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几种方法(精选15篇)
1.小学作文教学几种方法 篇一
浅谈小学英语几种教学方法
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愉快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使整个教学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气氛。同时,在教学时,使学生进入语境,创造情景,帮助学生通过英语直接理解教学内容意思,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兴趣活动。如:唱歌、游戏、饶口令等。运用这些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乐中学”又在“学中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功与快乐总是相伴而行的。那么,教师在教育中就应该运用好表现——成功——快乐三步曲方法,尤其对后进生,要多给予肯定评价。
总的来说,愉快教学法就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器官,通过视、听、说、唱、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使他们感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
二、演示法
演示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事物的印象,特别是教学一些字母、单词时,采用实物或是图片、卡片来教学,能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比较鲜明的事物表象。例如:在学习音标、字母时要充分利用卡片;学习单词“strawberry”“watermelon”时则采用实物教学比较好。这样不仅让学生看到,而且让学生听到、嗅到、摸到,就会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演示效果,在演示过程中,要与教师的讲解和谈话相结合,通过教师语言的启发,使学生不停留在事物的外部表象上,而尽可能快的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形成理性阶段,形成概念,掌握事物的本质。
三、模仿练习法
学习英语我认为最重要的方法是模仿练习,因为英语的语音、语调及书写与汉语截然不同,如果小学生学习英语口形不对,发不准声,这样给今后的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当他们一旦养成习惯,再要纠正就困难了。小学生要说得准确,首先必须看得准,听得准。因此,教师在范读字母、单词或句子之前,要让学生听老师的读音,看老师的口形,并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敢于大声讲英语,说错了及时纠正,并注意将正确的音与错误的音进行比较,反复训练,以免在语音上给学生留下后患。另外,应鼓励学生课下尽量用所学过的常用表达方式进行相互对话。因为我们不是单纯为学语言而教语言,而是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讲授法
对于学习英语来说,讲授法也占着主导地位。因为英语并不像我们的母语——汉语那样从小就开始学说、理解和运用。而英语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就显得特别难学。所以,教师进行一定的讲解,讲述和讲读是十分有效的。但是,讲授法并不是照本宣科,单板、生硬地向学生灌输,而是讲授要有一定的启发性,更要穿插一些其他的教法与之结合起来。
以上是我对小学英语课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与见解,总之,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自己去创新,争取多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的最优。
2.小学作文教学几种方法 篇二
1. 从文章的题目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是学生理解课文、把握文意的第一级台阶。抓住题目质疑, 既能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又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还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的课文题目直接表明作者意图, 例如《钓鱼的启示》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有的题目隐蔽了作者意图, 读者在看到它后会引起好奇和深层次的思考, 如《小桥流水人家》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有的题目运用了修辞手法, 如《我的“长生果”》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这些题目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从题目入手认真思考, 提出合理的质疑, 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更好地理解课文,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同时, 通过质疑可以让学生懂得一个好的题目, 能揭示整篇文章的主题, 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对课文题目进行质疑, 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理解。如, 教学《触摸春天》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时, 教师抓住题眼“触摸”提出:春天怎么触摸?为什么要触摸春天?谁触摸春天?……这些问题既突出了文章的重难点, 也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可以加深对文章主旨的领悟, 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2. 从课文时代背景处质疑。
任何一篇文章都会打上时代背景或作者身处环境的烙印。要体会作导学生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
例如, 教学《窃读记》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一文, 学生会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去窃读呢?可以从图书馆里借, 从网上阅读啊。这就需要回到民国初年的北京, 那时出版业不像当今这样发达, 那时穷困的人很多, 买不起课外读物的人很多, 找书读艰难, 了解这一时代背景, 学生就有了进入文本的钥匙。
3. 从对课后所列问题的分析中质疑。
课后练习也是一笔质疑资源。《鲸》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是一篇说明文, 教学时, 我让学生对课后问题进行分析, 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 弄清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课后用学到的说明方法进行小练笔, 写写学校的操场, 有学生用列数字来说明操场有一千多平方米;有的学生举例说骑自行车要3分钟才能绕过一圈, 还有的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说明操场比我们的十栋教学楼占地还大……质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从课外阅读中质疑。
3.小学语文教学导入的几种方法 篇三
一、温故导入
“温故而知新”,新旧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迁移,用旧知识作铺垫,去衔接新知识。这样可以降低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难度。在学古诗《泊船瓜洲》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我们以前已经学过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这首古诗,本诗表达了诗人李白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诗人抓住明月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表达诗人思念故乡的古诗,本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我们看看诗人又是抓住什么事物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学生的求知欲被激起,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答案。
二、名言导入
引用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名言警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教学《晨读》一课时,我用小黑板出示名言名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抓住时机教育学生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好好学习,记住周总理说过的话。现在我们学习《晨读》。这样学生明确了读书的目的,就自然而然地去学习课文了。
三、音乐导入
音乐具有强烈的刺激力和影响力,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它往往比语言来得更直接,更贴切,更能激发人的感情。用音乐导入,在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情感,进行审美熏陶等方面可以发挥独到的作用。一曲紧扣教材的优美旋律,能迅速唤起儿童心理上、感情上的共鸣,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我在教学《欢庆》这一课时,用《今天是你的生日》这首歌曲导入,学生很快进入角色,陶醉其中,随着优美的旋律跟着唱了起来。唱完之后,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在余音缭绕中水到渠成地进入诗文。
四、铺垫导入
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抒情性文章的教学。所谓铺垫式,即创造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景,可以运用CAI课件,听音乐,讲故事,背诵古诗等,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学的情境。如学习《谈骨气》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听付笛声的《中国志气》,明确什么是真正的骨气,为下文理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含义打好基础。
五、悬念导入
悬念导入新课。悬念导入是通过揭示疑难,引起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着眼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一上课就形成认知冲突,使教学紧扣学生心弦。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我的伯父就是一个平常的人,与别人的伯父没什么区别,伯父就是伯父,可是他为什么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让学生带着问题到课文中去找答案。这样一来,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了,急不可待地进入课文的学习。
六、谜语故事导入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几乎每个孩子自一出生就听过身边的人讲故事,生动有趣的故事往往能够一下子就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而猜谜语则更具有挑战性,孩子们都希望自己是最聪明最棒的那个小孩子,能够最先猜出答案。在争当第一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自然随之调动起来。
4.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的几种做法 篇四
下茆镇南塘小学
[摘要]作文教学可以从原基础上进行创新教学,创新教学可以这样进行:
1、桥设词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采用表演的形式进行实践训练。
3、采用多种形式拓展学生的作文思路。
[关键词] 作文 创新词语表演思路
有些教师常说:学生写来的作文总是空洞无物,干巴巴的,我并不是没教学生怎样写,但就算教了,还是写不出好的文章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有心栽花花不开”的情况呢?究其原因,我认为除了学生本身因素外,还应该与教师的教是否得当这一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师的教尤其重要,这对学生是否写出好的文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教而得法,学生就会学而得法,那么就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就必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如何开展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所以,作文教学必须大胆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才能真真正正地体现素质教学。
这几年任教中高年级教学,我在总结过去作文教学的得与失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创新,积极开拓作文教学的新思路。
一、巧设词语,培养学生多维空间的想象力。
众所周知,词语是简单的书面表达形式。学生理解词语总是依靠搬弄工具书,直接取其意义,至于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就不会深入探究了。这种灌输式、固定式、单一式
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没有给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一个活跃的多维空间,直接影响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为此,我就从词语入手,经常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写作文,让学生大胆发挥多维空间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在写作中触类旁通,学以致用,这样学生就能举一反三,作文水平就能不断提高。
例如:在《慈母情深》一文中,有一个描写母亲的句子:“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在教学时,我在学生把课文读得很熟,吃得很透了,对课文中这位勤劳的母亲已经十分理解的基础上,然后抓住“疲惫”这个词语巧妙地设计了这样的一个作文训练:“母亲,疲惫的眼神下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呢?如果她才三十几岁,如果她才四十几岁„„请你展开想象,把她的脸刻划出来。”这时,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展开合理的想象,从母亲的年龄、脸色、眼睛、嘴唇、头发等方面进行逼真的刻画,具体的描写,把这个为了生活而辛勤工作的母亲写得真实,感人,使人信服。这样,不但检查了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是否理解了词语,是否领会了文中的思想感情,而且给学生提供了一次练习描写人物外貌的习作机会。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只要巧妙的运用词语,通过学生真实而丰富的联想,既可以培养学生多维空间的想象力,又可以通过学生准确而细致的练写,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运用表演形式,使学生有一个形象可感的参照系。
这种形式对作文水平不高,想象力较差的学生尤其有意义。因为表演具有真实性,学生可以通过真实的情景,从中体会到事件的真
实性,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有了颇深的了解,那么,写起作文来就容易得多了。
而且,学生的本性是好动,好奇的,喜欢参与或观看表演。根据这一特点,我经常精心设计或让水平较高的学生设计一些小品,由教师与学生或学生自己进行表演。学生通过参与或观看表演,受到启发,开拓了思路。如我们共同设计的《文明只差一步》、《狼牙山五壮士》、《梅花魂》等小品,既有教育意义,又有幽默风趣感,学生懂得了作文构思的一般规律。
三、采用多种形式,拓展作文教学思路。
以往的作文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性,这里主要是指结构形式的单一性,即命好一个题目,定好一个中心,便让学生作文,使学生的作文呈定向发展,很大程度上堵塞了学生写作的思路,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我在学生写命题和半命题作文的同时,尝试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创新教学。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
1、改写。可以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如:把张籍的《秋思》改写成故事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手法进行改写,使学生在作文时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2、缩写。缩写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使学生能用简洁的文字准确而全面地表达文章的中心。如指导学生把《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两篇文章缩写成简洁的短文
3、续写。续写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的一种考验和磨练。在作文
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续写一些课文,如《小木偶新篇》、《父与子》等,还经常让学生搞一些故事的续写训练。结果,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实践证明,“形式”的变换,不仅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创新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5.小学作文教学几种方法 篇五
小学生的几种心理现象的分析及解决方法现今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现代文明势不可挡的改变着人们的一切,传统的观念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冲刷,孩子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着心理健康的恶化。电脑时代的到来,使部分孩子沉浸于虚拟的时代之中而不能自拔,“麦当劳”、“肯德基”潮涌而来,使孩子们越来越热衷时毫无营养价值的速成食品。
当我们静心审视这一切的时候,我们不禁发出阵阵的颤栗,做为未来主人的孩子们,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那日渐敏感的心在思考着什么?如果,教育者还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的分数上,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忽视其潜能的开发,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那么我们给予孩子的将不是理智的爱。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培养合格人才所必需的一环,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为塑造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健全人格。
处于成长关键的小学生面临着太多的压力和太少的理解,他们被过早地烙上了社会的印迹,纯朴、天真的心灵被抹上了一层阴影,一方面,他们冷漠、孤僻、自傲、缺乏同情心,一方面他们又自卑、自恋、害怕挫折、缺少毅力。对于这些学生,如果教育合理,引导妥当,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心理障碍,从而发挥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分析我校学生后认为,现今小学生(高年级)存在以下几种心理问题或称心理现象。
(一)自我中心
该种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坚信自己的判断,往往不 屑考虑别人的意见或做法,对自己不善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
我班某位同学在班中成绩属于中等偏上,有一次讨论一道数学题目,几个同学都不约而同想到了这题的一个简便方法,老师请她讲解,她在讲解后他补充了一句:“老师,这题的解法是我先想到的。”同学们在课后指责她抢功,可她却说:“没有我,凭你们怎么会想到。”
分析该学生就属于典型的自我中心者,这种自我中心危害很大,它会蒙闭孩子的双眼,会让孩子无法看得更远,严重者会导致矛盾的恶化,具有攻击性。
分析该学生就属于典型的自我中心者,这种自我中心危害很大,它会蒙闭孩子的双眼,会让孩子无法看得更远,严重者会导致矛盾的恶化,具有攻击性。
(二)自私利已
在现今经济的冲击下,人们更看重实惠和物质利益,这种心态通过家长的和社会传媒的作用影响着我们的孩子,使一些孩子把享受、金钱放在首位,他们做事从不考虑别人的需要,总把别人当作自己的对手,看到别人有困难,不愿伸手援助,还暗自得意,心里等着看别人的笑话。
某位同学平时成绩不错,学习也很用功,可从不愿帮助别人,老师有意安排他和一个成绩一般的孩子同坐,希望在学习上能帮助后进生,可他总是敷衍了事,同学来问他题目,他显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有一次,同学打电话问他索要一些关于数学方面的复习题,可电话里他很干脆地拒绝了他,说他要用。
分析该生的行为,我们认为随着社会现代化的不断进步程,高度分工的时代不需要人们什么都亲自掌握,现代人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必须学会与人相处,只有从内心深处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这样才能在现代社会更好地生存,像上面的那位同学不愿帮助别人,什么也不愿与别人分享,长此以往将会失去朋友,别人也不愿与他沟通,有什么复习资料自然也不会与他共享,他当然也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缺乏同情心
同情心是保证人与人交往的感情基础。孔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总是感到十分伤感。心理学认为同情是由真实或想象中的他人情绪、情感状态所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反应能力。它使我们有能力置身于他人境地,与之同哀乐、同甘苦。可我们身边的部分孩子就十分缺乏同情心。
班上两位同学总是让老师和同学头疼,因为他们总是在别人犯错批评的时候幸灾乐祸,体育课上有一女同学在参加跑步时摔了一跤,脸上擦破了一块,同学们都围上去表示安慰,可他们却哈哈大笑,还一个劲地说:“活该。”有一次,在校外看到一位盲人,他们故意引盲人到一个石头较多的地方,害得盲人摔跤,旁边的.同学都指责他们,可他俩却笑着跑了。
分析以上两位孩子的行为,我们在气愤之余,更多的是感到悲哀。当今的世界仍存在着太多的苦难,我们的孩子们都不能去感受它,关注它,那么当苦难降临到他们头上时,他们又将如何去承受这一切呢?
(四)脆弱的心理承受力
人的成长是无法离开挫折的,有人说:没有被拍打的皮球,算不得皮球,没有经过挫折的人生,就不能算真正的人生,也不可能真正走向成熟。可观察身边的有些孩子,他们在面对挫折和不顺心的事时,缺少自我调控的能力,觉得世界都在他眼前塌了,他们那脆弱的心理承受力甚至到了不堪一击的程度。
五年级的某位同学一直在班中担任要职,五下年级班委改选,他落选了,他一下子对前途失去信心,成绩直线下降。四年级的某位同学因一次考试成绩下降了许多,挨了老师的批评,逃学在家,经老师、家长多方做工作,才到校上学,可每次考试,他诉说总觉得头痛。
分析以上的几个同学,缺乏耐挫折力,在他们的过去有了太多的一帆风顺,一旦遇上磨难,哪怕是极其细小的事,也变得手足无措。这样的孩子又怎么指望他们将来搏击风浪呢?
做为教育者面对孩子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该如何处置呢?我们在分析了以上的几种心理问题后,将不得不慎重考虑其解决方法,虽说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应是浅层性的,但处理不妥当将会造成心理障碍的发生。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笔者认为应教会学生以下几点,这样才能有效地构筑学生健康的心理防线。
(一)教会学生心中有爱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世界失去了爱,世界将一片灰色,歌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这爱就是宽容、理解、关心。学会爱人,就不会以自我的好恶来评判这世间的一切。教师可组织学生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用自己的真情去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乃至陌生人。
(二)教会学生心存感激
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对方产生好感,这是感激。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在别人的帮助下生活,有些体会出来了,心存感激,有些体会不到,也许还会产生各种报怨。教会学生对周围的人们常存感激之心,那么他们就会与周围的人们和睦相处。教师应多组织学生思考:在你觉得轻松时,说不定有人在为你负重;在你学习取得进步时,说不定有人在为你祝福;在你享受生活的快乐时,说不定同时就有人在为你付出辛劳……教会学生心存感激,那么孩子们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热情……
(三)教会学生坦然面对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每个成才的人都经历过许多的苍桑和磨难,只有坦然面对,笑对人生,才能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从容地去克服困难。教师应教会学生辩证地分析不合人意之时,相信这是对自己的磨砺。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参加远足、军训等专题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坦然面对困难,同时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学会达观大度。
(四)教会学生幽默
6.美术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篇六
在我们的课堂上,不论学生年龄大小,教师都很注重自身地位,强调教师与学生的身份关系。我称此类教师为“控制型教师”,他们不论是在讲授课程还是随堂个别辅导时,都在把控学生,比如常出现这类语汇:“你能这么(画)”、“不能让(颜色涂太满)”等等控制性较强的指导词汇。
还有一类教师,我将他们称为“朋友型教师”,教学以朋友形式与孩子交流、互动。学前儿童处在一个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对待绘画本就是热情满满,所以此时,如果教师尊重其年龄特征,注重幼儿的感受,蹲下来与其对话,以朋友形式进行交流,恐怕幼儿对美术课堂的体验会更加不一样。
在上课时,教师都会用教鞭来指画,或是敲打教鞭提醒学生注意看黑板,但美国幼儿园用的却是一片颜色鲜艳,质地轻柔的羽毛。想象教师在引导孩子们看画时,举着的是一片彩色的羽毛,让孩子们体会到的是柔和与美感,而不是木棍的冰冷僵硬。从这些细节也可以体会到教师是以“朋友”的角色在引导儿童,而不是以“控制”的形式去教授。
2、注重家教合作的落实,让家长当学生
我们经常说到家教合作,但美国课堂的家教合作也使我眼前一亮。入学前,家长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担任哪门课程的助教,之后每学期会安排一次为其两周的培训,共十天。时间安排在晚上六点半至九点。你的小孩在哪个年级,你就参加这个年级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就是本学期要给孩子们上课的内容,家长们先提前上一遍,同时也包括一些上课时的小技巧,比如名画欣赏时怎么挂画、用羽毛指点作品、调色如何师范、多与儿童交流、提问后让孩子们多发表意见等等,最后一次培训课,会让家长们练习画一幅素描,说是练习素描基本功。
但我觉得这个环节的培训,如果家长不经常联系,单靠一次课程可能也解决不了基本功的问题,所以猜想此环节的安排可能是校方想掌握家长中专业美术能力如何。
这种家教合作的形式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们经常说家教合作,但合作的最普遍形式是儿童在家时家长教育,在学校时交由老师教育,这种家长先进入学校培训,再与儿童一起参与教学的形式鲜少。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同时顾菁女士也提到,通过她本人的观察,越是热心参与学校活动的家长,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就比其他孩子优秀许多。确实,家长参与到学校活动中来,不仅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孩子的成长,同时也更新了自己的教育观念,这样在家庭教育中才能更好地与孩子交流沟通,帮助其健康成长。
3、在综合课程中,体现美术的独特性
我国艺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艺术教育综合化的问题,强调既要保持艺术各学科的特点,又要防止生硬、盲目地结合。确实,艺术综合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艺术审美修养的提升和多种能力的发展。
本书中也给我们举出了实例——绘画与音乐的综合,称为“音乐画”。我们所常见的音乐绘画综合课程基本形式一般是听音乐并用抽象形式画出感受。另一种是在小朋友画画或做手工时,老师播放背景音乐来衬托氛围。让孩子们在愉悦的环境下,体验绘画的乐趣,让课堂轻松而充满活力,也打破了课堂的单一沉闷。
最值得一提的是,美式课堂特别注重美术专业词汇的使用,突出美术的特有性。我注意到在他们的课堂中,从四岁左右开始,教师会告诉孩子们一些专业的绘画词汇,如空间(近景、中景、背景、重叠、透视)、节奏(线条、色彩、质地、重复)等等。但教授这些词汇时教师会注重年龄变化来强化词汇和元素的了解,从无意识到潜意识再到有意识地教授。
4、审美培养从欣赏开始
美式课堂由于时间较为充沛,每次课为两小时,前半部分多数是用来欣赏名家名画。据本人统计,二十节课中有十三节课有名画欣赏环节。而且在欣赏时老师撇开深奥难懂的哲学思想,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巧妙地带领孩子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一些重要的美术家和作品,同时也让其了解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
一开始我充满疑惑,认为幼儿年龄较小,要了解这么多知识性内容恐怕有难度,但通过之后越来越多的课例发现美式课堂对于欣赏名画作品有几个特点:
1对于画作的选择会根据年龄的不同加深欣赏范围。3岁至5岁左右,选择的名画一般都是主题突出,造型简洁、几何形的点线面符号,这样便于引起幼儿的联想。6岁到7岁左右儿童的欣赏范围会逐步扩大,增加不同类型的欣赏内容。
2对于作品的选择,只会选择有代表性的、经典的、已经得到美术史认可的。对于当代艺术作品教师一般不会选择,认为只有经过历史沉淀后的作品才值得学习和鉴赏。
3教师一般会选择四至五幅名画,所选画作都会超越孩子的理解水平,且都是会与本节美术课主题相适应的世界名画。教师引导时以提问为主,以此来激发儿童的兴趣,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都有教育意图在其中。
孩子的创造力是从模仿开始的,孩子的模仿能力越强,将来创造性的潜力就越大。欣赏不同主题,不同表现形式的名画作品,让儿童从小接触经典,培养审美水平,我想这应该是审美能力的第一步。
5、注重儿童体验的过程,享受儿童分享的乐趣
由于本人在校外美术机构教学,不论是培训机构还是家长,对孩子的美术课最看重的是其最后的作品效果,因为家长没有办法从其他途径去了解课堂,了解孩子,就算随堂陪学,恐怕也体会不了儿童内心的感受与收获。那教师在课堂注重儿童体验的快感与收获时,如何让家长也满意,并能了解课程内容呢?
我认为两全其美的方式是课后请家长进入课堂听孩子分享画面故事。首先,在儿童年幼时,将自己的画面故事与他人分享是一个重要过程,同时通过孩子的分享也能让家长更好的了解课堂内容。当然这个过程也离不开教师与家长的积极沟通,尝试向家长讲解课程理念让其改变原有错误的观念。在美式课堂中很注重幼儿体验过程,同时还强调其愉悦性,例如在《小小抽象画大师》一课中,讲解马蒂斯图形时,教师给每人发了一个不一样图案的白色剪纸,要求小朋友们在画册上找出和自己剪纸一样的图形。小朋友们找得很认真,用游戏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对抽象图形有了感觉认识和视觉敏感度。
6、注重文化多元与材料、表现技巧的多元
7.小学作文教学几种方法 篇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作业形式,学习任务,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学习阶段, 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让学生牢固的掌握每一个汉字和字词的写法、意义及用法。还有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 应用语文的浓厚兴趣。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顺利的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并未接下来的难度更深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并且注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逐步稳定的提高自己的语文知识和素养。
一、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 通过改变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 写字是最基本的语文学习知识, 也是语文学习中最关键的过程。如果学生不能够将汉字写好, 没有过教师这一关的话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读写能力, 这样学生便会在以后的语文道路上越走差的越多, 从而严重的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此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也就是教给学生写字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循序渐进的进行, 让学生踏踏实实的掌握写字的正确方法, 牢固的掌握每一个字的写法, 在作业布置上可以上多后少, 在写字的最初阶段可以通过练习的数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当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之后就可以少量的留有写字作业来进行复习和巩固。在学生学习写字的过程中, 教师交给学生的内容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技巧和方式, 最后的字写的是否合格, 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还需要学生在课下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巩固, 因此教师布置的作业就十分必要和关键。
我在教学中并没有向以前那样简单地给学生留很多遍数的练习作业, 而是将作业形式进行了一些改变和创新, 进而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也增强了学生练习写作的兴趣, 确保学生在学习写作过程中能够更加积极和主动, 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目标。经我改变和创新后的作业包含三种形式: 学完每一课的生词后, 就要求学生按照教材中的形式完成课后的字帖, 然后在课堂中展示, 相互比较相互学习, 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规范的书写形式; 还有就是给学生布置拼音作业, 让学生把文章中含有生字的词语拼音写在本子上, 然后要求学生之间互相交换本子, 按照对方书写的拼音填上汉字; 最后一种作业形式和第二种类似, 就是把拼音换成汉字, 互换后填上拼音。本人认为, 改革后的作业形式比较灵活和丰富,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不同的选择,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生字的记忆和理解, 让学生摆脱单纯写很多遍汉字带来的枯燥和乏味感, 从而以更加积极、轻松和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汉字的学习和练习中。
二、明确学生学习任务,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传统语文教学中, 课堂教学形式非常单一和枯燥, 教师站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地讲解, 学生坐在那里凭着自己的记忆进行理解和消化。这种刻板的学习形式, 不但让教师感觉到累, 却得不到较高的教学效果, 还会让学生反感, 失去学习语文知识的动力和兴趣。而现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的别的强调: “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并获取知识。”也就是说, 我们要改变传统中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 把课堂的主动权转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下进行主动的探索, 主动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 并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加以应用。
因此,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会首先制定好不同类型文章的学习目标。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和专业课文, 把学习的舞台提供给学生, 让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能, 并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来思考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例如, 在学习《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时, 首先, 让学生通读课文, 把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找出来; 其次, 该读的读, 该写的写, 把这些新的字词掌握牢固。然后, 我用问题“你认为什么样的狮子才能够成为狮子王呢?”来激发学生精读课文的动力, 让学生在读透课文的基础上主动分析课文, 理解课文中比较有深意的句子, 从而顺利地总结出教师提出问题的答案。最后, 教师再引导学生概括整篇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 指导学生先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本子上, 写好之后再读出来和同学进行交流。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不强, 在交流上也比较胆怯, 但是会随着这种教学形式越来越多的进行, 学生就会锻炼的越来越胆大, 语言组织能力也会越来越好。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但把语文教学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教学观念, 还会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训练学生表达及书写的能力。长时间地坚持下去, 学生便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并且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三、优化语文知识的积累形式,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知识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点点滴滴地汇聚成学生知识的海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知识要由浅到深、由少到多地进行传授和积淀, 这种积累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就显得特别重要和关键。所谓的语文知识的积累, 就是让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将那些优美的句子和内容摘抄下来, 经常性地翻阅和记忆, 最后成为自己的语言和知识。久而久之, 学生储备的“粮食”就会多起来, 在学生生活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例如,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有效利用了每堂课的前5分钟。在这短短的5分钟里, 我让学生开展背诵优美段落的活动。每天背诵的内容不能相同, 可以是诗词、名言名句还可以是积累的好词、优美的短文。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背诵量, 也用这种形式催促着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帮助学生一点一滴地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而且这样也能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 让学生记忆的内容更加熟练和深刻, 从这短短的背诵展示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识记知识的乐趣。
8.小学作文教学几种方法 篇八
一、针对不同性质的概念采取不同的练习
(1)应用新概念的练习。讲完“分数乘法的意义后”让学生说一说下面各式的意义:30×45 45×30 1O×4 23×15。
(2)关键问题设计重点练习。如学习小数加法后,重点加强“小数点对齐”的练习。
(3)加强对比性练习。有比较才有鉴别,对比是建立概念的一种好方法。有助于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有些学生虽然能背出概念,但碰到具体问题,就不会区分或作出判断。如质数和互质数,质数是根据一个数本身约数的个数来确定的,而互质数是根据两个数是否有公约数1来确定的。
(4)加强判断性练习。刘一些相邻、相近和容易混淆的概念,出一些习题让学生进行判断、选择,这样既巩固了概念,也发展了学生的判断能力。
(5)进行综合性练习。这样的练习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数学概念。如一个三角形内角的度数比是2:3:5,这个三角形各角的度数是多少度?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它涉及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按比例分配、三角形按角分类等概念。
二、多种形式地巩固概念
新概念建立以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才能巩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举例说明概念
学生理解概念的重要标志是能否记住概念的基本点,正确地说出概念的意义,并能说明一个对象是否属于这个概念的外延。
例如,学生初步理解了“整除”这个概念之后,对于18能否被3整除,21是否被4整除,为什么?要求学生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达。通过模拟的练习,不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这些重要的概念,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加强练习、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概念练习题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问答题——要求学生用概念的含义回答问题。
(2)填空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数学名词或术语。
(3)选择题——要求学生从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4)判断题——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概念判断命题是否正确,从正反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5)改错题——要求学生指出概念的错误,并改正过来。
通过这些强化训练,为学生创设经常运用概念的机会,使学生在运用中巩固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以便于作业中正确地运用概念。
三、在生活中理解和应用概念
当学生已经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知识,基本掌握了概念的含义后,为了丰富知识的外延,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具体的生活实例,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来剔除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抽取其本质属性,帮助学生构建自己正确、清晰的知识框架。学习“圆柱体的知识”时,当学生对圆柱体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可以出示一大堆的实物,让学生指出圆柱体,再想一想,家里还有哪些物体是圆柱体。这样通过许多的实例,形成的表象也更加鲜明,因而对于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和概括也更为明朗。
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不能停留在背诵、记忆概念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必要的训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吸收,以达到牢固、灵活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以充分运用本班男、女生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男生占全班的27/56,女生占全班的29/56,第一小组占全班的1/8表示什么意思?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这一知识后,可以开展一个“逛超市”的活动,这样不但起到了练习的效果,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作者单位:河北省阳原县同梁堡中心校
如何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刘桂芹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通过几年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迁移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让“双差生”学英语是什让很多老师头痛的事。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双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从正面向他们大谈学好英语的种种好处,恐怕收效甚微。如能把这些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英语中来,则可事半功倍。有一次,笔者把班上的几个常逃学到街上打电子游戏的学生叫到宿舍,打开电脑,让他们见识“红色警戒”、“沙丘2000”、“星际争霸”等游戏,很快地,他们就融入游戏之中。但每每就在他们指挥若千军万马,即将解放全人类,实现心中梦想时,屏幕上却出现了数行的英文提示,这些学生全傻眼了,这时我就在旁边轻描淡写地给予翻译。学生顿悟:玩,也要懂英语。事后,我发现英语课上,这几个学生“重新做人”了。可见,巧妙地迁移学生的兴趣,正如“四两拨千斤”。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大有裨益。
二、用口诀帮助记忆。提高学英语热情
英语语法规则,词的用法区别,发音规则等,常让学生迷惑。有鉴于此,教师可 编写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降低学习难度,使学习英语的热情升温。
三、让学生制作教具,激发学习英语兴趣
对于初学者,直观教学尤其显得重要由于条件限制,学校缺乏必要的挂图,笔者就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画。对教学中所要用到的图片,提前一个星期布置下去,要求他们用彩笔画在白色的硬纸片上,在纸片的背面再写上图画所表达的单词及其音标,为了便于以后保存,我对纸片的大小作了统一的规定。这样,在课外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制作图片,课上他们都期待着自己的“作品”出现。开展画图片活动,其意义已经超出图片的本身,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愿意来上英语课。此外画图片,也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也可让他们先熟悉一下将要教的新课,达到预习的同的,真是一举多得!
四、开展竞赛,调动学习兴趣
学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激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我们可以将日常口头操练用语变化成竞赛用语;问答可以来一个“抢答”:拼读学词,来一个拼“单词大王”竞赛,以及书写比赛,猜谜语大赛,传悄悄话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因地制宜,诱发学习英语兴趣
近年来出国打工的人猛增。出了国的人,更是深刻地体会到懂英语的好处,由于这些申请出国的人或已经出了国的人,就是学生所熟悉的人,因此他们觉得可信,刘英语也有了兴趣,当然笔者也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告诉他们学英语并不只是为了出国打工,真正的用途是为了让中国走向世界。
总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以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9.中学化学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篇九
中学化学教学方法
开放性实验探究:金属钠与稀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物探究
3.1引入问题
通过《碱金属元素》的学习以及教师课堂演示实验,学生掌握了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了解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反应产物。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活泼性质非常强的钠与硫酸铜溶液作用时,会得到什么产物?部分同学根据钠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知识,毫不犹豫地任务钠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也有部分同学会产生疑问:钠是先给水反应,还是先把铜置换出来呢?这时,通过教师引导,就形成了很好的探究“焦点”。
3.2猜想与假设
教师可组织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并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全班同学的猜想和假设主要为两大类。一是钠先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生成产物问单质铜的红色沉淀和硫酸钠溶液;二是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钠在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3.3提出实验方案
因为探究课题的开放性强,学生各个小组提出的实验方案五花八门。总结起来,主要部分基本相同:取绿豆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洗干煤油后,加入一大试管中,用分液漏斗向大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其中有的实验小组,为了验证实验中有氢气产生,还添加了其他实验装备。有代表性的两类为:一是用导管将气体导入灼热的氧化铜试管中。二是在分液漏斗的顶端套一气球。
3.4实验探究,实验现象
通过分组实验,同学们主要得到了如下几种实现象。
项目
人数
猜想与假设
预测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9组(32人)
生成氢氧化铜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有氢气放出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有氢气放出。
4组(16人)
生成氢氧化铜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有氢气放出
3组(12人)
置换出铜
生成红色的氧化铜沉淀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3.5解释交流
当学生完成了实验探究之后,互相协作交流,最后得出结论。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首先是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放出氢气,然后氢氧化钠在和硫酸铜反应,生成兰色的氢氧化铜沉淀。部分实验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有黑色的固体物质为氧化铜。学生交流讨论后,认为,金属与水反应是剧烈的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使部分氢氧化铜分解产生黑色的氧化固体。那么为什么钠会先和水反应呢?对于这个问题,有2个学生在实验报告提出由于硫酸铜溶液中水分子的密度比铜离子大,此时相当于生成了水合硫酸铜,铜离子被水分子包围,因此钠先与水接触反应。
3.6教师评价
通过探究性实验,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对产生现象的原理能提出合理的结实。通过批阅学生实验报告发现,同组成员论记录一栏大部分学生未填写,说明学生合作讨论意识还比较薄弱和不善于记录学生在自我评价部分写道:“说实话,我比较喜欢实验,更喜欢从实验中发现特情况去研究,当然,做实验自己的切记要细心,实验很多东西是无法挽回,象这引起的损失是不必要的”;“只要实验操作规范,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就能培养一个人的实验兴趣,找出实验方法”;“这次实验不仅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而且能让我们自己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能提高我们的兴趣实验操作比较强,知识基础比较好,对实验很有兴趣,实验方法还要进一步提高,希望可以有更多做实验的机会”;“我认为实验中,我们体现的动手能力差,而且从实验结果看,我的思维能力还不够周全,基础不够扎实;通过这次实验,不仅让我们增长了课外知识,还让我体验到对客观事实要严谨对待”,等等。学生的自我评价表明,所有学生都表示实验兴趣浓厚,建议以后多提供机会。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知识基础较好,学生普遍对自己的实验操作及实验方法评较教低。同组成员评价部分,学生打分大多是“很好或较好”,没有层次性,彼此间评价较高,跟自我评价部分相矛盾。因此,学生对相互评价还没有建立正确的态度,评价失真。
4 结语
回首探究性实验教学所经历的历史擅变和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清醒的认识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当前化学教育教学改革中所承载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了探究性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的基本过程;全面认识了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探究基本方法、发挥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结合案例从认识论的角度,解释了探究性实验教学在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认识科学探究过程、为学生掌握化学科学知识,检验化学理论和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依据等发面所具有的认识论功能。
展望未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将逐渐“精细化”,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将越来越丰富,它将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也将成为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一块沃土。随着经济的发展,化学实验仪器、设备和条件日趋完善,相信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前景将越来越美好。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沉淀中夹杂黑色固体,并有氢气放出。
如何培养孩子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变“传授性”教学活动为“探究性”的双边活动,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高度认识和重视兴趣在学生学习化学中的动力作用。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持久地进入化学学习状态。
教师的学识水平、口头表达能力及其对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与课堂引导,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使用清新准确、简练的语言来展示化学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这对提升学生的课堂感受和参与度,激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都很重要。通过设置情景问题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期望,让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激活他们的思维与学习的动机,使其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来。
融化学知识于生活实例、新闻、历史典故、奇闻趣事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教师可收集大量的趣味化学片断、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史、化学魔术、化学谜语、化学游戏、化学趣味实验等,通过讲座、表演、比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加强学习方法指导,转变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高中生不喜欢支离破碎的知识,而对系统性、逻辑性强的知识感兴趣。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如思维导图的应用,使其充分了解化学知识的结构系统和严密逻辑,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提高。
10.体育教学中的几种激励方法 篇十
激励,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激励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沟通式激励
师生双方都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体育课开始,就要建立一种尊重、友爱、温暖、情谊的良好关系。当学生的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这种情感建立在师生情感沟通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沟通不仅在课堂上,课外时间也要多和学生在一起,可以多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和了解的程度。
二、鼓励式激励
这是体育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教学手段之一。以鼓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的上课热情。如教师布置学生跳远练习:“你们必须给我跳到某位置,否则要受罚!”学生听了心里有压力,带着顾虑练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如果换成勉励式布置:“同学们要大胆地练习,达不到要求没关系,我再继续辅导,你们再努力练习,肯定会达到要求的。”同学们听了不但乐意去练习,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也容易接受,练习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
三、参与式激励 行为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参与管理、参与决策,是人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精神方面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精神方面的一种高层次的需求。从这一原理出发,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有什么要求;吸取学生的建议,让学生献计献策。这样备出来的课,肯定是从实际出发,集思广益,教师教得自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极大提高。
四、期望式激励
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非常希望能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表扬;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则害怕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冷遇。遇到这样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的,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不要过多批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并激发其补缺改过。
五、宽容式激励
11.浅议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种思想方法 篇十一
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数学课十分强调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数学领域中的知识博大精深,学之不尽。小学生们所学到的只是数学基础知识中的最基本的东西。因此,学校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运算、演算例题等一些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或理解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学会掌握一些研究数学的基本方法,从而获得独立思考的自学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时期,在这一阶段注意给学生进行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数学的一些基本思想的教育呢?下面谈谈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进行德育的思想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思想教育因素,把思想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例如,我们常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这是用图形来代替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我们又可以通过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这些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集合的思想方法
把一组对象放在一起,作为讨论的范围,这是人类早期就有的思想方法,继而把一定程度抽象了的思维对象,如数学上的点、数、式放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思想就是集合思想。集合思想作为一种思想,在小学数学中就有所体现。在小学数学中,集合概念是通过画集合图的办法来渗透的。
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利用图形间的关系则可向学生渗透集合之间的关系,如长方形集合包含正方形集合,平行四边形集合包含长方形集合,四边形集合又包含平行四边行集合等。
四、对应的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的思维对两个集合间问题联系的把握,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利用虚线、实线、箭头、计数器等图形将元素与元素、实物与实物、数與算式、量与量联系起来,渗透对应思想。
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分别将小兔和砖头、小猪和木头、小白兔和萝卜、苹果和梨一一对应后,进行多少的比较学习,向学生渗透了事物间的对应关系,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
五、极限的思想方法
极限的思想方法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事物转化的重要环节,了解它有重要意义。
现行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处注意了极限思想的渗透。在“自然数”、“奇数”、“偶数”这些概念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体会自然数是数不完的,奇数、偶数的个数有无限多个,让学生初步体会“无限”思想;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中,1÷3=0.333…是一循环小数,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写不完的,是无限的;在直线、射线、平行线的教学时,可让学生体会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六、化归的思想方法
化归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化归,是指将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以求得解决。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是现实世界的普遍规律。数学中充满了矛盾,如已知和未知、复杂和简单、熟悉和陌生、困难和容易等,实现这些矛盾的转化,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陌生为熟悉,化困难为容易,都是化归的思想实质。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都是一个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等价转化的过程。化归是基本而典型的数学思想。我们实施教学时,也是经常用到它,如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
如:小数除法通过“商不变性质”化归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化归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通过“通分”化归为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等;在教学平面图形求积公式中,就以化归思想、转化思想等为理论武器,实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间的同化和顺应,从而构建和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七、统计的思想方法
12.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种方法 篇十二
笔者觉得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 我们不能够用传统的教学思想去评价或者评判一个学生, 我们要以新的价值标准去衡量他们, 不断鼓励他们, 使他们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特别是作文兴趣。同时, 我们还要从学生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 以现实为基础, 客观地选择全新的教学方法来教育学生, 发现学生的优点, 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许多语文教师主要是采取了以下的几种方法来对学生们进行作文方面的教学, 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一、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要用发现的眼光去发现学生们的亮点
有一位教育大家曾经说过, 我们老师要在批改作文时善于找出学生们的优美句子、词语、字等, 并且肯定他们的优点。学生们完成了一篇作文之后肯定是想得到老师们的肯定和支持的,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表扬。因此,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一定要用发现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亮点。同时, 教师在点评作文时也不要轻易给学生们过多的压力, 一定要懂得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进取心。有的时候, 学生的作文显得水平不是很高, 相当的幼稚, 这时老师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当发现学生的作文比上一次有了进步, 哪怕是一个很小的进步, 教师也要想方设法去表扬他 (包括卷面更加整洁、字迹更加清楚等等) 。学生的进步不是一步就能完成的, 而是一步步地在不知不觉中取得的。语文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这就从客观上激起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
二、把学生们优秀的作文语句在班级中公开展示
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 发现了学生用得好的词句就应该记下来, 然后在班级中公开表扬。这也是教师鼓励学生学习写作的体现。在教室内我们还可以建立起一块专门展示学生作文优点的地方。每次批改完作文, 把学生们优秀的词句公布出来, 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写作的兴趣, 更为重要的是还能不断提高学生们写作的水平, 因为学生在同学的议论和点评中会有新的发现, 这样就利于他们不断地把文章写好。
三、经常在语文课堂中训练学生们的语言技能
学习写作, 就要经常练习自己的语言技能, 语文老师要注重学生们语言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中, 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就要向学生们说明提高语言技能对于提高习作水平的作用。例如, 我们可以让学生经常性地进行一些简短的写作练习, 这样既不花学生们太多的时间, 又能达到锻炼学生语言技能的目的。写作需要不断地训练和总结才能取得进步, 特别是学生在初学写作的阶段, 更需要磨炼, 只有磨炼才能取得写作的经验, 才能掌握写作的规律和方法, 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四、要求学生们学会收集写作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放在写作上也是如此, 如果我们没有材料在头脑中, 那到我们要写作时就会是头脑一些片空白, 不知道从何处下手。通过去阅览室、图书馆等, 学生们都能找到很多资料来阅读, 从中发现写作素材, 还能获得写作积累。
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要培养学生们学会观察生活和发现生活的眼光, 让学生们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 只要学生们肯花心思去积累, 一定可以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
13.家长指导孩子写作文几种方法 篇十三
写作文,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讲,都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在学校里,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当然很重要。可在家里,家长也可以对自己孩子的写作加以指导,毕竟孩子在家里和父母呆的时间也很长。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孩子写作的兴趣,让孩子不会在语文考试的时候,见到作文题目就挠头。我自己觉得,家长朋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自己的孩子写作文。
一、在家里或外出游玩时,可以随时确定一个观察对象和孩子一起进行有目的地观察。
比如,观察一件工艺品的形态、颜色、特点、制作水平;观察做饭、做菜的全过程;观察山水、树木、花草;观察一座建筑„„为了提高观察效果,还可以边观察,边用语言描述。家长与孩子不定期可以互相评议,看看观察仔细不仔细,描述逼真不逼真。如能经常这样做,定会提高孩子的观察力。
观察过后,可以让孩子写一篇小日记或随笔。这样孩子就有内容可写了。
二、鼓励孩子编故事、讲故事
孩子在小时候,喜欢编故事、讲故事,有时讲给小朋友,有时讲给爸爸妈妈,有时还自言自语。初中的孩子也常常互相讲述亲身经历的或传媒中看到的故事。家长应该看到这既是锻炼表达能力的好机会,也是发展想象力的好机会,要积极鼓励孩子。不要冷言冷语,更不能随便阻止。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确定一个主题去编去讲,适时地给予赞扬,指出不足。好的故事,让孩子用笔记录下来,不断修改。天长日久,孩子的想象能力越来越强。
孩子只有丰富了自己的想象力,写作文时才敢想象,作文内容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
三、做孩子的榜样,读书、看报,养成好习惯
家长爱读书、看报,是一种很好的智力活动。在读书、看报过程中,不断把新的信息传达给家里人,有时要谈自己的认识。长久的熏陶,孩子必会喜欢读书、看报。有的家长在读书、看报过程中,画重点,剪贴感兴趣的文章,记读书笔记,孩子就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做。如果家长再教给孩子方法,效果更好。
当生活中有些知识不明白时,家长一定要跟孩子一起查资料、查工具书,获得正确答案。跟孩子一起做这样的事情,特别有利于孩子增长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积累了写作文的材料,让他们拿起笔来能有话可说。
四、举行一些家庭知识竞赛,智力竞赛等,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也同样会提高写作的思维能力。
知识竞赛以记忆知识为主,智力竞赛以开动脑筋为主。书店里和图书馆里以及报章杂志上这一类的资料特别多,全家人可以动手收集一些备用。竞赛的方法多种多样:必答、选答、抢答;口述、手写、动作;记分、淘汰、小奖品。家长和孩子轮换当主持人,准备过程就是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饭后、学习后的休息时间、节假日,都可以进行。家长要有热情,让孩子多出点子。
14.试议初中物理的几种教学方法 篇十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下面仅就课堂教学谈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
一、激发求知欲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起。
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人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二、展示物理科学美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问物理教学同样如此,但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1.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光波传播,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有序的,因此,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
三、促进学生发展
当前,世界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人才竞争,我们的教育目标应立足于培养学生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的生存能力。物理教学必须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为完成教育培养目标作出贡献,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体现着教师的艺术水平。
1.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15.小学数学中的几种思想方法及应用 篇十五
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中, 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
小学数学中常见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思想、集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符号化思想、对应思想、归纳思想、模型思想、统计思想、极限思想等。下面谈谈几种常见的思想方法及其应用。
一、集合的思想方法
集合思想就是运用集合的概念、逻辑语言、运算、图形等来解决数学问题或非纯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中, 集合概念是通过画集合图的办法来渗透的。
如用圆圈图 (韦恩图) 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 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利用图形间的关系则可向学生渗透集合之间的关系, 如长方形集合包含正方形集合, 平行四边形集合包含长方形集合, 四边形集合又包含平行四边形集合等。
二、对应的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的思维对两个集合间问题联系的把握, 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利用虚线、实线、箭头、计数器等图形将元素与元素、实物与实物、数与算式、量与量联系起来, 渗透对应思想。
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 分别将小兔和砖头、小猪和木头、小白兔和萝卜、苹果和梨一一对应后, 进行多少的比较学习, 向学生渗透了事物间的对应关系, 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
三、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 数离不开形, 形离不开数, 一方面抽象的数学概念、复杂的数量关系, 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另一方面复杂的形体可以用简单的数量关系表示。
“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做的示意图, 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 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 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 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例如, 我们常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 这是用图形来代替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我们又可以通过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 这些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函数的思想方法
我们知道, 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函数思想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反映客观事物数量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的。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有一个过程。
函数思想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就有渗透。如让学生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表》, 发现加数的变化引起的和的变化的规律等, 都较好地渗透了函数的思想, 其目的都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函数概念。
五、极限的思想方法
事物是从量变到质变的, 极限方法的实质正是通过量变的无限过程达到质变。在讲“圆的面积和周长”时, “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极限分割思路, 在观察有限分割的基础上想象它们的极限状态, 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公式还能从曲与直的矛盾转化中萌发了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
现行小学教材中还有许多处注意了极限思想的渗透。在“自然数”“奇数”“偶数”这些概念教学时, 教师可让学生体会自然数是数不完的, 奇数、偶数的个数有无限多个, 让学生初步体会“无限”思想;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中, 1÷3=0.333…是一循环小数, 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写不完的, 是无限的;在直线、射线、平行线的教学时, 可让学生体会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六、化归的思想方法
化归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化归, 是指将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转化过程, 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 以求得解决。而数学知识联系紧密, 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扩展。让学生面对新知会用化归思想方法去思考问题, 对独立获得新知能力的提高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都是一个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 是一个等价转化的过程。化归是基本而典型的数学思想。我们实施教学时, 也经常用到它, 如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
如:小数除法通过“商不变性质”化归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化归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通过“通分”化归为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等;在教学平面图形求积公式中, 就以化归思想、转化思想等为理论武器, 实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间的同化和顺应, 从而构建和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七、归纳的思想方法
在研究一般性问题之前, 先研究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 从而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 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称为归纳思想。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就是归纳思想的应用过程。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归纳思想, 既可以由此发现给定问题的解题规律, 又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客观规律, 提出新的原理或命题。因此, 归纳是探索问题、发现数学定理或公式的重要思想方法, 也是思维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 先由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算出其内角和度数, 再用猜测、操作、验证等方法推导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 最后归纳得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就运用了归纳的思想方法。
八、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在全球信息化, 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 符号思想在世界得到广泛交流和重视。数学发展到今天, 已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数学符号除了用来表述外, 它也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那么, 数学符号的组合谱成了“体操进行曲”。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符号化思想的渗透。人教版教材从一年级就开始用“□”或“ () ”代替变量x, 让学生在其中填数。例如:1+2=□, 6+ () =8, 7=□+□+□+□+□+□+□;再如:学校有7个球, 又买来4个。现在有多少个?要学生填出□○□=□ (个) 。在四年级上册教材“角的度量”单元中, 介绍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角的计量单位是“度”, 用符号“°”表示。
九、统计的思想方法
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时, 人们通常需要有目的地调查和分析一些问题, 就要把收集到的一些原始数据加以归类整理, 从而推理研究对象的整体特征, 这就是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小学数学中的统计图表是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 求平均数应用题是体现出数据处理的思想方法。
十、数学模型思想方法
所谓数学模型思想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对象, 从它特定的生活原型出发, 充分运用观察、实验、操作、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所谓过程, 得到简化和假设, 它是把生活中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模型的一种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和处理周围事物或数学问题乃数学的最高境界, 也是学生高数学素养所追求的目标。
如四年级上册教材在引导学生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运算中的数量关系时, 已初步凸显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如第56页第6题, “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分钟, 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 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教学时, 应注重让学生感悟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再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 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建立初步的模型思想。
【小学作文教学几种方法】推荐阅读: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方法08-26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交流09-25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的几种课堂策略09-06
克服小学生怕写作文的方法11-04
小学生作文入门的方法详解09-19
几种小学生课间游戏08-05
小学古诗教学方法探讨06-28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07-03
小学音乐教学措施与方法06-30
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07-24