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的个案研究(精选15篇)
1.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的个案研究 篇一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现代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开发和掌握自身的能力,并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的进行学习。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的内容,逐渐成为小学音乐教师关注的教学问题。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将简要分析,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进一步促进小学音乐教育活动顺利的开展下去。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创新教育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完善传统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小学音乐教师如何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创新教育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在创新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重视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2.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的个案研究 篇二
1 中职音乐教学中应用创新教育的作用
在中职音乐教学当中, 创新教育对于学生在出校之后的就业以及这一生在音乐方面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其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 可以有效的提升中职学生的音乐学习有效性和实效性, 从根本上促使学生得到身心多方面发展, 借助有效的音乐教学, 促使学生的大脑具备更好的协调能力, 促使学生在繁琐的教育中得到放松, 感受愉悦, 借助音乐课堂间歇性的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中职学生普遍具备较强的好奇心, 对于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探索能力普遍较高, 但是也存在相应的问题, 例如学生的自制力不足。对此, 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魅力显得非常重要。相对于普通中学生而言, 中职学生的注意力更难集中, 所以在教学中合理应用创新教育能够显著的提升整个课堂的教学趣味性, 促使学生更好的集中精力、注意力, 通过音乐的教学和学习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 促使中职学生心理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其次, 通过创新教育可以全面的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可以帮助学生多面性发展。音乐是一种意识表现, 也就具备相应的意识熏陶能力。所以, 在音乐教育中应用有效的教学方式, 例如创新教育, 便可以通过音乐自身的特性陶冶学生的情操, 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能力和模仿能力。中职教育中音乐课堂一直都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 这也导致教师、家长和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足, 也导致音乐教学难以创新和发展。在当前中职音乐中合理应用创新教育, 能够在提升学生学习爱好和兴趣的基础上, 促使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最后, 将创新教育应用在中职音乐课堂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提升学生的学习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在实际的教学当中, 开展一些关于音乐教学知识的教学学习活动, 借助一些具备教育作用的音乐作品, 促使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在形成之后不断发展, 帮助学生建立人生理想, 提升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2 中职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 教师为了更加全面的开展创新性教育,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必然需要应用相应的创新教育思维和理念, 需要在音乐教学内容、音乐教学模式以及音乐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如果仅仅是在模式或手段上进行创新, 其最终收获的成效也很难实现,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最终的目标。对此, 经过多年的教育经验, 笔者认为, 教学当中需要注重以下多个方面。
2.1 提升教师自身教学素质, 创新教学思维和理念
在中职音乐教学当中, 教师想要应用创新教育, 就必须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质量, 随着时代不断的创新, 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己所具备的知识结构框架, 强化使得教育, 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教学课堂、为人师表的教师形象, 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道德、学习榜样。与此同时, 在教育额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交流、敢于说话, 勇于提升具备创新意义的想法与观点, 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 从而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音乐课堂, 从根本上创新传统教育。
2.2 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干预创新, 干预应用全新的教学方式, 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应当注重对教材的解读, 创建更加合理、科学、创新的音乐教学内容, 必须按照最新的时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 优化中职音乐教学质量。例如, 在音乐教学当中应用翻转课堂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翻转课堂主要是将以往的课堂进行翻转, 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 在课堂开始之前, 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资料, 并结合网络上潮流进行教学。如, 在教学表演艺术这一方面的内容时, 教师可以以当前网络上正火的内容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在课堂前, 教师借助各种聊天软件将教学内容传输给学生, 并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了解和学习。在课堂中, 教师便可以直接进行教学, 从而简化整个教学结构, 并提升整体教学效率, 优化职业中职音乐教学质量。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
创新体验式教学模式, 开展音乐欣赏活动。体验是指人们在亲自参与活动的基础上, 对活动全过程形成的一定认知和体会, 而且, 通过亲身实践, 人们的认知水平、认知程度不断提高, 进而能够熟练的掌握知识。而体验式教学是指,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情境和教学项目中来, 让学生亲自感受教学内容, 以获取体验, 并且通过个体之间、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体验式教学中, 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音乐欣赏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 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中, 中职学校可以利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开展音乐欣赏活动, 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由于中职学校不重视音乐教学, 一味采用单一、僵硬的教学模式, 开展音乐欣赏活动, 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音乐欣赏能力较低。所以,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中职学校应该重视音乐教学的作用, 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以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例如, 在学习《黄河大合唱》时, 中职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让学生思考、想象黄河的壮观景象, 然后适当讲解歌曲的写作背景和具体内涵, 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同时,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中职音乐教师可以采用比较、对比的方式, 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歌曲旋律、曲调、风格之间的差异, 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认识,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中职学校可以积极组织音乐比赛活动, 为学生提高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 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 中职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校园十佳歌手比赛,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 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多方面的教学方法, 在当前的中职音乐教学当中, 教师需要明确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此外, 教师还可以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情绪, 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求学精神, 促使学生在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这一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中职音乐教学的实效性和创新性, 有效地提升中职音乐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有效提升素质教育概念, 实现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的目的。
3 结语
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中职学校应该重视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 应用创新教学模式,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 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 不断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以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杜国馨.中职院校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阅读, 2016, (09) :98-99.
3.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的个案研究 篇三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程;创新教育
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重点落到实处,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实施创新教育,把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德育课教学实践中,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落实素质教育重要途径之一。
一、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导,我们教育者要改变重“教”不重“学”的传统教育观念,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独立探索、发现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德育课的热情。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较多的关注书本知识的灌输与强化,很少考虑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主观需求,造成了德育课教与学的分离,使得德育课教学没有针对性。而新的教育观念,就是要在德育课教学中,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针对学生实际,提高中职生的觉悟当作教学的目标,改变单独的知识传授功能,加强素质教育,把学生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体,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明确新的教育指导思想和新的教育方法,我们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
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发挥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果说创新意识是潜在的内部动力,那么创新精神就是外现的行为方式,创新精神是一种不因循、不守旧、不惟书、不盲从,实事求是的敢说敢为精神。中职德育课教学应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尽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和探索的机会。过去德育课教学普遍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視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总是预先在教案中设计出许多问题,学生只有回答问题的义务,而没有提出问题的权利。学生“从不”会打断教师的讲课而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从不”对教师讲解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和相互质疑的机会,从而导致了大部分学生讨厌上德育课,压抑了学生的奇思异想,很难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为此,要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采用情景教学这一模式来创造让主体参与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德育课教学具有科学性,从而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中职德育课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固然需要辛苦的汗水,但更重要的是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德育课教学中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敢于探索、大胆质疑、勇于创新,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更多地参与角色模拟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视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教给学生如何“学”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发现中学会“发现”。德育课教学中,就是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和自主实践的能力。
2.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是在启发式的基础上使学生学得更自由、更主动、更开放的一种教学方式。组织课堂讨论是启迪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方式。正是这种讨论式教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了德育课“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3.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活动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唯有实践,才有创新,脱离了实践,就会扼杀创新。德育课教学中,要认真上好每一章节的实践活动课。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结合自己的情况,在班级设计一个模拟应聘面试活动。在这样一些联系实践活动的教学中,学生能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这实质上就体现了德育科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中职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德育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德育课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创新,只有在教学上的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现代德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才能使德育课的实效性落在实处,使德育课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4.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研究方案 篇四
问题的提出:
问题学生一般是指道德品质差、行为习惯不良、心理不健全、表现明显异于同龄人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纪律涣散,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学习成绩差,有自卑、戒备、逆反、冷漠,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等心理问题。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擂肥逃学等也常常是问题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甚至导致恶性刑事犯罪,让社会和家庭都为之忧心忡忡,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我校是一所城郊农村初级中学,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纷扰,学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2003-2006年,为了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我校开展了“城郊中学生心理障碍调查分析与学校辅导策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针对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策略的实际效果不如人意,在家校协作层面,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很好的与学校教育实现整合,形成合力。学校教育受到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极大困扰。
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在最近十年越来越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由于问题学生得不到科学的引导和教育最终导致违法犯罪几乎成为社会公害。党和人民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寄予厚望。在这样的情势下,学校和教师理所当然应该承担起教育问题学生的重任。然而,事实表明问题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尽管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重点,但也是困绕广大教师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曾经有不少单位和个人对问题学生教育开展过方方面面的研究,包括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研究,但是从近年来问题学生不断增多,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不断升高的严峻局势看来,问题学生的帮教和感化工作成效有限,没有能找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因此,继续开展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研究,深入探索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与问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成因,非常有现实性。作为初中学校也急需有新的思路和对策研究解决此类学生的教育问题。
这一课题的研究将使本校更加深入系统地关注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这对于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探究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研究这一课题将提高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依据和假设:
1、政策依据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末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当前末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面临许多新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随着人员流动性加大,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类家庭教育学术团体的作用,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由此可见,研究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初中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
2、理论依据
国内相关研究表明:问题学生的“问题”都可以在其家庭教育中找到依据和成因。其中14-17岁是问题学生不良行为的高发期,最容易导致违法犯罪。初二和高一年级行为问题发生率最高。两成以上的问题学生来自单亲或离异家庭,半数问题学生的家长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有七种家庭教育方式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一是管理上的简单粗暴型,对孩子非打即骂;二是教育素质不高型,有的家长学历不低,但教育方式过于平淡,有的还易走极端;三是放纵型,对孩子基本不管;四是溺爱型,凡事都护着孩子,对自己的孩子评价过高;五,有的家长自身道德修养差、文化素质低;六,隔代教育型,父母外出谋生,家中老人只能让孙儿吃饱穿暖,无力担负教育重任;七,父母离异等造成的问题家庭也对许多孩子有负面影响。
3、理论假设:由于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与其心理和行为异常之间有这很强的关联性,而不同的问题学生其心理和行为异常的具体表现又不尽相同,因此,开展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研究,就有可能深入揭示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的种种缺陷,从而找到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确立学校教育干预其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促进问题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和谐发展。
三、研究目标:
1、揭示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主要类型及其缺陷,探究问题学生身上的心理和行为异常与其家庭教育特殊性之间的关联性。
2、寻找加强家校协作,利用学校教育干预家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形成问题学生的学校辅导策略,促进问题学生健康成长。
四、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本校初中生中的问题学生及其家庭教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参考外地学校对同类问题的研究。
2、研究方法:
①行动研究法:观察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记录其异常的心理和行为,分析其心理和性格特点。
②个案研究法:搜集和整理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通过对问题学生与非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的对比研究、以及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之间对比分析,寻找心理成因。
③文献法:参考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开阔研究思路,创新研究方法。
④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开展优等生、中等生以及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特征对比研究,寻找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共性。
五、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将首先通过教师访谈,结合在校学生行为和心理表现,从全校1200多名学生中确立30名左右的问题学生,然后再深入学生家庭调查走访,记录和搜集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的个案资料,洞悉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在亲子关系、习惯养成、目标引领、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特点,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并掌握其家庭教育的类型、倾向和缺点,进一步探究问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表现特征,其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轨迹。其家庭教育方式在其心理发展上起到何种消极作用,其家庭主要教育方式存在什么问题。还将深入研究网络成瘾,行为暴力,心里偏执,纪律涣散等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以及行为懒散,虚荣轻浮等问题女生的家庭教育缺陷。从而寻找利用学校教育积极干预家庭教育,更好地整和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表现特征和存在的缺陷,以及学校教育干预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做好本课题课题组成员必须深入每一个问题学生家庭,真实准确把握每一个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方面的失策、失当之处,从而探寻学校教育干预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这也正是研究本课题的难点。
六、研究步骤与计划: 本课题研究预计分四步走:
第一步:确立课题组组成人员,明确职责分工,申报本课题为市级重点课题,在专家组的指导下确立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研究方案,2007年5月30日前完成。责任人:付玉华、姚鸿斌。
第二步:在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教师访谈,确立本校各班问题学生名单,建立问题学名录,(保密),全校20-30人,课题组成员、班主任深入问题学生家庭调查走访,每名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调查走访不少于五次,并填写好每次调查走访记录作为研究资料。撰写《问题学生XX的家庭教育个案分析》。2008年10月前完成。责任人:课题组成员。
第三步:在数十份《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参考相关文献,找出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缺陷。寻找有学校教育干预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撰写《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缺陷与对策分析》、《学校教育干预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论文。2009年8月完成。责任人:付玉华 姚鸿斌。
九、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市级重点课题的研究质量和成果水平,如期完成既定的研究任务,实现按时高标准、高质量结题,决定采取下列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研究补助如交通费、外出调查补助,培训经费,及时拨给小型会务费。保证各种文件的打印费。
2、纪律保障:课题组成员要服从分工,积极参加每一次课题研讨会议,认真、及时完成自己的研究任务,确保研究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定期接受课题主管部门对研究过程的检查。发现弄虚作假、敷衍差事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5.教育教学个案研究案例分析 篇五
案例分析
姓名:****** 学号:*****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在北京市第十九中学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通过与学生课上课下的沟通与交流,朝夕相处的经历,我研究发现了我们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自我意识淡薄、集体荣誉感不强,部分同学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低甚至没有要求。主要表现在上课迟到、作业不按时按质按量写,上课纪律不好,眼操、课间操、课外活动部分不同不认真等方面。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缺乏自信心和自控力,没有勇气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挫折。因此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自觉地进行分析,同时由于他们自尊心的需要,往往对自己的问题也不能客观地评价。因此,教学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培养非智力因素。下面我通过个案研究来探寻学生学习的内因,探讨学习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途径,以促进教学。
一、学生基本情况
姓名:何某
性别:男
年龄:14 班级:初二(3)班
问题及其表现:
在学习方面,学习缺乏自主交流性,上课不能集中精神,不是走神就是写其他作业,或者干别的事情。不能按照老师的节奏听课和按要求做练习,同时也很排斥老师的提醒和批评。上课经常有迟到现象,课后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成绩不但没有进步,相对刚进班时还下降了很多。
在其他方面:性格内向,比较自我。沉默寡言,不是特别爱与学生相处,也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为班级服务,总之集体荣誉感很淡薄。即使是对于班主任的有的要求也表示不支持。很难从他脸上看到一丝笑容。
二、案例分析
通过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和他周围的同学以及他的父母交流,我了解他主要原因来自于下面几个方面:
1、家庭方面。何同学小学时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到老师同学的喜欢。家里也总是奖励他,父母视为珍宝。上了中学之后,学习任务相对比较重,要学习的科目很多。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不能很好的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家里父母工作较忙,不能及时的关心孩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成绩下滑,父母不但没有贴心安慰和鼓励,一再的责怪孩子不好好学习。
2、自身方面。从老师同学眼中的佼佼者变成普通学生,自己觉得人生一下失去了光彩,自尊心受伤害,自信心受打击。不去主动寻求老师同学或者父母的帮助,而是选择逃避失败,放弃自己,产生自卑的心理,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久而久之,就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成绩一而再的下降。
3、学校方面。因为学校在他们年级分了好班和普通班。而他刚好被分到普通班。初二男孩刚进入青春期,正是身心发展最快的时候,表现的比较好强,逆反心理非常严重。他认为在普通班很没面子,同时也觉得普通班的待遇不如好班好,比如师资配备方面。他认为自己学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师没有好好教。由于老师工作繁琐,尤其是班主任,未能及时的发现他身心的变化,给与正确的指导,导致这种错误的观念一直伴随他,而不是选择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三、处理方法及结果
根据何某的情况,我认为他这种情况完全不是由于智力因素造成的,而且他的好强心理和自卑心理。他的自尊心强其实是一件好事,只要给与正确的引导,这反而会成为他努力学习的动力。
在学习上,因为我是数学实习老师,所以我主要在数学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首先,我得让他心底里明白,好成绩的得来一定是依靠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不劳而获。其次就是一些实质性的帮助,每天早上到班后我就查看他的数学作业是否完成,有不会的题目给与解答。做的好的情况下多鼓励他,给他自信心。同时,通过自身的经历和经验,和周围同学的实例,向他强调把握好上课40分钟,紧跟老师的步伐的重要性。利用中午午休时间,让他改错,并帮助他分析错误的原因,是因为粗心还是不会还是不想做,弄清原因再对症下药。在晚上放学的时候,我提醒他回家好好写作业,并且早上不能迟到。定期帮他做一个小复习,然后通过练习题去检验他的学习水平。一来巩固了旧知识,让他对教材,对知识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发现其中的联系与区别;二来,让他自己也慢慢养成这种复习的习惯并认识到其重要性。同时,我还跟任课老师商量,决定只要他表现还可以,在课上一定多表扬鼓励,这样一是让他产生信心,二是觉得老师也很关注他,三是老师表扬他之后他不听讲也会觉得惭愧。我私底下还联系他的家长,让家长也引起重视,在家庭学习和生活中尽量多引导多帮助。这样,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他对数学的兴趣也会随之提高。
在交际方面,鉴于他自卑而安静的特点,我采用了相应的教育方法。首先,我是通过聊天等方式以去发现他的优点,不断的鼓励他,慢慢的接近他。当然,在聊天的时候尽量要聊他感兴趣的内容,这样他才不至于排斥我。等到时机成熟后,我就可以以同学、甚至是好朋友的身份去教育他,无论何时何地,我们一定要有强烈的团队精神。在这里初二(3)班就是我们的“家”。让他先有意识,后有行动。同时,我会私底下跟班里活跃的同学交流,让他们主动找他说话,玩儿等,帮助他走出自卑自闭的困境。当然,还要在合适的时候委婉的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比如运动会缺人的时候他不仅不挺身而出,更是违抗老师的要求。给班里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让他去发现自己这方面的确是做的不好,作为3班的一员,我们有义务去为班级服务,为班级争光添彩。
通过这一个月期间自己和何同学的共同努力,他在学习上和交际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十月中旬月考中,他的成绩在年级上升了90多名,数学成绩在只有18个人及格的情况下他更是考了71分,非常不错。因为此次考试比较难,班上80分以上的只有一个同学。他这次进步中取得了非常大的自信心,对我还是其他老师也都不再不信任不再排斥了。同时,他也慢慢的融入到同学中去了,也愿意接受大家了。最让我感动的是在上次班级大扫除中,他写完作业后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主动担起扫除的责任来,将教室的窗户,黑板,墙壁擦的非常干净,一直坚持到大扫除结束。最明显的变化是他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多了起来。我也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取得了好的结果感到非常欣慰。
四、案例启发
6.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的个案研究 篇六
2011年3月3日,乌鲁木齐市第99小学语文课题组开展了《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研究》课题培训。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校长石理、教务主任董平及全体语文老师。活动由教研员陈晓玉主持。
乌鲁木齐市第99小学地处米东区东部,学校打工子女多,家庭教育问题比较多,心理辅导效果不佳,学校教育受到家庭教育困扰。为了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语文课题组参加了国家级课题《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的研究》的研究。
本次课题培训,教研组长王学红从问题的提出、研究的依据和假设、课题研究内容、目标、原则、价值、对象、方法、研究的重难点、具体实施步骤、研究成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认真的讲解。本课题共分为三个阶段,2011年1月---2011年6月为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3年6月为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结题。
7.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的个案研究 篇七
本课题立项以来, 我校课题组成员遵照执行《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管理办法》的一系列要求, 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 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1、认真撰写开题报告, 按时举行开题论证会。
2012年1月4日上午, 在县教委大院底楼会议室举行了重庆市教育科学立项专项课题《农村留守剖儿童教育培养个案与对策建议研究》开题会。课题的研究者参与了开题报告会, 课题主研之一的渝港小学教科主任陈秀阐述了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的实施步骤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中心校负责人就课题的经费落实情况、实施目标做了表态发言。重庆市教科院的专家张宏、县教研室留守儿童专项负责人之一的徐大都就课题的准备和实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2、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
从课题开题以来, 课题组在撰写方案前, 在辖区两所学校 (渝港希望小学、中嘴小学) 58名留守儿童中 (一至六年级) 随机抽取了31名留守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首先我们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了他们在学习、生活、心里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写出了问卷调查报告。2012年3月初, 我们根据留守调查报告, 根据实际情况, 课题组制定了《农村留守剖儿童教育培养个案与对策建议研究》转化考核方案。其次课题组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 再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在方案里对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及课题的研究的具体步骤都做了详细的说明, 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 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都必须读懂读透课题实施方案。
3、切实有效地开展培训、交流, 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1) 课题研究, 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为了使课题组成员深入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原则、过程、方法等, 我们于2012年2月10日在巷口镇中心校会议室召开了留守儿童课题实施会, 参与课题的十三位一线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负责人魏冬就课题预期成果和完成时间做了总体的安排, 参会教师就课题的实施内容和实施过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 形成了课题分工一览表。我们通过多次召开课题研究培训会, 帮助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研究的基础知识, 了解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帮助教师掌握调查法、个案跟踪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2) 定期召开课题交流会。课题实施以来, 我们召开了4次课题组全体成员的会议, 了解课题实施的情况;学习个案研究表的填写;学习如何进行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每两月一次的课题专题研讨会, 我们着重研讨、交流课题研究过程中孩子们在学习、生活、心里等方面出现的闪光点, 以及存在的问题。比如有的老师在第一次访谈中, 就敏锐地发现问题:学生生活习惯不好, 铺张浪费乱用钱的习惯;代理家长, 特别是奶奶、爷爷对孩子放任自流, 过于溺爱导致孩子冷酷、任性、自私;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从小就缺少指导和监督, 到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时, 父母毫无办法约束和管教了。课题成员老师在访谈中针对这些问题, 对应地提出了怎么教育的建议。
4、做好个案研究, 开展各项活动, 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
(1) 为了更好地掌握留守儿童的信息, 以便对他们实施更多的关心、关爱。我们建立了留守儿童个人信息档案, 这些信息库里面收集了留守孩子和家长的各种基本情况。我们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 制定了《留守儿童个案研究记录》表册, 《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卡》, 表册的制定为教师们提供了方便, 便于教师们记录, 了解访谈的情况。这样, 让实施过程更好操作, 更适宜教育。 (2) 通过各项活动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联系, 我们设计了《留守儿童典型活动》这一内容, 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与父母的感情。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在外工作的爸爸妈妈来参加, 没有父母来参加的孩子请老师带着她们进行活动;在三八节活动中爱心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庆祝节日;再比如春天来了, 万物复苏, 景色怡人, 多数孩子在休息日可以在父母的带领下领略家乡的自然风景。为了弥补留守儿童的缺失, 2012年的春天, 学校组织了一次留守儿童春游活动, 不仅使这些留守孩子畅享了家乡的风光, 激发了他们爱家乡的情感, 更多的是享受了集体的温暖。
5、培训代理家长, 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上, 我们充分利用代理家长这一优质资源, 加大对代理家长的培训力度, 坚持每学期给他们进行1-2次讲座, 教给他们科学的知识与方法, 让他们知道孩子的父母不在家, 做为亲戚和祖辈, 不但要让他们吃饱、吃好, 更重要的是心理发展及知识技能水平, 要与普通孩子同步发展。通过本项活动的开展, 有效地提高了代理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
二、课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由于课题管理、研究务实到位, 课题组的每个成员都能认真负责。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 指导老师与个案家庭关系融洽, 家长积极配合, 一起共同合作、共同探讨、共同进步。个案跟踪家庭有了较大的进步, 家长的教育观念也有较大的转变, 前期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1、提升了课题组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
通过定期辅导交流、校本课题理论培训, 自学一些先进的理论, 使课题组教师深入了解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过程、方法等, 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课题研究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在课题研究中, 教师们能做到理论联系实施、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 从家访的过程、教师的访谈记录和反思以及对个案学生的指导。我们不难看出, 教师们无论是理论水平、文字表达、口才和交际能力, 还是实际的指导能力、与家长的交流沟通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个人素质、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2、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跨上新台阶。
该课题实施一年多来, 课题组成员在开展对留守儿童个案的调查分析、教育实验和行动研究的过程中, 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同时也从中找出了许多共同性和规律性, 创造性地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对策, 总结出了好的经验, 丰富了教育教学理论, 使学校的教风学风焕然一新。
3、更新了家教观念, 密切了家校关系。
当然, 孩子的变化同样离不开家庭的支持, 通过我们与家长的不断联系与合作, 很多的代理家长现在能够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活动中, 有时遇到问题还能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寻求解决的方法, 即使远在外打工的父母还经常电话与老师联系, 比以往更关心了孩子了。
4、个案跟踪家庭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8.脑瘫儿童在家教育的个案研究 篇八
【关键词】脑瘫;在家教育;个案研究
一、个案简介
案主:张×,男,出生于2008年2月,母亲在怀孕期严重缺氧,剖腹产。产后患先天性喉喘病和吸入性肺炎住院40多天,医生曾下病危通知书。3个月家长即怀疑孩子有问题,并到某市级妇幼保健院和儿童医院检查,诊断为脑瘫。7个月之前,平均每个月都感冒,因肺炎住院。1岁零1个月开始动作训练,兼高压氧、电磁波治疗,并在另一私人诊所做针灸治疗。3岁之后检查出有癫痫,感冒时容易发作,一般小发作,频率小,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控制良好。
二、个案家庭简介
张×现阶段和父母、婆婆、伯伯生活在一起。居住地位于主城区,因小区地处核心商圈,人流量大,环境嘈杂吵闹,但交通方便。父亲大专文化,在某文教单位工作;妈妈初中文化,目前辞职在家专门照顾孩子,负责孩子的教育训练。父亲工作之余也会对孩子进行训练。父母均重视孩子的教育训练,妈妈积极性高,为孩子良好的发展会主动寻求资源,购买玩具、书籍等。
三、以家庭为本位的评量
家庭本位评量旨在了解张×及其家庭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从儿童和家庭两方面进行,由为张×及其家庭组建的跨专业团队成员共同参与,评量内容如下:评量分为儿童和家庭两部分,主要包括课程评量、家庭生态评量、儿童发展评量、儿童气质评量、家长特质评量、家庭需求访谈、家庭兴趣调查、家庭环境评量等,儿童部分评量主要使用Portage早期教育指导手册、0~4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动作评估表、儿童气质量表、环境分析表等评量工具。
四、评量结果研判分析
(1)案主:听力正常,高度远视、眼睑下垂;脑瘫,3岁之后检查出伴有癫痫,开始服药,目前控制良好,遵医嘱、随访。视力问题影响视觉学习通道,脑瘫影响认知、动作语言、生活自理等各方面的发展。
(2)发育情况: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全量表分108,发育商为21.6。大运动得分26,能扶物站,可独立站片刻,牵手可行走;精细动作得分17,会操作喜欢的玩具,会撕纸,能拇食指操作;适应能力得分16,会注意喜欢的玩具,寻找声源;语言得分23,能模仿发声,称呼家人,高兴时可一次说3~5个字的话;社交行为得分26,发声音表示需要,开始有是非观念。
(3)所需相关服务:医疗部分,眼科解决视力和眼睑下垂问题;神经内科控制孩子癫痫发作情况。需要到某机构接受动作发展评估和动作训练方法指导,参加某早期干预机构组织的定期团体活动和不定期的家长联谊活动或亲子讲座。未来安置视张×的能力水平考虑到融合幼儿园或特殊教育训练机构。
(4)家庭需求方面:主要照顾者为母亲,性格外向,善于沟通,能正视孩子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资源,愿意吸纳好的教育训练方法和康复技术。家庭气氛和睦,邻里关系良好。邻居见面会主动打招呼和表示友善,社区残联、居委会时常关心慰问这个特殊的家庭,但在专业支持方面较为缺乏。目前,张×的需求是该家庭的重点,家长希望学习一些教育技巧和训练方法,能适当管理孩子的行为,发展孩子的能力;希望能与专业人士交流,讨论孩子的情况,最大限度发展孩子的能力。
五、拟订并实施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IFSP)
透过评量了解张×及其家庭特点和需求之后,由在家教育服务老师综合神经心理科医生、动作训练老师、家庭成员及相关评量人员的意见,拟订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再征求家长意见,作适当修改或补充,最终形成张×及其家庭的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该计划包括儿童和家庭两个部分三个月的短期目标。实施中,家庭活动设计模式以目标导向为主,即每次在家教育服务老师与家长一起从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中挑选一些目标,再设计这些目标适合用什么家庭活动来达成。因为张×的障碍程度较重、反应度差,在家教育服务老师建议张×妈妈对一个目标进行工作分析,把一个学习目标分成很多个小目标、小步骤,进行小步子地教学指导。在三个月之后实施再评量,通过Portage早期教育手册检核表了解张×的能力发展状况,同时通过对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的评估,了解IFSP的执行情况。
六、实施在家教育服务的效果
经过Portage早期教育课程评量、家长访谈及在家教育服务老师和家庭成员的观察来了解张×的发展情况,总结如下:
(1)各方面的评估结果呈现张×在家教育服务前后的进步,改变状况无论专业相关服务人员、到宅服务老师及家长的观察结论都较为一致。
(2)改变较大的是日常生活常规和学习常规,生活学习习惯已初步建立。
(3)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IFSP)的目标达成率分别为18/25,13/19(分母为目标总数,分子为完全通过及需要家长协助下通过的目标数)。
(4)家长部分,掌握了多种教学方式,并尽可能地利用到家庭资源。
(5)家庭部分,家长可在指导下进行空间规划,合理安排适宜张×生活、学习的家庭环境;增加了与其他相同经历家庭的互动机会,参与家长培训活动与联谊会等,交流教养经验和资源共享。
(6)经2期在家教育服务后,张×原本完全在家由家人专门照顾,现被成功转介到特殊教育机构就读,在家教育服务老师定期随访张×学习、生活情况。
七、结案并随访
经过2期在家教育服务,个案张×被转介到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训练,相关服务如医疗、动作训练等继续进行,在家教育服务则结案。经随访,张×在特殊教育学校适应良好。
参考文献:
[1]余强,美国残疾婴儿和学步儿早期干预计划[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2,50-52
[2]林云强.张福娟,美国波特奇方法在智障儿童家庭教育中的运用[J],现代特殊教育,2007.10,34-36
[3]郭逸玲.卓妙如,发展迟缓儿童早期疗育之概念与模式[J],身心障碍研究,2004.2,68-73
[4]杨美华等,爱从家里开始[M],德兰启智中心,2003.12
9.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的个案研究 篇九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的进一步深化,在广大农村职业教育中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学生”。由于他们长期远离父母,因此不同程度地出现情绪、交往和人格上的偏常现象,成为“缺爱学生”。【关健词】缺爱学生
学校家庭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所谓“缺爱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偏常现象的学生。“缺爱学生”的问题首要表现在品德方面,主要表现在学习、行为、心理方面。在农村职业教育中,留守学生则是这些缺爱学生的主体。
一、“缺爱学生”的家庭教育模式分析 “缺爱学生”大多来源于“留守学生”。他们因父母双方不在身边,学习、生活主要他人监护。他人监护是这些留守学生成为“缺爱学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归类,其管教模式可分为三类:一是交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称作隔代管理教育;二是单亲家庭或交亲朋好友监护,,称作任务型管理教育;第三类是兄弟姐妹互相照顾,称作自我管理约束。
(1)隔代型管理教育:老人们养了儿女辈,又要伺候孙子辈。如果孙子辈稍有闪失,他们无法向自己的儿女辈交代,所以处处让着孙子孙女,尽量在物质上、生活上全方位满足孙子孙女,而老人们绝大多数又是文盲,根本无法在精神上、道德上、学业上进行引导和管束。于是,孩子们在这种无原则的纵容和过分的溺爱中形成了放任、自私的性格,,形成了享乐主义价值观和功利主义价值观。
(2)任务型管理教育:在他们心里,留守学生毕竟不是自己亲生的,对其总不是那么体贴入微,只认为给他们吃饱不饿着就行,根本不会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更谈不上关心其学业。人本质的特性是社会性,留守学生正处于成长期,更需要情感的沟通。长期的感情空白,使他们形成亲情缺乏、内心自闭的性格。
(3)自我管理约束:这一类较前两类要好。他们长期以来生活上与兄弟姐妹相依为命、互相照顾,但钱物绝对掌握在哥哥或者姐姐手中。在生活上他们有主动权,但他们对生活的整体观念缺失——喜欢吃零食,正餐无规律,对自己生命健康成长的呵护不力,造成营养不良;他们喜欢独立自主,总认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正确的,但缺乏社会经验,见识不广,很难与周围人相处,从而造成“唯我独尊”的性格。
二、“缺爱学生”的问题特点与个案表象
留守学生由于在上述三类人的监护下,缺乏家庭亲情,父母沟通,因此逐渐演变为“缺爱学生”。这些缺爱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胆大妄为,目空一切。这种学生什么事都敢干,天不怕地不怕,一旦玩起来,什么校规班纪,什么家长老师、班干部,他统统忘了或者统统不在乎。等到事情闹大了,他也许还满不在乎,老师的教育左耳进右耳出,过后仍然我行我素。如去年九月从温州回来的黄某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同学是跟随在温州打工的父母入学,由于父母工作较忙,全托在私立学校,受不良习气影响,自幼养成胆大妄为的坏习气。今年黄某同学转来我班读职高一年级,不仅在家不服爷爷奶奶管教,在学校也是目空一切,我行我素,有时还喜欢欺负同学,随意拿同学的东西。
2、自由散漫,自控力差。这类“缺爱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极差,也许有时也想好好做人,但只有五分钟的热度。这类学生身上的恶习使他缺乏意志,想睡觉,不管什么课,照睡不误;想出去逛,只要有机可乘,就出去逛。只要没别人看住,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如家住水阁村的李某,该学生聪明灵活,因祖父母疼爱有加,从小就是散漫成习惯,在校不仅好说、好动,书写极差,而且常常不交作业。用其奶奶的话说是患有“多动症”,自己已无法管教,要求学校严加管教。
3、粗鲁无理,自私自利。这类“缺爱学生”的头脑中很少有“尊重他人”这个概念。他们一般只想到自己,不考虑别人。父母亲情、师生友情、同学之情他都很少考虑。在同学中,什么粗俗难听的话都敢说,只要别人稍有冒犯,就大打出手,说得不客气一点是流氓地痞的雏形,什么“文明友好”、“理解谦让”,他一概不屑一顾,只考虑怎么让自己痛快,使自己有利可图。例如职高二年级住宿学生叶某同学。该同学虽不是“留守学生”,但因祖父辈二代单传,到他又是独生子女,父辈、祖辈视若掌上明珠,从小就宠着他,护着他,叫他打爸爸或爷爷,一家人还呵呵大笑,久而久之,从小养成的恶习难改了,变成现在的“小混混”,不仅不搞学习,还时常打骂同学,和科任老师顶撞,尤其是当其宿舍下水道堵塞后,我早上当着他们寝室的所有学生用手将道掏通,叫他们再不要把垃圾扫入下水道,中午叶某就又专门跑到寝室将床下垃圾扫到下水道,导致下水道堵塞。
4、交际广泛,呼朋引众。这类“缺爱学生”的交际对象决不满足于本班同学,他们多以跨班跨校交往,甚至和社会上的小混混儿常有往来,就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放学后、节假日是他们交流来往的最佳时间,也是他们联手创造“业绩”的黄金时间。如现读职高二的涂某,不仅呼唤差使着本校同年级的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还与其他中学和社会上的一些小混混纠合在一起,干出一此诸如偷鸡摸狗,酗酒擂肥的小勾当。
5、叛逆反抗,濒走极端。家长老师越限制的事情,他越想干。你不让我做,我就偷偷的去做,你不让我买地摊上的书吗?我就买来看看上面写些什么;你不让我独自外出吗?我就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精彩;你不让我谈恋爱吗?我就谈,写情书、约会;你不让我上网吗?我就去上上网,甚至上它个天昏地暗„„你们能怎样?他们就是天生一 副叛逆性,有意跟班干部作对,有意气家长,气老师。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极其偏激,诸如“游戏人生”,“弱肉强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甚至就打着“我青春,我叛逆”的旗帜,叛逆到底。例如职高一电子(1)班的张某就是一个典型的叛逆者,由于怨恨母亲离家出走,父亲长年在外打工,在家不服年迈的奶奶管教,当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为报复父母和奶奶,竞发展到个把月不与父母说话。
当然除了以上五点,还有其他的如胸无大志、怕苦畏难,好吃懒做等,以上仅是最明显也最让教师头疼的毛病。
三、对“缺爱学生”的转化教育应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动
学生出现的问题是可以改正的。因为学生正处于学习教育最佳期,只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适时伸出援救之手,具有针对性地加以正确引导,他们是会及时改正已出现的问题的。因此,我们在对缺爱学生进行教育和转化时,采取的策略应涵盖学校、家庭和社会诸元素。
(一)学校教育方面:
1、多点爱心。即教师要.多与学生接触,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例如,我在对黄某和张某等胆大妄为,目无组织纪律的这两类学生的教育转化中,就是多与他们接触,用制度与纪律加以约束,规定他们哪些可以为,哪些不能为。如果违反了,就要受到相应的纪律约束。同时,老师还要具有包容的态度,要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如发现这类学生对打扫清洁很积极,给老师送本子也抢着干等情况,也及时给予表扬,即使犯了错,也要肯定他们错中有对的地方,从正面加以鼓励和引导。这样比一味责备有效得多,要相信爱能创造一切。
2、多点信心。一是老师本身要具有信心,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帮助他们,千万不能放弃他们。二是要对出现偏常现象的“缺爱学生”要有信心,要执著“相信他们也会成功”的理念,只要他们尚有一丝积极向上、健康蓬勃的发展迹象,就要视为进步的体现,视为成功的希望。在对待杨某、涂某这两类缺爱学生的转化教育过程中,我就是在对自己始终充满自信,并坚信他们一定会成功的信心去工作的。
3、多点耐心。学生的成长需要等待,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甚至有些已经解决过的问题还会出现反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育转化缺爱学生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要多点耐心,不要轻言放弃。如在对涂某同学的教育转化过程中,从职高一到职高二,我用了一年的时间配合他父母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工作:一是经常家访,及时向在家监护的奶奶反馈涂某在校的学习情况,教育涂某要学会感恩,要体会年迈的奶奶在家在家照顾自己已是不易;二是经常与其父母交流,劝他们要看在自己聪明可爱的儿子的份上,消除夫妻之间的隔阂,重新合好,给涂某一个完整的家,弥补涂某缺失的父情母爱;三是定时提供电话让涂某与父母交流,增强父子、母子之间的联系与感情;四是动员其父母利用暑假时回家带涂某到打工的地方生活了一段时间,让其在获得父母的亲情关爱的情况下,感受到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与不易,由原先的怨恨与报复之心渐渐蒙生尊敬与感恩之情;五是我和其父母、奶奶经常用赞赏的目光去迎接他、肯定他、鼓励他,最终达到影响他、塑造他的目的。
4、多点个别辅导。即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两头,要因人而异、因才施教。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要适当提高学习难度,让他们吃得饱,而且能消化,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可适当降低教学要求,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这两类学生即使是进行分层要求,分层教学,也应加强个别辅导。不仅在课堂上要多关注他们,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要求他们要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改掉拖拉的习惯,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多点辅导,多点帮助,多开点小锅小灶,多给他们解疑释惑,特别是专业课,花时间,很容易改变学生学习兴趣„„
(二)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监护人)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对父母而言,抚养孩子是自己应尽的职责,教育孩子、管理孩子也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候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家长要经常与子女交流,密切关注孩子在家里的表现。特别是外出务工的父母要经常与留守在家的子女电话联系,交流沟通,多同学校教师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孩子在学校的的表现及学习情况,督促孩子的监护人在家里多和孩子交心谈心,坚持每天作业的辅导。对不懂的要进行耐心引导,切忌过分溺爱。
(三)社会教育方面
一是在要全社会营造关心和爱护留守学生,特别是要营造关心和帮助这些“缺爱学生”的浓郁氛围,让他们从中感受社会的温暖,在他们犯错或失足之时,人人都能对其伸出友谊之手拉他们一把。
二是要净化社会风气,尤其是要净化学校周边社会风气,还学校和学生安静、文明、祥和的学习和生活场景,让网吧、游戏机室远离学校和学生。
三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禁社会无业人员和游手好闲的社会“小混混”游荡于学校周围,进出学校校园,威胁、引诱青少年。
10.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的个案研究 篇十
关键词: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教育创新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也就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化工原理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其具备有涉及面广、结构复杂以及设备类型多等特点,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满足现阶段化工行业的人才需求,从而取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1现阶段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藏区小学生教育需求的个案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藏区 小学生 教育需求 个案研究
一、藏区小学生教育需求个案实例
(一)索朗,男,10岁,3年级
在交谈中,索朗表示对于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只想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赚到钱让父母过上好的生活。索朗的哥哥由于成绩原因,自己没有学习的动力,在初中一年纪就辍学了,在家帮助父母做农活,同时去挖虫草供索朗读书。索朗的家庭支持他读书,对他在学校的表现十分关心。索朗对于学校的生活十分满意,对于语文和数学科目特别感兴趣,认为这两门科目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自己文化水平高了就能找到好工作。
(二)多吉,男,11岁,5年级
在交谈中,多吉表示希望通过努力学习以后能够做一名医生,免费给家里人看病。家里人支持他读书,让他在学校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多吉的爷爷是当地云母矿企业退休工人,有一定的退休工资,爷爷将这部分工资用作多吉的学费。多吉的爸爸靠唐卡绘画收益赚钱,母亲在家务。家里父亲和爷爷的汉语说的好,一般来学校开家长会都是爷爷和父亲轮流来。多吉的成绩比较好,家里人准备在他小学毕业后送他去康定上中学。多吉喜欢学校的环境,因为有很多同学可以一起活动。每年8月份的时候会和全村人一起转经,路上爷爷就会给自己讲故事,觉得很有意思。
(三)达娃,男,13岁,6年级
在交谈中,达娃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着明确的目标,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歌唱才艺赚到足够的钱,让父母过上富裕的生活。达娃的姐姐在北京表演民族舞蹈,收入很好,这激励了他去通过唱歌改变家庭现状。父母十分支持他上学,希望他能学好文化课程,做一个教师或者医生。达娃的父母务农,挖虫草挣钱交学费。父母没问过在学校的事情,父亲汉话说得好,他初中毕业。母亲一般,开家长会的时候总是母亲去。自己喜欢上学,也喜欢学校,最喜欢语文和数学两门课,觉得自己在学校学到了知识。转过几次经,是和奶奶一起,就在邓山转经。
二、藏区小学生教育需求的个案研究
(一)学生教育需求的出发点是“利他”的
学生的职业理想有很多种,例如当医生、当老师或者外出打工,但他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帮助他人或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并孝敬长辈。即这些学生的个人职业理想的性质是“利他”,而不是只为自己考虑的“利己”,在选择自己未来要从事的工作时,这些学生把自己能为他人做些什么放在第一位,而较少地考虑自己可以从职业中得到什么。
(二)学生教育需求深受长辈期望的影响
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职业理想很大程度上被长辈对他们的期望所影响。而不同长辈对他们的影响力也不相同,通常爷爷奶奶的影响力最大,超过了父母;父母的影响力次之但明显超过其他亲戚朋友,另外在同龄人中哥哥姐姐也起到很大的示范作用。年长的哥哥姐姐从外界带来的信息影响着父母的观念,他们的自身经历冲击着弟弟妹妹的认知,父母和哥哥姐姐共同影响着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
(三)学生的教育需求都指向外界生活
外出打工的亲戚带回来很多学生之间没有接触过的外界信息,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吸引力使他们很向往外界的生活,直接反应在学生的职业理想规划上。诸如当医生、当老师、外出务工这些职业都是要走出大山到外界才能实现,这些职业也是学生普遍想要成为的。案例表明,学生喜欢在转经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喜欢听老人在转经时讲的故事,但对转经这一宗教民俗并不感兴趣。比起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学生更希望到外面的世界生活,他们向往着融入到外界中并能够建设主流文化。
三、对于藏区小学生教育需求的反思
(一)学校教育的目标应立足于学生的生存和发展
满足学生生活需求和发展需求是学校教育的目标的基础。它要求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帮助学生拜托生活的贫困,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理想。不论是当医生、做老师或外出打工,都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并具有跨文化与人交际的能力。学校开展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实现自我职业理想的技能。
(二)学校教育的课程要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多元文化的价值观
知识是文化的载体,为培养学生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学校课程在涵盖本民族文化的同时,还应该融入其他民族的文化。多元化的价值观要求学生在全面理解本民族文化和民族特征的基础上,主动地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本民族文化和其他外来文化。使学生更好地继承本民族文化,正确对待其他民族文化,对文化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三)学校教育的课程内容选择上要体现多元文化理念
对于民族地区的学校,在编制课程内容时应考虑到学生的民族背景和学习习惯,以免使其民族文化与学校文化产生断层。课程的内容应尽量符合该民族地区的实际文化状况,尽量多提现该地区民族特色,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比较容易地接受,得到的教育效果才比较满意。而在选择多元化教学内容时,学生的文化背景是必须要考虑在内的,这样制定出的文化课程才能更加契合该民族地区实际情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藏族地区的小学教育在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应关注人本身的教育需求和自我实现需要,培养人生存之道,才是学校教育之本。学生的理想是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正是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一种体现,在调查地,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理想更多地表现为对个人未来职业的理想,也即个人的职业理想。
【参考文献】
[1]周思宇.嘉绒藏区小学阶段择校现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陈小平.西藏农牧区基础教育问题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9.
[3]郭娅.四川藏区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1:9-15.
12.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的个案研究 篇十二
关键词:高中教师,继续教育需求,调查研究
一、调查目的、方法与对象
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 按目的抽样选择访谈对象7名, 调查问卷以文献研究为基础, 根据深度访谈资料的分析, 修改定稿。基于本研究目的, 除基本信息外, 问卷被设计成为一个李氏5点量表 (1.坚决反对;2.反对;3.中立;4.比较赞同;5.非常赞同) , 旨在了解深圳市高中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需求[1], 立足于人的本位的发展。结果显示, 教师在“身心保健知识”维度的得分均值是3.24, 得分率为64.80%, 表明教师在身心保健知识需求相对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 有关“我掌握了教师的饮食保健知识”、“我掌握了教师心理保健”得分均值为2.73和2.98, 低于理论中性值3分, 教师整体上没有掌握相关饮食保健知识;处于移民文化背景下的深圳, 教师的人际沟通、生活压力、职业倦怠、情绪不稳定等情境下, 学会情绪管理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 有关“我擅长教师情绪管理”的题项得分均值为3.69, 得分率为73.80%, 表明教师情绪管理状况良好。
4.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 进行有效教学的能力。结果显示, 教师在“教学技能”维度的得分均值是3.41, 得分率为68.20%, 教师在教学技能维度的需求相对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 教师在各题项上的得分存在很大差异。大部分教师能够结合教参和在教研组的支持下, 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有关“把握教材重难点很吃力”得分均值为1.91, 得分率为38.2%。但是教师在维持学生主动学习、吸引学生听课方面、灵活运用各种教法有待提高 (得分率分别为61.20%、64.0%、60.1%) , 高中学生入学时的学习差异已经很大, 学习习惯已经形成, 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学习无用论”的思想根深蒂固, 怎样让学生主动学习是大部分高中老师棘手的问题。
5.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是指教师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的能力。结果显示, 教师在“管理能力”维度的得分均值是2.69, 得分率为53.80%, 教师在“管理能力”维度的需求相对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 教师在各题项上的得分存在很大差异。有关“对于课堂偶发事件我常常不知所错”、“我感觉班级组织很不容易”题项得分均值1.96、2.43, 得分率为39.20%、48.60%, 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层出不穷、多种多样, 对教师来说难度较大, 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教学智慧。有关“我的学生很遵守课堂纪律”、“班级管理是每位教师的事情”题项得分均值3.21、4.29, 得分率为64.20%、85.80%, 大部分教师认为班级管理很重要。
6.社会支持。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校、学生、家长及制度、政策的多方面的社会支持。结果显示, 教师在“社会支持”维度部分的均值是3.49, 得分率为69.80%, 居于所有维度中得分第二, 表明教师在继续教育的学习上, 亟待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进一步分析发现:关于“我要参加的会议真多”该题项的得分均值是3.97, 得分率为79.40%, 得分最高, 说明教师们参加的会议时间很长, 占据了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时间。访谈中多位老师提到:“学校安排的会议太多, 应接不暇。平均一天一次会议, 剥夺了老师的备课、批改作业的时间。”现行的教育评价体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影响很大, 关于“教学改革与升学率冲突”和“教学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很难处理”该题项的得分均值分别是3.78、3.69, 得分率为75.6%、73.8%。
(三) 不同个人属性的教师对继续教育需求的差异性。
不同学历间的教师存在差异, 由于此次调查学历是专科和博士的教师仅有3人、2人, 其数据没有分析意义, 本研究学历分析以本科和硕士为主。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 发现不同学历 (本科、硕士) 的教师之间在“教学技能”、“管理能力”维度得分存在显著的差异, t值分别为2.291、2.077, P值分别为0.023、0.042, 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 硕士学历的教师得分高于本科学历的教师。学历低的教师较早地进入工作中, 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的经验, 能够熟练处理课堂问题, 在实践上占有优势, 而学历偏高的教师相对较晚地进入工作中, 理论积累大于教学经验, 因此在“教学技能”和“管理能力”方面需求相对显著。
通过One-Way ANOVA进行方差分析发现, 不同职称 (未定级、二级、一级、高级) 的教师之间在“身心保健知识”、“教学技能”、“管理能力”维度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F值分别为3.810、5.367、5.078, P值为0.005、0.000、0.001。检验发现, 在“身心保健知识”方面, 职称越高的教师得分越高, 职称越低的教师得分越低, 职称越高的教师的年龄越大, 越来越感觉身心保健知识对自己的重要性, 在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方面需求显著, 而年龄年轻的教师在该方面的需求并不显著;在“教学技能”与“管理能力”方面, 未定级的教师得分最高, 高级职称的教师得分最低, 职称越低的和未定级的教师得分越高, 在“教学技能”与“管理能力”方面需求显著。未定级的教师参加工作不久, 普遍缺乏从教经验, 教学处于适应期, 主要关注自身赖以生存的教学技能和管理方面经验, 因而在“教学技能”与“管理能力”方面需求显著。
任教不同学段的教师在“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及其特征的知识”、“教学技能”、“管理能力”、“社会支持”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3) , F值分别为2.773、5.735、2.889、5.723、3.015, P值分别为0.042、0.001、0.036、0.001、0.030。检验发现, 高中教师在“学科教学知识”维度得分高于初中和小学教师, 高中和初中教师在“学习者及其特征的知识”和“社会支持”的维度得分均高于小学教师, 高中教师在“教学技能”维度得分最高, 小学教师在“管理能力”维度得分最高。不同学段的教师面对着不同的类型特征的学生, 专业发展需求方向亦有所差别。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 思想和纪律问题非常严重, 初中教师必须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与学生沟通和德育工作, 对“学习者及其特征的知识”方面的需求相对显著;而小学生特别是处于低年级的, 大都活泼可爱, 小学教师很容易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 并且所教的知识浅显易懂, 小学教师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的需求并不显著。高中教师和初中教师的课相对较多, 升学压力较大, 处在“教学改革与升学率的冲突中”, “教学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很难处理”, 在现行评价体制下, 教学的压力很大, 希望得到的“社会支持”也最显著。不同教龄 (0-5年、6-10年、11-15年、16-20年、20年以上) 的教师之间在“学习者及其特征的知识”、“身心保健知识”、“教学技能”、“管理能力”维度的得分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 F值分别为2.335、4.577、4.538、7.888, P值分别为0.042、0.000、0.001、0.000。检验发现, 有关“教学技能”、“管理能力”, 教龄越短的教师得分越高, 需求相对显著。教龄越长的教师教学实践经验越丰富, 教龄越短教师在教学技能、管理方面的经验相对较少;有关“身心保健的知识”, 教龄越大的教师得分越高, 教龄越短的教师得分越低, 说明教龄越大的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 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重要性的体会越深刻, 对职业保健的知识越重视, 需求相对显著。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规划继续教育课程, 有利于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 课程开发要突出系统性和针对性。
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宏观统领, 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 才能保证各个教师需求到位。高中教师需求随时代发展不断攀升, 呈现出阶段性、高层次化、重视综合素养等特点。其一,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协调[2], 内容方面要贴近高中教师的教学实际, 立足于高中教师的教学实践, 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让效果落在实处。其二, 从全球视野角度出发, 着眼于国内外教育实践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变革的研究, 让教师站在国际教育的水平上, 逐步建构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 着眼于教师个人的整体性发展, 促使专业发展和“人”的发展和谐统一。
(二) 采用多元化学习和对话教学的方式。
其一, 教师学习方式多元化, 多位老师在访谈中提到外出学习尽管很远很辛苦, 但实际收获颇大, 如“2008年暑假的聚焦课堂, 这个活动的启发性收获颇多, 下半年全国范围的同科异构, 出去了之后, 觉得跟其他地方不一样”。这些不一样主要表现在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其二, 大胆尝试一线优秀教师与专家相结合的对话教学方式。专家授课的理论性极强, 可能成为脱离教学场景的纯理论, 专家和一线教师紧密合作, 始终保持理性思辨与实证间的张力, 使之具备双重机制——既改善行为, 又提升理性认识[3], 促进教师、专家共同发展。
(三) 提高网络教学的有效性。
网络学习成为全球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们深受“省时高效”网络学习欢迎, 但网络培训有效性有待提高。其一, 网络平台的稳定性、确保教师能够随时进入是前提。访谈中多位老师提到“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学习了, 但是有时候就是进不去”。其二, 优秀视频和精品课件是关键, 访谈中多位老师提到“网络课程的视频不够吸引我们学习, 而且没有word 或ppt的课件, 给我们学习带来极大不方便”。其三, 合理评价是保障, 有效地评价能够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挥评价的改进和激励的教育性功能[4]。目前网络教学评价, 由于学习对象身份难以识别, 过程管理虚化, 评价的诊断和促进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极大程度地影响到学习成效。
(四) 课程内容贴近教师实际需求。
其一, 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使之更具指导性和方向性。根据调查结果, 有关学习者及其特征的知识、身心保健知识、教学技能相关的课程内容应多开设。其二, 课程内容不仅要充实, 体现实践性, 还要倡导研究性学习。在教师培训中应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的设计, 促进自主学习, 注重学习者的需求和自主性, 防止出现学习主体失落的现象, 通过学习和结合现实的反思构建专业发展义, 培训过程提倡教师在实践中反思、研究[5], 这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关键。
(五) 进一步加大社会支持力度。
社会支持包括学校、学生、家长及制度、政策的多方面支持。其一, 学校领导适度给教师安排任务, 减少教师的多重职务, 为教师提供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努力进修的机会。其二, 借鉴国外先进做法, 为教师利用工作日从事进修成为保障。发达国家把教师继续教育地位提高到政策规定, 英国的新教师至少每周花五分之一的时间进修, 教师工作满7年可带薪进修一学期;德国的中小学教师到退休为止必须参加定期的教师进修活动, 包括在职进修提高和留职带薪深造两种, 并且教师每年有5个工作日可以带薪脱产进修[6], 这些做法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值得我们效法。
参考文献
[1]刘晓明, 孙文影.教师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VI.
[2][美]李.S.舒尔曼.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J].王幼真, 刘捷, 编译.比较教育研究, 1999, (3) .
[3]“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究”课题组.建设一个实践型的学习共同体——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 2006, (7) .
[4]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328.
[5]李向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10, (8) .
13.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的个案研究 篇十三
创建“市级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工作总结
岐山第三初级中学 2013年4月20日
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
岐山县第三初级中学创建于2007年,位于县城北环路东段,座落于历史古迹之间,饱吮周文化渊源营养,建校以来,一直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建设理念,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毒品预防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毒品预防意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现有教学班24个,学生1199名,教职工95人,寄宿生360名。学校先后荣获“岐山县优秀学校”、“岐山县素质教育先进单位”。
针对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众多,从业人员杂乱等特点,学校一直重视对学生抵制不良诱惑的教育,切实增强毒品预防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毒品预防教育作为学校安全与稳定工作和学校德育法制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持之以恒紧抓不放地纳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围绕“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宣传教育主题,全面深入地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以提高学生禁毒意识和抵制毒品为根本,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现将我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相关责任。
1、为了加强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组织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我校成立了毒品预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韩晓辉同志任组长,形成了分层次、多元化、网络化的有效管理机制。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校长为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统筹全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保障毒品预防教育资金、教学设备及集会场所的落实;副组长张军民全面具体落实各项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并督促检查评价班主任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副校长苏灏负责制定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制度、措施和教学计划,并及时将毒品预
三、建设师资队伍、落实教学计划。
1、我校每学期开设毒品教育课两课时,配齐8名禁毒教育兼职教师,由政治教研组长和八年级政治教师担任毒品预防教育骨干教师,并对全体禁毒教师进行毒品预防教育培训;同时组建一支全体师生广泛参与的禁毒志愿者队伍,经常性地开展毒品预防活动。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中,我们都把毒品预防教育作为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毒品的危害,上好我校毒品预防教育的第一课。通过作业布置、知识竞赛、征文比赛及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学生增强拒毒防毒意识,促进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落实。
2、按标准要求配备毒品预防教育教员。禁毒教师受过专门的禁毒教育知识培训,熟知禁毒教育业务。利用电子显示屏、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班会课、法制教育课、播放VCD、张贴宣传画等形式宣传毒品的危害和“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重要性,重视和加强对师生的禁毒教育。让学生自己去获取预防毒品的知识,认识毒品的危害,更有效地增强学生拒毒的内在动力。
四、开展多样活动、提高教育效果。(1)、每学期召开一次毒品预防工作会议。
(2)、健全毒品预防教育制度,并在校园内予以公示。
(3)、在各年级开展预防教育活动,每学期6课时,各班级设有毒品预防教育活动记录本,并布置禁毒课作业。
(4)、每年在全校范围内用校园广播播放两次毒品预防知识,各年级有一块固定的禁毒知识宣传牌,有毒品教育资料和宣传品,对学生实施经常性的毒品预防教育,使全校师生员工对预防毒品知识的知晓率达到100%。
校门,走进社区,面向社会,宣传毒品预防教育知识和禁毒意义,以增强学生防毒拒毒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3
14.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的个案研究 篇十四
(一) 对复式教学的一般解析
1. 复式教学
传统意义上, 复式教学主要是指由一位教师在同一教学场所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或班级的学生进行内容不同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复式教学是与普通的班级教学相对应的一种特殊的班级编排形式, 是分组教学和班级上课的结合体, 与普通的班级上课 (即单式教学) 同属班级授课制。一般在学生少、教师少、教学设施不完备的欠发达地区的学校采用。
2. 现代复式教学
现代复式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环境和形式方式的多元化不断演进, 已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和教育环境急剧变化的一面镜子。现代复式教学是一种广义的复式教学, 突破了传统复式教学的条件约束, 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是在吸收班级授课优点基础上对原有概念的扩展和延伸, 不断改进和演绎其发展模式和存在形式, 逐渐产生了诸如长短期培训课、大型公共基础课 (专题讲座) 、公选课、网络视频课、实训实习教学课以及国际国内校际交流学习等形式丰富多样、交叉共享的现代复式教学形式。在我国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学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况下, 开展多种形式的复式教学, 提高资源利用率, 优化教育教学形式, 不失为一种顺势而为的明智选择。
(二) 复式教学的产生及发展
我国的复式教学可溯至春秋时期的私学。现代意义上的复式教学则从日本传入, 而日本又借鉴自德国。在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时期, 改革领导人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首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 并强调“市政当局有责任强制其人民送其子女入学”。十九世纪德国开始工业革命, 普鲁士国王大力倡导发展教育, 随即德国成为最早运用复式教学实践义务教育的国家。随后各国相继效仿德国复式教学加快完成本国义务教育的步伐, 其中也包括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
1904年, 清政府参照日本学制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又称《癸卯学制》) , 其中的《小学堂章程》根据外国义务教育相关内容, 提出“全国人民均应入学, 名曰强迫教育……不学者罪其家长”;复式教学在蔡元培主持全国教育改革运动的民国年间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取得了长足发展, 为当时特殊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时至今日, 复式教学并不过时。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不仅是对现有现实教学的一种补充, 而且在现代教学条件下, 具有优化、丰富和提升资源利用率等作用, 是发展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二、职业教育中应用现代复式教学的必要性
尽管国家在近年来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的力度, 但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困难, 特别是在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实习实训环节显得更加捉襟见肘, 设备的短缺与学校学生基数庞大、班级数目多、实训时间不充分及学生学习过程强调的“体验式”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职业性和技术性培养效果大打折扣, 成为未来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隐忧。
随着素质教育及教育改革的深化, 现代复式教学逐渐凸显其在职业教育中的不可或缺性, 逐渐成为各大职业院校提升办学效益、增强办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首先, 现代复式教学通过整合学生及设备资源, 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丰富教学形式, 扩大信息量,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更多可能性。其次, 有利于集中优质教育资源, 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为提高职业技能及实践操作能力创造更好的实训条件, 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吸引力。再次, 网络精品课程打破传统教学方式, 现实优化并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资源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借助日益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 为不同类型和层次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交流提供了可能性, 也使复式教学在新的教学条件下再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最后, 现代复式教学的发展也是破解中高职衔接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手段, 可改善中高职课程方面的脱节与重复现象, 从总体上优化课程资源及其实施方式, 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及实现有效衔接。总之, 现代复式教学应用于职业教育有利于满足职业教育多样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从典型案例看现代复式教学的利与弊
(一) 个案概况
本案研究的学校是天津市一所民办高职院校, 学校生源主要来自天津市及周边省份, 学生年龄集中于16~20岁之间, 学校每年实施春秋两次招生计划。依托技能加学历的双向人才教育模式, 该学校开设动漫、室内设计和网络工程三大专业, 并据此创立动漫、设计及网络工程三大学院,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和专业训练。以动漫学院为例, 综合企业需求、市场定位及专业前景考量, 具体建设动漫背景下的CAD建筑制图、3D建模、Vray渲染、PS后期、人体工程学等培养方向, 以求每个动漫学生在专业背景下都能获得精深擅长的专业技术。鉴于学生来源的复杂性、学校的硬件设施 (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等服务设施及实训场地) 尚不完备、教师数量不足且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复杂情况, 学校采用现代复式教学方式组织教学, 具体设置模式是依据专业门类编排班级, 如不同年级的3D建模方向学生集中训练学习, 由于受专业冷热程度、专业学习难度不一等因素影响, 势必出现生源“冷热不均”的现象。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及专业间的相互衔接性进行不同专业方向的融合, 大多数学习班级的人数在30~40之间, 班级学生数目会随着新生的融入而不断调整。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基本围绕理论知识与实践指导实施一体化教学, 发挥“一对一”教学辅导的效果。本研究主要通过历时两月的跟踪观察及部分访谈和问卷获得研究数据及相关信息资料。
(二) 职业教育中的现代复式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 职业教育中的现代复式教学需扬长避短。以下几方面有待改进:
第一, 囿于职教管理模式的学生人格塑造。由于学生现状的复杂性及教学管理精力有限, 教师教学管理过程中易忽视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 对学生人格塑造及性格培养造成不良影响。通过两个月的观察及个别访谈发现, 教学管理欠缺合理性会使学生不成熟的心理形成很大的开放压力及恐惧意识, 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对成就动机的培养造成不良影响。调查结果显示, 70%的学生面临这种情况时表现出自我认识不清晰、倾诉愿望强烈、合作团队意识不强等问题。
第二, 学生职业素质基本能力受到影响。囿于教师现代复式教学水平和学校教学管理理念, 对于复式课堂的管理掌控欠缺合理性。加之, 职业教育以往的不良社会反响强化了学生自卑心理, 倾诉愿望强烈却无法找到理想对象, 长此以往, 削弱了学生彼此交流互动的愿望, 学生对自己最基本的表达能力产生质疑, 对正常的学习与信息获取造成困难, 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但缺乏安全感, 影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社会性能力水平的提升。
第三, “小助手”模式亟须完善。西汉时《春秋》公羊学大师董仲舒 (公元前179—公元前104年) 收徒众多,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 他采用一种“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的方法。据《汉书·董仲舒传》记载, “董仲舒, ‘孝景帝时为博士, 下惟讲授, 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 或莫见其面。’①”在教师精力及学生接受能力均有限的前提下,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然而, 在现实中, 由于存在教师的管理经验不足和对问题学生忽视, 学生心理的阻抗意识及学生年龄段各方面不成熟等的现实状况, 使得发挥并完善现代复式教学条件下的“小助手”模式困难重重。
第四, 学生个性潜质开发缺乏保障。学生由于年龄特征难以对自身有清晰认识, 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师给予迁移指导和客观剖析, 从而助其对自我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及明确方向。而现代复式教学方式加大了教师的教学管理压力, 在诸多关乎学生个人未来发展的细节问题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造成学生个性潜质和关键能力发展被忽视。
基于以上原因, 现代复式教学应努力发挥其优势。具体表现在:
第一, 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得以凝聚升华。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 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通过复式教学, 可培养高、低年级学生照顾帮扶情谊, 在解决困难的同时传递集体温暖和培养合作互助品质, 有利于学生个人优良品质的塑造和良好心态的培养。
第二, 沟通交际能力提升。学生苦于对学校的信任感不强及自我保护意识过强, 同学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有效改善这一阶段学生身心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可锻炼学生的基本表达和交际能力, 互相探索彼此身上的良好品质, 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
第三, 学习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发挥。不同年级生的复式学习, 可以避免低年级低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迷茫状态, 实现学习效益最大化和实训效率最优化, 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 强化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可在资源设备有限的前提下, 满足学生的学习实训需要, 同时提高资源设备的利用率, 提升教与学的效率。
第四, “垂直互动”新模式效果得以显现。复式教学模式可以创立不同年级间互动学习的氛围, 实现复式教学模式的突破。弥补教学效果欠佳的同时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及职业心理素质, 完成职业教育理论实践并重、学习生活一体化的大职业化目标。
四、职业教育中应用现代复式教学的改进建议
(一) 改进学校科学化管理, 优化办学理念
在贯彻现代办学理念的前提下, 学校应提升办学水平, 在教学设施设备及师资层面争取向学生提供优质配备和服务。学校应树立学校在育人层面的宗旨与发展理念, 坚持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的高素质学生, 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孕育学校的独特文化, 重点培植师生文化。另外, 基于职业学校的发展定位及学校学生的心理现状特点考虑, 建立职业指导服务机构及与之相配套的心理疏导室。一方面, 向学生提供客观有效的职业生涯指导, 提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方向性和目标感;另一方面为处于青春期困扰的学生提供安全的倾诉沟通平台。心理疏导室更多地解答诸如个案学生解决阻抗心理、感情迷茫心理、社会责任意识模糊及公共场合沟通表达困难状况下所隐藏的心理困扰等难题, 旨在促使每个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 变通教育管理思路, 提升职教师资水平
现代教育发展逐渐走向国际化、人本化、多元化, 应转变单一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传统观念。应丰富学业和人才评价标准体系, 不断发掘学生的潜力。同时, 在学生择业、就业的过程中, 无论作为指导者的教师还是践行者的学生, 都不能职业等级化、身份贵贱化, 不应存在“这种工作体面, 在朋友亲戚面前有面子”“那种工作很脏、很累, 而且赚不到钱”等狭隘思想, 应重点关注职业的未来发展形势及自我的职业定位, 制定详实合理的方案规划, 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另外, 要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及丰富现代复式教学经验, 完善管理方式方法。
(三)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重塑终身学习观
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强化终身学习理念, 避免学习功利性倾向, 需要借助一定的心理学手段工具及教师的耐心帮助。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长远目标意识,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兴趣爱好明确定位职业发展目标, 通过翔实合理的计划逐步加以落实。同时, 教师应努力关注学生的发展特点及学习情绪的变化, 及时找寻原因并主动帮助学生, 努力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四) 育人为先, 教师应培养自身良好的心态
在学校的职业教育理念传递及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教师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桥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提升教师的人格素养、培养人文情怀是教师树立“育人为先”观念的前提和重要步骤。本研究中的个案学校学生大都被各种难题困扰, 所处年龄段决定了其性格及人格塑造尚未完成。在这个关键时期, 教师育人理念及师德师范会左右学生的性格倾向及人格发展。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固然重要, 但对于学业生涯存在缺憾的他们而言, 协助其树立良好社会价值观、做人准则、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也同样重要。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应努力提升自尊心、自信心, 努力摆脱因成长环境等导致的不信任、不合作心态, 消极怠学厌学的拖延心理, 树立良好、健康的心态, 积极勇敢面对学习生活乃至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困难。
总之, 高职院校应本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可持续理念, 在不断完善现代复式教学的发展进程中充分发挥现代复式教学的优势和内在活力, 不断探索和拓展现代复式教学的新型道路, 发掘高职学生潜力及特长专长, 释放个人全面能量, 争取在不断变化的职业发展环境中探索属于职业院校自己的天地, 充分展示每个高职学生的才华与个性, 开创职业教育的新视野。
参考文献
[1]李光伯.复式教学的起源和发展[J].人民教育, 1992 (12) .
[2]聂珍钊, 杜娟, 等.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5.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的个案研究 篇十五
关键词: 教育实习 教师专业发展 个案研究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对外语师范生素质也日益重视,如何让外语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外语教师教育的核心问题。职前教师教育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点,是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发展的初始阶段。英语教育实习是将英语学科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的重要实践环节,是职前英语教师从观察到有限的直至最后全权负责管理的全过程,能促使学生学会实际的有判断能力的教育工作[1]。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单例个案研究方法(single-case approach),通过跟踪式课堂观察和深度访谈,对职前英语教师周思思(化名)在整个实习过程中(2个月左右)的专业发展和变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述和分析。
2.1研究对象
根据陈向明的研究,本文采用目的性抽样(purposive sampling),即按照研究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2]。
周思思(化名)是一名大四本科生,就读于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是一名预备党员,成绩优秀,性格开朗,表达能力强,有着当教师的强烈愿望。在大学的前三年,她修完了学院所规定的学分,取得了平均成绩85分以上的好成绩。教育实习从10月8日开始,12月5日结束,共持续2个月左右。周思思与其他50名学生被安排在市级某中学初中部实习,担任初一·四班的英语实习教师和实习班主任,其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是一位有着十多年教龄的英语教师方老师(化名)。笔者及另外一名教师担任该实习队的带队指导教师,在该研究中,笔者既是研究者又是参与者,一方面,以研究者的身份观察分析周思思的实习过程,力争做到客观真实,另一方面,以带队实习指导教师的身份参与和指导她的整个实习过程,通过面谈、电话沟通、网上交流等多种方式,感受和分享她的实习体验和心得。
2.2研究工具和数据收集
本研究以质性研究为主,主要通过访谈、课堂观察及录像和实物收集等研究方式收集数据。收集的资料如表1所示:
表1 数据收集一览表
3.数据整理和分析
参照陈向明提出的质性资料分析方法,即阅读原始材料、登录、寻找“本土概念”和建立编码和归档系统[2],笔者对上述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找出最核心最本质最有代表性的概念,进而展示职前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周思思的实习体验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下面,笔者将详细阐述她的实习过程。
3.1第一阶段——观察者(听课)
2014年10月8日是正式实习的第一天,周思思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就要开始正式实习了,我特意穿了一件我最喜欢的粉红色裙子,并怀着喜悦和期待的心情踏进了教室。学生们真挚的眼神、天真的面孔及热烈的掌声,让我心里暖暖的。”
3.1.1观摩与发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根据实习安排,实习第一周,周思思的任务主要是熟悉学校、班级和观摩任课教师的英语课。在此过程中,周思思发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主要体现在:
第一,教学环境不够优越。周思思理想中的英语教学应该全部都用多媒体,用她的话“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为什么还是一块黑板和几只粉笔?只有部分教室配有多媒体,但老师上课也不经常使用;甚至练习中的听力,有时候老师也不播音,而是老师口头朗读(后来问了原因,原来是因为差班学生听录音跟不上,老师只能自己减慢速度朗)”。走出教室,她一脸失望地对我说:“我希望学生能听到尽可能纯正和标准的英语,这样,至少保证了良好的输入!”
第二,课堂效果不够理想。周思思理想中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积极发言,热情参与到各项课堂活动中,师生关系和谐,教师对学生要‘有距离的热情’,教师既有权威又有温暖,一堂课下来学生既学到了英语知识,发展了语言能力,又完善了人格”。她在日记中写道:实习第一周,我就有点受打击了,今天听课的时候,学生们很“闹”,尤其是“差班”的学生,坐在后排的几个学生没有听课。
研究表明,很多职前英语教师跟周思思一样,在实习期间都曾流露出迷茫、困惑和失望,“职前教师的设想会被学校、课堂和教学的现实状况打破”[4]。
3.1.2反思与调整(心态)
笔者与周思思多次沟通,走进她的内心,发现在实习第一周所经历的“落差”,并没有磨灭她“成为一名优秀英语教师”的理想。经过反思和调整后,她依然“无法救药的热爱着这个职业”。
3.2第二阶段——模仿者(备课和说课)
从一开始听课,笔者鼓励周思思听不同教师的课,向各个教师学习,取长补短。从第二周开始,笔者布置她一边进行备课,为后面正式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3.2.1熟悉与了解(学生情况)
备课期间,周思思对班上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性格、家庭情况、英语水平、学习动机等各方面,并列出表格,详细记录。笔者建议她把班上所有学生的姓名记下,周思思对这个建议很赞同,她在日记中写道:“我用手机把班上学生都拍了照,然后每天都看着照片想对应的名字,呵呵,很有乐趣!”
3.2.2学习与模仿(实践性知识)
听了一个多星期的课及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周思思开始着手写教案,她准备的第一节课是“如何描述外貌”。当被问及设计思路时,她说:“这课是教学生如何描述他人的外貌,语法点主要是‘have与has的用法’。我想把课堂设计活泼点,PPT要制作精美,多安排些游戏去巩固本单元的新单词和句型。但是我有点担心的就是时间安排,我不知道我安排多久才合适?学生是否会在我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3.3第三阶段——实践者(上课)
对于她的课堂,她希望:“让学生在轻松而不枯燥的氛围下吸收知识。”整体而言,她表现还不错,很有亲和力,并能随口喊出学生姓名。
3.3.1实践与体验
周思思正式上课的第一天,她把自己好好地打扮了下,她说:“我认为一个教师的服装对学生也会有影响,同时是对这份职业的尊重,我希望自己给学生的印象是时尚活泼、热情有活力,传递正能量给学生。”整体而言,她的第一堂课基本按照教案顺序安排授课,但笔者观察到,大部分时间她用的是中文,给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入不够多,设计的游戏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比如:操练新单词的时候,她用的是“你大声我小声,你小声我大声”的教学方法,刚开始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配合她练习,但两轮下来后,学生似乎都没有兴趣了,只有几个学生在配合。
课后,她说:“这是我第一次作为教师正式给学生们上课,紧张而兴奋,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我都虚脱了。”笔者对她的课堂提出了肯定的地方,同时提出了不足之处,她非常虚心地接受,并希望:“下堂课,我一定把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改掉,我希望您多给我建议让我不断进步!我希望自己以后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3.3.2收获与认同
周思思是一个上进心很强的实习生,每次备课都非常认真,时刻牢记笔者给她的一些建议,并坚持听不同教师的课,她后来上的几次课,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实习结束后,她参加了学校举行的“2015届毕业生实习授课比武大赛”,荣获了“二等奖”。她在日记中写道:“为期两个月的实习,让我感受颇多,收获多多!能得到老师学生的认可,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虽然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不管前面是风是雨,我依然选择坚持,我热爱这份职业!”
4.结语
本文以定性研究中的个案研究方法考察了一名职前英语教师的实习过程,分析了其在此过程中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情况,指出了实习对职前英语教师发展的重要作用: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实现了英语教学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积累和丰富了教师实践性知识;反思能力增强了;执教能力有了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王幼真,刘捷,编译.李·舒尔曼.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J].比较教育研究,1999,(3):57.
[2][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Cole,A.L.& Knowles,J.G.Shattered images:understanding expectations and realities of field experiences[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993,(9):457-471.
【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的个案研究】推荐阅读:
ABA对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的个案研究08-25
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思考08-14
牧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07-24
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07-27
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09-04
个案家庭的几种家庭教育类型08-26
素质教育中的创新教育10-03
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08-26
对素质教育的思考11-06
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如何体现素质教育思想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