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文并不差作文

2024-10-06

我的作文并不差作文(12篇)

1.我的作文并不差作文 篇一

不差作文500字

其实最近也是不断地在审视自己,因为觉得自己也在变化。

昨天晚上和前任同桌聊天到十一点多。但时间还是不够的。

和一个比较“会闹事”的女生最近走的比较近。其实从一开始我就没有反感那个女生,反而觉得他很直率,人品不差,就是嘴比较贱。但是大家都不这么认为。

还记得开学,第一天我要找生活老师,是他帮我找的,然后后来,也就没有过多的交集,但是那就是第一印象了,很重要。让我包容了过后他做过的.所有在外人看来很不可理喻的行动。她有强迫症吧,衣服没有甩干的晾到阳台上他会骂人,大家都觉得她太夸张,然后经常跟阿姨对着干,上铺吵到她了,她起来会摔门然后骂人说被吓出心脏病来。是的,行为是不好的,但是我从来没有觉得她的人品不好,所以也没有像大家那样去排斥他们两个人。他们两个,是之前的老生,也是很好的朋友,因此性格差不多。

本来也没有想要和这种人有什么瓜葛,他们很精致,容不得一点马虎,在相貌上,他们每天会提前起床来洗脸,每天晚上会花时间把自己弄得更加清爽点,这些宿舍的人都很是反感,但是自己从来就没有多想,只觉得,有些时候美丽需要付出。

而且或许是被书籍,后来,也渐渐喜欢那些为自己的脸蛋投资的人。因为看了很多有关容貌影响自己事业的故事,觉得,一个美丽的女人,会很上进。而事实证明,他们确实如此。

2.我的作文并不差作文 篇二

每一次磨课后的修改, 都伴随着思想的冲突, 挣扎很多, 困惑也不少。虽然一次一次的否定、一次一次的改进让我感觉有点没信心, 但辛苦的背后, 我的教学却真正得到了成长。我想, 青年教师的成长必然是有辛苦伴随的, 正如蝴蝶的蜕变一样。套用一句时髦话, 就是:辛苦, 并成长着。

国标本的新教材对我而言极为陌生, 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 我一时还没底。在仔细翻阅教材和听取同事意见后, 才选定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这个相对比较独立的内容。但该怎样设计教学方案呢?想要备出好的教案, 关键就在于吃透教材。整整一个星期, 我一边阅读教材、查找资料, 一边和同事讨论交流, 这过程就如同在素描, 一天加一笔, 渐渐地自己才对整个教材有了个大体把握, 直到整个设计构思的轮廓清晰出来, 我才开始动笔写教学设计的第一稿。

第一稿的教学设计完全立足教材, 对教材内容只稍许作了重组, 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坏节。

课始由爱迪生测量灯泡容积的故事引出转化的策略, 再由一组规则的长方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引入例题1的教学, 明确转化的策略, 接着引导学生回顾以往知识中转化的例子, 感受转化的策略, 从图形讲到计算, 之后自然引到试一试的教学, 最后安排分层练习, 运用转化的策略。

第一次试上, 我感觉有些教学环节总是疙疙瘩瘩的。当天下午, 教研组就组织高阶段数学老师进行了第一次磨课。磨课在同事们的你一言我一语中渐渐深入,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事们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出发, 给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比如教学环节的安排还要更有层次性, 过渡衔接还要更紧凑, 教师要适时追问引导, 等等。于是, 很多我在独立备课过程中的迷惑逐渐明朗了起来。

磨课之后, 我参照大家的意见对自己的教案作了修改, 有的是环节上的改变, 如分层练习的安排, 有的是细节上的处理, 如过渡语言的组织细化……

基于此, 我又写了教学设计的第二稿。

1.由爱迪生测量灯泡容积的故事引出转化的策略, 故事录入在课件中。

2.由一组规则的长方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引入例题1的教学,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 加深对分割、平移、旋转方法的运用, 进而明确如何实现不规则图形到规则图形的转化, 之后安排74页第2题的三道练习题加强图形面积的转化练习, 再安排72页“试一试”和74页第3题巩固图形周长计算的转化练习。

3.回顾以往所学中转化的例子, 由图形方面讨论到数的计算方面。

4.教学试一试, 组织学生动手折纸条和正方形, 数形结合, 引导学生从反方向思考解决问题, 之后以相同的思考方法解决74页第1题的足球问题。

5.引用名言总结, 领悟转化技巧。

这一稿, 我把每个过渡、每个小结都作了细化, 就连什么时候板书, 用什么颜色的粉笔都考虑进去了。记得2005年参加常熟市五年以下青年教师会课比赛的时候, 沈教导就悉心地帮我梳理过每个教学环节, 细到每句话每个用词, 甚至是板书都要考虑先写什么再写什么。那一次是我受益匪浅的, 从中我也深刻体会到教学细节往往决定着教学的成败。

和上一次相比, 这一次上完课心里不再那么疙瘩了。本想可以这么定下来了, 不想听了市教研室徐主任的一翻话, 我是茫然一片, 回去反思了好久之后脑子才亮堂起来。第二次的磨课我们主要聆听了徐主任的许多宝贵提议, 他完全跳出了教材, 站在数学思维方法学习的高度来审视了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安排, 给出了许多特别有亮点的意见。

按照徐主任的提议, 我对原来的教学环节作了很大的变动, 一时间思想上的冲突又紧紧包围着我, 真不知道从何下手才好, 结合同事们的建议我整整梳理了一个晚上, 最终对第二稿作了如下修改。

1.删去故事导入直接用一组规则的长方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引入例题1的教学,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加深对分割、平移、旋转方法的运用, 进而明确如何实现不规则图形到规则图形的转化。

2.配以74页第2题前两小题加以练习巩固, 再安排72页试一试和74页第3题巩固图形周长计算的转化练习。

这两个教学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不规则到规则的转化。

3.回顾以往所学中转化的例子, 由图形方面讨论到数的计算方面。

4.练习74页第2题第三小题。考虑到教学设计需要, 我对这题做了适当修改:已知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 求涂色部分的面积。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运用不规则转化成规则的来解, 也有可能会换个角度考虑, 用正方形总面积减去空白部分面积来解, 这个思考方法正是“练一练”的转化方法, 体验了把直接转化成间接的转化理念。而从前两次试教的情况来看, 这一题本身就是学生解答的一个难点, 如此一处理既做到了引导学生用多种转换方法解决问题, 又让这道题在教学环节的过渡上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5.教学“试一试”, 组织学生动手折纸条和正方形, 数形结合, 引导学生从反方向思考解决问题, 之后以相同的思考方法解决74页第1题的足球比赛问题。

6.引用名言总结, 领悟转化技巧。

7.设置问题悬念, 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以后的学习。

我将74页第3题中的第二小题作了思维延伸, 通过课件操作, 让学生思考:求原来图形的周长也等于求一个大圆的周长, 这是为什么?这样给本堂课加的就不是个句号而是个省略号。

而从这次试上的课堂情况反馈来看, 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 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教学做一道数学题的方法上。几次磨课下来, 我清楚地认识到:教材上增设“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栏目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题目的解答方法, 而是借助这些题目的解决, 让学生掌握多种数学思考方法, 渗透数学思想。因而, 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并不是学生课堂上对所传授知识的掌握如何, 而是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 在以后的学习中是否有转化的意识, 是否能自觉主动地运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才是策略的本质。在这里, 真的要再次由心地感谢徐主任给的宝贵建议, 以及所有同事们的帮助。

这一次非同寻常的“磨课”经历, 大大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 让我初步实现了从理念到实践的跃迁, 不但增长了教学技能, 更深刻了对新课改的认识。在这段匆忙而又辛苦的工作中, 我学到了许多知识, 更感受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 这次“磨课”的经历给予我的是太多的收获与思考, 将是我教学实践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3.我的作文并不差作文 篇三

dream, for my childhood period is out of reach.but with the time change, to know the dream is not far away.childhood, many people have asked me, what is your dream? i will ambivalent answer.hours have not seen a big world, people say what is what, others said that his dream is to become a doctor, own it with benzhu stream, follow other people thought ran.over time, i will forget my own dreams intention.someone once said that if a person has a dream, that is, in the struggle, without a dream man is wandering.i am not willing wandering in the world, i have been thinking about, searching for their dreams.open tv is one of our perspective of the way, on television, we can learn a lot of things, such as news, entertainment, sports and so on.whenever i turn on the tv, there will always be drama.i really like watching tv, 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 i can see the scenery from many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i always sigh: so the outside world is not so good.i dream of the emotions suddenly thought: why can not my dream is to travel the world beautiful scenery it? i increasingly more happy.now i was finally able to realize the truth of flies.hour had promised dream has now been gone for three years.if the original oath still in my ears sounded edge.i had aspirations of innocence promise distant now i feel not far from me.so far, i have started contacting

the outside world, i really began longing for the sights.if my dream i waved forward direction!

梦想,对于童真时期的我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但随着时间变迁,才知道梦想并不遥远。

儿时,许多人曾问过我,你的梦想是什么?我都会模凌两可的回答。

小时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以至于他人说道自己的梦想是当医生,自己也就随奔逐流,跟着别人的思想跑。时间一长,我便忘记我自己梦想的本意。有人曾说过,一个人要是有梦想,就是在拼搏,没有梦想的人就是在流浪。我不甘心在世间流浪,便一直思索着,寻找着自己的梦想。电视是打开我们视角的方式之一,从电视上我们可以了解许多东西,例如新闻,娱乐,体育等等。每当我打开电视,总少不了电视剧。

我很喜欢看电视剧,原因很简单,我可以从中看到许多中国不一样地区的风景。我总会感叹:原来外面的世界是如此没好。我的梦想蓦然的有感而发,想到:我的梦想为什么不可以是去旅游世界的美丽风景呢?我愈发愈开心。

4.作文其实并不难 篇四

——作文其实并不难

有的同学说话没完没了、有条不紊,聊天滔滔不绝、水泼不进,打电话更是没人叫停就不停,但就怕作文,其实把他们说的记下来,整理一下,那该是多长的作文——新闻播音的标准速度才每分钟平均148字!原来这些同学在吓唬自己呢:不得了,我要写作文了!老师说作文要讲究怎么开头、结尾、过渡,怎么选材、立意、提炼中心„„负担这么重,当然难写。要是换一种想法:“我不是在写作文,是要对我的朋友说话。”那就轻松了:

我要告诉他某一件事(写事),说清这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的前因后果。

我要告诉他我交了一个新朋友(写人),说清楚这人的外貌、语言动作特点、兴趣爱好、性格。

我要告诉他我到了什么地方旅游(写景),说清那地方的位置、季节特点、动静变化。

我要告诉他我新买了什么学习用品,刚学会了做什么工艺品,说服了某人„„

但他耳背,只好写给他看:把想说的话写下来,让他知道你想告诉他什么,就是作文。作文就是“写话”,但写的是加工过的口语。口语中那些罗嗦重复的内容和习惯性的语气词省了,凭手势、眼神等辅助表达的意思也要用文字明确表达。比如说“请喝水”这句话写下来就三个字,但笑咪咪地说、懒洋洋地说、冷冰冰地说、恶狠狠地说,能一样吗?有人说会用许多词语才是好作文,其实,要是多数人都没吃过的山珍海味,随便烹调出来,又有几个人知道做得不好了?把白菜豆腐做得人吃人夸才是高手。请看《春天的故事》的前几句:“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没什么特殊的词语,但含义的深刻,含量的博大,回味的幽远,不是罗列一些成语和形容词就能表达出来的。

这就是这题目的意思:好文章本来就是大家都看得明白的,能把这些平常的语言用好就稀奇了。

试试:选上面一个话题,假想在打电话,把这些内容整理成文,几百字的作文很松就写出来了。

一讲 山水村落皆画本,耳目及处有诗材

——作文没写的,就先学会观察

这题目的意思是,到处都有作画的样本和作诗的材料。也就是说只要注意观察,身边到处是作文的材料。

我们曾经让高年级的许多同学写过《秋天真凉》(或《春天真暖》、《夏天真热》、《秋天真凉》)这个题,要求必须写真实感受,只有少数人能在一课时内写出400字以上,多数人写三五行就写不下去了,原因就是不会观察。

观察是用多种感觉器官(视、听、嗅、味、触)去综合研究考察同一对象。让我们以《秋天真凉》为例,说说怎么观察就能有写的。

用眼睛看。我们没法看见“凉”这种无形无色的东西,但可以看到因为凉而表现出的各种现象。看天空、地面、植物、动物,看人的衣、食、住、行、玩,把看到的与刚过去的夏天比,各写成一段,就九段了,每段写五六行,不是什么难事。

如植物,没受过观察训练的人一说秋天就说“树叶落了”,就没的写了,但如果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树与树不同,大部分树的叶子开始掉了,有的树叶枯黄了才掉,有的还是绿色的也掉下来了,还有的发黄了仍然留在树枝上;松树、柏树等远看还绿油油的,但近看就会发现它们的叶尖泛黄了,新叶子长得少、长得慢了……这不仅解决了“没写的”的问题,更解决了“要真实具体”的问题。

用耳朵听。我们能听到许多与“凉”有关的声音,如风雪声、人们的议论声等。单是人们的议论就很有内容:“好凉快啊!”“真舒服啊!”“我们家晚上都不开空调了!”……选自己觉得精彩的、有特色的记下来,不是很有意思的一段吗?

用皮肤感触。用手试试自来水、地面、铁栏,与前一阵子比较,都可以有明显的感觉上的变化,把这些感觉记下来,又是别致的一段。

应该提醒注意的是:“用多种感觉器官”不是说所有的感觉器官都硬派上用途,像写天凉,味觉就不必非写不可,嗅觉不好写也可以不要。

试试:写现在的季节特点,你会发现有很多可写的,还会发现你很能写。第二讲 春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

——想把作文写好,就得学会分析

把观察结果具体记下来是作文的第一步,再学会分析,文章才有思想,才“活”起来。

同一片草坪上的草为什么长得不一样?我们将会发现草的长势与阳光、土壤、水分等因素有关,长得不匀称是很正常的,也才是合理的,认识到这一点,再写“所有的花都开了”、“所有的草都黄了”之类的句子时自己都会觉得好笑:像有人在发号施令、并且这些花草都挺听话似的。

教室里一张桌子倒了,一个同学把它扶进来,这是学校里司空见惯的现象,但用这同学过去的表现和现在比,拿其他同学的表现与这个同学比,就能有所发现。

狐狸是童话、寓言世界的主角之一,它和人一样有可爱的一面,也有问题和缺点错误,甚至有讨嫌的一面,拿《狐狸和乌鸦》、《狐狸和小鸡》、《狐假虎威》这些故事中的狐狸的表现相对比,就可以发现许多超出表象的东西,就不会一说到狐狸就只想到“狡猾”。

许多人不爱看广告,但许多广告很有意思:有两个本来意思没什么关联的电视广告,前一个是一个小孩蹲在马桶上方便,然后很得意地按一个开关喷洒那种消除异味的产品;另一个是说方便面的:“XXX香辣牛肉面,就是这个味!”这两则广告中间只有两三秒钟的间隔,这就令人喷饭了。

学生口渴了找老师要水喝,老师给了是好事还是坏事?绝大多数学生都会不假思索地说是好事,但只给很小的一滴、给刚刚够喝和赌气灌上三五杯,是不是都是好事?“好”和“坏”还不能这样简单地下结论呢。

我亲历过一件事:一辆中巴车架着大喇叭、贴着“反偷税漏税宣传车”几个字满街做宣传,那车一二十分钟从我们办公室外过一次,几位同事叫烦,我到阳台上透透气,结果我发现稀奇事了:车上的“反”字掉了上半,翻下来把整个字盖住了,这车就成了“偷税漏税宣传车”,有意思不?

这一个题目强调的是:对周边的事物感兴趣,喜欢观察和分析,会有许多乐趣和收获,不要人云亦云。

第三讲 炼句炉捶岂可无?句成未必尽缘渠

——把话说准确、连贯

我们说作文是用笔说话,并不是随口说出来的都可以成文,而是要加工,使句子准确、连贯。

作文是由一句句话组成的,句意不准确,文意也不准确。

句子准确首先是词语要正确使用。词语有直指义、引申义和比喻义,有一词多义和多词一义但使用范围不同等现象,这些用得不好,句子的意思就不准确,听(读)的人就不明白或误解。如:

1、这小女孩将近十多岁。(是不到十岁还是过了十岁,不清楚)

2、这种洗衣粉容易把领袖洗干净,是领袖专用洗衣粉。(“领袖”的本意是衣领衣袖,又引申为领导人,这句子的后半句就不知说什么了)

3、摩托车快,剃头刀快,火箭比它们都快。(“快”指锋利,也指短时间内跑的路程长,没法比)

4、歹徒抱着警察滚下山崖,都死了。(表示“死”的词很多,不同的对象应该用不同的词)

5、老李请四位客人来吃饭,三人先来了,第四人迟迟不到,老李说:“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呢?”三人中有一个人多心,走了。老李又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另一个客人听着不舒服,也走了。剩下一个客人是老李最好的朋友,他说老李:“你怎么不会说话呢?”老李说:“我没说他俩啊!”气得最后一个客人也走了。(老李说的话都有问题,他说的是好意,别人听起来却误解了,为什么?)

准确还表现在近义词的使用上。如“人们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和当年在御厨时候一样光洁(光亮),朴素(朴实),美观(美丽)。”――拿括号中的词换掉加点的词,意思就不准确。

单句话说准确了,还要考虑句子之间的连贯,就是句子之间内容上要有联系,前后要互相衔接。几个句子必须有紧密的联系,该连的不连,不该连的连了,都达不到表达的目的。

试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可以删或加词语,注意标点:

天下着蒙蒙细雨。他们提着一篮鸡蛋。放学了。他们到医院看李光同学。他们背着书包。他们打着伞。

第四讲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把话说生动、形象

写得准确、连贯是让人能看明白,要想写的作文让别人爱看,还要力求写得生动、形象。怎么才能写得生动形象呢?

首先,必须细致了解所要说的事物的特点,写具体。了解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注意细致观察。比如看见一只兔子,只看见它毛长、耳朵长,虽然也是观察了,但这还不够。还要再看看毛是怎样长,比小狗的怎样。那耳朵也不是仅仅看出长,还看出它会转动呢。这样,到你写兔子时,才会写得具体生动。另一条途径是从书上学习、认识事物。好多事物,我们都不能亲身去经历,去观察,只有从书上学习,增长我们的见识。

其次,要生动形象,要靠用词来表现。词汇不丰富,碰到一件事,想把它说出来,又找不到词来形容,就只有干巴巴的几句了。有一段写齐白石年轻时学雕刻的话:“(他)刻了磨平,磨平了再刻,手上磨起了泡,仍然专心致志地刻个不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石头越来越少,地上淤积的泥浆越来越厚,最后统统„化石为泥‟了。”读了这段话,我们好像看到了齐白石在那里孜孜不倦地刻石头的样子,好像看到那坚硬的石头正变成石浆,一滴一滴地滴到地上,这样的句子就是生动形象。

第三,要写得生动、形象,得学点修辞。比一比,看哪句说得生动?

1、这自行车太破了。――这自行车除了铃儿什么都响了。(夸张)

2、这条公路在山上弯来弯去。――这条公路像一条长长的蛇,在山上弯来弯去。(比喻)

3、这孩子太饿了。――这孩子饿得肚皮贴着背梁了。(夸张)

4、他非常高兴——他高兴死了。(夸张)

5、这小孩的脸又圆又红——这小孩的脸像个大苹果。(比喻)

6、高粱红了,稻子熟了——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拟人)

成文训练:丰盛的晚餐

要求:围绕某一次晚餐如何丰盛写准确、连贯,力求生动、形象。提示:先理解“丰盛”的全面含义,再围绕着“丰盛”分为点心、主食、素菜、荤菜、饮料几个部分来写。第五讲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用眼睛观察

眼睛是最常用的、最重要的观察器官,物体的形状、颜色和位置关系主要是靠眼睛观察到的。

一、观察形状。物体是有形状的,形状包括线条轮廓、大小、长短、粗细等。如某物总体和各组成部分的线条轮廓,是方的、圆的、还是多面的,棱角是尖的还是钝的,各部分是一致的还是有些什么区别等等。不容易说清楚,就说它像些什么,如说三角形,单举吃的就有冰激淋、糖三角、妙脆角、西瓜瓣等。

二、观察颜色。观察颜色要看出主色调、衬色条纹、颜色偏向、颜色过渡和颜色搭配。

三、说清方位和布局。要尽量用固定方位而少用相对方位。相对方位(上下、前后左右)容易混淆,比如学校的值班室在大门的左边还是右边,这对于进门的人和出门的人来说是相反的,如果用固定方向(东西南北)就不会有这种情况。

现在试试用眼睛观察西瓜除位置关系外的几方面。

观察形状。一说西瓜的形状就说“西瓜是圆的”,这既不真实具体,又没写下去的路子。从远处看它和皮球差不多,放在面前一比,差别大着呢,说清了,就是真实具体的一段。要写大小、长短、粗细等,要对比,如“这西瓜大小和一个足球差不多”。西瓜籽的形状也很值得观察,用它们和葵花子、南瓜子一比,你又会发现一大些特点。

观察颜色。西瓜的颜色非常丰富。看表面,不均匀的绿底就有许多观赏价值,还有墨绿的分割线、褐色黑色或灰色的斑痕及斑痕的形状、贴地一块的土黄色等等,如果简简单单的一句“西瓜皮是绿色的”岂不可惜?另外还有那一层灰白的粉末(西瓜霜)刮下来就挺有意思,刮的轻重留下的痕迹也值得评点一番。把瓜切开,观察瓜皮、瓜肉、瓜瓤的主体颜色及其过渡状况,观察成熟程度不同的瓜子的形状和颜色等还有很多可以“淘”的“金”。

这样,轮廓、大小各写一段,各部分的颜色各写一段,单用眼睛观察,就可以写出五六段文字来,每段写两三行,不难吧?

第六讲 耳闻鼻嗅人难代,甘苦炎凉自身知

——用其它器官体验

眼睛只能看到事物的形状、颜色和位置关系,我们还要学会用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来观察事物,才能有更全面的认识。

一、用好耳朵。耳朵能帮助我们认识丰富的声音世界:悦人的乐音、烦人的噪声等,有自然界固有的声音,也有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用耳朵观察,可以帮助我们从声音的角度认识事物。有经验的人选购西瓜,总是用手轻轻拍打,听声音来辨生熟;买椰子先摇一摇,听声音来辨椰汁的多少。

二、用好鼻子。我们用鼻子闻(嗅),就能发现事物气味方面的特点:香的、臭的、呛的、还有一些说不清楚的。一个桔子,剥皮前后气味不一样,它的皮、筋、膜、汁、核各部分闻起来也不一样。大家都知道葱的气味是呛的,但葱根、葱杆和葱叶呛的程度也不一样。

三、用好舌头。用舌头能尝出观察对象的味道: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咸的、酸辣的、酸甜的……一棵树上的桃,成熟程度不同,味道也不同;同一个苹果,向阳面和背阴面的味道也有区别。

四、用好我们的皮肤。用皮肤触及事物,会发现我们所研究的对象的冷暖(热)、软硬、滑糙、干湿等特征。用皮肤来观察,用得最多的是用手触摸(捏),试试用手触摸一个柚子,先触摸整体,再触摸它的皮、筋、膜、汁、核各部分,你会有不同的感觉,把这些的感觉记下来,也就是一段内容丰富的观察笔记。

五、观察要有重点。“用多种器官观察”并非每观察一样东西都要各种感觉器官一起用上,而是有所侧重,有的多用,有的少用,有的甚至可以不用。比如观察一个苹果,“看”和“尝”是重点,“听”则大可不必;观察一朵蘑菇,”是主体,可以“闻”出一点内容,但 “尝”则可能丢性命。

试试,用这两次学的方法观察一种水果,从整体到局部,各部分都用尽可能多的感觉器官观察,再把观察的结果写下来(各部分分成一段),你就该相信,随便拿出一样东西,都可以通过观察写成一篇观察作文。

第七讲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按顺序观察

四季变化、昼夜更替、草木荣枯、事情的先后等有时间上的顺序,事物的布局、设置、组合等有空间位置的顺序,所以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

时间顺序不难观察,因为不同的时间阶段有明显不同的特征。这次我们主要讲空间顺序的观察。

前后、左右、上下、远近是空间位置的不同,观察时得有先后。观察的顺序与入眼的顺序不同,观察是有意识的,入眼是自然的,我们观察的目的是认识观察对象,当然得有意识,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由表及里是大家习惯的认识顺序,但也有特殊情况,如喝过杏仁露,后来才见到白白净净的杏仁,再后来才见到这杏仁原来还有一层黄色的膜,它的外面还有一层硬壳,而硬壳外面还有果肉和果皮包着。

一般情况下观察多部分组合起来的事物都由整体到部分,但有时也由部分到整体,如先拣到几根漂亮的羽毛,后来才发现是什么鸟身上的,这些羽毛分别是鸟身上哪部分的。

如果观察的物体不是一个而是一群,可以从主要到次要,这是先突出重点;或者从次要到主要,这是把高潮留到最后。

观察有顺序,但不能拘于某种顺序,看怎样方便,怎样能更容易观察清楚,怎样更容易认识全面,就怎样观察。

练习:

1、观察一盆花,先总的观察,再有重点地观察一两枝,写一段话。

2、俗话说:“眼见为实”,但如果站在一栋楼的背面观察,然后就下结论说:“这是一栋没有门的楼房。”显然是很荒唐的,你还能举出哪些“眼见未必实”的例子?写下来。

3、观察现在这个教室,看看里面有些什么,外面又有些什么,注意它与别的的教室有哪些不同,从近到远,写一段话。

4、有个盲人摸象的故事,说有几个盲人同摸一头大象。摸了后,一个盲人说大象像一堵墙,一个说像一根柱子,一个说像一根管子。他们为什么说的不同?想想,要是有一个盲人从大象的鼻子摸起,一部分一部分地摸,边摸边问旁人自己在摸大象的哪部分,他会怎样下结论?先说说,再编一个《新盲人摸象故事》。第八讲 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

——观察事物的联系

这题目的意思是,繁茂的树木下长不出丰美的草,没弄碎的大土疙瘩地里长不出好庄稼。此外,“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底下不长草”、“水涨船高”、“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谚语、成语都说明了事物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

有这么一个故事:在一个农家,院子里有一只鸡、一口猪、一头牛,还有一只老鼠。有一天,老鼠发现农民在院子里装了捕鼠器,就去告诉鸡、猪和牛,它们都不以为然,还嘲笑老鼠。但后来有一条毒蛇被捕鼠器夹住了,毒蛇又把来察看的农民的妻子咬伤,为了给妻子补身体,农民就把鸡杀了;听说农民的妻子受伤了,许多亲戚都来探望,为了招待客人,农民把猪杀了;农民的妻子没治好,死了,为了办葬礼,农民又杀了牛……这些看来没多少联系的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很自然地联系起来了。

联系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海湾战争——油价上涨”、“油价上涨——物价提高”是直接联系,“海湾战争——中国物价提高”是间接联系。

在观察中我们要注意寻找和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事物之间最常见的联系形式是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生活中常有错把酱油当成醋用、把盐当白糖用(或反过来)等现象,因为它们之间形状、颜色等很相似。剪刀、石头和布,这三样东西看起来没有多少联系,但因为剪刀锋利,可以剪布,布柔软,可以包石头,石头坚硬,可以砸剪刀,所以人们把它们用在一种猜手式的游戏里,这就把它们各自的特点联系起来了,并且还表现了“一物克一物”的哲理。

事物之间的联系可能是单线的,也可能是多头绪的,如果只看到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点或某一阶段的特点,就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事物。我遇到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学生在教室里扔了一张纸,老师发现后批评了他,他把纸捡起来了。照理这事算完了,但这同学趁老师回身到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又把纸扔了,结果惹得老师很生气。像这类波折在其它地方、其它情况下也常有,把它弄清楚了,写出来的作文才客观、全面。第九讲 一身偃卧蓬蒿稳,四海苍生恐未安

——作文要发挥联想

一个人躺在偏僻荒凉的地方,还想到天下的穷苦百姓过得怎样,这种由一种事物或现象想到另一种事物或现象的思维就叫做联想。常见的联想形式是:

一、类似联想。一些事物由于某些特点相似,很容易引起我们的联想。有的是形状相似,如“?”跟鱼钩相似,看到它,会想到钓鱼的钩,或者想到秤钩;有的是颜色相似,如见到棉花想到云朵,想到棉花糖;见到红墨水想到红花、想到奖品、想到西瓜汁;还有的是声音、动态、气味、触感相似,也会引起联想。

二、接近联想。有些事物不相似,只是在时间或地点上接近,也可以产生联想。如你的生日是八月五日,到七月五日,你就会想到要过生日了,又如过八月十五,你会想到远处的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人;到了长城或者看到长城的照片,你会想到秦始皇、孟姜女,看到卢沟桥(或图片)就想到抗日战争等。

三、因果联想。见到花就想到春天,见到病人就想到药,这是由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互相联想到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靠在墙角擦火柴取暖。她觉得自己好像坐在暖烘烘的大火炉前,好像看到了插着刀叉向她走来的烤鹅。为什么想到这些?因为天正下着大雪,而小女孩穿得很薄,加上好久没吃东西了,她想有火烤,想有东西吃。这就是因果联想。

四、对比联想。见到红花就想到绿叶,见到蓝天就想到白云,这又是互相对比引起的联想。有时我们还会由一个事物想到与它对立的事物,如在阴雨连绵的时候想到风和日丽的晴天,一个没有条件读书的小孩会想到宽大明亮的教室等。

联想练习:

1、从几种常用的标点符号形状上,你会想到些什么?

2、在黑夜中看到打火机窜起的火苗,你会想到些什么?

3、如果在一大张白纸上只写有一个大大的“烟”字,你会想到些什么? 第十讲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作文要发挥想象

诗人看到冷冷清清的月亮,想到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嫦娥,想到她会不会后悔自己偷吃了飞天的灵药,以致于在这里连一个说话的人也没有,这种比联想更丰富,更全面的思维就是想象。

我们从这个事物想到那个事物,想的过程就是联想,在写作文时常用“像”来表达。想象则多指想到了些什么,不一定只是“像”什么,想象可以是一个画面,一个场景,甚至还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人物,像《西游记》里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像闹海的哪吒。读书上的句子,在头脑里把它还原成原来的事物就是一种想象。如读《草》,可以想象出原野上草木繁茂的样子,还想象出冬天草枯后,一阵猛烈的野火烧过的情形,最后想象到了春天,一棵棵草从土里冒出来,不久,又是一片碧绿。

上面说的是把句子变成具体意思的想象,其实,想象还可以展开一点,即使文字上没有也可以根据你的经验和认识去想。如你没有见过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但你可能见过别的果树结果,见过春节时挂灯笼,你把灯笼想象成大柿子,把它想象成是挂在大树上,就想象出树上挂着大柿子的样子了。

想象练习:

一、读诗,展开想象,各写一段文字描写诗中所写的景象

例: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花都不见。

“下雪了,下雪了!”一群孩子正在河边芦花丛中玩,其中一个先喊起来。大家抬头一看,果然看到了飘下来的雪花。“一片,两片……”一个孩子仰着头用手指着数起来,“三片,四片,五片……”有人跟着数起来。一个孩子没和大家一起数,而是低头寻找落下来的雪花,边找边嘟哝着:“噫,都掉哪儿去了?”……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成文训练。狐狸白天不敢活动活动,总是晚上才能出来偷鸡。他想,要是太阳永远不出来该多好啊,哪怕晚出来一会儿或者早落山一会儿也好……于是他想了好多办法想达到这个目的。编一个故事,说说狐狸想了哪些办法,他怎么做,结果怎样。十一讲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观察描写景物的固定特点

学写景,先得弄清什么是景物和景物的特点。

景物,按词典解释,就是“可供观赏的景致和事物”,天上的日月星辰、云霞虹霓、风雨(雪)雷电,地上的名山大川、大漠滩涂、沼泽草原、江河湖海、花草树木、鱼虫鸟兽,这些属于自然景物;还有建筑、装饰、工艺、文化遗迹以及人的活动等人文景物。

景物的特点则是这景物与那景物不同的地方,包括固定特点、季节特点和动静变化。

景物的固定特点指景物特点中相对稳定的、变化较慢、不易被察觉的部分,如方位布局是稳定的,形状和色彩是变化较慢的。注意,“固定”是相对的,因为任何事物都处在运动、发展和变化中。如树叶从淡绿变成深绿到变黄,守着看很难看出来,但几天看一次就会发现明显的变化;建筑物褪色老化、山川地质变化等就须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发现。

一、观察描写景物的方位和布局

要写景,得说清它在哪儿。大到所处的地域,小到具体的位置、行车路线、周围的标志处所或建筑都应该尽量说清。还应该说清楚里面有些什么,各在哪个位置。

说明方位和布局的标准有两种,一种用的是相对方位词(前、后、左、右、上、下),一种用的是固定方位词(东、西、南、北)。要尽量使用固定方位词,因为相对方位词不太可靠。如说“大门的左边有一座假山”,进门时和出门时是相反的。如果说“公园大门的东边有一座假山”那无论如何都不会弄错。

二、观察描写景物的形状和色彩

大到高山大川、楼宇桥梁,小到亭台轩榭、假山走廊、池塘喷泉都有它自己的形状,能直接描述或能“比”得确切都行,一个同学写他在中央电视塔上看到“大片大片的楼房都像积木玩具”就很形象。

景物的色彩需要观察的是各种颜色的主次、层次、映衬和搭配。

写景不难,不信试试:先说它在什么地方、怎么走,周围都有些什么;接着说里面有些什么,它们如何分布;选取里面几个有特色的部分介绍它们的形状、颜色搭配——各写一段,单写固定特点就是不小的一篇写景作文。十二讲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观察描写景物的季节特点

景物的季节特点包括三个层面。

一、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

这是比较简单的现象:一处景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各怎样。这是同学们在写景作文中用得最多的、最为“得心应手”的写够篇幅的套路。可是就因为是“套路”,所以很少有写出新意的,更多的是在这个框架下把自己知道的那些词语成语搬来换去,很难有进步。观察景物的季节特点,应该着力于下面两个层面。

二、同一季节在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

我们中国很大,农历三月,大兴安岭还在飞雪时,海南的早水稻已经要抽穗了。如果有人说:“春节过后,趁着没开学,天一晴,我们就下河捉鱼。”北方的同学一定觉得不可思议,南方的同学却觉得非常自然。不要说从南到北和从东到西都是几千里,单说同在北京,香山、八大处和城区比,同一种植物的花开花落相差都是好几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就是这个理。

三、同一季节同一地区不同条件下的不同特点

这里说的范围更小,小到几百米甚至几十米内。比如在一幢大楼的阴面和阳面的同一种树木有区别;同一棵树上不同的枝甚至同一枝上的不同位置,冒芽、长叶、开花也会有先后;同一片草地,因为阳光、水分和土壤不均衡,长的也不一样。明白这些,再看看有些写景作文中常见的句子:“所有的花都开了,所有的树都长出绿叶了。”——好像谁吹一声哨子,所有的植物就都像受过军训似的“一!二!开花!”搞笑吧?

观察描写景物的季节特点,多数情况下是把植物当作观察描写的对象,其实其它景物也有季节特点。动物——城里也有些猫、狗、鸟、虫,它们在不同季节里会有不同的表现;人的衣、食、住、行、玩等,无一不和季节有关。没生命的景物如建筑物等也有季节特点:树丛中红墙青瓦的房子,因为季节不同衬色不同也会不同;一座桥,河水汹涌澎湃时、清澈缓流时、河床干涸时就不一样。试试:写自己所在的学校现在这个季节的特点,写植物、动物、人的活动,一写就可以写一大篇。

十二讲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观察描写景物的季节特点

景物的季节特点包括三个层面。

一、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

这是比较简单的现象:一处景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各怎样。这是同学们在写景作文中用得最多的、最为“得心应手”的写够篇幅的套路。可是就因为是“套路”,所以很少有写出新意的,更多的是在这个框架下把自己知道的那些词语成语搬来换去,很难有进步。观察景物的季节特点,应该着力于下面两个层面。

二、同一季节在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

我们中国很大,农历三月,大兴安岭还在飞雪时,海南的早水稻已经要抽穗了。如果有人说:“春节过后,趁着没开学,天一晴,我们就下河捉鱼。”北方的同学一定觉得不可思议,南方的同学却觉得非常自然。不要说从南到北和从东到西都是几千里,单说同在北京,香山、八大处和城区比,同一种植物的花开花落相差都是好几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就是这个理。

三、同一季节同一地区不同条件下的不同特点

这里说的范围更小,小到几百米甚至几十米内。比如在一幢大楼的阴面和阳面的同一种树木有区别;同一棵树上不同的枝甚至同一枝上的不同位置,冒芽、长叶、开花也会有先后;同一片草地,因为阳光、水分和土壤不均衡,长的也不一样。明白这些,再看看有些写景作文中常见的句子:“所有的花都开了,所有的树都长出绿叶了。”——好像谁吹一声哨子,所有的植物就都像受过军训似的“一!二!开花!”搞笑吧?

5.并没有结束作文 篇五

那时候,我的父母忙干劳动,每天都让爷爷带者我,爷爷对我一向很严,可玩,是小孩子的本性,但爷爷管我管的很严,不让我跟小朋友去玩,我只好束手就擒。可是,有一天,我就趁爷爷不注意,偷偷溜出了家门,因为怕爷爷听到我出门的脚步声,所以没穿鞋就溜出去了,溜到离家很远的地方,才松了一口气。啊!终于逃出来了,心情好轻松,像笼子里的小鸟找到了自由,像饥饿的小狗得到了骨头。我刚松完气,就飞去找小伙伴们去玩,就顾不上路上有什么东西了,猛地一踩,踩到了一片玻璃,一看,鲜血直往外流,此时,我没有哭,强忍着痛回家去了,路上独有我的脚的血印,回到家才哭出来,爷爷看着我的脚伤成那样,脸色都变绿了,赶忙放下手里的东西,跑过来抱起我说:‘别哭,爷爷带你去看一下,一是他爷爷就立即背起我,一直往卫生院的方向飞奔,累的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那时候我真搞不懂爷爷何必为了一点小伤而把自己弄成那样,我只知道爷爷很傻,但是爷爷却为了一点小伤,把一年以来本来打算买鞋子的钱给我买了点药。那时候经济困难,爷爷把他一直舍不得买瓶酒喝的钱,都花在了我的脚上,那时候,我只觉得爷爷傻,而不能体会那是爷爷的关爱,我现在回想起来,没有当年的感觉,只有两行眼泪流进我的心田。

对于懂事的我,还是一样,爷爷的爱是无法形容的,懂事的我应该为爷爷做点事了,但是爷爷不领情,只有强行他才肯让我帮他洗一洗衣服,每周回去读书的时候他总是千叮万嘱,在我心里早已超过了一个母亲所能及的事,在我每次生病时,他总是那样无微不至的关心着我,给我端药,由于爷爷年老,手抖得已经没办法,我一想到爷爷连夹菜都需要别人帮他夹,还居然帮我端药,看到这情景,我真的止不住泪。

6.作文想说爱你并不难 篇六

就我们教师而言, 也存在一些问题:重视课文教学, 轻视作文教学;重视教师的本身教学, 忽视学生的写作实践;注重写作数量, 忽视写作质量。换句话说, 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中一个常被忽视的重要原因是:作文教学, 大多数教师只是口若悬河地“授渔”, 而很少去奋不顾身地下水“捉鱼”, 这就缺少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影响。而用教师亲自下水“捉鱼”的方式来追求作文教学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 不仅有利于促进作文教学“烹鱼”厨艺的有效传授, 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

一、下水“捉鱼”躬亲示范, 激发学生“烹鱼”欲望

作文教学是一种作为教学, 教师的教学作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作为, 因为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是高大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俗话说的好, 喊破嗓子, 不如做出样子。因此, 每次让学生作文前, 教师都应用自己的“下水”作文来引导学生, 使学生从教师的“下水”作文中引发写作兴趣。这样, 学生的作文兴趣在教师“下水”文章的引导下, 逐渐迸发出来了。随着对作文兴趣的提高, 学生写作文的信心就建立起来, 作文教学的效果也就达到了“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而教师亲自下水写文章动感十足, 一可给学生平等感, 二可给学生信任感, 三可给学生魅力感。教师的写作体验过程给学生的这“三感”犹如老渔夫下水“捉鱼”给新渔夫看一样, 颇具真实性、亲和性和示范性, 能触发学生欲体验写作的原动力, 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其实, 写作思维的启迪其作用远胜过写作方法的灌输。

二、展现“捉鱼”技法, 传授“烹鱼”厨艺

教师亲自下水“捉鱼”的行为的确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但任何单一的途径都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果教师每次作文教学都“捉鱼”给学生看, 将产生行为疲劳和审美疲劳。因此, 教师在下水“捉鱼”时, 更应注重“烹鱼”厨艺的高效传授, 让学生感悟写作过程, 积累写作经验, 获得写作享受。教师如何传授高效“烹鱼”厨艺呢?

首先, 写前点拨, 辨明方向。日常教学中, 教师应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让学生能自觉地从写作者的视角去观察、思考, 将自己的心得表达成生命的内涵, 这种表达应在写作活动中得以完成。而学生在动笔写作时, 往往面临审题、选材、列提纲等任务, 此时教师不宜出示详细的例文, 而应精心营造活动情景, 将启迪思维作为主要目的。比如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构思、如何列提纲等, 或者是倾听学生的交流, 给予点拨, 让学生悟出写作方向。只有方向对了, 才可能写出相应的好作文。

其次, 写中下水, 营造氛围。写作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同步写作, 突破“我命题你写作”的模式, 可以消除学生心中被老师监视的感觉, 营造一个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受和更多思考的情境。教师可通过“板书”的形式有意识地展示自己写作的过程, 如中心的确定、材料的取舍、语言的运用等, 给学生以现场的体验与借鉴。

再次, 写后互动, 对症下药。教师批阅学生作文不能只停留在打分或写评语层面上, 还要认真反省指导的得失, 总结学生存在的问题, 发现学生写作的亮点, 带领学生再现写作过程;然后有针对性地下水“捉鱼”和传授“烹鱼”厨艺, 写出正面的示范文或反面的例文, 让学生拿自己的作文与老师的作文进行比较, 在比较中发现问题, 在发现中反思, 在反思中获得启示。

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具体做法是: (1) 把某个学生、某篇习作片段抄在黑板上, 用彩笔修改给学生看, 并且简单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 (2) 每次习作, 有目的选若干个学生习作中的典型片断, 进行评改。这样, 学生从教师下手修改演示中, 可以具体而直观地感知改作文的一般方法, 了解修改作文的过程, 使学生自己动手修改时可以仿效。俗话说“旁观者清”, 修改习作亦然。除了可以采取发到谁就让谁改的习作方法外, 还可以结对互批互改, 教师把修改权交给学生, 学生很有新鲜感, 他们怀着好奇心, 以主人翁的态度当起“小老师”, 因此, 审视同班同龄人的作文, 他们格外认真投入。这样, 学生既提高了修改作文的能力, 又体验了批改作文的艰辛, 还培养了认真负责的精神。

三、教师丰富“鱼品”, 学生备齐“佐料”

写作素材积累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通过阅读, 积累写作的语言、技巧等;二是通过观察, 积累写作的“原材料”。学生作文, 每每苦于无物可写;或是勉强写, 也都是一些假大空的套话。根本原因在于平时疏于积累, 等到写作时才来抱佛脚, 自然是绞尽脑汁也枉然。因此, 平时勤于积累, 才是打开写作源泉、丰富写作库存、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措施。观察与留意身边事物, 再之就是要多看看课外书籍, 把他人的经历转化为个人经验, 通过必要文学加工, 写入文章中。另外, 最基本的一点是用好课本。多角度挖掘, 一材多用, 适应不同论题。课本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同一个材料,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看看, 就可以证明不同的观点。

7.其实并不难作文 篇七

公交车上我左顾右盼,心想:怎么就没有一个空位子呢?突然,我双眼一亮,“噢!是个空位子!”我满怀欣喜地说。正当我准备坐下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上了公交车。只见他的双眼扫视了整辆公交车,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空位子。忽然,他拄着拐杖缓缓地向一位年轻貌美、很时尚的阿姨走去,颤颤地说:“小姑娘,能把你的位子让我坐一下吗?”我听了这番话,觉得老爷爷十分虚弱。我本以为这位阿姨会怜悯这位虚弱的老人,给他让座。没想到,这位阿姨不但没有理睬老爷爷,还只顾着低头看手机,这让我对那位阿姨有些反感。

我站起身来,向那位老爷爷说:“老爷爷,来这儿坐吧。”说着,我双手搀扶着老爷爷走过去,生怕他会摔倒。老爷爷坐下后,笑着对我说:“小妹妹,你真是个乖孩子。”车上的人都纷纷为我竖起了大拇指,还有一位叔叔说:“小朋友,你可真做到了”关爱老人“这点啊!我们可以一定向你学习!”听了这么多的赞美,我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老爷爷向我讲述了他的生活,我听得津津有味。

8.痛并快乐作文 篇八

我梦想去摘取数学王冠上的一颗宝石,怀揣着梦想,我开始了数学学习。可一路上似乎极不平坦,磕磕绊绊,却还是一片茫然。记得四年级的课外培训班里,小手如林,上帝把所有的数学灵感都给了他们,却独独丢下我一个。全班四十多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几乎所有人都轻松杀入决赛,而我却输得那么“精彩”,成了唯一的“异类”。这么输,我不甘心!我硬着头皮去参加决赛的培训。课上,老师说:“我相信,在座各位都进入了决赛——”“不——他没有!”这话像一根铁棒,把老师的话横空劈断,他的指尖正对着我。他,打断了老师的话,更击碎了我的心。所有人的眼睛好像聚光灯,把好奇诧异的灯影投在我的脸上,我的身上。我,似平原中的一座山,那么的不合时宜,突兀地立在他们中间。

那人一脸轻蔑的笑,似乎在炫耀。炫耀的不只是他的成绩,还有他“伟大的发现”。他停在空中的指尖稍稍上扬,下颌也微倾,用那双充满寒意的眼斜着我,之后,嘴角一扬,“潇洒”地转过去……而我,只有逃避,双手抱头,滚烫的脸上滑下无助的泪,载着我的自尊,狠狠摔在桌上,支离破碎……

那人的话,像箭矢,深深刺入我心中最脆弱的部分。“士可杀不可辱”,我在心底呐喊。我要振作!我重新开始了数学战场上的拼杀。每当面对一道道难题,我抬起头,直面而上。上课,我抛开众人轻蔑的眼神,在老师的精彩讲解中进行;课后,徜徉于别人的笔记,努力汲取字里行间解题思路的灵感;深夜,一灯,一卷,一纸,一笔,一人而已,从万家灯火,隐至灯火阑珊,我依然坚守。倦时,一盆清冷的水解乏提神;怠时,那人上扬的下颌,轻蔑的笑竟成了我不尽的动力。起初在数学的黑洞里四处碰壁,甚至头破血流,坚持、信念鼓励着我开辟出一片光明,一片晴空。挥洒着痛苦的泪珠与汗水,在终于迎来了美丽的绽放。两年后,依旧是那样一场比赛我斩获一枚铜牌,“华杯赛”“走美杯”频频报捷,四大名校向我抛来了橄榄枝,我笑了。

原来,痛苦是成长的养料,何必畏惧痛苦,我们可以痛苦并快乐着!

9.京城淘宝“不差钱”的地界儿 篇九

“成堆的鞋子, 成筐的牛仔裤, 成捆的羊毛衫, 论斤约的袜子, 2块钱的丝巾、5块钱的T恤……”在现如今这个大伙腰包有点瘪, 手头有点紧, 市场淘换到经济实惠的东西的同时, 也免不了一不留神让良莠不齐的商品打了眼。所以在这些地方买东西, 还真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既然是尾货、宜货, 或多或少

心里有点虚的日子口儿, 还是真能让人过把子“烧钱”的瘾。

的确, 这年头老百姓挣钱不容易, 花钱要仔细, 虽说不差钱儿吧, 能省干啥不省呢!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 省钱才是王道。“尾货”、“宜货”都是既能满足消费者扫货的愿望, 又花不了太多银子的地方。

何谓“尾货”, 何谓“宜货”呢?“尾货”早年间曾经叫“出口转内销货”。也就是老外来样、来料在咱国内加工, 然后再到国外赚外汇, 而工厂在完成订单后剩余的那部分产品。这里边儿有面料、规格、花色上看不出大毛病的等外品, 有节省下来的面料私自加工的, 还有老外退货但没啥残次的商品。

不少出口的企业手头都有着不少的积压货品, 这也直接导致了近两三年北京“尾货”市场的遍地开花。

“宜货”顾名思义就是“便宜货”。3月底, 京城最大的“宜货”市场即将在房山良乡正式开业。主要的经营项目就是尾货、库存货、时滞货以及反季货。市场所有的商品, 从服装到日用品都是源头货, 少了中间的流通环节, 价钱自然便宜了不少。可以说“宜货”是后尾货时代的产物, 也是在尾货模式上的一种升华。

来尾货和宜货市场的人, 大都抱着同一种心态:虽然东西不一定有大商场的那么上档次, 有面子, 但比一般批发市场可一点不差。买到的东西也物有所值。如果有时间、有耐心, 总会淘到那么几件满意的东西。

事情总有它的两面性, 在尾货、宜货有些残次, 所以挑选的时候一定要看仔细, 如果稍不小心很有可能就把残次品买回家, 到时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现如今, 山寨文化风靡全国, 尾货、宜货里更是少不了各种各样的“山寨名牌”, 所以, 消费者更要明确区分“品牌”和“山寨”, 别让山鸡充了凤凰。

尾货、宜货市场的火热, 让不少眼红的商户也动起了歪脑筋, 用不是尾货的产品充当尾货。这种情况在尾货市场如是, 宜货市场更如是。更有一些卖家, 仗着消费者看不懂服装和日用品上的“洋文”, 也利用了一些消费者过分崇拜进口货的心理, 从国外弄一堆洋垃圾来充当“尾货”。消费者如果没有经验, 还真分不清这里头的门道儿。

作为传统经营模式的有力补充, 目前尾货、宜货市场的发展还非常不完善, 其经营运作也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 尽管尾货市场的火爆有市场需求做支撑, 但市场管理方与经营者还需加强对进货渠道、所售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把关, 以诚信为原则, 避免假冒伪劣产品、洋垃圾等混迹其中, 影响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除了市场本身需加强规范外, 尾货、宜货市场更需要政府的有力规范, 需要其对市场的产品来源、商户的信用、商品的质量和价格严格把关, 为其健康有序的发展树立一个严格的执行标准。此外, 作为两种新兴的经营模式, 尾货、宜货市场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它的信息采集、收获、运输、维修和售后的网络系统还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商事百态The Marketplace

何谓尾货

所谓服装尾货, 是指国内服装生产厂家根据国外来料、来样或国外来样、国内选料进行加工, 在完成订单后剩余的那部分产品, 包括从面料、规格、花色上看不出大毛病的残次品、多余或节省下来的布料私自加工的及国外退货但无残次的“出口转内销”服装, 也有一些是检验不合格退下来的服装。我国服装生产企业承担着全球超过一半的服装加工任务。而国外品牌在下订单的时候一般会采用“来料加工”的方式, 为确保生产足够量的合格产品, 当然来料配给量肯定会大于订单要求。而加工厂家在按订单交货后, 总会有部分剩余, 这部分商品就成了“尾货”。

据报道, 我国服装加工业每年的生产量达数十亿件, 根据一批服装原单生产中大约会产生3%至5%尾货的比例来计算, 每年的“尾货”量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因此目前广州、北京等地已经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的服装尾货批发市场。但实际上, 由于服装产业的逐渐规范和保护知识产权力度逐渐加大, 真正意义上的外贸服装尾货并没有那么大的规模。业内人士透露,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尾货”中夹杂着大量仿冒、假冒品牌服装, 甚至还有部分洋垃圾。因此, 创业者从事尾货生意一定要谨慎。

尾货的种类

第一种是原材料有剩余, 多产生出来的尾货, 由于成本已经计入总成本, 所以这些多生产出来的尾货, 基本上就没有成本。

第二种是厂家在生产国外产品订单时有意识多做出来的。这部分尾货和正品在质量上没有任何差别, 但是从商标的角度上讲, 则是侵犯了商标权利人的利益。

第三种是退换货导致的尾货。厂家为了退换货往往会多做出一些服装, 有些在退换货之后产生的有瑕疵的服装也成为尾货的一种。

尾货的获利点

一般服装尾货进入市场的流程是:服装厂库存积压或外贸订单剩余产生尾货, 尾货批发商从厂家拿到大量尾货, 转到地区批发商, 由地区批发商再到零售商, 最后到达消费者。

10.远方并不远作文 篇十

因为遥远,曾经熟知的一切变得亲切而美好;因为遥远,陌生的一切变得神秘而充满诱惑;因为熟悉,反而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忽略了身边的亲情和友情。人,有时候需要行走,在行走中,体味一下远方,回来后,会更加珍惜身边的人与环境。

我,总是向往远方。远方总是能带给我无限的遐想,会把那些美好的东西寄望于远方。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爱幻想的人,幻想的过程自由而轻松。把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寄望于幻想中,远方就是幻想中的最佳背景。

自以为喜欢幻想的人不是喜欢逃避,而是在给自己动力。

我常想着:远方的景象一定是十分美好的,远方就像是一个世外桃源。没有丑恶的东西,这样的存在于每个想去远方人的心中。

人,生来就喜欢完美的景物,希望身边的一切都完美无瑕。如果你在远方的火车上,睡梦中你会幻想:明日一早醒来看到的完美风景,下车后看到的.每一个人都是纯朴而友善的笑脸。记得从前坐火车旅行,我喜欢享受的就是夜晚坐在窗外,望着幽深的窗外边,听着手机里舒缓的歌曲,憧憬着远方的景象,在对远方的期盼中走向远方。

或许这就是人的天性。

我们总觉着远方美好而神秘,远方有我们的精神寄托,又对未来的美好期盼,这些期盼也许比并不会实现,就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只存在于你的想象中。但起码你对未来是心存希望的,不想对未来不抱有希望的人那样整天垂头丧气,生活毫无滋味。

其实,我也无法解释明确我喜欢远方的真正原因,我对未知是那么的着迷向往。我终日忙碌,只是想离开这个构造快乐的地方,去远方流浪。

我清楚的知道:没有虚伪,没有斗争的世界,根本不存在于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一句“龙泉挂壁作雷鸣”不过是少年意气罢了。

11.痛并快乐着,我的考经验 篇十一

专业课的重要性无需赘言,并且最好要复习过几轮把知识点牢牢把握住。并且其中起码有3遍要过得很细:第一遍,把参考书目的每个小细节都看一遍,这个时候不用刻意要求自己去记忆,但是要找到重点章节;第二遍是边看书边总结自己的笔记,这个看似浪费时间的工作,其实是在潜移默化地加深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第三遍,通过自己的笔记来总结出框架,这样就可以让厚厚的四本书变成手里薄薄的几十页纸,或许这就是“厚书读薄”的道理通过这三个阶段,就可以对书目非常的熟悉,看到任何一道真题,都可以反应出它是处在哪个章节的,框架是什么样的,

剩下的时间,就是在冲刺阶段不断地强化记忆,直到上考场之前!

真题是唯一让我们可以洞察出题老师风格的资料。考生可以不限定时间,不会的题目也可以翻书做,尽量能够不通过答案,把题目做出,这个过程是你所掌握的知识点,解题方法的强化整合过程,一定要自己多思考,多翻查以前所学。参考标准答案,修正自己的错误,或者积累解题思路,最好能够附上自己错误的原因:马虎,公式用错,无思路等,再针对自身错误从资料中找出相似题型,这类资料可到XXX等网站去找,然后强化训练,消除盲点。考生对于考题真题的把握要常透彻。考生在做完真题以后一定要把自己当做是出题者去想一想这套题是怎么出出来的,每个知识点上下了多少工夫,下了多少分数的比例。总结考点,对比前几年的真题,归纳出常考题型。

12.我的作文并不差作文 篇十二

关键词:赵本山,不差钱,表演,艺术

点菜一场异常精彩, 有着丰富的潜台词, 所谓潜台词, 斯丹尼斯拉夫斯基认为, “……潜台词包含着角色和剧本的各种各样的内在线索, 这些线索是由有魔力的‘假使’, 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虚构、规定情景、内部动作、注意的对象、大大小小的真实和对这些真实的信念、适应及其他交织而成的……情感一贯串到潜流似的潜台词的整条线索里去, 剧本和角色的贯串动作就产生了, 。它不仅有形体动作, 而且由言语动作表达出来, 因为不仅有形体动作, 而且可以用声音、话语来动作, 在动作领域里称为贯串动作的东西, 在言语领域里, 我们就称之为潜台词。” (1) 点菜一段就恰恰印证了斯丹尼的潜台词。再看本本小品, 老汉拿着点菜单, 嬉笑着一边夸农民的日子富了, 有钱了, 让客人老毕使劲点, 铆劲吃, 一边又和服务员小伙子使眼色, 递小费的情节又出来了, 哈哈, 服务员心领神会, 等着大爷点单, 赵本山皱着眉头, 眼睛眯成一条缝儿着盯着菜单:“澳洲鲍鱼四只”, 服务员忙说“没有”, 老赵把手伸进帽子里, 挠挠头皮, 做仔细思考状“四斤的龙虾一只”服务员:“没那么大的”, 赵问, “有多大的?”, 当服务员告诉他有一斤多的, 赵牵强地板着脸拉长语调望着服务员问了一句“一斤多的有吗?”服务员疑惑 (试探性地) :“是有……还是没有啊”, 明显的试探的口吻, 征求老大爷的意见, 不想经他这么一问, 老爷子似乎感觉暴露了什么玄机, 好像让客人抓住了把柄似地, 他立即脸子挂不住了, 没话找话说地急咧咧地来了一句“这个我跟你说啊有没有这是你开的店你你还不明白吗这不差钱”他既怕服务员误会成“有”, 因为忘带钱了买不起, 以至于在客人面前失了面子, 又不能直接告诉服务员说“没有”, 这是一次激烈的心理较量, 赵本山的演出恰到好处了表现出了这一点。点菜这场戏老大爷有点气短, 但又不得不应付着演下去, 所以他时而张口结舌, 没话找话, 时而又大发脾气, 这样一方面在客人面前为自己壮胆, 有钱, 吃得起, 另一方面, 震震服务员, 要领会精神, 刚才给你说什么来着, 你要记着, 别弄反了。如此看来, 老爷子的心理素质还是蛮强大的, “戏”里“戏”外都演得尽然、到位、无话可说、无懈可击, 只看得服务员唯令是从、唯唯诺诺, 客人老毕笑而不语, 孙女一脸茫然, 观众喜笑颜开、欢声雷动、皆大欢喜……如此精彩的戏请继续:赵直到听服务员说“那没有”才算收场。

当老毕拿过点菜单给他说鱼翅的时候, 老赵现身说法, 两手比划着, “鱼刺有也别吃了, 我吃鱼翅有一回就卡住了嘛后来用馒头噎、用醋泡都不好使到医院用镊子拿出来的不吃那玩意儿。”边说边瞧着老毕还做无奈状, 还抬头看看服务员, ……然后又死气白列故作姿态地冲服务员喊:“不是你这酒店怎么要啥没啥没有呢干什么玩意儿这人能容易来一趟吗把你老板找来”, 以此提高自己因点不到“合适”的高档菜以至于怕冷落客人而煞有介事的故作姿态, 一来拔高自己对客人热情招待的举止, 二来又“抱怨”自己如此这般“热情似火的举止”在这里得不到体现, 所以才提出了要见老板, 说白了, 就是演给客人看的, 还是面子做宠, 另加老农的虚伪, 如此十足了表现了出来。当听到服务员心不在焉地顺口溜出个“没有”时, 他更加“火上加油”“恼羞成怒”地大声嚷道“合着你就记住一个没有了是不老板”, 服务员在他的喊叫下诚惶诚恐地瞧着他, 喏喏地回答“啊老板啊老板出去了”。赵老爷子明知怎么回事, 还煞有介事地问, 服务员一连串地回答“不知道”, 这里的潜台词依然丰富, “……在这部作品里, 同时也在演员心里, 才显露出作品所要表达的精神实质, 创作的意义就在潜台词上。没有它, 任何台词在舞台上都不会有什么作用。……如果不是这样的话, 观众就不必费力到剧场里来看演员表演, 坐在家里读剧本就行了。” (2) 本小品赵老汉端着点菜单欲点又不点, 其中的缘由除了客人老毕其他在场的人人人皆知, 但又不便道明, 戏剧的情节正体现了这一点, 这也是观众的看点。

老爷子这下子拉长脸了, 老板不在家, 店里又点不到他要吃的贵菜, 一句“啥玩意儿啊”代表了他对饭店的不屑, 他觉得自己有足够的面子给客人摊牌, 于是乎, 他端着点菜小册子, 转向老毕, 还绷着个脸 (显无奈的样子) 征求老毕的意见, “说这吃啥啊”当客人老毕说“来点家常便饭, 民间的”时, 正好合他的意, 于是, 跟着说“来民间的啊”, 又冲着服务员“来民间的吧, 你这样啊, 孩子, 来个小鸡炖蘑菇”, 说这话的时候, 他的心态是平和的, 他知道这些东西他吃得起, 不必为付不起那高昂的账单发愁, 又给足了客人面子, 这场戏他演的相当的成功, 所以, 此时的他, 是放松的, 有着相当良好的心态, 和服务员的说话口气一改刚才的“吆三喝四抱怨恼怒大声喊叫”而变得平和了, 并且轻触了一下服务员的衣襟, (还摸了一下自己的鼻子) , 并且叫了“孩子”两个字, 让人越发觉得他心态的放松, 从这里也可以看看出, 一个人面对经济窘困或其他某种压力的时候, 他的所作所为心态举止是如此的不和谐, 以致于影响了与周围人物与环境的和谐, 这里的心理描写恰到好处地体现了这一点, 从赵本山的演出中也深刻的领略到了这一点, 文本与演出的高度融合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当这个“小鸡炖蘑菇”也被服务员一口否定“没有”时, 赵摊摊手, 随口一句“这个可以有”, 这里的动作既表示对服务员机械的“没有”很无奈, 后面这一句又强调了“有”的意思, 不料, 服务员还当真了, 一句“这个真没有”既说明了高档饭店的实情, 又对赵刚才的一系列的表演做了强烈的否定, 服务员的这句话引来了观众席上一片的狂呼, 老汉也笑了, 无奈中也觉得不好意思, 急忙给自己打圆场, 引到了自己带来的农副产品上, 并一再吹嘘, 这些东西是给客人老毕往北京带的, 这下带不走了, 要搁这儿吃了,

说着这些, 老赵的自尊又来了, 在老毕眼里的“野山鸡”是“自家养的”再加上带来的“野蘑菇”, “小鸡炖蘑菇”由此形成, 并指挥孙女拿那些农产品, 还熟练地交代如何炖法。“来, 笨蛋”, 老赵又抬头吆三喝令上了服务员, 听此不雅的说辞, 服务员极不满, 他一手拿着点菜小册子, 一手拿着小女孩递给他的大蒜野蘑菇等农产品, 不满地瞧着赵老汉, 急急地反驳了一句“说谁笨蛋呢?”老赵顺嘴做了解释“不是我说再点个笨鸡蛋”服务员成心似地 (扭捏造作地) 又咕嘟了一句“没有”, 赵老汉又活跃了“来我有来”他回头招呼孙女, 孙女低下身子, 一把将在家带来的那一篮子鸡蛋提起来放到赵老汉的面前, 赵老汉又顺手将自家带来的那捆大葱提起来和鸡蛋放一起, 吩咐服务员“这个鸡蛋和大葱一炒”, 服务员低头看着那些“自备家常菜”, 皱着眉头。客人老毕看吧也觉稀奇, 下饭店还自备菜?赵老汉解释, 颇自信地, 看着老毕, “没事, 他没有啊, 问题是, 他没有”, 将自身的谎话演绎的像真的, 看着老毕的眼神里充满了“真诚”, 并一再表示“这东西, 给他钱他都没处找去”是, 这确实实情, 高档饭店没有农副产品家常菜这一说, 然而请客人的初衷是吃高档菜啊, 要不然来这里干嘛呢, 还不如去自家院里, 您说是不?这里, 赵本山的表演依然本真, 法国雕塑家罗丹认为:“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美的。” (3) 赵正是遵循了这一艺术原则, 将一个农村老汉请客的情景活脱脱跃然于舞台之上。

赵老汉到此, 仍然不依不饶, 以毕老师来一回不容易为由,

语言层级中组合、聚合关系的应用价值

宋卫华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语言层级中的组合、聚合是语言学理论研究中至关重要的关系, 过去, 我们在研究这种关系时, 只是侧重于从静态的理论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而忽略了对其作动态、实际应用方面的探讨, 本文旨在通过对语言层级中组合、聚合关系的具体叙述, 揭示它们所蕴涵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语言;组合;聚合;应用

整个语言都是由各种复杂的链条和不同关系构成的一种用于语言交流的符号系统。也是由其内部要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在整个系统的内部, 其各个要素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而出于语言表达交际的需要, 任何一种句子都是由一些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的。而语言作为交际工具, 它的作用正是为人们表达思想的交际行为提供词和用词造句的规则。故而语言又可以看作是由词汇 (某种语言中全部词语的总和) 和全部语法规则构成的一个系统。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理论研究中, 所谓语言符号的组合关系是指, 在语言的相同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组合关系主要侧重从语义组合方面来加以阐述。如“名词+们”是一种组合;“数词+量词+名词”也同样是一种组合。就具体的“词”的组合而言, 又有其特定的“词”可以与之形成组合关系, 比如“同学”和“们”之间就存在着这样一种组合关系, 它可以组合为“同学们”。但是, “石头”和“们”之间就不存在这种组合关系, 不能说成“石头们”。因为从组合关系的角度来讲, “石头”和“们”之间并不存在这种事实上的语义组合关系。量词“头”和名词“牛”之间存在着组合关系, 因此可以表述为“一头牛”, 但是量词“头”和名词“马”之间又显然并不存在这种组合关系, 并不能说成“一头马”。因为, 其语义关系方面显然不能够成立。可见, 语言中的每一种成分都存在着它特定的组合关系。这种组合关系是从语法的“语义”角度关系方面来加以阐述的。

词和词组合而成句子和短语, 具体来说, 在短语中词与词之间和句子的基本组合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联合关系, 这是短语或句子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在语法上处于平等地位的关系。例如, 经验教训、贯彻执行等。修饰关系, 是短语中修饰语和被修饰语之间的关系。例如, 自然灾害、如何提高……动宾关系, 是动词短语中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通常动词的宾语表示受动作支配的事物, 例如, 解放思想、发展生产等。动补关系, 这是动词短语中动词和补语之间的关系。例如, 站起来、激动万分等。主谓关系, 这是小句中主语和谓语的关系。例如, 思想解放、空气清新……

让饭店表示, 这次小伙子反应极快, “赠送一个呗, 哎呀我的妈呀, 大爷你咋这么抠呢, 你说你一个没点完了我们还得搭一个, 是不”, 小伙子极其无奈地、细声细气。台下又是一阵欢呼。老赵还给自己找借口, “鲍鱼、龙虾你都没有”还数着手指头, 还急咧咧地, 说得就象真的一样, 撒谎不脸面, 老汉, 真败给你了!下面的一句话太精彩了:“有没有, 你心还没数吗”, 老汉有点蒙, 拿扯谎当真话“我有啥数啊, 你不说没有吗”气壮如泰山。小伙子也不示弱, 眯着眼睛, 来了句泰山压顶的说辞“别说话了, 一会万一要有咋整啊”老赵有点气短, 但冲着服务员仍然死磕大声喊叫“不是你到底有没有, 这差钱还咋的”, 果然, 小伙子有些收敛, 或许又意识到先前与老汉的口头协议以及承诺的“义务”, 他改口并振振有词的说教到“我知道大爷不差钱我那意思毕老师好不容易来一回, 咱吃喝不能在乎钱, 大爷, 你看我今年岁数小, 但是我总结了, 人这一生其实可短暂了, 有时候一想跟睡觉是一样一样的, 眼睛一闭, 一睁一

而语言的所谓“聚合关系”则是指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而这又显然是从语法结构规则的角度方面加以概括的。如, 在语法“短语”这一层级上, “努力学习”“顽强拼搏”等是可以构成偏正关系的一种聚合体;“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等则可以构成“主谓关系”的聚合体等等。当然, 我们也还需要密切注意到, 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方面表现得极为密切, 如, “我们爱祖国”“同学们讲卫生”“小王学英语”等, 无论是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方面来看, 都可以成立并符合其组合、聚合表达要求。但是, 另一方面, 事实上它们二者之间有时又是有区别的, 像“月亮吃月饼”“苹果玩猴子”“花儿嗅路”等, 虽然, 从表面来看, 它们似乎符合语言语法方面的“聚合规则”:“名词+动词+名词”, 但是却并不符合语义方面“组合规则”, 因为在实际语言的应用中, “月亮”“苹果”“花儿”绝不可能发出“吃”“玩”“嗅”这样的动作行为, 而且“月亮吃月饼”“苹果玩猴子”“花儿嗅路”等的语义组合表述也不能够成立。可见, 对语言中的“组合关系”“聚合关系”也应该全面地进行认识。当然, 另外, 像“老虎吃草”这样的语言表述, 表面来看似乎符合语言的“聚合规则”的条件: (名词+动词+名词) 的语法规则的要求, 但是却违背了语言“组合规则”的条件和规律, 因为从逻辑事理上来斟酌, “老虎”属于食肉动物, 而并非食草动物, 所以, “老虎吃草”在“组合规则”方面显然就不能够成立。总之, 语言中的每一种成分都存在于一种或多种聚合体中, 各个成分之间也都具有聚合关系。综合它们二者之间的特性来看, 它们又显然是从语法和语义内容和语法形式两个方面来对语言的语法关系加以限定的。从语法学理论应该服务于语言实践的角度来说, 在语法研究过程中, 应该坚持语法结构的意义和形式的统一。理论方面的学习, 其根本宗旨在于用它来具体指导语言的实践。

下面, 我们就具体结合语法结构学说和语言学的“组合、聚合关系”理论, 来具体分析一些常见的句法结构方面存在的错误, 以验证其在修正语法结构错误方面的应用价值。

常见的语法结构错误, 既有词汇方面的, 也有语法结构方面的, 还有虚词误用方面的, 以及表达准确、文明、严谨、规范等方面的。一般说来不外乎“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多余”“句式杂糅歧义”等“五”种类型, 下面分别加以具体分析。

第一, 句法成分搭配不当。句法成分的“搭配不当”依照传统语法学的分析, 主要包括“主语谓语句法成分搭配不当”“动词宾语句法成分搭配不当”以及“修饰语和中心语句法成分搭配不当”等方面的问题。先来看“主语谓语句法成分搭配不当”天过去了, 哈啊, 眼睛一闭, 不睁, 这辈子就过去了, 哈啊”小伙子扭扭捏捏做唱戏般的人生说辞又引来了观众欢声笑语, 客人老毕也大赞, 只有老赵不以为然, 并以“屁精”作结。本段赵本山刻画老汉有血有肉, 鞭辟入里, 马丁艾斯林说:“任何戏剧演出的最重要的就是演员, 他将文字体现为有血有肉的形象。” (4) 赵本山的演出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二卷第91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年版.

[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二卷第92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年版.

[3]奥古斯特·罗丹:《罗丹艺术论》第二十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上一篇:工程造价预算审计方案下一篇:做“木头人”作文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