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联系导师

2024-12-19

上海师范大学联系导师(精选12篇)

1.上海师范大学联系导师 篇一

博仁心理学研究生考研辅导班

权威师资

优质教学

西南大学心理学研究生导师简介及联系方式

心理学考研从07年开始改为全国统考,考试考试科目是政治、外国语、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由教育部统一命题,西南大学的心理学也是全国统考,为了帮助大家了解跟多的西南大学心理学的情况,博仁教育的老师整理了西南大学心理学研究生导师:

黄希庭,1937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岭市下陈村,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专业,1967年北京大学普通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北京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第七届和第八届副理事长兼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心理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第六届专家组成员教育学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和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指导委员会成员,重庆市政协常委,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任西南大学资深教授,心理学博士生导师,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学术带头人,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心理学报》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编委,台湾大学《本土心理学研究》编辑顾问,重庆市心理学会理事长,苏州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等。

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5),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2),国家教育部授予“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5),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10),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庆杰出贡献英模”(2009)、“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2004)、“重庆直辖10年建设功臣”(2007)、“重庆市劳动模范”(1985),被重庆市教委授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2010),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优秀教师”(1990)称号等。

Email: xthuang@swu.edu.cn Telephone:(86)023-68253630

张庆林,男,中共党员,1948年出生,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领衔博士生导师,全国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思维心理学方向领头人,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成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先后历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兼任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普通与实验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重庆市侨联副主席,重庆市政协委员,《心理学报》编委,《心理科学》编委,《心理科学探新》编委,《西南大学学报》编委。

张庆林教授主要从事学习、创造、社会认知及脑科学的研究。未来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创造性的脑机制及意识与无意识的相互影响和转化等领域。

E-mail: zhangql@swu.edu.cn Phone: +86(23)68252660

张进辅,男,生于1951年5月,四川西充人,汉族。1982年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毕业。1992年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6年起任基础心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2004年起任基础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学分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测量与统计分会理事,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青年心理研究,探讨我国当代青年心理发生发展及演变的特征和趋势,重点是青年价值观特点研究;咨询电话:(010)62235283;62259602;4006262918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南院博仁教育楼 博仁心理学研究生考研辅导班

权威师资

优质教学

心理测量研究,探索现代心理测量学原理和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人力资源开发和心理咨询的应用中有效运用的途径,编制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量表。

郑涌,男,1967年生,重庆荣昌人,汉族。1983-1987年本科,1987-1990年硕士,1994年师从黄希庭教授攻读基础心理学专业人格过程方向,1997年获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领域:

基础心理学专业人格与健康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民族心理方向。E-maile: zhengy@swu.edu.cn

陈红 研究兴趣

自我、身体自我的文化差异、青少年人格的个体差异、心理健康与咨询、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健康心理学研究、女性问题研究、公共课心理教学研究

联系方式:chenhg@swnu.edu.cn

赵玉芳 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五莲人。

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兴趣领域为群体心理过程以及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已经进行了群体性事件的心理过程、灾后心理健康、群际威胁和新市民社会融入等四个模块的研究。当前主要进行后两个部分的研究。

群际威胁是当前主要的研究领域,关注经济社会地位群体之间的群际威胁特征,以及对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力图将目前以种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群际威胁理论和方法拓展至经济社会地位差异群体中,并发现低地位群体的群际威胁感以及群际威胁感对低地位群体心理过程的影响。

联系方式:email: zhaobee@swu.edu.cn

符明秋,女,1962年10月生,四川隆昌人,博士,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应用心理学,运动与健康心理学方向),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学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运动心理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ISSBD)会员。重庆市二、三届人大代表,民革重庆市委常委。1983年毕业留校后历任西南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2000年破格)。西南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讲课程:体育运动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运动健康心理学、团体辅导、管理心理学、体育消费心理学

研究方向:运动与健康心理学、心理训练、心理咨询与治疗 联系方式:fmingqiu@126.com

罗跃嘉 1958年5月生,四川省乐山市人。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奖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中央教科所兼职教授;国际心理生理学研究学会会员、国际人类脑功能成像组织会员、美国认知神经科学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生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心理学会理事、《心理科学进展》副主编、《中华中西医杂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编委;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20余个国内外学术杂志审稿人。

咨询电话:(010)62235283;62259602;4006262918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南院博仁教育楼 博仁心理学研究生考研辅导班

权威师资

优质教学

王卫红,男,硕士生导师,副教授。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咨询心理系主任,重庆心理学学会秘书长,重庆市人民政府危机干预专家组成员。

研究方向集中于个体心理状况测量与评价(曾于91年率先在西南地区首次对西南师范大学新生进行了心理状况测量及心理档案的建立工作),人才的选拔与评价、个体心理咨询及市场营销领域的有关研究。

通讯地址: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邮编400715 电子邮件: wangwh@swu.edu.cn ;

联系电话: 023-68253520(办)***(手机)

杨东 男,心理学博士,企业管理博士后;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系主任;日本广岛市立大学客座研究员;南京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博士后;重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博士后;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管理心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专委会主任;国际法医人类个体识别技术学会理事重庆市第二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

1.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2.企业家创新与领导力模型3.企业EAP与职业心理健康 联系方式:E-mail:yangd@swu.edu.cn ;Tel:023-68367961。

徐展,1974年生,四川乐山人。现为教育部认知与人格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任院长助理。中国心理学会会员,重庆心理学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重庆智能体质测评训练中心首席顾问。

E-mail:xuzhan@swu.edu.cn Phone:86–23–68253629, 86–23–68254252

张仲明,男,四川简阳人。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分会理事,重庆市心理协会会员。北碚区九三学社参政议政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司法局心理矫治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庆市垫江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重庆市精神病院专家督导组督导专家等社会职务,重庆市青苹果之家顾问等,还担任多个中小学的教育顾问。近年来,面向高校、中小学校、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等开展了近300余场次心理健康讲座。

所带研究生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治疗

研究领域:心理健康教育、认知发展研究、学习能力研究、心理咨询与治疗和企业EAP等方面 邮件:617005322@qq.com。E-mail:zzm888@swu.edu.cn Phone:86–23–68253629,86–23–68254252

白智宏(1971.5—),重庆黔江人,土家族,中共党员。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系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重庆市心理学会会员。

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兴趣:

主要从事教学理论与教学技术、教学艺术研究,综合课程设计与综合教学策略研究,道德教育研究等。电话:023-68367852(O)68990649(H)

Email:bzh7155@163.com zhihong@swu.edu.cn

咨询电话:(010)62235283;62259602;4006262918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南院博仁教育楼 博仁心理学研究生考研辅导班

权威师资

优质教学

夏凌翔 研究兴趣

人格、认知与心理健康 电话:86-023-68367841 传真:86-023-68253629 电邮:xia.lx@163.com 地址:重庆北碚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邮编: 400715

王权红

教学与研究兴趣

图片和汉字认知,认知心理学,记忆心理学,视觉知觉和心理物理,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网络。电子邮件:quanhong177@yahoo.com 电话:***

张浩 心理学教授 学位:博士(香港大学)研究兴趣: 当前研究兴趣主要在创造活动的性质和机制方面。

特别是采用行为学和脑成像的方法检验正常人和病人创造过程的认知结构和神经机制。电子邮件:qrzhang@swu.edu.cn 电话:6836-7657

吕厚超 心理学博士;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芝加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访问学者,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管理学会会员,重庆市心理学会理论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重庆市委组织部面试题库及面试专家组成员,企业EAP测评专家,国际罗夏墨迹测验协会认证会员。

研究兴趣

主要进行时间心理学(例如,时间洞察力、时间人格等)和HRM中的应用心理学研究。目前关注跨文化时间自我、自我服务偏向、青少年价值观、积极情绪与幸福感、大学生就业心理等研究领域。

E-mail: houchao928@163.com Telephone:86–23–68253629, 86–23–68254252

高雪梅,女,副教授。1976年1月生,四川省泸定人,中共党员。1994年从康定民族师范学校保送至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读本科,1998年获学士学位,于同年考上硕士研究生,2001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3年师从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李红教授攻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研究生,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

研究的方向和兴趣:认知发展和价值观研究:主要涉及儿童绘画认知的发展、儿童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青少年价值观的发展等领域。

史慧颖,女,汉族,河南武陟县人。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2001年至今,在西南大学心理学院任教,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联系:youle@swu.edu.cn

贵康,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高级会员、重庆市心理学会会员。1998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2001年获西南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咨询电话:(010)62235283;62259602;4006262918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南院博仁教育楼 博仁心理学研究生考研辅导班

权威师资

优质教学

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获西南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7月至今,在西南(师范)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多门专业基础课程,主持和主研国家、省部级和校级科研课题十余项。独立或合作发表期刊论文二十余篇,会议交流论文二十余篇主编和参编图书10部(套),参与开发儿童思维训练软件1套。

陈安涛 重庆市高校骨干教师、重庆市科技后备人才;重庆市心理学会生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硕士论文入选“2004年重庆市优秀硕士论文”,2008年获朱智贤心理学奖,博士论文先入选“2008年重庆市优秀博士论文”,随后入选“2010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研究兴趣

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认知控制、归纳推理和自我参照加工等领域。参研、主研和主持了10余项科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全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课题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课题等。

Email: xscat@swu.edu.cn 办公室电话:023-68367642

邱江,研究员(教授),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室副主任(分管科学研究和技术培训), 重庆市心理学学会副理事长, 汉族,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心理学部党委委员(青年委员)。

研究方向: 高级认知过程及其认知神经机制研究:创造性的大脑结构与功能连接网络。

精神/神经疾病的脑结构与功能网络研究:抑郁症(创伤性事件幸存者)的认知与脑功能障碍。联系方式: 023-68367942.qiuj318@swu.edu.cn.冯廷勇,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现任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育心理学系主任、西南大学脑成像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兴趣:社会认知与决策(重点关注跨期选择、“接受还是放弃?”决策等)、恐惧情绪加工与消退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儿童类比推理、情感决策能力发展研究等。

联系方式

电 话:023-68367572(O)

E-mail:fengty0@swu.edu.cn ;fengty0@163.com

毕重增 男,博士,山东潍坊市人。

硕士生导师,心理学部基础心理学系系主任。第三届、第四届重庆市心理学会理事、重庆市心理学会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心理学组成员、中国心理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西南大学学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期刊评审专家。

主要从事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兴趣领域为自我和消费心理。在自我领域已做的主要工作包括: 从自我、家庭、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四个层面阐述了自信的形成要素,设计了多种测查自信的工具,研究涉及自我认知、目标设置、情绪情感、家庭结构、教养观念、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校教育教学、学校心理辅导、亚文化、大众传媒、同伴关系等诸多主题,包含自信的动力特征(成就动机)、心理健康功能、幸福促进功能等,这些工作主要反映在专著《自信品格的养成》一书之中。

Tel:+86-23-68367939 E-mail beech@swu.edu.cn

黄蓓副 出生于中国 重庆 教学及开设主要课程: 咨询电话:(010)62235283;62259602;4006262918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南院博仁教育楼 博仁心理学研究生考研辅导班

权威师资

优质教学

精神分析疗法、咨询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疗法、旅游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

联系方式:

电邮:hxinyi16@163.com

邮件:400715 重庆市 西南大学 心理学

曾建敏

研究领域:决策、博弈、社会之行为学、心理学、神经科学 / 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神经经济学、神经管理学

联系方式:james_002@126.com

范丰慧 男河南省修武县人

基础心理学人格过程方向博士,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重庆市心理学会会员 研究领域:长期从事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研究与实践,当前主要研究领域是家庭心理。联系:fanyoule@swu.edu.cn

邹枝玲 女,江西乐安人。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重庆市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联系:zouzl@swu.edu.cn

张丽,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1年7月出生,汉族,山西临汾人。1999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就读心理学专业。2003年7月获学士学位,并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2005年硕博连读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并来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工作。

专业兴趣

主要方向是认知发展,集中在数学认知、推理与否定言语加工领域。Email: lilyking_0717@126.com

杨娟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自尊与应激

通信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400715 E-mail: valleyqq@swu.edu.cn or valleyqq@yahoo.com.cn Tel: 023-68367697 咨询电话:(010)62235283;62259602;4006262918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南院博仁教育楼

2.上海师范大学联系导师 篇二

当今大学生以“95后”为主, 成长于改革开放和较为完善的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下, 具有这一代人特有的群体特征。要搞好大学新生班导师工作, 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个群体在这一特定时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1生活方面

大学新生朝气蓬勃、满怀希望、思维活跃、对新事物具有极强的接受能力;喜欢追求时尚, 有着宽阔的视野、独特的价值判断能力;期待高等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乐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在交往中发展多方面的兴趣, 建立众多的人际关系。但如今独生子女已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主体人群, 独生子女在家里集千般宠爱于一身, 心理素质比较差, 办事目的明确但缺乏独立能力、吃苦能力、动手能力。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 凡事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 从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 竭力追求与众不同的个性表现, 我行我素, 不顾及他人情绪。

大多数新生是第一次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独立生活, 宿舍环境、校园环境及角色的变化引起心理上不适应。大学里没有了高考的压力, 除日常学习时间外均由学生自理, 学生感到异常自由的同时生活没有了目标, 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 加上新媒体和智能终端的普及, 部分学生抵御不了网络游戏中的冒险刺激、网络交友中的轻松自如、网络不健康内容中的新鲜等诱惑, 对自己的主体生活失去了兴趣。

2学习方面

众所周知, 高中阶段的学习围绕“高考”指挥棒, 绝大部分学生废寝忘食、刻苦攻读的目的就是考上大学。进入大学后发现现实的大学远非那么理想, 导致学习动机模糊, 学习热情减弱, 松懈的情绪广泛存在于新生中间, 享受每一天变成了大学生活的现实目标。

中学教学侧重课堂讲授, 大学授课注重讲思路, 且多为抽象阐述, 大部分内容靠学生课后自学, 有些同学依然沿袭高中的学习方法, 上课听不懂、课堂注意力不集中, 课下抄袭作业, 一学期下来, 成绩一落千丈, 甚至出现留级、退学的现象。大学一般大班授课, 教室和座位不固定, 即使上课溜号、看手机、发短信, 甚至逃课也未必被发现。大学课下没有了大量作业, 身边没有了家长督促、班主任监督。大学要求学生自主合理支配学习时间, 具备良好的适应学习环境的能力、自学的能力和专业学习的能力。

大学新生入学前没有专业方面的体验, 基本不了解本专业的情况, 大部分新生在专业选择方面有一定的盲目性, 要么是社会热门, 要么是家长的意思。另外目前高考录取方面的限制也导致部分新生所学专业并非自己所选专业, 这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牢固, 更有甚者还会厌学或想退学, 学习积极性比较低。

二班导师工作责任及作用

“教书”和“育人”在大学教育一直分得比较开。专业教师特别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讲授而缺乏课下对学生思想的引领, 辅导员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载体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但很少涉及专业知识领域。班导师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 班导师与辅导员协同工作, 以专业学习促进思想觉悟的提高, 用思想觉悟巩固专业知识的学习。大学新生班导师的责任重在“导”而不是“管”, 主要是围绕大学生的教育, 在宏观层面上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与点拨, 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大学实行学分制, 在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上与中学截然不同, 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一时难以适应。班导师一般就带一个班, 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 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 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更好地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 进一步改进学生学习方法, 缩短大学新生学习和生活的适应期。

2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

班导师一般都是业务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活动积极、 热心与学生交流的专业教师。在日常授课和学习生活中, 用学识和学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 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依托专业优势, 帮助学生及时了解本专业发展规划、企事业单位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指导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的能力、兴趣、特长、志向等进行选课, 构建合理知识结构, 确立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长远目标, 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

3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不仅传授学生本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班导师大多数正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非常熟悉本专业的发展情况, 非常注重学生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 班导师自身的治学态度、科研精神以及处事的行为方式都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学生将来的社会行为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大学新生班导师工作探索

大学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班导师满怀热情、认真、细致、全面开展工作, 形成良好班风和学风, 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关键的一年, 给整个大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全面了解学生, 真心关爱学生, 形成和谐师生关系

通过翻阅学生个人档案以及“学生报到情况表”等有关资料, 尽快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家庭状况、期望和目标, 便于构思设计对每个人的指导方法。通过班会、聚餐等机会与学生谈心, 了解、解答学生的困惑, 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学生交流做人的道理及对生活的感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利用QQ、微信等现代通讯工具及时与学生沟通, 了解学生动态, 及时疏导学生的低落情绪, 及时分享喜悦和困惑。

2上好入学第一课, 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新生进校后对眼前的一切感到新奇、陌生和神秘, 渴望了解和熟悉周围的一切, 渴望被他人认可、尊重。针对这一普遍心理状态, 及时组织游览校园、介绍学校和学院的整体概况, 参观图书馆, 参观学院实验室等。邀请部分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就学习方法、课余时间的支配、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利用、专业知识学习与组织管理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等敏感问题谈他们自己的体会、感受, 使大学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在尽量短的时间里完成角色的转换。

3加强班委建设, 培养优良班风, 打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班委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基层组织, 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载体。班级的纪律、学风与班委干部有着密切关系。首先, 班导师尽可能多方考察, 采取自荐加选举的办法让那些团结同学、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具有较强管理组织能力而且做事认真、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来担任班委干部, 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其次, 充分调动班委干部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班级是学生经常生活的集体, 优良的班风一旦形成, 就会成为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或习惯, 会无形地支配全班同学的行为和集体生活。当今大学新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自我意识强, 独立自主能力较差, 责任意识、团队精神相对缺乏, 班导师从新生入学的那一刻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培养新生责任感, 帮助树立独立生活的信心, 树立对集体负责、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意识。鼓励同学积极争取“文明寝室”“优秀班干部” “优秀团员”“学习标兵”“科技创新标兵”等称号, 学会与人交往,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荣誉感。有计划地组织班级活动, 增强每一个人的主人翁意识, 在集体活动中锻炼协作能力, 增强班级凝聚力。

4明确学习目标, 培养主动学习能力,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大学新生刚刚实现自己自上学以来的学习目标, 加之对当前专业了解不多, 不知道该干什么、将来要干什么, 更不知道该为就业做什么样的准备, 致使目标、思想、方向都迷失了, 有意放纵自己, 生活散漫、懈怠。班导师要第一时间向学生详细解读本专业培养目标以及本专业相对应的行业;邀请专家介绍本学科国际上的前沿动态和国内的学科概况;邀请已经毕业的校友现身讲解在学习期间应该为就业准备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针对每一位大学新生毕业后出国留学、报考研究生、工作等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 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和清晰的长远目标。只有确定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才可能焕发学习的积极性, 更好地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中。

大学第一年的学习任务较重, 基础课基本都在这一年完成, 培养主动学习能力,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很重要。邀请成绩优异的高年级学长给新生介绍大学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针对必修科目有计划地跟班听课, 课下听取同学的反映, 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课上听思路、课后归纳总结并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完成知识内化的科学学习方法。针对在思想、行为、学业、成绩等方面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 关注他们的关注点, 深入细致地做思想工作, 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帮助制定学习计划, 成立以宿舍为单位的学习互助小组。另外, 向学生灌输知识的价值、就业的压力, 通过自己周围的事例告诫学生, 珍惜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艳玲.做好大一新生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J].科教导刊, 2014 (7) .

[2]景鹏.大学新生学风建设中的辅导员——班导师协同工作探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48 (2) .

[3]夏耘.大学班导师工作创新与实践[J].高校辅导员, 2012, 16 (5) .

[4]温爱玲, 田一.浅析大一新生与班导师[J].中国电力教育, 2014, 310 (15) .

3.大学教授的恋爱导师转型路 篇三

一直以来,在传统教育中,涉及到两性关系的知识,如性教育,像“禁忌”一样被排除在外。

而随着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凸显,“恋爱”这门课程开始被纳入教科书,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而授课的教师,因为没有教材可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香港中文大学:《爱情哲学》

在香港中文大学,哲学教授陶国璋主讲一门叫做《爱情哲学》的课程。这门课教了5个学期,可他总不太满意。他说:“爱情,不容易教。哲学家就没几个会谈恋爱,柏拉图没结婚,而像尼采、叔本华对爱情则是一种瞧不起的态度。”

他想借鉴其他人的“爱情课”,还在网上看了中国台湾大学孙中兴老师的《爱情社会学》,也捧着书读完了哈佛大学正推崇的《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可看了一圈,发现“爱情”居然是哲学教育领域的研究空白。

“我开这个课时,感兴趣的并不是爱情故事,而是一种哲学挑战。在哲学上,自由、死亡、民主都谈很多,但很少有人对爱情做哲学分析。”陶国璋说。于是,他决定自己着手研究,管自己的课程叫“爱的哲学分析”。

“这门课蛮火,应该都是被名字骗来的。”陶国璋笑着打趣,“第一节课最多,大家都要坐在楼梯上。然后越来越少,越来越少,最后就只剩下需要拿学分的同学,留下来考试。”

课堂上,学生们需要读爱情名著,偶尔也看爱情电影,但课一上完,问题就来了:“请问,影片中男女主角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请做出哲学分析。”

台湾大学:《爱情社会学》

在中国台湾大学,孙中兴的爱情选修课火爆了。每次开学,央求他加入选课名单的学生挤满了教室。孙中兴上课得心应手,他不像陶国璋那样找不到内容。相反,这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社会学博士拥有“超级多素材”。

在自己的“爱情课”上,孙中兴虽也会讲解严谨的社会学理论,但他更喜欢搞一些谜一样的小名堂。他会在讲台上放一个卡通盒子,鼓励学生丢匿名纸条给他,拿感情困扰向他发问。

更多的名堂,来源于他在课上布置的许多“随堂小作业”——准备一个笔记本,把自己的恋爱故事写成《爱情事件簿》,最好图文并茂; 认识全班的每一个同学,并问他/她三个问题……但是,不可以上来就问电话号码; 去月老庙参观,以及,跟一起去的同学在附近吃个饭……

玩笑归玩笑,这门课带来的更多是感动,特别是每个学期阅读到的《爱情事件簿》。每人都有厚厚一本,有人在里面塞进了情书,有人贴上了还没有寄出的告白信,第一次看电影的票根,一起出行的合影……

每个周末,孙中兴都会跑去只有他一个人的办公室加班,在被一摞摞笔记本塞得满满当当的屋子里,翻看年轻人的爱情,跟他们一起哭,一起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婚姻与爱情》

跟港台老师不同的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洪亚非开的《婚姻与爱情》,则是“戴着马克思主义帽子的爱情课”。“恋爱中我们要先树立爱情价值观,确立你在爱情中最重视的主要方面,然后再用矛盾论去分析。”洪亚非说。

他的课程更具专题性,比如:“如何面对分手”“如何挑选好老公”“如何看待同性恋”……虽然他的课都是“用哲学解释爱情问题”,但也不乏“教你一招”的“方法论”。他会细心地叮嘱班上的女生:“在决定结婚之前,一定要先去男方家里参观一下,重点看厨房和卫生间,摸一摸厨房里的酱油瓶盖子,如果一尘不染,这种男人可千万不能嫁,他有洁癖!你会一辈子生活在指责里!”

有时候班上的男生实在扛不住了,跟洪亚非抱怨:“老師你也太向着女生了,把我们男生骂得一塌糊涂!”但洪亚非还是坚定地站在女生一边,“我们课上女生多啊,少数服从多数。”

“欧洲有许多著名的哲学家探讨过爱情与婚姻问题。恩格斯没有结婚,但他在《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中对爱情的定义是最完整的。他对爱情一生向往,只是他觉得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找不到未被资本玷污的爱情。”洪亚非说,“我发现,只有最高智慧的哲学家,才能给你树立最幸福的爱情观。”

4.联系导师的邮件 篇四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来信!

我叫黄乐,***大学xx级大四本科生,现就读信息学院微电子学、经济学院金融学学士学位。获悉***老师有意招收直博研究生,在了解了***老师的研究方向、研究经历等相关情况后,我对***老师的研究工作:对*********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于是冒昧的与您联系,希望能得到***老师的修习指导。

首先,我想向***老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情况。进入***大学以来,我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在两个专业的学习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微电子学平均学分绩88/100,在本专业排名6/30,拥有保研资格;金融学平均学分绩也达到了80/100。微电子学相关专业课程成绩优异,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英语能力突出,具备良好的读写表达能力,四级603分,六级542分,曾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优秀奖。我的科研优势在于:第一,我拥有复合学术背景(微电子学、金融学双学位),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科研热情高涨,乐于并擅于进行学术钻研。在本科阶段为了良好完成双学位的学习,我牺牲了许多休息的时间,但是,跨专业、跨学科的学习,锻炼了我的学习能力、钻研精神,使我具备了兼具文理学科特点的知识体系,提高了我的科学素养。第二,我认为我的性格特点有助于科研工作。我是一个关注细节、善于观察、有毅力的人。在生活和学习中,我重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喜欢使用和琢磨掌握的技能,通过观察、倾听、对比和实验收集具体信息,经客观分析做出决策。

随着微电子学逐渐向纳电子学发展,合理选择器件制作材料进行系统设计就成为了一个必要的而有前景的命题。通过研读***老师的代表性学术论文,我对***老师的研究方向有了大致的了解,并对********研究有着较高的兴趣,希望能加入***老师的科研团队,并有志于以直博的方式长期进行学术研究。

附件中是我的个人简历,主要介绍了我的科研经历和获得荣誉,供***老师审阅。

5.考研联系导师自荐信 篇五

尊敬的XXX老师:

您好!

我叫XXX,男,现就读于吉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科学专业。今年报考了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专业课为《植物营养学(上,下)》和《土壤学》综合,总分341、专业课121,想往贵校调剂。了解到您一直从事植物营养方面的研究,特想报考您的研究生,希望能在X老师的指导下继续学习作物施肥理论与实践和植物营养与生态健康的知识。下面是我在大学期间实习情况和奖励等一些简介:

一奖励情况:①获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三等奖(课题是东北地区玉米专用肥研制及应用);②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③院优秀学生干部等;④获得“社会实践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二实习经历:①吉林省梨树中农实验站实习;②吉林省前郭县吉林农大实验站实习;③吉林省农安县实习

三主修科目:植物营养学、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肥料加工、植物营养研究法、土壤微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无土栽培技术、农业生态学

感谢X老师能抽出时间阅读我的这封邮件,在此,祝愿老

学生:XXX

2013年3月2日

注意:

1.注意称呼问题,2.师会念及校友之情呢

3.4.如果到什么实验基地实习,一定要写上

5.如果达到报考院校的各项要求,联系导师时一定要说出自己的考研成绩明细

6.如果是调剂,联系导师要讲究策略,扬长避短(比如总分高,英语低,初次联系先不提英语,着重强调总分)

6.在职研究生联系导师邮件 篇六

尊敬的X教授:

您好!在您百忙之中打扰您,还请多多原谅。先给您拜个早年,祝您在新的一年万事如意,阖家安康。

我是201X级XX大学XX学院XX专业的研究生XX,现就职于XXXX公司XX部门,从事XXXX等相关工作。

在看了老师的一些资料后,对您非常崇敬,很希望能够成为老师您的学生,得到老师的指点。对老师在XXXX研究方面颇感兴趣,所以毕业论文选题的时候也希望选取相关课题。

对自己,我也进行了仔细的思考和评估。我认为自己大学4年所学的知识以及工作X年所掌握的实验技能能够胜任协助您研究的任务。201X年毕业于XX大学XX 学院XX 专业,本科期间的专业课程和专业实验成绩较好,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很好的.动手能力;英语能力良好,通过CET-6,计算机应用熟练;另外我的科研兴趣相当浓厚,喜欢琢磨问题。我态度端正,为人谦虚谨慎,做事踏实认真,我性格开朗,爱好广泛,音乐体育娱乐均有涉猎。

我诚挚地希望能成为您的学生,接受您的指导。当然,我会努力准备,以弥补工作多年对相关知识的遗漏,这样才有资格成为老师您的学生。希望借此机会在您的指导下丰富在生物领域的知识面,拓宽自己的视野,结合工作做出一些成绩。相信自己勤奋地学习、踏实地工作,一定大有收获,顺利完成老师交予的课题。

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信。冒昧之处,恳请海涵!

最后再次祝您鸡年大吉,心想事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学生:XX 敬上

201X年X月XX日

7.大学生就业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篇七

一、变“求职”为“猎职”:就业导师制的基本理念

真正有效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首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 提高自信心和自我认知水平, 进而从观念上改变“一职难求”的思想观念, 从“猎职”的角度来理解“求职”。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许多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 往往把“求”解释为“请求”, 而不是“寻求”, 更不是“猎求”, 甚至还有人理解为“乞求”, 一字之差, 仓皇之态毕现。于是面对面试者, 他们“低眉顺眼”、“求神拜佛”, 甚至“低三下四”、“点头哈腰”, 其结果当然是受到对方的鄙视, 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其实, 对于大学毕业生, 如果在大学期间制定了符合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 并按“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去行动, 同时又掌握了求职 (当然是以“猎”的方式去求职) 方法和技巧, 肯定能如愿以偿地找到梦寐以求的工作。就业导师制便是集这两个“法宝”于一体的好机制、好方法。

就业导师制是一个全过程指导与服务、全方位督导与跟踪、全体教师关注与参与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和就业指导模式。它突破了只在大四或大三年级才开始的“季节性促销”和“临阵磨枪”式的就业指导模式, 致力于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分阶段、专业化、个性化”的发展性生涯辅导模式, 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猎职”的思维模式, 引导学生找到人生必备的三把“金钥匙”:如何选择并找到一项与自己的天赋、本领和经验相称的“工作”、如何发现并评估“友谊”、如何“思考”并作出正确决定[1]。

我院实施就业导师制的基本思路和做法是:学生入校后, 首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测评;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和人格特质等将学生大体分类 (如考研类、考公务员类、考教师类、考证类、到企事业单位就业类、自主创业类等等) ;再组织在某一领域或方面有特长、责任心强、有职业指导能力的校内教师或校外专家担任就业导师, 对某一类别的若干名学生进行专业化、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辅导和相关能力素质训练指导, 通过课堂、座谈、宿舍走访、课余交谈、电话和网络联系等渠道, 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择业意愿, 解答学生的问题, 临近毕业时负责所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 (设计) 、简历制作、形象设计、面试技巧、顶岗实习与就业推荐等工作, 并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状况跟踪服务。它贯穿于学生大学生活的全过程。

一年一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 帮助学生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初步进行职业定位, 确定职业发展方向, 配备就业导师。这个时期, 就业导师的主要职责是:配合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教育, 指导和帮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职业素质测评等途径认清自己的兴趣爱好、偏重的职业价值观和技能优势, 了解职业世界, 做好符合“人职匹配”原则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年二期至三年一期, 学生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执行自己大学期间的规划, 根据自己选定的职业方向及其基本要求拓展和提高相关能力和素质, 打牢坚实的专业基础和通用技能基础。这一时期导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打造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众所周知, 企业在营销产品的时候, 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便是“核心竞争力”。对于一名大学毕业生来说, 求职的过程就是一次自我营销的过程, 要想使自己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就必须让自己具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 让自己拥有一项有效的专长。事实上, 大学里相当一部分专业开设的部分课程已经和社会需求脱节了。因此, 要帮助学生打造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就业导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知道自己的专业真正需要学的东西有哪些, 而要想知道这一点, 最好的方式就是查询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因为这些招聘信息表明了用人单位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这一时期, 我们要求导师指导和帮助学生获取并提高三种基础性技能和五种个人能力。三种基础性技能是:一是基本技能, 包括阅读、写作、计算、口头表达和倾听等技能;二是思维技能, 包括创造性思维、决策、解决问题、理智地看待事物、知道如何学习和说理等方面的技能;三是个人品质, 包括责任心、自尊、社会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五种个人能力是:一是有效地运用资源的能力, 包括合理安排时间、金钱、材料、空间和人员等能力;二是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 包括团队合作、教授他人、接待顾客、领导、谈判等方面的能力;三是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 包括获取和评估数据、整理和保管好文件、说明和沟通、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等能力;四是系统化的思维能力, 包括了解社会的、组织的和技术的系统, 监控和调整系统的运行, 设计或改进系统等;五是运用技术的能力, 包括选择设备和工具, 根据具体任务运用不同的技术, 以及维护和检修技术等。

三年二期开设就业指导课, 掌握通用的求职方法和技巧;四年级开展针对性的实习和求职实践, 结合实习完成毕业论文 (设计) , 并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到满意的工作。这一时期导师的主要工作是配合就业指导课教师, 指导学生撰写个性化的求职材料。由于就业指导课教师教授的学生较多, 不可能完全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不可能对每一位学生的求职材料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因此, 我们要求就业导师担此重任, 对指导的每一位学生的求职材料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和包装。

二、变“被动被发”为“自动自发”:就业导师制的基本特点

真正的猎人不会“守株待兔”, 总是主动地搜寻“猎物”并想方设法将之归入囊中。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求职过程。

然而, 我们调查发现, 大多数学生是在“被动地”学习各种“技能”, 他们没有根据职业的要求开展针对性的学习, 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习得的技能与市场脱轨。比如, 学生拿到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证书后, 自以为求职时在这两个方面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殊不知招聘方却要求是“口语流利”、“会使用SPSS统计方法”等。这样的市场需求表明, 学生只有开展针对性的学习才能赢得求职的胜利“果实”。因此, 我们要求就业导师从大一开始就指导学生研究招聘启事, 然后按照招聘启事的要求, 主动地“‘量身而学’去掌握各种技能”[2]。

管理学有一个所谓的“横山法则”:最有效的管理是自我管理。也就是说, 最好的管理是触发被管理者的自发管理。它要求管理者将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在尊重和激励上动脑筋, 真诚地了解被管理者的需要, 尽最大可能地满足需要, 尽最大努力地触发个人内在的“自发控制”机制, 使得被管理者“自动自发”地进行自我管理。就业导师制不是“说教型”的就业指导, 而是在长时间的师生互动过程中, 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探索和管理的平台, 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主规划、自主发展、自主管理、自主“猎职”。在这一过程中, 导师不是“监工”, 而是“良师”和“益友”, 导师要做的事情是在倾听学生本人想法的基础上, 让学生自己提出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意见和解决办法, 对的就坚决支持并创造条件帮助其实现, 不对的就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 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主”的心态和状态, “自动自发”地成长、发展和求职。

这一基本特点要求在以下三个层面表现出来:一是指导和帮助学生自动自发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二是指导和帮助学生自动自发地打造“核心竞争力”, 三是指导和帮助学生自动自发地投入到“猎职”的行列。这就要求导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 而且要具备良好的工作方法和高超的工作艺术。因此, 我们对导师的选拔标准较高。我们选聘那些关心学院发展, 热爱教育事业, 对工作认真负责, 教学经验丰富, 熟悉高等教育教学规律, 有一定的管理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 有能力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支持, 且承担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满3年以上或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学、管理人员, 担任就业导师;同时有针对性地在校外聘请一些高素质和强能力的成功人士担任就业导师。

三、变“推荐就业岗位为主”为“教授猎职方法为主”:就业导师制的基本目标

就业导师制有非常清晰的目标:就是改变过去以推荐工作为主的做法, 重点教授学生主动猎职的方法。

查阅一些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绝大部分以就业率、为学生提供了多少就业岗位、举办了多少场校园招聘会等来证明就业工作的业绩, 很少考虑学生对这些岗位的满意度和利用率。比如, 有些高校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多达毕业生总数的10余倍, 但学生利用了多少呢?学生的满意度怎样?关于这个问题, 可以用一个调研数据来回答。2004年4月, 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进行了《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 发现找到第一份工作后, 有50%的大学生选择在第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 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75%, 比例之高令人震惊。这说明, 毕业生与第一份工作的“人职匹配性”较低。

那么, 如何提高学生求职的“人职匹配”程度?在这方面, 我们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习, 注重向学生提供一种终身受益的求职思维和方法, 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为学生提供了多少岗位, 举办了多少场招聘会。

实践证明, 就业导师制不仅能改变就业指导的方向, 而且能改变就业指导的着力点, 它清晰地把就业指导的基点定位在教授猎职方法上。它不仅可以降低隐藏在就业率这个数字背后的“盲目行为”, 提高“人职匹配”的程度, 而且可以加快学生职业发展的速度, 提高学生对初次就业岗位的满意度, 提高学生第一份工作的稳定性。

就业导师制为何能够达此目标?主要原因是它较好地构建了“基于社会资本增值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 达到了使学生的社会资本增值的目的[3]。一方面, 它要求广大教师特别是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担任学生的就业导师, 这就充分利用了教职员工的关系资本;另一方面, 它还热情邀请校友、企事业单位的老总或人力资源专家担任导师, 这就大大拓展了社会关系资本。因此, 它能不断积累全体学生共享的公共社会资本, 增加学生就业选择机会。

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 我院的“就业导师制”首先在中文系和全院特困生中试点实施, 目前正在全院推广实施。两年多的实践表明, 就业导师制是成功的、有效的。一是提高了就业率。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实行导师制以来, 毕业生就业率明显上升, 08、09届毕业生就业率高出全国同专业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二是提高了“人职匹配”的程度。中文系近两届毕业生对初次就业职位的平均满意度增加了16%, 一年内跳槽的比例降低了19%。三是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近年来, 人民网、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红网、湖南省毕业生就业网等媒体相继对我院独具特色的就业导师制进行了系列报道和高度评价。

当然, 就业导师制虽然受到了我院师生的普遍欢迎, 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但还有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比如, 如何与班主任制度相结合?如何与学业导师制相融合?如何吸引优秀的校外专家担任导师?如此等等一系列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N·鲍利斯著、王华夏译.世界求职圣经——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M].北京:现代出版社, 2009:2-3.

[2]、杨萃先、颜培程、刘佩、杨凤仙.这些道理没有人告诉过你[M].北京:群言出版社, 2007:47.

8.大学生导师制工作重点分析 篇八

关键词:导师制导师价值观

我们的大学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而完成这项重要的主要责任是教师。大学生导师是学校教师的重要责任组成部分。它的主要职责是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疏导学生思想,修复学生心灵以及对所学知识及行业的指导。我国现在的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个性强,自我意识重,自控能力差,缺乏集体意识。在这种形势下,导师不仅要从学业上给学生以指导,同时要观察学生的成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学生在成长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快速成才。

目前高校导师大概分以下几类:生活导师、思想导师、心理导师、学业导师、职业导师、创业导师。下面是我对各种导师工作的重点分析:

一、生活导师

大学生的生活包含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业余生活、同学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集体意识淡薄。生活导师要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积极与学生沟通,使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素质,学会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建立集体主义思想,具备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及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时代青年。

二、 思想导师

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及价值标准,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学生成为有理性思想的人。

三、心理导师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各个高校普遍问题,最终导致结果就是各种自杀、投毒、凶杀等事件。如之前的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复旦投毒案等。我们不禁在思考大学生怎么了,导致这样问题的原因大都是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或性格上的缺陷。而大多数这样的学生都是性格孤僻,少言寡语。因此导师要留心那些行为及意识反常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和班主任沟通,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防患于未然。

四、学业导师

在刚进入大学后,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以下问题:

1.不适应大学生活

剛刚步入大学的学生有些还没从高考状态中转变过来,对一切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并且离开父母身边,对自己的束缚也少了,生活变的很自由,不知道该怎样处理大量的课余时间和业余生活。

2.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高校中授课方式与中学授课方式不同,课程较多,每堂课重点和难点也较多,有些课程作业量大,有些课程又没作业,各种考试相应减少,学生突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学了。

3.对本专业及未来比较茫然

学生刚入学的前期阶段,课程一般为基础课。他们对于本专业以及未来行业一片茫然,很想知道本专业的一些情况。

4.学生的基础不平均

各个班级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因此他们的基础也是参差不齐。因此导师必须从学生的学习方法,知识结构进行有效指导,使全班学生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大学生的学习以自学为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当今社会变化迅速,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要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五、 职业导师

职业导师是近几年出现的新概念。职业导师可以理解为帮助大学生自我分析及自我定位,选中适合自己职业和发展目标,制定相应计划并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当今大学生对自我认识不足,好高骛远,并且大部分学生都会根据薪资来定义工作的好坏,很少有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来选择工作。因此导师要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及当前的就业情况来对学生进行指导,要让学生明白不能以薪资来定义工作的好坏,罗列出适合自己的职业,制定职业的发展目标及实施方案。

大学生就业应具有前瞻性、长远性和专业性等特点。

六、创业导师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数量也在急剧增加,那么大学生的就业也就成了一个难题,而创业也成为当下大学生最好的就业方向,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不但缺乏创业资金,对企业的管理运作、人员结构、资金管理、市场管理等相应的法规都没有任何的了解,很难创业成功。因此导师要从创业贷款的政策规定、税务登记、人员招聘、项目推介和创业培训等方面对有意愿创业的学生给以全方面的帮助。

从以上各种导师工作重点可以看出要做好大学生导师的工作必须要做到“五心”,即:“真心、诚心、细心、耐心、攻心”。这些都统一在一颗爱心之下。 把我的真心放在你的手心。在教学工作中,以真心与爱心和学生交流谈心,使他们能敞开心扉和你说心里话,做到课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加强与班主任老师的联系与沟通,了解班级每个学生的特点。老师有诚心,才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导师做学生思想工作要细心。对于部分破罐子破摔,纪律散漫,上课不注意听讲,经常惹事生非,常常搞得全班同学不得安宁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不断加以鼓励、赞扬,积极的引导学生发挥其自身特点,这样才能极大的增强学习兴趣,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潜能。

细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及学习指导工作,找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点,而后“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一套学习发展方案,并且随着学生自身情况的变化而随时调整,分阶段完成方案目标。将培养贯穿于生活及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的共性教育和个性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9.研究生首次联系导师精致邮件 篇九

您好!

在此冒昧地打扰您,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翻阅学生的来信,首先祝您及家人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吉祥如意!

我是****大学****专业*8***方向的**届毕业生,来自*****,因慕名贵校***学院的**专业,它与未来的**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我本科所学专业相适应,故今年报考了贵校的**学院的***专业的研究生。考研成绩如下: 政治 :* 英语一 :* 数学二 :** 有机化学及实验 :** 总分:***。

最近我也有在学校图书馆文献库有幸拜读了您的文章,对您绿色化学领域的二氧化碳的催化活化及资源化利用—合成医药中间体、功能材料 及环境友好型精细化学品合成特别感兴趣。再看了老师的一些资料后,对您非常崇拜,而且经**学长的推荐,使我更加坚信自己的决定,真心的希望成为您的研究生,得到您的指导。

我对自己进行仔细的思考和评估,四年里我抓紧一切时间和机遇,充实自己,锻炼自己,经过大学时光的浸润,学习已经成为我生命的常态,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然形成,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已初步具备。

现在我还着虔诚的心来投身您的团队,继续我的求学生涯。也许我对您的科研活动还不太解,也许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但我相信:

我有吃苦耐劳,家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有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团队意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更加相信有您的指导和团队的帮助会很快融入您的团队,做您足下一名合格的研究生。

附上我的简历一份,恳请接纳,期待您的回音,为盼!

在此衷心的感谢,祝您工作愉快!

10.上海师范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导师 篇十

广播电视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缺乏本学科的系统理论及电视节目制作实践经验将很难在广播电视艺术研究领域进行发展,为此,本专业确立了以下发展目标定位:以人文与传播学院强大的文科背景为依托,拓展学生知识面,形成以影视艺术为主导,相关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为支撑的知识体系,多方面接受系统的训练,使广播电视艺术的研究具有深度与广度。

本专业在电视剧作研究及电视制作研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导师队伍结构合理,在教学的同时从事着一线影视创作,既可组织带领学生参加影视创作,又可将创作成果运用于教学。

导师汪天云、任仲伦作为上影集团领导,为学生的影视社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这些实践经验为影视理论研究提供了支持,同时又使学生具有了很好的就业背景。

导师顾伟丽独立编剧的电视连续剧《走过花季》、《亲情树》、《香樟树》、《爱比恨多一点》、《美女也愁嫁》、《相思树》均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其中《亲情树》获第24届“飞天奖” 长篇连续剧一等奖,最佳编剧提名。第22届“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获2007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香樟树》获第25届“飞天奖” 长篇连续剧三等奖。2007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香樟树》位居2004年 全国收视第二(央视索福瑞数据)。

导师齐青担任《嫁到非洲》、《激情燃烧的岁月》、《远山远水》、《都市男女》系列剧、《女人不哭》等多部影视剧的录音,获得飞天奖、金鹰奖、星光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导师王方多年从事外国电影及理论研究,出版的专著有《电影作者和作者电影》、《美国女性电影指南》和《绝版爱情》等;主持的研究项目有《美学理论与当代电影研究》、《女性主义与当代影视》、《美国电影研究》和《北美电影发展及市场研究》等;曾发表论文《新好莱坞电影研究》、《浮世绘与日本电影》、《从英国小说到意大利电影》等。担任多家杂志如《艺术世界》、《译文》、《新发现》和《视觉》等的电影及相关专栏特约作者;并曾坐客“东方大讲坛”,开设电影专题讲座。

导师萧萍为戏剧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发表与出版作品约一百多万字,主要有长篇小说《春天的浮雕》、《开心卜卜系列》(四卷本)、《青艾的歌剧》、《和方舟约会》等重要作品。另有专栏文字《卜卜进行时》和《故事集中营》。译著《儿童情绪管理绘本》(八卷本)、《谁怕大坏书》、《西蒙和阿黛尔在巴黎》等数十本。作品多次入选儿童文学最佳选本,中学生课外阅读读本,以及团中央向中小学生推荐的一百本书。曾获全国冰心儿童图书大奖,全国新闻出版署青少年优秀图书奖,十六届以及二十三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大奖,上海市幼儿文学园丁奖一等奖等。

导师赵国庆曾长期从事电视制作,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员。撰写及参编《影视艺术鉴赏》、《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初、中、高三级三册)》的人、《电视:艺术与技术》等专业书籍,在核心期刊上发表《音乐电视思维特性分析》、《生活与戏剧化——

关于纪录片〈大家庭〉的思考》、《大气 灵动 简约 和谐——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设计》、《纪录片创新:寻找独立的自信——由〈马戏学校〉获奖想到的》、《百年回首望昆仑:电视纪录片栏目〈大师〉的艺术得失》等多篇学术论文,获第七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电视艺术论文评选评论类三等奖等奖项。

导师李冬梅曾长期在北京电视台和上海东方电视台工作,旅美7年,获电影导演专业硕士学位。旅美期间拍摄的电影《ANN》在美国多次获得电影节入围。回国后,先后与中央电视台,旅游卫视和上海电视台合作电视栏目,担任策划、编导等工作。教学中重视实际拍摄能力的培养以及艺术内涵在影片中的融入。

11.上海师范大学联系导师 篇十一

【关键词】高等院校 创业教育 三导师制

从1997年清华大学举办第一次创业大赛始,我国创业教育已经走过17年的历程,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优秀的做法,但是,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率仍然难以突破4%,西方国家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普遍可以达到20%。这反映出我国创业教育依然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原因有很多,没有形成能够充分发挥“集群优势”的专业化、专家化创业教学团队机制是关键因素。

一、问题的提出

创业教育在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已经在高等院校普及。创业课程一般由专业课、公选课、选修课组成。在创业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明显跟不上步伐。创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创业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金融学、会计学、营销学等多门学科。相应地要求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具备以创业学为主,兼备多学科知识背景并具有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这对创业教育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现有的创业教育教师主要来自于辅导员、就业部门工作人员、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等,他们大多数并不熟悉创业项目,远不能满足创业教育发展的真正需求。符合创业教育能力需要全部条件的教师可谓是凤毛麟角,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教师能够达到标准也不多。这就需要发挥“集群优势”,运用团队的力量合理分工完成创业教育的教学任务。创业教育凸显实践性的特征,而当前创业教育教师很少有创业实践经历或者参与企业运营的经验,教学主要从理论到理论的传授,缺乏知识的自信力、说服力和传播力。就我国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创业教育师资严重不足。2012年8月1日,根据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文件的精神,要求各地高校开设创业教育为必修课。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课后,创业教育师资更为紧张,特别是专职教师。根据调研统计,二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41%的高校没有创业教育教师;34%的高校创业教育教师由就业、学工、团委、辅导员、经管学院教师兼任,兼职教师本身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加之创业教育课程专业性强,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才能讲好这门课,耗费时间与精力,而大部分教师只能边学边教,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25%的高校设有专职教师,专职教师主要由辅导员、就业管理人员、“两课”教师转行而来,创业理论知识不系统,缺乏创业实践经历,难以有效地把握创业教育规律,指导学生创业实践十分吃力。

2.创业教育教师科研水平不高。高等院校一般成立创业指导教研室,隶属于招生与就业指导处或者学生工作部门。由于专职工作人员少,事务性工作比较多,加之没有经过系统的创业理论培训,知识背景比较薄弱;教学、管理、科研集于一身,造成教学研究工作浮于表面,难以深入。在行政部门,创业教育教学研究并非主流的工作,处于比较边缘的地位,久之其功能变得泛化、简单化、表面化,仅余排课、考核等工作。

3.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够稳定。专职创业教育教师隶属于行政部门,主要从事管理与服务工作,缺乏科研与教学的环境,没有科学的、阶梯式的教学科研团队,没有学科的支撑。职称评聘与专业教师岗位的评聘条件基本一致,有管理教学的责任却没有行政发展空间,属于在夹缝中生存发展的人,这引起大量优秀师资的流失,或转岗去从事行政工作,或转为专业教师。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思想+创新+创业”导师的内涵及其职责

针对创业者素质包括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实践三方面能力的需要,建立“思想+创新+创业”三导师制可以弥补现有创业课程体系的缺失,完善大学生创业群体的素质构成。

1.创业教育“思想+创新+创业”三导师制的内涵。创业教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强调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通过实践丰富、更新理论知识内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培养出有社会责任思想、有创新创业知识、有创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导师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基于不同群体的业务优势,吸纳学生政工干部担任思想导师、专业教师担任创新导师、校外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构建创业教育三导师制。高等院校建立“思想+创新+创业”三导师制,即:思想导师主要负责宣传创业政策,启蒙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提供法律援助;创新导师负责传授与创业有关的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理论与技术性知识支持,提高学生科技创新与自主创业能力;创业导师负责引领学生进入创业实践环节,在模拟、实习、实践中形成对创业的感性经验,帮助创业项目孵化落地。三者分工明确,优势互补,互动交流,能够有效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精神支持、技术支撑和实践经验。三导师制有利于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水平,锻炼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2.创业教育“思想+创新+创业”三导师的职责

第一,思想导师的职责。思想导师主要从就业服务、学生工作等部门遴选。基于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主要负责宣传创业政策,启蒙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坚定创业信心;同时为有志创业的学生提供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援助。

第二,创新导师的职责。创新导师主要从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中选拔,主要是结合自身科研工作实际,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技术和知识支持,有针对性的提供咨询与培训服务等。大学生创业一般会利用高校的科研成果,高技术壁垒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之一。创新导师可以指导创业大学生对科研成果的可靠性、成熟度有正确的评价。

第三,创业导师的职责。创业导师主要从校外优秀企业家中聘任,主要利用课堂或者网络平台向大学生传授创业经验,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指导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实际运作,特别是高校中有很多成为“睡眠成果”,而大学生确缺少合适的项目,由创业导师指导有意愿创业的大学生来遴选市场前景好、投入资源少的项目,激活被束之高阁的成果,对学校、社会、学生、科研人员均是有益的事。

nlc202309011916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三导师”制的路径探索

1.严格选拔创业教育导师,建立“三导师”师资库

第一,思想导师主要从学工、团委、就业、组织、宣传等部门工作人员及辅导员中选拔,形成政治素质强、服务意识强、组织能力强的100余人的思想导师团队。也可以从社会上选拔一些从事过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思想导师队伍中,如退休干部、知名校友、创业模范等。

第二,创新导师面向全校专业教师,选拔优秀师资参与创业教育教学工作。并且给这些导师配备学生助理,辅助他们完成一些事务性工作。建立拥有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为核心,数量达到150余人的创新导师团队,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技术咨询、指导和跟踪服务。

第三,创业导师主要从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中选择,组成学科门类齐全、能力突出的100多人的创业导师团队。特别是那些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退休干部、企业管理者等,他们一般希望发挥余热,能够专心从事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经验、实习、实践的指导。

2.全面培训创业教育导师,建立分类培训规划。当前创业教育培训具有覆盖面窄,内容趋同、短期性的特点。要避免以上问题,应该鼓励高校开展校本化创业教育培训。

第一,思想导师培训。思想导师擅长组织学生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缺乏创业知识、创业实践的认知。因此,对他们进行创业知识、实践培训十分必要,使其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体验创业过程,才能深刻理解创业的意义,养成创业精神。到企业挂职锻炼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但是目前实施还有很多的困难。

第二,创新导师培训。创新导师的优势在于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扎实的知识积淀、广博的理论基础,但是总体上缺乏创业实践体验。创新导师可以分理论型和实践型进行培养,理论型主要从事创业理论研究,加强学生对创业知识、创业风险、市场机会等知识的掌握;实践型可以在企业兼职或者参与创业项目或者自己创业,将创业实践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同学生进行探讨,提升创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第三,创业导师培训。创业导师主要来自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等部门工作人员,他们的优势在于实践经验丰富,但是缺乏教学经验,如何将其创业经验有效地传授给学生,需要对其进行教学、教法的培训,开设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理论、教学法等相关课程进行培训,提升其讲授能力。同时,需要对其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培训,防止个别创业导师不遵守教学大纲、教学规则,将市场竞争中的不良做法带入校园,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3.科学考核创业教育导师,建立标准化评价体系。对不同类型的导师建立不同的量化指标体系,有利于导师在开展工作时有明确的方向。思想导师以量化指标的方式考核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状况,如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问卷调查或走访座谈等;创新导师的考核可以由督导室完成,考核其对创业学生知识技术支持的状况;创业导师的考核由教务部门考核,考核其上课的数量质量,为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为创业学生提供的指导及其效果等。同时建立创业教育导师的评教平台,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平台为导师打分,对进一步需要改进的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刘晓,黄勇明.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2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G2014010623).

12.上海师范大学联系导师 篇十二

4月30日晚, 熬了两个多月的毕业论文终于完成。我从打印室拿着稿子出来, 独自走在昏暗的校道上, 突然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我的本科生涯结束了!有那么一瞬间, 我竟然眼眶湿润。这泪水是不舍, 还是遗憾;是难过, 还是欣慰?也许只因为那一刻的意义, 自己不能承受。

论文顺利答辩之后, 跟远在日本的导师汇报结果, 她说:“你这四年很努力, 非常worth。”虽然我知道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 但这四年能以她这句话作结, 我很自豪。这一路, 导师是看着我走过来的, 她是我大学本科生涯中最重要的见证者。

“再幼稚, 也是青春的象征。”

大学校园里师生关系疏离屡屡被提出, 却也往往被忽视。我得益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培养方针。我也很庆幸, 能遇到一位性情相投、关心学生的人生导师。没有她, 我不会深刻地体会到, 成长途中长者的引导多么重要。

从百篇作文到毕业论文, 我的写作水平和学术水平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一点一点地进步。虽然我的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 但却缺乏自信, 而且自我要求严厉得近乎苛刻。几乎每次交作业时, 邮件里写满了严厉的自我怀疑和自我责备, 这不是谦虚或者矫情。毫无疑问, 导师清楚我最匮乏的东西——自信。她一次又一次耐心地鼓励我, 总是能找到文章的优点和进步, 而且不足之处也不会避讳。每一次她的回信都会使我十分温暖, 让我在强烈的自我怀疑中重拾奋斗的热情。她温和的批评方式使我看到了自己更多的优点和潜力, 我的信心一步步地建立起来。

大学里最让我感动和怀念的事情, 是导师的在我的百篇作文中留下的评语。我们大一要求写一百篇作文。我的作文很坦率, 童年的回忆、愤世嫉俗的言论、爱好、亲情、友情、婚恋观……无所不包, 我找到了一个宣泄口, 把多年积攒在心里的想法和记忆统统挖出来, 化成文字。因为我知道, 有一个忠实而宽容的读者, 关注着我的文字。导师的批语基本上无关文法, 而是针对内容, 是思想上的引导和交流, 甚至共鸣。导师平等的对话姿态, 对偏狭、年轻无知的包容和理解, 使我更加“放肆”地高谈阔论。现在回头看, 那些文字和思想很幼稚。但是她说:“再幼稚, 也是青春的象征。”如果不是她的包容与理解, 我对文字的态度不会那么忠诚而坦率。

不要“三点一线”的生活

我属于想得比较多, 困惑和焦虑也比较多的一类人。大二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家庭经济、学习和就业三重压力令我焦灼不安, 我在读研和找工作的计划中徘徊, 茫然失措。某个深夜, 我在键盘上敲打着心事, 给导师发了封邮件。老师的回复很长, 我读着读着心就安静下来了, 对未来有了一点方向感。每次焦虑的时候, 都会记起她的忠告:目前的所有困难都会过去, 要懂得承受一切不如意。保持心态, 把焦虑化为行动, 做好能做的事。随后, 我们约了时间, 老师跟我聊了一整个下午, 就业、读研, 未来, 人生……跟她告别的时候, 沉重感一扫而光, 整个人轻盈地快要飞起来。长者的智慧和经验就像一盏灯, 照亮被迷雾遮蔽的前路。我才发现这句话, 原来不是矫情的创作。

大一大二, 我基本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 除了家教和学习, 生活中没有其他内容。除了高中应试教育残留的痕迹, 恐怕更重要的原因是自己不够自信, 留恋于无风无浪的个人世界, 拒绝长大, 不敢尝试和改变。但是大二下学期, 弟弟生病了, 我和妈妈在医院照顾他一个星期。在那一个星期里, 我奔前走后, 跟妈妈一起应对了很多事情。我突然意识到, 妈妈需要的, 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成绩很棒却需要别人保护的乖乖女。她需要一个能独挡一面, 为她分忧解愁的女儿。我从来没有那样急迫地想要长大。以前我的思维多狭隘呀, 以为长大就会抛弃童真, 不得不融入复杂而无奈的成人世界。现在才明白, 那不过是害怕承担责任的精神借口。

从大二的暑假开始, 我开始了积极的转变, 自己定位为向外转型期。我决心从个人小世界中走出来, 以一个成年人的姿态, 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我计划分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增加社会实践, 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技能, 为就业做好准备。第一步, 也是在导师的帮助下迈出的。

跟老师的交流多么重要!

“大学前两年我太沉寂了, 只是顾着学习, 没走出中学的生存模式。就业方面的积累, 除了专业知识方面, 几乎为零。所谓的社会实践经验还在其次, 关键是心态、处事的成长。我记得我在百篇里还写过自己的成长经历, 我的过去确实是那样封闭而个人主义的。大学都过去一半了我才开始慢慢反省到自己性格中的狭隘和稚嫩, 意识到自己要以成年人的角色出现了, 就有了某种紧迫感。”在写给导师的一封邮件中我跟导师说我想找实习。导师很热心地帮我联系实习单位, 甚至在我第一天上班之前, 细心地提醒我那是一个工作环境严肃的机关单位, 衣着一定要注意得体。

在她的推荐下, 我进了一家国企的宣传部门实习。那次实习是我第一次独立面对社会, 我努力克服胆怯融入一个陌生的环境, 尽力地做好搜集资料、编辑稿件等工作。没想到, 离开的时候, 实习指导老师对我的表现非常满意, 还给我很多人生忠告。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体会到, 自己学到的知识能在社会实践中用上;自己一直努力学习, 是有回报的;我是能把一个没接触过的事情做好的。信心和勇气就这样被激发了, 对社会的恐惧感和疏离感慢慢地消除了。这种心态上的建设和转变, 是从学生到社会责任个体转变的第一步。

接下来进入了紧张而忙碌的大三, 加入校报、参加舞蹈比赛、合唱比赛、党校学习、志愿者活动……我开始在社团工作中脱颖而出, 在文体活动中融入集体。在不断的实践中, 我变得开朗, 身边的朋友多了起来, 与人沟通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了加强。我真正体会到了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

而这一切变化, 源于自己迫切想长大的愿望和导师的帮助。在困惑、迷茫的时候, 跟老师的交流有多么重要!在我诉说的那个点, 我的生活开始转折, 朝好的方向走。而我自己也努力地付出、实践、总结。

“我想你应该不会辜负我的期望, 果然!”

原本我做好了就业的准备。大三下学期开始, 家里的条件慢慢好转。大四开始不久, 我获得了系里的保研资格, 一直想深造的愿望实现了。导师笑着说:“世事难料啊。”她是高兴的, 因为她觉得我有潜力继续读下去。我也庆幸自己一直很努力而专心地学习。想当初, 我看到其他同学忙着各种各样的社团工作或兼职, 觉得心虚。导师始终强调, 学习是第一位的。“人以后出社会工作的时间那么长, 在学校里学习的时间那么短, 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她那些话给了我怎样的安抚作用啊, 就像焦灼中的镇定剂一样。

大四一年, 我除了兼顾社团工作, 主要的精力花在了写毕业论文上。论文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我的初稿迟迟没写出来。因为要读研的缘故, 导师一直都很关注我的论文, 在日本发邮件回来, 却只说:“这边的樱花开了, 很美。最近一切还好?”我知道她怕我有压力, 只肯稍微侧击。我感动于她这份体谅和苦心。论文一再搁浅的时候, 内心响起一个声音:我决不能对不起老师的鼓励和期望!咬咬牙, 坚持下去。论文发给她, 她高兴地回复:“之前已经按捺不住要问你了, 不过我想你应该不会辜负我的期望, 果然!”我看到这句评价, 激动了好几天。

我的大学, 以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画上了句号。

上一篇:四季的声音作文350字下一篇:创建文明城市知识竞赛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