城市病”。我国城镇化量的积累的速度值得称道, 但其带来的城市病很多。城镇化发展“重面子轻里子”、“重地上轻地下”、“重硬件轻软件”等问题突出, 导致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巨大。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2005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 中国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流受到严重污染达95%以上;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 中国就占了16个;4亿城市人呼吸不到新鲜空气;每年200多万个癌症死者中, 有相当比例与环境污染有关;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占国民经济收入总额的10%左右。

既要大力推进城镇化, 又要破解城镇化面临的挑战, 这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20世纪末21世纪初, 各国学者在反思城市化进展, 提出以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城市的发展, 同时预言新的“城市范式”诞生。20世纪末以来在中国广泛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 正是这样一种与21世纪人类城市发展趋势相吻合、体现科学发展理念的城市新范式、城市新模式。

“全国文明城市”评选, 是对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全方位的考核。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质上是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城市发展, 进一步树立城市良好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有利于扩大城市的知名度, 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树立起现代文明城市新形象。正因为如此, 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主要标志的新一轮竞争已成为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践中, 有少数城市对全国文明城市标准的认识不够全面, 产生了一些认识误区。因此, 各个城市应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 引导城市走出发展方式误区, 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1. 重经济增长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轻公共服务、人文环境及市民素质的投入和培育

近年来, 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已基本成为社会的共识。但是, 不少城市的领导干部还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 把增长看作是城市发展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结果, 唯GDP、唯增长式的城市发展方式, 给城市带来了发展的“经济病”、“社会病”、“生态病”, 城市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 在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还没有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其主要职能, 还没成为公共服务型政府时, 政府还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追求GDP作为自己的首要的不可动摇的目标。

2. 城市建设管理千篇一律, 城市缺乏灵魂和个性

一部电视剧引发故里之战。河南永成、安阳和安徽州争曹操;重庆奉节和四川彭山全民动员找刘备墓;河北正定、临城与四川元氏夺赵云;甘肃康乐、陕西米脂、山西忻市抢貂蝉;湖北嘉鱼、河南商丘、湖南岳阳、浙江义乌, 以及安徽潜山、庐江、南陵三县争“二乔”的闹剧不断上演。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 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 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 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然而, 象征城市灵魂的城市精神, 缺少个性、高度雷同的比比皆是。比如:

武汉精神: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

长沙精神:心忧天下, 敢为人先;

上海精神:海纳百川, 追求卓越;

昆明精神:春融万物, 和谐发展。

3. 文明城市创建千头万绪, 工作缺少创新, 特色不突出

测评体系包括“基本指标”和“特色指标”。基本指标反映文明城市 (城区) 创建的基本情况, 共设置了9个测评项目、36项测评指标、近400项具体工作。特色指标分为创建工作集中宣传、工作创新、荣誉称号和城市整体形象4项。可以说,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千头万绪, 任务十分繁重。

然而, 仅仅按照测评体系的规定动作完成是不够的, 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特色指标失分也会较多。因此, 城市在文明创建工作中, 要结合自身特点, 把某些指标做到极致, 并通过创新最终形成城市文明创建特色, 从而在众多的竞争城市中形成比较优势。

三、全国文明城市竞争战略选择

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成功案例, 用竞争战略的相关理论对案例进行点评、总结, 提出全国文明城市竞争战略的策略。

1. 运用集中化竞争战略, 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统领全局

广州市:作为参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全国唯一一个国家中心城市, 广州居住人口超过1500万, 外来流动人口达712万人。广州地区媒体发达, 市民素质高, 参与意识强, 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具有很高期望。正如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所言, 广州市克服重重困难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本身在全国就具有较强的先行探索意义。

广州市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两条:一是多年不间断创建, 历届市委政府把工作重点聚焦在“全国文明城市”这个目标上, 以此统揽全局工作;二是把“市民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始终把创建重心聚焦在市民需求上, 从满足市民需求入手, 把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作为工作重点, 把人民满意作为评判标准, 把创建活动变成顺民意、得民心、惠民生的“幸福工程”。

2. 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 彰显城市特色和个性

福州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 如何切中城市脉搏?毫无疑问, 福州把“人文文化”作为城市最大的亮点, 在较好地完成文明城市100多项指标的同时, 突出城市个性, 把“人文文化”建设工作做到极致, 从而形成福州市文明创建工作的特色。

现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在参加各种各样的评比, 城市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福州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呢?福州市委书记杨岳说得好:“文明城市建设必须切实植根本土文化。立足地方历史文化基因, 自觉把人文文化作为文明建设的基础和核心, 融汇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 在弘扬中推进传承, 在创新中引领时尚”。

3. 通过构建价值链, 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

佛山市:从明清时期的“四大名镇”, 到当今世界的“制造业重镇”, 佛山所扮演的角色不断变化。佛山的地盘很小, 但佛山的实力很强。佛山以民营经济发达闻名, 一个地级市拥有30个专业镇, 并催生53个中国名牌, 众多的专业市场不仅辐射中国, 也影响世界。

佛山“富可敌省”, 但现在还不是全国文明城市, 这与佛山的文化有关。务实、低调的文化性格, 也常常让佛山人对“荣誉”和“称号”不那么热衷。所以吃苦耐劳的佛山人不缺财富, 却缺少包装:一间凌乱的作坊也许是一个制造名牌的工厂, 一位不修边幅的行人可能就是一位家财万贯的大佬。但过分随意的“朴实无华”一旦蔓延扩散, 成为一种群体行为, 必然弱化市民对城市形象的念想与呵护。

3.创建生态城市建设绿色文明 篇三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进生态市建设的责任意识

首先,始终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务院作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生态省的决策部署。衢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充分认识衢州作为钱塘江源头地区在全省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责任,加大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努力在生态建设上为全省建设多作贡献。其次,始终把思想统一到实施“三大战略”、?实现“两大目标”上来。近年来,衢州市委、市政府围绕“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大目标,积极推进“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特色竞争”三大战略,将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实施《衢州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和《衢州生态市建设规划》,努力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建设之路。我们把生态优势作为最大的特色,扬长避短,以长补短,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互相促进,实现“双赢”。第三,始终把思想统一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上来。我们树立保护生态就是造福人民的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强化环保意识,体现生态效益。高度重视林业经济,把林业摆在经济的基础地位和生态建设的首要位置,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绿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全民性的公益性事业和基础性产业,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三大效益,使林业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绿色特色农产品基地、林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现代花卉苗木示范园区、绿色无公害林产品基地等,积极打造青山绿水旅游品牌,让老百姓在生态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

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扎实实推进生态市建设步伐

衢州市在推进生态市建设过程中,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在具体工作中抓好启动点、切入点,全力抓重点、破难点,扎扎实实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步伐。

(一)明确生态市建设总体要求。处理好两对关系、做到三个结合、实现四项目标。要妥善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环境治理与社会稳定的两对关系;做到生态市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与建设节约型社会、与新农村建设三个相结合;确保实现完成生态省建设省、市目标责任书和“811”环境污染整治目标责任书确定的年度任务;确保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面考核验收;确保全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重点断面和出境水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重点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90%以上;确保全面完成生态市建设“六个一批”工程计划等四项目标。

(二)深化生态市建设工程体系。生态建设“六个一批”工作是衢州生态市建设的特色,通过几年的努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生态文化六大领域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农业方面。建成了特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510个,总面积120万亩,其中省级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92个;认定了3批共计99个衢州绿色农产品和97个衢州市绿色特色农业示范园场,获得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72个,有机食品21个,绿色食品14个,15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原产地标记保护。开化县成为农业部命名的“全国100个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 开化县、江山市和龙游县进入全省30个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县行列。生态林业方面。近几年,我们通过大力实施路域绿化、水系绿化、高标准农田林网、村庄绿化、经济林建设等一系列绿化工程,使全市的生态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市共完成造林更新26.59万亩,建设生态公益林300万亩,森林总蓄积量达到177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1%的较高水平;全市共新建绿色通道1264公里,建成花卉苗木基地9万亩、省市级绿化示范村96个和工业原料林基地8万亩,建成城市防护林带1000亩,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市建立了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二个省级森林公园和48个自然保护小区,保护面积143.4平方公里。生态工业方面。坚持加快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创建生态市相结合,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要求,2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共实施清洁生产项目520个。全市有8条回转窑水泥生产线配套了余热发电项目,合计装机达7.8万千瓦。在造纸、化工行业推广热电联产技术,10个热电联产项目已建成投产,合计装机近21万千瓦。近两年,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每年下降5%。生态旅游方面。衢州人文景观荟萃,自然资源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衢州将生态理念植入旅游发展,发挥钱塘江源头山清水秀优势,坚持“保护优先、科学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发展生态旅游,对以孔氏南宗家庙、围棋发源地烂柯山等为背景的古城文化景区,以钱江源头、国家森林公园为背景的水系源头生态旅游文化景区,以姑蔑旧地、龙游石窟为背景的姑蔑文化景区,从生态的角度整合提炼、拓展深化,建设集旅游、生态教育、科普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全市旅游区环境达标率达到100%。生态城镇方面。“画好山水画,促进城镇生态化”,确立“盆景式城市”的特色理念,致力于做精、做美、做特城市。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利用江、湖、山、林等生态资源,把城市定位为生态园林城市,生态理念已融入城市规划与建设。全面开展“五城联创”活动,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全市已有100多个乡镇完成了生态示范乡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建成市级生态示范乡镇68个,省级生态示范乡镇4个,省级绿化示范村109个。生态文化方面。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挖掘衢州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加快文化名市建设。编制孔子、棋子“两子”文化发展纲要,大力弘扬南孔文化中正确处理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精神,提高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推出了“农家乐文化大篷车”、“国际孔子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创作了一批反映生态衢州建设主题的文艺作品,充分展示了衢州的生态文化建设成果。

(三)完成生态市建设预期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衢州市生态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预期目标。一是生态示范区建设通过了国家级验收。2006年衢州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的12项基本条件和26项指标全部达到一类标准;各县(市、区)都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实现了全市“一片绿”。二是污染防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目前,衢州市、县(市、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部启动,衢州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全市建成了27座乡镇垃圾中转站,近900个村开展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了50.2%。三是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衢州市先后关闭了1.24万只竹料腌塘和41家土法造纸企业、完成了12家氨氮重点企业的治理、淘汰了小化工企业60多家、拆除水泥机立窑90多条、关闭小矿山170多个、小石灰窑520多个、实施了150多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治理工程。

加强领导明确措施有效保障生态市建设顺利进行

衢州市委、市政府切实把生态市建设作为事关衢州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采取有力措施,有效地保障了生态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市委、市政府对生态市建设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年都确定“建设一批生态示范乡(镇)村,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绿色)企业,打响一批绿色品牌,营造一批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绿色单位,实施一批生态建设项目,治理一批污染源”的生态建设“六个一批”工程。同时,将任务以责任书的形式分解到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再由各县(市、区)分解到基层,形成了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统一完整的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机制,使各项任务分解到位、落到实处。

(二)编制规划,确立项目,认真实施。生态市建设的基础是林业。近年来,衢州市完成了城区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规划、城市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规划、千里绿色长廊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规划、100个生态示范乡镇建设规划,建立兴林富民示范村100个,森林生态保护示范村100个,绿化示范村100个等,形成了健全完善的林业生态建设规划体系。一方面,充分利用全省“五大百亿”工程、“生态省建设十大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等载体,整合资源,突出项目的生态含量,编制、推荐项目,做到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申报一批。另一方面,认真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一是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全市建成省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300万亩,二是实施针叶林阔叶化改造工程。全市完成100万亩。三是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全市建设生物防火林带1000公里。

(三)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衢州市在生态市创建过程中,十分重视生态示范区带动作用,努力培育一批绿色单位和生态示范乡镇和村。几年来,通过宣传发动、自主申报、强化指导、积极扶持、严格考核、表彰奖励等创建程序,全市有74家企业获省级“绿色企业”称号;建成90个省级“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饭店”、“绿色医院”、“绿色家庭”;创建省市级生态乡镇69个,市级生态示范村125个。

(四)创新思路,制定政策,完善机制。衢州市在浙江省率先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意见》、《关于生态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三农”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政策引导,形成工作合力,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步伐。在激励机制上,对获得国家、省、市绿色食品证书、绿色单位称号的单位进行奖励;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给予财政补贴;对实行清洁生产和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给予财政补助,对综合利用工业废物的企业落实退税政策。在投入机制上,按照政府宏观调控与社会共同参与的思路,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多方投资。在监督机制上,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执法监督管理,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督和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作用。在群众参与机制上,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引导社会各界主动参与生态市建设,对在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与奖励;在工作经费保障上,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用于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奖励、补助、规划、宣传、调研等。

(五)强化宣传,全面发动,营造氛围。生态建设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衢州市为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提出了建设“浙江绿源”的口号。通过邀请国家、省生态专家开办生态建设知识讲座和环保课。利用报纸、电视、电台开辟了宣传专栏,举办生态摄影比赛,制作宣传光碟,汇编生态建设文献,举办 “中国(衢州)生态与经济双赢论坛”,在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设立宣传牌,开通“浙江绿源-衢州生态市建设网站”等形式,扩大衢州创建生态市建设的影响,展示了衢州良好生态形象,打响了衢州生态品牌。

4.贵阳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篇四

工作简报

二00九年第二十二期(总第六十四期)

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特刊

贵阳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2009年8月25日 领 导 小 组 办 公 室 邮箱:gyscmb@126.com

本期要目

☆2009生态文明贵阳会议隆重开幕

☆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举行特邀演讲和午餐会演讲

☆环保部周生贤部长出席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并以《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指导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为题作主旨发言

☆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形成《贵阳共识》,胜利闭幕

☆2009生态文明贵阳会议隆重开幕

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北京大学和贵阳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09生态文明贵阳会议8月22日在花溪迎宾馆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致信表示祝贺。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出席会议并致辞。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出席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秘书长章新胜主持会议。出席会议的嘉宾有:全国政协常委、人资环委主任张维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经社理事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昌鉴等全国政协领导;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门委员会原副主席莫汗•穆纳辛格,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总代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等联合国官员;国家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程涛等国家有关部委和组织的领导;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周其凤,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科院院士秦大河,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会长、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陈寿朋,著名“熊猫专家”、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潘文石等专家学者;省委副书记王富玉,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军,副省长辛维光,省政协副主席吴嘉甫,市长袁周等省市领导;长沙市、南宁市、海口市、广州市、杭州市、昆明市和省内各市(州、地)主要负责人或相关负责人;国内知名企业家陈东升、知名人士李连杰,气候组织相关负责人等。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林智敏宣读了贾庆林主席的贺信。贾庆林在贺信中说,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也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重要内容。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这是我们党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对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各个方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性和指导性。贾庆林指出,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各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工作,取得了许多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希望此次会议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围绕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重大课题,深入研究包括生态建设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深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的规律。希望会议能够广开言路,广集群智,多提真知灼见,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为实现中央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目标,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郑万通在致辞中说,人类的文明史告诉我们: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以高投入、高耗能、高消费、高污染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在物质生产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对地球资源的索取已超出了合理范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达到临界状态。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显得尤为迫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已日益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郑万通指出,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同世界发展的潮流是相通的。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对我国社会发展模式和规律认识的又一次深化,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新贡献。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是前提,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正确认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加快形成有利于节能环保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努力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改善和保障民生是目的,要高度关注并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好住房、就业、医疗、上学、养老、交通、治安等民生问题,努力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生态文明是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要引导、维护、激励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向生态文明转型,不断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倡导科学、节约、合理、适度的消费观念,使每一个人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郑万通指出,这次会议把“发展绿色经济——我们共同的责任”确定为主题,很有远见,也很有现实针对性。十七大以来,贵阳市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制定了生态文明城市的规划,建立了生态文明城市的指标体系和监测办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的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这次会议在贵阳召开,很有意义。真切希望这次会议通过深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问题,分享先进经验和方法,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章新胜在主持会议时对会议进行了总体概述。他说,希望通过这次会议,搭建一个沟通和交流平台,增进各领域、各层次人士对生态文明的共识,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的转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2009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举行特邀演讲和午餐会演讲

8月22日上午,“2009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举行了特邀演讲。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委托环境资源司副司长何炳光宣读演讲稿,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总代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会长、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陈寿朋,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发表了演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秘书长章新胜主持会议。

解振华在演讲稿中重点阐述了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看法,认为要从做大做强资源产业、鼓励消费者消费再生资源产品、构建节能环保产业的法律体系、支持技术创新等方面,振新绿色产业,迎来节能环保产业的春天。张建龙在演讲中阐述了加快现代林业建设在改善生态状况、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极端重要性,就加快现代林业发展提出了看法。马和励在演讲中对中国的发展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改变生活理念、推广节能技术、发展低碳经济、开发新能源等方面发表了看法。陈寿朋在演讲中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全社会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全民生态道德水平,让生态道德教育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陈东升发表了题为《和谐地球,简约生活》的演讲,谈了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倡导简约化的生活。

特邀演讲后,会议举行了午餐会演讲。著名“熊猫专家”、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潘文石作了题为《诺亚方舟是在大雨前建立的》的演讲,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问题。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军主持午餐会演讲。

☆环保部周生贤部长出席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并以《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指导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为题作主旨发言

周生贤在发言中指出,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确定下来,提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去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建设生态文明,在我国是形势使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传统工业文明的弊端日益显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压力继续加大,保护环境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关键问题。主动有效地破解这一难题,唯一正确选择就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既是理想的境界,也是现实的目标。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是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赋予环境保护工作最根本的时代重任,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目标指向,是新时期环境保护事业的灵魂所在。必须高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旗,积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引领者和践行者,坚持用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眼光、战略思维和战略手段,来审视、谋划、解决我国突出的环境问题,摸索出一条代价小、可持续的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也就是要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指导,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

周生贤说,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本质上就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环保事业大发展的30年,也是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的30年。中国特色环保 新道路,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发展道路指引下,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中国国情,着眼现实和未来需要,妥善处理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和“需要什么样的环保、怎样环保”这两大问题,主动避免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环保老路,促进环境与经济的高度融合,实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总结30年来的探索实践,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必须准确判断环境保护所处的历史方位,继续推进历史性转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快解决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必须给环境以人文关怀,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必须尊重创造,鼓励各部门各地方大胆实践取得经验。

周生贤说,当前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环境保护,明确提出,环境保护是重大的民生工程,要把应对这场危机看作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机遇,要求把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振兴环保产业作为克服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把生态环境建设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国家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一项长期战略的实施,随着坚定不移地推进环境保护,必将带来“产业结构调整、消费水平升级、环境问题转型”等一系列新的变化,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应对准备。继续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毫不松懈地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充分发挥环评制度的宏观调控作用,切实解决城镇环境问题,统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不断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大力研发推广高效绿色适用技术,提倡和引导绿色消费。在黔期间,周生贤在贵州省副省长辛维光陪同下来到贵州省环保厅、贵州环保科技园进行调研考察,听取了贵州省环保工作的汇报,看望并慰问了环保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

☆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形成《贵阳共识》,胜利闭幕

会议共识是: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不是选择之一,而是必由之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已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会议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观念和文化转变、产业转换、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方方面面。保护生态环境是前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键;改善和保障民生是目的。

会议特别强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既是摆脱目前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会议一致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是关键,科技是基石,企业是主战场,教育是根本,传媒提供软实力支持。

会议深刻体会到,贵州、贵阳致力于探索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贵州就积极探索和践行“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展道路,近年来,提出了“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2007年,贵阳市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发挥气候凉爽、空气清新的比较优势,决定把贵阳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的生态文明城市。一年多来,进行了积极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6月被国家环保部批准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践证明,建设生态文明在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都能获得成功。

鉴于以上共识,与会代表对建设生态文明提出倡议:

1、观念先行。加大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形成生态城市的文化和理念,真正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把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主流意识。

2、密切合作。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各领域的生态合作,特别是加强生态环保领域的技术合作,相互学习和探讨建设生态城市积极有效的办法和经验,形成城市间、地区间、国际间良好的合作与交流机制。

3、加大投入。政府要切实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在生态领域和绿色产业方面的投资,促进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的普遍使用。加强水资源保护,扩大森林面积,充分发挥森林在吸收碳排放中的重要作用。

4、知行合一。全社会要切实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履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绿色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做生态文明的忠实实践者。

5、进一步依靠科学技术。加强节能环保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运用。从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出发,加强农业、林业、水资源和沿海及生态脆弱地区等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6、企业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竭力克服当前工业经济面临的资源紧张、能源价格上涨和节能减排等压力,坚持循环生产,应用清洁能源,推广新能源,履行社会责任,携手创立符合时代发展的生态企业范式。

7、教育和传媒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基础性、综合性和先导性作用。学校特别是大学要致力于建设合作交流平台,并拓展校际的联合研究、推广全国性的环境教育知识大纲,倡导建设绿色校园。传媒要充分运用新媒体,开辟新栏目,传播生态观念。

8、探索建立生态城市的评估和评价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从产业、环保、科技、教育、文化等多方面,建立完善符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求的评估办法和评价体系。

报: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局、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 送:市创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发:各区(市、县)环保局

5.德阳市创建法治城市1 篇五

文件资料选编

德阳市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印

二〇〇九年五月

目 录

德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法制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1 德阳市成立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8 德阳市创建法治城市实施办法12 德阳市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43 德阳市创建法治城市考核办法56 德阳市政府加快推进市县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方案95 德阳市政府重大决策程序暂行规定107 德阳市政府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117 旌阳区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送审稿)126 旌阳区成立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133 广汉市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136 广汉市创建法治城市实施办法143 广汉市成立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146 广汉市确立创建法治城市工作试点单位的通知175 什邡市转发《德阳市开展法制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的通知

177 什邡市成立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185 什邡市创建法治城市实施办法187 绵竹市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213 中江县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220 中江县创建法治县考核办法227 罗江县开展法治县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256 罗江县创建法治县实施办法265 陈新有同志在创建法治城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92 左正同志在创建法治城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301 中共德阳市委文件

德委发〔2008〕14 号

中共德阳市委

德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市属及其以上

企事业单位: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

略,根据《全国普法办关于印发〈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

(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的通知》(普法办〔2008〕7 号)

精神,现就我市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德阳”

这一主题,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市的有机统一;坚持服务中

心,强化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和保障灾后重建;坚持以人为本,平安惠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分

类指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为实现“三年全面恢复,五年提

定和实施行政许可,以”590“工程为标准,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

设,切实做到”两集中,两到位“;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

制、责任追究制,提高行政效能;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强化行

政执法责任制,逗硬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切实做到行政权力授

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进一步加强惠民帮扶中心和信

访接待中心建设,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积极探索高效、便捷和

成本低廉的矛盾纠纷防范化解机制。

(三)强化司法公正,着力维护公平正义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体制,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

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规范司法行为,维护司法权威,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依法及时纠正司法过错行为。完善审判

公开、检务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及时研究解决涉灾法律问题,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司法保障在

司法机关人员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四)强化法制教育,着力增强法治意识

加强以宪法为核心,以灾后恢复重建相关法律法规为重点 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弘扬法治精神,重点抓

好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

制宣传教育以”一学三讲“(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

和”法律六进“(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金融市场风险、金融职务犯罪,进一

步改善投融资环境,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金融生态环

境最佳区域。

(七)强化平安建设,着力维护社会稳定

严格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健全

责任体系,实行责任查究,增强维稳治安工作实效完善社会治

安防控体系,深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防范治安突出

问题,最大限度减少不稳定因素。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治安突出问题和不稳定隐患,依法妥善处置突

发群体性事件。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

调解、行政调解的作用,畅通各种利益诉求渠道。完善法律援

助和司法救助机制,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推进和谐文

化建设,培育文明社会风尚,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表达诉求,防

止非正常越级上访。加强对敌斗争,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

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极端宗教势力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

破坏活动,维护国家安全。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从严惩处

趁灾犯罪,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八)强化监督机制,着力抓好权力制约

加强监督体系建设,构建以权力机关监督为重点,综合运

用法律监督、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民主监督、舆

论监督等各种监督手段的监督网络,强化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

合的原则,每年进行检查考核,每两年市委、市政府将命名表

彰一批创建法治城市先进单位,确保创建措施落到实处。

(四)加强典论宣传

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创建法治城市 的宣传力度,拓宽宣传领域,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效果,在全社会营造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激

发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努力营造全社

会关心支持创建法治城市工作的浓厚氛围。

主题词:司法

创建活动

法治城市△

意见

中共德阳市委办公室

2008 年 11 月 3 日印发

(共印 50 份)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陈正权

马俊东

员:许正钢

沈华伦

李茂刚

陈显文

胡宗林

高隆峰

刘述明

单广平

邹 立

雷小平

巫建平

谭晓波

刘洪庆

陈敦源

周晋安

蒲 正

毛君甫

符立均

杨 光 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市政协副主席

市中级法院院长

市检察院检察长

德阳军分区参谋长

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市政协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市委副秘书长、群工部部长

市政府副秘书长

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局长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

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维稳办主任

市直机关工委书记

德阳日报社总编辑

市经委主任

市教育局局长

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

市民政局局长

何荃麟 市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主题词:临时机构

法治城市创建活动△

领导小组

通知

中共德阳市委办公室

2008 年 11 月 3 日印发

(共印 50 份)

德阳市创建法治城市实施办法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

(德委发〔2008〕14 号)的要求,为推进平安德阳、法治德阳、和谐德阳建设,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法治城市创建要求,进一步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以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目

标,以普法依法治理为抓手,以强化责任制为龙头,以落实创

建措施为重点,深化法制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完善民主法制,维护公平正义,为加快灾后重建美好新家园,推进德阳经济社

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权威的

法治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创建法治城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三

提高“、”三加强“、”四进步“、”八防止“目标,促进德阳平安、稳定、和谐,率先在全国达到法治城市创建标准。

(一)”三提高“

1、党委依法执政能力提高。

8、坚决防止发生社会管理不作为、乱作为、严重伤害群

众感情的事件。

三、工作措施

(一)推进依法执政体系建设

1、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人大、政府、政协及司法机关职

能作用,进一步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2、推行重大决策法律咨询制度。对关系德阳经济社会发

展重大问题、涉及灾后恢复重建重大事项,在决策前进行法律

咨询和论证,增强决策的合法性、科学性和民主性。

3、坚持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核制度。领导干部任职前进

行法律知识考查和测试,开展领导干部定期法制培训。领导干

部带头学法用法,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坚持在宪法和法

律范围内活动。

4、落实党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

映等制度,党务工作应当公开的内容固定公开、定期公开和即

时公开。

5、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决策后评价、决策失误

责任追究和纠错改正机制,完善责任追究的程序、健全处罚体

系,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6、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

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

应当公开的内容,采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政务信息,经

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

开,政务公开率达 100%。

7、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

制度。行政执法必须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定期清理、确

认,并向社会公告行政执法主体;依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持

证上岗、亮证执法,行政执法持证上岗率达 100%。

8、加强对各类收费的管理监督。收费项目合法、标准公

开、行为规范。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收费登记制度、收缴

分离制度和收费许可证年审制度。

9、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适用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行

为内部核审率达 100%,执法案件复议维持率应达 80%以上,诉讼胜诉率应达 80%以上。

10、政府及其部门行政诉讼胜诉率、行政复议维持率高于

全省平均水平。行政机关履行行政诉讼判决、行政复议决定率

100%。实施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行政首长首次

出庭应诉率达 100%。

11、提高行政效能。以”590“工程为标准,加强政务服务中

心建设,切实做到两集中、两到位;进一步加强惠民帮扶中心

和信访接待中心建设,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积极探索高效、便

捷和成本低廉的矛盾纠纷防范化解机制,落实首问责任制、限

7、不断提高政法队伍整体素质。建立与政法工作相适应 的保障机制,人民群众对政法队伍及其执法工作满意度达 90%

以上。

(四)推进全民学法体系建设

1、全面贯彻”五五“普法规划。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

监督、政府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普法教育机制。深入

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和灾后重建为重

点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2、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法制教育。坚持和完善党委

中心组学法、会前学法、法制讲座、定期法制培训、自学等学

法制度,强化考核制度,增强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带头模范遵守法律法规。

3、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完善青少年法制教育机制,深化”警校共育“,推进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规范化,保证法制教育的教材、师资、计划、课时”四落实“,促进依法

治校。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4、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建立健全企业经

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积极推行企业法律顾问制,引导企业依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增强企业依法经营管理和防

范风险的能力。

法治实践的现场变成普法教育的课堂,在服务群众中教育和引

导群众。

10、深入开展”心系千村、法律惠民“行动,实现”六个 100

%“。全市各行政村实现调解组织健全,健全率 100%;纠纷化

解及时,调解率 100%;普法教育达标,覆盖率 100%;安置帮

教落实,安帮率 100%;法律援助尽援,应援率 100%;法律服

务到位,满足率 100%的目标。

(五)推进基层自治体系建设

1、基层组织健全有力。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健全,党

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村(居)委员会、村(居)民小组有效发挥作用,依法保障村(居)民自治工作

正常开展。

2、民主选举规范有序。依法选举村(居)委会成员、村

民小组长、村民代表,按时换届,程序规范,选举秩序良好,选举结果群众满意。

3、民主决策切实落实。村(居)民会议或者村(居)民

代表会议制度健全,与村(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

项实行民主决策,落实”一事一议“制度。

4、民主监督管理规范。村(居)民自治章程、村(居)

规民约依法制定,村(居)务管理规范有序。村(居)委干部

依法接受村(居)民监督,定期报告工作,群众满意率达 90%

4、加强税收宣传和监管。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纳税意

识普遍提高,涉税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

5、加强对垄断性部门和行业的监管。依法查处市场经济

活动中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6、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切实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生

态监督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环境安全监控和紧急处置机制健全,违法行为受到严肃查处。

7、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

任主体地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防止和预防重大安

全生产事故发生。

8、完善社会保障和就业制度。健全和完善覆盖全市的养

老、失业、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社会保障机制。规范用

工制度,依法协调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七)推进平安德阳体系建设

1、进一步加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形成覆盖

面广、反应灵敏、责任明确、措施到位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

机制,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深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

大源头防范力度。依法妥善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确保社会大

局持续稳定。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极端宗教势力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维护国家安

全。

矫正,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刑释解教人员重

新犯罪率低于近三年平均水平;加强和改进交通、消防、枪支

弹药、危化物品、食品药品等公共安全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

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灾区社会治安管理,确保灾区群众安居

乐业。

(八)推进监督网络体系建设

1、加强监督网络建设。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综合

运用法律监督、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种监督形式,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真正做到有

权必有责、用权必监督、违法必追究。

2、充分发挥人大和政协职能作用。强化地方人大及其常

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力度,确保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能。充

分发挥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确保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建议、批评、意见办理率达

100%,回复率达 100%,满意率达 98%以上。

3、强化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

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重点突出对各级领导干

部、执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确保履职

尽责。

4、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

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和经

实现全市民主政治、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权益保障”四个法治

化“。

五、保障机制

(一)强化领导责任机制

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委、政府把法治城市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

管领导具体抓,列入任期目标,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

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制定符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的

实施细则,整体推进法治城市创建工作有效开展。

(二)完善齐抓共建机制

各地、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结合工作职能,认真抓好本

系统、本行业、本单位的法治城市创建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宣传推广。新闻媒体加大创建法治城市的宣传力度,激发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齐抓共

建整体合力。

(三)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各级政府建立健全法治城市创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按照

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将所需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

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将创建经费列入部门预算,确保工作

顺利开展。

(四)严格考核奖惩机制

附件1:

法治县(市、区)创建标准

一、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法治城市的决

定》,法治城市创建纳入党委、人大、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构

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组织实施,各行业、各部门、各

单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法治城市创建工作规范,办事机构制度健全,结合实

际制定法治城市创建具体方案,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工作经费

列入财政预算,组织、领导、协调、监督职能有效发挥。

三、全县(市、区)社会事务各项管理纳入规范化、法治

化轨道,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政府机关、各

职能部门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监督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四、各项监管职能到位,市场经济秩序规范有序。安全生

产、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劳动保障、金融市场等监管机制完

善,金融、投资和社会诚信环境良好。

五、司法机关维护公平正义,推进司法过错和错案责任追

究制、执法督察制,坚持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加强司法队伍建

设,提高司法人员整体素质。

附件2:

法治乡镇(街道)创建标准

一、党委政府把法治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

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法治创建领导小组,保障人员、组织、经费、制度四落实,构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组织实施,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创建工作规划,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信息报送及时,资料齐全、归档存

放,管理规范。

三、坚持党委依法执政,建立健全依法决策制度,对涉及

经济社会发展和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向社会公开征

求意见,决策前进行科学性、合法性论证,由集体讨论决定。

四、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全面落实政务公开,严

格执法责任制,实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和程

序。依法接受村(居)民代表监督,定期报告工作,接受群众

评议,群众满意率达 90%以上。

五、普法依法治理有序开展。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组

织学习宪法和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普法

对象参学率达 100%,考试合格率达 95%以上。深入开展”法律

附件3:

法治机关创建标准

一、普法依法治理组织健全,措施到位,保障有力。成立

由主要领导负责的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有具体

部门和人员负责法治机关创建工作,创建经费列入部门预算,专款专用。

二、工作制度完善。制定普法依法治理五年工作规划,年

初有安排、年终有总结,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健全并汇编成册,普法依法治理各种文件、资料管理规范并建档存放。

三、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坚持依法行政、科学管理、民

主决策,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决策前进行科学性、合法性论证,集体

讨论决定。

四、深化政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度化、经常化,群众获知

公开的政务事项和信息途径方便、准确、快捷。规范行政许可

行为,行政许可相关事项和依据、程序、条件、结果依法公开,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

五、机关行政效能全面提高。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

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认真履行

附件4:

法治村创建标准

一、领导组织机构健全。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机构,设有专人负责,职责明确。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健全,充分发挥作用。

二、普法制度措施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和法制宣传教育有

计划、有部署、有总结,相关资料收集齐全,存档规范。

三、民主选举规范有序。选举制度健全,选举程序规范,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严格依照法定程序选

举或推选产生,选举结果群众满意,选举程序档案完备。

四、民主决策切实落实。村级民主决策制度健全,村内事

务由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凡涉及到村民切身利

益和公益事业,遵循“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定”的原则,实行“一事一议”。

五、民主管理全面落实。村民自治组织民主管理制度落实,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健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

规定,实现村民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六、民主监督及时有效。村务公开制度健全,设立村务公

开栏,做到“立档上墙、支出公开、费用透明”。实行村委会向

附件5:

法治社区创建标准

一、领导组织机构健全。社区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

机构,设有专人负责,职责明确,制度上墙。

二、普法制度措施完善。社区制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划,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信息上报及时,资料归档存放,管

理规范。

三、民主选举规范有序。社区居民自治组织遵循公开、公

平、公正的原则依法选举,选举程序合法。社区自治组织健全,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

四、民主决策健全完善。社区居委会和居民代表大会组织

健全,凡涉及社区居民利益的重大问题,须经社区居民代表大

会讨论通过,实行“一事一议”,社区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完善。

五、民主管理全面落实。社区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公约、议事规则、居务公开等制度,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充分保

障居民的民主权利。

六、民主监督及时有效。建立社区居民监督小组,设立居

务公开栏,对社区重大事务、居民普遍关心的事项等及时公开,内容准确全面。

附件6:

法治学校创建标准

一、领导组织机构健全。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负责的依法

治校领导小组,做到人员到位、职责明确、经费落实。

二、普法工作制度完善。制定普法教育依法治校实施方案,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相关文件资料收集齐

全、存档规范。

三、办学活动依法规范。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做到依

法办校、依法执教、依法治校。依法制定学校章程、健全完善

学校管理制度。坚持校长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确保校长依法

履职、教代会依法监督、教师岗位职责明确,考评体系完善。

四、民主管理监督机制健全。健全完善教代会制度,充分

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中的作用,切实保障教职工

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

开校务,健全家长联系制度。

五、切实保障教师和学生合法权益。积极推行教职员工聘

任制,做到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合法,分配制度公正。建立健全

校内学生申诉制度,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人身财产安全。

六、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质。健全落实学校领导学

附件7:

法治企业创建标准

一、建立健全普法依法治理机构,落实责任,配备专(兼)

职工作人员。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并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

各类法治企业创建资料齐全,管理规范。

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有序。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

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积极开展企业职工法制宣传教育,定期开

展法律知识培训,有专(兼)职法制宣传员,有固定法制宣传

栏。

三、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劳动用

工备案制度、工资分配支付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工会制

度等,职工养老、医疗、卫生、失业保险等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法律顾问介入企业重大

决策的范围和力度,重大决策和主要活动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

工作制度,经营活动重合同、守信用、信誉好。

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

全考核及奖惩制度、事故隐患整改和管理制度、危险物品安全

管理制度等,严格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

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共印 50 份)德阳市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文件

德法创领〔2009〕1 号

德阳市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关于印发《德阳市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及成员

单位工作职责》的通知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市属及其以上

企事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德阳市委、德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法

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和德阳市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关于印发〈德阳市创建法治城市实施办法〉的通知》文件要

求,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抓好落实,特制定《德阳市法治城

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现印发给你们,请

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五日

门的创建法治城市工作;了解、掌握全市工作开展情况,及时

总结推广经验,向全国普法办、四川省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和市

委、市政府、市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及时报送全市创建

法治城市工作情况;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成员单位基本职责

(一)按照《德阳市创建法治城市实施办法》要求,全面

落实创建法治城市规划、计划,制定本系统、本行业、本

部门法治建设规划、实施意见,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按时参加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召开 的会议,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

本系统(部门、单位)法治工作进展情况。

(三)加强组织领导,把法治城市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

日程,指导、协调、督促本系统、本行业、本部门法治建设工

作。

(四)认真开展本系统、本行业、本部门依法治理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把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五)定期开展检查活动,督促本系统、本部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

(六)认真研究本系统、本部门法治建设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制定相应对策推进或改进。

(七)及时做好本系统、本部门法治建设经验和典型的总

关考核内容。

3、市人大办

承办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创建法治城市工作的决议和意见;

协调、安排市人大代表对创建法治城市工作进行视察、检查和

调研;负责对司法机关错案追究制和检务、审判公开的法律监

督工作;组织协调实施对提请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任前法律知

识考试。

4、市政协办

负责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提请政协讨论

研究的重大事项和重要活动的协调、联系工作。组织协调政协

委员对创建法治城市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和视察,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创建法治城市工作开展情况,并对工作提出意见和建

议。

5、市纪委、监察局

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作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

争,加大对违纪案件的查处;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

法》的贯彻实施;纠正行政执法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6、市中级人民法院

狠抓法院队伍建设,加强法官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立案、审判、申诉、信访工作,落实司法为民的各项措施,切实维护

6.贵阳市创建文明城市 篇六

创建文明城市学生发言稿

(一)尊敬的叔叔阿姨:大家上午好!

我是沙城 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激发全市人民建设美好家园,建设美好柳州的热情。因此,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既关系到柳州市未来的发展,更关系到每个市民的切身利益,柳州市民都要行动起来,投身到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中来。

XX年柳州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再动员大会上提出的口号 是:打好攻坚战,誓夺全国文明城市。那么我们做为柳州市的中学生,就应该为创城贡献出微薄之力。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文明养成从我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做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养成文明的好习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好学习、重礼仪、讲文明、守公德的良好习惯。

2.团结友善从我做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共同生活在这座城市、这个学校、这个班里,我们应该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在同学老师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人,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

3.告别陋习从我做起。不说粗话脏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穿马路,不踩踏草坪等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 的生活方式,使柳州市的市容环境更加优美。

4.文明出行从我做起。树立文明交通意识,自觉维护交通秩序,文明礼让,和谐出行。形成“车让人让出一分文明,人让车让出一分安全,车让车让出一分秩序”的文明交通风尚。

亲爱的同学们,建设和谐柳州,争做文明中学生,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我们责无旁贷。让我们行动起来,献出一分热情,做出一分努力,付出一分辛苦,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为了我们生活更加美好和谐,贡献我们的力量吧!创建文明城市学生发言稿

(三)绿化是城市的外衣,建筑是城市的骨架,环境是城市的容貌,市民是城市的灵魂。文明城市不仅是要看她的楼有多高,街道有多宽,种了多少树,栽了多少花,搞了多少景点,更要看城市中人的素质,关注人的不起 眼的细节,不引人注意的“小事”。

梓潼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每年开大庙会的时候都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此游玩,观光。作为一个梓潼人,我们就应该将一个文明的现代化城市风采展示出来,尽显梓潼无限的魅力。但是总有少数的人,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说脏话,做有损于城市形象的事。有一次,我看到有几个年轻人在路边打架,说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我真想对这些人说:“你们这样做,真不应该啊,难道这样文明吗?” “好的环境可以愉悦人,更重要的是改变人、塑造人,搞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特别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从书上看到的一段话,是啊,要想改变城市面貌,不但要把建设搞好,还要把精神文明传播好。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既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更是城市文明的建设者,城市文明离不开市民文明。作为城市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每个市民都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自己的文明行为,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亮色。把一座城市建设的更美好,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事。只有齐心协力,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为创建文明城市做出积极的贡献,才能把我们的城市建设的愈来愈美丽。

我给自己提出一个要求,作为一个学生,不但要学习好,还要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培养自己的文明习惯,提高自己的文明素质。作为一个市民,我们要做到不乱扔垃圾、不乱贴乱画、不乱穿马路、不乱停乱放、不损坏公共设施、不损害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不讲粗话脏话、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做到向不文明行为告别,自觉抵制不文明言行。人们常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送人一点文明,我们的城市就会更加美丽起来。让我们携手,从“我”做起,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我们展示了城市的美,这样我们自己心里也会更美。想一想,我们的周围,不见痰迹了,没有垃圾了,言语好听了,一切变得都有秩序了,我们的心里能不高兴吗?“创建文明城市,从我做起”,这里的“我”,有你,有我,有他,是我们大 家。只有我们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的城市就能变得更美好,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创建文明城市社区讲演词

朋友们,当你清早推开窗户,清新空气扑面而来,或近或远处传来清脆的鸟啼声;当你走在社区小道上,清洁的路面映入眼帘,邻里问候亲切贴耳;当你来到十字路口,看到的是车辆停走有序,行人往来不紊;当你正准备“挤”上公交车时,大家却已一字排开依次上车,车上的礼让声礼貌语也此起彼伏了……

文明正在改造我们的思想,改良我们的城市。每一处角落的清洁,每一句亲切的问候,每一个会心的微笑,每一次细心的搀扶,都在渐次提升我们的思想,并悄然改变着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我们发现,城市变得更可爱了,更亲切了,于是我们相信,文明让我们的城市更美了!

我们相信,文明的言行更能妆扮我们的城市。文明的言行是你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对外地人的一次指点,对成功者的一串掌声,对失落者的一份鼓励。文明也定格在你伸出援手的一刹那,随手关灯的一指间,蹲下捡纸的一瞬间……不同的时刻,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背影,不同的言语,却渗透了同一种力量——文明,构成了城市最美的风景。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人员,同样感受到了全市人民对早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期待和渴望,也深深地认识到,社区是城市的基础,社区文明是城市文明的基础,没有文明社区就没有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就是加强文明社区建设的过程。而我能做的,就是在每天平凡的工作中,做文明风尚的表率者,做服务群众的带头人,为创文工作添砖加瓦。

做文明风尚的表率者,发挥城市主人翁作用,为文明城市的创建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先做到“律己”,从摒除自身的不文明行为和习惯做起,做一个文明市民。同时要关心、支持、参与文明城市的创建,努力做到“律人”,监督纠正身边人群的不文明行为,以实际行动来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看,这是社区宽敞明亮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工作人员正敲打着电脑键盘,不时停下来,与前来办事的居民亲切交流: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把毛巾洗尘,一杯开水解渴,一个结果满意。看,那是社区工作人员带领团员、志愿者,通过上门进户的方式,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资料、小册子等进行创文宣传,号召社区居民以实际行动支持创文工作。看,还有社区工作人员组织党员义工队,不定期在社区内巡查环境卫生,劝诫沿街店主、社区居民的不文明行为,指导各种车辆有序停放,集中清理小区卫生死角和“牛皮癣”等,促使讲文明的风气日渐浓郁。

7.贵阳市创建文明城市 篇七

创建现代消费文明

是打造低碳城市品牌的关键

严峻的生态环境决定我们要走低碳之路, 这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选择。不仅要求经济增长方式由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 也要求生活方式由高碳转向低碳。这是继工业化、电子化、信息化革命之后的第四次革命, 即低碳革命, 这次革命将给社会带来全方位的改变。前三次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 尤其是工业革命, 使得社会生产效率空前提高。不过它们是以消耗能源、过多排放二氧化碳为代价的, 而低碳革命却是以节约能源、减少甚至去碳化为主要目标, 将带来人们生活的很大改变。过去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基础, 开发产品, 不太关注破坏生态环境的代价, 而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却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们的消费。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需要, 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人们不断追求富裕和幸福。但是富裕未必幸福, 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带来的往往是难以挥去的遗憾。具有嵌入富裕基因片段上的先天不足, 就是伴随消费而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 破坏了生活环境, 降低了生活品质, 于是人们把这些往往归罪于生产, 因为浓浓的黑烟多来自工厂。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真正的原因是消费者的欲望。正如印度圣雄甘地的一句名言:“世界满足人的需要绰绰有余, 但却不能满足人的贪欲。”到底谁该承担主要责任?是消费者。我国经济学家樊纲指出:“由于投资是为了将来的消费, 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因投资所导致的碳排放也必将由未来的消费者所承担。因此, 一个最大化终生福利的国家的消费行为, 理应承担碳排放的全部责任。”

生态文明是人类反思工业文明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作出的理性选择, 要求是推进生产和消费模式的生态化, 塑造现代消费文明。不过, 消费具有刚性, 让人们扩大消费可以, 适当“奢侈”人们也不反对, 可是让人们为了低碳而放弃一些现代生活方式就很难, 尤其是城镇居民, 因为他们更适应现代“高碳”生活。不过, 打造低碳城市品牌又必须从创建消费文明开始, 因为城市消耗了80%以上的能源、污染了流经城市的80%的河流。转变城市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 势在必行。我国城市发展转型必须从创建消费文明开始, 进而推进城市产业转型、建立低碳工业模式, 并与建立低碳社会相结合。

创建现代消费文明, 促进低碳城市品牌建设

1. 加强消费文明氛围建设。

消费是人需求的表现, 在不同历史时期被打上时代的烙印, 显示着极强的社会性和时代性, 所以它不是单纯的个人经济行为, 而是体现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水准和文化程度, 具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低俗与文明之别。不健康消费理念指导下的消费方式是低俗消费, 如奢侈消费;而健康、理性的消费是文明消费, 如绿色消费。在当今文化消费方面, 就有“庸俗、低俗、媚俗”现象, 这是“低碳”非文明消费,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崇尚低碳生活、坚持文明消费, 是具有社会责任和社会公德的表现。从营销学视角看, 这是先进的社会营销理念, 是消费者、企业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是可持续发展的低碳之路。所以, 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并不是简单的降低二氧化碳排量那么肤浅, 而是要从根本上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自觉公德心的高素质公民, 营造文明消费的文化氛围, 这才是低碳生活的根本, 也是塑造城市品牌的核心。莎士比亚的“城市即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城市人群的精神就是这座城市的精神, 城市居民的文明就是城市的品牌价值。另外一层含义是, 城市就像人一样, 是个有机的生命体, 既有一个生命体生理发展的规律, 也应有个体的人文素养;既有个体成长的规律, 也有与外界环境不断交换的生态循环机理。基于此, 我们应积极进行对城市居民的价值引导, 影响他们的消费时尚, 养成他们良好的消费习惯, 寻找传统的节俭美德与现代社会消费变化之间的结合点, 提升城市整体消费品味, 注重城市精神的价值, 扩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内涵。总之, 没有文明消费意识的城市居民, 就没有消费文明的氛围;没有消费文明的氛围, 就没有真正的低碳生活;没有精神价值的低碳生活, 就没有内涵丰富的低碳城市品牌。

2. 加强消费文明内容建设。

消费文明是个相对意义的概念, 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在低碳时代, 人们在选择消费方式时是否具有责任感和公德心, 是否选择低碳消费、健康消费、理性消费、适度消费等科学消费方式, 标志着其文明程度的高低。追求文明消费, 在物质消费层面要珍爱生命、简约健康, 在精神消费层面要陶冶性情、提升素养, 真正让消费者体验到生命的价值、生活的真谛。而反文明消费, 往往表现为违背生态伦理的异化消费, 如过度消费、炫耀消费、畸形消费等。也许他们主观上也在追求健康和幸福, 但事与愿违。其实健康和幸福的指数源于人与人消费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消费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消费关系的和谐, 这三位一体协同于低碳城市建设平台之中。在这个平台上, 许多城市积极打造低碳生态的城市品牌。由于提高城市消费文明程度在于居民的文明素质, 所以要培养居民科学的消费观念, 让他们知道应该消费什么、如何消费。人们的消费是有消费者权益保障的, 可实现欲望追求与消费约束性的统一, 实现感性消费与理性消费的统一。而这些统一的程度和包含的内容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认知和经验积累, 为此消费文明受到社会的影响较大, 因为消费行为的社会性决定了学习是后天获得消费体验的主要途径。文明消费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从原则上看, 应是在低碳背景下, 兼收并蓄、中西合璧。我国传统文化中有消费文明的基因, 农耕文明孕育的原始生态文明理念, 这有益于现代低碳城市建设。因为农耕文明几乎就是生态循环的低碳模式, 在几千年改造自然的实践中, 充满着天人合一的原始生态意识, 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华民族是有整体观念的民族, 具有大局意识。东方文化的个人、集体与国家的统一、协调思想, 有助于培养人们理性科学的消费意识, 西方的实用消费理念有助于人们克服奢侈消费、盲目攀比消费等不良消费习惯。界定科学合理的消费内容, 是促进低碳城市品牌建设的关键之一。

3. 加强消费文明机制建设。

8.贵阳市创建文明城市 篇八

【关键词】文明城市;创建;关系

我国想要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必须重点把控如下关系:

一、文明城市创建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市民素养提升、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具体表现如下几点:

1.积极稳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这不仅能够成为建设精神文明的有力帮手,还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更好的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要使运行机制更加完善,还应将志愿者的招募等工作加以完善,进行有效培训,健全服务体系,形成奖级制度。与此同时,应让党内干部做个榜样作用,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起到示范作用。

2.积极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强化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表扬诚信、惩罚失信是党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重点指出的。因此在工作上,应健全征信系统,实施奖惩分明制度,把共管工作落实清楚。 首先,应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方面的建设,培养诚信观念,表扬诚信行为,披露不诚信的行为和做法。其次,积极发挥文明委员会的作用,动员大家积极的参与文明建设中,让每个部门都把诚信贯彻实施好。最后,还应通过宣传,营造氛围,加大教育引导,让社会大众知道诚信光荣、失信可耻。

3.大力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孩子是未来的希望,要想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就应抓准存在的问题,积极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整改和落实,于此同时,还应更好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合理使用资金分配,培训好辅导员队伍、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为更多的孩子创造学习的环境。

4.不断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公民的文明素养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现在出国游盛行,它不仅能够展示各国形象,还能够彰显一个国家的文明实力。因此我国要想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必须不断提高公民的旅游文明素养。首先,应从思想上得到重视。其次,应积极建设自身领导队伍。不仅对领导人员队伍进行培训,还应该重点管理导游队伍,严惩不负责领导和黑导游。最后,应加强宣传。积极进行正面宣传,严惩反面行为。加大对景区的管理工作,引导规范文明旅游。

5.加强“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力度。积极使用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公共场所、交通运载工具和各类社会媒介播放公益广告,加大宣传力度和范围,让大家愿意接受公益广告,潜移默化的让公益广告深入人心。

6.组织好传统节日与重大纪念日活动。我们要通过各大传统节日的机会,积极开展纪念活动,更好的传播积极的价值观,让大家更好的传承中华文明,加大文明建设。广泛号召让青少年参与其中,让更多人认识到深化文明城市的创建离不开文明的建设。

二、文明城市创建与城市建设管理、与内容与形式、点与面、城与乡、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具体变现下如下几点:

1.把整顿“脏乱差”这一工作作为经常性任务。脏乱差现象在我国时常发生,要养成良好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所以要想使环境得到改善,就必须“反复抓”“抓反复”。与此同时还应该做好三个覆盖,即从城市主干道、商业大街向背街小巷覆盖,从城市中心区域向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覆盖,从大城市、中心城市向二三线中小城市覆盖。还应切实把大家觉得难以整治的工作落实清楚,重点工作重点实施。把一些治安差、垃圾多的老区、老街道进行整治和治理,给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提供良好的环境,只有加大城市管理的建设,才能更好的深化文明城市的创建。

2.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紧迫任务。创建文明城市需要一定形式来承载,但内容是核心,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也必须适合内容。城市是个生命体,人们的幸福也和生态环境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创建文明城市就要积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其中,力争建设绿色城市。不仅要突出“保”。即保护草地、河流、湿地、等等有限资源,要考虑在建设文明城市的同时对环境的影响。让后人能够享受到大自然赋予我们天然的财富。还要集中“压”。贯彻执行中央提出的淘汰落后产能、关闭污染企业、调整能源产业结构、突出PM2.5治理、使水污染降低到最少。并实施到位。最后重在“建”。全面实施建设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实行绿色发展,倡导市民节约能源,反对铺张浪费,建设循环经济。达到内容和形式全面发展。

3.把整顿黄赌毒作为净化社会环境的第一要务。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是全面性系统性的,要求全面的发展,既要有亮点、有品牌的典型引导,又要面和点两手抓,两手硬。这就要求既抓面又抓点。有点无面或有面无点,都是片面的、不可取的。我们要根据有用的经验,积极宣传,通过点上开花进而使面上工作得以进步。针对黄赌毒,要有坚决的态度。贯彻执行有黄必扫、有毒必反、有赌必禁,让黄赌毒无处可逃。还要严厉的整顿。严抓、严打、严公开,让不法分子闻风丧胆。最后还需突出重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应积极净化校园环境,整治那些不良刊物,清除不规范网吧、ktv等等,为青年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4.文明城市创建城区是重点范围,可是今年城市化不断加快,正快速的向农村进展,因此只有处理好城乡关系,才能更好深化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我们要让城市带动农村发展,也需要农村的优势帮助城市的创建,使城乡发展相辅相成、互补优势。同时,应积极相应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规划和部署,积极实施相应规划和制度,让农村不仅能充分享受到城市的优势资源,还能把城市文明带到农村去,争取在城乡交融中共同提升文明程度。为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提供坚实基础和后盾支持。

5.把整顿公德失范作为长期任务。社会公德不仅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的道德水平与文明程度,还是社会大众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积极的引导,让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到公共文明建设中去。还要积极培养大家讲文明、讲礼貌、遵纪守法等文明习惯。加强公民道德规范,制定相关立法进行整治和改革。

三、结论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不仅要立规范,还要破陋习。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抓重点,逐一攻破,按照文明城市创建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从小事做起。有针对的开展有效工作。进行必要的专项整治,用核心价值观指导社会思潮、规范道德行为、树立社会新风气,加强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健康素质的教育,把握住如上几个关键点,不仅可以提高群众自身的发展,还能深化文明城市的创建。

参考文献:

[1]裴香兰;;关于赤峰市创建文明城市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上一篇:草船借箭的读后感下一篇:在全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文化名城研讨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