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与诚信

2024-06-23

信任与诚信(精选14篇)

1.信任与诚信 篇一

茶叶加盟店:诚信经营 赢得信任

俗话说,人无信不立,企业不信则衰。诚信经营是每个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做到的事情。消费者心中都有一杆秤,企业诚信与否只有消费者心里最清楚,因此只有诚信经营才会有顾客登门,才会拥有好口碑和美誉度,终端销售才能开展的更顺利。全国百店连锁茶叶品牌茗茶将“以情做人、以诚做事、以信经商”作为企业的经营理念,同时又体现了企业的立世之本:诚信经营,诚实做事,诚恳待人方可成就百年大业。

诚信经营能够使品牌在社会中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能形成了较高的美誉度、偏爱度和忠诚度。只有坚持“诚信经营”的原则,才能实现茶叶品牌企业和消费者的双赢,才能使茶叶品牌茗茶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然,茶叶品牌茗茶还通过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实施差异化战略,为消费者提供了高性价比的产品。茶叶品牌茗茶坚决不参与恶性竞争搞价格战,坚持认认真真做产品、做服务,茶叶品牌茗茶深谙只有以“产品质量、服务为上”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诚信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茶叶品牌茗茶认为,只有加强企业在产品质量、服务方面的管理,通过建立一系列的诚信管理与经营制度,使企业的诚信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地贯彻,将企业诚信经营的理念应用于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与各个阶段,企业只有做到用良心做产品,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充满创意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拥护。

对于诚信经营,茶叶品牌茗茶还认为,信息沟通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因此,茶叶品牌茗茶十分注重加强与顾客之间的信息沟通。比如,在遇到新品上市的时候,茶叶品牌茗茶会在第一时间告知老顾客,并通过一些列的宣传和优惠,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让他们对新产品进行关注,这样不仅能提升销售量,还能够对消费者起到一定的巩固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自己的权益,也越来越追求产品的品牌效应,企业只有通过诚信经营,努力创造信誉好,美誉度高的品牌产品,在消费者中形成良好的口碑,才能聚集忠实的消费群对企业的支持。以上内容来由茶叶门户网。

2.信任与诚信 篇二

一、正确认识诚信与诚信缺失

(一) 诚信

1、道德意义上的诚信观。

诚信在道德范畴, 强调的是人们注重内心的道德修养, 以德立人, 确立诚信的品格和境界。《孟子》言:“诚者, 天之道也;思诚者, 人之道也。”诚信的道德品质养成后, 就可以转化为诚信的道德实践, 以诚待人。

2、法律意义上的诚信。

“诚实信用”作为法律最早出自于罗马法, 其意指诚实、善意、正当、忠诚等, 主要体现和适用于“诚信契约”和“诚信诉讼”中。它要求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时, 讲究信誉, 恪守信用, 行为合法, 不规避法律和曲解合同条款等。法律层面上的诚信, 强调的是外在的强制。

3、经济学意义上的诚信。

在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中, 经济学家们基本上都是从社会系统的思维视角出发来把握信任问题。人是自私和理性的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的前提假设, 在这个意义上, 诚信就可被定义为是经济人在面临一系列约束条件的前提下, 在交易博弈中, 经过理性算计之后的一种行为选择。可见, 这样的信任是被动的, 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4、社会学意义上的诚信。

在社会学领域, 诚信被视为一种“软规范”, 它与作为“硬规范”的各种法律和规范一起维持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良性资本, 诚信强调的是一个特定人群或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 以及由此带来的对违规行为的自动惩罚机制和相互之间的高度信任。它要求我们在个人之间、组织之间以及个人与组织之间的交往中, 信守承诺、确保相互间的行为可以信赖。

通过对以上诚信的概念进行的仔细分析, 我们就会发现, 虽然研究者对信任的概念并没有达成一致, 但他们之间是具有某些共性的, 即诚信是一种预期、信心、信念或确认。

(二) 诚信缺失

1、经济学角度看诚信缺失。

在经济学看来, 个体之所以不讲诚信, 就是违约、不讲信用行为的收益大于守约、讲信用行为的收益。任何人的经济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的一种理性行为。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形成一种信用共识, 就意味着维系市场经济基础的契约失衡, 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利益共享的制度安排遭到了破坏, 市场经济少了秩序, 少了游戏规则, 交易双方就无法进行正常交易, 在这样一个信用缺失的环境中, 社会的很大部分资源、人力和时间都充当了交易成本, 造成浪费。

2、心理学角度看诚信缺失。

在心理学看来, 诚信缺失是指人们在为人处事过程中出现了不诚信行为, 当不诚信行为成为个体稳定的行为倾向或生活态度, 并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屡次发生时, 我们就会把这种行为视为某个人的人格特征。诚信的缺失, 从人格层面看, 它以获得个人利益、损害个人信誉及他人利益为前提, 其行为方式不利于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是为人们所抛弃和憎恶的。

3、社会资本角度看诚信缺失。

从社会资本的角度, 科尔曼看来, 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有义务与期望、信息网络、规范与有效权威关系、多功能社会组织和有意创建的社会组织等。一般情况下, 社会资本是人们从事其他有目的行动的“副产品”, 只有特殊情况下才是行动者有意投资的产物。诚信则是社会资本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诚信体制的建立, 为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信任关系奠定了基础。良好的信任关系是社会资本, 也是大学生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用的前提条件。在诚信缺失的低信任度的环境下, 大学生会失去应占有的社会资源, 阻碍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发挥。

4、社会学角度看诚信缺失。

“失范”是社会学理论中的概念, 是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提出的。在他看来, 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失范, 即道德失范, 是指个人或群体在道德活动中没有或不按作为社会共识的道德规范行事的状况。诚信是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诚信缺失如果出现在个体的人身上, 它就有可能使个人失去各种美德, 做出不诚信的事或成为不诚信的人;如果出现在社会群体之中, 它就有可能使社会成为一个无序社会, 如果情况严重, 就会使社会变成如霍布斯所说的“人与人的战争”或“人对人像狼”的社会。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

诚信是每个人融入集体社会的一张必备的通行证, 对于在校大学生也不例外。然而, 由于就业压力、利益驱使等原因,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越来越令人堪忧。2002年西南师范大学曾传出报道:该校一女学生先后三次进入老师的办公室偷改自己的考试成绩, 由此得到一等奖学金和获得“校级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迫于就业压力, 一些大学毕业生把别人的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拿到复印室, 改名换姓后, 各种“荣誉”、“辉煌成就”尽收自己名下;每年都有在校大学生去替人进行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各种考试, 他们自觉“无所谓”的一展身手却是对我国考试认证秩序和相关证书信用质量的严重冲击;一些享受助学贷款的大学生, 毕业后却不按合同履行还款义务。如北京市工行从1999年开始向该市高校发放贫困生助学贷款,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放1.8亿元人民币, 而截止到2001年12月20日, 进入还款期的1, 250名大学毕业生中, 仍有119人未还款, 占总人数的近10%;面对利益诱惑, 有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往往采取“一女多嫁”:与几家用人单位同时签订协议, 结果造成用人指标的白白浪费。现象是本质的反映, 所有这些都在向我们敲响同一个警钟:解决当代大学生诚信危机, 势在必行。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探究

要解决问题, 就要查明根源。关于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如下:

(一) 社会环境

1、社会信息的多样化, 带来了选择的多样性和复杂化。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根据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来培养人的工作, 是一项塑造人和改造人的工作。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媒的发达、网络的普及, 人们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因此, 新环境的影响正在逐渐冲击着学校的教育。在我国传统道德教育中, 仅靠学生在课堂学到的有限的规范来应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是远远不够的。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课堂上都没有涉及, 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现象与课堂上所讲的内容相冲突, 特别是当一些社会现象强烈地冲击着课本上的内容时, 学生就会产生矛盾心理, 就会对课堂所讲授的内容产生怀疑, 遇到现实问题时缺乏道德判断的基本价值观和评判标准。

2、社会制度性原因。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期, 在这个时期, 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秩序日渐瓦解, 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秩序远未最终确立, 从而使社会道德秩序失衡;法制不健全、政府监管能力不足、舆论监督不力等因素, 又使得失信者难以受到应有的惩罚;另外, 政府政策多变也会给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在现代诚信制度方面, 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公众, 包括大学生在内, 存在着许多模糊的认识。

3、经济学意义上社会失信成本低。

当前, 我国社会信用程度低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守信用的机会成本过低。当“失信”被发现后, 受害者往往难以追究其责任, 使破坏信用的一方在经济、法律、信誉等方面没有受到应有的追偿和处罚, 造成失信成本过低的局面, 从而致使违反社会信用的行为屡禁不止。

(二) 学校教育

1、重“教”轻“育”思想的影响。

教育由“教”和“育”两部分组成。“教”是对学生传授知识, 而“育”则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使学生懂得怎样做人。然而, 现在不少学校只重视传授文化知识却忽略了道德教育, 尤其是对于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方面观念淡薄, 形成只“教”不“育”的局面。一些高校为了提高英语四、六级的过级率, 对抄袭、替考现象视而不见, 为追求一次性就业率, 不仅对学生毕业推荐表的“注水”包装视而不见, 而且还刻意夸大就业率以作“表率”。同时, 一些老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 说话做事不负责任, 做出许多不诚实不守信的事来。“身教胜言传”, 学生作出不诚信的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2、约束机制不健全。

学校约束机制不健全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又一重要原因。当今高校中, 很少有制定关于诚信方面的纪律、规章制度的, 即使有也漏洞百出, 致使学校对失信行为惩罚力度不够, 不能很好地制止学生失信行为的发生。大部分高校对学生平时的生活、工作、学习表现缺乏详细记录, 更不要说记录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状况。在学生的年度品德评语中, 也大都用“该生思想积极、态度端正、学习刻苦、团结同学、热爱集体”一类的套话, 从其中根本看不出一个人品行的优劣, 更看不出其诚信程度, 从而造成许多学生在思想上放松自己, 在行为上也很难令人满意。

(三) 学生自身。大学生自身道德素质的滑坡, 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因, 也是其根本原因。具体表现为:

1、心态浮躁, 功利主义思想、从众心理严重。

当代大多数大学生, 思维活跃、易接受新思想, 但又往往容易从功利主义思想出发, 从众心理严重, 心态浮躁, 缺乏积极态度和应有的自我约束力。因此, 在现实生活中, 部分大学生处理事情首先考虑到实用, 不安心钻研学业, 而是想方设法忙于考取各种证件, 为失信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2、责任意识淡薄, 缺乏反思能力。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经历很简单, 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的全面理解和认识。所以, 想问题、做事情, 更多的是以“我”为中心, 关心自己的得失, 考虑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 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 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以这样的心态面对现实, 往往失信于他人, 失信于社会。

3、大学生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甚至不懂法, 不知道不守信带来的严厉法律制裁。

(四) 同龄群体。

在人的整个成长过程中, 特别是在青年时期, 同龄群体的作用不可忽视。当代大学生, 身处大学校园, 其身边同学作为其同龄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其从饮食起居到思维、思想, 都产生深刻的影响。诚信问题作为其中的一个方面, 也不容忽视。大学生还处于青春期阶段, “从众心理”比较严重, 看见别人不诚信自己也就不诚信, 甚至认为自己诚信会吃亏, 对于那些不诚信的同学, 他们之间互立“榜样”, 互树“楷模”, 结果只会导致大学生诚信危机加重。

四、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针对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缓解并解决当前存在的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

(一) 社会环境。

首先, 确立大学生的诚信道德, 必须要有监管机制, 为诚信道德水平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我们过去只注重强调个人行为如何才能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原则, 而不注重社会具体道德机制的建立, 致使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相背离。如果在道德建设中建立起惩恶扬善的机制, 个人行为就能够成为一种社会行为。要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事业及个人信用征信及查询系统, 以解决社会交往中的信用信息缺乏和不对称的问题。其中, 个人信用档案数据库应包括个人基本状况以及经济信用记录等。可以让用人单位或企业上网查询, 以使一些大学生的不良行为有相当的透明度;其次, 在社会上建立失信惩罚机制, 加强诚信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此外, 要加快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既要搞好政府官员、普通公众的诚信教育, 又要踏踏实实地搞好诚信的制度建设。

(二) 学校教育。

首先, 学校应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把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作为当前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来落实。在实际工作中, 可以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各班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 各系

提要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模式, 如何适应并跟上发展的需要, 已成为会计界面临的挑战。会计如何适应其内涵与外延的增长需求, 更好地完成自身的使命, 只有依靠思维的创新, 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依靠不断完善的制度安排, 开创新的形式, 才能实现会计的目的。

关键词:会计;思维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会计工作,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现代经济管理的加强, 要求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型会计。要努力使会计工作向经营管理型发展, 就要努力学习和运用现代会计管理方法, 逐步实现我国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笔者认为, 现代会计较之过去, 其内涵由相对简单与程式化的记录向更全面、更细致方向发展;其外延模式, 已不再是简单地记录反映, 而是更深刻地参与整个经济活动, 如在企业管理、内控机制链接上, 会计被赋予了更多的管理责任。同时, 在国际经济竞争中, 会计往往也被视为提升一国竞争力的手段。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模式, 会计如何适应并跟上发展的需要, 已成为会计界面临的挑战。

一、会计工作的科学化

会计工作科学化是指会计部门为完成会计任务而按照具有客观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要求进行的会计工作。它不仅是会计工作现代化在规范化的同时, 或在规范化的基础上的需要, 也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会计工作科学化的要求是:1、客观性, 会计能反映客观存在的经济活动;2、有效性, 会计工作的运行能取得积极效果;3、可操作

开展、举行诚信承诺签字活动, 党、团、学生会应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一系列学习活动, 来强化学生的诚信素质;其次, 注重实践的作用, 要让大学生走出校园, 深入社会、深入生活, 运用诚信原则观察社会上的诚信和不诚信行为, 了解广大群众对诚信原则的态度, 最终形成一种推崇诚信、实践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 大学生应自觉提高自身修养。

大学生作为知识层次较高的一个群体, 诚信问题的高低更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整体道德。所以在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对大学生关注的同时, 大

对我国会计工作的思考

□文/范卫杰

性, 会计工作能按照一定规定运行。它表现在:目标明确、方法科学、内容完整、要求规范、程序合理、责任清楚、手续健全、便于运行;4、先进性, 会计工作采用了当代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它表现在:理论上采用现代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预测学和决策学等科学的调查研究技术、现代数学分析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

二、会计工作的国际化

会计工作的国际化是指会计部门为完成会计任务而按照具有国际的相应性、规范性、可比性和适用性的要求进行的会计工作。它不仅是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需要, 也是发展对外贸易, 扩大进出口, 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利用外资, 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引进管理技术, 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等的需要。会计工作国际化的要求是:1、国际规范性, 会计工作以同国际会计准则要求相协调的我国会计准则为规范运行;2、国际适用性, 会计工作采用的方法在国际上普遍适用。

三、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体系

会计监督是通过立法赋予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可以正当行使的职权, 也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中最直接、最主要的监督手段。但在实践中, 会计监督并未能得到切实的发挥, 处于弱化的态势。会计改革的方向是重构会计监督模

学生个人也应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尊崇传统道德的人文价值, 提高自身品性;强化自身信用意识, 为人诚实、信守承诺, 并将其付诸实施;增强法律意识, 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 并积极向周围人宣传法律。

总之, 社会发展到今天, 大学生诚信危机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在这个历史性变革的门槛上, 重要的是我们从现在做起, 消除大学生诚信危机之现状, 重树大学生诚实守信之旗帜。

式, 建立自觉规范企业行为的会计监督体系。其主要内容为:第一, 将企业会计监督从国家经济监督体系中分离出来, 完善企业自我约束机制, 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第二, 强化以产权约束为基础的会计监督职能。

四、建立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会计决策体系

建立会计决策体系, 一是要充分发挥会计决策职能, 提高会计参与决策的能力;二是要保证会计决策的灵敏度与有效性, 减少决策失误。其主要内容包括:1、会计决策的目标保证。会计决策是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 以成本-效益的比较、分析为手段, 并以最终经济效益为具体选择目标, 确保会计决策建立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2、会计决策组织保证。必须建立以总会计师为首的纵向会计决策组织系统, 以财会部门为中心的由各职能部门组成的横向决策组织系统, 使会计决策从中、低层次的战术决策向高层次的战略决策转移;从营运资金领域向资本金领域拓展;从会计内部决策向各有关经营决策渗透, 确保会计决策职能的发挥。3、会计决策信息保证。会计信息是会计决策的主要依据, 会计信息质量严重制约着会计决策的有效程度。提供真实、可靠、高效、灵敏的会计信息是会计有效决策的重要保

参考文献

[1]笪邦印, 李伟.从社会学视角看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与控制[J].2008.12.

[2]蒋云川.关于诚信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几点思考.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7.2.

[3]何艺新.关于部分研究生学术诚信缺失问题的思考[J].理论观察, 2006.3.

[4]白卫华.论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J].理论界, 2005.4.

3.病人与医生:信任与理解 篇三

病人有权了解自己的病情,医生就要给病人解释病情,这些解释对于病人至关重要。记得有位中年女病人找我看病,说她患了甲状腺癌,看还能不能治疗。我检查后发现,她患的根本不是癌症,而是亚急性甲状腺炎。病人破啼为笑。原来,先前医生的诊断让她一家人足足哭了一个晚上。由此可见,医生的言行对病人将产生多大的影响!即使是癌症病人,也应该婉转并客观地告知其目前的情况和预后结果,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但一定要给病人以希望和信心。病人是很痛苦的,无论是大病还是小病。医生应理解病人,将治疗的痛苦减少到最低限度,能不开刀的就不开刀,能开小刀的就不开大刀。医生理解病人的同时无可推卸地承担起为病人解除病痛的责任。然而,这决非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每个病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治病没有公式可以套用。三个人在河里游泳,此时下起了大雨。一个人安然无恙,一个人得了感冒,还有一个人却得了肺炎。病情、症状的反复无常会给诊治工作带来困难。著名医学科学家张孝骞先生曾经说过:“一个病人就是一本书。”医生要完全解读这本“书”,才能找出最恰当的治疗方案,才能让病人恢复健康,才能赢得病人的信任。

我是医生,我也曾经是病人。14年前,我准备接受白内障手术,换置人工晶体。按照常规,手术前需要签字。需签字的那张纸上写满了手术中和手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形,让人感到有些无法接受。然而,病还是要治的,字也必须签。之所以这样做,也是出于对医生的信任。

做医生不难,但做好医生很难,而永远做个好医生更难。医生若要获得病人的信任,需要经过不懈努力,真正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记得在“文革”期间,我在看门诊,一位老妇人来就诊,她说肚子不适。我询问了病史,再让她躺下,仔细按摸检查她的腹部。检查后她哭了,紧紧握住我的手,久久不放。她说:“你真是一个好医生,我去了六七家医院,从来没有一个医生按摸我的肚子,你是第一个。”这几句话给我的印象极深。我想,像这样一个每位医生都应该做到的简单的常规检查,竟会对病人产生这样有力的安慰。这说明我们很多医生没有去想,病人在想什么。因此,医生亲切的言语、准确轻柔的动作都会使病人增加对医生的信任感,认为这是一名负责的医生。病人的信任,是对医生的肯定;失去这种信任,将是医生的悲哀。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病人也应该理解医生。比方说外科医生,手术有时是如履薄冰,和走钢丝差不多,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有时出的偏差并非是医生主观意愿所能控制的。此时,病人应给予理解。这样一来,医患关系将得到较好的处理,病人的健康也将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4.信任与被信任的力量450字作文 篇四

信任与被信任的力量450字作文

我和妈妈玩了一个游戏,叫“信任与被信任”。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让妈妈牵着我走。游戏开始了!我闭着眼,觉得心里发虚,脚也发软,不太情愿地跟着妈妈,不敢向前迈半步。我不太信任我妈妈,因为我总是我行我素,只信任自己。在妈妈的“加油!努力!”声中,我提心吊胆地向前迈出了一步。可我却感觉我面前有千千万万堵高墙再往前走,挡住了我,又觉得背后发凉,像下雪了一样,又觉得脚被藤条缠绕住了,无法向前迈出半步。我壮着胆向一边走,狠狠地撞到了墙,返回来走,又碰到另外一面墙,我灰心了。突然,我踩到了自己的鞋。“啊呀!”一声,我摔倒在地。我开始不耐烦,加上刚刚碰的两次墙,索性丧气的趴在地上不起来了。我又听见妈妈的“加油!努力!”声了,于是我鼓起信心,坚强地爬了起来,继续摸索着向前走去。过门时,妈妈斜着走,我试探着走了几步,没有发现障碍物,于是我放下心来,大胆的`向前走,一点也没有刚刚那样害怕了!我开始信任妈妈。当我跟着妈妈走时,一切都十分顺利,没有盼到一个障碍物,比之前好多了。游戏虽然结束了,但我却还忍不住回想着游戏的细节。我也真正感觉到:信任的力量无穷大!

5.诚实与信任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生字,并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我”与小红车主人的对话。

3、懂得“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好。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有关“诚信的故事与名言”。

2、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诚实与信任》,我们先来做个词语练习。

1、“看”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谁来读一读题目?

向四周看()向上看()集中注意力看()向下看()斜着眼睛看()很快地看()偷偷地看()向远处看()(1)指名学生读题目。(2)你能选择其中一个说说吗?

(3)出示答案,我们一起读读括号里的词语。

同样表达看的意思却可以用这么多词语,真有意思!看来我们平时要多学习、多积累,这样你就会收获得更多。

2、这篇课文围绕“诚实与信任”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将这个填空补充完整,说给大家听一听吗?课件出示

一天深夜,“我”开车不小心________,我主动________。三天以后,车主打来了电话,“我”向车主表示____,但车主却______,这比___更重要。

3、说得不错,上节课你学得很认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哪一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映示:“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4、一起读读这句话。

二、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这是小红车主人对“我”说的话,他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1—3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语句中读出我给小红车主人留下了“诚实的印象”?大家可以在关键语句下圈圈画画。

2、同桌可以把你的体会互相交流一下。

3、交流、点拨。

A、映示:段一: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我从“看不见一个人”中看出我的诚实。映示:“看不见一个人” 为什么呢?(因为,我当时可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一走了之。可我没有,反而还给小红车主人留下纸条。)

师:我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没有一走了之,可以看出我的诚实(手指板书)而且比当面承认更可贵。还从这句话的什么地方看出我的诚实? 生:我从“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映示: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 为什么写明?因为写明了可以让小红车主人和我联系,可以把钱寄给他。日常生活中,你会这样做吗?为什么?(有可能被路人拿走,通过预习我们知道纸条被人拿走了吗?)

如果被小红车主人拿走,可能会怎么样呢?(骂,敲诈,漫天要价)同学们你们是这样想的,作者是这么想的吗?(作者在对小红车主人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仍然清清楚楚地留下了姓名、电话。)

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对小红车主人的信任)手指板书。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三自然段。师:还有从哪看出我的诚实? B、生答:映示:段二

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1)我们先来看一下事故模拟的现场,这是快车道,慢车道,停车道,这是停车线,小红车在哪?可是——

是的,我们来看事故是怎样发生的(点动画)看清楚了吗?再看一遍。(2)如果你是交警,你将怎样鉴定事故的责任?我为什么会撞上小红车?请大家结合刚才的画面,快速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生交流。(车速太快,能见度低)日常生活中,汽车变道时,应该减速,而当时作者从外地赶回家中,也许他已经出差很久了,可能一两个星期,也可能一两个月,回家心切,车速快了点。

师:是的,双方都有责任,我们是这样想的,但作者是怎样想的呢?再次映示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毕竟”是什么意思?到底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终究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本来应该两个人承担的责任,作者却一个人承担下来。从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主动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也是诚实的表现。

事发当时,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我的诚实?

映示“我往回走了五六十米,看见一辆小红车停靠在路边,左侧的反光镜也碎了。”

说说你的理由。五六十米大概多长?我们教室差不多6-7米长,五六十米相当于8-9个教室的距离,差不多有走廊那么长。示意图:作者回家的方向是这样的,现在往反方向走了五六十米。在那么一个深夜,作者从外地急于回家,当他停车检查,并确认自己的车仅仅是右侧的反光镜碎了,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而作者往回走,而且走了五六十米,直到找到事故源头为止。从这一细节描写中你感受到什么?有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这也是我诚实的表现。拿起书,我们一起读一读1—3小节,让我们再次感受作者的诚实和信任。

三、学习第二部分(4——10)小节

1、师:小红车的主人有没有感受到我的诚实与信任呢?请同学们轻声自由朗读4——10小节。找一找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

2、学生自由发言。

A.“没有关系,我已经换上了。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

小红车主人感谢我什么呢?感谢作者的主动承担责任,感谢作者的诚实。B.“不用了。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留下字条,这使我很感动。” 为什么感动?字条上还清清楚楚地留下作者的姓名、电话,是的,小红车主人被我的诚实所感动,被我对他的信任所感动。

还感谢我什么呢?

C. “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是的,如果人与人之间彼此存在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我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没有一走了之,反而清清楚楚地写下自己的姓名和电话,正因为我的诚实和信任感动了小红车主人,所以他不仅没有向我索赔反而自己修好了车,并向我表示感谢。

教师总结: 感谢他的主动承担责任,感谢他的诚实,感谢他的信任,这种感谢慢慢升华,变成了一种感动。他看到了人性之美,他看到了比金钱更重要的诚实和信任。我想此时此刻,小红车主人的内心,肯定是波澜起伏的,我们不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这个感叹号也能充分说明。所以他在电话的最后说,引读:我再一次谢谢你!

5、让我们来读好这段对话,分角色朗读。

6、小红车主人说完就搁下了电话,可他说的话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是哪句话呢?这是让我们回味无穷的一句话,相信再读这句话的时候,你会有更深的体会,齐读。音乐。板书:比金钱更重要。

7、小结:诚实是最基本的品质,有了诚实,信任才会在彼此间产生。有了诚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更融洽,诚信是我们生活中的阳光。

四、拓展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到许多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大家来交流一下。映示名言

2、老师收集到了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送给大家。映示 《我为你骄傲》 学生思考:老夫人为什么把7美元还给“我”,并且说“我为你骄傲”?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这堂课,同学们走进课文,通过抓住关键词,从人物的行动、心理、语言充分地体会到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深情地朗读课题。

6.诚实与信任 篇六

武进区漕桥小学 承秀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个部分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主要内容。3.引导学生领悟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路,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吗?几乎每个同学都听过这个故事,老师小时侯也不止一次的地听过。可以这么说,《狼来了》这个故事伴随着我们几代人的成长。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这个故事能够这么广泛地代代相传吗?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诚实,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板书课题:诚实与信任)课题中的“诚”是个生字,它与“城市”的“城”很容易混淆,你有好办法区分它们吗?

3、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另一个关于“诚实与信任”的故事,想听听这个故事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听课文录音,不过听有任务:注意生字的读音;注意长句子的停顿。

2、听完录音,同学们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吗?不过读有要求:首先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遇到不懂的字、词联系生活或上下文想想意思;第三,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认读词语,理清脉络

1、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有信心接受检查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课文生字,如果从字形结构上来分类,你能把它们分类吗?

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师适时小结并引领学生书写。

(2)出示第一组词语:驱车、布鲁塞尔、能见度、碰碎

老师这里还有2组词语,你能读好吗? 练习读准词语。

这里面有你不懂的词吗?理解:

驱车:本来指驾驶或乘坐车辆。联系上下文,它在本文中应该是什么意思呢?

布鲁塞尔:比利时的首都,如今已发展成为欧洲生活条件最好的城市。

能见度:眼睛能看见物体的清晰程度。

你能用上“因为„„所以„„”把这些词连成一句话吗?联系课文内容试试看。(这就是故事的起因)

(3)、出示第二组词语:超出、厘米、毕竟、责任、联系

练习读准词语。

你能自己用上一个关联词语,把它们连成一句话吗?

(4)、看来,用上关联词语说一个句子难不倒大家,现在,你能用上这两组词语说一段话吗?

3、、你发现刚才我们说的这一段话其实就是文中哪几小节的内容?对,文中1—3小节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以及我当时的处理情况,这就是课文第一部分的内容。(板书:撞车留字条)

4、小红车的主任真的会与我联系吗?三天后,他还真的打来电话,请这一排的77个同学分别读4到10自然段。相机正音。

5、这部分的内容你会照着上面的样子概括一下吗?(板书:车主表感谢)

6、这是一段电话对话,也是课文的重点,我们一定要读好。老师向大家介绍读书的成功经验:

(1)读对话要注意边读边揣摩说话人的心情,这一点尤其重要;

(2)读对话时不能纯粹把它当作读书,应像平时说话一样读,这样更真实、生动。

(3)带着表情读。读书能读得有表情,肯定能把书读好!

7、同桌分角色练习。指名一对同桌读。

8、想不到一起交通事故就这样油耗低解决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齐读第11自然段。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意思。(板书:话语印脑海)

四、学生质疑,设下悬念

1、课文从这三个部分向我们介绍了一件事情。学贵有疑,如果能够读出问题来,才表明真能读书!请同学们再一次完整地读课文,看看你能根据课文提出哪些问题?

(1)课文为什么以“诚实与信任”为题?

(2)我碰碎小红车的反光镜,小红车自己停得不好也有错,我环顾四周无人,为什么还要留下字条?

(3)小红车主人为什么不要我赔钱,还反过来对我表达谢意呢?

(4)我与小红车主人素不相识,为什么很想知道他的姓名、住址、年龄、职业等情况,并且为没有了解到感到很后悔呢?

2、同学们真会读书!具有非常敏锐的眼光,发现了许多很有价值的问题。课后先自己思考思考,下节课我们就围绕着同学们的问题继续深入地学习课文,好吗?

六、课堂练习,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生字描红练习。

7.爱与信任同行 篇七

看到孩子们围绕在我的指导老师身边,有说有笑;指导老师洋溢着笑意的脸和无嫌弃的眼神,让我深有感触“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

细究智障孩子,如正常人一样,他们也有很多潜能,只要有适当的耐心的培训,他们的潜能就有可能得到发挥。因此,笔者认为,要使智障孩子经过训练能发展其潜能,增强他们独立及正常生活的能力,在他们的训练过程中,必须坚持爱与责任并行。

一、诱导智障孩子感受教师的爱心和信任

愛是基础。弱智儿童由于本身的缺陷及成长的经历,往往有些胆小、孤独、自卑,不愿与人接触。一开始,教师可友善而耐心地与他们接触,可以担当一个积极的游戏伙伴,诱导他们去玩。在共同游戏过程中,他们就会逐渐地与教师接触,信任教师。有时还需要像母亲那样去爱和亲近弱智儿童,在真诚友善的气氛中建立起信任和合作关系。

这种接触和交往则是今后进行教育的基础。孩子一旦信任教师,就能听教师的话,按教育目标进行学习。

二、理解智障孩子直接行为和非统整行为的不协调性

平时,我们看到前面有障碍物时,一般人都会绕着走,而智障孩子常常是把前面的障碍物推开,是人把人推开,是物把物推开,甚至在推不开时,还会发脾气;在路上,我们看到迷人的东西时,最多注意一下,不会忘记自己此行的目标,而智障孩子却不同,他会走过去,甚至把玩起来,迷失自己。因此,面对智障孩子这种直接行为和非统整行为,我们不要去误解,更有责任去纠正、引导他们的行为,而不是讥笑。

三、观察了解智障孩子发展水平,因材施教

评定儿童发展水平的最有用工具是几种心理测验量表,如教师无现成的发展检查量表,也可利用一些玩具和游戏活动来进行儿童发展水平的评定。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把这种评定工作有机地结合到游戏活动或其他的训练活动中,观察了解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从而明确教育目标和重点,制订出适当的个别教育计划。

总之,在智障孩子的行为和个性心理培训过程中,坚持爱孩子与责任同行,不但有利于智障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还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注入正能量。

8.《诚实与信任》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并能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主要内容。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练读“打电话”这部分内容。

3.懂得“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好。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我”留下字条,同时也留下诚实信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路,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吗?几乎每个同学都听过这个故事,老师小时侯也不止一次的地听过。可以这么说,《狼来了》这个故事伴随着我们几代人的成长。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这个故事能够这么广泛地代代相传吗?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诚实,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板书课题:诚实与信任)课题中的“诚”是个生字,它与“城市”的“城”很容易混淆,你有好办法区分它们吗?

3.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另一个关于“诚实与信任”的故事,想听听这个故事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听录音朗读课文,不过听有任务:注意生字的读音;注意长句子的停顿。

2.听录音读完,同学们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吗?不过读有要求:首先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遇到不懂的字、词联系生活或上下文想想意思;第三,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认读词语,理清脉络

1.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有信心接受检查吗? 2.出示第一组词语:驱车、布鲁塞尔、能见度、碰碎(1)练习读准词语。

(2)这里面有你不懂的词吗?理解:

驱车:本来指驾驶或乘坐车辆。联系上下文,它在本文中应该是什么意思呢? 布鲁塞尔:比利时的首都,如今已发展成为欧洲生活条件最好的城市。能见度:眼睛能看见物体的清晰程度。(3)教学生字“碎”

这个字右边的两个“人”是好朋友,他们两个手拉手,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让一竖写到上面把两个好朋友给分开。跟老师一起写“碎”。

(4)你能用上“因为„„所以„„”把这些词连成一句话吗?联系课文内容试试看。(这就是故事的起因)

3.出示第二组词语:超出、厘米、毕竟、责任、联系(1)练习读准词语。

(2)你能自己用上一个关联词语,把它们连成一句话吗?

4.看来,用上关联词语说一个句子难不倒大家,现在,你能用上这两组词语说一段话吗?

5.你发现刚才我们说的这一段话其实就是文中哪几小节的内容?对,文中1—3小节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以及我当时的处理情况,这就是课文第一部分的内容。

6.同学们看看,4—11小节主要写了什么?你说这篇课文可分几段?怎么分?用“//”做上记号。

四、练读对话,照顾差异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课文大体写了什么,我们已经做到心中有数了。下面,我们要来进一步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课文比较长,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重点练读其中一段的内容。你想练习哪一段?为什么呢?

通过刚才连词成句、连句成段的练习,课文的第一段内容我们已经熟悉了,应该练第二段了,这是理由之一;课后练习1要求分角色练读打电话部分,所以我们来着重练习对话部分,这是理由之二。看看哪几小节写的是“我”与小红车主人打电话?(5—10小节)

2.同桌分角色练习。

3.指名一对同桌读,其他同学用心听,假如听出错误请耐心听完再指出来。4.请勇敢地争取到了第一次读书机会的同学各自推荐一名同学读你刚才的话,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请两位读得好的同学介绍读书的成功经验:

(1)读对话要注意边读边揣摩说话人的心情,这一点尤其重要;

(2)读对话时不能纯粹把它当作读书,应像平时说话一样读,这样更真实、生动。

(3)带着表情读。读书能读得有表情,肯定能把书读好!

5.大家要善于学习别人的宝贵经验,带着他们的经验同桌两人交换角色再来练读这段对话。

6.奖励刚才读得好的两位同学再各自推荐一名同学读,不过这次推荐的同学是需要锻炼的,胆子比较小,平时读的机会比较少。

老师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声音响一些;第二,读得慢一些。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们能读好!

你们比较一下,今天这两位同学与平时有什么不同?能取得这么大的进步,这是因为他们读得更认真、更细致了。如果大家都能这样认真、细致地读书,书肯定能越读越好!

7.这段对话读了许多遍了,你从这段对话中读懂了什么?

五、学生质疑,设下悬念

1.同学们能够读出自己的理解,说明已经很会读书了。不过学贵有疑,如果能够读出问题来,才表明真能读书呢!请同学们再一次完整地读课文,看看你能发现哪些问题?

(1)课文为什么以“诚实与信任”为题?

(2)我碰碎小红车的反光镜,小红车自己停得不好也有错,我环顾四周无人,为什么还要留下字条?

(3)小红车主人为什么不要我赔钱,还反过来对我表达谢意呢?(4)我与小红车主人素不相识,为什么很想知道他的姓名、住址、年龄、职业等情况,并且为没有了解到感到很后悔呢?

2.同学们真会读书!具有非常敏锐的眼光,发现了许多很有价值的问题。课后先自己思考思考,下节课我们就围绕着同学们的问题继续深入地学习课文,好吗?

9.诚实与信任作文 篇九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天深夜,“我”开着车行驶在去布鲁塞尔的路上,我不小心把一辆小红车的左反光镜给碰碎了,正好我的右反光镜也碰碎了,我停下车一看,发现那辆车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于是,我写了一张纸条放在小红车的雨刷下,上面写明了我的地址、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事情已经过去了三天,一位陌生男子打来电话,他说:“反光镜已经换好了,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说完车主搁下电话,这时,我才发现忘了问他的姓名、地址、工作等。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见利忘义。

你们还记不记得那篇叫《物美价廉》的短文呢?兄弟俩开了一家酒店卖酒,有一天,弟弟偷偷往酒里渗水,结果有一个客人来买他们的酒,卖了三两银子,等客人走后,弟弟高兴地说:“哈哈,多卖了一两银子,因为我往酒里渗了水的。”哥哥生气地说:“为了赚更多的钱,你竟然往酒里渗水,你这是欺骗顾客,难道钱比诚实重要吗?”弟弟脸一下子红了。第二天,那位客人又来了,弟弟难为情地低下了头并向他道了歉,客人说:“没关系的,诚实比金钱更重要。”

我通过这件事感到:做人要诚实守信,没有了诚信,你将寸不难行。

10.儒法传统与信任重建 篇十

相互信任意味着人彼此具有善意,可以减少用于防范他人的精神和物质付出,减少焦虑感。因而,信任可以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人们可以更为积极而便利地从事合作、交易,也可以更为积极而便利地与他人分享合作、交易的剩余。任何规则,只有在人们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够被人们普遍遵守,而任何制度,只有在人们相互信任程度较高的基础上,才能够正常地运转。

因此,多年来不断有人在呼唤信任。但是,如此重要的东西,在当代中国为什么严重匮乏?为什么人人都痛切感受到信任之重要,却未能(而且现在看起来也不能)有效地重建信任?我们需要通过探究中国人心智结构中信任的地位,寻找信任重建之道。

信任与反信任的历史

在信任方面,历史上中国人曾生活在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这也就构成了两个不同的生存与社会传统。

第一种是信任的传统。据可信的古典文献记载,此一传统形成于尧舜时代,其间经过若干反复,由质朴刚健的周人,建立起经典的封建制。在此制度下,人际间的信任联结组成了一种稳定的制度。

与后世庸俗的意识形态话语不同,经典封建制的本质是自由人之间透过契约建立起人身性君臣关系,所谓“委质为臣”。此一君臣共同体构成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在这样的社会单元中,人们相互把自己的全部交付给对方。因此,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美德是忠与信,孔子教育其弟子而“主忠信”,确实是对周人伦理观念最为经典的概括。

忠、信相互关联,但也有区别。“信”关涉君臣双方的契约,因而是对双方共同的要求。它要求君臣双方均须信守君臣契约,信守契约规定给自己的义务。只有自己守信,才可以向对方主张自己的权利。“忠”则主要关涉臣一方的态度,它要求臣尽最大努力履行自己对君的义务。

由此看来,信是优先于忠的。唯有当君臣双方信守契约,君臣关系才可以维系,臣才有责任对君尽忠。齐国贤人晏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君人执信,臣人执共(供)。忠、信、笃、敬,上下同之:天之道也。”君臣双方都需要信守契约,忠于对方,以笃实、敬慎的态度相互服务于对方。

经由封建契约所建立的信,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为强烈的人际间信任关系。互信是封建共同体得以维系的关键。所有的人都是通过这种两人间的互信关系相互联结起来,从最基层的井田,经过邦国,一直到天下,并且可以无限扩展。封建制下没有常设警察,没有常备军,也没有自上而下贯通的官僚系统,其秩序基本上就是靠君臣间的互信来维持的,且如果统计王朝的寿命,周是最为漫长的。信任的力量,大矣哉。

不过,中国也存在与信任相关的第二个传统,一个完全反信任的传统。这个传统发端于战国时代,成熟于秦。

春秋后期,也即孔子的时代,封建秩序开始松动。到战国时代,封建的大厦大体坍塌。封建君臣之间的信任网络开始解体,人返回自我,回到自己有限的身体,退化成为个体主义者。

法家立足于这样的现实,给予这种状态以正当化论证,并将其发展成为一种原子化个体主义的、物质主义的伦理观。根据这样的伦理学,人与人之间天然地就是敌人或者潜在的敌人。人一生下来,就孤立地生活在自我身体的堡垒之中。当然,为了生存,人也不得不与他人发生关系。由此产生了交换。法家坚信,人与人之间发生关系的唯一形态,就是基于自我成本—收益计算的商业性交换关系。《韩非子·饰邪篇》中有一个经典段落:

君以计畜臣,臣以计事君。君臣之交,计也。害身而利国,臣弗为也。富国而利臣,君不行也。臣之情,害身无利。君之情,害国无亲。君臣也者,以计合者也。

不仅君臣以利而合,韩非认为,父子、兄弟等亲属之间也是一种利害计算关系。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当然就不可能存在任何信任。

不过,对于这一点,法家一点也不担心。相反,他们为此而欢呼。法家相信,自己已经找到了替代封建治理秩序的更为先进、高效率的治理架构,那就是单一权力中心自上而下的控制—动员体系,暴力贯穿于这一体系中。基于自己对人性的预设,法家相信,唯一可行的国家秩序,就是政府利用暴力强制每个人服从自己的警察统治秩序——法家所谓的法治就是刑治,也就是文法吏、刀笔吏之治,也即警察之治。

因此,法家依据自己的伦理学,认定人们相互之间的信任是不可能的;法家根据其历史哲学,相信人们相互之间的信任是不必要的。最后,法家根据其国家哲学,认为人们相互之间的信任根本是有害的,必须予以消灭。

警察治国的前提是人的原子化存在,而为了确保警察治国的效率,又必须采取强制措施,把人们固定在原子化状态,让他们相互为敌。这样,警察可能遭遇的抵抗就会最小化。法家想到了这一点。商鞅变法最为重要的措施正是连坐制度:“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这里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是最后两条:告奸者得到的奖赏与斩敌相同,藏匿犯罪者所受惩罚与降敌相同。在周的封建制下,君臣之间是伙伴关系,他们联合组成一个共同体,彼此有休戚与共之感。秦人建立的王权制度则把人民视同潜在的敌人。如果他们不尊重警察式官吏的权威,他们就是公然的敌人。这些内部敌人对王权秩序的损害,与外敌相同,必须用最无情的手段予以打击、消灭。进一步,为了有效地控制、消灭这样的内部敌人,政府强制人民相互成为敌人。而所有拒绝相互为敌的人民,就是政府的敌人。

这样,秦统治者让人的原子化的存在制度化了,把不信任变成了这个国度的宪法。随着封建制解体,人们相互的信任本已弱化,秦政府则完全禁止人们相互信任。在这样的制度熏陶下,哪怕亲属之间,秦人都完全没有任何信任可言。汉初贾谊在《新书时变》中这样描述:

商君违礼义,弃伦理,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秦人有子,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假父锄杖彗耳,虑有德色矣。母取瓢碗箕帚,虑立谇语。抱哺其子,与公并踞。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睨。其慈子嗜利,而轻简父母也。

但是,这样的国度其实是无法保持基本秩序的。商鞅、韩非自己的命运,就证明了这一点。他们为这种制度的到来奔走呼号,但他们自己都成为这种制度的牺牲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如此记载韩非的悲喜剧结局:

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嫉恨)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这确实是一出黑色幽默剧。《韩非子》就是一部装扮上哲学外衣的厚黑学大全,他给君王的全部教导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君王决不能信任任何人。因此,秦始皇决不信任并坚决杀死韩非,正是后者的政治逻辑之内在要求。当然,依据法家的理论,李斯、韩非这两位大师级法家人物相遇,除了相互残杀,人们实在也想不出他们还能干些什么。他们如果相互信任、合作,那就自行证明他们的理论之破产。

而这也就是秦“不二世而亡”的社会心理根源。秦的崩溃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那是一种土崩瓦解模式。其原因就在于,秦的制度摧毁人间最基本的信任,人与人之间只有短期的利益计算关系。皇帝与官吏之间没有信任,皇帝与人民之间没有信任,官吏相互之间没有信任,官吏与人民之间没有信任,人民相互之间也没有信任。当人们看得见制度提供的利益的时候,这个统治大厦似乎坚不可摧。而一旦制度为个体提供利益的前景变得模糊,所有人都毫不犹豫地把自己撤出,没有一个人关注其他人的生死。这座宏伟的大厦也就立刻粉碎性溃塌。信任不仅塑造社会秩序,也是统治权的基石。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秦亡之后,人们普遍得出一个结论:没有伦理,没有人际间基本信任,治理秩序是根本无法维系的。儒家展开了一场心灵、社会治疗运动,试图清理秦制的毒药。

但是,外表强大的秦制是一剂迷幻药,对于软弱、阴暗、偏执和不成熟的心灵,它始终具有致命的诱惑力。

汉初以后两千年,两个传统同时驻留于中国人的群体心理中。中国人形成了双面心智结构。一面是人际间的相互不信任,另一面是相互的信任。伴随着秦的覆亡,前者再也不具有伦理和政治的正当性,而隐入人们心灵的深处,一如秦的文法吏走下朝堂,隐入阴暗的监狱。而相互信任的传统则获得了文化、历史和政治上的正当性,得以主张自己、建设自己、扩展自己。

这个传统的坚守者是正统儒家。儒家形成于封建制的夕阳时代,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保留了对封建制的美好记忆,并对此予以抽象,提出“仁”这样一个伟大观念。此一观念乃是人际相互信任的人性根基所在。

《中庸》对“仁”有一个最为简练的界定:“仁者,人也。”汉代郑玄注曰:“人也,读如相人偶之人,以人意相存问之言。”仁就是人们相互把对方当成与自己相同的人对待。此即孔子“吾道一以贯之”的“一”。苏格兰道德哲学家,尤其是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感论》中所讨论的“通感” (symphony)能力,与此接近。

基于这样的本心之仁,人们之间即可以相互信任。儒家用以处理人际间关系的两种基本范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之忠(或者说仁爱),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恕,都是作为人之自然的仁的体现。立人、达人,必以对对方的信任为前提,而勿施于人则显示了对对方的尊重。这样的尊重,也就可以获得对方的信任,从而建立起相互的信任。

孟子则更进一步,为仁提供了一个人性论的论证,此即“人皆有恻隐不忍之心”。这内在于人心之中,它让人们自然地相互亲近,相互信任。由于这种仁心,人们自然地有孝悌之情。由于这种仁心,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样是由于这种仁心,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之议后,儒家依据上述理念,开始重建社会,也即在已经相互疏离的人们之间重建相互信任、合作的关系。

这就是此后中国人生存的基本格局:儒家努力地向上提撕人心,并基于自己乐观主义的人性论假设相信,一个相互信任的社会是可以期待的。正是这一希望和力量,让绝大多数中国人在大多数时候是“好人”,也即相信他人,帮助他人。

因此,传统中国社会虽然改朝换代不已,但大体尚能维持人际间的基本信任。人们也得以进行正常的合作、交易,由此形成了一种基于信任的社会结构及支持它的价值、信仰体系。比如,在中国,儒家化的主流佛教并不主张人们离世,而是主张人们信任和关心他人。

当然,法家、兵家的哲学和秦制之精神,也诱惑着一些人为了欲望和利益而算计他人。此即儒家所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苦衷所在。这表现了一种对于人心可能掉头向下坠落的忧惧心态。这样的忧惧,见之人间一切正统宗教,但在中国最为中肯。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中国人经历过纯粹原子式个体主义和物质主义的生活。法家和秦制的传统是一个挥之不散的幽灵,那个幽灵不是想象的,而曾经是实在的历史。因而,它的精神深刻地烙印在人们心中,并且展露出艳丽的魅惑,而诱惑某些人飞蛾扑火,比如,曹操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势,就曾经刻意地召唤这个幽灵。历史上,不信任的人生和政治哲学随时会跳跃出来,支配一个人的心灵,或者支配一个时代的精神。

因此,事实上,在中国人心中,尤其是在掌握着权力或者其他资源的人那里,随时都在发生向上提升或者向下坠落的战争。不信任的基因纠缠每个人,不信任的阴影可能在不经意间随时从心灵的深处翻转出来。

可以说,过去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就是信任传统与不信任传统之间的神魔之战。当然总体而言,在汉武帝以来的社会中,拜风俗教化之赐,后者的信徒究属少数,不足以撼动社会信任网络及其价值体系。这个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约束人相互疏离的倾向,并塑造人们相互信任的心智。这些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就构成古人所说的“风俗”,也就是托克维尔所说的“民风”,并进行着无所不在的教化,塑造着国民的心灵。信任必然是相互的,才是可维系的,风俗就以其普遍性,而构成人们相互信任的共同中介。

但是,这样的风俗却遭遇一场飞来横祸。

从19世纪末开始,中国人启动构建现代国家的事业。20年后,他们遭遇挫折。知识分子开始进行反思,他们把罪责归咎于中国既有的价值体系及其所支持的社会结构,也即我们所说的“风俗”,据此发起了一场持续了大半个世纪的全盘性反传统主义思想、社会运动。另一方面,从孙中山开始,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激进政治力量也致力于打破人与人之间的私人信任关系,而将其从传统社会结构中拆散出来,以原子化形态,统合于单一中心的权力动员体系中。

这两项运动共同的结果是,中国固有之风俗逐渐崩解,或者被强行毁坏。人们赖以相互信任的共同中介就不复存在,信任也就消解了。

也就是说,20世纪的中国在很大程度上重复了从战国到秦的历史变迁过程。今日中国所面临的处境,也就十分类似于汉武帝时代:在物质主义刺激下,商业极其繁荣。但是,由于信任的缺失,社会充满紧张与冲突。上至治国者,下至乞讨流浪者,似乎无人享有安宁、幸福。

当更化则更化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董仲舒提出了“更化”之说。董仲舒在与汉武帝对话的“天人三策”之第一策中,痛陈社会失序局面,进而提出:

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无)可奈何。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无)益也。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张而不更张,虽有良工,不能善调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

董仲舒所提出的更化之道,就是“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以通往“教化行而习俗美也”之境界。至于具体政策,董仲舒说得很清楚:“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董仲舒所说五常之道,始于仁,经过义、礼、智,而终于信,可见,在董仲舒、在儒家心目中,“信”之于健全社会秩序之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

信可以作为一种制度而存在,比如信托;信甚至可以成为社会联结的基本纽带,比如封建制。但基础性的信,乃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心理倾向。也就是面对他者,人愿意相信他人、进而愿意与之相处、与之合作的一种精神趋向。如果没有这样的精神趋向,社会就根本不可能出现并维系,当然也就没有好社会可言。

因此,董仲舒提出的更化之道,在于治疗无所不在的心理疾病,打破每个人对他人的神经质式猜疑、恐惧。在此基础上,人们将会重新发现、养护自己的内心之善,学会彼此信任、尊重,学会面向真善美等价值的合作,而不再把生命完全视为成本—收益计算的过程。简而言之,所谓更化之道,就是信任重建之道。

汉儒所取得的成功,证明了信任重建之道的关键在于“教”之重建,在今天,或许应当说是教之“转进性复兴”。

在中国,教首先是指理性说服和以身作则的“教化”,其次才是指神灵崇拜之宗教。前者就是儒家之教——但在现代语境中不应当说这是“儒教”;各种民间信仰以及外来之宗教则属于后者。儒家也有超越性信仰对象,那就是天。事实上,周人基于君臣之信任而构造的封建秩序的稳定,有赖于周人深刻的天道信仰。同样,当汉儒重建人际信任的时候,也以重建天道信仰为其前奏。

某种共同的信仰乃是人际重建信任的关键。人作为一个精巧的物体,完全可以自成体系。因而,生物状态的人具有自我封闭、相互疏离的倾向。霍布斯设想的丛林状态下的人就是这样的。这样的人一心关注于自己有限的肉体内在的欲望和意志,而不在乎他人的意向和反应。外面的世界全部被他当成自己生存的“环境”,他人也就被物化,他以他人为敌人或者猎物。所有正统宗教,包括儒家的天道信仰和教化体系,其实都在做同一件事情,把人从小我中拉出来。至高的超越者,不论是天,是上帝,还是神,迫使内向的我抬起头来,关注我以外的世界。人对于超越者的共同关注,也让人之间相互关注、亲近、尊重以及信任。这就是宗教的社会功能所在。一旦这样的宗教解体,人们回向小我,信任和社会就会同步消散。

如此,当代中国的更化之道,也就是显而易见的。中国需要的是精神的觉醒,宗教的复兴,尤其是儒家的复兴。

实际上,这一更化过程已经展开,但有很多人在有意识地或者盲目地抗拒这一过程。抗拒的理由是多种多样的。最有趣的事实是,当代中国具有完全不同的政治立场的一些人士,在抗拒中国人之精神更化这一点上,却携手共进。实际上,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这两类人就共享着霍布斯主义的伦理与政治预设:现代秩序的构成单元就是,且只能是丛林状态中的原子化的个体。只是在此之后,双方才产生分歧:有些人主张,唯一能把这样的人捆绑在一起如一人的因素,就是绝对的权力。另一些人则乐观地相信,这些个体只要运用自己的成本—收益计算能力,则在关心自己利益的本能驱动下,相互博弈,就可以创造出一组保障个体的权利,和一套人们相互之间约束,并且约束权力的制度。

这些或阴郁或天真的想象,都不过是幻象。霍布斯的预设不过是法家哲学的现代翻版:个体,利益,计算的能力。这些就是韩非哲学体系的关键词。而此一哲学体系所能带来的结果,秦的败坏和无序状态已经证明了。

这一理论的失败,证明任何以丛林状态为假设的伦理学、法律与社会理论模型,都不可能走出丛林状态。因为,这样的假设不能在人际间建立起底线性质的信任,人们没有合作的意向,必然被锁入相互伤害的路径依赖中,直到相互毁灭。不幸的是,这样的理论范式在当代中国却居于主流地位,从斗争哲学,到主流经济学,到自由主义理论,还有民族主义理论。这真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思想光谱。

因此,当代中国人精神之更化,还需要思想范式之更化,那就是放弃霍布斯主义、物质主义、启蒙主义、现代原子式自由主义、韩非主义、鬼谷子主义等等一切以原子式个体主义为预设的社会思考范式,而转向中西文明之主流思想:中国的儒家、佛教等等、西方之古典哲学、中世纪神学、苏格兰道德哲学等等。儒家义理之复兴性重建,是当代中国人精神更化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这些思想传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预设人处于与他人的关系中,预设人能够、也愿意理解他人。这些理论不是个体主义的,但也不是集体主义的,而是某种关系主义的。人天然地生存于与他人的关系中,由此,人天然地能够,并且愿意信任他人。当代中国人普遍因为人性黑暗的假设和现实,而处于半绝望甚至绝望状态,唯有关系主义的哲学和社会科学,能够给这群人提供一线希望:美好生活不只是一个幻想,而有现实的可能性,因为,人皆有恻隐不忍之心,人与人的相互信任是完全可能的,只要自己面向内心,而又向着天。

11.诚实与信任作文 篇十一

正当性大家犯愁如何把这种生活垃圾处理掉时,楼底下传出一阵高亢的吆喝声。我拉开窗子往下一看,原来是一位收废品的老伯伯。我赶快把他叫住,使他上去收一下“废弃物塔”,老伯伯满口答应,马上跑上楼来,三下五除二就把“废弃物塔”简易分类整理,称了称可回收利用的废料,仰头对我说:“这种物品能卖12元钱呢!”他正提前准备给大家付费时,一摸袋子,里边空空如也,因此充斥着歉意地说:“真过意不去,上去的太急匆匆,把钱夹落在三轮车到了,现在我就要拿。”快走到楼梯口时,他仿佛忽然想到了哪些,转过身问:“比不上我将废料顺带捎下来吧?放到这里既不好看,也会把楼梯道阻塞。”大家感觉老伯伯说得对,便使他提着废料到楼底下去拿钱夹了。

五分钟过去,老伯伯沒有上去,又过去了十分钟,他依然沒有回家,半小时、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老伯伯或是沒有回家……不经意间晚饭时间到,可老伯伯如同消失了一样。

正当性大家吃着晚餐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开关门一看,是那一个老伯伯,他面红耳赤、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来啦。原先,老伯伯下楼去拿钱夹的情况下,又有多家请他去收废品,他推辞不动,只能一家一家地去收废品,刚收完,就匆匆忙忙赶到了。

12.宽容与信任作文 篇十二

渐渐地,我长大了,有点了解了,经常看到一些小偷总是无处不在,公车上、马路上……报纸上也经常登一些车祸现场,肇事者逃跑的报导,这令我很迷惘,为什么要偷东西呢?最后受罪的不还是自己。为什么要逃跑呢?也许你可以弥补你的过错啊。我又糊涂了,但我知道爸爸妈妈都一样地爱我,没有改变,而且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好人,他们可以为了不认识的人以身犯险,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积蓄捐给需要帮助的人,他们……

汶川地震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人心的善良,全国13亿人,几乎每个人都捐出自己的一份心意,有几百万,有几万,也有几快钱,也许他们同我一样被震撼了。是啊,13亿人组成的心多么强大,也许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13亿人建成的力量却是坚不可摧的。

有人常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可我却不这样认为,只要靠近地去了解,去感悟人心,就会发现每个人的本性都不坏,他们只是一时被黑暗遮住了双眼而已,而他们需要的是一缕阳光,一缕能温暖他们心中每个角落的阳光。

读心,那不是只有心理学的人才能做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心去倾听,将心比心,就一定能感悟到人心的美好和脆弱。

不是吗?无论是街头卑微的乞丐,还是身价百亿的富翁,甚至是一国领袖,他们都有一颗坚强而脆弱的心,缺少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13.爱与信任成就健全人格 篇十三

【关键词】情绪管理教育;信任;宽容

通过“全人格教育”理论的认真学习,教师应该明白了人格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优良的人格,使青少年学生的人格系统具备下列要素:(l)正确的自我意识(2)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3)和谐的人际关系(4)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5)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6)个体心理的和谐发展。进行人格教育就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围绕这一目标来选定人格教育的内容:(1)智慧健全教育(2)思想道德教育(3)情绪管理教育(4)意志训练教育(5)环境适应教育(6)社交和谐教育(7)自我保健教育等。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教师应该深刻的明白了一个道理: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就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教育首先要立足于人的成长,然后才是培养学生成为哪一方面的人才,自然而然的结果就是为国家、为家庭、为个人的发展做出贡献。教育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目的,还是只强调把学生打造成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或工具,这是两种教育思想的分水岭,而坚信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学生的成长。

现在来谈一下感触最深的“情绪管理教育”的一些理解和思考。对学生进行“情绪化管理教育”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老师要真正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一个老师的学科知识不丰富、教学技能不熟练,那么还有弥补的机会,但一个老师如果没有爱心的话,这个缺陷是致命的,对学生的影响是极为消极的。因此,作为教师,要时时刻刻以一颗敏锐的心去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在关键的时刻送去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爱,从而能够真心的听从我们的教导而努力学习。

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在教刚从二年级升上来的孩子,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是,期中考试前的一天,告诉孩子们要在班里举行一次英语小故事大赛,大家都踊跃报名参加,就连那个平时很胆小,说英语很困难的孩子也报名参加了,下课看到他十分兴奋,拉过他的手说:“好好比,比完老师给你奖励!”。他问:“老师,你奖励我什么呢?”“你来选吧!”“老师,我想让你抱抱我!”边说边侧过脸来用一双纯真的大眼睛望着老师。一下子,都楞在那里。他见我好一会儿没说话,有些不知所措,轻轻地问了一句:“Lucy老师,如果我比了最后一名呢?你还会抱我么?”说完,用怯生生的眼神看着我。老师连忙蹲下身子,看着他坚定地说:“比最后一名我也会抱你!”因为老师知道,这次小故事比赛对性格内向,胆小,平时说单词都说不太好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大的挑战!这会儿他如释重负地笑了。结果,他不仅勇敢的参加了这次比赛,而且还出乎意料的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后来他对老师说:“Lucy老师,你知道吗?我每天在家背英语故事,给全家人都背了一遍,有几次我都觉得我说的不好,我很害怕,不想再参加了,可我告诉自己不行,因为我多么想让你抱抱我!”望着他满是涨得通红的小脸,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他紧紧地搂在怀里。从来没有想过,老师一个平凡的拥抱会如此打动孩子的心灵,让他/ 她变得开朗,自信和勇敢。

对学生进行“情绪化管理教育”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教师要给予孩子最大的宽容与信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当遇到学生犯错误或情绪焦虑、躁狂时,教师该怎么办呢?是不假思索、狂风暴雨般地批评,还是静下心来,用信任和宽容去安抚孩子的情绪,真正帮助孩子成长?处理方式的不同,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遇到过这样一个经历,班上有这样一位男孩儿,他的自控力比较差,很容易被激怒。在一次玩“找礼物”的游戏,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个游戏,大家玩的很开心,但因为时间的关系,只有少数几位同学参与找的过程,剩下的其他同学则做“提醒者”。游戏结束后,教师已经正要总结游戏中练习的句型,突然一只铅笔“嗖”的一声飞到了讲台上,往下一看,一位男生小脸绷着,身体抖着,老师立刻明白了,他是在为没有选上自己玩游戏而生气,在这个时候如果批评他,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更会毁掉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巧妙的是,这位老师不动声色的继续把要总结的句型讲完,然后微笑着问大家,“大家喜欢我们刚才玩的游戏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喜欢!”,接着说:“因为时间关系我没有让所有同学来玩这个游戏,本来想明天咱们再玩一次,但是发现有一个同学超级喜欢这个游戏,所以准备今天就给他一次机会来玩,大家同意吗?”在说这话的同时,有意的微笑着看了他一眼,发现他脸上的表情在逐渐的变柔和,等到大家说“同意!”后,对着他做了一个邀请的姿势,故作轻松的说:“来吧,孩子!”,于是他有點不好意思,但又掩不住高兴的来到前面,老师带领他还有其他同学快乐的完成了游戏。课堂结束后,这位同学主动找老师说了对不起,承认自己有点激动。这样处理课堂突发情况的方法不仅教育了这个孩子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解决事情,也因此赢得了他以及其他孩子更多的信任。

14.信任与道德作文 篇十四

现如今,信任和道德已成为一种奢侈品,极为罕见。如果你有信哪天碰到那么恭喜你,这辈子没白活。

我们习惯把一个陌生人默认为坏人,不受信任的人。如果有天你走在路上突然有人开车问你去哪并且免费捎你一段,我想这时候你脑子里一定会略过各种电影里的凶杀镜头,然后你断然拒绝,反之你在开车忽有人拦你并表示希望你捎一段路你也会断然拒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万一碰个劫财劫车的就赔大了,以前有则新闻说一个中国男孩决定不远万里去法国看望他的女朋友,他选择了一条自杀式的旅途——一路搭车,结果花了几个月才到达法国,女友直说他傻,他也坦言走出大城市的那段最难,几乎没有人肯为他停车,等到了偏远的地方反而很容易就搭上车,这说明大城市人与人之间更加缺乏信任。我小的时候在老家总能看到哑巴卖刀,有人说那些人其实不是哑巴,但是不是哑巴其实不要紧,关键是刀好不好,哑巴们几乎都能用自己的菜刀直接斩断铁丝并且刀刃毫发无损,谁需要到直接拿,等明年再来收钱,奇怪的是这种不记名的卖刀确没少收钱,每家每户都愿意承认自己拿过刀,现在满大街的吐血、跳楼、割肉大甩卖,大家都见惯不怪了,最后三天他能卖上足足三个月。几年前有次我被一女孩当街拦下,她声泪俱下的哭诉自己是来投奔亲戚没想到亲戚搬了家,自己花光了所有的盘缠也没找到,现在饿到头晕,也许是我武侠小说看多了,也许是她穿着打扮和天真的`眼神一点都不像骗子,我就给了他200块希望她能吃顿饱饭并买张回家的票,她声声说足够了足够了,并且一再要我手机号码表示自己回家就给我寄钱过来,直到今天我也没有等到她的电话,这导致我现在遇到真心需要帮助的人也会一走了之。以前我刚到北京租住在平房里,对门老太70多岁,有次我有事出门几天求她帮我看着点门,从此几乎每日都在我门口坐着,直到我下班回家,而且不论刮风下雨,就源于她答应过帮我看门,可惜这一代人所剩无几了。

道德现在有些人眼中就是只要不触犯法律便可以一降到底,完全不用讲道德,有人说这是源于几乎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没有信仰,做了昧良心的事也不用担心自己会入地狱。往前说说吧,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看见了吧,这就是道与德最初的形成。说起这些子那些子,曰来曰去的到底也没把我们教育好,反而这些成为我们吹嘘的东西,动不动就是我们五千年的文明,我们四大发明,我们的著作多少多少,感觉说这些事让大家乐此不疲。吹是吹了,可没人真正的去学习下,反而外国人研究的到很透彻,几天前我看一档电视节目,介绍故宫的一些故事,里面的采访的主要几位学者居然都是外国人,可悲,我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金钱的社会,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可以不要道德,甚至触犯法律。一提起食品,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这是大家集体整死下一代,你想想啊,做毒奶粉的是直接把下一代给毒了,他们自己的孩子可以不吃,但某天他自己的小孩生病了吃了个胶囊也不敢保证是不是皮鞋啊,所以防不胜防,反正你害我我害你,大家一起玩完。有个开饭店的老板,他每天盯在店里,但即使再忙也会抽空回家吃饭,为此他专门雇了在家做饭的阿姨,想明白了吧,他自己不敢吃自己饭店里的东西,不要不相信这绝对是真事。私立医院是绝对去不得,你嗓子不舒服他敢给你肚子开一刀,大不了再缝上,这时候你只能祈祷他们别把剪刀落在你肚子里,不然他每天花在网络上的几万块推广费就都打水漂了,所以说现在你想活出生活质量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知识,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哪里可以去哪里不可以去,我有个朋友特别重视这些,只要发生什么事他就会通知大家要小心,我笑他太敏感,但说实话,这些都是道德缺失行为造成的心理恐慌,还有就是现在中国人不造假就不舒服,不管什么东西一律山寨,真是到了不山寨就不过瘾的地步了,感情这玩意也上瘾。

上一篇:寝室文化节之羽毛球赛策划书下一篇:秋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