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达区生态观光农业项目建议书

2024-07-26

乌达区生态观光农业项目建议书(共8篇)(共8篇)

1.乌达区生态观光农业项目建议书 篇一

岩脚镇人民政府 高桥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 项目单位:六枝特区岩脚镇人民政府编制时间:二

建 议 书0一四年六月

目录

1、项目名称

2、项目单位

3、项目建设建设地点

4、项目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5、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6、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7、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8、项目效益分析

9、综合评价

一、项目名称:高桥农业生态观光园

二、项目单位:岩脚镇人民政府

三、建设地点:岩脚镇村

四、项目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项目负责人:袁达平

联系方式:08585500045

联系地址:六枝特区岩脚镇人民政府

五、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该项目将围绕生态特色,拟建在岩脚镇高桥村,计划投资2500万元,建设生态观光旅游度假村一座、休闲娱乐园一座、传统式家庭旅馆200间(套);建“优质葡萄园”、“无公害蔬菜园”、南生态水果采摘园各一座、绿色长廊观光亭一处,以一条旅游通道贯穿始终,自南向北分别为度假休闲区、餐饮服务区、蔬果采摘区三个区域。

六、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岩脚镇位都香高速六六段的正中,承接着贵阳和六盘水两个生态宜居城市,境内有廻龙溪景区、温泉度假村,距黄果树景区60公里,梭戛生态博物馆15公里,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事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岩脚镇高桥村村位于六枝特区北部,距特区驻地10公里,区域内地势平坦,仅可供建设用地达1000多亩,交通十分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由此产生的精神压力也日益加大,旅游度假作为一种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有效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可。而生态观光旅游将让游客充分体验质朴的民风、民俗和幽静的田园生活。身在其中将体会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的桃园生活。高桥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恰恰能适应人们的这种需要。

高桥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将极大丰富贵州的旅游内涵。该项目建成后将与廻龙溪景区,温泉度假村,黄果树景区,梭戛生态博物馆,等景点共同形成旅游网络,对六枝的旅游开发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将大量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该项目前景广阔,十分可行。

七、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该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通过招商引资解决。

八、项目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按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每人平均消费300元计算,年可实现经营收入3000万元。扣除经营成本和缴纳税款,年可获利润约2000万元。

(二)社会效益分析

该项目建成后,可以极大地丰富的旅游内容,将与廻龙溪景区,温泉度假村,黄果树景区,梭戛生态博物馆等景点融合在一起,真正形成“游山、玩水,赏民俗,吃住农家”的旅游格局。同时将辅射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九、综合评价

该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适应当今社会人们的需求,与党中央倡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活动相一致,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无破坏环境问题,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收期不长,综合评价可行。

2.乌达区生态观光农业项目建议书 篇二

一、济宁生态旅游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济宁生态旅游农业的发展现状

济宁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 充分利用自然风光、文化遗产优势, 并通过农业综合开发、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开发取得了一定的综合效益。近年来, 济宁市各县 (市、区) 的农业综合开发或农业科技园转变观念, 注重加强基础建设, 添置休闲娱乐设施, 开展旅游休闲服务, 把单纯的农业开发转向生态旅游农业建设, 特别是充满郁郁生机的各类“农家乐”, 给城市人民旅游、休闲、观光增添了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二) 济宁生态旅游农业存在的问题

1、科学规划重视不够。

目前基本上是以乡村企业、农民自主开发为主, 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 功能不配套, 市场定位不明, 简单效仿, 粗放经营, 在开发建设上随意性较大, 存在着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

2、档次不高, 品味偏低。

从目前济宁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状况看, 起步较晚, 开发类型较少, 仍以观光浏览为主要活动内容, 停留在休闲农业的基础层次上, 内容不够丰富, 度假、体验型项目建设不足, 生态、文化内涵不高, 缺少现代农业展示、教育、示范型旅游活动, 社会影响力不大, 知名度不高, 缺乏吸引力。

3、管理不够规范, 服务水平不高。

存在着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不健全, 农业部门、旅游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在管理上还不够协调的问题, 一些区域建设总体规划、行业标准和要求还没有统一建立起来, 游客的餐饮、住宿、娱乐等安全、卫生等方面还不规范。

4、服务人员缺少培训, 素质还不高。

现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是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工作人员, 对旅游业缺乏管理经验。旅游服务人员也大多不是正规职业学校的毕业生, 有的虽然进行了短期培训, 但从整体上看素质仍然偏低。

二、济宁市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有利条件

1、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济宁自然资源丰富, 是山东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业大市, 水资源储量充沛, 境内河道众多, 交错密布。济宁动植物种类丰富, 总计有127科904种。主要名优农作物有金乡大蒜、邹城大葱、嘉祥细长毛山药、鱼台白莲藕、汶上荸荠和泗水核桃等;被定为山东名产的农作物品种有曲阜香稻、鱼农1号水稻、泗水的小杂粮等。林木群既有阔叶林区, 也有不少从南方、北方植物种类的引入, 还有柘树、皂角、乌桕等珍稀树种。全市草本、木本观赏类植物有203种, 既有广泛栽培的月季、海棠、仙人球, 也有名贵的君子兰、蝴蝶兰, 有美化庭院的雪松、龙柏, 也有点缀居室的文竹景天, 花卉品种繁多, 争相斗艳。药用植物分布广泛, 药用价值大, 蕴藏量大。动物种类较著名的有鲁西南黄牛、小尾寒羊、微山麻鸭、汶上芦花鸡等。这些都为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雄厚的科技力量。现代农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现代化的高科技农业不断应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使生产要素的配置日益得到改善。济宁市在农业发展中始终坚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 不断强化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 大力实施保护栽培、立体种植和粮菜间作、两薯 (地瓜、马铃薯) 脱毒快繁技术、转基因高抗棉和彩色棉、太空育种成果、人工智能温室栽培、工厂化育苗技术等一大批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先后在全市实施了科技兴农十大工程和111工程, 积极兴建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 (场) 。截至2008年全市县以上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 (场) 210处, 乡镇建立各类示范园 (场) 80处, 示范园 (场) 总面积达到6万亩, 投资额2.5亿元。为开发生态、高效、观光、旅游农业广泛采用各种高新技术, 大规模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大幅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积累了宝贵经验。

3、良好的市场环境。生态旅游农业的客源市场主要是城市居住人群, 济宁城镇人口209.74万人, 客源充足。加之济宁旅游资源丰富, 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品种多, 旅游市场吸引力较强, 客流量大, 据统计, 2008年济宁接待入境游客15.6万人次, 国内旅游人数1778.4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达到126亿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 全市上下已形成齐抓旅游工作, 齐唱旅游的调, 齐举旅游的旗, 齐念旅游的经的工作氛围和市场环境。现今济宁市已出台了规范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等行为的旅游景区管理规定, 为发展壮大生态旅游农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4、较强的区位优势。济宁位于山东省南部,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 东邻山清水秀的临沂地区, 西与牡丹之乡菏泽接壤, 南面是枣庄市和江苏省徐州市, 北面与泰安市交界, 西北角隔黄河与聊城市相望。济宁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是连接华东与华北、内陆与沿海的重要通道, 三条高速公路、三条铁路、四条国道纵横境内, 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 军民合用济宁机场已经通航, 规划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在曲阜设有站点。良好的区位优势, 优越的地理位置, 便捷的交通条件, 有利于游客观光旅游、度假休闲。

5、较为成熟的发展经验。济宁市生态旅游农业虽然处于早期萌芽状态, 但个别农业休闲山庄初具雏形, 如济宁市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任城李营镇的十余处垂钓中心等。加之济宁市经济基础较好, 工商经济、民营经济发达, 农民创业意识强, 特色农业发展迅速, 果树 (80万亩) 、园林苗木 (10万亩) 、蔬菜、水产养殖等已有相当规模和名气, 资源稍加整理, 重点发展8-10处生态旅游农业区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

三、推动济宁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 提高认识, 加大力度

1、把生态旅游农业作为一项产业来发展。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首先要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充分认识到生态旅游农业是一项朝阳产业, 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业链的延伸, 生态旅游农业不仅融合了农村第二、三产业, 拓展了旅游业的内涵, 形成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扩大了农业的经营范围, 更重要的是农业旅游的发展在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繁荣农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门应该切实把发展农业旅游作为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手段、一项重要的产业来对待, 抓在手上, 放在心上, 落实到行动上。

2、加大扶持力度,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生态旅游农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朝阳产业, 市委市政府应该高度重视, 加强组织领导, 整体推进, 保证生态旅游农业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切实研究和制定旅游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在品牌支持的基础上, 争取在信贷、税收、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特殊的支持和政策的倾斜。要加快建立“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 加大对生态旅游农业投入力度;对生态旅游农业区内用于农业生产的管理用房、配套设施用房等所需土地指标, 予以优先安排, 对生态旅游农业建设提供的信贷、金融等优先支持, 对生态旅游农业加大宣传、营销推介, 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搞好交通、通讯、水电、环境治理、安全保障等公共服务, 增强生态旅游农业的发展活力。

(二) 科学规划, 试点推动

1、合理布局, 科学发展。

一是搞好规划, 实行理性开发。济宁人口相对较多, 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资源丰富, 城市旅游休闲消费需求大, 要发展生态旅游农业, 首先要制定科学发展规划, 贯彻“开发与资源保护相结合,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近期与远期相结合, 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 突出特色。二是在整体规划指导下, 对近期、远期的主要任务, 可开发的景点、各景点景区的定位、旅游市场的细分, 以及开发利用的成本、效益进行调查分析, 在此基础上邀请知名专家进行论证实施, 努力把济宁建成全国农业旅游名城。三是规范管理, 促进科学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针对济宁当地生态旅游农业存在的问题, 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 完善行业标准, 从当前来看, 济宁市人民政府以济政发 (2008) 26号文件制定了开发建设、经营管理、资源保护、违规责任等规程, 这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一以贯之, 落到实处, 促其规范发展。

2、先搞试点, 而后推广。

目前, 我国和济宁市农业旅游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对生态旅游农业的发展还缺少深入的研究, 在制定总体规划的前提下, 统一整合资源, 促进各经营单位协调和有序发展。可采取“先试点、后推广、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 先行支持和扶持一批农业旅游示范区作为样板推出, 通过抓示范、树立样板等形式, 扩大示范辐射效应。例如, 南阳湖农场在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市农业局的倡导与支持下, 正在启动农业的规划和建设;济宁市 (兖州) 农业高科技示范园也已基本形成旅游农业的雏形。

3、加强协调, 联合开发。

一是在济宁市旅游总体规划框架内和相关配套政策规定下, 生态旅游农业涉及的旅游、发改、国土、规划、林业等部门应相互协作, 搞好协调, 成立相关职能机构, 从上而下形成比较系统的工作体系, 加强研究、宣传和培训工作, 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推动济宁市农业旅游的发展。二是运用市场化机制, 依靠各界力量进行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投资, 一般是长线投资, 投资少不成景, 投资大见效慢。投资主体要靠各方面的力量, 现在最火爆、最具有生命力的还是农民自办和企业办的农家乐、农庄、垂钓中心等景点景区。因此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积极引导工商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生态旅游农业, 积极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建设, 推进协作, 提高组织化程度, 实现生态旅游农业多元化、合作化发展。这就要求政府部门提供条件、旅行社组织客源, 农林部门给予扶持, 市场运作, 才能使农游活动人气渐旺, 景点逐步成熟。

(三) 发挥优势, 彰显特色

1、充分利用地方优势条件。

济宁市旅游资源———名胜古迹、山水风景较多, 特别是历史旅游资源具有广泛性、集中性特点, 济宁市古迹在全国全省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且独具特色, 吸引着更多的中外游客和文人学者前来浏览探古, 开发利用潜力很大。自然风光中有峄山、泉林、南四湖等景色秀丽的山水风景。生态旅游农业要充分发挥好这些旅游资源优势, 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重点, 把农游产业当作旅游产业的延伸, 让农游战略成为济宁旅游的又一个“站点”, 使农游收入成为济宁市的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2、突出地方特色, 强化园区建设。

突出特色是生态旅游农业生命力的精髓, 是创造差异性的核心元素。济宁资源丰富, 条件优越, 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古代遗迹、民俗风情相互融合, 具备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把有条件的地方建成技术示范、成果转化、经济龙头、旅游观光的多功能农业园区, 牢固树立“民俗文化就是资源、特色品牌就是资源”的理念, 在发展生态旅游农业中重视地方传统民风、民俗、历史风情, 突出当地文化特点, 精心设计生态旅游农业项目和游客参与性活动, 如节庆活动、农庄休闲、农家美食、休闲渔业、主题公园、度假休养和采摘体验等活动。以创新的理念、求新的思维, 结合实际, 研究特色, 挖掘特色, 突出特色, 打造特色品牌, 以新取胜, 以特色取胜, 以品牌取胜, 真正达到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的目的。

3.乌达区生态观光农业项目建议书 篇三

《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

编写参考大纲

一、前引部分 1.封面

项目名称、编制单位(加盖公章)和日期;如封面材质不宜加盖公章可增加扉页,内容同封面,并在扉页编制单位上加盖公章。

2.《项目建议书》编制单位资质证书为复印或扫描等复印件。3.编制单位签职页

项目单位、编制单位(加盖资质证书专用章,可选)、编制单位法人代表(签字或签章)、编制单位总工程师或技术质量负责人(签字或签章)、编制单位主管领导(可选)、《项目建议书》编制处(科、室)处(科)长(主任)(可选)、编制处(科、室)主任工程师或技术质量负责人(可选)、编制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签字或签章)。4.编制人员名单页

按编制单位内部管理要求顺序列出编制人员名单。5.前言(可选)

二、正文 1.总论 1.1 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格式:×××省×××县×××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1.1.2项目实施单位 1.1.3项目法人代表 1.1.4建设地点

×××县×××乡(镇)×××村,乡(镇)、村可多选。1.1.5主要建设内容、规模

包括人工造林(草)、封山(沙)育林(草)、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固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某一种或多种建设类型作为建设内容),建设规模。1.1.6项目建设期

1年

1.1.7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1.1.8建设效益 1.2 编制依据

包括国家林业政策、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行业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建设面积及规模、主要建(构)筑物数量、主要机械设备数量、人员编制、投资估算指标;营造林成本,造林用苗指标,造林用工量指标,种苗基地供苗指标,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指标,林木生长量指标。1.4 可行性研究结论

概要描述项目建设方案、投资规模及可行性研究结论和建议。

2.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 建设地点或范围

以具体地块或小班为单位。3.2 项目区基本情况

包括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林业生态建设情况等。3.3项目建设条件 3.3.1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通信、供电、灌溉、排水等。3.3.2苗木供应

现有种苗供应能力及潜力,外调种苗的可能性及经济合理性分析等。3.3.3自然立地

造林地数量及立地条件分析。3.3.4工程实施有利条件

其他需要分析的项目建设条件。4.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5.项目建设方案

5.1 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5.2 规模与布局

人工造林(草)、封山(沙)育林(草)、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固沙几种形式的建设任务及布局,(附图)5.3 技术措施方案 5.3.1人工造林技术方案(1)造林地现状(2)林种选择(3)树种选择(4)整地(5)苗木与植苗(6)配置模式(7)抚育管护(8)苗木供应保障 5.3.2封山育林技术方案(1)封育区现状(2)封育类型(3)封育方式(4)封育年限(5)封育措施

5.3.3 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方案(1)低产低效林现状(2)改造方式(3)管护

(4)苗木需求量及保障供应 5.3.4 固沙工程技术方案(1)固沙区现状(2)固沙技术措施

……

5.4 实施进度安排

实施期限1年,安排到月份。

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投资估算 6.2资金筹措

7.效益及风险分析 7.1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新增有林地面积、新增森林蓄积、控制水土流失面积、治理沙化土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等。7.2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直接经济效益及带动农户增收情况等。7.3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解决农村就业等。7.4风险分析

8.保障措施 8.1领导保障 8.2技术保障 8.3组织保障 8.4机制保障 8.5宣传保障 8.6资金保障 9.结论

附表:

1、项目区基本情况表

2、项目建设任务安排表

3、项目建设用苗量及苗木价格表

4、项目建设用工量表

5、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表

附图:(彩图,打印清晰)

1、项目区位置图

2、项目区现状图

3、项目布局图 附件3

《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

一、前引部分 1.封面

项目名称、编制单位(加盖公章)和日期;如封面材质不宜加盖公章可增加扉页,内容同封面,并在扉页编制单位上加盖公章。

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资质证书为复印或扫描等复印件。

3.编制单位签职页

项目单位、编制单位(加盖资质证书专用章,可选)、编制单位法人代表(签字或签章)、编制单位总工程师或技术质量负责人(签字或签章)、编制单位主管领导(可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处(科、室)处(科)长(主任)(可选)、编制处(科、室)主任工程师或技术质量负责人(可选)、编制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签字或签章)。4.编制人员名单页

按编制单位内部管理要求顺序列出编制人员名单。5.前言(可选)

二、正文 1.总 论

1.1 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格式:×××省×××县×××年农业综合开发×××(品种)基地示范(或加工)项目 1.1.2项目主管单位

1.1.3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 1.1.4项目建设地点

×××县×××乡(镇)×××村,乡(镇)、村可多选。1.1.5建设性质

新建或改扩建

1.1.6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主要为示范基地面积,示范基地生产品种及产量;如有加工项目,还需增加加工产品规模。

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土建工程、道路建设、灌溉工程等。如有加工项目,还包括所需相应设备与土建工程。1.1.7建设期限

1年

1.1.8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1.1.9 项目效益 1.1.10科技支撑单位 1.2编制依据

包括国家林业政策、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行业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建设面积及规模、主要建(构)筑物数量、主要机械设备数量、人员编制、投资估算指标;营造林成本,造林用苗指标,造林用工量指标,种苗基地供苗指标,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指标,林木生长量指标。1.4综合评价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从技术、经济、环境和市场等方面评价),风险评估,带动作用,问题及解决方案,结论与建议等。

2.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阐述项目提出建设理由(如区域经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存在问题等)。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从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企业效益,增强服务“三农”、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阐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 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 3.1.2自然资源状况(1)气候(2)水文(3)土壤(4)大气环境(5)地形地貌 3.1.3社会经济状况(1)行政区划与人口(2)交通运输(3)供电及通讯

3.1.4 林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

3.1.5本项目产业及项目关联产业发展状况 3.2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3.3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分析 3.3.1有利条件

3.3.1.1设施:交通、运输、通信、供电、灌溉、排水等。3.3.1.2苗木供应:现有种苗供应能力及潜力,外调种苗的可能性及经济合理性分析等。

3.3.1.3自然立地:造林地数量及立地条件分析。

3.3.1.4工程实施有利条件:其他需要分析的项目建设条件。3.3.2不利因素及解决方案

3.4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内容多可另成章节)3.4.1 建设单位概况

建设单位名称,所有制形式,注册时间、发展历程(沿革),主营业务,人员结构等 3.4.2建设单位资产及财务状况 3.4.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3.4.4单位或依托单位研发能力

如有科技支撑单位需附相关合同(或协议)证明。

4.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1市场分析 4.1.1市场调查 4.1.2市场预测 4.2市场营销 4.2.1营销策略 4.2.2营销方案 4.3市场风险分析

4.3.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4.3.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5.项目建设方案及实施进度 5.1建设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5.1.1指导思想 5.1.2建设原则 5.1.3建设目标

5.2 项目建设规模与布局 5.2.1 示范基地建设规模 5.2.2 建设布局

5.3 生产技术方案或生产工艺流程

有产品加工的项目,还需简述产品加工生产工艺流程。不同示范项目,生产技术方案各不相同,以下内容仅作参考。5.3.1园地选择 5.3.2栽植区划分 5.3.3品种选择 5.3.4种苗 5.3.5栽植密度 5.3.6整地及栽植 5.3.7土肥水管理 5.3.8整形修枝 5.3.9病虫害防治 5.4 建设内容及规模 5.4.1 示范基地建设

包括品种或品种引进,整地,土壤改良等。5.4.2生产设施建设 5.4.3基础设施建设

有产品加工的项目,增加相应的建设内容 5.5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分月安排进度,绘制项目建设进度表

6.环境影响评价 6.1 环境现状 6.2环境影响分析

说明并分析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6.3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如废弃物处里、污水处理,产品质量安全方案等。6.4 环境影响评价

7.项目管理及组织运行 7.1机构设置与职责 7.1.1机构设置 7.1.2机构职责 7.1.3劳动定员 7.2经营管理模式 7.3经营管理措施

项目建设阶段和项目竣工后的管理措施,如工程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7.4技术培训

根据生产技术要求,对项目单位员工及基地农民开展技术培训的方法、措施和拟开展的主要工作。7.5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8.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1投资估算依据 8.2投资估算 8.2.1总投资(1)建设投资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2)流动资金

其中:铺底流动资金。(3)其它

需说明具体投资渠道 8.3资金来源 8.3.1中央财政资金 8.3.2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8.3.3自筹资金及来源 8.3.4银行贷款及其它 8.4资金使用和管理 8.4.1财政资金

使用范围、报帐管理等。8.4.2自筹资金

说明资金筹集能力,资金来源和筹集措施。同时在附件中出具相关证明。8.4.3银行贷款及其它

9.效益分析与综合评价结论 9.1经济效益分析 9.1.1 基础数据

项目计算期、相关的取费标准、财务制度规定、税收政策、银行贷款利率等。

9.1.2 销售(营业)收入、销售(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1)销售(营业)收入(2)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 9.1.3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9.1.4 财务效益分析(1)盈利能力分析

包括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税后、静态),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和财务净现值(税后)等。(2)银行贷款清偿能力分析(有贷款项目)9.1.5 不确定性分析(1)盈亏平衡分析(2)敏感性分析 图、表表示及文字说明。9.1.6 财务评价结论 9.2社会效益分析

辐射带动能力分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与林农增收致富分析等。9.3生态效益分析 9.4 综合评价结论 9.4.1 结论 9.4.2 建议

附表

1、项目投资估算表

2、流动资金估算表

3、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表

4、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5、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表

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销售(营业)收入、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7、现金流量表

8、银行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有贷款项目)

9、财政资金使用明细表

附图(彩图,打印清晰)

1、项目区位置

2、基地现状图

3、项目布局图或平面布置图

4、其它附图

附件

1、企业营业执照及组织机构代码

2、土地使用证或土地租赁合同

3、项目单位上年财务审计报告

4、项目单位龙头企业认定材料

4.农业项目项目建议书 篇四

编制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建议书及价值体现】

项目建议书,又称项目立项报告,按新的投资体制改革相关政策,项目建议书主要是国有企业或政府投资项目单位向发改委申报的项目申请。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可以着手成立相关项目法人。民营企业(私人投资)项目一般不再需要编写项目建议书,只有在土地一级开发等少数领域,由于行政审批机关习惯沿袭老的审批模式,有时还要求项目方编写项目建议书。外资项目,目前主要采用核准方式,项目方委托有资格的机构编写项目申请报告即可。

《农业种植项目建议书》是为农业种植项目建设筹建单位或农业种植项目法人,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方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国内外市场、所在地的内外部条件,提出的具体项目的建议文件,是专门对拟建农业种植项目提出的框架性的总体设想。该报告的核心价值是:

——作为农业种植项目拟建主体上报审批部门审批决策的依据;——作为农业种植项目批复后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作为农业种植项目的投资设想变为现实的投资建议的依据;——作为农业种植项目发展周期初始阶段基本情况汇总的依据;《农业种植项目建议书》主要从宏观上论述项目设立的必要性和

可能性,从项目的市场和销售、规模、选址、物料供应、工艺、组织和定员、投资、效益、风险等进行深入阐述,消除决策主体项目选择的盲目性,着力阐述项目的规划设想,极力突显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达到立项报批的目的。

【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项目报告撰写单位

(四)项目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立项研究结论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立项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项目立项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使审批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第二部分 农业种植项目发起背景和建设必要性

一、农业种植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三)……

二、农业种植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

(二)……

(三)……

(四)……

三、农业种植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农业种植项目市场分析及前景预测

一、农业种植项目市场规模调查

二、农业种植项目市场竞争调查

三、农业种植项目市场前景预测

四、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五、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第四部分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一、资源和原材料

二、建设地区的选择

三、厂址选择

第五部分 工厂技术方案

一、项目组成二、生产技术方案

三、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四、土建工程

五、其他工程

第六部分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一、建设地区环境现状

二、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三、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四、治理环境的方案

五、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六、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七、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八、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第七部分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一、企业组织

二、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第八部分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项目实施费用

第九部分 项目财务测算

一、项目总投资估算

二、资金筹措

三、投资使用计划

四、项目财务测算相关报表

(注:财务测算参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依照如下步骤进行:

1、基础数据与参数的确定、估算与分析

2、编制财务分析的辅助报表

3、编制财务分析的基本报表估算所有的数据进行汇总并编制财务分析的基本报表。

4、计算财务分析的各项指标,并进行财务分析从项目角度提出项目可行与否的结论。)

第十部分 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一、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二、财务评价

三、国民经济评价

四、不确定性分析

五、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第十一部分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建议

5.农业项目建议书 篇五

1、项目名称:__镇观光农业项目

2、项目实施单位:__镇人民政府

3、项目主管单位:__区农业委员会

4、技术依托单位:__区农业委员会

5、项目建设性质:观光农业

6、项目建设地点:__镇

7、项目建设期限:2年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

__镇属__市__区,地处大别山东北麓余脉,位于__区最南端,与__、__县交界,北与__区__镇接壤、东南与__县__镇、__镇交界,西南与__县__镇相邻,总面积__平方公里,八山半水一分半田,镇建成区__平方公里。全镇辖__个村,__个街道,常住人口__万人,其中镇区人口__万人。

国道__线、省道__穿镇而过,向西约__公里连接__高速公路。__镇资源禀赋良好,历史遗存丰富,文化氛围浓厚,生态环境优美。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在概念和内涵上是相辅相成的。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新的历史阶段,在突出现代高新技术的先导性、农工科贸一体性、农业开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强化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生态农业实质上是生态化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既符合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又符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符合农村社会人文发展的方向。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操作、可实现的现代农业,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现代生态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人们对良好的乡村环境所形成的森林浴、郊野露营、观光采摘、休闲度假等消遣休闲活动的渴望和追求,满足了自身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缓解了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所带来的紧张感和压迫感。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农村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生态观光农业应运而生。可以肯定,生态观光农业是非常具有前景的现代农业,但需要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预期目的。

四、市场分析

项目区位于__区__镇__村、__村、__村和__村,

这里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是国家4A景区__旅游线路观光和红色旅游采摘的黄金地段,适宜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科研、引种、示范推广和品牌创立的理想场所。生态观光园紧邻__国道,与周边县市1小时路段,依托__旅游区,适宜大力发展草莓、葡萄、茶叶和油茶等农作物的种植和观光采摘。因此,各类产品销售渠道多,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是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市场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五、项目投资概算、资金来源和建设内容模 项目总投资约3279.5万元,其中,自筹资金1779.5万元,申请财政资金_00万元。

1、新建古镇草莓大棚生态观光采摘园,位于__村境内,占地300亩,建设标准化框架大棚,投资约49.2万元。

2、新建民乐葡萄生态观光采摘园,位于__村境内,占地500亩,建设标准化框架大棚,投资约30.3万元。

3、新建__茶厂,位于__村境内,建设标准化茶厂500平方米,培育观光茶园1.3万亩,投资约_0万元。

4、新建油茶生态观光园,位于__村境内,占地10000余亩,综合开发万亩油茶基地,配以特色度假农庄、休闲垂钓中心等服务产业,投资约3050万元。

六、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及验收投产

1、项目建设时间为20_年5月至年底。

2、项目验收投产为2月。

七、综合效益分析

立足生态园山青水秀、“绿色环保”以及生态的休闲园的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园的自然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一生产一休闲一康乐一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发展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旅游业发展一个新方向,一方面拓宽了旅游业的广度,为旅游活动增添了新景观,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使环境恢复魅力,永保秀丽: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态结构,优化了农业经济的组合,开拓了农业和土地被利用的新领域,强化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增加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附加值,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振兴农村经济、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措施。围绕建设旅游大产业、面向旅游大市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通过生态农业园的建设,引导和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八、项目建设的意义

1、观光农业旅游项目的出现是后工业文明社会渴望已久的同归自然的旅游主题。

今天,已拥有了辉煌工业文明的后工业社会,却正在失去与自然的和-谐相依:熙攘的城市、忙碌的身影、林立的高楼大厦疏远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距离,紧张、烦躁压迫着现代人的神经,

于是“生态热”、“休闲热”成为都市人的追求和渴望,而与此强烈对照的乡村田园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与花香、一望无垠的大地、纯朴的农民、清新的绿色食品则构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另外,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与农村的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加之过去“上山下乡”的历史经历,寻根的潜意识驱使他们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与方式重新体验过去生活,于是旅行社的“当一天农民”、“插队落户”等项目一经推出,即产生了强烈反响。

2、高效益的观光农业,为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发展农业是我国的国策。观光农业改变了我国传统农业仅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的思路拓展到关注人-地-人和-谐共存的更广阔的背景之中,这也正好契合了长期以来农民渴型脱贫致富的愿望。可以预见,基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新型观光农业,将成为我国传统农业向高精尖、高附加值深度开发转移的农业现代化主流方向之一。

3、观光农业旅游开发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整时期社会资金寻求新投资领域的必然选择,并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经济界人士普遍寄予厚望的汽车、城市房地产,由于远超越了现阶段大众的经济承受力,加之缺乏相应的金融政策的支持,虽然短暂火爆,但终归有价无市。而观光农业旅游却由于其开发项目的农业特色,直接受到国家投资政策倾斜优惠。城市

6.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分析及建议 篇六

关键词: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建议

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是对影响农业科研项目实施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识别、监控、评估和处理, 从而尽可能地降低危害, 减少不确定性, 保证项目实施效果。科研项目的风险主要来源于项目的不确定性, 即科学研究是对未来事物发展的预测和判断, 科研人员也不能精确地控制其中参与因素的变动, 这些变动导致了科研项目存在各种风险。

风险管理研究起源于19世纪。20世纪60年代, 美国首先把风险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开始研究, 我国的风险管理研究则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风险管理已应用到各个行业和部门, 其中企业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较为广泛, 而在农业科研项目中应用风险管理相对较少。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后, 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增加, 农业科研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 农业科研项目潜在风险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 加强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 进行风险识别和监控, 从而尽量规避和减少风险, 降低风险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农业科研项目的整个执行过程都涉及风险管理, 从项目前期准备、评审、立项、实施到成果及推广管理。为确保农业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 开展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须进行风险识别、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 如图1所示。

1.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确定风险因素对农业科研项目的影响, 分析风险因素对项目的不确定程度以及可能引起的损失。

1.2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对农业科研项目实施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价、评估和监控, 制定风险计划。风险控制主要包括: (1) 制定风险计划。根据经验, 列出农业科研项目实施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影响程度。 (2) 风险评价。评估农业科研项目实施中风险因素可能发生的几率, 引起的损失程度和影响。 (3) 风险监控。对可能影响农业科研项目的风险因素, 项目重点实施阶段, 易发风险过程和诱因等进行监测、判断和甄别。风险监控贯穿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

1.3 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指通过各种方法, 包括事先制定的风险应对措施和临时应急措施等, 处理农业科研项目实施中的风险因素, 力求消除特定的风险因素, 保证项目顺利开展。风险应对包括: (1) 风险规避。通过各种保障措施, 如改变技术路线、减少高风险技术应用、健全人才制度等, 预防风险发生。 (2) 风险转移。在风险发生前, 通过方法和措施, 如项目根据不同的目标, 成立子课题, 每个单位承担一个子课题, 通过专项—项目—课题—子课题的方式, 将风险逐渐减小转移。 (3) 风险承担。承担项目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及其引发的影响和损失, 风险承担可能导致农业科研项目的失败。

1.4 风险因素

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是个动态管理过程。其各个部分、步骤相互重叠、贯彻始终。因此, 有效地分析、甄别农业科研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 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关键和前提。农业科研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如表1所示。

掌握风险来源, 强化风险意识, 进行必要的风险管理对于项目成功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我国开展科技改革后, 很多科研计划取消或者合并, 科研立项逐步向大型科研项目方面发展。大型科研项目参与单位多、投入巨大、执行周期长, 风险相对较高[1]。因此, 非常有必要加强项目的风险管理, 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2 关于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的建议

2.1 主动开展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

主动开展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 就是要对农业科研项目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主动管理、主动控制, 认真分析项目和所处的环境、支撑条件等, 理清项目和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识别农业科研项目中的潜在风险, 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农业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主动管理也是个动态管理过程, 不是依靠经验一成不变的研究, 而是主动跟踪整个项目周期。随着项目的开展, 个别环节可能诱发风险;有些项目的特定阶段可能会出现风险。因此, 只有坚持不懈地跟踪进行风险分析, 才有可能早期预见风险的存在, 从而对潜在风险和可能诱发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预防。对于重大农业科研项目, 更需要主动开展风险管理, 包括密切关注子课题的研究进展, 外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课题组成员之间的协调沟通以及项目组成员的变动等, 把项目风险降到最低[2]。

2.2 加强全过程风险管理意识, 把风险管理纳入项目管理中

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是个系统的综合管理过程, 涉及到各方面的因素。从项目设计之初研究条件的确定、团队人员的配备、技术路线的设计、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执行进度的控制情况、项目目标的实现、市场需求契合情况以及对风险的整体认识、评估和预防能力等, 需要在项目整个实施过程进行风险管理, 处理好项目实施的每个细节。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始终, 而不只是在项目某一阶段开展风险管理。否则, 任何一环的失误都可能给农业科研项目带来巨大的风险, 进而导致项目失败。全过程风险管理还应包括项目结束后对成果的管理。项目成果是否能被推广获得效益, 推广程度如何, 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 市场营销手段如何[3,4]等也是项目管理的一部分, 是评价相关应用开发项目的关键, 非常有必要进行风险管理, 保障农业科研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钰华, 周力民.大型科研项目的风险管理初探[J].航空科学技术, 2004 (4) :18-21.

[2]邹超, 朱光伟, 姜澄宇.重大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探讨[J].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37 (4) :174-176.

[3]姚照坤, 闫逦, 司静波.浅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20) :126.

7.乌达区生态观光农业项目建议书 篇七

一、当前国内农业项目资金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 农业项目资金绩效管理中主要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如项目资金预算的编制缺乏规范的标准, 这对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工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同时存在着立项标准不明确、项目资金的针对性不强以及项目资金使用缺乏连续性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 给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农业项目资金作为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具体体现, 在促进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 农业项目资金在绩效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通过研究发现, 造成我国农业项目资金预算编制缺乏规范标准的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对农业项目资金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立项标注不够明确, 项目资金的针对性不强, 主要是指立项的随意性太强, 立项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 以致造成项目资金的浪费。项目资金的使用缺乏连续性, 指的是缺乏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机制, 不能对资金进行有效利用, 这就致使项目资金绩效管理中存在较大的风险, 投入资金的回报率不如预想的高。

二、提高农业项目资金绩效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 制定和明确项目资金预算编制规范和标准

科学编制农业项目资金的立项指南, 要把握农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根据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 科学编制农业资金项目立项指南。要通过多种形式, 如网络、媒体、报刊等, 向社会公布立项标准和立项指南, 吸引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积极申报参与, 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 提高项目的竞争性。对于符合立项指南和标准的申报项目, 要组织专家学者进行项目评估, 通过组织讨论会、听证会等, 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认证;尤其要对项目申报单位和企业进行资格审查、对申报项目进行比较选择, 做到优中选优, 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收到预期收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明确立项标准, 强化项目资金的针对性

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和明确农业项目资金的立项要求一样, 制定科学化合理的农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农业资金支持项目确定以后, 项目的实施单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切实落实管理责任。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包括项目资金的负责人、项目实施的进度、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项目管理联系人等内容。总之, 办法制定以后, 要确保每一分项目资金的都落到实处, 每一分项目资金的去处都有据可查, 实现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关于规范资金的使用, 主要是要建立项目资金定期报告制度。通过建立定期报告制度, 可及时了解掌握项目实施的进度、现阶段工作任务以及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情况。当前, 中央政府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不仅出台了支持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而且加大了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这里有一个原则问题, 即项目资金必须按照合同规定要求的原则使用, 任何人和单位也不得随意变更项目资金的使用用途, 绝对禁止挪用挤占项目资金的状况。

(三) 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的连续性

建立项目库, 实施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在项目资金预算工作中, 经常会出现“东一锤子, 西一榔头”的状况, 各企事业单位在编制项目资金使用规划时, 应结合本企业和本地的长远发展规划, 既要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同时还要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 积极建立项目库, 并根据变化发展着的实际, 做到及时更新数据库。在项目申报时, 从项目库中优中选优,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的准确和理性, 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企事业单位可根据不同项目资金支出情况, 比较项目之间的经济效益。通过比较, 探索建立项目资金的绩效评价机制, 包括事前评价、事中评价和事后评价三个部分。其中, 事前评价有利于项目资金预算的科学合理性;事中评价可全面掌握项目进展情况, 及时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事后评价则可以评价项目资金的支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农业项目承办单位要及时并认真细致分析农业项目资金绩效管理状况, 尽快写出项目实施总结报告。项目总结报告应该包含以下要素:项目的基本实施情况、资金的使用绩效、项目实施的举措、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工作的总体规划等。在做项目实施总结报告的同时, 也要做好项目实施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申报的文件、批复文件、项目实施方案, 以及项目论证情况的文件、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等。

三、结语

“三农”问题解决得好不好, 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章通过对农业项目资金绩效管理中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提高项目资金绩效管理的几点建议, 包括明确农业项目资金的立项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办法、建立项目库并实施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和及时对农业项目资金绩效管理状况进行总结等。

摘要:农业项目资金作为我国政府强农惠农的具体措施, 是为扶持和发展农业而安排的专门资金。我国政府加强了对农业发展的财政投入力度, 但是农业项目资金的绩效管理却不尽如人意。文章分析了农业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提出了提高农业项目资金绩效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业,项目资金,绩效管理

参考文献

8.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建议 篇八

1、注重科学规划和科技培训,稳步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省、市、县都要加快制定相应的生态农业发展的具体规划,引导生态农业的健康、有序、稳步发展。要成立生态农业发展领导机构,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加强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指导和监督,部门要间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发展生态农业的合力。同时,要注重运用科技手段发展生态农业,处理好农业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搞好生态技术培训,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2、要进一步加大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主要是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和技术扶持力度。要针对地方优势产业,出台地方性的倾斜政策,加大对绿色生态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提升特色农产品的比较经济效益,确保生产不受影响。要进一步加大技术扶持力度。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市农业生产的全新课题,经验不足,农业主管部门及相关科研院所要派出专家到农民个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培训指导。

3、要进一步加大绿色生态农业品牌的创建力度。目前,虽然我们具有地域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及产品,但农业品牌建设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农业品牌建设力度,按照“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和“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的要求,支持特色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积极鼓励标准化基地和示范区产品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申报国家名牌农产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等有利于绿色(有机)食品品牌化的行为。要以组织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为方向,扶大扶强,加快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

4、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和农田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力度。要全面推广种植绿肥、测土配方施肥、植保绿色防控等技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措施,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生态农户、生态自然村的建设速度,尽快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全覆盖,切实做好工厂

【乌达区生态观光农业项目建议书】推荐阅读:

上一篇:精选小学国旗下讲话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下一篇:诚信单位责任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