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档案管理发展趋势

2024-08-24

大学档案管理发展趋势(10篇)

1.大学档案管理发展趋势 篇一

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

摘要: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本文在对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作出论述的基础上,就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析,以期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终有效促进河北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关键词: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发展对策

1.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1)创业教育体制不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化实施的过程,需要健全的体制作保障。目前,河北省高校尚未建立健全的创业教育体制,缺少完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虽然某些高校已经开展了创业教育,但是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把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体系当中。总体来看,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处于零星化状态,出现了与人才培养体系脱节的现象。部分高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缺少正确的理论指导,创业教育内容单一、目标不清晰,导致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能力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另有一些高校简单地将创业教育视作业余教育,没有给予创业教育足够的重视,而且教育的辐射范围比较狭窄,使得部分大学生成为了创业教育的“看客”,限制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2)创业教育资源匮乏。根据对国外教育体系的访查发现,发达国家已逐步研制出了符合自身需求的创业教育教材。反观河北省高校的教育体系,其在创业教育教材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除此之外,创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项目,需要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做支撑。但以目前河北省高校创业教育执教老师的情况来看,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却缺少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能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因此,现阶段高校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双师型”师资队伍。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高校没有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出现偏差,参与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实效。

2.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对策

(1)健全创业教育机制。各大高校应该在教育部门的指导下,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清楚地认识到创业教育对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切实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体系当中去,完善整个教育体制。同时,河北省高校还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宣传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转变大学生和相关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从思想观念上促使他们重视并参与创业教育,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以此为基础,高校应该结合本校实际完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明确教育目标,并督促各学科教师将创业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当中,辅导大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为大学生创业实践开通绿色通道。创业教育并无学科界限,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因此,各学科教师应该加强彼此间的交流沟通,协同制订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计划,从而保证创业教育系统化、规范化地进行。

(2)丰富创业教育资源。高校需要加强对创业教育的研究,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创业教育教学素材,丰富创业教育的内容,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创业行列,为大学生提供更全面、更实际的指导。为了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高校还应该加强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积极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人才到校进行指导。同时还要了解本校教师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以提升整个执教团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高校还应该不断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积极寻求企业的支持,实现校企联合教育,适度加大创业教育环境建设投入,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平台,给予大学生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而政府有关部门则需要出台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组织高校和企业共同创建大学生创业产业园区,筹集社会资本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请优秀人才坐镇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帮助大学生分析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水平.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宁夏社会科学,,(5).

[2]李海波.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建议[J].科技通报,,(5).

2.大学档案管理发展趋势 篇二

1.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含义

landscape最早见于希伯来语“圣经”旧约全书,原意是表示自然风光、地面形态和风景画面;汉语中的“景观”一词既包含了“风景、景色、景致”之意,又用“观”字表达观察者主观感受。景观规划是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科学和艺术,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大学校园景观不仅包括自然景观,如山地、湖泊、天然矿地等最容易形成校园环境特色的因素,还包括了人造景观,如广场、道路、庭院等大学师生们日常活动的主要区域与独特的校园人文环境形成的重要因素。这些物质内容细化来分可分为:广场景观、水景观、绿化景观、道路景观、景观设施等面。而随着人们的鉴赏力和需求的日益提高,对于大学这样神圣而又充满生机的地方,普通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已不再能满足现代校园的要求了。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应该建立在对校园使用者生活需求、精神需求的探索上,关注环境与人、环境与自然、使用者的需求与体验以及精神与物质相互协调的关系等。

二、国内外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发展沿革

在欧美近代的大学具有强烈理想主义色彩的民主自由精神,这种精神也渗透到校园规划之中。此时的高校往往形成严肃的建筑形象和自然的环境景观,在自然美的震撼和人文主义的熏陶下,学子们接受全面教育,树立崇高信念。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始自19世纪末。这一时期是我国高校的主要景观规划特点表现为充分利用地形,形成别具一格的校园环境气氛,如凯尔斯规划的武汉大学和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20世纪50年代我国高校迅速发展时期,此时的校园景观格局大多学习苏联大学特别是莫斯科大学的模式,追求对称、雄伟的风格,典型代表是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等。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4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超过2000万人。在我国校园的这个大发展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校园景观规划作品,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特出问题包括:尺度夸张、忽视地域文脉与校园内在文化延续性、景观节点品位不足等等。

三、当代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设计思路

尽管我国当代校园景观规划仍然存在着种种问题,但不少学者也提出了许多景观规划中的新思路。

1. 城市景观延续

在城市的景观系统中,大学校园是一个独特的子系统。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应该确保校园中多个景观要素能与城市景观体系形成一个整体。因此,校园边界景观设计极为重要,这是最能体现校园与城市互动协同的区域。

2. 大学人文气息

校园是教学、研究的场所,培育人才的环境,环境对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校园景观规划应该重视人文环境的塑造,使校园环境实现对人的关怀与文化的气质。大学本身就是继承与传播文化的场所,校园景观自然也就是为文化教育的传播提供物质基础,而文化性是校园景观区别于其它景观显著的特征。

3. 大学园林风格

大学园林的思路是从我国古典园林传统思路中汲取元素。由于中国古典园林以中国古代道家的“出世”哲学为基础,强调在有限的建筑环境中寻求无限的空间意境,采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对自然的模拟手法,通过借景、空间对比、造山营水、曲径通幽等细部园林处理手法的应用,取得建筑与园林绿化空间密切结合,相互渗透,遥想呼应,绿化也成为组织空间的一个要素。前人优秀的造园手法为当代的校园景观规划寻求到借鉴和创造的思路和手法。

如古典园林中建筑并不一定统率园林,是园林的构图规则统率着建筑,而自然环境本身还随着湖石、竹树、流水等等渗透到建筑物里去,迫使建筑“园林化”。因此,校园的景观设计也可以随高就低、打散体形,并且向自然敞开。自然是最好的景观。规划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的神韵,将中国园林中的借景手法运用于校园规划中,以校园用地格局为画框,融校园景观与其中,两者的景观空间相互渗透,并形成不同主题、尺度适宜的园林,同时强化了园林空间的丰富性。利用校园中心区中常常出现的水景或绿地作为主题园林风格,水面、绿地的边界有收有放、有曲有直,大大开拓了校园空间。而校园建筑之间的小园林,则利用相似尺度和收放节奏,产生起伏有致、疏密相间的和谐韵律。

4. 现代构图元素

现代构图元素也在大学校园景观规划中常常出现,具体体现在规划组织于节点设计上。在校园景观规划组织中,轴线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轴线往往与校园的主体关系相结合,将各种主题的景观串接起来。轴线在突出景观重点的同时,也强化了校园的标志性和庄严感。

轴线在景观组织中呈现两种方式,即实轴和虚轴。实轴在于其直观性,景观各要素沿轴线依序排列所形成的轴线;虚轴是人的视觉感知,是对轴线两侧景观物体斥力平衡点的感觉,景观各要素沿着某一空间带依序排列,空间带两侧景观要素对应连线的平衡点所决定的虚线。实轴和虚轴往往在景观组织中相互转换,得到丰富的外部空间序列。

在现代构成审美观的指引下,运用适当的艺术手段,在抽象的艺术形式中注入具体的象征内容,引起观者的联想与共鸣。这个特点在艺术院校的校园景观设计中显得极为突出。崇尚自由与浪漫气息的艺术院校中,往往会诞生出大胆、夸张、富有想象力的景观氛围。

5. 绿色生态环境

大学校园的景观规划最终会形成一个整体生态系统。因此,校园景观规划应配合校园内的自然要素。景观规划应划定出独特的自然景物,规划多样的自然空间,顺应校园原有的植物植被、自然景观,并遵循当地气候特征形成景观格局。通过这些方式,形成校园的绿色生态环境。满足人们的生存与活动要求,创造具有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的空间环境。

事实上,在许多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中,地理环境成为校园特色的灵感来源。设计者将独特的地理特征转化为设计特点,形成自然式的布局,创作出动人的设计。例如,在设计中可以用水体再现自然界水景,形成自然曲折的水体轮廓;还可以通过植物种植模仿自然界的植物群落;而利用道路随地形变化的走向,能产生轻松自然的氛围。

此外,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还要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城市环境敏感区域,特别是城郊边缘地带,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异质性,可通过树林与水系的巧妙布置来保持或提高生物多样性。例如沈阳建筑大学的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了保护生态的多样性和生物群落的稳定性,保留稻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校园特色。

6. 宁静学习气氛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

大学在整体氛围上应是宁静的。宁静校园环境便于人体察内心、自我修炼,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和研究。因此,宁静的学习氛围,成为了大学景观规划的突出特征。

培育学习气氛可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可以通过大面积的绿化和水体甚至人工吸音设备对城市背景噪音进行隔绝;通过降低校园内车速、避免建筑朝向主要道路等方式减少车流及交通噪音的校内干扰;可以巧妙设计学习设施,避免规则对称的布置,宜结合自然式的道路布置,利用树木等隔离出封闭和半封闭的空间,提供一个人独处,两三个人学习,十几人讨论等不同场所。

四、当代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节点设计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节点的构成形式可以是多样性的,并在校园景观规划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甚至成为校园规划的起点,校园文化立意的根源。

1. 大学校园内道路节点景观设计

校园的道路节点一般是线形景观。规划中设计的步行系统往往是移动的景观,通过适当布置树木、草坪、喷泉、雕塑和休息椅,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优美环境和休息空间,更是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校园道路的铺地形式多样,其色彩、图案与纹理可以加强环境的特点。而在道路的节点处,通过标志物可以强化节点的标志意义,成为统领校区的控制元素。这个特点在各个大学的校前区表现的特别显著。

2. 大学校园内广场节点景观设计

校园景观规划中的广场宜结合地方特色和建筑风格考虑,并保证大部分面积有日照和遮风条件,内部与周边可以适当种植庭荫树和布置休息座椅,为师生提供休息、活动、交往的场所。还可以在不干扰邻近师生休息的前提下,考虑广场的夜景设计。

3. 大学校园内景观设施设计

景观设施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呈点状分布于校园景观规划体系之中,是环境中最具亲和力的要素之一,是校园景观中公共性和交流性的产物。校园景观的利用度和受喜爱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景观设施设计的细部。具体包括,户外活动的座椅、收纳、灯具、标志牌,已经静动结合的雕塑、喷泉等等。

参考文献

[1]高冀生.高校校园建设跨世纪的思考(J).建筑学报.2000(6):14-16.

[2]沈杰.论校园规划之景观生态观(J).建筑学报.2005(3):19-22.

[3]庄逸苏,潘云鹤.论大学园林(J).建筑学报.2003(6):8-10.

[4]何镜堂,郭卫宏,马明华.校园与山水共生——重庆工学院花溪校区规划设计(J).建筑学报.2005(11):16-18.

3.大学档案管理发展趋势 篇三

京都大学背景及现在形成的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概况

2010年,由日本排名前十位中的八所国立大学——北海道大学、东北大学、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名古屋大学、大阪大学、九州大学的信息基础中心以及东京工业大学学术国际信息中心共同成立了“学际间大规模信息基础共享、共研基地(JHPCN)”,被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为网络型共享、共研基地,并开始开展学术活动,2015年,这一项目进行了阶段性的测评及认定更新后暂告一段落。这一基地,作为日本最高学府和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机构,对高教信息化做了大量有意义的探索,并为日本大学教育信息化建立了模板。

京都大学学术信息媒介中心作为“学际间大规模信息基础共享、共研基地(JHPCN)”的重要参与部门,在进行超级计算机的软件和教育、研究创意开发以及计划与实施网络构架的共同研发的同时,与以上的研究中心合作,通过与日本最主要的超级电脑研发中心合作开发“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HPCI: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最终致力于研发出可以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网络环境。在其探索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有意义的经验。

虽然各个国家以及大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信息化程度也不尽相同,但在21世纪初期,ICT的有效利用在所有高等教育机构的教育学习活动中,大致形成了以下四个组成部分:①专为教员提供,支持教学的课程管理系统和学习管理系统(Course Management System or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CMS/LMS)。②专为学生提供,以学习证据为基础的电子档案袋系统(e-Portfolio System)。③专为学校教务事务提供,教务系统(Student Information System,SIS)。④针对以上内容提供的一站式统一服务,包括支持计算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多样化方式访问的大学门户网站(Campus Web Portal)。通过上述发展,物理世界的大学教育学习活动也在不断向虚拟世界扩张。另外,受到麻省理工学院在2001年推出的开放式课程软件(OpenCourseWare,OCW)以及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的人工智能科目无偿化、开放化的影响,2012年以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为导火索,这些先进的举措开始不断地给予现实的教育现场以巨大的冲击。虽然之前的几乎所有的教育现场,都是以知识传授型教育模式为中心,处于固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窠臼之中,但在最近几年,固有的教育现场也开始向主动学习和反转授课的模式摸索。

本文通过介绍京都大学在日常业务与长期战略中获得的实践与经验,阐述目前京都大学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其中特别探讨了未来学习分析的有效利用。

软件环境的进步:大学教育学习环境的系统理论框架

大学的教育学习活动,如果按照场所的观点来区分,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别:进行授课的教室环境、自主学习(预习、复习等)的校内环境和校外环境。这些如果从PC用户环境,信息系统、服务系统等系统环境来分开考虑的话,可以发现,以前物理世界的教育学习环境由于ICT(信息通讯技术)的有效利用,在不断地向虚拟世界的教育学习环境扩大。

京都大学利用ICT来提高教育学习环境时(如图1),通过硬件、服务软件、教材和教授法/学习法四个层次的观点进行研究,我们发现校内的组织性的分工变得更加明确。

首先,硬件大致可以分为用户终端和教室仪器用户环境相关的客户端基本设施,以及通过校园网和互联网来使用的服务器方的系统基本环境。在京都大学,教育所用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由教学终端系统、远程教学系统、高度信息教育(日本把互联网出现前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出现后的称为高度信息社会)用计算机系统构成。相对这些硬件基础,在软件方面,作为CMS/LMS的PandA,包含全体学生的共同门户、全校学生通用的邮件KUMOI、语言学习支持系统、远程授课服务等教育信息服务,而且共同提供了远程桌面服务等软件服务环境,一般来说这两个方面的职能由信息环境机构来掌管。

另外,由于全校共通教育是由国际高等教育院提供的,各专业的教育又是由各部门提供的,所以教材和教授法、学习法的相关事项,需要通过信息环境教育系统运用委员会等机构与国际高等教育院和各部门共同协作商讨,并向前推进。在京都大学配备了以教育学角度对教育现场提供支持的“高等教育研究开发推进中心”和以信息教育角度对教育现场进行支持的“学际融合教育研究中心”等高度信息基础设施组合,在与信息环境机构的分工不断明确的同时保持着密切的合作,支持京都大学的教育信息化。

硬件环境的进步:BYOD(自带设备)化和教育学习环境的云化

使这种教育学习环境的整合方式发生重大改变的原因是PC的必备化,也称其为自带设备(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化和云化。

BYOD,正如其名,也就是让学生携带自己的PC等终端的举措,为了让学生自己携带的终端可以在教室环境、校内环境中正常使用,学校内的无线LAN以及学习共享设施的配备也是非常必要的。鉴于京都大学年度入学本科生的笔记本电脑拥有率超过八成的情况,未来教育用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将以预定的2018年为目标,并根据BYOD对信息终端利用环境的强化进行讨论。但是,由于为了进一步加强BYOD化,出现了学生携带终端多样化现象,所以如何提供授课环境所需要的统一终端环境成为非常棘手的问题。而且,由于软件的不同,在云环境中,经常会出现需要综合合同,但学校所拥有的软件许可不承认在个人PC中的使用,这就必须考虑与个别软件商达成新的契约与协议的状况。

在这个流程中,校外环境中的教育学习支持相关系统,通过BYOD化以及VDI基础设施这样的云环境的配备,与教室环境和校内环境整合的可能性变高。一般来说,日本大学生课外的学习时间与美国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对教室环境、校内环境、校外环境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综合性的教育学习活动,也能对增加上课以外的学习时间做出贡献。

新一代基于学习分析的教育学习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通过BYOD化和云化,大学的教育学习活动比以往更向着信息化发展,其结果使与教育学习活动相关联的各种数据都被服务器储存。特别要提到的是,由于教育学习环境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以及CMS/LMS和桌面云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在物理世界中难以被观测的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互动)的可能性(如图2)。学校如何将各种数据储存并活用是教育学习活动改善和评价的关键,所以在谈论“学习分析”一词的同时全球各大学也开始着手研究具体的措施。

同时,为了使数据能够获得更有效的利用,依托教育学习活动互动的广大数据空间,大学数据库可以跨越学校之间的界限共享,将一所大学之前无法解决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数据统计解析为基础知识库,从而产生智慧型的学习支援。而各大学在明确了自己的课题以及问题点的同时,还能产生凝练出自身特色的学术研究知识库。

4.管理会计发展趋势 篇四

1.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相对稳定,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需求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重点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产品和生产设备很快就过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或边际利润顷刻间被竞争对手抢走,产品寿命周期大大缩短。随着社会富裕程度的逐渐提高,市场需求将呈现小批量、多品种、易交易的特点。当今的世界正处于历史性转变的时期,即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时期,知识经济阶段是工业经济阶段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其基本特点表现为以人类高度发展的知识(广义理解的知识)作为最关键的居于主导地位的生产要素,这一转变使管理会计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将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管理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重要性将增强。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会计己发展成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重要领域。一般认为,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在于它主要不是适应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需要,而是侧重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它丰富、发展了传统的会计职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为企业管理部门正确进行最优管理决策和有效经营提供有用的资料,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今天的经济发展,已从劳动经济阶段、资源(自然资源)经济阶段向智力经济阶段发展,今天的世界竞争,也成为以经济为基础,从自然资源的竞争,推向人才智力资源的竞争。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中决策支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会计体系中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管理会计以其特定的方法着重进行着知识资源的研究,为企业决策支持系统提供财务信息系统所不能提供的更高层次的理论支持、方法支持和智力支持。因此,管理会计已经不能从原始意义上的“会计”去理解它了,它将形成一个独特的,不同于传统的,以财务信息为主体的新的信息系统。这将意味着管理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作用将随着网络化、数据化、知识化的深入发展而变得越来越重要。

3.Internet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更为完美的信息支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Internet在迅速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c,一个新的基于Internet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时代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带来了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管理会计的发展。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变化,将导致新型的管理会计信息需求;另一方面,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又为实现这种新要求提供了可能。例如:据最新资料表明,国内外一些软件公司已经将Internet技术运用于财务软件领域,开发出新一代财务软件——网络财务软件。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依托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所收集的资料,以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对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改制和延伸,为企业决策和管理人员进行正确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Internet的出现和发展,将使会计信息系统的相关性、及时性得到大大的提高,从而使得它对决策的支持更趋完美,并能极大地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管理会计观念的更新

1.知识价值观念。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成本,其分析方法主要是成本——效益分析法。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管理会计更关注的是成本的控制与评价。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们应突破了对成本概念的传统认识,开始重视成本中的知识价值,从而,扩大了成本的内涵与外延,使得成本控制的重心得以转移。

工业经济阶段,产品成本控制的重心历来是直接材料与直接人工,因为,对大多数企业而言,降低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对降低产品成本有着重大的影响。而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工业产品的价值更多地取决于产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和知识。成本内涵中,科学技术转移过来的价值,在产品价值中的含量将越来越高,比重将越来越大。例如:英特尔公司在研制奔腾芯片时投入了上亿美元,而一旦成功,芯片的单位制造成本却是l美元都不到。大多数企业为确保其长期竞争优势,在产品的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使得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相对其开发和市场调研支出而言显得微乎其微。这必将导致成本控制的重心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制成本,即从努力降低直接材料与直接人工逐步转移到降低间接费用以及与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相关的费用支出。

在知识经济体系中,高知识转化为高智力,而高知识又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这种创造性思维转化为独特的策略、构思,进而形成种种具有开拓性的设计和发明、创造等等。在知识经济体系中,智力资产(具有非凡的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和他们超常智慧的物化而形成的无形资产,相对于传统的有形资产(原材料、厂房、设备等)将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

因此,企业必须更新观念,在成本控制与评价过程中更多地溶入了知识价值的含量,从而,从理论上丰富管理会计中成本控制、成本考核与成本评价的内容,使成本的内容服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

2.企业整体观念。为适应当代瞬息万变的客观经济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以企业整体优势作为基础和条件。企业管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解成不同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从总体上来说目标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发生矛盾,这就要求必须把企业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只有整体的目标才是系统的最高目标,只有整体最佳才是最优的管理对策。管理会计必须根据上述要求,树立整体观念,从整体上去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管理活动。整体观念的树立,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的协调运作,增强内部组织间的目标一致,减少内部职能分散。为此,管理会计的控制不能仅仅停留于对结果的分析,而要通过对过程的控制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要和企业整体目标相联系,为寻求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服务。

3.动态管理观念。在工业时代里,企业组织结构是一种纵向的多层次等级管理结构,企业的市场调查、产品制造、销售、会计和财务等功能是分离的(即有严格的专业分工),加之信息传递和反馈手段落后,导致其应用能力差,管理成本高昂。而在21世纪的信息技术时代,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日益提高,使得企业上下级之间、多功能部门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十分便捷,企业可以随时根据环境的交替作出统一、迅速的整体行动和应变策略。管理会计作为决策支持、规划与控制系统,必须服从21世纪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树立动态管理观念,根据企业内部、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不断地进行分析、比较和决策,在动态中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4.企业价值观。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就是知识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一般意义上的规章制度不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知识管理是强调以企业文化建设为重点的“软”管理。而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它通过企业精神、经营方针、企业信条、企业座佑铭等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精神,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来熏陶全体员工。企业文化的确立和创造,必然对管理会计控制系统设计带来影响,促使管理会计的系统设计更多地考虑到人的因素,以适应战略管理所需要的文化氛围,有效地完成其过程控制。

三、管理会计研究的发展趋势

1.由“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管理会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以现代管理科学为理论基础,涉及管理学、会计学、运筹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多门科学。管理会计应该摆脱单一的会计学科定位,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积极吸收和应用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等等,使之与知识经济的特点和要求相适应。管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除了技术层面外,我们更应关注它的社会文化层面。据此,有的学者提出,现代管理会计的相关学科,可以区分三个层次,即上层、中间层和基础层。属于上层的相关学科是指人文、社会科学,属于中层的相关学科主要是指经济学、心理学、行为科学、认知科学(思维科学)、财务学和预测、决策学等。属于基础层的相关学科,主要是指数学、信息技术(IT)等。从现代管理会计以上三个层次相关学科的组成,可以看到其学科性质更趋多元化的鲜明特点。

2.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研究的必然趋势。由于传统管理会计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决策、控制和业绩考评的,忽视了市场环境、传统管理会计中所采用的方法也未能从长远的策略上考虑,已很难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的需要。相对于传统管理会计来说,战略管理会计注重全局,立足长远,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瞬息万变,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的企业管理形势也不容乐观。企业要求持续经营,必须考虑其战略竞争力,企业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范围必须向外扩展。在保留传统管理会计的核算内容、方法和技术基础上必须向外延伸,为企业适应市场环境提供更多的国内外市场信息。

战略管理会计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观念、内容狭隘以及缺乏重视外部环境的战略观念等诸多局限性,成为管理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对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具有意义深远的影响。也许,就象管理会计的前身是成本会计一样,随着经济的发展,战略管理会计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发展的主导方向。

3.智力资产和相应的智力资本的确认、计量及其效益的评价与分配等将处于最重要的地位。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其显著特点是以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源为第一生产要素。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域名、计算机软件等无形资产,以及人才的引进和开发为主的人力资产比重的大大增加。知识经济改变了企业资源配置结构,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等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改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以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这时如何对知识资本进行计量、确认、管理等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在知识经济中,智力资产与传统的作为管理会计中的物质资产和财务资产有所不同,它们作为人类超常智慧的结晶,是生产价值很高的知识产品的基本生产要素。而与智力资产相对应的智力资本,则是智力资产创造者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当代著名会计大师余绪缨教授认为:"对知识经济中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智力资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并通过周密的确认、计量与评价程序,将它们的价值同现有其他资产一样,以“智力资产”项目列记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同时以相同的金额列于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项下,并同对企业投入现金或其他资产而形成的“资本”一样,参与收益的分配,以实现价值的创造与分配的统一。这样做,也体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精神。"这是知识经济条件下管理会计内容上的一个新发展,因而必须把它当作一个新的专门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地进行开拓性的研究。

4.发展以提升企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比利润更重要的是市场份额,比市场份额更具有根本意义的是竞争优势,比竞争优势更具有深远影响的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企业只有具备核心能力才能持续获得价值增值。核心能力不是企业一开始就拥有的,而是在经营过程中培养出来的,管理会计可以间接地塑造企业的核心能力,新的管理会计方法的采用或者构造一个责任会计制度,该制度服务于技术诀窍的研发和服务专长的培养,使企业形成一定的核心能力。一个企业的核心能力离不开它的具有先进方法甚至是个性化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尤其是面向战略管理需要的信息。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主题应该从企业价值增值转移到核心能力的培植。要注意管理会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管理会计的制度设计和管理会计新方法的研究,并把对管理会计的研究提升到培育和塑造核心能力的高度来展开,发展以提升企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管理会计。

参考文献:

5.大学档案管理发展趋势 篇五

一、白酒市场现状分析

白酒行业从1996年开始进入调整期,接着连续5年每年几乎以50万吨的速度下降。2002年白酒产量继续下降,约为402万吨,下降20万吨。纵观近年白酒市场的下降原因分析,本人认为主要原因是:随着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消费观念和保健意识大大增强;白酒企业缺乏适应市场的经营管理能力;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以及市场操作的负效应。这些是影响白酒行业发展的主要内外因素。今后由于消费心理、消费结构的调整,加入WTO后外资进入和国家政策调整的预期效应,仍将继续影响白酒行业的未来发展。

白酒行业在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产业链影响较大的传统行业。据调查测算,我国目前白酒消费者群体大约4亿人,市场消费量在400万吨左右。而这个行业多年来主要是靠知名企业的名酒品牌和少数大型骨干企业来支撑,特别是名酒企业的支撑和引导作用。目前全国近4万家白酒生产企业中约有68%的企业发生亏损或者潜亏,特别是国家从2001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征收消费税的新政策出台后,导致多数上市公司业绩大幅下滑,甚至部分企业出现亏损。十七大名酒厂家中已有三分之一因运转困难而被别的行业的企业兼并。名酒厂和骨干企业的经营困境,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和行业形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前些年发“酒”热的某些地方政府也是一个当头棒喝。

二、造成白酒市场经营困难的成因

白酒市场的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一方面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客观上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促进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特别是农村和边远山区电视、社区文艺等文化生活的丰富,改变了过去以喝高度白酒作精神寄托的空虚生活方式。同时也增强了保健意识,人们更加追求健康身体和生活质量。减少了对白酒消费的次数和消费数量。这无疑对白酒特别是高度白酒消费市场有一定制约。

国家税收政策也是影响白酒行业的主要因素。过去,白酒行业由于采取基酒价格转移措施,导致了很大部分税源流失,对相当部分企业来说实际税负并不重。从上市公司2000年年报看,各公司主营业税金占销售额的比率较低,除山西汾酒税率在25%以上,其它都在24%以下。但国家从2001年5月1日起,对白酒行业在从价计税的基础上,又按每公斤白酒1元征收从量税,并且取消以外购基酒勾兑酒的企业可以抵扣其外购酒已纳消费税的政策。按照新规定,25%的从价消费税再加上从量消费税,以及各类主营业务税金附加等,实际税负在40%以上。对于生产低档酒的企业,由于以量取胜,从量征税增加幅度更大。以五粮液集团为例,2002年实现销售额76亿元,稳坐白酒行业的老大,由

于新税制的实行与2000年同比增加4亿多元税。对这个实力雄厚的大厂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当然,对一些实力不足或者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加剧了企业的困难。

白酒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低下是影响白酒行业的内在原因。白酒行业虽然由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较早,但不少企业仍然缺乏市场发展的应变能力,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化运作缺乏正确的理念和策略,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能力依然较差,导致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能力低。因此,面对市场的瞬息万变和竞争的压力,不少白酒生产企业的处境日益艰难。白酒行业的发展缺乏应有的活力和潜力。这类企业怎样提高核心竞争力,如何适应市场改变营销策略和竞争战略创新,将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导致白酒产量下降的另一重要因素是需求结构的变化。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啤酒、果酒、营养保健酒等酒种发展很快,白酒产量占整个饮料酒总产量的比重逐年下降,2001年由改革开放初期的60%下降到14%,下降幅度达76.6%,这说明整个酒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白酒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地方保护主义是造成白酒行业秩序混乱、不能真正实现市场优胜劣汰的重要原因之一。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白酒企业一直是一些地方的财政支柱,有“当好县长,办好酒厂”的说法。在“投资小、见效快”的利益驱动下,部分地区不断新建、扩建白酒生产项目,是造成酒厂数量多而规模小,产品供过于求的主要原因。有的地方为保证地产酒的销量而限制外来产品的进入,或者对外来产品实行变相收费;也有的地方为提高本地酒的竞争力,采用返还消费税的办法。这些违背公平竞争规则的做法严重阻碍了全国性市场的流通。

在国内白酒生产企业陷入困境的同时,国外资本涌入国内白酒业。外国资本进入中国白酒业不仅给这个行业带来新的营销理念和策略,也给这个行业带来新的竞争压力。在未来的白酒市场中,资本竞争将会逐渐提升白酒业的竞争度,改善目前白酒行业整体形象欠佳、缺乏优秀的营销人才及先进的营销理念的现状。但也给我们这个行业形成巨大的压力。有些人认为外国人并不懂中国酒,因此进入中国市场很难。这是一种误解。假如外国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中国的酿酒企业,或者聘请中国的技术人员来办厂又会如何呢?再加上他们的资本实力和成熟的管理方法、先进的运作市场的手段,我们的国内企业将会如何呢?答案是很显然的。今后随着我国加入WTO时承诺的兑现,市场将进一步放开,酒类行业的竞争压力将更大、更激烈。

行业外来资本的进入也给本属不景气的白酒行业添了一把火。这几年有不少其它行业的企业涉足酒行业。如房地产企业、投资企业、医药企业,甚至一些高科技企业也加入了这个行业。行业外资本的进入,有些短期内炒作成功了,也有些失败了。但即使是个别短期内成功了的,也有可能大量透支白酒现有品牌的无形资产,搞几年后有可能退出白酒行业。假若是这样,那么白酒的名牌可能会一个个倒下去,对整个白酒行业会造成沉重打击。

白酒市场的不景气,还有一个原因是市场操作的负效应。表现在一是前几年酒广告的过度炒作,而这些品牌大都是昙花一现,根本经不起市场的考验,如秦池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对品牌的市场形象和消费者的信心是一个很大的负作用,这也导致了当前广告反应迟钝的一个重要原因,消费者怀疑广告,厌倦广告,甚至排斥广告。另一个是酒类行业中,一些企业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再加上假冒伪劣酒的冲击,更增添了市场负效应,促使消费者不相信白酒的质量和品牌。

三、对今后酒类市场的看法

6.企业资产管理及发展趋势 篇六

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现代生产设备朝着系统化、自动化、技术密集化方向发展,设备的构成更加复杂,功能日益强大,企业设备管理的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化,不仅需要先进的维修技术,更需要先进的企业资产管理模式与手段。特别是对于资产密集型企业,维修业务通常是其核心业务之一。近年来,针对资产密集型企业,在原计算机设备维护管理系统(CMMS)的基础上,把先进的信息技术(特别是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应用到设备管理中,并综合当代设备管理的新思想与新方法,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即企业资产管理(EAM)系统。

从20世纪80年代初将计算机用于设备维修管理的CMMS到现代的EAM,利用计算机进行设备管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EAM系统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检修方式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各种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EAM系统也将不断发展。

1.企业资产管理(EAM)系统概述

1. 1EAM概述

EAM即企业资产管理,是一个以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为运行平台,面向资产密集型企业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总称,是在设备由事后维修转变为预测性和预防性维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成化计算机管理系统;是以大型数据库为基础,具有网络化操作功能的企业资产管理软件。主要适用于资产密集型企业对高价值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跟踪等信息管理。EAM以提高资产可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为目标,以优化企业维修资源为核心,通过信息化手段,合理安排维修计划及组织相关资源与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EAM的前身是CMMS(Computerize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计算机化的设备维护管理系统)。随着设备维修理论的发展,CMMS也不断进化,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CMMS演变为EAM。EAM继承并发展了CMMS,不仅包括设备维修管理的内容,还将企业管理理念、基础数据积累、业务流程优化、人力物力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应用系统整合于一体,将设备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有机联系集成在一个数据充分共享的管理信息系统中。从而实现提高维修效率、降低总体维护成本的目标。它不仅是一个计算机系统或计算机技术的体现,还包括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科学的实施、应用方法,即:EAM系统=先进的管理思想 成熟的软件产品 科学的实施和应用方法。

1. 2EAM的流程与原理

从组织结构看,EAM是一个集成系统,虽然可以分为多个模块,但模块之间是密切相关的。从流程上看,EAM是个闭环系统。从设备维护的角度看,系统可以分为3个层次:维修规划、维修处理、维修分析等。维修规划是根据设备基础数据和维修历史制订设备维修目标和计划;维修处理是完成计划的执行、收集各类维修历史数据;维修分析则是分析维修历史数据,把分析结果反馈给维修计划。通过这一次次的封闭循环,使得维修计划越来越准确可行,从而减少非计划性的维修和抢修,达到降低维修成本的目的。

作为管理信息系统,EAM不属于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也不完全是一个维修专家系统,它提供信息的价值在于使人们能利用这些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或作为优化管理的依据指导管理工作。

2.设备检修方式的演变

EAM系统的管理对象和目的决定了其发展和检修体制的演变是密不可分的。工业发展经历了从手工作坊到机械化、自动化再到集成化的变迁,因此各个时期的检修方式也随之不断更新和发展。从总体上看,可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事后维修(从18世纪第一次产业革命到19世纪)。它是当设备发生故障或失效时进行的非计划性维修。

第二阶段:预防维修(从19世纪到20世纪30年代)。它是设备的预防医学,即实施定期的点检及早期维护,包括计划检修和定期检修两种方式。其中计划检修是以设备修理周期、结构和复杂度系数等一套定额标准为主要依据,采用强制预修理的手段,即按计划周期图表对设备进行修理。定期维修是以设备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为基础,依据点检发现的缺陷,及时编制检修计划,对设备进行修理、排除隐患,恢复设备的性能。

第三阶段:经济检修,随后被全员维修所代替(从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

包含了多种方式,如 事后维修(BM)、 预防维修(PM)、改进维修(CM)和维修预防(MP)。其特点是设备现代化、管理现代化,开始有了设备寿命周期评价,产生了设备综合工程学、维修工程学等学科,维修组织向集中化发展,维修活动全员参与。[next]

第四阶段:状态维修和预知维修(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依据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预测和判别进行维修决策。其产生条件是科学技术领域向着分化和综合方向发展,对设备管理,不仅有各种理论作为指导,而且有监测和诊断的科学技术手段作为基础。同时,设备管理也向着社会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出现运行人员参与检修的趋势。

3.EAM的发展趋势

社会在发展,企业在发展,管理理念在发展,软件技术也在发展。EAM的技术和功能必须跟随这些发展,才能满足用户需求。结合维修方式及体制的发展、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EAM系统的发展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 1EAM系统的Web化

当今,网络及软件技术不断发展,跨平台的Web架构技术不断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为EAM系统的Web化提供了技术条件。同时,设备资产管理thldl.org.cn也正在向外包化方向发展,跨国集团公司利用广域网技术实现对企业资产管理,提出了对EAM系统Web化的需求。因此,必须把EAM系统设计成跨平台的、基于B/S结构的管理软件。

在基于Web的EAM系统支持下,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对资产进行管理,查询需要的数据、报表等信息,也可以对设备故障进行远程诊断。所以,EAM系统的 Web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3. 2维修决策的科学化

EAM系统中的核心模块之一是维修模块。对于资产密集型企业,维修业务通常是其核心业务,维修模块的性能对EAM系统的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大多数EAM系统中采用的是预防性维修与预知维修相结合的检修方式。预防性维修方式按预先制定的检修计划,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及维修。预知维修则是通过状态监测,如设备点检得到某些设备状态数据,进行设备或备件的劣化分析,在预定的条件下自动报警或生成维修任务,下达维修工单,实现对设备进行维修。

随着检修方式特别是预知维修理论的发展与不断完善,EAM系统也将不断发展。EAM系统应是集多种检修方式于一身的管理系统。而维修决策的进一步科学化将成为其发展方向,主要包含以下3个方面:

(1)设备状态监测数据包括日常点检数据的充分利用及对设备状态的预测。设备在线监测手段、分析诊断技术及各种预测理论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如灰色系统理论已经大量应用于机械工程的状态预测。因此应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采用有效的监测手段和科学合理的状态预测技术,充分利用监测数据及日常点检数据,准确预测并掌握设备状态,科学地进行检修需求决策,可以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有效降低检修成本。

(2)科学合理地选择不同的检修方式。EAM系统应能根据不同设备的重要性、可控性和可维修性,科学合理地选择不同的检修方式,形成一套融故障检修、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为一体的、优化的全面维修管理方式,以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生产成本。

(3)信息融合技术的应用。我国已经把信息融合技术列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应用逐步发展成熟,EAM系统作为多种信息的集合体也必须应用这种技术成果,以进一步提高维修决策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3. 3最大程度的应用集成化

目前的EAM系统仍然存在信息孤岛问题。企业信息化系统正在走向数据信息与管理业务的整合与集成,使信息得到高度共享,以便解决多个异构系统的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问题。因此,EAM也将朝应用集成化方向发展,使其与企业的ERP系统、OA系统、各个单项的子系统(如财务系统、物资系统、生产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以及现场监测系统(如DCS、PLC、状态监测系统等)之间实现最大程度的应用集成。

4.结 语

EAM系统的实施是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方面,它可以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水平,优化企业资产管理,提高设备有效工作时间,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使企业资产实现更大价值,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事实上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支持。随着各相关学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的需求推动,EAM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将不断发展与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 信江艳,董杰,陈代川.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设计与实施[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 刘德峰.现代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技术与方法[J]. 中国设备工程,,(3).

[3] 潘静.企业信息化和企业资产管理(EAM)[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9).

7.大学档案管理发展趋势 篇七

1、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

在教育学意义上, 体育课程是针对学校体育目标而设计出的包括体育内容以及各种相关体育活动的一种总称。体育课程中, 学生所参与的一切体育活动, 如体育课、校内所开展的各类体育比赛以及校与校之间所发起的竞赛活动等, 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学习的过程。作为高校体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也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

为了推动高校体育课程的顺利开展, 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指导纲要。例如, 2002年所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对高校体育教学思想、方法以及课程评价等进行了全面的更新, 使得高校体育课程在理念与目标上取得了重大的发展。《纲要》重在以多样化的课程模式代替传统的单一的课程观;要求教师参与到课程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中去, 以发现问题改进方案;打破体育运动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 给学生以自主权, 使之能够自由支配, 从而深入社会生活中去;改变粗放式管理课程的方法,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提高师生的自主管理课程的能力。通过实施《纲要》的内容, 高校体育课程在理念与目标上逐渐凸显出多元化的特点。例如, 三基型、三段型、一体化型、分层次型以及效仿国外俱乐部模式等多样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在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中, 教师的权威性与学生的自主性相结合;注重大学生的自评、自学能力的培养;体育俱乐部这一组织形式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发挥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可以看出, 生活化、实用化以及多样化是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总体趋势。

2、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与对策

各高校的体育课程在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中, 已初具特色。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 体育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出现重技术轻实践的现象。实践课教学过程中还是集中在篮球、排球、乒乓球和健美操等项目为主, 而较少开设体育舞蹈以及颇具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 造成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较小。另外, 高校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 不利于“终身体育”精神的领悟与践行。因此,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实施, 需要在深入认识课程改革价值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有效的改革对策。

2.1、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进行改革的重大价值

体育课程开设的目标在于通过专业学科技能的训练, 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体魄使之身体素质达标。因此, 从专业学科技能方面看, 体育课程开设的价值就是在传授给学生体育知识、技能以及方法的同时向学生传递“终身体育”的理念。所以, 体育课程的开设要充分体现出层次性, 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学生。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合理地形成认知结构以及技术技能结构, 就需要体育教师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来改进并确定体育课程的内容结构。而从体育运动的价值考虑, 体育运动就是为了让每学生领悟体育运动的精神, 能够根据自身条件自觉地进行锻炼, 以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2.2、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进行改革的有效对策

(1) 在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上要充分体现出层次性与针对性。高校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上, 要严格遵循学生个体以及身心发展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与互补性的特征, 注重学生个体的兴趣与需求。因此, 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要充分体现出层次性与针对性的特点。例如, 高校可以在第一年开设一些难度中等且普遍受到学生欢迎的体育项目, 既实现了很好的过渡也为打好基础继续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第二年逐渐开设具有大学特色, 例如, 网球、街舞、散打、攀岩等体育项目。如存在体育资源不足的现象, 可以考虑一二年级的课程在安排上有所交叉。如果条件允许, 则要针对不同学生, 满足其多样化的运动需求。在三四年级可以由学生任意选择一至两项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

(2) 在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上要逐步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高校应以“为了每一个人”代替“为了社会的发展”这一体育课程观, 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努力将体育课程内容系统化、综合化。在课程体系的建立上, 高校应致力于建立集娱乐健身、养生与竞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课程, 另外, 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增强其体育锻炼意识。值得注意的是体育场馆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设, 并安排专业教师进行辅导, 以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 从而提高运动能力。同时, 高校应积极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体育赛事以及有关体育文化的欣赏活动。

参考文献

8.武汉市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八

关键词:武汉市大学生创业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9-171-02

2009年3月,武汉进入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名单。2010年,国务院明确武汉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武汉市最大优势之一就是科教实力,仅以大学和大学生数量而言,武汉现有普通高校70余所,其中“211工程”高校7所,居全国前列。2007年,武汉地区在校大学生达104.11万人,首次超过北京、上海,居全国各城市之首。2008年,这一数据又有所增长,稳定了在校大学生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一的位置。。为努力使武汉的“科教实力”转化为“经济实力”,本文拟就武汉市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剖析,为武汉市大学生创业的发展和科教强市尽微薄之力。

1、武汉市大学生创业现状

就笔者调查资料和查找资料所得,目前,武汉市大学生创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1创业人数较多但总的创业率低

仅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作为全国第三大智力密集区的洪山区两年涌现800多家大学生企业,9500多位大学生“零门槛、零费用”自主创业。2009年11月—2010年6月,我们三次调查华师文化街,发现在110家商铺中,有62家是大学生开的。但是,2007年,武汉地区大学毕业生创业率仅为0068%。2008年,湖北省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42.23万人(其中研究生2.49万人,本科生16.94万人,专科生22.8万人),但截至2008年12月31日,湖北省仅有718人自主创业(其中研究生43人,本科生564人,专科生111人),仅占已就业人数的0.19%,比2007年减少了469人。这个比例也远低于全国和全球大学生每年创业的比例。据《光明日报》报道:全国大学生每年选择创业的比例仅为5%,而全球大学生每年选择创业的比例为30%。

1.2小型多但竞争力不强

武汉市大学生创业的科技含量普遍不高,从事研发的少,规模小、产品总量小,社会地位和知名度低,形成品牌和规模不多,龙头企业极少,整体实力不强,竞争力差,抗御风险能力弱,组织松散,管理不规范,大多属于较低层次。就我们三次调查华师文化街后发现,这些店主经营的项目最主要的是:经营小饰品的占17.8%,经营服装的占26%,经营食品的占8.2%,经营鞋帽的占6.9%,经营化妆品和书刊的各占4.1%,经营学习用品的占2.8%,经营“其他”的占30.1%。资金投入在1万以下的占3.2%,在10001-5万、50001万-10万的各占39%,在100001万-15万的占17.2%,在150001以上的占1.6%,由于资金和程序问题,只有56.9%的店正式注册,43.1%的店没有正式注册。

1.3主动型和机会型创业较多但被动型和生存型创业也不少

就国内外许多学者调研结果表明,越是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被动型和生存型创业的就越多;越是发达国家,主动型和机会型创业的就越多。所谓被动型创业,是相对于主动型创业而言的,意思是创业并不是这类武汉市大学生的初始想法,由于找不到工作,或由于其他原因,而被迫走上创业之路。所谓生存型创业,是相对于机会型创业而言的,意思是这类武汉市大学生创业并不是为了发展,而是为了生存。就我们三次调查华师文化街后发现,主动选择创业的占69.1%,有14.7%是没有办法才创业,有5.9%是在亲朋好友、同学的鼓励下创业的,选择“其他”的占10.3%。由于这个原因,因此,在回答“是否适合创业”时,认为非常适合的占21.8%,比较适合的占28.1%,适合的占39.1%,这三项目占89%。认为不适合、非常不适合的各占1.6%,比较不适合的占7.8%,这三项目占11%。另外,他们创业最主要的动机是:赚钱的占41.1%,锻炼的占17.8%。实现人生价值的占23.3%,为社会做更大贡献的占2.8%,是因为就业压力而创业的占10.9%,其他的占4.1%。

1.4创业存活率因人而异但总的较低

就我们三次调查华师文化街后发现,也有的店经营较好。如粉红木屋老板徐小姐现在每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见入佳靖以“许愿树”奇招“吸引了不少顾客,店里生意也慢慢火了起来”。华师美术系李志伟在文化街经营丝带绣批发,很早就建立了网络信息平台,现在客户遍布全省。因此,虽然零售人流量不大,但丝毫不影响他的业务。金钱阁老板张辉采取办法则是把创业风险分摊出去。他的店子是一间代售的格子铺,现平均每个月有3000元的盈利。另外,还有今年6月毕业、24岁的中南民族大学陆居权,2007年在上海创办上海建承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010年又在武汉创办湖北智点道人力资源咨询有限公司,并入住湖北省共青团青年企业孵化器,资产已达500多万。

但是,据不完全统计,一般创业企业的失败率在七成,而全国大学生创业平均成功率仅为3%,而全球大学生创业平均成功率达20%。。杨莉调查的武汉市大学生创业的基本情况是:总数23例,失败:17例,成功:1例,初始运营阶段无法判别:5例。企业运营时间:半年以内失败占61%,半年到一年占9%,一年以上占8%,尚处于初始运营阶段占22%。这与笔者的调查结果也是一致的,与全国其他大学生创业的情况一样,武汉市大学生创业也存在存活率低的特点。就我们第一、二次调查华师文化街后发现,对于目前的经营现状,选择非常好的占3%,比较好的占18.5%,好的占16.9%,三项加起来占38.4%。认为不好的占30.8%,比较不好的占18.5%.非常不好的占12.3%。三项加起来占61.6%。2010年6月5日,我们进行了第三次回访。经过半年多时间,110家店中,还在营业的有80家,存活率72.7%,有30家由于种种原因倒闭、转租、转让,“死亡率”37.3%。即使存活的80家中.多数也经营不佳,继续维持非常艰难。小猪鞋品的老板余先生和金先生是2009年8月进入市场的,两人都是大四学生,“人气很不稳定,运气好一天营业额上千元,差的时候‘绝收’。”王小波2008年毕业于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去年8月份,他辞掉月薪2000元的工作创业。“每个月都只卖出去近千元的礼品,房租都不够交。”去年刚从武汉科技大学毕业的燕霞,和男朋友一起在文化街开了一家手工艺品店,一年下来刚刚保本。“投资了7万元,都是家里给的。”燕霞说,每个月挣的钱刚够房租,她和男朋友经营之余做些网上兼职,以维持自己的开销。

2、武汉市大学生创业发展趋势

综合国家、湖北省、武汉市政府、武汉地区高校等各种因素分析,武汉市大学生创业发展趋势越来越乐观,并将呈现出

至少三个特点:

2.1创业人数会越来越多

近年来,武汉市大学生创业率都没有超过1%,显然,增加空间巨大而且比较容易,在“十二五”期间,如果各个方面努力到位,而且就目前情况看,各方面的确也加大了鼓励武汉市大学生创业的力度,所以,相信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2.2创业类型会越来越多样化

即使在目前武汉市大学生在创业项目选择上也越来越理性,不再“死要面子”,盲目追求体面的项目,而是从自己实际出发,他们既可以在街头摆摊,做小买卖,也可以在华师文化街经营小饰品、鞋帽,更能够在洪山区阜华大厦、湖北省共青团青年企业孵化器进行高科技创业。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种现象在以后会更加明显。

2.3创业促就业效果会越来越明显

就目前而言,武汉市大学生创业促就业的效果都已经显现,他们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还多少不一的雇佣了员工,就我们三次调查华师文化街后发现,在回答“是否雇佣员工”时,选择“是”的占19.7%,其中,雇用1名员工的占71.4%,雇用2人和3-5的各占11.4%,雇用6-10人和10人以上的各占2.9%,这些铍雇用的员工中有68%都是大学生。就我们初步在湖北省共青团青年企业孵化器调查发现,由于入住的24家(总共26家)大学生企业都是高新技术企业,因此,他们雇佣员工的数量就更加可观,仅以陆居权创办的湖北智点道人力资源咨询有限公司论,他现在雇佣的员工就有近20人。可见,随着以后武汉市大学生创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起步越来越高,创业促就业的成效会更加明显。

9.质量管理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篇九

1.质量管理的发展

质量管理发展经历了“检验控制质量”(Quality by Test)、“生产控制质量”(Quality by Manufacture)和“设计控制质量”(Quality by Design)等几个阶段。

2.全面质量管理

在药品设计研发阶段进行全面的考虑,综合确定目标药品合适的盐、晶型、剂型等,然后通过充分的优化、筛选、验证,确定合理可行的生产工艺,最后,再根据“生产控制质量”和“检验控制质量”模式的要求进行生产与检验,从而比较全面地控制药品的质量。树立完整的药品质量概念。即药品质量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药品本身,二是容器和包装,三是标签、说明书。三部分反映药品的整体。反映在质量要素上有五个方面,即:有效性、均一性、稳定性、安全性和方便性。

3.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

组织机构设置

领导层设置。

董事会:最高权力机关。主要商讨、审定全年的生产计划、财务预决算、重要的人事变动和经营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

总经理:除贯彻董事会决议外,对企业的日常活动全权负责。

总工程师:总揽试制、生产、物控、工程和质控。

总会计师:通过预算和资金调控对企业整个经营活动起着主导作用。

管理部门的设置。

(1)行政部(或名人事行政部):综合性的服务部门,工作范围有人事、劳资

办公室事务、行政、环境卫生、食堂、车队、安全保卫、保健等工作。

(2)生产部(或名制造部):即生产科,亦即生产车间。生产部的设置形式和

工作内容都有两种不同的模式。在设置形式上一种是作为总经理直接领导的一级部,另一种是在总工办或制剂厂下面的二级部。在工作的内容上,一种是生产部连同下达生产指令和领料单的统管模式;另一种则是生产部接受物控部的生产指令,按生产指令单纯地组织生产(上海施贵宝和天津史克)。这种设置方式是把生产部、供应部(即物资)、动力部等与生产直接发生关系的部门组织在一起,统由制剂厂(史克的名称)指挥。施贵宝甚至把中试室、质控部(QC)、制造部、工程部(动力)、物控部等五个部统一在总工办的指挥下。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更有效地组织生产活动。在施贵宝公司质控部门放在质管部之内更有效,为了避免在质控上出

现不应有的干扰,质控部在总经理在机构示意图上加了一条虚线,表示质

控部在总经理和总工办的双重领导下。

(3)销售部:销售部的机构设置也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上海施贵宝、西安杨森

均是在销售部(或名市场营销部)之内分设市场、销售、药政三个小部

(组)。另一种模式是中美史克、辉瑞制药品在总经理之下分设市场、销

售、医药三个部。

(4)产品开发部:为了开发产品,大部分合资制药企业均设有产品开发部(或

名中试室),合资制药企业的产品开发,主要是从国外母公司引进品种和

国内移植品种的重复试验、验证,并确定工艺、质量标准,以及向国内有

关部门办理报批手续。

(5)质管部:或叫质控部、质检部。内部分设为质管(QA)和质控(QC)两个

大组,分别负责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检测。

(6)物控部:其特点从工作内容来讲是生产指令和领料单由物控部发出,生产

部只负责组织生产,从企业管理来讲是通过物料控制达到协调生产和各项

经济活动的目的。

质量管理。

指导思想:动员全企业各部门和全体人员以质量为中心,认真贯彻实施GMP,并进行全过程的严格监控,保证优质产品的生产和优良的服务。

(1)质量保证体系。通过从原材料进厂前供应商的确认,一直到产品出厂后用户意见反馈处理的全过程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和QA、QC的监控评价,形成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QA的职能是对所有生产要素的控制。概括为:供应商的确认——原辅料包装材料验收、取样——生产环境的控制——生产程序标准控制(所有测试标准、生产工艺规程、原始记录表式)——生产条件、定置管理——确定并执行规定的查整点,每个中间体的取样——成品放行(原始记录、QC分析审核)——成品发放检查——顾客意见处理。

QC的检测工作执行两套标准。一套是法定标准、也叫货单标准,即卫生部审批的标准,一套是企业标准,即内控标准,实际就是公司的标准。在QC执行中,实际上是以最高的企业内控标准为主要依据。QC还负责原辅料、成品的留样观察,无

论原辅料和成品,一般均逐批留样,做室温考察、保存时间,有的要延长到有效期的后一年。

(2)物料管理。物料管理是生产、品质管理的主线,管理随着物料流动监控,遵循以下5点:

a.科学性:将所有生产活动中的原始记录、批生产记录、库卡及记录图等集中管 理,分头实施。

b.实用性:简明易懂、手续简便、结构紧凑、使用方便是执行GMP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c.反馈性:按照各有关部门需要,迅速有效地将有关文件反馈,便于及时掌握生产活动情况。

d.经营性:用系统保证、调整市场需求,正确运用资金周转,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e.群众性:用文件形成一个群众性质量监督网,使参与人员必须按照文件规定要求给予完成。

(3)工艺管理。新产品处方、工艺、质量标准由试制部成功投放市场之前,还必须将商业性产品的前三个批号的五种不同条件的稳定性试验结果上报,经审查批准,才能投放市场销售。工艺规程由试制部门制订,质管部、生产部认可,总经理和总部批准后,任何人不能随意,要求一切按规程做。

(4)设备。新设备进厂都要经过严格验证。以确保生产的稳定性、可靠性。验证的内容:

a.设备运行特性;

b.工艺条件的考察,包括操作参数的确定,在做三批完整报告的参数。c.清洗等程序的确定。

(5)验证(Validation)。验证是随着GMP的实施,逐渐系统起来的一项工作,其

目的是为了保证所采用的药品生产过程和各种生产条件的可靠性和重演性。验证分

为预验证和再验证。预验证是指药品生产之前,对前面谈到的所有生产条件的验证。生产过程中的再验证有以下三种:

a.政府机构或法律要求的——强制性再验证。如实施GMP有新的要求的再验证。

b.发生明显变化时——改变性再验证。如原料、工艺包装材料、设施、标准操作规程、产品处方或批量改变,设备更换或大修之后,以及常规数据显示出改变迹象时,均需再验证。

c.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的——定期再验证。目前只规定了测试仪器,压力容器和灭火器材的校验。如计量仪器由于来源广,各国产的都有,计量单位不统一,为确保仪器本身精度,验证周期就定为每季度一次。

4.如何有效维护质量体系

(1)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员工培训

1.1 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基础

1.2 有效而健全的组织机构是进行质量管理的保证

(2)建立有效的文件管理体系,确保GMP实施的宗旨

2.1操作规程內容描述要求细致、严谨、具有可操作性。并不断更新

2.2 执行标准操作指导书,杜绝操作人员隐瞒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3)规范质量管理程序及制度,确保质量管理部门对药品制造全过程的控制

3.1

3.2

3.3 健全异常情况管理制度及调查程序 健全原材料请验及放行程序,保证所有物料的有效管理 建立健全趋势评估制度,将影响药品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消灭

在萌芽状态

3.4

3.5 建立动态的质量统计分析制度,为有效质量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建立变更管理体系,所有的变更只有在被批准后才能执行

10.中国企业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篇十

现阶段的中国企业管理,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时期。中国的企业管理,不仅要加强,而且面临着迫切的改革形势。这是中国企业管理的最基本特征。

从企业管理组织形态上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是单一工厂型的工厂管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司制度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成分。1993年12月29日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的基本形式。因此,从传统国有企业管理转向现代企业管理,就是按照现代公司型的企业管理来改革国有企业的单一工厂型企业管理。目前中国二十多万家有限责任公司、一万多家股份有限公司、一千多家上市公司的企业管理,与改制前的国有企业管理相比较,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取得了明显效果。

从企业管理的内容上看,改革了传统国有企业闭门式的单纯生产管理和坐等顾客上门的状况,按照现代公司管理的要求,确立市场第一、用户第一的经营观念,把过去无视市场、轻视销售转变为高度重视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建立企业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实现生产管理与市场营销的有效结合。而在生产管理中,更把产品质量作为生命线,贯穿在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中国的企业管理,正在按照现代公司管理的内容,实行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技开发管理、财务管理的综合性现代化管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讲究“名牌效应”,重视树立本企业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企业的名牌意识。这种趋势表明,中国企业的现代管理,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正与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公司管理接轨。

中国企业管理的未来发展,面临着更加激烈的过内外市场竞争的挑战。市场竞争是实力的竞争,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竞争。目前中国一些企业存在着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次序混乱、管理机制僵化、组织结构刚性、生产活动封闭、资源浪费严重诸多问题,再加上规模经济效益不佳,致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低下。这些问题在各类企业和各个行业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当我们谈论中国企业管理与国外企业管理接轨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管理水平,是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结果。国外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形成系统的企业管理理论,经历了各种管理理论与学派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从泰罗、法约尔、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到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为代表的行为科学理论,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多种管理理论与学派并存的局面,包括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西蒙的决策理论学派、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的系统管理学派、德鲁克的经验主义学派、伯法的管理科学学派以及权变理论学派和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提到的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等。在企业管理实践方面,20世纪30年代国外企业追求规模经济效益,通过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和兼并、收购方式迅速扩大企业规模,以更大的经济实力去占领市场,降低经营风险,到60年代基本上实现了规模效益第一的管理方式。随后,又在大公司的基础上更加重视降低成本,通过准时生产和效益生产方式,摒弃了流水线生产中的库存大、周转慢的浪费现象,在企业管理中取得降低成本和价格竞争的优势。在大公司和低成本的前提下,又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实施质量控制技术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从符合性质量到适用性质量再到满意性质量,以适合市场竞争和用户的要求。

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规律来看,中国企业管理也要经历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但是,严峻的市场竞争现实,不允许中国企业也像国外企业那样用上

百年时间分阶段地去达到现代企业管理水平,而是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规模效益、成本效益、价格效益、质量效益的企业管理目标。当前中国一些企业管理的效益差距明显,甚至有些企业管理陷入困境。因此,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立足于中国企业的现实状况,在扎扎实实做好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必须加快企业管理工作的改革步伐,尽快地实现规模、成本、价格、质量的市场竞争优势和综合经济效益。

第二、正当中国企业管理与国外企业管理接轨的时候,国外企业管理又在向更高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企业管理中计算机辅助信息系统的建立,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表现为信息技术工程及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的兴起,全面研究计算机辅助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影响。80年代后期开始的企业结构重建(Restrocturo)、流程再造(Roengineerjng),突破了以往的企业管理职能分工理论,不再按照原有的管理职能划分去进行企业管理工作,而从组织变革入手去改革企业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涌现出种种新思维、新概念、新做法,以适应信息技术、知识经济条件的市场竞争的需要,使世界范围的企业管理理论发展到一个新时代,90年代以来的企业管理效益,在保持和发展规模经济效益、成本效益、价格效益、产品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又把对客户的最佳服务作为企业管理的首选目标。为此,企业重视分析技术变革对管理工作的影响,重视分析客户的需求变化和购买行为,以求得用最短的产品开发时间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使得交货期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企业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包括以高薪技术、新颖产品去开拓新市场、以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为主要内容的组织创新、以重组企业内外为重点管理创新,将是跨世纪的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灵魂。

中国企业管理在解决规模、成本、价格、质量诸多问题的过程中,现在又面临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的挑战。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伊始的改革开放,使传统国有企业管理冲破了单纯对政府负责、以上级主管为中心旧体制束缚,逐步面向市场、面向客户开展企业管理工作。但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深层次关系迄今尚未理顺,直到国有企业改制后的一些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仍然不强。因此,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在企业认真地、有效地改革内部管理工作的同时,必须加快企业外部的体制改革步伐,为企业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各类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中国企业管理的未来发展,不仅面临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挑战,在规模、成本、价格、质量、交货期、售后服务方面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而且还面临着以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为中心的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的挑战。因此,研究信息技术、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是中国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

在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的社会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信息程度越来越高,知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在开办企业时,由股东提供的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是财富创造的前提,构成股东权益,占据绝对重要地位。但到企业管理并赢利时,财富创造已不再单纯是股东的投入,而是股东、管理者、作业者共同投入的结果。企业财富创造的多寡与快慢,更多地取决于这些利益中的共同努力。未来的企业越来越成为利益中的一个共同体。企业是各种利益中的共同努力。未来的企业越来越成为利益中的一个共同体。企业是各种利益中所达成的契约。企业利益是所有参与签定这个契约的各个利益中的共同利益。企业管理不仅为股东谋取投资回报,还必须为相关的利益中提供服务。而且在开办企业时,知识产权一类也可作为资本投入。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越高,企业管理中的物质资本地位相对下降和人力资本地位相对上升,这是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社会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中国各个行业的企业、不同类型的企业都面临着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的挑战。不仅是知识在一般企业中越来越重要,而且在国外、国内还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以知识的生产、转移、应用为对象的知识型企业,包括芯片、软件、网络企业、新型的金融业、咨询服务业等。对于中国传统的制造业企业管理来说,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新挑战和深刻的管理革命。制造业企业管理的知识化,要求企业管理的内容不仅是对原料、设备、厂房之类物质资本的管理,而且更要重视产品的知识化价值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以及对知识资本的管理;实现企业的知识编码化,把企业内部分散的知识和企业外部(包括客户、供应商、经销商、政府、社会中介机构等)的相关知识,进行编码化,减少知识零散与消失,促进知识积累和再创造,实现企业的知识化管理和企业管理中的知识共享;建立企业的知识网络,包括在长期发展中的忠诚客户网络,在竞争与合作中同供应商、经销商的战略联盟和竞争对手的某种结盟,在国内外的研究开发机构与专家网络;开展企业的虚拟运作,把传统运作中的机器、厂房、车间的一部分管理打包转移到企业外部,使企业管理精力放到价值含量更高的知识管理上,由橄榄式管理转向哑呤式管理,发展虚拟制造技术。

中国企业管理的变革与发展,要想赢得持久的市场竞争力,无论从当前来看还是从长远考虑,都必须着力解决下列三大问题:

一、企业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包括企业内部的各类人员在观念、文化、技能、行为各个方面均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特别是形成一批职业企业家,倡导企业家精神,包括人的独立性、自主意识、自己动手能力、首创精神、成就感、承担风险和确定目标的能力、自信心、自我表现力、讲信誉、守约、韧性、自我控制能力等。

二、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是科学管理的起步。要变无序管理为有序管理。“质量第一”的口号非常响亮,质量管理方法的推广不下几十种,但质量问题仍是一些企业产品久治不愈的顽症,关键在于缺乏一套严格、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必须建立责、权、利相结合、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要同企业产权制度和企业组织制度的建设结合起来,产权清晰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管理的前提与保证,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上一篇:红岩演讲稿下一篇:给同学拜年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