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2024-06-19

人员安全防护管理制度(14篇)

1.人员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篇一

十一、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1.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穿相应工作服,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4.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在进行侵袭性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6.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人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7.使用紫外线消毒时,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8.干热灭菌时勿与烤箱底部及四壁接触,灭菌后要待温度降到40cC以下再开箱,以防炸裂。

9.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的具体操作步骤、常规保养和检查措施应按厂方说明书的要求严格执行。10.接触戊二醛等消毒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人眼内、吸人体内或皮肤黏膜上,一旦溅上应及时用清水清洗。11.调配化疗药物时防护要求:配备一次性口罩、帽子、一次性防透性防护服、护目镜,聚氧乙烯手套、乳胶手套、防护垫、污物专用袋及封闭式污物桶。

12.处理锐器时的防护要求:锐器使用后的针头直接放人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13.护理隔离病人时的防护要求:着隔离衣,并执行区域性防护流程,与病人近距离操作时戴护目镜,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时,要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每接触一个病人后马上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十二、护士排班管理制度

1.坚持以病人需求为原则,在充分征求科室护士意见的基础上,临床科室实行成组责任包干和扁平责任包干排班加弹性排班模式,保证护理工作有效性和连续性。

2.各科护士长在掌握各班工作规律、工作量和护理人员前提下,按照护士分层要求和标准进行科学分工,保证护士能力能满足病人需求。

3.班次要求:除夜班、中班外,以责任班为主,尽量减少其他班次,要求人人负责管理病人,条件不允许情况下可增加办公班和治疗班,但要逐步创造条件增加责任班。

4.各班次要相对保持稳定,避免轮换过频,保证病人治疗与护理的连续性。

5.护士长值白班,保证科室日间护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协调,病区护士数量不足时,请示护理部可参加值夜班。6.排班中体现一级应急人员姓名、联系电话,遇有抢救等工作,及时调配人员,确保护理工作正常运转。

7.每周休息2天,因工作需要欠休者,应在下周补休,无特殊情况,原则下不得累计欠休,不准跨补休,欠休者应在排班表上注明。

8.本周工作满4天者,可安排周休2天,工作满3天者,可安排周休1天,工作不满2天者,一般不再安排周休。9.护士长严格按护理部排班管理制度进行排班,未经批准不得排通宵值班或其他班次。

10.非临床科室护士排班根据病人需求和医院实际情况参考临床科室排班原则进行。

十八、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1.凡是对临床护理、科研和教学有意义的特殊病例均应组织进行病例讨论,主要是解决存在的护理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记录。

2.科内病例讨论由护士长主持,全体护士参加,必要时邀请有关科室参加,并负责整理讨论结果,制定和落实相关预防措施。3.院内病例讨论由护士长提出申请,护理部负责组织全院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并负责整理讨论结果,制定相关预防措施,组织落实。

4.科内病例讨论每年不少于4次;院内病例讨论每年不少于4次。

5.每次病例讨论前,病例所在科室做好准备,护士长或责任护士介绍病情及解答有关护理方面的问题,参加讨论人员共同讨 论提出分析意见。

十九、护理文书管理制度

1.护士长是科室护理文书管理第一责任人,其他护理人员是相关责任人,并纳入交班。

2.护理文书由本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书写,实习、进修生书 3.护理文书书写要严格遵照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进行,运行中 4.护理文书在病历中按要求排序,加锁保存、由本医疗机构写的护理文书要经过带教老师 修改签字后才能生效。的护理文书质量由各级护理质量管理组织负责质量控制。

医务人员传递,不准无关人员阅读,不得撕毁、拆散和丢失。5.出院患者护理文书必须经护士长或质控护士质控签字后交病室管理科管理。

6.护理书复印和封存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7.医护沟通本、各种交接登记本保存期一年。

8.护理文书质量考核结果纳入科室、护士长和护士质量考核。

二十、护理投诉管理制度

1.凡是医疗护理工作中,因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及自身原因或技术而发生的护理缺陷,引起的患者或家属不满,并以书面或口头等方式反映到护士长和护理部或从有关部门转回护理部的意 2.各科和护理部应由专人接待护理投诉,认真倾听投诉者意见,使患者有机会陈述自己的观点,耐心安抚投诉者、并做好投诉记录。3.接待投诉人员要做到耐心细致,认真做好解释说明工作,避免引发新的冲突。

4.各科、护理部建立护理投诉专项记录,记录投诉事件发生 5.接到护理投诉后,及时反馈,并调查核实,告之有关部门的护士长。科内应认真分析事发原因,总结经验,接受教训,提出整改措施。6.投诉经核实后,可根据事件情节严重程度及护理部奖惩制度,给予当事人相应的处理。

十七、护理单元器械和仪器管理制度 见,均为护理投诉。的原因、分析和处理经过及整改措施。

7.并及时在护士长和护士会议上通报,组织整改。

1.各科室必须根据诊疗及教学需要计划领取,原则上不应造成积压。

2.建立基数和固定资产档案,与相关科室健全交接手续。

3.器械与仪器定位放臵,精密仪器专人管理,除抢救必需外,原则上不得借用,科室间必需借用时,建立借条登记,及时索回。

4.所有器械必需建立其性能、保养方法和操作规程等指导性文件,护士长负责培训,科室有关人员必需熟悉掌握,按照指导性文件使用、保养,保证清洁和性能完好,出现故障请专业人员维修,并有故障标识。

5.仪器管理人员认真填写大型精密仪器使用记录,做好仪器设备档案资料的管理。

6.各班之间建立交接记录本,护士长每月至少清点一次;病房内物品与设施病人出院时当面清点。

二十八、急救物品、药品、仪器管理制度

1.急救物品、药品、仪器管理必须做到定人管理、定室、定位放臵、定数量、定期维修,不得随意使用和外借,保证完好率100%,仪器建立使用流程和出现故障时的应急预案。

2.急救车药品和物品管理要固定放臵,不得随意挪动,使用后及时补充。

3.急救车药品标识包括药名、剂量、基数、生产日期和失效期。

4.各级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急救车内各种药品、物品和仪器放臵位臵、数量、作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5.抢救任务重,抢救车使用频次较多的护理单元,每班交接,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并记录。

6.抢救任务较轻,抢救车使用频次较少的护理单元,采用封条管理,用“封条。将抢救车的上盖、抽屉等相关位臵进行封闭,封条上注明封闭时间、有效期,并做醒目标示“非抢救患者勿用”,封闭责任人签字。

7.抢救急、危患者后,及时清理和补充用物,纳入常规管理。

十、抢救室管理制度

1.抢救室专为抢救患者设臵,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2.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专人管理,固定位臵,标识明显,不能任意挪用或外借,保证抢救物品性能良好状态。3.药品器械用后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及时补全,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4.落实交接班制度,账物相符。

5.室内每日空气消毒、每月空气培养。患者离开抢救室后,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6.抢救患者时,工作人员按岗定位,按照各种疾病抢救常规程序进行抢救。

7.每次抢救完毕后,要做现场评定和总结。

十一、治疗室管理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必须衣帽整洁,无菌操作前后洗手、戴口罩。

2.保持室内清洁、整齐,无菌区、清洁区与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

3.各种药品、物品分类放臵,标签明显,字迹清楚,交接班制度落实。

4.各项治疗操作准备时,必须严肃认真、思想高度集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5.无菌物品专柜放臵,非工作人员不准进入治疗室。6.开启的无菌溶液,瓶口用酒精棉球加压或瓶口贴封口,抗生素现配现用。

7.一次性治疗用品使用后按要求处理,卫生用具专用。8.保持服药器具的清洁,非一次性服药杯应固定专人使用,并每周彻底擦洗消毒1次。

9.治疗车上物品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10.治疗室配臵冰箱按规定放臵有关物品,并保持清洁,任何人不得随意存放物品。

十二、换药室管理制度

1.换药室专人负责管理,室内应保持清洁、整齐、光线明亮,不允许不必要的人员人室。

3.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与污染区;无菌物品、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别放臵,标志清楚。

4.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先换无菌伤口,后换感染伤口,特殊感染者不得在换药室换药。

5.各种物品、药品分类放臵,标签明显,字迹清楚,并标明药液浓度。

7.各类医疗废物按规定处理,污物桶应及时更换,每周消毒液擦拭消毒1次。2.工作人员进入换药室应衣帽整齐、操作前后洗手、戴口罩。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8.每次换药完毕,整理用物,放臵在固定位臵。

十三、病区管理制度

1.护士长是科室管理第一责任人,科主任及各级医护人员是 2.各级人员有责任保持病区整洁、安静、舒适、安全,物品陈设整洁、定位有序,贵重物品专人负责保管。未经护士长同意,不得随意搬动、外借、不得丢失或损坏,没病人病房加锁。3.工作人员上班必须着工装、仪表端庄,穿软底鞋、通讯工具处于静音状态,保证病房安静,医护排班必须满足病人治疗和护理需求,值班期间必须落实职责内容,保证科室秩序和安全。4.各级医务人员必须及时评估病人安全危险因素,向患者、相关责任人,共同负责科室日常管理和安全管理。家属、陪伴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工作,首次安全告知必须在本班内以书面形式落实,并让患者或家属签字,纳入护理文书管理。5.对儿童、老年患者、意识障碍和需要卧床休息的患者,应设提示牌,加护栏等,落实床边安全护理措施。

7.各级医务人员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提高警惕,对科室陌8.科室不得使用电炉、煤气炉,对电源、氧气等易燃、易爆 9.医务人员有义务互相监督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情10.根据工休会制度和健康教育制度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管理,督促患者自觉遵守“住院须知”和“探视陪护制度”,听取对医疗、护理、伙食、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意见,及时反溃,整 6.洗手间、浴室要有防烫防滑标志,热水器要有操作指引。

生和无关人员及时询问,必要时向保卫科报告。

物品严格按要求管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及时整改。

况,发现安全隐患即时杜绝,必要时向科主任和护士长报告。

改。

十四、探视、陪护管理制度

1.根据医院医疗常规实际情况建立医院探视时间,患者家属应严格遵守探视时间,每次同时探视不超过2人,学龄前儿童不得进入病区探视。2.母婴同室病房、监护室、隔离病房等谢绝探视,必需时应在采取相应措施下探视。

3.危重患者或6岁以下患儿需亲属陪护者,根据医嘱,由护士长发放陪护证。陪护人员离开患者时,必须经值班护士同意后方可离开。4.探视、陪护者要遵守医院规定,服从医务人员管理,自觉保持病室内清洁、肃静、禁烟。禁止在病人面前谈论有碍于患者身心健康的事情。

5.服从医院治疗,凡未经医师允许的药品不得私自给患者服用,不得参与患者的治疗,如调节滴速、拔出静滴、吸痰、吸氧、灌热水袋、鼻饲等。

6.不随意进入医护办公室、治疗室,不翻阅病历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注意节约水电,损坏物品照价赔偿。

十一、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和重点人群管理制度

1.重点科室包括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蝌、急诊科、产房、血液透析室、手术室和供应室等。

2.重点环节包括病人交接、病人身份识别、药品管理、围手术期病人管理、医护沟通等环节。

3.重点病人包括急危重病人、有问题倾向病人、新开展新技术病人。

4.重点时间段包括中午、晚班、夜班、节假日等。5.重点员工包括新护士、一级护士和近期遭遇生活事件护士、重点科室护士等。

6.各级管理组织要不断完善重点科室管理标准,按照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各级管理组织对重点科室进行重点考核,结果纳入科室、护士长考核结果中。

7.对重点环节、重点病人各级护理质量管理组织要作为重点考核内容进行全面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8.重点时间段各科室护士长要根据科室病人动态随时进行护士调配,以满足病人需求为原则。

9.重点员工护理部和科室要每年组织安全风险教育,科室护士长要及时对其能力进行评估,原则上新护士6个月内不单独承担夜班、遭遇生活事件的护士给予心理支持和帮助外,原则上安排调休,必要时报告护理部。

十二、输液、输血反应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各级护理人员要严格落实输液、输血操作规程,输液、输血时加强巡视。

2.一旦发生输液或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液、输血,并报告医生,组织抢救,尽力减轻或消除反应事故的不良后果。3.对发生反应的有关物品、药品等妥善保管,以备鉴定之用。4.护士长填写:“输液、输血反应报告表”上报护理部、药剂科(输血科)、院感办。

5.科室、护理部要根据情况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必要时通过协调机制与医院药剂科和院感办共同参与,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落实与追踪,防范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十三、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储存和运送管理制度

1.护士接到检验医嘱,持申请单严格核对病人信息,打印标本条码。

3.标本容器上注明科室、病人姓名、住院号、标本种类、标2.严格按各种标本采集流程采集标本。本采集与送检时间等。

4.标本采集后要及时送检,与收际本人员认真交接登记、签5.手术标本按要求固定,使用专用袋和容器,注明科室、病人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标本种类、加锁保管,送检交接登字;对不能按要求返回的检验结算要及时追踪。

记、签字。

6.发现不合格标本,及时纠正,并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2.人员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篇二

一、风电运维相关概述

1. 设备管理

(1) 运行管理

风电场设备运行管理有两个方面, 一是输变电设备运行管理;由于风电场对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 电场周围在一般情况下都较为恶劣。地理位置往往较偏僻。为此, 要求输变电设施在设计时应对恶劣气候条件对输变电设备影响予以充分考虑。在满足电力行业相关标准的前提下, 所选设备应针对风力发电的特点做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性能可靠和便于维护等, 必要时还应解决好消防和通信问题, 提高风电运行的安全性。二是风力发电机组的日常运行工作:通过监控发电机组各项参数变化及运行状态, 一旦发现异常变化趋势, 便可通过监控程序对其进行处理。对于常规故障, 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积极配合处理解决。

(2) 维护管理

风电场的维护指发电机组的维护和场区内输变电设施维护, 其中包括日常维护、定期维护、非常规性维护及故障处理等。如设备日常维护, 设备的可利用率和风场的经济效益取决于常规故障消缺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同时常规故障也是设备维护管理中最关键环节之一。维护人员在出现故障的第一时间内尽可能的排除故障, 恢复设备正常运行, 既可以减少故障停机时间, 同时也可以提高设备可利用率, 降低维修成本。在如非常规维护:风电机组的生产处于起步阶段, 其设计、制造、装配和调试等各个环节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应在实际运行中认真总结和分析故障原因, 从而制定有效地维护技术措施, 严把质量安全关。

2. 人员管理

(1) 风场场长安全职责

风电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就是风场场长。根据风电场年度安全目标计划组织制定风电场实现目标计划, 从而更好的落实安全责任, 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场长还具体落实并执行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 检查和指导风电场安全生产工作。负责组织制定风电场特殊运行方式及重大操作项目安全、技术及组织措施, 组织制定风电场年度“两措”计划编制工作, 负责组织实施审批后的“两措”计划。场长有义务和责任参加或主持不安全事件或事故的调查, 并在安生部的统一领导组织下开展风电场各类安全检查工作, 及时消除查出的不安全因素。根据风电特点, 组织编制有风期和无风期的运行方案, 优化风机组运行方式, 确保风电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2) 风场值班员职责

风场值班员在场长及其他工作人员协助下严格执行《安全工作规程》, 贯彻“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负责各岗位所管辖的设备、消防设施、照明设施、文明生产及其他生产配套设施完好性。参加春、秋季安全大检查, 发现不安全情况及设备缺陷应立即报备上层, 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参与事后安全生产事故障碍、异常调查分析会, 提供正确的原始资料, 协助各方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二、风电运维人员安全管理现状

1. 员工安全教育不到位, 安全意识模糊

目前, 风电场运维人员安全管理最明显及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员工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较差, 安全生产意识处于模糊阶段,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莫过于上岗前运维人员受安全教育时间较短, 逐渐使员工安全行为受安全意识影响。思想可以指挥人的行为, 员工日常工作行为会因心态好坏受到直接影响, 如果员工心态较差, 工作责任心不强, 极易形成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增加事故发生, 就不能保证安全生产。

2. 设备管理人员过于粗放化

目前风电企业机械设备的采购和使用及管理都属于短期行为, 形成这些行为的主要表现是在采购设备时过于对眼前利益过于注重, 购买设备的积极性不高。一般风电场都追求质量、进度和效益, 因此在设备使用过程中, 机械设备的管理和运行维护更多地的要服从风电场需要, 进而导致许多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超负荷运转工作, 由于施工需要也不能及时对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此外, 机械设备在全寿命周期内不仅仅参与到日常工作中, 所以项目部对机械设备保养和维护的积极性不高, 以致在使用过程中对设备的粗放化管理, 给机械设备寿命造成较大伤害, 很多设备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 既影响风电日常运行, 也增添安全事故发生率。

三、加强风电运维人员安全管理措施

1. 加强风电运维人员安全意识

从事故原因中可说明, 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关键因素则是没有及时发展故障设备及前期人员管理不善, 存有隐患的设备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有时因操作人员的失误及故障排除能力不强, 都会间接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这时就需要培养风电运维人员的安全意识, 增强排除故障能力, 以便发生故障时可自行解决或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不影响风电场的正常运行。具体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首先, 在风电企业中制定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制度, 以此来约束工作人员在生产活动中的行为, 加强员工政治思想教育和技术业务的学习, 提倡主人翁精神, 从根本上提高员工责任心、上进心和事业心, 进而提高安全思想意识。其次强化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控制措施及计划, 从组织、技术及管理等各个方面出发, 以强有力的措施消除种种不安全因素, 第一时间避免事故的发生。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可从“严、细、实”方面协调, 如“严”, 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 自然要有严明的规章制定, 各单位领导要起到带头作用, 在严密的组织中担负第一负责任的重任, 把安全工作放置首位, 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把好规章制度执行关和各项工作管理关, 认真对待和严肃查处功安全生产中一切不安全现象和习惯性违章, 维护安全工作的严肃性。其次细处入手;除了细化规章制度, 还从细微处入 (下转第38页) 手, 以防为主, 防微杜渐, 做到事事有章可循, 将法律法规和生产实践相结合, 不断增强运维人员整体技术业务素质, 防止不安全因素素的的出出现现。。最最后后落落到到实实处处::一一切切从从实实际际出出发发, , 将将安安全全责责任任落落到到实处, 如果建立规章制度是治标, 把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就是治本, 标本兼治, 才会收到良好的安全生产效果, 稳定风电企业效益。

2. 加强人员培训和日常管理

随着风电场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使用, 运维人员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风电场行业特点也决定了在生产管理过程中贯穿员工培训工作, 即新员工进场培训、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保证从业人员熟悉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范, 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 未经培训和教育的工作人员不能上岗作业。对新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是中央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 风电运行和维护属于高危行业, 如果不对新员工采取采取进场教育, 直接对故障设备进行维修, 很容易对员工的生命安全造成伤害。对新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也是提高员工生产事故防范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由于我国风电场大多位于偏远地区, 条件较艰苦, 再加上风场配置人员数量较少, 为提高经济效益, 风电场运维都是24h连续开展, 所以, 运维人员要长期面临高强度连续作业及夜间值班, 休息时间极其短缺。在这种条件下需要加强风场运维人员的日常管理, 否则会使风电场的安全生产及运行稳定受到直接影响, 进而威胁到经济效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中国风电行业经过了高速发展之后逐渐向稳步发展过渡, 风电企业在这个时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效益下滑、发展速度放缓等现状, 不得不寻求全新的管理策略。本文主要以风电运维人员安全管理为切入点, 分析了目前其人员安全管理所存在现状, 得出应加强其管理等措施。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有效配备对风电场日后运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才能更好地稳定企业安全发展的根基。

摘要:目前, 我国风电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随着不断扩大的风电场装机容量, 以致在电网中风力发电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 为了使风力发电组达到最佳并网状态, 适应电网要求, 应注重提高风电设备的可靠性, 加强运维人员安全管理, 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适应时代发展。本文则主要以风电运维设备、技术及人员方面分析, 重点分析运维人员安全管理, 以供参考。

关键词:风电场,运行维护,安全管理,人员

参考文献

[1]江建军.浅析海上风电场运维安全管理的特殊性[A].2013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3:471-473.

[2]高嵩.抓实抓好风电安全管理实现新能源又好又快发展[A].中国国际电力安全发展暨电力应急管理论坛论文集[C].2009:61-67.

[3]杨春伟, 刘晓明.关于特大型风电场运营管理的一些初步想法[J].电器工业, 2012, (8) :68-69.

[4]侯旭东.风电设备吊装工程重大危险源分析及安全管理建议[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15) :327.

[5]刘志昌.从安全标准化方面论风电场的安全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35) :155.

3.人员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篇三

关键词:煤矿 管理人员培训 以人为本 创新思路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要有利剑高悬之感,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在系统工程中强调“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所以,煤矿安全管理在安全生产中起决定性作用。当前,煤矿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实施终身教育和营造学习型企业已是大势所趋。成功的企业无一不是高度重视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培训。

1 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已走向正规化,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通过安全管理培训使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责任心和安全管理水平发生了改变。当前,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还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煤矿企业的安全培训只偏重对职工的培训,认为安全管理人员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培训工作在部分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看来无所谓,忽视了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对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长期作用,培训机构对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的硬件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培训管理机构的建设、培训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执行等方面重视不够,使得安全管理人员对培训工作的认识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二是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生产任务繁忙,工作时间较长,工学矛盾突出;针对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的激励和考核机制不合理,学得多干得多挨批评也多,造成畏学心理。

2 创新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

2.1 培训体现以人为本 安全生产是煤矿生产系统的生命线,而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在于“以人为本”。安全意识不强,必将酿成安全事故。以煤矿机电专业为例,具体的不安全行为有:违章作业:带电搬迁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使用失爆电气设备;用铁丝、铜丝代替保险丝;不执行停送电制度;违章操作;带电检修电气设备;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引起弧光短路,造成设备损坏和触电伤亡;不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操作高压电气设备时,不带绝缘手套不穿电工绝缘靴;不安全着装等;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故。再者,情绪不佳、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过度紧张,在无意识的情况就发生了违章行为,连自身都无法察觉等。因此,在安全管理培训中强调安全管理人员必须重视以人为本,重视培养职工安全意识。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防止事故发生,就必须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让职工从思想上真正认识事故的严重危害性。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中要始终贯穿坚持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牢固树立安全是责任,安全是效益,安全是生命的意识;并且在培训中要重视调理好职工的情绪和微调身体健康。因为,情绪是人的第一危险源,好的情绪,就会有好的心情,投入工作中就会轻松、快乐,遇事冷静、果断。坏的情绪,就会有不好的心情、投入工作中心情沉重,烦躁、遇事不冷静、出错。

煤矿企业是高危行业,我们要强调的是控制或降低事故的相对频繁度,对个别事故的调查分析是为了探求其内在规律。因此,对安全管理培训中让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大量的事故中提炼出统计规律列入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中。

2.2 培训转变观念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抓住煤矿安全“双七条”贯彻落实不放松,在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中,将煤矿安全“双七条” 纳入培训课程,提高对安全管理人员的认识高度,增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责任感和安全管理水平。对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要有创新、有思路、有成效。安全管理人员的知识需要及时更新,培养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安全技术创新意识,这不仅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最基础性工作,更是搞好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的捷径。再者,观念需要转变,在培训工作中,可将感情化沟通、人性化管理、制度化激励等管理模式纳入培训内容,实现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的工作目标。

①感情化沟通,拉近人与人间的距离,减少彼此间的隔阂。沟通是一门艺术,感情化沟通在安全培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单位领导与职工互相沟通了,职工群众才会自觉地发挥出主人翁的精神和责任感,才会将自己的汗水奉献给企业的安全生产上,将自己的智慧融入到企业的经营之道里,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到企业的生产工作中,从而配合使企业做好工作。

②人性化管理,活跃气氛,将培训工作深入安全管理人员内心。正确、恰当地运用“人性化”管理时,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和成功。实行“人性化”管理,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具有较广泛的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理解和原则立场的同时,还具有对职工发自心底里的关爱。

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处罚激励行为。安全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化是安全培训的根本保证。同时,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中,我们还应推动和建立学员培训的激励机制,两者相辅相成,可以促进安全培训工作的健康开展和有序进行。通过认真考核和深入分析,表彰奖励那些在安全培训中品学兼优的学员,表彰奖励是对他们的肯定和激励。

2.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培训教师的素质是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提高培训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加大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力度的关键。安全技术培训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煤矿安全规程》对此作了明确规定。特别是对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训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打造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具有双性“专业性、技能性”的职教师资队伍,是发展安全技术培训的重要保证,选用长期在教学一线、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技能的教师承担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教学任务;作为安全技术培训管理人员,一是要紧抓教学流程管理和教学重点环节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二是要从教师管理和学员管理两个方面着手,突出教师教学准备、授课质量、课堂纪律、教学跟踪、教学考核等重点方面,把握教师和学员的结合点,使教师和学员产生思想共鸣,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最大程度地消化吸收新知识。三是参加培训管理人员和师资培训班,加强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严格培训教师资格制度,对培训教师实行达标考核,持证上岗,加强专兼职教师业绩档案管理。四是通过教学、调研撰写论文、编写教材、整理教案、制作课件、收集事故案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五是适时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整合培训资源,通过调动、培训、聘用等程序,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工作高效、专业精湛的师资队伍。

2.4 培训要理论联系实际 培训工作要突出煤矿安全生产实际,突出煤矿质量标准化和操作规范化的内容。否则会影响培训质量和效果。因此,要根据培训工作需要,制定和实施教师进修计划,组织专职教师深入生产现场,积极参与生产、经营管理、实践活动,准确把握企业安全、生产、科技、管理工作重点,积极参加事故分析,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学习业务总结经验,了解生产实际,学习新技术,搜集新材料。找准安全培训工作为煤矿企业服务的切入点。专业理论课教师要逐步向技能型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理论的学习要加强重点、难点等知识点的学习,更要把煤矿实际工作中的重点——质量标准化和操作规范化纳入到教学重点,使安全管理人员学到在工作中的主要目的,明白在工作中干什么工作、工作的标准是什么、怎么去干。对安全管理人员尤其要言传身教,给他们带来信心和力量,以规范化的要求讲授操作技能,提高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总之,通过对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但了解掌握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而且学会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注重以人为本,将感情化沟通、人性化管理、制度化激励等管理模式,运用到煤矿安全管理中,拓宽了安全管理人员的思路,规范安全管理人员的行为,有效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责任感和安全管理水平,使安全管理人员普遍感到:培训效率高,效果好,学得快,用得上,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王宾.创新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8).

[2]袁新.和谐班组对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作用[J].管理观察,2013(36).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传教育中心.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1).

4.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篇四

一、所有营运车辆必须自觉做好出车前、收车后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公司应配有专职检验人员,并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严防“病”车上路和机件事故的发生。

二、车辆的日常维护、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公司和安全部门每月应编制车辆保养计划,严禁车辆带“病”行驶及拖保、漏保运行。

三、所有参加维修的车辆都要由专职检验人员进行检查、试车,在出具竣工维修合格证后方可参加运行。

四、提高车辆保修质量,建立车辆技术性能、维护保养情况档案。为断提高车辆维修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技术水平,以杜绝行车机件事故的发生。

驾驶员操作规程

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由人、车、道路和环境四个基本要素组成,而人是控制交通事故的关键因素,驾驶员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要求驾驶员必须按正确的操作规程操作。

一、出车前

1、应检查车辆技术状况是否良好,车辆证件是否齐备,随车设施是否完好有效,保证能随时接受出车任务。

2、保持车况整洁完好。

3、发车前确认无不安全因素方可起步发动。

二、运输

1、运输途中应根据道路交通状况控制车速,禁止超速和强行超车、会车。

2、长途运输应配备两名驾驶员轮流驾驶,不得因疲劳驾驶影响行车安全。

3、运输过程中如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应看护好车辆、货物,共同配合采取一切可能的警示、救援措施。

三、验收

货物运输到达目的地,将货物交收货单位验收后,取得收货凭证交还托运单位。

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加强普运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是增强普运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提高普运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适应道路运输管理要求的长效机制。

一、公司安全科负责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安全科经理负责公司货运车辆从业人员参加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的落实工作。

二、安全科应根据车辆管理形式的变化适时调整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即可采取集中办班或分片组织学习,也可采取从业人员签收学习资料、出版报、发短信等多种灵活方式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三、教育与培训内容:以普通货物运输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普通货物有关专业知识为主。以形势政策和企业管理的需要自选内容为辅等。

四、每对从业人员开展的安全教育、培训内容资料,参加好安全教育、培训人员名单及考核情况要求存档备查。

五、对无故不参加安全教育、培训的从业人员要予以严厉批评并参加补救实培。

六、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安排的安全学习和培训。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

一、企业负责人、负有安全责任的有关部门(科室)和人员对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要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督察整改效果,确保安全。企业安全检查每月不得少于一次。

二、做好检查记录存档工作,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一时不能整改的要制定整改措施。指定专人负责,同时要做好隐患登记台帐和相关资料存档工作。做到有检查、有结果。

三、企业要做到出车前后对车辆技术状况、标志标识、应急防护设备、车辆、从业人员有关证件进行检查,同时要求驾驶员要做好运输途中的安全检查。

安全例会制度

一、企业安全生产例会每季不得少于一次,特殊情况随时召开,参加人员,安全科经理及安全科全体成员,所有从业人员。

二、定期与不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

三、企业每季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内容:结合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对发生的交通事故案例进行认真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教育从业人员,吸取教训,增强安全意识。分析安全形势,解决存在问题。

四、参加例会人员实行签到制,不得缺席,未到者按照公司有关规定进行处罚。确因特殊情况不能至会者,应在会后前来公司拿取会议资料。

五、做好相关记录和资料存档工作。安全生产例会记录内容包括:会议时间、会议地点、参加人员、参加人员签名、未到人员及缺席原因、会议内容等。

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普运从业人员的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所有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不得无证驾驶、从业资格证必须按时进行年检。

第二条:公安安全科对从业人员要求每季学习一次,传达有关部门文件及主管部门的指示,宣传交通法规,总结交流行车安全经验。

第三条:从业人员应按时按规定对车辆进行定期定点二组维护保养。并做好车辆行驶里程记录及车辆主要配件更换记录。

第四条:车辆随时配备有效的消防设备,各种出车所需证件齐全有效。

第五条:及时参加公安和运管部门的车辆年审年检检测。如检测有问题,要及时处理。

法人岗位责任制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规范,掌握本企业安全生产动态,定期研究安全工作,对本企业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

二、领导编制和实施本企业中、长期整体规划及、特殊时期安全工作实施计划。建立健全和完善本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奖惩办法。

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保证体系,保证安全技措经费的落实。

四、领导并支持安全管理人员或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

五、在事故调查组的指导下,领导、组织本企业有关部门或人员,做好特大、重大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的具体工作,监督防范措施的制定和落实,预防事故重复发生。

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安全生产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强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制定本制度。

一、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督”的安全生产体制,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各负其责。

二、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把安全工作切实纳入公司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公司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业务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安全例会制度,车辆、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三、设立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公司总经理是安全生产和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和工作负责全面组织领导,管理责任,对本公司的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必须亲自过问,协调解决;主管安全生产和工作的副经理担任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和工作负具体的领导责任,公司各责任人对各自业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

四、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公司全体员工都必须在自己岗位上认真履行各自的安全职责,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五、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落实责任。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即纵向到公司各部门、职工,横向到每个从业人员。

六、公司要应当安排专项的安全经费,用于安全检查、安全宣传教育、安全例会,事故预防以及配备安全工作装备等开支。

七、公司应设置安全生产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的人员应相对稳定,责任心强,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安全生产管理经验,能运用专业知识的规章制度,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事故处理紧急预案

运输是货物流通必不可少的手段和途径,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有高度责任感和安全意识,事故一旦发生,可采取有效的方案尽可能减低事故发生的损失,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方针

保证道路普通货物运输安全是安全机构、部门、组织领导人驾驶员责无旁贷的责任,要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难与共,避免重、特大事故发生,重要的还是要从预防抓起,坚决做到以预防为主,防范于未然。

二、基本措施

1、建立公司交通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公司安全科

2、建立公司交通事故处理应急小组: 组 长:杨能良

副组长:杨兴良 王长行 组 员:王敏

职责:接受指挥中心的各项指令,下达启动处置事故应急预案命令,组织指挥处置行动,组织调集人员、交通工具,并听从上级部门的指挥,检查监督突发事件的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

5.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篇五

为规范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防止人员伤亡事故,促进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如下几类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电工、金属焊接、切割、起重、厂内车辆驾驶、压力容器操作。

3、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安全部。负责组织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取证工作;负责建立特种作业人员档案,规范特种作业行为。

相关部门:

生产部、各工段;负责电工、电焊工、钳工、起重工、压力容器操作工的管理。

办公室:负责厂内车辆驾驶员的管理。

4 、内容与要求

4.1、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a --年龄满18周岁;

b --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c--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相应工种的安全技术知识,参加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并成绩合格;

d-- 符合相应工种作业特点需要的其他条件。

4.2、特种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前,必须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

4.3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通过市级以上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的考核,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

4.4 、各特种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管辖范围内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

训考核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13号令)做好申报、培训、考核、复审的组织工作和日常的检查工作,

并建立特种作业人员档案。

4.5、离开特种作业岗位达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

可上岗作业。

4.6、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得伪造、涂改、转借或转让。

5 、相关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6 、相关记录

6.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度 篇六

一、制定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卫生责任制管理措施。

二、制定食品经营场所卫生设施改善的规划。

三、按有关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办理领取或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无食品流通许可证不得从事食品经营。做到亮证、亮照经营。

四、组织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有关法规和知识的培训,培训合格者才允许从事食品流通经营。

五、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六、对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经验,批评和奖励,制止违法行为。

七、执行食品安全标准。

八、协助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监测。

经营设备和工具清单

7.矿用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的应用 篇七

关键词:煤炭行业,管理设施,计算机技术,射频识别技术

1 概述

中国的煤炭产量较高, 每年煤矿的总产量比世界上其他主要产煤国的产煤总量还多。煤炭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能源之一, 煤炭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为了确保井下安全生产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不仅需要大量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 还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设施、安全装配方法。通过矿方的多年考察, 最后决定选用KJ69J型矿用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

2 系统的工作原理

矿用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计算机通讯技术、地面的中心控制计算机体系、井下的矿用人员定位分站和矿用射频定位器, 定位分站与中心控制计算机体系可通过光缆传输信息, 入井工作人员携带矿用人员定位射频卡进入矿井后, 经过定位分站与射频卡的无线通讯可实现目标定位和无线呼叫, 进而对井下生产进行指挥调度和安全监测。该体系能同时将相关信息传输至各个管理部门, 可为各级领导的监督、指挥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3 系统构成

矿用人员定位管理体系运用工业以太环网作为传输平台 (红岩煤矿) , 由地面中心站、系统软件、无线信息检测站、无线信息收发器、无线编码发射器、电源和传输电缆构成, 如图1所示。

4 矿用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分站的布置

通常情况下, 在各井口和重要分叉处设置监测站, 一个系统中信息监测站总数不能超过64座。无线接收器必须按照要求安装, 最多安装512台。由于需要随时监测井下工作人员的状况, 所以, 应在工作人员上、下井的位置设置人员监测分站。具体而言, 应在上井点设置2台接收器, 在下井点各方向主要岔道各安装1台接收器。工作人员下井时, 下井点监测体系会记录数据信息, 并自动生成工作的最初下井时间;工作人员上井时, 上井点监测体系会记录数据信息, 并自动生成此次下井的结束时间。

此外, 在主要大巷分叉路口和各工作面的入口 (回风巷道、运输巷道等) 设置了监测点, 监控井下工作人员的流动情况和出入工作面的情况, 并记录工作人员的行走路线。监测站设计在井下采掘工作面进回风巷道的入口、中央泵房、矿井出入口、巷道交叉处 (可鉴别方向) 、中央变电所、主要行人巷道等工作人员聚集的区域以及安全隐患较大的区域。此外, 在井下工作人员通过的主要巷道和工作面安装了接收器 (监测站) , 从而对下井工作人员起到全面监控的作用。

5 系统功能

5.1 实时监测功能

该系统可随时对井下工作人员的总人数进行统计, 并能计算井下各个区域工作人员的人数。矿井图采用矢量图, 能随意放大或缩小, 随时显示目前每个区域、部门、工种、职务的下井工作人数, 并能实现对工作人员的跟踪记录;在图中可动态显示工作人员当前的位置, 随时监测特殊工种或特殊工作人员的下井情况和所在位置。

5.2 查询功能

该系统能查看指定井下工作人员或某部门、职务及工种当前或指定时刻的位置, 并查看特定井下工作人员当天或指定日期的工作轨迹;能查看指定时刻某区域、某分站、某接收器附近工作人员的行动轨迹, 并能对特定人员实行实时监控;能查看每个区域、部门、工种、职务任何时间的工作人数汇总情况, 随时显示井下工作人员当班或任何时间的行动轨迹。

5.3 安全保障功能

5.3.1 双向呼叫功能

在运用该系统后, 监控主机与井下工作人员能实现双向紧急呼叫。如果井下某区域出现了紧急事件, 则监控主机能立即对此区域进行紧急寻呼, 从而使该区域的工作人员紧急撤离;如果井下某工作人员出现紧急情况, 则监控主机会向调度主机发出救援信息, 从而保证相关人员及时获救。此外, 该系统还具有地面对井下的呼叫 (单独呼叫某工作人员) 功能, 井下的工作人员接收到信息后, 可就近利用电话回复。

5.3.2 门禁功能

在井下非常重要的峒室、危险场所 (盲巷等) 配备了RFID识别器和语音站, 可有效避免工作人员的违章进出行为。

5.3.3 超时报警功能

当工作人员在井下的工作时间超过了规定的工作时间时, 该系统会自动报警, 并显示这部分工作人员的名单信息。

5.3.4 区域超员报警

在危险区域停留的工作人员超出规定标准时, 该系统会自动报警, 从而避免其他工作人员入内。

5.4 统计考勤功能

该系统查看任何班次、时间段各部门工作人员的下井时间和上井时间, 并统计工作人员在井下的工作时间;能自行考核部分特殊人员的下井情况;能提供一个月中或任何时间段某工作人员的下井时长分布情况和该时间段内的平均井下时间;能提供一个月或任何时间段某工作人员的考勤状况, 并依据工作、职务、部门等的规定, 判断其是否满班;能统计某部门一个月中或任何时间段全部工作人员的出勤次数。

5.5 遇险救灾指引功能

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瓦斯、水、火、冲击地压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在灾害发生时, 如果工作人员能及时、正确地撤离现场, 并采取正确的抢救方法, 则能大大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如果抢救不及时, 则会加大损失。然而, 这些灾害所引发的次生危害造成的影响也非常大。在发生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工作人员必须紧急撤离的情况下, 基本采用通过电话通知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有序撤离的方法。由于矿山行业具有的特殊性, 无法保证每名工作人员都持有移动通讯设备, 因此, 部分工作人员无法及时收到撤离通知。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 矿用人员定位安全管理体系的性能非常可靠, 维修工人经过观察发现, 该系统具有维护便利、运作稳定、操作简单、故障率低、各种保护齐全的特点, 且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判断故障点, 从而缩短了事故的影响时间, 为矿井工作的安全进行起到了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8.人员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篇八

关键词:乡镇兽医;有害;防护;安全

中图分类号:S851.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2-0041-02

从事动物防疫、检疫、诊疗等工作的乡镇兽医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与各类畜禽进行直接接触[1],难免会遇到重大动物疫病与人畜共患病、兽用医疗有害物质及恶劣饲养环境等对自身健康安全造成威胁的情况。但目前由于资源、工作限制及自身的认知还无法完全确保防护工作的安全。因此,从事乡镇兽医工作的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防护习惯,在日常工作中做好自我防护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常见的有害情况

1.1 重大动物疫病与人畜共患病

乡镇兽医日常工作中接触最多的有害情况就是重大动物疫病与人畜共患病。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炭疽、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均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在乡镇兽医人员对畜禽进行常规的防疫、诊疗等过程中,难免会与患病的畜禽直接接触。在日渐严重的禽流感面前,乡镇兽医人员在每年的春、秋防工作中要对家禽进行100%覆盖的禽流感疫苗免疫,在禽流感有暴发趋势时要及时对家禽市场进行采样抽检,这些都需要兽医人员直接接触禽类,就会有直接接触到禽流感病毒的危险。

1.2 兽用医疗有害物质

在日常工作中,乡镇兽医时常接触到各种兽用医疗物品,这些物品在使用之后均需妥善的处理,而在这些物品使用过程中,也会对兽医人员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一次性注射器和连续注射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误伤的情况,尤其是连续注射器没有针头盖,在使用时更要注意消毒和摆放等方面的细节。给养殖场户发放消毒物品时,一些消毒物品如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有较强的挥发性与刺激性,人体吸入或接触后,容易引发过敏反应或腐蚀皮肤等。给畜禽使用疫苗时,用过的疫苗瓶、器具和未用完的疫苗等应进行严格消毒或深埋等处理[2],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

1.3 日常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在对畜禽进行免疫时,畜禽在受到惊吓时会有不同程度的抵抗与攻击性,如果兽医人员被咬伤、踢伤或抓伤,就会有一定的风险,从而威胁到兽医人员的安全健康。当疫情暴发,需要确定病因时,兽医往往需要对病死畜禽进行解剖采样检查,而与患病畜禽直接接触具有很高的染病风险,特别是在畜禽患有人畜共患病的情况下。还有一些养殖场户的养殖环境也并不完善,如畜禽舍通风不畅、空气污浊等,乡镇兽医人员在采样抽检过程中也直接与这些恶劣的环境接触。

2 安全防护现状

乡镇兽医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不仅辛苦劳累,而且安全防护措施薄弱,容易发生意外。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速的乡镇,大多数已经实现规模化畜禽养殖,养殖场配备了专门的人员负责场内的兽医工作,乡镇兽医的工作专注于散户养殖方面,在政府投入和个人防护方面做得都比较到位。而在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乡镇,大规模养殖还是很普遍的现象,乡镇兽医相应所要承担的工作变得更加重要。在资源分配不均、政府投入差、基本物资配备出现缺乏的情况下,乡镇兽医人员的安全防护得不到保障,工作安全防护方面是非常薄弱。

现如今,乡镇兽医站是公益性服务机构的事业单位,所提供的服务都是免费的,而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保障兽医人员的人身安全,确实也应该从管理层面出发,强化防护措施,提高安全防护物质的发放和使用权限,并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防护意识。

3 完善自我防护

现如今在兽医一线的乡镇兽医站均有统一采购的防护用品(防护服、防水胶靴、一次性手套、口罩、帽子、护目镜等)和消毒药品等防护物资,在完成这些基本防护的同时,在工作中还应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扎实基础

作为乡镇兽医工作人员,首先要在安全防护意识观念上,对自身做到足够的认识,其次是加强对专业知识、工作技能等方面的熟练掌握及运用,对常见重大动物疫病与人畜共患病的流行特点、症状、传播途径及防控措施的熟悉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在接触可能患有这些疾病畜禽时,可以及时判断,做好基础防护,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3.2 操作规范

在进行防疫消毒采样等各种工作时,乡镇兽医人员一次性手套、口罩、帽子甚至护目镜的使用,防护服、防水胶靴的穿戴都要规范,工作结束后要按正确程序脱掉防护用品,洗手、消毒[3]。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时,要做到各接触面的消毒,以及进针之前才拔注射器盖等细节操作。在使用连续注射器时,在不进行注射操作时尽量保证针头垂直并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误伤。在使用具有腐蚀性的消毒药品时,要注意防护,小心操作,并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在进行动物产地及屠宰检疫过程中,必须做到病、健畜禽分离、分宰,尽可能在屠宰之前将存在的安全隐患彻底消除,避免出现疫病传播的情况。

3.3 人员配合

在动物采样抽检工作中,如果遇到无法完成的情况,乡镇兽医人员需要请求他人配合,以减少危险发生的概率。如在猪的采血过程中,请养猪户隔离同群猪只,避免其攻击采样人员,造成意外伤害事故,确保采血工作顺利进行。而遇到养殖环境不良的情况,与养殖户进行良好的沟通,希望其對养殖环境进行整改,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工作人员直接接触有害环境,消除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对于乡镇兽医人员来说,虽然难免遇到重大动物疫病与人畜共患病、兽用医疗有害物质和恶劣的饲养环境,但是只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防护习惯,配备相应的防护物资,做好自我防护,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危险。

参考文献:

[1] 何 洵,杨冬梅.基层兽医生物安全防护建议[J].当代畜牧,2016(3):52-53.

[2] 史艳荣,孙 强,李昱洁,等.动物免疫应注意的事项[J].吉林畜牧兽医,2016(3):50.

9.涉爆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篇九

为了加强对涉爆人员的管理,落实“五双”原则,预防各类事故和案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根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法》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所指的涉爆人员包括:安全员、库管员、爆破员、押运员及相关管理人员。

2、涉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思想素质过硬。

3、涉爆人员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培训,取得资格证和上岗证后方可上岗。

4、公司的涉爆人员由安保科归口管理,安保科必须对涉爆人员登记造册,经常教育。

5、公司制定相应的涉爆人员培训学习计划,并定期组织人员外出培训。

10.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篇十

1、特种作业人员指符合《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306 85)和原劳动部《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中特种作业定义的作业人员。

2、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年满18周岁以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工作认真负责,遵章守纪,身体健康,没有妨碍本工作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按上岗要求的技术业务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合格。

二、培训考核与发证

1、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由单位组织申报,由有关部门进行安全技术培训与考核。

2、特种作业人员经培训后,必须进行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考试。合格后发给《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或《驾驶证》,方准独立操作。

3、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实行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提高其安全技能和预防事故的实际能力。

三、复审

1、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者,要按规定定期复审。未按期复审或复审不合格者,其操作证自行失效。

2、复审内容:

(1)复试本工种作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

(2)检查违章作业记录和事故责任。

(3)进行健康检查。

3、特种作业人员复审由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由发证部门负责审验。

四、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1、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2、各单位应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做好申报、培训、考核、复审的组织工作和日常的检查工作,建立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档案。

3、特种作业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做到定员、定人、定岗持证。必须调动时要经有关部门同意。

4、特种作业人员应提供保障安全作业的各种必要条件,不得以任何借口强令其冒险作业。

5、对安排无证人员进行特种作业的,要追究领导及有关人员的责任。

11.盐城强化社区服刑人员安全监管 篇十一

一是打好应急处置防御战。为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的运作,推出社会管理创新新举措,该市成立了盐城市社区矫正工作专业委员会,出台工作规则,旨在研究减刑、收监审核意见等重大事项。与此同时,制定《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处置程序和应对措施,落实请示报告制度,确保上下信息畅通,做到超前防范。

二是打好排查整治持久战。建立并坚持月度管控形势研判会制度,做到每月一排查,重大政治活动期间加密查,努力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是打好衔接配合联动战。严格执行矫正衔接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各级联席会议协调作用,积极探索衔接配合新机制。

四是打好重点人员管控攻坚战。及时掌握重点人头动向,切实做好四类人员的攻坚防范工作——对重新违法犯罪风险较高的,进行重点监控、教育和管理;对有故意脱离监管或抗拒改造倾向的,严格控制其活动范围,加大管控力度,严密防范;对脱管的,及时通报公安机关查找;对因就医、家庭变故等需要外出的,严格审批手续,落实审批责任。

五是打好教育帮扶攻心战。创新“三分”管理,针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原因和个性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正,努力做好心理疏导,设法抓好帮扶解难,对生活特困或身有残疾的人员,落实临时性救济措施,防止因生活贫困导致重新犯罪。

据悉,自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盐城共接受社区服刑人员24079人,解除矫正17878人,重新犯罪21人,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下,实现了无重特大刑事案件、无恶劣暴力行为、无恶性群体性事件的工作目标,得到了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12.人员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篇十二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增速, 我国GDP以年均8%的速度上涨, 而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 也应当看到, 公共安全问题在我国每年度的GDP损失中也占到了6%的份额, 而所有的公共安全问题之中, 火灾事故无疑是最常见、危害最大的灾害之一。尤其是对于人员密集场所来说, 人员相对集中, 一旦发生火灾事故, 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 因此, 做好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1 引发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的主要原因

1.1 防火技术层面

当前导致人员密集场所重特大火灾事故的技术层面问题大致存在于两个方面, 首先, 随着现阶段建筑、装修技术的不断提升, 装饰装修尤其是室内装修材料日新月异。各类公共场所在进行豪华装修过程中采用大量高分子材料, 这些材料一旦遭遇火灾燃烧极为猛烈, 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 这些气体在建筑物中达到一定浓度时, 将会引发人员的中毒和窒息, 严重时将导致人员死亡。第二, 由于部分公共场所建筑物自身的建筑缺陷和消防设施配置缺陷, 导致一些小型火灾在发生之初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由小变大最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些技术因素缺陷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最佳火灾扑救时间的错过, 加速了火势的蔓延。

1.2 日常防火管理层面

消防安全管理是防火防灾措施中的重点,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 很多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并非十分完善。首先, 经营者为追求经济利益降低运营成本, 人为地忽视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对自身的消防安全管理进行控制和自查。第二, 部分商场、卖场、歌舞厅未落实防火管理责任制度, 消防设备落后甚至已经损坏, 一旦发生火灾之后, 已经损坏的消防设施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导致初期灭火失败。第三, 一些单位习惯于临时性的、突击性的防火安全检查, 而疏于日常的隐患整改和规范性管理检查, 导致防火安全管理机制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流于形式, 严重制约了安全管理制度在防控火灾和消除火灾隐患中的作用发挥。

1.3 消防常识教育层面

当前引发公共场所火灾事故的教育层面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 由于当前大多数大型卖场、超市、歌舞厅的员工流动性较大, 企业经营者不愿花费人、财、物力进行系统的消防安全演练和消防知识普及, 即便一些地区的相关企业在上级监管部门的强制要求下开展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和演练, 也多走走形式, 实际作用有限。第二, 从教育内容来看, 由于公众场所营业单位的日间客流量较大, 组织专门消防安全演练和培训势必影响正常经营, 因而部分单位的消防教育仅停留在书面、口头阶段, 使得单位员工在面对火灾时由于以往没有实际操作过防火器材, 因而不会使用相关器械。三是消防教育投入有限, 部分单位出于成本考虑, 在消防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中, 仅以一人示范其他人观看, 造成员工动手能力不足, 消防教育仅存在于意识层面, 实际效用有限。

2 提升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管理水平的主要策略

2.1 隐患险于明火, 强化意识消除隐患

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管理水平, 应当全面关注火灾隐患问题。首先, 要充分认识到公共场所消防管理工作的长期性和重要性。安全问题是任何一个人口密集的大型商场、超市、歌舞厅经营中所应关注的首要问题, 因此, 对于火灾隐患, 不能仅靠有效的几次“专项治理”活动来一劳永逸的解决, 而应全单位上下做到天天关注、时时关注、处处关注, 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地工作来满足和适应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管理工作。第二, 作为大型商场、超市、歌舞厅的业主、主要经营管理者, 也应当认识到安全经营对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树立正确的防火安全观念, 动员员工将预防火灾作为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 及时发现身边隐患, 依靠集体、团队力量最大限度的消除火灾隐患。通过提高防火意识和安全意识, 为做好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管理工作提供思想保障。

2.2 防范胜于救灾, 优化防火控灾技术措施

人员密集场所应当将火灾事前防范作为消防安全管理的重点来抓。具体来讲, 首先, 容纳大量人员的公共场所建筑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用防火阻燃材料, 在必要的地点设立安全标示并经常检测消防指示灯、防火门等器材的状态。做到人员密集场所既不易发生火灾, 又能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疏散人群, 减少混乱。第二, 人员密集场所的商户应尽快安装、升级自身的视频监控系统、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等技术器材, 设计合理的排烟系统, 以达到尽快发现火情, 处理火情的目的。第三, 对于一些火灾高危地区如高层建筑中的歌舞厅、KTV等, 应当设计建立一些防火掩体, 以达到在火情发生或人员疏散困难或救援无法及时赶到时为人员提供必要的救生暂避场所。第四, 严格保障人员密集场所消防通道、紧急疏散通道的畅通度, 禁止任何人、任何单位以任何理由对消防通道、疏散通道进行占用、改造, 保障逃生道路的畅通。通过上述四点技术管理层面的工作, 为火灾的疏散和救援最大程度的提供便利条件。

2.3 责任重于泰山, 加强日常消防安全管理

日常管理层面的防灾控灾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 应当强化防火检查工作, 阻塞一切漏洞, 消除隐患。对于人员密集场所来讲, 实施经常性的防火安全检查是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的必要保障, 因此应当探索一条消防管理长效机制, 一方面关注定期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活动, 另一方面实施必要的不定期监督检查, 努力做到安全防火警钟长鸣。第二, 加强日常消防安全教育力度, 作为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监督管理部门, 应当大力监督落实辖区内各单位的消防知识普及和教育的力度, 不定期组织检查, 对各人员密集单位员工所掌握的基本消防安全知识和灭火控灾常识进行调查, 以了解各单位的消防教育情况。人员密集场所各单位的管理层, 应当按要求定期组织员工接受消防安全培训, 并严格落实培训要求, 检查教育成果, 不能仅仅走走过场, 应付上级检查。第三, 应当全力落实防火责任制, 对于人员密集单位内部的消防管理项目, 应当派专人负责, 一旦出现隐患, 将由具体负责人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上述管理措施, 将消防安全管理责任落到实处。

3 小结

综上所述, 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管理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作, 需要各方面提高认识、动员力量、相互配合。只有从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和教育层面同时着手, 才能最大限度的消除火灾隐患, 最大程度的发挥消防安全管理的效能, 进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黄辉, 贾建仓, 任文梅, 张宏胜.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现状与防火对策[J].西部探矿工程, 2006, 04:298-302.

[2]黄绍伟.高层公共建筑灭火救援中室内消防设施的使用[J].广东科技, 2013 (08) .

13.人员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篇十三

为确保有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安全生产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根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云南省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安全机构设置及安全管理人员配置管理制度》。2 工作职责

2.1 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过程的主管领导。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或人员任命,均应经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

2.2 人力资源部负责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安全管理人员任命工作。3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 3.1 安全生产委员会

安全生产委员会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议事机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主任,分管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任安委会委员。

为便于工作,安委会下设安委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安委办),安委办设于安全环保科,由安全环保科负责人兼任安委办主任。

安委会的设置及人员组成应以正式文件发布。3.2安全环保科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的专业管理和日常管理工作,设置安全环保科作为企业安全管理与环保管理的职能部门,并为之配备能力与数量相适应的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安全环保科的设置及负责人任命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人力资源部以正式文件发布。

安全员配置人数必须满足国家有关规定。4 安委会工作要求

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定、决定等。

对重大人身、设备、交通、火灾、爆炸、中毒事故、职业危害或重大事件,组织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

督促各责任单位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协调各单位、专业部门之间的安全工作,确保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审定企业安全环保工作总结、安全环保工作计划和重大安全环保措施及计划,审定企业安全环保奖励办法和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方案,并督促各单位和部门认真落实。

安全生产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应牵头组织开展安委会的工作,安委办是安委会的办事机构,负责处理安委会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安委会会议由安委会主任主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委会会议,特殊情况可临时增加,审查安全工作进展和确定方案,协调解决存在的重大安全问题。因特殊原因安委会主任不能参加会议的,应授权安委会副主任主持会议。安委会主任每半年应至少主持一次安委会会议。

安委会会议由安委办筹备,准备相应资料,做好会议记录。安委会会议必须形成会议纪要,纪要内容应包括跟踪上次会议工作要求的落实情况、制定新的工作要求、形成工作任务清单,未完成项目必须有整改措施。会议纪要由安委会主任签发。安全环保科工作要求

安全环保科是企业安全、环保、职业健康工作的主管部门,在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委会的领导下,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宣传、贯彻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方针、政策,执行上级部门相关规定。组织制(修)订企业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贯彻、落实安全标准化管理,规范安全管理行为,持续改进安全管理绩效。

负责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管理,配合相关单位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配合上级部门开展特种作业、特种设备操作与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和资格证取(换)证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对外来施工队伍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召开安全例会。组织厂级各项安全检查,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并进行跟踪、落实;配合相关单位对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及安全设施、装置等按规定检查和校验工作。

5.1组织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评审和完善。

5.2负责工伤事故的管理工作,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工伤认定工作;组织重伤事故、轻伤事故、一般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配合主管部门进行各类重、特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5.3按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制定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监督劳动防护用品采购管理,监督、指导员工正确使用。

5.4对下列情形之一者,有权责令其停工、停产整改。1)明显处于危险运行状态的设备、设施。

2)高危作业(含进入容器、登高、动火、煤气区域作业等)未履行安全审批手续,或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5.5对相关方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责任。6 安全管理人员任职条件

6.1经依法培训合格,取得安全任职资格证书。

6.2 3年以上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相关经历,中专及以上学历。

6.3具有一定的风险评价能力、事故调查分析技能、应急处理能力、安全检测能力、系统安全评价能力、写作能力、较强的组织和对内对外沟通、协调能力。6.4了解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系统掌握安全技术和管理基本知识,熟悉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相关安全标准,熟悉企业生产工艺原理和各生产环节、过程。7 变更管理 7.1 安委会成员变更

安委会成员发生变更时,应及时对安委会组成进行变更并下发新的安委会组成成员文件。

7.2 安全管理机构变更

企业组织机构发生变更时,应及时对安全管理机构进行变更。7.3 安全管理人员变更

发生以下情况时,对被任命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变更: ——出现安全事故被撤职的;

14.特种设备及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篇十四

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1 特种设备细指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且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生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1.2 公司所有压力容器(含各种气瓶)、行车、叉车以及公司内使用的机动车辆等均属特种设备。

1.3 特种设备的采购、制造、安装、使用等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1.4 设备部门必须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管理档案,内容包括:设备台帐、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使用说明书、安装位置、起用时间、试运转及验收记录、设备大修或项修记录、设备事故记录及安全技术检验报告等有关技术文件资料。

1.5 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各种防护设施必须齐全、灵敏可靠。

1.6 特种设备要有专人负责管理,除日常使用进行检查外,要列入计划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确保正常完好。

1.7 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问题,应立即进行修复,不得带病运行。1.8 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应在明显部位悬挂醒目警示标志。1.9 对国家和公司要求建立管理制度的特种设备,必须健全完善相应的制度,并严格遵守。

1.10 特种设备必须按国家规定要求,定期由具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安全技术检验,检验报告应存入设备档案。1.11 检验周期为:

(1)行车每二年一次,叉车每年一次。(2)公司内机动车辆每年一次。

(3)压力容器检验每年一次,其他部位检验按有关规定执行。1.12 压力容器安全附件(安全阀、压力表)要按有关文件的规定进行校验,安全法每年至少校验一次,校验后铅封,并定期对安全阀进行手动的排放试验。压力表的校验和维修应符合计量部门规定。1.13 设备部门应向安技部门提供特种设备变动情况,安技部门掌握设备状况,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2、特种作业系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

2.1 特种作业人员范围:

(1)电工作业:运行电工、维修电工、内外线电工。(2)压力容器操作:从事压力容器操作的人员。(3)起重作业:行车工、起重工(含电梯工)。

(4)金属焊接(气割)作业:电焊工、使用气瓶从事气焊、气割作业人员。

(5)厂内机动车辆驾驶:电瓶车司机、叉车司机及其他厂内机动车辆司机。

(6)其他符合特种作业定义的作业。

2.2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年满十八周岁以上,具有初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无从事本工种作业职业禁忌的人员。

2.3 有特种作业禁忌症之一的不得从事对应的特种作业。职业禁忌症的范围见国家卫生部发布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附件1: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

2.4 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2.5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方可独立作业。

2.6 特种作业操作证每2年由原考核发证部门复审一次,复审前应进行复训教育,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的,经公司培训部门进行知识更新后,复审时间可延迟到每4年一次。复训时要同时进行体检,体检不合格者,由人力资源部临行安排工作。特种作业人员复训不合格者,可在30天内再行复训,仍不合格者,不得从事特种作业。由于个人原因而未按期复审,其证件自行失效。

2.7 特种作业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操作证必须妥善保管,便于检查,发现丢失,应立即向安技环保部门申请办理补证手续。

2.8 脱离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以上人员,需重新进行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原岗位作业。

2.9 特种作业人员违章作业,情节严重或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违章作业达3次以上的,调扣或吊销其操作证,并按公司和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2.10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及时组织本部门的特种作业人员参加培训或复训,不得安排非特种作业人员从事特种作业。

上一篇:《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教案下一篇:毕业生爱心捐书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