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精选11篇)
1.社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篇一
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1 为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全力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根据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组建专班,成立县 xx 局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主要是对全局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业务指导、协调推进,督促整改等工作。
二、工作目标 根据市委、县委要求,通过全系统高质量责任落实,有效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感、获得感,推动我县 20xx 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成效较 20xx有较大提升。
三、工作安排 (一)迅速动员,有效落实 8 月 3 日下午 5 点,迅速召开职工大会,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动员会,确保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全面掌握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模式、评分规则和要求。
(二)精准宣传,全面覆盖 面向群众全面宣传经济社会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的成效。通过“坝坝会”扶贫走访等形式,实现宣传到户到人。在下属各单位,建筑工地等张贴海报,结合身边人、身边事、身边变化进行宣传,激发认同感。
(三)主动作为,回应诉求 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全面收集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影响群众获得感、满意度的重点、痛点,建立问题台账,填写《县 20xx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问题台账》,有针对性制定和落实具体措施,推动问
题整改,逐一对账销号。定期对收集到的问题台账和整改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评估,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问题整改到位,从而得到群众的认同和理解。
(四)转变作风,改进服务 进一步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尤其加强对政务中心窗口的作风建设,同步开展服务提升活动,通过强化管理、健全奖惩制度,推动作风进一步改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站位,统一思想。满意度既是群众获得感,也是执政支持率,全系统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高质量的履职尽责,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
(二)统筹兼顾,注重实效。
各单位、各股室要将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与平安建设测评工作协同推进,要将党风廉政建设评价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与其他工作统筹安排。要坚持实效导向,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工作要做细、做实,最大限度确保工作实效。
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2 为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不断提升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满意度,按照 x 委办〔20xx〕43 号文件精神和《阆中市教科体系统 2018 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以打赢管党治吏、正风肃纪、惩贪治腐“三场持久战”为载体,以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为目标,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和关切,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办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为推动学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学校党委要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把社会评价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为今年南充市测评阆中市力争进入前 3 名、全省测评阆中市力争进入前 100 名做出最大贡献。
三、组织领导 结合学校实际,成立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xxx
xxx
xxx 成员: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 xxx、xxx 二位同志负责具体工作。
三、工作举措 (一)严格落实责任。学校党委要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每月至少研究 1 次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每月开展 1 次监督检查,确保责任落实。
(二)妥善解决诉求。进一步健全完善信访来信、办信、复查复核、网上信访等工作制度,形成责任明确、规范有序的信访办理机制,快速有效处置群众信访反映,坚决遏制到中、省、南充市重复访、越级访现象,建立信访问题台账,明确化解措施、责任人、化解时限,并限期化解到位,确保案结事了、息诉息访。
(三)开展专项治理。结合教科局党委《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正风肃纪“清风”行动的实施方案》(阆教科党〔2018〕26 号),认真开展清源行动“4+10+X”(4 各阶段:宣传部署、自查自纠、整治查处、巩固提升;10 大专项整治:违规教育收费、违规乱订教辅资料、违规办班有偿补课校外兼职、体罚侮辱歧视学生、违规招生、违规办学、基建项目设备设施采购违规行为、扶贫教育领域腐败、“庸懒散浮拖””、“三乱”)专项整治,扎实开展扶贫领域“3+X”(即:腐败问题、作风问题、项目问题,扶贫行业主管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确保全市如期脱贫、廉洁脱贫。
(四)持续正风肃纪。切实纠正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持续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活动,大力开展“庸懒散浮拖””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不断优化学校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坚
决制止乱收费、乱补课、乱办班、违规推销教辅资料等问题;规范 “三公经费”的使用管理,严禁党员领导干部违规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等,以干部作风的根本转变赢得群众的支持认可。
(五)严查腐败问题。坚决查处评优晋级、工程建设、物资采购、学生资助、扶贫攻坚等方面侵害师生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让广大师生切身体会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加大对典型违纪违规案件的通报曝光力度,以干部作风的根本转变来增强群众对反腐倡廉建设的认同度,从而提升群众满意度。
(六)深化“进村入户”。抓好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分层建立“进村入户”工作台账,制定好切实可行的脱贫帮扶计划和措施,确保脱贫攻坚任务 100%完成;摸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就读情况,认真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
(七)加强宣传教育。学校党委办、政教处、团委要通过短信、QQ、微信、校园广播、黑板报、公示栏、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标语、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扎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宣传工作,务必做到“四个讲清楚”(即:讲清楚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讲清楚省、市社会评价调查专线号码,讲清楚调查访问内容,讲清楚接听调查专线电话和回答问题的具体要求),让师生明白社会评价的重大意义,让大家理解、参与、支持社会评价工作,接到民调电话后能客观评价。
四、工作方法及要求
1、推行社会评价“633 工作法”。即工作“6 个同步”,走访宣讲、收集问题、解决诉求、情绪疏导、结果反馈、成效体现同步跟进;宣传做到“3 讲”,一讲为民情怀、二讲工作成效、三讲满意度;了解情况做到“3 问”,一问群众困难、二问群众期望、三问干部作风。每月从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问题台帐,做到事事有答复,件件有回音。
2、务必高度重视。社会评价工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学校党委要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确保我市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上档升位,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3、建立长效机制。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党员干部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改进作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上,把工作重心放在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上,坚持平常抓、长期抓和集中推进相结合,形成长效机制,以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来赢得群众信任。
2.社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篇二
1 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6-2009年海宁市肺结核病人发现登记、治疗管理项目统计报表;2006-2009年的浙江省结核病项目资金和海宁市地方财政配套经费报表。
1.2 方法
1.2.1 病人的发现:
主要通过因症就诊及转诊方式发现。
1.2.2 病人的登记:
海宁市人民医院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分初治及复治, 所有登记的肺结核病人按痰菌检查结果分为涂阳和涂阴两类。
1.2.3 治疗方案:
采用国家结核病防治工作指南上推荐的化疗方案。
1.2.4 化疗管理:
采用全程督导、强化期督导及全程管理模式。
1.2.5 化疗效果考核:
对初治和复治涂阳肺结核分别进行转归队列分析。
1.2.6 经费使用:
主要用于病人的免费检查、治疗药品与全程督导及强化期督导管理等。免费治疗病人的各种资料均经省、地有关部门的验收。
1.3 效益评价指标
患者住院费用和门诊治疗费用;误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患者住院费用和门诊治疗费用根据海宁市人民医院结核病人治疗费用清单计算所得, 病人误工费用计算基数采用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1], 每位患者为890.10元。
2 结果
2.1 病人发现与登记情况
海宁市实施浙江省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的4年间, 海宁市共累计接诊可疑肺结核病5 882例, 新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 710例, 其中涂阳病人757例, 占44.27%;初治涂阳病人为695例, 复治涂阳病人62例, 见表1。
2.2 浙江省结核病项目资金与海宁市地方财政配套经费
2006-2009年海宁市共利用浙江省结核病控制项目资金50.3万元, 海宁市地方财政配套经费100万元, 见表2。
2.3 肺结核病人门诊治疗费用及住院费用
随机抽取50名在2008年度确诊登记的病人。病人均是在海宁市人民医院已经完成治疗的初治 (包括涂阳、涂阴) 病例, 并且没有严重的并发症 (糖尿病Ⅱ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肺疾病、精神疾病、肿瘤) 。50例病人中有7例病人在治疗过程有住院治疗。病人的自费药品费用、检查费用及住院费用均通过海宁市人民医院收费系统统计所得。病人的免费药品按省疾控下拨的免费药品批价计算所得, 病人的免费检查费用按市人民医院收费标准计算所得, 病人在疗程中享受9个痰标本、2次胸片、6次肝功能、1次乙肝三系免费检查。通过统计得出, 1例6个月疗程的肺结核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自费支出455.6元, 属于政府结防经费列支871元, 合计总门诊支出1 326.6 元。50例病人中有7例住院, 人均花费为3 968.7元, 住院比例为14%, 住院费用分摊至50例病人, 则费用为555.6元。综上所得, 得出1例肺结核病人在治疗肺结核病过程中, 理论支出为1 882.2元, 属病人自费支出为1 011.2元, 政府列支871元。
2.4 治疗转归
2006-2009年海宁市实施浙江省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期间, 共免费治疗涂阳肺结核病人757例, 占总发现病人44.27%;其中, 初治涂阳病人695例, 治愈625例, 治愈率为89.93%;复治涂阳病人62例, 治愈52例, 治愈率为83.87%, 见表4。
2.5 效益
2.5.1 实际投入资金:2006—2009年4年间接受由省财政投入结核病控制项目总的费用为50.3万元, 海宁市地方财政投入资金100万元, 实际治疗肺结核患者1 710例。
2.5.2 减少结核感染人群和传染性肺结核病人计算:项目共实际治愈传染性肺结核病人677例。按每例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可感染10~15人, 被感染者一生中发生结核病的可能性约为5%~10%计算, 海宁市实施浙江省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实施可使6 770~10 155人免受结核杆菌的感染, 减少新发活动性肺结核病人339~1 016人。
2.5.3 实施浙江省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实施避免的经济损失:按照项目减少的患病人数339~1 016人, 每例患者治疗费用1 882.2元计算, 共计避免63.81~191.23万元的治疗费用损失。按每个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因治疗的误工损失890.10元计算, 共计误工损失32.17~90.43万元人民币。
2.5.4 项目的实施使677例结核病患者及时恢复健康, 并恢复了劳动力, 由于项目实行的是全程督导或是家庭督导, 减少甚至避免了患者的误工损失, 该项目可避免经济损失为677×890.10=60.26万元。
3 讨论
3.1 海宁市实施浙江省结核病控制项目是一个让群众直接受益的、海宁市最大的疾病控制项目, 涉及面广, 覆盖人口众多。由于90%的结核病人来自于农村低收入家庭或外来流动人口, 且结核病治疗时间长, 用药种类多, 治疗费用较高, 因此多数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差。海宁市在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过程中, 实行了全程督导或家庭督导管理, 并实行免费检查和免费治疗, 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使治疗的规律性和全程治疗得到充分的体现。2006—2009年的项目实施的4年间, 海宁市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达89.93%, 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达83.87%, 也说明了该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3.2项目的实施减轻了肺结核患者的经济负担, 使病人不再因经济原因而中断治疗。2006—2009年的项目实施的4年间, 海宁市实施浙江省结核病控制项目总的费用为150.3万元, 实际治疗肺结核患者1 710例。按病人自费支出1 011.2元, 政府列支871元计算, 病人列支的费用为172.92万元, 政府列支为148.94万元。
3.3项目的实施避免了大量的经济损失。海宁市实施浙江省结核病控制项目, 4间海宁市共减少新发活动性肺结核病人339~1 016人。按每例患者治疗费用1 860.1元计算, 共计避免了63.06~188.99万元人民币的治疗费用的损失。每个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因治疗的误工损失890.10元计算, 项目的实施避免了因治疗而产生的误工损失32.17~90.43万元人民币。此项共计避免了经济损失95.98~281.66万元。
3.4项目的实施使721例结核病患者及时恢复健康, 并恢复了劳动力, 由于项目实行的是全程督导或家庭督导, 减少甚至避免了患者的误工损失, 按每例患者治疗误工费890.10元计算项目的实施可避免因治疗误工经济损失约32.17~90.43万元。总之, 2006-2009年4年间, 实施浙江省结核病控制项目是一项投入少, 效益大的一项疾病控制项目, 完全符合疾病控制与卫生经济学成本效益的原则。
参考文献
3.社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篇三
摘 要 在企业中通过实施效果评价能够促使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系统化。对此,本文将针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实施效果评价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财务管理 标准化 效果评价
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
1.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
在企业中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标准的约束,是为了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整个过程能够规范的、标准的、合理的进行。由于财务部门是组成企业重要的一部分,财务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企业是否能够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命运。为了保证企业财务工作的真实、准确、合理的进行,在企业中开展财务管理工作非常必要,通过其能够实现对财务工作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之所以进行标准化实施,是最大限度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促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深入的、全面的、系统的监督和控制财务工作。标准化的财务管理工作包括对财务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理顺财务流程、规范和细化财务手续、强化内部控制、优化财务环境等,从而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财务报表。
2.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现状
(1)欠缺标准化的认识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是促使管理工作过程有计划的、有目的的规范进行。在当下,我国大多数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的认识较差,促使企业所开展的财务管理工作效果不佳。具体表现为企业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全面具体,很多条款过于陈旧,毫无实用性可言;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较差,在监督和控制财务工作时只走过场,并未深入的、细致的管理财务工作;财务管理工作提出的各种管理方法并未真正在企业中实施,太过形式化等等。由于企业欠缺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认识,促使企业中所开展的财务管理工作效果不佳甚至形同虚设。
(2)财务管理岗位设置与人员配比不合理
在企业中开展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对财务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多个方面,工作量较大,需要设置的多个岗位负责不同方面的工作。但是,在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中存在的一个不良现象是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一人多职”,也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岗位设置与人员配比不合理。就以某烟草公司为例,企业内财务管理岗位设置15个,但是整个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共10人,每个工作人员都要身兼数职,对财务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方面都有所掌握,每天需要处理多种问题。企业中财务管理岗位设置与人员配比不合理的问题在我国很多公司中存在,尤其是一些发展中的企业。
(3)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不明确
进行每项工作都需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明确的流程,才能够将工作更好的完成,财务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同样需要有清晰明确的工作流程,有计划的、有顺序的安排需要完成的每件事情。制定清晰的工作流程看似是一份非常简单的工作,但是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避免工作失误。在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往往忽视这一点。盲目的进行具体的工作,对于轻重缓急的工作处理不得当,往往出现加班加点赶工的现象。所以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没有一个清晰的、明确的工作流程,将会降低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在企业中构建标准化体系,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处理,财务管理工作将有计划的、有序的、有目的的开展,促使财务工作真实、准确。
1.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构建主要是通过企业标准体系构建的一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标准化体系建设现状分析、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构建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
(1)企业标准化体系构建的一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构建符合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体系,需要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依据标准化体系构建的一般理论,应用适合的方法,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进行。对此,针对企业标准化体系构建的一般理论与方法的具体研究内容是企业标准化概念、企业基本需求、标准化体系表编制原则、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理论等等方面。提出合理的、有效的企业标准化体系构建的理论和具体应用方法。
(2)标准化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对财务工作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在构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过程中需要对标准化体系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确定当前在企业中实施标准化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存在的问题、管理工作标准比例情况等相关内容。
(3)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
提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是编制一套适合企业应用的、完成的、有效的规章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约束,促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正规的、规范的、有序的、合理的进行。一套完成的规章制度对于促使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构建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
构建财务标准化体系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操作的指南针。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中,重点阐明了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技术与方法、工作要求等内容,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很大的提高。
2.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实施效果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实施效果非常好,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财务管人员的行为能力
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在按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得财务管理工作高效的完成。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长期按照标准化体系的要求进行工作,将大大提高自己的行为能力。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考核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2)对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化
由于财务管理工作按照标准化体系执行,将会形成非常清晰、明确的工作流程。财务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有效的避免某项工作任务的遗漏,轻重缓急的工作处理得当、适宜。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对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化主要体现在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工作程序、工作要求等方面都能够在预期计划内完成。
(3)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强化
实施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既是对财务管理部门业务的标准化过程,也是对财务管理部门的标准化过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实施的过程中,有效的将各个职能组织联系起来,使得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中各个接点无缝对接,从而达到固化企业内部控制,强化制度,约束工作执行正规进行。因此,标准化体系的构建能够强哈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三、结束语
企业中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对财务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督和控制,促使财务部门为企业提供真实的、准确的、合理的、有效的财务报告,促使企业合理的规划资金,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可见,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中至关重要。不断优化和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促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标准化进行是企业需要进行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通过构建标准化体系对财务管理工作控制,促使财务管理有计划的、有序的、有目的的进行,从而推动企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良富,刘妮娟,江渝.周倩.关于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评述和探讨.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09(08).
4.社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篇四
案
根据xx市xx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xx区XX年党风廉政建设集中宣传工作方案》的通知(x廉办〔XX〕x号)文件精神,按照区纪委要求,为集中力量统筹抓好社会评价宣传引导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条主线,标本兼冶、纠建并举、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切实解决社会关注程度x、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林业管理政务环境
二、组织机构
组
长:何xx
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何xx
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
李xx
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成
员:喻vv
局办公室主任
欧vv
局财务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局办公室,由喻敏同志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
三、宣传内容
立足群众普遍关注的事以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制定林业政策法规宣传方案,把广泛宣传林权改革、林木采伐、林业生态保护和林产业发展等作为林业政策法规宣传的重点,向群众切实讲清木材采伐程序、公益林的补助标准和发放程序、渠道以及发展林产业的优惠政策等,做林业政策法规的明白人;区委选人用人导向情况;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业务知识等。
四、宣传时间
0月15日—11月30日
五、宣传方式
(一)悬挂宣传标语。在单位辖区公路沿线制作并悬挂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宣传牌、宣传横幅,大力宣传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
(二)积极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利用宣传车在乡镇赶集日宣传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情况和知识,通过发放宣传单、接受群众咨询等形式进行集中宣传,继续深入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大力宣传林业法律、法规、政策,使广大干部群众学法、懂法、守法,了解和掌握国家林业政策,提x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
(三)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依托官方网站、微博、手机短信平台等多种方式,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及时公布、发送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效等信息。
六、工作要求
(一)x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我局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在局党组统一领导下开展,由纪检组、林政股、办公室等共同组织协调。各股室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局党组的部署要求上来,切实增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切实提x思想认识,把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作为衡量党风廉政建设的“标尺”,认真开展。
(二)宣传引导,解决实际问题。要把宣传引导和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抓好林地确权、林木采伐、林木案件查处、林业项目安排等实际工作的同时,认真抓好宣传工作。一是抓好宣传工作。在宣传时间上,把握乡镇逢场天开展集中宣传;在宣讲内容上,重点宣传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相关知识,宣传林业政策法规,宣传民意调查专线号码“028-12xxx”;在宣传对象上,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在宣传方式上,突出务实管用。二是解决实际问题。要紧密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开展自查自纠,集中解决党员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要结合“三民”工作,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化解矛盾,排忧解难,多做打基础、得民心的事,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赢得群众的认可。
(三)拓宽宣传阵地。要充分发挥基层林业干部村组护林员密切接近群众的优势,把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打造成宣传林业政策法规的主阵地,并加大对林业干部和护林员的培训力度,把他们武装成林业政策的宣传员。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力争林业政策法规宣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5.社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篇五
为对小学四、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有一个基本规范和正确的导向,真正促进学生生动地发展,特将本课程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意见拟定如下。
一、评价原则: 1.评价过程性
强调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学生活动中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即使活动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应从学生体验宝贵生活经验的角度加以珍视。
2.评价多样性
(1)主体多样化:评价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学生的自评、互评等方式和家长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参与。
(2)角度多样化:分析学生的言语或非言语表达,收集学生的各种作品,汇集来自教师、同学、家庭等各方面的信息。
(3)尺度多样化: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3.评价灵动性
改变以往的“一元单向评价”的评价局面,通过设计“自己评、伙伴评、老师评、家长评”等多主体、多元化评价,将评价活动变成自我、伙伴、老师、家长等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交互共建的、充溢民主关爱的互动过程,促进学生正视自我、勇于反省、交流协商、不断改进、日益内化。
4.评价情趣性
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有利的原则,对学生的态度习惯、交往合作、实践活动等进行全面综合的测评,收集和建立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较为全面客观的档案资料,真实地记录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态势,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体验到“参与就是进步、努力一定成功”,最终实现持续发展。
5.评价操作性
在倡导多元综合评价的同时,注重提高主体评价的效度。评价过程中,注重把眼光更多地投向学生的起步、差异以及动态发展的进度上: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给予肯定而鼓励;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只要他们迸出创新的火花,就给予热情的肯定。
二、评价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程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其具体内容如下 : 1.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
2.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 , 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
3.学习结果。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
三、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1.评价方式
本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 ,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 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2.评价方法
本课程倡导的评价方法有:(1)教师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2)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3)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4)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5)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进行评析。
(6)个案分析。教师针对某一学生学习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它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
6.社会工作人才评价体系研究 篇六
摘要: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起步晚,很多方面还不成熟,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不够,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借鉴国际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制度经验,结合我国现有的职业评价制度背景,构建起我国的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从而提升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技能和水平。
关键字:社会工作者社工作者评价制度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
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是指在对社会工作者进行评估评价时所应该遵守的规范与模式。从当前的国际通行的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来看,它主要包括社会工作者的入门资质、职级设置、职业领域、资质承续、继续教育等内容。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我国提出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建立相应的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有利于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
一、我国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制度建立的背景
目前,我国对于专业人员的专业地位的评价体系主要是在国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逐步建立起来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和个人薪金待遇直接挂钩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另一类是90年代以来开始建立的,和个人薪金待遇间接关联的职业资格制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职业资格制度都是社会专业技术人员使用的管理制度,是人才评价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使用评价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现有评价体系对于建立社会工作评价制度的启示
1、结合国情并借鉴现有的职业评价制度
在我国目前的职业化发展中,有很多模式是对西方职业分类和职业制度进行借鉴的结果,尤其是在我国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职业的发展都是可以归结为在社会需求推动下,引进西方现有专业分类,借鉴西方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的人才评估所用。所以,在建立社会工作评价制度过程中,既要结合国际发展的通则,与国际接轨,同时要切实结合中国社会工作的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
2、现有评价制度的基本要素
在建立社会工作评价制度过程中,考虑现有评价制度的基本要素,对社会工作岗位的设定、从事社会工作职业的资格要求,申请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的条件、取得职业资格后续管理、法律救济及程序等进行必要的制度建构,为我国的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必要的制度基础。
3、以科学的发展观来分析职业化发展的规律
充公认识和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把握社会工作评价制度建立规律,从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出发,采用渐进式的制度构建方式,避免急功近利和盲目超越发展过程。
三、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制度建构的基本原则
1、借鉴国际标准
国际社会工作已经发展了100多年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评价以及监督管理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如英国社会工作的发展:20世纪初,英国的伦敦慈善会社组织会社开始开发专业训练过程,到1929年,伦敦经济学院开始训练针对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工作者,1970年较有系统的社会工作教育展开。1971年,英国成立社会工作教育与训练委员会,对社会工作进行监督,提升社会工作教育水平。英国社会工作教育重视对社会工作者的经验与人格培育,社会工作者人员以专科学历和社会工作文凭为主,只有获得社会工作文凭才能取得社会工作专业资格。1970年代后英国社会工作者逐步走向专业化和专业化道路。
英国对社会工作者采取标准统一的强制性注策方式,英国社会服务总局负责组织注册的管理部门,所有合格的社会工作者都必须经过其注册才能从事社会工作职业。申请成为社会工作者必须完成政府认可的学历教育,包括社会工作硕士、三年制本科或专科、其他社会工作课程,或者持有英国其他社会工作监管机构认证的学历资格,且符合社会服务总局规定的品行及健康要求。
英国社会工作者评价更加强调专业背景。最初,社会工作领域面向任何专业受过专业教育的人开放,有社会学、教育、心理、法律等专业教育背景的人优先录用。1989年前,进入社会工作领域的人员经过注册申请可获得包括两类的资格,合格社会工作证和社会服务证。获得合格社会工作证的社会工作者可以服务与任何领域中,获得社会服务证的社会工作者主要从事助理社会工作或起居照顾性工作。1989年,社会工作教育与训练委员会开始强调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规定取得专业资格的基本条件为两年制社会工作文凭,以此排除了非专业教育背景的人员进入社会服务领域。1995年后,英国增加了资格后教育和高等社会工作教晋级教育两级。从2003年起,英国重新规定必须具备三年制的大学社会工作学位才有从业资格。借鉴英国以及其他国家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从而使我国的社会工作评价少走弯路,提高成效。
2、从实际出发
将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实践与社会工作职业发展相结合,考虑当前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具体情况,考虑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城市与乡村社会工作发展差异等因素合理确定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所包含的范围、内容和形式,以现实的条件为基础,制定出促进其发展的具体措施。
3、政府管理指导
为了促进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在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成立了专门的管理部门,做出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发展的配置和规划,公布社会工作评价标准,提出岗位设置,配置社会工作相关的资源。
4、鼓励促进发展
社会工作者是公共服务的专业提供者、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者、社会政策的直接执行者、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推动者、社会公平的积极推动者。但是,社会工作在我国的起步较晚,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为数不多,政府目前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扶持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大力促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四、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制度建立的措施
1、将社会工作职业纳入我国职业资格系列,确认社会工作资格
从制度层面上确认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身份。通过考核与证书登记授予合格人员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规范持证人员的从业行为,加强从业人员的能力培训,禁止非持证人员以社会工作者身份从业。建立社会工作领域的职业进入机制,排除非专业社会工作干扰因素,如同律师、会计师、医生等职业一样树立起社会工作者专业、职业地位,从而有利于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社会工作队伍,提升我国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水平与质量,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2、建立完善的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体系,明确职业评价
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体系必须对社会工作者的任职资格、从业行为、后续管理等作出具体规定。根据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社会工作者的任职资格,明确取得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的条件,提供资格证书登记服务,禁止未取得有效社会工作资格证者以社会工作者的名义从事社会工作。对取得资格后要对持证人提出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的登记要求,通过资格证书的检核、延续来明确继续教育、培训等要求,以维持、提高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能力,使得持证社会工作者继续提高其专业技能。同时,对在职业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职业道德,造成不良影响的,也可通过社会工作者登记服务制度建立起社会工作者的惩罚和退出机制。
3、建构社会工作者政府管理和行业管理双重框架,协作发挥监管功能
从目前我国社会服务制度体系来看,很多社会服务业主要是各级民政行政机构与各级社会工作协会实行“双结合”的管理体制。从社会服务未来发展情况来看,各行各业实际社会工作从业人员都将逐步统一在“社会工作者”这一国际上有着清晰定义的概念之下,且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将会越来越突出。所以,有关部门加强对社会服务也业、社会工作从业机构、社会组织等的管理,承担社会工作者的资格管理,探索社会工作者的岗位的设立,发挥从事社会工作类服务业法规政策研究等方面的职能。鼓励社会服务机构使用社会工作者,并界定社会工作者的职责。社会工作者协会偏重行业的自律,通过会员管理,发挥社会工作协会的自我管理功能,对违反协会规章、职业伦理守则的行为进行惩罚。通过社会工作者的政府管理和行业管理,发挥协作功能,保证社会服务的专业品质,强化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特质。
4、开发社会工作证书登记服务数据管理系统,确保社会工作服务水平
在明确社会工作资格及其取得条件的基础上,为了确保社会工作的服务质量与水平,便于社会以及社会工作者本人提供规范服务,对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必须登记,通过证书的登记建立起社会工作者登记数据管理系统。
7.社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篇七
关键词:和谐社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施路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具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充满活力、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相处等六大特征。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够真正实现。对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来说, 构建和谐社会是其工作目标, 基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因为和谐社会不仅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源泉和工作思路, 也对新时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和谐社会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以人为本, 贴近职工生活, 解决职工思想和生活上难题, 稳定人心, 才能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谐稳定、与时俱进、协调发展。本文从和谐社会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出发, 分析了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并提出了基于和谐社会的企业思想政工作的实施路径, 以求教于方家。
一、和谐社会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
1. 和谐社会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出新思路
对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来讲, 按照我们党和谐社会创建的基本要求, 坚持科学发展观, 用和谐社会的理论来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指导, 并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一定能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目标, 找到一条实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新路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规模也在日益壮大, 随着职工数量的扩大, 职工队伍的组成也都比较复杂, 背景不同、地域不同、思想观念不同, 价值观念不同, 这些职工组合在一起使得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日益复杂, 而和谐社会就为复杂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出了新的思路。那就是增强职工队伍中的团队意识, 妥善处理内部矛盾, 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企业, 是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着力点和新思路。
2. 和谐社会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出新要求
实践证明, 新时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还延续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内容已经难以适应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新需要。因此,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创新观念, 改革传统, 以和谐社会理论为基点, 适应新形势, 按照和谐社会构建的整体要求去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随着企业职工素质的不断提升, 职工内部的不和谐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化,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按照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对职工的思想进行教育、引导和协调, 使得职工队伍, 团结稳定、坚定信心, 奋力攻坚, 这就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多做引导宣传, 多做释惑解疑、多做耐心说服, 才能适应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途径、内容的不断变化, 才能适应社会难点、热点的不断出现, 在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下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二、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际的现状分析
1. 企业发展不平衡增加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由于目前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 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发展的不平衡, 使得一些职工产生心理失衡, 这种失衡性大大增加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随着企业的减员增效、主辅分离等发展战略的实施, 广大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等受到很大冲击, 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面临新特点、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 这就无形中增加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难度。这就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和谐社会为基点, 认真探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途径。
2. 企业用工的复杂性使得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日益复杂
目前各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的用工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合同工、农民工等职工成为一线的主体人员。这些用工制度使得职工流动性较大, 职工思想不稳定, 会随着企业效益的好坏而上下波动。有些职工法制观念不强, 道德观念也不强, 对工作中的一些现象不能正确认识, 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因此, 使得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日益复杂。
3.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发展相脱节
据相关调查显示,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多存在与企业生产发展相脱节的现象。对于一些企业领导来讲, 企业的发展要靠生产经营, 这才是企业的首要任务。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形式主义工作, 说一说, 聊一聊即可, 真正当成重要工作来抓的不多。这种脱节现象使得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没有地位, 没有支持, 没有底气, 使得和谐社会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成为空话。
三、基于和谐社会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施路径
1. 以人为本, 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
基于和谐社会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施路径首先要以人为本, 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这就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 特别是领导, 要坚持以职工利益为重, 积极深入到职工群众之中, 与职工们打成一片, 与职工们进行内心的沟通, 同时对职工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调查, 细心地分析。这样才能真正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到以人为本。在与职工的互动沟通中要学会和职工谈心, 赢得职工们理解和信任。这里的谈心不是传统上例行公事, 而是像朋友一样进行交流, 谈感受、谈思想、谈人生, 和职工在普遍关心的问题上有一定的了解, 从而解决一些企业职工因为误解而形成的内部矛盾, 达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也形成了和谐的工作氛围。与职工的这种互动也为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和谐建设企业起到了很强的促进作用。
2. 安定有序, 关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
基于和谐社会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施路径还要做到安定有序, 关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热和难点问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是理论上进行讲道理和进行情感交流, 还要真正为职工做实事, 做好事。企业职工不仅要听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怎么说的, 更要看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是怎么做的。只有这样, 才是真正地在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如有关企业管理中转岗分流等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一定要掌握好相关政策, 也职工谈心也要掌握好技巧, 合理掌握和解决职工心理中的问题, 让职工的情绪得到缓解, 这才符合和谐社会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另外, 企业职工生活中难点问题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如福利待遇问题、养老保险问题以及退休职工的子女就业、医疗等问题一定要妥善解决好。特别是领导最好亲自与职进行协商, 实事求是, 真心实意地为职工解决难点, 不仅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也有利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3. 充满活力, 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基于和谐社会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施路径还要做到充满活动, 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和谐社会这个基点的支撑下, 一定要在方式、方法、机制、手段上进行改进和创新, 才能不断增强企业思想政治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如针对企业较为年轻的职工, 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的方式来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和新鲜感。针对职工的兴趣爱好, 组织职工文体活动, 如乒乓球、太极拳、卡拉OK、秧歌舞、羽毛球、书画比赛等等, 使职工业余生活和睦和谐、丰富多彩。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职工之间的凝聚力, 也可以形成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和谐相处的工作气氛。
4. 学习发展, 建设高素质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基于和谐社会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施路径还要做到学习发展, 建设高素质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基于和谐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与创新发展, 关键在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目前, 大多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如观念陈旧、年龄偏大、知识老大、手段传统等等。因此, 要改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不适应新时期发展的状况, 必须努力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素质,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这就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不断进行学习和培训, 学习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和新技术, 加大各方面知识的培训力度, 为年轻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李云桥.与时俱进地做好和谐社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 .
[2]陈盈.构建和谐社会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J].经营管理者, 2010 (5) .
[3]邹俭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现代企业教育, 2010 (6) .
8.如何评价中国社会主义改革 篇八
关键词:改革;评价;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进步性;人民性;历史性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01—0016—02
说到改革,要讲的话很多。我们在此讲一点,简称三个三:
三个三是——三论、三个有利于、三性。
这一点是讲如何评价改革,也牵涉到如何进行改革。如何认识我们走过的路,以便走好将来的路。人们一般会认可这个道理:对理论的检验靠实践,对实践的评价看目的和效果。自改革以来,虽然后来邓小平提倡不争论,但实际上观点的交锋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两个凡是”与“实践检验”、改革还是保守、姓“资”还是姓“社”、左右之争、郎顾之争、崇毛与非毛、反思改革,历来有不同的观点。
一、三论,这是一部分人的看法
有一部分人对邓小平搞改革有着不正确的看法,说搞改革靠的是三论:一是“猫论”——“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二是“摸论”——“摸着石头过河”;三是“灯论”——“见了黄灯赶快走,见了红灯绕着走。”他们说:“猫论”是实用主义,“摸论”是经验主义,“灯论”是机会主义。
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邓小平理论是一个思想体系,它强调实践、强调实事求是、强调生产力、强调协调发展,对我国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长期指导作用。即使三论真的反映了改革中的部分现实,我们也要从正面去理解:正如人们所说,“猫论”有尊重实践、注重实效的优点,“摸论”有大胆探索、知难而进的可贵勇气,“灯论”也有抢抓机遇、灵活应变有益的一面。怎样改革?——“摸论”、“灯论”,如何评价改革?——“猫论”,效果检验实践。
二、三个有利于,这是邓小平对改革评价的标准
从生产力标准到三个有利于,这是认识的深化。邓小平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时谈话时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开放的标准,不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
邓小平在前两个有利于的生产力、综合国力前加上定语“社会主义”意味深长。以下我们谈一下对此的理解。
三、三性,这是我们的解读阐释
(一)进步性
这是说,改革的效果是前进了还是倒退了,是否有利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目标的实现以及实现了多少!
社会主义改革必须正确定位。
改革不是目的,是手段,发展进步才是目的。
改革为了发展进步,发展进步需要改革。只改革不发展,改革就无意义。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消除制度弊端和体制上的障碍,它只是为发展人类文明、促进社会进步创造条件。改革是为了人、为了发展,它本身不构成最终目的,也不能把它当成任何情况下都是第一位的工作。我们认为,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三十年的社会主义改革顺应时代潮流就是讲它的进步性。改革,搬掉了应当革除的障碍,就是顺应时代潮流,适应人民需要,就能促进经济科技社会和人的发展,就具有进步性。
(二)人民性
这是说,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多数人还是少数人,实施的结果看广大人民是否从中受益。
改革发展目的是造福于民,否则改革还有什么意义?资本主义搞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也要搞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二者区别何在?就在于我们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前加上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为此就要体现人民性,促进社会公正,只发展进步不公正不行。公正发达是社会主义的两大价值追求,只发达不公正或只公正不发达都不是现代社会主义。邓小平说“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了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一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二是决不能导致贫富两极分化。他说如果改革导致富了少数人的两极分化,那改革就算失败了。社会主义改革是为多数人谋幸福而不是为少数人谋利益,我们要坚持崇高的理想,改革发展为了人民,改革发展依靠人民,改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发展不为民,方向就有问题。改革是改革掉“苏联模式”而不是改革掉社会主义,改革要使社会主义更有生机与活力。社会主义改革永远为人民谋幸福,集中体现为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三十年的社会主义改革符合党心民心就是讲它的人民性。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历史上的“变法”、“新政”,不能只是为了统治者江山永固,不能变成少数人的空忙,要避免曾经出现过的历史上改革的悲剧。社会主义改革是千百万人参加的为了千百万人谋利益的事业,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做到无往而不胜。虽然历史上的改革都有自上而下推动的特点,但我们进行了三十年的社会主义改革起步于顺应民意拨乱反正,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基层民主的很多举措都是中国的农民伟大创举,它既不是产生于领袖的大脑,也不是产生于秀才的文章,而是社会基层土生土长的结果。
对今天的现实,改革要保持正确的方向,避免政策在某些地方实施时变形,就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对一个单位来讲,要防止借改革之名权力自我强化自我逐利的现象,有权的越有权、无权的更无权,领导人不受群众监督,它可以决定谁有“饭碗”、不服从者不得食,那是日趋官主而不是民主,就会助长特权和滥权,不能说符合人民性的要求!改革要避免少数人决定多数人命运的结局,就现实情况看,国企改制在一些地方造成少数人暴富、国有资产流失、工人下岗,被人们称作“掌勺的人私分‘大锅饭’”;聘任制试点在一些地方变成长官意志、任人唯亲、排斥异己;公有制单位领导可以自定高出员工几倍、十几倍、几十倍、上百倍的收入;领导动用公款用作炒股等弄得血本无归的多起事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些事例从反面给我们以启示:没有民主,所有者和支配者、公仆和主人就会发生角色错位,公有制就会有异化为“官有制”、“管有制”的条件与可能。改革自上而下、权力主导下运行的方式最忌讳出现:脱离群众、少数人去主导改革, “官本位”体制和观念会异化改革,反过来又会强化浓重的“官本位”体制和观念,背离人民性的要求。如果说改革当初是为了让人人吃饱肚子,那么现在的改革就应当是使人人吃得更好,决不应当搞成改革别人不改革自己、或改革的结果是“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少数人拿天价年薪与多数人形成鲜明反差、自己是唯一实在把别人改成说不上话任人摆布的“打工仔”,丧失改革的正义性。有人提出,中国的改革既要防止发生贫富悬殊、矛盾激化、弊病丛生的“拉美化”现象,又要防止发生官商不分、权钱一体、权力致富的“权贵资本主义”或“民国化”。这是值得重视的。解决的办法就是使改革符合人民性的要求,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
(三)历史性
这是说,改革不仅要经受一时一地实践的检验,而且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为了说明问题便于理解,我们先讲两件事。第一件,我们的邻国不丹四世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治国有方,臣民拥戴,2008年他自废王位改行民主制,国王的理由是:我是一个好国王,我不敢保证以后的国王都是好国王。这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从长计议。第二件,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和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已经显得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生命危浅了,危机孕育了改革,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大见成效,而德意日三国则把法西斯主义当作了救命的稻草。以德国为例,人们对旧的魏玛民主制厌烦了,国家社会主义反倒倍受青睐,希特勒顺势崛起,取消了其他政党,建立了一党专政和个人独裁,强制实行舆论一律和警察高压统治,兴办国家工厂,加强军事工业,把青少年纳入各种组织进行训练和强迫灌输纳粹思想,这样,就制止了通货膨胀,消除了失业,迅速增强了国力,然后,吞并捷克、奥地利、入侵波兰、比利时、荷兰、法国……,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一时来看,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确实显示了比魏玛民主制更高的效率,它使很多德国人欢呼雀跃,把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及其主义看作是拯救德国、洗刷耻辱的救星,法西斯主义见效于一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饮鸩止渴:二战浩劫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随着德意日的失败和德国被一分为二,德国人方如梦初醒。这是求一时之效。这一段历史人们不应忘记 [1]!它使人感到:看国运岂在朝夕!办事情要有长远眼光!
改革要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不能看短期效益。改革发展不是吃“速效救心丸”[2]所为见于当今,功过留于后世。我们衷心祝愿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事业日益兴盛、万古流芳。
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我们认为,这是符合事实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黎鸣.中国的危机与思考:第1版[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416.
9.社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篇九
对政法工作的评价和要求。
所谓政法工作社会评价体系,是指社会对政法工作开展好坏的评价体系,主要是对政法工作的日常开展情况、维护社会稳定、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的一种他律体系。通过这一体系的建立,使人民群众更加了解政法工作,支持政法工作。
一、建立政法工作社会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一是政法机关加强自身建设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政法机关经过整顿,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政法队伍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有了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满意度也有了显著提高,但仍然存在着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程序违法,对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造成损害的个别现象,原创:http:///个别政法干警违反纪律、渎职失职、徇私枉法等现象还有发生,政法机关自身建设特别是队伍素质建设还需要加强,政法工作的法治化进程任重道远。对这些问题,通过建立政法工作社会评价体系和机制,可进一步促进政法工作。
二是政法工作接受外部监督的需要。接受社会对政法工作的外部监督是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建立科学的社会评价体系和机制,让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进行评价,一是能够及时发现和反映政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促进政法机关抓住重点,加强整改;二是能够大力推进政法工作的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政法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三是促进政法干警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增强司法公正、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意识。因此,建立政法工作社会评价体系,完善社会评价机制,是政法工作接受外部监督的现实需要。
二、政法工作社会评价的内容
政法工作较为复杂广泛,涉及方面较多,要使社会评价有针对性,建议应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贯彻党的方针和刑事政策方面。主要包括:政法干警践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情况;通过执法活动,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开展反腐败斗争,维护社会稳定的情况。
二执法能力方面。主要包括:政法干警对法律等相关专业知识的熟知能力;准确适用法律的能力;依照法律程序收集、固定、运用证据,准确侦破、指控、审判犯罪的能力;保障司法公正的能力;检察机关对各项执法活动的监督能力。
三群众满意度方面。主要包括:政法干警是否真正树立和坚持执法为民思想,做到公正执法;是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否在工作中克服特权意识和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严格依法办案;是否存在违反办案纪律,渎职失职、徇私枉法等现象,是否有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执法行为是否规范,执法作风是否优良。
对以上重点评价内容,建议聘请专门部门制定评价体系测评表,分类和分细项制定评价标准,三、建立政法工作社会评价体系的构想
应建立以下五个方面的社会评价机制:
一结合人大监督,建立政法机关的工作评价机制。人大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对政法机关的工作具有监督、评议和质询权。要充分发挥人大职权的作用,集中反映人民的意见,及时对政法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随时监督政法工作中存在的执法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执法是否公正等问题,促进政法干警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的提高。
二结合××机关的法律监督,建立执法队伍评价机制。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要发挥检察监督职能,对公安机关、国安安全机关行使侦查权的合法性、程序性,对法院审判是否公正,对行政执法是否依法行使以及自身工作等方面开展监督,并对政法各部门的执法活动作出客观评价。
三结合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建立对政法工作舆论评价机制。新闻媒体的监督反映了社会的意识,在客观上能促进司法公正。因此,应建立新闻媒体对政法工作的监督机制,促进新闻媒体大胆地对政法工作在执法方面是否公正提出意见。
四结合纪检监察的监督职能,建立政法干警工作作风评价机制。政法各部门的纪检监察部门应对政法干警在遵纪守法、执法作风、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等方面实际表现开展有效的监督,如建立对政法干警作风、思想、道德和办案纪律的综合评价机制。
五结合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建立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要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在人民群众中开展对政法机关和政法队伍的了解程度、满意程度、信任程度和执法作风、廉政状况、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公正执法、执法形象等方面测评活动。通过测评,不断加强公正执法、执法为民观念,不断提高政法机关和政法队伍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和形象。
10.乡农科站社会评价工作情况报告 篇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20**年是我乡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打牢基础,转作风,兴产业的关键之年,为保持农业发展的良好势头,钟山乡农科站在县农业局的具体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钟山实际,坚持“田间为阵地、科技为主攻”的方针,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的,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经过一年的努力,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现根据罗纪发[20**]11号《关于印发XX县20**年乡镇社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的的通知》文件要求,将有关事项报告如下:
一、服务质量方面
钟山农科站坚持“热爱农业、服务农业的宗旨”,热情接待群众来访,对于农科站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解决不分时间及时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会及时向上级部门反应。同时对于手中有的项目根据项目相关规定及时向项目意向区宣传动员,同时农科站属于服务型部门,没有收费项目,只有向群众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和项目补助的职责。
二、工作效能方面
农业科技的推广是整体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保证农业增收的有效措施,为巩固提高农业科技的贡献率,钟山农科站对各项农业科技推广做到早安排狠落实,于 12月24日开始做了全面安排,实行工作责任制,具体工作落实到个人,坚持到田间地头,顶烈日、迎风雨,与群众一道早出晚归。在年除全面县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外,还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芦谷高产示范样板
钟山芦谷种植坚持以市场为向导,以科技为依托,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的,充分利用本乡的地理气候优势和有利条件,大力推广芦谷种植,加强特色作物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通过精心组织和大力宣传,年在钟山乡老渡口村委会种植亩的芦谷高产示范样板,采取3米开墒,打塘点播,科学施肥的技术,经测产平均亩产达420公斤.实现亩产值2646元。同时每亩30元的补助已全部兑现到农户手中。
2、旱育秧技术样板
年因为育秧季节高温少雨,为保证水稻按节令移栽,钟山乡在舍克村委会背则村举办20亩水稻旱育秧示范样板,按照统一提供机耕、拱膜、遮阳网、竹片、抽水、采取统一规格、统一播种、统一管理方式,使秧苗根多苗壮,保证了背则村300亩水田按节令移栽。
3、水稻多样性栽培样板
水稻多样性栽培能够有效防治稻瘟病,同时提高水稻品质,为该项技术大面积推广,钟山乡在舍克村委会背则村举办了100亩水稻多样性栽培样板,采取统一规格,统一移栽方式,实现水稻单产达625公斤。同时每亩40元的补助已全部兑现到农户手中。
4、辣椒高产栽培示范样板
辣椒是钟山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为实现辣椒高产高效,培育壮大辣椒产业,钟山乡年在普理村委会戈幕村举办了150亩辣椒高产样板采取统一播种、统一移栽、统一规格、统一施肥的技术方案,实现单产2300公斤,亩产值5400元。同时每亩100元的补助已全部兑现到农户手中。
5、大春病虫害防治示范样板
为保证年粮食稳产增产,病虫害防治是关键,为将此项工作稳步推进,钟山乡年7月26日集中对舍克村委会上背则、下背则、发石岩三个村 500亩水田、普理村委会戈幕村150辣椒进行统一防治,按照每亩20元的标准进行统一配药、统一喷施。得到了群众的好评,达到了统防统治的效果。
6、小春生产示范样板
年钟山乡小春油菜样板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农业局的具体指导下,将500亩油菜样板放在拖黑村委会的以甲克村,具体方法为统一品种:免费提供云油杂2号、统一规格:3米开墒,打塘点播,亩用种600-800克、统一播种:9月28日-10月4日播种结束。目前已进入统一间苗阶段,间苗合格后将按照每亩100元的补助全部兑现到农户手中。
7、加强农业执法,保障农民权益
年钟山乡加大农资市场管理力度,查处不规范经营农资2户;查扣过期农资商品1000余元。配合县种子管理站、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检查经营农资商14户,签订责任书30份。通过以上工作规范、整治了农资市场,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8、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年钟山农科站完成“绿色证书”培训200人;同时积极完成普理蔬菜栽培培训班共50人,老渡口食用菌栽培的培训班50人的培训任务,同时完成2000户农民的实用技术短期培训,结合样板完成1000户农民的农业科技培训。
9、搞好土样采集,打下施肥基础
年钟山乡为搞好土样采集工作,努力做到地块选择准确,土样采集多样,严格按照土样采集操作标准,表格调查入户。通过严谨工作态度,从9月6日-11月5日圆满完成全乡60个大田土样采集工作。
以上各项工作经过县政府组织人员已全部通过验收,且全部按质按量完成。
三、廉政建设方面
农科站在所有项目实施结束后,通过验收合格后严格执行农业局和财政局文件规定将项目资金以物质或现金方式全部直接兑现到项目区群众手中,同时所有支出严格执行钟山乡管理规定全部实行乡长一支笔审批,没有暗箱操作的问题。同时除正常的工作或公务接待外,没有其他经费支出,所有账务收支由账务人员一个人经手,同时对农科站所有人员公开,有效杜绝了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的问题。
四、作风转变方面
农科站所有工作人员到目前为止,在工作日内没有跑动现象。严格执行工作纪律,无论中心工作还是部门工作都是完成工作任务为出发点,从来没有分休息和工作时间,只要任务没完成都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年农科站的所有职工没有长假和轮休时间,一直坚持在农业生产一线。
五、保障民营经济经济发展方面
农科站从来没有向职能范围内管理的农资部门和种植大户、营销大户进行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乱摊派、乱培训等不良行为。而是积极帮助相关单位和个人健康发展,在每年审证方面为其提供无偿帮助,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给予帮助。总之,农科站从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收取过钱、财、物,反而向其服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资金扶持或技术支持。
六、存在问题和困难
1、农业工作千头万绪,经费显得十分紧张,造成有些工作顾此失彼。
2、农业生产有较强的自然环境因素,有很多新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取得成功具有较强的时间性和一定的盲目性。
3、粮烟矛盾突出,造成农业科技推广有一定的`局限性。
4、广大劳动者素质和认识参差不齐,急功近利和观望思想严重,加上务农和打工相互冲突,造成科技推广难度较大。
5、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有些措施难以形成明显的增产现象。
11.西藏社会和谐程度评价指标的筛选 篇十一
【关键词】西藏;社会和谐;指标筛选;信息熵
由于社会的和谐涉及到多个方面,而每个方面的情况又由多个指标来反映,这些指标之间可能存在关联,也可能彼此不相关,因此,要构建一套反映西藏社会和谐程度的指标体系,就需要对反映西藏社会和谐各个方面的指标进行筛选,确定出一套简洁高效的指标体系。现有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根据专家经验主观确定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这类方法的弊端是指标的选择受人为影响较大,易于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二是客观筛选方法, 如兰国良[1]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欧阳建国[2]等利用因子分析法选取中国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此类方法易受选择样本数据的影响,并且完全依靠数据确定指标,容易忽略指标的实际含义。
由此,本文提出首先定性的初选指标,然后将信息熵约简法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相组合,实现对指标的定量筛选,再根据和谐社会的内涵及西藏社会的特点对用定量方法得到的指标体系进行定性的补充和完善,最终建立科学的西藏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检验,确认为较为理想的结果。
一、指标筛选的基本原理与过程
(一)筛选思路
1.通过信息熵约简法删除对准则层区别能力小的指标 ,保证指标对社会评价具有高度影响。
2.通过相关性分析删除各准则层内相关系数大的指标 ,避免指标之间信息重复。
(二)指标筛选前的数据规范化
1.正(负)向指标规范化。
各准则层的评估值相差越大,指标对于准则层的比较作用就越大,即指标的区分能力就越强,所以将各准则层下区分能力小的指标进行删除。 此方法是为了删除所在准则层中对评价结果影响很小的指标,以实现对指标体系的约简。
(四)相关性分析
指标的相关性是刻画指标与指标间信息重复程度大小。如果两个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会导致被评价对象信息的重复使用, 从而降低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关系数越大,这个指标越容易被其他指标所替代。相关性分析就是剔除相关系数较大的指标,也即可以被其他指标所替代的指标。
首先,计算各个评价指标之间(xij)的相关系数rij(其计算采用指标的标准化值)。
其次,考察指标与同层内余下所有指标的相关系数,并规定一个临界值 M(0
本文选取临界值 0.9,这样可以达到用较少的指标反映指标集 90%以上的信息,从而简化指标体系
将熵值约简法与相关性分析相结合的差别及特色在于:首先利用熵值约简法删除对准则层区别能力小,也即对评价结果没有显著影响的指标。然后利用相关性分析将同一准则层内相关系数大的指标剔除,保证指标信息的不重复。两者结合保证筛选出的指标不重复且对评价结果有显著影响。
二、指标体系构建合理性的判定标准
根据某些分析方法用数据方差表示指标信息含量的方法,本文提出建立指标体系构建合理性的判定标准,认为如果用30%以下的指标反映了90%以上的海选指标信息,则认为指标体系构建成功。
设S为原始指标数据的协方差矩阵;tr(S)为协方差矩阵的迹,表示协方差矩阵的主对角线上各指标方差之和;k为筛选后的指标个数;n为海选指标的个数。 则筛选后的指标对海选指标的信息贡献率g为[5]:
三、实证分析
(一)西藏社会评价指标的海选和定性初选
依据文献[6~9],并结合西藏的特点及对西藏的深入调查,海选了涉及西藏社会和谐度评价的共计78个指标。 然后,根据同类指标信息最优原则选择同类指标中信息量大的指标,根据可观测性原则删除数据无法获得的指标,以保证初次筛选后的指标体系可以量化,定性初选后的指标共61个。
指标的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5)》《西藏统计年鉴2015(2015)》及相应的问卷调查。
(二)指标的筛选
首先利用公式(1)、(2)对初选后的数据分别进行规范化处理,再利用R软件对初步筛选保留的指标进行信息熵的约简分析。从初步筛选的61个指标中集中删除了16个指标。然后,再计算经过信息熵约简筛选后剩余各准则层内指标的相关系数,给定临界值0.9,删除相关系数大于该临界值的9个指标。这样,经过定量组合筛选指标后,指标体系由初选后的61个指标缩减到36个指标。 定量筛选的结果如表1。
(三)定性分析对指标体系的完善
由于定量方法主要依据数据的变动大小来删除指标,会导致将重要指标由于数据变化不明显而被删除,无法反映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因此,在定量筛选指标的基础上本文根据权威机构典型文献的高频率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补充定量方法剔除的个别指标,实现对指标体系的完善。通过理性分析保留人与社会的和谐准则层中的第一子准则层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与社会的和谐准则层的第二子准则层的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人与社会的和谐准则层的第四子准则层的刑事案件立案率,人与人的和谐准则层的第一子准则层的恩格尔系数,人与自然和谐的第二子准则层的人均耕地保有量等指标。为此,通过以上方法从78个海选指标中筛选了包含36个指标的西藏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三)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判定
四、结论
综合评价指标的筛选单纯依靠主观方法或客观的统计学方法都是欠科学的。本文采用定量筛选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指标,既保证了筛选出的指标在所在准则层中对评价结果影响最大,又避免了同一类指标的信息重复;根据用方差表示信息含量的思路,将筛选后的指标反映的海选指标信息含量作为指标体系构建合理性的判定标准,解决了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判定缺乏定量标准的问题。 实证分析表明, 最终建立的指标体系,用46.15%的指标反映93.52%的原始信息,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内涵,符合西藏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相信在此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和谐社会进行评价,将具有客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 兰国良.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5).
[2] 欧阳建国,欧晓万.中国各地区可持续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J].决策研究,2005,(6).
[3] 李美娟,陈国宏,陈衍泰.综合评价中指标标准化方法研究 [J].中国管理科学,2004,(6).
[4] 朱梅红,李爱华.基于熵权的中国西部各省份科技实力综合评价[J].数学实践与认识,2006,(12).
[5] 余锦华,杨维权.多元统计分析与应用[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6]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 和谐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研究[J].统计研究,2006(5):23-29.
[7] 梅松,齐心. 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北京社会科学,2006(1):62-66.
[8] 杜永彬. 关于西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藏学,2007(2):6-17.
[9] 张庆红,夏 咏. 新疆和谐社会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分析[j].新疆社科论坛,2011(6):34-39.
作者简介:
汪朋(1983-),男,湖北武汉人,在读博士,讲师,统计师,研究方向:统计决策、统计计算、计量经济学和民族经济统计。
基金项目:
【社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督导汇报材料12-02
医院社会评价制度07-14
党风廉政社会评价07-16
接受社会实践单位评价意见09-11
政策绩效评价工作方案06-21
教师工作绩效评价方案07-20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工作方案10-25
班级管理工作评价方案11-22
小学教师工作量化评价方案12-10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总结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