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系统应用

2024-07-10

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精选17篇)

1.智能交通系统应用 篇一

打开卧室内智能电视,屏幕上先显示昨晚的心跳、呼吸、翻身、离床、体动、深浅睡眠情况,并语音进行睡眠的简单点评。

接下来显示今天的气温,紫外线强度,PM2.5的最新资讯信息;语音提示是否需要增减衣物及是否需要准备雨伞、口罩等物品。

用遥控器一按(程序已设定),厨房里的智能电器为煮粥,烤面包;智能水壶已经根据选择与喜好热好了合适温度的水。

洗漱完毕,在享受丰富营养的早餐的同时智能电视发出语音提示:“某某路况怎样,请改行某某路线”。

2.智能交通系统应用 篇二

据有关资料,上海的城市人口为230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88.3%。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将造成城市居民出行量的逐年递增。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致使公交车辆运营速度由每小时12~14公里下降至4~10公里,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抵消,公交承担运量不断减退,居民出行方式逐年由公交向自备车等个体交通方式转移,这无疑加剧了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与公共交通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改善公交服务水平,吸引更多乘客乘坐公交出行无疑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首选途径。上海市政府非常重视公交事业的发展,对公交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鼓励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改造传统的公交运营模式。通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来解决上海目前存在的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繁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一种共识,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2国内外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现状比较

①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家都投入了较大的人力和物力从事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研究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自八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公共交通部门开始应用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进行公交车辆定位、车辆监控、自动驾驶、计算机辅助调度及提供各种公共交通信息以提高公交服务水平。美国的APTS主要研究基于动态公共交通信息的实时调度理论和实时信息发布理论,以及使用先进的电子、通讯技术提高公交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实施技术。具体包括车队管理、出行者信息、电子收费和交通需求管理等几方面的研究。日本东京都交通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发了城市公共交通综合运输控制系统(CTCS)。其公共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包括累积运营数据、乘客计数、监视和控制公共汽车运营和乘客服务等功能。欧洲许多国家同我国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城市街道一般都比较狭窄。但是,它们通过实施公交优先政策,设立公交专用道,为公交车提供优先通行信号,布设智能公交监控与调度系统等措施,提高公交车辆运行速度和公交服务质量以吸引公众乘坐公交车出行,从而有效地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解决了城市交通问题,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这些经验都已被上海借鉴。

②与欧美国家相比,上海的公共交通事业相对欠发达。公交智能化水平还较低,绝大部分是沿袭旧的运营体制。但是,近几年,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政府对公交投入力度的加大,尤其是世博会在上海的成功召开,上海的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已初现端倪。比如:上海的地铁安装了自动检票系统,可实现乘客的自动计数,统计客流变化情况。上海实施公交“一卡通”,实现公交电子收费。在部分公交线路上建成了公交车辆跟踪调度系统,并安装了电子站牌,车载GPS定位设备,实现了对车辆的实时跟踪和定位、公交车与调度室的双向通讯、以及电子站牌上实时显示下班车位置信息等功能。由于上述功能,使得调度过程有据可依,并实现了计算机辅助管理,同时,提高了车辆运行正确率和服务水平,吸引了大量客流。

但是上海的动态交通状态信息与车辆定位信息还未能有效融合,使目前的系统具有以下缺陷:①不是以公交线网优化为基础,致使调度效果欠佳;②大多数系统线路与线路间缺乏联系,未能实现网络上的整体协调调度;③缺少信息服务系统,使系统智能化程度大大降低;④由于站点间运行时间单纯由距离比车辆运行速度求得,没有先进的算法作保证,致使在电子站牌上显示的下班车到达时间不准确。

3上海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构成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可以具体描述为: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数据采集,结合公交出行调查,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操作平台,在对公交线网布局、线路公交方式配置、站点布置、发车间隔确定、票价的制定等进行优化和设计的基础上,实现公交车辆的自动调度和指挥,保证车辆的准点运行,并使出行者能够通过电子站牌了解车辆的到达时刻,从而节约乘客的出行时间。公交出行者可以通过媒体,如:可变信息牌、信息台、电话、互联网等方便地获得公交信息(如:出行线路换乘点、票价、车型等),使更多出行者采用公交出行方式。最后,对智能公交系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进行评价。因此,可将上海的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分解为以下四个子系统:

①智能公共交通优化与设计子系统。该子系统是对公交线网布局、线路公交方式配置、站点布置、发车间隔确定、票价的制定等进行优化和设计,从规划方面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②智能公共交通调度子系统。该子系统由调度中心、车载设备、电子站牌等几部分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公交车辆的自动调度和指挥,保证车辆的准点运行,并使出行者能够通过电子站牌了解车辆的到达时刻,从而节约出行者的等车时间。

③智能公共交通信息服务子系统。该子系统通过媒体(如:可变信息牌、信息台、互联网等)将公交信息(如:出行线路、换乘点、票价、车型等)发布出去,使公交出行者可以方便地获得这些信息,从而吸引公交出行。

④智能公共交通评价子系统。该子系统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公交系统的指标体系对智能公交系统实施前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

4上海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实施框架的应用

上海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以调度系统为核心。上海智能公共交通调度系统实行公交调度中心、公调度中心和公交车队三级管理。上海公交调度中心与公调度中心之间用DDN专线相连,以满足二者快速准确交换信息的需要。上海公交调度中心主要实现车辆监控与大屏幕显示、公交运营管理、与分调度中心间协调调度车辆、公交信息采集与发布和公交线网规划与评价等功能。上海分调度中心负责所管辖的各线路营运车辆的调度及与附近的机场、火车站、港口相联系,相互传递静态信息(如发车时刻表)和动态信息(如:客流信息、到达时刻信息)等。上海部分公交车辆内安装有GPS接收设备和双向通讯设备,能够实现车辆自动定位,并将定位信息发送给分调度中心,使其能够实时监测车辆的运行状况,并向车辆发布加速、减速、越站、跨线、折返等指令。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遇到交通阻塞、交通事故、或者在车内发生抢劫、火灾、乘客纠纷、故障、拥挤等紧急情况时,司乘人员可通过车载设备上的相应按键向分调度中心发出路阻、事故、故障、拥挤、纠纷、救助等短信息,分调度中心接收到信息后可及时与公交调度中心取得联系,并与紧急救援中心、交通管理与控制中心相配合完成事故处理、人员救助、疏散交通等任务。同时,依据当前的客流信息、交通流量、占有率等数据合理调度车辆。上海部分公交车辆内还可设有电子收费、乘客计数、电子公告板等装置,实现乘车服务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也便于公交公司统计客流情况,为线网规划与行车时刻表的编制提供可靠数据。另外,上海公交调度中心还能够根据交通管理与控制中心提供的实时交通数据,信号配时方案,预测车辆在站点间的行程时间,并将相关信息显示在电子站牌上。

智能公共交通信息服务子系统则通过多种媒体向出行者提供出行前和在途公共交通信息。乘客可通过安装在车内的电子收费装置使用IC卡付费。上海已经成功使用ETC(电子付费),以及RFID(非接触识读)等技术。

5结论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在上海得以广泛实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也是ITS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的结构是多层次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该系统的建成,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现有公交资源的配置,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更好地适应市场客流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新的交通信息产业发展,促进公交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智能公共交通系统(APTS)是智能运输系统(ITS)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的研究内容是APTS在上海的应用与发展。文中对国内外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应用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同时阐述了适合上海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的构成要素和实施框架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智能运输系统,ETC技术,RFID技术

参考文献

[1]杨兆升.智能运输系统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陆化普.智能运输系统[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浅谈智能小区及智能家居系统应用 篇三

关键词:智能;小区;家居系统

从外部世界来看,世界形势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各国之间形成了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我国内部也十分重视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经济和科技的综合产物,智能化小区的存在体现了人们追求卓越生活的品位,不仅要在小区中形成统一的智能化系统,在室内的居住设计中也更加倾向于选择更加安全、舒适、便利的环境。可以说智能小区和智能家居系统的存在让人们更加充分的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

1 智能小区的总体概述与具体系统分类

智能小区指的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化技术、身份识别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技术在网络之间形成有效联通,将住宅中的相关信息通过相互连接的网络进行传递,最终建立起一个“三位一体”的新型信息化服务与管理住宅区,所谓的“三位一体”即指“以综合物业管理中心为核心,综合安防、信息服务、物业管理三个系统和家居智能化为居住家庭创设一个更加安心、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由于智能小区以住户的需求为“最高指令”,因而智能小区中贯彻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技术的先进化、网络的开放化、生活的便利化、安保的可靠化都成为了智能小区重点的关注层面,力求使每一个住户满意。智能小区中主要包含了智慧社区、楼宇自动化、火灾自动报警三部分。

1.1 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这个概念是在“智慧城市”概念之下形成的一种新型社区管理理念,属于当今信息化时代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革新,这种新型管理社区的模式主要由智慧物业管理、电子商务服务、智慧家居等构成,在智慧社区中所有的管理服务操作都需要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来完成,这就建立起了一个基于高新技术的智能化社区。

1.2 楼宇自动化系统 在目前的高层住宅进行智能化设计的过程中,楼宇自动化系统属于其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楼宇自动化系统是对整个智能化楼层所包含的所有生活系统的总称,具体分为排水、照明、空调、监控、供配电和电梯、楼宇对讲系统,而这些系统中则使用了大量的高新技术,对其中各个系统中涉及到的技术进行列数分析,则主要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接口技术、监控技术、通讯技术、自动预警技术等,是集众多技高新技术于一体的集散型控制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存在是通过整个系统的协调工作与配合来实现对各个系统具体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强化工作人员对整个智能化楼层的管理,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解决,避免给住户带来任何生活上的不便,为住户的生活减少后顾之忧。

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对于住宅,住户通常除了要求其舒适便捷外,十分强调的一个问题就是安全性是否得到保障,而随着煤气、电的普及化使用,很多不恰当的使用方式都会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火灾作为住宅中最引人注意的一项安全事故,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可忽视的安全威胁。智能小区作为科学技术在住宅方面的最新成就展示,其对火灾的防范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智能小区内部的电气等容易引发火灾的智能家居都是以防范火灾为设计重点。因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作为智能小区高层住宅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其存在成为了提高住户安全性的重要方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包括火灾报警装置、触发器件和自动消防设施等,当住宅之中的温度达到一定的值,系统就会及时监测到异常情况并发出警报信号引起住户和工作人员的注意,与此同时系统会自动启动消防,这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将系统的智能化与人的能动性进行结合,最大程度的降低了火灾危险性指数,减少了真正的火灾发生的次数,降低了火灾给住户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2 智能家居系统的总体概述与具体问题探讨

智能家居的存在为住房的销售增加了砝码,智能家居的存在不仅提高了生活的智能化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能源,达到节能的效果,基本上满足了现代人们对于住宅的智能化与环保化的要求。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智能家居系统必将会取代传统的家居系统,成为时尚装修的首选,刺激消费点。

2.1 智能家居的系统构成 智能家居系统依靠高新技术发挥作用,最为重要的价值就是用自身的实用性、可靠性、便利性来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智能化家居要实现其功能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智能家居系统置于操作应用平台中,在家居与移动客户端之间建立起稳定的联系,使家居系统通过不同的客户端能够随时进行远程监控与操作。对于家居系统而言,在设计时会尽量以实用性、易用性为主,根据用户对家居系统功能的具体要求进行不同的设计,使用户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满意。另外还要确保整个家居系统能够全天候的运行,保证系统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环境,安全、高效、正常的接受用户的智能指令。

2.2 智能家居系统现阶段的两种组网模式 当前的智能家居系统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有线模式,另一种是无线模式。有线组网模式所包含的所有功能都是经由一条总线来进行操控,具体可以完成的操作有照明、供暖系统和新风系统控制、操作控制及安保监控等实用性功能,有线模式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和建筑设施管理系统中的其他系统建立起联系,极大的拓展了应用范围,在面板的控制下其信号相对较强,但其造价较高,住房适用范围较小。无线组网模式属于无线智能家居应用方案,它的优缺点与有线模式恰好相反,它的优点是造价低,适用范围广,缺点则是信号的稳定性差。

智能住宅与智能家居系统的存在是技术革新的一个突出表现,它们有效地提高了住宅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环保性,使住户获得了更加美好的居住体验,提高了人们的居住质量,是未来建筑住宅发展的潮流与不可阻挡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王超,骆德汉,郑魏,姚长标,廖中原.基于STM32的嵌入式智能家居无线网关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3(03).

[2]吴孜祺.中国智能家居市场一览[J].日用电器,2011(07).

4.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综合系统的应用 篇四

近年来长江水域社会运输船舶增长速度随着长江沿线经济发展的需要呈明显上升趋势,长江黄金水道部分航道复杂水域航道拥塞、船舶碰撞和搁浅等事故依然频发。传统的水上监管模式难以满足长江海事局提出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的监管模式,在通航环境监控、遇险救助指挥、船舶流量实时监控等难以做到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一个集监控、通信、指挥、调度等功能于一体的水上交通管理信息平台,是长江海事“五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它将为长江流域航运管理单位、企业以及社会船舶提供航行、调度、安全信息服务等综合服务,有效实现长江水域内水上交通安全智能化的管理。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综合系统的概述

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GPS卫星定位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等先进成果,将航行船舶等数据有机结合,将会对辖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统一协调和指挥,实现了跨区域水上交通安全措施整体配合、协调一致。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将利用船载终端设备,通过3G无线通信网络与监控中心连接,形成一个船岸一体化的系统。同时,监控中心将提供综合的水上交通管理信息,并将控制信息发送到对应的船载终端,从而形成船岸的实时互动。该系统所有数据将集中存放在后台数据库服务器中。在应用服务器上,将以服务方式提供各种应用服务,系统运行时涉及到的数据主要包括:GPS数据、GIS数据、航行管理数据、信息发布数据、船舶数据和用户数据。在应用服务平台上,针对系统涉及数据的多样性,提供独立的数据交换模块,用以将不同的数据调用至不同的服务。

2、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的功能

1、集中式管理的数据库

后台数据将采用集中式管理方式,采用微软的SQL server2000数据库平台,集中管理系统后台所有数据,数据库将放在新建设的监控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上,同时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双机容错的方式管理磁盘阵列,数据全部放在磁盘阵列上,实现可扩展系统容量,并增加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实现GIS、GPS、CCTV一体化的水上智能交通控制

监控管理系统主要涉及GIS、GPS技术等,这些技术对应相应的软件平台或硬件产品。GIS技术采用专业强大的GIS软件平台显示,快速处理GPS船载终端发过来的数据。

3提供综合信息化服务

监控管理系统将对航线上的船舶提供综合服务,为辖区内船舶企业提供各种相关信息服务,实现全天候、可视透明的管理,建立交互管理模式。为船舶提供信息查询、辅助导航、搜寻救助等服务,从而实现系统综合信息化服务。4船舶即时定位

船载终端和系统之间的交互通过3G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完成,当应用服务器接收到船载终端信号后,将启动GIS定位功能,调出终端所在位置数据,将终端显示在对应位置上,然后将数据再通过3G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传送至船载终端,从而完成一次数据发送和接收的过程,实现船舶即时定位功能;

5船舶跟踪

海事管理部门通过系统监控平台可实时、动态、连续地监控船只的运行轨迹、速度等通航数据。针对功能特殊的管理船只(如搜救艇),可安装可视船载GPS终端,将船上及部分湖面的画面传回监控中心。此外,当船舶遇险或遭遇到其他特殊的情况时,船主可以手动按下报警开关,船舶将自动处于监控跟踪的状态;

6船舶越界报警

越界报警是辅助航行的重要手段,当系统将一艘船舶设定为指定行驶路线后,该信息将通过监控中心发送到船载终端。航行船舶收到航行路线限制后,须按照指定路线行驶,当船舶超出指定行驶路线后,系统将自动报警;

7信息查询发布

授权用户通过数据库查询有关信息,其中主要包括地理信息数据、移动目标数据,如船舶型号、船主、船舶基本信息、位置信息等;监管网点数据,如港口、海事、航道管理站点的位置分布等。此外,监控中心可向船舶发送内容简短的实用信息,例如天气预报,船舶流量,交通管制等信息;实时发布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驾驶员法律意识,有效减少船舶违章行为;

8综合服务

系统通过船载终端上配载的语音设备,提供电话服务功能,可随时与监控中心保持语音联络。当遇到突发事件时,只需拨通监控中心的电话或按下船载设备上的服务按钮,监控中心即可提供航道指引、求援、医疗救助、信息查询等诸多服务;

9船舶防撞预警

5.屏蔽门系统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篇五

该文阐述了屏蔽门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介绍了屏蔽门系统的控制要求及控制功能,叙述了屏蔽门系统与信号系统的接口,并分析了屏蔽门系统的安全措施以及行业发展趋势.

作 者:施伶 Shi Lingyan 作者单位:上海市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市,31;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市,200092 刊 名:城市道桥与防洪 英文刊名:URBAN ROADS BRIDGES & FLOOD CONTROL 年,卷(期):20xx ”"(1) 分类号:U23 关键词:屏蔽门 轨道交通 控制系统 信号系统

6.粘着在城轨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篇六

粘着在城轨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运用粘着及蠕滑原理介绍了地铁防滑装置的工作原理,通过防滑效率说明防滑控制属于滞后控制,有其应用限值,进而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紧急制动距离核定的原则,通过实例说明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核定本系统紧急制动限值时,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尤其是当地的环境因素及线路条件.

作 者:孙睿 SUN Rui 作者单位: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广东,广州,510000刊 名: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英文刊名:DEVELOPMENT & INNOVATION OF MACHINERY & ELECTRICAL PRODUCTS年,卷(期):23(3)分类号:U12关键词:粘着 蠕滑 防滑 紧急制动距离

7.智能交通系统应用 篇七

1 运用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组成

运用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包含着智能化公共交通系统、智能化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化公路管理系统、智能化车辆信息采集系统这几个子系统, 如图1, 通过子系统构成的智能化结构, 实现全天候的路网信息采集, 将采集后的数据经过计算机的智能分析, 提供后续的路网建设、路网智能设备的架设参考, 不断实现交通信息系统的集成整合。

1.1 智能化公共交通系统

先进的交通系统建设主要侧重点在于采集车辆、乘客以及道路交通信息的基础上, 建设公共交通规划调度的良好平台。首先是路网建设, 在各个重要的公交站点安放电子站牌, 为等候的乘客通告公交车辆的运行信息;其次建立统一的信息监控系统, 能够远程获取目标车辆的的位置、速度等信息, 以及乘载车辆的运行情况和乘客情况, 能够实现将调度指挥内容向目标车辆发布。最后是建立面对市民的公共信息查询系统, 能够让市民在任意有网络接入的场所了解到他们需要的公交出行信息, 方便出行。

1.2 智能化城市交通管理系统

这个要求通过物联网技术提供好的控制设备, 为控制信息输入输出提供基础保障。为提高应变事实路况的指挥管理能力, 应建立更加系统全面的交通管控中心, 能够有多种方式通过发布实时信息, 对交通状况进行引导。在实际路面中, 设立有效的交叉口交通管理和信号控制设备, 管控混合交通流。

1.3 智能化公路管理系统

首先, 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建设, 须能够使得车辆不停车缴费, 减少停滞时间, 从而加强公路通行能力, 维持交通畅通。最后, 需要建设对超载、超速等违规车辆的检测管控系统, 通过信息化手段完成公路建设、养护等功能和基础设施的运维, 减少管理成本。

1.4 智能化车辆信息采集系统

该智能化系统主要应用于采集路面上行驶车辆的相关状态信息。应用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进行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通过对车辆配备信息收发设备, 实现追尾预警、撞击提醒、记录车辆状态、卫星定位、电子导航、乘客计数、自动检票等常用功能。

2 实现物联网技术下的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手段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并非简单独立的管控系统, 仅从道路, 或者仅从车辆这些单一方面是不够的, 要想很好的解决交通管控, 需要同时考虑两方面的内容。这就需要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将所道路车辆两方面的信息及内容采集, 常用的两种技术手段包括RFl D (射频识别) 技术和传感器网络技术。

2.1 RFl D技术在智能交通的应用原理

RFID (射频识别) 技术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上应用广泛, 它在系统中的工作方式是, 首先生成对应信息的数据载波信号, 通过信息阅读器的天线发送到携带了电了标签的目标车辆, 在系统中被采用的电子标签也被称为应答器。当车辆通过指定区域, 接收对应的数据后, 将激活应答器, 应答器再将车辆数设备生成的数据由发送设备再发送出去。管控系统的阅读器根据收到的数据顺序进行解读, 交至软件平台做相应的处理, 完成自动识别车辆信息的功能, 实现路面行驶车辆信息的自动化管理。在智能交通系统中使用RFID技术, 要求将电子标签放置于路面行驶车辆中, 而阅读器大多布置于主干道重点位置, 采集的数据由有线和无线传输设备传送到信息中心。

2.2 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智能交通的应用原理

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信息采集需要有很多非常有效手段,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具备很多数据传输先天优越的特点, 在促进交通智能化方面举足轻重。监测目标路口各个方向上的车流量, 通过控制中心计算优化, 提高运行效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主要应用是跟路面车辆信息有关, 是实现路面车流量的优化的重要决策源头。通过该技术的使用, 信号控制设备可以进行比较深入的优化, 实现智能城市交通系统的公交优先行驶的功能。传感器网络的构建, 是采用多跳网状通信构架的方案, 具体实现方法是通过分布在道路两侧的聚合点被组织成网络, 检测传感器或者检测设备的数据传输通道连接至各聚合点网络中, 最终关节点处集中了各处采集的交通信息数据。各聚合点网络的采集点一般放置在各种信号控制设备中, 而传感器终端通过路面下的填埋或者安装在道路规划处实现布点, 行驶在道路上车辆通过传感器区域后实现数据采集功能。在技术实现上, 非接触式电磁传感器也被使用在需要传感器终端的场合中, 用于交通管控系统在特定时间段内收集区域内车辆行驶信息。采用不同类型但相同功能的终端节点将各自采集的目标信息初步处理, 汇聚到聚合点网络中, 完成物理意义上的数据整合工作, 最后通过智能交通系统中的相关的车辆或者道路信息数据传输设备, 传递到上层的管控中心的车辆或道路信息数据库, 经过县官需求分析后提供至路口信号控制信息输入段。另外在特定的道路区域安装温湿度传感器和光敏传感器等多种类型传感器后, 能够扩展道路信息采集类型, 检测路面硬件状况和车辆尾气排放情况, 为更深入的道路车辆数据分析提供拓展的可能。如图1, 是一些传感设备在道路及车辆上的应用示例。

3 结论

物联网技术, 为实现交通控制领域的智能化, 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撑能够将智能交通的管控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提升至新高度, 解决传统系统难以解决甚至不能解决的问题。智能交通物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部分, 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 将是与物联网技术融合越来越紧密的过程。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不同事物之间通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互连接构成网络, 为生产管理提供及时化的信息, 被称为物联网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信号采集与控制系统框架组成的的几个子系统, 以及具体实现手段的RFl D技术和传感器网络技术, 较为深入地阐明了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使用。

关键词:物联网,子系统,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何爱翠, 马天斌.物联网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13) .

8.智能排队叫号系统在医院的应用 篇八

1、叫号系统的组成

1.1系统硬件的组成是区域控制电脑(根据显示内容不同设置有不同的控制电脑,药房、医生诊室、B超检查室分别设置了1个控制电脑)、LED液晶显示屏、音箱、发药电脑与显示屏、音箱连接,医生电脑与诊室液晶屏连接,B超检查控制电脑与液晶屏连接。

1.2系统的软件门诊排队智能叫号系统为医院一个子系统与医院HIS系统、门诊电子病历系统、PACS系统无缝结合,数据共享。

2、智能排队叫号系统在医院的应用

2.1排队叫号系统在医生诊室的应用

病人网络预约挂号、电话挂号、现场挂号,都在医院一个号源池里取号。挂号时,病人选择就诊医生,挂号系统就自动按挂号的先后顺序为医生排列好就诊顺序,挂号发票上标示出就诊序号,医生按排列顺序为病人就诊。医生诊室门上方安装有LED液晶显示屏,分两行显示,上面一行显示 **号(挂号序号)***(病人姓名)正在就诊,下面一行显示**号***待诊。这样病人就可以判断自己就诊时间大约在几点,方便病人安排等候就诊。

2.2排队叫号系统在门诊药房的应用

药房显示屏上分有窗口一窗口二等,每一窗口设两列,左边一列显示等待取药人员名单5人,右边一列显示正在取药人员名单。门诊药房病人在医生处就诊后到收费室交费。收费人员一旦在程序里收费完毕,药房后台打印机就自动打印病人处方,施药人员按照处方配药好,递交发药前台工作人员,前台工作人员扫描处方,电子显示屏左列等待取药人员名字就跳到右边正在取药人员名单里,同时广播喊人,通知***到第几窗口取药。病人在交费后就到药房前大厅里坐着等候广播通知,收费发票上显示同时有第几窗口取药。

2.3排队叫号系统在B超室的应用

B超室的液晶显示屏显示有等待检查人员,正在检查人员。病人在医生诊室就诊,医生下达电子检查申请单,病人到收費室交费后,收费系统自动按交费顺序在PACS系统里为病人排列好,并且还分出急诊、普通。医生按先后顺序点击病人检查,同时广播喊***人前来检查,***等待下一个检查。

3、排队叫号系统在医院的应用效果

3.1改善了医疗就诊环境

应用排队叫号系统后,药房处不再有打堆取药现象,病人们安静祥和的坐在大厅里等广播通知或者关注显示屏显示,然后上前取药。电子叫号系统启用前,患者及家属围在医生诊桌前,医生接诊环境混乱,而等在外面的患者由于不能一目了然,更是抱怨连连。电子叫号系统启用后,自动公开叫号,高度透明,患者心中有数,心态平和的等待就诊,诊室安静,实现了一医一患,医生对病人的诊治更加详尽从容1。

3.2建立良好医患关系

排队叫号系统很好地解决了病人就诊时排队无序等问题,让病人可以安心地坐在候诊区候诊,不会再担心有人插队,就诊情况一目了然2。增加了医患之间的信任,提高了门诊的服务质量与病人的满意度,提高了医院的信息化水平3。

参考文献

[1]田晓锦,张宝平.门诊电子叫号系统和“一卡通"的应用与管理体会[J].中国药业,2012,12(21):412-413.

[2]宁友茹,电子叫号系统在门诊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186-192.

9.智能交通系统应用 篇九

高速公路交通监控系统技术应用的探讨

高速公路交通监控系统是根据各种道路交通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问题,利用电子传感、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等技术实时地、动态地测量、控制道路及车辆的`运行情况,对高速公路交通运行情况进行实时地监测和控制.

作 者:冯兴林 作者单位: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11刊 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英文刊名: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年,卷(期):“”(1)分类号:U4关键词:监控系统 技术应用 分析

10.智能交通系统应用 篇十

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建筑在世界应运而生。智能小区在智能化大楼基础上扩展和延伸出来的,人们通过对小区建筑群的四个基本要素(结构、系统、服务、管理)进行优化考虑,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舒适、温馨、便利以及安全的人居环境。为适应我国加快住宅建设发展,增强住宅建设的科技含量的要求,我国 在继“解困”、“安居”工程后,又加大了小康工程的力度。“智能型住宅家庭设施自动控制与管理系统应用研究”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产业项目“2000年小康城乡科技产业工程”的专题,就是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智能型住宅家庭设施自动控制与管理系统应用研究”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哈尔滨建筑大学)承接的项目,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北京德达数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该项目采用LONWORKS技术开发研究并在住宅示范小区工程中试运行。1、对住宅居住环境(湿度、湿度)及设备进行监控;2、住户三表(水表、电表、煤气表)远传;3、住户三防(防火、防灾、防盗);4、厨房设备监控;5、卫生间排风控制。这些功能用LON总线一节点实施,即每一住户为一LON节点,然后再用服务器管理各个用户的节点构成LON总线系统。该项研究已在北京翌景嘉园示范小区通过试运行,下面对其自评估如下:

一、攻关的任务、考核目标及主要技术指标:

经过论证,我们在专题合同中将各种指标定位在:

本专题的攻关任务:研究智能型住宅家庭设施自动控制与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两项任务,其一是开发家用管理软件,其二是开发家庭智能控制装置,实现对居室温度、湿度进行自动调节;对厨房用具进行时序控制;对卫生间的排风进行控制。而家用电脑管理软件要对家庭设施进行管理并提供若干家政服务程序。

本专题的考核目标:提供具有居室空调、厨房监控、卫生间自动排风功能的微机控管装置一套;提供家用电脑管理软件一套;住宅温、湿度等参数应满足智能住宅规定标准;在示范工程中应用该项成果。

本专题的技术经济指标:温度、湿度等主要被控参数应满足智能小康住宅标准(温度18℃~28℃,湿度30%~70%);系统运行可靠。

在进行该项专题的进一步研究的过程中,结合当前先进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智能住宅发展状况,在原有的合同的基础上,我们对家庭智能控制器又增加了三表远传、安防等功能。

二、专题执行情况评价

本专题按两个部分实施,即家庭智能控制器和家用电脑管理软件的研究:

1、家庭智能控制器

(1)功能

本专题所开发的家庭智能控制器即智能节点具有4路模拟输入,12路数字输入,12路数字输出,其所实现的功能如下:

通过对室内温度监测,得到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比较:当实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一定值时,在夏季关空调,在冬季开暖气;当实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一定值时,在夏季开空调,在冬季关暖气。温度控制达到智能小康住宅规定标准:18~28℃。

通过对室内湿度监测,得到实际湿度与设定湿度比较:当实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一定值时,关加湿器;当实际湿度低于设定湿度一定值时,开加湿器。湿度控制达到智能小康住宅规定标准:30~70 %。

对三表实行脉冲计数,并发送到上位机。

当门磁或红外报警时,在设防状态下,声光报警和自动拨号器启动,并有报警信号传到上位机。

[1] [2] [3] [4] [5] [6] [7]

★ 浅谈液压机系统应用研究论文

★ 系统测试总结

★ 机载水平惯性稳定平台系统

★ 新型机载语音告警系统的设计

★ U5/U10测试文档Windows系统

★ 现代起落架缓冲系统的发展

★ 作文创新与发展

★ 文化保护与发展范文

★ 网络技术在分布式测试系统上的应用

11.交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交通;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085-01

一、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络环境及应用范围要点分析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将多种功能集于一体的的综合性应用系统,其交通系统办公自动化的网络环境是由交通运输厅、各市州交通局的网络建设现状决定的。主要情况分为:厅直单位有光纤线路和有关厅机关相连接,例如运管局、港航局以及公路局和交通运输厅能够进行电子公文交换;厅机关和厅直单位利用现有网络作为系统运行的网络环境;一般情况下,重点工程的指挥部要使用终端连接方式与交通厅相连接;而高速公路管理公司需要依靠公路通信网络系统与厅机关的办公网进行互联交换。通常在互联互通前,需要利用VPN软件的终端作为解决方案。交通系统网络办公自动化主要运用于交通厅日常办公的公文管理,实现其它日常办公工作等。例如:交通运输厅的行政文件、党组文件发文;政务信息、领导日程、用印管理、通知公告以及电话记录等;系统也应用与各个处室、厅机关办公厅直单位等的公文管理,一般厅机关的单位都有自己的自动化系统与交通厅进行互联互通;另外,运管局及公路局等二级单位同样有自己的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和交通厅的公文管理相连接。高速公路的相关单位也可以利用通信网络开发专用的办公系统,真正的实现无纸化办公。在交通运输厅各个厅直单位的系统中,存在着许多和交通运输厅收文、发文相通的流程。

二、交通办公自动化系统

(一)办公自动化功能

交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各模块的功能上,包括:公文管理、个人办公及综合办公。公文管理是指所有与交通运输厅有关的公文处理或公文流转的全部功能。包括签报管理;收文、发文管理;公文传输、电话记录等。签报管理是指运输厅内部相厅领导汇报事项的管理模块;收文管理包括所有来文的拟办、登记、审核、办理以及签发、归档等涉及运输厅所收到的需要批阅的公文处理模块;与之相对应的发文管理主要包括对发文的审核、签发、文印及归档打印等涉及以运输厅名义发出的通告、报告等文件的处理工作;公文的传输是指厅机关和下属单位间加密电子公文的交换模块;电话记录是指工作人员接到报告事项电话后的内部处理模块。综合办公包括通知公告、领导日程、参阅文件、政务信息以及公众诉求等; 个人办公主要是指交通部门提供服务、处理事务的系统,也是用户日常办公的平台。包括短信管理、邮件系统、软件系统和个人通信录等。

(二)办公自动化作用及优点

办公自动化中的OA系统是信息管理和业务处理的系统,为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OA系统能够提高干部与职工的协同工作能力;实现资源共享,强化领导监控力度,使公文的审核、流转及签批等工作能够进行自动的处理,有力的促进了部门管理的规范化、电子化。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主要优点包括:建立内部通信平台、建立信息的发布平台、实现自动化工作流程、辅助办公以及远程办公等。建立内部通信平台是指建立单位内部短信、邮件系统,保证单位与外界通信交流的准确通畅;建立信息发布平台是建立公告及通知等信息的发布、交流平台,在干部和职工间能够的广泛传播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公告事项以及技术交流等。自动化办公流程是指改变了单位的传统办公模式(公文办公),单位内外部所有的文件管理、收发文、会议管理以及档案管理等都使用电子传阅、签发、起草及归档的电子化办公模式,能够充分发挥网络快速、廉价的优点,大大的提高办公效率,使复杂工作简单化。辅助办公的自动化是指会议、车辆管理;领导日程以及办公用品管理等日常事务性的工作相互结合的辅助办公;远程办公有效的扩大办公区域。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就能随时使用VPN系统进行登陆办公,对职工出差的办公及信息交流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同时,自动化办公免除了传统纸质文件的收发,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办公过程中用于传真、电话、打印及办公用纸上的费用和文件寻找、整理所需要的工作时间,既降低了办公费用,有提高了办公的效率,真正的实现了办公管理的现代化。

三、办公自动化管理及系统维护

(一)提高办公人员素质

交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管理工作与办公人员的素质有直接的联系。在信息建设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主体是办公人员,办公人员的热情及参与程度是自动化办公工作推进的关键。在信息化工作推进中,如何提高办公人员的积极性,把信息技术和员工进行有效的结合是网络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重点。自动化办公水平的提高必须需要所有办公人员的付出。近年来,虽然员工的办公理念及工作方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然无法跟上自动化办公的变化进度。例如,许多罢工人员都配备的有计算机、传真机及打印机等,但在应用上仍处于初级水平。所以,如何使这些设备的效能进行充分的发挥,是管理人员需要认真考虑、分析的问题。因此,经常性的开展一些业务培训和知识讲座,能够有效提高职员的综合素质,增强自动化办公设备的应用,更好的服务于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建设。

(二)完善信息资源及决策数据库

在技术环境改变以前,自动化办公的设备缺乏且功能单一,只有在为数不多的重要岗位才有办公设备,相应的设备管理、决策工作就较简单。管理人员多使用小作坊的形式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登记、分析和统计。而且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只在表层管理上得以实现,很少使用投放、产出的效益指标来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组织机构以及决策能力进行衡量。技术环境得以改变后,自动化办公的内容更加广泛,影响因素也更加复杂,例如办公数据库的建立、资源分析及设备的分配等,使管理人员产生了很多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对自动化办公的内涵、理念带来了变化,自动化办公设备成了信息网络的重要部分。针对这种趋势,各级领导、网络管理者就要善于在决策过程中把握环境的因素,客观现实的对自动化办公中各种设备的数量、用途以及作用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及决策,尽量取得最佳的效果。并根据要求提出完善数据、储存安全信息管理等系统的建立,依据相关数据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服务分析,真正的实现自动化办公。

(三)制定业务规范

依据业务标准、制度及规程对网络自动化进行管理,是在新形势下做好自动化办公管理的重要部分。需要网络的管理人员对新问题、新情况进行研究分许,并制定相应的新制度。比如各种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维修及报废阶段的资料登记工作,包括设备使用年限、人员配备等情况都要记录在案。需要制定设备采购、保修、日常维修、定期维护及报废等制度,并由相应的技术规范、应用规范来强化设备的管理工作。所以,制定完善的业务规范对信息化的建设起关键的作用。

(四)系统的维护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工作包括以下几点重要问题:一些工作人员在办公中由于误操作导致文件的终结,这时需要维护人员通过后台数据库对终结的文件进行重新的打开办理;在自动化办公中,需要通过数据库来办理已批阅文件的改动和删除;若没有安装控件,导致收文的查看异常,可以通过控件的安装重启进行有效的解决。当工作人员无法找到公章的定位图片,导致文件无法盖章时,办公维护人员可以通过办公工具栏,进行公章图片的钩选,找出定位图片。

四、结束语

12.智能交通系统应用 篇十二

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在为我国经济提供强大的推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交通问题,比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交通事故频发。面对一系列交通问题,智能交通应运而生。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智能交通在我国快速发展,但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今国家将智能交通纳入到“十二五”交通规划中,使得智能交通在我国拥有了广阔的前景。随着一些新的智能交通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普及,交通智能化必将取得更好的发展。

1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现状

1.1 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前景

交通规划提出,未来的几年内,我国将努力实现对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重点线路、重要桥梁、车辆运行情况、车辆配载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监测;努力实现对重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比如加强对石油运输车辆、化学药品专用车辆的监测和检查。要实现上述目标,离不开我国智能交通系统作支撑,为此国家已经制定并逐步实施了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规划。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我国涉及到智能交通的企业已经多达2000家,这些企业主要是提供道路监控、收费站收费设备的生产制造企业和从事卫星定位、地理信息采集的信息服务企业。近年来车载播放器、导航仪等电子产品的日益普表明汽车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智能交通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不断的推进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涉及到不同类型的企业,这些企业中既有提供信息服务的电信服务商也有提供传感器、电子产品的硬件制造商,如今我国大推动智能交通的发展,尤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也必将不断发展壮大,反过来这些企业的壮大也会推进智能交通的发展,进而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环境。

1.2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

受益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的智能交通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今天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会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信息共享性差和“应用孤岛”现象抑制智能交通的发展。在我国智能交通的主要是由交通运输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联合推动的,然而由于各部门是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进行推进的,各自有各自的系统,这也就导致了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存在着多系统并存、信息共享性差以及重复建设等问题,这不仅使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缺乏一个统一的构建同时也抑制了智能交通的发展。此外“应用孤岛”也是制约我国智能交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的“应用孤岛”就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一些新的智能交通技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有很高的普及率,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却得不到有效的推广,这就导致了智能系统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联动机制。

(2)对于些重要的技术指标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加大了技术的推广,不利于智能交通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在缺乏标准的情况下,不同区域一般会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构建自己的智能交通系统,在这种条件下形成的智能交通系统存在兼容性差、信息共享性差等问题,系统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配合和衔接。比如我国公路收费系统,各省份或地区都有自己的系统,这就对以后公路收费联网造成了困难。

(3)智能交通技术创新能力差,核心技术只给能力差,对国外技术依赖较高。一些智能交通设备成本高、稳定性差,严重制约着智能交通烦人推广与应用。

(4)在智能交通设备市场中,国产品牌的占有率很低,主要的市场份额仍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并且有扩大的趋势,国内智能交通设备企业的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5)国内的智能交通研究水平低,研究体系不完善,研究机构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着智能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

2 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

2.1 不停车自动收费系统的应用

不停车收费系统又称电子收费系统,简称ETC系统,当车辆经过自动收费站站口时,利用车辆自动识别技术完成车辆与收费站之间的无线数据通讯,进行车辆自动识别和有关收费数据的交换,通过计算机网路进行收费数据的处理,实现不停车自动收费的全电子收费系统。目前我国不停车自动收费系统主要采用的是国际上最先进的不停车自动收费设备,它的优点主要便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全天候不间断的工作;二是无需人工,完全实现了收费自动化,降低了人工成本;三是车辆通过效率高。

2.2 IC 卡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违章罚款管理系统的应用

IC卡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违章罚款管理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在我国部分省市得到推广和使用。IC卡是一种智能卡,装有芯片,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信息容量大,能进行逻辑计算的优势。驾驶员可以持有驾驶证到交警部门申办一张IC卡,申办IC卡后可以乡卡里冲入一定数量的资金。当驾驶员出现违章时,交警可以通过配发的便携式读卡器对交通违章进行处理,并扣除相应的罚款。IC卡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违章罚款管理系统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交警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交警的行为,抑制了违规操作。

2.3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在我国发展迅速,各城市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北京市研究开发的道路交通流预测预报系统是全方位提供交通信息服务的基础子系统。该子系统以GIS电子地图的形式向用户提供五环路内所有主要道路的当前时刻及未来5分钟、15分钟、30分钟、1小时、2小时时刻的路况信息,包含路段上的交通流量、平均速度、占有率及饱和度等数据.除此之外,该系统还有拥挤评价、旅行时间服务、路况异常状态的动态分析和预警等功能,能够通过可变信息板、指挥中心大屏、交通广播台、网络信息服务、车载终端等途径对外发布信息。

南京市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包括南京智能交通诱导服务中心平台系统、江苏省交巡警高速公路指路服务系统、南京智能交通广播服务系统、南京智能交通诱导服务系统网站、南京市停车诱导服务系统等5个子系统,汇聚整合各类交通信息资源,并通过合理可靠的服务软件系统构建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目前,南京智能交通信息服务中心已接入11万余个信息采集点、7 000多辆出租车车载智能终端、8个隧道口和170个主要路口的视频监控系统,路况动态信息准确率达85%以上。该系统可为公众提供实时路况查询、动态路径诱导、公交查询、停车场车位查询和预订、交警服务信息免费告知、高速公路信息查询等服务。

3 结语

我国智能交通业起步晚,发展时间段,但是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相信随着国家的扶持力度的加大,智能交通业一定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系统的规划设计需要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避免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由于缺少规范、标准,而缺乏衔接与配合,水平参差不齐,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应尽快完善与制定相关规范与详细技术标准,出台相关政策,如智能交通系统规划技术规范或技术指南、系统设计规范或指南、行业发展政策等。

摘要:智能交通系统作为“十二五”交通规划的重要部分也是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从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前景、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3.智能交通系统应用 篇十三

在讨论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GIS(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在交通指挥系统中应用的基础上,探讨了系统中电子地图的空间数据组织,卫星定位系统的.组成、原理及特点.

作 者:陈强 郭超 作者单位:陈强(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沈阳,110003)

郭超(沈阳工业大学,沈阳,110000)

14.智能交通系统应用 篇十四

由于交通基础设施以及与之相关的交通数据均具有空间地理特性,使得地理信息系统成为交通规划和管理者处理交通数据的有效手段。因此,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ransportation,简称GIS-T)是GIS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延伸,是GIS与多种交通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的集成,以采集、存储、管理、综合分析和处理空间数据和交通数据为主要目标的科学技术。GIS技术在交通工程领域的主要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基于GIS的交通设施管理信息系统该类系统将地理图形信息与其相应的附属信息结合在一起,用于对交通基础设施(路网、公交线路、停车场站等设施)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及查询,并且在GIS空间分析的支持下,具有路径分析等简单的分析功能。该类系统是比较常见的基本应用,一般面向交通设施的管理部门。

二、基于GIS的交通规划辅助支持系统该类系统基于GIS软件,结合交通规划的工作内容,借助于GIS软件的数据处理能力,完成交通规划各阶段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并在交通规划分析模型的支持下,完成交通规划所需空间分析。

GIS-T的基本功能包括编辑、制图和显示及测量图层等功能,主要用于对空间和属性数据的输入、存储、编辑,以及制图和空间分析等。编辑功能使用户可以添加和删除点、线、面或改变它们的属性;制图和显示功能可以制作和显示地图,分层输出专题地图,如交通规划图、国道图等,显示地理要素、技术数据,并可放大缩小以显示不同的细节层次。测量功能用于测定地图上线段的长度或指定区域的面积。GIS-T的其他功能包括迭加、动态分段、地形分析、栅格显示和路径优化等。在GIS-T的上述功能中,空间分析功能是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核心,迭加分析、地形分析和最短路径优化分析等功能是为空间分析服务的。交通设计部门可以利用GIS-T的等高线、坡度坡向、断面图的数字地形模型的分析功能进行公路测设。

GIS-T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与多种交通信息分析和处理技术的集成,可以为交通规划、交通控制、交通基础设施管理、物流管理、货物运输管理提供操作平台。如运输企业可以借助路径选择功能,对营运线路进行优化选择,并根据专用地图的统计分析功能,分析客货流量变化情况,制定行车计划。运输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它对危险品等特种货物运输进行路线选择和实时监控。

15.智能设计系统的仿真应用 篇十五

目前, 仿真技术已经成为支持产品开发的重要手段, 通过三维建模和数字仿真, 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品设计强度、提高设计效率、降低设计成本。在机械产品设计领域, 市场上有许多成熟的建模和仿真软件, 如PRO/E、UG、ANSYS、ADAMS等。随着仿真技术日益成为产品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仿真过程成为产品开发的一个有效知识来源, 如何有效地获取仿真知识并能够在产品智能设计系统中使之得以重用, 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1. 甘蔗收获机械智能设计系统结构

甘蔗收获机械智能设计系统通过计算机辅助实现甘蔗收获机械产品的设计, 其重要组成技术包括专家系统技术、仿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模糊理论等。甘蔗收获机械智能设计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主要由知识库、数据库、推理机、人机接口、仿真分析模块、评价模块组成。其中, 知识库、数据库、推理机和人机接口是核心部分[1]。

甘蔗收获机属于复杂的机电产品, 其整机设计参数与部件设计参数之间以及各部件设计参数之间存在着相互约束和相互影响, 因此甘蔗收获机械智能设计系统采用“整机——部件——整机”的设计模式[1], 首先根据用户输入的整机设计要求和使用条件完成整机的选型设计并确定相关的重要参数, 并返回可行的设计方案, 用户根据各方案的评价信息进行方案选择;然后根据用户输入的部件设计要求, 并参考整机机型和相关参数, 进行各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和参数设计;最后将各个部件整和为整机, 并进行仿真分析, 依据仿真分析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不满足要求则返回重新进行设计, 并将设计方案作为失败的实例存储到实例库中;满足要求则将设计方案返回给用户, 同时将其作为成功的实例存储到实例库中。

2. 仿真应用模块

仿真分析软件已经在机械设计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 实践表明这些软件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减轻设计强度, 提高设计效率。在甘蔗收获机械智能设计系统中, 仿真分析模块是智能设计系统的关键模块之一。其作用是通过对设计方案建立模型和数字样机, 进行结构和运动动力分析, 评价指导优化设计方案。

在本系统的研究中, 数字仿真主要包括PRO/E的三维建模, ANSYS的结构分析和模态分析, ADAMS的动力仿真和运动仿真。仿真知识取自仿真模型和仿真分析结果之中, 而仿真模型和仿真分析结果形式多样, 包括图文、曲线、动画、数学模型等多种描述形式, 因此仿真知识的提取是一个难点问题, 所提取的仿真知识可以采用“IF—THEN”的规则形式也可以是经验公式或者知识描述语句的形式。[2]

3. 仿真知识提取

对于甘蔗收获机械, 由于设计知识相对欠缺, 所以仿真知识的提取对于甘蔗收获机械的设计更具有重要意义。另外, 对于甘蔗收获机械智能设计专家系统而言, 每次仿真分析都可以作为一个样本, 如果系统能够从样本中提取仿真知识及仿真实例, 并利用这些知识和实例指导进一步推理, 那么随着系统推理次数的增加, 系统的推理能力也将随之增强, 即系统的智能设计的能力会随着经验的累积而增强。

仿真知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数字仿真和虚拟实验的运行过程信息, 另一方面是仿真分析结果和虚拟实验结果。在本系统中, 通过对仿真分析结果和虚拟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 已经实现了两类仿真知识的提取。这两类仿真知识的提取借助于统计分析的方法。一类是对于仿真分析结果和虚拟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实现显著性因素的提取;另一类是对于仿真分析结果和虚拟实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 实现回归方程的提取。另外对于单次仿真分析结果, 实现仿真实例的提取, 仿真实例包括正例和反例。仿真知识提取流程如图2所示。

3.1 第一类仿真知识提取

在甘蔗收获机械的设计过程中, 对于不同的部件, 要考虑不同的设计因素对部件性能的影响。在对部件的性能影响方面, 有的因素影响大, 有的因素影响小, 这就需要通过分析从多种因素中找出主要因素, 然后通过设计人员对主要因素的控制调整来提高部件性能的指标值。以剥叶部件为例, 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剥叶材料、螺旋角、元件的排数、交错深度、装夹前角等设计因素对剥叶效果的影响。但是在设计初期, 设计人员并不清楚哪些因素将会对部件的性能起到显著性影响。显著性因素提取模块的作用就是获取这类知识并指导进一步的推理和设计。

本系统中, 显著性因素提取的分析对象是正交实验的仿真结果或者虚拟实验平台的虚拟正交实验结果, 其算法基础是方差分析, 是通过编写算法程序实现的。

以剥叶部件为例, 介绍系统对第一类仿真知识即显著性因素提取的实现过程。

(1) 设计正交实验, 确定实验的因素和各因素水平。对于正交实验而言, 理论上因素数和水平数是可以任意选取的, 本系统考虑到甘蔗收获机械研发的实际情况, 将因素数限定为不多于8因素, 水平数限定为不高于6水平。本系统采用大写字母A、B、C、D、E、F、G、H代表8个因素, 用大写字母X、Y表示仿真结果指标, 在进行分析之前通过系统的实验设计界面确定各符号所表示的设计因素和相应单位, 确定各水平所对应的指标, 确定所表示的仿真结果指标的名称和相应的单位。

根据先前数据, 设计剥叶部件正交实验设计表头如下:

对剥叶部件, 仿真结果指标X、Y分别表示应力和打击力, 单位为MPa和N。

(2) 录入实验数据, 此实验数据就是正交实验的仿真结果或者虚拟正交实验结果。实验数据的录入通过系统的数据操作模块实现。在数据库中动态创建一个表, 保存所录入的实验数据。

(3) 选择显著性水平和查找检验临界值。分析人员选定显著性水平a, 并从F分布的临界值表查出检验临界值Fa (n1, n2) 。通过计算, 此处n1=2, n2=7。假定选择显著性水平a=0.01, 则需要查检验临界值F0.01 (2, 7) , 在本系统中附有常用的F分布临界值表, 可以直接查得F0.01 (2, 7) =9.55。

(4) 进行显著性分析。点击显著性分析命令按钮, 系统调用方差分析算法程序, 并与所确定的检验临界值相比较, 判断各因素是否具有显著性。

(5) 显著性因素显示。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所分析的各个因素A、B、C、D、E对于指标X和Y是否具有显著性影响, 如果该因素被选中, 表示该因素是相应指标的显著性因素, 若未被选中, 则表明该因素对相应指标不显著。因此对于多余的因素F、G、H, 其显示为灰色, 表示此次分析中未被涉及到。

3.2 第二类仿真知识提取

第二类仿真知识是描述设计参数对甘蔗收获机械产品性能影响的知识, 本论文对此类知识采用回归方程的形式, 知识来源于对仿真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用于指导甘蔗收获机械的设计。

上述的第一类仿真知识即因素显著性知识只是反映了设计因素是否对评价指标具有显著性影响, 而第二类知识即回归方程则能够实现对评价指标的预测。以剥叶部件为例, 如果系统已经获得了剥叶部件设计的回归方程, 那么根据设计方案的参数, 即剥叶材料、螺旋角、元件的排数、交错深度、装夹前角, 就可以利用回归方程直接预测出应力和打击力。提取回归方程的目的就是获取这类知识并利用回归方程对设计方案进行预测以指导进一步的推理。

本系统中, 回归方程提取的分析对象是正交实验的仿真结果或者虚拟正交实验结果, 其算法基础是回归分析。其实现过程是通过集成已开发的比较成熟的统计软件SPSS实现的。

3.3 仿真实例的提取

甘蔗收获机械的每次设计过程中, 都会产生成功的方案或者失败的方案, 将这些设计方案和相关的仿真信息作为正例或者反例提取出来, 并添加到系统的实例库中, 系统的设计能力将随着实例库的扩充而增强。

实例提取的步骤:

首先根据整机实例库和部件实例库对实例的不同要求, 从每次推理方案和仿真信息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然后通过判断将实例作为正例或者反例存储在临时的实例库中。

通过知识管理系统完成对临时实例库中实例的检验, 并将验证成功的实例转存如系统的实例库中, 直接用来指导推理新的设计方案。

4. 结束语

本文结合甘蔗收获机械智能设计系统, 研究了仿真应用, 并分析了仿真知识的特点及知识提取方法。为仿真知识在甘蔗收获机械研发的应用奠造了基础。

另外, 仿真分析结果形式多样, 所蕴涵的知识信息也很丰富。本文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中两类知识的提取, 即显著性因素提取和回归方程提取。在以后的研究中将考虑采用更多的知识提取方法, 以扩展智能系统提取仿真知识的能力。

摘要:本文以甘蔗收获机械智能设计系统 (SHIDS) 为例, 研究了仿真分析在机械产品智能设计系统开发中的应用。通过对仿真应用特点的分析和仿真知识的分类, 提出借助统计分析等数学工具提取仿真知识的方法, 并实现了两类仿真知识的提取。

关键词:智能设计,仿真,甘蔗收割机

参考文献

[1]宗峰.智能设计系统中的实例推理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 Vol.4, No.9

16.智能交通系统应用 篇十六

关键词:铁路;信号系统;智能监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 U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8-141-2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到铁路行业。铁路信号系统作为铁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加强铁路信号系统的智能化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智能监测技术是铁路信号系统朝着安全、可靠、网络化及数字化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确保行车安全、强化信号设备管理,提升铁路信号监测设备应用质量。我国铁路部门要结合铁路运行实际状况,充分利用智能化监测技术以及控制设备建设现代化铁路信号系统,对信号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科学的动态监测和记录,为铁路部门掌握铁路运行状况及分析事故提供有效参考。

1 铁路信号系统监测技术发展现状简析

1.1 GSM—R通信监测系统

GSM—R通信监测系统主要包括通信接口监测和GSM—R网管监测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通信接口监测是对GSM—R网络关键接口的实时监测,其主要工作任务是对网络接口信令和业务数据信息进行监控和记录,同时综合分析和总结网络异常事件,为GSM—R系统用户提供在线历史数据查询和网络状态监测服务;GSM—R网管主要具有重要的管理功能,涉及配置、报警、故障等多个方面,实时监测和控制铁路信号系统运行状态,进而为列车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1.2 信号集中监测系统

信号集中监测的体系架构特征为三级四层,能够实现信息存储、状态重现、监测及报警等功能。信号集中监测系统通过CAN总线实时联系各个信号设备的开关量信息和电气参数模拟量信息,这些信号设备包括电源屏、轨道电路、信号机、信号电缆等。此外,该系统还可以利用通信接口连接TCC、CBI、ZPW2000轨道电路等设备的维修机,从而获取相关信息。监测人员可以通过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监测现场设备工作状态,并作出相应诊断,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1.3 列控监测检测子系统

列车监测子系统是列车安全运输的重要保障,能够实时采集和处理不同程度的数据信息。将车载司法记录器安装在列车上,对列车相关运行安全数据进行记录操作,例如列车司机动作状态、输入信息等。在RBC监控室设置RBC维护终端,从而实现对RBC系统工作状态以及CTC系统通信状态的检查。该系统应用危机连锁电务终端诊断计算机连锁系统故障,利用临时限速服务器管理和维护TSRS故障。

2 铁路信号系统智能监测技术的应用概况

2.1 智能化监测系统的基本构架

在铁路信号系统中应用智能监测技术,从而形成智能化的监测系统。依据铁路运行的实际情况,智能化监测系统的基本构架可以分为车站、电务段、电务处三个层面,各部分的功能如下:对于车站层面,智能化监测系统对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整合各种数据信息,同时传递给电务段;对于电务段层面,智能监测系统将车站传递过来的数据进行转化,为电务段的操作提供依据,同时实现了智能化故障报警功能,并向电务处传递报警信息及分析数据;对于电务处层面,在获得电务段传递数据的同时,对GSM—R、DMS等系统的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将这些数据信息统一到电务处数据库,为其他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充分发挥智能监测技术在信号设备维护方面的指导作用,推动智能化监测系统综合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进程。

2.2 建立智能化监测模型

铁路信号系统通过应用智能监测技术,可以建立智能化监测模型,具实现了以下几种功能:第一,汇总各类监测数据,方便对此类数据的综合全面分析,铁路信号系统包含很多的设备,需要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和通信传输技术对所有设备数据进行整合,工作人员通过比较分析这些数据,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及时掌握,从而调整设备实现更加合理的应用;第二,建立信号数据综合处理平台,充分融合信号系统设备的监测、现场数据,使得铁路信号数据实现智能化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从而建立数据库;第三,发挥历史监测数据的作用,电务段在对设备进行运行状态分析与预测的时候,可以借助信号系统中监测到的历史数据以及设备的检查和维修记录提供有效参考,同时可以建立相应模型分析设备运行可靠性,实现对设备的状态特征的全面掌控,为现场设备的智能化分析与状态预测提供保障;第四,加强与调度控制中心的配合,通过智能化的监测模型可以整理出各种故障事故数据、设备运行状态信息,为调度控制中心制定运行方案、调整列车运营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使得调度控制中心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能够针对各种运营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和监督控制,实现对运行设备以及现场作业监控,并对设备报警信息进行闭环处理。

3 铁路信号系统智能监测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建立监测数据集

电务段需要进行智能监测的数据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主要涉及从地面设备到车载设备、从单元设备到系统的数字量、模拟量以及开关量。在应用智能监测技术的过程中,要对共享数据以及存储数据进行重点的监测,一方面,深入分析发生信号故障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相关监测数据,通过对比、关联形成系统的数据集,为车—地综合分析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充分运用预警算法、趋势分析、维护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建立事故预警、设备趋势分析、铁路生命周期管理所需要的数据集。通过建立科学、全面的共享监测数据集,提高铁路监测维护的效率。

3.2 存储与共享机制

在铁路信号系统中,数据中心最关键的功能就是数据共享,为各个车务段以及上级信号处理中心提供科学、完善的数据信息,并为车载监测和地面监测等系统提供全面的数据传输和分析服务。根据铁路信号系统的经济性要求,结合检测设备的布置情况和数据容灾,经过深入研究,制定铁路段各个基站控制系统的数据存储和分配策略,并通过透明化的共享机制,使得数据的利用情况更加的清晰化。此外,各个监测子系统在数据库的结构和性质等方面存在不同,所监测到的数据一般具有半结构化的特征,加强监测数据的存储和集成共享是智能监测技术应用的关键。

3.3 智能化分析技术

智能化分析技术主要包括设备间的信号逻辑故障分析以及单项设备的专项故障分析,具体分析如下:第一,设备间的信号业务存在联锁关系,对其进行故障分析,主要采用对比分析和综合关联分析的方法,对铁路信号专业领域的相关专家的理论经验和知识技巧进行收集、整理,实现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建立,从而提高推理和判断工作效率;第二,对于单项设备的故障分析,设备的故障情况往往通过监测信息进行反映,可以利用时频分析、谱分析、自适应滤波、状态估计等现代化的信号处理技术,根据监测数据对状态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出故障的相关特征,从而进行故障检测与诊断。

3.4 规范化和标准化操作

铁路信号系统智能监测技术监测的数据范围较广,对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对电务设备和数据进行规范化命名。建立数据中心处理平台的前提工作就是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整理,制定科学、完善的玷污监测数据规范和标准,以满足铁路信号系统的应用要求,进而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关联、模型的自动同步等。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铁路信号系统是铁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我国的铁路信号系统在技术和设备方面也在不断的进行完善,从传统单一的特点转变成系统化、综合化的优势,应用智能监测技术,建立铁路信号智能化监测系统,从而保障铁路列车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促进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刘大为,郭进,王小敏,陈建译,杨扬.中国铁路信号系统智能监测技术[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4,05:904-912.

[2] 蔡永寨.浅析我国铁路信号系统智能监测技术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6,07:152.

[3] 赵毅博.我国高速铁路信号智能监测系统技术探究[J].科技与企业,2015,06:76.

[4] 郭亚龙.我国铁路信号系统智能监测技术[J].通讯世界,2015,11:49-50.

17.浅谈智能交通系统 篇十七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 ,简称ITS)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 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

一、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

从国际上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历史来看,各国普遍认为起步于60-70年代的交通管理计算机化就是智能交通系统的萌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交通管理和交通工程逐步发展成为智能交通系统,但是智能交通系统与原来意义上的交通管理和交通该有着本质的区别,智能交通系统强调的是系统性、信息的交互性以及服务的广泛性,其核心技术是交通流理论、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系统工程等。

我国的ITS研究和实施起步较晚,90年带中期以来,在交通部的组织下,我国交通运输界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跟踪ITS技术,并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国政府在继续加快基础建设的同时,已提出将智能交通作为我国未来交通运输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有限领域予以重点支持。

1998年1月交通部扑住成立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单位为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在交通部的组织下,该中心承担了部重点科研项目“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研究“。通过开项目的研究,提出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整体框架,为交通运输界提供指导性意见。在”十五“期间,由科学技术部牵头,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全国20余所高校和研究所参与的国家重大攻关项目”ITS体系框架“和”ITS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制定“已经通过国家坚定。这将为我国顺利实施ITS 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ITS能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政府部门的重视,已经产业化所带来的巨大利润,国内一些公司也纷纷介入其中。这些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新兴的IT 公司,一类是一直从事交通工程的公司。国内在ITS 领域的总体水平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由于缺乏在交通领域和信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及没有实际ITS的经验,还没有成熟完善的系统可以应用于实际。总的来说,我国的ITS尚处在起步阶段,实际应应用的硬件设备大都采用国外的进口设备,以欧、美、日的产品为主,国内自主开发的系统仍出在使用阶段。

二、智能交通的应用

北京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一直处于国内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前列,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尤其是将在北京举行的2007年ITS世界大会和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市智能交通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这促使北京需要进一步全面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北京在智能交通方面建立几大应用系统。

1、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与服务系统

交通综合信息平台是北京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支撑层,是连接其它9个应用系统的枢纽,负责全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信息的存贮、处理和发布,是北京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建设内容。该平台将于2007年之前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可以实现向政府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向社会公众提供多方式、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为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创造条件。

2、客运枢纽站运营调度管理与乘客信息服务系统

北京动物园公共汽车枢纽站运营调度管理与乘客信息服务系统示范工程已于2004年7月正式启用,实现了枢纽站内运营车辆的实时优化调度,是国内公共交通行业第一个拥有智能调度系统的大型综合性枢纽站。它的启用,能实现乘客的集中、立体化换乘,有效缓解周围一带的交通拥堵状况。

3、公共电汽车区域运营组织与调度系统

公共电汽车区域运营组织调度将根本改变“一线一调”的传统调度方式。通过对区域内公交车进行统一组织和调度,提高公交线路的调配和服务能力,实现区域人员集中管理、车辆

集中停放、计划统一编制、调度统一指挥,人力、运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动态优化配置,降低公交运营成本,提高调度应变能力和乘客服务水平。

4、南中轴路大容量快速公交智能调度系统

目前,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运量大、服务效率高,较之轨道交通建设周期短、投资省而受到了普遍关注。北京市南中轴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于2004年年底试运营。通过智能化的调度和信号优先手段保证车辆的快速、准点运行,通过方便的售检票系统和完善的乘客信息服务保证服务质量。

5、出租车智能指挥调度系统

北京市出租车智能指挥调度系统是以GPS为基础,乘客可以通过电话或者网络叫车,通过智能调度平台实现预约服务和快速派车,实现出租行业的品牌竞争。由此乘客可以得到更加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和高水平服务,空驶率的降低可以释放宝贵的道路资源,缓解交通拥堵。

6、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ETC)系统

通过安装在汽车上的电子标识卡与安装在收费道旁的读写收发器,进行快速数据交换,实现车辆的不停车收费,不仅可以解决收费站的排队问题,而且还可以进行交通需求管理,进行交通监视、事件检测、驾驶员信息采集和各种费用的自动收取等。

三、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信息化公交系统

信息化公共交通系统的目的是通过以信息技术等对传统公共交通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从技术上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战略,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争取实现在城市客运交通中占有较大的运量分担比例,达到城市土地空间资源、能源的高效使用,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高品质的客运服务。

为实现这一目标,信息化公共交通系统需要具备如下功能特征:

● 具有公交运行基础数据的采集能力和手段,保证系统的数据源基础。这些基础数据包括:以公交站点上下客人数为主的交通需求数据、公交车辆运行车速及站点停靠时间数据、车辆驾驶状态数据等。考虑到公交运行的特殊性,这些数据的采集主要由公交车辆车载设备承担。

● 有效的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包括操作型数据管理和分析型数据管理。其目的是保障日常运营的高效管理、规划和调度的科学决策分析,以及对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咨询服务。

● 对用户友好、高效的信息发布能力,包括为公众提供公交信息服务(例如车辆到站时间预测,车辆满载状态情况通报,根据起迄位置和服务要求的出行路线查询等),对管理者提供的实时系统状态查询、历史数据分析服务,支持决策者制定交通发展政策及规划的宏观信息分析等。

● 为支持科学管理和决策所必需的系统仿真分析和系统状态预测能力。

与上述功能要求相适应的软硬件技术中,许多单项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例如利用GPS的车辆定位技术、测定车辆操作状态的黑匣子技术、根据站点上下客人数的公交站点OD反推技术等),部分技术则是在成熟技术基础上展开应用开发(例如利用IC卡设备采集各站点上客人数)。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技术的简单堆砌并不能构成真正有效的系统,需要通过技术集成才能构成真正的信息化公共交通系统。系统技术集成的核心问题,是在建立行业性系统规范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系统信息组织结构,沟通子系统之间的信息联系,最后形成支持公交发展战略确定、公交系统规划、公交系统运营管理和对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系统“神经网络”。

四、智能交通系统在高速公路的应用

(一)智能交通高速公路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形成了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高速公路交通网。随着高速公路路网快速形成的同时,机动车数量也在迅猛增加,人和物的流动也非常频繁,人们对公路交通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时常会发生道路拥挤、交通事故,救援不及时和人、车和路之间的不和谐等现象。随着上述矛盾越来越突出,单靠道路建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高速公路有高速、安全和舒适等特点,因此高速公路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而这些特点离不开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是以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为核心,以计算机信息网络与通信系统为基础。是高速公路及交通基础设施重要的支持系统,是交通信息化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益的重要手段。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是通过运用先进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技术,实现高速公路的舒适、安全、高效、畅通。因此,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在交通运输安全方面有着非常重要作用。但是,当前道路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交通事故频发,对人类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2)交通拥堵严重,导致出行时间增加,能源消耗加大;(3)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程度日益加深。交通控制的目和意义的表现:(1)减少交通事故,增加交通安全;(2)缓和交通拥挤,提高交通效益;(3)提高公交效率,减少交通负荷;(4)降低污染程度,节省能源对比。

(二)提出智能高速公路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

国内现在已经拥有的技术含量包括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和通信系统。但是随着现在的车流量增多,只停留在这些技术层面上还远远不够。

1).不停车自动收费系统。

不停车收费系统(又称电子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System,简称ETC系统)利用车辆自动识别(Automatic Vehicle Identification 简称 AVI)技术完成车辆与收费站之间的无线数据通讯,进行车辆自动识别和有关收费数据的交换,通过计算机网路进行收费数据的处理,实现不停车自动收费的全电子收费系统。使用该系统,车主只要在车窗上安装感应卡并预存费用,通过收费站时便不用人工缴费,也无须停车,高速费将从卡中自动扣除。这种收费系统每车收费耗时不到两秒,其收费通道的通行能力是人工收费通道的5到10倍。

2).雷达测速联动大屏显示智能卡口子系统

雷达测速联动大屏显示智能卡口系统主要由前端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信息发送模块和中心管理等模块组成。系统主要功能为:通过对高速公路通行车辆速度的智能分析判断,将车辆进行抓拍同时将捕获到的超速车辆信息实时发布到附近的可变情报板上对违章司机起到警示作用,减少高速超速带来的危害。

3).监控系统自动化

智能监控自动化是一个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它的突出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说白了就是利用高科技使传统的交通模式变得更加智能化,更加安全、节能、高效率。

4).汽车与自动驾驶系统

自动驾驶汽车就是无人驾驶汽车,也称为智能汽车。它是仿人驾驶的,分三步进行:首先由装在驾驶室的摄像机和图像识别系统辨别驾驶环境。其次,车载主控计算机和相应的路径规划软件决定是沿车道前进还是换道准备超车。最后,自动驾驶系统向方向盘,油门和刹车控制器发出指令。

5).智能交通信息系统

智能交通信息系统通过各种信息系统装置通讯、可变信息板、调频广播牌、车载装置、路侧通讯设备、电子图文等媒体实时向旅行者(司机和乘客)提供旅行相关信息,为旅行者从出发前、途中直到目的地的整个旅行过程中随时获得有关道路状况等信息。高速公路信息系统智能化将更能充分利用道路,使驾驶更加舒适、快捷。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交通将会越来越多的得到应用,我国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也抱有极大的热情。根据中国的国情、技术基础及发展阶段,发展智能交通系统需要突出如下原则:

● 中国城市目前正面临机动化的关键时刻,应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建立良性发展的交通系统基础。

● 为尽快实现产业化,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应该首先在较为成熟的技术基础上,通过技术集成,形成新的系统概念和系统功能。

● 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应该有利于提高交通企业和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要资源。

上一篇:初中地理论文题目下一篇:广告销售怎样找大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