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共12篇)(共12篇)
1.智慧校园基础设施 篇一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
“十三五”规划科研课题分类及选题指南 附件2:
科题立项选题,也是对课题本身及学校实际情况加以研究的过程。除申报指南所列课题,申报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技术处理和适当变通。限于数量,本课题申报指南除个别特色题目外,均未对教学领域进行学科细化。申报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项目名称的表述中自行嵌入学科化或个性化字样,对其进行加工改造。例如“课堂教学创意与教学策略创新研究”,可以根据研究需要改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意研究”、“小学作文活动课堂教学策略创新研究”等多种多样的研究选题,藉以强调申报单位特定的研究角度,从而使子课题研究更加具体化和更具可操作性。
一、重点课题
1、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发展战略研究
2、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研究
3、智慧教育助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研究
4、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与区域协作研究
5、教育信息化与智慧校园建设关系研究
6、区域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7、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
8、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模式研究
9、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机制与实施策略研究
10、智慧校园建设与学校教育现代化研究
11、市级教育云平台建设及资源共享应用研究
12、区域智慧校园建设模式研究
13、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研究
14、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15、微课、翻转课堂的开发、管理与应用模式研究
16、“智慧云课堂”应用平台的建构与应用研究
17、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研究
18、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策略研究
19、智慧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 20、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21、促进教育变革的智慧学习环境研究
22、智慧教育环境下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研究
23、MOOC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24、新媒体在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25、教育云对教育均衡的促进作用研究
26、网络互动教学及其环境研究
27、移动校园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28、移动互联时代的微校园建设与运营
29、基于“微校”平台的移动学习研究 30、信息技术环境下家校教育共同体的多维建构
31、基于数字化平台下的校园办公管理研究
32、以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和谐校园的研究
33、义务教育阶段创客教育研究
34、区域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建设专业化研究
35、校企联合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
36、智慧校园的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与运营管理
37、基于移动互联的教师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教学管理 模式的研究
38、中外智慧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
39、“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在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效果研究
二、独立课题
40、基础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41、教育信息化促进课程改革的创新研究
42、区域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创新应用
43、智慧校园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应用研究
44、区域性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
45、智慧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46、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运用研究
47、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顶层设计及实施方法研究
48、智慧校园创新应用模式研究
49、基于外语特色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 50、区域、学校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策略研究
51、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调查研究
52、小学信息技术微课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
53、利用微课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54、小学语文、数学微课设计及应用研究
55、初中语文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56、高中生物微课的开发与应用
57、专题学习微课、同步教材微课设计及应用研究
58、微课学习应用平台的研发及应用模式研究
59、中小学“微课”教学资源的应用实践研究 60、初中学校微课程资源的开发、管理与应用研究 61、区域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 62、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育应用研究 63、翻转课堂的设计模式与应用效果研究 64、“翻转课堂”在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 65、中小学翻转课堂实践模式与案例研究 66、翻转课堂的模式在语文课的应用研究 67、信息技术促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
68、校企联合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 69、提升农村教师信息素养途径与模式研究 70、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研究 71、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方法与
策略研究
72、信息化环境下个性化学习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73、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74、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生学业测量与评估研究 75、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研究 76、信息化环境下教育管理者领导力的实践与研究 77、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提升课堂效率的研究 78、个性化智能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79、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研究 80、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研究
81、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82、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化发展机制的实证研究 83、借助信息技术提升班主任教师多元技能的实践研究
84、小学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研究 85、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有效转化策略研究 86、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研究
87、基于现代智慧课堂环境下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88、中小学云课堂教学应用策略研究
89、数字教育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90、基于网络环境下电子备课在中小学的有效应用研究
91、新媒体、新技术的开发及其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研究
92、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模式与效果研究 93、利用信息技术实施差异化教学的模式与效果研究 94、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评价研究 95、多媒体技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 96、信息技术环境下主题班会课的研究
97、信息技术与小学各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 98、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99、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的研究 100、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优秀教学案例资源建设及应用研究
101、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德育课程研究 102、信息技术课程与德育的融合 10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德育研究
104、信息技术环境下加强校园德育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105、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
106、中小学德育视频资源建设及应用研究 107、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108、信息技术支持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研究 109、“数字化”背景下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教育的策略研究
110、家校合作构建学生成长“网档” 促进学生快乐,健康发展
111、信息化环境下家校协同发展教学模式的构建 112、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探究式教学模式与成效研究 113、电子书包的推进模式与策略研究 114、基于电子书包的移动学习模式与策略研究 115、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学案例研究 116、电子书包或其它终端学习产品应用研究 117、基于“电子书包” 的校本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118、电子书包研发与家校协同教育模式研究 119、移动校园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120、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资源开发及应用研究 121、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研究 122、基于无线互联网的移动学习模式与策略研究 123、基于智慧教室环境的互动教学研究 124、智慧教室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125、在“智慧教室”环境中教学模式的研究 126、云计算环境下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构建研究 127、创客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28、创客教育促进学习变革研究
129、利用小学社团活动,开展创客教育的实践研究 130、基于互联网+开展中小学创客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131、中小学科技教学活动中创客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策略研究
132、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133、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培训”研究
134、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小学差异化教学策略研究 135、农村高中学科教学与教育技术融合的实践研究 136、校外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137、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应用研究
138、交互式设备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39、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有效学习研究 140、网络环境下课堂作业管理与评价研究 141、信息技术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案例研究 142、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安全教育体系的研究
2.智慧校园基础设施 篇二
智慧校园“智慧”何在?我利用网络查阅了“智慧”一词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很显然,智慧是指人所拥有的一种创新创造的能力。我认为,“智慧校园”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提升校园中人的智慧,实现人的智慧发展。通过进一步查阅资料和思考,我有了以下三点认识。
其一,人类正在由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迈入智慧时代。
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琳曾在文章中写道:“智慧时代是人类正在迈入的时代,信息时代是智慧时代的子集,智慧时代将是漫长的历史,如果将智慧时代比作多幕话剧,那么信息时代只是该话剧中的序幕。所以应该说,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现在正在步入智慧时代。”我认为该观点是有道理的,信息时代特别强调信息的作用,但信息不一定是知识,海量的信息经过筛选、重构、积淀等被转化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知识动力,知识只有不断增长才能提升人类的智慧水平。
正如智慧时代刚刚拉开序幕一样,智慧校园也刚刚起步,将伴随着智慧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其二,运用智能化工具和软件是校园的“智慧”表现。
智慧的核心在于创新创造,智能化的工具和软件正是信息时代人类智慧发展的成果。当下,各类机器人不断涌现,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给机器人下的定义:“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用电脑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机器人的出现,为人类带来许多便利,并为各行各业提供了难以想象的高超服务。更让人惊喜的是,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机器人已经问世。深度学习技术是对人脑的一种模拟,用多层神经元构成的计算机神经网络,它可以搜集信息,并根据搜集到的信息产生相应的行为。深度学习还和增强学习相结合,正深刻地改变着机器人领域。轰动全球的“阿尔法狗”就是增强学习的产物,它依据跟棋手下棋或跟自己对弈的输赢情况,自主学习并摸索出更优的下棋策略。
所以说,我认为智慧校园建设中,应选择合适的智能化工具和软件让校园有“真正智慧”的表现。
其三,智慧校园应该为培养人的智慧发展创设优良生态。
根据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学校是一个微生态教育系统,要使学校焕发生命活力,获得可持续发展,就要以人的发展为主线,研究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成长的环境和状态,整合和协调学校内部各种资源、环境和关系,使之达到最优的状态。智慧校园是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能全面感知物理环境,识别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情境,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正如IBM公司提出的Smarter Planet,即更透彻地感知、全方位地联通、高度的智能化。
智慧校园的建设就是要为培养创新创造之人提供环境、资源、课程、评价、服务等方面智能化的生态支撑。
3.互联网+校园:智慧校园的打造 篇三
摘 要:文章从大数据时代的视角出发,强调“互联网+”成为管理新模式,并从“面上面下”两个面,“教职工校内线上管理和服务、师生校内线上管理和服务和师生校内外资源整合”三个板块和“学生危机管理预警、学生舆情分析异动以及学生需求分析变化”三个模型提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慧校园构建框架。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校园;资源整合;教育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8-0067-02
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它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交互方式,实现以人为本的智能管理、个性化创新服务。
1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成为管理新模式
传统学校管理模式主要基于标准化组织结构进行管理,即通过学校党委、行政领导的决策(政策、制度、管理等),下达到各个行政部门及各二级学院党政领导,进而再次下达到业务人员(辅导员、教学人员、班主任等),最后传递给学生。形成一个刚性、自上而下、逐级管理的信息传达方式。但这种传统管理模式在当前遇到空前挑战。当前的世界是一个“超连接世界”,互联网浪潮下,信息无边界、多元化、碎片化和瞬时性,特别是手机移动终端成为人们接收信息、发布信息及信息互动最重要的工具。传统模式对决策信息发布和传达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需要,学生更希望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接收、互动和发布信息——网络,特别是移动网络。高校这一个围起来的象牙塔正接受互联网冲击,信息无间断、无缝隙、跨时空传输和渗透已使得这堵“围起来的高墙”可以视而不见。
管理的界定在互联网的前提下已经演化为“信息”或“数据”,即管理就是信息、数据。大信息、大数据时代已到来,“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是一个世界”,或说“一部手机就是一个世界”,并不是遑遑之论。学生在互联网、手机移动终端所需的信息或数据,所留下的信息碎片或数据足迹,我们是视而不见,做一个把头埋进沙堆的鸵鸟?还是根据需要改变高校管理模式,对这些数据加以利用从而改造升级我们的管理方法?高校是避之唯恐不及?还是与数据共舞?这已经成为高校转型必然考量的问题。
关照国家战略布局,2014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工信部等五部门印发《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中强调“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育发展方式。2015年,“互联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互联网+”正式被纳入顶层设计,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网络化、数据化,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既有的运营形态进行改造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改善组织经营状况的重要方式。伴随着“互联网+”,也激发和衍生出诸如“互联网+工业”的“2025中国制造”、“互联网+农业”的现代农业新格局、“互联网+教育”在线教育风生水起、“互联网+社交”的社会服务平台、“互联网+金融”的P2P模式、“互联网+医疗”的“快速便捷的医疗服务体系”、“互联网+政务”的新型政务系统等。相伴随“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政务成为新时代背景的发展趋势。智慧校园的提出,不是盲目跟风,而是时代所趋的新型管理模式革新;智慧校园的演化,不是急躁冒进,而是务实的创新理念和科学的技术支撑;智慧校园的深化,不是不计成本的开发,而是要实现“公益+赢利”的社会模式运营,实现高校高级智能管理。
2 基于移动手机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将是大势 所趋
学生更多地依赖智能手机(手机移动终端)来获取信息、互动及发布信息,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甚至所有方面必备工具,电脑上可以干的事情现在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基本替代。手机成为数据收集、发散的便携工具,在学校管理中可以有什么作为呢?或我们可不可以通过利用“手机的常态使用”来改善我们管理效果呢?
当前,手机APP种类繁多,关于阅读、游戏、学习、健康、培训、营销等,几乎已经达到“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APP开发市场,这些基于手机移动终端的APP,抓住人们在市场的痛点,并将这种痛点技术化,成为解决人们问题、给其带来便利的终端程序,最终达到盈利和服务为一体的营销模式、体验模式和利润模式。纵览众多APP,百度地图可以定位,Google可以疾病预警(比如著名的“谷歌流感”案例),淘宝、当当、京东、百度、微信可基于网民的浏览碎片形成个人化精准营销,网易可以即时浏览邮件数据,美图秀秀、QQ可获取你的图片数据,微信可获取你的聊天记录信息等。当前手机版的较为热门的互联网品牌早已在智能手机APP领域战略布局。之所以能够精准定位,是你在使用百度地图便利时,你的个人数据、使用碎片已悄悄在APP背后的数据中心形成大数据分析。从而实现对你的定位及精准推介衍生服务;之所以能够进行快速、科学的疾病预警,是基于众多网民在Google搜索引擎中输入相关流感、流感预防等关键词的大数据即时分析结论;之所以你能在浏览相关网页时能够精准弹出你最想要的产品推介广告你感到惊讶时,是因为你的谈话记录、手机浏览碎片、驻留时间等网上足迹通过网络背后大数据分析而对你做出判断。
人们用手机在热门的APP中所留下的足迹和碎片,有噪音,但更是商机,是价值,也是管理改进、服务改善的重要数据来源。通过构建“学校APP”(命名为“智慧校园APP”)来达到学生管理、师生服务改善的目的,利用学生手机数据来实现精准化管理和精准化服务,提高学校的运行效果,实现跨越发展和内涵升本。这是时代趋势,更是管理之道的再造升级。
3 智慧校园的板块设计
3.1 面上分析
3.1.1 教职工校内线上管理和服务板块
学校对教职工的人事组织管理、会议政策的安排和传达、重要事务告知、教学任务分配、班主任工作部署等教职工管理和服务诸多事宜,都可以通过系统化、分块化、移动化、用户体验良好的手机APP模式即时发布,形成行政部门内部、之间及跨时空联络、互动,提高行政管理和行政服务效率。
3.1.2 师生校内线上管理和服务板块
一方面,新生在录取通知书寄送时,寄送“智慧校园”宣传画册,新生可以在没来学校之前就完全了解学校情况、录取专业、班级同学、报到程序及车旅住宿等信息,这也是学校一张独具特色的宣介名片;
另一方面,学校各个行政部门专业化分工较强,横向联系太少,对于教职工、学生数据收集,学生处、招就处、宿管中心、教务处等都会需要,多部门都分别下达数据收集通知,意义不大。通过APP线上系统整合,若干部门形成统计表,统计一次,各个部门可以从中筛选出需要数据;
第三,可把当前用户界面不友好的系统改造升级成手机版的、用户体验良好的、快速完成的程序,如选课系统;可以把日常行政管理转化为手机操作、无纸化、跨时空的操作方式,如请假手续办理、教师调停课等。实现校内公共服务PC化转型为APP化,实现跨时空的业务办理,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3.1.3 师生校内外资源整合板块
一方面,打造校内资源最优配置平台,升级大学生模拟市场交易平台,从线下升级转化为“定期线下,长期线上”的模拟市场交易模式,实现校内师生特别是学生二手资源更高效配置,这是“校内经济学”的本质属性。而这个平台更大的意义是在“双创”背景下形成大学生发现商机、创新创业的孵化平台;另一方面,广大师生虽然生活在学校,但是各种需求却在整个市场。通过智慧校园链接校外经审核合格的商家,进驻线上市场,可以包括培训、旅游、餐饮、住宿、购物、快递、跑腿、特产等领域商家。按照事先协议,签订商品服务保质等合同,提供给学生更多、更直接、成本更低的选择。最终达成校内外资源最优配置,降低师生成本,实现师生生活、学习品质的提升。
3.2 面下分析
3.2.1 学生危机管理预警模型
通过学生在“面上”校内外手机浏览痕迹及所链接的学生社交平台聊天记录、心情表达等综合数据,构建学生危机管理预警模型,预测学生出现危机概率,包括健康预警、疾病扩散预警、学生旷课预警、学生群体性事件预警等,从而协调医护人员的询查、保卫人员的巡逻和监管的重点部署。当然,我们知道,预警不等于准确无误。预警是以客观数据为基础进而分析,提供事物发展方向的概率。但这将比传统的班主任管理班级模式先进数倍。
3.2.2 学生舆情分析异动模型
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重中之重。走出思政课教学教室,学生思想动态是什么样的?我们一无所知。在思想西化严重、网络知识良莠不齐、价值观多元甚至歪曲的风险下,学生舆情需要学校宏观掌控,并能较大概率上能知晓变动的方向甚至变动的内容。让班主任去统计学生的信教情况、要求学生写思想情况汇报等这样的传统方式,效果很差甚至无效。通过学生在智慧校园系统中留下的真实数据,构建学生舆情分析异动模型来分析和监测,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力工具。
3.2.3 学生需求分析变化模型
一方面,学生的市场需求需要精准确定,从而分析学生的需求结构,进而来确定学生偏好。学生管理的针对性是基于对学生偏好的科学分析;
另一方面,学校社区师生的各种需求的满足也才会增加师生的社会福利,营造和谐社区;
第三,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商机借鉴及数据支持,打造学校社区的需求分析数据中心。
4 结 语
欧盟消费者保障专员梅格雷纳·库内瓦说:“个人数据是互联网时代的新石油、数字世界的新货币。”但对于个人拥有自身数据和其他人利用和使用这些数据之间,仍存在社会伦理的讨论。在二者之间构建既能保证使用者可以容易获得为了公共利益需要的数据,又可有效保护公民个人的保证措施。这个是需要在后期项目运行过程中主要考量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 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 放教育研究,2012,(4).
[2] 宗平,朱洪波,黄刚,等.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4.智慧校园四大痛点 篇四
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如今“互联网+”在众多商业及公共服务领域落地开花,也蔓延到了象牙塔,对智慧校园改造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跟上“互联网+”步伐,教育界近日掀起了一股讨论热潮。在日前举行的“‘互联网+’时代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研讨会”上,全国30多所高校负责人一起探讨了智慧校园建设目前面临的痛点及解决思路。会上大家都有共识,即互“联网+”正推动着数字校园加速向智慧校园升级,很多高校充分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多层次的智能化服务。但与此同时,很多高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智慧校园的目标还远未达成。
首先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即时沟通能力不强。目前大多数高校和学生之间主要信息沟通还没有完全实现移动互联网化,甚至很多学校仍然通过布告栏或者老师、班长通知的方式,而通过移动互联网传递即时信息也面临信息数量有限制、无法对不同类型学生实现精准发送等问题,造成沟通效率低下。
其次学校提供的管理服务不够便捷。高峰期各种缴费处大排长龙;自助交费的POS机数量有限、分布各处难找;办公处上下班时间没跟上课时间错开,有时学生办个手续还得请假;公共秩序管理成本高、安全隐患大;教务管理触达率低;校园内消费场景繁多、不环保、难管理„„学校为了解决这些难题花了巨大成本但效果甚微,学生也大吐苦水。
再次是各个部门信息流通不畅。学校部门机构繁多,经常会出现学院和行政部门各自建网站、找了不同的公司开发、使用完全不同的系统,难以统一管理。这就导致了教务处、财务处、人事处等系统及数据各自独立,部门数据不能有效及时交互;新生数据不能及时同步到各部门,导致各部门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学籍变动、人事变动,信息缺乏互通;学生处和后勤部门信息不统一,学生突发状况很难处理„„学校内部信息流通亟待畅通。
最后是校园开发力不足。建设智慧校园的平台需要大额资金、人员和技术投入,这对很多高校而言是个大难题。不少高校负责人在会上都提到,智慧校园建设推进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以上的四大痛点,归根结底是没有建立统一的大数据平台,以及没有充分调动外部资源去建设这个平台。那么,这个统一的系统平台应该是怎样?应该如何去建设?
第一,智慧校园所依附的平台,必须与高校学生群体的习惯和偏好相符。正所谓“人到哪里,我们就去哪里”,目前高校学生主要集中在95后群体,这个群体最广泛使用的平台,就应该是建设智慧校园的统一平台。有数据表明,手机即时通讯的网友使用率高达91%。所以,智慧校园平台可以考虑搭建在即时通讯系统上。QQ的用户群体和高校学生的契合度非常高——目前手机QQ月活跃用户中,有1.6亿是19到23岁的年轻人,基本上把2500万在校大学生完全覆盖了。
第二,这个平台必须能支持信息精准传递,提高学校和学生之间信息传递的效率。智慧校园的系统平台应该支持多层操作,为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的管理权限。理想的情况是,一个高校就是一个统一的认证账号,不论各个机构还是各院系老师,都可通过这个账号对不同的学生发送不同的消息,信息数量是不受限的。
第三,这个平台必须能够提供成熟的应用模块,实现智慧管理。智慧校园的系统平台需要提供模板,让校方不需要另外开发就能顺利接入,使学生在移动端实现校内吃住行数字一体化等功能。
第四,这个平台的建设维护成本必须是低的。校方可以借道QQ等成熟平台,使用现有成熟服务,利用现成的公众平台作为入口,去打造智慧校园。
事实上,针对上述的这些痛点和解决思路,腾讯QQ一直在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案。“互联网+”是腾讯的整合目标,而QQ则尤为关注“互联网+”与校园的结合。接下来,QQ将通过校园公众号,尝试在精准信息、智慧管理、技术开发、支付能力等方面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希望能为智慧校园的升级建设带来启发和参考。
5.我的智慧校园 篇五
我们的学校非常的特别,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等内容,还有一些丰富的社团。比如空竹、葫芦丝、机器人、足球、合唱等课外社团,那么我的智慧校园体现在哪里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本学期我很荣幸的参加了模拟飞行社团,进入这个社团,非常困难,我经过了面试、笔试,选拔,过五关斩六将,慢慢从很多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这个社团的一员。
在这个社团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许她将会是我梦想的起点。刚开始,我们认识不同的飞机,后来我们开始操作在航道降落起飞。我们操作的设备有遥控手柄、鼠标、键盘。鼠标点击软件,遥控手柄能控制飞机方向,键盘中的ESC键可以控制结束飞行和继续飞行。
我们的飞机可以切换视角,能从飞机的上面看,下面看,还能从前方看。我们的飞行结束后,可以查看飞行分析。查阅你飞的高度、长度。现在我已经能飞出正方形和三角形这两种线路了,接下来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向圆行路线目标挑战,飞出更难的图形。
我们学校的特色老师都很棒,带领的空竹队、合唱团参加过国际演出,带领的飞行模拟优秀学员获得全国二等奖,还有很多优秀学生考上了枫杨、省实验等名校,被评为郑州市文明学校,郑州市素质校园等荣誉称号,看来我的学校不仅有光荣的称号,还能培养出充满智慧的学生,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智慧,充满光彩。
6.智慧校园设计方案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及教育部等部委《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和淮安市智慧校园创建的相关文件精神,以促进学校的师生发展为根本,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为核心,以构建生态型智慧校园为目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我校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组织保障
成立旧铺小学“智慧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支部书记杜宏生同志任组长,由各副校长和工会主席担任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各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装备室和电教中心负责人任正副主任,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指导和推进,实施与评估。
三、目标任务
提升宽带网络、教学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管理、应用水平,健全智慧教育体制机制和提升师生信息素养。逐步完善以移动终端、智慧教学、智慧教育云等为主要标志的智慧校园环境,能够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泛在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培养一大批适应“互联网+”和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创造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四、创建重点
1.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出口带宽满足需求,实现多媒体“班班通”。学校拥有专用计算机教室,计算机数量达到上级要求。依托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校师生基本实现“人人通”。健全学校信息技术日常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宽带网络能够满足广大师生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需求。
2.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开展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引导教师熟练掌握应用学科资源和教学软件,优化课堂教学;应用网络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布置作业,与学生、家长互动交流;依托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的开放式学习环境,建好教师工作室,开展“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教学改革。
3.整合和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通过多种方式推送优质教学资源。采取汇聚、自建、共建、引进、购买等形式,挖掘具有校本特色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课例、课件、微课、教育教学软件、培训叙事等应用成果校内展示活动,并积极参加全县、市教师优秀“课件”、“微课”等制作评选活动。
4.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素养,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学习能力,利用省数字教师网,开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组织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合格率达到100%;组织骨干教师参加课件、多媒体应用和网络研修培训。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五、具体做法
1.加强智慧校园创建工作的宣传,转变全体教师的思想观念,全员参与智慧校园的创建。
2.认真研读创建标准,对创建标准做详细解读,对每一项指标进行细化分工,落实到科室,落实到个人。
3.加强管理,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定期总结表彰制度。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各部门工作考核,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4.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预算。树立项目意识和经营意识,拓宽经费渠道,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7.智慧校园构建探讨 篇七
1998年,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的演讲, 首次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 此后全世界普遍接受了数字化概念, 并引出了“数字城市”、“数字校园”等概念。步入新世纪,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 “数字校园”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总体来看, 我国的“数字校园”建设大概经历了三个关键阶段:第一个阶段, 简单的资源“数字化”。大量文字和数字资源上网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第二个阶段, 业务工作的“流程化”。在此阶段中教务系统、办公系统等各类业务工作系统开始出现, 传统的部门工作开始转向网络流程;第三个阶段, 业务数据的“共享化”。业务工作的“流程化”产生了大量的业务数据信息, 而相关部门对这些数据信息的需求直接催生了业务数据的“共享化”。从实用研发层面, 所谓业务数据的“共享化”也就是应用系统与数字资源的整合优化。目前, 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都处于此阶段中。另有一些高校已经完成了此阶段的建设, 开始探讨和摸索智慧校园的构建。比如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厦门大学等等。江苏警官学院在完成数字校园三期的建设后, 也开始智慧校园的规划设计。
2 智慧校园概念解析
相对而言, 智慧校园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只有深入理解了它, 才能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智慧校园构建方案。
2.1 定义
毫无疑问, 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进化版本。而如同数字校园一样, 智慧校园也并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义, 构建的角度、层次不同, 对智慧校园的理解和定义也不尽相同。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沈洁、黄宇星从比较宽泛的层面解释:智慧校园“是一种将人的因素、设备的因素、环境及资源的因素以及社会性因素, 在信息化背景下有机整合的一种独特的校园系统。它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 以信息的相关性为核心, 通过多平台的信息传递手段提供及时的双向交流平台, 提供结合网络、技术、服务的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 全方位地实施教育信息化。”[1]
南京邮电大学的宗平等则从更加细节的层面解释: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 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而构建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为一体的新型智慧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实现基于数字环境的应用体系, 使得人们能快速、准确的获取校园中人、财、物和学、研、管业务过程中的信息, 同时通过综合数据分析为管理改进和业务流程再造提供数据支持, 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 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通过应用服务的集成与融合来实现校园的信息获取、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从而推动智慧化的教学、智慧化的科研、智慧化的管理、智慧化的生活、以及智慧化的服务。”[2]
2.2 特性
无论对智慧校园的哪一种解释, 概括起来, 都包含以下几个特性[3]:
1) 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络。通过有线或者无线, 互联网络覆盖校园每一个角落, 智慧校园支持所有需要上网的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的连接。
2) 全面感知的校园环境。从人员到物品, 从校园各类资源 (水、电、气等) 一天的运行消耗到个人一天的轨迹, 智慧校园通过无处不在的传感器、摄像头及各种系统平台, 能够随时随地客观的感知、捕获和传递有关人、设备、资源的信息。
3) 广阔开放的学习环境。智慧校园将为师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开放的学习环境, 使得知识的获取不再局限于课本, 师生的互动也不再局限于课堂。智慧校园将为校内师生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 支持全天候的在线学习, 支持校内任意地点任意人员的互动交流和探讨。
4) 智能化的数据处理。依托于数字校园海量数据的收集和存储基础, 智慧校园将建构出各类实用的数据挖掘模型, 建立预测方法, 同时智慧校园能够综合各方面及时新鲜的数据、信息、规则等内容, 通过智能推理, 做出快速反应, 改被动分析为主动应对, 更加突出智能化特点。
5) 个性化的应用服务。智慧校园更加重视个性化服务理念, 任何人都能灵活配置自己所需的功能应用以及喜爱的界面风格。智慧校园的整体架构依然采用SOA理念, 面向服务。
3 数字校园基础上的智慧校园构建
智慧校园由数字校园进化衍生而来, 智慧校园的构建也不可能脱离数字校园, 因此功能完善、架构稳定的数字校园是智慧校园构建的基础。而对于智慧校园的构建, 笔者认为最现实和可行的是采用“裹粽子”的方式, 在数字校园基础上层层叠加、精心修补。
3.1 数字校园构建现状
各个院校数字校园的构建状况不尽相同, 该文以江苏警官学院为例。
图1所示为江苏警官学院数字校园三期系统总体架构模型。
由下至上, 该架构模型共分为五个层级, 分别为基础设施层、业务系统层、数据交换层、流程服务层和信息服务层。基础设施层解决网络互通、服务器软硬件部署相关问题。基础不牢固、不安全, 架构的整体就不稳定。在基础设施层采用了IPV6技术和Vmware虚拟化技术保证了网络、服务器运行的稳定和高效。二层是业务系统层, 它是高校数字化校园运行的主体, 和学校各个业务部门工作都有关联, 包括教务、教学、学工等等, 各个业务系统之间保持相对独立, 但又有关联, 而关联它们的就是数据交换层和流程服务层。数据交换是从数据表、数据字段层面保障信息准确及时的传递, 具体技术包括企业服务总线技术 (ESB) 和消息机制 (EQ) 。而流程管理则是从更高级的代码流程层面保证业务系统间相互的沟通互联, 主要通过流程管理器技术 (BMP) 来实现。数据交换和流程管理最终都是服务于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数字化校园所有数据汇合共享的地方, 它既是数据的接收者又是数据的提供者, 是数字化校园系统正常运转的核心所在。数据中心包含数据处理的两个阶段:数据共享和数据归档。最后是信息服务层, 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的WEB展示。纵贯数字化校园架构模型所有层级的是两个保障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包括数字化校园的安全管理, 包括安全策略、安全组织、安全评估、安全技术等;信息标准体系包括信息、技术标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运维保障体系等。
目前, 江苏警官学院数字化校园系统运行正常。相比较传统的校园管理, 数字化校园至少具有以下一些优势:
1) 信息获取及时透明。门户管理平台集成了各业务系统的信息发布功能, 任何部门发布的通知新闻都能够立刻显示在校园内网界面中。
2) 内部办公高效节俭。多个业务系统的使用, 使得数字化办公基本代替了传统的纸质办公。无论教师、学生还是行政管理人员只需要上网就能获知最新的工作消息, 而且任何一个业务部门通过本部门业务系统就能随意抽取到所需的其它部门提供的数据, 大大提高了办公的效率。
3) 校园生活便捷有序。一卡通系统集成了日常校园生活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 如门禁、饭卡、水卡、电卡等等。一张校园卡就能解决师生的吃、用、住、行, 反应在数字校园系统中就是一串清晰变化的数字。校园生活也变得简单而有序。
4) 学习空间逐渐拓展。师生们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登陆数字校园后, 进行沟通、交流、学习和下载资源, 还能在线练习和提交作业。校园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和课上的45分钟, 数字校园系统大大拓展了师生们学习的空间。
当然, 除了优势之外, 目前的数字校园系统也存在许多的缺憾, 大体上有以下几点:
1) 数据中心的功能不够强大。数据中心是数字校园的核心部件, 是维系数字校园运行的动力之源。未来, 海量的数据要通过数据中心来处理和安置, 没有科学、长远的设计和规划, 数据中心势必成为整个数字校园或智慧校园运行的最大瓶颈。
2) 学习平台的架构不够完善。现在的学习平台大多死板僵硬, 缺少“动感”。所谓“动感”一是指“互动”即师生间的互动沟通, 探讨交流;二是指“移动”即师生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登录平台;三是指“联动”即学习平台和所有的资源平台 (如图书馆、课程网站等) 互联互通, 共享共用。
3) 数据来源的层次不够细密。由数字校园总体架构模型可以看到, 目前的中心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大业务系统, 且仅限于关系型业务数据, 数据来源的层次不够细密。比如说校园环境数据 (设备、植物、教室等) 、人员流动数据、视频监控数据、个性WEB应用数据 (博客、QQ心情、人人网等非私密空间) 、其它学习和娱乐相关的数据等等都未被适当引用。
4) 校园数据的利用不够充分。部分校园数据被存储后未做进一步加工处理, 从而失去其特殊的价值, 成为无用的电子垃圾, 浪费空间和资源。
5) 个性服务不够周到和全面。数字校园系统中虽然也有个性化的处理, 比如区分了教工和学生的页面构成, 但方法太过简单和粗糙, 无法突出每一个人的“个性”。比如师生近期的关注点、学习或者工作的重点等等。且界面无法变换更新, 缺少灵活性。
3.2 智慧校园的整体构建
智慧校园整体构建是以已经建成的数字校园为基础, 以弥补数字校园系统的缺憾和不足为目标, 融入“物联网”的应用, 并突出“智能化”特点。其总体架构模型例图2。
智慧校园架构模型是在数字校园架构模型的基础上做了部分的修改和升级。从下至上依旧分为基础设施层、业务系统层、数据交换层、流程服务层和信息服务层, 在最上层构造上多了一个终端服务层。每一层都分别做了或多或少的调整。比如基础设施层, 在校园网内新融入了移动网络和物联网络;业务系统层, 更细致的划分出典型业务系统和非典型业务系统, 同时突出校园学习环境的建设, 以所有与科研、学习相关的系统为基础, 利用云技术手段, 构建基于云服务的互动学习及资源共享平台;数据交换层和流程管理服务于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中心是以大数据概念进行构建, 包括了非关系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关系数据的存储处理, 所有数据通过Hive-Hadoop集群进行深度挖掘分析, 最后汇总数据和分析结果导入关系数据库中以联机分析的方式为客户所调用;信息服务层新增个性服务平台, 在统一信息门户中灵活调用;最后是终端服务层, 在固定终端之外, 新增了移动终端, 通过定制的校内移动终端平台高速访问智慧校园。
3.3 智慧校园局部构建分析
由图2智慧校园总体架构模型图可以看出新构建的系统至少有两大区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其一是数据中心;其二是基于云服务的互动学习及资源共享平台。
1) 大数据中心的构建
大数据中心的构建将是智慧校园构建的重点和难点。大数据中心功能架构例图3所示。
在未来, 针对非关系型数据的存储和查询已是必然的趋势。互联网时代, 完全的关系型数据库已越来越无法适应当前的形势。该文考虑在大数据中心内的交互区综合应用两种方式的数据库存储, 所有的业务系统根据各自需求进行选择性存储。交互区内的数据再经过订阅抽取, 归入大型数据仓库系统中按照主题分类建立深度分析模型。在深度分析模型中, 分析结果将不仅仅为简单的“是什么”和“怎么样”, 而且要解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复杂问题, 包含了查询统计、分析预测和自动控制等功能, 突出“智能化”特点。这里的大型数据仓库系统是基于Hadoop (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 技术的Hive (Hadoop下的SQL解析引擎) 系统, 即图3中的Hive-Hadoop集群。经过Hive-Hadoop集群深度挖掘分析之后的数据和分析结果重新导入专用关系数据库中, 供系统和用户使用。前端工具不再承担分析功能, 仅仅实现数据和结果的可视化查询[4]。
2) 基于云服务的互动学习及资源共享平台构建
基于云服务的互动学习及资源共享平台将为智慧校园内泛在的学习提供可能。例图4。
平台以云服务的方式融合了所有学习与科研相关的系统的资源, 再经过优化的检索处理, 通过各类终端以个性化的方式提供给不同的用户, 真正实现按需服务和全天候服务。所有的资源都不会被浪费。同时平台综合多种互动方式如语音、视频、在线留言等等, 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提供交流畅通可靠的交流场所。教师还能应学生的要求随时安排在线考试或者在线作业, 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平台的实现采用SOA架构以及Websrvice技术, 通过组件方式灵活组合和调用各类资源。基于云服务的互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将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师生们的学习需求和表达需求。
4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和蓬勃生机, 而如何将先进的技术与高校的管理、教学完美结合则是每一个高校信息化建设参与者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该文对智慧校园的考虑和构建受当前技术发展所限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随着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 未来智慧校园的构建必将更加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沈洁, 黄宇星.智慧校园及其构建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1 (6) :122-125.
[2]宗平, 朱洪波, 黄刚, 等.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 :15-19.
[3]黄荣怀, 张进宝, 胡永斌, 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 2012 (4) :12-17.
[4]覃雄派, 王会举, 杜小勇, 等.大数据分析——RDBMS与MapReduce的竞争与共生[J].软件学报, 2012, (1) :32-41.
[5]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09 (12) :1-7.
8.打造智慧校园助力科学发展 篇八
一、全力做好智慧校园的顶层设计
智慧校园是校园信息化升级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简单讲,它是以物联网为基础、以数字化为平台、以智能化为目标、以交互性为特征,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的一体化环境。智慧校园建设不仅是一个项目的建设,更是一个全校性、全局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全力打造智慧校园,正是基于信息化在学院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驱动作用,也得益于全院自上而下的高度重视和师生的广泛参与。2009年,学院被省教育厅批准为河南省示范性数字化校园建设单位。在这一项目推动下,2010年我们与中国联通郑州分公司签订了《信息化校园建设合作协议》,吸纳中国联通直接投资2600万元。随后,为进一步解决技术难题,又与郑州新开普公司进行合作,由学院提需求、定方案,联通方投资建设,新开普负责实施,构建了三方共建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巧借外力、三方共建,学院先后架构行业主流高标准应用软件28套、一卡通软件系统17套,逐步实现了“环境、管理、教学、产学研、学习、生活”六个信息化和一机(手机)式服务,为提高学院的工作效率、管理效能、决策水平、信息利用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着力提升自身的开发建设能力
2013年年初,为了提升校园信息化的建设层次,促使学院信息化更加贴近发展实际、更加符合智慧校园的发展方向,学院成立了校园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办公室成员由计算机、互联网、软件开发等专业领域的骨干组成。仅用了半年时间,学院就成功依靠校内技术力量,在自主开发和对原购置系统二次开发的基础上,推出了校园信息化门户系统——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一站式服务平台,该平台涵盖了教学、管理、服务、应用、查询、数据分析等内容的13类66项子系统。可以说,通过自主开发和二次开发,整个信息化校园成为一个信息畅通、资源共享、随时更新、直观准确的无形网络,为教育教学工作和师生学习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也为智慧校园建设培养了宝贵的技术人才、打下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三、不断提高综合性信息服务水平
智慧校园是校园信息化进入了高级阶段,具有比数字校园更先进的特征,带给学院的优势和便捷也呼之欲出。智慧校园关键在“建”,根本在“用”。只有开发出符合学院实际情况的系统和平台,才能保证师生愿意使用;只有提高现代技术的使用率,才能使信息技术在学院的教学、管理和服务中发挥作用,全方位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学院已经建成多个信息服务应用平台,主要有以下两种。
智慧校园信息门户。从2010年开始,学院陆续建成多个基础性支撑平台,包括手机一卡通、迎新管理、教学科研、网站集群管理等20多个业务子系统,覆盖了教师综合、学生综合、管理综合、协同服务等多个方面。2013年,学院通过研发一站式服务平台,以“数据”和“规则”为核心,进行数字化、标准化、基础性平台建设,实行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统一公共数据中心、应用系统集成,真正建成了一个贴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综合性管理体系。不论是院领导、教工,还是学生,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登录一站式服务平台后,都可以查看权限范围内的各类信息。为了增加其拓展性,学院提供了网页账号密码登录、动态手机验证码登录、经贸掌中宝APP登录三种方式,切实提升了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应用水平。教师可以通过登录系统,查阅个人收入、课时、测评等情况。学生可以通过登录系统,查阅个人课表、消费、成绩等信息。管理人员通过登录系统,可以对相关信息进行管理、更新和维护。同时,由于各系统的数据统一,管理人员只需在授权范围内修改相关信息,其他系统内的信息便可实现自动更新,有效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
一体化服务微平台。随着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逐渐普及,学院适时加大了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开发。网络是实现校园信息化走向智慧化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学院进行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实现了有线和无线的双网络并行,有效解决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上网需求。由于网络无处不在,极大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新技术的使用率、师生的教学互动,也大大提升了学院的信息化程度。众所周知,随着新媒体、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微信已经有了数亿级的用户,而且具有极好的用户黏性,各类应用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扩展。为此,学院逐步停止开发专属APP的脚步,通过二次开发,把一站式服务平台里的各个系统和应用集成到微平台上,实现移动信息门户和新媒体建设的有机统一,这种做法在河南省内均属首例。师生只需在第一次登录时绑定个人账号后,即可通过微信查询一站式服务平台里的所有信息和数据,使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和及时。
在开发微平台的同时,学院还引入了微信公众平台智能机器人服务,这在河南省内各大院校中属于首家。用微信搜索并关注“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公众号,可以直接用语音或者文字与公众号对话。用户提出的问题,机器人将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给予回答,下一步还可以实现通过语音自动查询一站式服务平台里的所有数据和信息资源。为了提升微信公众号的宣传效应和关注度,让更多人特别是新生了解和熟悉学院情况,微信公众号还上线了VR校园全景展示,学生可以720度查看校园实景。今年,学院还制作了新生报到流程,并制成视频版和操控版两个版本,学生通过微信既可以像看视频节目一样收看,也可以进行触屏操作选择,详细了解报到的各个环节。学院与中信银行合作,开发了校园网主页和微信公众号学费收缴系统,学生可以使用银行卡或微信转账缴纳学费。可以说,智慧校园带来的便捷、及时、高效已初步显现。
四、智慧校园对教学和管理的倍增效应
近年来,随着国家层面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出现了许多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比如精品课、公开课、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微格教学等。这些新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手段,无一例外地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融合。教育教学永远是学校的中心任务。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也不遗余力地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应用与探索。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泛雅教学平台
通过使用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轻松实现师生教学互动,包括作业、考试、通知、答疑、讨论、资料、评价等互动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泛雅平台的模板和资源轻松在线创建课程、制作课件、录制视频、备课、授课。学生可以在线听课、在线阅读、在线提问、在线作业、在线考试、在线互动等。依托平台可以对教学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各环节进行系统地监督、控制与评估,通过这些评估收集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各类信息,为学院的教学管理与决策服务。更为重要的是,平台提供了全国数万门的课程资源库和备课资源库、两百万册电子书,教师可以轻松使用内部资源,极大地提升课程开发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
(二)超星学习通
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一直让教师头疼,超星学习通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它通过自带的“移动课堂互动系统”“移动修学分系统”“移动阅读系统”“移动开放课程”“移动教务系统”“移动社交系统”等六大子系统,全面实现教与学的移动化。师生们在课上,可以进行点名、签到、抢答、提问、讨论等功能;课下,可以进行在线学习,做作业,预习、讨论、社交等,这样,手机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而非休闲娱乐的工具。
(三)可视化教学管理服务平台
学院通过在各个教室部署录播系统,各个教室的情景全部展现在大屏幕上,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所有教师进行非干扰性教学检查、听课和督导。该系统能够通过智能分析,自动识别人脸,一键考核班级出勤率,通过学生的位置和上课状态对课堂效果进行预警。同时,可以对教师、学生、多媒体课件三个画面进行全程录制,并自动上传到数据库。上传的视频可以作为教学检查、督导的依据,也可以供教师建设精品资源课、反思教学效果和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使用。此外,可视化教学管理服务平台能整合现有安防监控系统,实现教学管理、课程监控、平安校园、资源共享等多赢的良好效果,真正达到校园智慧化的目的。
智慧化的图书管理平台。学院通过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两期建设,实现了图书的智慧管理。在一期建设中,主要完成RFID自助借还书,比如学生借书还书无需登记,只要把手机一卡通和需要借还的图书放在自动借还机上,系统就会自动识别个人信息和图书信息,一秒钟完成借还。这个设备可以一次性识别20本以内的图书,就是说把一摞书放在上面,只要不超过20本,设备瞬间就能感知所有图书信息,自动完成登记。上线这个设备后,学院两万余名在校生正常借阅图书,从未出现排队等待现象。此外,学院还建设了图书管理RFID二期项目,主要是实现图书的自动定位导航、图书智能盘点。学生通过手机软件或图书馆内的自助设备,查询图书信息和借阅状态,系统可以直接提示某本书具体所在层楼、区域、书架、位置,然后通过无线网络的手机定位,系统给出从当前位置到所选图书的路线导航,为读者提供高效、准确的服务。
为了不断推进智慧化校园进程,除以上提到的系统、平台之外,学院还做了很多探索和尝试。比如在教学方面,引入了传奇资源管理平台、中广上洋集控录播系统和多媒体云管理系统;在智能化管理方面,引入了移动图书盘点机、智能图书验收机;在可视化方面,建成了720度VR全景校园和双系统安防监控系统。总之,推动智慧校园建设的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院科学发展。
五、智慧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当前,从全国范围来讲,智慧校园建设依旧处于起步阶段。各个学校由于办学理念、管理体制、信息化普及程度等存在差异,对智慧校园的认识和体会也存在着很大差异。经过几年探索,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有以下四方面经验可供借鉴。
(一)高度重视,做好整体规划
智慧校园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绝不是一个部门、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上下的通力配合。学校要通过加大投入力度,提升信息化的基础建设水平,保证各种管理信息系统有效运行,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二)巧借外力,对接先进技术
“巧借外力”可以理解为多方面的借助外力。比如学院与中国联通、郑州新开普开展三方深度合作,提升校园信息化基础。无线网络覆盖也可由第三方投资,学校享有使用权。开发移动平台,在抉择开发专属APP还是借助微信等第三方新平台时,微平台的优势明显高于APP,则必须当机立断地选择对接先进技术。
(三)有序实施,实现效能提升
信息化的特点是技术更新快、业务变更多,因此智慧校园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个不断深化和提升的过程。但是,智慧校园建设必须统筹规划、稳步实施、有序推进,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才能与学校的各项工作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四)重在服务,提升综合水平
9.智慧校园四年级作文 篇九
早晨,红红的太阳洒向我们的校园,早起的鸟儿听着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别提多惬意了;茂盛的合欢树吮吸着新鲜空气,似乎还能闻到淡淡的书香味。
“叮铃铃”上课了,同学们都纷纷从各个地方飞快地跑向自己的教室里,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这时的操场上空无一人,只有绿绿的小草和鲜艳的花朵,在随风飘舞,大树伸了一个懒腰,望望教学楼里的学生们,拍起手来,为他们鼓掌。
下课了,同学们到操场上玩耍,有的拿着跳绳,有的跳皮筋,有的扔沙包等等做一系列活动,玩得可开心,大树和花朵看着这个欢乐的场景也开始舞蹈起来!空中的鸟儿也飞来告诉它们飞行的快乐!
我的校园又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校园。看,有的同学们三五成群在学校走廊背古诗、看书、聊天,整个教学楼都能听到他们的声音。学校为学生的阅读创造优越的条件,让学生随时随地得看书。还为成绩优异,品德好有礼貌的学生,进行表彰,发放奖品和奖状,他们高高兴兴地跑回家向父母报喜。
夏天来了,风刮过来是热的,同学们脸儿红扑扑的,豆大的汗珠不断从他们的脸上滑落,操场热的仿佛要裂开了,知了在树上说:“热死了,热死了!”小草热的抬不起头来,教学楼旁边花坛里的花儿都晒蔫儿了像害羞的姑娘低着头,她们都希望下一阵雨浇灌炙热的大地。
10.我的智慧校园作文 篇十
我们的学校分为两个校区,两个校区之有一墙之隔,东校区是四五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西校区就是我们一二三年级的了,我们学校还有澳新国际班的学生们呢。
我们这学期开设的`还有毛笔字书法课,还有科学实验课呢,上次的科学课老师让我们把鸡蛋泡在白醋里观察鸡蛋的变化,结果鸡蛋的硬壳竟然变软了,好神奇啊!
在学校,我们不仅是学习,还要为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做一个好榜样才行!
11.基于网络的智慧校园建设 篇十一
关键词: 智慧校园 物联网 系统架构
随着移动网、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型技术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2010年以来,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在原有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上,率先提出了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建设与应用[1]。推动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从数字校园建设阶段迈向智慧校园建设阶段。同时,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理念发生巨大变革。
智慧校园建设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处在信息化和智能型建设阶段时提出的,以适应信息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和科学化管理目标的需求。所谓智慧校园,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校园信息化应用的交互方式,并提高校园信息化应用交互的准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促进人与校园信息系统的高度融合,从而实现校园学习、工作、生活、管理和服务智能化,以提升学校总体运行效益。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理念就是将抽象的智慧校园建设概念模型转化为当前学校信息。
1.基于网络的智慧校园技术分析
1.1计算机网络系统
根据功能需要可以将网络划分为校园网及智能网。校园网采用“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结构,智能网采用“核心+接入”两层结构。“核心+汇聚”主干采用10G链路,接入上联汇聚采用1G链路,桌面采用100/1000M接入。无线局域网采用瘦AP结构,通过无线控制器实现集中部署[2]。数据中心设置基于云计算体系架构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实现统一计算、统计存储和统一交换,采用虚拟软件建立虚拟环境,支持虚拟服务器和虚拟客户端运行。为今后校园内云终端的应用提供接入服务。
1.2综合能源管理系统
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对学生宿舍内水、电、中央空调等能源消耗进行自动化计量及管理。综合能源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数字通讯技术与用户仪表计量技术,集计量、数据采集、处理及能耗分析于一体,能反映实时的设备能源消耗信息,提升宿舍管理的工作效率。综合能源管理系统还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将学生在线缴费功能纳入其中,方便学生,实现信息化管理各类费用的功能需求。
1.3公共信息系统
公共信息系统是一种通过数字化音、视频多媒体处理,实现远程多点分布式播放和集中管理控制的多媒体播放系统。该系统可以在不同显示终端(包括投影机、LED显示屏、LCD液晶显示器)同时播放同一路或多路不同的多媒体节目,可定制播放内容和播放时间,远程或定时开关机,终端即插即用、免调试、免维护。
1.4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是温州肯恩大学一期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通过对建筑物内各种机电设备进行高效率的管理与控制,合理利用设备,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同时节约能源,节省人力,并为现代化智能建筑物提供舒适宜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由五个子系统构成,包括冷热源系统、通风(送/排风系统)、空调(空调机组、新风机组)、给排水、电梯系統[3]。系统采用分布式网络DDC采集校园内各大建筑物中的机电设备上的信号,并根据接收的信号实施集中控制,该方法实现自动化管理建筑物内的设备设施,提高校园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1.5有线电视系统
电视文化是大众化的休闲文化,有线电视系统利用光纤或同轴电缆进行宽频的图像传输,使人们可以尽情享受电视这一消闲娱乐资源。有线电视系统的节目源是由城市有线电视网信号提供的,同时可以设置卫星电视接收系统接收卫星电视节目,甚至设置自办节目,以扩大系统的信息含量,并体现信息的多样性。系统按照IPTV的模式建立电视播放系统,通过网络收看电视节目。
1.6综合布线系统
高校教学、科研及办公的通讯要求越来越高,信息传输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使信息正确、高速地在各种通讯设备之间进行传递,必须建立安全的信息高速,综合布线系统是实现数据、图像及语音信息高速传输的主要手段。本系统利用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建筑物信息通讯网络的基础传输通道,能支持数据、图像、语音等各种业务信息的交换传输。由于校园范围较大,综合布线系统呈现三级星形拓扑结构,校园内按照建筑物的分布情况分为多个区域。主建筑群配线架CD1置于图书馆的计算机网络机房,副建筑群配线架CD2置于教学楼的计算机网络机房,建筑物配线架BD置于各单体建筑首层的通信接入间。计算机网络中心采用电子配线架系统,实现综合管线运行安全的监控管理。
1.7多媒体教学系统
多媒体双向教学系统拟采用基于校园网的全数字化网络教学模式,将多媒体视听设备及其他可遥控设备有机连接起来,构成现代化多媒体视听教学环境,具备多媒体教学的各项功能,满足多媒体教学活动的需要。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基于云计算建立的虚拟环境中运行,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手持移动终端、触摸式LCD屏及投影机等多媒体控制显示终端,实现课件及素材的调取和展现。将过去以一体化讲台支撑的单点控制、单点显示的教师授课形式,提升为以虚拟客户端应用支撑的多点控制、多点显示的交互式互动教学模式。通过手持移动终端、多屏显示、触摸屏的灵活组合,将分组讨论、“教”“学”互动的模式引入课堂,形成全新的“未来教室”的教学模式[4]。
1.8多媒体会议系统
多媒体会议系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发言、扩音、图像采集、多媒体显示、视频传输、同声传译及录播、桌面显示等功能,同时中央控制系统扩展了声音控制、灯光控制、视频控制、电源控制等功能,满足不同功能的应用需求。
1.9一卡通系统
一卡通系统的功能需涵盖学校日常管理中的服务、安全、内部管理,等等诸多方面,主要有考勤管理功能、消费管理功能、资料借阅管理功能、停车场管理功能、门禁管理功能、发卡管理,等等。使用一卡通系统,可以实现包括人员身份、消费、资料借阅等方面的有序管理,保障内部人员的安全,方便工作人员使用。
2.结语
智慧校园建设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建设目标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概念性规划的设计目标[5]。智慧校园建设必须根据学校的经验积累、价值选择和价值预设进行确定。笔者认为,智慧校园建设要将学校系统中人的因素(包括教师、学生和管理者)、设备设施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包括学校内、外部环境)等,在信息化背景下有机结合起来,集成学校具有适应能力的校园信息化系统。
参考文献:
[1]张武威,黄宇星.基于网络的智慧校园及其应用系统架构探析[J].三明学院学报,2013(4).
[2]黄宇星,李齐.基于网络智慧校园的技术架构及其实现[J].东南学术(自然科学版),2012(11).
[3]刘丽娜.能源管理系统在广州西塔的应用[J].现代建筑电气,2011(09).
[4]宗平,朱洪渡,黄刚.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5]王钢,陈红兵,李德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浅谈[J].安防科技,2007(01).
12.智慧校园及其建设探究 篇十二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同步至关重要,而智慧教育与智慧校园正是教育信息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诸多学者和教育界专家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本文从数字化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转变、智慧校园建设关键技术、智慧校园设计与架构3方面进行探究,希望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一些思路。
1 数字化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转变
数字化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影响和改变传统校园建构的必然结果。但数字化校园只是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并进行简单管理平台的搭建,难以支撑和满足信息化高速发展、移动物联日新月异和社会信息化大环境融合的要求。因此,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变已成为必然趋势。
1.1 数字校园
数字化校园来源于“信息化校园计划”,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该计划以调查和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中的发展状况及促进大学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目的。1998年,国家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有效发挥现有教育资源优势,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战略措施。截至目前,已有67所大学作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被批准,使我国高校迎来了一个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多媒体教学为主导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高潮。数字校园包括以下5方面内容:①重点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②以服务教育教学作为数字校园建设的基本理念;③具有支持教学的丰富资源;④多种应用系统有机集成、相关业务高度整合;⑤能拓展学校的时空维度并丰富校园文化[1]。数字校园是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
1.2 智慧校园
2008年,美国IBM公司CEO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这一理念后来得到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等人的高度认同,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在“智慧地球”理念提出后,我国学者对该理念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智慧校园”理念。但是关于智慧校园的具体概念,由于每个教育专家、学者的研究侧重点不同,对“智慧校园”的具体特征描述也略有不同。黄荣怀教授[2]指出智慧校园是以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线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师生个性服务为中心的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的生活环境;蒋东兴教授[3]认为智慧校园具有互联网络高速泛在、智能终端广泛应用、团队协作便利充分、集体知识共生共荣、业务应用智能融合、外部智慧融会贯通6方面特征。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的高速发展,这些新技术与数字校园的融合使校园信息更趋于社会开放化,校园环境更加个性友好化,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更加优质便捷化,从而带动了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变。通过以上对于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的分析,笔者认为数字校园是智慧校园发展的必经阶段,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结果。
2 智慧校园主要技术
智慧校园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高新科技而建立起来的一个与外界互联互通、可提供智能服务、以人为本的智能环境。以下探讨智慧校园的几项关键技术:
2.1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是在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及网络计算上发展起来的新兴计算模式,同时其基于虚拟化环境和网络,可根据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按需和易扩展等方式优化系统计算能力,达到多个终端并行的任务需求。
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云计算技术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和校园信息安全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云计算技术可帮助学习者根据具体需求在网络中选择合适的应用,以更加便捷地获取所需资源,并帮助教育管理机构和教育科研工作者更好地管理教学资源,开展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掌握云计算技术的思想和应用模式,并应用于网络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将为学校教学带来新的变革。采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有效地整合现有硬件资源,降低软件采购成本,在有限的资金和时间条件下加快院校网络建设及应用。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校园网建设时,不用担心数据信息的丢失以及病毒入侵,而且云计算中的权限管理可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此外,数据集中存储模式可有效地实现安全监测,即将信息资料存储于某个数据中心之中,然后对数据资料实施统一管理,并分配资源、均衡负载、部署软件,同时加强安全管理,降低应用成本[4]。
2.2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以信息网络(互联网、无线传感网络等)为平台,通过射频识别技术(RFID)、二维码技术、虹膜、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在指定的通信协议下,将需要的物品联入互联网,实现物物相联、人物相联、人人相联的多元信息交流,最终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对物品所处位置进行GPS定位、对监视物体进行追踪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系统。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等特点。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提高校园的可视化程度、管理效能及安全防卫水平。
物联网技术已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智能图书馆中为图书安装被动式射频标签,方便阅读和管理;智能后勤管理为草皮配备温度、湿度传感器,使灌溉更加合理;为路灯安装光学传感器使其更节能;人员可视化管理,实行校园一卡通,通过校园卡对师生进行日常管理;智能化保密措施,利用二维码检测技术或嵌入射频检测技术来确保重要文件、设备的安全[5]。
智慧校园通过物联网实现了校园内任何人、物或信息载体在任何时间、地点的互联互通,海量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的聚合而产生新的信息,从而给广大师生提供智慧化的业务和服务模式[6]。
2.3 大数据技术
维基百科对于大数据的定义是:“大数据是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等更积极目的的资讯[7]。”因此,大数据拥有“3V”特性,即:数据量的规模性(Volume)、数据类型的多样性(Varie-ty)与数据处理的时效性(Velocity)。
通过使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活习惯甚至思想动态,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工作状态记录下来进行科学地分析判断,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向,全面优化校园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智慧校园必须对大量非结构化形态的数据进行分析,因此对数据如何获取、复杂数据类型实现、数据处理速度和数据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大数据在智慧校园中的战略意义不仅在于获取庞大的数据信息,更在于对其中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大量获取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作为原始类信息,将其经过深度加工、整理和分析,可提炼转化为有效的信息和知识,为学校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教学提供有力支撑[8]。
2.4 泛在网络建设
泛在网络是由智能网络、最先进的计算技术及其它领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装备而形成的技术社会形态。泛在网是指基于个人和社会的需求,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按需进行的信息获取、传递、存储、认知、决策、使用等服务[9]。通过泛在网络的概念,可以推出泛在网络的4A化特点,即在任何时间(Any time)、任何地点(Any where),任何人(Any one)、任何物(Any thing)的无障碍互通。智慧校园要求网络带宽广、覆盖面积大、数据容量大、协同工作好。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网络的建设如同地基,如果缺乏坚实的地基,智慧校园这栋大楼则不可能建成。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3 智慧校园设计与架构
智慧校园是建设一个智慧的生态圈,以高速泛在的网络、强大互融的数据库、精确统筹的云计算、互通协同的物联网为依托,满足师生在教育、学习、生活中的个性化需求,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环境水平,并促进学校信息与社会信息的全面融合。国内很多高校已开始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如浙江大学在2010年的信息化“十二五”计划中就提出了建设基于物联网和移动网络的智慧校园目标,可以使师生在校园内随时随地学习,并能便捷地管理学校事务、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等;南京邮电大学利用物联网技术,与通讯公司合作建设智慧校园,使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财务、学习、生活等连接在一个环境下。
3.1 智慧校园功能需求
智慧校园是一项宏大而艰巨的工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与坚持才能完成。智慧校园设计由以下要素构成:智慧理念、智慧环境、智慧应用、智慧服务、智慧体验。智慧校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建设成为一个可以满足一站式个性化服务的综合统一管理环境。在该环境中,关于校园的一切事务都可以一站式解决,包括学校的校园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生活服务管理、教师科研管理等,而且所有信息高度集成、高度分析、高度共享,在任何时间、地点不管突发了什么事件,环境内的成员都可以得到及时通知。
3.2 智慧校园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智慧校园的建设在设计之初就应从全局角度进行思考与分析。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学习先进技术,借鉴先进经验。然后结合自身实际整合调动已有资源,使智慧校园在建设之初就站在一个比较高的平台上,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带动所在省市其它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
(2)开放性原则。智慧校园是一个包容性的大环境,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将所有资源与他人分享,同时也希望第三方能借助智慧校园的平台分享知识和教育教学资源,因此也可将其作为远程教育建设中的一个关键平台。
(3)系统安全性原则。智慧校园是个统一管理的大环境,因此环境系统安全是重中之重。在智慧校园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传输安全与管理安全。对每一个技术的应用都应做到准确无误,对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不能有丝毫放松。
3.3 智慧校园架构
智慧校园的架构要从总体大局出发,网络架构、智能感知架构、应用架构、安全架构应该相辅相成,相互连接。具体架构如图2所示。
(1)网络架构。网络架构可采用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相结合的双接入网络覆盖架构,同时以移动网络作为补充,各网络间无缝融合。该网络结构灵活且扩展性好,能够提供固定或移动的网络应用环境,并支持安全多样的网络接入方式。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校园网络硬件基础的搭建,地理范围应该覆盖全校教学、科研、办公楼宇和教师、学生生活区,同时应具有可扩展性,能够随着校园的开发扩大而扩展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提高网络利用率[10]。
(2)智能感知架构。智能感知建设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各种传感技术和视频识别技术及其它应用设备对全校所有人员、资源、设备等环境进行全面感知,从而更好地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个性特征,以帮助学习者学习与妥善保管设备,并观察资源的分享情况。
(3)应用架构。智慧校园的应用架构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应用层主要提供个性化服务、智能决策服务等。通过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典型业务系统,以及传感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社交网络系统等新型业务系统,各种应用系统高度融合,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实现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应用服务[11]。
(4)安全架构。运行维护与安全体系是智慧校园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智慧校园中的安全涉及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内容安全4个方面。物理安全包括设备安全、环境安全、容灾备份、介质安全等;网络安全包括风险评估、安全检测、数据备份、追踪审计、安全防护等;数据安全主要涉及数据库安全、数字签名、认证技术等;内容安全主要包括数据挖掘、隐私保护、信息过滤等。
4 结语
智慧校园作为数字校园发展的高级阶段,国内目前尚无成熟案例,而且很多高校在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校未能真正理解智慧校园的内涵,只是在硬件上投入高额成本,对于教师的“软教育”却并不重视;一些学校购买的设备兼容性差,影响智慧校园一体化建设;还有些学校不愿与其它学校交流合作,造成了信息流通的闭塞。针对以上情况,应正确对待,积极解决问题。智慧校园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系统过程,在总结国外经验的同时,高校要考虑自身的发展特点,最终建设可以真正融入中国社会的特色智慧校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Z].1999.
[2]黄荣怀.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4):12-17.
[3]蒋东兴.让知识在校园中更智慧的分享[J].中国教育网络,2011(11):31.
[4]李征.云计算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2(5):48-50.
[5]杜晓静.物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与技术应用,2011(10):9-10.
[6]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7):8-10.
[7]大数据[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大数据,2013-06-28.
[8]姚琪.大数据在“智慧校园”中的价值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3(8):91-93.
[9]靳东滨.泛在网与智慧城市[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83767d3143323968011c9284.Html.
[10]沈洁,黄宇星.智慧校园及其构建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6):122-125.
【智慧校园基础设施】推荐阅读:
智慧校园智慧服务09-04
职校智慧校园08-29
智慧校园总体框架解读06-09
快乐的智慧校园作文07-01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09-10
智慧校园顶层设计方案10-29
智慧校园产品营销包装01-15
智慧校园示范学校简介07-06
学校智慧校园实施方案08-26
美丽的智慧校园作文500字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