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运维管理-资产管理规范(精选13篇)
1.系统运维管理-资产管理规范 篇一
互联网职业人第一终身定制服务平台
XX公司安全操作管理办法
制订部门:XX部门 编写日期:
一、总则
为了更好的确保XX公司网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合理、可靠、安全、高效地组织和管理XX公司网站,提高XX公司网站的服务质量,提高维护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特制订本管理制度,作为维护和管理XX公司网站的依据。
二、范围
本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XX公司网站系统的物理资产(包括:网络设备,主机设备,安全设备,监控设备等)、软件资产(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等)、数据资产(用户账号数据、用户交易数据、网络系统、主机数据,应用程序数据等)以及网站系统的技术人员等。
三、角色与责任
本制度适用于XX公司网站的网络维护人员、服务器管理员、信息管理员等参阅。本制度由总裁办行政部修改和维护。
四、管理制度
a)系统账号管理制度
XX公司网站运营的所有硬软件系统账号,包括网站系统的所有硬件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IDS以及其他网络设备附属的管理系统),XX公司后台管理系统账号密码、XX公司服务器操作系统账号密码、XX公司远程控制系统账号密码、XX公司数据库账号密码、XX公司域名管理系统账号密码、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密码等。网站 产品部门对以上账号密码拥有最高管理权限。
系统账号密码管理制度: 1)账号密码开通及使用
互联网职业人第一终身定制服务平台
新入职员工或系统初始使用者,开通系统账号,需向其部门分管领导提出账号开通书面申请,经直接上级>办公室主任>网络部门经理核准后,由账号管理专员开通其账号。
2)员工密码的变更
在账号管理专员创建或初始化员工帐号和密码后,员工需要立即改变初始密码。
所有员工的密码必须定期进行变更(所有密码的变更周期应小于1个月,并大于5天),以最大程度确保密码的安全性。
员工丢失或遗忘密码,必须向其所在部门分管领导提出书面密码初始化申请,经核准后,由账号管理专员具体实施密码的初始化程序,然后通知有关员工,并登记备案。
账号管理专员在发现任何企图非法使用某员工帐号的情况时,应立即强制该员工更改密码,并记录备案。
3)员工帐号的禁止
在超过规定登录次数限制时,员工帐号会被系统自动锁住5。
员工帐号在规定时间(30天)内没有使用,员工帐号会被账号管理专员手工禁止。
员工没有按密码定期变更的规定定期修改密码,超过系统设定的时限(5天)后,员工帐号会被系统自动禁止。
员工在外长期休假(事、病假)、出差,在此期间,其相应的员工帐号应被账号管理专员手工禁止。
当员工发现帐号由于其他原因被禁止时,应及时报告部门分管领导和账号管理专员,账号管理专员在查明原因后再为其开通,并记录在案。
4)员工帐号的删除
员工如果因岗位变动而不再需要访问公司信息资源时,账号管理专员在收到该员工所在部门分管领导的书面通知后,删除该员工相应的员工帐号。
员工离职后,账号管理专员在接到离职手续后,删除该员工所有的员工帐号。
为了项目或其他特殊原因而临时开放的员工帐号,如不再需要,经由项目负责人或分管领导同意后,由账号管理专员立即删除。
5)员工帐号权限的变更
如果员工因岗位变动或其他工作原因需要修改信息系统访问权限,其部门分管领导需要
互联网职业人第一终身定制服务平台
书面通知账号管理专员,由账号管理专员修改权限。
账号管理专员需要依照“最小需要知道”原则对员工权限分配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如有必要,将修改员工权限,并通知该员工和其部门分管领导。
b)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XX公司网站运营的业务数据资料,包括用户注册数据、用户交易数据、用户行为分析数据、网站操作日志数据、及整个XX公司数据库、网站源程序、网站规划运营文档等。1)网站开发人员需对数据库、网站应用程序所需以下文档整理备案,并定期更新,每周五提交网站商务中心文档管理专员,数据库方面管理文档包括:
1.数据库所有表结构 2.数据库表之间的关联关系 3.数据缓存架构 4.数据库用户账号 5.数据库备份机制 6.完善的数据库备份
7.银行接口数据库结构部分详细说明 应用程序日常管理文档包括: 1..NET开发环境版本 2..NET开发环境配置说明 3..NET开发环境账号 4..NET开发环境完整备份 5.网站最新原程序完整备份 6.网站原程序恢复说明 7.银行接口程序部分详细说明 8.银行接口程序部分备份 9.网站开发程序管理规范 2)数据库备份管理制度:
主机的备份分两种,一种是数据的备份,另一种是系统配置的备份。网站开发人员需要作数据备份的服务器为:数据库主机、应用服务器等。所有主机均应有较详细的系统配置的备份,
互联网职业人第一终身定制服务平台
以便系统的恢复。重要数据应定期进行0级备份和增量备份,并妥善保存存储介质。鉴于现在网络的主机和备份介质,建议采用如下备份计划:
每月做一次系统0级备份,并向网站产品部门文档管理专员提交《0级备份日志》; 每周做一次增量备份, 并向网站产品部门文档管理专员提交《周增量备份日志》; 每个服务器至少保持最近的三个月的系统和数据备份, 并向网站产品部门文档管理专员提交《系统和数据备份日志》。
c)服务器安全管理制度
XX公司服务器作为公司网站业务的核心存储设备,信息系统建立起有效的备份与容灾体系,在发生各类灾难时快速响应、全力保证业务连续性,将成为保证企业连续运营的关键。引进一体化的本地/异地备份与容灾体系,以及防火墙、防入侵及一体化安全网关解决方案,可自动建立定时定期自动备份计划、双击热备份、系统恢复、灾难恢复、本地及异地容灾、报警机制、安全查杀、攻击防御等,无论企业的应用服务器发生任何意外,例如,恶意的程序破坏、文件损毁、人为误删误改、操作系统宕机、硬件故障,甚至整个机房毁于意外,都可以完整保护整个信息系统,保障企业最大程度的使数据丢失最少,业务中断时间最短,恢复能力最强。
公司服务器与网络管理的责任部门为网络部,并由其指定责任人负责服务器与网络管理的各项工作。该部门与责任人有权对公司的所有计算机进行操作并查看。同时,其负有对所有计算机信息保密的义务。
具体管理办法如下:
1)网络部需对服务器管理相关文档整理备案,更新的文档需每周五提交网站产品部门文档管理专员,服务器方面管理文档包括:
1.内部开发服务器配置详细说明 2.内部服务器安全管理说明 3.网站服务器配置详细说明 4.网站服务器安全管理账号
5.网站服务器与内部开发服务器数据通说明 6.FTP服务账号、版本及配置说明 7.服务器与银行交互配置详细说明
互联网职业人第一终身定制服务平台
8.服务器安装程序列表
2)网络部每日需对服务器运行情况进行监控、检查、分析、记录等工作,形成《服务器运维日报表》,每日提交网站产品部门文档管理专员。
3)网络部每周需对服务器进行杀毒、清理垃圾文件、升级补丁,保持服务器环境安全,形成《服务器安全周报表》,每周提交网站产品部门文档管理专员。
4)研发人员对服务器的操作权限由网络部进行分配,并对服务器操作权限、研发人员的使用情况、操作安全等负责。
5)若有突发异常事故,网络部需第一时间向总裁办汇报并协调跟进解决,以保证损失降至最低。
d)公司服务器集群管理
为保障公司网站、网站交易平台、内部ECP、OA等IT系统高度的稳定性、可用性、扩展性及7*24运行,现实施公司服务器集群管理办法:
具体管理职责如下:
1)网站产品部门对公司各网站、IT系统的运营需求及运营目标做出评估,并针对评估结果,制订《服务器集群配置及管理解决方案》及不定期的改进优化方案,并提交总裁办公会审批。
2)公司技术部根据审批通过的《服务器集群配置及管理解决方案》的具体要求,负责服务器集群应用程序的配置,并每日监控服务器集群应用程序运行情况,并通过邮件向行政部提交《服务器集群应用程序监控日志》;
3)网络部根据审批通过的《服务器集群配置及管理解决方案》的具体要求,负责服务器集群服务器及网络环境的配置,并每日监控集群服务器及附属网络设备运行情况,并通过邮件向行政部提交《集群服务器及附属网络设备应用程序监控日志》;
4)网站商务中心、公司技术部、网络部、行政部、总裁办每月30日组织服务器集群运维情况月度会议,对本月服务器集群监控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优化改进方案研讨、执行计划制订等。若遇紧急突发情况,以上部门需第一时间组织方案研讨会,以保证服务器第一时间运行正常。具体权限设定如下:
互联网职业人第一终身定制服务平台
1)集群服务器及附属网络设备权限由网络部设定,并提交行政部统一管理及分配; 2)集群服务器应用程序管理权限由公司技术部设定,并提交行政部统一管理及分配; 3)各集群硬件程序及软件程序账号、权限申请流程及管理办法,参见本制度a条“系统账号管理制度”。
e)在线交易后台安全操作管理
为保障网站交易平台数据、资金、核心文件等的安全,特制订在线交易后台安全操作管理制度如下:
1)会员中心管理:包括XX公司供应商及采购商注册信息,默认权限由网站商务中心客服专员查阅管理,仅有查看权限。2)交易管理:
自动提现申请管理:网站产品部门运营人员负责与客户自动提现服务签约,由财务人员负责签约合同扫描上传系统,并审核通过,系统执行自动提现操作。
平台手续费及提现额度管理:财务人员对平台手续费金额及提现额度申请,由总裁办公会审批通过后,在系统中设置手续费金额及提现额度金额。
人工提现审核:财务人员在该模块中负责超过提现额度的审核,每笔申请审核周期不超过10分钟。
订单管理:网站产品部门客服人员负责平台订单查询及订单状态修改管理。3)资金管理:
保证金管理:由财务人员进行客户保证金的结算、统计管理。
退款退货管理:网站产品部门运营人员负责平台客户交易纠纷受理,受理通过后提出客户退款退货申请,由总裁办公会进行退款审批,审批通过后,由财务人员负责平台退款操作执行。
收款管理:由财务人员进行每笔交易成功订单,交易金额、交易手续费等统计及结算。提现明细管理:由财务人员进行每笔提现金额、提现手续费等统计及结算管理。具体权限设定如下:
1)XX公司在线交易后台总账号及权限由行政部统一管理及分配;
2)网站产品部门根据各自业务管理需要,客服类权限账号、运营类权限账号、内容类
互联网职业人第一终身定制服务平台
权限账号分别向行政部申请,行政部开放后,一对一邮件发送权限。
3)财务中心资金管理与交易管理,由财务中心人员分别向行政部申请,行政部开放后,一对一邮件发送权限。
4)权限申请流程及管理办法,参见本制度a条“系统账号管理制度”。
一、奖惩措施(仅供参考,具体需行政部制定)XX公司安全操作管理制度将由行政部进行具体负责实施,并把执行情况向办公室主任汇报,再由办公室主任直接呈报给总裁办安全管理小组,作为各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内容之一。
公司将对执行制度好、计算机安全工作成绩显著的部门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本安全管理制度和信息安全工作存在隐患的部门,由总裁办信息安全管理小组发出书面整改通知,限期整改;对刻意不执行本安全管理制度、漠视信息安全工作和存在安全隐患而没有及时整改,以至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和案件的,将追究其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的责任,并按《工作人员违法规章制度行为处理办法》所列的相关条款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系统运维管理-资产管理规范 篇二
安徽省电力公司 (以下简称安徽电力) 于2009年实现了SG186生产管理系统在各地市公司的全面推广应用工作, 为了满足生产管理系统在各地市公司的全面上线运行, 有效提供生产管理系统运维服务, 使其充分发挥系统功能及作用, 解决运维服务中的入口多、流程不统一等问题, 2010年初, 安徽电力将生产管理系统运维接入IT服务流程管理系统, 通过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 实现了生产管理系统运维服务的规范化管理。
1 生产管理系统
生产管理系统是国家电网公司 (以下简称国网公司) 基于SG186蓝图, 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推广应用的生产新系统, 是按照国网公司“十一五”信息化建设实施指导意见的要求, 从电网生产客观实际出发, 在电网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 建立以资产管理为核心, 覆盖国网公司总部、网省公司、地市公司3个层面、贯穿电网生产全过程的一体化生产管理信息平台, 实现了生产基础信息、运行信息、管理信息的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和资源共享, 提高了电网生产管理“四化”水平, 为促进公司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生产管理支撑。
1.1 系统功能
基于国网公司生产业务应用标准化设计的SG186生产管理系统, 涉及的专业包括输电、变电、配电和综合管理四大部分, 其内容主要包括:设备台账管理、计划任务管理 (任务池、工作任务单、检修计划等) 、生产运行管理 (巡视管理、运行值班管理、缺陷管理、修试管理等) 、标准规范管理 (标准规范文档、设备型号库、国网公司下发的标准代码等) 、技改大修管理、技术监督管理以及生产报表管理等。
依据国网公司生产业务系统需求规范及概要设计书, 生产管理系统分为由五大中心及围绕五大中心分布的众多外围应用组成的有机体 (见图1) 。运行工作中心代表了整个电网生产管理的执行过程、工作内容及工作结果;设备中心代表了整个电网生产管理的核心对象、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计划任务中心代表了整个电网生产管理的工作方式和组织策划;标准中心代表了整个电网生产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力度与水平;评价中心代表了整个电网生产管理的评估监督和价值取向。
1.2 系统架构
生产管理系统集中在省公司部署, 采用B/S和C/S混合模式的多层架构系统, 分为数据层、应用服务层和应用表现层。
(1) 生产管理系统的数据层包含安全生产应用的业务模型和实例数据, 该部分数据主要由业务应用系统管理维护, 但其中部分数据, 如设备台账信息等也被图形应用系统共享和复用。生产管理系统的数据层还包含图形数据, 并可根据不同用户群对图形数据需求制定空间图形数据部署策略, 此部分数据主要由图形应用系统管理维护。数据层的总体设计原则是模型统一, 数据唯一, 切实避免数据冗余现象, 降低数据维护的工作量和复杂度。
(2) 生产管理系统的服务层主要由业务应用系统服务和图形应用系统服务构成, 采用面向服务架构为表现层或第三方系统提供业务应用和图形应用服务。业务应用系统包含代理服务、虚拟文件服务、基础业务服务、工作流服务、报表服务、消息服务、任务调度服务、专业应用服务 (包括两票应用等专题服务) 等;图形应用系统包含矢量图形包服务, SVG图表服务, 电网建模服务、专题图服务、查询定位服务、拓扑分析服务、空间分析服务等GIS相关服务功能。业务应用系统和图形应用系统均通过统一应用平台中的通用数据访问组件与底层数据库进行交互。
(3) 生产管理系统的表现层分为C/S和B/S模式。C/S客户端主要由系统管理员和专职人员使用, 基于统一的客户端插件框架, 可实现业务模型维护、操作票和工作票相关定义、电网图形编辑等高级应用功能。非地理图形编辑应用的C/S客户端无需配置数据库客户端软件, 只需初次安装应用平台客户端, 能以HTTP/SOCKET通信方式访问远程应用服务, 并可自动升级。B/S客户端为绝大多数的最终用户提供了日常工作所需的数据/表单填写、流程处理、统计查询、业务分析、图形浏览等人机交互界面, 实现绝大多数业务应用功能。
2 IT服务流程管理
IT服务流程管理是一套IT部门用来规划、涉及、实施和运维高质量IT服务的标准方法, 它能协助IT部门建立以IT服务为导向的IT运作, 是企业IT部门至关重要的核心能力, 是信息技术部门与用户之间新型关系的基础。IT服务流程管理涵盖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和发布管理5个核心管理流程 (见图2) 。
(1) 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异常。包括:用户服务请求、巡检发现的异常以及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等, 重点强调事件解决的速度。
(2) 问题管理:引发一个或多个事件的未知因素, 重点强调问题解决的质量。
(3) 配置管理:保存系统所有配置项的相关信息, 包括配置项之间的相互关系。配置项包括所有软件、硬件和各种文档、服务、服务器、环境、设备、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程序及其补丁等内容。
(4) 变更管理:用于详细记录服务和集成架构中配置项的变更请求表单。
(5) 发布管理:新的或变更的配置项的集合被测试并导入到新的生产环境中, 系统的上线就是一种典型发布。
3 生产管理系统运维
3.1 运维目标
运维服务是支撑生产管理系统7×24h的正常运行, 快速适应生产业务发展变化的关键, 对运维服务的科学管理是提高运维服务效力与效率的重要保障。对于生产管理系统这样一个复杂、庞大的业务应用系统来说, 从需求分析、设计、开发、部署、运营到优化的每个过程都离不开运维服务, 运维服务的缺失或质量较差, 将直接影响生产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服务水平, 因此, 需要加强对生产管理系统运维服务的管理, 确保运维服务及时、到位, 能够支撑生产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生产管理系统的运维服务需要多方的密切配合、分工合作, 从系统运维管理部门的角度看, 运维服务管理应满足遵循以下原则:
(1) 集中管理原则:加强对生产业务个性化需求和变更的集中管理, 保证标准化设计成果顺利推广及应用;
(2) 分工合作原则:明确业务部门与信息部门间的工作界面和工作流程, 各负其责, 密切协作, 保证生产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3) 流程化原则:运维中发现、解决的问题要反作用于系统的开发完善, 加强对运维服务流程不断优化, 提高运维服务质量和水平;
(4) 本地化原则:为了提高响应速度, 运维服务应尽可能在本地提供, 但服务质量要集中监控。
3.2 运维内容
运维内容是为达到运维目标所需做的相关工作, 主要分业务层面的服务及技术层面的服务。业务层面的服务内容包括业务功能新增及变更维护、日常业务操作支持、主数据新增及变更维护等。技术层面的服务内容包括用户与权限维护、客户端维护以及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的日常运维等。
3.3 运维准备
为了熟练运用IT服务流程管理系统运维生产管理系统, 充分做好生产管理系统运维准备工作, 一方面组织对服务台进行生产管理系统架构、功能及模块等方面的基础培训, 使其熟悉生产管理系统;另一方面对生产管理系统运维人员进行IT服务流程管理系统应用的培训, 以便熟练掌握IT服务流程管理系统应用;同时梳理了IT服务流程管理系统生产组中的事件类别, 将事件细分为操作事件、业务事件、用户处理、系统管理、数据问题、新需求、程序BUG七大类, 为系统的应用做好数据初始化准备工作。
3.4 运维流程
通过梳理生产管理系统运维中的重点工作, 设计生产管理系统运维流程, 指导生产管理系统运维管理水平的提升。在生产管理系统运维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的运维服务流程, 都是通过信息服务台发起的。
运维过程中最常见的是事件的处理, 日常监控中发现的告警或故障信息以及来自客户的服务请求信息触发事件管理流程。事件由信息服务台统一进行受理, 首先由信息服务台数据录入人员将事件录入到IT服务流程管理系统中, 并根据事件信息填写事件的紧急度等信息, 事件录入完毕后转一线工程师处理, 一线工程师收到事件处理通知后, 登录IT服务流程管理系统查看事件信息, 及时联系事件请求人处理事件, 并填写处理内容及结果。对处理结束的事件, 由信息服务台统一进行用户满意度回访。当事件无法解决, 或已解决未找到根本原因以及重大事件无论是否得到解决都应升级为问题, 引发问题管理流程, 同时配置管理为事件处理提供基础信息。
在实际的生产管理系统运维中, 为提高运维效率, 保障系统运维服务的规范性, 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 包括用户及权限管理办法、主数据管理办法等。
4 结语
基于IT服务流程管理系统的生产管理系统运维, 在安徽电力生产系统运维管理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通过统一的服务入口, 规范的服务流程, 提高了生产管理系统运维效率, 为生产管理系统的深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摘要:生产管理系统是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生产管理系统的运维是系统高效运行的有力保障。只有实现了生产管理系统的有效运维管理, 才能发挥系统的功能及作用。IT服务流程管理的核心原则和出发点是为信息系统用户提供高效的服务。在TI服务流程管理的基础上, 利用统一的信息系统服务流程, 为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提供统一平台。
3.运维管理系统视频监控功能设计 篇三
关键词:运维管理 视频监控 系统设计
视频监控功能模块是南京局运维管理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视频监控也是南京局机房环境监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本设计中,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图像信息的采集和预览;对采集画面的简单控制以及存储和回放功能。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和分析
1、视频监控系统概论
视频监控系统是管理人员高质量管理的理想工具,利用它可以大大减少不必要的人力,实时监视可视区域,做到控制现场实际工作现状,实时快速的反映所发生的一切事物,便于管理者及时应付处理突发事件等。
视频监控作为机房管理的辅助手段,结合南京局实际情况及对机房管理的方式,本设计中,系统采用基于WEB的B/S模式,以方便部署和使用。结合单位实际使用情况,WEB远程监控端直接使用硬盘录像机提供的视频流,不再加设流媒体服务器,以简化系统结构,并节约成本。
2、系统功能构成
本套视频监控系统由视频监控、视频存储和视频回放两大功能模块构成。采用海康威视的网络硬盘录像机(DVR),由硬盘录像机实现视频采集及储藏,利用网络实现视频图像预览及历史视频回放,同时实现对球机的控制。
在WEB客户端打开机房视频监控页面,通过点击相应的机房名称即可实现对机房的视频监控
3、视频监控系统结构
系统由摄像机、网络硬盘录像机及WEB服务器组成和WEB远程监控点组成。视频编码及存储由网络硬盘录像机完成,在WEB远程监控端实现机房视频预览及视频回放。
机房的摄像机通过视频电缆连接到网络硬盘录像机,如果是球机则将球机的控制接口用线缆连接到网络硬盘录像机的485接口上;将网络硬盘录像机的网络端口连接到内网。在中心机房部署一台服务器作为WEB服务器。
软件系统开发
1、软件系统概述
为了便于访问视频监控,系统采用B/S模式,客户端部署也更加容易。WEB服务器中网页内置ActiveX控件,视频监控的功能集成在ActiveX控件中,用户可以直接通过WEB页面进行视频预览等操作。
软件系统主要是WEB页面及视频控件的开发,WEB服务器负责各机房监控点的配置管理,AcitveX控件实现视频的预览等操作。WEB使用ASP.NET,用VS2005开发;视频控件使用MFC,用VC6.0开发。
2、视频控件的开发
视频控件是对海康威视硬盘录像机的SDK的二次封装成ActiveX控件。视频控件主要实现的方法有:①StartPlay(),调用该方法实现视频预览;②PTZControl(),调用该方法实现对球机云台的控制;③PTZPreset(),调用该方法实现实现对球机云台预置位的调用;④StartClientRecord(),调用该方法实现视频回放;
视频控件的属性有:①BSTR ServerIP;该属性指网络硬盘录像机的网络IP;②short ServerPort;该属性指网络硬盘录像机的网络端口;
在使用视频控件时先设置网络硬盘录像机的网络IP和端口号,即可进行视频预览等相关操作。
3、WEB页面的开发
客户端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中的WEB页面,通过页面中的ActiveX来访问视频。在WEB页面中使用ActiveX控件包含三个基本内容:一是在WEB页面中潜入ActiveX控件,二是在客户端下载ActiveX控件,三是在客户端安装ActiveX控件。
结束语
4.公司信息系统运维规范 篇四
一.日常巡检规范
按照信息系统巡检要求进行,包括巡检的时间节点、巡检频率、巡检规范三个注意事项(1)时间节点:每日上午8:15开始日常巡检工作;
(2)巡检频率:应用系统巡检频率为每日,中间件巡检频率为每两日一次,涉及数据库巡检的由数据库组完成;
(3)巡检规范:使用省公司运维审计平台账号登录,在审计平台中进行巡检工作;对于巡检中发现系统异常的情况,第一时间做记录,并及时汇报运维专责和信息调度中心,进行必要的应急处理。
二.操作规范
(1)日常运维工作严格按照信息系统操作说明文档执行,做到操作有依据、责任分工明确、故障响应迅速。
(2)做好信息系统巡检表的记录工作,严格按照巡检表的时间和内容逐条进行,做到不遗漏、不拖延。
(3)调度运行日报、周报、信通公司信息系统分析月报、运维典型经验等文档要按时完成并保证质量。
(4)为保障系统运行安全,及时、定期对系统程序包、配置、数据库、运行日志进行备份工作,并妥善保存。
(5)配合研发厂商及实施单位做好系统上下线(资源申请与回收)的准备工作和相关文档的编写、整理工作。
(6)涉及到其他业务系统、网络或接口检修但会影响到本系统运行时,要积极做好配合工作,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7)做好系统运维账号和内网U盘的保管工作,严格执行信通公司信息安全规范的要求。
三.信息系统检修规范及流程
(1)系统如有相应的检修计划,可以向省信息调度中心申报“信息系统检修”;申请检修工作需向信息调度中心提交《信息系统检修申请表》,填写系统检修的内容等信息,并向专责和上级领导汇报、签字审核。(2)检修类型的申请期限:
月度检修:申请下月月度检修申请必须在本月24日之前向信息调度提交申请; 周检修:申请下周检修必须在本周周四之前向信息调度提交申请;
检修窗口(国网批准的部分信息系统):申请检修窗口必须在每月18日或20日前一个工作日向信息调度提交申请。
(2)省信息调度中心通过信息系统审核申请后,在检修日前2个工作日要求必须开具信息系统工作票和操作票,并提交上级领导审核。在检修工作开始之前必须有检修工作票和操作票。
(3)检修工作开始之前,评估本次检修受影响的系统(包括集成接口),提前通知相关业务系统运维人员,做好系统保障工作。
(4)检修操作中,检修人员严格按照本次检修的操作说明或检修文档执行,做好安全备份和验证工作,确保检修完成质量;如需与集成系统进行联调工作的,做好协调沟通工作。检修完成后及时向信息调度中心汇报,完成检修闭环工作。
(5)在检修按照计划完成后2个工作日,向信息调度中心提交上级领导签字审核后的《系统检修验证单》。
(6)检修流程结束后,由专责将检修工作票和操作票进行归档操作。
四.运维系统(设备)账号及口令设置规范
规定了公司信息系统(设备)的帐号及口令设置的相关策略,包括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系统)、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及桌面终端等。(1)用户场景
根据系统的等保级别、使用该系统的用户所具备的权限(操作权限、数据权限)及用户的性质等,将使用帐号、口令的用户场景做以下分类:
普通用户:应用软件系统的普通用户、桌面终端用户等;
风险用户:所有系统和设备(如: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数据库、中间件、应用系统)具有管理权限或重要运维操作的用户(如:管理员、审计员和操作员),以及需要加强帐号口令设置的重要岗位。(2)帐号设置
帐号设置要求仅针对运维帐号,要求如下: 帐号长度不得小于8位,必须包含数字和字母;
禁止使用默认帐号或常见管理员帐号,如windows的administrator、guest,应用系统的admin、superadmin、system。(3)口令设置
口令根据用户使用场景的不同分为基本型口令和增强型口令。
(a)基本型口令
基本型口令适用于普通用户场景。该类口令的设置规则为:
1、口令长度不得小于8位,且为数字、字母和特殊字符组合。
2、口令中不得包含用户名。例如:用户名为zhangsan,密码不得为zhangsan123,zhangsan@1234、bjdlzhangsand等。
3、口令中不得包含系统默认口令及其变种,例如:admin、admin123、admin@123、password1234、r00t、toor、root11111111、root#123、weblogic1@
3、weblogic_123等。
4、建议口令应每三个月至少修改一次,修改后的口令与上次的口令不得完全相同;新建系统研发应具备提醒或强制用户修改口令的功能,并监测用户的口令强度。(b)增强型口令
增强型口令适用于风险用户场景。该类口令的设置规则为:
1、口令长度不得小于8位,且为数字、字母和特殊字符组合。
2、口令中不得包含用户名。例如:用户名为zhangsan,密码不得为zhangsan123,zhangsan@1234、bjdlzhangsan等。
3、口令中不得包含系统默认口令及其变种,例如:admin、admin123、admin@123、password1234、r00t、toor、root11111111、root#123、weblogic1@
3、weblogic_123等。
4、口令中不得包含常见的有规律的数字或字母组合和键盘上有规律的字符组合。例如:111111、12345678、123321、AAAAAAAA、abcdef、abccba、qwertyy、1qaz、1qaz2wsx等。
5、口令中不得包含常见英文单词(包括地名、人名)及专业术语。例如:password、guest、girl、guest123、password_123、oracle、php等。
6、口令不得为字符串的重复组合。例如:qaz.qaz.、1@31@3等。
7、口令不得为本人的姓名、出生日期、E-mail地址、办公电话、手机号码和身份证号码等与本人有关的公开信息。例如:wangwei、lijuan、19881220、881220、87632902@qq.com、***、***832等。
8、口令不得包含行业、组织或者地域特定名词的缩写。例如:sg186、sg186186、bjdl123456、bjdl_abc、jsdlxtgs、jsxtgs、xtgs186、dky@1234等。
9、口令不得包含业务系统的英文名称、英文名简称、中文名全称拼音、中文名首字母组合和系统IP地址及其变种。例如:I6000、pms2.0、caiwuguankong、ycpxxt_123、10.122.22.71、10.122.22.71_yxjc等。
10、口令不得包含英文短句或汉语短句的拼音。例如:I-love-u、i-love-u、woaini、woaiwojia等。
11、口令应每三个月至少修改一次,修改后的口令与最近二次口令不得完全相同。
12、帐号申请使用后应立即更改初始口令。
五.信息系统账号权限规范
(一)、涉及到所有系统的工作
1、(1)所有业务系统提交至少1份2016年的线下权限申请单的扫描件(签字盖章),权限申请表可以参考《附件
五、安徽公司信息系统权限申请表》。
(2)所有系统说明清楚线下权限申请单(签字盖章)原件存放处。
(3)平台类系统无业务用户,无需提交用户权限申请单;但需核对平台账号是否全部在运维账号表中(附件
六、运维帐号登记表)都有登记。
2、请每个运维人员检查《附件
七、信通公司非正式帐号汇总》中自己使用的账号实名信息是否完整准确。修改完善后以运维组为单位提交。
3、所有业务系统梳理三个月未登录系统的账号,将清单打印出来和业务部门确认是否可以禁用,如果不禁用,需要给予说明。提交业务授权部门签字(能盖章最好盖章)确认的扫描件给我,并通知目录权限组禁用账号在该系统中的权限;如果没有和目录权限集成,请自行执行禁用账号的操作。
4、所有业务系统梳理系统中含有“测试、test、临时、temp、临时、linshi……”等文字的不合规账号,(1)如果是和统一权限集成的系统,请回收权限并反馈给统一权限组;(2)如果没有和统一权限集成,请自行禁用账号,回收权限。
5、所有业务系统检查运维账号登记表是否完整准确(尤其是14个未反馈系统需补齐)(附件
六、运维帐号登记表)(二)、没有和目录或统一权限集成的业务系统需开展实名制治理:
(1)整改存量账号:业务系统首先和目录系统账号进行比对(附件
三、目录系统账号),目录系统里有的以目录系统登记的实名信息为准,目录系统里没有的由业务系统收集(我设计了一个统一的表格,见《附件
四、业务系统账号实名信息收集表》)。收集汇总后由信息系统授权许可部门进行审核确认后,后台导入业务系统各自的数据库中。
(2)增量账号的实名制注册:各系统按照《附件
八、安徽公司信息系统账号申请表2016》的附件2和附件3至少各准备1份个人账号和公用账号申请表的签字扫描件。
(3)此类系统今后的新增账号建议按照门户账号的规范创建,即:姓的全拼+名的首字母+身份证后四位,如果有门户账号,和门户账号保持一致
(4)如果是平台类系统,无普通用户的话,无需开展实名制治理;但需核对平台系统中的账号是否全部在运维账号表中都有登记。
六.信息系统缺陷管理细则
5.IT运维管理系统项目需求书 篇五
现状分析:
-应用系统和网络系统的日益复杂和庞大,维护人员面对的压力和挑战原来越大;
-目前的信息化管理没有遵循国际ITIL 标准规范,需要有标准的管理, IT部门就需要有一套完善成熟的并可管理的IT服务流程,遵循国际ITIL 标准,对IT运维进行有效地管理、使信息系统更加适应业务持续变化的需求、通过流程管理,不断提高IT运维质量,实现高效运维,提升组织内IT服务满意度。建立对IT基础架构的监控和搭建全新IT运维管理模式
通过管理人员、技术和流程的有机结合,实现IT运维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立足于服务,建立以客户为中心、流程为导向、从业务角度出发的全新IT管理模式,建立快速响应并适应集团业务环境及业务发展的IT运维模式,实现基于ITIL的流程框架、运维自动化。让运营质量整体提高一个层次
1集中监控和基础数据采集
监控对象包含主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系统、存储设备、IT环境系统。监控对象的基础数据采集能够自动采集的全部使用自动采集的方式,并能够实现动态更新。被采集的信息在设备的生命周期内具有可追溯、可审计的能力。
-服务流程管理
应做到增加、减少和变更服务流程简单、便捷,各类用户使用统一的界面登录并提交任务。除了集中监控模块产生的事件自动转入指定流程进行处理外,其他任务由运维值班人员根据任务判断后启动规定的流程进行处理。
-知识库管理
知识库是运行维护中好的经验的总结和积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增删内容和审批由各级授权用户完成。
-服务台管理
指自动判断故障的类型,指派故障处理人员,记录系统运行过程中问题发生、故障解决和日常维护的全部过程,对发生的问题做到即时响应,建立系统运行维护量化的考评体系,统计分析体系,逐步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质量,并与相应的工作流程对应。
报表及统计管理。结合上述的各项功能,系统能够根据工作需要产生标准格式报表,并能够按条件生成和调整各类报表
预期收效
针对信息化部门IT异构化环境和工作复杂度低、重复性高及工作难量化、难考核特点,摆脱“救火队”的角色,变被动运维为主动运维,将人、技术、流程进行有效融合,从人员、系统、业务三维视角协助进行IT决策、业务运行健康度关联分析和运维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估;
从服务的角度去提高IT服务质量,达到服务质量和成本的双赢,实现日常运维工作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标准化,助力业务部门的信息化,实现推动IT业务运营的价值发展;
针对现有复杂的网络结构、不同的软硬件平台、繁多的业务系统,系统能够实现全面监控、分级管理、集中展现、提前预警、快速响应。系统建成后,在可控的费用与代价下,能全面提高信息中心“自主运维”能力、信息化管理水平,帮助持续提高业务部门和客户的满意度,为高效科学的业务运转提供有效保障。
运维管理平台能够面向信息网复杂的IT环境,整合各个专业管理系统的分割管理模式,通过运维管理平台,从业务和服务的角度,实现了对IT系统的集中、统一的运维信息化管理,系统借助ITIL等运维管理理念,达到了技术、功能、服务三方面的有机整合,实现了IT运维服务过程的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提高了故障应急处理能力,提升了信息部门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系统体系结构
IT运维监控管理系统架构是一个层次化的结构。在不同的层次,有不同层次 的管理目标。可提供按照不同地域划分的分级分权管理机制。能够全面、正确、及时地反映被管系统的运行状态,提高运维的质量和效率,确保信息部门的技术支持服务以及信息化管理工作更为畅通、透明、完整和有效;同时,通过知识积累和知识管理,进而设定优化指标,进行量化管理,实现持续的服务改进;最终能够为业务部门和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并提高满意度,形成一个集中监控运维管理平台,以实现整个系统IT运维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推荐品牌广通IT运维管理平台软件
推荐理由:
1、该产品紧紧依托公安部每年运维管理考核体系,随公安部考核标准做灵活变化,基本为公安系统指定网络运维管理软件;
2、公安行业二十多个省厅局使用。公安部、北京市公安局、上海市公安局、天津市公安局、重庆市公安局、陕西省公安厅、甘肃省公安厅、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厅、青海省公安厅、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公安厅、新疆建设兵团公安厅、河南省公安厅、山西省公安厅、山东省公安厅、黑龙江省公安厅、辽宁省公安厅、吉林省公安厅、广东省公安厅、广西省公安厅、浙江省公安厅、海南省公安厅、湖北省公安厅、公安部消防局、公安部边防等;
3、陕西省公安厅及9个地市公安局(西安、铜川、延安、汉中、宝鸡、渭南、安康、商洛、咸阳)使用;
6.系统运维管理-资产管理规范 篇六
栾辉
摘要 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是污染减排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据,是“三大体系”建设工作的技术保证,做好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运维管理,是在线监测数据准确、有效的重要前提。本文从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国内外发展及应用现状,我国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发展历程,现目前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4个方面进行论述,最终为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运维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 运维管理 存在问题 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污染源种类不断涌现,传统的环境监测技术所采集到的数据是非连续的[1],很难真正的反应企业真实的污染物排放情况,传统的环境监测技术已无法满足现代环境保护管理的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利用现代化的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软件技术,实现污染源监测的自动化,在实时性和准确性等方面实现对污染源的有效管理,既体现了作为现代环境保护管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提升自身环境保护管理的水平,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社会效益。因此,加快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提升系统运维管理水平,是做好现代环境保护管理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证之一。
一、国外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发展及应用情况
国外环境监测和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发展起来,在美国、英国、日本、荷兰等国家已有相当规模的广泛应用,并被纳入网络化的“环境评价体系”和“自然灾害防御体系”。一则可为综合评价环境质量提供基础性数据;二则可以通过污染源数据的传输至监控中心,为决策部门把握灾害的性质状态,从而制定灾害的防御和对策提供依据[2]。
美国的环境监测和污染源在线监测处于较高水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一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做法和经验,在全世界范围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美国的环境监测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初级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中环境监测不断发展,但较为缓慢;
2、发展阶段:50年代~60年代,美国环境监测发展较快;
3、70年代是美国环境监测取得重大进展并向发达阶段全方位过渡的重要时期。
4、发达阶段:进入80年代,美国环境状况有了很大好转。
二、我国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及发展历程
我国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1999年~2003年相继批准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山东、安徽等省开展生态省建设工作,以此为契机,各省相应开展了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工作。
2004年9月,为提高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构建环境监控网络,建立国家层面的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数据库,拉开了全国范围内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工作的大幕。
2005年7月,为规范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总局令第28号),办法中明确了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维管理的主管部门及其职责。
2007年6月,《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并完善污染物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和减排措施的调度制度,要求对国控重点污染源实施联网在线自动监控,构建污染物排放三级立体监测体系。
2008年5月国家环境保护部下发《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环发[2008]6号)对原管理办法进行了更新修订,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其监督管理的责任主体及职责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同时各省、市、自治区按照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为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运维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依据。
2009年国家环境保护部依据国务院转批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要求,制定《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环发[2009]8号),其中明确了对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进行有效性审核的责任主体,有效性审核的办法,企业的责任及监督考核内容等。为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审核提供了政策依据。
2012年以来污染源自动监控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成为环境保护管理及排污收费的重要依据。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环境保护部“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4号)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传输有效率必须达到75%,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率80%和监督性监测结果公布率95%的要求;在《关于加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运行情况考核工作的通知》(环发[2013]98号)中对相关考核指标,特别是数据传输有效率必须达到75%的核算方法做出了明确说明。
三、我国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运维管理存在问题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已取得较大的成绩,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已初见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地方或者企业对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和运维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动监测设备安装后运行管理不到位,无法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各级污染源自动监测网络建设一般是由国家提出总体要求,各级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结合本地区特点,制定详细可行的实施细则,由企业进行具体落实。但是由于企业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来自国家或地方环保考核的压力,缺乏足够的热情,导致系统在完成安装验收后,疏于管理,或者运行维护管理不规范,使系统运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数据无法成为环境保护决策的依据。
2、企业自动监测设备未能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与规范进行安装、运维以及质量控制,导致自动监测数据无法真实反映企业排污情况,亦或设备故障率高,运行效果差,上传数据准确性、有效性无法满足国家相关要求。
部分企业自动监测设备陈旧,甚至早期并未执行环保验收,存在自身设备和排污管道不规范的情况[3],自动监测设备安装点位不符合要求,设施运行环境条件及安装空间有限[4]。这些情况导致自动监测数据无法真实反映污染物排放情况;设备运行环境差,操作空间狭小,直接影响日常维护与标定工作质量,进而导致上传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有效性差,难以满足数据传输有效率75%的要求,无法为国家或地方环境保护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3、数据采集传输仪型号多,设备参数彼此不同,同一监测点多台数据采集传输仪共存,彼此信号互相干扰,导致上传数据不准确。
数据采集传输仪生产厂家众多,设备参数定义不规范,数据传输方式多种多样,导致出现数据漂移、数据包丢失现象。同一监测点多台数据采集传输仪共存,数据信号彼此干扰,导致上传数据不准确。部分监测点数据采集传输仪为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安装,企业系统管理人员无查看权限,一旦出现数据漂移或者数据无法传输的情况,无法及时进行处理;另外,多台数据采集传输仪共存,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彼此间信号干扰,导致上传数据不准确[5]。
4、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运维管理费用无法有效保障,系统的监督监控作用无法得到有效体现。
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及运维管理均需足够的资金支持,现目前除《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中规定,由国家在每年的排污费中,提取一定比例设立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建设资金外,其他资金来源则由地方财政拨付或者企业自筹。由于资金保障不到位,系统建设及运维管理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系统的监督监控作用无法得到有效体现。
5、部分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操作人员未按国家相关规定操作,没有经过培训考核上岗[6],导致系统运维管理效率低,故障无法及时有效排除。
国家环境保护部相继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和指导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的运维管理,但是由于各地区对自动监测系统的要求及监督考核不同,所以存在部分操作人员不能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操作,更有甚者,未经国家或地方相关部门培训考核直接上岗,导致系统无法得到有效的运维管理,系统相关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无法得到有效排除,影响系统运行效率,上传数据异常。
6、缺乏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运行状态有效的监控指标体系和数据质量保证指标体系,导致无法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以及上传数据质量[7]。
目前大部分已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无对在线监测仪器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监控的指标体系和数据质量保证指标体系,无法通过系统对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数据质量进行自动、实时监控,上传数据的实时性和有效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7、第三方运营在管理模式、运营成本控制、自动监控设备的有效性审核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导致第三方运营模式无法得到有效推广[8]。
按照目前第三方运营的管理模式,第三方运营经费由委托运营的企业支付,由于多数企业缺乏积极性,不愿委托或者运营经费不能及时足额到位;随着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种类的增加,导致设备技术复杂系数和备品备件的储备量增加,第三方运营成本也随之增加;在对第三方运营单位的量比评价方面,因污染源性质不同,设备品种较多,各地区管理要求也有区别,运行质量的控制缺乏系统的标准和规范,难以对其运行质量做出量比评价。
四、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的建议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是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9],自动监控系统的数据是污染减排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10]。针对以上问题,做好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重要性的认识,赋予自动监控数据的合法地位。实施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是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落实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措施的重要依据[11]。为完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圆满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实现以自动监控数据作为总量减排的核算依据,确立污染源自动监控作为总量减排依据的合法、有效地位,是圆满完成以上工作的重要前提。
2、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维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技术规范要求,建立并完善管理体系,分清责任,做好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逐级管理体系,自上而下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通过企业自行整改及地方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不定期的现场核查,规范自动监控设备的安装、运维、管理工作;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做好仪器设备的定期维护与标定工作,使上传的自动监控数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能成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合法依据。
3、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相关设备,特别是数据采集传输仪的采购、安装、运营由地方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同意招标,资金由地方政府和企业按比例分别承担[6],同时,通过权限下放的方式,减少数据采集传输仪的安装数量,既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同时也可以减少多台数据采集传输仪之间的相互干扰。
自动监控设备及数据采集传输仪由同一厂家提供并安装,既能够使设备的安装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又便于日后的管理与维护,对于同一监测点地方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与企业自行安装数据采集传输仪共存的现象,建议保留地方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安装的数据采集传输仪,但是在地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中为企业用户配置用户及权限,满足企业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的需求,同时可以避免因安装多台数据采集传输仪导致数据之间相互干扰的现象。
4、通过企业自筹及政府补贴的方式,足额保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维、管理相关费用,保证系统平稳、有效运行,提供有效自动监控数据。
现目前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的购置和运维管理经费保证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部分企业对建设并运行管理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重视程度不足,甚至存在抵触情绪;(2)部分企业因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无力承担系统建设及运维管理的相关费用。这就要求在国控重点监控范围内的企业领导提高自身素质,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为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及争产刚运行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对于相关经费筹集较为困难的企业,国家及地方政府应加强扶持力度,对于积极建设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但经费不足的企业,应给予扶持,除每年在排污费中提取一定比例支持系统建设外,各地方政府还应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运行保障基金,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及考核细则,督促企业加大系统相关费用投入,并持续保证。
5、建立并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维管理人员培训考核上岗制度,强化岗位责任,明确分工。
为能够及时了解并掌握国内外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发展的方向和动态,及时掌握先进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国家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应进一步加强系统建设和管理相关方面的培训,定期组织多层面、全方位的多元化系统建设建设、操作规范及管理方面的经验交流和人员培训,为建设先进行的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创造条件[11]。
6、建立并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运行状态的有效监控指标体系和数据质量保证指标体系,保证上传数据准确有效。
准确有效的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是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达标排放、排污收费、环境统计、污染源监督管理工作的基,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完整性、准确性、精密性和可比性。为满足经济发展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需要,应继续加强对监测现场的质量控制,实验室比对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利用环境监测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环境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审核,以及数据有效性自动审核等方面的研究。
7、继续探讨优化第三方运营模式,控制运营成本,有效解决自动监控设备有效性审核及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广第三方运营模式。
应尽快制定第三方运营的管理制度和相关标准规范,明确各方职责、权利和义务。促进运营商主管能动性,提高自动监控设备的有效使用率,保障运营质量。做好第三方运营的经费保障工作,制定相应条例将运营经费纳入地方财政管理,使有限经费得到较合理的使用和监督,避免第三方运营单位与企业间因利益关系产生不正常的现象,提高第三方运营效率和污染源自动监控质量。统一区域安装的自动监控设备类型不应超过3类;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应配合计量部门开展自动监控设备的强制检定工作,保证自动监控数据的有效性和溯源性,[8]不断提高自动监控设备的使用率和数据传输有效率,强化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第三方运营的生命力。
五、结语
按照“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的要求,地方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及企业必须提高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运维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大自动监控系统相关投入力度。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区域或本企业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的实施办法及考核细则,加强自动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和数据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保障系统平稳有效运行;做好第三方运营模式的探讨,及对第三方运营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通过系统运营的市场化、规范化,使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企业、第三方运行单位实现“三赢”。参考文献:
7.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系统设计 篇七
一、基于ITIL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系统的研究
1. ITIL标准框架概述
ITI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 又称作“信息技术基础构架库”。是英国政府组织并由一批国际知名IT厂商和专家共同研究开发形成的一套IT行业的服务管理标准库。20世纪90年代中期ITIL已经成为IT管理领域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ITIL标准主要包括6大模块 (图1) , 即业务管理、服务管理、ICT基础构架管理、IT服务管理规划与实施、应用管理和安全管理。ITIL的核心模块是“服务管理”, 这个模块一共包括10个流程和1项职能, 这些流程和职能又被归结为两大流程组, 即“服务提供”流程组和“服务支持”流程组。其中服务支持流程组归纳了与IT管理相关的1项管理职能及5个流程, 即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和发布管理, 是信息系统运维的核心管理流程。
2. 运维管理系统在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
以ITIL的框架为基础, 分析比较目前相对成熟的运维系统, 在设计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系统时, 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界面简洁友好。
(2) 注重信息系统运维的全过程管理。
(3) 追踪运维请求的根本原因。
(4) 考虑运维问题的关联性。
二、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系统设计
中国石油炼化企业设备综合管理平台自2006年推广应用以来, 已完成多家地区公司的上线工作, 随着平台在企业设备管理中不断深化应用, 信息资源的增长也对平台的运维服务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进行平台基础设施的日常运行维护管理, 支撑业务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而且应该实现长期安全、可靠、持续的运行环境, 使平台能够以用户为中心, 主动适应业务发展需求。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是建立一系列的管理流程和支持工具, 提高平台运维工作效率, 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2012年初平台运维项目组在学习了ITIL和ISO20000等国际标准和认证体系的基础上, 以ITIL的运维流程 (图2) 为基础, 考虑平台当时运维工作的实际情况, 分别设计运维系统各模块的功能及流程, 明确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流转关系, 最终形成了适合平台需求的运维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近3年的应用实践, 不断完善, 使得本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通过对ITIL服务支持流程的分析, 考虑信息系统运维工作的迫切需求, 运维系统在设计时, 初步考虑实现运维请求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和知识管理4个部分, 其他相关功能在后续的工作中逐步实现。运维系统各模块功能及流程设计如下。
1. 运维请求管理
(1) 功能描述。运维请求模块是运维系统的入口之一, 目的是实现日常问题的快速处理响应、统计处理时间、处理情况。通过采用主体界面分层级展示的方式, 确保基层用户录入界面简洁、减少必填字段、减少用户操作环节。其中, 属于未知问题需要寻求根本解决方案的转入问题管理模块处理。
(2) 流程描述如图3所示。
(1) 用户提出运维请求并记录。
(2) 进入问题类型判断, 已知问题处理并记录;未知问题, 提供临时解决方案, 同时将运维请求转入问题管理功能进行处理;变更或新需求转入变更管理功能进行处理。如果都不是, 由实施方对请求提出解决方案进行处理, 然后由二级运维单位判断事件是否永久解决和是否变更, 不是永久解决事件转入问题管理功能, 变更的进入变更管理功能。确认后, 由发起人将运维请求关闭。
(3) 对于运维请求的管理要求采取谁发起谁关闭的原则。
(3) 指标 (请求管理指标) :常规请求处理时间不得超过48h。超过48h未处理的常规请求需要给请求处理负责人发提醒。
每级运维请求处理的时间定义为该级用户将该请求从前一级发出的时间到将该请求发送至下一级运维的总耗时。
2. 问题管理
(1) 功能描述。问题管理是对问题进行分类总结管理, 可以将目前不具备条件实现的运维请求转为问题进行处理。
由运维人员对问题进行识别、记录、分类, 由系统实施商提供解决方案, 运维人员对该方案进行审核、确认, 系统实施商对该方案进行实施后, 运维人员确认并关闭问题。关闭的问题由运维人员判断是否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升级, 需要升级的转入变更管理流程, 不需要升级的将该解决方案录入知识库。
(2) 流程描述如图4所示。
(1) 由运维人员针对未知问题进行确认。
(2) 提交给系统实施商编写解决方案。解决方案由用户进行审核, 判断是临时方案或永久方案。如果是永久方案就直接进行修改实施, 如果是临时方案, 先由实施方进行处理, 之后在进行详细处理, 提出永久方案。
(3) 问题源于运维请求, 统一由运维人员进行关闭。
(4) 问题关闭之后, 将具备解决方案的问题记录到知识管理中。
3. 变更管理
(1) 功能描述。变更管理模块是运维管理系统的入口之一, 同时也是一个单独的功能模块, 基于变更纸质表格进行设计, 同时新增需求也在此处合并处理, 通过增加字典加以区别。
(2) 流程描述如图5所示。
变更与运维请求管理的主要区别在于需要控制的字段不同, 主要过程基本保持一致。
4. 知识管理
(1) 功能描述。知识管理与问题管理具有关联关系, 已经解决的问题可以转入知识库, 形成系统常见 (已知) 问题知识库 (按点击率统计) , 便于运维知识的共享与查询。可分别从所属功能模块、根原因分析、运维事项等多纬度多角度进行管理。具体要求如下。
(1) 实现操作手册按照条目拆分查询。
(2) 采用标签方式对知识库提供检索功能, 并提供全文搜索功能。
(2) 流程描述。对于问题管理模块中已提供永久解决方案的问题转入知识库, 由运维人员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 加注根原因, 形成信息系统运维知识条目。
三、结论和建议
通过该系统的应用, 实现了:信息系统运维请求的全过程管理、追踪运维问题的根本原因、控制信息系统的变更和新增需求, 并形成了运维知识库, 便于对运维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为运维工作提供了依据。
在运维系统的设计中还增加了“补充信息”的特色功能, 该功能是在该条运维请求关闭前, 相关人员可以随时添加对该问题的说明和解释, 确保运维问题的描述更加清晰明确, 同时提供了问题提出人和问题解决人的沟通渠道, 提高了解决问题的准确性。
随着运维系统的进一步应用, 应当考虑在运维系统中设计“监控管理”、“配置管理”和“发布管理”等功能, 更加全面地对信息系统的运维进行管理, 同时随着运维数据量的增加, 形成相应的统计报表, 分析和统计运维服务的各项指标的完成率, 进一步提高信息系统运维服务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提高信息系统用户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黄岩渠.ITIL实践: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金融信息化论坛, 2009, 8 (12) .
[2]刘志刚.IT系统运维服务流程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机场建设, 2010, 4 (41) .
[3]刘通.ITILV3服务管理与认证考试详解 (第2版) [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8.系统运维管理-资产管理规范 篇八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人对电能的需求,一些供电企业开始大量新建和扩建变电站,电网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为了节约企业的人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于是一些无人值班智能化远程管理系统开始迅速发展。
1、智能远程管理系统的应用背景
1.1在我国,目前变电站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各辅助系统的联动性差
比如说变电站的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和消防系统大多都独立运行,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根本无法实现各系统的互联互通这样仅仅靠人力监控的各系统,不但使整个供电系统的整体安全性降低,而且还会大大增加中心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1.2环境自动调节和监控手段在各变电站缺乏
用温度计对各变电站的环境温度进行测量和测量后调节仍然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变电站所采用的环境监控手段,这种简简单单的监控手段根本无法对变电站内的温湿度和是否漏水等环境情况实现实时监测,对一些特殊的环境危险事件更是无法实时监控和预防,更不用谈根据变电站现场的实际环境情况来自动调节空调温度,因时因地的节能增效了。
1.3各变电站没有很好的防盗技术
由于在变电站建站的时候考虑到尽量少占用耕地和方面各用户供电等因素,偏僻地区一般是变电站建站的主要位置,在这些变电站时常会发生电气设备被盗事件,但现有的变电站监控设备仅仅是能够做到记录事件过程的作用,根本无法对偷盗者做到制止或远程干扰。
1.4各变电站的安保措施差
机械锁是目前我国各变电站主要采用的防盗门锁,这种机械锁的钥匙往往都比较好配,对房门的开启时间根本也无法记录。
2、智能化远程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
2.1系统组网方案
电力变电站运维智能化远程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变电站和运检中心的二级组网来实现变电运维智能化远程管理的。在变电站部署子站运检单元,在地区电力公司运检中心布置主站监控中心系统。其中这些子站运检单元的主要作用是对变电站现场信息进行采集和一些基础分析,还有告警联动等一系列基本的系统功能。主站监控中心系统则主要是对各变电站采集的信息进行系统管理,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制作报表,和进行一些日常的运检业务管理作业。这种变电运维智能化远程管理系统要具有独立保活功能,即在网络突然中断的情况下,系统要能够独立运行,并且在本地要能够及时的存储系统所得的各项数据和结果,等网络连接后系统要能够自动实现历史数據的自动补充交互。
2.2系统功能描述
从总体上对变电运维智能化远程管理系统功能进行分类的话,可分为基本功能和高级功能,其中变电站巡检智能化功能、设备监控智能化功能和系统自检功能是这些功能的主要内容。变电运维智能化远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可以实现对变电站基本的安保功能和辅助监控功能,并且可以对变电站进行长期的例行巡检,如可以实现5-6天进行一次的110KV变电站例行巡检和2天进行一次的220KV变电站例行巡检。对变电运维智能化远程管理系统的高级应用,主要是通过在现有的变电站运维管理系统基础上增加一些智能化功能来实现,这样可以对变电站实现更加方便的运维管理。
3、智能化远程管理系统的应用
利用室外球机可以实现对110KV变电站一次设备外观以及刀闸的分合情况进行巡查,并且可以实现对变压器油温表计、油位和档位进行巡查。利用枪机可以实现对断路器SF6表计、泄露电流表计、储能状态等进行巡查。各放置一台拾音机在两个主变的周围,并且把2台拾音器放置在10KV开关室内,这样可以对主变和10KV开关实现远程声音的监听,可以很好的帮助判断各设备的运行情况。对主控室的巡查,在主控室内放置2台球机、4台枪机和1个温度传感器、1台空调控制器和2只水浸传感器,可以对主控室内的各机柜表计和各指示灯,旋钮指示,压板位置实现时时巡查。对室内温湿度实现监测和调控。对电缆室的巡查,把1台球机和8只烟雾传感器放置在电缆室内,可以实现对电缆室的画面和烟雾进行监测和报警。对蓄电池室的巡查,在蓄电池室内安装摄像机,可以对蓄电池的外观进行时时巡查,安装蓄电池电压内阻检测模块,可以对蓄电池的电压内阻实现实时检测,此外安装空调控制模块还可以实现空调的调节和控制。对10KV开关室的监测,可以把一体化的摄像机放置两台在开关柜的正面和背面,对开关柜的外观进行实时巡查,对开关室内SF6浓度和烟雾状态的检测可以通过在开关室内放置SF6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的方式来实现。对整个变电站的无人值守可以通过利用摄像头、SF6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空调调节器来对整个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这样可以使变电站的运维更加科技化、规范化、信息化。这样不但可以节省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而且还可以使变电站的运维效果更理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智能化远程管理系统的优缺点
(1)较低的成本,以110KV变电站为例,如果应用智能化远程管理系统,维护成本只需30万左右,如果应用智能巡检机器人进行维护的话,一台智能巡检机器人则需要150万左右的成本。(2)可以对原有的设备进行充分的利用,在日常维护时,可以把原有的设备直接接入系统监控中使用。(3)应用智能化远程管理系统不但可以提高设备的巡检质量,而且还可以使变电站运行维护效率大大提高,对设备运行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可以大大减轻.(4)在变电站内如果出现紧急事故时,智能化远程管理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对事故现场的设备外观进行检查,并能及时的调用以往的历史数据,综合分析和判断事故发生的原因,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5)这种变电运维智能化远程管理系统,虽然有以上优点,但这种系统科技含量比较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和实际的试验。
5、总结
变电运维智能化远程管理系统,以己建设的变电站视频及环境监控系统为基础,通过升级运检智能化管理软硬件设备,从变电站设备运检业务需求出发,结合变电站运检规范及流程,为变电站运检和设备状态实时监测提供支撑,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手段使得运维人员在检修中心就可以实现日常例行巡检作业电子化、检修工作统计分析报表化、设备健康状态汇总分析科学化、变电站安保智能化,变电站空调、照明管理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增加企业效益。其应用适应变电站无人值班的发展要求,前景必然会非常广阔。
9.空调系统运行管理规范 篇九
1、目的:
确保购物中心空调系统的冬季正常使用,预防设备损坏。
2、范围:
购物中心内所有空调系统的设备。
3、空调系统设备的操作流程图:
3.1各项目工程部应该在冬季来临之前制订本购物中心的各项防冻措施。3.2 在供暖季来临之前,专业主任带领员工完成换季保养的各项检修工作。3.3换季检修时重点检测空调机组的防冻开关,保持其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敏性。温度设定为5℃。
3.4 供暖设备有楼宇自控系统的需设置为冬季运行模式。3.5 供暖设备无自控设置的,应采取以下措施:
3.5 1.回水手动阀门开度应大于等于最小开度(20%--30%的开度不能完全关闭).3.5 2.机组运行时,新风阀开度保持最小满足最小新风量即可(机组停运后手动关闭风阀降低冷空气侵入冻坏翅片的危险性).3.6 进入供暖季后,供暖循环泵必须要保证24小时运行(夜间运行供水温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3.7进入供暖季后,多使用室内回风,空调机组回风阀开到最大,新风阀调到最小(回风与新风混合后焓值提高,减小翅片冻坏的机率)
3.8 当室内空气质量较差,需要加大室外新风量时,应尽量选取白天室外温度较高时段,开启新风阀,并做好记录及交接,在闭店前(或室外温度急降前)必须关闭新风阀。
4、夜间机组停运后要注意加强巡视和记录.巡视内容: 1.电机停运.2.新风阀关闭.(以上两项确保无冷空气侵入)
3.手动水阀及回水电动阀常开
4.循环泵运行.(以上两项保证机组翅片内水流循环)
5、长期停止运行机组操作巡视注意:
1.翅片内水泄干净(泄水丝堵收好)水阀关严.(如阀门不严,可加盲板封堵)。
10.福建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规范 篇十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儿童保健服务,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及《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管理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本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第二章
范围
第三条
儿童系统保健对象为0-6岁儿童;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散居儿童、学龄前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
第四条
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出生缺陷筛查与管理(含新生儿疾病筛查及听力筛查)、定期健康体检、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免疫规划、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
第三章
服务内容与流程 第五条
胎儿保健:
动态监测胎儿发育状况,为孕妇提供合理膳食、良好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指导,避免或减少孕期有害因素对胎儿的影响;在知情自愿的原则上,开
展产前筛查和诊断。
第六条
新生儿保健
1.新生儿出院前,由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接种和健康评估,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指导
意见。
2.开展新生儿访视,访视次数不少于2次(含满月访),高危新生儿酌情增加访视次数。首次访视应在出院7天之内进行,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儿童保健医生或乡村医生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包括全面健康检查、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指导,发现异常,应指导及时就诊。
3.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办法》的技术规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及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
第七条
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保健
1.建立儿童系统保健册(表、卡):新生儿满月或出生后42天,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或母亲产后42天健康检查,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儿童系统保健册,并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及体重、身长测量和发育评估。
2.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按照《福建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指导手册》要求提供定期健康检查或生长发育监测服务。1岁以内婴儿每年4次,1-2岁儿童每年2次,3-6岁儿童每年1次;进入托幼机构的3岁以上儿童按集体儿童保健管理规范要求接受定期健康检查。7岁以上儿童按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
理服务规范管理。
健康检查内容包括体检、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评价,提供婴幼儿喂养咨询,以及眼、口腔卫生保健行为指导等。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进行预防接种。
3.在儿童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对发现有轻度贫血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4.开展高危儿童筛查、监测、干预及转诊工作。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两次平坦或向下倾斜、中重度肥胖、中重度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针对其病因、病情制订正确的矫治方案,给予药物治疗、营养指导等针对性干预措施;对残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与指导,并与当地康复训练机构建立联系机制。
凡属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活动期佝偻病患儿,每月至少随访一次。中度以上肥胖症患儿每1~3个月随访一次。其它高危儿视病情而定。
对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应督促其家长带患儿到医疗保健机构接受系统的治疗和调理。
高危儿童矫治后,符合好转或痊愈指标应及时结案;两次随访无明显好转者,转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就诊,并进行追踪。
5.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心理行为发育测评、诊断治疗及咨询指导,开展早期教育和
早期干预。
6.开展儿童五官保健服务,重点对龋齿、听力障碍、弱视、屈光不正等疾病进行筛查和防治。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对新生儿进行常规眼病筛查,尤其是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筛查。一周岁的婴儿开始弱视、屈光不正筛查,三周岁后每半年检查一次,发现异常及时
予以诊治。
7.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8.加强流动人口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流动人口儿童应与居住地有户籍的儿童享有同等的医疗保健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的妇幼保健人员、乡村医生定期与计生服务站、流动人口办公室、妇产科、预防接种部门等联系,尽早发现流动人口儿童,建立儿童系统保健册,纳入系统保健管
理。
第八条
孕产妇住院分娩出院后,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规定流程实施儿童系统保健管理。
第四章
服务要求
第九条
专业机构要求
1.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
2.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机构必须为卫生行政部门已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保健机构,且应当具备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第十条
人员要求
1.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医护人员应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执业护士资格,并接受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
2.在岗人员需定期接受儿童保健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
3.人员配备:县级及以上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根据工作需要和业务量配备卫生技术人员;其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儿童保健医生至少2名、护士1~2名。
第十一条
业务用房
1.县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
(1)儿童保健管理用房:开展儿童保健群体工作和信息资料管理业务,房屋面积各不少于15平方米。
(2)儿童保健门诊用房:儿童保健门诊应相对独立分区、流向合理、符合儿童特点。应设立分诊区和候诊区,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设立儿童健康检查诊室、专业诊室和健康教育室,儿童健康检查门诊诊室不少于2间,专业门诊用房根据所开展的专业需求确
定。
2.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儿童保健门诊用房:门诊应设立分诊区和候诊区,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设立儿童体格测量室、健康检查室、健康教育室。儿童保健门诊应相对独立分区、流向合理、符合儿童特点,并根据当地儿童保健需求、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业务量调整配置用房。
3.其他医疗机构
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开设儿童保健相关专业门诊,根据业务工作量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十二条
根据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配备必
需的基本设备和设施。
第五章
职责
第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儿童保健工作的管
理与监督。
1.负责制订儿童保健工作方针政策、发展规划、技术规范与标准,并组织实施。
2.根据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建立健全儿童保健服务机构和服务网络,提供专业人员、经费、房屋和设
备等必要的服务条件。
3.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估制度,对辖区内儿童保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妇幼保健机构
妇幼保健机构是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妇幼
保健技术指导中心。
1.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制定并实施辖区儿童保健工作计划,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儿童保健服务。
2.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定期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探索适宜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健康教
育质量与效果。
3.承担对下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业务培
训和工作评估。
4.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儿童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推广儿童保健适宜技术。
5.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管理、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考核评估。
6.做好儿童保健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反馈和交流等管理工作,做好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7.建立健全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建立残疾儿童筛查和报告制度,开展儿童
死亡评审工作。
8.对辖区内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开展调查与科学研究,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9.设区市级妇幼保健机构每半年、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每季度召开辖区儿童保健工作例会,组织业务学习,部署工作。
10.设区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辖区内“儿童系统保健册(或表、卡)”的统一印制、分发,所需工本费由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调剂。
11.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第十五条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按本规范要求开展与机构职责、功能相应的儿童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为0-3岁婴幼儿提供免费儿童保健服务和
健康教育。
2.指导区域内托幼机构开展卫生保健工作,改善
儿童营养状况。
3.掌握辖区内儿童健康基本情况,完成各项儿童保健服务与健康状况数据的收集、上报和反馈;对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儿童保健服务、信息收集、相关监测等工作进行指导和质量控制。
4.接受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培训和工作评估,定期参加县级儿童保健工作例会;每季度召开村卫生所乡村医生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妇幼保健人员例
会。
第十六条
村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职责
1.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下,开展或协助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和服务。
2.每季度参加例会,收集、上报儿童保健服务与
健康状况数据。
第十七条
其它医疗机构
1.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应执行本规范,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及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服务管理与工作评估;按辖区统一要求,定期上报儿童保
健服务相关资料。
2.参与辖区儿童工作技术指导、业务培训、考核
评估。
第六章
资料管理
第十八条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福建省妇幼卫生信息指导手册”要求做好各种儿
童保健资料的管理。
1.建立外出开会、学习及下乡登记本,对每次学习培训进行小结;做好各级例会记录和总结。
2.妇幼卫生报表及五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资料管理。各种报表齐全含出生季报表、儿童死亡报表或死亡报告卡(儿童生命监测点)等。
3.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资料齐全,儿童系统保健册(卡、表)、高危儿管理登记本填写规范。
第七章
监督与评估
第十九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区域儿童保健工作监督管理与考核评估工作制度,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保健机构的儿童保健工作职责履行、儿童保健工作网络建设、儿童保健服务质量和儿童健康水平改善等情况进行评估。第二十条
11.以精细化管理促运维管理水平提升 篇十一
运维管理概论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的标准,变电运行实施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各基层的变电站将具体规划落实到变电运维站。变电运维站对所管辖范围内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的变电站基本工作,如日常巡视、站所维护以及倒闸操作等进行具体分工。在实现人、财、物集约化管理的过程中节约资源,同时要提高变电运维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工作做到精细化,安全管理深入化。安全生产是永恒不变的主题。由于各运维站的工作繁重、复杂,为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运维站在显眼的位置贴上安全生产提示卡。变电站的巡视与倒闸是工作重点,已在各变电站实施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与设备精细化巡视,以提高运维管理水平,确保变电站的正常运行。
运维管理现状分析
首先,由于我国变电站比较分散,参与变电管理的人员不多,力量不集中,操作不均衡等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用电量的需求不断加大,变电站的数量也与日俱增。但变电管理人员的增长速度远远滞后于电网的发展速度。受管辖区域的限制,各班组操作量不均衡的矛盾突出。其主要原因是检修工作一般集中于某一时段某一区域,对于当值的运维班来讲,早出晚归也忙不完,即使轮休与当值人员共同参与也同样人手紧缺。然而,非检修区域却相对清闲,这样一来,操作量不均衡的矛盾显而易见。
其次,车辆的分散调度使资源得不到充分运用。运维班都配置车辆以完成日常维护、工作许可、倒闸操作以及事故处理等工作。当某个班组维护量大时,需要往返接送工作人员,车辆明显紧缺,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而其他运维班的车辆则闲置,得不到充分的使用。
再次,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地区电网的管理模式落后,无法适应新时期电网发展需要。现阶段,运维管理在各区域变电站广泛应用,即以一个相对集中的变电站为管理中心,辐射周边区域各个不同等级的变电站。在电网设备相对较少、质量不高、技术含量差、事故多发、抢修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这种区域管理模式运用就近处理的原则,能提高事故反应速度,进而保护电网安全运行的可靠性。然而,随着电网的不断扩大,这种区域管理模式相对滞后,不能适应电网发展的需要。
现阶段电网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电网的不断扩大,现有的电网检修、操作、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电网发展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的管理模式效率不高
随着电网升级改造不断加快,各运维班底所管辖的变电站改造扩建量加大,同时老变电站运行维护的工作量大,导致工作效率低。同时,由于原变电站的设备陈旧,型号复杂多样,而且初期的建设要求不高,在实施主网管理后,面临大批量的设备改造、检修工作,进而导致工人工作压力大,内容繁重而复杂。
造成大量人力与物力资源的浪费
变电站一般都距离城市较远,维修、检修成本高。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每次停电检修时各运行单位与检修单位全都要赶赴工作现场,造成大量的人力与车辆的重复与浪费。
巡视检修的反应时间太长,导致事故处理不及时
通常运行人员巡视后把视察结果反馈给总部,再由总部把任务下达给检修班组,检修班组安排事故处理,这样一来不但耽误事故处理的时间,同时造成重复工作,增加检修费用。
电网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运行班组与检修人员都只熟悉自己负责的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由于培训不到位,工作人员不能适应不同设备和工种的工作需要,综合能力与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运维管理水平的策略
为加快完成“三集五大”的战略发展,实现电网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形成完善的一体化管理体系,电网企业必须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运维管理水平,才能完成战略发展规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实施安全提示卡管理策略
安全是第一生产力,是各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电网企业实施安全提示卡管理制度,把安全提示卡放在变电站的各个开关箱、刀闸箱、室内外开关端子箱、继电保护室的测控屏与保护屏上。安全提示卡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名称、设备编号、与运行带电设备保持安全距离,检查、维护与操作前认真核对各类按钮、设备编号等,预防误分、合断路器等,提示设备必须由专业工作人员进行操作与维护。安全提示卡根据其内容与设备来定,颜色以具有警示性的黄色为好。在巡视与操作过程中要先核对设备名称与编号,避免走错间隔。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严禁非专业人员进行专业操作。在操作保护压板的过程中,保证压板保护功能与压板编号,保证压大舞台的接触性能与分合到位;在第二次操作过程中,要核对编号避免造成二次空开。
实施运行巡视卡管理策略
巡视是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设备运行巡视卡要紧临安全卡的位置摆放,内容是对每次巡视的情况进行汇总,必须标明设备编号与名称、设备及开关的运行状态、各种指示的情况是否正常、巡视的时间间隔等。巡视卡的颜色以畅通标识的绿色为好。工作人员在巡视的过程中按卡片内容逐项检查,提高检修效率。
实施操作安全提示卡
操作提示卡必须放置在开关箱、刀闸箱及继电保护室的保护屏或测控屏上。其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型号、编号以及操作步骤等,操作时要严格按要求进行电源小开关的闭合,保护压板拆退,切换开关的具体位置等。此卡的颜色以醒目的红色为好。具体操作为:在合上保护屏之后再进行操作小电源开关;检查保护压板是否正确投入;检查开关的指示标识位置是否正确;对测控屏内的远控、就地切换把手的就地位置标识是否明确;操作把手的分合闸通过测控屏进行操作。操作卡的作用是在倒闸操作的过程中,监督者对操作正确性进行肯定,确保倒闸工作的准确无误。
实行班组运维职能与工区相融合的一体化管理
把变电的运行、检修与维护业务统一汇总到变电运维中心,在管理上实行运维一体化。班组一体化管理是指:在变电运维站内把运行与维护职能归到同一班组中,加强对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培养既具有变电运行业务能力又具有检修知识的综合型人才,确保这些人才通过考核后能独立完成运行与维护工作。
实施运维工作人员的业务与技能相结合
在实施运维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对运维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对原有的业务职责与流程进行整合。各电网企业应根据不同的设备水平与员工综合素质情况,逐步实施,稳步发展。首先,要实现D类设备检修运维一体化。将一次检修工作者纳入变电运维操作中心,配合D类设备运行与检修操作。可对运行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充分掌握设备的性能及维护技巧。在此过程中设备的运行要实现不停电维护与消缺工作的运维合一,这其中包括了D类检修工作,都是由同一级运维人员进行设备的巡视、维护、操作以及缺陷处理,独立完成设备的维护与消缺质量控制、修试以及验收记录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其次,要实现设备单一间隔的运维一体化管理。以设备进行D类检修与运维合一为基础推进维护、运行的有机融合,由低向高的电压逐级、分步开展单一间隔的设备维护与检修、试验、二次系统高备的检验等不同类型的检修工作,通过各专业与运行的相互块调与渗透作业,实现变电设备的单一间隔运维一体化管理。要实现检修与操作的运维合一,一组人员同时承担巡视、维护与检修等职责,独立完成设备检修工作。
12.系统运维管理-资产管理规范 篇十二
MDCN运维管理平台的建立, 提升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应用, 充分调动相关维护人员积极性、主动性, 努力提高网络维护质量, 保障了各种业务在MDCN网络上的稳定运行。该平台完全基于浏览器/服务器 (Browser/Server) 三层结构体系, 客户端为浏览器, 服务器端分为应用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
2 MDCN运维管理系统作用
2.1 维护制度管理
⑴维护管理:各项管理制度发布;⑵维护制度:各项作业计划;⑶系统通知:记录各种通告性文档;MDCN系统平台的各项管理制度可以在此模块中查阅, 便于管理、统一要求, 提高运维效率。
2.2 日常维护工作
⑴日常监测:记录每天设备CPU利用率、PING响应时间;⑵定期监测:对全网设备做系统、全面、详细的监测, 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⑶数据备份:为保证数据正确有效, 备份MDCN网的各项参数指标, 防止数据丢失;⑷流量测试:记录各业务系统月度流量;MDCN系统的维护工作的具体记录可在此模块中体现, 实际工作落实到人, 加强员工的责任感。
2.3 系统故障类
⑴故障月报:记录月度全网故障的详细情况及解决程度。⑵故障通知单:故障通知单以各业务系统区分, 做为处理故障的依据。⑶严重、重大故障:对业务系统有严重影响故障的专题报告板块。MDCN网的系统故障及解决情况可在该页面查阅, 便于工作检查;同时也为今后处理类似故障提供依据, 缩短故障排查时间。
2.4 业务申请情况
⑴业务申请单:体现业务系统接入申请到实施全过程进度。⑵承载的业务系统:记录现有各业务系统的使用、运行情况及互通情况。通过该页面可以很好的掌握工程状况, 快速开通新业务;根据客户申请, 审核接入条件并进行审批。
2.5 月报总结归纳
⑴维护月报:记录MDCN网每月的维护情况, 包括网络指标分析、业务流量分析等。⑵割接报告:记录工程施工割接报告。月度的工作情况、系统运行情况、工程进展情况可在该板块中查看, 便于检查, 有助于加强管理。
2.6 用户申告登记
用户申告:记录各业务系统的用户申告, 落实申告的每一项内容进行答复, 提供技术支持。
2.7 网络资料
⑴网络平台:提供MDCN网的相关知识资料, 提高维护组人员素质。⑵系统配置:备份MDCN网设备的配置。⑶统计资料:记录各项基础资料, 主要包括电路、硬件设备、板卡等档案。该页面侧重于MDCN相关技术文件汇总, 通过学习加深对MDCN网的理解, 提高维护人员整体技术水平, 另一方面便于MDCN资源统计。
2.8 FTP服务
提供维护组信息共享平台、上传维护记录、资料备份的渠道。
2.9 业务接入在线审批
⑴提交申请:新业务表单在线填写提交。⑵资料审核:各部门进行审核批复。
2.1 0 故障报障
⑴故障同步:与MDCN监控软件接口, 同步出现网络中各类故障告警。⑵多元告警现实:出现告警, 通过语音或短信形式进行告警通知。
2.1 1 用户管理
⑴登陆权限:不同用户分级别分权限进行管理。⑵设备管理:按权限提供直接登陆设备接口。
2.1 2 配置备份
⑴自动备份:自动备份设备配置, 减少人工备份的繁琐, 保证数据安全性。⑵自动保存:备份同时自动保存到指定目录。
2.1 3 邮件通知
⑴业务接入通知:在线填写竣工通知单邮件发送。⑵故障告警通知:出现告警, 在线填写故障表单, 发送相关负责人。
3 MDCN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平台特点
⑴安全与开放相统一;⑵使用简捷高效;⑶安装配置简单;⑷可扩充性强。MDCN运维平台功能涉及到的范围广、部门多、人员复杂, 技术体系结构为三层结构体系, 可扩展性强, 用户使用简单方便。MDCN系统平台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这种结构均允许系统在多个层面上进行扩展, 并且不影响层面之间以及与其它功能模块的关系, 从而为系统在功能的纵深度和横向的覆盖面上的加强和扩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市场分析
通过MDCN运维系统管理平台的应用, 使网络资源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升级, 充分应用新技术, 对系统平台进行革新和改造, 有很大的市场需求。通过该平台还增强了MDCN系统的维护高效性、相关信息查询的实效性。
⑴使用用户:主要包括MDCN系统运维人员。用户通过权限管理可以方便浏览相关信息, 简单高效的找到所需资源, 大大提高了效率;并且保证了信息的统一性、时效性、准确性。
⑵用户管理:系统可以为前台不同的板块设置不同的管理员, 板块管理员可以对该板块进行信息的审核、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 可发布本板块的公告、通知等信息, 可以设置重点信息置顶、重要信息加亮等操作。管理员可以设置不同用户的不同权限, 充分做到了信息的保密性、安全性。
5 技术分析
MDCN系统平台完全基于浏览器/服务器 (Browser/Server) 三层结构体系, 系统平台的建设与运行阶段所涉及的硬件、软件与相关技术等,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支撑系统应用的技术日益增多, 平台采用了.net技术, 数据库采用Windows SQLserver。
技术分析如下:⑴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活动中主要用于各种大量的繁杂数据的存储与分析, 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⑵服务器采用刀片服务器进行扩容, 具有投资小, 建立速度快、安全可靠、无需软件硬件配置、无需技术支持等特点, 对于MDCN系统管理平台升级来说, 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及一系列烦琐的工作, 是一种较佳的选择。可以支持多种服务, 如ASP、CGI、PHP、JSP、网站数据库支持、Flash、定期数据库备份等。⑶开发平台:系统的开发程序有.NET、数据库程序等。Microsoft.NET是Microsoft XML Web services平台。XML Web services允许应用程序通过Internet进行通讯和共享数据, 而不管所采用的是哪种操作系统、设备或编程语言。Microsoft.NET平台提供创建XML Web services并将这些服务集成在一起之所需。
在技术的选择上, 系统后期的优化, 包括Web浏览器、数据库服务、邮件服务、防火墙与代理服务器、中间组件、客户操作系统、网络服务系统、商务应用系统在内的软件与硬件设施。
6 经济效益分析
本平台主要是针对MDCN网络开发设计的, 其实用性大, 费时小, 系统成本低, 能满足各个业务系统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基本需求,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⑴MDCN运维管理平台的建设为MDCN系统稳定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坚强后盾, 为业务使用单位节省了资源的开销。⑵提高网络维护水平, 发挥带动用户、引导开发、提供信息、推广技术的综合功能, 减少用户查询资料的的盲目性。⑶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运营、标准化管理的要求, 进一步优化了MDCN网络维护体系结构。⑷围绕新业务接入、故障信息处理、工程实施进度、信息发布、日常维护等主要功能, 推进了网络维护工作信息化。⑸以较小的维护人员成本, 优化维护质量体系, 促使网络维护及使用向便捷、快速、高效方面转变;
7 总结
⑴MDCN系统平台可增强MDCN系统维护的高效性、提高相关信息查询的实效性, 有市场需求。⑵平台开发周期短, 收效快;该平台提供了资料查询和下载的方便性, 提高了MDCN维护人员的管理维护质量。与投资相比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摘要:MDCN运维管理系统平台提供MDCN网络信息浏览和相关资料下载等功能, 随着现代网络规模的扩大, 该系统平台进行改版完善、增强了功能, 旨在为各部门、业务系统相关人员提供一个更强的信息化交流共享平台。本文对MDCN维护管理平台的发展进行研究。
13.系统运维管理-资产管理规范 篇十三
我省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信息采集必填项为《全国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信息采集报送标准》信息项一览表中报送标准划勾的信息项及86—90项。必填项中实无相关信息可不填,有信息的必须完善。
一、人员基本信息
1、姓名:指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人事档案中记载的、正在使用的姓名全称。
2、性别:填写“男”或“女”。
3、出生日期:指该人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在人事档案中记载的并经组织、干部、人事部门确认的出生年月日,身份证与档案信息不一致的以档案信息为准。
4、民族:指该人归属的、国家认可的、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民族。
5、籍贯:指该人祖居所在地的当前国家政区名称,要求精确到县(区、市)。
6、出生地:填写该人出生的地方,格式参照籍贯说明。
7、入党时间:中共党员和预备党员需填写入党时间,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不填写入党时间;有第二党派或第三党派的如实填写,没有的不填。
8、参加工作时间:指经组织、干部、人事、劳动部门审定的该人参加工作的起始时间。
9、健康状况:填写“健康”、“一般”、“较弱”,有严重疾病或伤残的要具体写明。
10、专业技术职务:填写主管部门评定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没有的不填。
11、熟悉专业有所专长:填写该人所熟悉的专业及专长,没有的不填。
12、人员类别:根据人员所属类别填写。
13、身份证号:按公安机关核发的二代身份证18位号码填写。
14、管理类别:根据人员所属管理填写。一般干部填其他。
二、学历学位
1、学历:指由国家认可的该人在国内、外各类教育机构接受正式教育并取得学历证书的学习经历名称。“标准版”选择代码后可自己填写,“采集板”只可选择代码。
2、学位:该人完成一定学历教育后所取得的学位名称。“标准版”可自己填写,“采集板”选择代码。
3、学校及院系:指该人接受该阶段教育并获得有关证书时的学校院系名称,要求填全称,不能简称。如“湖南师范大学”不能写为“湖南师大”。
4、所学专业:填写专业全称。对于专业名称在代码里没有的情况选择所在类其他专业。“标准版”可在下一行填写具体专业,“采集版”只能选择专业代码。如“政治学与行政管理”专业,在“标准版”专业代码里选择“政治学类其他专业”,在下一行填写“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在“采集板”专业代码里选择“政治学类其他专业”即可。
5、入学时间:指该人取得该学历学习的起始日期。
6、毕业时间:指该人完成该学历教育并获得证书的日期。
7、学位授予时间:指该人取得的学位证书的签发日期。
三、工作单位及职务
1、统计关系所在单位:填写所在单位而非内设机构。“采集版”无此项。
2、基层工作年限: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公务员考录中基层工作经历起始时间界定的意见》(人社厅发[2010]59号)为准。
3、工作单位及职务全称:由所在单位、工作机构及职务构成。填写完“工作单位及职务”栏各项信息后点击“更新”可自动生成。
4、工作单位及职务简称:填写该人所在单位、部门及职务简称。
5、岗位类别:一般为“公务员、参照管理人员岗位”。
6、任职机构:填写该人所在单位的内设机构,班子成员填写单位名称。
7、班子成员:指本单位的班子成员而非所在内设机构的班子成员。
8、成员类别:在班子中所担任的成员类别,根据情况填写“正职”“副职”“其它”。一般干部不填。
9、集体内排序号:填写在领导班子内排序号或所在集体内排列的顺序号。
10、职务层次:现任该职务的等级。军转干部以地方组织人事部门任命的职务层次为准。
11、职务类别:按情况填写“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
12、主管工作:填写分管工作的范围。
13、任职时间:由具有法定管理权限机关签发的文件确定的任职日期或由会议决定任职的日期。
14、选拔任用方式:担任该职务被作用方式。根据情况填写“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无”。不属于“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不填。
15、任现职务层次时间:任此职务所属职务层次的时间。例如:李某2009年1月任人事科科长(正科级),2011年1月任办公室主任(正科级),那么李某任办公室主任一栏的“任现职务层次时间”为2009年1月。
16、多职务人员的录入应逐条录入,不可合并。例如“**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在填写该信息集时应分别录入“副厅长”的信息和“党组成员”的信息。
四、简历
1、严格按照系统中提供的简历范例填写。
2、从参加工作时填写,大中专院校毕业后参加工作的,从大中专院校学习时填写。
3、前后衔接,不得间断(待分配、因病休学等情况要如实填写)。
4、学习、挂职锻炼、专业技术职务取得时间等用括号括于所对应的职务后面。
五、奖惩情况及年度考核结果
1、奖惩情况:填写近年来所获得的主要奖励,所受过的处分,没有的填“无”。
2、年度考核结果:填写至少近三年的考核结果。
六、家庭主要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
1、按照配偶、子女、父母的顺序依次进行填写。
2、“出生日期”精确到月,已去世也需要填写。
4、“政治面貌”学龄儿童不填写,已去世可不填写。
3、亲属尚在读书的在“工作单位及职务栏”注明学校年级班级;已去世的在去世前工作单位及职务后注明“(已去世)”;已退(离)休的,在退(离)休前的工作单位及职务后注明“(已退休)”或“(已离休)”。
七、进入管理
1、原单位名称:即进入现在所在单位的前一单位,之前无工作单位的不填写,从高校直接进入单位的需填写高校名称。
2、在原单位职务:进入本单位前原工作单位所担任职务名称,没有的不填写。
3、在原单位级别:进入本单位前原工作单位所担任职务层次,没有的不填写。
4、进入本单位日期:由本单位人事管理部门认定的该人进入本单位工作的日期。
5、进入本单位方式:根据所选类别填写。
6、公务员登记时间:以公务员登记表上的时间为准,参照管理人员以参照管理登记表上的时间为准。
7、进入公务员队伍时间: 主要情况分为三种:
(1)如果是不间断登记在公务员队伍中,以最早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时间填写;如果出现了间断,则是以最后一次进公务员队伍的时间填写。(如该人员先进入公务员队伍,再进入事业单位,后又回到公务员队伍进行了登记,则是以最后一次进公务员队伍的时间填写)(2)参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单位列入参管时间填写。(3)新录用人员以具体录用时间为进入公务员队伍时间。
八、培训信息
【系统运维管理-资产管理规范】推荐阅读:
浅谈工务系统作业标准化和规范班组管理10-19
基于规范教学的新建本科高校体育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论文09-16
教师管理系统使用流程(学校系统管理员)09-08
酒店管理系统系统分析12-08
企业管理系统06-12
交警管理系统07-18
林地管理系统08-26
学籍管理系统08-28
线损管理系统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