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结题总结

2024-08-31

多媒体结题总结(精选8篇)

1.多媒体结题总结 篇一

结 题 报 告

商都县第二中学“运用多媒体优化音乐课堂教学”课题组

执笔: 罗晓光

审核: 王淑存

一、课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我国的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不断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正逐步走进音乐课堂教学,成为现代信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载体。一种全新开放的教学模式取代了过去传统教学方式。它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的丰富了信息,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方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空间。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视、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大大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可大大提高课堂容量,加强教学的情景性、直观性、示范性,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第二中学音乐学科作为“十一五”规划课题区级实验区子课题,于2009年9月2日在中学启动,在不断实施研究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遵循“先实验,后推广”地思路。特选题为《运用多媒体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在教学中开始实验。

二、实验研究的目标

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多媒体对音乐课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有效提高学习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并通过课题组教师的实验课、汇报课、观摩课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带动更多教师进行相关学科的教法探索,使中学音乐课教学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研究的内容

根据中学音乐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构建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信息资源体系,增大音乐课教学的知识含量。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教学中的作用,提供最优的手段和方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教学环境、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探索一条新的教学模式。同时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合作交流、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及创新精神。

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研究者运用观察、访谈、问卷、测试等方式收集研究问题的资料,并对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与归纳,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2、文献法:搜集一些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并对国内的

研究情况作动态的了解。

3、总结法:对研究的情况进行经常的总结,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

4、实验法:本题研究的实验,我们采取对比班实验。

五、研究过程

从2009年—2011年,分三个阶段进行。1.准备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为开展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创设必备的条件。

2.研究阶段(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研究前期运用培训、示范等手段,迅速将教师送入实施实验的轨道。实验中期运用培训、交流等手段,有效地将骨干教师和骨干学校引入实验研究的层面。研究后期适时建立规范,使学校在没有外来特定支持的条件下,能独立实施课程,并持续化。

3.总结阶段(2011年7月至2011年11月):全面总结课程实验,提炼研究成果。

主要做法如下: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手段

在音乐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手段,能使学生从音乐技能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更易于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更直接地参与创作音乐。从而有效地降低音乐学习难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更好地达到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音乐教学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视觉与听觉的科学性组合,通过与听觉直接相关的视觉画面(演奏场面、主题联想画面),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音乐联想能力。还根据计算机音乐“事件分离”的特点,即:能够轻松而准确地实现声音与乐谱、声音与图像、听觉与视觉的即时转换。帮助学生轻松完成“看到乐谱就能够听到(从内心中感觉到)”音乐,听到音乐就能够看到(从想象中看到)乐谱和形象。

1、听觉的音乐艺术和视觉的美术艺术结合

在唱歌教学中,把听觉的音乐艺术和视觉的美术艺术,通过CAI课件的多媒体计算机手段,音、画结合,寓意于形,直观、动态、准确表现歌曲的情绪、形象和意境,达到以情动人,使学生更易于学习音乐作品,更好的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2、音、图、文并茂,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在欣赏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现代化手段,通过CAI课件,在呈现音乐作品的同时,把作者、作品资料以图文形式,作品的情绪、形象和意境等内容以画面的形式结合呈现,使学生音、图、文并茂的多方位、多角度的了解作品、理解作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欣赏能力。

(二)、多媒体计算机音乐课堂教学应用方法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使课堂教学科学化,使其即能达到课堂素质教育的要求,又能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得到身心全面 的发展。是当前课堂教学必须要解决好的主要问题。我将多媒体计算机分为音乐CAI课件、音乐CAI插件和计算机音乐应用软件三种类型,作为在初级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途径,以激发学生学习节奏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准,更好地学习视唱,加快学生学习歌曲的速度,增加音乐课堂教学的视觉效果,有效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为学生学习音乐、理解音乐和创作表现音乐带来无限联想等教学效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应用中实践总结出了模拟法,辅助法、扩展法、游戏法和直接应用法等多种多媒体计算机音乐课堂教学应用方法。

1、模拟法

模拟法是在音乐教学中,逼真模拟课堂教学中难以实现或者不能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根据作品内容选择与听觉直接相关的画面和间接的主题联想画面。增加音乐课堂教学的视觉效果,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激发学生审美想象力,创设教学情景,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

例如,《梁祝》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华彩的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1.主部: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4.结束部: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1.“抗婚”: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

2.“楼台会”: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投坟”: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再现部: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2、辅助法

功能辅助法主要是在各种音乐课堂教学类型中使用音乐CAI插件来辅助教学,相对CAI课件来讲,CAI插件不要求时间段和内容上相对独立的完整性,常用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使知识学习由难变易。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音乐教学情景中,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教学内容构成一种最佳结合状态。

3、扩展法

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有一种引导性的联想作用,但对于有一定联想思维能力的八年级学生,这种过于直观的教学方式,有时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在音乐教学中,用多媒体计算机把音乐家们的现场演出再现于音乐课堂。使学生在听赏音乐的同时,通过观看音乐艺术家们的群体演奏,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功能去认识和理解音乐。用音乐艺术家们那充满激情的演奏,有效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开启、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

4、直接应用法

直接应用法是将计算机软件公司设计制作好的音乐软件,不需要教师的制作和加工,直接在音乐教学中应用,适合于综合素质训练和音乐创作课。让学生在计算机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乐器音色,选择打击乐和节奏,配置和声,用鼠标记录下自己头脑中最优美的旋律,用计算机合成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科学素质。

(三)、多媒体网络资源的开发:

(1)课件教学是现代教育中的一种最新方式,在我校开展了每位音乐教师选做三个多媒体音乐课件,从设计——搜集素材——合作完成的活动,我们完成了13——16册的大部分的教学内容的课件制作。

六、研究成果

(一)课标与教材、教参是否相适切:现行研究使用的为人音社教材十三册至十六册版的线谱教材,通过全校音乐教师参与研究的7名教师的调查中了解,经过两年的研究,得出以下的结论:教材,13-----16册共28个章节,包括音乐欣赏和歌唱两大主要部分。三十一首歌曲中 8首(33/100)适切。三十一首欣赏作品中有7个板块(31/100)适切。部分章节的教材内容被学生认可、受到欢迎的原因:

1、作为课改的产物,教材结构打破原有的音乐知识的单一主线,注重音乐兴趣的提高,同时考虑学科和学段的特点和发展性,注意与生活和实际有机结合,且有时代气息。如:十三册《行进中的歌》、十四册《难忘岁月》,《春之声》,《轻歌曼舞》等活动板块,加之图文并茂,学生能根据提示理解作品,进行音乐创造,这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突出音乐特点的基本理念。有利于教师更好的使用教材。

2、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教材中欣赏乐曲,新课标提出充分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而我们教材中所选用的乐曲,有的难度较高,学生没有兴趣聆听,如十三册《天山之春》一单元中《褐色的鹅》,这一课难度较高,旋律不易掌握,虽是一首经典具有代表意义的新疆乐曲,但我们音乐课针对的是普通的中学生,不是音乐教师和音乐专业者。难易程度应适合,否则学生会敬尔远之。

作为一线教师在思考、面对新课标、新教材的同时,我们应不断地在自我提高。同时也建议新教材从选材、排版、每册书的知识衔接以及教师配备的参

考书都要更系统、更全面、更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二)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

学生的音乐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在音乐学习素养 方面,突出的表现在:

1、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面积提高:2009年在对实验班学生的音乐学习意向调查中,喜欢上课的占全班总数的21%,2011年的调查中,喜欢上音乐课的增加到93%。

2、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理解力和参与能力,如在节奏、节拍、音高、旋律、调式听辨及识谱能力的测试中,有79%----89%的学生回答正确。如对《春江花月夜》、《命运交响曲》等名著有关问题回答,其正确率达92%---98%。

3、音乐评价的全面多元化,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参加音乐学习后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了解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及艺术潜能,把握其进步与发展,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能积极主动地发展。

4、对音乐有兴趣,能爱护及携带音乐书与课堂乐器,能够安静地倾听音乐,能够认真地倾听教师讲课与观看同学的表演,能够自信有表情地参与歌唱,能够认真地参与乐器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提前预习,正在成为学生的一种好的习惯。

5、在课堂中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即兴创编活动

一位音乐家曾经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每一位学生都热爱音乐、享受音乐,在音乐中感悟生活感悟美。我们的教学是有意义的。

(三)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课改的成功与否,教师尤为关键。以课改为契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我们的共同目的,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要点燃一把火,两年来伴随着课改,我们大部分教师迅速成长、成熟,成为县市的音乐教学骨干。

七、结论

1通过实验我们认为新课标与教材的适切性达到了60%。2我们研究的评价的方法在教学中是可行的,是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实施新课程的。

3通过研究探讨的教学方式和资源有利于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和目标。

八、问题与思考

1、对于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所以评价应当把握好激励和导向的作用使之成为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动力。

2、教学相长更要强调是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单纯夸大某一方面,都是不科学和违背教育规律的。

3、教师个人聪明才智结合教师的整体实力的提高,是教学研究的前提。

4、形成自上而下管理、组织和目标确立是教育研究提高实效性的关键。

5、社会、家庭、学校及良好的舆论氛围,是推动教育科研进程的推动剂。

6、要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及其网络意识;其次教师计算机及其网络应用能力;还有就是教育理论的提高。将信息技术充分合理地应用在中学音乐课教学的过程中的技术难度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讲的,除了观念之外,就是要更新教学设计的思想和教学设计的方法,技术的整合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手段,也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中学生的认知工具整合到音体美各学科中去。

7、手段为目标服务,信息技术的应用应注意合理性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媒体都不是万能的,使用得当才是最好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中学音乐课教学的空间,丰富了中学音乐课课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但是,多媒体技术在艺体课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是非用不可,关键是要合理运用,用到实处,体现其价值。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注重其实用性,使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对一些附属的不重要的内容,不宜过分装饰、渲染。在教学的过程中则要找准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的最佳时机,使其有的放矢,与课堂的节奏紧密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时,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意识,对学习的主体意识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熟悉和掌握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要明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媒体为辅助手段的方针,把握好“度”和“量”,注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合理的应用,从而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8、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信息垃圾带来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也带来了令人不安的问题,网络管理的不完善和信息的良莠不齐会带来某些负面影响,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滥,学生出于好奇就会浏览其中的内容。这会给判断能力还不强的儿童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教学中除了坚持正面教育、重视在艺体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外,还要加强管理。教师要很好的设计每节课,组织学生有目的查找资料,构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防止学生受到不良的影响,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合理使用它,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让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益的关键。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师、教材媒体和学生诸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根据课件设计的指导思想,来涉及多媒体计算机呈现的组合,同时将课件与教材、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从而探求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施教中,力求达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课件中运用多媒体选择优化,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优化,达到整体提高的教学

效率目的。我们这个课题的研究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培养了我们的研究能力和课题意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课题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有许多方面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请各位专家领导在理论方法上给予指导,使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教科研工作。

附:课题组人员名单

张熙旺 简永军 罗晓光 王淑存 董青飞 张小军 陆美娟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筱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民族出版社2004年。

2、刘儒德,李凤兰,张建民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3、钱爱萍,吴恒祥,赵晨音,《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

4、《中国音乐教育》,2001年(7)。2011、11、20 7

2.结题总结报告 篇二

结题报告

课题组全体成员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绝大多数学生的阅读能力差,阅读速度慢,错误率高。在平时的测试及练习中,与“词汇” “语法”项目相比,“阅读理解”也明显薄弱。而从最近几年的各种大型考试中,阅读理解所占的总分比例可以看出,阅读理解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卷面的分数。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把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作为我们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课题的涵义

阅读是人的言语活动及其复杂的形式。阅读的过程是人的大脑接受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过程。经过大量的强化训练,大脑接受该种文字信息的能力增强,处理单位文字信息所用的时间缩短,表现为阅读能力提高。因此,阅读能力是在长期大量的各类阅读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三、课题投放的主要措施

(一)影响阅读能力的成因分析

1、词汇量小,词汇掌握程度不够 阅读活动的第一步是认读字词,领会字词的意思。国外学校把发展词语作为阅读教学中的重点。而我们学生在阅读时常抱怨文章生词多,读不懂。有时候文章的生词虽然没几个,但是有旧词新意的情况,还有不懂的短语。因此,要想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应解决单词短语问题。

2、语法基础薄弱

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只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有时学生遇到较长的语句就不能很好的理解,这是因为有语法障碍。懂得句子的构成对阅读很重要。另外由于概念不清或不能把握语言的语气,因此也造成阅读困难。所以语法基础的薄弱也是影响阅读能力的因素。

3、英语背景知识少

中英文两种语言,由于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大,如果一个人所掌握的背景知识不够,那读到有关历史、地理、政治、文化、风俗等方面的文章就会遇到问题。因此了解一些文化背景是很重要的。

(二)提高阅读能力的具体措施

1、从课堂教学入手,注重词汇教学以及对学生词汇记忆的督促

在教学单词时,根据四会词汇量的多与少,先把每单元分成一部分或两部分,将四会生词拿出一节或两节课讲解,经过大量的语句操练,使学生在语句中去体会生词的不同含义。在句子中记生词以及与它相关的一些短语,这样比孤零零的学习要容易得多,也有趣得多,学生记忆也更为深刻。有时适当增加一些旧词新意,这样既学了生词又增强了语感,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阅读能力。

2、基础语法知识的强化练习

现代的英语教学虽然淡化语法的学习,但对于一些基础的语法知识,还是应让学生掌握与应用,而掌握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做适当的习题进行练习。

3、加强课外阅读

阅读能力的提高单靠讲授讨论,学习有关知识是不够的。它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练习,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联系实际,用于不同的情景,以巩固加深所学的知识,使阅读理解能力逐渐提高,阅读技巧逐渐熟练。虽然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但是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能加速阅读能力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呢?

A.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

即先看试题,再读文章。阅读题干,首先要掌握问题的类型,分清是客观信息题还是主观判断题。客观信息题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而主观判断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情基调,作者未加陈述的观点以及贯穿全文的中心主旨的理解等,这类题必须经过对作者的态度、意图以及对整篇文章进行深一层的推理等。其次,了解试题题干以及各个选项所包含的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再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甄别、分析、对比,有根有据地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此法加强了阅读的针对性,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B.抓住主要内容来提高阅读速度

一篇文章是一个内容连贯的有机整体,阅读时,抓住主要思想内容是最关键的一环。阅读时抓住主要内容,既能提高阅读速度,同时也能提高理解的准确率。C.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来提高阅读速度

词汇量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影响阅读速度的快慢及阅读理解的准确率,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上下文猜词义就成了一个主要的阅读技巧。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来提高阅读速度。少数生词的存在决不会影响阅读理解。当然,猜测并不是无边无际地对文章进行自己的臆测,而是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所有知识,文化的,语言的等等,克服自己由于词汇量的不足带来的阅读障碍,较为准确地掌握文章的中心内容。D.利用略读来提高阅读速度

首先快速浏览文章的前面几段,以便对文章的内容、背景、写作的风格以及作者的观点等有所了解,而对后面的一些段落可以只读每段的主题句。主题句一般位于句首、句末,也有少数插入段中。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正确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头不要在阅读过程中来回移动,不要读出声,尽量一口气读完。不懂时,可根据问题的要求再回头重读,有针对性地查找相关信息。

四、结论

通过一年的坚持训练,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大幅度提高,部分中等学生已消除做阅读理解题的恐惧心里,班级英语成绩也总体提高。同时,由于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文章的特点:简短、故事情节强,有趣味性,所以,通过对阅读文章的学习,也激起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3.srp结题总结报告 篇三

石河子大学第十一期SRP项目

声噪计的设计与实现

项目总结报告

指导老师: …… 小组组长: …… 小组组员: …………

石河子大学第十一期SRP项目

1)首先在进行电路的焊接之前,需要对电路进行仿真模拟,即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就可得出个元器件的参数。

2)LM3914共18个引脚在进行实际焊接之前,对该芯片需要清楚的了解各个引脚的功能。

3)在最后一个部分显示模块的部分,可以利用单片机的从芯片中引出模拟量予以显示。

3、课题研究的实施

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分为一下三个模块: 3.1声音的采集模块 方法与原则: 1)利用MIC进行声音采集,并通过传感器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早经过AD模块转化为数字信号,用于下一阶段处理。2)利用CA3130运算放大器,将信号放大输出。

3)在此模块主要由话筒和运放CA3130构成,IC2接成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工作模式,3脚固定在4.5V电位作为基准电压,2脚则接入话筒输出信号,信号在6脚放大输出后经R5负极反馈至2脚。4)由于放大器输入阻抗极高,因此很小的输入电流变化就能激励运放工作。

3.2 信号整流与对数运算模块 主要方法:主要利用芯片LM3914:

LM3914是10位发光二极管驱动器,他可以把输入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输出驱动10位发光二极管来进行点显示或柱显示。芯片的详细介绍:

石河子大学第十一期SRP项目

LM3914的参考电压源输出约为5V,即在7脚和8脚之间维持一个5V的基准电压vref,该基准可以直接给内部分压器使用,这样Vin(5脚)输入一个0到5V电压时,通过比较器即可点亮发光二极管。

4脚和6脚之间连接有10个精密分压电阻,7脚和8脚之间是一个参考电源,9脚为点/柱模式选择,5脚为信号输入端。(后有附图)3.3 显示模块 概述:

此模块主要用单片机进行显示,将前一块放大数字信号进行显示。

编写程序:

#include #include //I2C总线头文件申明

#include //调用部分汇编函数的申明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PCF8591 0x90 //PCF8591 器件地址 1001 0000 参考datasheet

unsigned int D[32];unsigned int result;//存放AD转换的结果,用于显示

sbit LCD_RS = P2^6;//复位端 sbit LCD_RW = P2^5;//写数据端 sbit LCD_EP = P2^7;//使能端

uchar Code1[]=“Noise Degree ”;uchar Code2[]=“Level: of.”;

石河子大学第十一期SRP项目

ISendByte(PCF8591,0x41);//发送控制命令 0x41 四路但输入,选择1号输入通道 result=IRcvByte(PCF8591)*2;//ADC0 模数转换1 放大2倍显示

}

void delay1(unsigned int n){ int i,j,k;for(k=0;k<100;k++){ for(i=0;i

void delay(int ms){ //延时子程序

int i;while(ms--){ for(i = 0;i< 250;i++){ _nop_();//空执行

_nop_();_nop_();_nop_();} } }

石河子大学第十一期SRP项目

void lcd_pos(uchar pos)//设定显示位置

{ lcd_wcmd(pos | 0x80);}

/****************写数据函数************************/ void lcd_wdat(uchar dat){ //将字符显示数据写入到LCD while(lcd_bz());LCD_RS = 1;LCD_RW = 0;LCD_EP = 0;P0 = dat;//将8位数据通过P0口传给1602 _nop_();_nop_();//用于产生一个脉冲宽度

_nop_();_nop_();LCD_EP = 1;_nop_();_nop_();_nop_();_nop_();LCD_EP = 0;}

void lcd_init(){ //LCD初始化设定

lcd_wcmd(0x38);//16*2显示,5*7点阵,8位数据

delay(1);lcd_wcmd(0x0c);//显示开,开光标

delay(1);lcd_wcmd(0x06);//移动光标

delay(1);lcd_wcmd(0x01);//清除LCD的显示内容

delay(1);

}

石河子大学第十一期SRP项目

delay(1);} lcd_wcmd(0x80+0x40);//写入显示缓冲区起始地址为2行1列

for(m=0;m<16;m++){ lcd_wdat(Code2[m]);delay(1);}

}

/****************主函数************************/ void main(){

lcd_init();// 初始化LCD

while(1)

{

display();//对结果的显示

operation();// 对数据的读取和处理

} }

0

石河子大学第十一期SRP项目

参考文献

[1]谭浩强 C++程序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沈美明,温东婵,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清湖大学出版报社,2012; [3]邱关源

电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4]童诗白,华成英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闫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6]戴梅鄂,史嘉权 微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7]何炎详,李飞,李宁 计算机操作系统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8]同济大学数学系

高等数学第六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9]陈希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12; [10]同济大学数学系 线性代数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11] 吴功宜 计算机网络(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12] 高宗升 滕岩梅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1;

石河子大学第十一期SRP项目

4.微型课题结题总结报告邹虹 篇四

结题总结报告 渔渡中学 邹 虹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从中考英语学科成绩来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了我们课堂教学的一大重要任务。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曾尝试使用听写这一传统 教学法。但是随着各种现代化语言教学设备蜂涌而至,听写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已不再被师生们所重视。在历年的中考题中听力试题的地位日益突出,这无疑突出了听写在教学乃至测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听写是一种有价值的语言教学与学习方法,英语教师和学生要充分重视听写练习以提高英语教学和学习水平。然而,如何将听写作为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手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至今仍未收到广泛重视。因此,作为一名从事多年英语教学的老师,笔者结合自己运用听写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实践,同时携手凌凤琴和王妮两位年轻教师,选定这一项微型课题,共同探究听写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旨在通过研究,能更好地实施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引起广大英语教师对听写的足够重视,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理论支持

听为输入,写为输出,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受到语言输入训练,接着在写的过程里又能进行言语输出活动。这一系列活动将学生掌握的消极语言要素变成积极语言要素。这对以后阅读、翻译和写作水平的提高都是大有好处的。此外,听写能提高思维能力,听写是一项强有力的心理技能,可以鼓励学生潜意识主动思考创作。听写可以提高学生两方面的思维:一是高阶思维,二是英语思维即语感。听写的本质特点是“以音会意,因意认形”,听音会意能力和文章再现能力便是我们高阶思维的一部分。在耳听为熟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对英语的语音、语调、语流和语速的敏感性,以及对语言规则使用的准确性和习惯性,还有对英语国家文化与思维的认知性,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感能力。同时听写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有效手段,听写策略是以学习策略为理论框架的,因此,用于提高听写的策略也可以用于其他方面的语言学习活动。听写的过程并非被动的录写,而是积极主动地运用多种学习策略的学习过程。根据上面的问题,结合学校实施的教学改革,我们将有针对性地研究英语课堂上“听写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让学生尽可能轻松而又高效地在课堂上学到英语,运用英语,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研究的方法

从课题名称就可看出我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采取的是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1、首先对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对听写手段的运用情况进行调查,然后对学生英语听写能力的现状及问题开展研究,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方向。发放问卷,查找问题。虽然我们对英语听写存在的问题都比较清楚,但我们感觉还是应该要再进行广泛的调查,才能更为全面准确地了解听写在英语教学中的现状,了解教师和学生的想法和需求。这样,我们的研究才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为此,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见附件),一是针对教师的问卷,一是面向学生的。学生的问卷就在本校随机抽取了一个年级两个班进行,教师的问卷我们请全校的英语教师进行调查,统计分析问卷,得出了初步结论。收回问卷后,我们进行了仔细的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67%的学生不喜欢听写,原因主要有:不熟悉单词的读音、拼写,听写时似是而非;部分句式、对话和短文不要求背诵,没有反复读,听写起来难度就很大;要求掌握的单词太多,每天能够利用的时间太少,因此出现前学后忘的现象。而另外33%的同学喜欢听写的原因是:老师教过单词后,能够尽快掌握,听写没有压力;听写对话和短文正是检验自己综合能力的时机,是挑战自我的机会;能够通过听写体验收获的快乐,体验“Practice makes perfect.”的喜悦。而从教师问卷情况看,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认为听写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听写水平的提高对学生的英语素养的提升有帮助;但对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好听写却很迷茫,或者根本就没想过这个问题。从教师的反映还看出,我们对此次微型课题的研究很有必要。

2、根据问卷调查显示的结果,制定相应的进一步研究内容材料,开展灵活多变的听写活动形式。查阅文献,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维。具体研究工作如下:

1).每节早读课都先激发学生的记单词的热情,并随之确立明确的听写目标,并予以恰当的指导方法。早读课上,我们老师先做好听写指导和听写准备工作。指导学生不但要读准单词的音,还要理解词义,更要记住单词的拼写形式。然后让学生听单词录音,跟随录音低声跟读,激发学生的听写仪式,让学生在跟读单词的过程中增强自信。

2).合理安排听写内容,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依托课本安排早读课背诵的材料。一般情况下,早读课上学生读的内容都是课本上的。课本上的选文都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经典文章,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背诵,然后进行听写。另外,我们还可以补充一些课外听写材料。一般情况下,学生对新鲜的东西比较感兴趣。鉴于此,我精选了一些课外的文章让学生读背,一方面可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可扩大他们的积累,然后对精彩的句子或段落进行听写,趁热打铁,效果不错。

3).在形式上追求创新,富于变化,以激发学生对听写的兴趣和热情。形式上创新变化,开展课前“5分钟听写”活动,让学生在课前花五分钟时间复习上节课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在课堂上高质量地完成听写任务,巧妙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祈祷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四、改革方案的实施及反馈修改

本次微型课题的研究非常顺利,得到了英语教研组老师的积极支持,尤其是两位参与教师王妮和凌凤琴的默契配合,同时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在 “探究听写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中,学生既在词汇上下功夫,也在短文上大胆尝试,不断挑战自我,让我又惊又喜。在训练学生的听写技巧中,我们也受益匪浅。我们发现,经过两次问卷调查之后,学生参与课堂听力训练的积极性很高。他们的行为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变得喜欢交流和发表自己的看法了,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增强了。听写在教学中的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后进行的个别访谈和英语课堂教学也都证实了这一点。

五、研究成效

经过研究,我们达成了预期成果目标,参与活动的师生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学生踊跃参与课堂听写活动,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2.由于学习兴趣提高了,所以英语学科成绩也有所提高;

3.教师将过去沉闷的、参与学生少的课堂气氛变成活跃、轻松、快乐的学习场所。英国 哲学家约翰.密尔认为“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火花的。”心理学家利珀还说:“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 的积极力量,它组织并指导行为。”

总之,我们通过本次微型课题的研究,更坚定了我们以科研促教育的信心。在对本课题的结题过程中,我们将通过总结和反思,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教研、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而加以完善。我们将更加努力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投入到新的课题实验中。

渔渡中学英语教研组

5.教科研结题报告总结反思(推荐) 篇五

-----总结反思

龙家圈初级中学

课题负责人

张学艳

课题组成员

蒋洪英

王月霞

张华周平云

一、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概要

心理健康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本课题研究呼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尤其是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本课题组成员结合本校学生实际(7-9年级),根据学生进入青春期阶段各方面的表现,从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矫正方法、心灵导航等方面入手,结合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往往导致冲突和矛盾等表现,力求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努力做好日常生活心理辅导、学习心理等辅导工作,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一体化和社会竞争加剧,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21世纪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应对,就成为社会各界必须关注的现实问题。

开展心理健康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但是国家和民族、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必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中介,而心理素质的水平直接取决于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心理健康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21世纪,我国中学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结合龙家圈学生实际,根据初步调查,绝大多数学生为本乡镇,但学生来源参差不齐,三分之一学生家长务农,四分之一学生学生家长自主经营,四分之一学生家长是工人,五分之一左右学生家长几乎常年在外谋生,职业不固定,收入更是不稳定。独生子女占到三分之一多,多数为姊妹或兄妹三人居多,也有姊妹四人的。

由于家长职业的不稳定性,留守孩子较多,导致学生的个性更是多样化、复杂化,给学校教育与管理带来了许多难题。一般家长开春外出,到秋收或年底回家,有的家长甚至常年在外,家长只顾挣钱,尤其多数家长无证上岗,况且文化水平不高,孩子的叛逆心理极为强烈,孩子的管理教育就几乎成了学校的全部责任。事实上,学生的真正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关注。

1、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当前,国际上的各种竞争例如经济、科技、军事等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又赖于教育去培养,所以尽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广泛适应能力的各种人才就成为教育改革和现代学校关注的中心课题。

而今,我国的农村中学生正处于新旧体制常常发生碰撞,许多问题不可能尽如人意和适时解决,各行各业的改革都步履艰难的背景下,受应试教育的驱使,中学生被迫投入竞争,有的跟随亲友到县直就读,有的中途辍学,出外谋生,有的及早踏入社会的,有的随着父母离异的、破损家庭的增多,以及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造成了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面对中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仅仅靠原有的教育教学与德育工作难于应付局面。为了改变学校教育的被动状态,社会、学校、家长都在呼唤心理学直接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孙云晓等一大批专家、学者呼吁“为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建立健全人格、预防心理疾病”应“广泛开展心理卫生科普宣传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中小学增加心理卫生课”,所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2、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科教兴国”、提高“全民族素质”等一系列战略方针的确立,都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时代呼唤高素质,个性健康的人才。素质的核心是心理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育发展《纲要》明确了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进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研究维护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利于直接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得以正常发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学习上没有心理负担与压力,爱学、会学并富有创造性。个性健全发展,能够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完善自我。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长的幸福。在此基础上,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心理素质是人的最基本素质,具备健康的心理是现代社会对人的一个基本要求,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并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课题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

自课题立项及参加课题开题报告以来,课题组成员精诚团结,分项合作.1、普及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树立健康生活意识。

2、认识学生个性差异,掌握心理保健常识。

3、了解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及矫正方法。

学生的心理障碍,是指学校中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学生所出现的心理不健康表现。

一般学生的心理障碍常见有下列四种: 1.学习障碍: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在学习上必然出现某种困难,按学生学习状况的变化常可分成四种类型:(1、)上升型: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能逐步提高。(2)稳定型: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比较稳定。这两种关型反映学生情绪比较稳定,身心健康。(3)下阵型: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日益下降,如果学生并无健康或其他环境因素(如意外事故、家庭不和等)影响,反映学生意志薄弱或其他心理因素。(4)摇摆型: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忽高忽低,‟忽冷忽热,反映学生智力不低,但性格或情绪上存在问题。后两种类型学生,就需进行心理诊治。学习成绩摇摆或下降,„对学生的自我观念极为不利。学习精境往往成为该生挫折的来源。于是逐渐形成对失败的忧惧,对学校作业也会表现出逃避倾向,或出现“学校恐怖症”而不愿上学,学生正常心理也为焦虑或其他不安情绪所困扰而无法正常表现。学会求知,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真确看待升学、择业、社会适应及自我调试能力。健全人格,全面提升自我。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及理论依据

社会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科技日新月异,社会竞争力越来越激烈,应试教育的成品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学习上、授人以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更上一层楼;在自我认知方面,深刻剖析自我,及时反省自己的言行;在人际交往方面,与师长和谐相处,与同学真诚交流,学会赞美和批判,既谦虚谨慎又坚持原则,彼此宽容豁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此达到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排除学生心理障碍,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认识自我,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心灵家园,将他们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人,使心理教育有实际的意义。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必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中介,而心理素质水平就直接取决于心理健康水平。

1、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身心发展规律,有做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坚持面向全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有积极清醒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提升。在学生的心田播撒爱的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心中装着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赏识每个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者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3、人本教育理论

4、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健康,主动、活泼地发展,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赏识每个学生,眼中有人,脑中有人,心中有人。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个案跟踪法

4、问卷调查法

5、文献研究法

这个过程,教师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注意随时保留好过程材料,尤其个案跟踪调查,一定要落实到位,具体到人,细心摸清学生家庭背景,真诚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彻底搞清思想动向,全面了解个性差异,用心研究前后变化,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循循善诱做好思想工作,制定相应措施。以包容的心态接纳学生,让每个学生真正在阳光下奔跑,做阳光少年。

六、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具体实施过程。

㈠切实负责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全面分析学生心理健康形成的诸多因素。

⒈八年级上学期,我们课题组对我校八年级400多名学生,作了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

首先我们采集了八年级全体学生信息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家庭成员、父母年龄、职业、自己的爱好、人生座右铭、未来职业、喜欢的理由、对未来的人生规划、家人关系、家人的影响、跟家长的矛盾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精心设计了情绪测试100道测试题,这些题目包括面广,涉及到学生心理的多个角度。

例如情绪测试、学习方法、应试心理等反面。被测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是”和“否”。在学习指导中,分别从注意力(个性、心理承受能力、创造力、情绪、人缘、自我测定、个人修养、意志力、应对逆境的能力、性格、气质等)、人际关系(处事能力、日常交际、是否有自信心、气量、兴趣、对未来的规划等)。我们以八年班级为单位,本着学生完全自愿的原则进行独立自主地测试。然后根据学生的得分,来分析学生是否存在着心理上的缺陷,并统计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例如在“座右铭”一栏,有的写道“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可走”、“人生自古谁无死,早死晚死一样死”、“听天由命”、“走一步,看一步”。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中,有的写道“闲着”。⒉我们测试的成绩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结果表明,我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18.7%。其中,性别的差异显著,女生问题检出率为23.7%,远远高于男生的15.7%。进一步分析表明,女生的题检出率均高于男生的检出率;年级的效应差异不显著,但初三学生问题检出率相对高一些,因为有升学的压力。调查发现,离异子女或留守学生问题更多些。问题检出率高达31.5%,完整家庭的子女情况相对要好得多,多数性格开朗,各项活动活跃,学习情趣高涨。

⒊将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个统计,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人际关系紧张,占39%;二是学习考试焦虑,占据28%;三是“自我”方面出现的问题,约占29%;其它各类问题占4%。进一步分析得知:

首先,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涉及师生关系、亲子关

系、同伴或同学关系、异性关系等。其中,同伴或同学关系的问题最为突出,32%的同学不能正确认识,出现闭锁、防御、自卑等交往心理障碍。而离异家庭子女竟有38%的同学关系紧张,35%的子女亲子关系紧张。

其次,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学习上,具体分为:学习压力、厌学、学习困难、考试焦虑。

再次,“自我”问题表现在:自我评价不准,或过高或过低;自我体验错误,出现自卑、焦虑或逆反心理;自制力差,易冲动、耐挫力弱。

⒋我们结合我校学生的家庭情况、当前的社会情况,对这些问题的出现作了深入的分析,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因素。“金钱至上”的消极思想,妨碍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助长了他们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传统“应试教育”留下的弊端,不可避免地产生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的消极现象;家庭的不和谐,导致学生出现种种问题。二是内部因素,初中生是理想、信念迅速变化时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趋于成熟时期,开始了以道德意识、道德观念来指导自己行为的时期;这时候,学生的生理也迅速成熟,而心理的发展跟不上生理的发展,幼稚与成熟、冲动与控制、独立与依赖,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因不能正确认识,或不能处理好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在随着国家计划生育二胎政策的开放,给教育教

学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

我们课题研究组认为,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我们认真分析了学生不健康心理的表现形式,较为全面地透析了学生不健康心理的形成原因,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因此,下一步的关键就是结合全国心理健康研究的先进经验,并针对我们龙家圈初级中学的具体情况,着力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我们的一致认识是,健康的心理不能像教学那样,而应该从各种活动中让学

生获得健康心理的体验。

㈡八年级下学期,学校有的放矢地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活动。在诸多的活动中,在让学生能有切身的体验,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锻炼。

⒈创设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健康心理的校园环境和教育氛围。

在校园的环境建设上,创设一种和谐的、让学生感到充满期望的校园氛围,把看似不经意的校园环境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教育环境来设计。连续几年对校园进行了改造,校容校貌起了巨大的变化,校内道路平整宽阔,校舍整齐美观,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师生们一走进校园就感到赏心悦目,兴奋愉悦,还能从中去感受生活的美,心灵也会得到良好的洗涤。

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重视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学校的一些随处可见富有人性化的标语。我校立足于教育实践,通过校校园广播、校刊《远航》、手抄报《智慧岛》《心灵港湾》等宣传媒介中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在校《远航》中开设了《心理导航》、《青春风采》等栏目,并利用周一班会课开展

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主要包括心理学专家的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案例分析、热点追综、心理故事、学生论坛、心理测试等。这些都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总结

1、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增强。

由于问卷调查调查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所以们每个学生会重新面对生活,走进自己的心灵家园,重新反思自己的心路历程。研究过程中,在教师的悉心引导下,很多原来不够自信的学生,结合自己对未来的人生规划,自信心逐渐增强,而且学习热情极为高涨。尤其结合学校搞的帮教结活动,学生对学习、生活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同学之间的交流更多,相处的更加和谐,比学赶帮的竞争形成意识。2.学生能悦纳自我,宽容他人。

学校定期开放心理咨询室,鼓励学生遇到问题向老师咨询。心理教师还经常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每隔一周一课时,针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从身心发展规律入手,依据一定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引导学生自我了解、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3.学生思想意识转变,热爱学习。

学校制定了《龙家圈初级中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三十条》、借助罗恩老师的《55条班规》,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品质。班主任还利用班会课,特殊生会议等对学生进行

心理健康教育。如班会课上,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总动员》《心灵导航》的心理辅导课;在八年全体女生“青春期知识讲座”专题会议上,李君、王金霞老师的《羞答答的百合,静悄悄地开》,张海燕老师的《让青春的旋律更加美好》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广大女生受益无穷。

4、教科研氛围更加浓厚。广大教师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大部分同学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进取意识加强。每个教师都能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让每一节课都能向学生施以健康的心理品质的教育。

没有重心理品质培养的教师,不懂得心理品质培养的教师,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德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教师给学生的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性格中的真正的教育是不可能的。”这对教师提出必须是知识渊博、品行端正,还有一个重要的是“心理健康”。

教师的衣着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性格人品、精神风貌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教师的言传身教,孜孜不倦,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要尊重学生、要保持师生间良好的关系、要接纳每一位学生、要关怀学生、要给学生一些自由。”为了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我们分专题查阅资料,为了让学生真正体验阅读的乐趣,我们我们亲自带领学生畅游书海,切实领略阅读的无穷魅力。我们还定期进行班主任教育的交流会,会上大家各抒已见,相互研讨,取众人之长,大胆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目前我校已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以课堂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动性。

学科课程是有机渗透心理教育的重要载体,课堂是学校开展心理教育的最重要阵地。我们主要是通过举办培训班、举行教师心理专题讲座、创办校内刊物等形式,学习心理科学理论知识、探讨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教师旧的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对学生的评价观、教师的角色观、教育教学目标观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关爱送给学生。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课是否向学生渗透心理品质,是评价这节课是否成败的关键之一。在方法上提倡老师借助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智能训练,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开展讨论,进行探索性的教学;开设学科“学法指导课”,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悟学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行耐挫折教育,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正确对待他人,正确评价自己。在教育艺术上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焦虑情绪,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的快乐;在途径上则鼓励教师充分展现学科教学的特色和各自的教学风格,尽量挖掘潜在的心理教育因素,在传

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考虑心理教育的内容,使两者得到协调发展。教师充分结合语文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单纯的说教,通过正面形象,通过教学艺术,在不知不觉中渗透思想、意识、行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在学生的集体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阳光体育运动中每个学生找回了自信,在实验课上,每个人领悟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内涵,活动课上,学生各展才艺,大胆展示自我风采。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逐步形成。青春期困惑的排除,学习过程的优化,人际的沟通,社会环境的适应,心理压力的应对等都在各项活动提升。初一,侧重习惯养成培养,初二,侧重自信心培养及抗挫能力及意志品质提升,初三开设了应考心理辅导等专题讲座,有力地保障了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及时地接受心理教育方面的训练,增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为学生的健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每次活动中都能达到真正的心灵勾通。

开放心理咨询室,对心里有症结的学生找到一块疗治心灵创伤的港湾。

学校专门设立心理咨询室:环境优美,各项资源配备有待加强。学校图书室配备大量心理资料,一边查阅共享。下

一步要着手建立学生的心理咨询档案。

富有责任心、热情诚恳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帮助学生找出病因,并帮助学生走心灵的误区。

另外,我校一直开通 “心灵之约”信箱,学校黄校长创建“冰轩沙龙”群,所有的班级创建QQ群、优教通,让学生能有更多的途径来排解心里的困惑与烦恼。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从活动中让学生获得切身的情感体验。

1、设计黑板报。能让学生在集体参与中既学到了知识,又获得了友情。在良好的版面设计及精彩的故事中熏陶感染。

2、办手抄报。学生分工合作,分头查阅,各负其责,互相切磋,一举两得,智慧双赢。

3、总结反思。走进成功人士,站在名人肩上做人。汲取前行的动力,明辨是非,提升自我。

4、走基层,体验生活。

学校团支部组织有关初中生的青春期知识讲座,让学生不要害怕青春期的到来,相反应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等等活动,也让学生接受灵魂的洗礼。

5、慎交友。如“如何择友”、“战胜自卑、走向自信”、“诚信需要你我他”等讨论会。

6、健康在于运动。我运动,我快乐。

7、学校家庭密切协作。定期召开家长会,学校家庭联谊会,学生心理健康实行家长联系制。面对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除了与学生进行沟通处,还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与家长配积极合,效果良好。走街串巷,亲自家访,掌握关于学生心理的第一手材料,为解决疑难学生的思想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教育教学效果良好。附件

健康名言

健康的心理来自于健康的体魄,和谐的环境,正确的疏导和科学的诊治。”

1、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2、我爱我,给心灵一片晴空!

3、悦纳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发展自我,做一个快乐健康的人

4、敞开心扉,你会拥有美丽人生:

5、打开心灵的门窗,让阳光进来!

6、健康的心理,为你添上飞翔的翅膀!

7、心理健康,爱你等于爱自己!

8、关注自我,让我们从“心”做起!

9、心理健康关注你我他!

10、架起心桥,共赴成功!

11、健康的人需要健康的心!

12、我接纳自己包括优点、缺点、梦想、秘密与过去。

13、超越平凡,欣喜生活!

14、困忧之源,不在问题的本质,而在面对问题的态度!

15、悦纳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发展自我,做一快乐健康的人!

16、算算你所得到的恩惠——不要去清点你的烦恼!

17、培根的名言:“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将得到两个快乐;把忧愁向一个朋友述说,则只剩下半个忧愁。”

八、主要参考文献

《读者》2012.5

孙云晓《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

6.多媒体结题总结 篇六

南胃小学 陈树兰

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提高学生的思想及文学素养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年来我校开展了“诵读经典,传承中华美德-——引导小学生古诗词积累的实践研究”为课题的研究活动。主要目的有:

1、让学生在广泛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翰墨笔歌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和优秀人文营养;

2、在深入研究古诗文诵读价值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研讨,开展诵读策略的定位,构建诵读策略的具有可行性的操作模式;

3、开展古诗文诵读创新教学实践活动,凝聚多样性的古诗文课堂教学校本研究资源,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与语文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彰显书香校园的特色。

中国的古诗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诗教传统。诗词具有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师生的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拓展学生的思维的想象空间等作用。新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充分肯定了中华诗词在母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对1~6年级学生提出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的要求。其中,各学段还有具体的数与量的要求。《课程标准》还给小学1~6年级明确推荐了详细的古诗文(70篇)目录。可见,新课程需要我们把古诗文诵读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点。让学生从小诵读中华诗词这一举世瞩目的经典文化,在其中感悟千姿百态的美丽或回味隽永的沧桑,学着用手中的笔去描绘心中的感想,放飞童年的希望,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少年儿童是记忆的黄金时代,有选择地让他们诵读一些经典之作,借由先哲的风范,熏陶我们的学生,引入圣贤的智慧教导禀性淳朴的孩子,日积月累,就会“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必将奠定孩子一生融入社会、事业有成、感受幸福的基础。从学校德育工作视角分析,学校加强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设,把学校建设成为中华美德传承与创建的基地是时代的呼唤,经典古诗文诵读是德育工程中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基于以上一些思考,多彩的活动,培养诵读兴趣,寻找诵读的最佳途径与方式;(3)开设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程,有效选择教材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适应度和需求状况;(4)坚持每天诵读20分钟,课前三分钟的古诗文诵读制度,每班开设一节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程教学;(5)每学期定期开展古诗文竞赛或汇演等活动;(6)对研究实验工作进行阶段性评价,针对诵读实践中的关键问题与困惑开展研究,对现有策略进行必要的整改。

2011年9月进入总结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1)总结诵读经典(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并进行学术成果交流。

四、课题研究实验的主要做法与比较成功的经验

1、科学选择内容,分层设定诵读目标。

课题组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针对各年级学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的心理特征和不同的班情,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计划,做到针对性、目的性、有效性和可行性。低年级组遵循“诵读经典、不求甚解,从易到难,从少到多”的原则,高年级侧重“大量诵读,读入语境,感受情境”的原则。

2、营造诵读环境,构建诵读机制

为营造诵读氛围,激发诵读情趣,学校将诵读活动纳入学校日常工作,列入书香校园创建工作的规划之中。学校在课题组的建议下,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1)制作“经典诵读”的宣传牌于教学楼道的墙上,让学生抬头可见,谨记于心;(2)设立展示栏,各班出专题板报和手抄报,分享诵读成果 ;(3)打造班级文化,各班教室张贴名诗佳句,办“古诗文园地”,开辟“每天积累一点点”、“每周一诵”等主题活动;(4)“红领巾广播站”开展“经典古诗文”专题、或吟诵或交流,呈现诗韵飘香的校园景象。(5)学校青年教师每天书写的以古诗词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张贴在办公室外,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体现了“环境即教育”的教育理念。为使古诗文诵读文本拓展延伸,我们鼓励学生自己购买古典书籍,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认真选购适合于自己的“有价值的书”。

一、二年级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为主,配以《三字经》;

三、四年级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为主,配以《唐诗三百首》、《宋词》若干篇目;

五、六年级以《唐

我校语文教师是一支团结协作、善思乐学的教师团队,教师的精心呵护,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古诗朗朗上口,古文韵味十足,似乎个个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诵读之声蔚然成风。

5、研究性学习促成果

“古诗文诵读”应走研究性学习之路。“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站在育人高度,我们感到古诗文诵读研究应深入到那些诗人、词人的生活,去观照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去了解当时当地的历史、地理、社会、科学知识,去了解他们成长历程,他们的生命轨迹,从而去感悟超越知识的智慧。而这一切,应由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去解决。三年来,我校老师在学生积累诗词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学生潜能,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诗人、词人或某类诗词,不断积累,形成自己的采集本。在实践中,同学们感到自己的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千百年前的诗人、词人也在自己的心里变得鲜活起来,许多同学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一篇篇文章,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五、问题、困惑与反思

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的课题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有不少问题与困惑。

1、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学生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如何让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每一项活动中来;怎样使古诗文诵读活动更丰富、有突破,更具个性,从而使学生人文素养不断提升;如何使古诗文诵读活动与其他学科更好地融合,充分整合各学科之间可以交互的学习资源,使学生的素养在更广泛的领域得以发展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的问题。

7.多媒体结题总结 篇七

一、结题提交材料

在结题时,课题负责人或所在单位应该提交的结题材料分为四类:

1、课题结题鉴定申请书一式三份;

2、课题研究过程概述一式一份;

3、课题研究总报告一式两份;课题组成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一式一份;

4、研究过程相关的原始材料(图片、音像、调查问卷、实验研究工作手册等);

5、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或专著以及各种相关证件(或复印件)—式一份,每类最多放三件。

上述材料必须提交文本材料,用a4纸打印,注意排版和行文格式。

二、结题报告的基本结构

结题鉴定一般需要提交研究成果的主件和附件。附件包括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性材料,包括原始数据、论文、论著、音像资料以及相关证件等,按照顺序列表于研究报告之后,并附相关材料或复印件,也可以单独装订。主件是结题报告,这是课题完成后撰写的总结性分析报告,是课题鉴定的重要依据,因此,各课题组必须重视并完成好结题报告的撰写。根据研究的内容不同,结题报告的撰写格式也各异,可以分为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一般而言,研究报告大致包括以下内容。(—)导言(或前言)导言是教育科研报告的第一部分,它要求简明扼要地阐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该课题研究提出的缘由;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该项目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对这部分所要述及的内容可以直接以“目的和意义”或者“前言”作为该部分内容的标题。也可以不使用标题。导言应简洁、明了,开门见山,字数不宜过多。其文字量不超过全文字数的5%。(二)研究的详细操作过程

这是研究报告的主要部分,主要是交待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了解研究的全过程,以便评价整个研究在方法论、教育理论以及具体实践过程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并据此决定能否承认和接受该项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在这部分中要对所使用的主要概念和术语进行解释,尤其是那些一般人不熟悉的术语和容易引起岐义的概念更应该解释清楚。

一是对研究方法的介绍,包括研究设计的组织形式、研究对象的取样和选择,研究因素的实施与控制;研究资料的收集和处理的方法与手段:研究所采用的特殊设备、工具等,如这一部分内容较多,或附有设计图纸、量表、测验题等,可以以附录的形式附在后面。这部分的介绍一定要简单明了,一般在对研究方法介绍时,其文字量不超过全文字数的5%。二是具体实施过程的详细阐述,包括为什么要研究这一问题(可从理论的阐释、实践或现状的调查以及专家的评述等入手)、分为几个步骤或者方面去进行落实的,在落实过程中遇到了那些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从事实出发进行分析和总结,切忌使用“可以”、“大致”、“也许”、“可能”等商榷性、模糊性的词语。这部分是整个报告的主题,一定要进行详细的阐释,文字数量一般应占用整个篇幅文字数的70%或以上。在这一部分的撰写过程中,最好根据报告的格式确定标题,可以使用—、二??,下面再用1.2??.等标题确定层次,但层次不宜太多,一般以三级标题为宜。各级标题应简明扼要,能够概括出本段落的中心意思。

(三)研究结果及反思

主要是介绍课题研究的效果,可以使用数据以及其他相关证件作为分析和佐证的材料,在说明研究结果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数据或例子,切忌使用模糊性语言笼统地说明,如教师的理念得以转变、学生的素质明显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所使用的数据必须来自于真实的调查和分析,不能编造数据或者使用未进行统计分析的数据。所选用的证件(含实验学生的证件、文章)等,必须能够说明与该课题研究密切相关,能够较好地说明本课题的研究效果,切忌把所有的证件罗列起来进行说明。该部分的文字量一般不超过全文字数的10%。通常在说明了课题研究的效果后,还需要对课题研究的过程、效果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寻找影响课题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及影响课题效果的因素,并探讨下一步改进的意见、措施或者下一阶段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此外,在这部分还常常对该项研究的方法设计进行必要的反思,分析和讨论如果变换研究方法可能对研究结果带来的哪些变化等。这一部分根据实际内容的多少可长可短,一般不要超过全文字数的5%。(四)研究结论

教育科研报告的结论部分是作者经过反复研究后形成的总体论点,它是整篇报告的实质部分。结论必须指出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什么问题尚待研究。有的研究报告可以不写结论,但应作一简单的总结或对研究结果开展一番讨论,有的报告可以提出若干建议,有的报告不专门写一段结论性的文字,而是把论文分散到整个文章的各个部分。写结论必须十分谨慎,措词要严谨,逻辑要严密,文字要简明具体,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其文字量不超过全文的5%。(五)其他 1.附录。

①引文注释。引文注释应按引文出现的先后顺序表明数码或用符号标注,然后依次加以注释。具体格式参照正规刊物的引文标注格式,一定要规范。

②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指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参考、引用的重要文献资料的目录。通常以“主要参考文献”或“主要参考资料”为小标题列出并标明出处,一般放在报告的结尾。具体格式参照正规刊物的参考文献标注格式,注意格式的规范性,切忌笼统。

③原始资料。原始资料是指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重要原始资料,如某些测量的结果和有关研究的定性观察材料等,也要在附录中简明、准确、清楚地加以介绍。

8.课题结题报告(模版) 篇八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社会价值观的过程。

从时代发展来看,“21世纪,人类将走向以科学技术发展为前进动力和以学习能力为生存基础的崭新社会。显然为学生准备多少现成的知识总是不够用的,因此,要促进他们智慧才能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会识字的人,而是缺乏学习方法、开拓创新以及缺乏科学素养的人。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我们确定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指导策略的探究>>这一课题,通过该课题的实施,目的是还给学生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时间和 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在实践中加深或拓宽与课本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方法,提高技能,加深对化学的理解与热爱,使化学教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三、研究目标:

1、通过在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以探究性学习的思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2、促进课题组成员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知识观、评价观的转变,推进探究性学习。、构建适合探究性学习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方法的途径与措施。

4、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

5、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之学生的探索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机的整合。

四、研究内容:

选题立足中学化学的基本内容,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化和拓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化学实验的探究的指导

1.通过化学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的现象和本质。如:在初步接触化学阶段,通过蜡烛燃烧的过程来来讨论物质发生的变化,让学生探究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和外部表现。

2.设计最佳的实验方案。如:设计实验探究两种或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受温度的影响等等。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如何从化学反应的条件、原料、化学反应的速率、成本、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考虑。

3.改进实验装置。改进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时,多采用列举实验不足之处的方法。如: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实验产物污染等,然后再针对这些缺点进行改进。如,改进课本证明微粒运动的实验方案,减少氨气在教室造成的污染。

4.开展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的有利,需要学生在课外运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实验设计。另外,家庭小实验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其探究的欲望。例如:用鲜花和果汁自制酸碱指示剂,自制家庭净水器,无壳鸡蛋的制取等。

(二)教材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的研究。如:氧气、二氧化碳性质的研究;;碳酸盐的检验,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的研究,影响固体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研究等。

(三)化学前沿知识的了解。包括新产品、新技术等。如:新颖材料在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装修产品对人体的影响;健康绿色食品的开发如有机蔬菜等。可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材料与资料共同认识..(四)化学实验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实验可以简单地分析和检测生活中的一些物质。如:淀粉的检测;常见纤维的鉴定等。

(五)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

与社会相关的化学问题主要表现在能源、环境、材料三个方面。如:汶河水受到污染的调查;焚烧校园垃圾对环境的影响;雨水酸碱程度的调查等。

(六)生活中化学问题的研究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生活为化学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课题来源。如:洗涤剂去污原理的探究,如何检验硬水与软水,如何除去水垢的探究等等。

(七)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研究

许多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还涉及到很多物理、生物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如:能量、压强的变化就涉及到物理知识;而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的作用以及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等生命现象就和生物学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性课题还可以选择与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个案追踪法

找出有代表性的学生建立追踪档案,在自然常态教学条件下,用个案追踪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总体学习效率。

(二)行动研究法

用课题组公开课形式,随时切磋方法,达成共识,形成总结性文字材料,提高教学水平。

(三)组织化学课外活动小组

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报名参加课外化学兴趣小组活动,如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趣的化学实验,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更多的学习资料,并形成文字材料。

(四)观察法

教师观察学生实验的操作、现象、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做好记录。

(五)文献法

通过参考各种文献开扩视野,提高探究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1年12月

在此阶段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并请专家论证可行性;制订课题研究计划,申报确定课题;利用网络非网络收集各种实验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前期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2年4月

在此阶段我们进一步学习理论,开展各项课题培训工作;调查探索阶段,开题,启动课题实验,设定实验班或实验个体,操作变量,跟踪观察、调查,收集阶段实验报告,撰写相关实验论文;做好个案分析,进行阶段论证,撰写阶段实验报告,形成化学教学探究模式的雏形。

(三)总结阶段:2012年5月——2012年9月

对实验实施阶段进行总结、反思、归纳和提炼,总结整理研究成果,完成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的主要区别在于,探究性学习必须满足学生在短时期内学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的结构,所以这个过程在许多情况下都要被简化,比如,提出问题这个环节,在大部分的教学活动中,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或由教材提出问题。在获取事实这个环节,常常是由教师和教材来确定研究方法、步骤、所用材料等,这样就省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环节。所以在探究性学习中务必要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一)、课堂教学首先成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不能为探究而探究,而应为适宜探究的单元、课题找到问题的切入点。例如《同步学习》上的探究题,期中期末试卷、单元检测上的实验探究题,教材上的活动与探究等。有的探究题侧重于实验仪器和药品的选用,有的侧重于实验的设计创新,有的侧重于物质性质的研究,有的则是课本知识的对比和深入等等,探究的选题和内容的确定也都是开放式的。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在课堂内进行探究式教学。由于时间有限,探究的重点必须要有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宜于探究式学习的教学内容,进行以引导探究型为主的不同探究类型、不同探究水平的教学过程的研究,设计不同的探究性课题进行教学。本课题将以教材为重点进行探究性教学设计,尝试在课堂内进行探究教学。课堂探究教学设计的重点是思考哪些过程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哪些过程需要教师指点、启发,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哪些资料和器材。探究形式可以是整堂课,也可以是片段式探究。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力促进了课题的开展

课题组筹备了一年的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顺利开展。校本课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根据课程标准提供的情景素材,深挖教材内容,结合实际,以身边的物质为切入点,为系统性的探究性学习寻找到了信息源。如在校本课程中我们做的实验有魔棒点灯,水的净化,如何检验硬水与软水,自制简易净水器,自制酸碱指示剂,氧气的制取与性质的探究,制作无壳鸡蛋,如何除去水垢,化学冰箱与冰袋,指纹鉴定及检验加碘实验中的碘元素等等。从而做到立足教材而不拘泥教材,忠于教材而不盲从教材,做好课外的研究性学习方案设计,用学生生活中的素材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七、课题研究成果

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大大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知识观、评价观的转变,推进了探究性学习。加强了化学实验教学,着重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还有多次外出学习,课题组成员撰写了一些案例,如校本课程案例包括探究性教学设计及反思,积累了一些文字资料。我去年上半年还举行了校级公开课,并撰写了《空气》的教学实录。在县里举行的业务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和县级教学成绩奖。课题组成员张家安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七次获得县级教学成绩奖,是县级教学新秀,教学能手。曾在市级复习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在研究期间由于实验教学突出,获得两次县级优秀教学奖,以下是课题组成员获奖或发表的论文

万洪军 《略论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策略》

张家安

《加强实验教学 提质减负促发展》

季超 《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上一篇:挂职干部代表的发言下一篇:经典英语话剧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