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原因 英文

2024-06-10

金融危机的原因 英文(共11篇)(共11篇)

1.金融危机的原因 英文 篇一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经济危机的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失衡,金融监管缺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一个国家在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有相应的金融秩序与之均衡。美国在1933年大危机以后,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在随后近60年里,美国金融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相应增加。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并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

此外,金融生态中的问题,也助长了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金融生态本质上反映了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生态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使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出现问题。金融衍生品发生裂变,价值链条愈拉愈长,终于在房地产按揭贷款环节发生断裂,引发了次贷危机。华尔街在对担保债务权证(CDO)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的追逐中,逐渐形成更高的资产权益比率。各家投行的杠杆率变得越来越大,金融风险不断叠加。

美国金融危机的另一原因还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出了问题。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线断裂,出现了价格的上升。美国采取了单边控制总需求的办法,使得原有的供给缺口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升,就业形势出现逆转,居民收入和购买力下降。过去60年,美国经济增长和国内消费超出了本国生产力的承受能力。一方面,美国在实体经济虚拟化、虚拟经济泡沫化的过程中,实现不堪重负的增长;另一方面,美国把巨额的历史欠账通过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资本市场的价值传导机制分摊到全世界。这增加了美国经济的依赖性,动摇了美国经济和美元的地位和对它们的信心。次贷危机之前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限制进出口的法案和政策,是导致经济环境走弱的重要因素。在进口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制造各种贸易壁垒,在出口方面又对技术性产品设限,这些政策直接推动了美国物价的上升,减少了美国的就业机会,抑制了国内的经济创新动力,这也是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诱因。

2.金融危机的原因 英文 篇二

何为美国的特色消费文化?这还是要从那则描述中美两国老人临终对话的漫画谈起。中国的老人说:我勤恳一生, 现在终于积攒够了买房子的钱;美国的老人颇为得意的说:我一生都住在舒适的房子中, 此时我已经还清了所有的贷款。这则漫画传递的信息即是美国的消费文化, 即:信贷消费, 寅吃卯粮。

偌大一个美国, 这种信贷消费文化是怎样在整个社会中得以普及的呢?这就必然要谈及美国的个人信用体系, 它是推动全美国各阶层消费信贷的基础保障。美国的个人信用体系通过社会保障号码而得以建立, 该号码与每个人的银行账号、税号、信用卡号等挂钩, 因此从社会保障号码入手, 有关部门就可以查询到一个人所有的信息———缴税记录、信用记录、服役记录、犯罪记录、学习经历甚至就诊记录等等。当一个美国公民具有一定财富的时候, 银行就可以借助社会保障号码而“积极”的找到此人, 并向其推荐使用信用卡, 随后由于该人不断透支, 不断还钱, 他的信用积累就越来越多, 于是银行给予的信贷额度也就相应提高。因此, 这种个人信用体系必然将美国公民“牵引”进信贷消费文化的大环境中。

二、金融危机爆发的宏观经济环境

2001年美国的互联网泡沫破裂, 整个国家经济面临衰退, 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发展, 主导了连续十三次的降息,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试图刺激美国的三大支柱产业, 即:房地产业和汽车、钢铁行业。低息就是金融危机爆发前的经济环境。与美联储的初衷相符合, 低利率的宏观经济环境刺激了购房居住者和投资者, 这两股势力融合在一起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放大, 于是房价被推高;与此同时, 低利率导致商业银行获利空间缩小, 为了维持正常的利润, 商业银行必须将更多的资金通过贷款的形式放出, 当其发现房地产市场日益繁荣后, 商业银行为降低信贷门槛找到了理由, 即:如果到时候贷款购房者无法还贷, 商业银行则可以将升值后的房屋变卖, 这样银行方面同样不会亏损。此后, 商业银行开始给那些贷款存有记录不良, 甚至根本没有稳定收入, 也没有存款或者其他资产做抵押的人提供贷款, 让他们买房子。次贷由此产生。

三、金融危机爆发的工具链条

次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 而复杂的次贷证券化产品使交易链条延长, 衍生次数和交易者过多, 放大了金融危机的系统性风险。实践证明, 在监管体系缺位的情况下, 风险正是从包含次贷的房贷基础资产发源并在房贷证券化产品链条积累, 最终酿成金融危机。次贷证券化的产品链条主要包括:次贷、次债、CDO和CDS。其中, 次贷构成房贷资产证券化的原始资产池, MBS和ABS是以次贷为基础资产进行打包分级而形成的债券资产 (次债) , 而CDO又是以次债为基础资产进行进一步打包组合而成的衍生证券, CDS是对CDO的违约保险。

四、宏观经济环境逆转导致次贷危机爆发

次贷导致美国房地产市场供需两旺, 但是此时的“需”并不是购房者买房居住, 而很大程度是市场投机氛围将对房地产的需求肆意放大。如此以来, 这种需求必然将生产资料的价格迅速提升。此时通货膨胀悄悄逼近。此时, 美联储不得不连续加息以控制物价的过快上涨。经过17次加息, 联邦基金利率最终于2006年6月29日达到5.25%的高点。在连续加息的压力下, 美国房价到2008年9月, 主要大城市的房价比2006年6月的最高点下跌了21%, 回到2004年5月的水平。

美联储对利率的调整, 使得次级抵押贷款的利率也须重新设定, 借款人面临的还款压力就显著上升了。同时, 房价出现下跌, 使得次贷借款人通过房地产抵押再融资的渠道受阻, 最终使得他们因无法承受利息的大幅增长而开始破产, 房贷拖欠率和抵押回收率双双加速上升, 其中次级房贷增幅大于正常房贷。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协会的调查显示, 因次级抵押贷款借款人信贷情况恶化, 且贷款利率重新设定时被调高, 2006年第四季度美国房地产市场中房贷拖欠率和抵押回收率增加, 整体抵押房贷拖欠率为4.95%, 高于一季度的4.67%及2005年第四季度的4.70%。次贷危机开始爆发。

五、次贷危机促成金融危机全面爆发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问题引起全球对风险进行重新评估。2007年7月10日, 标准普尔和穆迪分别一次性降低399只和612只涉及资本超过170亿美元的高风险抵押贷款支持的债券评级。此举导致投资者担心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恶化可能殃及美国经济, 美 (下转第81页 (上接第55页) 元兑欧元汇率创记录低点, 同时纽约股市大幅下跌。由于众多金融机构都参与到了次贷及其衍生品的交易中, 次贷危机爆发后, 首当其冲的受损者就是这些金融机构。当一系列的金融机构倒闭后, 次贷危机的影响已经开始从单一的美国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蔓延到全球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波及全球各地的基金公司、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并进一步扩大到其他金融市场参与者, 形成金融危机。

六、我国金融行业需从金融危机中吸取的警示

从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看, 我国金融行业需要吸取两点警示, 即:

其一, 强化风险控制, 确保偿付能力, 量化风险。在结合巴塞尔协议8%的最低资本金要求, 建立符合相应风险管理需要的资本金充足水平和贷款呆账准备金。同时应严格准入标准, 把握信用风险的关口, 并做好贷款担保和抵押的动态管理, 防止因为2009年房价可能进入下行通道导致的抵押物价值不足的问题, 保持信贷业务持续稳定发展。

其二, 谨慎推进金融创新。从目前危机发展的情况看, 金融衍生产品的大量交易造成了危机的不断蔓延。尽管欧美金融发达国家的金融创新活动为其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这次危机也告诉我们, 金融创新在提高市场效率的同时, 也为金融市场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这是我国商业银行在积极提高金融创新能力、拓展创新范畴过程中应当认真思考的, 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在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市场的投资交易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摘要:本文首先考察了诱导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社会文化基础和经济环境;其次, 通过复杂的金融创新产品分析了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过程;最后, 系统总结了我国金融行业需从此次危机中吸取的警示。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创新,警示

参考文献

[1]朱民等.改变未来的金融危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8.

[2]吴振兴.危机与转机[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8.

3.亚洲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篇三

关键词:亚洲金融危机;原因;影响

一、亚洲金融危机的具体成因如下:

(一)内因

一些发生金融危机的亚洲国家,普遍存在着生产结构性过剩问题。由于整个市场是开放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的生产力水平得以呈现,资本也可以自由流动,于是生产者开始扩大生产追逐利润。由于市场经济存在盲目性、不可预见性等自身的缺陷,使整个生产处于无序状态。比如,当某一种产品有利可图时,许多生产商都集中生产同类商品,这样很有可能会造成生产供过于求使产品挤压,商家无利可图。

当资本无创新、无利润或市场饱和时,金融资本会不断侵蚀产业资本的利润,导致一小部分富裕的亚洲人开始将资本由实业型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流向如房地产、证券、股票等“泡沫型”产业,造成房地产市场、证券市场的虚假繁荣。而房地产和证券等投机利润高的行业,不断吸引着外资和银行贷款的资金投入。比如,房地产价格远超出居民实际承受能力,产生巨大的房地产积压,形成银行不良债权。由于东南亚国家货币资金的流动具有盲目性和集中性,不能引导资源进行合理流动和配置,资金的流动只是对社会财富的超经济和虚假再分配。

亚洲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亚洲经济的发展受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它本身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市场经济有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整个市场局势也难以控制,因而投资者不能正确预测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市场经济无法解决“负面外在效应”问题,我们很难把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亚洲一些国家为了吸引外资,既保持固定汇率又扩大金融自由化,这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由于泰国所有的百姓都可以拿着泰铢自由兑换美元,且没有一定额度,导致泰国的外汇储备不够且没有美元可去换之。7月泰国政府已没有固定汇率了,在这样浮动的情况下泰铢贬值。这些对冲基金当时炒东南亚时,以美国为首的索罗斯的量子基金,老虎基金和长期资本管理基金三大基金调动了1000亿美元攻击亚洲,当时任何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都没这么多,东南亚金融风暴想把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辛苦赚来的钱变成一场金融风暴或金融战争。

在中短期债务较多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便会不可避免地使本国货币贬值。1997年索罗斯把目标盯在东南亚,利用汇率来赚钱。当时泰铢与美元的比率是1:25,一个美元可换25个泰铢。美国在90年代经济发展较快,在当时泰国房地产、股市都有泡沫境况下,其利用有量子基金及大量抵押资本带着钱首先冲向泰国。索罗斯找商业银行来借钱并给其利率,泰国很多银行都把钱借给他。而美国利率低亚洲利率高,于是,索罗斯就在国际上借泰铢抛泰铢,许多人心理惊慌便拿美元去换泰铢,最终获得许多美元。

银行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所有经济问题均源于银行体系。亚洲一些国家的银行业未能及时建立较完善的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使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系统性风险高于发达国家,外资银行进驻也带来了各种先进的金融工具。此外,政府主导型的银行体系虽能最大限度地动员国内资金,但缺乏竞争效益低下;银行体系中对贷款存在严重的权力干扰,内部的腐败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和分配不公, 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和呆账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各种要素的配置不可能达到最优化的结果。

(二)外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些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该区货币,以获取短期暴利。美国金融大鳄们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其胃口大开,认为工业方面赚的利润已不能满足其欲望,于是对其它国家发动以暴富的金融战争。起初美国乔治.索罗斯从事美国套利交易,二战后欧洲经济萧条美国经济崛起,马歇尔计划给欧洲很多钱让欧洲复兴,欧洲股票大涨美国人去买赚了很多钱,这样其逐渐名声大振。索罗斯70年代成立了自己的量子基金公司,其希望其公司的爆炸速度像原子爆炸速度那么快。而有钱的大客户,为在一定期限从对冲基金中获取回报,便将自己的钱交给金融炒家,这给炒家进行金融炒作提供了可乘之机。1997年以索罗斯为代表的金融巨头,携巨额资本冲击亚洲金融业,引发东南亚金融风暴,最终演变成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

美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成为超级大国后,为维护其超级大国地位,经常保留危机感。新中国成立后其在亚太地区建立了一个资本主义统一战线,东南亚、韩国等都是美国经济附庸国。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在各种内外因共同作用下,1991苏联解体。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其解体后只剩下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美国为遏制亚洲经济发展,且为本国创造经济财富,便开始采取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美国经济增长达到极限后,美国认为他们有金融大鳄,有能力去金融市场掠夺更多钱,于是开始纵容索罗斯的行为。在美国经济利益与经济政策的纵容下,1997年西方金融大鳄们的思维从创造财富向掠夺财富方向转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对外依存程度日益加深。一些发生金融危机的亚洲国家,主要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商品多往美国出口,对外贸易的依存程度高。由于没有妥善处理好投资、消费、出口三者的关系,经济发展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制约,一旦國际市场局势发生动荡,商品的出口会受到巨大影响,经济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影响。这为金融大鳄们的金融投机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出口受阻,使中国经济发展幅度放缓。东亚国家在我国资金投入比重最多,我国的外资企业大多是加工型企业且主要靠出口来带动经济增长。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东亚、东南亚等国减少了对中国的投资,使我国商品出口下滑。亚洲金融危机使东亚、东南亚等国货币贬值,消费市场萎缩,人民购买力下降。东亚政府实施紧缩货币政策,减少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方面的财政预算,东亚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中国与东亚各国在商品贸易上有紧密联系。但中国对东亚的出口受到严重制约,中国生产的商品不能顺利销售阻碍了出口产业的发展,企业亏损现象大量存在,阻碍了中国对外贸易顺利进程及中国经济发展。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亚地区货币贬值的现象十分严重,给人民币汇率稳定带来了压力。虽然中国政府表明人民币不贬值,但不意味着能保障其将来不贬值。中国人民币币值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发展趋势,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促进了外汇储备的连续增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促使我国国际收支项目顺差,也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国得外汇储备量不断地增加。但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国内都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减少,使商品的出口受到限制,造成我国外汇储备量增速减缓的趋势。

(二)对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使曾创造奇迹的东南亚地区的金融秩序遭受重创,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也阻碍了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此次危机使韩国以美元计算的全国资产减少了一半多,日本资产达到数十亿美元的银行、证券公司接连倒闭,亚洲许多大企业也相继陷入金融危机困境中。因受金融危机影响,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在财政和金融方面实施了紧缩政策。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出口环境恶化,经济发展缓慢。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日本经济的发展也没摆脱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其经济发展陷入衰退状态。

东南亚、韩国的货币贬值,加剧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东南亚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本身就与该国有较强的竞争力。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主要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出口商品有价格优势。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亚国家的货币贬值,为了增加外汇储备,于是扩大在国际市场上的商品出口,而中国实行人民币不贬值政策。此外,由于韩国的货币贬值,该国的技术型产品对中国的技术型产品形成的冲击。因此,出口商品价格的降低及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商品的出口,给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带来了巨大挑战。

(三)对世界的影响

欧洲和美国经济没有经受住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出现疲软趋势,影响了世界贸易。亚洲金融危机不仅影响亚洲经济,也影响着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东亚大量的廉价商品售往国际市场,很有可能会引发产品输入国的贸易保护,反倾销等行为的产生。这些将会对我国产品的出口不利。此外,在各国家间的交易过程中,美国的进口总额大于出口,经济发展出现贸易赤字,势必影响世界贸易的不平衡发展及国际关系的紧张。

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政治产生影响。危机发生后各国自身发展存在着经济呆滞、财政状况恶化等问题,横扫东南亚的此次危机影响到港台、韩日等国家和地区,造成股市,出口等受阻局面,整个国民经济倒退了约十年。此次危机,对地区性和全球性金融市场经济局势造成的影响不断恶化,此次危机使全球经济增长缓慢。此外,这次危机使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发达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增长率都呈下降趋势,冲击了1/4的世界贸易市场和1/5的世界服务业市场,加剧了全球性的产品过剩,导致了全球性的通货紧缩。全世界范围内,此次危机使经济增长缓慢,失业人数上升,美国的贸易赤字大大增加,这种状况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不利于政局的稳定及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小结

亚洲金融危机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形态及外在环境所致。在亚洲金融危机后约两年里,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现象严重;金融体系处于无序状态,银行纷纷倒闭信贷紧张,国际融资难度加大;国内外投资减少,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等使国内局势动荡不安。世界政治经济也受到此次危机的影响。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给世界贫苦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造成了人心惶惶以及社会动荡的局面,可以说亚洲金融危机在一定时期内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季风.当前日本金融危机风潮透视[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02).

[2]金姬云.韩国金融危机对其经济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02).

[3]郑宇.东亚金融危机对亚太及中国的影响和启示[J].现代国际关系, 1998(03).

4.金融危机的原因 英文 篇四

本文指出了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从其他几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认为不可将现今大学生就业难之事一味归咎于金融危机,而应实事求是、认真分析探讨,正确认识当前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提出积极的对策.

作 者:刘巧艳 倪迎华 冯清爱 吕淑巧 孙晶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18) 分类号:G64 关键词:金融危机   大学生就业   就业形势  

5.金融危机下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 篇五

1、金融创新及其国际发展情况

金融创新(financial innovation)指变更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取现有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所无法取得的潜在的利润,这就是金融创新,它是一个为盈利动机推动、缓慢进行、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中国学者对此的定义为: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并认为金融创新大致可归为三类:(1)金融制度创新;(2)金融业务创新;(3)金融组织创新。而从思维层次上看,“创新”有三层涵义:(1)原创性思想的跃进,如第一份期权合约的产生;(2)整合性将已有观念的重新理解和运用,如期货合约的产生;(3)组合性创性,如蝶式期权的产生。

西方金融创新一直以良好的势头发展着。1980-2001年,仅在公司证券领域就出现了多达1836个证券品种。进入21世纪后,金融创新依然充满活力。具体表现为:1.许多信用类金融衍生产品大量出现,成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金融工具创新对经营模式创新影响越来越大,很多金融工具本身的创新带来的影响已经突破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和提高交易效率的层次,而是触及到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和业务模式,证券化的广泛应用就是此类创新的典型代表。3.产品复杂性大幅增加,同时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2、金融危机与金融创新

08年的金融风暴,使得金融创新受到质疑:金融创新到底是发展动力,还是危机源头?尽管危机的导火线是美国的次贷危机,但是从整个的危机过程来看,从最初埋下祸根,到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无处不存在金融创新的因素:

1.住房抵押贷款我们如今司空见惯的银行业务本身就是金融创新不断发展的产物。早期的住房抵押贷款期限较短、都采用到期一次偿还本息的方式,但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无数购房者无力偿还已经到期的住房抵押贷款,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不得不出面提供了15年期固定利率、分期还款的再融资,并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住房抵押贷款模式。而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次级房贷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技术层面的创新使得借款人信用信息的采集成本大幅下降。

2.从危机爆发前的情况看,证券化的市场促进了次级房贷的过度膨胀。虽然次级房贷的过渡发展有其他各种因素的作用,如美联储在2000年后的连续降息(从6.5%到1%)、美国房价持续上涨和每年涨幅10%的高预期等。但是由于证券化为金融机构转移风险和释放资本提供了捷径,因此既促成了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过度发展(2006年美国约75%的次级房贷被证券化,而2001年仅有54%),又为金融机构降低审批标准提供了负面激励(2005年次级房贷申请的拒绝率仅为14%),为次贷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3.从08危机发展的情况来看,金融衍生产品的大量交易造成了危机的不断蔓延。针对分散信用风险而设计的CDO等衍生工具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造成了风险的不断传导和蔓延,这些复杂衍生工具的使用还加大了投资者对谁是风险最终承担者的疑虑,进而甚至对市场信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证券化过程中采用的证券分级等内部信用增级技术,在风险转移的过程中实际上造成了风险的集中和扩大,使得一些投资者面临的风险

远远超出了其可识别和可承受能力的范围,且很多投资者无法对风险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

尽管欧美金融发达国家的金融创新活动为其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次危机也告诉我们,金融创新在提高市场效率的同时,也为金融市场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这是我国商业银行在积极提高金融创新能力、拓展创新范畴过程中应当认真思考的,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在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市场的投资交易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3、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际金融衍生品工具已发展到1200种.外国银行大部分已从传统银行业务转向现代银行业务,但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工具和创新产品都非常之少,传统的存、贷款和结算业务仍然是中国银行业的业务主体。

国际大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全部收入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已普遍达到50%-70%,而我国主要商业银行这一比例则相对较低,根据工行、建行、中行和交行公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业绩显示,各行中间业务收入在其全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分别仅为20.87%、22.34%、23.11%和14.51%。

我国的消费信贷品种和规模非常有限,根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9年5月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中消费信贷所占比例仅为11.5%,据欧洲调查机构SOFINCO于2009年5月21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截至2008年12月底,欧盟27国的消费信贷市场规模总额为11770亿欧元,在银行贷款总额中的占比达到30%以上。

我国外汇市场仅开设美元、港币和日元兑人民币的即期交易,而且只开上午场。西方国家的外汇市场则是全天候、全球性的市场,绝大多数货币都可进行交易,有即期、远期、期货、期权等多种交易方式。

以风险为基础的有效银行监管体系尚未形成,同时金融监管政策落后于创新实践。从总体上来评价,中国经过十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虽已初步形成了现代银行体系,但是风险管理体系和内控制度的建立仍需要一段时间。

总体上看,我国银行业吸纳性创新多,原创性创新少,创新的内部驱动不足,而银行业自身的一些问题,如经营理念、内部机制、技术支持和从业人员的素质等,同样会对银行业的金融创新产生抑制作用。

4、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几点建议

相比于国外银行业几个世纪积累的创新经验和能力,我国银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我国紧随国际先进银行、学习金融创新的时候,08年的金融危机就席卷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而其中鲜有银行机构能独善其身。我国银行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仍需要在金融创新上取得突破。根据08年金融危机反映出的问题和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就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发展给出如下几点建议:

1.金融创新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

08年金融危机给我国银行业的重要启示就是必须关注和避免过度创新。金融创新的基本动力主要可归纳为:

(1)弥补市场的不完整,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包括融资和流动性需求;

(2)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3)降低交易成本,包括技术进步促成的创新;

(4)规避管制和税收;

(5)分散风险.上述五个目标都体现了金融创新对市场效率和机构收益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受到金融危机直接冲击的国家中,大量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已经偏离了上述目标,而是使创新与业务模式转变发生了因果关系。因此,我国银行业在金融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坚持以科学、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前提。

2.金融创新必须以有效的公司治理为基础条件

公司治理是现代金融企业正常运转和稳健发展的基础前提,在08年的金融危机中大量机构的董事会和管理层没有尽到对金融创新和相关投资活动的监督职责,从而导致了风险在金融机构的积累。国际金融研究所(IIF)指出:次贷危机的发生对很多银行的董事会监督管理层以及了解和掌握银行业务状况的能力提出了质疑。”而国际银行业的公司治理一直是我国银行业改革的风向标,不可谓不完善,但在危机面前仍显得十分脆弱。这更加表明公司治理在现代银行业中的重要性,揭示了我国银行业完善公司治理一蹴而就的。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金融创新,首要前提是完善公司治理:

一方面要尽快完善内部制衡机制,明确界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对金融创新的决策、监督、执行等不同职责,相互之间形成有效的制衡,避免创新过程中的道德风险;

另一方面要重点强化董事会和管理层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特别是提高董事会各类成员的专业素质,使其能够对金融创新的风险有真正的全面理解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能够进行与银行的创新水平相适应的监督,并及时发现创新活动中的风险因素,真正对创新活动担负最终责任。

清晰而畅通的内部信息沟通和报告渠道也是金融创新的重要条件,它将帮助业务创新团队更全面地了解银行内部和市场状况,并帮助董事会和管理层及时掌握银行内部创新活动的进展和相关风险。

3.中国银行业应围绕金融创新形成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危机中,一些国家金融体系中存在的不合理激励机制极度助长了风险的积累和蔓延,特别是造成了道德风险的滋生。

一方面是由于银行管理层薪酬与短期利润联系过深,同时往往只有单一的正向激励而缺乏出现风险或亏损时的负向激励,因此银行管理层倾向于采纳高风险、高收益的创新行为; 另一方面,证券化创新导致的“发起-分销”业务模式进一步助长了道德风险,在这一模式下,由于可以通过证券化转移信用风险,因此银行可无所顾忌地降低信贷标准,继而将风险经由证券化转移,结果这种行为造成了整个金融体系内风险的放大。

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应从中汲取教训.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本国银行业更注重远期利益,从而合理分配创新资源,并进行更为完善的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减少受到市场短期波动影响的几率。首先,要建立并维护良好的资本约束机制,不应鼓励规避资本约束的创新行为任意发展,在资本约束下,由于银行自身资本成为金融创新的筹码之一,因此银行将更多注重对风险的控制,从而提高创新活动的审慎性,如证券化业务中可要求银行持有并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

其次,要形成长期化薪酬激励机制,将银行管理层的薪酬与股东和银行的长期利益挂钩,从而使得银行的创新活动更符合银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更加注重创新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控制;

最后,建立与创新相关的负向激励措施,对于造成银行损失的创新行为给予必要的问责。

4.创新必须坚持“风险可控、成本可算”的原则

银监会曾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提出了“风险可控、成本可算”的基本原则,这次危机的教训更显现出这一基本原则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坚持的两原则是国际金融业长期创新过程中归纳总结的核心经验,看似简单但实则对商

业银行的创新活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我国银行业目前整体的风险管理能力,特别是对复杂衍生产品的风险定价和管控能力还与国外先进银行有很大差距,此在创新活动中更需要注意风险管理机制和定价能力的建设。

“风险可控”,就是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全面风险管理部门,具备与金融创新水平相匹配的风险识别、计量和控制能力,能够独立、准确评估银行主动创新和所投资的其他新型金融工具的风险水平,将创新业务的风险对其他业务条线的影响纳入风险管理范围,并加以有效的控制。对于尚未具备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的创新领域必须审慎,应当加紧完善相关风险管理体系后再进行实际的创新活动,不能盲目决策。

“成本可算”就是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金融创新成本收益测算体系,对创新产品的成本收益进行精细的定量分析,使其符合风险收益原则和成本收益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产品定价能力。如果商业银行自身尚无法准确衡量一个产品的总体成本,甚至无法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就足以证明还没有具备在该领域足够的创新能力。

这两个原则实际上也体现了现代银行内部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经济资本分配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可以说这两个原则不仅仅是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保障。

5.加强金融创新监管力度

市场和监管作为促进交易效率提高的两个主要机制,有一定的内在矛盾性。在一些市场机制比较健全的发达国家中,监管者认为监管不但将削弱市场机制,还将带来道德风险,因此倾向于让市场进行自我调节,奉行“买者自负”的原则,对金融创新也未进行有效的监管。但是危机告诉我们,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是金融市场完全的信息对称,投资者能够识别和判断全部金融风险。而此次危机显示,随着金融创新的深化,金融工具的结构和风险特性越来越复杂,即便是世界公认比较完善的美国市场中,仍然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无法全面理解创新性金融工具中的风险。

6.金融危机的原因 英文 篇六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加深,金融市场动荡波及的范围在不断扩展,金融风险传递的速度在不断加快,金融危机爆发的周期在缩短、频率上升,由历史上的10年左右缩短到现在的2年左右。如何防范金融危机,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金融危机 防范 分析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

围绕着美国创新出的,并渗透到金融机构投资产品组合中的一系列“次级贷款打包”、“次级债务”衍生产品,形成了一个由全球各类机构和个人组成的复杂资金链条,随着链条的不断拉长,投行及其他机构用高杠杆的交易,使次级债务风险不断向周边关联者蔓延扩散,直到衍生产品价值与其真实资产价值之间的联系被完全割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离而产生了泡沫风险。美国在金融领域的监管缺失是导致危机的根本原因。随着资产证券化的盛行,相应的金融监管并未随之更新,对金融工具创新尤其是房地产市场上的金融创新的制约机制缺失,直接扩大了金融机构的风险。自由放任和缺乏有效监管的环境,激发了追求高回报、蕴涵高风险的金融品种和投资行为的流行,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在基础金融产品基础上衍生再衍生,交易品种迅速增加,且交易各方都持有大量风险敞口头寸。风险管理系统中的信用评级机构在对与次贷相关证券和其它复杂信用产品的评级过程中,其独立性、透明度以及评级结果的质量方面也存在缺陷。全民借贷消费模式也是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大众消费主义在美国社会居于支配地位。而美元在二战后具有的世界货币的特殊地位,各国的外汇储备出于保值和安全的考虑,不得不又去美国购买国债和其他金融债券等金融产品。高风险加载在高回报中,发散到了全世界。

二、我国金融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流动性过剩

以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2007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0.3万亿元,同比增长16.7%。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3万亿元,同比增长21%。流通中现金M0余额3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全年累计现金净投放3303亿元,比上年多投放262亿元。货币的供应相对与需求显得“过剩”。不受控制的流动性过剩,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大量的流动性集中于金融体系,增加了金融企业多发放贷款的冲动和压力。

2.资产泡沫

房地产开发商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对银行贷款非常依赖,而且往往通过土地或者房产本身来获得抵押贷款。一旦房地产市场崩溃,那么开发商的资金链条将会发生断裂,从而难以偿还银行债务。一旦房地产市场崩溃,那么个人违约率的上升将给商业银行的房地产金融部门造成毁灭性打击。同样,银行难以通过变卖贬值的抵押品来收回贷款,从而形成债务危机和银行偿债压力。

3.金融体系风险

当前,中国银行业无论是在产品服务种类、服务质量方面,还是科技水平、经营管理能力方面较以前都有很大的提高和改进。但是我国国有银行在风险管理上的差距,给将来与国外商业银行展开全面竞争带来巨大挑战。另外,虽然股份制改造已基本完成,但是离建立真正的现代金融企业的目标还是存在较大距离,特别是在经营管理、激励约束等机制上还存在不足。

三、我国防范金融危机的措施

1.继续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实际上,这场金融危机把中国更加彻底地推到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转变的十字路口,中国经济应主动调整为靠国内消费、投资的增长来带动。我们需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规划、落实以消费为主导模式的发展战略,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活跃消费,拓展内需,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改革完善教育和卫生以及养老等社会保险制度,继续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挖掘消费的潜力,特别是激活农民购买力,不断把潜在消费市场转化为现实的消费市场,就能够为经济增长创造长期不竭的动力,促进我国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应更好地控制住金融开放的业务范围和节奏,加强跨境资本的管制,积极干预和监管短期国际游资的流入。

2.理智发展房地产金融业务

对房地产而言,重新审视现行的住房开发贷款和按揭贷款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估计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尽管奥运会后,全国楼市成交量持续在低位徘徊,但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政府也提出了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措施。所以,从中长期的趋势看,房地产市场经过目前的合理调整,仍将会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从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来看,房价的快速上涨往往会掩盖大量的风险。所以,我国应主动挤掉房地产泡沫。银行一定要重视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各类金融风险,特别应关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建立健全抵押保险和担保制度,加强对房贷市场的监管。

3.大力开展整顿金融会计秩序活动

针对目前一些金融机构,借助于会计手段,通过乱用会计科目、假造账表、私设账外账等方式进行违规经营,致使会计信息失真较为严重的现象,要在金融会计部门开展打“三假”,创“三铁”活动,并将这项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4.积极引入市场力量

7.金融危机的原因 英文 篇七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已普遍被认定为一场银行业危机引致的全面系统性金融危机, 虽然从2009年的统计数据看来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实际影响不像日、欧等国家严重, 但对其爆发深层根本原因的研究仍具有很强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金融危机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还有利于准确预测、防范金融危机或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

一、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表层原因

针对此次危机爆发的表层原因, 经济学家们已基本达成共识, 认为美国金融危机是由美联储的持续加息加重了购房者的债务负担, 房地产市场膨胀过后持续降温致使抵押贷款质量下降, 美国国内居民储蓄率过低, CDO (2) 等衍生品流动性不足以及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扭曲等原因引致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美国政府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在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 美国内需萎靡不振, 罗斯福的新政之一就是设立房利美, 为国民提供住房融资, 帮助民众购买房屋, 刺激内需。1970年, 美国又设立了房地美, 规模与房利美相当。“两房”的股东虽然是私人, 却享有政府隐性担保的特权, 因而其发行的债券与国债有同样的评级。从上世纪末期开始, 在货币政策宽松、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加快的背景下, “两房”的隐性担保规模迅速膨胀, 由1990年的7400亿美元爆炸式地增长到2007年底的4.9万亿美元。在迅速发展业务的过程中, “两房”忽视了资产质量, 这就为次贷危机爆发的埋下伏笔。

第二, 金融衍生品的过快发展助长了投机。“两房”通过购买流动性差的贷款, 再将其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 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 而投资银行会将其分割、打包、组合成各种金融衍生品并出售。在这个加长的金融交易链条中, 最初一元钱的贷款可以被放大为几元、甚至十几元的金融衍生产品, 从而助长了短期投机行为。如金融创新能力一流的雷曼兄轰然崩塌就是其疯狂投机的结果。

第三, 美国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为了应对2000年前后的网络泡沫破灭, 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 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 从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 且在1%的水平停留了一年之久。低利率促使美国民众将储蓄拿去投资资产、银行过多发放贷款, 这直接促成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持续膨胀。而当货币政策连续收紧时, 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 房产价值不足以偿还银行贷款, 由此引发的违约狂潮随即席卷赚钱心切的金融机构。

二、美国金融危机发生的深层原因

1、目前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深层原因的几种学术观点

上述表层原因分析并未揭示出危机的实质及发生的深层原因, 而对于此次危机爆发深层原因的研究目前仍存在争议。概括起来, 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是资本贪婪论。资本具有贪婪的本性,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的郎咸平先生在其新著《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之“华尔街的贪婪”一节中写到:“美国华尔街几乎就是现代投资银行的代名词, 站在这些投行背后的到底是些什么人?我可以告诉你的是, 这是一群最贪婪的人, 不道德的人, 没有良心的人。他们对一年几百万、几千万美元的年薪还觉得不够, 永远满足不了他们这种恶性欲望。”可以说, 华尔街的那群人是资本的人格化代表, 从这个意义说, 此次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是资本的贪婪。

其二是体制、机制欠缺论。持此观点的较多, 认为此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新自由主义模式的失败, 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超前过度消费、房地产泡沫、金融衍生产品泛滥、金融创新过度、金融监管不严等造成的结果。但笔者认为, 这些说法更适合作为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其三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认为是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危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为只要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一天, 各种形式的金融危机就不会根除, 要想根除它, 唯一的出路就是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一种很革命的观点是, 毫无疑问是正确的。然而, 资本主义制度彻底被社会主义代替, 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当今的全球化也还是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因此, 只从这个层面理解此次金融危机还是不够的, 也不利于提出标本兼治的应对措施。

2、不均衡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

笔者认为, 当前全球经济的严重失衡和不对等、不均衡、不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 尤其是以美元本位制 (1) 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 存在着内在的重大缺陷, 是本次危机的深层根本原因。

在该种体制下, 美国无需担心国际结算问题, 美元就是最终的国际结算手段, 面对各种问题美国只需要开动印钞机印制美元, 就可以长期的支配外国的商品和劳务。从前述表层原因分析中不难看出, 危机前, 自2000年起美联储屡次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鼓励消费, 致使美国国内出现过低的储蓄率、长期的消费热潮、进口不断增加以及长期的经常性收支恶化, 而美国之所以还可以维持经济的繁荣就是通过数年大量印制的美元, 这也为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危机奠定了基础;这种全球经济的严重失衡状态支持了美国的这种行径, 同时全球的顺差国、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动用过多的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债券, 进一步支持了美国的狂热消费, 最终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爆发。

到了危机中后期, 美元持续贬值, 尽管美元的信誉及国际地位有所动摇, 但各国手中大量购买的美元债务和美元外汇储备也随之贬值, 美国利用不均衡的国际货币体系进一步剥削了世界各国的财富。具体来说, 当前国际支付结算主要以美元计价, 因此长期保持贸易顺差的国家只能持有大量的美元及美元资产, 于是形成了这种不公平的全球资金环流———美国消费全世界提供的廉价货物和劳务, 而消费资金来自于向全世界各国的举债。即使各国已尽量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减少美元比重, 但至今美元仍然是世界重要的储备货币。因此, 美国不惧怕通胀, 因为通胀的后果由全世界共 (下转157页) (上接149页) 同承担;美元也不惧怕贬值, 因为贬值可以白白消费世界各国资源, 还可以降低债务水平。

可见,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最根本、最深层的原因就是不对称、不均衡的国际货币体系, 根本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改革目前国际货币体系, 改变美元的霸权地位。

三、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上述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表层和深层原因的分析, 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借鉴意义如下:

1、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辅相成

从危机爆发的表层原因分析可见, 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辅相成才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 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着重强调自由放任的市场和“更少的政府干预”,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 在金融衍生产品激增的过程中, 美国政府金融监管缺失, 以致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危机爆发后, 美国政府采取了救助措施, 但为时已晚。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即表示, 将进一步加强宏观干预, 但面临重重困难。另外, 要防止从“市场至上”演变为政府“包办一切”, 应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辅相成, 各尽其责。

我国当前推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也应从美国的此次危机中汲取经验, 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

2、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虚拟经济主要包括金融、保险及相关服务业和房地产服务业。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就是虚拟经济发展过度。早在2003年, 投资大师巴菲特就警告说, 金融衍生产品“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是“参与其中的当事人和经济体系的定时炸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 2007年第三季度 (危机初期) , 全球金融衍生产品市值已高达681这就是欧美成为金融危机重灾区的根源所在。

可见, 虚拟经济应当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在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基础上获得收益。我国的虚拟经济近年来也发展迅速, 借鉴前述经验应及时加强金融监管, 控制其发展速度, 保持与实体经济的协调。

3、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把握契机

不均衡的国际货币体系是本次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 危机将改变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 引发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由于美元贬值, 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岌岌可危, 各方力量 (欧洲、日本及新兴市场经济国家) 都会积极应对, 在变革中完善和提升自身地位。

面对这种形势, 我国应积极把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契机, 因为原体系已经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利益:巨额的外汇储备因美元贬值而受损, 货币政策独立性受损, 国内发生通货膨胀。短期内, 我国可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和物价稳定的策略;长期方案则是提升本国经济实力, 积极促成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采取固定汇率制, 催生三大区的稳定或者与新霸权国货币挂钩。

摘要:当前, 国际金融危机仍在不断恶化并向全球蔓延, 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 探析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 无论对中国自身抵御金融危机冲击, 还是配合国际社会共同维持国际金融稳定, 促进世界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价值, 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金融危机,深层原因,美元本位制

参考文献

[1]陈兵建.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启示[J].学术纵横, 2008, (7) .

[2]胡德平.“金融海啸”的起因和对策建议[N].南方周末, 2008-12-04:31.

[3]张曙光, 张弛.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运行和政策选择[J].财富时代, 2008, (11) , “天则观察”:5.

[4]薛昭顺.美国次贷危机的由来、影响与反思[J].中国信用卡, 2008, (6) .

[5]卢现祥, 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406.

[6]姜波克.国际金融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8.金融危机的原因 英文 篇八

关键词: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155-01

贸易保护主义主要目的在于维护本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其方式主要是通过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纵观历史,贸易保护主义伴随着贸易的发展,在历史上不断交替出现。上世纪,西方国家历经两次大范围大影响的经济危机,国民经济滞涨。当时的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泛起。从此以后,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大范围影响世界。直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各国开始推崇自由贸易。但是各国经济发展情况不一,贸易保护主义并未就此消失。

08年经济危机之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虽然各机构、政府都宣称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但各国实际贸易政策操作中却并非是这样做的。时至今日,金融危机的后遗症正在减轻,世界经济显现出稳步回升的趋势,但是各类贸易保护案却反而大幅上升。多国遭受其害。

一、经济原因

(一)直接原因: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

全球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根据历史经验,自由贸易主义居主导地位时,往往是经济较为健康繁荣发展的时候;而自由贸易主义被贸易保护主义取代,往往是经济处于倒退停滞的时候.可见贸易保护主义总是与经济衰退捆绑出现的.尽管各国出台各类经济刺激方案,试图促进国内经济复苏,但全球经济依然陷入严重衰退。于是在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背景下,保护主义的出现也就成为必然。

(二)重要原因:“去全球化”思潮的泛起

自上世纪末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世界各国的产业格局逐渐进行重组,生产要素也在重新进行高效有序的分配,大多数国家经济呈现良好发展的趋势.然而,当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逐渐扩大,开始严重影响发达国家时,这些国家的政府开始重新思考和衡量。 他们认为“全球化”的推进客观上造成了本国的就业岗位锐减,致使国内矛盾加剧;其次还使国家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竞争,但由于发展中国家普遍是低成本生产,从而对这些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所以,由此产生的“去全球化思潮”,也导致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三)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究其原因是由于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从前各国之间的不平衡主要是发达国家之间产生的,但在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各国各地区产业及资源进行重组,客观上造成了比如以我国为代表的低成本产品逐渐蚕食发达国家原有的市场,同时,在生产链和销售链上,完成着有低端到高端的转变.所以当前,各国之间的不平衡演变成了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不平衡.

二、政治原因

(一)贸易保护主义反映了政党政治利益与选举的需要

根据历史经验,当经济低迷,国家贸易政策趋向保护性,而政府换届和选举等国内政治因素对贸易政策导向的影响也日益突出.去年的美国中期选举上,奥巴马所在的民主党从前受凯恩斯主义影响,主张经济干预,保障国民福利,所以倾向于贸易保护主义.由此可见,奥巴马政府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政治因素的影响.

(二)各种利益集团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发达国家产业保护政策与国内利益集团具有微妙的关系。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往往是政府平衡国内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的产物。目前,发达国家国内矛盾严重加剧,甚至欧盟的希腊和爱尔兰政府陷入了濒临破产的境况,此时发达国家中,各利益集团对政府施加压力,催生出带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政策。

(三)国家利益至上的政治原则影响贸易政策的制定

贸易政策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国家核心利益左右着国家贸易政策的走向。例如,由于美国在次贷危机以及其后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美国当局意识到,美国的全球利益面临着中国这个新兴国家的严峻挑战,美国通过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人民币汇率等手段阻止中国产品的出口,战略上起到了阻止和延缓中国崛起的目的。

三、制度原因

WTO规则中,有这一些模糊不清、定义不明的漏洞,为WTO成员利用制度漏洞,进行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可能。例如,发达国家可以以反倾销、反补贴的名义对发展中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例如2009年,美国就中国轮胎出口问题而展开了特保措施,以及其后我国遭遇类似的贸易摩擦案件涉及广泛,如:钢铁、鞋、玩具、轮胎、铝制品、日用品、机电、矿产、养殖品,我国遭遇损失严重。

后金融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依然广泛,若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开始推行贸易保护主义,那么世界经济将会陷入一个严重滞退的困境,所以期待各政府组织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参考文献:

[1]朱钟棣.合规性贸易壁垒的应对和应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王丽萍.贸易保护与中国纺织品进出口[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9.金融危机的英语作文 篇九

What Caused The Financial Crisis?

I think we can sum up the cause of our current economic crisis in one word — GREED.

Over the years, mortgage lenders were happy to lend money to people who couldn‘t afford their mortgages. But they did it anyway because there was nothing to lose. These lenders were able to charge higher interest rates and make more money on sub-prime loans. If the borrowers default,they simply seized the house and put it back on the market. On top of that, they were able to pass the risk off to mortgage insurer or package these mortgages as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Easy money!and what went wrong with our financial system?

The whole thing was one big scheme. Everything was great when houses were selling like hot cakes and their values go up every month. Lenders made it easier to borrow money,and the higher demand drove up house values. Higher house values means that lenders could lend out even bigger mortgages, and it also gave lenders some protection against foreclosures. All of this translates into more money for the lenders, insurers, and investors. Unfortunately, many borrowers got slammed when their adjustable mortgage finally adjusted. When too many of them couldn‘t afford to make their payments, it causes these lenders to suffer from liquidity issue and to sit on more foreclosures than they could sell.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became more risky and worth less causing investment firms like Lehman Brothers to suffer.

10.金融危机的原因 英文 篇十

2007年的次贷危机首先导致美国抵押贷款等证券化商品交易急剧减少,造成了整个金融交易和资本交易的混乱。与此同时,从美国开始的股价暴跌蔓延到全球股票市场。欧美等国在大型金融机构融资困难和资金短缺方面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开始出现金融机构的破产。这种动荡的情况在欧美等国的中央银行向金融市场提供紧急资金救市和政府向金融机构注资后得到了稳定。但2008年雷曼兄弟的破产再次导致了全球金融、资本市场交易的混乱和股价的暴跌。进一步加速了美国实体经济的恶化和国际贸易的萎缩,引发全球经济衰退。更多最新相关资讯请浏览:合时代

在此状况下,尽管日本国内银行对与次贷有关的证券化商品的投资相对较少,但是日本也没能逃脱欧美市场混乱所造成的影响,出现了金融、资本市场交易的动荡和股价的大幅下跌。由于日本银行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供应而使得日本金融资本市场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复苏。但是金融危机后由美国引发的全球经济萧条将通过减少出口,给日本经济带来比其他国家更为严重的经济衰退。

11.金融危机的原因 英文 篇十一

当前,美国前10家金融机构托管资金总额为93.9万亿美元;世界前10家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着16.7万亿美元的资产;世界前10家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总额为1.7万亿美元。上述这30家金融机构控制了超过112万亿美元的财富。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2011年创造的GDP为14.5万亿美元,而全世界各国GDP的总和约为62万亿美元。“富可敌世界”正是这30家金融集团的真实写照。对这些财团而言,资产是投入各种项目挣取更多利润的本钱,是进行资本运作谋求暴利的手段。当它们为谋求利益最大化,把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各类资本市场,特别是在极少数大投资银行的指导下共同进退,会带来什么后果?

据中国之声2011年2月25日报道:“德意志银行的韩国经纪子公司面临10亿韩元的处罚。调查交易记录显示,2010年11月11日韩国股市暴跌当天,共有价值2.4万亿韩元的海外投资者卖盘指令被执行,其中约1.6万亿的卖单是通过德意志银行旗下韩国证券公司执行的,德意志银行从中牟取了450亿韩元的利润。”韩国的案例中,国际投行的投资咨询报告实际上发挥着资本总调度、总指挥的作用。

两军博弈之时,资金分散、决策分散一方,亏是必然,赚是偶然。国际垄断资本在庞大的专业团队支持下,或买或卖,统一行动,赚多赔少成为常态。国际资本的账户虽然分散,但在国际投行的统一指挥调度下,共同进退的资金规模远远超过本土投资机构,它们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乃至控制主导权也就不足为奇。见微知著。海量资本突然从各类市场套现离市的结果,必然导致金融危机。

二、重新认识金融霸权时代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几个习惯说法

1. 是财富蒸发还是财富转移?媒体在描述股市暴跌时,最常用也是最误导股民的用语是“财富蒸发了”。金融危机的影响绝对不亚于一场大规模战争。但是,金融危机和战争最大的不同是,金融危机不会毁灭财富,更不会让财富从人间蒸发,它只是让财富快速、大规模地改变了归属。

2. 是危机爆发还是敛财结束?媒体经常在股市暴跌后向公众宣布“金融危机爆发了”,把暴跌作为危机爆发的起点。韩国政府的调查表明,股市暴跌是国际资本在高位套现离场后造成的结果,是财富被掠走的标志。因此,把股票暴跌视为社会整体陷入危机的开始并不准确。其一,对国际资本而言,股市暴跌是以钱挣钱周期的结束,而不是开始。其二,股市暴跌只是小股民遭殃的起点,垄断财团却赚得盆满钵溢,用金融危机来指称整个社会陷入危机显然是不确切的。其三,股民在股市的投资多数被金融垄断集团吸走,市场现金极度缺乏,从表象看,这似乎是社会危机;从本质看,却是金融资本胁迫政府为其挣钱支付社会成本的一种手段。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国际垄断资本鲸吞民众财富

3. 一次“危机”和两次“洗劫”。国际垄断资本从股市高位套现离场,将股民的投资装入自己囊中是第一次财富洗劫。国际垄断资本借助现金短缺的“金融危机”,迫使政府用百姓血汗钱救市支付社会成本是第二次财富洗劫。金融危机造成的社会成本至少包括三项:政府无偿给银行提供救助资金;政府实行减免税收;政府的公共债务大幅扩大。时下欧洲一些国家发生的主权债务危机,将第二次财富洗劫的规模推至历史巅峰。2011年12月7日新华网消息称,据美国《彭博市场》杂志报道,美联储秘密向美国大型银行进行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注资。美联储从2001年8月至2009年3月,共计向金融体系注入7.77万亿美元。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紧急贷款利率低得超乎想象,2008年12月利率降至0.01%。美国的公共债务上限也一提再提,创出历史新高,达到15.2万亿美元。政府救市的海量资金都需要用未来的收入偿还,这是一些国家发生主权债务问题的核心。

三、资本运作脉络和金融危机预警机制

以钱挣钱是资本的生存方式和追求的唯一目的。它运作资本、鲸吞他人财富的经典程序是:推动货币从充裕向过剩转化;让投资收益大大超过资金成本,刺激起金融投机活动,让资产价格连续大幅攀升;统一调动资金在高位套现离场,资本实现盈利目标。

1. 在美元为国际主要货币的前提下,流动性从充裕向过剩转变的推手是美联储,基本的操作工具就是降低美元利率。美元本位制实行之初,带来了投资能力迅速提高、实体经济发展加快的好处。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很快就把制造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人力成本低下的不发达国家,进而促成发达国家经济的金融化转型,出现实体经济萎缩,金融服务业比例上升,国民收入中金融收益超过销售利润,投资能力与实体经济的需求完全脱节、不成比例等经济金融化的显著特点。在这个背景下,国际金融垄断集团不再满足于挣取商品利润,而是利用自己控制资本和货币的长项,不断作局,以鲸吞全球财富。

在这场游戏中,垄断财团集中财富的媒介就是货币。因此,要把分散在百姓手中的财富集中起来,必须提供宽松的货币环境。所谓货币供给充裕是针对实体经济而言,而远远超过实体经济消纳能力的货币供给当属供应过剩。以近80年来几次大的国际金融危机为例进行分析:

美国1929年金融风暴。1921—1929 年间,美联储除了下调利率外,一个重要的政策选择就是增加货币供应量。美联储仅在1928年就向它青睐的成员银行发放了600亿美元的货币,这些成员银行用它们15天的银行本票作抵押。如果这些钱全部兑换成黄金,相当于当时世界全部黄金流通量的6倍!通过这种方式发放的美元比美联储在公开市场上买入票据所发放的货币量高出33倍!

日本1980年代金融危机。美日“广场协议”签署后,为扩大国内需求,减少日元进一步升值的压力,日本开始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1986年1月至1987年2月5次下调利率。为防止日元兑美元汇价继续上升,日本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大规模买进美元、卖出日元,货币供应量因此迅速膨胀,1987年的增长率达到10%以上。

东南亚1997年金融危机。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案例中,流动性不是由本国货币政策当局降息或增发货币造成的,而是因大量借入美元,导致流动性泛滥。持有美元的投资机构能大量给东南亚国家放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

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2001年IT泡沫破灭,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采取了极具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经过13次降息,到2003年6月25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1%,创45年来最低水平。

以上的历史记录表明,美联储的利率创下新低之后不久,就有一场危机到来。因此,美联储每次操作利率下行并创下低利率记录,就意味着一场金融危机开始进入酝酿阶段。

2. 让投资收益大大超过资金成本,推动资产价格不断攀升。由于实体经济吸纳投资的数量受限于产能和市场,所以金融化时代的海量资金,实体经济无法全部吸收。过剩的资金要寻找出路,自然就流入投机性金融市场。在利润推动下,金融机构争相给借款人提供贷款优惠,金融市场的投机收益就会很快超过借贷成本,使投机活动迅速活跃起来。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就会脱离经济基本面的支撑,出现迅速而持续的增长,形成泡沫。仍以几次大的国际金融危机为例,揭示金融机构如何为股票等资产性投资与投机提供廉价资金,为资产泡沫膨胀推波助澜。

美国1929年金融风暴。证券市场上的交易保证金只要求10%,即可以用1000美元的自由资金购买价值10000美元的股票,其他资金可以借贷。这大大便利了股票市场上的投资与投机行为。在1920年代初期,证券经纪人贷款规模约在10—15亿美元之间,1926年初扩大到了20—25亿美元之间,1927年底达到34.8亿美元,1928年底高达60亿美元。

日本1980年代金融危机。根据日本经济企划厅的统计比较,1984年到1989年,日本的固定资产增长了35.4%,土地资产增加了129.2%,股票资产增加了93.4%。1985年日本的股票市价总额仅为196万亿日元,到1987年末,日本股票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其股票市价总额占到全世界股票市价总额的41.7%。

东南亚1997年金融危机。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过早地开放国内金融市场,为国际资本直接冲击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创造了条件。外资并未如各国政府所愿流入实体经济,而是大量地流向了投机性强的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导致资产价格飞涨。比如在泰国,住房贷款1989年为1459亿泰铢,1996年达到7934亿,增长了5倍多。1988—1992年间,泰国地价以每年20%—30%的速度上涨。

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在房地产抵押贷款产品创新的推动下,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对次级借款人不断降低贷款门槛,使次级房屋贷款规模迅速扩大,2003年达到4000亿美元,2004年突破1万亿美元,2005年增加到1.4万亿美元。伴随次级房屋贷款规模的扩大,以此为基础资产的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及相关信用衍生品也飞速发展。

3.“资金调动令”是调动资金在高位套现离场、造成资产价格暴跌的黑手。国际垄断资本利用资金优势洗劫他人财富是金融危机的本质,“自由”、“合法”是国际垄断资本摆脱犯罪嫌疑的挡箭牌与护身符。既然法律保护用钱挣钱的合法性,人们只能去关注金融、经济危机的复杂外表,研究危机的传导机制、相互作用等,而不能追究在“自由”与“合法”外衣保护下的垄断资本的罪责。事实表明,导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是发生在“金融风暴”之前的“资金调动令”(投资建议报告)或者“调整令”(突然大幅度改变银行利率)。

美国1929年金融风暴。1929年8月9日,美联储将利息提高到6%,紧接着美联储纽约银行将证券交易商的利率由5%提高到20%。美联储猛然提高利率之后,银行无法有效发放信贷。国际银行家们一拥而上,以正常价格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大举吃进蓝筹股和其它优质资产。在这场空前的经济浩劫中,只有最核心圈子里的少数人事先知道投机大戏即将落幕,能够及时抛出股票,购买政府债券,然后完成个人财富的飞跃。例如,亨利·莫金撒在“黑色星期二”(1929年10月29日) 前几天匆匆赶到银行家信托公司,命令他的公司在3天之内卖掉所有股票。

日本“失去的10年”。美日“广场协议”之后,从1987年到1989年,日本股票价格平均上涨94%,城市土地价格平均上涨103%,东京的地价翻了两倍。1989年底,美国先由财长出面,高调宣称日本泡沫经济处于崩盘边缘,继而以美国金融机构为首的金融垄断集团做空日经指数。日经平均股指从1989年12月31日38915高点下降了63%;市值从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1992年的299万亿日元,三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因股市和房地产暴跌而造成的损失达6万亿美元,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

韩国抓住了德意志银行的黑手。2010年11月11日,韩国股市在交易时间的最后10分钟大跌48点。期间,外国投资者共抛出大约2.4万亿韩元的卖单。韩国历时三个月进行调查,抓到了德意志银行发出的资金“调度令”和其他证据:(1)交易指令都来自海外,大部分来自德意志银行。(2)这批巨额卖单是在股市收市前的最后10分钟进行的,也就是在别人没有办法做出反应的时候进行的这种操作。(3)德意志银行进行了期货和股指之间的套利交易。

高盛在中国发布的资金调度令。2010年11月10日,高盛集团向其主要客户发出卖出中国股票的操作指令,中国股市随后连续大幅下跌。这次我方找到了高盛的“资金调度令”,并复原了其运作资金的三个阶段:(1)中国股市低迷,众多券商在给客户的操作建议中建议客户卖出持有股票,但国际金融集团却步调一致地进行买入操作,并反复向客户强调买入操作的根据和理由。(2)中国股市突然快速上涨24%,众多投资者开始跟进买入,中国券商几乎众口一致向客户发出强烈买入的操作建议。(3)高盛集团突然在11月10日向主要客户发出操作指令,建议卖出持有的中国股票。

上述案例证明,国际金融垄断集团就是发布“资金调度令”或决定发布“调整令”操纵股市暴涨暴跌的幕后黑手。

4.“三个峰值”是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外在标志。上述案例表明,货币形态的资本除了在汇市可以出现价值变化外,通常是没有任何变化的,变化莫测的是资本的替身——各种有价证券。资本总是先躲进替身与有价证券所有人周旋,等到了市场价值的巅峰,其真身突然带着投资人购买替身的真金白银悄然溜走。

国际金融危机案例让我们找到了预警危机的线索。一是不到“峰值”,资本绝对不会现出真身,即攀上“峰值”是资本现身的前提。二是要把替身的市场价值变为现实利润,资本必须脱离替身还原为货币。现实生活中,金融资产的“峰值”就是股市、房市和汇市攀升至历史高位。这些有价证券的市值达到历史高位的时刻,就是投资的理论收益达到最大化的时刻,也就是资本套现离场的时刻。抓住资本现身的前提,也就找到了爆发金融危机的临界标志。

为什么说一定是股市、房市和汇市“三个峰值”同时出现,才标志金融危机迫在眉睫?因为国际资本投资从来都不会把钱装在一个篮子里。同一笔资金必定是一部分投资股市,一部分投资房地产。一个市场攀升至高位,另一个市场疲软,就满足不了资本预定的利润目标。因此,利用“三个峰值”作为金融危机的临界标志完全可行。就民族资本而言,它们和国际资本敛财的目标一致,但是对国家宏观经济的作用完全不同,民族资本通常继续参加“血液循环”,不影响国家资金总量,而国际资本进入当地金融市场的目的是挣钱,利润通常要汇出所在国,性质属于“抽血”。

金融自由化和美元本币制从根本上损害了各国的货币主权。汇率市场化自然也让外汇市场成了一个重要的赢利场所。我国没有实行金融自由化,但汇率在资本跨国流动中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特定的环境中,国际炒家只能以人民币的形式进行套利操作,他们最终要把金融利润汇出中国,自然时刻关注汇率的变化。当股市和房市到达历史高位之后,汇率如果再升高,就等于给国际金融炒家再增加一个赢利杠杆,提供了出逃时机。这时的汇率必然引爆资金外流。

四、避免“三个峰值”同时出现,防范国民经济大失血

上一篇:2018福建三明农村信用社考试:行测基础知识一下一篇:环境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