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的实践与启示(共6篇)
1.万州区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的实践与启示 篇一
XX县2012年X级万亩马铃薯高产创建实施
方案
X级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在我县连续实施两年来,产量逐年攀升,连续成为大春生产科技增粮行动的新亮点,为整乡整县高产创建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效推动了马铃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2年,按照X、X、X的统一部署要求,在连续两年圆满完成X级马铃薯高产创建的基础上传承创新,继续推进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实现任务目标和辐射带动效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两个目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抗风险和市场竞争三个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强化科技,突出重点,通过典型示范、辐射带动,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全面实施x政府“XXXXXX计划”,提升马铃薯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任务目标
(一)全县范围内完成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面积1万亩,设立万亩示范、千亩展示、百亩核心、一亩攻关的层层提升示范区,实现辐射带动面积3万亩。(二)达到X级高产创建目标要求,实现示范片粮食总产量较前三年平均产量增长5%以上。
(三)一亩攻关田目标产量达525kg,百亩核心区目标亩产460kg,千亩展示区目标亩产420kg,万亩示范区目标亩产400kg。
三、规划布局
全县完成示范面积1万亩,辐射带动面积3万亩,具体布局如下:
(一)在右所镇实施高产创建示范面积1万亩(其中包含一亩攻关、百亩核心、千亩展示)。
(二)在全县九镇乡辐射面积3万亩。其中,XX镇0.4万亩;XX镇0.1万亩;XX镇0.4万亩;XX乡0.5万亩;XX乡0.3万亩;XX乡镇0.5万亩;XX镇0.4万亩;XX镇0.1亩;XXX镇0.3万亩。
四、实施内容
(一)合理优选示范区 综合考虑种植面积、生产条件、农业基础、科技水平等因素,兼顾区域平衡、辐射带动,科学选择万亩连片示范区。
(二)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继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严格按照配方要求施用肥料,提高施肥效果和利用率。
(三)项目实施期间完成科技培训3次,专家组不间断巡回指导提高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
(四)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示范片病虫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控预案,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
(五)完成100亩马铃薯间套种示范和间套种技术新模式试验展示,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壤肥水资源,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发挥间套种技术的增粮效应。
五、组织保障及技术保障
(一)组织保障措施
为保证项目顺利开展,工作取得实效,以县农业局成立的“XX县2012年大春粮食生产十项骨干科技措施推广工作领导组”为组织保障核心,县园艺站成立2012年马铃薯高产创建技术指导组,负责示范区工作(技术)方案的制定、数据资料收集、整理、汇总及分析、开展技术培训及巡回指导、测产验收及工作总结等等。
技术组 组长:XXX(县园艺站 站长)
成员:XXX(县园艺站 高级农艺师)
XXX(县园艺站 农艺师)XXX(县园艺站 农艺师)XXX(XX农科站 农艺师)XXX(XX农科站 农艺师)
(二)技术保障措施
严格按照“创建核心区、示范片、辐射带”的总体要求,做到种薯优选、集中培训、种植管理规范化、生物防控病虫害、片区针对性肥水管理等。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技术措施:
1、优选脱毒种薯 品种选用高产、优质、高抗、适应性广、纯度高的中晚熟品种:合作88、鹤庆红、胜利2号、85克疫,示范区内种薯脱毒率70%。
2、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严格按照配方要求施用肥料;
3、全面实施农机化耕作技术;
4、马铃薯病虫害生物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示范片病虫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控预案,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
六、整合资源,管好用活项目资金 项目资金20万元,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
1、组织发动费2万元;
2、标识牌制作经费2万元;
3、生物精制有机肥补助10万元(补助10元/亩);
4、病虫害防治经费1万元;
5、科技培训经费1.5万元;
6、测产验收及现场观摩经费2.5万元; 7、100亩间套种示范种籽补贴1万元 XX县园艺工作站
2.万州区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的实践与启示 篇二
1 示范片情况
1.1 百亩公关片
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百亩公关片2个, 分别落实在新田镇谭绍村7社、小岭村6社, 涉及35户农户, 面积16hm2, 其中净作种植12hm2, 旱地带植4hm2。百亩公关片平均产量305.7kg/667m2, 其中净作种植平均产量320.5kg/667m2, 旱地带植平均产量261.3kg/667m2。较千亩核心示范片平均产量294.2kg/667m2, 增产11.5kg/667m2, 增产率为3.9%。较万亩示范片平均产量279.5kg/667m2, 增产26.2kg/667m2, 增产率为9.4%。比对照平均产量249.5kg/667m2, 增产56.2kg/667m2, 增产率为22.5%。
1.2 千亩核心示范片
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千亩核心示范片落实在新田镇谭绍村5、6、7、8等4个社, 涉及165户农户, 面积82.5hm2, 其中净作种植57.8hm2, 旱地带植24.7hm2, 千亩核心示范片平均产量294.2kg/667m2, 较万亩示范片平均产量279.5kg/667m2, 增产14.7kg/667m2, 增产率为5.3%。比对照平均产量249.5kg/667m2, 增产44.7kg/667m2, 增产率为17.9%。
1.3 万亩示范片
小麦高产创建活动万亩示范片落实在新田镇的五新、五一、金山、盐井、小岭、谭绍、天德、西村、义和、东村、高家、幸家、铜马、五溪等14个村 (社区) , 共79个社, 涉及12853户农户, 面积866.7hm2, 其中净作种植面积693.4hm2, 旱地带植面积173.3hm2, 万亩示范片平均产量279.5kg/667m2, 比对照平均产量249.5kg/667m2, 增产30kg/667m2, 增产率为12%。
1.3 辐射带动效果
1.3.1 优质抗病良种推广增加。
优质抗病品种推广面积大大增加, 万亩示范片内优质抗病品种推广率达到85%以上。
1.3.2 技术推广到位率高。
小麦种植密度提高, 疏株密植技术广泛推广。今年新田镇万亩示范片平均有效穗达到14.245万穗/667m2, 比全区小麦平均水平高2万穗/667m2。小麦田间管理科技含量提高, 后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得到加强。万亩示范片内90%以上农户, 千亩片和百亩片内100%田块, 进行了两次病虫防治, 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和蚜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籽粒得到充分发育, 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有所提高。
2 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
据万州区农技站和新田镇农技站在万亩示范区内随机抽样调查50户农户:种植一亩小麦用工量平均为11个工日 (耕地播种4.5个工日, 施肥2.5个工日, 喷药1个工日, 收割晾晒3个工日) , 按最低工价45元/人·天计, 需劳动力成本为495元/667m2, 种子、肥料、农药支出150元, 合计种植小麦成本为645元/667m2。百亩公关片平均产量305.7kg/667m2, 按2.5元/kg计, 产值764元/667m2, 纯收入119元/667m2;千亩核心示范片平均产量294.2kg/667m2, 产值736元/667m2, 纯收入91元/667m2;小麦万亩示范片平均产量279.5kg/667m2, 产值699元/667m2, 纯收入54元/667m2。示范区农民享受了良种、肥料、农药补贴100元/667m2, 种植小麦实际效益可达154元/667m2。万亩示范片比全区预计平均230kg/667m2, 增产49.5kg/667m2, 866.7hm2示范片增加产量64.35万kg, 2012年万州区新田镇万亩小麦示范片新增纯收入160.88万元。
2.2 社会效益
通过小麦高产创建活动, 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促进了小麦生产的发展;通过技术培训, 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能力;带动了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社会效益比较显著。
2.3 生态效益
通过小麦高产创建活动, 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科学使用肥料和农药的水平, 有效减少农民“乱用”与“滥用”肥料、农药的现象, 保护了小麦种植区的环境。
3 主要措施
3.1 技术措施
3.1.1 统一使用优质高产良种。
万亩示范片主推川麦52、川育16、川农16、渝麦10等优质高产品种;百亩公关片和千亩核心示范片统一用川麦52。
3.1.2 统一规范种植, 采用疏株密植技术。
净作每667m2播1.8~2窝, 保证667m2基本苗15~16万, 667m2用种8kg, 播种规格16×23cm, 撬窝或条沟点播。旱地带植每667m2播1.2~1.3窝, 保证667m2基本苗8~10万, 667m2用种5.5kg, 1.67~2.0m开厢, 对半种植, 麦带种5~6行, 播种规格12×23cm, 撬窝或条沟点播, 播期统一在10月25至11月10日。
3.1.3 统一配方施肥。
净作基肥每667m2施用46%撒可富复合肥20kg, 旱地带植每667m2用12kg, 加人畜粪水1000~1500kg, 再用灰渣肥盖种。早施追肥, 播种后30天左右, 3叶期早施苗肥, 每667m2施用尿素3~5kg。看苗酌情追施拔节肥。
3.1.4 统一病虫防治。
在高产创建示范片内, 播种前统一用粉锈灵药剂拌种, 控制菌源, 降低发病率;在小麦二叶一心时统一用绿麦隆除草剂进行一次化学除草;建立了小麦病虫害监测系统, 配置了机动喷雾器, 组织了专业防治队伍, 根据病虫监测, 在小麦抽穗期统一用氧乐果加粉锈灵防治了病虫害。
3.2 组织措施
3.2.1 成立领导小组, 加强组织领导。
万州区成立了小麦高产创建领导小组、项目实施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 指挥、协调全区小麦高产创建工作, 编制方案, 指导示范片建设;新田镇成立了小麦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 负责宣传发动和落实到位等具体工作。每2个示范村落实1名技术负责人, 每户种植大户落实1名责任农技专家。
3.2.2 创新创建机制, 发挥大户带动效应。
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方式, 培育种植大户, 提高小麦种植规模和效益, 带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示范片上发展起来多家种植1.33hm2以上的种植大户, 更好的利用了外出务工人户的空闲土地, 减少了土地的荒废。
3.2.3及早部署工作, 督促任务落实。
2011年9月份, 万州区安排部署了2012年小麦高产创建任务, 明确了实施单位、责任人员、目标任务等。10月下旬, 示范农户及示范田块全面落实种子、肥料等生产物资并及时发放到户。
3.2.4 强化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 提高技术到位率。
从2011年9月~2012年4月, 先后召开4次技术培训会, 其中小麦播种、病虫防治是现场技术培训会, 共培训8000余人次, 印发技术资料10000余份。搞好技术培训的同时, 在小麦播种和田间管理关键时期, 技术干部每天到田间地块, 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
3.2.5 增加物资补贴投入, 确保主推技术落实到位。
小麦高产创建资金全部用于创建活动, 百亩公关片、千亩示范片内通过种子、肥料、农药等方面的补贴政策, 实行了统一供种、统一供肥。
3.2.6 加强考核检查。
万州区农委组织督查组对示范片进行全面督导和检查, 配合市级专家组做好了市级验收和交叉检查工作。
4 存在问题
4.1 技术推广强度不够
4.1.1适宜良种缺乏。
适宜渝东地区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缺乏, 丰产的不优质, 优质的不抗病, 主导品种难以确定。
4.1.2缺少有机肥。
部分田块氮肥过多, 缺有机肥。
4.1.3田间管理不足。
部分田块中耕除草没跟上, 杂草防治效果差。
4.2 种植小麦效益偏低
种植小麦“毛多肉少”、效益比较低的观念仍是制约小麦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提高小麦良种补贴, 以提高农户生产效益, 刺激农户种植积极性。
4.3 基地基础设施较差
在小麦的高产创建示范区内, 没有灌溉设施, 全靠自然雨水浇灌, 属典型的靠天吃饭, 抗御灾害能力弱。加之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低, 劳动生产率低, 也是制约小麦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有关部门要研制适宜山区小麦生产作业机械, 并加大补贴力度, 推进小麦生产机械化进程。
5 启示
5.1 领导重视是关键
万州区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小麦高产创建活动, 成立了区、镇两级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和一些政策性扶持措施, 充分调动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
5.2 技术集成是创高产的技术保障
万州区小麦常年平均亩产230kg左右, 要达到高产创建目标, 实现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250kg以上、千亩示范片平均亩280kg以上, 是一个很大的飞跃。但是近几年高产创建结果表明, 只要从耕作制度的设计开始, 集成品种、播种技术、施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可以实现目标产量。
5.3 技术到位是根本
在示范片内, 技术上做到了“四统一”, 为小麦高产创建活动提供了技术保障。
5.4 培育大户是捷径
千家万户分散种植的集成技术推广难度大, 只有通过扶持大户, 狠抓典型示范, 才能广泛推广小麦生产配套集成技术, 提高产量效益, 持续小麦生产。
5.6 资金到位是保证
3.万州区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的实践与启示 篇三
来源: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6月
【摘要】克伯屈设计教学法曾在我国教育界风行一时,对我国教育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在介绍设计教学法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设计教学法对当时我国教育的影响,以期对我国当前时间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点滴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克伯屈;设计教学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启示
教学方法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问题,任何一场教育改革都离不开教学方法的变革。20世纪上半叶,我国曾在美国进步卞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开展过一场以儿童为木的教育改革运动。其中,设计教学法影响甚远。在我国21世纪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反思设计教学法在我国当时的成败得失,对于推动我国今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设计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设计教学法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著名人物克伯屈创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设计。克伯屈认为设计教学法是一种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在这一方法中,学生自主决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内容,自己设计、自我实施学习活动,从自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教学法主张摈弃以教科书为教材的传统做法,打破学科界限,从实际生活中获取学习材料,实行以问题为主的单元学习。
克伯屈认为,根据教学活动的目的、内容、性质的不同,设计教学法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生产者的设计,也称为建造设计,这种设计是以实现一个观念、思想或计划为主要目的,如建造房屋、制作工具等;一是消费者的设计,也称为欣赏性的设计,其中主要的目的是欣赏,例如听一段交响乐、欣赏芭蕾舞等;二是问题设计,主要是解决某种理智上的困难和障碍,例如思考人为什么不能飞上大;四是练习设计,目的是达到某项任务或获得某种程度的技能、知识,例如学习阅读、拼写等。克伯屈认为.这四种设计的分类并不是固定的,一个具体的学习单元经常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设计。在这四种类型的设计中,生产者的设计最为重要,因为它既能充分利用儿童的经验,又同成年人的实际生活相类似,因而既代表儿童的生活又是生活的最好准备。以上四种类型的设计有时是相互重叠的,例如生产者的设计就与问题设计相似。除上述四类外,还有按学生人数分类的个别设计和团体设计;按学科分类的分科设计、分系设计以及棍合设计等。
作为杜威的学生,克伯屈设计教学法思想的形成,深受杜“思维五步法”的影响。杜威将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分为五个步骤:发现要解决的疑难问题;确定疑难之所在及其性质;提出假设;对假设进行推断;检验假设。克伯屈从杜威的嗯维五步法”中引出了他的设计教学法的四个步骤。(1)决定目的,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生活需要,提出学习目的;(2)拟订计划,即制定出实现这个目的的学习计划,拟订计划是设计教学法中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3)实行计划,即学生运用材料,在实际活动中完成计划;(4)评定结果,即对该项工作的学习结果进行评定。这四个步骤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境从任何一个步骤开始。由此可见,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的四个步骤基木上与杜威的“思维五步法”的五个步骤相一致。即两者都注重激发学生动机,明确目的,通过活动来验证假设。
二、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1.当时我国试验设计教学法的概况
设计教学法是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的。当时国内最早介绍克伯屈设计教学法的当属俞子夷先生。1914年,俞子夷先生在美国考察归国后,将当时美国盛行的进步主义的一些做法运用到我国学校,在江苏一师附小初年级进行了“联络教材”的改革实验,打破了各科教材的界限,将音乐课教学与儿童游戏结合起来进行,手工课也“联络”其他课程展开,强调儿童自己动手,在校园里设置自然角,养一些虫、鱼、鳅蚌供儿童观察等等。i[i][1]这一变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参观者一时络绎不绝。1919年杜威来华,更加推动了设计教学法在中国的传播,由此我国开始了正式研究和实验设计教学法的历程。1920年沈百英在江苏一师附小一年级进行设计教学法实验。1921年一1923年是中国试行设计教学法的全盛时期。1921年10月,第七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雏行小学校设计教学法案”,内称:“按近今教育先进国对于小学实施设计教学法,教材教法纯取活动的,准儿童心理发达之程序,取社会环境接触之事物,因势利导,以发展其固有之木能,学者既绕兴味,教者亦无扦格,法良意美,无逾于此;现在吾国试用其法者,浅见成绩,宜指定各省区师范学校将设计教学法加以研究,并由师范附属小学先行实施,作为模范,仿效,教学良法,可逐渐推及全国。”ii[ii][2]国内对设计教学法进行试验的同时,教育界也对设计教学法进行理论的探索,出现了大量介绍设计教学法的论文、专著等。据统计,仅从1921年到1924年,国人撰著的有关设计教学法的有关专著就有13种,论文达118篇。iii[iii][3]可以说,设计教学法在当时的中国风靡一时。但到了1924年后,由于设计教学法自身理论上的偏颇给中国教育带来的问题及其当时国内时事状况,设计教学法陷入了低潮。1927年,克伯屈来华演讲,促进了20世纪30年代设计教学法在中国的再度复兴。
2.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对当时中国的积极影响
设计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已经超越了教学方法的外显层而,它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课程理念的更新、一种教育思想的升华。设计教学法在当时中国的试行,是对当时影响中国的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突破。设计教学法主张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强调实际有用的知识的学习,冲
击了当时学校教育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脱离实际生活的教学模式,这给当时僵化的学校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的范围内,而是将大量实际有用的知识引入课堂.引入教科书中。设计教学法卞张重视儿童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重视儿童的兴趣爱好,强调儿童通过活动来学习,促使当时中国教育者们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的重视、把教学重心由教师转向儿童、改正传统机械的教学方法等方而开始进行探索。设计教学法在中国的试验无疑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促使当时我国教育界的一场改革,正如康绍言所说,“此法出后,教授上起一大变革:向之以教科为本位,化教科为动作矣;向之以编制三段、五段之教案,输入预备之材料为正规者,今改为以配置适当环境,唤起欲得反应为能事矣;向之以教师之机能为教授者,今乃教师之机能为指导矣。”iv[iv][4]
3.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对当时中国的消极影响
设计教学法给当时中国教育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当时中国的教育带来一定的负而影响。
设计教学法注重儿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从儿童的兴趣出发。然而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走向了另一个误区。当时试验设计教学法的学校在教学中流于放任,作为一个试验设计教学法的直接参与者沈百英回忆说:役有上课、下课,也没有课内、课外,也不分科目。似乎很原始,像没有学校的样子。进入课堂,我对学生说的第一句话是,“今后你要学什么,就学什么,你们要学什么,我就教什么。”v[v][5]这种当时一味地尊重儿童兴趣的做法,导致教学无目的性,违背了教学的规律,导致当时中国教学的盲目性、棍乱性。
设计教学法主张儿童在活动中学习,反对单纯的课堂教学,然而当时该教学方法在中国试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天天在那开什么庆祝会、展览会、贺新年、做生日等等”vi[vi][6]的情况,导致学生读书不能成诵,别字太多,算法又缓慢又错误”等不良教学后果。在设计教学法中,这种忽视系统知识、只一味地重视活动的做法,致使当时学校的学生难以获得全而发展,在学习上缺乏基木功的训练,学生的进一步提高也受到了限制。
三、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对我国当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借鉴与启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同时也是课改的难点。虽然在时间上迟于设计教学法在中国的实施,但两者有许多共同之处,两者都强调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重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主张通过活动来教学,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地位,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等等。
设计教学法虽然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然而关于设计教学法在当时我国试验的成败得失的反思,对于推动我国今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活动,反对单纯的课堂教学,然而在实施过程却出现在自主性、实践性等漂亮词藻的掩盖下放任自流,只重视学生的“活动”,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的情况,导致综合实践活动只为活动而
活动,而不是为学习而活动的不良后果。这实际上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活动”一词的误解。没有学习目的的活动,无外乎是自由、散漫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活动,是指教学意义上的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的、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为综合发展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它不同于学科教学中的活动,也不同于课外活动中的活动,更不同于那种玩玩跳跳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活动是同学生的学习结合在一起的,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来学习,活动只是学习的途径,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习。第二,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有敏锐地观察学生的活动、运用灵活的思想和应变的能力去做好指导工作的能力。这种高要求对于当时中国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养成的。师资力量的匮乏是导致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后来在当时中国难以试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而临着同样的问题。因此,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的有效培训成为推动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当务之急。有关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应该给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以支持,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的培养,努力培养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业化的教师。这种专业化的教师,可以带动整个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同时,应该加强在职教师的进修,开展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培训。从理论上讲,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的面广,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都应该学习、理解、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课程实施方式等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第二,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在当时中国试行时,卞张所有的教学活动都通过活动来进行,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实际上是没有处理好设计教学法主张的活动教学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这种做法在当时的中国是行不通的。目前为了更好地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就要正确处理好它与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排斥学科课程,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作学科课程来上,也不能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代替学科课程,在目前现有的条件下,学科课程仍然是占卞导地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是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
参考文献:
4.万州区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的实践与启示 篇四
定西车站马铃薯运输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介绍马铃薯路地联合运输产生的背景,阐述为适应路地联合运销方式采取铁路和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马铃薯联合运输办公室为中介,以马铃薯购销联合体为依托,统一管理马铃薯运输的计划提报、受理、请求车上报、空车分配等具体事务,并明确铁路与政府和协会的职责和功能,最后说明实施路地联合运输取得的成果.
作 者:张丽芳 ZHANG Li-fang 作者单位:兰州铁路局,陇西车务段,甘肃,陇西,748000 刊 名:铁道货运 英文刊名:RAILWAY FREIGHT TRANSPORT 年,卷(期): “”(5) 分类号:U294.1 关键词:定西 马铃薯 运输 探讨5.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新) 篇五
一、深耕整地
马铃薯以地下块茎为收获产品,欲促进高产,就要为块茎在地下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马铃薯适合沙壤土种植,深耕可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并可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为马铃薯的根系充分发育和薯块膨大创造良好的条件。马铃薯的须根穿透力差,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根系在土壤中发育得愈好,植株生长势愈强,产量愈高,特别是前期生长比较缓慢的品种尤为重要。所以,深耕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基础。试验证明,耕层愈深,增产效果愈显著。一般耕深不浅于25cm。若土壤墒情不好,要提前灌溉一次,再进行深耕。
二、肥料准备
马铃薯是喜肥作物,尤喜有机肥。因为有机肥既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又可以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所以播前要准备好肥料。根据生产经验,一般亩施有机肥1000~2000kg(或农家肥5000kg左右)、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40kg、尿素10kg。播种前最好一次施足底肥,特别是有机肥和磷钾肥在播种前施入效果更好。因为磷钾肥与有机肥混施有利于提高磷、钾肥的肥效,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以便马铃薯根系充分发育后,土壤能不断提供植株所需的养分。氮肥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施入,在土壤肥力水平高的情况下,为避免植株徒长,可将全部氮肥的三分之二作为基肥施入,留三分之一做追肥用。
三、播前催芽和切块
春播每亩需种薯120kg左右。要挑选出符合品种特征、完整、无病虫害、无伤冻、表皮光滑、颜色好的薯块作为种薯。由于早春温度低,马铃薯不能播种或播种后出苗慢,而播前催芽可以淘汰病薯,幼芽发根也快,出苗早而齐,发棵早、结薯早,有利于高产。催芽的具体方法有:
(一)催芽
1、整薯催芽:播前20天左右,将种薯放在保温性好的温室内暖种处理,催芽约1cm左右时,于播前1-2天切块。郑州地区多采用此法。
2、切块催芽:
⑴室内催芽:播前30天左右,将种薯放到温度15~18℃的室内处理10-15天。种薯开始发芽时切块,按1:1比例与湿沙(或湿土)混合均匀,摊成宽1m、厚30cm,上面及四周用湿沙(或湿土)覆盖7~8cm。另一方法是将湿沙(或湿土)摊成1m宽、7cm厚,长度不限的催芽床,然后摊放一层马铃薯块覆一层湿沙(或湿土),厚度以看不见切块为准,可摊放3~4层,然后在上面及四周盖湿沙(或湿土)7~8cm。温度保持在15~18℃,最高不超过20℃。待芽长到1-2cm
左右时扒出,放在散射光下凉种(保持15℃低温),使芽变绿,变粗壮后即可播种。
⑵室外催芽:选择背风向阳处挖宽1米、深50厘米的催芽沟,按室内催芽方法将切块摆放在沟内催芽,沟上搭小拱棚以提高温度,下午5点盖上草苫保温,上午8点揭去草苫提高温度。
(二)切块要求:每公斤种薯切50块左右,每块以25克左右为宜,切块大小要一致,至少每块上要有一个芽眼。
切块时切刀用75%酒精或0.5%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每人准备两把切刀,用75%酒精消毒时,每切一薯一换刀,用0.5%高锰酸钾溶液时,每5-10分钟一换刀,切到病、烂薯时,及时更换切刀。切口离芽眼要近,可刺激早发芽,利于早出苗。(三)药剂拌种:种块防病可用滑石粉+70%甲基托布津+72%农用链霉素按90:5:5的比例混匀,均匀施在块表面,药剂用量为种薯量的1%。
五、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对植株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是取得高产的关键环节。正确确定播种期有3个原则:1、土壤10cm深处地温达到7~8℃时播种;2、马铃薯春播出苗时要避免霜冻,一般根据当地终霜日前推20~30天为适播期;3、应把薯块形成期安排在适于块茎形成、膨大的季节,平均气温不超过23℃,日照时数不超过14小时,有适量降雨。多雨地区要实行小整薯播种,避免田间烂薯,造成减产。
郑州地区一般在3月上中旬播种。选择温度较高的晴天进行,采取东西向朝阳坡种植。播后适当镇压,耧平斜坡面,消除大的土坷垃。播种密度一般为行距60cm,株距20-27cm左右。
六、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目的在于运用科学的、综合的农业技术,为马铃薯植
株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是促早熟高产高效栽培的重要环节。马铃薯的田间管理,应突出一个“早”字,总的要求是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后期晚衰。管理的重点是,前期及时中耕除草、追肥、培土,后期注意排、灌、防止病虫害。
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一般30天左右,播种后因温度逐渐上升,杂草丛生,马铃薯齐苗后应及时除草。追肥宜早不宜晚,苗子出齐80%后,进行第一次追肥,施碳酸氢铵40-50kg(或尿素15kg)左右,追肥后要及时灌水,否则肥料不能溶解,根部不能吸收利用。现蕾期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浇水。开花初期薯块进入迅速膨大期,进行第二次培土、浇水,应结合除草进行,植株封垄前培完土,防止块茎外露变绿。此时可视植株长势情况决定第二次追肥,一般不追肥,若需要,可少量施些尿素,约10kg左右。马铃薯比较抗旱,但要获得高产就不能缺水,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80%比较合适。尤其在夏季高温阶段,土壤温度达30℃左右时,对高温敏感的品种会产生畸形块茎,及时灌溉,降低土壤温度,有利于块茎正常生长。雨后积水应及时防涝,否则将造成田间烂薯。收获前10天停止浇水,利于收获贮藏。
另外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主要病虫害发生时间,及时防治晚疫病、蚜虫、蝼蛄等。防治晚疫病,要适时施药防治开花前后加强田间检查,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拔除.及其附近植株上的病叶摘除就地深埋,撤上石灰。然后对病株周围的植株用l:
100-200倍波尔多液喷雾封锁,隔10天再喷1次。也可采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
1000-1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涪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
七、收获贮藏
春播马铃薯在6月底前收获完。一般亩产4000斤左右,高产可达6000斤左右。
贮藏以选择干净、通风、凉爽的半地下窖为好,不要与农药、化肥、机油等油类或大葱、大蒜、洋葱等辛辣味产品共存。薯块堆放于干净的砂土上,每十天翻检一次,随时捡出烂薯。商品薯应暗光保存,防止变绿。
秋季马铃薯郑州地区于8月10-15日播种,整薯播种,每亩用种薯250-350kg左右,栽培可参考春季栽培技术。播前要进行浸种催芽:对于郑薯五号、六号,播种前5天,用百万分之五的赤霉素水溶液浸种5分钟,捞出后随即埋入湿润的沙床催芽5天,待芽长1-2cm左右时即可播种。秋季要及时防止茶蟥螨和晚疫病的发生。
—
END
6.万州区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的实践与启示 篇六
1、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及三年内没有种植马铃薯或茄科作物的地块为宜。前作收获后,要及时深耕细耙,耕深以30厘米左右为宜,结合整地施足有机肥,做到土地平整细碎。播前要灌水造墒,确保土壤底墒充足。
2、合理轮作
避免连作,推行薯、麦、豆类3年或5年轮作制度,预防土传病虫害。
3、配方施肥
施足基肥是马铃薯增产的关键。马铃薯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因栽培地区、产量水平及品种等因素而略有差异。据试验,每生产1000kg块茎,需吸收氮(N)4.4-5.5kg、磷(P205)1.8-2.2kg、K2O 7.9-10.6kg。氮磷钾比为2.5︰1︰5.3。可见,马铃薯是典型的喜钾作物。根据本地土壤养分供应量及氮磷钾肥料利用率,马铃薯施肥比例大约为1:0.6:1.3,即需钾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按马铃薯目标产量每亩1500公斤计算,每亩需施纯氮7.5-8.3公斤,五氧化二磷3-4公斤,氧化钾11.8-15.9公斤,具体到田块施肥量,可根据目标产量适当进行增减。施肥要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结合整地亩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草木灰150公斤,播种时施入宝丰牌马铃薯配方肥(12-8-15)70-80公斤。
4、种薯处理
4.1精选播种 生产中应选择早熟、高产、稳产、综合抗病性较强、品质较好的紫花白、早大白等脱毒种薯品种。同时,要求薯形规整,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薯皮光滑、色泽鲜明,重量80—125克、大小适中、去除表皮龟裂、畸形、尖头、芽眼坏死、生有病斑或脐部黑腐的块茎,亩用种150公斤以上。
4.2 切块或小整薯作种 切块过大用种量大,一般以切成30—50克、每个切块带1—2个芽眼为宜,切薯前把5克高锰酸钾倒入盆内,兑水500克稀释,搅匀后把刀具放入盆内消毒,切薯时要从顶端竖着切,保证每个薯块上至少有2-3个芽眼,尽量在顶端有芽眼处多切块,每个种薯尽量多带薯肉。切块应呈三角形、契状,当切到病烂薯时,切刀要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再用,以防传病。在切薯过程中,对于小于40克以下的小种薯可以直接做种使用,等种薯全部切完后,以25公斤种薯加0.5公斤草木灰拌种,装进编织袋内上下左右晃动拌种,不仅可预防病害,还能起到种肥的作用。
4.3催芽 催芽播种比不催芽增产10%以上。催芽方法为,在播种前10天左右,将种薯放在光线充足或有散射黄的房间内,室温保持在14-16℃进行晒种催芽,每3天翻动一次,同时去掉病薯等,10天后芽眼即可萌发。一般芽长0.5—1.0厘米为宜,催芽过程中对种薯要经常翻动,使之发芽均匀粗壮。催芽时,可用0.5—1ppm赤霉素液或0.1—0.2%高锰酸钾液浸种10—15分钟或用2%硫脲浸种20分钟,均可提高催芽效果。
5、适时早播
马铃薯在4℃以上就能进行生理活动,且在低温下生长的马铃薯芽比较壮实,因此可进行马铃薯冬播或早春播种。我区当土壤10厘米深处地温达7-8℃时即可播种,一般在2月中下旬播种为宜。
6、覆膜播种
川塬平地采用2BM-1/2马铃薯播种机进行播种。播前精细整地,播种时可一次完成施肥—播种—撒杀虫剂—喷除草剂—起垄刮平—覆膜等多道工序。一般垄面宽50-60厘米,垄高20-25厘米,用厚0.006-0.008毫米、宽90厘米的地膜4公斤左右。垄距1.1米,每垄播2行马铃薯,平均行距55厘米,小行距24-28厘米,行间播种呈三角形错开,株距25-30厘米,亩留苗4000-4500株。结合机械播种,每亩使用3%辛硫磷颗粒剂3-4公斤,马铃薯专用化学除草剂70%异丙甲草胺乳油100克,预防蛴螬、杂草等病虫草害。
山坡地可采用手扶拖拉机相配套的播种机具。分别有起垄机、施肥播种机、喷药覆膜机等,全部由机械完成。
播种腹膜后,用2TD-S2型马铃薯上土机,可实现马铃薯覆膜后的上土工作,简单实用,效率高,上土均匀.可防止太阳晒坏土豆芽,防出草,防马铃薯青头,出来的土豆芽壮实等优点。马铃薯出苗的时候可不用人工放苗。
7、马铃薯中期管理:
7.1清棵定苗 苗齐后要清棵定苗,每穴只留一株。
7.2 喷化控剂防徒长 马铃薯幼苗期(幼苗6-8片真叶),重点是防徒长,可采用多效唑进行调控,促进根系生长,增强地下茎的分枝强度,为丰产打下基础;在现蕾前后,亩用40-50g多效唑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防止徒长,同时摘除花蕾。
7.4 病虫害防治 重点抓好马铃薯晚疫病等地上病害的防治。一般用70%代森锰锌500倍、58%甲霜灵锰锌粉剂800倍、9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8、机械收获
当植株大部分茎叶由绿变黄,直至枯萎时,块茎停止膨大及时收获。川塬平地采用1JH-100型马铃薯杀秧机对茎蔓割青粉碎,再用4U-83型马铃薯收获机收获。该具有产品性能好,收获效率高、不伤皮、运转轻快无震动、不堵草、漏土快、结构简洁、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还可以直接提取土壤中残存的农膜,不影响下一季度作物的生长。山坡地采用手扶拖拉机配套的收获机收获。
宝鸡市陈仓区农技中心
【万州区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的实践与启示】推荐阅读:
万州区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专题调研报告09-21
万州青龙瀑布作文07-18
描写自然景观的作文 游万州大瀑布11-16
健康校园建设汇报材料-万州二中06-29
万州 毕业生纪念册策划方案12-18
袁州区国税局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典型事迹汇报10-13
宣州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方案09-13
广元市利州区石羊小学工会活动方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