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现代教育技术主观题题目

2024-11-09

浙师大现代教育技术主观题题目(精选2篇)

1.浙师大现代教育技术主观题题目 篇一

建议类

1.材料一:广东省2011年1—11月外贸情况表

注:2011年1—11月,广东省服装、家具、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增幅均呈稳中趋降的势头。

材料二:2011年12月15日,广东省召开常委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科学谋划我省2012年经济工作。着力推进转型升级,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请你为广东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增长提出建议。(12分)

答案: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广东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3分)

②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粤东西北和珠三角地区的差距。(3分)

③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3分)

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分)

(评分说明:若从广东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角度回答可酌情给2—3分,但总分不超过12分)

2.材料二:一批中小微企业抓住机遇,取得骄人成绩.他们有的潜心研发高、精、尖的 产品,极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的大幅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坚持科学管理,提升竞争力; 有的及时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品,转型生产新产品;有的根据市场不断调整定位,且坚 持以质量增强竞争力;有的积极吸引外资,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并坚持走出国门参与党争.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小微型企业做法给我们的启示。(10分)答案:①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分)

②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品优化升级。(2分)

③要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2分)

④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3分)

3.18世纪,中国处于康乾盛世,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法国的伏尔泰甚至号召西欧向中国学习。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起来并处于上升时期,而中国正处于清王朝统治的末期,经济、政治日趋落后,“西学东渐”形成热潮,以严复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的中国人”系统地把西方的经济学、政治学等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进入21世纪,我国确立了文化强国的战略,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公共文化外交,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寻求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之路。

在全球化时代,中外文化相互激荡,外部挑战与内部困扰使得我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我国维护文化安全提出建议。(11分)

①国家要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3分)

②国家要履行好组织礼会土义文化建设职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文化软实力。(4分)

③国家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相互尊重,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4分)

4.网友丙:讲诚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有成熟的诚信体系建设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诚信文化。

(3)结合网友丙的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应该如何加强诚信文化建设?(10分)

①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诚信文化的建设,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诚实守信的文明风尚。(4分)

②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诚信建设的优良传统,大胆借鉴国外成熟的诚信体系建设经验,批判吸收,为我所用。(3分)

③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从法规上保证守信者得益,失信者受罚。(3分)

5.材料三: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党”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共是如何做好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的。(11分)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发展先进文化要始终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2分)②党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自觉探索和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发挥人民群众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文化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2分)③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就在于它的先进性,发展先进文化要与时俱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2分)④党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们的文化权益,维护人们的根本利益。(3分)⑤发挥人民政协在发展先进文化中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运用文化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分)

6.材料一:近年,我国“农民荒”现象越来越严重。所谓“农民荒”,就是从事种植业的合格劳动者(农民)的供给大幅减少。我国现在进城务工人员超过2.4亿,目前转移出去的几乎都是农村劳动力中的“精英”。“农民荒”的蝴蝶效应:许多欠发达乡村在换届选举中都遇到或多或少的后备干部不足的问题;农民的利益、民主权利受到损害;我国每年丢荒的耕地有近3000万亩,农田水利设施找不到人维护修整,新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迟迟无法进行;新观念和新技术的推广在农村失去渠道,农村的科技创新能力几乎归零„„。

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提出建议。(11分)答案:①实行村民自治,以保证村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4分)②保障村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权利,实现当家作主。(3分)③必须把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层性工程重点推进,加强对农村后备干部的培养,提高其政治素养、管理能力,带领村民共建祥和文明小康新农村。(4分)

7.材料一: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相继被两车碾压,司机逃逸,接连路过的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离世。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指出:小悦悦的悲剧,让人痛彻肝胆,心灵受到巨大冲击。这事件中的18个人而不是一两个人所表现出的冷漠,折射出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汪洋书记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在公众参与下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

材料二: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要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要在全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1)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的依据。

(11分)

(2)结合两则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谈谈我们个人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8分)

(1)①要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2分)

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其引领社会思潮,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3分)

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形成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等社会风尚;(2分)

④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学习宣传先进典型,引导人民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分)

(2)①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决定着人们处理一切关系的基本态度、思维方式和行动结果。因此我们要在当前多元化、复杂化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中选择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分)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在道德观冲突和精神文化空虚的今天,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必须以反映社会发展方向的核心价值为导向。(2分)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应该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以维护人民利益为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分)④树立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应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努力践行。(2分)

8.材料二:国际上,先有美国金融危机,后有欧债危机,现有叙利亚动荡。国外有舆论认为,目前中国物价高企,房地产泡沫膨胀,社会矛盾多发,是出现危机的下一个“倒霉蛋”。面对复杂的形势,中国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关注企业发展的质量,关注弱势群体,稳中求进,毅然走上了经济转型升级,探索大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道路。

结合材料二,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生产环节角度,请你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建议。

①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要率先转变发展方式。国有经济要为国家经济的稳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发挥表率作用。(3分)

②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公司的战略要

顺应国家要稳定,经济要转型的潮流,才能把握好发展万向。(3分)

③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公司要在国家经济转型中,配合宏观调控政策,增强自身实力,提高发展的质量。(3分)

④党和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经济转型给部分劳动者的就业造成困难,必须积极应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分)《知识2分十分析l分)

9.材料一:对于正在转型的中国来说,文化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能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民生幸福的关键内容;既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又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因此,发展文化是国家的硬任务,必须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1分)

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万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水平,为经济和社会转型提供文化上的支持。(4分)

②培养“四有”公民,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增强国家发展的文化实力。.(4分)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凝聚人心,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为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3分)

(知识3分、2分十分析1分。加分: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加2分。)

10.材料二:中国社科院有关专家指出,中等收入占多数的“橄榄形”收入分配结构是社会公平的“稳压器”。我国目前大约23%人口跨入中产阶层,珠三角地区已率先呈现了“橄榄形”的雏形。但是广东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到城镇居民收入的1/3,劳动报酬总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2004年49.6%降到2009年的40.6%。

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请为广东实现“橄榄形”收入分配提出建议。(10分)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3分)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公平的重要举措。(3分)

③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4分)

11.材料三:在“文化传承、创新与文化深圳”的主题研讨中,某班同学发表了如下观点: 深圳是一座多种文化交汇的城市,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们,带来了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文化;深圳是一座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南头古城、大鹏所城等文物古迹丰富精彩,一大批改革开放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深圳是一座锐意进取的城市,不断探索并创造出众多的文化品牌,孕育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文化深圳”的绿洲。

⑵根据材料三,围绕研讨的主题,请你为“文化深圳”建设提三条合理化建议。(简要列出提纲即可,10分)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推动民族文化、区域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②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

③加大文化创新的力度,增添时代精神,促进文化的繁荣。

④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造特色文化品牌。

(考生回答出一个要点3分,二个要点6分,回答出其中任意3个要点,均可得10分。若

考生回答出其他类似建议,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2.材料三:转变发展方式最重要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完善科技开发计划,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强对重要技术标准制定的指导协调,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制度、机制等各方面保障,为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应该如何在提高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主导作用?(11分)

①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2分)

②政府要切实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完善科技开发计划,加强对重要技术标准制定的指导协调。(3分)

③政府要切实履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3分)

④政府要切实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制度、机制等各方面保障,为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3分)(考生若回答出“政府的职能是管理和服务,政府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也可给2分。)

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精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然而,近年频频爆出的关于“扶不起”(面对摔倒的路人,不肯、不敢上前搀扶等现象)种种负面新闻, 人们开始怀疑我们这个社会是否正遭遇“道德寒冬”。面对这一窘境,深圳市的做法是:大力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加强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深入挖掘人们内心深处向善的因素,树立助人为乐的道德典范;率先制定《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让那些主动去“扶”去“助”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使“扶得起”变成人人欲为的德行,实现由“不扶”到“扶”的变化。2011年12月20日,年近七旬的范伯伯晨练摔倒受伤,众路人接力救援令其热泪盈眶,感叹说“深圳不缺好心人”。

(1)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深圳市是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9分)

(1)①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②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素质。

③制定救助行为保护法规,保护救助人的合法权益,使道德建设与法律法规相协调。

④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⑤树立助人为乐的道德典范,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⑥加强舆论的正面引导。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每个要点3分,只要回答出其中任意三个要点,即可给9分)

14.材料一:2011年广东省分区域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注:2011年广东省加快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战略转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湛江调研时指出:我们既要经济崛起,也要蓝天碧水。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我省“既要经济崛起,也要蓝天碧水”提几点建议?(8分)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②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型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8分)

15.材料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材料二乔布斯的一生都与“创新”一词紧密相连。苹果公司不仅重视科技创新,而且也重视企业文化的创新。苹果公司原有文化的核心是鼓励创新,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一方面激发公司员工的创新动力,另方面在产品设计上专注于顾客的想法和需求。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请谈谈苹果公司的成功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哪些启示?(9分))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创新。(2分)

②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必须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2分)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在经济转型时期,更要注重文化的作用。(2分)

④关注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发挥文化消费和文化市场的作用。(2分)

⑤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1分)(考生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6.【材料二】《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LED三大产业率先突破,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将初具规模,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2.5万亿元,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增强;在主要领域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标准,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创新力强的中小企业,企业实力显著增强;形成3-5个产业链较完整、配套体系较完善、产值超千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

结合材料二,说明企业应该如何落实如何落实上述规划的要求,从而推动自身的发展?(10分)

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确定适合本企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3分)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标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增加产品的附加值。(3分)③企业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自身结构优化升级,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4分)

2.主观题总结 教育学 篇二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近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国家化,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宗教、政党不参与学校教育; 4教育的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现代教育的特点:

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20世纪后期教育的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族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的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

5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5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教师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开展学生异常行为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学习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教育学的价值: 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孔子的教育思想:

1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 2教育对象主张有教无类;

3教育内容:修订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偏人事文事,轻科技与生产劳动;

4教学原则与方法:a启发诱导;b因材施教;c学思行结合;d温故知新。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一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与影响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6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

7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8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二 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平行性。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一 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 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2环境为人个体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

3教育作为特殊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4个体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和动力。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一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 5文化发展促进学校课程的发展; 二 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能够传承文化;(传递、保存、活化)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选择、提升、整理)3教育能够创播、交流、融合文化; 4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6个体身心发展的整体性。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学校教育对个体的特殊功能体现在那些方面。1学校教育为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 2坚持全面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5注意提高全民族素质;)

教育方针的特性:

1全局性;2变动性;3现实性;4阶段性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人们的教育理想;

3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5文化传统

6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1学生是个性化的人; 2学生是完整性的人; 3学生是发展性的人; 4学生是主体性的人。

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1改变教育观念; 2转变学生观; 3加大教育改革力度; 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5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组成。

德育:方向、灵魂;智育:认识基础;体育:物质保证和基础; 美育和劳动基础教育:德智体的具体运用和实施。

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间接性;示范性,主体性 连续性,广延性;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习形式: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

2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过程,具有自主性策略性和风格性,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3学习内容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具有间接性; 4学习目标具有全面性;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教育的社会化和社会的教育化; 7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学生文化的特点。

1过渡性 ;2非正式性;3互补性;4 多样性

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示范者角色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知己、朋友的角色 6学者,学习者,研究者角色

教师的职业素养。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2教师的能力素养; 3教师的知识素养; 4职业心理健康;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教师的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修养;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5丰富的实践知识;

教师的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 2组织管理能力; 3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5教育科研能力;

6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 8创新能力;

8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职业心理健康; 1高尚的师德; 2愉悦的情感; 3良好的人际关系; 4健康的人格。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1精通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该学科的相关知识; 3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本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一定的研究能力; 2良好的教育能力; 3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专业理想的建立 2态度和动机的完善 3能力的提高 4知识的拓展和升华 5专业自我的形成 6教师的专业人格()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师范教育 2自我教育 3入职培训 4在职培训 5跨校合作 6专家指导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进行专门训练; 3开展微格教学; 4反思教学经验

教师威信建立的途径。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的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2教育专业素养 3教师的人格特征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国家:1加强教师教育2 制定法律法规3提供经济保障 个人:勤于反思,勇于实践,恒与研究,善于学习

现代教学观: 1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a教学重结论更重过程; b教学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 2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

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与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现代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a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b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c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d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 a学生是完整的人

b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c学生与成人之间具有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c学生是责权主体

师生关系的内容。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2人格上是平等的

3社会道德上相互促进的关系

现代教师观:

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 4从学习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4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理想师生关系)。1人际关系:尊师爱生; 2社会关系:民族平等; 3教育关系:教学相长; 4心理关系:心理想容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人格因素;

学生: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环境:学校的人际关系;课堂的组织环境;

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一教师方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发扬教育民主;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二学生方面: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老师; 三环境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风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具体内容 1对事业无私奉献; 2对学生真诚热爱; 3对同事团结协作;

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

3有利于纯化教师行业的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和理念。

1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是基本而又特殊的课程资源;

2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本身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3学生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也是开发者,4教学过程是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1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2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 3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

4开发主体为教师,而不是专家; 5是国家课程的补充; 6个性化是价值追求; 7善于利用现场课程资源 8同一目标的追求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需求; 2有利于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高; 3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结构的内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构想)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 4农村中学的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课程实施的取向。1忠实取向 2相互调试取向 3创生取向

泰勒的目标模式。1学校应追求哪些目标 2怎样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 3怎样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 4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2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3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

4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5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6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学习

当前课程评价的基本特征。1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2更加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3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评价; 4评价方式多元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评价内容的综合化,全面素质评价。(教学的一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 3发展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5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学科教学/学科课程/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优缺点 优点:

1从社会发展角度讲,有助于文化遗产的系统继承; 2从学生角度讲,有助于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知识; 3从教学角度讲,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容易评价;

4从国家角度讲,有助于培养尖端人才和促进国家科技发展; 缺点:

1从学生发展讲,不能照顾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科知识的重复会加重学习的负担;

2从课程角度讲,容易造成知识与现实脱节,也容易使各门知识割裂; 3从教学角度讲,容易导致偏重知识的传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

活动课程/学生中心课程论的优缺点: 优点:

1能满足儿童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强调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获得认识世界的直接经验; 缺点:

1难以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2 为活动而活动,容易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3师资不具备的情况下,实施起来具有一定难度; 4以儿童为中心,容易轻视教育的社会任务。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学会学习;

2实现课程结构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实现课程内容发转变,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5实现课程评价的转变,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目标模式(泰勒),目的游离模式(斯克里文),cipp模式(斯塔弗尔比姆),cse模式(斯泰克)(有效实施课程的条件: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合理性,和谐性,可传播性,可操作性,明确性,简约性(二合二可简明))2学区的特征 3学校的特征 4校外环境

制约课程的因素

社会,知识,儿童,课程理论;

至于课程目标的依据: 社会,知识,儿童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的特殊性)。1教学对象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2认识方式的简捷性与高效性; 3有领导的认识

4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 5认识的教育性和发展性(教学过程的结构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贯彻直接经验为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结合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3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4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要防止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倾向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1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关系)2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3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4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思想品德修养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3贯彻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教学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发展性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1)含义

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2)基本要求 1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结合教育内容的特点进行品德教育; 3要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或录像;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5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含义

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基本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加强教学的时间环节;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5正确处理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之间的关系

直观性原则(1)含义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使学生获得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深刻、全面掌握知识。(2)基本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教具要用典型性和目的性 4重视运用语言直观。5自制教具

启发性原则(1)含义

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主动探究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基本要求

1加强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会说呢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循序渐进原则(1)含义

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2)基本要求 1教学要有系统性;

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4引导学生讲知识系统化,体系化。

巩固性原则(1)含义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呈现出来,(2)基本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因材施教原则(1)含义

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与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

(2)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要坚持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2教师要了解学生,面向全体学生 3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4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发展性原则(1)含义

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2)基本要求

1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2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常用的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2)谈话法。(3)读书指导法。4读书指导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2)参观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实验法。(2)实习作业法(3)练习法。4实践活动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1)发现法

以情感陶怡为主的教学方法: 1欣赏教学法 2情境教学法

讲授法的优缺点 优点:

1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3能结合知识传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缺点:

1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不利于因材施教;

3容易造成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效果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

2要讲究教学策略和方式,3层次分明,重点突出,4讲授要有启发性,5讲究语言艺术,6配合其他教学方法使用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善于问问题,问题要有启发性,挑战性和多样化,3谈话中要善于启发诱导; 4谈话结束后要做好归纳小结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1讨论前,教师有提出有吸引力的题目,明确讨论的具体要求; 2讨论中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3讨论结束后要善于小结

论述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是要求; 2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3教学手段、教学环境 4课程性质和特点 5每节课的重点难点 6学生的年龄特征

7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课外辅导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不足。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4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5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多方面的发展 6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缺点:

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3不利于因材施教

4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真正交流和启发 5某些情况下容易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6不能适应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教师如何备课(三备三写)。

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写好三种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课题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结构合理;4教学方法适当;5讲究教学艺术;6板书有序;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布置作业的要求。

1布置作业要有目的,有重点,作业的要求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 3分量适宜,难度适中;

4作业形式也内容多样化,具有多选性,难度要逐步提高; 5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 6作业反馈清晰、及时;

7作业要具有典型意义和举一反三的作用;

8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想,含有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9尽量同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

学校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6自觉纪律教育; 7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多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4知行统一原则; 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6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8依靠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的原则;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2因势利导,循序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德育途径(德育组织形式)。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5班主任工作 6社会实践活动;

7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治的学习。

常用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陶冶教育法; 4实际锻炼法; 5品德修养指导法; 6品德评价法;

7角色扮演法、合作学习法

说服教育法的要求。1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1德育目标; 2德育内容;

3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4其他:时代特征,学生的思想实际,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文化传统。

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1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班级文化的特点。

1教育性;2凝聚性;3制约性;4自主性

班级组织建构的原则。1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2目标一致的原则; 3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的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机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原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2有效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学习、生活指导和学习、生活管理; 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活动;6建立学生档案; 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9个别教育工作; 10班会活动的组织;11偶发事件的处理

个别学生教育原则。1摸清情况,对症下药; 2发现优点,及时表扬; 3热爱和尊重学生,促进转化; 4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先进生工作

先进生的心理特征:1自尊心强,充满自信;2强烈的荣誉感;3较强的超群意识与竞争意识;

对于先进生,应: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2不断激励,弥补挫折;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4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中等生工作

中等生,也叫一般生或中间生,是指那些在班级各方面都表现平平的学生,中等生一般1信心不足,2表现欲不强;针对中等生,应1重视中等生的教育,既要抓两头,也要抓中间,努力使中间因素向积极的方面转化,实现班级工作的良性循环;2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

后进生的工作:

后进生的特点:1不适度的自尊心;2学习动机不强;3意志力薄弱; 对于后进生,应: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3因材施教。

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建设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地位和作用。1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级组织的管理者; 3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教师的领导风格 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

影响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因素 1教师; 2学生;3课堂情境。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协调。

1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使班级成为团结的集体;

2要区别对待非正式群体,a支持保护积极型非正式群体;b教育改造引导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c惩处或制裁破坏型非正式群体。

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

1教师因素:a教师的领导方式;b教师的移情;c教师的期望;d教师的情绪状态;教师的教学能力; 2学生因素:

3课堂内物环境:班级规模,教具,光线充足与否;空气清新与否;

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的方法。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a教师要讲求教学艺术;b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c以积极的情感影响学生;d鼓励表扬为主,兼顾其他; E教师的自我控制与对偶然事件的处理;f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3做好课堂监控; 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如何及时终止课堂问题行为。

1使用幽默,2非语言暗示,3表扬,4言语提醒,5有意忽视,6转移注意

学生不良问题行为的矫正策略。

1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2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3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知;

4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毅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5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2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3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

4课外、校外教育是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活动;2学科活动;3科技活动;4文学艺术活动; 5体育活动;6社会活动;7传统的节假日活动;8课外阅读活动。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

1自愿性,2自主性;3灵活性;4实践性;5广泛性

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

1环境和谐;2方法科学;3以身作则;4严慈相济;5要求一致;6全面关心。

学校社会家庭如何形成教育合力。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2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3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4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

合作学习的特征。1密切配合; 2分工合作 3各自尽力 4社会互动; 5团体过程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1加强学习; 2躬身实践; 3树立榜样; 4不懈努力; 5学会反思; 6努力做到“慎独”

德育内容: 1政治教育,2思想教育,3道德教育,4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指导)

上一篇:工业园规划调研提纲下一篇:逆向工程毕业设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