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问题之我见

2024-10-06

中国南海问题之我见(共8篇)

1.中国南海问题之我见 篇一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之我见

朱广吉

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食品的质量不过关,将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可以说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然而近年来,关于种种劣质食品的报道几乎成了我们隔三岔五就能在媒体上看到的一个主要话题。比如说关于劣质奶粉、劣质面粉、劣质大米、劣质豆制品、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等。2008年9月11日凌晨3时:三鹿作为毒奶粉的始作俑者,被新华网曝光,社会哗然。紧接着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成份的食品不断曝光,作为中国国产乳制品的带头行业,三鹿事件标志着政府对食品卫生的失控。三鹿事件刚被曝光的时候,卫生部要求严查全部奶粉里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的情况。原来以为只有三鹿一家往奶粉里添料呢,一查所有的乳制品厂家都往奶粉里添料,只不过有添的多的添的少的之分,往奶粉里添三聚氰胺已经是大家都知道的秘密了。于是又出台了一项限制在奶粉里添加三聚氰胺的法令,是限制,而不是禁止。)。以后往奶粉里添三聚氰胺要按比例添加,要本着“奶粉里添三聚氰胺”的原则,不能变成“三聚氰胺里添奶粉”,可见实际上我们饮用的乳制品中所谓的百分之几的蛋白质含量中仍含有不少三聚氰胺的成分。然而三聚氰胺这样的工业化学原料原本就是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东西,更何况是婴幼儿食品中。

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问题,政府和舆论监督企业自我管理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就中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现况,政府显然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这应该是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原有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明显有些“力不从心”,法律制度没有能够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当前法律的盲点和漏洞,大肆造假,以谋取不法利润。仔细回想这一连串的食品问题,可以发现这实际上是目前特殊条件下多方社会经济道德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首先农产品种植和食品加工时操作的不当所造成,滥用农药、化肥,加工过程受污染等。再有当前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观念的淡漠也大大加重了食品安全的危险,此外,当前社会“金钱至上”“利润第一”的道德观无疑更加深了造假者的危害性。纵观原因种种,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欧美的食品市场,由于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严重问题,政府不得不出面解决,并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监督体制,管理不力是市场混乱的根本原因。

2.中国南海问题之我见 篇二

一、高级时装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每当提及中国美的象征事物, 我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中国旗袍, 它将东方女性内敛而含蓄的气息淋漓尽致的体现;并将中国女性优美玲珑的身材曲线完美的诠释。正如在图中所看到的 (如图1) , 这是一件中国清末时期的女子彩绣镶宽边旗袍——旗袍的面料上乘考究, 其纯手工的彩色刺绣工艺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典雅而华美的情境, 这件服装必定凝聚了当时制衣官一针一线的心血与服装制作者的艺术才华。

中国历代皇帝的龙袍也可谓中国古代服饰的壮美篇章 (如图2) , 我们同样也可以从这一件皇帝所穿着的龙袍中看到, 精致奢华的手工技艺及高档上乘的面料。从而, 在服装中我们细细品味着一种华贵无尚的帝王之气。

从华美的中国古代服饰中, 我们似乎找寻到了高级时装的影子。虽然, 在服装的学术界有关高级时装的界定中, 我们无法看到有关中国古代服饰这样的词语, 但是, 我们同样能够感受的到, 中国古代服饰同样具有高级时装其手工唯一性的特点, 它所为世人传递出的奢华气息和艺术气质与法国高级时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二、中国的高级时装发展之路

高级时装是一个国家文化、历史以及传统手工艺的承载者。它是在和平繁荣的社会环境与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中孕育而生的。近年来, 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大大提高, 经济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往也日趋频繁, 使之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逐渐上升。由此, 这一切对于中国, 这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的国家, 奢华唯美的代名词——“高级时装”走近我们身边是社会与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新兴的生命力悄然而至, 近几年在上海、广州等服装业发展较为前沿的城市, 我们也会偶遇高级时装订制的身影。但以国际水准而言, 此类针对于为个体消费群所打造的个性化高级订制本质上只是在效仿国外高级时装订制的运行模式而已。目前在我国, 尚未出现具有国际意义的高级时装品牌, 中国的高级时装业仅仅只是刚刚跃然于东方的地平线。而我们只是能够隐隐约约地聆听着高级时装业向前发展的脚步声。

中国高级时装即将踏上属于自己的征程, 能否前行?如何前行?以下仅为个人之所见。

不难发现, 以哲学辩证的思想来分析中国高级时装未来的发展, 有其前进中的驱动力亦有前进中绊脚石。

首先, 发展中国的高级时装业, 有其鲜明优势在其中。

1. 悠久的历史文明古国的积淀

中国是拥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国家, 我们能够从中提炼出诸多的内容作为发展中国高级时装的一种文化根基。比如说, 我国国学中的传统哲学思想、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中国古典文学以及我国传统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等等。

(1) 国学中的传统哲学思想

老子的传统哲学思想对于发展中国高级时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 语出老子《道德经》中的一篇文章“三十辐共一毂, 当其无, 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 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 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文章意谓, 现实中有的东西给人以便利, 现实中没有的东西发挥了它的作用。

从设计高级时装的角度出发, 有用的元素用以服装设计之中, 文中的“便利”之意便是实现了服装的功能性及实用性, 这件服装是具有其价值的;然而现实中没有的东西渗透到高级时装的设计中, 可以是一种“有用之物”营造出的艺术气息、艺术意味, 也可以是一种向世人所传达的一种理念或是一种思想。这时, 文中的“无之以为用”便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各不相同的意象之意了。但它应是服装除其功能性以外的最为珍贵的地方, 更可谓一种价值。

(2) 中国古典文学

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字形式的感情渲染, 文学作品中的字字句句, 有时是一种心灵的写照;有时是一种托物言志;有时是一种欣然美好的景象……上述情境恰恰都可以为高级时装的设计营造一种诗情画意, 虚实相生的意境。同时, 仅仅只是短短的一句诗, 便可以作为一件高级时装作品的灵魂之所在、创作之源泉。

例如, 语出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清丽淡雅的情境在衣装中体现, 定是妙不可言;再如, 东晋诗人陶渊明之作《桃花源记》中的“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更是描述了一种曼妙春日里的自然之美。将诗人的创作情怀以及字句所透出的艺术气息用于体现中国美的高级时装设计之中, 作品所表达出的生命一定是我们中国生生不息的艺术之源泉。从图片中 (如图3) 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一种独特的中国美的意境跃然纸间。

(3) 中国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我国诸多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范畴中, 大写意的中国水墨画意蕴幽远。中国水墨画运用纯墨色, 将中国的壮丽河山、秀丽的景致诗情画意地用画笔抒写, 它是中国传统艺术秀美的一页, 然而将其作为中国高级时装设计的文化根基, 其带来的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是难能可贵的。结合与之相应得面料, 将中国水墨画再现于时装艺术, 使得水墨画的生命在服装随意飘动的顷刻之间赋有了更加灵动的魅力。

2. 我国民间精湛的传统手工技艺

高级时装是一个国家文化、历史以及传统手工艺的承载者。传统技艺对于高级时装的作用意义非凡。首先它可以广泛应用于高级时装部分环节的制作, 例如我国少数民族的蜡染和扎染技术等等。用蜡染或扎染的技术作为选择服装面料的基础环节, 使高级时装的布料能够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气息;其次, 诸多的民间手工技艺可以转换角色, 将手工艺作品的元素、灵感、色彩、形式运用到高级时装的设计之中。例如, 具有悠久历史的泥塑艺术;色彩艳丽且巧夺天工的刺绣工艺;喜庆而精美的中国剪纸艺术;赋有情趣与民族色彩的中国皮影戏;清新雅致的青花瓷;被誉为寸锦寸金的南京云锦等等,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 将这些传统手工艺作用于中国高级时装, 不仅会使中国的高级时装更具中国美的气质在其中, 同时对于频临失传的手工艺更可谓是一种传承, 为更好的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3. 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消费市场

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其观念的转变, 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服装所带给人们的语言有了一种更新的诠释——服装已不仅仅只是作为避寒饱暖的功能性而存在, 更多的是在向我们周边的人传递着一种个人的生活态度、生活理念以及一种品味, 甚至更是学识与修养的外在体现。这种极赋予个性的穿衣观将会作为一种时尚潮流慢慢深入人心。然而, 高级时装其本质就在于打造这种独一无二的个性化消费群体, 虽然价格会高不可攀,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人们的经济水平越来越高, 对于服装更高要求的高级定制的潜在消费群体会逐渐增加, 中国高级定制的消费市场的潜力无限。

其次, 发展中国高级时装业, 也存在着前进脚步中的阻碍。

1.具有艺术气息的时尚性服装面料的稀缺

从高级时装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 在大部分情况下, 市场上较为普遍的服装面料及服装辅料在高级时装的设计与制作中运用率是不太高的。纵观高级时装业较发达的国家中的高级时装品牌, 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独特且极赋艺术风格的面料。有些面料通过极其复杂的工序制作而成;有些面料也可能只是设计师的一种灵感的表现。但面料所呈现出的风格往往是高级时装作品的点睛之笔, 或者说它是一种高级时装作品不可缺少的烘托手法。然而, 由于中国纺织品面料以及服装辅料发展起步较晚, 在中国本土十分缺乏较高质量、赋有艺术时尚气息以及充满创意的时尚性面料。

2.国际化设计力量的缺乏

历年的世界时装周无疑是本季时装最为前沿的流行讯息, 发布于世界时装周的高级时装以及高级成衣也无疑成为时下最具时尚魅力的化身。数年前, 中国服装业在默默的蓬勃的发展着, 世界时装周一直是世界顶级时装设计大师的舞台, 然而在2006年, 谢锋将其自己的时装设计作品首次亮相于法国巴黎时装周, 这张东方面孔的设计师的笑脸为中国服装业的向前发展带来了希望。然而尽管如此, 但我国至今仍然没有出现具有国际意义上的时装设计师。这一点将是中国创立自己的高级时装品牌, 发展中国高级时装业的过程中最大的阻碍。

再次,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们的发展起步较晚。许多高级时装发展道路上的必备条件我们仍然不具备。比如说我们国家尚未完善高级时装的运行机制, 也没有出现高级时装定制的单品手工作坊等等。但是, 分析了未来发展道路中的优势与阻碍, 这对于发展中国高级时装是远远不够的。使中国高级时装的发展拥有更好的前景, 笔者认为还应考虑到以下两方面:

1.寻求中国传统元素与时尚气息的契合之处

把中国的传统元素作为体现中国美的代表是再贴切不过的了。但是, 想要诠释中国美, 就不一定只是一味的在T台上秀我们的旗袍和中式领。诸多中国的传统元素是设计师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设计素材。然而孤立的“取”与简单的“用”是与现代的时尚语言不相符的。何谓孤立的“取”?又何谓简单的“用”呢?笔者想与“拿来主义”是有着不谋而合之处。如果仅仅只是简单的将中国传统元素“拿过来”再“用上去”, 它是不会被世界时尚的时装舞台所接受的。由此, 我们应当寻求一种平衡点, 这种平衡点便在于传统元素与时尚气息之间。

传统元素的“资源”是丰富的, 然而“拿来主义”会让这一些珍贵的素材在有限的时间内结束自己的生命力。但是, 将某种传统元素经过细致分析后, 把握住最精彩的地方, 以最具华彩最赋有灵感的部分作为重点, 其余部分为弱化的方针将其传统元素进行解构。在解构的过程中, 将新鲜且极赋艺术时尚气息的内容注入其传统元素之中, 这样的重组与再结合, 无形之间为传统元素赋予了新的语言, 这种新的语言一定能够将其时尚的艺术气息解读。

中国高级时装是体现中国美的最高的服装艺术的表现形式。我想, 巧妙地解构传统元素、寻求传统元素与时尚气息的契合点、借助迥异的设计风格、感知多元化的设计灵感, 把这样的理念作为中国高级时装的设计灵魂, 此时高级时装所呈现出的中国美不仅仅是民族的, 更是世界的。

2.推动中国服装业的转型

据资料记载, “中国与经济发达国家服装产业的最大不同之处便是——前者是以‘双手’赚钱的工业时代, 而后者是以‘头脑’赚钱的后工业时代。”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国、服装消费国、服装出口国完全有条件发展本土的服装品牌, 然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及提高服装设计水平, 大力推动中国服装产业的升级是发展和打造具有国际意义的高级时装品牌的重要任务。

我们深知, 发展中国的高级时装之路必定是一条长远且崎岖的道路。面对未来发展道路的优势方面, 我们应当信心百倍;对于未来发展道路所面对的困难险阻, 我们应当乐观坚定、迎难而上。中国高级时装未来发展的过程是漫长的, 但是我们依然期待, 在不久的将来, 高级时装一定会成为“中国之美”最为艺术的诠释, 中国的高级时装定能够在世界的舞台上多彩的绽放。

摘要: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飞速发展, “高级时装”一词悄然来到我们身边。虽然在目前, 中国本土尚未出现具有国际意义的高级时装, 但是, 中国的高级时装业的发展具有着光明的前景。在前进的道路上, 有其鲜明的巨大优势,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些许阻碍。如何在此基础上寻求到中国传统元素与时尚气息的契合之处以及推动中国服装业产业升级与转型。这对于创造出中国本土的高级时装品牌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从两大方面予以阐述。

关键词:高级时装,传统元素,时尚,解构

参考文献

3.日就南海问题高调挑衅中国 篇三

安倍对中国含沙射影

据共同社7月20日报道,安倍表示,为推进海洋资源开发,到2030年将把海洋开发技术人员从目前的2000人增至1万人左右。报道说,安倍之后前往东京海上保安部的巡逻艇基地,视察了假想追捕恐怖分子所乘可疑船只的海上保安厅在东京湾的海上演习。此举旨在展示在海洋安全方面的努力。

另据台湾“中央社”7月20日报道,日本民众7月20日过“海之日”假日,首相安倍晋三在“海之日”特别活动上致辞表示,“在自由的海上不能有类似强者欺负弱者的情况”。日媒指出,安倍这一席话,主要是针对中国在南海、东海的海洋行动频频,意在牵制中国。

白皮书指责中国霸道

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7月20日报道,由于中国在永暑礁为建立军事基地打基础已是一清二楚的事情,日本的年度防卫白皮书将对中国在与邻国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好战性予以谴责,这恐怕会成为危险的“懦夫博弈”的第一步。永暑礁是中国在南沙群岛海域建造的7个人工岛之一。这份白皮书将把中国的填海造地工程直截了当地称为“霸道行为”。白皮书将在7月晚些時候发布。

报道说,日本的指责表明,它直接挑战了中国的做法,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主权争端中支持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日本的霸气是新近出现的,也很大胆,是日本准备战后破天荒地允许该国参与集体自卫之际展现出来的。

坦普尔大学日本校区专家罗伯特·迪雅拉克说:“日本的表态与在中国南海上的潜在活动此前一直非常低调。”分析家说,在针锋相对的背后,日本采用直接方式很可能意味着日本对其亚洲态势的看法、态度与反应发生了急剧的改变。

报道称,这种新霸气是有坚实后盾的,那就是日本发出了明确信号——自卫队准备战斗。自卫队在该地区比以前活跃多了。例如,自卫队参加了美澳联合军演,还要参加美印“马拉巴尔”演习。另外,据悉日本和菲律宾正在磋商一项协议,给予自卫队使用菲军事基地的权利;日本似乎也在考虑一项提议,参加美国在中国南海上的监视巡逻。

分析家说,这些举动显示,日本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非常大胆、非常重大的调整,开足马力推进对中国的对冲战略。当前日本更在意的不是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而是与美国以及中国南海地区其他国家深化战略合作,牵制中国。

自卫队强化两栖训练

另据日本《读卖新闻》7月20日报道,日本陆上自卫队西部方面普通科连队(简称西普连)7月16日至17日在长崎县佐世保市的相浦驻屯地进行了水陆两栖训练,并向媒体公开。这支日本惟一的以离岛防卫为主要任务的精锐部队将成为新设的“水陆机动团”的核心。后者以美海军陆战队为样板,目标是加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等西南诸岛的防卫。

7月16日下午台风逼近,风雨渐猛,6艘登陆用的黑色橡胶船接近模拟离岛的海滨沙滩。随着船减速,队员一个接一个跳入海中,将船左转调头,再爬上船去。每前进几百米又折返,在海滨附近反复进行迅速调头的训练。船的规格与美军海军陆战队相同,这种训练方法也是在与美军的共同训练中掌握的。

连队还进行了6人扛着模拟登陆船上坡和翻越两米高墙的基础训练。飞机迫降的模拟训练则在泳池中进行,队员要从模拟驾驶舱中解下安全带和手枪,迅速金蝉脱壳。为时5周的训练以掌握潜游能力、自我防护力为主,全部传授自美海军陆战队。

日本计划2018年启动约3000人规模的水陆机动团。目前西普连只有约700人,陆上自卫队已进行了5次基本训练。为向美军海军陆战队学习,西普连参加了在澳大利亚北部举行的美澳联合训练等。

据美国《星条旗报》网站7月19日报道,充气艇满载经过伪装的官兵,奋力登上一处遍布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突击队员的偏僻海滩——在中国军官的注视下。此次在澳大利亚偏远的最北端地区举行的演习是军事日历上规模最大的演习,有3万人进行抢滩登陆、跳伞和荒野求生演习。此次有中国观察员出席的演习反映了在这个受到领土争端困扰的地区上演的“微妙舞蹈”。

国立澳大利亚大学教授休·怀特称,日本军队参加此次在位于达尔文西南87英里处的邓迪滩举行的“护身军刀”军事演习,有可能惹恼中国的领导人。怀特说:“美日澳正表现得越来越像一个三方联盟,原因是它们想应对中国的挑战。”

4.中国梦之我见 篇四

论文题目 “中国梦”之我见

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年 级 2015年秋季

专业层次 财务管理专科起点本科

学生姓名 黎春燕

2015年 11 月 30 日

“中国梦”之我见

目录

摘要 2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3

二、中国梦的内涵 4

三、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4(1.)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最佳途径 4(2.)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内在灵魂 5(3.)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6 参考文献: 8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全体中华儿女要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认真学习贯彻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实质,坚定信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梦 国家富强 民主振兴 人民幸福 中国道路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中国梦”的由来

梦,就是理想,就是追求。用目标来凝聚人心、动员人民,用目标来组织队伍,带领人民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我们的理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经验。中国共产党叫“共产党”,就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是有远大理想的党,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又善于从实际出发确定阶段性的奋斗目标。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为我们确定了“新民主主义”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不仅为我们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而且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今天,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时候,习近平提出“中国梦”,同样是用目标来凝聚人心、动员人民。“中国梦”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历史内涵和历史要求。在“康乾盛世”这一落日的辉煌中,中华民族因夜郎自大而错失工业化的机遇,到鸦片战争清政府因落后而挨打后,在西方列强的炮舰政策下中国丧失主权,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那时开始,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就成为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始终不渝地追求的民族复兴之梦。

圆梦之路无比艰辛,无比漫长。由于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要解决的是两大历史性课题,我们的梦想也就包括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之梦和“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之梦两大梦想。如果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到2050年我们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的圆梦之路长达200多年。第一个100年,是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之梦。为了实现我们的民族复兴之梦,必须先解决中华民族面临的第一个历史性课题。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开始,到康有为、梁启超推动戊戌变法,再到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前赴后继,英勇奋斗,都是为了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之梦,但都没有取得成功;一直到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得“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也就是说,我们足足奋斗了一个多世纪,才圆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之梦。

第二个100年,是圆“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之梦。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圆“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之梦,创设了不可或缺的政治和社会前提。而只有实现了这个梦想,才能最后实现民族复兴这一“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经过7年天翻地覆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始,站起来的中国人就已经踏上了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之路。由于我们对于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经验,走了不少弯路。一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才真正走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今天我们圆梦,就是要圆这“两个一百年”之梦。现在离完成第一个“一百年”的历史使命,只有8年时间了。正如中共十八大报告开宗明义指出的:“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党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为此,中共十八大发出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伟大号召。

十八大形成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知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自觉地承担起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责任,承担起了为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历史使命,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号召。

二、中国梦的内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名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更加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

名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成果传递给全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进而使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

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是国家的梦、名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已经证明,名族不独立、国家不富强,人民的生存根本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提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都要以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利益得到实现、幸福得到满足为条件,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为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也是为了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想通的。

三、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清楚地概括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项基本要求,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关键路径。(1.)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最佳途径

实现中国梦,首先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直接关系着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道路来之不易。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繁荣中国、振兴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和谐幸福之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正是靠着改革开放,我国GDP从1978年的3624.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1.9万亿元,总规模居世界第二位。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社会生活方式日益丰富多彩,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自信就是凝聚力,自信就是精气神。有了坚定的自信才有自觉,有了坚定的自信才有自强,才能矢志不渝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在当今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继续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内在灵魂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弘扬中国精神。习近平同志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依托、共同传承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凝聚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促进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精神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在长期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航天精神等,使中华民族展现出崭新的精神风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有利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有利于中华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和昌盛,有利于激发当今社会的创新活力。

实现中国梦,不仅要求我们必须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还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俗话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如果没有精神力量的激励,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的今天,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对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更加重要、更加紧迫的意义。

实现中国梦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通过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使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凝聚到一起,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巨大精神力量,凝聚成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能量。

实现中国梦还需要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兴旺发达的源泉和动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充分体现和吸纳了新时代的要求,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注入了鲜活力量。改革开放政策铸就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改革创新精神激发了当代中国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冲破各种思想羁绊和观念枷锁,破解各种改革和发展难题,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3.)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全体中国人汇聚而成的整体力量。中国力量在战争年代具体表现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力量,在和平建设时期表现为勤俭创业、艰苦奋斗的力量,在改革开放时期表现为奋勇拼搏、开拓创新的力量。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有万众一心、同心协力,才能使中国梦变成现实,使每个中国人梦想成真。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56个民族的共同努力;我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只有13亿中国人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中国梦才能真正变为现实。

常言道,团结就是力量。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与集体融合在一起才最有力量,因为集体的团结能给个人以鼓舞和信心,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人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实现中国梦,靠的正是这种集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只有每个人都梦想成真,才能使中国梦变为现实。习近平同志说得好,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只有亿万中国人都确立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么13亿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就必然会凝聚成一种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巨大力量。有了这种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尽快变为现实,中国梦就一定能梦想成真。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全体人民来共同担当、共同努力。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要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让中国梦梦想成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原则,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了更好地汇聚起全国人民的无穷力量,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切实实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真正为实现人民利益而不懈奋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脚踏实地依靠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表达的不仅是一种未来的美好前景,而且它又要求现实的行动。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

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进步,中国人民对未来的期许又高了一层。在此情况下,党提出中国梦,无疑是顺应潮流的表现。

参考文献:李君如:《中国道路与中国梦》,外文出版社2014版

5.南海问题的现实状况与中国对策 篇五

摘要:在南海问题上,在维护主权和利益方面中国面临一系列艰巨的挑战。本文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对南海问题的由来、各大国介入南海争端的原因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就南海问题对中国的战略意义和中国政府目前采取的政策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南海问题;主权维护;中国对策

1南海问题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尽管有大量的史料和丰富的证据表明南沙群岛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命名的,也是中国人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南海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愈发凸显出来,各国觊觎染指南海以求分一杯羹的行为也越发明显了。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使南海周边国家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纷纷以种种借口非法占据南沙岛礁,从而南海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对中国够成严重挑战,对中国的边界安全以至整个国家海洋安全构成了威胁[1]。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保证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捍卫南海主权对于优化国家安全战略环境有重大意义,是中国创造良好的和平崛起环境的重要支点。

此外,南海出海通道和海域安全事关中国的国家安全与发展。虽然中国拥有世界诸国中最长的海岸线之一,出海通道却被美国主导的由日本列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构成的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牢牢地封锁住,只能屈居为一个巨大的陆地濒海国家。如果中国走向世界的海洋大门无法掌控,就很难有稳定和安全的海外市场和资源以及由此产生的海外利润回流,及回流利润滋养的社会稳定和民主政治的平稳发展。显然,如果南海问题不解决,中国不仅宝贵的油气资源将大量流失,海上交通运输线将受到控制,中国走向海洋的战略也将受到阻遏[2]。

2南海问题中的大国介入

尽管南海问题直接相关者只有中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但是就目前看来,围绕南海问题,隐然已形成三方:中国为一方,东盟国家为一方,若隐若现的美、日、印、俄等大国因素为第三方。在这三方中,第三方的各大国处于最有利的位置,它们不是台面上的玩家,只需根据自身需求作出灵活反应,却能起到牵制全局的作用[3]。中国和东盟国家自然不必多说,但为何有如此多第三方大国也会牵扯到南海问题之内呢?下面笔者就目前文献调研获取的信息对此一一分析之。

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原因:(1)苏联的解体后,美国开始担心中国会成为美国的最大的潜在威胁者,所以美国通过介入南海问题进而牵制中国的发展;(2)南海海底的地形十分复杂且海水较深,比较适合部署军事设施,是美国重要的战略基地;(3)南海海上自由贸易航行路线是美国在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通道,控制南海在美国人心中变得极为重要[1];(4)南海海底的岩层中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中国地质部门调查,南海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24个沉积盆地,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油气储量约420亿吨。自20世纪70年代始,一些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诸岛采取蚕食政策,然而本身又无能力开发该区域油气资源,于是纷纷引进具有雄厚资金和先进技术的欧美石油公司联合勘探和开采目前,在南海海域的国际石油公司以美国公司最多。这样,出于维护本国商业利益的考虑,美国越来越将南海看作与其经济利益相关的地区,希望南海诸岛主权归属问题越模糊越好[3]。总之,美国介入南海问题,可以拉拢东盟,将其放上制约中国崛起的天平上;同时又可以以南海问题为筹码,在中美关系中争取更多利益。

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的原因:日本资源匮乏,一次能源消费的95%依赖进口,一次能源中最重要的石油主要经南中国海航线抵运日本国内,且日本进出口总额的99%须靠海上运输。其中出口到欧洲市场的货物运转和对东南亚地区以及大洋洲的进出口贸易亦主要依赖南中国海航线[1]。因此,南中国海航线被日本视为“生命线”。因此,日本积极关注南海问题。此外,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目的就是将南海问题复杂化、国际化。挑拨中国和南海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而遏制中国发展,保证其在东亚地区的霸权主导地位。想借南海问题牵制中国,使中国在东海钓鱼岛问题上分散精力,同时也使得中国没有成功的先例来对付东海钓鱼岛问题,使中国面临“双面夹击”的境地[4]。自己则加强对钓鱼岛的控制,并加大对其周围石油的开采,从而达到攫取资源,牵制中国的目的。

印度介入南海问题的原因:印度是印度洋上当之无愧的霸主。但是近年来,随着印度势力的膨胀,其印度洋霸主的地位已经不够使它自我满足了,为了增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它势必会向南海部署军事力量,因此印度十分关注南海的情况;此外,印度介入南海争端,也是为了满足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印度国内资源有限,为了获取更好的发展,便会将目光放在了渔业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南海身上。

俄罗斯介入南海问题的原因:俄罗斯为了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曾多次向越南、缅甸、泰国、印尼和新加坡等国家出口武器。南海国家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出现争端的时候,俄罗斯为了保证本国的经济利益,会袒护南海周边国家。其次,俄罗斯介入南海争端,也是出于对南海石油资源的觊觎。

3南海争端中国采取的态度

中国目前对南海争端各国采取的主要是宽容的态度。

对南海问题,中国一贯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是就实际情况看来,效果似乎并不很明显。关于“搁置争议”,尽管中国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已经基本上在双边之间实现了建立信任措施,但是,菲律宾、越南在南海问题上单方面挑起事端,谋求将南海问题纳入东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框架等破坏信任措施的行为仍然时有发生,印尼也一直在推动将处理南海潜在冲突研讨会官方化[3]。南海“争议”很难“搁置”。

而所谓的“共同开发”,似乎仅仅是东南亚有关国家的盛宴,与中国无缘。越、马、菲、文等国与西方石油公司在南沙海域进行范围广泛的合作开发,在它们认为相互区域重叠的地区,则撇开中国,设立它们之间的所谓“共同开发区”,将我国领土和海域及其资源私相授受。由于有关国家在我海域内进行油气开发没有受到实际制止和干扰,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都是发表声明、抗议而没有采取实际行动,它们则对此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并愈加有恃无恐, 对中国倡议共同开发南海资源一直抱消极和抵制态度,至今无任何实质性进展[5]。此外,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经济渗透,有南海各国主动与美国合作的因素,但中国在南海经济开发上长期缺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共同开发”只停留在外交说词层面而未转变为实际政策,从而出现了巨大的油气资源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却四处找资源的尴尬局面,也为美国介入提供了可乘之机。

2012 年 4 月以来,不断激化的黄岩岛争端又一次使南海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鉴于越南和菲律宾之间相互配合,一再侵犯中国南海权益,中国决定成立三沙市维权。该决定得到中国学界和民间的一致支持。但是,鉴于南海局势处于可控范围,因此,尽管非外交手段一再被提出,柔性的和平合作解决争端,始终是中国现行南海政策的主流”。

4、对中国处理南海问题采取措施的建议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一路忍让,是为了实现维护战略机遇期和维护大局稳定的目的。维护战略机遇期被理解为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维护大局稳定被理解为保持与美国关系友好。换言之,担心南海问题的解决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会影响中美关系,那么就只能牺牲南海利益。我认为经济利益已经不再是绝对第一位的了,安全利益应置于经济利益之上,两者发生冲突时,就以安全利益为重。国家强大不意味自身的安全就提高了,事实正相反,越强大的国家因为其利益边界的向外拓展,反而容易遭到外部攻击,安全问题会更加严重。美国就是最好的例子。利益的拓展需要军事的保护,而军事保护能力的提高速度跟不上其他利益的拓展速度,安全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中国正是由于经济实力和地位的上升,出现了诸如南海争端的国家安全问题。因此,在南海问题上,我认为一味的忍让不是良策,中国应采取“柔性与刚性并重”的态度。具体如下

第一,全面增强海军实力,为南海地区主权及海洋开发和利用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更加突出南海主权属我,需要进一步强化我国在南海的存在,尤其是军事存在。这既是着眼长远的战略部署,又是当前的现实需要。从实践上看,宣示和实现主权管辖需要军事实力做后盾,1974 年收复西沙群岛3个岛屿,1988 年“3·14” 赤瓜礁海域的战斗,1995 年美济礁的对峙,都是实例[5]。目前我国控制的一些岛礁,也处在外军的环伺之中,形势很紧张,外国军机不时前往骚扰。我国渔船、渔政船、科学测量船经常受到外国军舰的驱逐和阻挠。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正在竭力购买先进战机和潜艇,增强南海军备。我国主张和平解决南海问题,但必须有适度的军事威慑作为保证。

第二,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一是要确定“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南海断续线”自1947年产生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它是中国在南海管辖范围的历史见证。“南海断续线”基本上是沿着南海诸岛的外缘岛礁画就,它把整个南海诸岛环绕起来,以表示线内的南海诸岛归属中国;二是要尽快制定出《中国海洋基本法》。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南海周边国家纷纷选择公约中对自己有利的条款来支持自己声称的主权和管辖权,致使长期以来存在严重争议的南海问题又趋白热化。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在执行海洋法公约的同时,也应根据其基本精神,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出《中国海洋基本法》,对中国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做出规定。这不仅是国际法主体——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而且是捍卫中国领土、领海主权,维护中国合法海洋权益不受侵犯的重要措施。

第三,中国应该放弃“不结盟”政策。“不结盟”意味着不结交最可靠的朋友。没有可靠的朋友,遇到困难我们无人可以依靠。我们没有盟友,其他国家也不会降低对我国崛起的恐惧。“不结盟”政策成为我国在南海地区争取多数国家支持的障碍。美国非常担心我们放弃“不结盟”,因为这个政策有利于美国孤立我们。纵观中国的四个周边地区,最安全的地区就是西部和西北部,而此处的安全靠的是半军事同盟性质的上合组织[2]。因此,放弃“不结盟”,结交可靠朋友,在南海问题上争取多数国家支持,才是我国的正确选择。

第四,抓紧整顿南沙群岛的无人岛礁,着手进行油气资源开发。“中国三沙市的成立及其行政机构与军事建制的完善,显示了中国维护南海主权和捍卫国家海洋权益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应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抓紧对南沙群岛一些尚未被周边国家占据的岛礁进行管理,以免再出新的岛礁被占事端。同时,要利用中海油已掌握深海钻探的技术,抓紧在我们占据的岛礁进行油气资源钻探[6]。

第五,积极开展与台湾的合作。数年前两岸有识之士就呼吁共同成立“南海事务协调小组合作委员会”,开展海上救助、岛屿勘探、渔业保护、环境监控、油气开采等实际合作步骤,并因应周边国家的动态随时交换重要资讯,以应对不确定的挑战。冯梁等也认为,两岸南海政策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对马英九上台以来在维护南海主权和推动两岸南海合作的种种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据此认为“两岸南海合作再次迎来难得的机遇”,“两岸应该抓住机会努力扭转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不利态势,维护中华民族在南海问题上的核心利益”[7]。2011年 8 月初,第一份由海峡两岸合作撰写的“2010 年度南海地区形势评估报告”出版发行,这表明两岸南海合作将在学术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收获更多合作成果。当然,两岸南海合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眼下最大的障碍在于互信不足,尤其是台湾当局对于合作或将“矮化”其地位顾虑重重,认为争取到岛屿权益也是属于大陆的。此外,“台美关系”、“台日关系”也是制约台湾在南海问题上与大陆合作意愿的重要外部因素[8]。5结语

6.中国复兴之路之我见 篇六

中国复兴之路之我见

稀土101班

黄超

07号

谁在抛弃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是现代文明进步的保障,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一个国家的真正强大,首先是自己国家文化的强大,文化的发展才能使国家真正走向繁荣和昌盛,才能受到别人真正的尊重;而现代的文明如果离开了对传统文化的坚持和信仰就像浮标一样迷失方向和失去力量。中国的传统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风风雨雨走过了几千年,曾经中华民族对自己的传统文化顶礼膜拜,为自己国家拥有的传统文化极度的信仰和骄傲,为什么在近代却对自己所拥有的传统文化产生怀疑和不信任了,甚至在一点点抛弃自己赖以生存的传统文化呢?

中国近代经历了几个严重破坏和抛弃传统文化的时期:

第一个时期:1919年中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猛烈抨击了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将反封建思想推向了高潮。许多参加运动的学生和百姓并没有真正明白反封建到底是反哪些思想和制度,就把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统统否定了,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封建思想。这对中国核心的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第二个时期: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最严重的打击和摧残,几乎到了灭顶之灾,1966年人民日报发表了《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提出“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口号。“破四旧”给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面貌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毁灭性打击,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庆典和流传千年的生活方式遭受了空前的质疑和破坏。在这个时期还严重扭曲了人性:子女批斗父母、夫妻互相提防、朋友相互揭发等,把个人崇拜主义发挥到了极致,中国的伦理道德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维持了几千年的家谱体系几近完全摧毁,至今无法正常恢复,失去了根和祖宗的民族是非常危险的。端午、春节、重阳等传统节日也被批判,文化艺术遭受空前浩劫,甚至对中国历代子孙顶礼膜拜的圣人孔子和其理学都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鄙视,足以见得此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摧残至深。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只要提到传统的东西就会被冠以封建迷信的帽子,再也没有人谁敢提敢想和敢传播传统文化了。从此,中国人便失去了信仰和传统价值观,伦理道德也开始变得模糊了。

第三个时期:中国还没来得及思考传统文化还应不应该恢复,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西方通过电影、音乐、书籍、教育、商品等生活方式一夜之间席卷而来,崇洋思想盛行。当时中国的年轻人根本还没明白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是什么,就很快吸收了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失去了自己的“根”就很容易接受别人的东西)。但我们并没有学到西方文化的真正内涵和精髓,学到的只是表面的东西。因此,我们对西方的文化就显得过分谦卑和崇拜,失去了自我传统的文化认同,从而变得浮躁和强烈的不自信。

看看70至90年代的年轻人那个不是看着日本动画片和美国好莱坞电影成长的,那个不对强势国家的文化与制度羡慕不已,并以刻意模仿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为荣,这是非常危险的倾向。当然,我并不反对学习和吸取强势国家的文化,但是我们必须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根”绝不能本末倒置。如果一个民族连自己的传统文化都不能很好的认识和尊重的话,那是是非常可悲的;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来指导国人的行为思想也是非常危险的。

以上三个时期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摧残和抛弃得差不多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如果我们还不能重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没有意识到推广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拯救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还不及时果断的制定计划和采取行动。将来我们的子孙就会变成强势文化的附属品,就像失去根的浮标一样随波逐流,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要不了多久将会逐

—4—

中国传统文化

渐消失,这是非常可怕的后果。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现在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上流社会的人士慢慢开始重新认识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了,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推广和传播了。最近几年儒学、佛学、道教等国学变得热起来了,这是非常好的苗头。但愿是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的迹象,而不仅仅一种流行现象。要想使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很好继承和推广,首先要明白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基石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是伦理道德

如果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喻成漂亮的羽毛,那么伦理道德就是皮,羽毛是根植在皮中。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根本都做不到,又怎么能很好的展示自己羽毛的风采呢?如果我们自己连赖以生存的传统伦理道德都抛弃了,何以将传统文化继承下去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基石是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是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最完整的价值体系,伦理道德也影响了我们几千年的生活和价值取向,即使在经历了上述三个时期,目前还能找到它的影子。要想复兴传统文化就必须从我们传统的伦理道德做起,就必须将我们传统的伦理道德潜移默化植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去,我认为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体系是全世界最好的体系之一。传统的伦理道德包括这几个关键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按照这12个字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中国几十年后又将会变成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民族。现在很多人人觉得传统文化离自己很远,认为传统文化会与现代文明相冲突。“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哪一个字不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哪一个字不能指导和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价值观,这12个字是根本,也是做一个有道德、有素质的人所必须具备的。

我认为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孝文化”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孝文化”更传统更中国。“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夫孝,德之本也”,“孝文化”在中国为维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孝”是最原始最基本的道德,如果一个人是个孝子,我想他(她)的人品一定不会坏到哪里去,相反如果连他(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他还会爱别人吗?还会爱这个国家?还会爱自己的企业吗?一个有孝顺的人无论他是为官为商为民都是可以放心的。现在许多的年轻人非常的自我,只在乎自我的感受,总认为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应该的,从不为父母着想,不体谅老人,更有甚者儿子杀父、杀母将父母赶出家门的新闻时有见诸报端。还有现在的“啃老一族”现象非常普遍,好像理所当然似的。我认为现在要大力发扬“孝文化”,进行“孝文化”建设,同时树立榜样,激励先进,政府官员要做出表率,以善待父母和老人为荣。把“孝文化”教育作为青少年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教育来抓。中国的“家文化”与“孝文化”是相辅相成的,社会是由一个个小家组成的,如果每个小家庭和谐了,每个小家以孝为先一代传一代整个社会和国家自然就和谐了。又比如 “忠”文化,在古代“忠”文化主要体现在忠于自己的君主, “岳母刺字”的故事激励了多少中国的忠烈之士影响了多少代平民百姓,使多少人为之动容和前赴后继。对于现代生活 “忠”文化同样重要,忠于自己的国家、忠于自己的祖先、忠于自己的事业、忠于自己的信念、忠于自己的家庭和朋友,当我们忠诚转化成一种信念时,这种信念将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只要将这种传统的伦理道德价值观从一开始就根植于孩子的意识里,并按此标准要求他(她)们的日常行为,就不会出现现在社会上那么多不和谐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增加了巨大的社会管理成本。如果我们一直坚持用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来指导每一个中国人的行为,用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来影响每一个中国人的价值观,我想中国要不了多久就会变得真正的强大,社会变得更加安定、团结和和谐,人与人之间会变得更加信任和融洽,真正实现“无为而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和一种价值观

我们不仅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同时还要树立中华民族的信仰。一个民族一定要有所

—4—

中国传统文化

信仰、有所敬畏,才能够更好的发展。而现在我们的中国人恰恰是缺少这些东西,我们太相信自己了,把自我的利益看得太重了,只要对自己有利,甚至不择手段达到目的,变得无所畏惧什么都不怕了。根本就不相信什么因果报应、不相信天堂和地狱,认为“上帝死了”。我并不是一个狂热的“有神论”者,但我知道一个真正有信仰和相信有上帝的人难道不比我们更有良知、更宽容和更懂得感恩吗?看看信基督和信佛教的人就明白了,难道他(她)们不比我们更仁爱吗?!(当然,我并不是提倡大家都去入基督和佛教,况且基督和佛教一些消极的思想我并不认同的)。我想表达的是“有神论”并不等同于封建思想,“有神论”的观点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一个人罪恶的念头和行为。我认同净空老法师所讲的孔庙代表的是师道、祠堂代表的是孝道、城隍庙代表的是因果关系。这三样东西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把这三样东西和封建思想一样对待,已经摧残得差不多了,导致现代的中国人变得茫然和无所适从。

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些人一提到传统文化就会想到那些封建习俗和生活方式,比如穿长袍、留长辫、读文言文和繁缛的礼节,传统文化更不是裹小脚、童养媳、一夫多妻、三从四德等封建习俗;当然也不仅仅只是民风民俗、民间工艺、传统节日、戏剧文学、园林建筑、琴棋书画等外在的表现形式,其实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所体现出来的那种一种信仰、精神和一种价值观。

就拿中国的传统节日来说吧,“清明节”表面上看祭扫和修整祖墓,其实更是一种对祖先的怀念;还有“重阳节”,古代是要祭飨天帝和谢祖先恩德的,之后又添加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内涵,这两个节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孝文化”。还比如“端午节”难道仅仅是吃粽子、赛龙舟吗?“端午节”体现的是一种爱国的精神和对爱国人士的一种敬仰和尊重。春节民间有祭灶神、放鞭炮、大扫除等风俗习惯;祭灶神是对赐予我们食物的灶王爷表达感恩之情,而放鞭炮和大扫除则是寓意驱赶灾难和破旧立新的愿望以及辞旧迎新的祈求。另外中国古典戏剧文学大多是宣传惩恶扬善、体现仁义道德和真善美的传统思想。

当我们正确认识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后,那么怎样渗透和推广到现代中国人的思想当中去呢?

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从基础教育开始

我非常赞同净空老法师的观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先从基础教育开始,而且要从国家领导人做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我们国家领导人到处都宣讲伦理道德和传播传统文化,以身作则,上行下效,影响力不言而喻。比如2001年江泽民在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与其他国家元首穿唐装的画面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效益,很好的推广了中国的传统服装,那一年唐装在全世界非常的流行。今年3月份温家宝在与网民交流的时候透露了自己母亲的身体状况,说母亲前几天患了脑栓塞,双眼几近失明。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很低沉看得出温家宝非常的难过,这个情节使多少中国人为之动容。有网友这样说道:“当我们听到温总理老母亲前些天突患脑栓塞,眼睛几乎失明的情况时,我老两口泪流满面”。温家宝这样的举动和行为是中国传统“孝文化”最好的体现和教育。

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如果我们国家领导人和每一个政府官员都能够身体力行的去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去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去做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有意义的事,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就会重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传统文化的教育贵在坚持,持之以恒。仅仅靠我们的政府领导用榜样力量来教育显然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普及教育,从小教育,将中国传统的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编入到小、中、大学的课本里,同时还建立一套完整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和制度,中国的传统文化继承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近几年中国政府在大力推广孔孟之道,在全世界开办“孔子学院”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一个国家的强大首先是文化的强大,文化的侵略远比战争的侵略厉害,武力只能控制你的身体,而文化它不仅可以控制你的身体而且还可以俘虏你的心;武力入侵可以消灭一个国家,而文化入

—4—

中国传统文化

侵可以毁灭一个民族。仔细看看现在哪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伴随着文化的强大。美国、欧洲、日本的文化有多少人在仿效,有多少人对这些国家的文化羡慕不已,近几年就连韩国的文化和商品也在大肆的进入中国,形成了所谓的“韩流”。更别说西洋文化和日本文化了。并不反对学习和借鉴强势国家的文化,但是我们的根不能丢,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根都丢掉了,我们中国人只能变成别人文化上的傀儡。因此,我们要尽快恢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刻不容缓!!

中国传统文化新活力

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我们一定要自信,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无法比拟的,我们对传统文化只是缺乏正确的重新认识和教育,也没有很好的通过现代化诠释。

非常可喜的是,近几年民间有许多形式来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如由周杰伦和方文山共同创作的《青花瓷》、《本草纲目》、《兰亭序》等耳熟能详的歌曲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喜爱,传统文化通过新的表现形式,变得更容易被人接受,使更多年轻人觉得我们的传统文化原来这么美、这么迷人。方文山在一次电视节目中讲到:新加坡有一青年为了能听懂方文山歌词的意思专门学习了中文。

还有传统文化的“超女”于丹乐此不疲的通过电视、书籍、座谈、演讲来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于丹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其变得通俗易懂;另一文化名人易中天更将历史故事讲得活灵活现,像评书一样绘声绘色,受到了明星般的追捧;《马未都说收藏》也很巧妙的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儒家文化的示范区安徽汤池镇,教育从最基本的《弟子规》做起,严格规范了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学习上的行为准则;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和《开心学国学》等栏目的热播对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广作用。等等这些社会上涌现出来现象充分说明了我们传统文化是具有巨大魅力的。还有,中国的政府越来越开放,与国际上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比如在世界各地举办“中国年”就是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很好的方式,还有2008年奥运会使全世界的人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重新的认识,2010年上海的世博会同样又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好时机。因此,只要我们将传统文化注入更多的现代元素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与现代文明相融合,我想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定能产生新的魅力和活力。

我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学者、政府官员和百姓都能够加入到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大军上来,并与现代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与时俱进。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新的活力,因为传统文化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正襟危坐,完全可以雅俗共赏的。

当然,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并不能解决现代社会的所有问题,我们一定要建立维护民主、平等、法制的现代化社会制度。传统文化是魂,现代制度是纲,只有建立在现代科学的社会制度之上才能保障传统文化走得更远。

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之时就是中国真正的崛起之时

西方国家为什么说我们是“沉睡的雄狮”?特别害怕有一天我们醒来。因为他们心里清楚我们的传统文化很厉害,传统的价值观很有力量,而且中国在世界历史上有过许多辉煌的时期,那些辉煌的时期都是文化最繁荣的时期(如唐朝GDP占了全世界的40%,南宋时期占了全世界GDP总量的一半以上)。特别在亚洲当时受到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国家有日本、朝鲜、韩国、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甚至有些国家以当时的汉语为官方语言,直到后来才创立自己的语言。现在还有些国家与我们一样过春节。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要有绝对的信心,我认为,我们传统文化全面复兴之时就是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醒来之时,发挥威力之时。

新加坡不遗余力的推行中国的孔孟之道,日本对儒家文化的重视程度也远远超过中国。我们自己拥有这么好的传统文化,都不能够挖掘其应有的价值,反而对别人的文化佩服得五体投地,有句俗话说得好:“捧着金饭碗去讨饭”。

—4—

中国传统文化

我前段时间看了一本书叫《中国不高兴》,这本书里的文章虽然有些偏激和片面,但提出的一个观点我非常赞同,那就是中国在这个大时代的背景里、需要有“大目标、大战略”。我认为大目标就是要复兴中国的传统文化,现在的世界是“软实力”为王的时代,软实力的核心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就更应该马上恢复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全面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使传统文化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

7.中国山水画构图之我见 篇七

一、中国山水画的兴起

山水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两汉三国时已经萌芽, 到魏晋南北朝时独立。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山水画, 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中的背景山水。这两幅画是以表现人物为主的, 山水只是人物背景的衬托。在顾恺之之后的南北朝时期, 山水画勃然兴起, 到了隋唐时代, 有了一个大的发展。隋代的展子虔, 被世人称为“唐画之祖”。到了唐代, 李思训和其子李昭道直接继承了展子虔的山水画画风, 这样, 从隋代的展子虔, 到唐代的李思训父子, 一脉相承, 形成了我国山水画中具有特色的青绿山水画派。五代时期, 北派山水的代表人物是荆浩和他的学生关仝与南方董源和他的弟子巨然为代表, 到了北宋, 出现了中原画派与院体山水画。中原画派以李成、范宽为代表, 促进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这种画风在宋之后通过“元四家”成为画坛的主导。“元四家”把诗书画印结合成为他们共同采取的艺术形式, 都强调抒发个性, 强调绘画的娱乐性, 强调笔墨趣味。但四家经历不同, 艺术偏好、审美理想也不一样, 各有其鲜明的个性。明清山水画, 除少数画家外, 对后来中国山水画的发展, 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二、山水画构图的基本知识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有好多种, 不同的构图能够很好地表现出特殊的意境和不同画者的主观情趣。透视是绘画的语言, 中国山水画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 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 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 使立脚点移动作画, 把看得到的和看不到的景物画入自己的画面, 这种透视的方法, 叫做散点透视。这是中国古代的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给画面带来了不同的效果, 也是我们后人学习的资料。

三、山水画构图的几种规律

(一) “开合”关系

注释:

1. (美)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32.同1

3.张道森, 彭亚.中国美术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4.124.同15.同36.同17.同38.同19.同1

“开合”是相对矛盾的, 黄宾虹说:"疏中疏, 密中密, 疏更疏, 密更密, 密不通风, 疏能走马"。形象地说明了疏密关系的辩证法。黄宾虹先生一生艺术实践总结的经验, 在构图中起着理论的指导作用。一幅山水画只有把这种开合相对立的矛盾关系把握好了, 画面才能生动起来, 才能完成一个好的构图和一幅好的作品。

(二) 虚实和疏密

虚与实, 在中国山水画中是常见的表现手法, 实在虚的衬托下对比产生的。一幅好的作品, 主要方面要突出, 次要方面就要用虚来处理, 近山实远山虚, 山峰实, 山底相对虚, 主树实, 山和树接壤处要虚, 这样才能推的出去, 拉得过来。所谓虚的地方, 并不是没有物, 故处理虚处尤当慎重, 方能表现得自然。疏密在一幅画中, 从局部到整体都存在着疏密的关系。作为艺术表现手法, 山石树木在一幅画里, 疏密安排得当, 层次分明, 主次明确。疏是为了表现密的效果, 密也正是为衬托疏的效果。在构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 山水画的空间营造

山水画的空间营造, 基本上是不变的。只是对于画面上所呈现的, 每个时代所取舍的不同, 而形成的构图不同。比如我们说的全景山水, 长卷构图等。全景山水是早期山水画的典型构图模式。五代画家荆浩的“匡庐图”是全景山水的开山之作。山取其势, 其势挺拔, 相对唐人的浪漫, 虽然在笔法上的有限丰富使作品有了与自然贴近的空间和体感的写实表现, 更重要的是对山势的表现。在构图上, 采取山体上实下虚形成了起伏虚实开合。这是一张比例比较明显的立轴。

四、山水画的构图与笔墨

从山水画的作品来谈论和介绍山水画的笔墨顺序。作画时用笔的顺序上要体现开合, 过程虽然不能被保留在纸面上, 但是作画时的动作和考虑, 都会体现在最后的气氛上, 成为作品的意境。先开后合, 近景先要画树, 树为开, 坡石为合。有了近景后向后左右发展开来, 这中间的取势每个人是不同的, 但是线和线之间的空白结构是很重要的, 这些空白连接一样给后来的用笔作准备。这是要特别注意的。笔墨关系中的开合和碰让无处不在, 元代以后的画家无不频频意识到程式化的运用并不是国画的大规律, 从而提倡复古, 强调宋人的绘画精神的重要性, 也就是强调感受自然, 所谓“以古人为师”和“进而以天地为师”是一脉相承的, 对我们山水画的学习者, 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何楚熊《中国画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2]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8.中国画之我见 篇八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基本形式,是中国画的生命所在。没有笔墨,便没有中国画,否定笔墨便否定了中国画。我们说中国画的继承,指的就是笔墨的继承。我们说中国画的创新,指的就是笔墨的创新。

正如京剧。两大声腔西皮、二黄是京剧的基本语言、基本形式,是京剧的生命所在。没有皮黄,便没有京剧。否定皮黄,便否定了京剧。我们说京剧的继承,指的就是皮黄唱腔的继承。我们说京剧的创新,指的就是皮黄唱腔的创新。

由此可知,笔墨是中国画的规矩,皮黄是京剧的规矩。万事万物总是有它自身的规矩的,乱了规矩,则乱了方寸,到那时再谈继承或创新,都不再有任何意义。钱穆说,必先知有此规矩不能逾越,乃能反而求诸己,求方法上之改进,一切正当知识遂从而产生。

什么是笔墨?笔墨好比骨和肉,笔为骨,墨为肉。这样,笔墨的含义就与人的骨肉有了一个联系,有了一个人格的讲究。人品画品,人在画先。什么品格的人画什么品格的画,这是北宋士大夫文人画兴起后,中国绘画在审美品格上的提升。中国画讲骨法用笔,就是讲用笔要有人的风骨、骨气,以表达强劲刚健的生命力。风骨,要点在风。风,指情趣,即儒家的气,老庄的道,屈子的情。三者相互交融,尤以情为重。骨若生风,便成骨气。

中国画用笔讲究逆,讲究涩,讲究阻挡,讲究折钗股,讲究如屋漏痕,讲究如锥划沙,讲究藏头去尾。用笔用线有了这个功夫,便具备了独立的审美价值。

墨分五色,即干、湿、浓、淡、焦。墨用得枯,就好比人的干枯而不润泽。墨若干而不枯,则有如人的苍凉之美。龚贤、黄宾虹的山水,用积墨法层层加上,显出浑厚华滋,有如人生文化阅历积淀的厚实感。用墨过湿大片浸晕收不住,会像病人的浮泡眼肿,虚胖而不结实。

中国画笔墨讲究超凡脱俗人格高尚,鄙视奴颜媚骨。奴俗气表现在屋下架屋,婢作夫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甚至于自己做了自己的奴才,也是深恶痛绝的。

笔墨的修炼讲正入,通于射。好比射箭,自己先要心静心正,才能对准靶心。

我们说八大山人的绘画有王者气,正是因为中国画是立帝王之业。要在笔墨上做大文章,真好比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先贤都是这样走过来的。要有人开风气,出路仍是传统出新。虽则老之将至,正好大器晚成!

再谈继承与创新

中国画家历来分继承派和创新派,前者人多,后者少之又少。这两派画家如同兄弟一样,守候并装扮着中国画这个自己的家园。

其所以有继承派和创新派之分,这完全是因为这两派画家的个性不同所造成的。一般来说,继承派多往回看,留恋过去。在他们看来,先人留下的传统已经完美。创业难,守业更难。因此,继承没什么不好,继承就是守住祖业,不做败家子。继承不见得为了创新,继承本身就好。继承派的画家最适合去大学教书,或者在社会上带徒弟。师傅的作用就在于尽量不走样的将前人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时代主要讲继承,师傅领进门。学生能不能做创新的事,那要等到毕业后再说。

当然,创新派首先是继承派。但是,他们虽然是极少数,他们却有特慧,他们会从众多的继承派画家里跳出来。他们的灵性亦即个性,决定了他们要朝前看,展望未来,也决定了他们总是会有自己的意见。林语堂说,无意见则模拟古人,一切学问都是从有意见开始。这种意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排古,二是排格套。要不为古人、格套程式所束缚,自成佳境。像古代画家倪云林、方从义、徐渭、朱耷、弘仁,看起来他们会有一种孤秀之美罢。

一部中国画史,就是一部中国画技法演变史。所谓继承,指的是绘画技法的继承。所谓创新,指的是绘画技法的创新。皴法是山水画的主要技法,历来的创新派山水画家无不是发明了新的皴法而确立了他们山水画大家的地位。比如元代画家王蒙,创牛毛皴,短细,纠缠重叠,如牛身之毛片,先湿笔后干笔,并以深墨及焦墨皴擦数十重,造成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这种表现方法如果能准确细致地保留下来并传授给学生,该多好。

再有,线描是人物画的主要技法,历来的创新派人物画家无不是发明了新的线描而确立了他们人物画大家的地位。从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到唐人的兰叶描,还有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听起来都有令人神往的无比美妙。

法国批评家丹纳说:“一般的讲,人的差别主要在能力和知识程度上,其实最主要的差别是在性格独创性上的差别。”

所以我说,在中国画上,不是什么人都能创新的,也不要企望人人都来做创新的事。还是要看自己的个性,适合继承,还是适合创新。其实,能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继承派画家,做点传薪火的事,那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纯粹

何谓纯粹之词人?缪钺在《诗词散论》中说,精约凄迷,芳馨悱恻,此种极细美之情思,并非人人有之。有绝无此种情思者,世俗凡庸之人是也。有虽具另一种深情高韵,而不与此细美之境相合,于是能诗而不工词,如王安石、黄庭坚是也。有雄姿英气,卓跞不群,而有时偶与此细美之情相契者,此其人率于学术事功别有树立,间作小词,亦极精工,如范仲淹、文天祥是也。有深具此种细美之情,而仍有他种襟怀抱负者,此其人于词可卓然名家,而兼有他方面之成就,如欧阳修、苏轼是也。至于悱恻善怀,灵心多感,其情思常回翔于此种细美凄迷之域者,则为纯粹之词人,如李煜、晏几道、秦观、周邦彦、姜夔、吴文英之伦皆是,而李易安亦其选也。

诚然,我们读《全宋词》,像王安石、黄庭坚、范仲淹、文天祥、欧阳修、苏轼,他们都有卓越的名词佳句广为流传。但他们尚在纯粹之词人之外,可见前人评论之严谨而不苟且。

套用此种方法,我们来看何谓纯粹之中国画家。而要知道何谓纯粹之中国画家,则必先知道何谓纯粹之中国画。盲言之,有笔有墨叫中国画,无笔无墨不叫中国画。有笔无墨,或有墨无笔不叫好的中国画。自古以来,笔墨便是中国画的代名词,笔墨是中国画的生命,历代中国画家无不是在笔墨上耗尽了自己毕生的心血,守住了笔墨便是守住了中国画,发展了笔墨便是中国绘画的创新。中国绘画谈发展,就是谈笔墨的发展。丝毫不关乎什么色彩啦,主题啦,深刻啦,或者莫名其妙地搞效果搞制作。就如同在京剧的乐器中加几把小提琴或一台钢琴,丝毫也改变不了京剧的基本结构,搞得好也只顶多加浓了一点气氛而已,须知京胡不变,是什么也变不了的。

有朋友说,你这样子谈中国画,是不是太严了,是不是中国画的路子太窄了?我说,这不能怪我,中国绘画本来就是这么回事。推而广之,任何行当发展的路子都是狭窄的。这是因为传统留下来的几近完美。比如汽车要再发展,就不知要绞尽多少行家的脑汁。而如果将单车视为汽车的发展,那不就大乱其套了!没有规矩,或不讲规矩,那就既无继承,也无发展可言了,我们当下不就是这样子吗?

故我说,在宣纸上搞西画那套,比如素描啦,外光啦,色彩啦,都不是纯粹的中国

画。而所谓实验美术,则是欲说还羞,非驴非马,实验了几十百把年,早已宣告是个笑话,此路不通。

纯粹之中国绘画就像一棵大树,它的根毫无疑问要深深扎在自己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它的枝叶要尽力向上向四周伸展开来,不会拒绝来自任何一方的阳光雨露。

请君入画来

荷,入画好。我曾听说,世上漂亮的花不香,香花不漂亮,二者得兼者少有,其中翘楚又数荷花。荷花的漂亮不在艳,而在端庄;荷花的香气不在浓,而在清淡。这是荷的品格,人见人爱。荷有阔大肥厚的叶,宜于在宣纸上水墨淋漓泼墨为之。荷有修长的外柔内刚的杆,宜于纵笔长线,无所顾忌而阿娜多姿。再在随便一处或藏以雀鸟,或置以游鱼,或干脆什么也没有,仅露三两瓣花片足矣。荷塘里,你挨着我,我拥着你,微风起处,叶叶杆杆并不朝一边倒过来倒过去,而是错杂摇曳,顾盼有情。

荷,长、大、直、圆,在画上撑得起,压得住,不怕画幅大,大无谓,大无畏,越大越洒脱,越大越骄傲。

兰,入画好。兰与荷相反,它往细处精致。如果将荷比作颜真卿的楷书,则兰便是宋徽宗的瘦金体:古人画兰总是从根处生笔墨,我发觉若将兰的根部去掉,只留下上面的三分之二,则整个兰叶便被打散,在画面上也就可随处安排花叶,笔墨从此自由而不受拘束。兰虽宜作小幅,但笔墨不可小心拘谨,最好是披头散发,一任天然。其中当然要有节制控制,就像贵人忽地撞进了一片野花闲草。

女人,入画尤好。女人,尤其是中国女人,她是造物主在审美上的最完整最无瑕的怜爱。屈原告诉我们,美人香草都是寄托,都是镜花水月似的理想情怀,亦或就是自己。故我笔下的女人就是我,与他人无涉。岂只如此,就连收入我画中的游鱼、雀鸟、青蛙、白鹤、紫藤、兰荷,均是我自己,均是我理想之境中的自由自在的幽游嬉戏。

请君入画图,所有的入画对象,都是作者的心志流露与审美选择,就像导演挑选演员。在这里,美就是偏爱,故郑板桥偏爱竹,王冕偏爱梅,倪云林则在太湖的船头作一坡两岸式的构图。

我还听说,与黑泽明同时代的另一位日本导演,叫小津安二郎的,从拍第一部片子开始,他的摄像机镜头就置于离地一尺。后人评说,正因如此,小津找到了真实的日本人和真实的日本人的生活。还有,小津从第一部片子开始,他选择的男主角就是那位,而且从此不再变动,

不要随便说“逸”

逸、神、妙、能,这是中国美术史评判画家与作品的四个等级。称逸品、神品、妙品、能品,或者称逸格、神格、妙格、能格。逸品最高,依次下推。

逸最难,要求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要求逃避物欲,追求精神;要求远离尘世,上达天意。前人能进入逸品者可谓少之又少,风毛麟角。如孙位、倪云林、方从义、徐渭、八大山人、渐江等,是其佼佼者。

天机迥高,思与神合谓之神品。我手头有一套台湾《故宫书画图录》,共二十七册,收录从北京故宫带去的绘画作品近万件,我大略统计了一下,经皇家钦定,或史有定评的神品不满百件。其中赵孟频四件,仇英五件,宋徽宗四件,李公麟三件,钱选三件,其他名家也就一件两件,可见其难。

妙品要求笔精墨妙,曲尽玄微。妙品又分为上、中、下三品,合此要求的历代画家共二十八人。像宋人画院号称黄家富贵的工笔高手黄筌名列中品,而名家刁光胤、黄居案(黄筌之子)仅名列下品。

结岳融川,潜鳞翔羽,形象生动者为之能品。此又分上、中、下三品,大名鼎鼎的石恪、滕昌属其列。

近入齐白石无逸品,因白石性情不属逸格。白石有神品,如九十六岁所作牡丹,披头散发便是。还有那幅顺着画倒影的荷花,直与神合。

黄宾虹有逸品,长沙藏家谭国斌手头那帧小山水便是,纵横笔墨,绝去形迹,远看则山树葱笼,满纸烟岚,飘逸沉稳之至。

此后中国画坛不见逸品,究其原因在“士”的消失,画画中的读书人没有了,土壤已不复存焉。你想那元代倪云林,号称倪高士者,居清困阁,藏历代书画珍奇。晚年忽的散尽家财,分与亲友,奉母携妻以舟为家,混迹太湖二十年。其作平远山水,一坡两岸,天真幽淡,洗空凡格。

还有明末大家龚贤,足不出南京清凉山,死时十分悲惨,身旁无一亲人,仅有好友《桃花扇》作者孔尚任一铺草席将他草草掩埋。

中国绘画史赞的是他们,如此的干净清洁明澈晶莹,可惜如今不再。

如今的中国画坛物欲横流,名利鼎盛,随众成俗,江河日下。故千万不要轻易谈逸,以免辱了这个雅字。接下来要认真做的是,剔除实验派、素描派、玩弄色彩派,回到中国画,回到传统,回到笔墨,然后在一批名符其实的中国画家中去寻找,去发现,看谁进入了能品,那就标志着中国绘画的复兴开始了。而设若偶尔发现进入妙品者,那就要合十作揖,感谢上苍的恩赐了。

中西绘画比较

中西绘画如两山雄峙,各领风骚。

西洋画从有、从宗教出发,乃社会生活之反映。客观,求真实,技术含量高,故为科学的。西洋画家多与数学家、物理学家交友,他们的作品常成为科学家研究、求证的对象。

中国画从无、从玄学出发,乃人世风景之印象。其特点是主观,求意象,求物我同一,求物皆是我,甚至就连自己亦不知所以然,故为哲理的。中国画家常与文人、官人、闲人交友,亦或自己就是文人、官人、闲人。

西洋画讲强烈,讲刺激,讲进取,以满足感官冲动。中国画讲平和,讲退隐,讲镜花水月,讲忘却痛苦,连同理想上进一并暂且放下,以求得失意心灵的慰藉。

中国自宋代始,提出人品即画品,此为西洋画所无,如“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如“学书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举墨外,自有一种光明正大之慨”;如“操一艺以至神明者,必先抱卓绝一世之见”;如“未有品不高而能画者”。以此强调人之修养。强调人在画先。

西洋画讲外光,讲客观对象在外光下色采变化引起的视觉冲击。中国画不讲外光,讲广阴,讲浩浩阴阳移,讲悠悠千载,讲日长如年,讲逝者如斯。因此画中有对生命的感叹,是有情感的时空。故中国画地上无如影随形,水中舟船、山石树木流云亦无倒影。

西洋画画女人体,求肉感,求视觉快感。中国画画女人,不在画的对象,王顾左右面言他,只是对美好的寄托,亦或者就是画作者自己。

西洋画是年轻的,当下的。中国画是年老的,传统的。中国画家靠修炼,靠大器晚成。中国画用笔苍老,老而润,老而媚,这是很高的评价,这是一辈子的功夫。中国画技法古已有之,代代相传,师傅领进门,笔笔讲来历,再讲只待作者天机发之。天机发之,便是创作。

西洋画之材料,硬质的笔、布及油性的颜料,决定了作画的必然性,可反复涂抹修改塑造。中国画之材料,毛笔、生宣纸及水性的墨与颜料,决定了作画的偶然性,一笔就是一笔,稳、准、狠,不可涂抹,不可修改。画错了,只能毁掉,另取一纸,从头再来。中国绘画的偶然性,恰好最大限度的提供了创造性。因为一切创造均来自偶然。偶然性越大,创造的机会越多。

西洋画重技术,故要进学校受专门训练。中国画讲方法,故拜师比进学校重要。更讲画外功夫,尤看重读书。读书的目的在增长心志。提升眼光,在超凡脱俗。真能脱俗之人,方可知道“好”究竟是回什么事。

上一篇:工行授权委托书下一篇:抗菌药物专项处方医嘱点评模式的建立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