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团活动教案分析(共16篇)
1.体育社团活动教案分析 篇一
一、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动机分析
中学生对体育的热情是很高的,中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满足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要求,促进了学生体育专长的发展,课余锻炼时间得到了增加,更有利于学生在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喜好和专长。但是没有组织的课余活动存在着较多的弊端,如:安全隐患、活动的效果、器材的管理、场地的分配等等。我校200X年下半年开始尝试实施体育社团组织活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人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动机,主要有:体验体育乐趣、提高运动水平、扩大交际范围、防止发胖、缓解紧张学习、健美体魄、增强体质等。调查发现诸多动机中以缓解紧张学习、提高运动水平、增强体质为多,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性是很强的,大部分学生是带着较好的目的参与体育活动的。但是以往的以班级为主的课外活动形式,不能满足学生个体对体育的多元需求,导致参与性不高或者秩序混乱的局面,学生在运动兴趣的满足和运动技术的提高等方面得不到较好的体现。所以,中学学校体育活动课以社团的形式开展,延续了中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自身体育素质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二、学校社团的类型分析
学校实施体育社团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本人调查了学校各体育社团的参与人数情况,以球类为主,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而参与健身操、武术、田径的人数相对较少。学校本来设想开设体操社团,但是因为学生报名参与的人数少而没有实施。分析原因主要有几方面的限制和影响:一是学校现有体育场馆设施条件,比如学校的篮球场地、足球场地基本符合学生人数的需求,而体操房、健身房基本没有或者设施不齐全;二是体育运动项目的普及性和娱乐性。球类运动项目在学生中的普及程度和娱乐成分较高,所以参与的人数也最多,例如:田径场各校都有,但以田径运动项目形成的社团人数很少,就是因为田径的普及性和娱乐性不强;三是与社区体育活动的设施条件有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许多新建社区都有一些体育配套设施,如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篮球场等,学生在假期或休息日,都可以在社区的体育场地活动,而有的项目却没有办法进行,如体操等;四是与学生对体育的价值认识程度有关。很多中学生只认识到体育活动的娱乐价值,而对其健身价值不是很重视,学生普遍认为田径运动、体操运动是专业的训练,而且单调枯燥,缺乏实际的锻炼价值。
三、中学体育社团活动的效应分析
1.运动效应
中学体育社团活动的实施,把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学生组织到一起,不受体育教学计划和课外体育活动安排的束缚,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采,为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才
提供了可能,它反映了中学生的运动价值取向已向娱乐、交往、竞争等综合方位转化。预防了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为学生健康地参与体育运动提供了条件。同时,提高了学生个人的运动技术水平,为学生搭建了展示体育才能的平台。
2.社会效应
中学体育社团的成立与发展,积极推动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丰富了中学生的文化生活,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缓解了紧张的学习生活。体育社团中涌现出许多的专门性人才,为学校业余训练提供了人才基础。同时,促进了学生在校外的体育活动,带动了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减少了学生因为无爱好的体育项目而迷失于网吧等场所,推进了社区文明的建设。
3.课程效应
中学体育社团活动的实施,主要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自我选择运动项目的机会,为学生发展一两项体育特长提供了平台,这恰恰符合中学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理念。为更好地实施中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选修课教学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可能,推进了中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4.教学效应
这种模式打破了原有的班级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采用多种体育社团教学就是体现了人性化课堂教学,
做到了体育课的完美补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学习内容、时间和教师,还可以做好自我评价。教学内容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弱化竞技成份,突出娱乐性、健康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和自身发展,把学生真正吸引到阳光课堂中来,遵循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养成了自觉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中学体育社团活动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学校主管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以正确的引导和管理使之健康发展。制订社团活动制度和规则,使社团制度化、活动规范化。第二,创造必要条件,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场馆进行活动,进一步促进学校群体活动的蓬勃发展。第三,充分利用培训班、体育课堂等形式给予引导和提高水平,使之向提高整体运动水平和文化素养方向转化。第四,加强课堂教学与体育活动课社团活动的结合。第五,加强社区体育活动的调研,促进体育活动课社团活动的延续。第六,加强社团活动的指导,既要发挥学生的组织能力,还应该发挥教师的技术技能的指导作用。第七,定期组织学校的班级体育比赛,使社团学习的学生能够为班级争光,体现社团学习的价值,激发其他的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及明确社团活动的价值。
[中学生体育社团活动教案]
2.体育社团活动教案分析 篇二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学院6个系部的学生。
1.2、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法:调查问卷内容的设计根据研究目的, 遵守社会学问卷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运用开放答卷方法, 对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6个系部的中高职学生发放问卷调查问卷400份, 回收有效问卷367份, 回收有效率为91%。
(2) 数据分析法。
将问卷调查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
(3) 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5年以来有关文献资料包括论文、著作、文章等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技校生对体育社团活动和体育课态度的调查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 有83.9%的学生对体育社团活动感兴趣, 不喜欢的学生仅占16.1%。可见大部分学生是喜欢体育社团活动的, 特别是一些新潮项目如:羽毛球、轮滑、跆拳道、街舞、篮球等在学生中较为流行, 很多学生不仅参加了一个社团的培训课。说明学生对待课余体育社团活动还是有较高的积极性的, 体育学习态度比较主动。
2.2、技校生对体育课态度的调查分析
表1的调查结果显示, 有一半学生不喜欢体育课。高职生比例占49.2%, 中职生占了55.7%, 说明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主动性表现较差, 情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这可能与学校教育、家庭及社会氛围的影响有关, 与教学条件差、设施不足也有一定的关系。
由表2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类型及学生态度是影响学生喜欢体育课的主要因素。调查中有46.2%的学生认为现行的体育教材陈旧单一不实用;教学方法上多数学生喜欢自主性学习;在考试评定方式上有80.7%学生认为综合性评定更加公平合理;83.4%的学生喜欢亲切型的体育教师, 还有一部分学生体育意识淡薄, 他们认为学习体育没有用或用处不大;另有7.8%的学生由于身体、心理等因素不喜欢体育课。通过分析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及时加以调整与解决, 使大部分学生体验运动、享受快乐、激发性情、乐于学习, 从而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持续发展。
(1) 体育课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现代化的需求。
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体育课枯燥无味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教学内容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长期以来一直学校体育以体育与健康为教材体系, 在教学内容上形成了以体育与健康和竞技体育为中心课程的编排体系, 过于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重竞技教学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一些教材在中学或是在中职的教学内容中重复出现, 教学中始终处于低水平的简单重复, 这些内容的低级重复不但没有提高技术水平, 反而让学生觉得体育课枯燥无味, 没有什么内容, 致使学生对待体育课兴趣不高, 积极主动性较差。技校生通常课余时间充裕、爱好广泛、活泼好动、争强好胜, 科学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 合理设计形式多样、内容新颖、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的体育项目,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如经常开展的“三人制篮球”、“五人制足球”、“宿舍杯羽毛球赛”、“匠心杯”乒乓球赛、跆拳道、街舞、瑜珈、形体训练等吸收进来适当引入教材, 不但可以进一步丰富教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也能满足学生们多元化、新潮化、自主化的体育需求。
(2) 教学方法、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绝对。
调查显示有51.6%的学生喜欢自主性学习。当前技校体育教学理念上倡导“健康体育,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上课组织形式较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 但在教学方法上, 教师通常还是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 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被严重束缚。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必须在教学行动上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需要,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 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 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 发展自己的个性, 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让学生在爱学、乐学、会学的氛围中成长。传统的体育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绝对, 调查中发现52.3%的学生是为了体育课成绩合格而去上体育课。单一的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结果, 不考虑过程, 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带着严重的功利性去上课。因此教学中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综合的、完善的体育考核体系。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技术、技能、情感的差异, 重在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充分体现公平、民主的原则。
(3) 课堂教学气氛过于严肃死板, 教学严厉。
有83.4%的学生喜欢亲切型的教师, 传统的观点认为只有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事实上教师严厉的态度、严格的训练不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反而使学生感觉课堂气氛紧张, 心理压抑。有研究表明:体育学习的心理动力对体育学习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和谐、融洽、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调整好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减少学生在课堂中的陌生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 心理上也处于一个敏感阶段, 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身体力行, 用良好的心境去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和谐的人际关系, 提高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一个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和教师交流、沟通、探索, 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 学生体育意识淡薄。
在被调查学生中有7.8%的学生对学习体育的意义认识不足, 认为学习体育没有用处或用处不大。首先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 忽略了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导致学生体育意识淡薄, 学习目的不明确。其次, 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 学生的课余时间、大多被繁重的学习任务所占据无暇顾及体育锻炼, 社会、家庭大环境对体育认知不足, 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兴趣,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 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 让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环境的体育锻炼能力, 使其今后能够经常从事一些体育锻炼, 为体育终身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 我们不但要在课堂上进一步加强身体健康知识的传授, 更要在课外建立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体制, 以形成浓郁的体育氛围, 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体育、喜欢体育、尊重体育。
3、结论与建议
(1) 根据技校生对待体育及体育课态度的调查结果, 选取具有时代性、实用性的教学内容, 丰富体育教材以适应学生日益广泛的需求。例如, 体育教学过程中植入素质拓展训练课, 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纪律性, 培养集体荣誉感, 提高了学生的执行力和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提高;
(2)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科学的评价体系, 建立体育微信公众号平台, 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 扩展学生的个性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 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教师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制作的课件, 代替教师的讲解示范, 进行易犯错误演示, 介绍各种练习方法, 有条件的甚至可以用录像的方法把学生练习的动作录下来利用多媒体平台进行讲评。如我校利用微信公众号, 创建轻工体育公众号, 开设体育论坛。学生通过轻工体育公众号发表各种有关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议论, 讨论一些体育锻炼方法, 健康的生活作息习惯等问题。通过开设体育论坛, 我们更了解学生的体育需求, 以及对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对老师的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完善我们的教学课和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
(3) 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 重视学生个性,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符合现代技校生的需求。教学方法要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体育教学要针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应满足学生的创造欲, 不必过分强调行动一致, 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抒发不同的感受, 发挥特长, 弘扬个性;
(4)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加强对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体育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是产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 它对体育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养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在运动中与老师、同伴相处得和睦、快乐, 氛围宽松, 气氛活跃。使学生既喜欢体育运动, 又喜欢体育课, 更喜欢体育老师。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 对技校生对待体育社团活动与体育课的态度进行调查、分析、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类型及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喜欢体育课的主要因素。随着新课改的实行, 体育与健康课程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和行为等领域齐头并进的课程结构, 真正的关注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体育锻炼习惯和体育卫生习惯的养成, 将增进学生学习兴趣、身体健康贯穿于体育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促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技校生,体育社团活动,体育课,兴趣
参考文献
[1]刘瑶, 杨秉龙.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调查[J].体育科学, 2004, (3) .
[2]汤利军.浅论“学生喜欢体育, 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J].安徽体育科技, 2003, (9) .
[3]罗士达.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学刊, 2003, (6) .
[4]李晴慧.体育社团与体育体制改革[J].体育学刊, 2003, (3) .
[5]刘明明.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J].渝西学院学报, 2004, (3) .
3.体育社团活动教案分析 篇三
关键词:社区居民;体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F2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5-0129-02
1研究目的
城市社区体育的崛起,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群众体育发展史中最为突出的现象之一。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现代社区服务不断完善,社区体育也不断发展和壮大。近年来,中国社区体育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文章试图通过对中国城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现状与需求进行分析,以间接了解当前中国社区体育开展的效果及需要加强和改进的重点,进而为进一步深化中国社区体育工作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城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为研究目标,选取上海、北京、温州、天津、太原、湖北、安徽、内蒙古、福建等部分省市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访谈、观察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以上省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与态度
体育动机与态度既是参与者主观出发点,也是客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料表明,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主要表现在健身、健心两个方面,其中尤以健身为主。据崔丽丽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社区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中高达80%以上的居民是为了“强身健体、防病治病”;高维岭等人对安徽省城市社区居民健身动机的调查中,对“健康长寿”一项的选择比例最高,占到72.03%。表明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生活质量有了高的追求,对自身健康水平的关爱程度也明显提高。“社会交往”成为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第二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说明人们对体育社会功能的认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另一方面说明现代社会发展给人类提供物质财富的同时,人们对面对面交流机会的渴望随着社会的发展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虽然“全民健身计划”在全国已得到普遍推广。但居民健身态度还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模糊。温州市民中知道并清楚健身意义的仅占调查人数的9.66%,57.86%的人不具体了解,32.47%的人回答不了解。内蒙古地区居民对社区体育的认识水平,有39.5%的居民认识处于一般,不太清楚的占29%,不清楚的占183.%。说明除了人们的主观意识不足外,有关部门对体育的宣传无论从广度、深度还是持续度都有所欠缺,進而影响到了体育的大众化普及甚至是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
3.2社区居民体育活动场所
健身场所直接影响着健身者的健身动机、健身时间、健身方法及健身效应等方面。因此选择和保证良好的健身场所是开展和完善社区体育的重要因素。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场所与所在社区的地理环境、特征等有很大关系,就近活动是居民选择活动场所的一个基本标准。
资料显示,街头公共场所、公园、社区空地、本单位设施依然是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时占比例最高的选择。显然,因陋就简选择体育活动场所是目前中国城市居民进行体育活动时的一大特点。另外,目前中国以政府投资为主渠道的体育系统的场馆无论从客观数量上还是居民就近选择上都还不能完全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同时现有的体育资源因其没有充分有效地开放也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了有限体育资源的浪费。
3.3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形式、时间、频率及成员特点
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表现为3种:一为利用早晚进行健身活动的日常型;二为以家庭为单位,在节假日进行健身活动的假日型;第三种就是参加有组织的社区体育竞赛。从参加时间和频率来看,各地活动时间多集中在0.5h—1.5h为主,频率从每周0~7次不等,没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就参与对象而言,居民参与体育活动以离退休的中老年人居多,而青年人较少,表现出年龄结构失衡,如天津晨练者中,中老年人占73.2%,青年只占26.8%;晚练者中,中老年人占77.9%,青年只占22.1%。在温州市民高达70.9%的不进行体育锻炼人群中,中青年人(26-45)是锻炼最少的人群。武汉市体育人口年龄结构呈马鞍型,青少年与老年群体人口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人群。从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性别来看,内蒙古、北京、天津、太原等地女性参与者所占比例高达60%甚至更多,呈现出较大的性别失衡。这一情况在全国各地较为普遍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不同年龄人群闲暇时间的差别较大外,社区内缺乏适应不同社会群体需要的体育活动,社区居民对活动内容缺乏必要的选择性也是其中之一。相对于中年人社会、家庭双重压力的重担影响其闲暇时间的体育活动分配外,青年人自己独特的体育需要在现有的以保健为主要内容的社区体育活动中,难以得到满足。
3.4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内容
从研究资料来看,中国社区居民日常型体育活动的内容具有明显的健身娱乐性,竞技性相对较弱。内容的选择多为健身操、太极拳、武术、体育舞蹈、跑步、球类全民健身路径及棋艺等体育项目,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①传统体育项目较多且在民间有相当的基础和普及性;②以非器械类为主,大多数项目均不需要特殊的器械;③场地要求较低,易于开展,一般不需要专门的活动场地;④技巧难度较低,易于开展;⑤运动量较小,动作平缓,尤其适合老年人进行;⑥群体性活动较多;⑦花钱不多。比较经济实惠。
3.5制约中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资料表明,影响中国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没时间锻炼(武汉市居民高达71.2%)、没场地设施、参加体育锻炼时缺乏技术指导、家庭经费困难等问题。其中,造成没时间锻炼的因素也很多,比如说工作繁忙、压力大、易疲劳、家务繁忙等等,这些问题在中国普遍存在,却也因此成了很多人不愿参加体育活动的借口,而事实上,哪怕只有十几分钟的晨练,即使起不到明显的健身效果,也会给参与者神清气爽的一天。再者参与体育活动也是积极消除疲劳的一种有效手段,只是我们的大部分人虽然对自己健康状况的重视程度从意识上增加了,但其行为上却依然处于“有病医治、无病不防”的阶段。再加上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的不方便最终造成了社区居民对参与体育健身的不以为然。
参加体育锻炼时缺乏技术指导也是中国城市社区居民对参与体育活动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没有科学的技术指导,就不可能科学的锻炼效果,进而影响到人们对体育健身的认可程度。这一点除了与中国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数量本身不足有关外,与中国现有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素质普遍较低也有很大关系。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中国城市杜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健身和健心,但更主要表现在健身。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对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模糊,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主体参与意识的缺乏和体育宣传力度的不足。就近活动是社区居民选择活动场所的一个基本标准,因陋就简选择体育活动场所是目前中国城市社区居民进行体育活动时的一大特点。
(2)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成员构成体现出一定的年龄和性别失衡。总体表现为离退休的中老年人比例高于青年人,女性高于男性。体育活动设施总体数量不足和有效利用率不高以及缺乏技术指导依然是制约中国社区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一大因素。
4.2建议
(1)加强城市社区内健身服务设施的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就近锻炼和健身的场所。同时定期地培训与考核社区体育指导员。提高社区居民健身锻炼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依照方便、实用、就简原则设置成人体质测试站,可以为居民随时做健康状况检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完善医疗保健指导等社区服务内容,同时有利于加强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兴趣。
(3)加强社区组织对社区内居民体育活动的引导和组织,最终形成“家庭健身活动、各晨晚练点健身活动、社区单位体育赛事、社区体育单项赛事、杜区大型综合运动会”5位一体的健身活动格局,营造“天天健身、月月赛事、季季活动、年年高潮”的健身氛围。开展全民健身周活动,组建社区单项运动队,为繁荣社区文化体育活动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4.体育活动教案 篇四
设计意图: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培养幼儿的活动兴趣出发,我设计了《小兔拔萝卜》这一活动,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动动、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认识、区分两个物体的“大”和“小”,并大胆地尝试让幼儿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大”和“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愿意与同伴抱一抱。
2.练习在大小不同的报纸上平衡站立。活动准备: 1.废旧报纸。
2.音乐。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播放热身曲目,做热身运动。
师:“小猫们,和妈妈一起去散散步吧”在音乐声中,老师带孩子走的散步。
师:“呀,那是什么,是老鼠,小猫们咋们去抓老鼠吧”,在音乐声中跑着抓老鼠。
师:“咦,老鼠怎么不见了,我们一起找找吧”,在音乐声中老师幼儿一起蹲走。
找到老鼠,自由舞动。
(二)激发幼儿拥抱,导入主题。
(1)师:小花猫把老鼠逮住了,心里高兴吗?小朋友当你心里很高兴、很快乐的时候,你会怎样做?(笑、跳、抱等)请你们找个好朋友相互拥抱拥抱庆祝一下!(幼儿自由找朋友相互拥抱)
(2)启发提问:孩子们,和好朋友拥抱的感觉怎么样?(很好、快乐、高兴、开心等)
(3)那现在我们一起听音乐找好朋友,当音乐停止时我们要和我们的好朋友拥抱在一起。(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碰撞。)
(三)组织幼儿利用废旧报纸玩快乐拥抱的游戏。
(1)请幼儿两人一组选择一张报纸,将报纸平展,练习两人拥抱在一起站在报纸上,要求双脚必须踩在报纸上。
(2)请幼儿听音乐做“猫捉老鼠”的游戏,报纸是“小老鼠”的家。老师扮演“猫”,小朋友扮演“小老鼠”,音乐开始,小老鼠要出来活动活动。音乐停止,猫捉老鼠,小老鼠赶紧跑回家,两人拥抱在一起,双脚必须站在报纸上。
(3)对折报纸,增加游戏难度。
师:现在请小老鼠们把自己的家对折一下,我们再来玩游戏。
(4)再次对折报纸,加深游戏难度。
游戏结束,提醒幼儿把报纸收拾好放回原处。培养幼儿自理自立的好习惯。
(四)结束
(1)和好朋友拥抱在一起真快乐!除了和好朋友拥抱,还可以和谁拥抱?(爸爸、妈妈、老师等)
(2)今天来了这么多的老师,她们也想得到孩子们快乐的拥抱!(激发幼儿大胆的拥抱老师,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5.小班体育活动教案 篇五
1.发展走、跑、跳、钻的能力。
2.学习在竞赛活动中遵守游戏规则。
3.体验运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有洞的体育活动器具,如轮胎、呼啦圈、纸箱等
2.幼儿对多数器械已有活动经验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操。
师:这个月我们一直在学习《神秘洞》这个主题,待会我们会和洞洞器具一起玩游戏哦!在没玩之前,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做一做热身操吧!
二、幼儿探索各种洞洞器具的玩法。
1.寻找有洞洞的运动器械。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最爱做体育运动了,在没做运动前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了。
你们知道哪些体育器械是有洞洞的?下面就请你们去拿着洞洞器械玩一玩吧!
2.自由探索洞洞器具的玩法。
师:这么多器械要怎么玩呢?谁愿意来介绍一下洞洞器械的玩法呢?
个别幼儿讲述,教师归纳总结玩法。
3.幼儿间分享洞洞器械的玩法:不同的洞洞器械有不同的玩法,同一样的洞洞器械也有不一样的玩法。
三、分组障碍赛。
1.将器械平均分成四份,并组合成四组障碍关卡。
2.幼儿也分成人数相同的四组。
3.幼儿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各种洞洞器械,哪队先完成任务,安全通过关卡就获得胜利。
四、总结
6.中班体育活动教案 篇六
1、能听信号进行前后、左右的运动,提高身体协调性。
2、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广告横幅、蓝色浴巾各一条。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原地踏步走。
2、快慢交替原地踏步走。
3、手臂活动。
4、腿部活动。
二、游戏:飞龙乘云。
1、出示横幅,吸引幼儿兴趣。
2、讲解游戏要求:站在红布下面,根据红布的位置,调整自己的位置。
3、幼儿游戏,教师指导,提出注意事项。
4、拓展游戏:双手抓住布的两边,将布拉直。
5、放松活动。
三、游戏:同舟共济。
1、谈话导入:划龙舟。
2、自由探索:
(1)如何能和同伴一起坐到“船”上?
(2)遇见有浪打过来,身体会怎么样?
3、模仿划龙舟,听口令进行前后左右的运动。
4、根据信号进行前后左右的运动。
四、放松活动:齐心协力。
1、幼儿讲红布抓在胸前站成一排。
2、讲解要求:请幼儿做和教师相反的动作。
3、听口令进行放松活动。
7.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及问题分析 篇七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精神文明,素质教育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一)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续
在学校, 体育课不只是体育教学, 它包括课外体育活动, 学生在体育课中学到锻炼身体的方法, 体育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巩固和提高体育课中学习的知识、技术和技能,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 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同时能够发展非智力因素。因此,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续。
(二) 课外体育活动是促进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课外体育活动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组成部分, 对校园文明建设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参加各种课外体育活动时, 一方面能使学生健康、愉快地度过闲暇时间;另一方面可调节学生各种心理压力、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培养学生集体感和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竞争意识。大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 才能有效地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三) 课外体育活动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就是激发学生特点, 发挥学生的特性。课外体育活动在实现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外体育活动所具有的内容的多样性和活动的广泛性, 能够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 能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 并从中受益。而课外体育活动的竞争性, 又为学生个性的发展、良好心理素质形成及竞争、拼搏精神的培养, 自身特长的发挥提供了必要条件。所以, 课外体育活动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认识的局限性
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认识不足, 也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存在两种思想:一是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是为了获得素质与能力的学分;一是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是为了在体育课程考试过程中能够顺利通过。这两种思想违背了素质教育促进身心健康, 锻炼自身意志品质的本意。
(二) 教师观念与方法的滞后
体育教师是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者, 由于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 还是一味地采用“训练运动员”的观念, 用“高强度高负荷”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 教师指导方法和观念存在滞后性。这种观念和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中受伤, 而且影响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观念和想法。因此指导观念和方法的落后影响着学生的兴趣、积极性, 制约着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三) 师资水平低和体育教师数量不足
学校体育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学历偏低, 本科、专科学历教师指导本科学生;二是教学观念的陈旧, 重视技术技能而轻理论, 教师专业技术单一;三是学生人数众多, 体育教师数量相对较少, 导致一个体育教师要面对几百倍于他的学生, 致使无人指导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四) 体育场地和设施方面
体育场馆设施是实施课外体育活动的必备条件。一方面表现在体育场馆资源有限, 另一方面表现在现有体育场馆设施的单一, 主要是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 而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的场地设施, 如:游泳馆、网球场、健身房、旱冰场等较少, 现有的体育场地、场馆设施很难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求。另外, 由于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 导致场地上活动的人有时寥寥无几, 而有时却是人满为患。
(五) 体育经费投入少
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学生人数剧增, 学校为了解决好学生的吃住等问题, 把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学校校园建设和软、硬件的建设方面, 而投入到体育活动方面的经费相对较少。体育场地设施的未及时更新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损坏的场地设施没有经费进行修理和补充, 所以直接影响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三、小结
课外体育活动是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养成体育习惯的一项休闲娱乐活动。因此应该加强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 适当加大体育经费、场地设施投入, 制定合理的相关政策, 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优势, 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 以激发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韩衍杰.对我国高校大学生余暇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4) .
[2]王伟.北京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4) .
8.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篇八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象为宜春学院体育社团的成员,对其社团的发展现状和可能影响他们发展的某些因素进行一些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对一些期刊和论文等研究文献里的观点进行归纳统计,然后加以整理和分析之后作为论文的参考依据。
2.问卷调查法。在论文调查的展开上,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学院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等问题的采集,给体育社团的成员发放100分问卷,并对所收上来的信息进行整理与统计。
3.数据统计法。依据发放回收的问卷调查情况,对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得出結果。再对得出的结果加以分析,为论文的结论做出理论依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宜春学院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
1.宜春学院体育社团的类型。到现在体育社团都没有一个明显的分类,只有运动项群的分类,大部分的爱好者都会以自己的喜好和认知来对这些社团分类。根据宜春学院体育社团的实际情况在表中采用如下分类方法(见表1)
根据表1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宜春学院的体育社团有9个。如表1,在这些分类中,可以发现篮球裁判协会和大学生足球迷协会归为运动兴趣类社团,因为这两个项目不属于那种球类和某种运动项目。但是这两个项目都能够培养学生对篮球和足球的认识和兴趣。虽然轮之舞轮滑协会(方便叙述以下简称轮滑协会)和定向运动协会只有一个,但还是把它们划分成两大类里,便于区分。
2.宜春学院体育社团成员的构成情况。根据调查结果统计中显示,男女比例实际上是严重失调的,在91份问卷中,男生所占的比例达到63%,而女生只有37%。由此可以看出来,学院的体育社团的活动内容女生兴趣度不高。
3.宜春学院体育社团的社团活动情况。在调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每一个社团都能够保证每周都开展活动,并且有的社团活动频率已经高达一周四次以上,这是一个社团运营的灵魂脊髓。活动的时间一般都在晚上,周末或者课余时间。但也不难发现,有些社团的活动频率是相差很大的。在对一些干事的访谈中得知,这种活动频率和活动所需场地质量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球类协会和定向运动协会对场地的数量和质量就会要求比较多或者高,所以活动次数无法增多。总的来说场地是否充盈也是影响活动的一个因素。
(二)宜春学院体育社团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宜春学院场地设施条件对体育社团发展的影响。体育社团发展的好与不好,与其所拥有的经费有关,场地更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对一个体育社团来说,有没有充盈的场地来支撑就注定着这个社团未来的走势。社团的活动时间是有限的,经费也是有限的。在社团的管理中,得到一个关于场地使用的问题:有一些场地在课余时间是不对外开放的,如果想进去练习或者开展活动都是必须缴费的,那么就使得社团对经费方面的不充盈很尴尬。
三、结论
9.体育活动教案 篇九
1、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动作,感受不同步伐的不同运动感觉。
2、练习运用高抬腿跑、大步跑等步伐进行游戏。
3、能按标记变换动作进行游戏,不乱跑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接触过高抬腿跑、大步跑。
2、物质准备:步伐标记8个,贴画等小礼物若干,节奏鲜明的音乐。
3、场地准备:如图。 活动重点:
指导幼儿用高抬腿跑、大步跑变换步伐进行游戏。
活动难点:
幼儿动作正确,能连续进行。
活动过程:
1、身体动动动
全体幼儿排成方队,跟随音乐旋律做各种身体动作,充分地活动身体。
2、步伐变变变。
(1)先复习各种步伐,请个别做得好的幼儿做示范。
(2)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绕场进行高抬腿跑和大步跑的联系
(3)玩游戏——步伐变变变。
(4)有趣的步伐接力赛。
幼儿熟练掌握两种步伐后,进行分组接力赛的游戏。
3、绕场走走走
全体幼儿排成一队绕场地周围走,进行放松活动。
活动评价:
10.体育活动大班教案 篇十
1.练习投射3米内的靶标,学习单手全侧身、转体向前挥臂投远5米左右的动作。
2.体验打中靶标的成功和快乐。
活动准备:
以固定好的磁性标靶,带磁扣的扁头玩具飞镖(非针状)每人一枚,自制的红、黄、蓝、绿队记分牌一个,鸡毛毽子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带幼儿做课前热身活动:扩胸、振臂、体转等运动
2.变魔术:飞镖,激发幼儿的兴趣。简单介绍:飞镖是一种国际的体育比赛项目。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扮演“小小飞镖师”,自由探索飞镖的玩法。
2.请几名典型的幼儿做飞镖的玩法示范,让幼儿说一说哪种玩法更好一些。
3.请幼儿探索怎样才能投中靶标
(请个别动作正确的幼儿进行示范)
4.小结飞镖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投标的技巧,教师进行示范。
5.请幼儿练习投掷飞镖,采用正确的姿势与方法。
6.游戏:我是小小飞镖师
(1)让幼儿分成红、黄、蓝、绿四队,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及玩法。
四组进行比赛,实行记分制。投中靶标的1分,投中靶心的5分,分数最高及为获胜队。
(2)请没对推选出一名信任的幼儿做评委,一名幼儿记录分数,教师监督。
(3)游戏开始,教师适当进行指导。
(4)游戏结束,教师带领幼儿为获胜组祝贺。
7.延伸活动:投毽子
(1)请幼儿每人一个毽子,自由练习投远
(2)请投的远的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投的
(3)教师示范并讲解投远的动作要领:在投飞镖的基础上,前后双腿的距离在分开一些,整个上身要转体,从后向前转至正前方时将手中的毽子投掷出去。
(4)请幼儿反复练习投远的动作,教师指导。
三、结束部分
11.体育社团活动教案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医学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制定方案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77-001
1.现状分析
高等院校已经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而医学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具体表现在:
1.1医学高职院校在体育课外活动中采用的传统模式,缺乏稳定性和实效性,不适合医学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1.2课外体育活动距离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一般都是采取自发无序的形式:活动项目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篮球、足球等竞技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上,且组织形式比较松散,没有专业的体育老师进行指导,全部凭借自身的兴趣爱好,盲目的进行锻炼。
1.3缺乏一种良好的体育氛围,表现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往往是一些老面孔,更多的只是充当“麻木的看客”。
总之,医学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也应与时俱进,这种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
2.研究内容、目标、要解决的问题
2.1研究内容:本文从重庆某医学高职院校中随机抽取正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与动机、态度、参加项目、组织形式、采用办法等内容调查分析,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并针对目前存在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拟定的专题经专家教授评议后,对原拟定问题进行修改,根据相关的文献和研究报告,设计学生和教师的调查问卷。
2.2.2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和整理,为这一课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2.3数据统计法:根据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认真进行比对和分析,再根据这些数据得出科学而客观的结论。
2.3要解决的问题
2.3.1分析目前医学高职体育课外活动的发展走向,了解医学高职院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可行的对策,为上级主管部门的决策及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课外活动改革提供参考。
2.3.2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推动高职院校体育快速发展,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3.3改变医学高职院校沿用一般院校体育课外活动模式,突出医学院校职业特点,开设适合医学生的体育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3.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
3.1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误区:凭自身的兴趣爱好,课外体育活动主要集中在一些竞技性强、观赏性强、对抗激烈,如篮球、足球等,在其潜意识里认为这才是体育锻炼,并未意识到体育锻炼对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作用及效果。
3.2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落后
我校是一所医药类的高等专科学校,在校生逾万人,就目前可供活动的场所有:风雨球场一个,足球场一个,室外篮球场十个,遇雨天就出现“煮饺子”的场面,目前我校正加紧建设学生活动中心及室外塑胶球场。
3.3缺乏活动组织指导:就我校实际情况而言,课外体育活动基本处于自发无序的状态,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指导。
4.制定方案与对策
4.1建立组织领导:课外体育活动内容、项目形式多样,仅靠体育教师远远不够,应建立一个有校领导及有关部门人员共同管理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体系。分管体育的校长负责,由教务处、体育教学部、校团委、校学生会体育部以及辅导员组成的管理网络,把项目、任务、组织形式分配到各部门组织实施。
4.2建立学生骨干培训制度:在全校范围内选拔一批在体育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在选拔时,不光注重他的运动竞技水平,更要注重其“组织”能力和“教”的能力,每个体育项目由一个小的团队负责,然后所有团队再协调配合的一种组织形式。
4.3课外体育活动要凸显专业特色:我校是一所医药类的专科学校,目前学校开没有:中医系、医学技术系、临床医学系、药学系、护理系等专业。课外体育活动不应该搞一刀切,应凸显专业特色。比如中医系开设有针灸推拿专业,应加强学生的功法练习,如: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并着重培养学生的手臂、手指的力量。护理人员是医院的一个窗口,他能更直观的展示一个医院的综合实力,所以护理系的学生应加强一些仪表、仪态的练习,比如健美操、瑜伽等。
5.预期效果
5.1科学定位教学目标,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改革和创新课外活动模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高职医学人才。
5.2通过增加对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相适应的特色体育的知识和内容,使学生树立职业性体育意识。
5.3解决医学高职院校体育课外活动存在的问题,并为上级主管部门的决策及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5.4促进我校示范建设,为学校的更好更快发展做出贡献。
当前,学校体育教育改革赋予课外体育活动新的任务,要切实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理论研究,提供开展课外活动的科学理论依据,制定相应的评估管理目标体系和具体办法,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人力、物力、时间的投入,争取学校体育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12.体育社团活动教案分析 篇十二
一、职工体育活动组织化程度较低
调查发现, 目前三线国企的职工体育活动逐渐从企业有组织开展、组织化程度较高的状态转为职工个人自发参与、组织化程度较低的状态, 且有组织的活动项目单一乏味并渐趋没落, 而职工个人自发参与的业余体育锻炼活动相对覆盖面广、项目分散、形式多样、参与人数较多, 总体来看转型非常明显。
事实上, 自1965年建厂以来, ××飞机制造厂有组织的职工体育活动开展十分活跃, 其职工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田径队等在系统内都具有非常强的实力, 至今还保持着系统内的多项田径竞赛纪录, 上世纪末期还曾向甲B球队输送过具有专业水平的球员。2006年以前, 工厂坚持每三年举办一次职工田径运动会, 每两年举办一次厂内足球联赛, 不定期地举办其它形式的职工体育竞赛活动, 等等。这都是企业有组织地开展职工体育活动的实例。
转型出现在2006年以后, 最明显的例子是连续五年都没有举办过传统的职工田径运动会和足球联赛了, 其它形式的有组织的职工体育活动也仅剩下迎新春长跑一项, 且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通过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我们大致能分析出以下几个原因:
1.近五年来受国际形势和国家政策的影响, 工厂生产任务十分繁重, 尤其是连续承担了国家和军队数个重点项目的主要生产研制或配套生产任务, 已连续数年实行了“6·11”工作制 (即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 , 且有限的资金也主要用在保障国家和军队的重点建设项目上, 客观上没有时间、精力和经费来组织开展较大规模的职工体育活动。
2.随着形势的急剧发展变化, 三线军工企业大多面临图强求存的现实需要, 生产经营任务日益繁重。在此大背景和氛围下, 工厂主管职工体育工作的主要职能机构——工会、团委等的工作重心也迅速地向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向转移, 组织青年生产突击队、岗位立功竞赛活动、生产现场慰问活动等成为主要工作方式和手段。职工体育的组织工作则在有意无意间成为既费时费力又不讨好的“鸡肋”工作, 在企业领导层没有明确意向的情况下, 基层部门更无人愿意花时间、下大力去研究和组织开展, 就连勉力维持的迎新春长跑活动, 也早已在实质上成为变相发放职工福利的象征性活动。
3.工厂近年来重视并陆续引进了大量拥有较高智力水平的高校毕业生和科研技术型人才, 充实了科研生产一线的人才储备, 却没有引进一名具有专业知识的群众体育组织管理人才, 工会、团委等主管职工体育工作的基层部门中, 要么是接近退休年龄的老同志“坚持最后一班岗”, 热情有余, 心力不足, 要么是“外行”坐镇, 无所适从。
4.2008年工厂投入巨资改造原工人文化宫, 建成了目前省内数一数二的综合性企业内部文体娱乐休闲中心, 其中配套新建了乒乓球室、台球室、室内健身馆、室内羽毛球场、室外老年门球场、室外休闲广场等多个附属体育活动场所 (地) , 客观上开辟了新的职工体育活动阵地, 丰富了职工体育活动的物质手段, 使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选择余地增多了。但也因此促进了职工体育活动兴趣的转移, 加之田径场 (足球场) 、篮球场等传统体育活动场地年久失修, 逐渐陷入废弃状态, 客观上制约了有组织的职工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展。
二、职工体育活动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基本符合需求, 但利用率不高, 缺乏专业的群众体育指导员, 难以充分发挥场地及设施的内在潜力, 也难以形成职工体育锻炼的长期持久效应
调查中发现, 该厂新建文体娱乐休闲中心的室内健身馆开业初期, 曾经出现过千人追捧、一票难求、需要至少提前三天预约的盛况, 即使行情略差的乒乓球室和台球室, 也经常人满为患, 可见职工群众的认可和满意度。然而这样的情况仅仅维持了半年左右, 初始的热情就迅速消退, 现在的室内健身馆、乒乓球室、台球室等已经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
众多受调查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场地及设施虽好, 但没有专业人士的现场指点, 完全靠个人的兴趣和猜想去使用, 一者驱动力不足, 毕竟人都有懒惰心理和“三分钟热情”情绪, 二者对锻炼的效果心里没底, 也不知道“科学”锻炼的方法和步骤, 三者没有高手指点, 水平无法上升和提高, 始终徘徊在较低档次上, 久而久之, 兴趣和热情自然就消退了。
应该说, 这一看法是比较符合群众体育活动的客观规律的。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尤其是我国竞技体育不断在国际上取得优异成绩后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使得群众体育在向广泛性发展的同时, 也在不断向专业性靠拢。人们不但追求体育活动的乐趣和荣誉, 也更加看重体育锻炼的效果和质量。拥有从业资格的健身教练在各地广受欢迎即是明证。
计划经济时代, 该厂曾经有过相对专业的群众体育指导员, 而且那时一般人对体育锻炼的专业性要求也不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原来的专业人士在年龄的制约和知识的储备、更新上已逐渐落伍, 而拥有最新专业知识的群众体育指导员 (包括专业教练和专业宣传推广人员) 则较为缺乏, 不能满足群众体育工作对专业人才日益高涨的需求, 的确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群众体育向深度和广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 即使场地、设施等客观条件再怎么具备, 缺少了专业的群众体育指导人员, 也难以吸引和维持职工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 更难以形成长期持久的效应了。
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年龄分化明显, 中年人体质堪忧
该厂职工中能够自发参加日常体育锻炼的人员以青年人和老年人为主, 36~55岁的中年人较少参加体育锻炼, 呈现出明显的“两头多, 中间少”格局。长此以往, 则中年人的身体素质堪忧。另外, 中、青年人中女性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也明显少于男性。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根据调查, 主要原因在于:
1.36~55岁年龄段的中年男女职工, 一般都是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 承担着最主要的工作任务, 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事业的发展上, 而且由于近年来三线军工国企普遍实行了关键岗位、重点岗位的“6·11”工作制, 这些人经常成为加班加点的主力军, 没有充裕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2.36~55岁年龄段的中年男女职工, 正是所谓的“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间年龄层, 家务同样繁忙, 家庭负担也最重。其中最重要的家庭难题是小孩面临高考冲刺, 一刻也不敢放松。工作忙过后, 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监督孩子, 照顾孩子, 既没有心情、也没有精力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
3.36~55岁年龄段的中年男女职工, 即使有一定的闲暇时间, 也多用在看电视、上网和棋牌娱乐上, 而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这既跟人体从事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的自然分配趋势有关 (即工作中已付出了大量的体力劳动, 闲暇时间身体和生理上自觉地就不愿意再从事体力活动) , 也跟当前上网和棋牌娱乐 (尤其是打麻将) 甚为流行的社会休闲文化活动趋势有关;
4.20~35岁年龄段的年轻女性, 工作紧张度和家务繁忙度都相对较轻, 挽留“青春”的心思相对也最重, 所以平时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逛街、美容和谈情说爱上, 却较少关注体育锻炼, 坐吃身体年轻的“老本”。另外也不乏独生子女“娇骄”之气的影响。因此对于她们来说, 体育锻炼完全是“非不能为, 实不欲为也”。
四、项目分散, 形式多样, 柔和、休闲成为主旋律
调查发现, 当前三线国企职工的业余体育活动多以健身操、健身球、跑步、散步等为主, 进行柔和、休闲型体育活动的人远多于进行剧烈、竞赛型体育活动的人, 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传统的、竞赛性较强的体育活动则以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 总体上呈现出“项目分散, 形式多样, 柔和、休闲成为主旋律”的特点。这不但与职工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增强体力、增进健康相符, 也完全符合当前我国群众体育、社会体育的总体实际和一般规律。
进一步分析还可以看出, 男性职工更喜好跑步和较能充分展示男性体魄魅力的三大球以及健身器材活动等锻炼项目, 女性职工则更乐于散步和选择运动强度较小、较为舒缓的健身球、健身操等锻炼项目, 以起到塑身、美容的作用。这种情况的出现, 主要原因在于:第一, 这符合我国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 (恬淡、舒适) , 也与中国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中庸养生的传统锻炼观念有关;第二, 跑步、散步、健身操等活动既不受场地和器材条件的制约, 对参加者个人的身体和技术水平要求也较低, 适合大众参与;第三, 相应的经济支出较少, 符合企业职工一般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第四, 上述项目属于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体育项目, 易引起关注、易接受、易培养出兴趣, 相关的体育产业开发也较为成熟。
五、职工体育尚有较大发展空间, 转变观念和心态更重要
调查显示, 当前国企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多还局限在传统的增强体力、增进健康和延续锻炼习惯上, 没有充分认识到, 在现代社会中, 体育活动还能够改善人的情绪, 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特别是加深家庭内部联系, 沟通家庭成员之间尤其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促进家庭和睦团结, 增强家庭凝聚力, 有效提升身体素质, 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可能的患病风险和医疗费用, 加强人际沟通和协作, 增强凝聚力, 培育相互之间文明、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因此, 要大力发展职工体育活动, 相比于场地和设施是否具备等物质条件而言, 转变观念和心态更加重要。
六、几点建议
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职工体育日益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最积极因素之一, 职工体育文化也日益成为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 企业领导者应把职工体育上升到文化建设以及和谐企业建设的高度加以重视和研究, 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实施。在充分尊重职工体育作为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完整体现群众体育固有特点的基础上, 辩证地处理好组织行为和职工自发参与之间的相互关系, 使职工体育既保持职工群众自发参与、自行选择参与的良好基础, 又能通过适当的组织行为不断地加以总结和提高, 两者相得益彰, 共同促进职工体育向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深入发展。那种认为既然职工体育、群众体育具有业余性和自愿性特点, 那么只要配备了足够的场地和设施就足以体现企业对职工体育的重视程度的观点, 既是短视的, 也是错误和无益的;既不利于职工体育的持续长久发展, 也不利于企业文化的深入建设。
2.时刻关注职工的身心健康, 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一方面, 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各种宣传机器和宣传渠道的作用, 大力宣传体育锻炼对于职工个人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和企业长远发展的积极作用, 引导职工积极投身体育锻炼, 另一方面, 也要想方设法研究出台相应激励政策——例如可以设立职工健身福利专项基金, 利用该专项基金每年向职工发放健身服装、健身卡、订阅健身书籍、购买健身器材、按比例发放健身补贴等, 变相提高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消费能力——促使职工 (尤其是中年职工) 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真正将个人的身心健康与企业的发展命运结合在一起。如此, 才有可能长久地吸引和维持职工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达到职工体育活动的本来目的。
3.采用多种手段切实培养职工的体育兴趣和意识, 引导职工利用闲暇时间开展体育休闲、体育消费等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的转变。例如, 可在世界杯足球赛、亚运会、奥运会等世界级重大竞技比赛 (盛会) 期间组织开展集体收视、集体赏析和评论活动, 定期组织评选体育家庭和超级体育 (球) 迷, 不定期组织专家讲座, 适时举办“健身周”、“健身月”等主题活动, 主动设立或鼓励成立单项体育 (运动) 协会并给予适当的经费资助, 大力向职工宣传“花钱买健康”的新型消费观念, 将职工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纳入企业领导层、部门和个人年度考核内容, 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以约束和强制职工参加业余体育锻炼, 等等。
4.科学地指导职工开展科学的体育锻炼, 是科学发展观在职工体育活动中的具体而直接的体现, 因此, 企业领导者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为职工提供现代化的场地和设施条件, 还应该考虑适当地引进和配备拥有专业知识的群众体育指导员 (包括专业教练和专业宣传推广人员) , 一方面能够在工作闲暇时间指导职工科学、合理地开展体育锻炼活动, 并现身说法地进行宣传推广, 另一方面也可以专业人士的眼光和经验, 帮助企业研究制定开展职工体育活动的年度和长远计划, 使企业的职工体育工作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渠道。
摘要:群众体育、社会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根基, 国有企业职工则是群众体育、社会体育中参与比例最高的职业群体, 其体育活动现状也最大程度地反映着群众体育、社会体育的基本特征。在我国,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职工体育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加强对企业职工体育的调研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有鉴于此, 本文着意选择了某三线国有大型军工企业——××飞机制造厂作为调查对象, 力图通过对该厂职工体育活动现状所进行的调查、分析与研究, 找出其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总结带有一定普适性的规律, 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企业职工体育工作建言献策。
关键词:职工体育,开展状况,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徐洁.当代中国休闲体育及其兴起的背景.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 25 (5) ;23-24
[2].曹莉.余暇体育大众健身.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0, 16 (4) ;44-46
[3].秦椿林, 体育管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我国职工体育管理体制社会化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体育学刊.2006. (2)
[5].胡炜, 职工体育的功能和地位, 中国职工教育, 1993, (3)
[6].卢文超.新时期职工体育取向层面的社会研究.体育科技, 1995, (4) .
13.中班体育活动教案 篇十三
1.感受民传统游戏的乐趣。
2.游戏中发挥自身体能,学习舞龙的动作。
3.能与同伴合作玩“舞狮”游戏,动作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1.自制舞龙、铃鼓。
2.欢快的音乐
3.安全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幼儿听信号变速走或跑,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教师拍铃鼓,鼓声快,幼儿就走得快;鼓声慢,幼儿就走的慢。
2.听音乐活动四肢
(二)游戏“舞龙”,了解民间民间游戏的玩法,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1.教师出示舞龙器械,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过舞龙吗?下面我们就来玩舞龙的游戏。
2.两人舞龙游戏,幼儿两人一组,了解游戏的玩法。
(三)游戏“舞龙真快乐”
1.教师讲解,幼儿示范:幼儿三人一组,一个人拿铃鼓,逗引龙随铃鼓的方向走跑。
2.增加人数,三个人相互配合,进行走,跑,跳的练习,进行舞龙游戏。
3、幼儿游戏。幼儿自己商量分配主角,合作练习舞龙。
14.体育活动教案及评析 篇十四
贺梦园 活动目标:
1、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跑,发展幼儿走,跑的能力。
2、能够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活动重难点:
能够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跑,发展幼儿走,跑的能力。、活动准备:
1、录音机、CD、2、在场地的四角摆放小猫、小鸡、小狗、小鸭的标记,表示小动物的家。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师:有许多小动物来和我们做朋友,看看都有谁来了?
幼儿四散地跟着老师岁音乐一起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如:小猫走、小鸡走、青蛙跳、小马跑、小鸭走等。
师:你们知道它们的家在哪里吗?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2、新授部分:游戏“小动物找家”。
①幼儿四散地站在场地中间。游戏开始,师:小猫来了,小猫是怎么走路,又是怎么叫的?谁来学一学。“轻轻走,轻轻跑,我的小猫喵喵喵。”请个别幼儿进行示范,边学小猫叫,边向“小猫家”走去。小结幼儿的表现,交代玩法后,集体进行游戏。
师:“小鸡爱吃什么呀?(虫子、米)爱吃小虫,爱吃米,我的小鸡叽叽叽。”幼儿边学小鸡叫边向“小鸡家”走去。师:“黄黄嘴巴大脚丫,我的小鸭嘎嘎嘎。”幼儿边学小鸭叫边向小鸭家走去。师:“爱吃骨头摇尾巴,我的小狗汪汪汪。”幼儿边学小狗叫边向小狗家走去。。。②幼儿游戏1-2次后将走改成跑。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走到了小动物们的家去做客,接下来,我们要跑到小动物们的家去。要记得和小动物们打个招呼再跑回来哦!”
③提醒幼儿跑的时候注意安全,不碰撞到旁边的小朋友。表扬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
① 结束部分:游戏“小动物开汽车”。
①师:“小动物看见小朋友们来做客非常高兴,想带着小朋友出去玩一玩,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去开汽车吧!”
教师放录音,幼儿根据不同车子的喇叭声来开汽车,如听到汽车喇叭声,幼儿手握方向盘开车;听到摩托车的声响,幼儿就手握拳放两边,发动摩托车;最后听见火车声,3-4个幼儿搭成一辆火车在场地上开。②幼儿跟着老师开火车自然地离开场地。活动延伸:
游戏可在下午的体育活动中或户外活动时进行。
小班体育活动:小动物找家(评析)
《小动物找家》是一个锻炼幼儿向指定方向走、跑,发展幼儿走、跑能力的体育游戏。在小班身体动作技能的练习中,向指定方向走、跑技能的掌握是一个重点,其中幼儿平衡力的掌握也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本活动中有意识的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增加幼儿练习走、跑的机会,用反复游戏、增设难度、创设情境、及引发兴趣等不同方法,对这一重点进行练习,帮助幼儿掌握向指定方向走、跑的基本技能。
15.老年人体育活动特点研究分析 篇十五
首先, 我们来看看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和大多数年轻人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在晚饭之后不同的是, 大多数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在早上, 晚上相对来讲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较早上少, 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老年人因为早上没有其他家庭任务, 所以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早上来参加体育活动, 而且老年人一般都喜欢早睡早起, 所以他们早上起床之后都希望利用这段时间能够呼吸新鲜的空气和活动活动身体, 一方面晨练对于身体健康的作用是最明显的, 另外一方面是早上锻炼身体可以促进全身机能快速的动用起来, 帮助一天拥有良好的精力, 所以早上成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最主要的时间段, 而年轻人不同, 早上因为要上班, 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早上, 所以年轻人早上很少有时间能够参加锻炼, 他们需要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晚饭之后, 而大多数年轻人晚上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消化和加速夜间睡眠, 所以相对老年人而言他们自由选择时间点的可能性较小, 当然也有一些老年人选择在晚上参加体育锻炼, 这主要是因为晚上大多数老年人不愿意出门, 一方面他们认为安全系数低, 另外一方面他们觉得晚上活动部方便, 比如说由于夜色比较黑, 所以活动起来不安全, 容易出现意外情况, 当然也有一些老年人喜欢利用晚上时间从事一些舞蹈类的活动, 而这些活动由于强度比较小, 所以也得到很多老年人的青睐.
其次, 从活动的内容来看, 大多数情况下, 老年人从事的体育活动主要是一些强度较小, 运动幅度较小的体育项目, 调查中我们发现老年人从事的体育项目主要是一些体育器械健身项目的大约占到他们健身内容的百分之六十左右, 老年人从事的健身项目以传统民间体育项目为主的大约占到百分之三十左右, 还有不到百分之十的老年人选择的体育健身项目相对比较零散, 甚至一些老年人坦言自己并没有专门的健身项目, 大多数情况下, 他自己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生活节奏来选择自己可以从事的体育项目, 也就是说从事的体育项目缺乏连续性和专一性, 从健身的角度来讲, 无论哪一种内容的选择对于老年人身体健康都是有好处的, 因为对于老年人而言, 无论哪一种健身方式都可以帮助他们强化身体不同部位的锻炼, 比如动用下肢的练习或者上肢的练习, 比如动用心肺功能的练习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其三, 从活动的地点来看, 被调查的老年人当中, 选择去健身场所参加体育锻炼的大约仅仅被调查对象的百分之十不到, 选择在公园参加体育锻炼的大约占到被调查对象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选择在小区参加体育锻炼的大约占到被调查对象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还有一些居民选择在周围广场参加体育锻炼.所以从活动的地点来看, 百分之九十左右的老年人在活动场所上都选择离家比较近的原则, 另外这些活动场所往往都是免费的公共场所, 而营业性场所对于老年人来讲基本上不具有吸引力.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多数老年人在生活方面都比较节俭, 所以他们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只要自己能够活动就好了, 不需要过多的投入, 购买一些体育服饰和用品寻找一块活动场所就可以了, 不需要过多的投入, 再加上大多数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退休工资, 所以对于他们而言, 面对快速上涨的物价, 他们的工资确实很难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 再加上各种疾病的发生, 使得他们很难有过多的钱投入到这些方面, 所以在场所选择上, 免费是他们的首选.而就近原则也说明老年人对于身体锻炼更多的看重的是锻炼的过程, 而离家近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会因为来回路程太远而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这对于大多数老年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离家太远, 老年人往返健身场所需要投入的时间就很多, 而花费这些时间对于他们来讲足够在周围场所完成一定量的活动了.基于上述一些因素, 老年人活动主要以小区和社区活动为主, 这也为我们社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引导, 在今后社区体育设施发展中, 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物力用来改善小区体育设施和健身条件, 为中老年人体育健身提供物质保障.
最后, 从老年人健身组织形式来看, 我们发现老年人大多数情况下都喜欢结伴而行, 参加的体育项目喜欢单独进行的大约占到被调查对象的三分之二, 喜欢群体性锻炼的占到被调查对象的三分之一,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喜欢结伴而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结伴而行可以让他们相互帮助, 以免在健身或者往返途中发生各种意外事故而导致无人问津.对于参加的体育项目一部分老年人喜欢独自活动主要是因为独自活动尅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适合自己的项目, 而且这些项目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意进行安排, 而对于喜欢群体性项目的老年人主要是喜欢各种舞蹈, 另外这部分老年人还有一个更为突出的特点是他们喜欢热闹, 这也成为一个重要因素, 他们需要有更多与人交流的时间和机会, 来帮助他们消遣和解闷.总而言之, 老年人体育事业的发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研究和探讨的地方, 而只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老年人健身和心理健康问题才能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更多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张苗.苏州市区老年人体育健身与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研究[D].苏州大学, 2012年.
[2]徐建国.苏州市社区体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5年03期.
[3]付明.人口老龄化与社区体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04期.
[4]张云保.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发展的审视[J].安徽体育科技, 2008年06期.
[5]娄旭.合肥市包河区老年人体育健身动机和消费情况的调查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 2012年02期.
16.体育社团活动教案分析 篇十六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旨在通过了解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从中发现其存在问题,为推动学校体育的深化改革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依据。体育场馆设施及运动器材缺乏是阻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无时间”是制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中学生 课外体育活动 现状 影响因素
1.前言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教学的延伸。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教学的第二课堂,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课外体育锻炼是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进行经常的全面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校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来源于“一操一活动”。课间操是中间的换脑阶段,让学生走出教室,伸展肢体,呼吸新鲜空气,为接下来的学习注入新鲜血液;下午的课外活动课是重点,让学生放松心情,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既促进了同学间感情的交流,又愉悦了身心。
2.中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
2.1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主观动因。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就会对学习持饱满的情绪,主动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去完成确定的志向。
2.2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有与家人一起活动、与同学一起活动、参与班级学校组织活动、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等,这说明中学生的情感内容已日渐丰富,同学友谊感逐渐加强,喜欢根据各自的爱好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参加活动。
2.3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
男生排列在前三位的项目是:篮球、足球、乒乓球。女生排列在前三位的项目是:羽毛球、排球、跳绳或踢毽球。这表明在项目的选择上,男女生大都选择有明显的健身性、健美性、趣味性和娱乐性的内容,男生特别喜欢球类项目。因此,对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的安排,我们要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出发,尽可能地多安排球类活动项目和形体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活动项目上尽兴、尽情的活动。
3.影响中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3.1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及运动器材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
体育场馆设施及运动器材缺乏是阻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场地器材和经费是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保障。器材的根本问题在于教育经费。国家在教育经费方面投资少,到地方更少,体育经费在学校教育经费中占1%,轮到每个学生头上少得可怜。要确实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课外体育活动,必须增加和明确学校经费的比例,保证场地器材的配套,才能搞好体育活动。
3.2余暇时间对其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
“无时间”是制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学校作息时间虽对课外活动时间有明文规定,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文化课程安排经常与课外活动时间相冲突。据调查,学生普遍反映下午文化课安排得太多,就餐时间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矛盾。
3.3学校体育竞赛活动
竞争是体育的最显著特点之一,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运动竞赛中,而学校体育竞赛中又要具有健身性与趣味性。据了解,科学、简便、有趣的健身性竞赛项目,由于广大学生力所能及,能够满足他们丰富课余生活,锻炼身体及自我表现的需要,因而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持久的兴趣,吸引他们更广泛的参与。学校的体育竞赛活动主要由秋季田径运动会以及球类比赛等形式举行。学校根据其实际情况开展各种样式的竞赛活动,受到学生一致欢迎。通过运动会的开展,既促进了学生间友谊,又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3.4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决定性因素。青少年的健康水平是一个民族素质水平的象征和标志。要面向21世纪,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具有全面优良素质的中华民族将会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3.5体育教师的质量和班主任的工作问题
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开展体育课外活动的关键。教师这个词,其实就是“奉献”两个字。我认为一个教师如果丢掉了奉献精神,那他就是不称职的。目前,学校体育教师数量够,但质量不是很高,必须加强提高体育教师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支持他们钻研业务和技术,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班主任工作也是一项全面综合性的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应把提高人的素质放在首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能只抓智育,丢掉体育,试问一个智商很高而体弱多病的学生,对社会能做几天贡献?人体素质的提高,又会改善智力活动条件。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我毕生热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当手脑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就感到特别愉快。”调查得知,考高中的学生中,爱好体育和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考上高中比例占90%以上。由此可见,体育对发展智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3.6学校体育的管理问题
加强组织管理是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措施。只有加强组织管理,从校长到体育教师,从班主任到科任教师,齐抓共管,才能在时间上和质量上保证体育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依军.论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2006,5
2.祝蓓里.心理学教材(修订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姜红卫.体育教师在学生主体性学习中的作用[J].中国学校体育,2003,3.
4.邱远.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教学的报告[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
5.唐文玉.课外体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N].中国体育报,2007.06.06
【体育社团活动教案分析】推荐阅读:
五年级体育下册教案分析07-11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分析07-06
体育活动运球教案11-02
大班健康体育活动教案07-21
中班体育活动主题教案08-21
大班体育活动《摘果子》教案08-03
二年级体育下册 韵律活动教案07-31
中班体育活动“勇敢的喜羊羊”教案11-23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教案:小熊过桥06-22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教案:兔宝宝开车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